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2024-08-0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精选11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篇1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凤凰镇中心小学陈晓燕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优化数学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一、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它把形、声、光结合起来,生动、形象、鲜明、感染力强,它可看、可写、可听、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它声、像结合,具有一定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在动画和游戏中进行各种练习,教学效果有了质的提升。

二、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优势,使本来抽象、复杂、静止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及推理过程“动”起来。计算机能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学生自主领悟知识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随着画面去观察、体验、发现,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例如讲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通过Flash制作课件。两个同样大的圆,一个圆的阴影部分是1/2,另一个圆的阴影部分是1/3,让学生猜想,两阴影部分合起来是圆的几分之内?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不能直接相加减,问题自然也呈现在学生面前,它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使人机互动,学生可立即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题,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会马上发出表扬来,学生听了自信心大增;如果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会显示“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通过及时、准确、全面的反馈信息,教师也可以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适当调控教学内容、方法和时间。此外,信息技术也能省去很多师生抄题的时间,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解决问题的重点、难点上,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有关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运与近、快与慢、整体与部分、外表与本质之间进行相互转化,使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事实的联系、教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细致地进行观察、理解、分析,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作用。例如“圆的认识”是教学中的难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荧屏上从闪动的一个点(圆心)开始,顺时针方向闪动出圆周,通过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圆就是在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形象了。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走出课堂,上网学习,查找资料,拓展知识,给学生一个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的好,能给我们教学带来方便和效率,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提醒大家注意。

一、不要过早地使用计算器

计算器的使用,根据课程标准应该是在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技能的基础上,为节约时间,减少计算的难度,允许学生在四年级以后使用,有些教师误认为反正学生迟早都要用的,就允许一二年级学生使用计算器,造成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不愿动脑筋去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及技能,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技能的形成,对以后的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课件画面要注意主次分明

心理学指出:“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缺乏,经验不多,大脑的兴奋与抑制的机能正在发展,因而他们的注意范围比较狭隘,往往注意了这个就忘了那个。”因此我们在设计课件时,不仅注意光亮度、大小、呈现的速度、色彩明朗等等,更重要的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记得一次我们在制作《十的组成》课件时,目的是通过学生观察几种不同10的分解,找出其中的规

律,可我们制作课件时,为了区别不同的方法,选择了几个小动物的动画作为按钮,有的不时伸出头,有的不断地变色,有的忽隐忽现,结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全被这些小动物吸引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不是几种分法,而全是讲的小动画,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

三、电教手段要注意使用恰当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提供很多的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用电教手段,用的越多越好呢?我们不认为使用的越多越好,而应该是使用的恰当,该用的用,可以不用的不必强求,要突出电教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学生身边有很多的这样形状的物体,书本、文具盒等等,开始有的老师把这些东西制作成电教片,让学生从屏幕上观察物体,找出特征,结果学生由于看不见物体的背面,常常出现找错特征的现象,后来我们把电子演示改为学生动手操作,数自己身边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体模型,简单易行,效果很好。而在教圆柱体的体积时,开始我们用的是直观教具模型推导圆柱形体积公式,将直圆柱切割拼成长方体,学生看到的要么是拼前的圆柱体,要么是拼成后的长方体,由于没有原来的直圆柱相对照,给学生找出长方体与圆柱体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困难,后来我们就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而在原来圆柱体的地方留下一个水印,这样便于学生对照,通过比较学生直观地看到圆柱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高没变,体积没变,底面的大小也没变,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从而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推道出圆柱体体积公式,两种不同的演示相比较,使用多媒体演示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课件制作应该注重实用性,而不应太花俏

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因此我们认为在利用电教手段时,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应是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考虑课件美观性,课件不宜做得太花俏,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篇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利条件

1. 有利于创设情景, 深切感受

计算机网络可以打破时空制约, 综合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过程。教学软件视听穿插、动静皆宜,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逼真的画面,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他们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一番之后, 再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就会在头脑中再现出来。这样, 学生能够自觉地入情入境, 达到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读书目的。

如《晶莹的丰碑》一课, 学生对长征途中的恶劣环境没有亲身体验过, 无法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敢于战胜自然困难的顽强精神和敢于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这时, 网络课件就为学生的情感积淀搭桥铺路, 用上过雪山的电影录像片断, 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段艰苦而令人难忘的岁月。

2.能够尊重学生意愿, 使其自主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要使个体健康、自主地发展, 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而网络正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 学生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 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搜索信息, 查询资料。

3.合理搜索, 能够拓宽学生视野

注重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 合理运用搜索引擎, 引导学生搜索相关信息。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内可设置内部搜索引擎, 借助因特网、局域网 (校园网) , 输入关键字于搜索文本框中, 根据搜索引擎运行后所获结果进行有选择地阅读。此举可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 实际上为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方法

1. 网站的建设, 可以拓展语文学习外延

网站可设置课文参考资料和语文论坛等版块。课文参考资料, 可建立课文分析、相关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相关文章、同步练习等按扭, 供学生自由选择浏览。在语文论坛中为每个学生注册用户, 学生就能在里面发表文章进行讨论。论坛可建立语文研究、作文天地等栏目。学生浏览完有关资料后可在语文研究相应课文论坛提问、讨论;作文天地包括自由作文和作文训练, 学生可在自由作文中发表自己平时的练笔, 在作文训练中按训练要求完成写作训练, 学生可互相浏览文章并提出意见, 随时进行修改。论坛还有用户等级功能, 学生发表一定数量的文章可以上升一个等级, 起到激励作用。

2. 运用信息工具阅读, 提高快速检索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阅读方式发生如下变革:从文本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印刷材料的发展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通过图书馆寻找资料到利用电子资料库快速检索式阅读。如何适应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 是阅读教学一项新任务。要让学生一要学会通过网上浏览进行阅读, 二要学会快速检索大量信息资料, 三要学会阅读电子读物。

3. 借助文字处理软件, 适应新的写作要求

各种文字处理系统的出现和日益完善, 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写作效率, 而且丰富了写作内容和方式。学生要掌握文字处理软件, 熟练地在电脑上打草稿、写文章, 检查错误语法和文字, 同时, 能使用电子媒体工具, 能使用符号、图像、声音及三维动画等形式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写作内容。

●实施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 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易得性和可选性, 而且这个库是开放的, 共建共享, 不受时空限制的, 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得大量信息。但同时, 网络上的信息杂乱无序, 也很容易让学生迷失方向。正如有人说“网络没有门, 没有墙壁, 从哪里都可以进去。”因此, 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新型的手段来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会学生“学会选择”, 使网络真正发挥作用, 消除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要让学生充分掌握信息技术以外的方法与手段, 并将各种方法和手段的效率进行比较, 加以综合运用, 让学生掌握评估和选择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而不是盲目地迷信信息技术。各种各样的媒体都是信息源, 并各有优势, 应该教会学生充分利用不同的信息源, 不同的方法、工具和手段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美术;Flash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123-02

初中美术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传授学生基础的美术绘画知识和绘画技巧。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可把美术的色彩和形体等空间视觉教学元素形象直观、激趣生动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思维,探索美术知识,从而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美术素质,收到良好的美术教育效果。

1 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整合的激趣效果,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美术课程是一门专业的艺术学科,有很多学生以数学、语文、英语为学习中心,忽视美术的学习,学习态度不认真。另外,美术学科有相应的美术技巧和绘画专业知识也比较晦涩难懂,这也势必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初中美术教师要充分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整合的激趣效果,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深厚兴趣,并加以正确引导,转化学生美术学习的爱好,为学生提供一条美术学习轻松愉快的途径。

例如,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看书上提供的插图进行讲解,这种乏味的欣赏和解说肯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的整合,从网络搜集下载大量的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美术欣赏资源,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电子白板展现出来,就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电子白板的缩放和板演功能,可掌握美术作品的全貌,也可以灵活地放大美术作品局部细节观察。另外,还通过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全方位让学生感觉美术艺术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也辅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兴趣盎然地融入到美术欣赏课程当中,从而收到良好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效果。

2 有效提升信息技术整合的示范效果,增强美术教学的直观性

常规美术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不可能一一示范美术绘制技巧和美术理论知识,传统教学是既费时又费力,有时还影响整体美术课堂教学效果。而通过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这样的示范演示就是鼠标点击的“小事”一桩。例如,在讲解写生透视时,美术教师搜集整理很多优秀美术作品,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在屏幕上,然后通过一条条透视的辅助线条,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透视原理和实际应用。这种直观性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让学生直接增强美术知识的感性理解,轻松内化美术教学内容,增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又如,在校园规划模型设计一课,美术教师就可以通过Flash软件或3D软件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辅助学生学习建筑和环境、模型设计制作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让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合作设计制作校园规划模型,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一帧帧一幅幅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明确整个设计流程,从而弥补美术教师传统课堂上无法示范的遗憾。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有效整合,让美术课堂教学化繁为简,开拓了学生的三维立体想象空间,训练学生立体造型的创意和动手制作能力,从而高效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3 找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点,解决教学关键点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要行之有效,不能滥用,适得其反。因此,美术教师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找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点,有效解决教学关键点,突破教学重难点,真正实现推动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不是满堂的“电脑机灌”,而是信息技术整合的画龙点睛之笔和巧妙应用,最终为美术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简单图案绘制示范过程中,上色环节是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但这个示范环节不可能当堂反复几遍完成,这样影响正常教学时间,耽误学生训练时间,并且也不可能让全班学生看得清晰明确、理解透彻。针对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学内容的整合点,美术教师可应用Flash制作出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将图案制作的完整流程制作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进行播放,从绘制草图、拷贝、涂色,到最后调整、修改、色彩转换,都非常直观、快捷。尤其是整个上色环节过程展示清晰明了又独特,让所有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美术知识,掌握绘制技巧难点,这就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关键点。

总之,在整个信息技术辅助美术课堂教学环节中,要处理好传统教学与信息整合的关系,抓住整合关键点,引导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新美术,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4 提高信息技术整合效率,优化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可以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环境,让学生确定美术学习目标,制订美术绘制进度,参与美术欣赏评价标准,积极解决美术学习遇到的各种问题,自主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任务当中,从而有效促进美术教与学的改革。例如,优秀生活用品美术作品设计一课教学,美术教师可完全放手让学生观察周围生活用品,主要是观察各种样式的学习用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美术作品设计,让学生真正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提供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教学小助手,辅助引导学生整个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日常办公文具的图片、特色、结构、绘制技巧等,还提供了翔实的绘画练习技巧,并把相关学习疑难问题及解答一一列举出来。另外,还提供了优秀作品点评,全方位、全面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总之,通过正确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学生探究自学,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爱学、乐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提升信息技术整合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养

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能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美术资源,提升信息技术整合的广度和深度,拓宽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美术教师要建立大美术观,把相应学科的知识也要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渗透在美术课堂教学当中,推动初中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也为学生自主学习美术提供施展的平台。因此,美术教师要积极开发更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并拓展多个学科领域,确保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广度和深度的辅助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倘徉,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要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合理灵活地应用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整合技巧,精心搜集整合美术整合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美术学习环境,让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美术创作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推动美术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付宏.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5.

[2]罗焱.浅谈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开发利用[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篇4

一、学校重视,教师主动收集大量的多媒体资料。

在实际教学中自觉运用技能与方法进行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决策。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层次与水平,塑造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资源设计与应用。

二、教师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探索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整合,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课前学生展示。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课前的复习由学生主持。主持的学生用大屏幕展示出复习内容有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和填图题(分成必答题和抢答题),其内容丰富。这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师一张嘴,一个黑板,单纯提问式的一问一答,当每道题以动画形式展示出来的时候,学生那期待而又紧张的状态,足可以说明,多媒体带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望,能很好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能力得到了锻炼,把自己所学所获很好的表达出来,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二)教师激情导入,展示学习目标,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多媒体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种欲望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

(三)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灵活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学习中学生发现的问题、提出的质疑,教师就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借助一些图片、动画、视频给予引导、点拨和解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轻而易举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遇到的实验性质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实验,则可以用通过多媒体来展示来实现。比如,《心脏和血液循环》等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或演示实验,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观察到实验现象,很容易得出实验的结论。

(五)“研学案”中的填图题、观察题、比较题和归纳题,适当的应用多媒体,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如 “花的结构”、“心脏的内部结构”等,用多媒体展示,有不同颜色的区分,还有动画形式的文字说明,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十分醒目。学生用心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内在力便彰显出来。易于学生接受和记忆。这比以往的教师板画,反复讲解节省了教学时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篇5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际教学中,我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做了一些尝试与研究,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趣味特性,增加了课堂呈现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坏的诗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锄禾》一文时,针对现在孩子缺少田间劳作的实际经历,根据诗的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动画片段,反映了农夫的一天劳动过程,以及受到盘剥后收成所剩无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十分清晰的理解了诗的意思,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在知识学习上、道德情感上、行为训练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教育。这与单纯靠说教来进行的效果是不能相比的。很大程度上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往往依赖于兴趣,因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要做的,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好可以弥补知识呈现单调的缺陷。

二、现代信息技术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批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效率。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了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信息,那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

有机的整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的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语文教学活动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过程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扩展让学生练习写动物的介绍,为了让孩子们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使学生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硬件条件,让学生打开网页的相关链接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介绍过程中能较好的运用到文中,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获取的信息远远大于单纯的传统语文学科上的学习信息量,发挥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的优势。

四、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学习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计算机教育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看客”,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汉字输入的窗口,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再比如在《鸟的天堂》这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复习上节课鸟的天堂里动态和静态的美好后,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经行处理,为我所用,并形成资源库中的一部分,形成资源共享。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语文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一、整合要讲实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一要根据课文的实际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的活,学的好,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单纯做信息技术表演,将徒劳无功,是不可取的。二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尽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网络教学不是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越好,因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是看学生接受信息并能正确反馈的信息量,而不是看接受过多少信息量。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

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三要相机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二、整合贵在坚持。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凭一时的冲动,三分钟的热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需要有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是不行的;有志者,贵在坚持,知难而上,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方能成功。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认知的途径,网络教学将给教育带来新纪元。这是教育教学领域里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开拓直前的志向,百折不回、踏实探索的决心,为探索出信息技术于语文教学的新路做不懈的努力。再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快的惊人,真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如果在“整合”这个课题上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还是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仅是初步的,今后,将与有志者一道,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改革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关于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体会

作者:靳平

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篇6

山东省诸城市大华学校韩鲁豫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 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 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

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 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 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

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篇7

一、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扼杀学生探究真理的愿望。”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新鲜感,从而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如在《简单统计》的教学中,利用“最喜欢的动画片”这一生活实例,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实现从单式统计图到复式统计图的过渡。小学生都喜欢看动画片,但每个人对动画片类型的喜好程度是不同的。教师可利用其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分组调查的方法收集同学和老师的数据,整理后形成对复式统计图模型的主动建构, 在此基础上分析统计图形的现实意义。

又如:在教学百分数、分数和小数互化时,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其购物情景为:星期六,王强、赵伟和陈兵三名同学带着同样多的钱到不同的超市买一种质量、形状完全一样的钢笔,王强花了这笔钱的30%,赵伟花了这笔钱的4/7,陈兵花了这笔钱的0.3倍。他们谁花的钱多,谁花的钱少?

生动有趣的CAI课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开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利用学过的小数比较,有的利用分数比较,还有的利用百分数比较。这样不用老师讲解,学生自己就已经实现百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相转化,从而总结出转化的方法,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整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 改变了以往学习过程中忽视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间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展示,让学生领会推导面积公式的方法和“变不规则为规则”、“平移”、“拼凑”等思想 ,当把圆平均分成16份后 ,学生拼出的图形各不相同,从而探索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相同的公式的多种方法。教师把权力下放,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一列活动,学生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整合有利于增大课堂信息容量

传统教学以教材、教参、黑板、粉笔为主,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其呈现方式不必考虑板书和板书时间,这样,一堂课的信息容量增大。特别是在一些需要较多的板书文字和作图的课上,教师将预先制作的CAI课件存储在电脑上,上课时根据需要播放所需的文字;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为课堂增加知识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有些学生知道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围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也知道有关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这样学生在网络上就能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

四、整合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小学数学重难点处教学时,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显得尤为必要。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之所以会成为难点,是因为这些知识点太抽象,学生学起来困难,理解有障碍。运用信息技术则能化难为易,使难点分解成图像、图形,由抽象变为直观,事倍功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求阴影面积”时,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弱,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动画及实际演示在屏幕上一目了然,学生既掌握重点又突破难点。

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的特征, 用计算机的闪动功能突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然后通过动画演示,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到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一个正方形,从而推导出正方形的特征。再通过观察,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结论。

五、整合有利于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学生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教师与学生反馈的信息都相对滞后,而信息技术的“当堂反馈,及时补救”功能,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利用计算机的测试功能, 可当堂对本课的全部知识点进行检测,并按顺序调出检测题,选择答案,便于及时纠错与补救,不让错误在头脑里“过夜”,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安排对“差生”的补救措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篇8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整合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对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意义重大。为了强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效果,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调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方式;并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之外的作用,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对整合方式进行调整。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首先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连接教师与学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学生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并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该平台发布一些任务,将班级内的同学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适当减少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柱及圆锥表面积计算一节时,教师可以向平台上传相关的知识和计算过程,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浏览。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发布计算任务,设计复杂多变、与圆柱及圆锥表面积计算有关的题目给每个小组,强化他们的计算能力,并培养竞争与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充分关注小学数学特点,增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力度

所谓整合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小学数学的特点,从中寻找两者的切合点。小学数学具有信息量较大、部分知识抽象难懂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当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将小学数学的特点融入其中。首先,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改变过去使用板书手写浪费时间的现象,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准备好与课堂内容有关的PPt或CAI等课件,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手写板书的时间,将更多时间用在加深学生的理解上。例如在进行统计图表的学习时,如果教师使用手写板书的方式,在绘制表格的过程中就会浪费很多时间,而如果采用预先准备课件的方式,则能够减少时间的浪费并起到美化课堂环境的作用;其次,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抽象的难点问题对他们来讲理解起来十分费劲,因此教師在授课时,就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的功能,将各种各样的难点问题以图表或图像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授课效果。例如教师在讲授立体几何知识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用图片或动画的方式展示立体几何的空间效果,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意识,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3.使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应当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普及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常用手段。当今社会是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贡献,学校教学也不例外,我们不应当脱离信息技术而发展,而应当将其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常规方法,逐步发掘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一种重要产物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包含CAD、CAI、CAM等工具,其中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CAI,它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能够提供各种教学模式,包括练习、指导、游戏等。另外,还能够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具有生动、形象、活泼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特点设计不同的CAI课件,并应用于课堂之上,使之成为一种课堂常态。同时,学生在课后也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与习题的训练,养成主动学习知识、获取知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4.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强化整合效果

教师要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应当合理设计整个教学环节,增加反馈环节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回路。反馈环节包括反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学习状态等内容。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比对,得出这一阶段课堂教学的得失,并据此适当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重点也是难点,不少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应用题讲解时会无意识地造成讲解速度过快的现象,使得学生听课效果并不理想。在对学生的应用题解答效果进行分析后,教师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降低讲解速度,细致分析每一个步骤,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穿插手写板书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工具中测试、检验的功能,在新课讲授完成后进行小的课堂测验,教师通过课堂测验的结果评价课堂学习效果,发现知识薄弱点,纠正存在的错误认识,并对个别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强化班级的整体学习效果。

结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效果意义重大,在具体实践中,教师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其他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经验,而应当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同信息技术的特点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常用手段,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飞跃式提高。

参考文献:

[1]江颖.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22:86.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篇9

秀野学校王金花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爱上写作文呢?这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共同面对的难题。我个人认为应该重视低年级段作文的渗透教学,尽早起步,做好低中段写作教学的衔接工作。这样,可大大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有益处,对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语文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实施低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计划呢?下面我就肤浅地谈一谈自己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分阶段摸索低段作文起步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说好一句话,写通一句话。

(一)口头表达。

低年级小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句子结构形式的把握正处在培养、发展、提高的时候,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注重言语的规范。他们对“句”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在头脑中有“完整句”的印象:“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当然,这要由浅入深地进行,也就是先说后写。平时要加强,可以是有意的集中练习,也可以是在教学中无意的分散指导,贵在持之以恒。这些句式的训练加强了学生说话写话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二)书面练写。

口头表达到位后,更重要的是书面练写。

1.练写四素句,句式是“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内容不限,自由发挥,心里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2.变换句式。如“把字句”改写成“被字句”,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提到句子前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等一些简单的句式变换。

3.扩句。如:出示句子“妹妹笑了。”再写“妹妹()地笑了。”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上时间和地点。

4.随意写句。如给定一个词语,写一句话日记,我曾让学生用“长大”写一句话日记,有学生写到:“我长大了,一个人睡觉不怕了。”“我家门前的小树长大了。”所写的句子不但完整,而且富有情趣。

二、说好一串话,写通一段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训练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出示错乱句子,给句子排序。

在作文起步教学阶段,要先教给学生写话的一些方法,其中句子间的有序性尤其重要。训练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调整错乱的句子是个好方法。可以写好几段分别按时间顺序的、按方位顺序的、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句子,打乱后让学生重新调整。

2.提供一些词语,练习连词成句。

3.看图写话引路,写作如此容易。

实践证明,看图写话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观察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好形式,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好途径。看图写话记录着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瞬间,内容有趣,浅显易懂,既有图,又有写作提示和选用词语,这好比让学生在黑夜里看到光明,大大降低了写作难度,颇受学生的欢迎。

5.坚持练写日记,共同促进提高。

全班学生每人每周写二到三篇自主选材、篇幅不限的日记。同桌互相传阅并在日记写上评语。每周五的班会课上,我就宣读星级日记,并在全班加以公布表扬。这样的训练方法在实际写作训练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班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这样做,应验了教育家第惠斯多所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三、多读课外书,丰富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低年级儿童的优势是记忆力强,吸收语言信息快。因此,当他们在学会汉语拼音后,我就引导他们借助拼音这根拐棍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受到熏陶感染,汲取精华,积累词汇,形成语感,以便在写话时挥洒自如。

四、多几种途径,写好一篇作文

1.先玩后写

〈1〉.用游戏诱导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首先,我组织孩子们到操场上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然后引导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下来,或者引导学生写游戏的感受,或者引导学生站在老鹰、母鸡或小鸡的角度去写。因为是自己亲身参加的,很快,一篇篇好作文诞生了。为了加强写作训练,还引导他们写自己喜欢的游戏,或者写参加学校活动的经过、感受。

<2>.用实验激趣

实验也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我们做了一个盐水浮鸡蛋的实验。我准备了这些实验器材:一个生鸡蛋.一根筷子.一杯水.一包盐。接下来我叫一个学生上讲台做实验:先把鸡蛋放入装有清水的杯子中,然后慢慢往里面加盐并搅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鸡蛋的变化。当教室顿时沸腾起来的时候,我顺势引导:“孩子们,刚刚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的同学有什么反应?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能写下来吗? ”不出所料,孩子们又写出了一篇篇小短文。

2.学后写

人教版的课文大多是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儿歌等。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人物、事件既熟悉又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课文是学生练习写话难得的素材和范文,所以我们安排了多种方式的练笔,以达到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目的。

(1)随文续写。

对于想象的空间比较大的课文,像《坐井观天》《掌声》等课文都安排了续写,而且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生活的阅历,就会续写出精彩的故事来。

(2)随文仿写。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版教材更是文质兼美,都是值得学生模仿的范文。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之后,适时地让学生仿写一篇写动物的文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助写、读写相得益彰的训练效果。

五.多一些鼓励,树立写作信心

作文写好以后,老师应尽快批阅。把孩子作文中的好词好句一古脑地展示出来。不要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要狠狠地表扬。我通常从最靓题目,最佳词语,最美句子,最引人开头,最妙结尾等方面来设奖,使学生看到成功与进步,享受写作的快乐,激发起对下次写作的渴望。对于不足之处,则要想方设法地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去改正和消除。这样使学生全然没有挫败感。我想呵护好了学生写作的这颗童心,我相信将来必定会结出喜人的硕果。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篇10

复习课是数学总复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我经常听到数学教师这样感叹,“复习课难上”、“除了练习还是练习”、“学生无

生气,像木头人,教师提一下,动一下。” 确实如此,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有“成就感”,但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因此上好复习课显得既重要又困难。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在总复习中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试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学生应当是课堂上一切活动的主人,也是数学复习课的主人,他们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协商探究者。因此,我们要求毕业班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复习课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复习课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理解学生间的差异,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实现“班级里能够创设一种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与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只有把学生的想法、意愿和经验考虑进去,只有得到学生的参与帮助,才能设计出高效的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案。总之,教师不再是数学复习课中的“专制者”、“讲学者”、“供应者”、“评判者”,而是复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与促进者,是学生复习过程中的伙伴与朋友。

二、了解复习课的一般程序:

1.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有哪些?其中的哪些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哪些知识我们不知道或我们还想知道其相关的内容?

通过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充分暴露掌握知识技能的实际情况,说说哪些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缺陷。然后教师分析哪些知识缺陷属于大部分同学的,哪些缺陷是部分同学或个别同学的,以及产生缺陷的原因是什么?这样了解学生复习的起点,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确定复习内容进行复习,从而使复习课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全面性。

2.本节课的这些内容我们将如何进行合作探究复习?

课堂上动员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宽松的复习活动中去。这时,学生们看、想、说相结合,在程序(1)中对自己产生的问题或同学们所提出的若干问题会比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感兴趣。此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商讨问题,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共同探究。这样,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在参与中求索、在参与中发展。其间,浅显的问题同学们合作探究、互相帮助解决,这里关键的是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分门别类,加以整理、归纳,如把最主要的内容摘录下来,编写成复习提纲,编成练习题或编成问题的形式,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再是分散孤立的,加深了理解,又便于记忆。学生在编写提纲、练习题或问题的过程中,抽象、概括的能力也得到锻炼,学生结合具体例证,对于重要知识加以说明或进行编题训练、一题多解的训练,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3.我们将怎样反思复习过程和展示我们的复习结果?

复习告一段落,结束前让学生回忆复习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怎样掌握的,还存在哪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展示自己的复习成果。这样学生不但将学到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储入到“知识库”,而且培养了探究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增加了合作精神,促进反思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加强。

各个复习程序中,教师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尽量创设“协商”情景,创设“问题”情景,创设“合作探究”情景,力求每堂课从复习目标、复习内容到复习方法,师生能共同商量,统一意见,力求形成这样的复习课课堂结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一个,而是几十个,评价与反馈也不再限于教师,而是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向、横向的多元反馈评价网络,每个学生都成了复习的主人。

三、力求“保底”,力避“超限”:

既要保证合格率,又要避免因刺激过程多、过强而引起的心理烦躁或产生逆反心理现象的发生。

1、课前进行食打底,提高课堂参与率:

由于学困生与一般学生之间无论是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存在差异,因此学困生能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知识梳理、问题研究等成了复习课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调动数学学困生参与复习课的积极性,我们常常把补差工作放在课堂教学之前,变“亡羊补牢”为“防患于未然”。既课前将一部分学困生找来,找一些有关下堂复习课的话题,同他们聊聊、议议,相机给他们补补差。这样课堂上他们就能和一般的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复习、探究,获得成功的机会将大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将得以体现。

2、调整心理状态,引导积极参与。

在平时的复习教学实践中,我们非常注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认真研究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对那些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学困生,通过友伴引导、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在复习中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建立求助机制,拓宽求知渠道:

学生们由于受知识、经验等的限制,在开展复习时,经常会遇到许多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一般引导学生从如下两方面科学地向他人求助:

⑴、广泛求助。首先要求学生们转变观念,摒弃 “老师是万能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是唯一的咨询者”等观念,树立起“能者为师”的观念;其次,要拓展“求助空间”,要走出学校去求助,能主动向家长、高年级的学生请教。总之,只要能有助于困难解决的就是我们的求助对象,就是我们的老师。

⑵、合理求助。当学生们开展复习时,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向他人求助。但是,在求助时,一定要注意适度、适时和适量:

一要适度。不能把碰到的所有困难都向他人求助,只有那些通过个体深思熟虑、小组集体讨论或查阅资料等方法仍无法解决的困难才向他人求助。

二要适时。在求助的时机上,不要一碰到困难就不论困难的难易程度,在主观不作任何努力的情况下立即向他人请教,这样比较容易造成依赖性心理,不利于健康成长。

三要适量。在求助时,一定要注意适量,不要把求助当成解决主题的主要途径。否则,最后虽然解决了主题,但是自己思考所得的东西却廖廖无几,使自主性复习成了“他人复习”的代名词,本末倒置。

4、构建主体参与,提高学习能力:

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力,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复习的行列中来。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看、思、说、做、评”活动,参与到主题式复习中来。

1、看,即观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观察,课中呈求直观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形象直观的表象,为开展复习提供相对清淅的表象,为提取和组合表象奠定良好的基础。

2、思,即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地思考,分析解决主题的方法,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方法。

3、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在组内认真地交流自己的思考所得;或者在组间交流本小组研究的结晶,使复习的思路越辩越清。

4、做。让学生在明确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分工与合作,自己动手操作,解决研究主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 篇11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因而在使用形式上要正确把握使用“度”,教学内容上,要本着优质高效的原则,教学方法上,守住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在应用上,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师生素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40-02

二〇一三年,是小学农村教育的重要分水岭,随着危改工程、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教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设施焕然一新,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悄然走进偏僻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贫乏、形式单一的框架,拓宽了教学的空间,以其鲜明的画面、逼真的色彩、大容量的信息、生动的声音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具有事半功倍之效。

欣喜之余,通过近一年的探索、观察、总结、反思,也发现了有些农村小学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现提出与同事们共研。

一、教学形式上,要正确把握使用“度”

1.有的老师,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所以不愿意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仍旧“穿新鞋,走老路”。一是不敢用,怕用坏,宁可放坏也不愿意用坏;二是不愿用、怕麻烦,上网、查阅、下载、组合、制作、使用太繁琐了。

2.过分依赖信技手段,投影机成了“长明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并不能说明信息技术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所以在使用中,学生只顾看屏幕,而忽略了独立探究、阅读、实践。

3.是以辅代主,本末倒置。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可以使课堂更形象、生动,这是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但有的老师却把整堂课的所有内容、所有教学环节都纳入了他制作的课件之中,学生只是按着教师手按鼠标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

二、教学内容上,要本着优质高效的原则

1.忽略了实际教学中各学科的特点,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但是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反客为主而忽略学科教学的特点,教师们要克服那种用了信息技术上课就是优课,不用就是差课的思想,把主要的心思用在根据学科特点深入研究教材、教法上,不能一味的沉浸在课件的制作上。

2.忽视教学实际、硬塞给学生。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和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为教师教学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需要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但我们的有些教师只是以为放录音或放视频,生生地割裂了信息技术与所讲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让老师们感到华而不实。

3.教学设计不当,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许多老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忽视了学生思考、发现过程,教师成立多媒体的操作者,按照他们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流程和问题的标准答案,强迫学生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机械的跟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新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电灌”,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机械的沿着老师课件设计的模式,呆板的去接受。

三、教学方法上,守住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决不能由过去的“人灌”变为现在的“电灌”。如果信息技术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一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有,学生的实际收获却不多。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展示学生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去讨论、去争辩、去探索。但是有些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学生学习方式还是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没有大的改进,所以学习效率不高是很自然的。

四、应用上,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师生素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必须要求教师应掌握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并具备在现代信息技术下设计教学的技能。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情的分析,学生发展的需要,在课前的准备阶段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后等不同环节,恰如其分的选用信息技术手段去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渐入教学的情景,会话,使教学的构思和行动更富创意,教学更有成效。学校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提供给教师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多摸索探究,多学习,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项工程,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究,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以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的误区》顾祥华.

[2]《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钟绍春.

[3]《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障碍与对策研究》左晓梅.

上一篇:教师维稳方面剖析材料下一篇:voa慢速英语听力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