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几点体会(精选13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几点体会 篇1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六圩中心小学韦及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原来高不可攀的信息技术课程也“飞入寻常百姓家”,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拓展人们思维、开掘人类技能的创造性工具,已经成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应该上好信息技术教育课,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孩子们了解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使孩子们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下面我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上好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几点体会:
一、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误区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在农村孩子的心中还是十分神秘的。由于孩子们对信息技术接触的少,就形成了许多认识上的误区,作为老师,我们首当其冲的工作就是帮他们驱散认识上的迷雾,客观、科学地认识这一门新兴课程。
首先,我们要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心理。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的局限,很多孩子在上信息课以前还没有见到过电脑,上信息课时,相当一部分孩子对计算机“敬若神灵”,不敢碰。老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实物(外部设备)、坏计算机的拆卸与安装进行教学,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排除孩子们学习计算机的心理障碍。当然,我们也要告诫孩子们:计算机不是玩具,不是可以随意捶打的机器。要做到既大胆使用,又细心呵护。
其次,要消除孩子们的轻视心理。一般的农村孩子心中,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总认为这门课程好玩、容易学习,以为能打打字、玩玩游戏就叫做学会了信息技术。其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在具体的学习中,“打字”只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必修内容,而“游戏”只是激发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手段。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而学好信息技术,对于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二、游戏激趣,主动学习。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常常错误地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兴趣误以为是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然而大量的调查表明,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却只是一种“表面繁荣”,是一种对“计算机”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玩游戏、上网等,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由此,常常会出现了孩子们喜欢到电脑室上信息技术教育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奇怪的现象,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让他们“玩”。然而,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作为教师要“寓教于乐”,积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正确引导孩子们,让孩子们将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在快乐中开发智力。比如,我们可以开辟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们玩”扫雷、纸牌、跳棋、象棋、拼图”等各种益智游戏,让孩子们在画画板上创作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既加强了孩子们的自己动手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开动了他们的脑筋,开发了他们的智力,激发了他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 1
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加强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上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四、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五、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现在我们学校一般下午每节课只上30分钟,如何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取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放手让孩子们实际操作。“只有打铁才能成为铁匠!”单纯靠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让孩子们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加之现在的计算机都趋于智能化,所以对于小孩子们所学的操作系统、部分软件,老师在介绍时不必过于理论化,更不要深入讲解专业术语甚至令其死记硬背。教师要让他们大胆的实践,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推论,这样才能避免禁锢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发现创新的能力。
其次,讲解点拨要生动形象。信息技术课程中,也有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论,教师对这些必要知识的讲解不能太专业化、理论化、成人化,要善于联系农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精心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孩子们听起来趣味无穷。例如:教学“硬盘”、“文件”、”文件名”,我们可以打个比方:硬盘——好比一间大房子,可以放东西在里面,也可以把东西取出来;文件——就象一篇文章、一份作业、一幅画等;文件名——好比文章的标题;而文件内容——就像文章的正文„„
再次,要采用多种学习形式。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信息课堂中,教师可以亲自示范,教会孩子们正确键盘鼠标操作方式,教会他们如何查找、收集、加工、存取信息;可以开展各种比赛,比如比一比谁先找到一个文件、谁的打字速度更快;可以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如自己画的画、自己打的文稿、在网络上搜索到的最美的图片„„等等。总之,只有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孩子们才会始终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
六、充分利用网络
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是拥有先进的机房,能做到人手一机,具备多媒体教学功能,最好都能上英特网,由于理想环境建设投资较大,非一般农村学校能够负担得起,在机房建设方面最好采取与自身承受能力折中的方案。上不了网可暂时不上,做不到人手一机,可以多人一机。最好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新上的机房大多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我们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使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时间比控制在1:3到1:5之间。教师注意利用实例作品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文档,图片等等)。教师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机房维护管理要有专项资金保障,有人认为机房建好就可以了,后续资金不必要,实际上,机房的正常运行及效率提高离不开后续资金投入,自然的设备损耗品,如:键盘鼠标,需要更替,设备升级需要资金,新的软件购置也要花费,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使课堂充满活力,用我们自己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满腔热情去感染孩子们,同孩子们一起创造和谐、愉悦的氛围。我们要在充满生命活力的信息技术课堂里,让孩子们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起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更为宽广、丰富和多样的学习、生活世界。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几点体会 篇2
一、信息技术开阔学生视野
如今的学生己不再是以前“读死书, 死读书”, 而是要求了解更多的事情, 从而拓宽知识面。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帮助学生完成这一点。计算机信息技术能为阅读教学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 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具体的自然社会情景中, 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学习《海底世界》,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课件给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 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叙述的内容, 又能丰富学生关于海洋的知识。这些信息技术制作的阅读资料, 既配有声情并茂的朗读, 又有生动有趣的动画演示, 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阔他们的视野。
二、信息技术化难为易
教师是否恰当地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教师是运用什么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这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 即使花很多时间、精力, 也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媒体资源展示的课件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互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声音、图片和影像都可以渲染气氛, 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 抓住重难点, 引导学生的联想, 给课堂注入活力。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 农村孩子对于“大海”“海岛”的理解只能是凭空想象, 对这篇课文中描写的景物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时, 根据课文的结构层次,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媒体课件, 让学生在感知大海的波澜壮阔、海岛的明艳绚丽中, 去展示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接着利用媒体录像放映, 银幕上五彩斑斓的图像, 向学生们揭开了海底的奥秘。五光十色的海水、丰富的海产品和岛上旖旎的风光等, 使学生直接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从而懂得它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南边的一颗明珠”的真正含义, 油然而生对祖国宝岛———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三、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 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学习的动机, 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 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 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 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文产生深厚的兴趣, 必能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使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前不久我上了一篇介绍天马的说明文, 学生在枯燥无味的文字中掌握有关天马的科学知识, 实在有些生硬、乏味。于是我从网上搜集了关于“天马”的各种图片和资料, 当这些逼真的图片出现在小朋友们眼前的时候,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这件艺术珍品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小朋友们个个兴趣盎然, 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过程也变得快乐,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呈现过程, 培养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 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 在运用中发现, 在运用中创造, 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 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
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集形、声、色于一体,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 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视听基础。如教学《过河》一课时, 我先出示本次训练要求 (补充空白图) , 然后运用媒体出示第一幅图, 让学生观察图后问:“这幅图写了什么?”接着出示第二幅图问:“白兔来到了哪里?他们会怎么想呢?会怎么说呢?“然后出示第三幅图, 指导学生用“先……接着……然后……”说说小白兔怎样放木盒, 进木盒。这样通过看图, 让学生想象:小白兔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过河呢?指导他们进行合理想象。最后出示第四幅空白图, 问学生这幅图画了什么?再用电脑把四幅图全部连起来放在大屏幕上空白图, 再连起来说一段话,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 再指名说, 最后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 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五、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中的几点思索和困惑
1. 由“教师满堂灌”改为“机器满堂灌”
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 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 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 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工作。
2. 由“听戏者”改为“看戏者”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融为一体, 形成和谐、融洽、积极的课堂气氛。但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 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 而对实质性的语文内容不去留意。
总之, 信息技术使语文学习更为快捷、方便。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 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由原来被动的“不得不学习”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3
一、以“趣”入手,培养兴趣
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从兴趣入手,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推理能力比较弱。如果满堂课灌输一些深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无疑会让他们感到乏味无趣,这样很容易扼杀儿童的兴趣,使他们畏惧电脑、对电脑产生反感的心理。如能以“趣”入手,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可塑性强的特点,让他们在娱乐、游戏、学习中接触电脑,逐渐使其产生好感,发生兴趣,这种兴趣直接决定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小学信息教学中应始终抓住一个“趣”字,在“趣”字上做文章,随时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兴趣,让它自始至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玩”促学,乐学其中。
电脑是一种工具,我们应鼓励学生把这种工具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学以致用”是学生进行成功体验的最好方式。许多学过电脑的人都曾感慨地说:“电脑是‘玩会的”。学电脑的目的是为了用电脑,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宜对小学生空谈枯燥的理论或他们难以掌握的命令,而是应从“玩”字上下功夫,选好切入点,让他们在“玩”中接触电脑、感知电脑,即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以“练”巩固,形式多样
练习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正如古人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因此,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效的练习不仅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且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许多电脑知识是在反复、大量的使用中才能熟悉、体会、掌握的,因此,会用之后,还要多加练习。但这里说的“练”,并不是简单、机械、重复的练习,而应该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能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应是能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电脑积极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领悟一些深刻的道理。“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扶放结合,电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各个学科都有联系,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培养的是其驾驭电脑的能力,而不应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操作。更关键的是让他们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二是严把质量关,教师可在课前设计多组练习,每组练习各有侧重,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有选择地提供练习题。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保证了训练效果;三是注重基础,加强训练,如在打字练习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赛,小学生有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的一面,让他们互相竞争,争取超越别人,既调动了学生练习时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实际应用汉字输入法及灵活处理实践中的细节问题。使学生在乐学、趣学中将书本理论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操作技能。
四、以“帮”助学,愉快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之外,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能让孩子们在愉快的环境下共同提高。学生们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协调,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篇4
心得一: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课的教师,特别是一个新教师,应该怎样去备好一节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没有一个良好的备课,没有一个课前的充分准备,课是不可能上好的!笔者认为,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备课每一节课的教材
2、了解学生,备好学生
学生的素质千差万别,由于生源的原因,我们学校的学生有很多是来自五湖四海,这使得他们在电脑操作水面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为此,必须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让好的学生带基础不好的学生,以便更快地提高基础溥弱同学的电脑操作水平,同时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3、在充分熟悉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备好教学方法
在熟悉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设置自己的教学方法了。教学方法是为了有目的的教学,是采用符合教学规律的活动,也是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点评、复习等方法。在这我想要强调的是,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课的新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你的信息技术课能得顺利地进行,才能很好地让学生去接受,并最终受到学生的欢迎!
4、多听课,写课后心得感想
有的教师可能会问,信息技术课也要写心得感想吗?是的,要写,而且是非写不可,特别是对一个新教师。因为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这也是提高教师备课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至于听课,则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听同事同年级同内容的课,你会发现,你和同事在组织同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授课过种、说话的艺术和技巧等多方面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只有通过这种对比,你才能够从对方的课中吸收有益的东西。以便更好地去备好自己课,从而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因此写心得感想也是备好信息技术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如果你能够很好地做到以上四点,并持之以恒,你的信息课一定会越备越好,越备越出色。心得二:要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要具备怎样的要素?
信息技术课可以说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一节课呢?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
1、备好课(前面已经讲述了怎样去备好课)。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我们也可以不备课去上课,但这样的课是没有质量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照本宣科,依葫芦画瓢,只能为上课而上课。对于在上课中遇到的新问题,教师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不知所措!同时为了解决问题,教师忙于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占去了大量的上课时间。等问题解决了,下课时间也不远了。这样怎么去谈上好课呢?而且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同样会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往往会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一筹莫展,也同样要发不少时间去寻找答案并答复学生。这样教师就不能在上课的有效时间里解决更多的问题。而备课,就能事先遇到各种问题,并利用备课的时间解决问题。上课的时候,教师就会胸有成竹。对于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总之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上无准备的课。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用书,可能是一个地方一个版本,就拿顺德来说,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顺德教研室”的专家们编写的!这个教材在佛山其他地区适用吗?可能比较适用,因为这边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差不多的,学生电脑水平也差不了多少。但是放到佛山以外的地区,还适用吗?这我就不敢说了。可能不太不适用,因为据我所知,内地来佛山学习的一些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就比三角洲这边慢了很多!开设英语课的时间都慢许多,更何况是信息技术呢?而我们学校就有不少来自内地的学生。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就显得很重要了。笔者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①边讲边练,并尽可能精讲多练;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思想 另外针对学生电脑基础水平面参差不齐的现状,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上机操作;实践证明,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想法 篇5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这是落实第三次全教会精神、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以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小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1、教学中应以学生实践操作为主。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像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2、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 1
问题不要再重复。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4、要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追踪新技术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中不但要追踪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由于有关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学校设备更新的速度目前还不能与之同步。因此,学校可安排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如暂无多媒体教室也可用教师机和大屏幕彩电替代)对Windows和Internet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那种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赶潮流,只要教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就可以”的想法不可取。
5、要重视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创造。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PS for Windows 或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Music作曲、用FoxBASE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两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力强盛依赖“科教兴国”。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6
神木县店塔第一小学
乔琪
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如教学“认识键盘”时,我先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筛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三、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学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时,老师先让学生演示没有链接的作品,接着提问:现在只能一张张按顺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吗?然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学生讨论、尝试,有的学生在看书寻找,有的学生在使用帮助系统(在教学Word时就教了如何使用帮助系统),同学之间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帮助起来。最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级链接的方法。
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让学生进行诗配画的创作;在低年级教学“金山画王笔”时,那美丽的图案使学生感到无比新奇。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图案。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四、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我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7
记得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四个字的时候, 还是在报纸杂志上, 说是未来的教学都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 那时就想等到普及开来我早就退休了, 所以只是一看而已, 并没有放在心上。
没过几年, 突然满大街出现了网吧, 总以为网吧和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夜总会一样, 不是正人君子要去的地方, 还是不屑一顾。有一天, 学校也设立了微机室, 而且还是一门课。没过多久, 学校又配置了一间微机室, 学生在课余讨论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自己听着听着感觉就像外星人一样, 不了解地球人的生活了, 对这个社会似乎很是陌生了。
于是下决心开始学习计算机, 筹备了六千大洋, 小心翼翼地请回了一台方正电脑, 网也开通了, 然后到书店里买来了《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计算机上网技巧》等慢慢研习, 往往是彻夜达旦, 废寝忘食。在自学的同时县教育体育局也开办了计算机培训班, 努力向他人请教, 力争弄明白每个细节。
现在感觉小菜一碟的操作当时就是难于上青天, 比如简简单单的发电子邮件, 在网上倒腾了半天还是没有发出去, 在培训班里还是请人帮忙发的。后来熟悉了, 又学习了动画的制作, 还学习了网页制作三剑客, 但是都没有学精, 仅仅是一知半解而已,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现在好了, 校园宽带100M, 班均带宽5M, 上课查资料, 网页一点就开, 随查随用, 不似以前网速比老牛车还慢, 等上十几分钟打不开一个网页。即使这样上网的热情依然高涨, 学习的劲头从未断过。现在学校实现了以触控一体机和电子白板为主要模式的“班班通”;全部教师注册了个人空间, 实现了“人人通”。教师都能使用甘肃省基础教育平台资源和学校网站资源。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应用, 在此前提下, 教师人人配备有电脑, 可以说是“换了人间”。
二、对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看法
一路走过来, 其中的甘苦说不明道不清, 总的来说惊异于时代的沧桑巨变, 下面就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要有敬业精神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 都要敬业, 就像螺丝钉一样, 不管拧到哪儿就要发挥螺丝钉的作用。当教师一定要本着捧着一颗心来的态度,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教育事业服务, 虽然达不到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境界, 起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对得起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纯真的眼神。不求当什么专家名人, 但求心灵的一方净土永远纯洁。每当一届学生送走后, 学生经常联系老师, 逢年过节问候老师, 说明这个老师是品学兼优的, 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伟大的, 是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不是为了绩效工资或者是所谓排名而忘记自己是一个既教书又育人的一个人。在授业方面, 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所以敬业的前提是渊博的知识, 崇高的品行, 无声的奉献。所以, 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一定不能沉迷于自己的所谓“网上业务”而弃关乎国计民生的教育大业于不顾, 为了蝇头小利就置百年大计于脑后, 这是目前特有的现象, 我们务必要警惕。就现在而言, 还有很多教师连幻灯片都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眼下推行的微课怎么能学好呢!就我所在的学校里, 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有点差强人意。
(二) 业务上要专
目前, 年轻的教师在计算机方面比较在行, 上了年纪的教师在这方面就不尽如人意了。活到老学到老, 要有终身学习的信念, 不能说因为年纪大了就放弃学习了, 这种思想实在是不可取。试想想你的孩子也遇见你这样的老师, 你是什么想法!
团结和谐互相照顾才是核心价值观的真正践行者。在实际教学当中, 大多数教师都是急急忙忙网上下载一个课件, 上课就用, 有的公开课上, 教师在用的过程中才发现不适合自己的学生。我们要杜绝这种现象, 要看到真实可信的课堂, 而不是为表演而精心设计的没有实际效果的课堂。每个专业有它自身的特点, 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 才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最佳途径。我们幼儿教育, 更应如此。
(三) 度的问题
凡事不能泛滥, 多了就成灾难了。我经常见到有的教师, 每节课都在使用课件上课, 我想他最大的目的是省事省力, 自己不用动脑子, 拿来就用。鲁迅当年批判拿来主义, 上学的时候不明白, 现在似乎明白了拿来主义真的有它的短处。信息技术的使用要科学合理, 不能打着科学的外衣就过度使用, 超越一定的限度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我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抱着少而精的观点, 我认为信息技术毕竟是辅助教学的手段, 不是主流, 它不能代替人的一切言行, 教学上还是以教师为主。假如上课了, 老师打开一个课件, 然后放电影似的往下放, 不去讲解, 想想会是什么结果?如《今天我值日》, 仅仅按课本上的知识制作成课件播放, 不到几分钟就放完了, 剩余的时间干什么?所以, 我在教这内容时, 就利用微课, 给孩子们播放具体的值日生应该做的事, 扫地怎么扫才能扫干净, 洒水怎么洒才能撒匀称还不会溅到其他同学的书包或者是桌椅上, 课桌怎么擦才能擦干净, 桌面怎么摆放才能摆整齐等等, 孩子看了实实在在的演示后, 就知道具体怎么做了, 不然教师讲多少次, 孩子们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多少年下来, 我对信息技术在课堂里的运用, 可以说有自己的体会, 它可以把无形的化成有形地展示给孩子, 把抽象的演变成具体可感的出示给学生, 还可以把文字图像整合到一起, 做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可以说信息技术革命彻彻底底地改变了现实生活, 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 我们应该乘着这股东风, 把我们的教育伟业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摘要: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学生来说是他们人生旅途中必不可缺少的知识, 因此是必修的科目, 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必要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当今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本文就和大家谈谈在信息技术普及的过程中, 自己的点滴体会。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8
少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则越糊涂,讲一节课不如让学生操作10分钟。所以在许多需要操作的内容方面教师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剩下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团和提高的目的。
借助游戏
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里的游戏包括比赛和益智游戏软件。例如,在打字教学中,由于打字本身是很枯燥乏味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的形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劲头十足,提高很快。益智游戏软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软件,它对学生学习起到辅助作用。例如,在《鼠标》这一课教学中,内容是鼠标的功能和用法。对用法进行巩固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玩扫雷、玩纸牌。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不仅仅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又能充分练习鼠标的各种用法,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教师应该严格掌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的度,严格挑选,适当运用。
整合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声音、文字、图片等信息集中为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硬件和软件”的时候,如果用以前黑板、粉笔及枯燥的教学手段,那么学生就很难理解,其结果就是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失去兴趣。本人利用多媒体技术找到硬件及软件的图片、相关视频做成课件,把硬件形容成我们肉眼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实物;软件就是电脑要正常工作就必须安装的程序,就像学生要玩游戏就必须安装这个游戏的程序是一个道理。然后把具体的实物用图片的形式讲解给学生,再在网上找到一个小动画通过自己动手把计算机的硬件安装正确。精彩地讲解、立体地演示、学生动手实际操作,课程结束了,学生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结果是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良好。
教法灵活
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word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首先出示两张纸,一张是普通的只有文字的黑白纸,一张是有彩色图片的纸。在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让学生比较哪一张比较好看一些,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有色彩的一张。然后再出示用计算机制作的一份,问学生:“现在你们喜欢哪一张纸呢?为什么?”学生当然更喜欢用计算机制作的具有效果的纸。教师再提问:“那你们想不想做一份这样的纸呢?”同时鼓励学生说:“其实,通过学习你们也会具有制作这样纸的能力,让我们自己做编辑,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吧。”布置一份个性纸片的制作,比较符合高中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将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热而然地就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注重实践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理论上的许多知识,特别是軟件的应用,如果单凭课堂讲解或者演示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学生亲手操作,解决在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才会把概念理解得更好。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理论结合实践,及时总结、反思并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才能实现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几点体会 篇9
单 丽
作为一位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成长起来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发展并逐步走上正轨,心里感到无比的欣喜和自豪。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学生获取知识做人求真的主战场。对于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要好好进行研究,如何减少教师的多余灌输性讲解以及学生的差异性,增加学生的自主合作性学习,完善课堂教学,创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双方平等、积极、探索的互动过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给低年级学生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不认识字,听不懂教师下达的命令,如果很生硬地去讲解课堂内容,那么学生可能很难听懂。于是我就准备了一些非常鲜活,并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并制作了一些相关的课件,搜索了一些相关软件辅助教学。例如教学“鼠标用法”时,我选择了一些有关绘画方面的软件来让学生练习,还有一些小的儿童涂色软件,让学生在涂色或是绘画的过程中,学会画的整体布局,学会审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更重要的是练习了鼠标的各种用法。达到了设计本课的教学目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但不难学,而且还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这样,学生不再被动地去跟随教师学,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引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指法》一课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心,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我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学生,我解决的办法是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有时还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濡目染。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实践操作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在教学中,我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例如教学《画多边形》一课时,教师首先不是直接讲解画法,而是出示“五边形”图让学生观察,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同桌合作画出“五边形”,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五边形”会画了,其他的三角形、七边形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自学。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几点体会 篇10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已经走进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教学作为社会的一个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地享受着这一成果带来的喜悦。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然而,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将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但有难易之分。现代信息技术以直观、形象、具体等特点弥补言传之不足,成为突破难点的“爆破筒”,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
三、不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助于小学评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无可挑剔。但是,也有个别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不能恰当地使用现代技术。
1.过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将一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复杂化。我们看到不少老师,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把一堂公开课,用图文声像几乎武装到了牙齿,恨不得课堂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声像、图文来配合,本来用几句话、几张图片或简单的手势语就能让学生清楚、明白的地方,却不分青红皂白,非要用多媒体替之,好像没有了这些现代化手段就不能称之为一堂课了,只是一味追求直观性,追求缤纷华丽的效果,由于过于花哨,实际的效果却是干扰学生注意力。当每播放一首曲子,每闪现一幅图画,学生都会新奇好几十秒,甚至半分钟、一分钟。而学生本应放在课文内容本身的注意力却被转移了、耗散了,电脑成了插足的“第三者”。学生除看到了几个好看的画面,记住了某个事物个别的、零散的特征外,一无所获,根本没有思考活动的参与,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上的“依赖性”“惰性”,从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2.没有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归纳,盲目的拿来主义。
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资源很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于是,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
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11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保持良好学习情趣;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18-01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反思:
一、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小学时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了浓厚的兴趣。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上网聊天、购物等等。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過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初级阶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做,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发展自我的能力。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内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学生玩玩“扫雷”、“纸牌”等益智教学游戏,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机操作课中,我通过学校的多媒体展示系统,将有一定电脑基础的学生的电脑作品制成幻灯片并配上优雅的音乐在教师机上播放,学生们顿时沸腾起来,纷纷举手询问,我都一一给他们解答,并鼓励他们只要努力学,就一定能成功。于是就开始手把手耐心给他们讲解画图的有关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对电脑已不陌生了,我就带着他们进入Windows 的“画图”。在画图纸上进行画点、画线、画图形等操作,经过操作训练,学生们学会了许多工具和菜单的使用。通过复制、剪切、粘贴和移动,学会了画一些简单而美观的作品,互相欣赏,直到下课,同学们仍然余兴未尽,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久久不愿离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鼓励和诱导相结合的方式,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同学在互相辅导的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几点体会 篇12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要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说多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理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含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如,笔者在《有理数的分类》一节的教学中,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室,通过浏览收集信息并下载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各项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的形成
在信息时代,学生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接受知识、获取信息、思考评价、解决问题,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一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站在较为客观的立场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作出相应的判断.但有的教师只是提出“从网站找出一条信息来表达或证明你的观点”即可,这种引导学生分析学习资料的思维方式就易使学生人云亦云,甚至以偏概全,有碍其正确判断,不利于培养有理有据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教师连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都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训练的话,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的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既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又是学生学会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教会学生协作学习的组织者.
1.教学情境创设要紧扣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理论十分强调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目前很多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创设情境”.然而我们发现,这中间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教学情境创设,一味地追求在课堂开始阶段用CAI课件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材料,而忽略创设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的“创设情境”是失败的.如,笔者在执教《二次函数》时,用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并“请同学们观察学校的喷水池资料图片,已知水管高和水流的最高点,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水池的大小,使得水流不外溢.”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应力求真实、生动、贴近生活、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
2.重视课堂教学的活动效果,把握课堂的主题
课堂中的教学活动要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所有的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设计学生的各环节更要准确地体现教学重点,且能体现出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参与后达到意义建构的程度即活动效果.如,笔者在执教《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时,运用多媒体创设题组练习,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紧扣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加深了对运算法则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数学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采费力,而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效果好,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益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地去描绘一些空间图象,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便于因材施教,师生双向交流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几点体会 篇13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片中心 | 雁过留声 | 走进南苑 | 教育科研 | 德育课题 | 创建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 “十一五”课题 | 教师博客 | 校本课程 |
| “十一五”课题首页 | 课题概况 | 研究动态 | 常规管理 | 学习交流 | 专题研究 | 成果展示 | 资源库 | 中期评估 | 结题材料
| 您现在的位置: 武进区南苑小学 >> “十一五”课题 >> 学习交流 >> 学习札记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热 ★★★【字体:小 大】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作者:叶瑞德 文章来源:长安上角小学 点击数:571 更新时间:2009-4-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得体会
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弥漫着喜悦、兴趣、困惑、成功等情感体验,能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做到因材施教。因些,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相整合,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要求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为现今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彻底改变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法”,也就是说弄清“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变老师主动“教”为学生主动“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然后对学生“授之以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条件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的首选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光、动画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这一章的第一节“面积和面积单位”时,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表面后,再归纳出面积的含义。于是我先让学生触摸桌面、书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后用电脑出示一些物体,并让学生用鼠标点击这些物体的表面。点对的会得到电脑的夸奖:“真聪明,点对了!”,同时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变成了另外一种颜色。而点错的学生会听到电脑的提示:“再看看,再来一次。”多媒体的这种设置不仅使做对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做错的学生不气馁从而产生积极寻求正确答案的意识。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回答出面积的含义,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概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观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体。因此教师要采用比较容易使学生接受的教学过程,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在教学“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先出现一条线段,并闪烁两次,线段下面出现“1厘米”几个字。然后由四个同样是1厘米的线段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下面显示一句话“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最后整个正方形的内部闪烁两次,并涂满颜色。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句话的后面显示“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1厘米”是长度单位,是一条线.。而“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是面积单位。这样的对比演示,使学生把旧知识“长度”和新知识“面积”既区分开来又建立相互间的联系,使之系统化。教学面积单位的重点与难点就在于面积单位是测量物体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学生往往会把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混淆在一起。经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的特征,强化了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也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容易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思维和操作形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向思维的情境。因为它有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提出与新知有关的问题后往往在新知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矛盾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这种情境之中会积极思考,在活动中会主动参与操作。
例如:右图是一块草地。想一想,计算它的面积有几种算法?这是一个多边形。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动手画一画。画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计算出这块草地的面积。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的不同,所以有的学生会想出一种做法,有的会想出几种做法。这时,利用电脑把不同的做法一一演示出来。每一位学生看过以后都会想到有的是自己想到的,有的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而没有想到的解法,学生会注重去看,产生求知欲望。这种多媒体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了学习,而且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提供多层次的练习,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并能加大练习密度。
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新知的重要环节。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也从课堂练习中体现出来。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并茂的优势,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在设计习题时,要照顾全体学生,就要把习题分成多层。一般来说,第一层是与所讲例题相仿的练习,目的照顾比较差一点的学生;第二层是基本知识的变式练习,目的解决重、难点知识问题,照顾中等学生;第三层是要稍微动脑筋的思考性练习,目的照顾优秀学生。这种多层次的练习,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等生“吃得饱吃得好”。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
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达到了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同时它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给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文章录入:范建忠 责任编辑:范建忠
上一个文章: 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探索
下一个文章: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
五月份研究统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放飞蜻蜓》说课稿
从学生角度看多媒体教学
善用现代教育媒体优化语文„
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 [推荐]《解决问题的策略—„ [推荐]《中期评估》PPT 信息技术让语文课更美
[推荐]信息技术给创设有效„ [推荐]山谷中的谜底(六语„ [组图]公开课《北风和小鱼„ [注意]12月份研究统计 [注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反„ [注意]《求商的近似值》听„ [注意]《求商的近似值》课„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几点体会】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12-03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几点看法08-02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心得体会11-29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09-22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之体会08-27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10-04
小学品德信息技术教学07-17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05-14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