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2024-10-04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共11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1

我有幸参加原州区培训中心组织的为期四天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我心里清楚的这次的培训和以往不同,因为这一次是带着任务和压力来的,目的是让我们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如何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这次培训共安排了4天的学习时间,11月3日我们聆听刘志有导师给我们详细的阐述了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相关问题的说明和要求,同时也说明这次培训应该注意的问题。接着黄文波导师讲述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宁夏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说明》,从国际国内等方面说明了信息技术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我知道“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祁怀玉导师又对信息技术应用、教材的使用、机房的管理技能、设备的维护等等,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经过这几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中,都使我受益非浅,认识到这次培训的责任很重大。并对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进一步提高。

[这篇文章来自[范文大全]***收集与整理,感谢原作者]

范文网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2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陷入困境

教师既然需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那么信息技术培训本应该是受到欢迎的。但是,当各种形式、各个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蜂拥而上时,教师的反应并不那么积极,大多数教师对目前开展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不叫好。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培训机构开设的信息技术继续教育课程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受到众多教师的追捧,而今甚至无人问津,即使参加学习也只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本应是“及时雨”的信息技术培训成为教师排斥、埋怨的众矢之的。这无疑是陷入了困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的产生呢?

1. 培训内容偏离教师的需求,缺乏实效性

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培训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时,应深入调查、分析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这样才能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许多部门在缺少调查研究的情况下,想当然地将培训内容设计出来。这就造成了培训班中部分信息技术水平相对低的学员“吃不消”,而信息技术水平相对高的学员又“吃不饱”。这种培训缺乏针对性,久而久之,教师对此失去了兴趣。

在对我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的信息技术应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中找不到自己要学的内容,大大打击了教师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一点,笔者作为信息技术培训者深有体会。我曾经开设过几次F lash课件制作高级培训班,但结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培训初级内容。事实上,该班在招生时,要求参加者具有一定的Flash基础,但结果许多教师在选择课程时不理会参加条件就盲目报读,造成该班的学员层次不一,甚至差别很大,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难免会顾此失彼。

2. 不能学以致用,培训流于形式

很多教师在培训结束后不能学以致用,导致所学内容在一段时间后所剩无几,最终培训流于形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部分学校的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没有给教师创造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环境;二是部分教师在忙于应对中、高考,没时间、没心思研究信息技术;三是部分经济条件不好的学校没有足够的硬件设备,受训教师回到学校后没有实践的机会。

3. 对培训承办部门缺乏必要的考核

主讲教师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承办部门师资力量的考核,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培训教师理论陈旧、技术水平不如学员的现象,使学员对培训怨声载道,失去热情。有的培训班请来高校教师授课,他们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却不了解中小学教学实际,缺乏实际应用的经验,只能讲授一些不能联系实际的理论知识。因此,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对承办部门师资的考核也是必需的。

4. 教师对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动机不明确

经过几年的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和考核,教师已基本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且也能够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简单的应用,能够解决一些操作问题。笔者在中小学调研中发现,教师制作课件的工具主要是PowerPoint,他们认为PowerPoint既简单又易操作,而其他课件制作工具则较少使用。对此,多数教师误认为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已能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没有必要有更高的追求。其实,他们也感觉到PowerPoint在教学应用上的极大局限性,但由于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促使他们去学习,部分教师职称又到了相应学校级别的极限,再没有晋升的可能,因此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课程,完全是为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

二、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反思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传统的培训模式是否真的无可救药了?我们现在以及今后的教师培训应当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这既是对以往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追问,也是对正在进行和将持续进行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提醒。追问引起反思:我们的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信息技术培训?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新的是培训的理念,而不是培训本身这一概念。”南京师范大学彭智琨老师认为,转变培训观念,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真正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今后培训工作的关键问题。

1. 发挥教师的培训主体地位

培训工作如果忽视基层教师的主体性,缺乏教师的主动选择、参与、配合和接纳,这种培训必然是低效的。这也是以往培训工作受到有关领导批评和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所以,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既要以改进工作为目的,充分了解教师目前工作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需求,也要从教师发展出发,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需要,进而确定针对性强的课程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例如,培训机构可以利用每年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和中央电教馆定期举行的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大赛的常规活动,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和交流力度,以满足中小学教师制作课件的需要,让教师真正做到有目的地学习。在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认为这方面的培训和交流是非常需要且迫切的,但实际上又得不到这方面的有效培训。

2. 分层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差异,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大致可以分为基础层、网络管理层和综合应用层。基础层的培训主要是针对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的中小学教师,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使他们建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整合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网络管理层的培训主要是针对具有较高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教师,他们是对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主要力量。综合应用层的培训从更多关注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转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培训对象主要针对那些已掌握了一定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师,以实际应用教学实例进行教学交流为主,使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激励工具与教学环境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经过整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发生根本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另外,要实现分层培训,还要加强培训的组织管理,避免形式上分层而实际混合的现象,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培训方式要更灵活、互动性更强

培训可以采用圆桌式、马蹄型、对话型、活动型等模式,组织小组学习、团队学习、协作学习、经验交流、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微格教学等学习形式,实施民主的、创造性的教与学,建立起培训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坦诚对话、相互观摩、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助共进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互动交流式的培训能够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碰撞出思想。对于专家讲座式授课,应设计适量的思考题,并留有充分的时间与学员共同研讨。例如,英特尔未来培训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比较好的培训模式,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训力度。与传统的、以技术为主的培训不同,英特尔未来教育将目标定位在帮助教师从初步应用阶段向初步整合阶段过渡,帮助教师在案例学习中了解和感受新的学习理念,掌握一些技术应用的方法,逐渐获得应用技术的自信。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教师不仅学会了在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而且还建立了教师本人和每个学生都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交流和学习的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是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精髓,所以它称得上是一项“换脑”的培训。

4. 加强培训机构的自身建设,大力发展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

要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的实效,必须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加强培训者的教育理论和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证明,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的教育培训机构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能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开展,避免了培训流于形式和盲目性。这种教育培训机构对培训者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培训者除了具有培训能力外,还应具备教研能力和科研能力。培训者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了解教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并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通过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开展研究,以寻求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和办法,优化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区的培训机构集培训、教研、科研于一体,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发展而成。在这十多年当中,曾经出现过多次分与合,目前该模式已得到普遍的认可和好评。

5. 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管理

集中培训不可能解决不同层次学校的不同需求,其效益也有待在实践中检验,为此必须有后续活动。重点是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支持的校本培训,以取得确实的效益。因而,应该对校本培训进行有效管理,以提高校本培训的效能。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形式,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反思性学习为主要内容,以行动研究和案例分析为抓手,旨在解决学校发展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模式。校本培训管理要求做到五个统一:学校发展需要与教师个人发展需要相统一、培训管理导向与教师自主导向相统一、自我驱动与人际互动相统一、培训管理的规范性和培训实施的区别性相统一、培训规划的总体把握与培训目标的分层要求相统一。

参考文献

[1]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教授专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9)

[2]裴纯礼,张德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定位与方法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4,(2).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信息竞赛培训 方法与技巧

信息作品竞赛最为显著的是每年一次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它包括了电脑绘画、电脑平面设计、电脑动画、网页等。电脑绘画运用各类绘画软件或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电脑平面设计为某一特定的主题或目的,运用图形、图像处理工具软件,用电脑原创设计制作完成的单件作品或系列作品。电脑动画运用各类动画软件,通过角色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完成的二维或三维的电脑动画作品。网页使用HTML语言或网页制作工具编制的阐释某个主题或传递某类信息的网页作品。

一、信息竞赛培训的目的

信息技术除了平常的授课之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掘一批对计算机兴趣浓厚的学生,同时也增强信息学科的地位,我们可以重点抓学生信息学竞赛方面。信息技术的竞赛主要包括了信息作品(电脑作品)和信息学奥赛,信息作品是一项短期内就能见成效的项目,信息学奥赛则要经过长期培训,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见成果,鉴于以上情况,选择信息作品竞赛作为突破口,主抓学生电脑作品的创作,在短期内取得成绩显得更为重要。

二、如何选生?

信息技术的课时是一周一节,在起初了解了信息学的相关比赛信息之后,从前辈那里以及其它学校那里了解相关的培训方法,从初一第一学期开始,从学生中选拔,组成信息培训班,由信息老师负责主要培训课程。

信息培训班的学生可以来源于学校社团,在社团人员选拔之初有针对性地制定2-3个选拔题目,了解学生的特长以及爱好,在学生自主报名的前提下,选择20-30个基础较好、并且对计算机兴趣浓厚的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在社团开课之初,告知学生与信息学相关的比赛,经过3-4周社团课之后,选择部分动手能力较强并且有意愿参加信息学比赛的学生(一般不超过10人)参加培训班中午课程,组成信息培训班。信息班的培训除了常规的社团活动课之外,每周周二至周四中午会在计算机机房会定期对学生进行辅导,并根据时间的紧迫与否,相应的增减培训时间。

三、如何培训?

1.抓好基础

由于信息作品培训没有固定的教材,因此培训内容主要是针对各项常规的比赛而由教师自定(比如每年3月一次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每年5月一次的计算机表演赛等大型常规赛事),根据比赛内容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课程,主要分为3个主题:photoshop课程(简称ps),flash課程、网页制作课程。在培训课程中,主要以一个个的作品实例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融入软件的操作,并提供一至两个练习巩固知识点。经过几次课程之后,在新授课中让学生观看操作视频自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揣摩历届获奖作品

要创作一个好的作品,首先得学会欣赏作品。师生在共同观看历届获奖作品的时候结合历届的活动主题来思考,讨论为什么该作品能获奖,并从中得到启发,发散学生的思维。

3.撰写创作思想

俗话说,一个好的创作主题决定了一个作品的成功与否,因此,学生能否找到灵感,找到与众不同的创作思想,需要一定的时间。我鼓励学生课后多思考,将你瞬间迸发的灵感记下来,并利用中午培训时间撰写创作思想,经过两周之后,学生和老师一起筛选有新意的思想,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思想自行选择参赛的项目(动画、绘画、网页),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特长明确规定哪些学生参加哪个项目。

4.作品创作

创作思想确定之后,学生开始后续的作品创作,教师进行辅导。此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多合作,学生之间多帮助,遇到问题可先咨询同学,并利用网络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养成遇事自己先找寻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寒暑假课程安排

学生放假之后,心情处于放松状态,因此放假之前,会告知学生假期要完成的相关任务,给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并建立信息培训班QQ群,在群中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或作品创作情况。

四、总结

还有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和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竞赛的一个重要因素。几乎每个辅导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对于我们辅导的学生有着一种由衷的爱意及欣赏的态度。教师的亲和力也足以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并能够激发他们自觉自愿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总之,在信息作品竞赛培训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工作的三年时间里,仅以自己在信息培训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关于信息培训的方法与技巧还有待进一步深究。

参考文献:

[1] 周恒.如何做好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经验.

[2] 张敏.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指导心得.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在加入教师队伍的第一年里,本人有幸参加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不到两天的紧凑型培训,既有理论知识积累,又有专业技术支撑,让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信息技术培训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在此之前,我认为教师只要会做简单的PPT就行了,培训完才意识到自己的鼠目寸光。时代在进步,教育在进步,教师也该与时俱进,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和创新理念,我们教师应该积极掌握最前沿的教学媒体设备和方法,争取在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

讲座教师们向我们讲解了当下国际国内流行、倡导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实践视频案例分析、制作技巧、音视频的处理加工和视频的剪辑、下载使用方法等相关知识。老师们的备课充分、讲解深入浅出,信息量大,趣味性强。不仅有前沿的科学论,还有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工作得出的宝贵经验,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我们都是来自一线的农村教师,我们必须承认,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农村的老教师因为以前条件有限,现在还不会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这就要求我们正视这些问题,充分利用既有的设备,动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应用培训,从而真正贯彻新教学理念,相信我们只要肯花时间,肯花精力,就能不断提高农村信息化管理水平,缩小与城市教学的差距。

因为此次培训中学习的内容比较多,回校后我还没有一一实践。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我设计了一节语文习作微课。我尝试做到: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我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习作审题、习作方法等内容进行设计。突破了本节习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习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如果有人问我,这次信息技术培训有什么体会,我想用一句话回答,那就是:一路找寻前进的支点,一路体会收获的喜悦。

龙船镇楼下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5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登录平台学习,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网上学习的重要和快捷。在培训学习中,我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厚实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现总结如下:

一、通过培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以前往往只局限于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适用于今天的教学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通过培训,提升了现代教育技能。

原来,我对于计算机方面的操作只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层面上,例如在文档中完成一些文稿的撰写。通过这次光顾我们的国培学习网页,如今,我已经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方式的操作,编辑出自己较理想的电子稿件,发送给同事和学生。能利用自己的博客与同仁互动,时常发表自己的一些学术上和某些思想上的见解,对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培训中学习网页,填补了我计算机操作知识的空白.三、通过培训,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6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和,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作为教学前沿的教师,认识、掌握并创新的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必然,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广大中小学,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在此,笔者就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做一些浅要的分析。

1、观念滞后培训目的不明确

观念问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在调研中,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着质疑,他们认为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过于分散,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不见得就好,而且认为目前不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也不错,由于这些观念上误区,致使仍习惯与传统授课的模式,一些教师在接受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热情不高。

由于观念的陈旧导致了培训目的的不明确。开展技术培训,目的在于树立现代教育新观念,掌握教育新技术,并辅助与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而一些地方对过分的强调培训人数,培训效果的好坏仅以教师是否考试及格、是否拿到证书或是会做课件为评价标准。为此,教育有关负责人强调,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掌握技术是应该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教技术的过程中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如果只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范畴,停靠在技术的亮点,教师只学会把教案生搬到电脑上,那就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培训也就无法促进受训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果培训只仅仅为了考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标。

2、培训方式单一存在着“一刀切”

据调查,教学一线的教师大部分是欢迎信息技术培训的,然而,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团体推进、整齐划一的运作方式难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比如,一些地方把全员培训简单的理解成全体教师集中培训,教师不论学段、学科,全部集中在一起学习,讲到基本操作还行,但讲到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整和时,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由于学科教学内容的差异,对学科教师的技能要求不同,教师培训要求也就不同,所以,有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所教课程关系不大时,兴趣就大大的降低了;另外,虽然要求上机时间应占到整个培训时间的三分之二,但有些地方因开办规模过大,设备过少等原因,仍以从上到下“满堂灌”的培训方式为主,教师想到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太少了,培训方式的“一刀切”,使教师对不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培训产生了不满与懈怠,使得操作技能极强的信息技术培训只能流与形式,使得受训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出来,即不能保证促成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和,也不能培养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培训的效果当然就无从谈起。

3、师资力量的薄弱

调查显示,目前广大农村担负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的培训点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计算机专业或是电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专职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大多是从其它学科教师经过培训或从其它行业招聘而来,这些教师绝大多数都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充其量也就是“一桶水”。有些教师反映,一些培训班的授课教师有的只懂技术,不懂教学;有的只讲理论,不联系实际;不注重教材的研究,照本宣科;不注重教法的探讨,并因材施教。导致课堂氛围乏味、枯燥,淡化了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抑制了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求知欲,更谈不上如何引导参培教师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所教学科中。

4、学“不致用”

要使培训活动坚持下去,就应为教师提供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很困惑,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目的是服务教学。而教师回到教学第一线后,要么是学校硬、软件资源的短缺,无法运用计算机去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致使参培教师有劲使不上;要么是学校领导观念跟不上,无法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教师将信息技术服务与教学的积极性;要么是教师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等因素,造成信息技术与教学出现严重的断层,久而久之,教师所学的就会逐渐淡忘,难怪有些教师对学习信息技术感到困惑。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信息技术与教学上的“空中楼阁”,亟需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工欲善其事,比先利其器”。现代化的设施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农村中小学面对现代教育的落后面貌,仅仅依靠财政投入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是不够的,应想法设法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不足。比如争取学生家长的赞助,挖掘学校自身潜力,综合各方面的力量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资源库,将优秀的教学软件输入资源库,使之完善和不断的丰富,以此优化设备,为教师实施现代化教学搭建舞台。

(2)改革评价体制,建立激励机制。为使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教育技术,使应有的设备发挥其作用,学校应该有意识的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激励机制,使教师对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内心的需求,并把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7

所谓翻转课堂, 就是在信息化的教学情境下, 教师运用教学视频作为主要的导学方式, 学生们在上课之前就通过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进行课前的预习, 然后再通过师生在课堂中一起进行互动交流、协作学习的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

2 翻转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培训中的应用

2.1 教师充分备课, 以学定教

教学环节的变化, 教师的工作也发生变化。传统培训课堂里面, 学生预习和教师备课可以同时进行, 二者一起进入课堂。翻转培训课堂里, 教师必须提前充分备课。备课的要求更高, 不仅要熟悉教材, 设计教学流程, 还要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对学生的预设设计出测试练习题以及针对预设的问题制作教学视频, 特别是讲解技能操作的教学视频一定要规范化, 最后还要根据学生完成测试练习的情况以及提出的问题, 确定课堂解惑释疑的内容并调整教学设计, 也就是所谓的“以学定教”。由此可见, 理想的翻转课堂的导学会因为有教师的“预设”, 已经传授了一部分的课堂教学内容。而学生在有目的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思考, 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暴露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短板。所以说, 导学是前置的课堂, 体现了翻转课堂的特点。

2.2 利用教学视频, 学生先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竞赛培训中的应用, 主要环节是教师提供导学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 而后教师作为辅导者从旁辅导。它与传统培训模式主要的区别是导学材料的使用和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化。传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培训模式中的预习环节, 一般只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更进一层就是尝试相关的操作技能。而翻转培训课堂的导学环节, 则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完成导学文字材料的阅读之后, 学生必须完成导学材料中的配套测试练习, 从中可能产生疑惑的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更深入地思考, 或者尝试运用相关的技能进行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遇到困难, 困难能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 进而有打开教学视频学习的动力, 然后选择相关的教学视频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2.3 自主选择学习, 成效显著

在信息技术学科竞赛的翻转培训过程中, 教师把培训的导学材料传送到服务器上, 能够让学生边观看边操作并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优生, 可能不需要教学视频的辅助就能学会;对于中等生, 可能看完教学视频就能够学会;对于后进生, 除了有导学材料可借鉴外, 学生、教师也可以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应用翻转课堂于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培训的教学实践中, 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3 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课前应精心准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准备赢得一切”。在翻转培训前应做好“建群分组、制定计划、制作视频、学习指导、测试练习”等工作, 为翻转培训课堂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1) 建群分组。建立一个学习的QQ群和一个学校的ftp服务器, 作为学生讨论与下载、上传材料的主要平台。学生利用QQ账号, 加入指定的学习群, 并用教师提供的ftp服务器账号访问学校的服务器。通过逻辑思维能力练习测试与操作技能测试, 把学生分成A (学优生) 、B (中等生) 、C (后进生) 三大类, 按“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培训班成员一般控制在40人左右, 把C、B类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 A类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多少进行调配, 尽量组建成AABC或ABBC的结构, 形成竞争水平差不多的小组。在A类学生中选8个较突出的作为组长, 由组长在QQ群中建立讨论组, 为讨论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这样学生不仅能在QQ群上全员学习与交流, 而且能在讨论组内小范围互动。

(2) 制定计划。理清培训知识的脉络结构, 把知识“碎片化”, 按各个知识点制定学生的学习时间段与任务清单。学生得到任务清单之后, 制定详细的学习时间安排表。例如, 在Logo语言竞赛中, 把整体知识“碎片化”, 划分为基础篇、程序篇和提高篇。基础篇分为作图命令、定位和定向命令、色彩命令、数值计算命令、字表处理命令、控制命令以及基本函数命令, 每组命令学习时间规定为一星期;程序篇内容分为程序的结构 (顺序、选择、循环) 、过程定义、带参数的过程和过程的嵌套调用, 学习时间规定在三个星期;提高篇内容分为复杂递归、动画、数值计算、字表和多龟作图, 每个章节学习时间规定为两星期。照着这样的学习任务清单, 拟定一个符合自己作息规律的学习计划。按计划执行下来, 在一个学期就能把Logo语言竞赛知识学习一遍。

(3) 制作视频。信息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 制作导学材料, 并由普通话发音比较标准的教师录制l0分钟以内的教学视频, 上传到学校服务器。教学视频不仅要紧扣教材知识点, 而且一定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视频学习。[2]例如, 用Logo语言编写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把逻辑判断的学习融入到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中。1把“剪刀、石头、布”三个图形的程序编写出来;2根据实际, 编写各种逻辑判断的程序。判断双方所出的结果为不同的情况有三种并用枚举法逐次罗列出来:剪刀 - 石头、剪刀 - 布、石头 - 布。双方所出的结果为相同情况的也有三种;3结合上述两步, 调用两个子程序把结果的程序编写出来。把上述三个部分的操作过程录制成为教学视频, 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不会的那一步的教学视频进行学习。如果把整个过程都录制下来就会较冗长, 学生就会听得不耐烦, 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4) 学习指导。首先, 明确学习任务, 让学生弄清楚“要学什么”。其次, 指导学习方法, 让学生明确“该如何学”。按照任务清单打开导学材料观看教师讲义或教学视频, 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步骤和操作方法。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不单纯依赖教学视频。学生先认真阅读讲义材料, 如果能够理解就不用打开教学视频;如果遇到自己无法理解的知识点, 可以带着问题有选择地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如果观看视频后仍然解决不了疑惑的问题, 则在小组内讨论或向教师求助。

(5) 测试练习。测试练习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考查的一种手段。在导学材料面配套一份针对所学知识点的练习, 学生通过练习、测试, 可以真实反映知识掌握的程度, 同时加深学习的印象。例如, 在学习“复制与移动字块”技能板块的时候, 把“复制与移动字块”技能分解成以下几个操作让学生来完成:1学会定义字块, 明确光标所在的位置必须在块首, 拖动鼠标到块尾, 从而选定字块;2复制或剪切相应的字块;3把光标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粘贴字块;4拓展:快捷键的使用等。学生完成了上述的四个小操作测试, 也就掌握“复制与移动字块”技能了。

3.2 课堂教学应关注培训实效

(1)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的最大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成为负担, 而成为执著的追求;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考;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 探索知识的奥秘。可见, 保持学生对竞赛培训的长久兴趣至关重要。例如, 在“艺术字”技能传授中, 教师先提供多种样式的标题让学生欣赏,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来;再进一步把“创建艺术字、变形艺术字、改变艺术字样式、编辑艺术字、设计艺术字形状、自由旋转艺术字、艺术字的对齐方式”等操作, 像变魔术一样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更感兴趣了, 产生了迫切学习“艺术字”的动力。

(2) 解惑释疑。教师根据面授和QQ群交流中出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解惑释疑。针对存在的问题, 教师边演示讲解, 边用录制屏幕软件把讲解的过程制作成视频, 这样, 学生一时不理解还可以通过即时完成的视频重新再听讲, 直到理解为止。例如, 在网页作品制作竞赛教学中, 学生对于“使用网页特效”理解不够, 出现几种情况:1声音太杂太乱;2动画漫天飞;3网页切换过于烦琐。针对这些问题, 师生在QQ群和面授中都提出并讨论网页中声音的选择“宁缺勿滥”, 要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声音, 特别注意不要用劲爆的迪斯科作为网页背景音乐;动画与页面切换是为了体现重点才设置的, 目的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要每个网页都设置一个动作效果。

(3) 模拟竞赛测试。模拟竞赛测试是把各个竞赛知识点贯穿起来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模拟竞赛测试考查的范围广、应用操作灵活, 是平时测试的综合。

4 课后应及时评价和展示学习成果

4.1 评价操作

选择合适的评价内容, 运用简单可操作性的评价方式,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以培训应完成的任务为主, 评价方式以小组整体为单位进行。各小组组员轮流上台展示, 让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小组的重要成员, 可以为小组取得荣誉贡献力量, 但是如果不努力也将影响到整个小组荣誉。阶段性评价的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以每半个月或一个月为一周期。每次评价给展示次数前三名的小组记一面红旗, 用Excel表格统计各组所得的红旗总数, 以此为据, 评选前三名的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召开阶段性的总结和表彰会, 总结、交流心得, 树立学习榜样, 颁发奖状并适当进行物质奖励。让学生把喜报带回家, 和家长一起共享。表彰会后, 学生又卯足了劲, 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一轮的学习竞赛。

4.2 成果交流

举行成果展示交流, 是让学生多看他人作品的亮点并思考实现的方法。让学生思考, 一个已经构思好的创作意图, 该怎样去实现呢?是绘画还是动画?是网页还是电子报刊?通过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或学习视频或在QQ群内讨论, 自己尝试操作再与原作者互相切磋, 寻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实现。作品成果的交流可以在课堂内, 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相互探讨。

近三年的实践表明, 与传统的培训模式相比, 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于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培训中,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协作交流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习无止境, 探索无止境,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学科竞赛培训中应用的原则和方法, 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钟晓流等.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2) :58-64.

[2]Flipped classroom defined[E B/O L].http://digitalsandbox./flipped-classroom.html, 2012 (3) .

[3]韩新梅.请别吝啬你的赞美[J].中国残疾人, 2002 (08) .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8

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成功地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同时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已成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本文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项目的基础上,以学科教师教学设计的需要为出发点,探析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框架。

关键词:信息技术能力;资源整合;MindManager;培训内容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6-0082-04

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信息社会的基本生存手段,也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赋予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责任,是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如何选择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对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搞好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青海省城西区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项目和“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项目中对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小学教师、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中小学教师以及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实际培训,拟从培训内容的角度出发,探析培训内容框架,希望对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现状分析

综观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现状,很多培训仅局限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基本操作,例如演示型的课件制作,机械地照搬国外的一些培训模式,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入到教与学全过程中的培训少之甚少,因没有得到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能力依然很弱。有些培训虽然贯彻了课程改革的思想,深入到教学与课堂的新课程政策,但培训内容过于笼统,不能有条理、有层次地规划培训内容,使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很难把握培训的真正目标,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不大。

笔者在青海省城西区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虽说已经参加过多次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但是因为没有一个系统化、框架化的培训内容作指导,培训时大家兴趣高涨,学完了却不知用到哪儿,一段时间后也就忘记了。鉴于此,在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项目启动之始,笔者和其他研究者就一起探析了一个自下而上、层级递进式的适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框架。

二、培训内容框架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是指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高效地获取教育信息、批判性地评价教育信息、高效地应用教育信息并创造性地利用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中小学生具备较强信息能力并形成中小学生良好的信息心理和高尚的信息道德品质的综合素质。[1] 通俗地解释,就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上好一堂课。

笔者探析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内容框架正是基于帮助学科教师上好一堂课的目的,将信息技术能力拆分为中小学教师要掌握的由低到高的几种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学习信息技术。如以地理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备《澳大利亚》(人教版地理初一上学期第八章第四节)这节课为例:首先,教师要规划教学资源的存放位置,这就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其次,获取一些资源,这些资源的获取途径有网络、光盘等;再次,对获取的资源进行处理,然后整合处理后的资源;最后,进行综合运用。我们将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需要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划分为以下五种能力,如图1所示。

1.基本操作能力

基本操作能力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最基本的能力,它指的是中小学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管理各种类型资源的能力。具备基本操作能力需掌握以下内容:

⑴认识计算机中资源管理和组织方式;

⑵浏览文件与文件夹;

⑶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那么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资源呢?下面从教学应用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和逐步熟悉计算机中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并考虑如何有效地管理教学资源。

例如,王老师在制作《澳大利亚》(人教版地理初一上学期第八章第四节)课件时,收集了很多资源,包括图片、文档、Flash课件、压缩文件和网页等。由于资料比较多,她在备课时找某一文件感觉非常吃力,常常需要进行搜索才能获得需要的文件。显而易见,当收集的资料越来越多的时候,如果不进行分类管理,很难及时找到所需要的文件。用计算机的两大管家(“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来管理资源,就不会有这些困难。下面是我们为王老师规划的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资源管理的内容,具体细化框架如图2所示。

2.资源获取能力

资源获取能力是指教师具备的在教学准备阶段利用各种工具搜集、获取教学资源的能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需要丰富的资源支撑,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资源获取能力。在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掌握从网络中获得资源,这包括资源检索与收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熟悉一些获取工具,针对教学目标和需求收集相应资源。

例如王老师为了制作《澳大利亚》的课件,在获取资源部分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其一,在网上搜索有关澳大利亚的相关资源,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其二,对手头已经拥有的资料进行二次捕获,这些资料包括课件、文档、光盘中的图片及视频等。为了掌握这些技能,我们为王老师设计的学习内容如下,具体细化框架如图3所示:

⑴IE浏览器的使用;

⑵搜索引擎的使用;

⑶网络下载工具的使用;

⑷图像捕获工具的使用;

⑸视频捕获工具的使用。

3.资源处理能力

当教师掌握了获取资源的能力,就能够利用网络或者采取其他方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然而当使用这些收集到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时,有些原始资料不能够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所以必须经过二次加工、处理才能适合教师的教学需求。我们把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称为资源处理能力,主要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的处理与加工能力,中小学教师具备这些能力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1)图片素材简单加工与处理工具——画图;

(2)图片素材加工与处理的工具——PhotoShop;

(3)音频、视频素材简单加工与处理的工具——会声会影。

在《澳大利亚》这节课中,王老师为课件的制作下载了一些图片和视频。她想对其中的一些图片进行简单处理,如缩小或者放大;对另外一些图片要进行高级处理,如截图等操作。在视频的处理上,则需要把下载的视频片段中的其中一段视频截取下来,然后将这些视频合成一整段反映澳大利亚风情的完整视频,并配以背景音乐和文字说明。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王老师需要学习的具体细化内容见图4。

4.资源整合能力

资源整合能力是在对教学内容做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设计的要求,将收集处理好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中小学教师要达到这个能力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1)使用MindManager规划教学内容;

(2)使用PowerPoint整合教学资源;

(3)使用PowerPoint模板制作课件。

教师收集、处理好所有的资源后,正式进入备课阶段。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可利用特定的技术平台进行整合。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资源的整合能力呢?

在王老师的备课阶段,教学内容的规划方面我们选择了MindManager,这个软件既是一种表达知识的网络图形化技术,又是思维可视化的表征工具,更是一种优秀的计划规划软件。笔者认为用MindManager软件进行备课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呈现资源的平台最终还是定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较熟悉的PowerPoint软件。然而,这里的学习不再是从最初的插入幻灯片、背景设置等基础开始,因为大部分一线教师经过多次培训,已初步掌握了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会使用PowerPoint工具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因此,在这块知识的学习中,我们主要让王老师制作更加漂亮、美观的教学课件,并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视频、超链接和使用模板等高级操作,具体内容框架如图5。

5.综合应用能力

随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的形成,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中小学学科教师需要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整合,综合应用能力就是这些能力的集合体。在中小学教学中,构建数字化教学环境、优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和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学习方式都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新任务,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构建基于学科的专题学习网站。

在为王老师设计的学习课程中,先是为她铺垫了专题学习网站的理论知识,如专题学习网站的构成、原则等。然后介绍了制作专题学习网站的工具——DotNetNuke,DotNetNuke是一个功能十分强大的开源门户网站框架,它提供了制作网站的基础框架,包括权限管理和内容管理等功能。详细内容框架如下,具体内容如图6所示。

⑴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

⑵DotNetNuke平台的使用。

三、结论

为了更好地满足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需要,我们以一个学科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内容为例,详细探析了在信息时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框架。在探析整个框架的过程中,我们以前期教师培训工作经验为出发点,以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课堂结构为核心,力争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形成框架式培训内容,使培训者明确整合不仅仅是表现为策略或内容上的交叉、渗透、组合、综合,更重要的是表达一种新思想的教育理念。

当然,在撰写此文之前,我们探析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内容框架已经指导“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城乡互动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的模式研究”项目组完成了该项目的成果之一——《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教程》的编写。在该教程被运用到项目中进行培训时,笔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确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修岩.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培养[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2004,(2).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9

心 得 体 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几位老师及领导详细具体的讲解了网络研修教学平台的简单操作和使用,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学习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技术能力的熟练运用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提

升信息技术能力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4、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非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通过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

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时间分配、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学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广西忻城县民族中学

韦冠清

我参加了2016年忻城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通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老师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 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化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本次培训中,专家教授们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通过专题讲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1、此次远程教育培训,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学方法更新,让我们教师也充分享受了运用远程教育培训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本次培训让我在: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教学中运用虚拟实验工具的策略;二是初中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初中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四是对初中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教学是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活动创造条件,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3、培训是短暂的,效益是明显的,收获是充实的。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指导老师几乎每天深夜十一二点都在网上批阅我们的作业,与我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

4、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这次研修,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

小学信息技术课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 信息技术;培训;翻转课堂;慕课;对策

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战略。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主力军,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将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创新的成效,进而影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近年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凸显了一些问题。就总体而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为此,教育部于2013年10月颁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其总体目标与任务是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意识与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1]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有效开展。本文着重探讨了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新一轮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作为一名培训组织者和培训师,笔者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工作。在“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有3000多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笔者负责的“课件无忧”系列培训。通过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网络上发放了《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是浙江省范围内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共729人填写了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17 份,问卷有效率为98.4%。该问卷调查涵盖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现有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能力、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满意度等。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较好,但能力较弱;②中小学教师有强力地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④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结合十多年的培训经历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主要存在着参训学员主动性不强、培训缺乏吸引力两大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1.心理准备不够导致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强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普遍比较重视升学率,而对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则相对不太重视,致使参加培训的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培训的目的和意义都缺乏正确的认识,普遍把获得学分作为培训目的,因而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强。客观上信息技术培训与教师专业关联不大,不能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主观上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因而信息技术应用体验不佳,如此恶性循环,也使得教师缺乏学习兴趣。

2.不快乐的培训体验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从培训过程上看,不快乐的培训体验是降低学员主动性的主要因素。快乐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提倡的,保持学习兴趣才能让学习者学得更有成效,对中小学生如此,对成年人也是如此。培训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安排,给中小学教师造成了不快乐的培训体验,影响了他们的主动性。[2] 这些不合理的安排主要体现在时间安排、空间安排、经费安排上。

在时间安排上,难以选择。如果培训安排在工作时间,工学矛盾突出,容易引起学校方的反对。校方比较重视升学,相对轻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这样的氛围里,教师客观上和主观上都不重视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注重实践,并且知识技能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需要保证培训的连续性以及充足的参训时间。如果培训安排在周末和假期,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容易遭到教师的反对。众所周知,繁重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已经使教师异常忙碌和疲惫,还要让教师抽出时间来参加培训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这无疑是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因此培训不管是安排在工作时间还是安排在假期,都会显得尴尬。

在空间安排上,培训地点的设置缺乏服务意识,大多设在各省、市、自治区和地区的培训机构,离中小学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距离较远,交通不便。为了参加培训,学员们不得不在工作单位与培训场所之间来回奔波,耗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影响工作、生活、家庭,给学员带来参训压力。

在经费安排上,教育经费有限,行政部门虽然投入了专项经费,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有些费用如交通、住宿费和餐饮费需要由学员个人承担,有些学校甚至连培训学费也不给报销,这给收入微薄的中小学教师造成不小的经济压力。

(二)培训缺乏吸引力

1.培训内容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相脱节

尽管已经是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但是就培训内容看,还是与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实际能力相脱节。培训内容理论偏多,实践偏少;学员听得多,做得少;实践操作内容倾向计算机专业,学起来难,遗忘容易。究其原因主要是培训机构在审查培训内容方面缺乏严格的运行约束机制,培训者往往是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而不是根据需求调查来确定培训内容。

2.培训师对中小学教学一线缺乏深入了解

其他学科的培训很大一部分培训师直接来自于中小学教学第一线,这类教师具有丰富的中小学教学经验,他们的言传身教,容易引起共鸣,深受学员喜爱。信息技术培训的授课教师大多是来自高校或培训机构的专家,这些专家热衷的是信息技术的前沿问题,对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现有基础、实际能力水平缺乏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所以教授的内容专业性太强,重理论、轻实践,专业术语连篇,适合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对其他学科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则难以理解、记忆和掌握。

3.培训模式过于单一

尽管是在“互联网+”形态下,授课过程可以放在网上,培训模式仍然是由“信息传递”“消化吸收”两个依次展开的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即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理论讲授和实操示范,学员耳听,眼看,手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员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员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不能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第二阶段是“消化吸收”,即在课后,由学员自己来完成对课堂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复习、巩固与提高。由于学员平时要开展日常教学工作,他们的“消化吸收”时间是非常零碎的。而且,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课后“消化吸收”时常常会产生挫败感,最终使学员丧失学习信心。

4.培训管理不到位,服务滞后

笔者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多的学员认为培训组织者的教学管理工作“不到位,效果不佳”,培训服务让人“不满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培训组织者比较重视培训项目的研发和开展,不太重视培训的管理,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培训组织者习惯于管理者的身份,缺少服务意识,不重视培训的后勤服务工作,不注重培训细节。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力途径。各级领导、培训机构和中小学教师都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目前,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出现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有效开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提高认识,合理安排,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主动性

各级领导以及中小学教师都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重要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开展信息化教学必备的信息技术,熟悉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提高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意识与能力。为此,应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培训,杜绝只为获取学分而参加培训的功利思想,切实把培训作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而促进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的有效途径,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各级政府教育职能部门、培训组织机构和学员所在中小学校三方应该加强协作,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并为受训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愉快参训。首先,要多方协调,确保学员的培训时间,缓解工学矛盾。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加中小学师资配备,使中小学校在保障日常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能够安排教师轮流脱岗参加培训,或者能够减免参训学员的部分工作任务,使参训学员轻松上阵;培训机构也要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将培训安排在假期、周末等非工作日进行,避免工学冲突;参训学员本人也要做好统筹安排,做好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准备。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培训地点走出培训机构,方便学员。培训机构可以选择“送教进校”“送教下乡”等方式,缩短培训和学员之间的空间距离。笔者组织的“课件无忧”培训课程,有半数以上的培训班采用了“送教进校”方式,虽然组班教师和任课教师辛苦了点,但是方便了学员,降低了培训成本,深受学员和学校的欢迎。最后,教育行政部门应给参训学员提供必要的交通、住宿、餐饮等补助,减轻教师的经济压力。受益于新政策,在浙江省,教师参加培训所产生的学费、餐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全部都是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支付的。参训学员没有了培训的经济负担,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

(二)深入调研,了解需求,遴选一线教师满意的培训内容

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要以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专项调研,分析现状和问题,摸清教师需求,纠正只根据方针政策、领导意志、现有的教学资源来设置培训内容的偏向。培训内容的遴选应遵循简单、实用、有趣三原则。由于参训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相差很大,培训内容应尽量通俗易懂,培训师应尽量化繁为简,使参训学员有学好的信心;培训的内容强调实用性,密切联系参训学员的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参训学员能学以致用,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训内容还要强调趣味性,设计简单有趣的实例,选择轻快活泼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让参训学员在快乐中学习;每天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给参训学员一定的压力和成就感,每天都有看得到的进步和收获,改变他们对信息技术培训的消极看法,不再是忍受培训,而是享受培训的过程。

(三)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交流与互动

信息技术培训师要走出培训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深入中小学教学一线,实地参观、考察、座谈、交流、调研,充分了解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有基础以及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同时,培训机构还可以邀请中小学具有较强信息技术实践能力的教师,来培训机构给学员上课示范,通过案例教学和言传身教的方式,容易引起学员的共鸣。同时还可以让培训师观摩学习,通过加强与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交流互动,帮助培训师突破专业壁垒,使培训师的教学贴合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实际的工作需要。

(四)分层次,多样化,积极探索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培训新模式

培训组织者要根据学员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合理确定学员的学习起点,开展分层次培训。仍以笔者的“课件无忧”培训为例,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把培训分为四阶段展开,每阶段的培训从学员的实际需求出发,专家引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培训开始前,先对学员进行训前测试,准确了解学员的现有基础与能力水平,以此确定学员的学习起点,然后让学员进入相应层次的班级开始学习。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者要根据培训内容的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培训过程中,可以把专题讲座与参与式研修相结合,面对面研修与远程交流相结合,个人学习与团队合作相结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理论诠释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员,让学员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帮促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培训课堂焕发勃勃生机。[3]

此外,要根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特点,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以“课件无忧”培训为例,采用的是O2O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借助于发布在慕课平台上的微课视频来授课,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培训师在慕课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单和微课;学员通过移动终端在慕课平台上选择课程,在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观看在线微课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反复观看,自定学习步调,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看完视频后要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任务,在线完成作业和提交多媒体作品;集中面授时,学员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并提出学习中碰到的困难供同伴们探讨。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中,学员变成了真正的主体,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而且必须积极主动,否则无法完成学业;培训师由主动变成了被动,由培训主导变成了引导者、导师,很多情况都是现场生成的,无法预设,这对其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合培训模式结合了在线培训高效率、优质资源、个性化学习的优点,以及线下培训有引导、有启发、可监控的优点,这两种培训方式完全互补,可以取长补短。

(五)完善机制,精细管理,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人性化服务

教育行政部门、培训组织机构和中小学校要加强合作,制定完善的培训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在线学习的部分要求学习平台能监控学员的学习过程,能详细记录学员观看教学视频的情况、作业情况和测验成绩等,防止学员敷衍了事。线下学习部分要用培训考勤、培训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约束学员;要建立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并把参训学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职称评聘、年终考核等切身利益挂钩;要对优秀学员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完善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对培训的重视程度,激发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在培训管理方面,培训组织者应该体现出管理者的严肃性,做好学员的学习动员工作,有效地约束、激励学员;严格执行签到点名考勤,保障学员的受训时间;做好学员的培训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工作;做好培训档案的归类保存工作;严格按规章制度发放培训证书和学分,做到公平公正。

在培训服务方面,培训组织者应该体现出服务者的周到性,真心做培训,真诚对待学员。在“课件无忧”系列培训中,培训组织者注重培训的服务质量,在训前、训中、训后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训开始前以短信、网络、书面通知的形式确保每个学员都收到培训信息。集中培训开始后安排好学员的饮水、课间水果点心、用餐、午间休息、住宿等;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预案,对突发的事情能及时妥善处理;与学员多接触,多沟通,关心每一位学员,诚心对待,搞好关系。培训后关注学员的专业发展,关注他们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遇到的困难,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及时给学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培训作为一种服务产品,也应该加强“售后服务”。

三、结语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工程是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互联网+”形态下信息技术培训中存在的参训学员主动性不强、培训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必须加强思想认识,通过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地点、经费,根据学员需求遴选培训内容,积极探索培训新模式,完善机制、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充分调动参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按需培训,周到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力推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S].教育部,2013.

[2]陈聪.影响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效性的因素和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3]郭红霞.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养成[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上一篇:2022观看感动中国观后感下一篇:自来水计量计费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