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心得

2024-09-05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心得(精选12篇)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心得 篇1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心得

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级研修班心得体会

2014年9月21日-2014年9月30日,我有幸在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培计划(2014)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高级研修班。感到庆幸的是,此行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行程安排紧凑高效,讲座内容贴近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有吴军其博士《信息时代---数字教师成长困惑解析》、张屹教授《TPACK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朱慧老师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等等,短短十天的时间让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对话,心贴心的交流。13位教授或者专家的讲座,深受启发,受益匪浅。老师们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及深刻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很多指导、引领和启发,使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更加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通过短短十天的培训,我不仅认识到了多媒体环境下课堂的新特点,了解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资源的利用等,而且深深地认识到,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培训中,老师的案例分析是我受益匪浅: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平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习,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受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艰巨,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感受到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当今社会被称为“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封闭的教育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想使教育工作与社会接轨,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格局,实现开放式教育。

十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感受却颇多。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参加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研修班心得

2013年10月11日,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材研讨会在池州青阳县举行,而我,很有幸能够前往学习。本次研讨会,很大一部分是针对目前的新教材进行解读,所以,更激发了我前去学习的兴趣。

池州离合肥不是很远,2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和区兄弟学校的其他几位同行们一起聊聊生活,聊聊对新教材的一些困惑,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紧接着是入住酒店,青阳县五溪山色度假区。酒店面积很大,处处绿树成荫,回廊曲折,溪水静流,给人一种静谧、温馨、惬意的享受。或许,这也预示着此行必将愉快、满载而归吧。

本次研修,我听了王荣良教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上海研究部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谷力主任(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和方其贵老师(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讲座,刘蓓老师关于第五册新教材的解读,马运老师(淮南师范附小)、戴静老师(芜湖市解放西路小学)和叶东燕老师(合肥市嘉和苑小学)的经验介绍,薛鸿老师(合肥市稻香村小学)、王雷老师(宿州市砀山县实验小学)、何源老师(安庆市桐城实验小学)和朱俊老师(芜湖市镜湖区教育局电教馆)的说课。

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王荣良教授的讲座题目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技术课》。王教授带我们一起分享了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发展现状,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他提出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你是谁?你在哪里?你为什么在这里?你将往哪里去?随着信息化的大投入与地位的边缘化,我们处在理论与现实的夹缝中。随着课程目标的非垄断性与教师整体专业化的垄断要求,我们面临专业的错位与定位继而面临专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问题。具有思考的课程才是有生命力的课程,不是以学习简单的操作为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思考!王教授的这句话,让我对自己的今后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定位和思考。

谷力主任以《基于网、利于脑的中小学信息教育》为题的讲座,则大多是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进行基于网、利于脑的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其间,谷主任分析了传统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异同,阐述了智能终端和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机结合最终产生“翻转课堂”,互动学习时代的教育资源如何开发以及网络学习方式对青少年大脑发育的有害性等观点。这些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网络时代,我们要对小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使之具备相应的资讯素养、媒介素养进而成为合格的数字公民。

方老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观察(2)》讲座,则是从课堂教学、教材处理、学生研究、学生作品、学生练习、说课研究、教师发展7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所面对的所有的情况。其中,我最受触动的是方老师说的,课堂是生成性的,是动态的,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教师发展方面,方老师则指出,对教师的评价,不是看教师讲了什么,如何讲的,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愿意再来学,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了解教学效果。

刘蓓老师的《深入理解教材,提高课堂有效性》则是从整套教材的总体框架和思路、本册教材内容结构和分析、本册教材难点单元的剖析与建议三个方面对小学第五册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全面的解剖。其间,刘老师用logo实例教学进行分析讲解,使得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编者的出发点,更好的让编教结合,促进教学。

经验介绍的老师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戴静老师。听戴静老师的经验介绍,无论从课件制作,还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问题的态度,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我能深刻感受到,戴静老师是一位很有想法的老师,很多教学中我们因为惰性避而不谈或者说不愿去直面的教学问题、教学难题,戴静老师都很好的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化解。我感受到了一个用灵魂去教学的老师的魅力。

说课环节,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宿州市砀山县的王雷老师。王老师的这节课,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消化信息技术知识。而我从王老师的说课中也体会到,要想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那么我们就应该把书本上本来毫无生命力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巧妙联系起来,使所学知识更加亲民,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学会了。

几天的培训时间安排的很紧张,每天几乎都是从早上8点坐到中午12点,再从下午2:30听到6:00。而与会教授和老师们也总是能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很庆幸自己学习期间没有因为九华山美丽的风景诱惑而中途退出。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收获很大,也记下了很多值得记下的笔记。希望今后还有更富哦也希望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之路越走越宽敞越明亮。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心得 篇2

一、精心导入,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课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但往往仅限于玩游戏、看Flash动画或者网上聊天等娱乐项目。而对于抽象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 学习兴趣不高。尤其在给低年级上信息技术课时更是困难, 学生键盘上的按键不认识, 很难让他们记住各个字母和功能键的位置。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 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通过实践, 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 配上音乐, 设计新颖的导课, 让学生欣赏,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 效果显著。比如, 教学《电脑的组成》一课时, 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 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 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 一个“心脏”叫中央处理器, 英文CPU。形象的比喻, 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 简单明了, 学生一听就懂, 很快便学会了。

1. 游戏入门, 自觉学习

我通过学生爱玩游戏这一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巧妙运用各种小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 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当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消除其厌倦心理, 从而更好地吸收所学内容。

譬如, 在学习指法的过程中, 如果一开始就讲手指摆放要求、控制区域等知识点, 空洞的知识没有搭配有新意的实践方式, 学生学得就很累, 甚至不愿意跟随课堂讲解进行实践。若是教师强迫练习、作业, 更会加剧学生的厌学心理。于是, 我就在教学中通过游戏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的开始, 我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 里面内嵌的小游戏和打字练习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后, 我又利用比赛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 看看谁使用软件打出的字最多、最准确。通过比赛我告诉学生, 要有好成绩就必须掌握好指法。再讲解指法原理时, 学生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了对新知识的热情, 课下也开始了自觉的练习。

2. 创设情境, 积极学习

除了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入外, 创设课堂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场景教学等手段,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 用营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创设的情境中, 极大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效率。

如在教学Word软件中的《插入图片》一节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马上就要过母亲节了,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做出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妈妈呢?”然后, 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已经做好的贺卡, 看着漂亮的图案、优美的祝词, 学生积极地响应:“想!”此时, 学生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了,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如何才能做出这么漂亮的贺卡, 展现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 我借助时机告诉学生, 这些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在课堂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 通过插入自己喜欢的图画和文字, 为母亲制作一张别出心裁的贺卡。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 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 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 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大胆放手, 强调自主探究

在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后, 教师要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 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此时教师只需发挥必要的引导作用即可。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作为信息技术启蒙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更要紧跟新课改纲要的要求, 从要学生死记硬背计算机基础知识、机械性地参与练习和作业的程式化教学, 转化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 注重学生分析、解决实践操作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师对于多种操作效果相同的教学要留有余地, 可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只需观察指点, 无需讲得太多、太细。

如在讲解Windows画图软件时, 教师只需介绍左边各个按钮的用处, 再稍微举一个例子即可, 无需事无巨细地讲解, 那样反倒让学生反感。此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用软件, 自主探究哪个按钮能达到自己预想的绘画目的, 这样不但能加深操作的印象,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的精神, 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鼓励创新, 全力发展个性

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后, 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利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和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 也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题。信息技术更是一个要求有创新能力的学科, 教师要在基础软件的使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将来学生继续学习计算机甚至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埋下良好的伏笔。在初等信息技术课程中, 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有很多, 比如PowerPoint中幻灯片的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切记不要在有创新价值的知识上做统一的要求, 评价作品时也要以鼓励为主、灵活多样。以此鼓励学生创新, 发展学生的个性。

除了以上对学生知识能力、创新技能培养方面的心得体会外,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这对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行为、正确认识网络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网络高速膨胀的今天, 这一点也显得很有必要。信息技术是一项实践技能, 是一种工具手段, 通过它可以达到很多目的。它不仅是一部游戏机, 也是一部学习机, 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看待其功能的意识, 不可沉迷于网络和游戏;教育学生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提高网络分辨能力, 不浏览不良信息, 不进网吧, 不沉溺于虚拟空间;教育学生使用正版软件, 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简要心得 篇3

关键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

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加快速度,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在逐渐成为社会和教育界所关注的学科,如何适应当前的社会形势,搞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通过引导教学让学生从心底产生对计算机学科的浓厚兴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来面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展示计算机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简单指引学生融入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来,之后教师可以选取正确的教学软件来对学生进行授课,让学生学习之余可以体会计算机功能的强大之处,并且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教师可以在教学任务完成时与学生进行游戏,通过计算机游戏的训练让学生不仅可以增强计算机能力,还可以对计算机有更好的熟悉了解。

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课程随着时代的改变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创新,不再按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从根本内容上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从对学生的灌输式一言堂逐渐改革为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如何总结学习方法,如何参与学习、热爱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学生应该学习”。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改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更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让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针对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乏味态度,教师要改变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不能盲目地对学生灌输知识,采取互动的方式通过师生交流来协调学生对于理论课的态度。

三、关于教学方式的几个进步策略心得

教师在对学生的课程进行教学前,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引导,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通过情景假设和趣味指引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程的开始就以一个好奇的态度融入课程中,让学生在思考了解的同时发出引文,开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前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开始正确对待学习,正确认识学习方法,自己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处理不了时教师给予学生帮助,这样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一言堂。教师在教学评定的环节也要认真设计仔细组织,让学生通过竞争和互助来完成教学评定内容,给予学生的评价不能单方面地以学生的任务完成度来衡量,要结合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努力程度,给予学生最正确的评价。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内容还需要在摸索的过程中逐渐总结进步,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发展自身,不在强制约束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真正地掌握信息技术,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脚步和潮流的新一代成长中的花朵,让学生在计算机普及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向,不再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不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枯燥无味。教师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改革让学生真正地融入学习中来,真正地热爱信息技术教学,这才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长远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波.构建与新课标相契合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体系[J]. 中国电化教育,2008(02).

[2]王伟.改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途径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3).

[3]代朝霞,王会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8(12).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心得 篇4

研修学习心得

文县东坝中学

刘淑英

2015年12月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在全省拉开了序幕,我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入了浩浩荡荡的培训大军。通过为期半年的培训和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也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先进便捷的方法和手段,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使我认识到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首先要与时俱进,树立科学先进的育人理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努力吸纳高效便捷的教学手段,并恰当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短短的培训接近尾声,我觉得自己获益匪浅。

一、转变了教育教学思想,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1、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此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者培训,虽然只有短短半年的时间,但是每一天紧张有序的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以往,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过此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知之甚少,尽管平时教学也有意识地采用一些先进技术辅助教学,但由于信心技术知识的欠缺及技术手法不够娴熟,停留在初始层次,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最好作用,今后要在业务提升方面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随时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丰富了教学手段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我的基本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及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方面较之以前很大的进步,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落后与不足。如听专家教授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听了老师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认识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应用”是当今教师的基本技能,是很好地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基础,是我们必备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操作,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尝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明确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契合点

1、远程研修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省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地理、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交流更便捷。

3、通过看视频和作业研讨,我们有了一次与专家学者及同行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

4、本次培训学习最主要的是让我深入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关系,信息化教学为传统教学开辟了一条更高效,更直观形象的道路,从而让传统教学在新时期教学中的作用最大化。另外,信息化教学也要依托传统教学,二者之间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才是教学的最佳途径,如讲授法作为传统教学的主要手段,在信息化教学中同样不可或缺,只是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可以使讲授法更具趣味性和形象性,使讲授的知识具有更深广的容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让信息技术的作用得到恰如其分地发挥,更高效地为教学服务。

四、更新了教学方法

1、本次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微课设计与制作方法;二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对初中地理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四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支撑的地理教学,是将地理知识的学习置身于庞大的信息窗口。因此,我们要努力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建立大地理观。

2、通过本次学习,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知识信息的多媒体展示要适时、适当、适量。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要灵活多样,教师可以利用它展示教学内容,也可让学生展示,加强教学的强化与刺激,从而让教学效果最佳。

五、增进了老师的友谊,达到了资源共享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 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3、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总之,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充实和完善了自己,我很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

信息技术研修心得体会 篇5

汶南二中:赵成伟

当今教育主题的多元化,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综合实践课,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就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与德育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用校园网络报道学校的新闻,学校师生参加各种活动获得的荣誉。可以搜集一些与初中生有关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中了解社会的新闻和各种社会现象,并引导学生让其从中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

(二)、与知识学科的整合

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人、财、物是种节约,同时也使知识得到充分整合。可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例如,语文学习中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网络知识在网上查阅资料,帮助了解语文知识。还可引导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在博客上记录个人学习、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达到练笔的目的,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注重实践的信息技术教学,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电脑绘画”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它本身就是与美术整合的,例如:老师进行美术欣赏,可事先搜集一些与教学有关的网址,让学生在网上自由欣赏美术图画,然后讲出自己的理解,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同时也可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整合,主要表现在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软件来听音乐,可用MIDI软件来编辑音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信息交互方式、师生角色转变以及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科水平与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探索,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找出更佳、更适合的教学方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研修心得体会 篇6

本次研讨会令我收获满满,优秀教师的公开课让我叹为观止,先进教师的典型发言使我醍醐灌顶。令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收获最多的是宋增喜老师的《一道三角形探究问题》,一开始我还在为听不懂宋老师略带方言的口音直摇头,但当他出示了一道三角形的题目后指引学生自我探究、合作交流后令我肃然起敬。本节课教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内容充实,教师从复习旧知引入,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了铺垫。之后从一道题目出发,引导学生探索一道三角形题目当中能够得到哪些结论,本节课大半时间都是学生在进行探究交流,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者的作用。题目设计层层递进,注重知识的迁移,通过变式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并通过这两道题目帮助学生建构了三角形的知识体系,并在本节课当中所有学生都能有效的参与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学有所得。教师将课堂放心大胆的教于学生,学生也大胆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学生良好的学习素质。教师言语亲切、教态自然,循循善诱,语言精练。本节课非常值得观摩学习。

总而言之,我们要建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习,多听课,听好课,多反思,常感悟。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 篇7

●关注学生

关注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以及在家庭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情况。例如,查阅相关资料、网上购物、制作多媒体CD等一些基本情况;还有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受,如哪些地方比较有兴趣、哪些问题还没有用信息技术解决等。在开学初,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学生情况调查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调查,然后收集处理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把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清楚,才能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逐步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引导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及时操作实践,使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应用到作品设计制作中。

1.教学与兴趣并行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讲授每一节课前,都要搜集本节知识对日常生活、国家发展、科技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产生兴趣,然后导入新课。使学生树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既能造福于人类社会,又能帮助我们创造幸福人生的思想。

2.教学与鼓励并行

有些内容很多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学生很容易感到学习困难,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逐步学习,亲自操作,体验知识带来的乐趣,进而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讲授“多媒体作品设计”时,“课题的确定”让学生感到非常困难,教师就鼓励学生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或见到的多媒体事物,从内容、外观、人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是否感到满意?如果有感到不满意的地方,是不是就确定了一个很好的课题?通过启发,然后分组讨论这个课题的可行性。这样一来,作品课题就比较容易确立了。

3.教学与操作实践并行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授演示要与学生的操作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用讲授的知识及时地演练操作,进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4.教学与作品评比并行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很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 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并把有创意的设计方案及作品展现给全体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发现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探究教学方法是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学习Excel时,学生对于Excel的基本操作,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完成。但是布置一个任务(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汇总及分析),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一目了然了。教师通过发现探究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心得 篇8

【关键词】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 信息技术水平 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20-02

目前,新课改的实施,新教材的普及,信息技术的使用,给教师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是所任学科的“专才”,更应是无事不晓的“通才”。随着时代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教师需要不断拓展创新、形成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延伸扩展知识能力,拓宽书本以外知识,提高教师吸取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方便、提升。

一、关于校本研修的定义及意义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础、教师为主成,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校长自主组织,以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交流探讨等方式解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等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

至我县全面实施“班班通”,信息化办公深入进入学校,每间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各项硬件设备都较充足,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上犹县教育局要求学校教育及教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教师专科学历达80%以上,由于受教育经费及教师业余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教师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大部分教师在新课改和教育信息化下,进入了“头痛阶段”,在教学和专业发展方面面对不少困惑。近几年各方面的教育教学都在培养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教师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当今教育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挑战,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新追求。教师素质发展要求有了明显增强。

二、信息化技术能力既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展,又是信息化现代社会的主流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充分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成为主人,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主人,教师充当配角。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利用网络化信息等加强校本研修,积极为构建高效课堂服务。

三、建立共享、互动的校本研修体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在组织开展校本研修的过程中,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让教师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现代技术的普及下,在网络环境中的校本教研已经很普遍,教师之间也不再局限在小范围的研修。例如我校正在积极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一)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强化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

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基本单位,是校本研修的前锋。要使各学科教研组正常有序地开展研修活动,学校就应在教研组间建立竞争机制。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优秀研修组”评比,开发各小组的潜能,通过奖励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让教师获取乐趣,并能加强校本研修制度的建设。

(二)开展学科教学比武大赛,搭构教师发展平台。

校本研修是本着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原则下展开,课堂教育教学是教师成长的平台,教师教育水平发展和教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学校积极开展教学优质课等观摩课和教学比武等,备课组之间积极教研,积极制定高效课堂评价模式,搭构教师专业发展下有序成长平台。

(三)网络化教研,扩展教师研修水平。

信息技术下所形成的强大的网络平台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是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学校要积极建立网络教学模式,加强对教师的网络化培训,最大限度地获取教育教学资源。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丰富有趣的教研活动。例如:每月读一本好书或教育名著,写800字的读书笔记;上一节公开课,写出教学反思;收集自己成功的教育故事,写出教学案例;多人主持开展课题研究,写出教育论文;听专业名师讲座,写出收获心得体会等等。

(五)提高教育研修意识,培养教育专业骨干。

学校要开展教育专题讲座,多开展教研课题讨论,给予教师硬件支持,对优秀教师多培养发展,帮助他们加强教学水平及培训,促进教师往学科带头人发展,提升自我水平。

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要在信息技术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实现教学理念的提升,学校教研的提高,更需要实现教师成长的转变。而实现提升、提高与转变,需要一个井然有序的过程,需要讲实话、做实事的作风。

参考文献:

[1]谢忠新.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小本研修的研究[J].中国电教育信息化,2009(4)

教师信息技术2.0个人研修心得 篇9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认识到能力提升工程2.0的任务是艰巨的。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教育教学改革。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全方位升级支持服务体系,保障融合创新发展。

除了个人学习的任务,更加艰巨的是提升校长校领导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培训团队信息化应用指导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能力融合创新发展。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不仅跟随宋海英教授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也在贾巍教授的带领下,对《自治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和学习,在张乐博士的引领下对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的做了深入学习和实践,在青铜峡市教研室教研员任菊莲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并尝试设计了本校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方案,远道而来的侯玉丹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南关区“整校推进”行动策略,用大量的优秀案例为我们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组织下,我们还参观了兴庆区回民二小和第十八小学,通过实地观摩,让我们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有了更加直观认识。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和信息技术的简单学习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将信息化应用在教学中。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加强校长牵头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建设,围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研修计划,立足应用、靶向学习,整校推进、全员参与,建立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就能激发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内生动力,更加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

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支持学校以现有条件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本校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教育,提升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学校选拔一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突出的学科骨干教师,建强培训者队伍,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

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也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2.0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篇10

第一、课堂教学研究。

在我看来,教书就是教授,让教授和研究的时间从教室出来。约翰肯尼迪,学)为了解决教学和研究时间问题,我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使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智慧取决于教师的即时观察、分析、确定和思考。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教学和研究得到的。因此,教学过程本身也是教学和研究过程。我在教室里采取教边研究的形式。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授更有实效。我发现,学习教学就是研究。最大的优点是,不增加自我的额外负担,增加教学和研究的机会和时间,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第二,教学和研究来自生活。

事实上,教授和研究的资源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总是无处不在。如果我们成为有心人,善于发现,勤奋思考,研究研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例如,当我们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不细心摔跤,不肯起床到最后,当母亲或父亲需要扶着的时候,我们应该认为,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总是过度称赞,高度评价学生,这就是现在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使学生们经常被称赞为“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例外地留下学生,助长了自满情绪。

第三,教师要勤于写作。

有句话说,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至少是一个蹩脚的作家。这句话很好,是的!老师要求学生努力写作文,写好作文,但老师们不以身作则,带头写漂亮的文章。那么如何说服学生呢?能意识到这一点吗,现在经过进修学习,我又喜欢读书写文章了。无论是生活随笔还是对教授的谦虚看法,我都在尽力写作。不仅写着自己的人生,还写着自己学生的喜怒哀乐。

第四,听,评价。

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篇11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稳固的基础。如有机化学中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其命名的教学,因学生初学,概念生疏头绪多,又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CAI从容不迫地把一种烷烃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对比与复原、关键部位放大、正误对照剖析等,逼真的主体画面、清晰的比较鉴别、精炼的规律归纳,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信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特

别是对宏观和微观中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掌握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基础,克服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领域,能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助于扩大信息来源,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利用Internet来搜集信息,可大大扩展信息的来源,且快速方便。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及时的搜集高考信息和进行强化训练是必须的,但购买的成套习题集,往往又存在着题型偏旧、信息过时的缺点,用起来有时是事倍功半。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充分利用了Internet这一信息资源,从网上下载最新试卷然后进行精选。这些

试题题型新颖、信息准确,给学生作为试题和平时练习,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助于教材重点、难点的突破

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人体的五个感觉器官中,就记忆百分率而言,视觉占30%,听觉占20%,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视、听并用时,记忆效率可达68%。实验证明,参与的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按照巴浦洛夫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正符合这个理论。学生学习时,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声画之精彩而耳目一新,从而产生乐学情绪。例如在讲授新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第三单元“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时,可设计NaCl、CsCl、CO2 、金刚石、石墨等结构模型,通过不同角度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五、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助于化学实验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计算机多媒体可以实时地综合各种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的形式,而且还有动态信息的属性,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完成传统教育所不易或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特别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进行模拟实验,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新的模式。如利用虚拟实验演示很快、很慢和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如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合成氨、布朗运动、各种分子的空间结构、金属的电化腐蚀等。例如在复习高中气体制备时,仪器的连接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学习中总是不好把握。如果利用课件教师将化学中的实验仪器进行整合和重新设置,将静态的图片和成套的仪器拆分为单个的或者部分简单装置,让学生自己去组合仪器,在学生中展开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去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理解实验,最后由教师给出多种开放性的实验结论。经过实践,这种方式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学习效果明显变好。

六、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有助于增加课堂容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解决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信息量大的矛盾。为了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教师精心备课,精选习题,在教学中师生共同运用一些操作平台软件,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的运用,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增强,为创造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对高密度掌握知识提供了可能。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形象和直观,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使得加大教学密度并非难事,这是因为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加长了。

总之,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的目的在与突破化学教学中某些用语言难以描述的教学难点,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加化学教学的课堂容量,根据不同的课型和学生具体情况正确使用。个人认为信息技术并可以给化学教学带来极大的好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使用,做到相辅相成。

小学信息技术研修心得 篇12

天津市高中校在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检查后, 常态课又回到传统教学方式的现象比较普遍;多媒体、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利用率偏低,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共享利用率偏低;部分教师没有深刻体验到教育信息化对课堂教学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带来的便捷、高效等优势。鉴于此, 本文将介绍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中化学区域研修实践经验。

二、对教育信息化内涵的理解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育领域, 以促进教学变革为目标,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与实现学习型社会为核心的动态完善发展的系统过程。此过程经历着起步阶段、应用信息阶段、以人为本的综合教学融合阶段、创新发展阶段。借助天津市良好的信息化资源环境, 引领教师进行区域研修, 探索教育信息化有效的实践应用, 共同体验、感知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潜移默化地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日常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

三、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中化学区域研修实践

基于教育信息化的高中化学区域研修实践含有四个环节, 即研修体验、资源构建、资源分享、研修评价, 其框架图示如下。

1.多元化的“研修体验”为教师提供现场交流展示独特教学经验的平台。

(1) 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的“研修体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引领全区高中化学教师进行课题式的研修体验, 每个课题研修过程中, 通过现代快捷的媒体, 及时沟通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每一成果历经多次研讨、交流、改进等环节。研究以创新有效教研方式为着力点, 以高中教材内容为载体, 以课堂观察量表为工具,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快速统计, 以同伴互助为前提, 以区、校、组三级教研为平台, 以微课现场展示为契机, 从质性评课到量化分析互评课, 促进区中全体化学教师积极参与, 体验合作评价、交流研讨与实践, 体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的化学高效课堂之美, 逐步形成区域化学课堂高效教学优势的合力, 有效地拉近了教学理念与教师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 加速了理念向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转化的步伐, 在共同研究、分享中, 既提高了教师信息素养, 又共同推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

(2) 以微课展示为突破点的“研修体验”。根据各年级化学教师教学需求, 结合课题研究, 阶段性进行微专题、微习题、微实验、说课等微课交流研修活动。每次研修展示根据教师自己的特长, 围绕某一专题内容综合运用音频、视频、动画、网络连接等多媒体技术制作精致的课件, 经研磨、改进、完善后展示交流。聆听者从不同角度获得可借鉴的经验, 同时, 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

(3) 以优课探究为落脚点的“研修体验”。以集备组为单位, 教师围绕个人教学擅长的章节, 进行原创设计;以市级以上大赛优课资源为汲取精华之源泉, 以整合资源、设计创新、课前说课、研磨、试讲、课堂观察、再提炼、完善为集备组研修的核心, 以区级、市级、国家级平台展示交流为研修水平提高的催化剂, 以课后说课、提取微课、撰写微题研究论文为教师实践亮点与理论融合提升的关键。这构成了我区以优课探究为落脚点, 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 (1延8) 立体式可持续研修体验策略”, 整理框架如图所示。

(4) 以手持技术为创新点的“研修体验”。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启思功能不可替代。依循恰当、适时、必须、有度的原则, 将手持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 尽可能发挥手持技术的最大特点, 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变定性为定量, 对化学传统实验难以解决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2.多渠道的“资源构建”为教师提供丰富、贴切、持久、广泛的优质资源。

(1) 优课展示、课堂观察与评价过程等研修是资源构建的主体, 构建渠道多在各校及区教育中心的录播教室完成, 再利用格式工厂软件进行分类整理。

(2) 包含微专题、微习题、微实验、说课等形式的微课研修是资源构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灵活、短小、精炼、贴切等优势, 其制作方法多样。教师可先制作演示文稿, 再结合录屏软件或专用录屏器配音、书写完成。优秀微课示范交流。

(3) 历届全国化学优质课大赛、实验创新大赛参赛作品经分类成集, 成为区、市级化学研究课参考的重要依据, 是区域研修再创新的基础, 拓展了教师的研修视野, 力求再生新化学资源可持续、优质发展。

3.多功能的“资源分享”为教师提供便捷、分享、推广优质资源的方式。

(1) 基于360 云盘的“资源分享”。我区高中化学优质资源的分享方式, 经历了从光盘刻录、U盘或活动硬盘拷贝到360 云盘分享的升级过程。伴随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逐步到位, 区域360云盘资源平台与国家公共资源达成互补, 体现其资源更新速度快、灵活多样、贴切区域研修教师实际需求等优点。

(2) 基于微信群的“资源分享”。在建立区360 云盘资源平台基础上, 运用智能手机建立河西区高中化学微信群, 发布、分享新资源信息或信息链接地址。利用微信群能进行多元互动、问题讨论、各类信息反馈等。还可进行点对点的单独问题解答和讨论。

4.多维度的“研修评价”为教师提供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行为的凭据。

(1) 课堂观察“研修评价”。在区域研修活动中利用共性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研修评价, 又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问题设计个性课堂观察量表, 及时进行互助式研修评价。教师根据预设的观察支架进行有序深入的观察、思考, 从数据统计中获得信服度更高的凭据, 从不同角度相互借鉴、对比反思, 产生思维碰撞, 融合观察者自身的经验提出独到见解, 在共同研究、分享中, 助推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2) 科学命题“研修评价”。在科学命题区域研修中, 基于区高考数据分类整理与分析, 拟定各专题分值分布及双向细目Excel表, 确保考查内容主次分明、涵盖全面, 并监控难度, 及时调整内容的合理分布。测评后, 利用网络信息化实现网上评阅, 同时, 通过软件设置直接获得考评分析数据, 以便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3) 及时性问卷“研修评价”。运用“问卷星”网站提供的调查问卷流程“问卷设计、回收答卷、数据统计与下载”, 将调查问卷文档简便、快捷地转化为在线问卷。依据回收的数据统计, 定量科学地反映教师的需求, 这为确定研修内容、研修顺序等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专家评述:

英华老师是一位专家型教师。她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厚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淀,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 建构了“问题—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 并形成了“以问题探究为主线, 以知情一体为核心, 以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为依据, 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宗旨”的教学风格。

英华老师是一位专家型教研员。在扎实培养一支业务精湛的高中化学教师队伍的过程中, 她始终秉承“教师为本, 按需教研”的理念, 努力做教学问题的发现者、探寻教学规律的实践者、教师成长的促进者, 并形成了“分层教研、课题引领、整体推进”的教研模式。

上一篇:月考感想初中日记下一篇:曾巩《道山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