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

2024-10-22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共9篇)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 篇1

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案例

——《矛与盾》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矛与盾》是一则古代寓言,节选自《韩非子》。全文共四句话,分两层意思,前两句讲这个人如何让夸耀他的盾和矛,后两句写他如何被人问住,无言以对。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文字简练形象,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短小有趣,道理明了深刻,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让他们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

二、设计理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因此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使故事中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引领学生们去感受,去体会,去领略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所绽放的魅力。让他们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多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矛与盾》一文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明了,用人物说的话作为点睛之笔蕴含寓意。凭心而论,学生在接触文言文时,难免觉得拗口难读,晦涩难懂,产生畏难情绪。由于学生在第十册已接触过文言文,学生多少有了一些学习基础和经验,学生借助译文已经对语言有一定的理解。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应坚持以自读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积累的策略。

四、教学目标

1、读通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

2、感情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3、背诵古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4、利用“自相矛盾”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领悟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六、教学准备

配套的学习软件、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学过寓言,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2、现在我们跟随古代思想家韩非子一起来到两千多年前的集市上,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领略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板书:矛与盾。提醒注意“矛”字和“盾”字的写法。

3、知道矛和盾是什么吗?谁能来介绍介绍?点击学习软件,动漫视频显示矛与盾的图片。矛和盾是古代打仗用的兵器,矛用来进攻(刺),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用来防守(挡),作战时遮挡刀箭。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文言文的体裁,并通过回忆寓言故事,加深理解,积累词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

3、师范读。(点击多媒体课件,配乐朗读)幻灯片划出节奏

4、教学“鬻”字。“鬻”读“yù”,意思是“卖”。

5、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誉、吾、陷;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C、书写这些生字

6、文言文的朗读还要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听听录音吧!(点击多媒体课件,欣赏配乐范读)

7、再试着练一练,可以读给你的同位听。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先求读准,再求读懂。并通过听录音初步感知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和包含其中的韵味。)

(三)、借助译文,自学课文。

1.文言文比较深奥,请同学们运用上学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对照课后译文读,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借助注释,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不懂的地方可以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环节,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译文或工具书,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四)、汇报交流,悟情诵读

1.同学们读懂了古文,真好。那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个楚人是怎么夸他的盾与矛的?课件出示: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①你从文中哪个字读懂他在夸耀的呢?“誉”是夸耀的意思。谁来当当这个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

②这面盾坚固吗?夸得还不够!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他当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先自己吆喝吆喝,练习一下。请生读(播放动漫视频,情景配音。)

2、(小结过渡)我们读懂了第一句,这个楚人很会做生意!不信?咱们接着往下读。请看第2句话。

①课件出示,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②谁再来读这句,好好夸夸这支矛?大家听听这样吆喝卖得出去吗?(学生评读)生:这支长矛十分锋利,没有不能穿透的东西,真是锐不可挡。

③(小结)你瞧!那个楚人多想把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呀!看他神气十足,充满自信。大家再读一读这两句话,仔细体会一下,楚人夸矛和夸盾时语言有什么不同。

(夸盾时他用了个否定词“莫”,想把他的盾卖出去;楚人用“无不”这个双重否定来强调矛的锋利,吸引别人来买他的矛,所以加重了夸的语气。)④请男生夸耀盾,请女生夸耀矛,看哪一组夸得更卖力。

3、楚人的一番夸耀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你们看图上有哪些人?课件出示图片(有年迈的老者,有年轻的小伙子、有俊俏的姑娘、还有一脸稚气的孩子。)围观的人听了楚人的一番吆喝,有什么反应?

不同的人物问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模仿不同的人物读出不同的语气。)

4、听了旁人的质问,那个楚人有什么表现呢?观察图上那个人的表情,可以用那个词语来形容?(那个人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言以对,目瞪口呆等。)齐读书上的句子。(其人弗能应也。那个人不能回答。)

你能读读这句话吗?(读出楚人的可笑、尴尬的样子。)

5、刚才我们结合课后译文读懂了每一句话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矛与盾》这个故事?自由练习。

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

(设计意图: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利用课文插图,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悟情明理,强化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讲述故事,落实了语文教学中听说读的训练。)

(五)、深入体会,明理诵读。1.假如这个楚人真的就用他的矛去刺他的盾,演示给大家看,会出现什么结果?(用事实证明楚人的话不攻自破、自相矛盾。)

2.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学习了这篇文言文寓言故事有什么启发?

(楚人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要言过其实,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

3.幻灯出示句子,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找一找这样的例子。

如: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设计意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并通过生活实例,体情悟道水到渠成,自然无痕,)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领略了古代文言文独特的韵味。它以凝练的语言,又一次把我们带进了古代的集市,认识了一个可笑的楚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2、熟练背诵课文。

3、幻灯出示练习题:

寓言是通过虚构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就是()。《矛与盾》是一篇古代()故 事,故 事 中 包 含 的 成 语 是 :()。这则寓言的寓意:()。

(设计意图:完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同时,并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 篇2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 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最佳的学习动机, 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 巧妙恰当地呈现, 制成课件从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 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春联》一文描绘了春联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所蕴含的中国人的美好情感。教学时, 我根据春联所寄托的象征意义这一教学重点环节, 利用多媒体再现中国人过春节的喜庆氛围, 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对春联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 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 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时代气息, 脱离现实生活, 以及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 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旧教材中“难、繁、偏、旧”的弊端。例如, 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 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链接了课文主人公谈迁的生活背景, 通过大量资料介入, 尤其是谈迁在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编《国榷》艰难历程知识的补充介绍更感染了学生。这一做法有机整合了教学内容,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谈迁精神之伟岸。此外, 我还利用网络将学生带入到霍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作主题为“膜的新奇世界”的科普报告时的场景, 让学生感受这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大师的风采, 让学生感受到霍金掀起的“科学风暴”。学生感受到了霍金坚强不屈的精神的震撼力, 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 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 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 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 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 手舞足蹈地比划, 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琥珀》一课中, 苍蝇、蜘蛛及松脂油三者之间在那一瞬间的运动关系, 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当利用3DMAX制作的三维动画给学生演示之后, 一切便都一目了然了。计算机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将微观的过程进行宏观模拟, 把宏大的场景做缩微处理, 对瞬息万变的事物作定格分析, 化繁琐为简易, 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它对削除“抽象思维的障碍, 逻辑思维的障碍, 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形成教学难点的“学习障碍”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顺利。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机整合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 从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 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 必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 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 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 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此外, 教师课件中大量超链接的运用, 特别是网页的超链接所带来的便捷, 使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此外, 研究事实说明:创造性思维通常虽不是实验后的产物, 但一定要通过科学实验或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验证。例如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之类的课文, 就应指导学生模仿伽利略实验的过程进行操作, 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 激发创新的兴趣。可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 我们没有条件去重复这些事件, 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 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来进行演示, 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情境, 使思维活跃起来, 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使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训练学生进行具有超链结构的电子写作, 尤其是对于编程语言的学生, 如简单的“logo”作图等, 能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 其思维的整体性、创新性和严密性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信息技术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机整合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我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如“三辰影库”系列光盘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60%以上的课文都有配以动画或视频剪辑的朗读, 通过对这些光盘的播放, 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 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海上日出》《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课文的学习, 没有读是不能称为真正的鉴赏的。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朗读, 体悟作者的感情。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 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 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 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 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 让学生看着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作者写作的技巧, 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整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 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 在运用中发现, 在运用中创造, 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 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安排的每一项活动, 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一切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 删繁就简, 集中精力, 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言语能力, 离不开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运用, 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 感到自身语文能力的差距;因为运用, 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 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 加快了教学的节奏, 这样就能节省出宝贵的时间, 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 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 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学科 整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需要。根据目前学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配置情况: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龙芯电脑房、视屏交互系统室、校园网和互联网,我们力图将它们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进行了有效整合。那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哪些优势,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就将自己这几年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基本经验与感触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可以与小学语文课的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作为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下提供的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更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下支持的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作为教学工具,可以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學科的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根本宗旨是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正是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在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合作方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其课余知识,而且激发学生课内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求知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教者事先把课堂中要提出的问题输入电脑,设计成多种形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完成。这种做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来思考、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语文素质得以在课堂中实现。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情境。

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样而丰富的,易于激起儿童的情感,如果他们的认识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如果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就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如学生在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时,作为苏中地区的孩子对“安塞腰鼓”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较难理解。教师必须事先在相关的网站上查找到需要的资料、图片、影像、声音,在此基础上设计好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阅读文字,观察图片,观看影像资料,浏览相关网页等,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西北地区富有风情的“安塞腰鼓”的“鼓魂”,领略“安塞腰鼓”的壮观景象及其蕴含的力量之美。这样,一上课就渲染了气氛,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文作了必要的情绪铺垫。

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突破文本的重难点。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教学中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我们知道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习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整合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教学杜牧《山行》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深秋时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教师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红红的枫叶缓缓飘落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五、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能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建议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对此,提几点建议:

1.强化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均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龙芯电脑房、视屏交互系统室、校园网和互联网,尽管各地中小学校的教师们在努力地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学科教学(包含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活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引领,信息化环境及手段并没有在教育教学上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有些地方甚至还未发挥作用,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有些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不是那么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2.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小学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将两者进行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凑合。整合必须做到:首先,找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进行融合;其次,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以适合、适度为原则,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融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为形式而形式的信息技术的表演是不足取的。

3.整合要讲实效。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设計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要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的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

4.整合贵在坚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研究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要相机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5.整合课教学的一般流程:

第一步独立探究。根据教师的预设,学生自主进行文本阅读,并将学习所得独立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档。

第二步合作探究。网上阅读有关资料(教师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如地位影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筛选,确定小主题,小组内合作制作成PowerPoint或Word文档。

第三步交流评价。集体交流小组研究的成果,相互补充、争辩和完善。以在线测试的形式进行学习评价,以留言板为载体抒发学习感受。

第四步成果展示。自主合作完成推荐文稿在校园网内发布,达到资源共享、展示学习成果的目的。

“教师引领希望,课堂承载未来。”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课程整合”将给教学改革带来明媚的春天。因此,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起来,提高信息技术与语文的学习效果和效率。“路漫漫兮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事物,要想完善起来,也必然要有一个求索和发展的过程。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最终会像陶行知所设想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珏.梳理:“课程整合”研究与实践走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1)

[3]黎加厚.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CET China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1,(3)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篇4

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开拓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

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整合,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如我在小学语文《鲸》的教学时,我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查找的信息,进行个别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不仅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也了解了许多。

很多教育家提出:一个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会给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这就为信息技术的学科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应积极运 用信息技术来营造这种学习环境。①、聆听音乐,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每堂课一上课,学生的思维都会由下课时地松弛变为上课时的紧张,这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为此我在上课前播放一段韵律优美的轻音乐。优美的乐曲调节了课堂里的气氛,改变了教室里紧张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听音乐放松了神情,活跃了思维,创新意识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挥。②、展示图片,营造民主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图片会给不同的学生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变化,而不同的情绪变化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教学图景片的视觉效果,通过展示与课文相联系的不同投影片,放手让学生自由观察,民主讨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环境。③、播放动画,营造自由的学习环境。动画片是小学生的喜好。让学生对动画片中内容进行讨论,学生更是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配备的动画素材,引导学生观察,各抒己见,必将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得以最大程度体现。

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整合,展示不同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能弥补此中不足。在教学中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录音播放。《月光曲》这课内容源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上课前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 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二是视频再现。如教《黄继光》一课的重点段落,学生提问:“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慨,我播放视频《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用自己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三是网络下载。《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有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这正是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

三、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空间整合,改变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标把“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其最终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如在二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中有《月食》一文,平时老师按常规教学,学生总是难以理解,似懂非懂,效果不佳。后来借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再现月食这一天文现象,学生通过看微缩的太阳系运动,便很快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真所谓“此时无声甚有声”。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①、实物演示。例如我在上课前准备了几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琥珀,上课时利用实物投影分别演示给学生看。由于是实物,他们看的兴趣很浓,很认真,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提出了许多自己认为不明白的问题,然后通过询问查找讨论,搞懂了、弄清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加强。②、摹拟试验。许多事情,如果不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其中道理永远都不会明白。例如《画杨桃》,同是一个杨桃,它能被画成不同的形状。其原因是每个学生所坐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杨桃的形状就不一样。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单凭讲学生是不会轻易理解的。我们不妨换一种方法,把一个杨桃通过实物投影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试着也去画一画,然后再变换位置看。这样一画一换,虽然学生仅仅是动动手动动腿,但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已经锻炼了自己的一种创新能力。③、虚拟假设。在小学语文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有悬念性的。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如《凡卡》《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他们后面的故事会怎样的发展呢?我们可以把这些文章的图片通过剪辑整理合并在一个地方,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把它后面的故事虚构成一段文字讲给同学们听。此举一方面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 篇5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能量改变我们的生活。作为社会人的教师和学生也不可避免的受其影响,要适时代的潮流来适应社会。受新理论、新思想的影响,获取、分析、处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已成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个性化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已显现出了严重的不足。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本课题组顺应时代要求,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试图通过对该课题的实践,探讨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优化整合效果的手段,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作了科学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创设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探索,语文教学正在逐步脱离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朝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交互模式演变,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拓宽了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在整合模式研究中,课堂教学结构涉及的各个行为主体都是研究的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过程等,其中主要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什么方式进行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作为辅助。

2、行动研究法注意人员组织结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与实践教师)的“三结合”和“五个环节”(计划、实施、观察、反思与调整)。

3、观察法:要对研究课上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进行现场观察,并作好记录。

4、调查法:要在研究前、中期评估阶段和结题阶段对班级进行专项调查。

5、经验总结法:A.每堂公开课有教案,并做好小结工作;B.中期评估阶段写出有关专题文章;C.结题阶段写好研究报告。

四、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构建提高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摸索出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的教学目的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3、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4、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掌握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的能力为基本目的的综合性学习形态。自主探究问提的能力是指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地确定课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主体判断、相互交流、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研究,培养学生利用语言、文字表现自己的思想和要求,通过对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以一定的信息表现形式,有效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要求。

五、研究内容

1、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效果研究;

2、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的效果研究;

3、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效果研究;

4、关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识字与写字教学过程的效果研究;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日~2012年4月25日)。

1、建立学校课题组,确定研究的课题及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2、课题组制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方案;

3、组织业内人员对本课题方案进行论证;

4、配置相应的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5、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及现代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中期评估阶段(2012年4月26日~2012年5月5日)。

1、学校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方案申报;

2、对个别班级学生进行课题实施前的有关专题问卷调查与测试;

3、对参加《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专项课题组成员组织培训、交流、研讨活动;

4、确定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框架;

5、接受《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专项课题组中期评估。第三阶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推广研究成果阶段(2012年5月6日~2012年5月8)。

1、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实践课展示、检测、评估与小结;

3、完成实践课测试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撰写教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

5、继续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推广其研究成果。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5月9~2012年5月10)。

1、进行研究资料分析与数据检测统计,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与有关论文;

2、接受温宿县教育局电教站审核评估、结题验收研究成果。

七、具体要求:

1、制作多媒体课件,高效地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料自主学习。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去设计、制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认知结构的科学、合理的语文课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找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结合的最优化规律。希望能达到:通过多媒体信息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认知、理解、记忆,达到课堂教学高效、大容量,教学过程与媒体结构整合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开办校内语文课程辅导网和制作课件,并利用该网站辅助课堂教学。在第二阶段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对第二阶段实施情况及时总结。以前两阶段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办课程辅导网点和制作课件。初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较复杂的软件,设计出交互性强的互动课件,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突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提供与课本相关的作家简介、作品欣赏、课外阅读、专题研究等专栏。教会学生上传资料,利用网站进行师生交流、同学对话,在交互性强的学习环境中,完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延伸、自主探究等学习环节,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八、研究的保障措施

1、本题组教师要制订好具体的研究工作进度,确定每阶段重点研究的课目,制订好详细的实践课教案及重点检测的项目内容,及时收集好实验资料;

2、每次实践课完成后,实践教师要及时做好资料的整理、统计及汇总工作,要写好个案资料、心得体会及撰写专题研究文章,做好经验总结;

3、教育技术人员根据课题组教师每学期的实施计划及早做好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与编制工作,并为实践课的正常顺利进行作好精心准备;

4、学校要在财力、人力、物力上尽可能地满足研究工作的需要,以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九、最终成果形式及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形式: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有关多媒体进行的公开课的评价与反思;

3、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和课件;

4、实验过程中资料收集与检测;

5、课题研究专题论文汇总。

最终完成时间:2012年5月10日。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邓俊华:负责本课题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及指导工作(从开始到结题完成过程)贺 涛:计划及相关材料(小课题立项申请表;课题实施方案,阶段总结;)(4月底完成)

罗晓晴:过程性资料:研讨课教学设计、教育观察研究记录、课后反思、教育叙事等;与课题 相关的文献资料。(活动开展期间)薛 巍:总结性资料:(结题申请书和结题报告)(公开发表或获奖的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教学实录光盘、教学课件、教具、图表、活动照片等其他物化的成果。)(5月10日前完成)张 杰:过程性资料:(小课题研究活动纪要各类调查问卷、测验试卷及统计分析;)(活动开展期间)

佳木镇汉族小学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 篇6

测 试 题

(测试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的课真正才是好课。

A、老师讲得好;B、信息技术用得多;C、课堂活跃;D、师生有了充分的互动;E、切实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2、下列IP地址属于公用私网IP地址的是()

A、202.102.152.3B、61.124.75.25C、218.59.136.99D、10.1.1.1353、关于网络实名的说法,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网络实名是继IP、域名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访问方式

B、实名让互联网用户直接使用企业名、产品名、网站名等真实名称,即可直达目标网站

C、所有网站均可通过网络实名来直达目标网站

D、网络实名是目前最快捷最方便的网络访问方式

4、域名中cn的意思是表示()

A、中国B、政府C、企业D、教育

5、Ping 是Windows系列自带的一个可执行命令,它必须是安装了()协议后才可以使用的。

A、IPX/SPXB、TCP/IPC、NetBIOSD、P2P6、Ping 192.168.1.1 –-l50 -n20意思是()

A、对目标地址进行数据包长度为20bytes,次数为50的ping命令

B、对目标地址进行时间为50ms,次数为20的ping命令

C、对目标地址进行数据包长度为50bytes,次数为20的ping命令

D、对目标地址进行时间为20ms,次数为50的ping命令

7、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查找论坛版块“Flash素材”最快捷的方式是在搜索条中输入()

A、Flash素材B、文本方式 Flash素材C、『Flash素材』D、Flash+素材

8、微软Word 2003的默认模板为“空白文档”模板,该模板默认标题有几级?()

A、2B、4C、3D、69、对于Word文档模板说法错误的是()

A、在调用模板时,不可以更改已有的标题格式

B、扩展名为dot

C、可以存放在默认目录,也可更改存放目录

D、在调用模板时,可以调用非本机的文档模板

10、使用“超级屏捕”软件,不能实现的功能有()

A、捕捉图片B、捕捉MP3C、捕捉网页D、捕捉flash11、在日常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越多,这节课也就越成功

B、在体育教学中,多数是外堂,所以就不用与信息技术整合C、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时完全不必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D、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课堂教学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益

12、要从教学VCD光盘中截取一段视频作为课件的素材使用可以使用超级解霸9的()

A、视频工具中的mpg合并

B、播放界面的相关按钮设置起止点,然后保存mpg

C、视频工具的mpg转avi

D、音频工具中的MP3录音机

13、以下哪种不属于屏幕捕捉软件?()

A、超级屏捕B、Adobe CaptivateC、PhotoShopD、屏幕录像专家

14、以下哪种后缀代表的不是Office模板文件?()

A、.ppsB、.xltC、.dotD、.pot15、以下不属于PowerPoint2003母版的是()

A、标题母版B、幻灯片母版C、备注母版D、自定义母版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教学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

A、容易;B、快捷;C、可靠;D、便宜

2、学习的成果主要包括()。

A、言语信息;B、智力技能;C、认识策略;D、动作技能;E、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目标的层级包括()。

A、基础知识;B、运用知识;C、综合知识;D、学会人文视频;E、保持学习探究的锐气和兴起;F、提高学习能力。

4、上好农远教模式二的课,主要考虑的层面是()。

A、业务内容的层面;B、教学活动的层面;C、媒体的层面;D、技术支持的层面。

5、利用固定IP地址上网时,要对()进行手工设置。

A、IP地址B、子网掩码C、网关D、DNS6、假设10.1.2.1为校园网内网网关地址,当使用“ping 10.1.2.1 -t”命令时,返回信息均为“Request time out。”那么可能存在的原因是()

A、网关设备宕机B、网线不通C、网卡设置不正确D、IP地址不可用

7、在使用微机时,下列那些习惯是正确的()

A、修改“我的文档”存放路径,使自己的文档都保存在非系统盘中。

B、安装杀毒软件和安全软件,并保持软件的“病毒库”和“木马特征库”最新。

C、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使系统漏洞不断完善。

D、所有程序都选择系统启动时启动,方便使用时调用。

8、如果你的微机装有“360安全卫士”并开启了“ARP防火墙”,当软件弹出“拦截IP 10.1.2.34地址ARP攻击”时,你应该作哪些工作()

A、立即跟学校网管联系

B、查看本机系统补丁是否最新

C、用“360ARP防火墙”软件跟踪源地址

D、断开网络或关机

9、在你重新安装系统时,不想因为安装太多的影音播放软件而消耗过多的资源,那么你可以选择安装下列那种全能播放软件?()

A、RealplayerB、超级解霸C、暴风影音D、Kmplayer10、使用卡巴斯基杀毒软件时,下列那些做法是正确的()

A、选择免费试用一个月

B、利用“360安全卫士”软件注册一个半年的激活账号

C、上网下载破解的授权文件或激活码

D、从非官方网站上下载最新的病毒库并安装

11、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投影机的方式是()

A、在需要讲解的时候关闭投影机

B、在需要讲解的时候使投影机休眠

C、上课结束后,直接拔下投影机的电源

D、上课结束后,先关闭投影机,等散热结束后再拔下电源

12、我们可以从以下哪些网站免费得到大量的教学资源()

A、潍坊教育信息港B、县市区教育中心网站C、13、以下哪些教学活动必须用到微机()

A、远程视频会议B、局域网络环境教学C、接入互联网D、电子备课

14、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可以创设的学生活动有哪些?()

A、展示学生的作品

B、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C、组织学生学习利用课件自主学习

D、与其它学校的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学习体会,进行协作学习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保证更深刻、更有效地学习,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2、在使用迅雷下载软件时可以将软件的下载链接直接拖入迅雷的悬浮窗内实现下载。()

3、幻灯片的模板和母版实际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4、在撰写论文时,不必严格按照多极标题格式的要求来设置标题也能快速生成论文目录。()

5、在评课时,应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最大可能的找出授课教师的缺点,并提出改正意见。()

6、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学科教师应从学科的教学特点出发,机动灵活的找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切入点,不必生搬硬套其他学科的整合模式。()

7、当自己的微机感染病毒或木马程序时,应首先断开网络联接,然后用杀毒软件或专杀工具在安全模式下全面杀毒。()

8、当重装系统后,应立即上网下载办公软件和常用工具,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微机正常办公作用,最后安装杀毒软件全面杀毒。()

9、使用qq软件建立qq群时,群管理员默认为建立群的qq使用者。()

10、对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可从教学结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效果、教师教学方式和效果等三个维度进行。()

11、课堂教学评价的出发点应该明确:是否从学生出发,是否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12、PPT的内容模板是在“内容提示向导”中使用。()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观课评课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2、简述对学习和成功教学的理解。

3、要上好一堂整合课,需要考虑哪四个方面的问题?

4、简述教学设计ASSURE模式。

5、请简要叙述制作一个多母版的PPT课件的主要步骤。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EDCAB6—10:CCCAB 11—15:CBCA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ABCD2、ABCDE

3、ABCDEF

4、ABCD5、ABCD6、ABCD7、ABC8、ABC9、CD10、AB11、BD12、AB13、ABCD14、ABCD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 篇7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无论在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其仍然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包括教师过于注重“教”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式仍然较为落后,教学内容枯燥、单一等。这些不仅损害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而且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造成了阻碍。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这些问题,成了广大语文教育者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将现代信息技术完美地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则成了较为突出且效用明显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整合的优势

(一 )有助于深化学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对小学语文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其被广泛地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用于表达和解释一些较为抽现、意义晦涩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咏梅》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毛主席的作品,加之小学生年龄较小,语文功底较为薄弱,因此在对诗词的意境理解方面有所欠缺, 这时作者适时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并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便取得十分喜人的教学效果。包括利用互联网搜索向学生普及毛主席的生平事迹、与梅花相关的诗歌、诗歌中的押韵问题等,这些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而且促使其更加主动地探索更深层次的知识。

(二 )有助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偏向教师“教”的地位,造成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忽视。这种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过程枯燥、乏味,而且“高耗低效”,不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初衷。与信息技术整合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包容的知识内容丰富,而且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加之经信息技术转化过的文本知识,变得更加简单、直观,更加易于小学生接受和理解, 这对激发学生小学语文学科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三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一般以接受教师教学为主,很少会对课文知识进行预习和主动复习, 对于教师课堂所教授的内容,他们很少询问和质疑,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渠道,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元的知识和观点。学生在接触这些信息的同时,就会产生想法并发表看法。通过这一方式,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又提高了其自主学习能力,一举两得。

(四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在课前备课、课堂讲课和布置课后练习等环节中, 都可以有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搜索到大量与之相关的内容。在搜集信息之后,教师再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加工、整理,最终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整合不仅成功颠 覆了传统 语文教学 模式 ,创新了教 学模式、方 法、手段和 内容等各 方面 , 极大程度 地提高了 语文教学 的效率,而且有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了21世纪培养先进人才目标的需求。

摘要: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的影响同样十分巨大,其深刻渗透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体制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以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二者整合的优势进行探讨。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小学语文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各地的院校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教学方面的改革。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会有利也有弊。信息技术是指通过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材料进行简单的信息编排与制作,然后将教学内容以更加丰富有趣而生动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瑕疵,尽量“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在完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相整合的必要性

语文课程是中国一切院校教育学科的学习基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备条件之一。而小学语文作为一切学科的起始,对于刚刚正式接受知识教育时期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小学语文的课本涉及面广泛而全面,不仅包括汉字与拼音,还包括了诗歌的鉴赏与文章的阅读理解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在互相整合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并能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播放系统与图像、视频、文字等,对课文教学材料进行简单的演示与播放,信息技术作为当代最先进的科技产物之一,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进行完美的整合,这样就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主要的教学工具,将课文的内容生动而形象地表达出来。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课件具有唯一性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般会使用教学材料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划重点、知识点与考点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而,教学材料对学生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一般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语言回答出教师所期望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是,教学课件只出示一个答案,所以小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课件回答教师想要的答案,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对信息技术依赖过高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明显过高,这将影响到语文的教学效果,因为运用一个没有任何感情的机械肯定不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使用频率过高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时,在过分运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问题,加快其学习速度。然而,学生在搜索答案的过程中,不会进行任何的思考,直接借助信息网络来找答案,这就使得学生养成散漫的学习态度。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与方法

首先,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要适度。“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教师不在意学生的听课效果,就会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迅速降低。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活跃度与趣味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注意信息技术使用的时机。小学生的注意力相对较难集中,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要掌握住时机,知道什么时候用效果会好。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时,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语文知识的重难点进行使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

最后,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信息技术使用的层次性。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教师手段以及教学信息都是多样化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扩宽学生的阅读领域以及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每一种类型的信息都要选择恰当的信息内容,在恰当的时机下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有着极其重要与不可低估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完美而有效的整合,可以提升教育水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多加重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韦小红.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速读旬刊,2015(2).

[2]孫娴.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思考[J].未来英才,2015(10).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 篇9

莘县樱桃园镇实验中学课题组郑继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促进中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以适应“知识爆炸”新时代的要求。

(2)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3)《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都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与要求。新课程提出了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革命,要求我们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为教师服务,为家长继续提高素质服务,为社区教育服务,成为我们新时期关注的焦点。将中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将改变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当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中学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发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的特性:信息技术具有资源的广泛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学习的主动性、共享、动态、超媒体、开放性等等特性。

2、人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只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播得到的,而主要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它强调学习是外部环境与认知主体内部心理交互作用的结果;强调认知主体对学习的能动作用,提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信息技术具有声、光、色、像并茂,信息实时交互等特点,非常适合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认知工具。它能使学习者在交互状态下实现同化,顺应认知过程的发生与完成。起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创新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法、教学理论等。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完善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构建提高学生自主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技术能力;

2、把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与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和方法;

3、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优化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14、在现代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一套既能体现学生基本理论掌握,又能体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符合信息技教学的评价方案;

5、通过本课题的探索实践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现代化教师队伍。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研究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的操作过程、评价的方法以及整合对语文课程的设置、课程建设的影响等。

1、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常规电教手段以及传统教学手段三者之间的教学效果差异,争取找到常规电教与多媒体之间的结合点。

2、研究在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个领域加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

3、从改变观念入手,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调动学生的情感,从根本上激发教与学的兴趣,努力优化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根据中央电化教育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实施方案和专项课题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本课题第一阶段主要采用学习讨论法,调查研究法,第二、三阶段主要采用讨论研究法(信息整合切入点的确定),第四阶段主要实施理论研究。

2、聘请高级教师王际同、谢月平老师指导实验实施,控制实验过程。

3、立足课堂,深入课堂,有组织、有计划地上好实验研讨课,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原因,纠正偏差,总结经验。

4、课题组成员及时总结经验,交流总结,提高认识。

5、积极参与省、市、县相关课题组活动,不断完善实验过程。

七、实验阶段安排及预期成果

1、(2011.12——2012.1)、预备学习阶段

做好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小组,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课件制作基本技术培训

2、初步实施阶段(2012.3——2012.4)

制定语文教学课件制作的定位,方向,根据不同文体确定课件制作的重点

多媒体教室开建立局域网,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

成立网络工作小组,初步建立班级语文活动群,初步规划内容,确定管理员

3、具体研究阶段(2012.4——2013.3)

邀请有关专家来信息技术整合理念的培训

说明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模式研究,记叙文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模式研究,诗歌与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模式研究,逐步规范的丰富班级语文活动群的内容以及活动形式,.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4、扩大成果阶段(2013.4——2013.6)

⑴召开课题组会,分析总结研究得失

⑵收集资料,汇编个案咨询案例

⑶总结、提高、撰写研究报告。将取得的成果、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并提出新的目标

八、课题研究预期难点及创新点

研究预期难点:如何走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解和操作误区,避免研究流于表面形式。

研究预期创新点:重实践性研究,并在实践中总结理论,提炼有效的整合策略,建构有效的整合模式。

九、课题组人员结构

1、课题组顾问

王际同(特级教师)

谢月平(特级教师)

2、课题负责人:郑继锋

3、参与实验的人员:

郑继锋、姜春青、侯晓英、王春华、岳青云

十、经费投入

上一篇:华夏物联网研究院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根本动力下一篇:化工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