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理解

2024-11-17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理解(共8篇)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理解 篇1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理解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标准》提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注意把算法融入到数学课程的各个部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拟就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行商榷。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一)、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教学过程的原则。它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这种整合,是以数学教学的具体任务完成为目的,有意识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的自主的、动态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与协作和谐统一,以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

(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原则。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支持“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课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知识学习和创新精神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法研究相同的数学知识,对已有的知识从多角度去思考与再认识,从而产生新的认识。这便是数学创新思维的产生源头。

(四)、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信息技术作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工具的原则。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扮演以往的角色:教育素材的提供者,或是模拟教育者,或是练习机器这样一个相对被动的角色。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应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所需信息、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五)、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数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数学的学习不应也不可能局限于数学知识本身。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仅凭老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不甚明显。假如利用网络环境和图形的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那么将能更有效地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数学的难度,使新知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同时改善教与学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结合“新课程人教版(A版)(必修2)”的《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谈谈我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

(一)、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提前预习数学我提前布置了两个预习问题:(1)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定义;(2)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角是如何度量的?学生带着问题,到数学网站上搜集相关的资料,提出研究方案;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最佳方案。在课堂上,我让各个小组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案。有的小组提出从平面几何出发拓展研究;有的小组提出搭建模型进行观察的方法;他们根据。平面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对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大胆地猜想,但不知从哪里开始说明。虽然这些研究方案都有一定的缺陷,但毕竟是学生的辛勤的汗水,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体现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教学理念。

(二)、学生动手做模拟实验,自主探究数学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学习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我用几何画板制作了学生课件,学生课件呈现了空间直线与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还有若干个辅助平面。学生可以拖动鼠标把其中的一条直线移到另一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两直线的平行情况和交点个数从而总结出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定义。通过图形的直观、数学实验及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能得到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三个不同的位置关系:(1)平行;(2)相交;(3)异面。我没有先演示课件,而让学生在我预设的数学实验中,充分动手、动眼、动脑,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延缓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不但从图形的直观上学习了新知识,而且知道了新知识的来龙去脉。“由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自主性学习。”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做“数学实验”,利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取代主要靠老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这种实验方式的教学模式下,不是先有数学的结论。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对现象的观察,对数据的度量、统计与分析,对各种情况的归纳与总结,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应该是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其中借助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其实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有它的产生过程,如果我们能在这个点上进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设计学生的数学实验,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实验,那么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之,“教无定法”,谁也不可能提出一套适合所有学科的“包医百病”的整合方法。但是不同学科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因而需要遵循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只要掌握了这种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各学科的老师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应的学科创造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的整合模式与整合方法来。若从这个意义上说,各学科的整合都应遵循的共同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种宏观的实施方法或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陶维林主编《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林长焕《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的应用

蒋新华

【内容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渗透,高中数学教学也将因此发生变革。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谈几点看法,主要包括:①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②在应用信息技术以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还能否再用,需要作怎样的变动?③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后,所有参与学习的人的角色是否发生了变化?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缺点与不足有哪些?⑤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路归何方?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 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渗透,高中数学教学也将因此发生变革。本文就“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谈几点看法:

一、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渗透,这个社会变得小了,世界也变得小了,这个社会变得越发快节奏了,总是在加速区,一不留神就会掉队,教育教学也不能再按着它原来的那个节奏与方法传授书本知识,这个时候,信息技术起着一个主导作用,我们的传统上课模式就要发生革命,从教学设计到教学过程及课后活动都要发生变化。下面本人就自己的理解谈谈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

首先说教学,我们的教学活动要想起到较好的效率,少不了课前的准备,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要将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要考虑到,这就更需要教师能熟练把握教材,对前后知识能一体地了解,无论对哪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关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我们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目标,不仅如此,还应该视之为教学目标的重点,当然,除这些传统的东西,还需要加一些有关信息技术的元素与血液。比如说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的能力等,在制定好了教学目标之后,应该设计一个好的引入,这就需要媒体的运用,比如说我们学到概率,以前如果在学概率时,“抛硬币”事件可以全员参与,每人抛掷,但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达到目标,而且形象直观,在引入之后,还更有一个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要能体现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的过程,从而达到团结合作的目的,而要如何才能让学生能真正参与教学活动,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有一个很好、很诱人的引入外,还必须给学生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给他们一个一个的情境,只有他们想做,他们才能最大限度的让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因为在教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可能有的同学对电脑不是很精通,这时同学们的合作现象与意识就更明显,真正的一堂好课最主要的是落实教学目标,还有就是将学生的最大积极性调动起来,一起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当然,也并不是说现在这种大形势下,大浪潮中,一定每节课都来个信息技术的运用,我认为要为学习服务,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这才是根本目的,如何评价一节课是不是好课,也不是就没有可操作的尺度,比如说: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引入情境的创设是否合理、有新意,教学过程是否逻辑合理,信息资源的利用是否得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否体现,整堂课是否都在以“学习”为中心而展开等等。这与先前非信息化时代的评课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我认为这才是信息技术革命下评价一堂课的标准之一,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除了课前、课上还有课外也应该利用这有利的技术为我们的教学过关打结,每个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网站,学生们可以进网站学习,作业及上交,老师会及时通过手机等信号收到学生交的作业提醒,也会及时的将学生的作业通过Internet网传送回学生的作业情况,学生可以在作业中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比如对某个知识的讲解的合理性、对某道课后习题设计的科学性、对教师上课的艺术性、对自己近阶段出现的厌学或其他情况,向自己最尊敬的老师吐露,从而起到友好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目的。总这,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能丢弃原先传统的教学目的,要以学习为中心。

二、在应用信息技术以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还能否再用?需要作怎样的变动?

首先要强调的是,应用信息技术会让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一个档次,效果会比先前更明显,这就说明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不是不可以再用,而是非用不可,我们在信息技术的空气中生存发展,不能不顾及长期以来一直陪伴我们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措施及手段。下面我就从传统与现代两种角度来回答上述的问题:

第一、教育教学方式。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学生理解或者老师点拨、学生操作的一种模式,而在信息技术指导下,是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也将不时、适时地点拨,起到一个催化推动的作用,不管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我认为都是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说最早的“说教”,在当今社会中,也不乏存在,而这存在的条件也是因为知识的本身所散发出来的,比如我们所有的公理,所有名称的给定不都是“说教”吗?再如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教”更被绝大多数人所青睐,因为它所占领市场的先决条件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学→教学生学”的思想,然而上述两种方式都没有关注到教师,只是学生。所以在信息技术革命即将铺开之际,我提出“以学习为中心”,这不仅是学生向网络学习、学生向学生学习、学生向社会学习、学生向教师学习,还有教师向教师学习、教师向学生学习、教师向网络学习。信息技术来得虽然稍晚了些,但是如果没有前面两种大的“说教”、“学教”作前奏,也不能将“信息技术”的威力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所以在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方式应该是维持原先的“说教、学教”再加一些“学习”。

说到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会不会改变?如何改变?首先我要说的是变,当然要变。除了以上我的阐述外,我认为更多的还要看教师驾驭信息的能力,至于最终将形成何种评价的标准,那现在还不能具体确定,但总的大方向不会变,这是肯定的。

如果说评价方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那么管理方式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我认为,在信息技术下,我们的信息更快、更多、更全。因此管理的方式也就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里我主要谈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以前我们交流、沟通的方式更多更有效果的是面对面的沟通,可以从对方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口头叙述得到信息,自己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方式表达,传输自己的意愿,而在信息技术的浪潮中,我们可以更方便、快捷、高效地沟通。一个Email、一个QQ短信、一个留言,不管你是内向、还是外向,不管你是年长、还是年少,都将被信息技术格式化!

总之,在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以后,不管原先的元素是否改变,最终我膛们的远大目标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一如既往地、与日俱进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教育事业发展得更美好。

三、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后,所有参与学习的人的角色是否发生变化

前段日子我拜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网络环境中学习者的新特征”,这篇文章说得很好,下面我就将我的感想提出一、二与大家共享。

如果说以前在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这种提法未出现之前,人们总是在以各种方式、各种手段寻求新的技术(幻灯投影→实物投景→多媒体)来支撑新的教学形式的话,那么如今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合理地利用各种技术为教学所用,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以前,我们的教学是一支粉笔就可以完事,除非你去寻找幻灯、投影、做个课件什么的。但是如今的信息传输之快,只要在世界上任何角落发生一件事,立刻全世界都会知道。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我们的学习者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网络的特点是学习者可以迅速转换场景。一个生性懦弱、循规蹈矩的学生可以在网上扮演一个谈吐大方、妙语连珠的律师。当然,网络环境也可以改变学习者,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而在网络环境中并非如此,是“只见其字不见其人”的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势必给暴露、隐藏、转换、扭曲个人举止提供了可能,这说明,在信息技术下,学习者的性格、思维、习惯也会因此而改变。

到底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对我们学习者有多大的影响。首先还得看学习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所持有的态度,其次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考虑、分析学习者有怎样的特征。第一方面,信息技术下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原因有三点:一是没有了传统教学面对面的交流或缺少交流,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克服对教师、学习伙伴的畏惧及羞涩心理。二由于使用Email、BBS,学习者放慢了交流的节奏,不会立即获得反馈,从而避免了外界的干扰。三是在网络中采用一些匿名方式,从而使得学习者对自己的抑制减少,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观点。第二方面,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但从众和服从权威心理在削弱,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寻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是一件难事,而通过邮件、MUD、BBS、ICO等方式,学习者可以轻松的找到自己兴趣相同,跨越时空的学习团体。第三方面,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角色扮演意识强烈,因为每个人都会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采取他们认为与环境相符的策略,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当中动机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会在设法给他人留下一定印象的过程中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从而驾驭和完善自己的形象,但不会让他人知道为此而付出的代价,大不了失败后再回来,因此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会表现出强烈的角色扮演意识。第四方面,学习者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会倾向于保留精力,减少认知负担,仅仅把最初、最原始的信息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印象而不去加工或少加工。第五方面,学习者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风格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完善。学习风格多种多样,但是有优劣之分,教学活动不是改变一个人的学习风格,而是促进其发展和完善。学习者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很难针对自己从老师那儿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案,而如今,在信息化时代,e网打尽,应有尽有,只要你想,就能成功。

信息技术的革命来得及时而有些让人来不及准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信息技术一定给教学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信息技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我只能从现有的所搜集到的可描述的,说明一下:

首先在学生的眼里,网上的东西是一样的,虽然在大力的宣传提倡,体现信息技术的功效,但从学生的眼光来说,往往有时候网络里面的东西不如老师说的有权威,但也有一种现象,就是有这样的学生,他们一味地相信网络,而不再理会同学、老师,他认为网络是最权威的,在他眼里,网成了他的全部,他没有了网将寸步难行,这是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一个缺点。另外一方面,由于网上采用的是纯文字的符号交流,慢于日常的对话节奏,因此在网络环境中的他们往往显得冷漠,对问题简单话、绝对话,我有这样一个学生他从热情、外向、奔放变得冷漠、内向、收敛,他非常之迷恋网而不能自拔,他非常之相信网而不能摆脱。

因此承认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负面效应,是有必要的。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路在何方

这是我在这篇文章中的结束语,我期待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探讨这个问题,但我们要坚信、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这绝对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

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本文将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几个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数学教学中某些抽象的概念,揭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展现关于几何图形之间空间关系时就会特别受限制,学生往往只能凭想象来理解,这就使得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同时对这部分内容失去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三大弊病:(1)效率低。板书、作图所花的时间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使讲解、讨论的时间不够;(2)数学关于“动”的问题很难表现;(3)几何作图、几何变换、函数作图或不同参数的函数作图麻烦费力,老师不好讲述,学生也不好理解和接受。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分析

数学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数学是训练思维的体操,以其抽象性与严谨性而著称,数学家欧拉曾说:“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数学的创新教育,更需要数学实验和猜想。而且,数学计算与逻辑推理的枯燥,又使不少人望而却步。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揭示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实质,演绎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引导学习者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内容缺乏鲜活时代气息,教师一言堂的弊病。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能模拟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的演示实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效地化解了难点。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通过软件模拟将抽象思维形象化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继而对其进行拓展、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创设情景成为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在讲解空间四边形的有关问题时,如果仅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地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如果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三维立体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就不但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而且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基础。

2.利用信息技术将所学知识灵活化

我们常常提到要让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信息技术能够将数学知识动态化,将各种变换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如教学“二次函数图像”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对话框来控制二次函数图像,让学生上机操作,自己输入a,b,c,观察a,b,c变化时图像的变化,探索a,b,c对图像的影响。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的重新建构。再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应用由《几何画板》开发的课件“正弦函数的复合变换”能清楚地显示由y=sinx到y=Asin(ωx+f)+n的变换的全过程。“横向伸缩”、“纵向伸缩”、“横向平移”、“纵向平移”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最后还可以通过“过程回放”回顾变换过程,为解决学生学习三角函数图象及性质的难点问题提供了优秀的、可视性强的软件。

3.信息技术扩充学习内容 易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情景—探究模式是比应用多媒体讲授模式更高级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目前受到高度重视的探究式学习的一种体现和途径,即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较难以观察或模拟达到的情景。该模式突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关系、运动规律,在探索中进行思考、回答、发表意见。学生在多媒体显现的情景中进行操作、实践、验证自己的观点,教师利用课件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和纠正。学生可以自动根据某项任务去自主搜索,检索,分析,组合与探究课题有关的资料,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科学素养的目的。

网上资源为数学课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不但能听到和看到各种信息,而且还可以进入学习内容,处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定期地公布由课本问题转化而来的探索研究课题,激励学生尝试设计实验,解决待定的问题,使课堂探索性研究得到延伸。学生围绕选题,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资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并写成小论文发表在网上,也可以围绕探究的主题,利用电子邮件,BBS等进行交流,形成自己的判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相互解释、争辩和评价,合作解决各种问题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理解 篇2

一、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探索的原则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数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疑点,就是因为太抽象、 不具体.仅凭教师的描述讲解和演示课件,教学效果欠佳.若能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则能化抽象为具体,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更有效地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 《函数的性质》时,教师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函数的图像(图1),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来学习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并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来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要注意运用“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例如,以前教学《概率》 时,“抛硬币”事件需要全员参与,每人抛掷,费时费力. 但现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达到目的,而且形象直观.在引入“概率”概念之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学生学习活动,要能体现生生交互、人机交互的过程,从而达到团结合作的目的.而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必须给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一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要体现信息技术是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工具

例如,在学习平行系直线、相交系直线、定点系直线时,学生对直线系以及其特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时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教学, 如对于直线系y=2x+b,可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其图像(图2).随着b的变化,直线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又如,学生在应用函数y=x+a/ x解决有关单调性、 最值的问题时,由于对函数y=x+a /x的图像和 性质了解较少,导致不会运用或出错.此时,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其图像(如图3、图4),推导其性质,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要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在其生成过程中揭示数学的算法思想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时,师生可借助信息技术来边作图像,边学习内容.这样既能体现三角函数图像的生成过程,又能促使学生在生成过程中体会作图的算法思想,还能借助图像学习三角函数的性质,可谓一举多得.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理解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现状;反思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过程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以新的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能够把信息技术手段完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主要有三种形态:①多媒体信息组合演示为主;②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③基于互联网资源的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不管采用哪一种整合的教学形态,都要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目的而进行有效的整合,因此评价一节整合课是否优秀,应主要考虑是否体现实效,是否改善教与学的方式,甚至是否以成本最低的整合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度”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假如利用网络环境和图形的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抓住教学重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信息技术,但我们不可过度依赖,要想达到“实用性强,效果好的课件、网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科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创造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度”,及介入教学过程中的最佳时机。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兴趣,并能点燃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征,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思维受阻,排忧解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思维受阻,此时,教师若及时运用多媒体进行点拨、启示、引导将会使学生的思维从“泥潭”走向“光明大道”。

3.揭示概念,再现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的言词都非常精确严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加之纯理论性的术语,学生有时难以理解,信息技术使数学概念、理论及数学问题容易地用数字的、图形的、符号的、语言的等多种方式表达,适时运用多媒体可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从而达到准确理解概念的目的。

4.化静为动,突破重点,分化难点

中学生的思维正在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教学内容,时间受限时,可适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将重点、难点分解后予以突破,达到其高效性的作用。

5.系统复习,及时小结或练习

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复习或练习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多媒体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切入点,及时合理的运用以取得较高效益。但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都应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使用的“度”,注重实际效果与质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反思

1.学科整合使课堂更开放

在课堂中设计适当的数学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假如数学实验的方案由学生设计好,并制作成课件,那么研究就会更具有开放性,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使探索过程更接近于数学家们研究数学的过程。当然,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技术能力。

2.学科整合使难点的突破更有方向性

在探索过程中逐渐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逐渐增加探索的难度,提高了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终于完成了探索,使得探索更具有方向性。当然个环节这还有待于我们在探索和实践中改进。

3.信息技术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操作”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主要是呈现以前无法呈现的数学内容,老师实现了基本“无纸化”的教学,这样造成学生的个别数学技能的缺失。因此不能盲目彻底地进行“无纸化”教学,也就是说让学生用笔和纸进行“手工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完成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

以上仅对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问题作了初步探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作更广泛深入的研究。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尝试、积极探索,并从实践经验上升到数学教育教学的理论高度去提炼、去反思,才能避免盲目性,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整合之路,促进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認识与思考.数学教育学报.

[3]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 贺 峰:陕西省西安市华山中学 杜晓红: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理解 篇4

摘要:在配合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教学的热潮至上而下展开。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使得各学科都成为其体现价值的载体,并成为推动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有力武器,其中英语教学尤为突出。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和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了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四种基本技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跨学科自主综合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有效教学;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研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各级学校教育领域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课程教学也得到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教学主要依靠多媒体系统、计算机软件、网络、音像资料、影视以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各种课件等等。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其优势是明显的。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内涵。

在我们大力倡导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今天,很多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所指向的内容存有疑问。如果对其理解不透彻的话,更谈不上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合理且恰当的应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的内涵呢?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使并入,使一体化,使成为一体“。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何克抗教授谈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实现数字化学习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整合,可以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换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以及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这是对两者整合的一个基本定义。我对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的理解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为了充分展示英语学科的风采、更好地完成英语教学的目的的有机地结合,而绝对不是简单地混合。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新课的导入更简洁鲜明,内容丰富多彩。北师大版新教材每个单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Warming up,目的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大胆思考,作用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如高一unit4 Cyberspacer让猜出叙述的影片名字,如果光猜就会失去Warmingup的目的了,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好能初步讲出这些电影与本单元的内在联系等。又如高二Unit19 Language中的Lesson3 Body language,既然讲到了肢体语言,各国的肢体语言有很大差别,而且很多肢体语言通过呈现得到了很好的解读。利用几个电影片段过几幅真实的图片,学生通过对影片、图片的视觉效果到思维的联想,很容易的学会这些生词,而且还非常感兴趣。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这些词汇的中文意思和读法,那学生即便学会了,也会觉得很乏味,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再有,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快速提高学生英语四项基本技能。

在英语学科教育中,听、说、读、写四者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这四种能力既是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也是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训练方式和教学目标。以听力教学为例,传统的听力教学,主要是靠录音机和教师本身来完成的。这种方式虽然起了重大作用,但仍有一些缺点:如方法单一,控制不便等。计算机的应用,将会弥补这些不足。我利用优盘存贮听力材料。优盘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并且,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大。多媒体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听和读的质量。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习英语的情景与氛围,突出英语学习的形象性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激发他们听说读写英语的兴趣,利用反馈原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英语的能力,增强记忆,培养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都给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带来深刻的变革,为现代英语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等。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用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降为10%;单用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仍存留记忆65%。可见,在教学环境中广泛使用能使学生视听并用的教学媒体,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因为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使用的黑板、粉笔、书本演进为计算机屏幕显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课件,一是省却了板书的时间,教师可以把讲课时的精力主要用于讲授、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这些对教学来说是更为重要的活动中,有利于提高课时效率与教学有效性。二是信息显示方式的多样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及影像等功能,比如,在北师大高中英语教材模块2 Unit3 Weddings中,导入时我插入了我自己的婚纱照,在展示婚纱照时,适时的播放婚礼进行曲,此时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过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展示了现代不同类型的婚礼,再一次在班里掀起高潮。在讲到Indonesian Weddings 和Greek Weddings时我把图片,声音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我播放了一段非常典型的影片去展示Greek Weddings,学生兴趣很高!因此在教授其他知识点时他们更愿意去配合着接受,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我也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使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有更多的选择,能更生动、逼真、纯正地表现某些内容,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方面的内容,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能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课堂里的主体地位。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改进灌输的速率。我们要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这恰恰符合反映人类学习过程的认识规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运用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和学生互动,教与学互动,教师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教师又在此过程中吸收新的信息,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就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的手段方法,还要用来帮助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如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沟通交流,它就是主动学习的认识工具了。

五、信息技术是拓展课外学习空间的工具,为学习英语提供更多平台。

众所周知,学语言最困难的是:课堂上学了很多单词、词汇和句型,也背了大量的文章,但是真的在大段语言输出上,有很多困难了,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中学,不可能直接与外国人交流,纯英语环境的创设,仅靠传统的一笔,一书,一机,一人,无异于天方夜谈。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中国几代学英语人士的梦想部分地变成真实。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最大化,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以前最常见的是学生交网友,QQ聊天。现在常见的是使用视频直接交流。我们可以领着学生到澳大利亚浏览;我们可以到英国人家去做客;我们可以与加拿大的学生聊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英美报刊,收看实时的英语国家的电视节目。我认为这就是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信息技术更易于促进教师合作教学,资源共享,发挥团队优势。

我们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按照现代教育的发展,单个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能力及教学策略等亦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一个年级的英语老师互相配合和合作。例如我们英语组十八位英语教师,每人重点准备一个或几个单元的内容,教师之间把每个单元的教案、网络课件和相关资料相互拷贝,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适当修改,极大限度的节省了时间、丰富了备课的思路。又如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什么素材或进行课程设计,都可以在网上进行探讨,这样完全可以弥补个人的知识缺陷。

七、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整合的实践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我们非常清楚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优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服务的工具。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用黑板,粉笔,课本,图画就可以讲清楚的,有些教师偏偏选用多媒体,不仅浪费资源,还浪费了精力。一会儿是别开生面的彩色图画、一会儿是动听的优美音乐、一会儿是动感十足的FLASH动画。好好的一堂课,结果成了一个杂耍的天堂。学生由于过多的沉溺于老师为他们设计的课件中,结果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信息技术的存在是人类的进步,可是如何使用它则决定了这一进步是否有价值,有多大的价值。如果一味夸大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则会造成学生和老师被其束缚,成为课堂的“仆人” ;而把它当成做秀工具也是无谓消耗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的热情。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只要我们合理的、有度的利用好多媒体这种教学辅助手段,它的功还是大于过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掌握和研究这一技术,将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把理想的教学变为实际的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让高中英语教学的花开得更旺盛。参考文献:

[1] 劳耘.《利用多媒体优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验研究》2006。

[2] 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2002第9期。

[3] 何克抗.《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008.6。

[4] 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外语电化教育》2000.9。

浅谈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教学的整合

姓 名: 宋 慧 然

作者单位: 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理解 篇5

摘要: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已成为教学的内在需求。对中学数学教学有很好的铺助作用。一方面,它能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操作为可操作。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对课堂传统教学和学生生活经验积累能力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关键字:数学 信息技术 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改变了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我们的学校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以及已掌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因此数学教师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而运用信息技术就可顺利达到效果。我在讲授无理数时,就做了几张有关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背景资料和人物介绍的幻灯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

比如,在《勾股定理》这一节之后我设计了一堂《探索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方法》的研究型课。课前,我对书本上的教学内容稍作修改,另外编了一节课,专门研究勾股定理的历史和证明方法。上这堂课之前,我布置了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特别是利用上网方式查找有关勾股定理的史记和证明方法。课上,许多学生带来了他们找到的资料,有的把他们在网上找到的资料打印了下来,有的带来了关于勾股定理的书籍,更有一位认真的学生找来了关于“勾股矩阵法”的内容。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许多中外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西周时期的商高、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三国时期吴国的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刘徽的“出入相补法”等等。然后我再综合学生的资料,给出我制作的课件和网页,一 节课的教学目的轻轻松松地就解决了, 而且还成功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的思想教育。

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起到了形象直观,节约时间和教具,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之中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相关软硬件支持,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以及网络信息下各种数学原件、数学问题的生活原形等不同形态的信息,超越了课本的视野,拓宽了数学的范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人文教育环境。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数学偏重于逻辑推理,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在课件《生活中轴对称》的制作中,我利用网络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又利用蝴蝶飞舞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将一只蝴蝶框定放大成为平面图形;在讲授多面体的展开图时,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实物,给正方体的六个面标上字母A、B、C、D、E、F,但由于实物不透明,学生观察不方便。因此,我利用《几何画板》做了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字母且可透视,再结合实物进行教学,这一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自然,抽象于实践,创设了数学教学的良好情境,建构了较理想的学习环境,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比较自然地接受数学概念,同时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学生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能在实践中发现数学规律。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信息技术介入到数学教学中,提供的是超大的信息量和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的模拟技术,可以让学生把纷繁复杂的运动图形或数据用计算机处理,达到形象直观的目的,从而易于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其实,它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能力,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如在教学“函数的基本性质”中,利用FLASH制作成动态网页,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规律,完成网上练习:将函数的关系式标出,学生在课件的使用中只要把函数关系式中的字母填上相应的数据,那么就出现不同情况下函数值的变化情况,也可观察出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可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全员可控性等特点,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

四、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实例分析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与传统教学相比,他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而“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正是其于交互型整合方式所产生的,目的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变被动的听和练为主动的探索和运用。比如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

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在教师的启引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探究各种问题,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

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特别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配上不同颜色,鼓励学生设计一、二个地板的平面镶嵌图,课堂气氛顿时高涨起来,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 ,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很有创意。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五、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

1、教师始终要起到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而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知识发生、发展的播种者及浇灌者,更应是学生处事的模范。灵活的应变能力,严谨的`求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些都要靠师生之间的心灵感应,靠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互融,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们不应让 “人机对话”取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键盘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极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发展个性。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不求时髦,但求实用

课件的运用应整合于课堂教学内容之中,针对以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为培养目的的数学教学,课件中存储内容要精练,画面要简洁,讲解和推导应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完成。为帮助解决数学中数形结合的难点,理解抽象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数学思想,我们认为,应根据数学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将课件设计成一些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让老师能按自己组织教材需要,针对各自不同教学思路,灵活调用各模块里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

3、网络电子教室应成为数学教育的理想场所

在人手一机的网络教室,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研究问题,在网络中查找数学资料,形成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把学习数学看成负担,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直接动手操作,使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更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六、小结

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因此,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而新的课程标准更是向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作为教育工作者,身处教育教学法改革的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接受挑战,真正从数学教学规律自身特点出发,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实施有机整合,以丰富课堂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又激发思维、体现自主建构的课堂氛围,使信息技术成为黑板、粉笔、三角板、模型一样得心应手的工具,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的美,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做好新课程改革。这样数学乃至整个教育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参考文献:

[1] 章剑卫 《基于课程整合的信息技术模式》 浙江教育出版社

[2] 数学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刘儒德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4] 中学数学参考

[5] 胡礼和《现代教育技术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 篇6

静乐县爱乐希望小学

高开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有机的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会使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能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学好数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兴趣,是形成学习动机的条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为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即所谓的“寓教于乐”。

例如:六年级《圆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一开始,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马拉车的画面,车轮分别采用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让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这时,学生一

看,倍感亲切,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本课的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使学生“课伊始,趣亦生”。并带着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圆的认识》这一章节的学习,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充实数学教学内容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抽象的用形象的展现出来,把变化快的过程变慢下来,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达到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整合时,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结合软件的特点编制不同的教学课件,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

(3)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营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即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包括了

解数学史,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而且让学生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让全体学生得到共享,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在实践中学。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同学间的友爱,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人。

(4)提高课堂教学氛围

专心致志、积极思考的课堂气氛是教师所深切希望达到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在上课时既思维活跃又严肃沉稳,既富于创造又认真踏实。而多媒体的优点就是能使教学环境美化、丰富、形象。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注意:在教学设计时就考虑因素与媒体信息的介入与有机结合;创设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情景引入问题宣饰氛围,使学生把注意力投向其中;制造一种错误紧张氛围,以使学生保持适度的警惕。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1)信息技术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

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具体来讲,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数与代数中的函数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如圆锥概念教学;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问题,如立体图形的教学;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如数形结合教学等,都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去解决,使学生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世界、刻画数量关系、描绘空间图形、推证公式定理、演示数学实验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考虑如何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使得有更多的内容以方便的形式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能够及时地渗透到中学数学内容体系之中,真正实现数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可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数学网站上有指向地获取数学知识,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借助于计算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在实际中形成概念,掌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层次,从而提

升“数学化”水平。真正做到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求为:①要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结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②教学容量要符合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处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理解和记录,师生互动要把握分寸;③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④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不能只为了照顾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而忽略了数学的严谨性;⑤尽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现在提倡现代教育技术,决不是要否定传统教学。各种教学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一节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功与否,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多元化角度进行衡量,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①重点、难点突出,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有创新性,注重能力的培养;②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形象,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③媒体多样,选材适度,设置恰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界面简洁,不花哨;④能创造一个轻松、自然、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良好。

(5)加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的培养。要开发制作出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除了计算机技术外,还必须对课件所表现的学科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能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有关原理。所以,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有必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层次的学科教师群体,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互补,彼此交流,互相学习。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它的专业性很强,课件开发中的教学设计、脚本编写、编辑制作还是要以数学教师为核心,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发点不是使用计算机,而是课程和教学。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数学教师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但他们应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阅和访问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对选择出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会运用多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的最佳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更有效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并应用于实际教学的基本技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为之去努力,去研究,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数学知识,让数学教学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浅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理解 篇7

所谓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核心的信息技术开展高中数学的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对各种有效教学资源及各个教学要素与环节等进行组合、重构和融合,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运用介绍

我们知道,几何画板是适用于比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和射影几何等教学的软件工具.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跟踪轨迹等来显示或构造出较为复杂的图形.在此,笔者以高二数学“双曲线的性质”这一课时为例来探讨和分析几何画板的数学实验应用.

几何画板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用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几何动画效果,还可以动态性地测量角的大小和线段的长度.同时,拖动鼠标能够很容易地改变几何图形的形状.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几何画板开展有关“双曲线性质”的数学实验.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必过多地考虑讲什么、怎样讲,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教学情境上.教师要明白怎样去指导学生做数学实验,怎样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进行有效合作与交流等.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双曲线与抛物线等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和数量变化关系,真正将从课程中听到的知识转换成实际的应用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制作自己的课件.这样的数学实验一般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师生相互协作等形式开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总体特点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展开教学.当然,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奖项,评出表现比较好的组别或同学,评出进步比较快的小组或同学.然后让这些获奖的小组或个人讲解自己有关双曲线性质实验成果或具体的演示过程.或者,通过实验让他们自己总结双曲线的各种性质及其应用等.这样才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也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高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措施分析

1. 找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切入点.

好的切入点是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整合的先决条件.在教学研究与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思维的生长点有效切入和充分整合.适宜的切入点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本身的的优势,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归纳总结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逻辑及分析能力增强.

2. 优化调整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

要充分结合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要使用的信息技术的类型.比如,常用的Power point是一种主要进行文本演示的工具,不能分析图表数据,不能模拟数学实验等;几何画板可以全面准确地进行绘图,可以动态保持一定的几何关系等,但是它对于抽象的代数问题就没优势了.因此,要对各种媒体进行取长补短或进行优化组合与综合运用,达到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的目的.

3. 充分注意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施.

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上,要重视学生参与性,把握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节奏.比如,在运用计算机进行例题或习题的解答时,一定要逐步地给予展示,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跟着节拍一步一步地理解.同时,要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行为、认知及情感上都能参与进来,还要充分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工作,这样才能带动学生整体的积极性,也能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以整合运用.

4.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资源.

资源的整合要充分,但也要合理.所以,在设计或制作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的认知水平和实践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分析,遵循课件制作的规律,严格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开展课程整合和课件设计.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将是一种教学趋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中数学的教学.我们要正确看待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优势所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何棋,范登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09).

[2]刘良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及解决策略[J].教育探索,2009(10).

谈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 篇8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信息,进行计算和推理,可以提供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術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受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极深,注重认知,忽略情感,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这就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影响了情感意志及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情境教育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创设有利于当今素质教育的问题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是非常有趣的,数学不只存在于课堂上、高考中,数学的价值是无处不在的。情境教学能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新异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固有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以满足,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

2.挖掘资源,拓展教与学的内容。信息时代,网络为师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资源。新的课程资源除课本外,还有网络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网络,网络课程资源是对课本的重要补充。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课题,都需要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目前,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无疑是网络。在学完《导数》一章后,有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走进微积分”,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小组,上网查找下列资料:我国古代有哪些微积分思想的例子;微积分产生的时代背景;牛顿、莱布尼茨的生平;微积分对人类科学和社会的影响。大多数同学利用网络资源完成了这个课题,对微积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也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学习信息技术。这些学习,除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参加各种培训外,最适合教师的,也是最方便、快捷的,就是网络学习。高中数学是抽象性和灵活性较强的学科。成功的数学课,不仅要看到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教学方式的变化,更需要体现的是老师与学生的思维、语言,以及情感的交流。

3.掌握分寸,不宜追求大容量、高密度。不少教师对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津津乐道。教学中不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甚至一节课完成过去两节或三节课才能学完的内容,“人灌”变为更高效的“机灌”。失去了学生的思考,看似充实的内容,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4.师生互动,强化师生情感交流。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输入电脑,然后不加选择地按程序将教学内容一点不漏地逐一展现;或片面追求多媒体课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组织教学到新课讲授,从巩固练习到课堂作业,每一个细节都有与画面相配套的详尽解说和分析。至于这些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具有针对性,则无暇顾及。忽视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就无从谈起,数学的教育性就大打折扣。

5.继承传统教学中的合理成分。虽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智能形态,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何况,目前很多课件的设计,也来源于一些教师在传统环境下的教学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要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6.整合需要好的教学设计。数学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这是最值得讨论的问题。其他的史、地、政、生等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以利用丰富的视、听等多媒体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数学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如果一味利用视听刺激,久而久之,学生必然产生厌倦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我的思考是,数学有它自身的魅力,就在于探索学习者未知的知识领域。因此,信息技术利用得好,还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利用“问题”吸引学生,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嘶板导人基本罔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表叔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中,也不能因此就可以说信息技术是万能的,只有在数学中准确把握,才能使其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十中学)

上一篇:信息化教师个人研修总结下一篇:现在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