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经验体会

2024-09-1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经验体会(共15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经验体会 篇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经验体会

郭影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不可避免的要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已尤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认为是指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结合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将技术与教学这两个要素排列组成合理的系统结构,使之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从而促使传统教学变革,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易于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运用网络资源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

1.创设情境,增强体验多媒体作文教学的优势,就在于

跨越时空,把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完整的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貌、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发起作文思维表达的兴趣。如在指导学生《用心感受自然景观》时,运用多媒体自定义动画的放大功能,为学生展示了四朵喷薄怒放的菊花,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在这幽稚愉悦的氛围中.他们好奇地观察,热烈地讨论。在播放黄山瀑布时,学生马上被瀑布那磅礴的气势和震耳欲聋的轰鸣所吸引。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有的说它九曲十八弯,像一曲跳动的音符;有的说它似冲锋陷阵的千军万马,气吞万里,势如破竹;有的则说那飞流直下溅起的水花似零琼碎玉,如天女散花。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插上想像的翅膀尽情翱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刨设情境.诱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2.注重运用,培养能力数学课在讲授知识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数学学习变得轻松自由。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既圆满完成了信息技术课自身的教学任务,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数理统计知识的认识和进行统计计算的能力;

3.精心设计,引导深入科学老师在(保护大气环境)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三个专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间”,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选择学习。每个专题设

计了相应的“专题探索”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等,如在“臭氧空间层“这一专题中,提供了“臭氧层的杀手”、“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蒙特利尔协议”、“南极臭氧层空间”等材料,从多角度提供素材供学生学习:在学生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相应的问题,如“温室效应”这一专题就设计了“地球为什么发烧了”、“地球发烧的症状”、“如何为地球降温”等问题。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步步深入,增强了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把课堂学习延伸到社会,实现学习的连续性。

4、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与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练习、设想和讨论问题、发现问题,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较好地形成了心理呼应,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大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一方面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三要素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符合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不少学生深有感慨地说:“互联网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过程,课程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间的合作,不同年级、学科甚至是不同学校、地区的老师进行配合,交流促进,要形成一种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氛围。这将打破学科本位主义,不在是你教你的,我教我的,互不相干,而是围绕学生,各学科老师齐心协力,有机融合。而信息技术是实现和支持这种交流、讨论良好的平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有利于教育资源再开发,再整合。使学生回归生活、面向实践、了解世界。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由“双基”向“四基”过渡,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经验体会 篇2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整合

一、计算机与学生的学习参与

任何教室的布置几乎是一样的, 前面是讲台、黑板, 下面是学生的座位。大多数课堂教学的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处于主动地位,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是最活跃的, 一节课他讲的话超过全体学生讲话的总和。教师决定学习的内容、控制讲课的节奏、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学生则不然, 他们讲话发言须先举手经过批准, 不能交头接耳, 更不能随便离开座位。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的态度是很不相同的。教师上课前需要认真备课, 课堂上一般不会走神, 而且想方设法让学生把问题想清楚。学生上课前一般不备课, 课堂上可以走神, 对学会教师讲的问题可以认真想, 也可以不去想, 反正最后老师要给出答案的。

计算机引入数学教学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了一个理想的环境。我们的实践表明计算机可以为教学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 可以利用它创造一个有交互环境的“微世界”, 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数学课在教室上, 现在可以在计算机房上, 学生能够每人或两三人一组面对计算机学习。他们面对计算机屏幕通过键盘和鼠标控制学习的节奏, 选择学习的内容, 还能自由地探试自己发现规律, 验证自己的猜想。他们可以自由讨论、随时向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计算机能及时向每一个学生作出反馈这一点是传统教学做不到的, 利用这一点能够实现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

1. 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现代数学教育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而多年来数学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 忽视对观察、实验、想象、猜测等能力的培养;重视数学解题技巧的演练而忽视学生的内心活动、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重视对结果的应用而忽视对过程的探究。教师经常代替学生思维, 结果本来生动、机智、充满创造力的整个数学思维过程不见了, 导致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纯粹的理论和枯燥的运算和证明, 没有多少实际用处。现在, 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 利用“几何画板”“Z+Z”智能教育平台“和其他工具软件, 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的工具与手段, 让学生可以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 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学生从”听“数学的学习方式改变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数学;过去被动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 而现在可以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探索知识。例如:学习用一个平面从不同方位截正方体产生的截面的形状, 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境活动来比画讲解, 结果大部分同学还是一知半解。如果说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 学生还能理解的话, 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学生就很难想象了。现在利用“Z十Z”智能教育平台, 一切都迎刃而解。通过演示, 学生能真切感受截割的过程。如果人手一机的话, 学生就可以亲自动手, 改变平面的位置, 从不同的方位感受截面的形状了。又如利用“Z+Z”进行“24点游戏”, 在游戏中, 计算机自动出示4张牌, 你可以通过鼠标拖动各张牌并添加和括号进行运算, 计算机除了给你作出评判外, 还会告诉你所有的解法, 大大提高了学生训练的效果。

2. 动态图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 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 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 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 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 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 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在“Z+Z”智能教学平台里, 对各种正多面体直接用鼠标一点便可以画出来, 你还可以进行操作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 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同时, 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 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 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 生动、直观、形象, 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

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体会 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科整合;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2000年10月,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依据此要求,我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其优势和不足。

一、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是指将历史有机地与信息技术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使其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优势是:

1.丰富了课程资源,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相结合,使课程资源发生了变化。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和丰富性,它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程资源,使课程资源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加大了课堂密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有利于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再现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办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习者的思维兴奋点,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条件。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也带来了课程实施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削弱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体现出来。教师上课之前,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各种资源进行整理,设计出教学环节,并在每个环节提出探究主题。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除了可以向教师请教外,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到互联网上搜寻所需内容,最终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研究任务。这样的整合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科技时代的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社会生活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历史课整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在学习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课堂要求,学生能够将网络上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整理的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资源共享等特点,能够满足历史包罗万象的课程需求,使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整合发挥优势。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但我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迄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为:

1.缺乏系统性

为了整合,把一大堆文字从课本搬到了屏幕上,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大量素材罗列在一起,提供给学生。这样整合的内容往往无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甚至会受到负面影响。

2.师生互动难以实现

信息技术与历史整合课,要求教师除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将课内外知识融为一体,制作符合自己上课思路的多媒体课件。由于历史知识的匮乏,很多整合课是专业教师帮助设计的,很难应付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3.分层教学不易体现

预设好的整合软件,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同样的网络环境下学习,无法实现分层教学。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往往只考虑学生对多媒体的运用,对历史课知识的掌握,大部分同学的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没有照顾到部分优秀生和部分学困生,致使优秀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吃不了”,信息搜集、判断和处理能力差的学生“吃不好”。

4.不利于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课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技能为主。教师在传统课堂上创设出学习情境,提出探究主题。而整合课,学生每人一机,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浏览网页。这样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不利于课堂知识点的生成。

以上是我的一点实践体会。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扬长避短,克服整合过程中的不足,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历史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辽宁省沈阳铁路第二中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经验体会 篇4

在现阶段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优势无可比拟。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为课堂创设更为生动的情境,既从外部刺激了学生学习动机,又很好的优化了课堂教学。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资源共享,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可以极大的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重要的是其所能提供的良好的交互性,这些与生俱来的优势让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占有了及其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其学科特点决定的。二者的整合,可以完美的实现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其教学主要内容以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为主,明显特点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也很难看到学生有自主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体验,而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堂,正好可以克服这些缺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整合,应该充分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以及在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不同时段。在具体实现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整体性原则,媒体的选择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必须保证语文教学整体目标的实现。优化组合的原则,素材和媒体的形式需要进行多次优化选择,做到“少”而“精”。交互性原则,要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更能融入课堂的教学范例。即时反馈的原则,有互动、有反馈、才能有针对性继续课堂教学,而

1信息技术的加入,让课堂即时反馈变成了可能; 实用操作性原则,信息技术的引入必须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强,否则不但不能增加课堂效率,反而会变成课堂负担。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课前教师应尽量多收集教学素材,确保制作课件所用的素材是优中选优的,让学生学的精致,进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以语文课件展示、背景知识浏览、基础知识训练等课堂形式为主,以课件自主制作、写作知识欣赏等形式为辅,通过学习指导让学生欣赏、使用教师课堂提供的素材、课件等,使学生可以选择性的使用这些资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获,优秀的素材资源除了课堂中使用,还可以在课后以及自主学习的时间段能够继续学习,加深记忆。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要注意把握知识收集、课件制作时知识与课件的准确定位。要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效益,完成教学目标,其首要守则就是精简,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舍弃,或者分割成独立的链接,实现课件的最优化,其次要注意强调课件的交互性,不仅强调课件的操作简单易学,使没有多少电脑知识的人也能学习,不仅强调人机交互,更要强调生生交互、师生交互,要突出学生的参与,要使学生能够有效的吸收课堂知识,并进行及时的协作学习,助于其个人知识体系的建设。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整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中对情感的投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师生之间

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于是出现了“计算机面孔”:教师的注意力过多地注意鼠标和屏幕,而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忽视语言的交际性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篇5

答:信息技术植入学科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应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素质,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进步。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关系,相应的提高其能力。做为学生应改变自己传统的学习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将有效帮助我们学习。下面是我认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教师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1)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①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作为信息时代知识与信息的传播者,教师首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教育理论为教师的教育实践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密切关注教育动向,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要掌握因特网的信息搜索能力,充分利用信息交流工具(电子邮件等)和office软件的使用。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广泛的使用到课堂教学中和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上。

③教师应提高对教育教学理论、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合理使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利于给课堂教学带来便利,使教学内容生动的体现出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①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学习中要敢于大胆的提出问题和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出自己的意见。②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老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科学、严谨、发散的思维方式。

《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篇6

【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实施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涵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而广之。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

三、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篇7

一、利用大容量, 突显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

现代教育媒体信息量大、内容充实、形象丰富, 能充分开发、组合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信息,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还能充分展现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因素, 突显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在初中教本中, 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 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 要进行咀嚼鉴赏, 品味其中的美, 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 但传统的教学, 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 利用图像来显示, 运用文字来诠释, 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 且费时费劲, 收效甚微, 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 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 利用多媒体链接, 会令意境全出。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 这是一种惬意的、赏心悦目的教学境界, 一种教学艺术化和教学科学化完美结合的体验。在这种境界中, 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二、利用多样化, 体现语文教育的多元化

现代教育媒体能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将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 通过创设情景, 展示现象, 虚拟现实等手段, 引导学生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 它将静止、抽象、干涩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 学生认知体验, 产生情感, 诱发探究动机, 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系统。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 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 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 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 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例如, 教学《春》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一面欣赏春的画面, 一面听多媒体的朗读, 效果自然比教师范读或单纯的听录音朗读要好得多。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而网络的运用, 可拓宽思维空间, 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唾手可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如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等, 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及审美能力。

三、利用互联网, 拓宽知识外延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 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 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 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 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 是以课本为中心, 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 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 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 我们都知道, 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 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 与语文学科整合, 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采集到广泛的知识, 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 更好地学习语文。如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 效果尤为显著。在互联网里, 有很多关于写作理论、技巧的文章和众多例文评点, 作文课上, 老师可以用此来指导学生写作, 这样, 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 眼界开阔了, 积累的素材也多了, 这就为写作积聚了基础, 有利于学生创作, 特别是构思、立意方面的创新。并且, 学生还可在互联网中搜集更多例文和评论, 广泛地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这点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另外, 老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论坛中, 让更多的人来评点, 给意见, 从中得到更好的提议, 来提高写作水平。

四、利用交互性,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代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 解放心灵、发展个性的舞台, 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主动探究。媒体交互性特点为这一学习环节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直观、形象的画面为学生唇枪舌剑的辩论提供了保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勇于质疑,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一千个读者, 就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媒体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结合, 使语文课堂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有益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初探 篇8

主题词: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 整合

新世纪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21世纪的教育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它是以信息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手段而实现的全新的教育,同时我们也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明显,教育面临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如同填鸭一般,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也不能得到培养。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生活越来越“信息化”。

语文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这就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资源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学生不但可以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上网浏览丰富的百科知识,可以与各地的同学进行广泛的交流。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进行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课程当中,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并应用信息技术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寻找学生学习的最佳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知识、能力、素质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三要素,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三方面为准则,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从而建立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基于文本、语音、图形和视频等多媒体的教学支持。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指示,控制教学的全过程,及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师生双方的交流,如讨论、辅导和答疑等,确保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它最终要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与信息技术融合中实现改造(不是一般性增补删改),从而“整合”为更合理的能力标准、知识系统和教学体系。当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比如上网,在怎样使学生善于搜索、筛选、鉴别、处理信息等一系列问题上,在怎样良好地体现师生“主导——主体”关系上,就都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

2、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参与、自动探究与交互资源的过程,不仅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而且能手脑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使得学生在同一单位时间内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加快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速度,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3、要发挥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

网络环境下立体交互的教学过程,可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和多媒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且画面逼真、色彩鲜艳和文字清晰,化虚为实,变静为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且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学习环境的保证,使学生获得能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并将信息技术教育的工具作为助学和促学的最佳辅助方式。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教学优势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级中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环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相信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必将对新课标的实施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促进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汇报稿 篇9

欢迎你们来到望海学校!

我是望海学校中学教务主任、七年二班班主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师。我汇报的主题是个人电子办公体会。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使用办公软件的频率越来越高。办公软件正在成为甚至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做为教师的我也越来越经常使用办公软件了。

Microsoft的Office套件中以W ord和Excel及Powerpoint的使用最为经常。使用办公软件的优点很多,下面谈谈我的电子办公体会:

一、电子办公方便了办公材料的书写和修改。

在办公时,教学计划、总结、编排课表、教案的书写是经常的事。如果使用纸笔来书写,不仅在草拟和修改时费时费力,而且还是对资源的造成了浪费,如果使用电子办公,就能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我校这两年就偿试着让全体老师进行电子备课,提倡无纸办公,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是我的电子教案:七年级下册教案;我们学校的多数教师都能象我一样熟练的用word制作教案表格和进行文字编辑。这是我的课件:七年级下册课件;用Office中的Powerpoint来制作课件方便快捷,数学课中使用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容量和效率,把抽象、枯躁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学校有部分教师几乎是堂堂课都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我们知道要是每节课都自己做课件的话费时费力,利用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集各家课件之所长为己所用就简单得多了,当然只有对Powerpoint能做到熟练的应用才能达到这一点。给大家推荐两个网站,一个是大小学习网,一个是12999数学网,这两个网涵概了从小学一年到高中三年的所有学科的所有教案、课件、试题,而且都是可以免费下载的。

教数学的老师都知道,能往要用word编一套数学题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数学中有好多的符号和图形,现在的word2003中都装有公式编辑器,有公式编辑器编数学题就容易了许多,有的教师找不到在哪,点工具-自定义-命令中的插入-命令即可。这是我编辑的数学试题H:七年级三月份月考数学试题.doc,H:中考数学能力新突破;H:数学题,比手写规范。用word撰写文章时,为了达到提醒的效果,可以对文章的标题进行加粗,加着重号,甚至加一些卡通的提示图案等。...

二、电子办公很大程度上提升办公效率,方便了管理 Excel和Word都有很强的功能,能帮助人们完成各种复杂的工作。尤其是面对复杂而庞大的计算时,Excel让这项工作变得游刃有余。我常用电子表格统计学生的成绩,H:七年二班周测试成绩,同时我也把电子办公用到班级管理中,这是班级管理的部分材料七年二班四月份量化考核表.doc,七年二班量化考核一览表.doc

H:七年二班三月份家校联系卡.doc,七年二班班规.doc,七年级学生学习安排.doc,H:七年二班班级干部一览表 团支部成员.doc

我们也把电子办公应用到教务管理中,这是教务管理的材料:2009年教务材料目录.xls

三、电子办公能够方便档案的管理和保存。

电子化办公和电子化档案管理早已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工作中我们除了把资料保存到电脑和校园网上外,还充分利用邮箱进行办公,用博客存档和交流;这是我的邮箱http://cg1a152.mail.163.com/a/j/js3/main.jsp?sid=aDemOZloGjpHxDxqKnooAelcmyOHkTmn

这是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xahcq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小结 篇10

根据市教科所2008年工作安排和县教研室工作布署,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业务素质,我们举办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选。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将理科性质和人文特点加以揉和,所以这一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准备与评选活动借助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传媒手段。下面我就这一活动谈谈我的看法。

一、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业务上、知识上、处理问题上的不足与缺憾,从而为今后的教科研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树立了向优秀老师学习的信念。

二、通过这次评优活动,教师们的总体水平有了一个显的提高,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比如说一些教师以前没有用过多媒体,现在在说课中,他们学会了用多媒体将自己精心设置的课件展示给学生和其他的老师。

三、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明白了现在在信息技术这一学科中存在的问题、自己要采取的措施、明确了今后奋斗的目标。

总之,这次的信息技术评优课准备充分,进行顺利,结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经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了一些新莠,也选拔了一批业务骨干。从而为今后信息技术课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后,我们应该更加努力,使这一学科成为新兴但绝不落后的学科。

浅议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概念的提出已经有好多年了,但具体实施的怎样,效果又如何呢?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来看,从这个概念的提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大的进展,还只是停留在最初的状态,没有实际动作,收益不大。为何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还是这样一个局面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专家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以下几点是阻挡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所在。

一、理论多于实践,导致课程整合被架空

学科专家没有加入到整合的行列,导致整合教师找不到“家”。学科课程整合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学科问题。现在在国内的“整合”实践中,教育技术专家的身影太多,而学科专家、心理学、教与学专家却寥寥无几。这样的整合研究算是真正的“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吗?教育技术专家的技术牵引,导致整合走入“歧途”。应该说教育技术专家对整合的深层次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教育信息化的推动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现在我国一些教育技术专家缺乏理性,没有自己的理论,大量借用“国外的”理论来“武装自己”,更缺乏深入一线,不了解“一线真实的情况”。教师需要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来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角度来说,只有教育技术专家的影子而没有学科专家的参与,这样的整合之路能走多远?

二、认识不到位,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其整合只是为了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与学科有效进行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益。但是目前在大多数的教师则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就是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应用到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教学中吗?这固然不能说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但它对课程的整合只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教学课件只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其中一种表现方式。难道我们学习信息技术只是为了能够做一个漂亮好看的课件吗?

课程整合是使各学科分化了的各要素形成有机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的过程。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知识和能力渗透到信息技术学科中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扩展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多思路、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比如美术课《京剧脸谱》一课,由于学生京剧了解的少之又少,对于脸谱更一无所知,知道的也只是在偶尔在电视里见过,身边有没有相关的图书影像资料等。鉴于这种情况学生老师可以课前布置,让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课学的知识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可以是文字简介,也可以是图片展示,更好的可以找一些典型的京剧片段,这样学生有了对脸谱有了一定的感官认知,课堂上教学在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效果更佳。

三、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学科素养不能均衡发展导致整合无法向深层次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教师的专业(学科)水平发展不均衡,也就是说,有的老师技术好,学科底蕴却不深,这样在整合中就会重技术轻学科,整合无法向深层次发展(学科);有的老师学科底蕴很深厚,但信息技术水平却很差,这样在整合中就无法自如地运用技术解决学科问题,也不知道运用怎样的技术能更好地促进整合。如有些教师上课时用的课件、网页不是自己亲自做的,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无法处理,如局域电子教室学生机突然黑屏,教师就无计可施,只得"助教"上阵;一些学生在电脑上操作交流,教师不会控制其他学生机,任那些学生自由浏览;有些学生打字速度慢,电子邮件不会发,这些均会造成课堂教学组织不严密,张弛度把握不好,影响教学效果。

四、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一节课下来似乎一直在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如:教师为了上好《荷花》一课,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的制作充分运用了上面所说的各种信息资源,又是动画、又是声音、又是图像,并用录像展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丽的花朵,介绍了各种花的特点,真可与赵忠祥翻译的动物世界媲美,同学们不停的感叹画面的优美,课堂气氛异常激烈,但一堂课下来,连听课教师都搞不清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

五、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有经验的教师总会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但许多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却大大减少了学生这种"思考--发现"过程,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

我们提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但并不是说可以无目的的、随意的整合,我们的学科课程整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学科问题,是完成学科目标,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任务。教育技术专家在技术运用、教育理论上能给予宏观的指导,而很多学科问题还需要学科专家的参与,只有学科专家与教育技术专家共同参与,我们的整合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篇12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

网络时代的到来, 让人们愈发感觉到网络的重要, 同时也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并且为教育目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人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必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刻, 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含义

“整合”, 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叠加。广义上, 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部分形成有机联系, 成为整合的过程。狭义上, 它指的是各学科之间 (包括各学科内部各分支之间) 的整合, 即各学科互相联系的加以学习。在这一整合过程中, 课程各要素形成了有机的联系和有机的结构。课程整合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 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强调各个学科领域的区别的界限, 从而防止各领域之间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隔离状态。

二、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 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 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 (甚至多学科) 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 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

在课程整合中, 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 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 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课程整合要求, 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 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 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一个充满想象的过程, 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的动手实践过程,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 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 在课程整合中,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 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异同

1. 理念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的是整合和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全局观和系统观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考虑整个课程的整体效果, 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计算机辅助教学则强调的是辅助, 即它考虑的只是促进某个知识点的教与学。

2. 范畴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 不但理念提升, 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 目的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 将有效地改善学习, 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资源和学习环境, 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 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作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效途径, 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以及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协作的内在感染力, 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匹敌的。我坚信, 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探究、去开发、去实践, 我们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冯士海.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J].阜阳市城郊中学.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

[4]张铁汉.信息技术教育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J].电化教育通讯, 2002 (1)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篇13

本学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为了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期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了认识。

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本期组织教师,通过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教师,加强了远教理论及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在新形势下,能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将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从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二、健全了制度,加强了管理。

1、强化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起草了计划,制定了制度,将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了学校日常考评,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首要条件,将用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落实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由培训教师承担。按标准设置了课程,开足了课程,开齐了课时。高效利用了远教的设备资源与信息资源。

3、积极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活动。将对其他教师下达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时标准,督促其积极的投身于活动中去。

对信息技术各工作的开展情况,学校定期不定期进行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工作正常运行。

三、搞好了师训,加强了研究。

1、本期由信息技术管理员负责组织,语文、数学、综合三个教研组,逐周组织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

2、加强研究,搞好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学校将按照教师的特长及学科特点,青年教师每学期下达4节,中老年教师每学期2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做为硬性指标,与平时的日常考核、期末评优挂钩,实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一票否决制。不达标者期末、年终考核为不合格教师。用强有力的制度,督促了教师自觉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3、定期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观摩与研讨活动。每位教师每周学习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月进行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一学期撰写一篇专题论文。以期全面推动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4、加强了信息技术教研组建设,健全制度,搞好实践,加强研究。积极参加区、市的各级业务培训,切实抓好技术服务骨干力量的培训,充分发挥好资源建设、学科整合、信息管理的作用,为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与技术保障。

总之,本学期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仍较多。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这一块工作做得,更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总结

崔黄口镇镇北中心小学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 篇14

一、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使他们尽快融入教学活动。有了好的开头, 教学就成功了一半。那么, 教师应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平台, 创设情境, 将学生快速引入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为学生创造一个无拘无束、相互合作、讨论交流的空间,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如, 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 我首先播放了一段视频:阳光明媚的春天, 春风习习, 大地一片绿色。远处有朗润的山, 近处有哗哗流动的水, 小草嫩绿, 桃树、杏树、梨树开满了粉色、白色的花, 鸟儿在繁花嫩叶中展露清脆的喉咙, 杨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翩翩起舞。学生们看到这样的美丽景色, 都陶醉了。我趁学生兴趣高涨的时候出示了课题, 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 突破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能帮助教师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缩短教学时间, 为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教学《雾凇》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体会雾凇奇特美丽的特点。接着, 我出示“雾凇”的视频:雾凇那洁白如玉、晶莹剔透的霜花缀满了树枝, 绵延几十里, 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千姿百态, 美丽极了。此时, 学生已经有了自学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 再看到如此震撼的场景, 直观地感受了雾凇的特点。再加上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 学生们都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了。然后, 我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他们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 为后续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当学生们了解了雾凇之后, 我又播放第二段视频, 直观展现雾凇的形成过程, 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 转变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尚未成熟的时代, 语文教学从内容、策略、方法和步骤上都靠教师, 学生缺少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权, 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走。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交互性, 能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合作式学习。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查找资料, 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教学 《爬山虎的脚》一课时, 我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借助网络和CAI课件, 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也展现了人性化的教学资源设计, 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校园局域网的支持下, 我将本课的多媒体网络课件按教学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模块, 让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空间中自主选定学习顺序。CAI课件提供了众多的学习资源、视频资料和探索题, 再加上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 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形象化, 学生可读、可听、可画、可思、可议, 使教学难点一一被击破, 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篇15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 整合 结合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

信息爆炸的时代,以“日新月异”来形容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已不能准确地表达意义。“一日千里”“瞬息万变”或可勉强形容其飞速发展的脚步。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已跨越五个时代,从几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到“深蓝”到“更深的蓝”弹指不过几十年的工夫,人类的创造力也呈加速度在改变着世界。

计算机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是人类思维领域的一场革命,同时也是人类各种知识、技能、发展成果高度融合的结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语文学科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计算机之所以能够运行,就是有无数的程序与命令语言在支撑着。

现在大多数的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即开始接触计算机,在条件好一些的家庭,接触计算机的年龄甚至更早,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时代就已是电脑高手。所以信息技术与学校学科教育相结合,不仅成为一种可能,也已成为一种现实。

二、信息时代其他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在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今这个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最终体现在科技力量的竞争,谁占据了科技制高点谁就处于竞争的有利位置。而科技制高点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科学技术是身体,信息技术就是翅膀,只有翅膀硬了,身体才能飞得高、飞得快、飞得远。例如,制造原子弹,需要进行许多次核试验,每次实验的物质成本和社会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但如今不同了,发达国家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核爆炸,取得各项试验数据,达到与正式的试验同样的效果。这就是物理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所产生的巨大效益。同样的,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无论是在生产、生活还是科研教育方面,都会取得惊人的成果。这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种形式

(一)语文是信息技术产生发展和存在的基础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字相结合。计算机发展初期就是在逻辑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为了简化、普及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无论开关机界面,还是应用程序都运用了语文这种工具。如今,我们打开电脑,再也不会有20年前,我们打开电脑看着眼花缭乱的外文,头立刻就变大了,输入洋文,输入命令……繁琐又复杂。现在,电脑一开,全中文界面,想怎样操作就怎样操作。电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二)熟练地掌握汉语可与计算机的学习应用相得益彰

熟练地掌握汉语,可以更好地操控计算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可以让汉语的学习突飞猛进。计算机的很多操纵项目都必须输入语言文字,如果不会汉语,在电脑上,就会寸步难行。比如,搜索一个名叫《我与计算机的情结》的文章,首先要在电脑上输入这个名字,我们就要运用到各种输入法,无论是哪种输入法都需要一定的语文基础。无论是五笔还是微软拼音,是智能输入,还是搜狗输入。如果没有语文基础做后盾,这个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相反,如果你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又经常在电脑上做一些文字工作,比方说用现在最流行的搜狗输入法输入文字,时间不长,你就会成为一名汉语拼音高手。所以,学习汉语与学习电脑两者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

(三)查找资料,课前预习

一键通天下,一网联全球。信息化时代,海量信息通过网络存在和传播。在进行语文学习时,三年级以上教师可通过安排查找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学生通过上网搜索,可以提前掌握大量有用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会得心应手,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其他知识也印刻在脑海中,既增加了学习趣味性,又开阔了眼界,何乐而不为。

(四)运用声、光、电、影像技术增加趣味性吸引力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助手,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恰当合理地应用声、光、电、影像等信息技术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比如,讲《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时,教师课前应下大力气用幻灯片或Flash制作好课件,将文字、图片、播音员朗诵、影视片段集结在一起,在课堂上播放演示,就会收到非常棒的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思想上来了一次漓江旅游,培养起学生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网上写作日志聊天

QQ是一种不错的网上交际工具。正确地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网上聊天,一问一答当中学生除飞快地思考怎样回答别人一个又一个刁钻古怪的问题之外,还要考虑怎样向对方发问,发问什么问题、以怎样的口气与方式发问等等,这个一来一往的过程就是学生逐步成长的过程。写作日志是学生我手写我心,发表自己对人对事独立的看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网上作业、讨论交流

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减轻学生负担,尤其是学生书包的重量,现在已成为现实。每天放学后的作业已不用抄在作业本上,而是由语文教师直接发布在网上,学生直接回家登陆浏览即可。此外,学生还可以加入QQ群,对某项作业开展群组讨论。当然有时家长的参与也是必须的。

(七)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对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生事物。时代的发展需要这些老教师接受新思想,创造新成绩。而教师对新技术的掌握,对新观念的接受,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的优劣与教学效果的好坏。

四、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都有它的两面性。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我们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与爱好,要把握好一定的度。千万不要让学生沉溺于游戏之中,患上网瘾,不能自拔。那样不但偏离我们的培养目标,反而会葬送学生的一生。

五、信息技术运用的前景

信息技术运用的前景是光明的。正如不能因为自行车掉链子就舍弃自行车步行一样,信息技术教育虽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个新生事物终究要发展壮大,我们要引导和发挥他的正能量,让它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更好地结合,一定会使语文学科教学得到更快的发展。

上一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第一单元教案范文下一篇:党务干部作风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