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通用8篇)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 篇1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课题实验报告(一)
摘自:《桦甸教育信息网》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即是在课程的学习活动中,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对相关学科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和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迫使人们变革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和合作性,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宏观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还是微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终都将因之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一方面,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依赖的技术平台和科学的理论依据,从而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科教学成为可能、成为必然。农村初中中学校与城市比较相对落后。因此,进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归纳如下:
(一)农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化浪潮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的趋势,各国政府都在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于这一发展态势,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本国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为此我国教育部做出了“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
在世界教育改革风浪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整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利用这种思想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个整体,使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
效的锻炼。
(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应用研究是打造新时期现代化学校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相对滞后。我们的目的是以此来推动农村初中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将技术、理念、方向有机地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师师合作、师生合作、人机合作、生生合作,发扬合作精神,为较好地实现以上目标奠定了基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网络课件为依托,以丰富的知识为载体,可以将老教师丰富的经验和年轻教师计算机技术的长处,快捷地扬长避短;我校的学生情况是在同类学校中属于中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学习基础不很扎实,学习目的性不很明确,学习方法尤其不够科学,学习兴趣不高,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文章,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上做文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其特有的长处,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上起到独特的作用。以上情况表明:我校这样的校情,既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长处,也是短处。正因为如此,整合课题研究对于学校才更加重要与迫切,更有现实意义。通过整合研究,我们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给我校的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选择本课题,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二、研究目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为:
1、学校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切入口,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课件和整合案例为突破口,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以学科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和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树立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发展观理念、人本理念等,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体会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模式,并使其明白整合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意义,从而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尤其是要为初三学生顺利完成中考任务好充分的准备。
具体地说:
1、发展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提高师生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和科研水平。
2、探索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知识建构,力求使学生达
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3、探索适应新要求的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4、探索并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全新教学模式,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5、拓展、完善我校计算机网络,努力建设能适应我校教学和教育管理要求的校园网络;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
三、研究内容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构建一套新模式。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将从理论、技术、实践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和研究。首先从理论上探索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以及在新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探索研究如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发现、建构知识的学习情境;努力探索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以组织形成一个新的、完整统一的知识体系;
其次在技术上培养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使用计算机通过Internet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具体地说即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对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分析、利用与再开发,从而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了无痕迹的结合在课程之中;提高教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制作简单适用教学课件的能力。
在明确真实而有意义的整合不同于简单的结合的前提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尝试探索研究整合课程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具体研究的对象包括: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
3、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
4、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
5、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
6、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应用研究。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 篇2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维果斯基 (Vogotsgy) 认为, 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 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应从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开始, 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2]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强调学习环境的创设,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 (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 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思想品德与生活、时事、政治、经济、法律、道德、伦理密切联系, 更需要通过媒体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来营造有效教学的学习环境。
由此可见, 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呈现方式, 告别了“教材+教参+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改善了传统枯燥、单一的政治课教学方式, 走向了视听结合、形声具备、时空迁移的现代化高效思想品德教学方式。
2、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巧设教学情境, 激趣导入新课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3]因此, 导入环节对一堂好课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运用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 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活跃学生的思维, 认可教师的教学技巧, 从而更好地实现激趣导入新课教学。
3、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通过何种方式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是课堂教与学的关键。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呈现方式, 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 将教材以外的用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激活了学生主动思考、讨论问题的思维探索能力, 有效地解决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课堂教学关键环节。
4、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 增大课堂容量。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备课, 将相关的内容和教学资源设计成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节省了大量的讲授、板书时间, 使教师、学生更好地保持思维的连贯性。[4]时政热点材料、视频片段、图片、数据等资源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 形象生动、真实具体, 既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的变化, 又训练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又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内容;既帮助教师解决了满堂灌的现象, 又留给学生更多主动学习的时间, 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教改理念。
二、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缺陷
(一)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严重滞后, 教学模式老套
虽然很多农村中学配备了远程教育模式一或模式二, 部分学校也配备了少量的计算机, 甚至还有为数不多的学校配备了“班班通”设备, 但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重视程度差、设备管理混乱、计算机专业教师缺乏、计算机数量有限、教学功能用房不够、“班班通”设备因显示器太小等因素导致现有设备闲置, 资源浪费。部分学校最多有一套多媒体设备, 多数学校没有多媒体。多媒体设备应该是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辅助手段, 但由于硬件建设的严重滞后, 导致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无法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只能临渊羡鱼。难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 难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二)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 信息技术能力较差
很大部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教学好看不中用, 课堂热闹, 解决不了应付考试的实质问题。这种思想实质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没有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应用于思品课教学的作用, 或者是为自己的惰性寻找借口, 还可能是不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与教学。同时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较差, 连基本的PPT文稿不会做, 更谈不上音频、视频、漫画等素材的编辑使用。这些因素制约着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的滞后, 尤其是多媒体硬件的配备不足, 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淡薄, 信息技术能力较差, 无疑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最大障碍!
三、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整合
(一) 加强信息技术硬件建设
教育的现代化要有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支撑。在追求教育公平的今天, 必须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尤其是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完善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只有在政府的帮扶下努力实现教育起点的相对公平, 教育过程的相对公平, 才会有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尤其是多媒体硬件的配备成为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的当务之急。
(二)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意识,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教师应克服惰性, 学习相关教育理论,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应认识到媒体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加强校本培训, 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 鼓励教师及时“充电”, 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 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三) 运用信息技术, 精心组织教学
整合不等于简单加减法。多媒体技术整合于课程, 并不是简单地在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创设主动学习情境, 以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不能把思想品德课上成简单的“图片展示课”或“音乐欣赏课”, 或“电影课”, 这样就失去信息技术的利用价值。因此,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立足于课程标准, 精选素材, 精心制作课件, 精心教学设计, 切忌资源素材的简单堆砌。整合也不等于简单的多媒体播放, 不等于完全放弃传统的板书。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 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生通过多媒体呈现的问题情境、活动情境, 主动探究。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 美化板书设计 (如将板书设计成某种形象直观的且具有深刻寓意的图形) , 展示关键的知识生成点。教师必须运用教学机智时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因此, 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应是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媒介的有机结合。
(四) 建设适合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资源库
收集整理思想品德学科资源, 建立教学资源库, 可通过校园网、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网、QQ群等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提高资源的扩充性和利用率。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1、网络资源。收集、筛选、整理网络资源 (教学课件、时事热点等) , 充实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2、自制课件。思想品德教师可收集身边的资源, 精心制作成更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课件, 不断更新教学资源库。
3、合作共享。利用校际交流、外出培训 (观摩) 学习的机会, 收集利用校内外思想品德教学资源。
总之, 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手段, 运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创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整合优化,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师也能像城市教师一样能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每一堂课的教学, 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进一步落实, 以及国家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进一步投入, 我们有理由相信真正实现农村中学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这一天离我们不会太遥远。
摘要:基于信息技术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影响, 而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在农村中学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现实。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缺陷的分析, 探索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整合, 以求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整合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教基[2001]17号.
[2]陈越.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惟存教育实验室.2002.
[3]刘海艳.试谈多媒体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学周刊?B》期刊.2011.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59-01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独有优势,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规律、方法、模式,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将探索出适合普通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规律、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农村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教学研究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一、策略研究的重点和意义
研究重点: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总结利用信息技术“做”数学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索整合的规律、方法。
创新程度:构建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整合手段、方法的研究。
理论意义:通过研究,形成了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方法和模式,对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开发信息化资源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不仅形成了对初中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方法和整合的模式。而且培养出一批有理论、有思想、懂技术的骨干教师,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策略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了信息环境下的“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了利用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的教学方法。推进了数学学科教学的改革。
1、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情境--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数学课堂的“情境--探究”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探索、意义建构、自我评价几个基本环节。(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供学生观察、思考、操作。(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关系、规律,并要求学生利用QQ或BBS作为意见表达工具进行思想交流、表达意见。(3)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学生对呈现的情境进行操作实践,验证与原来思考的意见是否一致。(4)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制作工具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2、指导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自测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由于该模式兼具传统教学师生面对面交流、信息反馈及时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方式灵活、学习资源丰富等特点,在此模式研究基础上,后期还衍生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1)合作性学习模式。综合作学习时,我们借助问题,2人分成一组,共用一台电脑享有学习情境,在具体协作学习功能作用下,同伴之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进行有意义的构建,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2)发现式学习模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而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鼓励学生有发现的自信心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形成假设,启发学生对不同思路进行对比,从中发现新的规律和结论。
3、总结了利用信息技术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为数学开创了一个“数学实验室”,利用几何画板、Excel等其它工具软件,为学生做数学提供必要工具手段,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如,九年级数学中,“点的轨迹”,学生最终只会认识“轨迹”是一些直线或射线,但学生对“轨迹”是毫无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点”一步步动态地有形地组成直线或射线,旁边还能显示轨迹中“点”的条件,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轨迹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4、总结了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工具、载体与初中数学学科整合的规律和方法
多媒体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在网络教室上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老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件中提供大量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强化课件的选择与交互功能,并设置帮助信息。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比如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景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进入“美世界”网页,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并提出探究的各种问题。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利用校园网资料,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和模拟情境,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手段
优化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手段,应把握课件制作向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发展的方向。因此,走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是软件开发和应用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和教学软件,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制作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使教学软件在设计、开发和使用上统一起来,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篇4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化学教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
首先来说一下其在化学实验中独特的优越性:(1)可以重复观看。如:钾与水反应速率快,有些学生还没有观察清楚,反应就已经结束,如果重做实验将浪费药品,这时可通过观看实验课件重温实验。(2)可以改变观看时间。有的实验进行速度过快,学生不易观察,可以慢放;如氢气于氧气混合爆炸实验的原理。有的实验进行速度过慢,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进度,可将某些次要的过程压缩而慢放。(3)一些安全性不好的实验,如有毒、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爆、易燃、危险性大等实验。如:硫化氢气体制取、性质实验。(4)“反证”实验。在实验操作中,我们教师经常强调一些操作规范,如H2还原氧化铜开始和结束的操作顺序、极易溶气体(HCl、NH3)等教师仅仅进行讲解,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常常“屡教不改”,可利用CAI,将这些错误的操作及其破坏性的后果一起通过模拟实验展示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印象就深刻了。(5)大多数化学实验的重点及难点在于实验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观察,但有些实验则相反,操作及现象较为简单,其难点、重点在于揭示微观的原理。如强、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饱和食盐水的电解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微观动态演示,作为真实实验的辅助工具,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这些抽象的理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6)应用于实验习题教学.实验习题不是要求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简单重复,也不是某单一实验技能的简单重复。因此,进行实验习题练习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如进行实验仪器的组装,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结合实验习题,使用语言描述,需要哪些仪器,相对位置如何、如何装配、操作、现象如何,假如另外装配将会如何等等,这一切都只能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而利用CAI ,将整个过程清晰地显示给学生,如果是错误的做法,也可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不用冥思苦想。当然,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传播手段实现远程的实验教学,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实验教学方法的相互交流,让宝贵的教育资源实现共享。还可以将演示实验的内容通过制成VCD、DVD盘片或录像带在相应的家用电器产品上播放。也可以利用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投影机等现代化设备进行演示实验。多媒体教学优势多多。但是,多媒休课件的制作完成,也就意味着老师的思维已经基本形成定势,不免还有诸多不足之处。
1、容易唤起学生的无意往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生动的画面和直观图像上而休于思考。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 篇5
摘要:新形势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已逐渐成为诸多教育同仁所立志于实现的伟大教学目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就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论文发表,发表语文课堂教学论文,语文高效课堂论文投稿
随着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普及与推广,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推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已逐渐成为诸多教育同仁所立志于实现的伟大教学目标。为此,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我感觉有责任,也有义务针对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思考。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激发农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大多是经典名作,或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或蕴含有较高的道德价值观念,或体现了创作者高雅的品味以及当时所处的优美意境……可是,受到年龄因素的制约,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真正发展成熟,仍主要依靠直观、形象、生动的学习思维方式,而这就对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与不利影响。
为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立体的特点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将文字所描绘的意境真正还原出来,为学生巧妙创设一个丰富多彩且直观可见的.语文学习情景,以便在他们产生积极情绪和愉悦体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调动他们对于具体语文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而且,借助语文学习情境的创建,还能真正使学生做到情景交融,有利于他们在“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中,更好地发散自身的学习思维,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而实现对于语文学习活动内容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
例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浓浓的乡愁,可学生普遍对这一感情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为此,在教学这首散曲时,我利用多媒体幻灯片这一先进技术,依次向学生播放了几组不同的画面:秋气肃杀,黄叶满地,一只乌鸦瑟缩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不时发出几声嘶哑的哀鸣;但水边桥头之处,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几间小屋,炊烟袅袅飘起,恬静而又温馨;夕阳落尽,一位浪荡天涯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走在荒凉却又孤寂的古道上,却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归宿究竟在何处。
如此,借助多媒体幻灯片,一来有效激发了学生对于这些图片背后所蕴含故事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欲望;二来还帮助学生感同身受地认识到了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无限愁思以及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为他们接下来更好地学习与掌握这首散曲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农村学生视野的开阔及见识的增长
受到区域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资源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及影响,农村初中学生无论是视野范围、学识见识还是对于外界的认识与理解等都要远远落后于城市发达地区相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这种背景之下,农村语文教师若是仍然一味地将教学活动局限在语文教材、教辅资料、课后作业等有效的信息渠道之上,不仅无益于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与发展,而且还将严重制约学生语文视野及见识的开阔及增长,而后一点对于学生日后学习活动的影响尤为恶劣。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合理且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开展教学,如此,才能在有效突破区域限制的同时,真正实现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促进初中学生视野及思路开阔的目的,帮助他们对于外部世界进行更好的感知与理解。
例如,发达地区的学生在旅游的时候可能近距离地接触过北京故宫,可是在我们农村中学,不要说学生了,就连我本人也没有实地游览故宫的经历,对于课文所描绘的“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等特点更是无法真正的领会。因此,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时,我不仅自己提前准备了北京故宫的相关图片与影像资料,还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北京故宫建筑群的详细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等到上课的时候再将大家收集到的结果一一展示。如此一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既帮助学生扩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与途径,有利于丰富他们的见识、开阔其视野范围;二来,更是帮助学生真正加深了对于课文所描述意境的深刻理解,真正实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 篇6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对初中英语教师、学生、教材,课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的有效整合不仅使信息技术成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且可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模拟真实场景、启发思考、获取信息、共享资源、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的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英语;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从而对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必须实现教育教学意识的现代转换,构建复合的知识结构,完善人格品质。
1、展现人格魅力
不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始终无法代替教师作为领路人的作用,代替不了教师的人格影响。在知识传授渠道极大丰富以后,教师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人格影响方面。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断增加自我意识和使命感,要像诗人一样富有灵性、悟性和冲动,以鲜活、旺盛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去面对每次不同主题、不同内涵的教学活动。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往往是其事业是否成功的置要标志,每个初中英语教师都要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追求成功。此外,还必须树立团队意识,善于合作。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对学生而言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之间必须在竞争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2、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淀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激发起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治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兴趣;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英语教师要树立学生主体的观念,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帮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自己发现课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思考问题。
3、优化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初中学生英语能力的形成,靠的是自己的英语语言实践。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参与作用,融教法、学法于一体,加快课堂节奏,增加深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助语言实践机会。在教学Speaking时,我们可把重、难点,即情境对话、图片、板书要点都设计制作成探件,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时间,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环环相扣。并且在进行阶段性或总复习时,也可将已学的众多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存入电脑,或制成可供学生自学、复习的学法指导或资料库。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性,学生随时随地可调用所需的资料,学生只好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样就优化了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提高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学习资源运用到英语教学中,能对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正确高效地运用这些信息技术也对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将素材资源库与制作平台相结合,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教学软件,并从中选取适合教学需求的内容编辑制作使用的课件;需要灵活运用Office系列软件,如word文档处理,PowerPoint幻灯片式图文展示,FrontPage编辑制作网页等等。这些最基础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于一线的英语教师们还有一些难度,需要不断地培训和学习。
如何将信息合理的展示给学生,将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集图形、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资源,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英语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使学生自始自终都保持强烈的兴趣,从而易于接受、记忆新的语言材料和学习内容。要充分发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关健,在于教师能否认真钻研教材,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开发出适宜课堂教学实际的CAI课件,其正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效益,给整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切切实实地提高强堂效益和教学质量。
CAI课件的设计,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科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因材制作,因人施教,灵活运用。作为英语学科,CAI的设计应从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出发,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并且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加强理论素养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教师也要做终身学习者。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着很深的理论背景,据研究,主要包括心理学、知识论、社会学和教育理论。对课程整合有重要影内的心理学理论有发展心理学、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生是学习中心,是信息加工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有这些都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教师要不断学习这些新的理论,努力搞好教育教学。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审,而是教学的组织者(Organizer),学生的指导者(Director)、合作者(Co1laborator),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因此教师与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追踪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技术协助英语学习,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在筛选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资源、传递学习资源方面的主导性作用特别重要,教师就是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
6、提升科研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之余,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种有关英语学习和教学的网站,一方面搜集积累教学和学习素材,丰富课堂教学材料,同时还要通过较好的英语教学研究网站进行网络在线学习,拓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例如, www.tefl-china.net. cn(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与研究),www.chinacall.org(中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等,这些都是专业的英语学习和信息技术结合的网始,一定能从中获益良多。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英语学习和教研的过程中,师生能够教学相长。许多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教师解决信息技术运用中的相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一方面向学生学习技术和应用,学生也在应用中巩固提高了技术和利用技术学习的能力,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又密切了师生的关系。对英语教师来说,建好、用好英语网站不仅仅为了共享教学资源,方便自己的教学,而且还要利用英语网站发布信息,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交流教学经验,开展合作研究,交换学术成果。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网络讨论组(Usenet)组织学术讨论活动,召开英语教学研讨会,把最新的教学成果推出去,让更多的英语同行和英语学习者收益。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的优秀教案、课件、等效在学校的网站上共享,扩大影响。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整合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持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奋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
1、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教师在整合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在国内还刚刚开始,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优势。但信息世界也不是一块净土,比如,网上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学生上网,也有不能自控的失范行为,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促进英语教学。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而通过网络所获得的有益教学的信息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利用baidu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搜索、筛选、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以及有关音像资料进行探究进行学习,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练习。
3、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究精神
信息技术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助手,通过网络了解外国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历史文化等,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初中英语教师可根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多媒体、超文本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动手操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办法。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习的整合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上。通过信息技术学习英语是一条全新而有效的途径。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学习中,对学习策略的指导尤为必要,一方面是对英语语言学习规律的把握,另一方面则是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Internet来辅助学习。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的讲座、讨论指导学生认识英语学习规律。还可以把平时在互联网Internet上浏览时收集到的有助于英语学习的网站分类整理提供给学生,为他们自主学习和运用网络学习英语提供帮助。例如,www.caiabc.com是一个全方位的学习英语的网站,内设聊天空、语法讲解、练习、小测试、成语讲解等,特别深入地介绍了语法、听力、沟通技巧等,适合教师和学生。
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
与当前英语课本及其相关练习和阅读材料相比。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已经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课题的资料作为数材课题的拓展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或以幻灯片形式学习,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建立链接进行网络学习;还可以由教师把经过认真筛选的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使教学信息得到极大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同时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思路更加开阔,利于创造力的培养。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这是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的优势。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评价的整合
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也大有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评价内容,使其更加全面、更加科学。首先,信息技术使评价和反馈变得简捷,如网络课堂上教师可通过BBS、留言板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其次,它拓展了评价内容,信息技术本身就可以作为一项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电子作业,如幻灯片、网页等。对于学生评价的重点可以是课题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程度、协作意识;作品是否切合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合理性、创新性;技术的应用程度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英语学科题库进行测评,为评价提供参考数据。条件许可时,可以在线课堂测试检验学习效果。这些都为教师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手段提供了必要参考。教师可以利用办公软件和校园网络,轻松地对学生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电子化管理,比如,学生的各种测试的成绩,行为记录和学期评价等等。利用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评价内密更为丰富,教育管理也更加科学有序。
秋季
参考文献
[1] 徐一欣. 试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06)
[2] 杨烨. 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10) [3] 柯速约,梁春琳. 论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J]. 广西社会科学. (02)
[4] 周嫚嫚. 浅谈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18)
[5] 闫会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简论[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02)
[6] 赵静. 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2)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 篇7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 部分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对科技发展在当今数学教学中的影响认识不足, 缺乏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另外,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 由于信息技术能力欠缺, 而不愿尝试改革的现象相当普遍, 往往由于技术问题, 这些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实践中难以迈出更大的步伐.
第二,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操作不熟练, 影响了他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有效教学的程度和范围.目前, 虽然大多数教师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 并会使用一些信息处理软件, 如Word、Excel、Internet等, 但与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第三, 教师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认识不到位,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不高, 形式化的现象严重.一些教师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 将课本内容制作成幻灯片, 上课时再逐一播放就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只不过是把黑板变成电子白板而已, 信息技术的使用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有的教师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或形式的多样化, 使用的课件主次不分, 喧宾夺主, 课堂变成了信息技术的展示或信息资源的机械呈现.不但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冲淡了他们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 减弱了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本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第四, 在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存在诸多问题, 导致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 主要表现在: (1) 课件制作粗糙, 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2) 课件不是自己亲自制作的, 而是网上下载得来的, 不经修改, 不符合所任教的学生实际, 也不明白制作的原理, 只会生搬硬套, 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技术问题无法处理; (3) 课件制作的画面背景复杂, 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 却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课件; (4) 制作课件时, 过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 忽略了学生思考的过程; (5) 课件展示的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活泼, 但方法陈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停留在简单的组合上; (6) 编写和制作课件没有进行细节设计, 只注重课件的外在表现和计算机操作, 缺乏对知识内容的挖掘, 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 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被削弱了, 体现不出信息技术的优势.
二、应对措施
1.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训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关键在教师, 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 整合将无从谈起.现代信息技术能否有效地融合到学科课程中, 不仅教师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而且需教师更新观念.为此, 农村初中学校需要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 (1) 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 (2) 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3) 教学设计方法培训;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如, 组织教师集中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课或课堂实录的实践活动;安排骨干教师外出参加市级、区级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活动;请专家到校进行技术培训等.
2. 找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切合点, 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数学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 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虽然, 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概念.但是, 如果过分追求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效果, 忽视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 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关键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要做好教学设计, 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平时注意收集和自己的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源, 既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又要把握初中数学教育的目的和本质, 明确数学教学的要求, 尽量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契合点,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 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 篇8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并非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应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整合后教学活动不能简单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能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能忽视阅读、计算、证明能力的培养。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多媒体,要讲究实效。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分子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或者是音频,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在教学前可以将“江西盛产茶叶,有悠久的茶文化”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泡茶的经历,那么,用开水泡一杯茶和温水泡一杯茶,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杯浓些,哪一杯淡些?为什么?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分子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重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析运动越剧烈,据此分析将问题的答案分析出来,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开水泡的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2.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由于学生心理有其特殊性,应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新的思维动力,使学生上课始终保持最佳兴奋状态,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提出:斜面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然后是同学针对斜面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帮他完成“理论论证”,接着提出问题。使用斜面为什么可以省力?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多媒体建立模型:如图所示,斜面长为L、高为h,沿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重为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F。
其次进行理论论证:运用功的原理证明:F 最后解决问题,将重为G的物体升高h,直接用手做的功为W1=Gh,利用斜面做的功为W2=FL,根据功的原理可知:W1=W2,即FL=Gh,则F=Gh/L。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熟练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原理,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可以简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二、注意事项 1.在教学时,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整合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安排多媒体教学。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整合方式,对低年级应多增加一些动画,如在朗读教学时,学生读对给一张笑脸,学生读错给一张哭脸,这样学生兴趣浓厚,个性得到张扬,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正确把握多媒体课堂教学地位。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为中心,多媒体只不过是一个中介,不可喧宾夺主地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多媒体引入课堂后虽然能取代教师部分功能,但不能取代教师地位,教学中不能热衷于搞多媒体的花架子,违背课堂教学规律,忽视学生反应和认知规律,防止出现“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和“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收获却不大”的现象。 3.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实施计划;既要有宏观的方法,又要有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敢于探索、尝试与创新,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计划,激发学生兴趣,科学安排教学,从而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观。 初中物理教学要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使学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启迪,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了解物理能力的实质,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征仪路学校)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应用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培养,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落实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应重视物理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成为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并非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应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整合后教学活动不能简单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能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能忽视阅读、计算、证明能力的培养。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多媒体,要讲究实效。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分子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或者是音频,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在教学前可以将“江西盛产茶叶,有悠久的茶文化”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泡茶的经历,那么,用开水泡一杯茶和温水泡一杯茶,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杯浓些,哪一杯淡些?为什么?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分子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重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析运动越剧烈,据此分析将问题的答案分析出来,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开水泡的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2.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由于学生心理有其特殊性,应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新的思维动力,使学生上课始终保持最佳兴奋状态,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提出:斜面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然后是同学针对斜面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帮他完成“理论论证”,接着提出问题。使用斜面为什么可以省力?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多媒体建立模型:如图所示,斜面长为L、高为h,沿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重为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F。
其次进行理论论证:运用功的原理证明:F 最后解决问题,将重为G的物体升高h,直接用手做的功为W1=Gh,利用斜面做的功为W2=FL,根据功的原理可知:W1=W2,即FL=Gh,则F=Gh/L。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熟练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原理,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可以简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二、注意事项 1.在教学时,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整合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安排多媒体教学。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整合方式,对低年级应多增加一些动画,如在朗读教学时,学生读对给一张笑脸,学生读错给一张哭脸,这样学生兴趣浓厚,个性得到张扬,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正确把握多媒体课堂教学地位。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为中心,多媒体只不过是一个中介,不可喧宾夺主地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多媒体引入课堂后虽然能取代教师部分功能,但不能取代教师地位,教学中不能热衷于搞多媒体的花架子,违背课堂教学规律,忽视学生反应和认知规律,防止出现“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和“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收获却不大”的现象。 3.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实施计划;既要有宏观的方法,又要有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敢于探索、尝试与创新,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计划,激发学生兴趣,科学安排教学,从而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观。 初中物理教学要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使学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启迪,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了解物理能力的实质,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征仪路学校)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应用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培养,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落实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应重视物理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成为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并非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应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基础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整合后教学活动不能简单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能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能忽视阅读、计算、证明能力的培养。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多媒体,要讲究实效。比如在学习《初中物理》“分子的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或者是音频,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在教学前可以将“江西盛产茶叶,有悠久的茶文化”这些内容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然后教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过泡茶的经历,那么,用开水泡一杯茶和温水泡一杯茶,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杯浓些,哪一杯淡些?为什么?然后帮助学生进行分子的运动这一节内容的重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析运动越剧烈,据此分析将问题的答案分析出来,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开水泡的浓,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扩散越快。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2.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由于学生心理有其特殊性,应恰如其分运用多媒体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新的思维动力,使学生上课始终保持最佳兴奋状态,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提出:斜面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然后是同学针对斜面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帮他完成“理论论证”,接着提出问题。使用斜面为什么可以省力?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多媒体建立模型:如图所示,斜面长为L、高为h,沿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重为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F。
其次进行理论论证:运用功的原理证明:F 最后解决问题,将重为G的物体升高h,直接用手做的功为W1=Gh,利用斜面做的功为W2=FL,根据功的原理可知:W1=W2,即FL=Gh,则F=Gh/L。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熟练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原理,帮助学生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可以简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二、注意事项 1.在教学时,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整合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来安排多媒体教学。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在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整合方式,对低年级应多增加一些动画,如在朗读教学时,学生读对给一张笑脸,学生读错给一张哭脸,这样学生兴趣浓厚,个性得到张扬,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正确把握多媒体课堂教学地位。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为中心,多媒体只不过是一个中介,不可喧宾夺主地以“电脑”为中心组织教学。多媒体引入课堂后虽然能取代教师部分功能,但不能取代教师地位,教学中不能热衷于搞多媒体的花架子,违背课堂教学规律,忽视学生反应和认知规律,防止出现“学生瞪着眼睛看,教师围着电脑转”和“学生敲了半天计算机,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下来收获却不大”的现象。 3.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既要有总体目标,又要有阶段实施计划;既要有宏观的方法,又要有因材施教的具体措施;既要面向全体,又要照顾个别;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敢于探索、尝试与创新,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计划,激发学生兴趣,科学安排教学,从而更好适应现代教育观。 初中物理教学要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使学生不断地、经常性地受到启迪,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了解物理能力的实质,从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其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05-25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10-11 基于教育生态学的农村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08-08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探讨06-12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07-26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08-01 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思考与策略10-05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困境与出路11-06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