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精选12篇)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篇1
本人从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多年, 深知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目前农村初中生的英语成绩普遍较差, 大多数学生感到英语难学, 产生了厌学情绪。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长、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受到了“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初中英语教材词汇量越来越大, 内容越来越多, 语法和语言项目相对较散, 这对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到了八年级第二学期, 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更加严重。那么, 怎样让学生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 变被动为主动, 变厌学为乐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 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实施有效教学, 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 导致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观念陈旧, 拿着新教材, 操着旧教法, 鲜有创新, 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 并缺乏反思意识。鉴于此,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 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一) 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来说, 在推行新课程中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现代英语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及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 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要保证有效的英语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修养, 增强个人知识储备。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 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 教学才能深刻独到, 富有启发性;课堂就能深入浅出, 左右逢源。
(三) 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
反思是一种手段, 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但写三年教学反思, 就可能会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 实现专业成长。
二、上好第一堂英语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深知:万事开头难, 头开得好, 开得顺利, 趣味性强, 学生自认会感兴趣。但是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很少创新, 初一英语课更是无趣、无味。为了提高教学有效性, 我总是抓住初学者新鲜、好奇、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动机。在第一次见面时, 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深该的印象。因此, 第一堂英语课我们必须衣着整齐, 神采奕奕, 语言亢奋、洪亮、流利, 语音语调标准。我在第一节课时就是这样做的, 并用流利的英语说道:Hello every one!Goodmorning (Goodafternoon) .I’m your English teacher.Plese call me.Nice to meet you!I think you’11 be good at English if you work hard at it.I only have a sentence to tell you.This is:Studyhard, studyhard, and you’11make progress everyday.这时, 学生向我投来了亲切、好奇、兴奋、羡慕的目光。于是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为学生讲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激发起来, 同时向他们提出今后学习的要求。告诉他们:只要对英语感兴趣、肯努力, 在不久的将来, 他们也肯定能用英语跟外国人自由交流、对话, 并有可能成为未来著名的英语翻译家。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
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 因此我们应尽量缩小差距, 尽量采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教学, 尤其是在低年级 (七、八年级) , 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是很有优势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 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 成为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在讲解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课文时,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矫正发音错误。此外, 运用多媒体电脑教学, 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 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陷, 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利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手段
英语教师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使课堂富于变化。实践性和交际性是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 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实践性, 如重复、模仿、套用、改写等, 而是要利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模拟交际。教师应通过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形式, 使知识、趣味融为一体, 激发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的兴趣。例如, 唱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英语歌, 吟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编写的诗歌、顺口溜等, 都能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营造出一种师生融洽、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不知不觉参与了学习活动, 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总之, 英语学科对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 学习难度大。所以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要迈向有效、高效, 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我们只有多学习、多研究、多实践、多反思, 才能不辜负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让我们从点滴做起, 为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呢!
参考文献
[1]路艳霞.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资源意识培养的瓶颈[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1) .
[2]王永丽.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 (Z6) .
[3]张恩茂, 张宁.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解决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 (8) .
[4]杨洁.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处理课程资源[J].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1 (6) .
[5]王金友.农村中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
[6]俞立萍.苏州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 2008.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篇2
——课题总结
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及质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段落领悟能力,信息把握能力,全文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我们学校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活动,现对本学期的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成立了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设计实施方案,具体分工明确。
二、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学理论,吸收先进教改经验,讨论各块研究内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措施。
三、制定好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四、设立课题研究课活动日,共有五位教师上研究课,其他课题组成员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五、本学期以本研究课题为中心内容,配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公开课2节。
六、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加市里的各种教学活动。
七、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及论文。有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获奖。课题研究初步取得的成果:
1、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养成了良好阅读习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2、促进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形成了主动探究的氛围 通过组织学习,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形式开展探究,形成良好的课堂探究氛围。
3、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利用多媒体以及网络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了有外国语学校特色的阅读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使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论和教科研水平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积极撰写教学随笔,每人至少5篇;我们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开展了一些工作,由于我们研究水平的有限,时间的限制,尚有不少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教学过程如何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的课堂,这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关系密切。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以更优化的教学艺术参与教学活动。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提升教学水平,切实做好初中英语拓展性学习的研究,使学生阅读能力有更快地提高,达到活用英语的目的。
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信念研究 篇3
引言
本研究着重于当前研究的空白点对云南农村英语教师的信念进行研究,并且本研究着眼于教师信念的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具体从学生管理、课程与教学计划、教学与评价、学生学习四个维度来调查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信念现状,进而进行分析。从而对探讨如何促进教师信念提供完整有力的支持。
1 研究方法及样本
1.1研究样本
本研究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教育部“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契机,调查了云南省来自昆明周边、玉溪、德宏、丽江等六个地州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由于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农村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因此,来昆明参与“国培计划”的教师都是来自云南农村,以其中的英语教师为样本完全符合本研究的要求(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7份,其中有效问卷81份)。另外,为了扩大样本容量,结合自身的调查能力在云南省昆明周边、楚雄、红河等地随机抽取90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发放问卷90份,回收81份,其中有效问卷79分)。本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160份。
1.2 研究工具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改编自台湾学者 朱苑瑜、叶玉珠[1] 2003年编制的《教师信念量表》,将教师的信念分为四个层面:学生管理、课程与教学计划、教学与评价、学生学习。每个层面又分别为开放与传统两个取向,前者倾向于采取限制、保守、教师中心、规范的观点,后者倾向于采取自由、开放、学生中心的取向。问卷为37题,采用李克特6点积分法,从1到6对题项的表述依次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太同意”、“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
为了检测本研究采用的问卷能否达到很好的测量效果,笔者对教师信念问卷做了信度检验。一般说来,α系数值达到0.6以上就可接受,α系数值介于0.70-0.80之间比较好,α系数值介于0.80-0.90之间很好,α系数介于0.90-1.00之间非常好(朱星宇,陈勇强[2] 2001)。从表2看出,α系数为0.825,量表的信度很好。
2 讨论与分析
2.1对云南农村英语教师信念调查分析
2.1.1 对云南农村教师信念的总体分析
在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信念方面,学生管理、课程与教学计划、教学评价、学生学习四个维度及总体信念分析结果见表3,表中的数据表明: 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信念总体平均数为4.2271,其中各层面的每题平均得分介于3.8760至4.7703之间,由低到高依次是学生学习信念、学生管理信念、教学评价信念、课程与教学计划信念,但是这四者的平均分都高于3.5的平均值。说明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信念总体上还是趋于开放的,但是其中对于学生学习的信念均值为3.87,标准差为0.71,说明在这个维度中教师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与李睿[3]在2012年对民族中学信念研究中对中学教师各维度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本小节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以检验教育信念及其四个层面学生管理信念、课程与教学计划信念、教育评价信念、学生学习信念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调查发现 :学生管理信念、课程与教学计划信念、教育评价信念、学生学习信念各维度都达到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 480到.362之间,其中课程与教学计划与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计划与学生管理的相关系数最高达到了0.408。研究说明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学生管理信念、课程教学信念、教育评价信念、学生学习信念表现得越开放,其教育信念整体就会越开放。其中,学生学习与教学评价的信念的相关性最大。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的这四个层面之间的信念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对于教师信念各个维度之间的信念是相互关联的。李睿[4]在2012年对民族中学信念研究指出了教师信念各维度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与本研究中的结果基本一致。
2.1.2 学生管理信念维度分析
上表第1、3、7、8、9、11、12均为反向积分题目,在题目中标注为(反),在数据处理中转换为正向积分(即:得分越高信念越趋于开放)。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生管理维度中均值为4.01,略大于3.5,说明被测教师的关于学生管理的信念趋于开放。但是在第1、3题关于体罚的方面其均值明显低于3.5,在第7、8、9、11题为测试维护教师权威等题目上也低于3.5可以看出其明显趋于保守。
2.1.3 课程与教学计划信念维度分析
从表5、6可以看出,云南农村英语教师对于课程与教学计划的维度共12题,调查结果显示在这12个题目中所有的题目的均值均大于3.5。其中涉及课程和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等题目中均值超过了5.0。这说明:云南农村英语教师对于课程与教学计划的信念是开放的。
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备课和教学计划中最终目标是真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然而,这只是美好的夙愿,在实际的教学中现有多数的教师还是以应付各类考试为主要的目标。而这与韩利红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发展研究中的发现是有一定的一致性的。韩利红 [5] (2011)指出:教师的教学信念和教学实际存在很大的矛盾。教师一方面想发展学生真正对英语感兴趣,一方面又碍于中考的压力不得不采取题海战术等强压的方式方法。
2.1.4 教学评价维度分析
在表7中可以看出:云南农村英语教师对于教学评价总体是趋于开放的,但是结果受到个别题目均值的影响较大,不能全面反映云南农村英语教师对于教学评价的信念。其中第25题、26题和28题的均值超过了5.0,且他们的标准差均小于1 。本维度意在考察教师是否运用多元评价来评价学生,而这3题都在试图了解多方式的评价标准所持有的态度。调查结果说明,对于应该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观点都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和同意,而第27、29、30题的均值都低于平均分3.5,31题均值为4.0,而且这4题的标准差均大于1.1。27、29、31均围绕学生成绩对于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来展开的。调查结果说明,云南农村教师依然认为学生考试成绩是对于学生评价的重要的部分,甚至是主要的部分。而且,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不同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高强华[6](1993)的研究认为只有当教师的信念是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时,教师的信念与教学行为才较为容易朝新的教学方向改变。
2.1.5 学生学习信念维度分析
由表8可以看出:云南农村英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信念均值为3.88,略大于3.5,这说明云南农村英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信念微微趋于开放。在表中第32、33、35、36、37题均值都超过了3.5,但是标准差均大于1.1,说明对于这些题目教师的分歧是比较大的。在此表中也可以看出第34题的均值为2.74,明显低于平均分3.5。第35题意在了解教师对于教师知识的权威性的认识,这说明云南农村依然认为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导,对于学生应该依附教师来学习持有肯定的态度。笔者在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云南农村英语教师认为学生如果能够主动学习,效果肯定比只是老师灌输的效果好,但是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很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个美好的目标愿望,但是如何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又保持课堂的有效性和完成成绩目标,大多数教师都表示很无奈。这与韩利红[7](2011)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发展研究》有所差异。韩利红在研究中提到“在教学中您就是权威”,有72.2%的教师持反对意见;而“在教学中您以学生为中心”,79.7%的教师持正面意见。
3 研究结论及启示
3.1 主要发现
3.1.1 云南农村英语教师信念总体水平是趋于开放的,但是有些信念仍处于认知层面上。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云南农村英语教师教育信念总体还是趋于开放的,在四个教育信念层面中,对于学生学习的信念开放程度最低,对于教学计划的信念开放程度最高,从每个层面所涉及的题目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教师自身能够掌控的方面,教师往往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教育的信念也更开放。而涉及教学任务对教师的要求或考核时,教师的信念明显趋于传统。而且可以看出,很多教师对于“体罚”、“成绩好坏是否能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教重于学生学”等传统的被诟病的信念上已经有所转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中,“体罚”的事件和想法依然存在,“成绩的好坏”依然是教师评价好学生、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标准。“教师的权威”依然得到大部分教师的认可,并依然在教师中作为“宝典”代代相传。这说明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应试教育无所不在的影响以及学校、家长的多重压力,使得云南农村英语教师信念虽然趋于开放但是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上,一些好的教学信念还没能真正的指导教师的实践。
3.1.2 教育信念总体及其各层面间有显著相关性
从表中可以看出,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信念的四个层面即学生管理信念、课程教学信念、教育评价信念、学生学习信念以及教育信念整体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教育信念整体及其各层面之间的联系很强,教师不可能在教育信念的某一个方面呈现开放、发展取向,而在另一个方面呈现传统、保守的取向。在教育信念的各个分问卷中,学生管理信念、课程教学信念、教育评价信念、学生学习信念之间也都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这说明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信念的四个层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
3.2 研究的启示
3.2.1 教师要进一步提升信念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研究中发现,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信念是处于开放的,但由于教学实践中的困扰,在受到课堂管理技能弱、学校升学指标考评、传统观念制约,如 “体罚是严格要求”、“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等等一系列传统保守的教师信念的影响,很多云南农村英语教师的信念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在实际教学中会倾向于采取保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鉴于此,教师要善于教育反思,对当前自己所处的教学实践保持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尽可能地摆脱教学实践中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真正认识到指导自己教学的教育信念,应该更重视对开放信念的实践,勇于让开放的信念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要抛弃心理的负担,勇于不断尝试,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信念,在实践中寻找更好的途径来促进自己的发展。提升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3.2.2提升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信念要三方共同努力
提升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信念,首先离不开教师自身努力。教师是信念的持有者,也是信念的施行者,教师自身对自己信念的反思与提升是提升教师信念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信念的提升也离不开教师教育的完善,本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缺失制约了开放的信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这说明如果教师教育能够更贴近教师的实践活动、能够更完善,对提升教师信念是有极大帮助的。云南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信念的提升更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引导。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的管理者,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师,因此对教师信念的提升如果不能得到学校的支持与引导是无法进行的。所以想要真正地提升教师的信念,并真正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是离不开教师自身、教师教育、学校引导的共同努力的。
参考文献:
[1]朱苑瑜,叶玉珠. 实习教师信念改变的影响因素之探讨[J].台湾师范大学学报 2003(1):23
[2] 朱星宇,陈勇强. 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28.
[3][4]李睿.民族中学教师信念研究——以两所藏族中学为个案[D].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12:21
[5][7]韩利红.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发展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1(1):29
[6] 高强华.论信念的意义、结构与特征[J].现代教育,1993(7):47.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4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门艺术, 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也是学生文化底蕴不断积累过程, 阅读对学生知识点的丰富、价值观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1]。华夏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 在阅读的过程中, 所阅读的文字都是经过历史的演变与发展而形成的, 是重要的文化产物。阅读是实现文化传播的最佳方式。通过阅读, 能够从不同层面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且初中是学生青春期的重要阶段, 借助阅读材料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 对学生的成长帮助很大。阅读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 增强学生的文字功底和语言点, 拓宽学生视野, 丰富其知识内涵, 增强其文章鉴赏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能将所阅读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为了更好的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漳浦县民族中学学生的特点进行目标性教学, 结合学生的感受, 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设计, 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漳浦县民族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在我国, 城乡教育水平不均衡, 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性的关系。福建省漳浦县是一个千年古县, 属于文化先进县与人口大县, 该县有17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2]。民族华侨中学是漳浦县的重要中学, 其教育水平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升, 但仍存在着不足。通过对当地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本人发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 对阅读教学不够重视。民族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存在差距, 相对偏僻, 教师在教学上的专业性与城市比较稍见逊色, 教师在思想意识上对阅读教学有实行但重视不足, 对学生跟进督促欠缺持续, 再加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差, 阅读教学被搁置, 学生接触与见识到的知识有限, 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明显。
第二, 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在漳浦县民族华侨中学, 阅读教学的形式以学生独自阅读的方式为主, 且缺乏有效的阅读反馈机制, 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有问题也不反馈的习惯, 而教师只是以口头的形式了解学生阅读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未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弱化严重。
第三, 教学条件简陋。农村教育水平的落后, 与教学条件存在着必然联系, 缺乏课堂教学所需的设施、教材, 学校没有借阅室或图书馆, 是制约学生阅读的关键。虽然现在部分学校已经安装了多媒体设备, 但是其利用率却不高。阅读资源严重缺乏是漳浦县民族华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 我国的农村教育水平普遍落后, 且将语文知识点教学作为重点, 往往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导致阅读教学质量不高, 学生无法涉猎百科, 也是对学生眼界的限制, 因此, 应运用现代化的眼光来看待阅读教学问题, 通过点滴渗透, 激发兴趣, 运用创新性的手段来开展教学, 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第一, 提倡生活化教学, 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一本书, 五味杂陈, 包含着生活中所遇到各类事物,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应从现实生活中着手, 在生活点滴上引发共鸣, 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生活状况来开展阅读教学, 彰显阅读教学特色,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有辅助性的作用。漳浦县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古雷港、东南花都、西湖公园和漳浦威惠庙、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等[3], 将其作为当地的特色, 针对生活中的景区开展相关知识的阅读。例如, 以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为例, 让学生阅读该景区的诸多材料, 了解景区的由来、特色景点、国家荣誉、规模和历史等, 让学生化身生活中的导游形象, 让其他学生化身观光客, 通过生活场景的模拟, 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 是教学设计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 借助多媒体开展教学, 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漳浦民族中学应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 重视对现有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能够将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予以转化, 营造更为活跃的阅读氛围, 可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欲速则不达”[4], 若想在极短的时间内收获成果是不现实的, 应建立长远的阅读教学计划, 以改变传统视角对民族中学的看法, 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发挥多媒体平台的重要内容, 以提高教学水平。多媒体具备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能够通过文本、图片和Flash动画等进行教学设计, 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兴趣。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观沧海》时, 该诗的作者是曹操,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来演绎该诗的意境, 随后可引出具有“四大名著之一”之称的《三国演义》, 选取“望梅止渴, 割须弃袍”的典故, 定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这样会引导学生去阅读三国演义, 并让学生列举《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典故, 具有很好引荐与推动作用, 可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 也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环境, 教师可以将优质的阅读资料分享到班级交流群中, 实现阅读资料的共享, 这样当学生遇到阅读问题时, 可以随时通过QQ或微信与教师取得联系, 不受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第三, 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以提高教学质量。阅读具有学问性与艺术性, 与写作具有必然的联系, 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素材和写作资源, 而写作则是阅读成果的重要体现, 二者的关系可见一斑。因此,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应设置读写结合的方式,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写作题目, 并为其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 了解写作的背景和写作的重点, 给予学生充足的个人空间, 通过阅读来调整自身的写作思路, 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 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的练笔, 通过仿写、扩写和续写的方式进行练习, 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可选择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故乡》等文章进行练笔, 涉及到背景或社会形态的内容, 学生需要查看相关的资料才可完成, 实现了读写结合的方式, 可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漳浦县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 了解到语文阅读教学有待完善, 结合农村教育的实际特点实施优化教学是一项重要课题, 应将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融入其中, 以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 预示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 以生为本,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农村教育一直是一项备受关注的课题, 为深度贯彻素质教育, 应优化当前农村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禤文.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 2012, 3 (3) :41-42.
[2]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 2015, 1 (1) :177-178.
[3]邹云来.农村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5, 8 (8) :103-106.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篇5
阶段报告
邻水二中课题组
执笔人:李长清
自课题开题以来,我校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探索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方面,我们已初具规模,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大型赛课、教研课;通过亲自参赛和广泛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使课堂教学即生动又有效,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课题研究进程
1.进一步完善研究课,细化研究内容
自2007年9月开展这一课题研究以来,我校领导特别关心、支持这项工作。我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指导教师逐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给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做了具体分工,细化了课题研究内容。在课程安排方面,更为英语学科大开绿灯,每周安排了7—8课时,保证了教师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在资料书籍方面,学校每年都订购了多种书籍杂志,如《中学生英语园地》《英语周报》《中外教学理论研究》等可供课题组成员借阅研究。2.建立规章制度,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定期开会
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指导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方向及内容,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课题组成员之间即分工又合作。我们课题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努力地从事各自的工作,常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课题组每隔一周都召开一次会议,对各自的工作做一汇报,提出各自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问题,集体进行研讨。本课题组的主研人员有中学高级教师胡萍老师,她负责“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问题”研究,中学一级教师李长清,负责“如何教好学生语音知识”,中学二级教师万雪莲,负责“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其他成员搜寻资料信息,积极配合协助本课题研究工作。3.加强课题组教师的学习及培训工作
课题研究离不开教师的直接参与,要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就必须进行师资培训。每逢有市、县级优质课、示范课活动,学校领导都会力争在本校举办的机会,并要求本课题组成员去听课学习。每当有其他高校举办的培训机会,学校也会组织一些骨干教师去参加学习。以期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我校教师的成长和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校本研究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课堂是教学研究的实验室,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正是校本教研的一项具体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得以持续。
二、阶段成果
1、初步研究了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形成了英语教学新理念。
通过近几年来我校高中英语课题研究的进行和去年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模式建构的开展,在我校英语教师队伍中已逐渐形成了全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鼓励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表达能力。
2、教研组科研意识强烈,教学研讨气氛浓厚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学校领导要求全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我们还经常外出参加兄弟学校的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吸取好的教学经验,促进我校的教学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1. 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要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时,许多教师还相对稚拙。教学的进程是非线性的,教师要有应对变化、滋生教学的基本功。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课程改革的思想上来,教师需要有专业指导,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着眼于研究的科学性。
2. 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尤其是进入初三年级的时候,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也更浓;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能力低,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也就越来越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其表现在听说尚可,但读写则很难。
3. 学生的读写能力还有待加强。从整体上看,学生的读写能力普遍较差,还不能很好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因此,他们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二)解决办法
1.进一步引导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促使教师自觉地、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教学变革之中,并以此为统领,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2.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一些图文并茂的英文读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精挑细选一些幽默故事、笑话等英文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
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维持的研究,引导学生兴趣的发展,让学生自主地投入
到英语学习中,缩小两极分化。
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策略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30020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提出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它要求每个人都要学有用的数学.[1]但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比登天还难.原因多种,如农村多数家长对自己小孩的学习不重视,认为只懂得数的加减乘除已足够用一辈子,不用学那么多,早毕业,早赚钱.在这种经济时代,现行的“平行分班”使学生的基础落差大,造成基础好的学生知识吃不饱,久而久之,他们表现出对学习没动力,没进取心,优等生变成中等生最后变成后进生.对于后进生,却又是知识吃不了,觉得自己在咬金刚石,没劲,没趣,使他们亲身体会到对牛弹琴的滋味,觉得自己没有展示的舞台,从而产生厌学.久而久之,这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几乎为零.最后演变成学困生.上述情况不仅影响了数学学习,也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为了使教育面向每位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施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学生,以实现同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取得好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平能力没有得到适当教学条件的合理帮助所造成的.[2]这句话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成才就要接受不同的教育,而能实行这一教育的只有分层教育才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提供条件和机会,因为只有分层教学才能使优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他们在每一节课都有各自的收获,从而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愿意学数学,达到自愿学习的目的.
三、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策略与措施
(一)对全班学生综合水平进行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接管一个班级时,通过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的测验,摸清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绝密的笔记本里把班级的学生按学习成绩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优生、中等生一般占60%,教师要实行分层教学首先应从座位入手,比如把学生座位按优、中、差三人一桌,这样排列两组,另一组只有中和差搭配且优、中、差各层次同列.这样的排列最有利于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其次,这样的编排座位便于学生互助互学,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良好思想.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困生及优生、中等生的学习情况,使各层次的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而共同奋发学习.这种编排在教师心中要一清二楚.让学生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分层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二)分层做思想
古人言:思想决定行动,认识决定成败.这句话说明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放在首位.学生的思想做通了,就像疏通了一条河,这时水就会畅流.也就是说学生的思想做通了,学习便有了持久的动力、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也要进行分层教育,对于优生、中等生要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他们,对于学困生要用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语言、真诚的心与他们沟通,这样学生的心里会产生强烈的震动,从而得到最好效果.
(三)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改变过去同一教案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步、先慢后快、由浅入深、逐渐引导的办法,把训练教材的题目编排由易到难,经过多次训练使学困生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使优生、中等生精通新课标要求.对优等生还允许他们在完成教材要求下多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各层次的教学要求都不能过多增加教学的难度,因为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负担过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但也不能太低,因为太低没法完成新课标要求的学习任务.这样要求教师准确地把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较好地解决优生和学困生同时学的矛盾.如要求每天早读之前用三分钟时间复习昨天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晚餐之前复习一道数学题,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逐渐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而那些中等生就会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优等生会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例如,在对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行备课时,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要求学困生能说出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用判定定理进行对简单题目的证明.
2.要求中等生能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它来证明.
3.要求优生能理解掌握各种判定定理的推理过程,
并能灵活地运用判定定理,证明时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分层教学的考核
进行分层教学后,考核手段也要随之更新.但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在同一次测验中有三个层次的试卷,这样影响学生的情趣,造成不应该有的结果.同一张试卷里的填空题、选择题、解答题均分为三层次连在一起进行测验,改卷完后对各层次学生应完成试卷进行分析,找出成功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好的加以表扬,不足的一面用婉言加以勉励,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工作要注意时间、地点、方法等.每章要进行三次测验,每次测验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实施结果与体会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更符合他们自身的实际需要,让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学习过程也轻松了,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课堂舞台上风风火火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种分层教学的办法既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又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好,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才.
(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分层教学改变教师原来上课的枯燥无味,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带动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数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教师改变了以往面向优生、中等生,忽略学困生,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分层教育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使教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照顾到,这样有效缩小了学生间的学习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优化.
总之,分层教学弥补了平行分班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层教学是科学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认认真真地去研究,不断地去探索再探索,从而更好地为建设新时期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服务.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篇7
一、兴趣是学习之源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 注意关注学生情感变化, 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 让同学开心快乐地学英语。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教学方法, 而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学习能力, 符合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 内容灵活多样,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容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性错误, 不讽刺挖苦学生, 给学生自我交流、合作学习机会, 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 发展学生综合应用英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使他们的眼、耳、口、手、脑都处于兴奋状态, 主动地接收信息、分析信息和发出信息。以旧带新地呈现新教学内容, 听、说、读、写、思相结合, 进行抄写、听写、朗读、分角色表演、互相提问、唱歌、讲故事、猜谜、连词成句、英语角、主题班会等活动, 善于诱导,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创新意识。教师选择活动内容与话题一定要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这样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并且及时表扬学生, 对于小组活动开展不满意的同学注意发现他们的优点, 加以鼓励,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会使人产生冷淡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哪怕是最认真的学生, 哪怕他有意要注意集中精力来领会教材, 他也会很快就越出常规, 丧失理解因果关系的能力, 而且越是努力就越难控制自己的思想。
二、调动一切力量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积极性
农村初中生身处的环境不利于他们学习英语。他们身处乡村, 除了课堂上使用英语外, 许多学生课堂外几乎不看英语课本, 听英语教学录音带, 朗读听力材料与课文, 因此接触英语时间少, 随着学习难度增加, 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就随之下降, 久而久之, 欠下的账就多, 不少同学到了初三英语考试检测几乎很难及格, 这样直接导致学生积极性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 有的学优生由于把握不好自己情感变化, 放松自己, 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初中生处于情感变化多发期, 情绪容易波动, 情感变化大, 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 学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引诱, 学习容易发生反复。这就要求我们做有心人, 经常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感变化, 发现问题, 及时配合家长、学校、社会把学生的不良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把当前教育与今后的前途、人生发展相结合, 多从正面教育学生, 克服畏难情绪, 讲名人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发明家爱迪生被老师认为是扰乱课堂的孩子而被退学,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美术老师要求重做了三次小凳子, 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小小的挫折而气馁。多给学生展示优点的机会, 使他们产生自豪感, 对学习恢复信心和兴趣。
三、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断地学习,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理念、目标、内容,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研究语言教学规律, 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 积极地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模式是教师“一言堂”, 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 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 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 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 也把自己当做知识的记忆器, 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学生而言, 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 从而导致“两极分化”, 教学质量不佳。课堂环境如何,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 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 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 仪表要洒脱, 精神要饱满, 表情要轻松愉快, 目光要亲切, 态度要和蔼, 举止要大方、文雅, 谈吐要简洁, 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 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 要寓教于乐、动静相结合、学用结合、生生配合, 师生配合。课前, 可根据教学内容, 用学生能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 或师生自由谈, 或师生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 从而活跃气氛, 激发学生兴趣, 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8
结合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要取得良好成效, 教师必须在“趣”字和“智”字上下工夫。
一、趣味导入新课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 千变万化, 根据不同的课文, 不同的学生来设计、创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兴趣。列举如下:
1. 音乐导入
以音乐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和情趣, 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 其化人也速” (《荀子·乐论》) , 这表明了音符给人的感染作用, 更为直接, 更为强烈。这就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学习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 可用江涛的歌曲《愚公移山》导入, 在激昂的歌声中学生渐入情境, 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为学习课文蓄势。
2. 名句导入
在导入课文时, 结合课文特点, 恰当引用古诗文名句, 使学生通过名句的意蕴和写法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像, 从而感受到课文的精妙之处。如学习《爱莲说》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哪位同学知道这两句名言的意思和出处? (教师随机点评学生的回答, 带领学生进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这千古名句出自的那篇文章——《陋室铭》。这一导语,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主旨。
3. 从文章的中心导入
例如教学韩愈的《马说》时, 可以请学生来填一个成语:“到成功”。学生积极性很高, 踊跃回答。
4. 从题目导入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时, 可以直接问学生:从这个题目, 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学生马上积极举手, 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5. 从体裁导入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文写作年代久远, 如果没有合适的导语, 学生很可能敬而远之。上课伊始, 可以问学生:现代书信的写法大家都知道, 古代书信跟现代书信有什么区别呢?学生的好奇心马上被调动起来。
6. 从文章的主要人物导入
例如教学《出师表》时, 直接提问:你认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说出有关他的哪些典故?开门见山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
7. 故事导入
在初中文言文中, 有些选文故事性很强。这类文言文的教学采用故事引入法, 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时, 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某地盛产沙丁鱼, 但每次渔夫们出海回来, 捕得的沙丁鱼都会死去很多, 这令渔夫们非常苦恼。然而有一个聪明的渔夫, 他的沙丁鱼却死得少。原来呀, 他从外地购买了几条喜欢吃沙丁鱼的鲇鱼放在船上。同学们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呀?”听完之后, 学生跃跃欲试, 各抒己见。
8. 成语导入
把成语引入文言文教学, 能使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加强对有关成语的掌握, 从而达到丰富词汇的目的。如教学《狼》时, 先让学生说说含有“狼”字的成语, 如“引狼入室”“狼吞虎咽”等, 再叙说所知道的“狼”的一些特性, 自然引入课文。初中文言文有不少篇目可以采用这一引入法。
好的导入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使学生饶有趣味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
二、趣味诵读文本
即创意朗读。笔者认为, 只要教师巧妙地设置丰富多彩、创意纷呈的诵读, 学生就会达到读通、读懂、读深课文的境界, 就会提升文言文教学的厚度和广度。可采用不同的诵读形式, 如领读、轮读、齐读、个别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
例如教学《狼》一文时, 朗读课文可设置初读——再读——再次读三个大环节, 要求学生从自由大声读到指导读, 从读准字音、读准句、读懂课文的大意, 到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读出故事情节的起伏, 读出课文的情境。这一系列的读, 学生就读出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多层次的读为理解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文言文教学因此有了梯度和力度。品读课文时再分三轮品读, 分别从屠户的角度、狼的角度、语言的角度这三个角度品评段的内容, 每读一段, 品评一段, 从而理出故事的情节:屠户遇狼 (故事的开端) ——屠户惧狼 (故事的发展) ——屠户御狼 (故事进一步发展) ——屠户毙狼 (故事的高潮、结局) ;理清段的内容:两狼缀行甚远——两狼穷追不舍——两狼咄咄逼人——两狼毙命。课堂教学因品读层次的增加而有深度,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则更上一层楼, 教学因此有高度。第三个角度从语言角度评点段的内容, 让学生在认为可圈可点之处写上评语, 同桌之间交流——全班同学交流。这不拘一格的语言欣赏, 使文言文课堂教学变得丰厚,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更有了深度和广度。
趣味诵读文本, 为文言文教学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三、智慧解读文本
即个性品读。教师要智慧地引领学生沉入文本, 深入文本, 品词句, 品情感, 品形象, 品手法, 品出深度, 品出广度, 凸显教师教学智慧, 力求张扬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课文分析是课堂重头戏, 教师的善问巧问、善设情景能激起学生的乐趣。此环节关键是:教师的主问题设置。精彩的提问可使教学有声有色。
如学习《曹刿论战》一文, 在“你如何评价鲁庄公这一形象?”这一问题, 学生见仁见智, 有的说鲁庄公“鄙”, 有的说鲁庄公“并不鄙”。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并从文中找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他鄙是因为“他把获胜的希望寄托在官僚贵族和神灵的帮助上”, 在作战中急躁冒进, 毫无谋略;他不鄙是因为“他身为国君能够向曹刿这样的小人物请教, 虚心听取他的意见, 有善于纳言的良好性格, 作为国君能尽职尽责”……通过这样的“碰撞”, 学生的阅读感受得以充分体现, 学生在张扬自我个性的同时, 也收获了学习文言文的自信。这样, 学生也就容易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智慧解读文本, 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文言文阅读就能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
四、智练精练习题
文言练习在于少而精。即通过精巧的练习, 达到巩固新知, 把握词句含义、把握人物情感等。
许多教师把学习文言文的巩固多归功于课后作业的反复练习, 布置的作业通常是释词和翻译, 显得单调刻板。其实, 教师不妨把作业变换一下, 力求形式活泼多样, 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如古今互证, 有些文言词的古义, 今天已经不用, 学生不易记住;有些文言词的古义和今义差异很大, 学生极易误解。但是, 在一部分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词汇和成语中, 仍然保持着这些文言词的古义, 古今互证, 是一种很好的练习。如下面这些加点的字:等等。通过古今互证, 可以帮助学生记住一些文言词的古义, 加深对现代汉语某些词语的理解, 能收到“学用结合”的实效, 学生做起来饶有兴趣。
又如断句练习,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适当选一些浅易的文言短文或语段, 给学生做断句之用, 同时也可以作为文言文的补充教材, 一举两得。对低年级学生降低练习难度, 在句读处留出空位, 学生只须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不致出现“读不断”的困难。有时可以把学生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连缀成短文或语段给学生标点。这样的断句练习, 学生一般都很感兴趣, 旧词句、新环境, 容易触类旁通, 温故知新。这类练习密切结合课文内容, 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又扩大知识面。如此一来, 又何愁学生不能巩固所学的文言知识呢?当然, 这得益于教师设计练习的智慧和功夫。
巧设习题, 精练习题, 为文言文教学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五、趣味、智慧拓展文本
即趣味活动展示,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置之课内外。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竞赛活动展示。如古诗词朗读、背诵竞赛活动、课中文言文重点字词分组竞赛展示活动等。
怎样让学生在课外自觉地学习、积累文言文, 让学生寓学于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达到这一目标。如:为了增加学生的积淀, 可以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举行班内、校内的诵读大赛, 对表现优秀的同学进行奖励。这样一来, 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化苦难背诵为快乐积累。
此外,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共同策划, 开展诸如成语故事大赛、古诗文名句解读、诗词赏析、改写诗词等等活动, 这些形式新颖的活动丰富了文言文教学的内容, 学生既能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又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真正做到“学习着, 快乐着”。
二是扩展阅读, 扩大学生文言阅读面和积累层面, 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扩展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教师须选择一批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文言作品, 推荐给学生阅读, 并在关键之处给予点拨。学生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 在运用中熟练、加深、巩固, 精读和博览相结合, 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唐雎不辱使命》时, 可以延伸到《晏子使楚》, 这两篇文章具有相似之处。
三是重点词句的拓展积累。
当然, 文言文教学“趣味、智慧拓展”不仅仅在于同类作品的赏析, 也不仅仅在于竞赛活动展示, 更在于关键词句的拓展, 关注字词的归纳、积累和拓展延伸。这有赖于教师的智慧引领。例如“虽”字, 表示假设, 译为“即使……也……”如: (1) 虽人有百口, 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虽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也。 (《口技》) (2) 而僦赁看幕, 虽席地不容间也。 (《观潮》) (3) 期年之后, 虽欲言, 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4)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曹刿论战》) 总之, 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其他课文中的词句, 常作此类积累拓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大量的字词积累, 做到重点文言字词在不同的文章中能积累3—4个例子, 长此以往, 学生便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词汇。
课后趣味、智慧拓展延伸, 旨在于进一步挖掘、巩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夯实文言基础, 提升文化底蕴, 这是文言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敢于打破循规蹈矩的教学常规,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 力求围绕“趣”字和“智”字作题, 让学生有趣味、有智慧地学习文言文。有“趣”字和“智”字把关, 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将变得轻松愉快。
参考文献
[1]张必锟.把诵读放到文言文学习的首位上来[J].中学生阅读, 1996 (12) .
[2]王槐松.文言文诵读法古今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3]赵志伟.学会学习文言文[J].中学语文教学, 2004 (6) .
[4]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化解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瓶颈的研究 篇9
一、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怕作文、愁作文的思想障碍。有的学生一说作文就发愁、就作难,望文题而生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践告诉我们,培养和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激发其兴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一读。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包括名人名篇、名著,以及配套的阅读教材。二说。在课前利用3分钟~5分钟时间让学生说一件有意义的事,如讲述一个小故事,讲一则成语故事,说一个命题小篇目,点评某件事件等。三写。开展作文比赛,挑选状元卷、榜眼卷、探花卷等张贴在教室墙上。通过发挥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势,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提高文学素养、培养欣赏能力、发展思维想象能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二、教会观察
学生有了作文的兴趣,就会跃跃预试,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普遍感到没啥可写,一篇作文下来,既笼统,又简单,干干巴巴。比如让写“赶集”,有的学生只是写“人很多很多,卖这卖那,什么都有,真热闹”等等。问题在于对事物观察得不细致,不具体,因而觉得无啥可写。事实说明,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必须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具体做法是:第一,教给观察方法。只有好的观察方法,才会有好的观察效果。一是按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进行系统观察。第二,观察要具体。要具体到个别人的长相特征、特殊的地方。抓住特点,就是抓住了“个别”,就能防止“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第三,指导观察方式。一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观察;三是现场交流观察结果,同学之间进行评判或补充纠正。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精心组织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方法。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就能解决无话可说的问题,文章内容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三、训练表达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细致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有了观察能力不等于就能写好作文,必须把观察与写作结合起来,把观察到的事物比较生动、形象、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应着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做法是:第一,指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力求形象化。例如,把“老人满脸皱纹”写成“老人脸上爬满皱纹”,把“老人花白的头发”写成“老人的头发像染上一层霜”。第二,充分发挥想象力。比如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后,组织学生说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好像站在自己的妈妈面前,她正关心着我们的成长;有的说,国旗迎风飘扬,好像我们可爱的祖国在胜利前进。第三,看事物打比方。如把正卧着的一只小白狗比作一堆棉絮、一堆雪,把熟睡的小花猫比作好吃懒做的大懒汉。通过这种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会大大提高,文章写得日渐生动、形象、活泼。如有的同学把家里的宠物“毛毛”的懂人性写作“爱听话的小孩子”,把其活蹦乱跳写作“调皮的机灵鬼”等等。
四、注意修改
学生写作文,多数存在急于求成、求快不求精的毛病,不问写好写坏,一遍完事,不加修改,也不会修改。在一定意义上说,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教师要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习惯,这不仅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并将让学生终生受益。具体做法是:第一,通过古代名人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讲清修改文章的重要性,讲明养成修改习惯会终生受益的道理。第二,指导修改,教师要说清修改的要点。比如中心不明确、内容和题目不相符、层次不清、错别字等,选择学生的作文,当堂一一指出修改的原因。第三,让学生自己修改。第四,同学互相修改。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修改习惯,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
五、鼓励为主
学生的特点是好胜心强、自尊心强,喜欢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这是上进的表现,非常宝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严禁泼冷水、挖苦、讽刺,应当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经常保持积极向上的饱满热情,这是学生努力前进的动力。因此,对学生的文章坚持做到认真批改,鼓励为主。一要适当给高分;二要认真找出进步点、闪光点,哪怕很微小的进步,也要提出表扬;三要结合学生实际明确努力方向。使之在高兴中看到不足,在前进中明确方向。经常保持“兴奋、拼搏、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攀登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张琼华.农村初中作文的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32).
农村初中“三园教学”实践与研究 篇10
(一) 探讨的主要问题
当前, 农村初中多数毕业生最终要参加家乡建设。随着上海市崇明县生态岛建设方案的确立, 一场深刻的区域社会改革孕育而生———把相对落后的乡村改造成生态文明社区。随之, “建设家乡素养”和“学校文化功能”有了新的内涵要求。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也赋予“三园教学”, 尤其是“三园实践活动”新的活力。本项目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传承基础上, 把“三园教学”发展成农村初中本土化实施新课程的一个成功的案例。具体地说, 期望三个方面的新突破:一是价值追求上, 同时要体现学校对乡村文化演进的积极作用;二是根据“建设家乡素养”的新内涵, 重新组织开发“三园课程”;三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 构建新的“三园教学实践模式”。
(二) “三园教学”及其价值
“三园”是指“校园”、“庭园”和“田园”。“校园”是学校内的可供学生实践活动的场地, 也泛指包括课堂等学习场所。“庭园”是指学生家中的实践活动场圃, 也泛指家庭生活场所。“田园”是指乡村可供学生实践活动用的基地, 也泛指乡村社会。“三园教学”是指以“教劳结合”、“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 以促进学生“建设家乡素养”等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及积极引领乡村文明演进为追求目标, 以“三园课程”为依托, 以“三园教学实践模式”为重要实施方式, 以“三园基地”等为实施条件的乡村教学实践体系。具有以下特征:
1. 校内课堂知识学习与校外实践活动的充分互动, 不仅
使抽象的知识得到了大量感性支撑, 而且使学生比较充分地亲近社会, 了解家乡, 有利于激发其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2. 乡村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通过“三园”, 开展在真实生
产、生活情境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使所学知识得到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发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同时, 从中习得未来投入家乡建设的一些实际本领 (如科学种田等) 。
3. 三园间的教育互动, 这是学校与家庭、与社会有效沟通
的一种形式, 有助于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学校对乡村文化演进的积极影响。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
我县的“三园教学”改革实践已有二十年历史, 经历了一次构建、两次蜕变。当下, 我们对“三园教学”作了新一轮的深化改革探索。
1.以“建设家乡素养”新内涵要求为基准, 重新设计开发“三园课程”
(1) 基于校园学习的三园实践活动课程。2005年, 确立了以“生态”、“农业科技”为三园实践活动的主题;同年, 组织专家编写了《生态崇明》科普读本;2006年, 以上述读本内容为资源, 开发了《生态崇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07年, 这门课程列入县初中课程计划, 在各校开设。
(2) 基于田园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06年, 确立了10个县级科普教育基地, 并把其中的6个基地纳入第一期基地课程开发;同年, 精选了一个基地, 组织了由市级专家、基地专业人员和教师组成的开发队伍, 对其进行重点研究, 总结出基地课程开发的基本经验。2008年, 陆续完成了其他几个基地的课程开发工作。在此过程中, 多个学校以此为参照, 组织开发了校本基地课程。
2.以强化探究性学习为追求, 推进三园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变革的实验
由九所学校组成实验联合体, 着重开展了三个方面的专题探索: (1) 在“三园基地”中对课堂学习生成问题的探索。 (2) 在“课堂学习”中对“三园基地”实践生成问题的探索。 (3) 在“课堂学习”中模拟“三园基地”实境的实验与问题探索。
3.以“绿色学校”建设为抓手, 推进“绿色三园教学”。
2001年, 选择基础较好的中学, 开展“绿色三园教学”改革实践试点。试点主要内容: (1) 如何构建“绿色校园”生态文明高地; (2) 如何通过“绿色校园”向“绿色庭园”、“绿色田园”的传递, 有效地发挥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
三、主要成果
(一) 开发了“三园课程”系列
“三园课程”系列由县级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三园综合实践课程又包括以下两种:
1. 基于校园学习的综合实践课程
这类课程是以课堂学习和向三园实践活动延伸融合为设计思想, 按照知识主题组织的。前后共有三套:一是《农业生物学基础》生物学科活动课程;二是《科技与农业》理科综合实践课程;三是《生态崇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 基于田园学习的综合实践课程
这类课程是以田园学习和与各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融合为设计思想, 根据基地教育资源开发的。已开发《XX县前卫村生态农业科普基地活动指南》等6个基地课程。课程由基地教育资源总体介绍和实践活动方案两部分组成。每个方案包括“活动要求”与“学习单”。“学习单”是开放式的, 尤其关注活动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
(二) 改进了“三园教学实践模式”
“三园教学实践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与“三园实践活动”有机互动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1. 模式基本结构
本模式基本结构有上、下位两个层面。上位层面由“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三园实践活动”组成。下位层面是由“校园实践”、“庭园实践”和“田园实践”三部分组成。这些实践活动既有共同特征, 其学习任务又各有侧重。
2. 模式变式
(1) 基地 (田园) 体验学习。以校外体验活动为主体, 而活动的准备与总结在校内。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在校园内完成。主要让学生了解基地资源, 选择活动专题, 熟悉活动方案。第二阶段, 在基地中进行。按照活动要求开展活动, 完成学习单;或在活动过程中, 生成新的研究课题。第三阶段, 在校园内进行。
(2) 课堂延伸学习。以课堂学习为主体, 向课前和课后作延伸。一是学习的准备在课堂外。如先作社会调查, 并把调查结果作为学习内容等;二是把课堂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向课后作延伸性实践活动。
(3) 模拟实境学习。利用各种媒体或微型模拟场境, 把“三园基地”中的生产、生活情境搬到课堂中, 实现校园学习与庭园、田园学习的跨时空对接。如通过盆栽番茄, 学习早熟栽培技术。
(三) 形成了“三园基地”建设的经验
1. 校园基地复合化、生态化建设。
“校户结合”型基地是校级基地建设的主体形式。它是由学校与种植、养殖专业户, 以互惠合作原则建立的供学生实践活动用的基地。“生态型”基地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 从平面垂直、时间或食物链等角度而设计的实践基地。
2. 庭园基地有形化、专题化建设。
庭园基地建设正逐步朝着有形化 (有试验项目、有方案、有记录、有验收) 、专题化 (每个学生庭园实践各有侧重, 三年一贯) 方向发展。
3. 田园基地直观化、课程化建设。
直观化是指对基地上有特别教育意义的资源, 进行指示标志;课程化是指对基地教育资源作课程开发。
(四) 提炼了“三园教学”师资实训经验
1. 跨行业专家指导与跟岗培训。
组织跨行业讲师团作科普讲座与专业指导, 邀请农业科技专家现场示范辅导, 委派骨干教师进行跨行业的跟岗培训, 以提升教师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 课程开发者体验后的实训指导。“三园课程”开发者先行试教体验, 然后为教师作现场示范式的实训辅导。
(五) 创建了社会智力资源的利用方式
为利用好社会智力资源, 教育行政部门组建了由多个行业专业拔尖人才等参加的专业协会和专题研究机构, 并形成了三种社会智力资源利用方式:课程顾问, 基地设置, 专家邀访。
四、实践效果
(一) 形成了与乡村社区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学校成为乡村社会体系之中最为活跃的结构因素。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田园, 社会成了大课堂。
(二) 新课程得到了“本土化”推进
一是国家课程得到了本土化实施。用三园教育资源作拓展、补充了学科教学内容。学生常带着问题到三园基地中进行探究, 又带着三园中的疑问回到课堂中学习。二是催生了一批区域课程和校本课程。
(三) 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
“三园教学”发展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使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在新的岗位上找准自己新的发展点。毕业生回乡后, 较多学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搞起了有机农业生产, 办起了农家乐, 开展了稻田养蟹等。
(四) 教师新课改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
一是课程开发能力有所提升。从事三园教学的教师, 其中逾60%有过校本课程开发的经历。二是跨学科专业素养得到了加速发展。三是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到得了提高。四是教师教学研究意识与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并造就了一批骨干教师。
(五) 为全国农村初中课程实践提供了教改实践原型
三园教学经验被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为全市性的教育科研推广成果;在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县中得到过推广;多次在全国性教育论坛上作过经验交流;《人民教育》杂志也曾对作过报道。中央教科所农村教育专家充分肯定了“三园教学”的改革经验。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分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分析
素质教育在全国各地开始大力推行,农村的教育教学也受到了较高的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受到了不少教育专家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广大农村教师所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
农村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信息相對落后,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也没有城市好,在农村从事教学的大部分教师年龄都比较大,他们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与学生有较大的代沟,教师捉摸不透学生的心思,学生也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上不去。
2.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少
当前的农村初中,大部分实行的都是封闭式管理,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科目多,还要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语文作为一门传统科目,学生从小就有所接触,它的学习难度比起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要小,初中生在学习语文时所投入的精力明显要比其他少,这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不需要深入学习,而且农村条件差,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里,没有时间进行语文阅读,即使是他们放假了,也不可能像城市一样有许多图书馆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少。
二、改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转变教师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投入力度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是知识的传授者,如果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合格,学生也难以学到知识。因此,要提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必须要做好教师的工作。
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农村初中,教师习惯于将自己放置到课堂的主体地位,习惯于学生听从自己的指挥来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教学中可能有较好的效果,因为小学生的判断力弱,在课堂上他们习惯于以教师为尊,但是在初中课堂上,学生的叛逆心理重,他们渴望与众不同,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很容易就会遭到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开展教学。
其次,教学投入对于教学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在目前的农村学校里,由于教学资金匮乏,大部分学校还是以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所有的教学活动,部分学校即使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些设备也比较有限。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加大教学投入的力度。比如,教师在讲解《贾芸谋差》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相关影视作品中的片段播放出来给学生观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丰富学生阅读量,保障学生阅读时间
语文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在教学的时候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比如,可以在班级里成立“小小图书角”让班上的学生每个人拿一两本书出来相互传阅,这样学生可以阅读的书籍就从原本的一两本变成了几十本,阅读量一下子就变多了。
此外,在丰富初中生阅读量的同时,还应该保障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初中的科目多达八九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他们更多地将时间用在物理、数学等难度大的科目上。因此,教师还需要保障学生的语文阅读时间,如,在语文自习课上给学生留一些时间,让他们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3.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发展多样化的语文阅读
学生由于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反映到学习上,就会造成学习习惯、效果、行为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语文阅读教学的范围较为宽广,阅读的题材也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喜欢的阅读体裁也不尽相同。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要学会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发展多样化语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的同时,教师也不能让学生过于“偏科”,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诗歌,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阅读与诗歌有关的文章,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涉猎较少或者是基本上不接触,学生如果是以这种方式学习语文知识,也不利于他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所以,教师在尊重学生发展差异的同时还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尝试着接受新的知识,丰富自己的阅读面,做到均衡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提高农村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操之过急,要学会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鲁娅.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 篇12
关键词:英语,农村,学生,教师,阅读教学,能力培养
一、引言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本人在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发现,我们的阅读教学还存在问题和难处,许多老师害怕教授英语阅读课。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多采用强化训练模式,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以我们学校某次的考试数据为例分析阅读理解题———题号 (每小题2分)、平均分、得分率依次为:第36题、0.95、0.47,第39题、0.69、0.34,第41题、0.63、0.31,第43题、0.42、0.21,第45题、0.66、0.33。从考试结果得知,学生在阅读方面比较薄弱,失分严重。阅读理解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考中所占比重大,这是拉开档次的题目,应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
二、当前农村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基础阶段的英语阅读课,往往以获取信息和学习语言知识为目的。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明白文章的大意,还要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整堂阅读课都是教师自己一个人讲课,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接受教师的“灌输”,这样的结果是让学生对英语阅读课感到乏味,更不用说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再加上学生对这种沉闷、教学方法单一的课没有兴趣参与活动,也就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实,新课标的情感态度五级目标也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就会表现出消极的状态,这是一个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的不均衡,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同学连最起码的26个字母也读不全、读不准,日常用语不知道几句,更不用说阅读英语文章。当学生看到那么长的阅读文章,就会感到吃力。虽然学生刚入初一时对英语有新鲜感,对英语兴趣较浓,但随着学习难度加大,词汇过多、课文过长,有些学生渐渐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便对英语不感兴趣,更何况是阅读课。
2. 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词汇量不足,也是导致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加上许多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时,喜欢逐字逐句阅读,没有通篇思考,不但阅读速度慢,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综合概括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这样,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和习惯。
3. 缺少学习英语的氛围
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课后除完成作业之外,其他时间很少去接触英语。课后要求学生完成背诵、朗读文章等任务,只有少数人能及时完成。没有浓厚的英语氛围,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就没有以前那么积极、端正。
通过对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应该从我们教师开始,注重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
三、教师需要运用适当方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因此,教师应该先改变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研究如何改变当前农村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1. 改变方法,活用教材
(1)问题提示法。在上阅读课时,就阅读课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阅读起来就会更流畅,针对性会更强,效果也会更好。以Go for it Unit 6为例,该单元的Section A Reading部分以An Accidental Invention为题,介绍了茶是如何发明的。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阅读。
Q1: When was tea first drunk?
Q2: Who invented tea?
Q3: How was tea invented?
Q4: Who is called“the saint of tea”?
Q5: What is Cha Jing about?
Q6: When was tea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在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后,让学生第二次阅读文章,找出每一段的中心思想。在检查答案时,引导学生如何归纳每一段的中心思想,从中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同时让学生明白每一段的中心思想一般在段首或末尾。然后,要求学生第三次阅读文章,根据所给的提示概括文章段落大意。例如:
Para 1: tea,first drunk,Shen Nong,boil,an open fire,fell into,remained,nice smell,delicious.
Para 2: Lu Yu,Cha Jing,describes,the finest tea,water,used.
Para 3: believed,brought,appear,1660,national drink,tea trade,spread,popularity.
(2)分解法。本人认为,可以将阅读文章分解为几个小任务来进行教学,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让学生一步步走近文章,教师也慢慢将学生带进阅读内容上。通过分解而不知不觉地完成了教学,学生也意外发现自己已经掌握文章内容。例如:Gofor it Unit12“Life is full of the unexpected”的短文3a,介绍了9·11和新西兰大地震的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阅读第一段,回答以下问题。
Q1: What time did the writer arrive at World Trade Center onSeptember 11,2001?
Q2: What did the writer decide to do first?
Q3:Howfarawaywasthecoffeeplacefromhisoffice?
阅读第二段,完成以下表格(篇幅所限,表略)。表格中内容如下:Incident、Date、Place、How did the writer end up missing the event?对应内容 为 :Earthquake、February 21,2011、In New Zealand、Hemissedhisplaneto New Zealand.
再次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找出语篇中的重点词汇和难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并组内讨论这些句子的意思,之后教师进一步解释。
(3)小组讨论自学法。以小组讨论为主,来理解讨论文章内容并且提出一些问题让其他学生思考回答。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后,让学生自己再次阅读课文一起讨论并设计问题(四人为一组),再让其他人在文章中找答案并回答。教师可以在巡视时进行适当指导,之后请几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对话,最后再由教师对文章进行总结。小组讨论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样氛围会更活跃,学生也会积极参与,并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Go for it Unit5“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的短文3a,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商店找不到美国制造的产品而几乎都是中国制造的事实。
首先,要求学生看标题和图片进行预测,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Q1: Where is the writer?
Q2: Does he want to buy Chinese products or American products?
结合图片的信息概括文章大意。之后,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小组讨论,设计问题。
Q1: How old is Kang Jian?
Q2: Where does he come from?
Q3: When and where did Kang Jian go to visit his aunt and uncle?
Q4: What did he discover in the toy stores?
Q5: Why did he have to visit many stores? …
要求学生小组讨论brand、local、mobile、high-technology等生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让学生掌握利用语境猜词的策略。
再次阅读文章,讨论文中出现的代词,根据上下文判断代词指代功能。如:He found it interesting that so many products in thelocal shops were made in China. Kang Jian thinks it’s great that China is so good at making these everyday things.
2.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兴趣
其实,每节课的开场白很重要。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也是需要不断变化的,让学生每天都感觉不一样,具有新鲜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若感觉到学生的状态不佳,教师应该适时进行调整变化。也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手势等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信心和动力。
3.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阅读目的而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速度和策略进行阅读。通过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在完成课堂上的阅读任务后,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反复训练课堂上学过的阅读策略和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策略和习惯。
四、结束语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08-07
农村初中英语07-02
农村初中英语趣味教学07-22
农村初中英语高效教学06-15
农村初中英语词汇教学09-24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方法06-20
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10-27
试探农村初中英语教学06-14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