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2024-10-12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共12篇)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生物教学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以前那种把生物课当副课的现象已比较少见,但许多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质量却不见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是没有开展好生物实验教学.要想进一步提高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必须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一、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1.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生物学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上级教育部门提出普及实验教学的教育方针,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农村初中必须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2.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前提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离开了实验,生物学的概念、理论都失去了基础,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领会,影响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离开了实验,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和研究都将寸步难行,举步维艰.因此,农村初中必须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3.社会发展的需要

生物科学知识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与农村的农业生产、畜牧业生产、渔业生产以及人们自身的卫生保健紧密相关.而农村初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初中毕业后除一部分能够继续升学外,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将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初中的学生如果在学校里不学好生物知识,回到农村后既不懂得种植科学也不懂养殖科学,只得从父辈那里继承几千年的传统农事,凭力气干活,靠天时吃饭,这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也会极大地束缚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桎梏着农业的发展.另外,现今农村的卫生条件较差,人们如果不懂得自身的卫生保健,将会大大降低健康水平.为了让农村初中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初中必须加强生物教学,尤其必须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实验设施不完善

目前许多农村初中的生物实验设施不完善,许多必需的实验工具、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标本、实验挂图等都不齐全,致使许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无法进行,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许多农村初中的生物师资力量非常薄弱,生物专业教师较少,甚至有相当多的农村初中没有专业的生物教师,生物课几乎都由其他科教师兼任.由于这些教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理论水平较低,生物实验操作能力也较低,这就严重阻碍了生物实验教学的进行.

3.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初中生物不是中考科目,因此许多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师对生物课不够重视,还是把它当作一门副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生物实验的开展.有些生物教师因怕麻烦,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所以不愿动手做实验,这也直接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三、加强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措施

1.依靠领导,实现生物教师专业化

目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生物教学都引起了重视,上级领导还应调配好生物教师,让农村初中也拥有适量的专业生物教师,实现生物教师专业化.

2.加强实验室建设,为生物实验教学奠定物质基础

实验室建设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开展,农村初中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农村初中要根据初中生物实验的要求,及时解决所缺的生物实验工具、实验仪器、实验药品、实验标本、实验挂图等,完善实验室的建设,让生物实验能够按时顺利地进行.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生物教师的素质

由于许多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能力都有待提高.农村初中的领导应想方设法加强对这部分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尤其是实验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胜任生物教学工作.

4.制定生物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目标是完善实验教学和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理论依据,对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推动作用,对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起着保证作用,因此农村初中的领导和生物教师要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

5.加强督促检查,提高实验开出率

农村初中的领导和生物教研组长要经常检查生物实验的教学情况,督促生物教师按时完成生物实验,提高实验开出率.

总之,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是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2

云城前中

伍树娟

【摘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了解农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措施,并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

现状

实验设施

质量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科学。若要学好生物学,必须要重视实验,通过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我相信对于每一间学校来说,都希望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能够全面掌握知识。对于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在较为发达的地区是没有问题的,但对于农村学校,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无疑是一个难题。

一、农村学生的现状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收入较低,出现了大批农民工频繁向大城市流动。而家中的孩子就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或是交给亲戚朋友照顾,这样孩子就变成了留守儿童,除此之外,多数家庭的小孩是独生子女。在这种情况之下,监护人会把孩子的生活,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精神和道德的约束,而且对于孩子是过度溺爱和百依百顺,导致孩子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动手能力差;养成好逸恶劳、游手好闲、自控能力差等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农村实验教学的现状

1、农村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农村实验教学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实验设施的落后,农村学校由于受环境、经济、设施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可以这么说,实验条件和实验材料的限制,导致学生动手机会是非常少的,多数的实验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实验现象而已。这样的做法,导致学生的被动成分远远大于主动成分,没有让学生亲自操作,缺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农村实验教学的优势

在农村环境中,学生接触生物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对于他们周围的生物也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讲述“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时,提到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部分农村学生可能没见过家蚕,但他们都见过蜜蜂,菜青虫。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书本上的例子转移到身边最为熟悉的例子身上进行讲述,从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蜜蜂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而“蝗虫或蝉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又例如,在讲述“微生物的生活方式”时,刚提到“根瘤菌”这一名词,多数学生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提到这种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如:花生、大豆等,这种菌在它们的根部形成一个凸起的根瘤。这时,学生就明白了,原来平时在拔花生时,见到根部凸起的根 瘤,是由于根瘤菌的存在。所以在上课时,只要我们能多运用身边的例子,要求学生回家自行观察,又或者尝试让学生采集生物回校作为实验材料,这样既解决了实验材料的经费问题,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这一点是农村实验教学的优势。

三、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

面对农村学生的现状和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1、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学生家长的帮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现在的农村,过分的溺爱和百依百顺,导致孩子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刻苦的钻研精神,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动手能力差;养成好逸恶劳、游手好闲、自控能力差等的不良行为习惯。要想孩子成为一位优秀的学生,希望家长能把孩子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多关心孩子的功课,积极引导他们;生物好多的趣味实验,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完成的。例如,泡菜的制作在农村多数家长都会做的,而生物教科书上都有介绍怎样自制泡菜,那么家长可以参考书本的方法,和孩子完成这一个活动。家长的参与和教导,不仅让学生有了一次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动手能力;而且还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增进了感情。

2、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学校实验设施的配合。在学校,一个实验能否进行,必须要有实验设施的配合。虽然说,实验材料可以透过学生取得,但实验器材学校也是必须具备的。例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烧杯、培养皿等等。尤其是在讲授“显微镜的使用”时,如果只是口头上讲,要求学生看书去掌握这一节的内容,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难度是非常大的。显微镜在农村的中学是有的,但数量实在是比较少,导致这一节内容不能给学生自己操作,老师只能给学生演示,学生又缺乏了一次动手的能力。所以,实验设施的配置大大影响一个实验的开展,希望每一间农村的中学都能重视,力求争取政府和各个部门的支持,购置一批实验设施,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3、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科任老师的指导。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充当一个主体,但老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不容忽略。生物老师在讲述教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实验是严谨的,任何错误都可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初中生物老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对整体实验过程进行规范操作,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还可以收到最佳的实验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效率[1]。但对于一些比较开放的实验,老师却不要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要给学生自由,允许学生在实验中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

4、充分利用农村当地资源,开展生物实验与科技活动。既然农村的存在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开展各项实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野地和农田中观赏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采集植物标本,同时观赏各类植物花卉,理解和认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2]。在学习动物知识的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到池塘观察不同时期的青蛙,去菜地上观察菜青虫,或在草地上观察大小不一蟋蟀,从而比较这些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区别。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到田野、菜棚、猪场和鸡舍等进行实践学习,将学到的课本知识应用到种植和养殖的实际操作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如何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的开展目的是让学生学到东西,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到:

1、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上述措施中充分利用农村当地资源,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让学生实地考察,让他们在开放的情境中体验、决断和操作,观察各种动植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巩固课本知识。

2、教师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教师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所以,在每一个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认真阅读实验要求,务求自己在实验操作中做到规范、熟练;此外,还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在实验中 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使实验教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对于到野地或鸡舍做实验时,教师必须提前去实地考察,留意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做到实验安全稳妥进行。

3、加强实验课的管理

多数初中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如果对他们缺乏必要的严格训练,一堂课下来,教师会弄得疲惫不堪,学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3]。此外,在实验课上必须控制好时间,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完成实验,并指导学生整理实验桌,完成卫生工作。所以应下大力气抓实验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3

对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不例外。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

1.对生物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教师普遍对生物实验课教学不够重视,再加上实验装备不足,导致用于生物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不够,很多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缺乏,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生物实验室或生化实验室合用一间,教师难以正常开设实验课。很多学生实验只能改为在教室里进行演示实验,甚至由于实验物品的缺乏,有些学校连演示实验也做不了。

2.师资力量薄弱

造成农村中学生物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很多地区中考不考生物,加上农村中学的教师配备很不科学,有不少初中生物教师转教其他学科,从而导致生物专业教师的流失;二是由于近年来恢复了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于是大量优秀的农村生物教师流向高级中学,由此加重了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缺乏。在生物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很多生物教师“重理论,轻实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较差。如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一些教师的操作不规范,不是找不到物象,就是不能正确指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具体作用。面临新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部分教师力不从心,缺乏接受新事物和与时俱进的能力,导致实验教学无法深入。

3. 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由于生物实验课的准备工作量大,课时不足,一些教师在惰性和惯性的驱使下,通过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一些教师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是自己在实验室将实验结果做好后带到课堂让学生看看了事,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的实验课完全失去其原有的价值,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这种实验教学的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障碍;既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那么,要想摆脱农村初中当前实验教学的困境,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抓住机遇,完善实验设施

生物教师要抓住课程改革和全面改造薄弱学校的有利条件,以主人翁的姿态,多做工作,努力赢得学校领导、经费方面的支持,建设合格的生物实验室,充实设备设施,补充必要的仪器和药品,如显微镜、载玻片、滴管、酒精灯等,从而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

2.生物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不管你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教师,都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摒弃过去那种注入式的教学,尽量采用过程式教学,即“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一定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动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触发点,因势利导,并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4.结合农村实际,创新实验场所,创新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农村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学生也有着丰富的生物知识积累,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做生物实验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并适当调整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以利于学生学习。

(1) 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

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发挥他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我们周边的生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能随时而且很快地找到一些动植物供学生观察和学习。

(2)创新实验材料, 用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欠缺的困难。

如教材上练习使用显微镜所给的建议是“用写有‘上’字的玻片和动物、植物标本玻片进行观察”,但由于学生初次使用显微镜,经常发生压碎玻片的事,使学生不敢放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可让学生自带透明的直尺或三角板,观察上面的“6”或“9”。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很快找到目标,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又节省了时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可以用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用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等等。如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此外,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3)调整实验方案。

如教学“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取地表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加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可使鼠妇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班使用的鼠妇,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生物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医院、工厂、养殖场等地,也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生物课外读物、观看生物教学片、制作标本、进行生物实验等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农业、养殖业等的特点,补充如养鸡、养猪、养鱼等养殖技术与疾病预防知识及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这样,既补充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又将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使部分初中毕业生回到农村有一技之长。

总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还有许多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可谓任重道远。但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完全能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依托农村丰富的教学资源,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4

对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 没有实验活动作基础, 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不例外。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课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中,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兴趣, 而且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

1. 对生物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教师普遍对生物实验课教学不够重视, 再加上实验装备不足, 导致用于生物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不够, 很多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缺乏, 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生物实验室或生化实验室合用一间, 教师难以正常开设实验课。很多学生实验只能改为在教室里进行演示实验, 甚至由于实验物品的缺乏, 有些学校连演示实验也做不了。

2. 师资力量薄弱

造成农村中学生物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很多地区中考不考生物, 加上农村中学的教师配备很不科学, 有不少初中生物教师转教其他学科, 从而导致生物专业教师的流失;二是由于近年来恢复了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 于是大量优秀的农村生物教师流向高级中学, 由此加重了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缺乏。在生物教师缺乏的情况下, 很多生物教师“重理论, 轻实验”, 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较差。如在显微镜的使用中, 一些教师的操作不规范, 不是找不到物象, 就是不能正确指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具体作用。面临新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 部分教师力不从心, 缺乏接受新事物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导致实验教学无法深入。

3. 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由于生物实验课的准备工作量大, 课时不足, 一些教师在惰性和惯性的驱使下, 通过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一些教师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 或是自己在实验室将实验结果做好后带到课堂让学生看看了事, 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的实验课完全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 这种实验教学的模式, 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障碍;既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 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那么, 要想摆脱农村初中当前实验教学的困境, 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 抓住机遇, 完善实验设施

生物教师要抓住课程改革和全面改造薄弱学校的有利条件, 以主人翁的姿态, 多做工作, 努力赢得学校领导、经费方面的支持, 建设合格的生物实验室, 充实设备设施, 补充必要的仪器和药品, 如显微镜、载玻片、滴管、酒精灯等, 从而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

2. 生物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不管你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教师, 都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摒弃过去那种注入式的教学, 尽量采用过程式教学, 即“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同时, 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有一定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动力。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触发点, 因势利导, 并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4. 结合农村实际, 创新实验场所, 创新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农村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学生也有着丰富的生物知识积累, 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做生物实验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 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实际, 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 并适当调整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以利于学生学习。

(1) 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

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 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 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 发挥他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我们周边的生物”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 能随时而且很快地找到一些动植物供学生观察和学习。

(2) 创新实验材料, 用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欠缺的困难。

如教材上练习使用显微镜所给的建议是“用写有‘上’字的玻片和动物、植物标本玻片进行观察”, 但由于学生初次使用显微镜, 经常发生压碎玻片的事, 使学生不敢放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 可让学生自带透明的直尺或三角板, 观察上面的“6”或“9”。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很快找到目标, 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又节省了时间,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 我们可以用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用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等等。如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 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 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 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此外, 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效果比较好, 同时也比较安全。

(3) 调整实验方案。

如教学“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 到灌木丛间取地表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 (装至半袋处) 。当学生捉到鼠妇时, 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 袋口敞开, 袋身竖起向上, 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 不会跑出来, 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 若时间较长, 泥土有发干的现象, 则向泥土中加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 可使鼠妇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 原本只够一个班使用的鼠妇, 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 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活的鼠妇, 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5.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生物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课外, 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 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医院、工厂、养殖场等地, 也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生物课外读物、观看生物教学片、制作标本、进行生物实验等活动,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农业、养殖业等的特点, 补充如养鸡、养猪、养鱼等养殖技术与疾病预防知识及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这样, 既补充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又将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使部分初中毕业生回到农村有一技之长。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5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呢?经过三年多的教育科研,亲临教学一线实践,仔细深入地分析后,对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问题做如下总结汇报:

一、做为一名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人体语言、幽默语言、实物、教具、实验等进行组织教学,做到让生物课堂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

1、从绪论课开始紧紧抓住学生;绪论是初中生物的第一课,上好绪论课就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我从美丽的珊瑚开始引出生物与非生物的讨论。珊瑚有两种含义:①指珊瑚虫;②指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遗骸。前者是生物,是一种低等动物,它通常群居在一起,象树但不是树(有录像则放一段有关珊瑚的录像),后者构成了供人们观赏的美丽的珊瑚或沉积成巨大的珊瑚礁、珊瑚岛,它显然已不再是生物了。那么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呢?引发学生思考的欲望。绪论课的第二个重点是学习生物课的意义。我不拘泥于课本,另外列举大量的事例,①同学们正处在青春期,男生长胡须、男女生都长青春痘。这本是很正常的,但有人却特别害羞,偷偷拔胡须,抠青春豆,以至毛囊受损,细菌乘虚而入引起毛囊发炎,原本光洁的脸变得坎坷不平了;②法轮功在我国泛滥,以至于数千人死亡、数百万人受骗,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信仰危机,充分说明了国人生物知识的匮乏;③环保问题日益严重,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之一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被大 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严重警告;北京上空常常风沙弥漫连日不开,我们神圣的首都被列为“世界十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是我们的莫大耻辱!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这样的悲剧再也不能重演!各级决策者中必须要有懂生物的人才!不遵循客观规律必将遭到客观规律的严厉惩罚!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决不能没有中国!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调节课堂气氛,保持良性循环;如在讲解植物体缺N、P、K等元素时,会有什么症状呢?我引导学生先看课本彩图五,比较其细微差别。它们都是可以再度利用的元素,缺乏时为什么症状又有不同?我分析如下:植物对N需要量大,N与叶绿素形成、蛋白质形成关系密切,故缺N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症状明显;K主要以K+形式存在,极易运动,缺K时老叶黄得快;缺P对茎杆影响较大,对叶色影响较小,如彩图五。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酿酒等方面发挥:①长跑比赛时我们常常感到上气不接下气,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②食物腐败通常是由于腐败细菌在食物中进行有氧呼吸使食物腐败变质的,做泡菜就是利用水来隔绝氧气抑制腐败细菌活动。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适当的酸味正是我们所喜欢的,这就是泡菜比新鲜蔬菜保存时间长不 易腐败、味美可口的原因。③酿酒时为什么要密封?为什么酿酒离不开好酒曲?酒曲在有氧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2O和CO2,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酿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量;如果酒曲不纯,混有乳酸菌,则酿酒的同时产生乳酸,降低酒精质量。

3、多用实物,多动手作实验;有识之士都以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实物给学生的新鲜感远远超过挂图,让学生多动手,多作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若老师认为原理很简单,没有必要做实验,则错过了教育学生的极好机会。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多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也是联系师生感情増进双向交流的重要纽带,由于课堂内老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对有些有特别兴趣的同学关注得太少,而只有部分同学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我组织学生制作“过塑”红叶标本,指导学生识别校园花卉。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为培养生物学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

二、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1、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接近那些后进生,请不要忘记,爱因斯坦、牛顿曾是“笨孩子”,后来却成了伟大的科学家!更要记住陶行知先生 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在与人的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帮助,学生就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其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2、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力系统。教学的每一个策略,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最优化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例如,如果从离体心脏的上腔静脉灌水,用绳扎住下腔静脉,水从哪个血管流出?从肺静脉灌水,水从哪个血管流出?从主动脉和肺动脉灌水,结果怎样?上述设问为血液循环途径的达标奠定了认知前提。

3、创设充分参与的情境,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交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还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学生求知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开放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传统座位排序,采取马蹄型、花朵型等座位排序,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确定最佳的合作学习形式,以小组内部的协作为宜。

三、科学分析几年来生物会考,摸清生物会考试题的特点及命题趋向。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想提高认知能力,就必须使知识绘声绘色和 认知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认知领域中的四个层次是:识记、理解、应用和分析。

1、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是认知层次中最低级、最基本的一层,是其它各层次的基础。生物学科的难点之一就是内容繁多,绝大部分知识首先要靠识记。欲闯过记忆关,就必须①增强“一定要记住”的紧迫感,有意识地学习、理解,强化识记;②运用多种感官,保证牢固记忆;③时间上分散,利于记忆;④采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形象记忆、图象联想、对比分析、口诀缩记等。

2、理解能力的培养。培养理解能力,要充分运用思维规律,启动思维“机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总是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因此,只有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才能把握它,使之成为有血有肉的东西。

3、应用及分析能力的培养。应用和分析都是用已有的知识解释新情境问题。所谓新情境材料是指在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材料,其中有的是全新的材料,有的是已有知识的引伸,甚至有的是为考查某些知识而虚拟的。总之,陌生的情境,未知的材料,新颖的问题,要求考生用课本的基础知识分析或归纳,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即通常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要提高解比类题的能力,应注意一是理论联系实际,拓宽知识面;二是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学会知识的迁移。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浅探 篇6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遍偏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村初中教学的方法不当,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必须要提升农村初中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的质量,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農村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1、观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化。走进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不同。旧课程认为课程是教材,教材又是知识的载体,因而教材是中心。而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与教学是整合的,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新课程理念的转变,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特别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讲更是一个漫长的转化历程。所以,“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但课堂教学依然“涛声依旧”。

2、师资的数量不稳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初中生物中考不考,长期以来得不到家长、学校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特别是在像贵州这样的西部省份尤其严重。农村学校专业教师缺乏,就我校来讲,生物专业老师就很缺乏。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既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积极采取了系列措施来稳定师资,但在种种现实面前,效果仍不理想。大部分农村中学生物教师都是非专业的,即大多数生物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现炒现卖的。教师本身生物知识积累就十分有限,要把这门课上好当然就很有难度。传统的所谓“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变成了教师有一碗水就给学生一碗水。这种状况下,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实在有困难。

此外,从生源质量上看,农村初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由于身处农村,见识面窄,信息闭塞,农村初中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能力、感悟能力相对较弱,总体上水平参差不齐。这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带来了不少困难,使教师无法按统一的尺度来执行教学。要想教学效果好,就必须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实际。

虽然面临着以上问题,但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并非就此没有救了。相反,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至少农村可以随处找到很多可供观察的生物实体,这些都是大自然馈赠的最好的生物标本。如果利用得当,也一样可以提升生物教学效果。

二、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农村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的学生大都见识少,基础知识薄弱,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生物科普遍学得不好,这样无疑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初中七年级生物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善于与学生交流、谈心,着重介绍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生物可以让他们脱贫致富,甚至成为生物学家、医生、农业技术专家,从而改变命运。学生知道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影响到教师授课的情绪,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趣。现实中无数的事实证明,无论哪一门课程,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爱心,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愿意学习老师所讲授的课程,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学好那一科。可见,要想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经常和学生谈心,和学生交流,用爱心感化学生,不歧视每一个学困生,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是被关心的,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和信赖感,从而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生物。

3、联系农村生活实际,让生物教学更生活化。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证明,生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产业等都离不开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农村的生态环境,以及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让生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觉得生物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从而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都可以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实物标本。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实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就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形象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到“开花与结果”一课时,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花带到课堂上来,通过介绍学生会发现自己对花的了解是非常少的,仅仅只知道花的颜色、香味等简单的特征。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所带的不同种类的花,他们会发现不同的花,花瓣数量、雄蕊、雌蕊都会不同,此时学生心中肯定会产生很多疑惑,我们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带着这些问题投入到新课学习中。通过这种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极为关键,只有采取了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效果,确保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伟丽.农村初中生物学实验开设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45.

[2] 沈卫英.农村初中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67.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7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不仅是为了给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而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实验不仅有助于正确认识生物生长、发育及生理变化规律,还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结合自己多年的生物教学实践,阐述对开展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生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编写好实验教案

生物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仪器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和实验教学情景的假设。对于实验仪器的准备,实验教师应选用好农村学校现有的实验教学设备,同时应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创造性,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如可以利用废弃的有螺旋盖的透明塑料瓶,开展小生态瓶的制作实验等。对于实验用药品、材料,实验教师应根据实验的要求,根据实验的组数和人数,精打细算,既能够保证生物实验的顺利完成,达到实验效果,又做到俭省节约。对于实验教学情景的假设,实验教师要亲自动手提前做实验,对实验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想象学生实验时易犯错误的情况并设计好防范错误发生的教学措施。在实验准备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好相应的思考问题,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现实验教学既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又培养能力的目标。

为保证实验教学的有序和高效,实验前教师要精心编写好教案。在编写实验教案过程中,要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要用好、用活、用实教材。实验教师必须对教材有全面、深度及系统的解读,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深层体会新教材中的教学理念。另外,还要针对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及能力水平,并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使教学方案能够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二、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农村中学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能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不仅让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能力。此类做法虽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农村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时间以及直接参与生产劳动的机会比较多,情感知识丰富,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降低要求,学生是很乐意去做的,而且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在做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后,让学生分组设计植物吸水或失水的实验。实验中,有的学生把多种鲜花和植物幼苗插在不同颜色的墨水中进行观察,有的学生把不同的干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称重,有的学生用干瘪的土豆或植物幼苗的根放在清水和浓盐水中做对比,还有些学生把新鲜的蔬菜放在浓盐水中浸泡后晒干与直接晒干做对比。通过学生的这些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证明农村初中学生在实验设计方面是有很大潜力的。在实验教学中,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并敢于放手,学生的实验设计潜力将得以开发,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将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与实验结果的处理能力

实验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促进学生动脑和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如《观察蚯蚓》,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形是怎样的,蚯蚓吃什么东西,蚯蚓是怎样运动的,蚯蚓对光的刺激有什么反应,蚯蚓的视觉﹑嗅觉如何,蚯蚓在哪种环境下生活。学生们通过观察讨论,明确了蚯蚓的习性﹑蚯蚓的运动﹑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蚯蚓的生活环境﹑蚯蚓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实验教师应逐步教会学生树立先整体后局部的观察方法和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验结果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启发学生养成基本的生物实验素质

实验教师要根据实验的要求,从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培养学生基本的生物学素质。首先,因为农村实验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不可能做过多的实验,因此实验的开设要立足于经典实验,对于经典的实验应当全面熟练地掌握,如显微镜的使用、制作临时装片等,这对学生养成基本的生物实验素养是必需的;其次,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最后,在基本实验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思考,教师和学生良好互动,真正融入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基本的生物实验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每一次实验、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耐心引导。

五、培养学生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中生求知欲强但不能持久,实验教师应多设计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实验,扩展实验的外延,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活动贴近生活和实际,培养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参与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的中学生物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当前的中学生物实验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把一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可行性实验。学生自己应能找出实验的原理及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让学生亲自参加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在整个生物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六、多方位开展课外生物学实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巩固深化课内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农村中学虽然实验设施设备落后于城市,却有城市无法比拟的生物资源。实验教师应拓宽实验场所,让生物学面向广阔的自然界,让自然界内的大小生命系统都可以成为生物学实验的对象,让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如充分利用校内的生物角﹑生物园,校外的农田﹑山林﹑江河湖海等。学生在课外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实验的初步能力,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联系实际,开设具有农村特色的生物学实验

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中,人们与生物朝夕相处。绿树成荫、腊梅傲雪、鸟语花香、残枝败叶等自然现象对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们是再熟知不过的。多元的生物资源和学生丰富的生物感性知识是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最大优势。

农村有充足的实验条件,生物学教材中很多观察实验在农村轻而易举就能做到。如观察蛙的发育过程、观察种子萌发过程、观察蒲公英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观察C4植物和C3植物的叶片结构、观察根瘤和根瘤菌的形态、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观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的影响等,这些都是农村本身所具有的优势,在城市中就很难做到。并且有些实验可选择多种实验材料去做,减少了生物学实验对取材的限制,同时利用这种优势还可以做大量教材要求以外的生物学实验,做到实验材料就地取材及实验形式丰富多样。这些都有利于生物教学第二课堂的开展;有利于对比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产生兴趣及问题,丰富了知识,增强了情感;更有利于实验能力的提高。

农村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篇8

如何搞好农村初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并要取得一定成效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端正学生学好生物的态度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端正的态度是学习的法宝。一个没有正确学习态度的学生肯定学习状态不佳,学习成绩不好,而且往往有厌学心理。农村初中住校生较多,并有许多留守儿童,父母忙于农活或远离父母,缺乏家庭督促,学习态度很糟糕,对生物这样的非主流的教学科目更是如此。所以,对于学习生物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该对其高度重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习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所有科学知识、技术本领,都是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其次,引导学生感受到学习是愉快的。学习生物是比较乏味的,但我们老师要把生物课讲生动、讲活,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快乐地学习。三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会学习的人,不但能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自觉主动地学习,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提出新的学习目标,不断进步。

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浓厚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其成绩就会慢慢提高。在生物教学中,要使学习的知识为学生接受,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用于教学,更新方式,有的放矢,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揭示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通过观察稻谷催芽过程,提出种子为什么会发芽?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等问题。此外,用小盒子亲自采桑叶养家蚕,利用农村农田及山上植物、家禽和家畜等实物教学,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三、立足本地农村生物资源进行教学

农村中学开展生物学教学活动有其天然的优势,教师应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挖潜、开发课程资源,并合理组织活动,采用多种活动方法,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主动参与、在乐于探究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我校处在山区,有丰富的生物课程资源,依托这些资源,盘活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在讲八年级下册“绿色植物的生殖”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时,要学生联系自家农作物及带学生到田间调查,如水稻、大豆等作物的生长是经过播种发芽、青苗生长、开花、授粉、结果等过程,其生殖属有性生殖;如马铃薯、芋头等作物的生长是通过根茎埋入土中然后发芽长苗又形成根茎,其生殖属无性生殖。

四、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例如有关硫循环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提问:(1)二氧化硫是怎样污染环境的,给生物造成什么危害?(2)现在有哪些技术手段检测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3)控制二氧化硫污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为了让学生尽量参与,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找资料,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资料思考控制二氧化硫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型能源,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多种一些吸收二氧化硫的植物(如柳杉)。这种基于资料的探究方法,以解决某一生态学问题或环境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所学知识的过程来形成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对生态环境深入探究的态度和习惯,并掌握探究的思维方法。

总而言之,高效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研究,大胆尝试,科学规范的总结而不断提升,就一定能够取得实效。

摘要:如何在农村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改革并取得成效?端正学生学好生物学的态度,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立足农村生物资源进行教学和采取探究性教学方法等是比较有效的解决途径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9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的困惑

就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而言,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 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 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教师没有资料可查, 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没有资源可以利用, 搜集资料, 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等受到影响, 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 生物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学生的实践性未能很好体现, 新课程的落实打了折扣。

二、农村初中教师素质的困惑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来看, 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 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 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 更谈不上什么实验教学创新及课程改革了, 其具体主要表现在:

1. 思想观念落后, 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面对新课改, 部分老师不是主动参与, 积极研究, 迎接挑战, 而是被动应付, 没有紧迫感。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思想影响严重, 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 不去挖掘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也不去设法组织学生进行有关实验的探究, 没有利用好农村这块天然资源进行实验的改革, 而是把实验作为一种任务, 流于形式地去做一遍, 至于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未必去多想, 从而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

2. 生物教师非职业化非专业化, 实验教学无法深入

农村初中不少学校、尤其欠发达的乡镇初中情况较重, 原先的生物教师编制就紧, 加上长期的生物“不考”, 使得生物教师能改行的改行, 不改行的也兼教别的主课 (如改教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 , 即使教生物其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 特别是近几年又遇到学校合并, 生物教师编制与专业化的矛盾更加突出, 虽然近几年新分配了不少年轻教师, 但面临着新教材、新学生、新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 部分老师力不从心了, 表现在不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 缺乏接受新事物、与时俱进的能力, 实验教学开展无法深入。

3. 教学方法手段陈旧, 实验素质和能力培养成为空话

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 但部分教师实验教学选择面过于狭窄, 实验仅限于课本和大纲, 过分重视实验目标而不重视实验过程, 课堂内容干瘪、肤浅, 过分重视学生去验证课文上的东西。使学生的观察局限在老师预设的范畴之内, 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前瞻性。做与不做差不多, 学生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带来的乐趣, 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 过分要求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 而忽视实验探究的过程, 从而影响了实验的预期效果。

三、农村初中生物教师进修培训的困惑

生物教师的培训工作, 是顺利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基础, 教师观念的更新, 教材课程标准的把握, 更多依赖于教师的培训工作。可是, 目前农村初中选送和集体培训普遍走过场、不到位, 虽然部分老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 如盐城市骨干教师培训, 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学校条件和培训点人数等因素限制, 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 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而且培训只是少数的部分老师, 不能解决目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方面不足的问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及实验任重而道远。

四、对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1. 改革认识误区, 加大政府投入, 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新课程改革是适应新形势下生物教学与国内国外接轨的需要, 其改革势在必行。积极投身到这次新课改的洪流中去, 是每一位生物老师, 尤其生物实验老师的义务。因此, 应对现实的挑战, 促进农村初中生物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是摆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农村学校及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只有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切实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尤其是增加生物实验室硬件设备, 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力度, 提高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才能确保农村初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

2. 改革现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师要进一步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正确处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要从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验证性实验中走出来, 彻底改变那种教师一讲到底或靠学生死记硬背带来分数的陈旧方法, 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改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 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尽可能多的创造学生实验的机会, 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必要时要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拥有更多自我探究时间空间,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 不断提高生物实验的质量。

3. 改革考试评价方法, 推动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向前发展

为了能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使初中生物特别是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应尽快建立与新课程理念一致, 切合新教材实际的考核评估制度。目前对教师的考核、评估相对滞后, 一般过分的强调考试成绩和名次, 而轻视实验教学方面的考核。应将课改过程、进修培训及其成果纳入考核, 应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生物教师承担新课改任务, 应把实验教学及其效果列入考试成果考核, 把实验考核作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 消除在生物教学与其他主科教学上的区别, 打破学科壁垒。在晋级评优中可适当向课改实验教师倾斜。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农村教师的积极性, 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 以全面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摘要:苏教版生物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实验内容, 但由于目前农村初中教学条件的限制, 实验的开展未能体现新课程的要求, 从农村生物实验面临的困惑和对策作了阐述。

基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思考 篇10

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因为种种原因存在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农村环境严重恶化、考评机制不科学、教师观念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这几个方面简单地谈一谈:

一是,学生因素。因为各种原因,当前农村初中学生中学习困难生比例较大,类型复杂,基础参差不齐:第一种类型是各科基础知识差,学习难以为继,丧失信心;第二种类型是生物学知识技能差,对生物学不重视,学习兴趣不高;第三种类型是学习方法欠佳,只满足于死记硬背,缺乏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识;第四种类型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经常违犯纪律,给正常的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二是,客观环境。因为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含磷洗衣粉、洗涤剂的滥用,一些污染严重的小作坊落户等使农村的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其直接恶果是生物多样性锐减,可用于生物学教学的乡土课程资源越来越少。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学生的课余活动方式越来越呈现出现代化、城镇化,田野、树林、小溪、河边已不再带给他们欢乐了,野花、野草、野果、田鼠、蚂蚁、螃蟹、鱼虾、虫子离他们也越来越远了,这些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的传统优势正在日益消逝。

三是,考评机制。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是以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尺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而试卷又多以知识再现的测定为基本内容,这样的考评不可避免地使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地接受现成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完全无视各个学生的兴趣智力差异,同时也严重束缚了教师的开拓创新精神。

四是,教师观念。大部分教师仍然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对他们提出的想法不以为然,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有时甚至露出不屑之色,久而久之,学生墨守成规,学习没有主动性,不敢说出自己的见解,导致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能力得不到发展。

面对重重困难,我们是抱怨消沉还是努力解决呢?我相信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未必能做到最好,但只要多看、多思、多想、多做,我们总能做得更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改进:

一是,改进考核办法。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成就的方法逼迫学生死记硬背地接受现成知识且过分依赖老师,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二是,贴近生活教学。生物学课程要教给学生对其生活有用的生物学,能紧密联系生产与生活的生物学,使学生都得到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首先,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已经具有的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与验证生命活动的真实性。其次,教师应多收集与生物学有关的生活化案例。生物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在生物学教学中有丰富的可供教师和学生利用的生活世界,教师如能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纳入教学系统中,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的科学世界,一定能激发学生兴趣,让生物学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三是,创建生物园。如前所述,农村中学的生物学教学优势已逐渐丧失,而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生物园来开展课外活动,能有效地解决人员、场地、时间、材料和经费等问题,为广泛、持久、深入地开展生物学课外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如果有条件,生物园功能应尽可能齐全,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场所、课余观赏的景点及标本的采集地,而且能为学生在课外活动时观察、研究和实验提供必要的场所和材料。生物园可考虑设置如下几个区:植物区、动物区、真菌培养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和当地特有(优势)物种区,等等。当然,生物园的创建必须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经费补助!

四是,加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兴趣不易持久等特点,常使实验课教学难以组织,不易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在每次实验前先阐明实验目的,让学生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参考文献

[1]李庆文.教师应主动参与教材改革[J].生物学通报,200(36).

[2]杨心兵.生物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生物学通报,2001(36).

[3]朱建军,梁泉宝.当前农村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应对策略[J].生物学教学,2012(37).

[4]韩春艳.改进初中生物学考核方法的初步尝试[J].生物学通报,2001(36).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教学 篇11

【关键词】生物学;激发;学习兴趣;高效;课堂教学

一、我心目中的“高效课堂”

课堂“高效”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所谓“高效”是指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使学生“又好又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做到深刻、广博、启发,又要教法独到,有自己的教学绝招。

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

教学有目标、有系统、内容清楚明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

3.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这既是我们生物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社会、生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库。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生物学知识,关注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5.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高效性。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实验实习,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策略思考

初中生物是一门较为特殊、抽象、难学的学科,其本身需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较多,学生对其是否真正感兴趣,是否真正从内心发出“我要学”的铿锵之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精心引导学生愉快走进文本,欣然走进缤纷多彩的生物世界,亲身感受世界生物的奇观和奇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

1.用丰富、前沿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

作为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且具有较强的向师性和求知欲。基于上述特点,教师要因势利导,时刻关注、搜集有关生物学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开辟前沿科学板块,每节课用几分钟向学生介绍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方向、动态和成果。如在学习《传染病》一节时,向学生介绍艾滋病、非典等传染病传播特点的同时,重点介绍其防治措施以及疫苗的研制情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节生物知识的掌握,又在情感上增强人类战胜自然的信心。教师也可在课前有计划地让学生广泛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精心选择典型案例与教材内容相融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由学生发布信息,资源共享,让学生互动交流,学以致用,把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处理得有声有色,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又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提高教师自身能力

(1)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人们常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作为一名教师,想使自己的课堂高效、自己的教学有效,想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自我教学品位,惟有以科研为阶梯,不断进取、不断钻研、不断攀升。而课堂教学,是教师从事教科研的主攻方向。

(2)提高教师的教案编制能力。编制教案的过程是教师解读文本、疏通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的过程。好的教案是教学的依托,是有效教学的保证。但是,目前在学校有这么一种现象:A、教案是来应付检查的,是拿给领导看的,有数量就可以;B、在集体备课的幌子下,统一格式,统一内容、统一打印;C、依照教学参考书,照搬照套,单纯地只备知识。教案编制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做到五备:一备学情,做到“心中有人”;二备教材,这关键在于将教材内容加以整合,重在于教学的预设;三备教法,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探究法等;四备学案,学案要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

3.在进行合作探究中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动手与交流的能力,演绎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一直是生物课标倡导的新理念。为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使组员之间分工明确,共同围绕学习内容展开研究讨论,既各司其职又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最后,我总结一句,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一定要动脑,善于思考,善于感悟,更要勤奋,只有这样,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我们都能有所收获的,尤其会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高效、管理越来越轻松。

4.在实施分层教学中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素质教育教育承认学生差异,这种差异在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知识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要求我们在进行生物学习时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应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使不同学习成绩档次的学生在生物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人人学有用的生物知识。一是学生分层。根据学生平时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知觉、情绪、意志、行为等特征,及某个阶段的生物作业状况、水平测试状况、自我评价状况,进行分层施教,有的放矢,追求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高效教学。二是预设分层。追求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充分预设、巧妙预设。即备课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事先设计好哪些问题由哪些学生回答,哪些内容由哪些学生解读,让学生在老师的精心预设中获得提高,看到希望,促使学生从进步走向进步,从成功走向成功。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12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面临着挑战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适应国家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开放性、创造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始终贯穿自主学习的新理念,提倡让学生动手、动脑,要求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但在近半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新课程改革并未能真正变成实际教育教学效果。究其原因,课程作为一种资源,其开发可分为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等部分。就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而言,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所以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课程资源可供利用、选择、开发,必须有充分的知识库来让教师获取“营养”。但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校园网络及教学多媒体,缺少相应的图书和标准实验室。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有效利用,教师没有资料可查,学生没有大量的图书可供阅读,没有资源可以利用,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等受到影响。学生均占有实验仪器量和微机数少得可怜,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开展,生物实验的开出率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学生的实践性未能很好地体现。

二、实验硬件建设面临着挑战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目前农村初中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着硬件“跟不上”的现象。虽然近几年来教育教学条件大为改观,但面临的新的困难也日益显著,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目前生源高峰,班级数及人数剧增的情况下,更是捉襟见肘,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和质量。由于经费紧张,部分学校的生物仪器装备还停留在当年的“普实”的验收标准上,少数实验依然是原先的Ⅱ类标准(四人一组),特别是新课程中的创新实验的仪器缺口更大。教学设备陈旧、缺乏与老化,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实验研究、探索。由于缺少多媒体液晶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师训、教参提供的各种教学光盘和课件只能成为摆设。

三、农村初中教师素质面临着挑战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生物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但从目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构成上来看,呈现专业化教师偏少,课时负担过重,以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的特点,不少农村初中存在兼职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思想观念落后,实验教学流于形式。

面对新课改,部分老师不是主动参与、积极研究、迎接挑战,而是被动应付,没有紧迫感。

2. 生物教师非职业化、非专业化,实验教学无法深入。

农村初中不少学校,尤其是欠发达的乡镇初中情况较重,原先的生物教师编制就紧,加上长期的生物“不考”,使得生物教师能改行的改行,不改行的也兼教别的主课(如改教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即使教生物,其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也有限,特别是近几年又遇到学校合并,班级人数增多,生物教师编制与专业化的矛盾更加突出。虽然近几年新分配了不少年轻教师,但面对新教材、新学生、新的理念、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部分老师力不从心,表现在不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和理论学习。

3. 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实验素质和能力培养成为空话。

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基础,但部分教师实验教学选择面过于狭窄,实验仅限于课本和大纲,过分重视实验目标而不重视实验过程,课堂内容干瘪、肤浅,过于重视让学生去验证课文上的东西,使学生的观察局限在老师预设的范畴之内,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前瞻性。

四、农村初中生物教师进修培训面临着挑战

生物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顺利实施生物新课程的基础,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依赖于教师的培训工作。

五、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上一篇:研究评介下一篇: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