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

2024-10-11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共10篇)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 篇1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群英中学:唐向阳

随着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加大投资力度,部分农村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全国范围内普通中学(包括农村初级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思考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农村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了许多教师关心的热点,笔者结合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搞好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以下见解:

一、教学形式要求讲练结合,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探究新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O%”。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农村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迫生感。

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少讲多练,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我教学信息技术课的经验是“少讲多练”。“少讲”就是将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其它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那么在初一年级的起点自然也不同,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显然,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师可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2.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精讲多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精讲重点和操作难点,其它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去完成。例如:在教学表格制作时,教师只需演示已做出几种效果的课程表来,并讲解制作表格的几个要点,余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不规则的表格(如人事档案表、求职表等),让学生在实践操

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教师主要是起指导启发作用。

三、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拓展性,保证部分特长生有所突破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能,要求“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符合(《普通初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标准。这种“适当放手”在具体操作中是有很大弹性的。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都是既可以按部就班,又可以海阔天空;既可以点到为止,又可以深入探究,亦即可以“收”,也可以“放”。例如:教学“在Word中插入表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插入表格后,对表格的边框和底纹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行高和列宽。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各种边框的颜色及底纹的样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保证特长生的有所发展。

四、尊重农村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学困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由于农村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分化很快,这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因素使得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勤作尝试。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 Word 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方法二:可直接单击桌面的“Microsoft Word”程序图标。对于电脑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可要求两种方法都必须学会;相反对于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只要可以把程序打开就行了,没必要做过多的要求。

再比如,在讲解Macromedia Excel 函数引用时,由于Excel有很多的函数,如,求和、求平均数、求最大值、求最大值、计数等等。对于电脑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说,教师可要求五个基本函数全部掌握;对于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教师掌握求和、求平均数两个求就可以了。

五、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当先生

为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

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

“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中指导解决难点,完成任务后共同小结,通过小结把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加以归纳、系统化,并做适当提高。

学生“水平差异较大,课难上”是目前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中面临的难题,针对这一现象,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当小先生”。让已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给掌握较慢的学生当小老师,既克服了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且,“小先生”可以采用“轮流制”,谁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好,谁就是小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鼓励创新,学以致用

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运用于身边生活等等。例如:用自选图形设计本班的班徽,用艺术字设计本班的班训„„上学期我校某班学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们自己的题为《晨晖》的班报,很有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选用课外范文,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其他学科知识。

七、用爱心去滋润,以平等的身份去引导

作为教师,最起码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教育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我们老师的真诚。有人写过这样一幅对联:“教古教今教学生追求真理,学中学洋学导师乐做真人。”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爱心去滋润,以平等的身份去引导,是教师教育成功的关键。无论在信息技术教学,还是在班级管理中,教师都要注意以情育情,以情动人。总之,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不断地长期地共同努力,不断创造出艺术与智慧结合的高超的教学方法。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 篇2

一、急需更新硬件设施设备

农村初中, 由于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根本无力投入资金更新、添置现代化的设备设施。学校现有的两台计算机教室, 一台是2005年江苏省校校通工程配套下发的50台浪潮电脑, 另一台是去年年底省下发的龙芯机, 2005年配置的浪潮电脑, 其配置是赛扬2.13G处理器, 256M内存, 40G硬盘, 在上面运行Office 2003软件、Photoshop CS (7.0) 以及Flash MX 2004时, 运行很吃力, 好长时间才能将软件启动起来。由于计算机的配置低, 运行速度较慢, 许多学生甚至认为, 学校的电脑还不如镇上网吧的档次高。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这就必然影响了教学效果。现在我们主要还靠这批机器进行教学, 加上机器高密度的使用 (只用这一台机房) , 六七年下来, 电脑报损的近二十台, 经常坏也就更不足为奇了, 更换硬件, 重装系统, 那是家常便饭, 按照电脑软硬件更新发展的规律 (摩尔定律) 的话, 这批电脑也是亟需更新换代的。

当作者在参加教研活动、培训时, 与其他学校的同行进行交谈时, 听到的也是同样的“心声”。由于机器超负荷的使用, 所以经常出问题, 需要软硬件的维护, 这也使得学校的领导很是头疼, 有的领导为了“开源节流”, 甚至让机器闲置不用, 只有上级提出要检查机房时, 才被带进那台刚刚清理过、打扫干干净净的机房, 让领导“好好检查”。虽然节省下了机器维修这部分的开支, 却白白的浪费了资源, 其实真的是得不偿失。

二、缺乏信息技术的骨干, 急需专业人才的充实

广大农村学校由于环境、待遇等方面的因素, 在人才引进方面受到严重制约, 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作者对所在地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调查后发现, 除在城区或少数条件好一点的镇中学, 有一两个是大学本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外, 基本上都是中途转岗的本校教师, 他们经过短期培训或是在职函授的后学历毕业生, 其素质也便大打折扣了, 很难适应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对教育教学的软件开发、推广和利用上, 更是难有建树。在几次培训中, 作者曾对参加培训的同行询问过他们在学校以前是教过什么学科的, 同行们的回答让人始料未及, 教政治学科的、数学学科的、体育学科的、物理学科的都有, 就是没几个是教信息技术学科的。这样的教师信息素养不高, 影响了对设备的维护和使用, 以及在教育教学中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 更难引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农村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及其专业教师重视不够

一是认为该学科是非中考考试科目, 只是进行考查, 所以在当前一切向中考看齐、为中考让路的同时, 信息技术课也就不为某些领导、教师所重视。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说起来重要, 学起来次要, 考起来不要。”这一理念客观上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再加上信息技术类的考试、比赛也相应较少, 因此信息技术老师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自然而然也干不出什么成绩, 在年终的绩效考核中也就“成绩”平平了, 无论是评优、评先还是晋升、晋级都不如其他老师, 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把信息技术教师当成“打杂工”, 整天忙于为学校打印纷繁复杂的资料, 成为了专业的打字员, 势必影响这部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并且也挤占了大量的有效时间, 无法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与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上进行深钻。记得在一次县里举办的教研活动中, 教研室的领导在会后评课上要求与会老师进行发言, 谈一谈各自在学校中的工作情况时, 很多老师都说自己和后勤人员没什么两样, 有的负责学校电铃的设置、线路的改造以及供水、供电, 说白了就是个“打杂工”;有的负责教师论文的打印、课件的制作、学生成绩的统计、分析、毕业班学生的信息采集、统计、上报, 已成为实实在在的“教务员”, 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几个是真正的、纯粹的信息技术老师。大家的畅所欲言, 让教研室的领导也若有所思, 却欲言又止。

四、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 培训内容偏离教师的要求

在近几年暑期的培训中, 作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培训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时, 没有对现有教师的现有水平进行具体考查、分析, 造成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导致了有些学员感到“吃不消”, 有些学员又感觉“吃不饱”。而许多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如网络的组建、配置、维护、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管理等问题, 又常常是一带而过, 没有真正地讲深入、讲透彻。并且培训时间太短, 十天的课竟然压缩到八天来讲, 还要有二天是中间休息, 把培训流于形式, 变成了走过场。

近几年暑期的“英特尔R未来教育”“校校通”工程培训, 以及近年的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听了徐州师范大学老师、教研室老师的讲解, 内容贴近工作、教学实际, 使人受益匪浅。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技术问题不是最主要的, 解决观念问题才是首要, 在对教师的培训中, 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必须具备新课程理念、自觉运用信息技术于自身素质提高与教育教学的观念、与人合作共享知识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等。

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把信息技术学科列为中小学的必修学科。作为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老师, 我们究竟应怎样做, 才能更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学校现有的硬件设备, 真正做到对学生授之以“渔”?从而让农村中学出来的学生也不被时代所淘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征程中, 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 篇3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存在问题 分析与思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开始成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教育部门对信息技术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加大投资力度,使学校配备高规格的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课在全国范围内普通中学都广泛开展。然而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因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及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教学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下面我就结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以下观点。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家长和学生均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大部分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学很不重视,很多学生和家长都把信息技术看做是副科,有些学校领导和教师缺乏现代教育意识,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学生更是把大量时间用于所谓的重要文化课,认为信息技术课可有可无,具体表现在:①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和安排教学内容时捉襟见肘,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效果不能充分增强。②因为信息技术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非常少,所以学生及学生家长甚至部分老师对本课都不重视,再加上只有信息技术会考一次考试,其他期中、末考试根本没有信息技术,使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本课可学可不学,挫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③考核机制不健全,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信息技术课,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将学生中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信息技术的成绩与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没有什么关系,家长看不到,学生看不到,致使一些家长不知道有信息技术这一科,更谈不上重视这一科。

2.沿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枯燥乏味。

在实际教学任务中,还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仍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不能给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一直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老师说、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传授单调、枯燥的知识,有的老师虽然制作使用了PPT课件或者使用屏幕广播等方式教学,但仅仅是一些知识的罗列、操作方法的讲述,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可学生听课效果却非常不好,有的学生甚至趁老师讲课时玩游戏、随意敲打键盘、玩鼠标或者交头接耳,总之不能很好地听课,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听话的学生虽然专心听课,但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忽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3.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大。

初中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非常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中电脑已经成了必备家电,孩子很小就学会用电脑上网聊天、玩游戏,还有的学生从小学起就经常随意进出网吧,在网吧里打游戏,上qq聊天等,这些学生因为接触电脑较多,一般都很熟悉电脑的基本操作,例如鼠标、键盘操作都很熟练,还具备一些简单的信息搜索能力,对很多软件的基本操作也很熟悉,这些学生上课时接受能力强,基本上一点就通。但是有些学生,因家庭条件有限,在此之前很少接触电脑,这样他们上课时就显得很吃力,由此可见,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有零起点和非零起点的差距,在非零起点中又存在不同层次的水平。

二、改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制定一套适合本学科的评价体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比如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电脑作品比赛、打字速度比赛等活动,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并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具体的评价指导和奖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改进教学模式,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背景,将生活中的事例融入教学中,让信息技术走进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关系密切,运用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学习Excel中函数这课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函数算一下期中考试的成绩,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能力,还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采用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不同对待。按照学习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每组学习水平在整体上大致相同,将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定为组长,可以在自己学好的基础上辅导其他后进生学习,并且可以开展小组竞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时要不同学生不同对待,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后进生则安排简单易懂的内容,总之力求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总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克服陈旧教学方法的弊端,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推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成绩与问题相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面临若干问题,这些问题都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正确的合理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钟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7).

[2]王灿.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05).

[3]陈宇峰.打造形质兼美的教学——关于信息技术课堂美感缺失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4).

[4]赵燕萍,张士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5]林琳,路翀.浅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08(04).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 篇4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11月29日特岗教师李皓钥老师汇报课“《查找文、件文件夹》”中主要用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以及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结合本节课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 设计 【正文】

11月29日学校组织开展了特岗教师汇报课评比活动,特岗教师李皓钥讲了一节汇报课——《查找文件、文件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①熟悉查看方式与排列方式的特点并合理运用,能提高浏览文件的效率;②使用Windows XP强大的搜索功能查找文件。本节课中李老师使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顺利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完成任务时积极主动、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明显,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设计的思考。思考一:何谓“任务驱动”?

目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接受,但究竟什么是“任务驱动”呢?

“任务驱动”就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本节课教师选取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引题,设计“帮助倒霉熊解决难题”为主要任务,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完成各项任务;而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当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及时向他人或老师求助,此时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整学习过程中,任务作为重要的载体,被教师、学生运用,推动整个课堂教学的进行。“任务驱动”一方面突出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为上机实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紧接着上机实践,可以及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加深印象,减少遗忘,避免“纸上谈兵”、“无机教学”带来的负作用。思考二:如何设计“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任务”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任务”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典型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设计“任务”前,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例如,“了解Windows XP的搜索功能”、“学会运用文件排列方式浏览文件”、“掌握使用Windows XP强大的搜索功能查找文件”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2、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因此,不能提出一些枯燥乏味的任务,迫使学生去完成。

本节课中教师选取的卡通形象“倒霉熊”是七年级学生熟知且非常喜欢的动画形象,学生一看见“倒霉熊”那憨态可鞠的形象,就自然联想起它另人捧腹的“倒霉”故事,立刻兴趣倍增,急于帮助“倒霉熊”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在“查看文件”环节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便于教学环节地开 展,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讲解“查找文件”之前,教师说“倒霉熊还不相信同学们的实力呢,他出了一个题目要考考大家,同学们能完成吗?”“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任务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任务的大小,任务完成的时间,任务的难易程度等。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如果知识点过多,太难,会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也不容易完成。因此,每个“任务“最好不要超过两个以上的重点,任务规模以小为易,以大多数学生能完成为主。

“查看文件”环节中,李老师共设计了两个“任务”:“任务1如何在众多的文件中找到一张存储容量最小的图片传到手机上?文件已放在电脑E盘中”;“任务2如何在众多的文件中找到一张最好看的图片”。这两个任务各自包含了一个教学重点:“任务1”的重点是“熟悉排列方式的特点并合理运用,提高浏览文件的效率。”“任务2”的重点是“熟悉查看方式的特点并合理运用,提高浏览文件的效率。”这两个任务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自学阅读教材52页“查看文件文件夹”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提示和同学的帮助下即可完成,在“小老师”的演示后,学生进一步了解并合理运用,提高浏览文件的效率。

4、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

大家都知道,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例如,对于存储容量的单位学生不容易理解,本节课中教师所布置的“任务2:如何在众多的文件中找到一张存储容量最小的图片传到手机上?”,学生在完成了该任务后,按“排列方式·大小”查看后,找出存储容量最小的文件,会对容量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结论,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5、“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学校的计算机等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信息技术课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 篇5

信息技术课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实用性与独特性。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处于落后状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门课程将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教育教学质量将会得到逐步改善。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现状

学生特别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如能正确引导与教学,相信会大有作为。但农村中小学教师上信息技术课很多都是“放羊式”的课堂,学生一般是玩游戏,上网聊天,观看影视等,老师以完成课时而上课,学生以好玩电脑而喜欢上信息技术课,长期这样学生便认为信息技术课便是上网课,电脑室便是“网吧”,学生也为此高兴至极。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则是老师在电脑前坐了一节课,学生在电脑室玩了一节课。

农村中小学学校信息技术教材缺乏,教材循环使用,只在上课时学生才会拥有,这样学生对教材不熟悉,增大教学难度。很多课程的内容可教学性不强,操作性不大,如:八年级下册的课程内容,第一章《网站建设》,第二章《机器人与编程技术》,这些对于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科老师看上去都犯难的课程又如何教学生呢。

农村中小学学校师资力量缺乏,很多学校无专业信息技术老师,学校信息技术课是某学科老师的兼课。课程在很多农村中小学形同虚设,处在一种可上可不上的状态。教师教课属于“间断式”教学,无章程,无规律。学校不重视,被称为

“闲杂科目”,这也是当前应试教育的弊端。

农村中小学学校电脑,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不足,电脑陈旧,无网络连接或者没有相关设备。

终上所述,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处在一种混杂的状态,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般是以任课教师的“意志”为主,负责且懂一些电脑常识的老师会教学生一些比较基础实用的知识,不负责或无能的老师则以“放羊式”课堂带过。二、一般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式

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我们应以此为教学指导思想,结合农村中小学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

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同行的交流探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老师的上课方式。

运用“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在局域网络上实现电脑教室的同步教学、控制、管理、音视频广播、网络考试等功能,并能同时实现屏幕监视和远程控制等网络管理的目的,针对电脑教学,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课期间对学生加强管理。在课前三分钟左右组织学生排队进入电脑室,按

编排的电脑序号与学生的学号对号入座。要求他们对自己所用的电脑爱惜与管理,出现问题及时汇报与做好记录。上课期间不能喧哗,将要下课时保存好自己的文件,关闭网页,并摆放好耳机、键盘与座椅,然后有序离开座位,使学生形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保持功能室的卫生,不能乱扔垃圾,自觉清理产生的垃圾纸屑,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习惯。

以信息技术教材为中心,尽自己所能交给学生一些基本实用的电脑知识。在课前阅读教材,研究教学参考,网上搜索相关教学课件,充分做好备课工作,争取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尽可能地教授给学生。

以教室课堂讲课和电脑机房操作两种方式相互结合进行教学。教师课堂上课主要是讲解与介绍信息技术教材的理论知识,了解课本内容,为上机操作做准备。电脑机房实际操作是让学生进行实践,大胆地去操作、探索,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上机时间合理给学生开放网络,严格把关学生上网,禁止学生上网玩游戏。学会运用“百度 ”和“谷歌”等搜索引擎寻找互联网资源。简单介绍它们的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的,有目的地去搜寻信息,并进行适当交流,讨论与共享,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问题。不许随意浏览其他网页,没有老师的安排不许观看视频和影视。

学会使用Word文档。在课前我会准备一首诗歌或一篇优美短文传发给学生打字并进行简单的排版,如:字体及大小的选择,居中、对齐与加粗等常用功能的使用;学会复制(Ctrl+c),粘贴(Ctrl+v),全选(Ctrl+a),剪切(Ctrl+x)等常用功能快捷键的使用方法。新建文件夹,保存与管理自己的文件。

多媒体与幻灯片的演示文稿制作,给学生传发文本内容与相关图片,然后整

理制作出某一主题的幻灯片文件。或根据某一主题,学生自行收集素材以及在网上寻找资源,自己制作出演示文稿文件。

运用下载下载的软件“金山快快打字通”,让学生练习指法与打字。在练习中学生对键盘越来越了解,打字的速度也在提高,学生在学习体验到乐趣,并有成就感,使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提高。

使用绘图软件进行简单的作画。如:找一幅静物照片或景物图片传发给学生,让学生作画,或者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学生自由创作,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正确使用QQ交流聊天工具,谨慎交友,对真实与虚幻的网络世界进行合理教导。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抵制不良信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运用QQ邮箱写信件,传发与接收邮件。

上诉是我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总结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勤于思索,克服困难,努力尽到作为一名老师的职责。

鉴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与实用性,我真诚的希望信息技术课在广大农村中小学里能够切实有效的实施开来。统一招聘与培养一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队伍,充实力量,接受正规信息技术专业培训,合格上岗,解决当前老师紧缺与低职业技能的状态。研发更具实用和更具操作性的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学的信息技术教材与学本。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电脑设备与相关设施。改革教育体制,使信息技术学科得到应有的重视,使整个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新世纪人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 篇6

棋坪九年一贯制学校孙太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信息、信息技术渗入到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服务人们。社会需要信息技术,教育也需要信息技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信息技术教育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近年来部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师资、硬件资源利用程度还只停留在因为起步阶段。因此,发展和普及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一、绪论

200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将在全国中小学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一举措令全国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振奋不已,同亦感任重而道远。毕竟信息技术教学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还是门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它的体系尚未完善,对其教育规律的研究也较为薄弱。现本人就从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几年来的经验,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浅薄分析以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二、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浅薄分析。

(1)硬件配置数量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需要一定数量的硬件设施,而这些硬件设施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经济条件差的地方,无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以我校为例,计算机教室可用电脑仅20台,1—8年级每班学生平均50人以上,上课时,三人争一台电脑,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课堂教学组织管理难以实施。即使教师也被安排了正常课时上课,但是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内容没法讲,即使讲了,但没有实践和检验,对于技术性和实践性如此强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据我所知,我们周围的兄弟农村学校均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少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家庭自已拥有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计算机又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基本的设施。没有足够的计算机,开展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即使从学校的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中学到了一些知识,但由于没有足够时间的练习,一学期下来学得的一些东西也荡然无存,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数量不足,是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

(2)教师信息技术素质不高,且兼课太多

从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来看,农村小学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业人才凤毛麟角,可以说没有一个是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科班出身,大多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在知识和能力上,大多数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由于认识的肤浅,容易片面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有些教师甚至于把一堂信息技术教育课上成了打字课和游戏课,甚至在一堂课中任由学生在键盘上敲击;另一方面,农村小学兼职信息技术教育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学校只有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教所有年级,并身兼数职,没有时间静下来对教学进行思考,思考教什么内容,怎样教。有的甚至从来不备课,不按教材上,得过且过,应付差事。而本人则同时作为学校打字员,有时虽然有信息课,但同时又有一份重要文件需处理,两头不能兼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我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的事,而应当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把信息技术教育同自己的本学科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业成绩。但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基础工具的操作应用知之甚少,甚至有的教师还对计算机有或多或少的排斥感、畏惧感。这都是我们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3)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有关信息技术本身的内容安排得太多,有的教材甚至完全是从信息技术本身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于是就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开始,到计算机的系统构成、计算机的组装、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编程语言等等。

(4)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随意性大。

信息技术课在一些学校成为了最好上的课。一些非专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因知道学生喜欢上机,只要将学生领近微机室,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就算上课了。结果,无关计算机本身的知识确实学了不少,但是却不能用计算机完成一些实际的工作,如用计算机写一封信,画一幅图等。这就像一个学生在写字课上学了大量的关于笔的知识,但却没有学会用笔来写字一样荒唐。学生一节课练下来,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多少呢?而一些具有专业知识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师的教学目标侧重于键盘的操作及软件的使用上。且由于指导纲要中对各学习模块的课时没有明确,教学内容也没有按学期划分,使得实际教学无所适从。每一节课的教学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怎么练,练多少,完全由教师自主决定。教师教学内容自由,讲课形式随意是目前信息技术课堂的一大通病。同时,信息技术课做为一门非升学科目,人们对它的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非常重视。由此,导致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不高,课程流于形式。

(5)农村家长对信息技术课有抵制现象.认为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会了玩游戏、上网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游戏中特殊的游戏规则对他们的吸引力),很多学生都过度的热衷于打游戏,上网。因此,“严重影响了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

三、对以上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出现的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信息技术是包括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内的一整套技术。其中也包括“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技术中信息处理的工具之一,它不能等同于信息技术。同时,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区别于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可分两类,一类是专业出身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另一类是各行各业中应用计算机的人员,他们是计算机应用人才队伍中的基本力量。显然作为中小学校计算机教育对象的学生,应当属于后者,对他们计算机知识的教育与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是有区别的。所以在教学时应更多是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由兴趣到能力,由熟练到创新,让学生先动手后明理,先起步,再放眼的方法进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操作练习。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就不要教给学生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而是说应该在分清两者的区别的同时,在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学中适当地根据学生兴趣,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知识的教学和引导,使部分学生学有所长,为向专业化方面发展作好准备。

(2)结合实情,创新教材。

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知识是教学的核心,课程的主线应该是:紧紧围绕“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这个核心,学习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信息(文字、数据、图形、声音、视频等),学习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各种方法(检索、接收、加工、传送等)。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各类有代表性的应用软件的实际使用上。同时,确定教学内容必须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例如:在字处理软件、绘图与图像处理软件的教学中,要结合农村实情,注重培养农村学生的“三教统筹”的意识,紧密联系小动物的饲养、植物小株的栽培养护、家庭产品的了解与开发、对家乡环境、土地的保护、对农民利用空闲外出打工的具体现实问题,引导学生亲自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帮助农民,从小养成爱家乡,爱祖国,以发展中国农业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和高尚情操。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主题,既有效实施了信息技术教育,拓展了常规课程教育的领域,又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推动了小学教育也染上了少量职业化的色彩,使学生的农村情结得以培养。但这并不是说社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要求尽可能选择相对比较稳定的内容。

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关信息技术硬件方面的内容是更新最快的,且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任何停滞的迹象。而某一类软件的发展往往会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稳定期。同样,一个掌握了视窗操作系统的人,他所学的内容肯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有用。应用软件更是如此,某一类应用软件一旦成熟,就会较长期地稳定下来。比如,微软最初推出的所见即所得的Word,到今天的Word2003,虽然界面和习惯上有很大改变,但基本的功能和操作方式并没有多大改变。

(3)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首先,要提高农村各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信息技术教学管理的力度,确立 ③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地位,科学地规范课程的建设,加强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强化信息技术的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和体系。同时,发挥各级学会、教研部门的作用,深入探讨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次,明确目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规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此认识不深,课程内容过于随意,仍以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掌握为主,没有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的方向上来。马克思曾经讲过,最蹩脚的工程师永远比蜜蜂的高明之处在于盖房之前在头脑中已经形成关于房子的图纸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不能没有明确的目标,上机学习不能没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学习任务,上机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在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逐渐养成提高学习的效率,节约学习时间的习惯。上机练习之后,要让学生总结自己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方法做的,哪种方法是最简单的,效率最高的,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归纳和综合的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里,信息技术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信息技术是万万不能的,如果说课程改革是正在开发的沃土,那么信息技术就是耕耘在其中的“神州七号”。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改变不了大的环境就从改变小环境开始,从改善课堂开始。从我们自身找找原因,对待学生的表现我们到底是怎么做的?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莫不关心?还是麻木不仁?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更不能恶性循环!“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途漫长而又艰辛,而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幸福就在于心中常有希望、脚下勇于探索。也许我们的努力不会一蹴而就,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仍将是我们前行的准则。” 希望广大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前沿努力探索新路,愿农村教育事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 篇7

多年来,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一直沿用绝对评价标准,以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难以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上的变化及教学效果的优劣,也难以从评价结果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反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评价主客体单一。(2)课程评价方式传统。(3)课程评价内容简单。(4)对课程评价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

笔者认为体育课学习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帮助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在评价的过程中诊断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让学生在体育课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和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体能、技能、态度、行为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诚信程度,这是评价的最终目的。

1、转变教育观念,强调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

学习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激励、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检查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观念的更新与转变是实现新课程提出的评价目标的前提条件。

在评价的目的上,要在评价的甄别基础上,向激励学生主动锻炼、帮助学生发展上转变。新课程的评价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更要注重评价的教育改进与激励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教师要树立评价是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服务的观念,通过评价不断的改进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课,使学生得到越来越好的体育教育和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发展。

2、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外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体育课程学习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所以,评价内容也应从这五个领域为主线,在评价内容和方法上体现全面性,制定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发展水平和能力新的体育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考核,形成一套内容充实的评价内容体系。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不仅仅关注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评价,还要对学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锻炼过程、使用的锻炼方法、对体育学科的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关注,选取合适的方法,用相对具体的、可观察的、可记录的、可测评的指标对一些评价内容进行印证。

3、关注学生体育素养的形成,增加评价的有效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采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依据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向化的特点,评价方法和工具也呈多样化,不同评价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1)对身体素质与运动技术、技能、以及进步幅度、特长、体质与健康的评价可采用定量评价,要把握综合评价及可操作性原则,注意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在考核项目的选择上,要结合地方实际,以对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典型健身意义的项目为主,但要注意给学生在同一项群中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2)对体育与健康认识和知识的评价可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办法:卷面测试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健康知识、运动保健知识;还要通过短文写作、提问、讨论、口头演说、角色扮演、健康测验等方法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内外所获得的科学的锻炼方法、自我保护能力、体育欣赏能力等。

(3)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价可采用建立健康档案袋的方法,档案袋中记录学生定期体检的结果,包括与身体机能、身体形态、疾病状况相关的文字、图片、图像和其它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以及学生日常病假考勤情况,要将学生的体育达标与体检的身体指标相结合,将学生生长发育状况、生理健康状况也纳入身体素质评价中。

此外,还可采用家长评价法、同伴评价法、自己评价法等,利用观察、日志、情境测验、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照片、报告书、作业、提问等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4、选取恰当的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学习评价的最终价值是促进教师改善教学,促进学生改进学习。评价的结果不是学习结束,而是一个起点的开始。在考试结果的处理方面,除坚持标准分统计和强化评价的信度外,还要采用鼓励定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最终的评价,改革单一的百分制,改为分数+等级制+评语,评语要力求简短明确,重点突出。对优点要充分肯定,对问题要提出中肯的和具体的改进意见,要注意效果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统一、评体与评心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结合书面评语给予鼓励,如“你太棒了,实现了开学时制定的目标,老师希望你再接再励,相信下一学期你会更出色”。这样可弥补分数的机械性以及评阅的主观随意性和过分简单化的做法。突出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结果不能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排队”,成绩不应成为关注的重点,重点应在于对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正确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的课课程评价,应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把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作为重点。在评价时做到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成长环境,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和学习兴趣和潜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 篇8

一、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意识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中学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要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育在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不仅要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更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及信息分析加工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和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学习计算机的动力

在学生学习和操作计算机之前,要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已掌握与实际接触的情况。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学习感觉有点茫然,对计算机有好奇心却缺乏学习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作用,建立他们学好计算机的信心。在教学中,学校应该做很多实践的工作。如,对各年级进行上机操作专项训练,学生集中较多时间在机房上机,对他们给予分阶段操作任务,在学生操作前教师作适当讲解,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要对学习的内容积极操作,多动手实践,从而较好完成操作任务,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逐步实施。让学生成功完成各阶段分模块的操作任务,在实施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好计算机的信心。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教育要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需从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着手,可以选择方便好用的教学软件,如选“金山打字”“打字高手”进行指法与打字专项训练。可以用“打字高手”及“金山打字”来练习指法、五笔字型等,“金山打字”有不少文章,学生在练习时也等于在欣赏小说,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记录与公布不同时期的学生练习成绩,让学生开展相互间的技能竞赛,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多动手修理;在QB程序设计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良好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增强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好地掌握各项信息技术的专业训练技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发展的潜力,让他们能终生受益,也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源源不断。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法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把—学期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掌握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教学,是围绕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具体的任务,学生就有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设计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乐学。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搞好农村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还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探索。

对农村仁爱版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篇9

麻栗坡县 黄荣方

摘要:仁爱版教材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英语教材,内容涉及面宽,信息量、语言材料、词汇量等容量大,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要求较高,对于进入初中才正式学习英语的农村学生来说,会面临很多学校困难,从而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人为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学习英语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农村 仁爱版 策略

中国要使初中生成为英语学习的成功者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然后,当前农村英语教学缺乏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仁爱版的英语教材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过好英语入门的字母、音标、单词关

利用张思中教学法进行入门集中识词教学。在入门阶段,一定要强化字母、音素与音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的来说,在短期内使学生形成从单词到发音的自动化反应,能根据音标拼读一部分的单词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学习了26字母中涉及到的音标,因为有汉语拼音的基础,所以学生学得比较容易;然后利用音标把有相同发音的字母放在一起学习。一节课学习了15个字母,第二节课的检查结果表明,学生大部分掌握了字母的音、形。采用同样的方法,第二节课就学完了字母,第三节课再按照字母顺序复习掌握26个字母及涉及到的音素。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按照发音规律背诵字母表,并且学得很轻松,并没有产生任何学习负担。接着,以字母为踏板,音标为导向,对七年级上册的单词按发音规则进行分类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发音规律,根据音标会拼读单词。要求学生掌握单词的音、形、义,能正确读出单词,说出意思即可,不要求默写。因此,学生学习并不感到困难。在理解、掌握单词的前提下,对话只要求会读,理解意思,并且鼓励学生上台进行两两对话交流,学生非常乐于接受。通过这样的安排,在很短的时间内,初步集中学习了本学期的大部分单词和对话内容。

二、凸现课堂对话教学,努力创设语言交际实践的氛围

仁爱版教材 每个单元都有pair work,group work 和charts。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交谈、互相讨论、互相切磋,实现生生互动是新课标课堂最基本的活动。每一个单元的Topic话题,重点突出,任务明显。该单元的语言知识和学习活动都是围绕它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全面考虑,研究本话题的知识框架,理清知识脉络。安排好课时教学顺序,每一课时的任务,通过怎样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来达到该目标。教师应灵活处理教材,不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和内容,大胆调整、取舍、增删。服务于课堂交际教学的需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还应注意用教具、简笔画、挂图多媒体设备等创设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对话。

三、依纲靠本,加强“听”与“写”的训练

仁爱英语每个Section都有听力训练,内容紧扣本单元话题,使得听说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学生在听懂并完成课本要求外,教师还可继续利用这一资源,如跟读、模仿语音;替代磁带中角色问或答即复述;听写等。复述就是要把听的东西“倒出来”,说得再明确一点,就是要“背出来”。而对于较难的听力内容,教师事先应稍做介绍,或以填空形式提供书面材料,降低难度,提高听的效果。必要时应提供听力原文,让学生听读结合。

四、适当的语法集中教学,补充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扫清语言理解障碍

仁爱版教材一些语法知识体现不出系统性。这不可不谓这套教材的不足之处。如八(上)Unit

3、Unit 4就出现形容词比较级,学生颇为费解。有鉴于此,适当的语法集中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如针对“一般过去时”这一时态,在七年级下册Unit7教学时应对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构成及“ed”的发音做全面的归纳讲解并配以一定量的口笔头练习。而对于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表则应提供给学生记背。

五、传统的英语教学检查手段如听写背诵等要常抓不懈

由于农村学生学习相对被动,因此布置一定量的任务作业是巩固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听写也许就是最好的“杀手锏”。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后的当天就要及时复习,第二天马上要听写。同时老师要清楚交代好听写的内容,比如是某一个Section 的单词和对话。教师大力强调同学们一定要去背诵复习。听写有专门的本子,听写要单词、短语、句子并存,以上节课知识语言点为主,适当辅以中文,完成后要及时批改,以圈点出错误为主,让学生自行更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贵在常抓不懈。另一点就是抽查学生背诵教材的重要句型、对话、短文。英语成绩很多时候是老师不辞辛苦抓出来的。在要求学生做到的同时,老师不妨身体力行,比如示范背诵,且力求背得语音语调准确、流畅、绘声绘色。学生听后面露羡慕,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神情。至少保证学生每天半小时朗读,主要是充分高效利用早读时间。对做得好的或有进步的同学在全班大力表扬。笔者认为对学生施加适度学习的压力并不悖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六、拓展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学生实际生活的限制,而多媒体课堂无疑解决了这一不足,它能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学习情境的氛围,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计算机多媒体课堂上,能有效地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的视听等有关教学问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视听能力;节省了板书和擦黑板的大量时间,仁爱版教材配套光盘提供了课本的flash动画课件,非常好非常实用。比单纯的听磁带好多了,因为它们能让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组织;教学方法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的理念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阶段,对信息技术教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学科。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基本上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可以借鉴。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那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组织与实施,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保持长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就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教学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通过作品的演示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就能触动学生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比如,讲解WORD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精美的贺卡、小报、封面、表格设计等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讲解EXCEL图标制作时可以通过展示文字、表格、图标三种形式的信息,让学生思考哪种更直观,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让学生在对比、思考中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恰当、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信息技术课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但笔者认为,下面几种教学方法,更适合现在的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组织和实施:

1、教学形式要求讲练结合,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探究新知。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节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农村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农村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迫生感。

2、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精讲”就是要讲清讲透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要讲清讲透,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掌握的问题可以不讲。“多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现在一堂课40分钟,教师讲得多,那么学生自然练的少。所以,处理好“精讲”和“多练”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首先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充分吃透教材、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确;对学情有充分认识,了解学生的大体水平层次,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结合教材,制定出相应的教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不仅仅是备教材,更主要的是备学生;其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灵活多变,时刻根据学生对某一环节掌握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活教案。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用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去操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一般情况下,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最多用10到15分钟的时间来讲解,其余的时间就应让学生上机实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几种教学方法。

3、示范展示法 。示范展示法就是由教师展示具体计算机操作,学生从教师具体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展示,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教师通过自己的坐姿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坐姿;操作键盘、鼠标的指法,教师可以通过自己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如何操作;另一方面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比如在讲资源管理器时,对于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①进入到指定位置;②选择“文件——新建——文件夹”;③转换输入法;④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择重命名;⑤输入文件夹的名字;⑥确定。全部步骤操作完成。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或多媒体广播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示范展示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任务教学法。为提高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应该注重采用“任务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

5、伙伴教学法。伙伴教学法是指由一个学生教另外一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多用于课外活动,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对于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伙伴教学是由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好(特别是家庭经济相对较好,有计算机的学生),学得好,学有余力的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和基础差,学得不好的学生的“伙伴”结对,进行学生间的互助教学。这种“师生关系”可以在课上存在,也可以延续到课下。伙伴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互助,特别是课外的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可谓一举多得。

6、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只有建立在科学评价基础之上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才能不断地向着更好、更全面的科学化高度迈进。 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上一篇: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下一篇:幼儿园说课稿:小调料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