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探讨(通用8篇)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探讨 篇1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探讨
杨龙国 景德镇市第四中学 33300 【摘要】本文试从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问题出发,展开论述,首先从理论上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作出分析,并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的整合进行尝试,然后对初中英语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进行了探析,寄望对初中英语教学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教学 整合 探讨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我国《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并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这种意义上讲,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无疑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研究,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获得了一些体会和认识,在此以慰同仁。
一、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从理论上讲,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北师大何克抗教授指出:在先进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切实有效地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由此可见,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不仅体现在诸如教案和信息教学媒体的应用上,更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这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教师在整合中的角色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因此,英语教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钻研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追踪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协助英语学习,又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例如,在七年级(下)“Unit 7.How do you make fruit salad ?”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去体现它的优越性。在“Make salad”的情境中,为了节省时间并给予学生更好的语言环境,选用外国人做沙拉的录像,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媒体的运用能把本来静止、枯燥的内容变成色彩鲜艳的画面、浅显易懂的语言、悦耳动听的乐曲,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趣味性等特点,这正符合学生观察、注意、思维、想象的要求,因而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优化的课堂环境中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学生在整合中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训练,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于一体的影音效果,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通过主动地从网络上搜索有益于学习的信息资料进行学习,实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之目的。如为准备一个学习课题,学生利用百度在互联网上搜索、筛选、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及相关音像资料,以便自主的记忆,同时还可以跨学习同一课题,拓展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知识助手和培养研发能力的工具,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助手。英语教学中涉及到语言的自身和外国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文化等。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我们根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加工工具”将所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多媒体、超文本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语言环境和信息交际的场面。在学生学习语言交际词语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交际活动的文化背景,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手动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合的。
四、活化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与当前初中英语课本及其相关练习和阅读材料相比,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是超乎人们的想象。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正在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收集和整理相关学习资料作为教材教学与学习的拓展。在学习过程中,还可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或以幻灯片形式学习,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建立链接进行网络学习,例如:在七年级(上)英语“ Unit 1”的教学中,笔者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作出了如下的总体设计;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Section A”的对话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要点。然后,制作网页,其中设计游戏园地(主要训练对话)、词汇园地(主要记忆词汇)、语法园地(主要是句子结构特点)、学法(主要介绍学习方法)、跟踪检测(主要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情况)等内容,并把此网页与学校主页建立链接,让学生在网上学习。这样的学习使教学信息得到极大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学生的视野获得开拓,思路更加开阔。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如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只是要注意一个恰当的方法罢了。显然,这是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的优势,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五、整合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的思想观。现代教育思想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展、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优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初中英语教师作为初中英语课程的学习组织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②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教师要做终身的学习者,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还要努力钻研信息技术,只有当教师领会了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了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才会欣欣向荣。③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本观。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有利条件,扶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自觉发掘课文特征,自觉收集信息,自觉处理和发布信息,在实践中培养各种能力,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2
3、王立非《现代外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4、《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9.10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学英语教学》,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9.10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探讨 篇2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堂相结合,能够把枯燥乏味、缺乏活力的教材以真实有趣的画面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不仅能够用眼观,而且能用耳听,打破传统课堂沉闷的氛围,将学生从枯燥的英语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英语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措施
1.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师开展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学习氛围浓厚的英语课堂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出一组以消费者的购买商品的过程为背景的PPT,让学生猜想消费者会与服务员进行怎样的对话。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人物角色的代入并进行对话,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灵活现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2.信息技术拓展了课堂教学宽度
信息技术能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画面生动逼真、色彩描绘丰富、化静为动,将深奥的知识理论形象具体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节约很多课堂板书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授课。此外,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挑选出与本次教学任务有关联的课外知识,补充了文本知识的同时也扩宽了学生的知识宽度。例如,教师在讲授Unit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文时,首先将图片、声音和动画集合起来向学生展示clean environment and dirty environment,让学生感受环境优美和环境污染在视觉、听觉上的不同,引出环境污染。接着,让学生思考是谁造成的环境污染,引出人类污染地球如此严重。从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包含了形式多样的动画效果,图片可以以“飞入”、“切入”等多种形式出现在PPT上,兼具了各种有特色的声音(如水滴声、鸟叫声),同时还能将重要的字设置成突出的颜色,字体形状也可以转变。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觉得形象逼真的画面触手可及,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在讲授Unit 6 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一文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嵌入图片用于新单词的学习,再设置歌曲的超链接,学生通过欣赏歌曲对现在完成进行时的“外貌”有所了解,歌曲的播放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是教师也不应该全部依赖信息技术。过多地利用信息技术,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反而会丧失教学的主体地位,使英语课堂只能简单地欣赏“图片”或是“听音乐”。要阻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就需要初中英语教师贯彻英语课文的中心思想,围绕教材主题来制作教学课件。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探讨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54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并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无疑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研究,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获得了一些体会和认识,在此和各位同仁探讨。
一、初中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从理论上讲,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北师大何克抗教授指出:在先进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切实有效地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由此可见,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不仅体现在诸如教案和信息教学媒体的应用上,更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这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教师在整合中的角色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的指导者与合作者和学习的促进者。因此,英语教师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勤于钻研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追踪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协助英语学习,又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三、学生在整合中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训练,运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于一体的影音效果,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通过主动地从网络上搜索有益于学习的信息资料进行学习,实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之目的。如准备一个学习课题,学生利用百度在互联网上搜索、筛选、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及相关音像资料,以便记忆,同时还可以跨学习同一课题,拓展视野,培养创新精神。这样,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从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知识助手和培养研发能力的工具,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助手。英语教学中涉及到语言的自身和外国的社会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文化等。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我们根据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利用“加工工具”将所呈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整理成多媒体、超文本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便于理解记忆的语言环境和信息交际的场面。在学生学习语言交际词语时,教师向学生提供交际活动的文化背景,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大量的信息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手动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整合的。
四、活化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与当前初中英语课本及其相关练习和阅读材料相比,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是超乎人们的想象。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正在为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收集和整理相关学习资料作为教材教学与学习的拓展。在学习过程中,还可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或以幻灯片形式学习,这样的学习使教学信息得到极大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学生的视野获得开拓,思路更加开阔。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如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只是要注意一个恰当的方法罢了。显然,这是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的优势,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五、整合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的思想观。现代教育思想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展、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优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初中英语教师作为初中英语课程的学习组织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2.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做终身的学习者,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还要努力钻研信息技术,只有当教师领会了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了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整合才会欣欣向荣。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探讨 篇4
自从多媒体进入课堂,作为历史教师的我,深切的感受到:多媒体运用于历史课堂有着其他许多学科无法比拟的“先天优势”,历史资料异常丰富。实物的、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数不胜数,这为我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大量的多种多样的素材和资料。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两个有利”,现将本学期的实践和体会,做一下总结:
首先,多媒体技术运用,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一套教法不仅学生学得枯燥,同样教师也教得乏味。现在,从白发苍苍的老教师到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在开发多媒体课件上奋力开拓,乐此不疲。有的教师为了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晚睡早起,到处查阅,寻找所需资料。以开发多媒体课件为契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事业心、奉献精神和潜在的创造力都迸发出来。我本人在学校组织的教师计算机技术培训中,学到了许多未知的知识,并学会了简便、使用的幻灯片课件制作,自己不仅获得了制作课件的成就感,而且越作越乐于去做。遇到技术上的问题,也愿意向年轻教师请教,虚心学习。学会制作课件,是我这学期的工作中,收获最大的一项成就。
其次,多媒体技术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以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新航路的开辟》一目为例,谈谈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新航路的开辟》在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以前讲授本课内容的传统方法是教师在讲述内容时将历史挂图或地图册及课本上的插图适当运用即可,但本课地理知识及概念较多,学生始终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模棱两可。而我现在借用多媒体讲本课内容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对一些地理知识及概念的掌握通过感性认识的方法取得了突破,效果非常理想。如讲述“资本主义萌芽“一目时,只需用鼠标点击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屏幕上一清二楚,学生一目了然。在介绍四位航海大师时,为了加深同学印象,鼠标点击一个出来一个,教师根据每位航海家的特点,点评为:健壮的迪亚士,老成持重的达·伽马,温文尔雅的哥伦布,粗犷的麦哲伦,学生觉得生动有趣很快识记四位人物。
经过实践,我认识到: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结合,无论对教与学都大有好处。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带着好奇心情、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更为稳定,使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活泼,达到寓教于趣乐之中,短时高效。
在讲述他们的航海路线时紧紧抓住历史教学的特点:即与地理知识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地图。因此,此目运用动画效果(flash)配上解说,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将每位航海家的路线标示得明明白白,学生对方向、对地图有了准确地把握,这是以往上课所无法相比的,而且就此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分析西班牙与葡萄牙两国所支持的航海家的航海各有什么特点,看着地图学生能迅速地观察出西班牙往西开辟新航路,而葡萄牙则是往东开辟新航路的,这为讲下一目两个国家所建殖民地的分布又埋下了伏笔。最大的收获还在于学生对四位航海家所到的地方,好望角、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海峡都有了深刻印象,这在处理教学重难点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完全得益于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多媒体功不可抹!
通过以上事例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优点之一便是摆脱了以教师抽象描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生动直观的图象及恰到好处的解说、说明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的思维能力及创能力,并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找到了一个极好的结合点,有效地避免了以前历史教
学中那种枯燥、乏味的弊端。本节教学获得了圆满成功,许多同学对四位航海家所开辟的路线印象深刻,甚至是终生难忘的;而对教师来说,不但很好地完成了原定教学目标,又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素质,真是“一石多鸟”。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运用于历史课堂毕竟是“辅助”教学,所以我们在制作课件及运用时,首先要想到教学效果,这是制作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偏离这一原则。既不能滥用多媒体,也切忌在制作课件时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喧宾夺主,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依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来完成。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其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系统介入学校教育后,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作为教师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那么怎样做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尽量大地发挥
信息技术的优势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源泉,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条件。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丰富,他门对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事物最感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可以给学生造成以上的情景,因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浓缩时空、超越时空、声像结合,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美国的南北战争时,利用课件及多媒体影像讲述、介绍南北战争前美国种植园里落后的野蛮的黑人奴隶制,黑人奴隶被奴隶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着,他们只不过是一个说话的工具而已。由于奴隶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最终爆发了南北战争,而战争后期正是林肯政府解放黑人奴隶扭转了战局,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学生在上课时通过多媒体目睹了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奴隶当然对奴隶主产生极大的痛恨与仇视。而当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时,他们不但自由了,并可以参加到北方军队与南方作战。当我上课时提出了下列问题时“你说他们谁不去参军呢?谁作战不勇猛呢?”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的效果那就显而易见了。所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积极思维,强化其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
中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感性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媒体演示,可以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通过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动与静、整体与部分、外表与内观等多方面的相互转化,使历史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均能清晰而形象地显示出来,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形成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
例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时,为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我剪辑播放了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彻底战败。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在短时间里就毁灭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联系李鸿章退缩避战、慈禧太后铺张浪费等镜头,得出结论: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通过丰富的影像资料和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原有知识的有效迁移。
再次,以信息技术为契机,努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历史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之一,如何上好历史课,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望,是许许多多历史教师长期探索的课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进入现代化教学时代,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得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可能。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别出心裁而富于创意的课程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营造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而计算机的辅助参与和应用,更进一步地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到更美好的物象,为其审美素质、思维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例如,在讲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的诸子百家时,我们就利用播放诸子百家影像及他们的代表的各自思想、学派等的整合文件,让学生初步认识他们的各自思想和代表,然后在再让各小组进行讨论,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扮演各个学派的代表任务,并利用各自学派的思想进行辩论。通过教师的精心的设计、学生精彩的表演,丰富了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接触历史生活,打开了学生想象的心扉,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了这节课的知识。这样的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反之,那种千篇一律的泛讲空讲,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最后,利用好信息技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以致于教学时间过多,课堂40分钟,讲课30分钟,留给学生的时间只有10分钟。10分钟内要消化30分钟讲述的知识,其困难可想而知。课堂上掌握不了,无疑就是增加学生课外负担;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学生被束缚在书本上,限制了个性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用多媒体教学,我们若把复习题或上节课的重要内容用PowerPoint等工具制作成动画幻灯片,用多媒体播放出来,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给学生以极大的吸引力,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这就比口述或板书要优越。特别是教学一些以自学为主的课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同时把问题以设问、选择、填空等题型投影出来,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自学自然有了学习目标。虽然课前把问题写在黑板上也一样可以节约时间,但不能长期保留。而用计算机制作的幻灯片软件不但能长期保存,还
我们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选取恰当的教学内容,不能滥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辅助教学是初中历史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许多优点,但它也不是万能的。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却走入了这样的误区:即现代信息技术成了课堂的中心,不论教学内容是否恰当都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图文、动画、音频、视频等无所不包,学生不断地接受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课堂上热热闹闹。可是学生就象一台机器,被动地接受现代信息技术这台“机器”的“灌”。其实,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是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制作了新奇生动的课件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从头到尾地演绎课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很难突出教学重点,浅化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成了一个单纯的首尾兼顾的机器操纵者,看不到其教学机智;而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且很难在稍纵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结构、线索及要达到的目标。如果教师教育观念不更新,不论内容是否适合,一味追求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就会“穿新鞋,走老路”,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为旧式的教学服务,变“机灌”代替旧式的“人灌”,让现代信息技术只起到电子黑板的作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只有“适时、适当、适度”地加以应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多种新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以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如除电脑演示外、还可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幻灯片上写板书、写副板书;或直接把课本上的人物、实物、地图、表格、史料和课文内容投影到大屏幕上,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记忆的效果;利用录音机放一段轻音乐以调节课堂气氛,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有,设计现代信息技术课件时,应注意声音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件和文本文件的结合问题。声音文件不宜太多,应以轻音乐为主,注意音量的控制;视频文件也不宜太多,以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准;图片文件应与文本文件相结合,色彩不宜太鲜艳,以免分散学生对文本文件的注意力。也不要太简单,太简单了会显得枯燥,吸引不了学生。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密切结合,配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辅助初中历史教学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教学工具的教学。但计算机毕竟是机器,在教学过程中它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所有的工作,替代不了通过师生交流与沟通而进行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技术辅助教学必须与传统的、常规的历史教学密切结合,配合使用,切不可一味地追求课件的数量或质量,而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更不能使两者脱节,或互相排斥。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采用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法、集体或个别提问学生、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划课本等传统方法。此外,教师要注意发挥身体语言的应有作用。如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丰富多彩的面部表情,配合课文内容的手势,更可以摆脱麦克风的限制,直接走到学生中间边走边讲,用眼光与学生接触,就好像与学生在平时聊天一样,给学生以亲切感,以提高和培养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总之,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不能完全没有教师的板书。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一些重点,教师往往会把它板书在黑板上的某个位置,以便学生在整节课中有所参考。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性等特点。这样的板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思维,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虽然运用CAI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也具备“板书”的功能,但由于它的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因而它无法完全取代传统板书的功能。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注意节奏,合理安排,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讲课时应注意电脑课件演示的速度和时间控制的问题,要合理安排。因为电脑课件演示的速度太快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探讨 篇5
摘要:初中地理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多角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与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已是多样化多方面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理教学都要运用现代代信息技术,而是根据需要进行整合优化,达到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积极性;营造气氛;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艰难的教学任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接受专门的地理知识,缺乏地理基础知识,也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地理思维能力。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较抽象,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或者是根本看不到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语言或图片进行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无法实地观察或者抽象的地理事物以便形成正确的表象,对地理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结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其形声具备,动静结合,交互性强等特点而具有的突出优势解决地理事物宏观远距离难以感知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认识地理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关于地球的自传和公转,一直以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都是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教师教着费劲而学生学着吃力。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flash动画演示引发学生思考: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假如地球不自转,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继而演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动画。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假如地球不公转,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再演示地球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四季的更替画面。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复杂的变化过程,生动和直观地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融入思考和集体讨论氛围之中,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营造合作学习气氛
将信息技?g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感知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地理探究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以发展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教授《滔滔黄河》关于黄河的含沙量知识.教师提出问题: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会带来什么结果?这些泥沙是否都随着河流流入海洋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展示“地上河”的图片。配以黄河历史决口洪水泛滥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灾害的图片。教师顺理成章解释“地上河”形成原因。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与他人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既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意识,也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德育教育的?B透
地理课程目标的设计还在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方面给予了关注: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环境乃至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征;理解人类的不同生活状况。促进应使学生懂得,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保护环境,是人类持续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一些环境污染等情景再现,直接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如在讲解地震、泥石流、洪水、干旱、塌方、滑坡等这些自然灾害时,我们可以利用画面展示来创设情境,再现灾害现象带来的危害,例如:回放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日本大地震和海啸,舟曲泥石流,鄱阳湖的干涸„„再现当时的灾情,让学生分析其成因、关联性及带来的危害,引起学生对情境、事件的感知,从而引发他们的情绪情感结合在一起以强化记忆,加深印象,从而意识到认识并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讲解有关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知识时,将一些有关旅游方面的新闻片放给学生看,让他们从现实中感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建议。如旅游卫视的广告:两秒钟我们就毁掉足球场大的一片树林。如果让学生结合广告联系生活中滥采滥伐、毁林开荒现象,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评价,得出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学生既有兴趣又留下深刻印象,还能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位置,具有空间观念强、数量大、分布广等特点。空间意识主要运用于学习经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山地的坡向分布等,以及地理事物间的相对位置。而对于7~9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下子接受如此大量的地理事物名称,并且了解它们的具体分布及相对位置实属不易,难免产生畏学、厌学的心理。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把各种地理事实材料――平面的和立体的、静止的地理事物图像和动态的变化过程、外部的形态和内部的结构等――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例如,在讲解《大洲和大洋》这部分内容时,利用Google Earth软件为平台,将标明七大洲四大洋的旋转的“地球”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通过鼠标任意旋转“地球”,从中找到任一大洲和大洋的位置。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还有利于学生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空间观念。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常规,创新教学观念,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推进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合,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途径,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实现高效地理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斌,于波.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地理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4)
[2]苗振.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J].信息化建设,2016,(02)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篇6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课程简介】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我国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出了方向: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即为了更为有效地教学要努力做到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展现出新的前景„„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 重视多种媒体的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化学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极大地有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而在化学教育中要做到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关键在于教师。从相关的文献上看到,当前我国中学化学教学还远不能在化学教师中实施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这必然影响到化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化学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使其能够实施该工程的基本途径。本专题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是如何理解化学课程内容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第二是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与形式,通过案例应用讨论,第三是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要求】
认真学习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与理解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主要理念和一般实施方法;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所列内容或探究活动的建议中选择某个主题进行研讨;通过收集有关资料、提出探究目标、构建实施方案或教案、总结与反思;实施一节课;评议及交流。
教师团队
【主讲教师】
温利权
北京二中,中学一级教师。200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曾获:全国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北京市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评比一等奖;东城区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论文在《中国考试》《交互式电子白板精品课例(高中部分)》等期刊发表,10多篇论文及教学设计获全国、北京市一、二等奖。参加北京市基础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化学新课程复习课教学时效性的研究及同步练习》的编制。
专题讲座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
温利权(北京二中、中学一级教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与定义很多。综观这些观点,我们发现主要是基于对课程概念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我们可以将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
大整合论主要是指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黄甫全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创立信息化课程文化。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和对立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从而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促进课程整体的变革。“大整合论”观点有助于从课程整体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的分化反映了人们看待信息技术作用的不同视角。在研究与实践中,持“大整合论”的人一般都是专家学者,而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则比较认可“小整合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特别需要关注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我国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推广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和问题,例如所谓的“课件”很多还没有改变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CAI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所以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国内研究人员对多年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何克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他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解月光则提出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凡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活动都可认为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习工具、环境构建工具。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范畴则较小,主要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也有较少的时候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没有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辅助教学则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结果是有限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创建主导 —— 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为目标,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而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锻炼的一种教学理论。整合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这一教学理论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作为一种能力,它要求教师达到以下几方面标准:理论知识方面: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概念,准确把握整合的实质,熟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模式。信息技术方面:熟练掌握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教学设计方面:能够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中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教学实施方面:在教学中,倡导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能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并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效果,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经验方面:有丰富的新课程标准实施体验以及多媒体教学经验。教师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我觉醒和感悟以及对信息的态度和兴趣。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捕捉、分析、判断、吸收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特别是对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敏感度,表现为认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能在教学实践中自觉的运用信息技术;愿意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的整合等。教师的信息意识到位,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规律,整合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 :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合理的应用信息技术,达到提高学科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双重目标,是一种双赢的行为。所以,教师的整合能力是以信息技能为基础的,整合能力的发展会受到教师信息技能的制约。
二、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与形式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基础
网络环境下的备课、上课及教学研讨:例如:基于网络的信息搜索和选择、保存,简易教学网站的制作,基于网络平台的上课、评课,远程可视化教学讨论系统。
(二)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内容与形式。.提供教学情境素材。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素材,跨越时空限制,在最短时间提供最大信息量,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好的情境素材不仅扩充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启迪学生思维。情境素材对裸露的知识进行了包装,赋予知识学习的价值。(1)Powerpoint(简称 ppt)
ppt 文件制作方便,图文并茂,感官冲击力强,可以增加课堂信息传输的数量及质量,但是交互性不够,化学中的一些方程式、装置图等输入等不够方便。
PowerPoint 的应用:
1)新建、保存幻灯片:文件——新建幻灯片;文件——保存 / 另存为。
幻灯片母板的修改:视图——母板——幻灯片母板。
调整背景色:格式——背景——其他颜色 / 填充效果。
自定义动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
2)幻灯片中小动画的制作。
3)超级链接(文稿内部、外部文件、网页)。
4)插入影片(利用超级链接;插入——影片和声音;利用控件工具箱)。
5)无缝嵌套 Flash 文件(利用超级链接;利用控件工具箱)。
(2)IE软件(Internet Explorer)。
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化学课改要求教师联系实际、STS、多种感官参加学习,关注学生差异,扩充学生视野等等。这都可以借助网络开发教学素材来实现。
(3)视频文件的修改与应用。
可以利用 Windows Movie Maker、超级解霸、X Video Converter 等软件对视频进行简单的编辑,如截取视频片断,多个片断的合并,格式的转化等,使其在课堂上更加适用。.再现知识形成过程,提供知识结构图等。
形式可是ppt Mindmanager 等。案例1 :初三案例 碳元素知识结构图。案例2 :高一案例:物质的量。(具体案例参加拓展资源文件夹中这两个案例).提供化学微观世界的学习。
化学微观世界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与化学整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提供实验教学的支持。
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对于以下情况有帮助:
对于想象不明显的实验,通过模拟将现象放大;严重污染、较危险的,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微观概念及微观结构,利用计算机能够将微观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错误的实验操作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实验,模拟实验起到反面教材的作用;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例如浓硫酸的生产过程,书本的静态图给人的只是零碎地片断,而模拟之后动态演示易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反应速率较快或较慢的实验。采取录像定格、慢放和重放等手段能方便观察实验过程;新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利用课件进行环保教育,如各种因为环境污染而受到破坏的大自然图片,各种关于环保的视频,会在学生心中引起强烈的震撼。.提供网络学习、研究的平台。
形式可以是IE,博客,远程可视化教学讨论系统等。远程可视化教学讨论系统可以实现网络平台上的听课、评课,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促进不同区域、不同国家化学教师的教学研讨。.其他:电子白板或其它有用的化学软件。
Excel的应用:设置公式显示,计算学生的总成绩,计算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条件格式挑选数据,成绩的排序,创建和编辑统计图表,百分制变为等级制。
三、初三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媒体,如教具、实验、黑板、操作等还是要有的,而且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功能。
第二,选题要合适,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信息环境中教学,如大部分的理化实验课,就不适宜。对于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同样教学效果的情况下,要考虑经济效益。
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习的过程交给学生,教师应当做些什么?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又应该怎样体现?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撒手不管或包办代替的现象,整合课变成了自学课或传授课。
第四,要考虑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整合课是以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为基础的,课程的需求要与师生的水平符合。
第五,整合课所用教学时间,一般比传授课要长些,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好时间安排。其余更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分享更多成功的经验。
四、从哪些方面评价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整合的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评价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教法和学法、结构和过程、设问和板书、师生的表现和互动等诸多方面。从信息技术方面看,信息技术选择的类型和内容是否适宜,应用地是否恰当,是否促进了学生认知的生成和发展等。评价的依据应以教学设计、课堂观测、课后测验、问卷调查、专家点评等资料为主,经统计处理后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谢谢大家!
互动对话
【参与人员】
胡玉娇(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高级教师)王 耀(北京四中、一级教师)吴卫东(北京八十中学、高级教师)
【互动话题】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2 .如何处理好板书、PPT、学案之间的关系?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帮助解决化学教学实验条件较差的问题? 4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误区分析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授课教师:李庆荣(北京市第109中学、中学一级)评析教师: 胡玉娇(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高级教师)
【课堂实录】
【案例评析】
李庆荣老师“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节课在学生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值得一线教师学习。李老师将学生分为蛋白质研究小组、糖类研究小组,蛋白质研究小组又细分为3个小组,分别研究: 1.缺少蛋白质对健康的危害、蛋白质的存在和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2.以血红蛋白和酶为例,说明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3.一氧化碳(CO)、甲醛对人体蛋白质的侵害。蛋白质研究小组采取组内合作、小组代表上讲台利用PPT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进行补充的形式展开学习。糖类研究小组则采取学生剧表演的形式和全班同学交流,内容涉及糖类的组成、在人体内的消化、富含糖类的食物以及霉变大米为什么不能食用。接着,教师又向学生简单讲授了油脂、维生素的存在和用途,概括出营养素和平衡膳食的内容。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李老师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学生学习方式改革的第一次尝试。本节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也很有效,学生自主制作的PPT图文并茂,既是对课本重点知识的展现,又联系实际拓展了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视频实验的应用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根据课后学生调研的情况,学生反馈如下:
王真:我觉得这堂课的方式很新颖,由学生的讲课更能让我们进入到他所讲的内容中,同学查的资料很好,做的幻灯片很有意思,课上所讲的知识印象更深,也给同学一次在台上讲课的机会。
陈沐禾:通过查找资料,我学到了许多教材中未涉及到的知识。在课上观看ppt、食品,听老师、同学的讲解,亲自动手实验,这些使我的知识学得更加透彻,记得很牢。
马增辉:这节化学课采用小组合作式,更好地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意识、默契度,没有人不听讲,积极发言的人多了。张雨洁:在课件与视频的展示下,更好地记住知识,穿插着老师的讲解,把不懂的地方更正,使整堂课充足,又充满快乐。
李老师能够得到学生这么好的评价,在于她真正以促进学生发展来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第一权利交给学生。这节课给了学生开阔的视野,从营养物质的学习到健康观念的建构到健康行为的养成,将使学生终生受益。由于李老师上这节课是上午第一节,李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 今天早晨是否吃了早餐?展示早餐中你认为含哪些物质营养成分高?展示早餐中你认为哪种食物是主食?学完本节课以后,反思你的早餐还有哪些不足,今后如何改进?用这些具体的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学完营养素后,利用膳食宝塔的知识反思自己的早餐如何改进。由早餐问题的关注到一日三餐的关注,到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使人终生受益。总之,创新学习方式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设计不同的小组任务,如何应用不同学生的特长开展合作学习,如何处理好学生汇报和自己讲授的关系。这对教师课堂教学生成性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需要同时发挥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管理者的角色。
本节课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师多年教初三,对营养素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刻,有些知识细节的处理不够严谨。例如,关于蛋白质的存在,首先要向学生指出蛋白质既存在于动物体内,也存在于植物体内。其次,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加强,语言应该更为流畅,有感染力,避免多余的或者琐碎的话。教师要使课堂有较大的开放性,这意味着教师思维要更为敏捷,教师临时组织语言的能力、教师关于学习各个环节过渡的语言都显得尤为重要,李老师在这方面还需要提高。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如果在农村地方多媒体技术不足的情况下,学生代表可以组织其他学生阅读课本。教学需要优化整节课的问题设计,使问题设计更有逻辑关联,既体现学科知识逻辑又体现学生认识发展逻辑。在课堂上李老师有些问题比较随意,希望引起广大老师的关注,以便改进。
思考与活动
1.化学知识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相对于传统授课具有明显的优势,体现在教学的哪些方面?为学科教学带来了那些改变?
2.课程整合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幻灯片与板书的结合、实验与动画的关系等,如何避免当前课堂整合中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整合的优势?
参考资料
【相关资源】 1.关于洗发液(学生研究成果).ppt 2.乙烯的结构和性质.ppt
3.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ppt 4.物质的量.ppt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思考 篇7
1.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科技实力与经济力量的综合较量, 科学技术发达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 同时使教育领域产生了明显变化。 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是与国际教育实现同步的重要体现, 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有利于转变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 逐渐转变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同时, 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语文教学课堂之中, 可以把语文教学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学生创设真实可感的教学情境, 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有助于学生进行语文学科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实现学生的自主和探索学习。
2.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存在四种模式: 一是作文写作模式, 主要是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 从而提供写作素材和写作情景, 或者是通过网络鼓励学生进行写作, 利用网络平台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 供读者进行评价和讨论;二是课文精读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文精读, 主要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源, 使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效果的检验;三是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声音资源的播放, 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通过计算机实施评价;四是主题性研读模式,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大量信息的传递, 为学生提供大量阅读文本, 网络提供的阅读信息丰富而且多样, 具有灵活性和趣味性, 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进行心得的交流与沟通。
3.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应用探究
3.1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时, 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语文辅助教学, 努力活跃课堂气氛,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从而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所在, 利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声音、录像、图片、文字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这种教学模式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 能够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 形成直观形象和生动活泼的语文知识,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
3.2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实现整合, 并不是完全以信息技术为教学主体, 而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不能代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不能完全实现语文知识的传授。 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时, 首先需要尊重教师主体位置, 正确处理教师与信息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 不能喧宾夺主;其次, 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重对教学的整体把握, 明确教学目标, 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
3.3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 可以丰富语文教学, 使其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语文变得立体可感。 但是应该明确一点, 语文还是以文字作为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能忽视文字的基础性作用, 文字作为表达感情的重要载体, 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进行多媒体语文教学中, 要处理好多媒体与文字之间的关系, 通过多媒体进行语文文字教材的学习, 实现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 如在进行《繁星》这首诗的学习中, 教师如果仅仅凭借几张图片对该诗进行讲解, 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使原本的语言失去活力与色彩, 学生也无法体会到书中所描绘的情境。 教师需要处理好文字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关系,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文字素材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结合, 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4.结语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变了我国的教育领域,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我国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明显转变。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形成开放主动学习的观念, 进行信息技术学习, 努力实现自身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通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应用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国际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陶明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南北桥, 2015 (3) :121-121.
[2]王丽霞.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育互相交互互相整合的思考[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4 (20) :46-46.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探讨 篇8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初中体育教学 整合措施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促进初中教学创新与变革和我国教育大踏步向前发展的战略性选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拥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体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等特点,现代信息的变革必然带动教育领域的变革,学校须与时俱进,以良好的态度迎接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机遇与挑战。及时将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整合,并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和日常体育训练中。建立健全现代初中体育信息化的教学与训练环境、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教育目标。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整合的意义
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因其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教学需求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现在信息技术以其优势,强势渗入初中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发了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为初中体育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调动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方式相比更为活泼,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听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感性意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视听手段能够更好的学习与接受所学的运动动作与技术,体育教师因其自身身体条件的局限性,不可能精通每一项运动的技术技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初中体育教学手段是极其必要的。
再次,现代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老师可以把体育教学中的标准动作、运动技术、运动技巧或常见的错误动作通过多媒体视频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结合自身运动方式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整合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
(一)传统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这一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受这种观念影响,初中体育教师往往忽视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现代化的初中体育教学要求老师“以学生为本”,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师缺乏相应的教育理念,缺乏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度理解,无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二)体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薄弱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时代对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而言,无论从数量上计算还是从质量上考察,完全具备将信息技术融合在体育教学中这一能力的教师并不多见。在现代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很大部分老师尤其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依然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缺乏对信息技术基本认知的素养,缺乏对PPT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和应用的技能。对这一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师启发、引导、教育学生的效果。老师只是单纯的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而机械的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不能是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就极大地制约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条件建设薄弱
为适应现代化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我国很多初中学校自上世纪末就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教学环境的改良,很多有条件的初中都配有互联网等先进的基础设施。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不断深入和拓展。但很多偏远地区的初中依然没有这些现代化设备,现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并不高。其次对于初中体育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而言,互联网等现代化设备的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网速慢、质量不高、网络传输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依然有待解决。再次,与其他科目相比,具备体育信息资源的网络平台并不多,数字化体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并健全,无论从设计还是内容来讲,都不能满足初中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整合的措施
(一)确立正确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观念
初中体育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现代信息技术观念,才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有效结合的工作落到实处。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体育教学的优势,完成体育教学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调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老师也要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树立“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明确自己是学生的帮助者,在授课过程中,一切从学生出发。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初中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素质,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年的关键性因素。学校可以通过在职教育或定期培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应立足于初中体育教学本身,培训的重点应该是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性问题,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对现代化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领会和思考,深入理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整合方式,同时做到学以致用,将培训所得应用于体育教学中。
(三)完善体育教学所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建设
现在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具备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硬件条件,但广大中小学却普遍缺乏相应的硬件设施。因此,学校行政部门应当逐步对体育教学中所需要的硬件设施进行详细的规划,通过一系列的详细计划,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硬件建设的需要。学校可以通过申请专项资金或向社会融资的方式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为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完美融合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
(四)完善信息技术教学需求的软件设施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需要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软件条件的支撑。软件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初中体育的实际教学效果,导致教学效果的贬值。因此,在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硬件条件建设的同时应加强软件条件的提高,做好初中体育教学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建设。其中包括:第一,学校可以对现有的体育教学条件进行改造,增加实际案例讲解等内容,建立体育教学资源库。第二,初中体育老师可以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对课件和教案进行数字化建设。归根结底所有工作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体育锻炼出发。
四、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优越的条件与体育教学进行深度的融合,很好地发挥了其优势,辅助了初中体育教学,为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和身体发展的需要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中稳步推进,信息技术为体育教学的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真正迈入信息化的时代。
参考文献:
[1]秦勇.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的结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2).
[2]彭冲.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J].青少年体育, 2014,(07).
[3]冯现荣.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讨[J].读写算,2013.
[4]王玉娥.谈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
[5]宋曦锺.初中体育课堂信息技术应用探析[J].新西部理论,2012,(06):181.
【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整合的思考与探讨】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的初步探索12-05
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思考08-24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08-07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的整合12-13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05-25
对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00010-1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例和思考10-20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06-04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科学整合07-09
浅谈小学英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