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精选11篇)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丰城市淘沙初级中学 邓秋祥
内容摘要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本文将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读文悟道 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实践
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古人写文章即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更是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使之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语文教学在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方面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也出现了许多令人不满的现象,尤其是当前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理想的异化,思想的退化;不能吃苦耐劳,不能经历风雨;不懂得感激父母感激生活,情感荒漠化;缺乏信念支撑,精神软化;沉湎于电子游戏与网络,课外生活低俗化;性格脆弱,心理贫瘠化……这一现状令人担忧。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所指出的:‚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古人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一方面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要结合课文的思想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文道统一‛,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品德育教育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刘勰《文心雕龙》中也说:‚夫缀文者,情动而发。‛并指出‚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一篇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的笔墨中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有着非凡的感人力量,因此,阅读时应让学生‚口咏其言,心悟其文‛。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这里有心游万仞、情寄大鹏,翱翔九天,处浊世而不改,清洁自守的庄子;有与楚地山河血肉同一,内心充盈着强烈的激愤和忧郁披发行吟于泽畔的屈原;有发自肺腑地喊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颠沛流离、忧患一生的杜甫;有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一腔正气谱写动人壮歌的文天祥;有在异族统治、故国陆沉的艰难时世中深沉地表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有举家食粥、困顿拮据仍倾尽心力,为天下情才兼擅的女儿们泣血放歌的曹雪芹,还有那菊花丛中醉卧的陶渊明,那空
山新雨后静立的王维,那山光水色中流连的李太白,那赤鼻矶上、滔滔江畔慷慨吟啸的苏东坡……所有文化星空中闪烁耀眼的星辰都在这里汇聚,他们散发着醉人的芳香,洋溢着永恒的魅力,是人类骄傲的资本。
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例如:我们在阅读、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湖的美丽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要让学生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在讲解鲁迅的小说《故乡》时,不仅要分析闰土的形象,更要学生理解:‚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一句的深刻含义,鼓励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于进取的精神。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师如能在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中,适当地点拨、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学会引导,鼓励学生‚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方法一:深入挖掘,学会‚小题大做‛。郁达夫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粒沙‛‚半瓣花‛确实小得不能再小了,但这‚小‛中却能‚见世界‛‚说人情‛;朱自清的《背影》取材并非‚高大‛却令人潸然;鲁迅通过《一件小事》进行自我剖析与反省……这些足以提示我们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不能采取浮光掠影的态度,要学会‚小题大做‛,要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例如:由刚建成的海河外滩公园遭人为破坏,供人观赏的雨花石被拿光联想到提高公德意识,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从秋风又吹,空塑料袋在空漫舞想到白色污染,进而联想到保护环境;从制假造假泛滥现象意识到法制的健全与社会机制的完善等等。应当指出的是,小题大做是一种提炼生活的能力,要找到物与意的契合点,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
方法二:名言、谚语、成语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可以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品评、理解、感悟,并让其举生活实例加以印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例如:‚生活、苦难、孤独、遗弃、贫困,这些都是战场,都有它们的英雄。‛(法〃雨果)这一名言,使学生联想到了张海迪的自强不息,下岗工人的再创业,进而悟出:人生是由患难与欢乐组成的,要做生活的主宰者。
练习中,师生情、父子爱、同窗谊、朋友道、市井画均可入文。
方法三:教师提供某些具体物象,让学生展开类比联想,联想人生,感悟生活。
感悟是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本质的顿悟与认识。以‚手表‛为例,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触发学生的不同感悟:由手表的指针总是在同一个圈子里旋转可以悟出:人生不能象手表一样永远的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由时针、分针、秒针的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又可悟出:现在的社会、将来的生活需要与他人密切合作,共创辉煌。
三、要把语文课上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这里说要把语文课上的德育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有两个途径:
首先是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针对有些中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其次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德育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初中生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无论是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已发展到接近成人水平,独立判断能力增强。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来组织语文课外活动,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评析会、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理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课外写作活动还有编写板报、墙报等。这些写作活动也是进行语文德育的重要阵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教育环境的改善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一环。也许这一点与本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的主题有背离之处,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接触到的不仅使校园环境,还有家庭、社会环境,改善教育环境除了加强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外,社会家庭教育氛围的营造也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就应该以身作则,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如果教师和家长都具有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就会对学生的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这样学校、社会、家庭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没有语文,德育像是没有绿叶的光杆;没有德育,语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是有利于我们语文教育事业的。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2
农村初中德育状况
素质教育实施多年,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尤其是学业成绩较以前有了大幅提高,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德育没那么明显, 甚至还有滑坡的危险。近年来, 随着文化市场的迅速发展, 来自、书刊、电影、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的新鲜知识内容, 开阔了农村中学生的眼界, 为他们学习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健全, 但在思想上还是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一些非法经营者将色情读物和音像制品及充满封建残余思想、西方腐朽文化等等书籍带入文化市场。那些消极的、不健康的读物和音像制品, 对农村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强烈的腐蚀作用, 部分学生产生了一些盲目媚外思想, 导致了人格和精神上的畸形, 影响了学生的精神状态。这严重地危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于是, 在一部分农村初中部分学生出现了以下不良恶习:有的学生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暴力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有的学生受读书无用论及拜金主义的影响, 不思进取, 对老师的要求置之不理, 荒废了学业;有的学生脏话脱口而出, 自我约束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非常差, 爱心、同情心淡漠, 不遵守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语言文明等基本社会公德, 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出口成脏, 随意毁坏公物, 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有的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自由主义严重, 缺乏全局意识, 缺乏团队精神。一切以己为中心, 只考虑自己, 不顾他人, 只求权利, 不尽义务, 只乐意享受, 不愿意付出, 希望别人尊重自己, 却不能以礼待人, 不知爱幼, 不知敬老, 对老师和家长的忤逆, 不懂得感恩;有的学生因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社会风气的影响, 办事说话不够守信, 诚实不足;有的学生胸无大志, 贪求安逸与享乐, 其价值观呈现功利性、世俗性、庸俗化的倾向, 玩乐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追求目标;有的学生心理素质差, 缺乏自控和耐挫能力。如此等等, 所有这些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对策与措施
针对农村初中德育的现状及问题, 每个老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音乐教师, 我认为德育教育不能仅为空洞的说教, 而应当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之中。在音乐教学中, 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一、明确目的, 精心备课
现行初中音乐教材富含德育内容, 作为音乐教师应当认真钻研、分析教材, 挖掘德育因素, 对选编的歌曲进行分类, 对学生进行教育。如, 爱国歌曲:《祝福祖国》、《爱我中华》、《说中国》、《祖国不会忘记》、《我和我的祖国》、《中国人》、《大中国》、《共和国之恋》、《祖国, 慈祥的母亲》、《我的中国心》、《我们美丽的祖国》、《我爱你, 中国》、《中国, 中国, 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我为伟大祖国站岗》、《祖国颂》、《我爱祖国的蓝天》、《我为祖国献石油》、《我爱祖国的蓝天》、《我的祖国》、《歌唱祖国》、《国旗国旗真美丽》、《在祖国怀抱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我爱雪莲花》、《如今家乡山连山》、《共产党好比红太阳》、《我们多幸福》等等歌曲中有明显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又如:《南泥湾》、《洗手绢》、《种瓜》等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摘草莓》等歌曲是对学生进行拥军拥属、尊敬长辈的教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是对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的教育;《团结就是力量》、《白杨和小河》等歌曲是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教育;《和谐家园》、《谁不说俺家乡好》、《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爱五指山, 我爱万泉河》等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天地之间的歌》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教师在教这些歌曲时必须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 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意境,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抒发美好的感情, 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 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 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有利的对学生们进行了思想教育, 生动、具体的形象给予学生正面教育, 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 思想受到教育, 道德受到影响, 心灵受到启迪。
二、激发兴趣, 过程渗透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 单纯的说教和教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更难进行德育教育。这时, 需要老师精心准备, 激发学生兴趣, 把德育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为此,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 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 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 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 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 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 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 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 鼓励他们发扬优点, 克服缺点, 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三、内外结合, 寓德于教
除在音乐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外, 还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育人环境, 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的德育作用。要使音乐的德育教育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必须争取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 组建校园合唱团、校园舞蹈队, 进行长期严格的训练, 在训练的过程中, 要潜墨移化把德育内容渗透进去, 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得到普遍提高的同时, 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在大幅提高。除了组建校园合唱团、校园舞蹈队, 还要为学生精选适合学生特点、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富含德育内容的歌曲。而那些音域宽、句子长的成人歌曲并不一定喜欢, 诸如《爱我中华》、《大地飞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啊, 中国的土地》、《当兵的人》、《为了谁》、《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等这些歌曲, 虽然这些都是专家们精心挑选的时代感强、艺术表现力强, 具有代表性的高水平声乐作品, 但对一般的初中学生而言, 有些可望不可及。这些歌曲的演唱需要用科学的发声方法, 或民族, 或美声, 至少也得用上假声或气声, 而用这类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对于一般的普通的初中生而言, 是他们不善于、也不屑于的, 自然对于这些歌曲的学唱也难有兴趣。让他们自己选择歌曲吧, 又不行, 因为他们心理发育不完善, 对事物是非的辨别能力不强。这时, 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认真研究学生, 精心选择他们适合唱、他们需要唱、他们喜欢唱的富含德育内容的歌曲。如, 《阳光三叠》、《苏武牧羊》、《满江红》、《校园夕歌》、《毕业歌》、《故乡的亲人》、《雪绒花》、《茉莉花》、《我的未来不是梦》、《隐形的翅膀》、《一千零一个愿望》等等, 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流畅, 富有真情实感, 能真正打动他们的心, 引起他们的共鸣。因此,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必须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的组织教学中, 要长期坚持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 力求使德育教育渗透于音乐教学的课内及课外。
四、开展竞赛, 加强巩固
为了使德育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就需要创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作为音乐老师, 应该积极与班主任及学校协调要求每周及重大节日都有形式多样的音乐节目表演。每学年要举行一次合唱比赛和器乐比赛, 并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合唱、合奏、舞蹈比赛, 给学生创造展示才艺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这时也是实施德育最佳时机。尤其在外出活动时, 告诫学生要注意言谈举止, 维护学校形象。在比赛中要发扬风格,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从而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每当捧上奖牌的时刻, 学生们会欢呼雀跃, 尽情地品味着成功的愉悦, 那种集体主义荣誉感更是溢于言表。通过这些活动,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观念, 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精神。
通过采取以上对策措施, 我认为学校德育会有很大的不同程度地改善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罗枫, 浅谈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http://www.jkedu.net/Article/ytmllw/200602/20584.html
[2]为初中音乐教材选歌http://www.3633.com.cn/blg/blg040.php?uid=14&bid=65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3
如今的中学生生活在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失衡的环境中,时常面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选择,各种信息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他们的脑海,撞击他们幼稚的心灵,这是所有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现在农村中学面临的更艰巨的问题是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管理约束和亲情温暖的这些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极大影响,各种不良现象频繁发生,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德育工作。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这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从语文学科特点来看,其德育功能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其思想教育是完全可行的。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文人倡导“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语文课本隐含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或褒扬,或贬责,有着丰富的爱憎感情。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其人文思想,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经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其丰富的道德情操、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等都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这样,学生既能学到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教材。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等这些无不撼动我们的魂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情操。只要语文教师做到既“授业”又“传道”,依靠文学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学生情操上做文章,就可以让语文的道德情感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渗透的方法措施
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定,我们在实践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1.了解、分析学生思想情况,制定语文思想教育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首先了解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大致在13—16岁这个范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和小学生相比,他们表现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美丑,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他们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差一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只有重视这些特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其次,了解每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摸清所任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然后作好情况分析,制定教育计划,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2.深钻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
语文教材饱含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富有质朴的美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初中新教材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有爱心和责任心,有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有集体主义和爱国思想,有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有为人处事、宽容待人的思想教育,有理想信念的指导等。我们只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这些思想内涵就不难被发掘出来。
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应了无痕迹。
语文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了解分析学生、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加以实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自觉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思想观点、道德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中播撒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讲课要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要善引入,循循善诱,潜移默化。要用祖国壮美的山河陶冶学生,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净化学生,用历史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渗透的途径很多,如通过导语、朗读、字词教学、讲授课文、人物分析、主题归纳、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收获。
语文活动是思想升华的殿堂。在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领悟活动的主题,体验思想的精华,从而得到情操、道德的升华。几年来,我们在实验班级开展许多活动,如,故事会、普通话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编演课本剧、书法比赛、课外阅读比赛、办手抄报、知识竞赛、进行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的确对学生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
5.做好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过程,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并做好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要注意的问题
1.要不断增强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
语文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是德育渗透的无形力量,其本身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说:“不能正身,如正人何。”高尚的人格是每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应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开出绚烂的情感之花。
2.德育渗透要讲究艺术性,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的本色和主体。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责任编辑韦雄)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4
戴利华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在下面我就谈谈在《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这节课的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物理科技发展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一直令人瞩目,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物理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善于抓住每个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在本课教学中,可以说从始至终都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开篇的引入,我播放了《能源革命》这段视频,让学生如临其境,体验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使他们初步感受到人类的伟大智慧。在进行“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创设情境,展示能源储量及需求的图片,播放《能源利用与环境》的视频,然后引导他们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交流学习,使他们明白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这是他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而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教学中,先展示图片,介绍了我国现在核能的利用情况,向学生介绍我国科技的重大成果;通过视频让同学们了解了太阳能的利用,重点介绍了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和水立方,以及神州七号的发射,这充分显示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通过把这些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也让学生明白,虽然目前我国在一些领域内赶上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许多方面,我国一些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从而使学生产生为中华崛起和祖国腾飞而勤奋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物理的每一个知识点本身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我们在备课与教学中注意挖掘,选择好教学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找准某一知识点为突破,将辩证唯物的思想贯彻进去,潜移默化,使教学内容与德育达到完美的统一。在本课“能源的利用”的教学中,我先播放了一段视频《人类与能源》,让同学们了解到,能源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能源技术的创新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然后展示了几张图片:能源储量及需求,视频《能源利用和环境》,使同学们认识到,能源不断消耗也带来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这反过来又制约社会的发展,给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困难。通过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看问题,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
3、渗透科学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物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强的意志等心理品质方面,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开始的引入视频,不但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能源,而且通过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引导学生也要像前人那样由于探索,不断创新;学习“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时,我让大家讨论:如果你是新能源开发者,你设想的新能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大家非常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仿佛自己真的就是新能源开发者。通过这样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兴趣,为国家发展而学习的爱国主义精神。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5
昌宁县温泉初级中学 王彩江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的考试能力的培养,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致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枯燥乏味。语文教学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更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美的所在,使学生从中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爱美情趣。挖掘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反复品味“道”之所在。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渗透德育教育。使语文教学真正的让学生的能力得到体现。
【关键词】语文;实践;德育;渗透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背景下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才能有效地达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能够教会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文字,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改变过多强调学习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的教学习惯,主观上积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的行为,力争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如何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将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把德育工作放在语文教学工作的首位
当今社会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社会,是科技竞争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是对新形式下的人才作高标准要求的社会,也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做严格要求的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出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全面人才。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应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的。“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以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得到发展。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培养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使受教育者在德、智方面得到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方针。教学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如何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德智相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一)注意教师的角色定位,尊重每一位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和他们和平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他们的知心人,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对他们的兴趣、爱好、专长、给予赞赏,激发兴趣,学生虽然年少,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尊自荣。因此,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班里表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更坚定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更能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结合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寓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行道树》,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让学生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行道树,创造性地加上了“我”向行道树说几句话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1。从认识汉字美进行德育渗透。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这样写道:“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语言是祖国的象征,都德在文章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爱国热情。但是作为我们的学生就应该这样认为,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最具灵性。汉字的特点是方方正正,单从一个“人”字的写法上,就可以看出老祖先对我们人类寄予的厚望――做一个顶天立地、正正直直的人。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汉字的创造空间非常大,我们知道,中国汉字不过几千个,词汇却浩瀚如海,并且词汇的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我们会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
2。从语文教材内容中渗透来树立人生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当今社会,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在语文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俄国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意义》一课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还以非凡的毅力坚持写作。让学生思索人生意义的这段话:“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羞耻;这样,在你临死的时候,你能够说:我的全部生命和整个力量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让同学在铿锵有力的朗读声中,感受到了他为实现理想的高昂情绪和坚定信念。
3。从语文教材内容中渗透来学会自立自强。冰心作品《小桔灯》中的小姑娘形象,“她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使我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在这一课教学中,让同学们知道,和小姑娘相比,我是多么幸福啊!让他们说出幸福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同学们的肺腑之言,感到教学中德育教育的责任重大。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仅要培养他们树立崇高的目标,还要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唯我独尊”的狭隘思想,缺乏爱心、同情心,缺少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让同学们列举出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让他们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自立自强。
4。利用课外阅读实施德育教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例如《名人传》叙述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的高尚和顽强在于她们的`心灵。使其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5。利用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进行德育教育。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例如讲解《岳阳楼记》,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好处。
三、处理好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语文课不是政治课,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是以使初中学生通过训练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根本宗旨的。文以载道决定了初中语文教材承载了大量的思想内容,决定了初中语文课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特点。当前,需要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执著追求正义和理想的精神,逐步养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师在“ 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如《沁园春?雪》就要注意这方面的教育。又如《藤野先生》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使他深感凡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给别人示众的材料。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极富形象性,没有洋洋洒洒的长篇议论和剖析,绝大多数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也不是直接用术语、判断和推理来表达,相反,它们总是通过对特定情感的表达、事实的叙述、景物的描写、故事的展开,来寄寓特定的思想内容。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我们只应将德育立足于:一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感;二是在教学过程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三是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育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德意志品格。
总之,在语文教学研究中,我们深感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和养料。教师只有在教材处理中善于发现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内容,不断地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才能使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由过去重视基础知识,转向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宽厚综合性的知识,尤其重视掌握人文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云南教育出版社)
[2]《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4]《语文教材诠释》(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上下册)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方法 篇6
有句话叫“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其效果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寻求科学、有效的德育渗透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我校把学科渗透德育作为了科研课题来研究。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同时也是初中理科教研组长,我既要搞好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把我在数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做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1.我联系实际,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我在上初一课本上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我把学生分组进行了一个游戏让他们举现实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哪些?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提出学习几何图形的必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另外,我还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2.我注重教师示范导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讲普通话,语言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整齐,书写规范,辅导“后进生”有耐心,让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我还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好的同学,我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3.我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七年级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时,我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时,提到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经济困难,身患疾病的条件下坚持进行数学研究,甚至住院期间,瞒着医生进行工作。介绍的目的,主要是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发展数学,为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NN 4.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例如在上数据的收集时我让学生投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样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5.我利用数学课外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应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在教学中,我常常配合所学的知识内容,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实践空间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如结合我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爱护环境。我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扫街活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QEW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最终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7
一、课堂常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内容多、范围广,教师要参考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内容等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握课堂常规的内容和德育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课前常规
1.学生因事、病不能正常上课的,要求体委向教师说明原因,妥善安排学生的活动。虽然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室内学科,,但是通过“事先请假”的形式,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杜绝学生养成懒散的行为习惯。
2.学生服装的准备。要求学生穿运动服和运动鞋,衣袋中不允许带刀子、钥匙等硬质物品。穿着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装更有利于学生做动作,也避免学生自身或给其他的学生造成身体伤害,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学生提前几分钟到达规定的地点集合,等待上课。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课中常规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提出本课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规范性,,根据本节课的体育教学内容、特点、天气等因素,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前预防,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2.队列队形、听口令做动作、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各项运动的技术动作,根据要求有秩序的进行游戏、竞赛。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体会动作,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磨练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的自律性,提高团队的合作意识。
3.进行体育运动中,要求学生爱护器械,使用时要轻拿轻放,不损坏器械。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课后常规
教师组织学生归纳评价、归还器械。培养学生及时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分析、评价和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主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二、体育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内容多、范围泛、思想性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德育因素,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学生的年龄阶段、场地、器材等具体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
田径运动主要是个人项目,要求学生按照严格的规则独立完成一定的技术动作,表现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学生要有克服一切困难和正视一切挑战的勇气,因此,在田径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在比赛中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情绪调控抗干扰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球类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大多数球类运动都是通过集体配合进行的。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比赛中学生要自觉遵守比赛规则,与对手友好交往,严守技术行为的承诺,讲究诚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能因一时的成绩而做出失去良好的道德行为的举动,如在比赛前服用兴奋剂,比赛中故意撞人、伤人等,只有形成一个积极健康、团结有力的队伍,才能使集体有更加出色的成绩,才能使个人有更加长远的发展。
(三)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互帮互助的精神
体操项目动作危险性高。现在的初中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学习新的动作时不敢主动尝试,因此,在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果断、勇敢的意志品质很有必要。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本技能、保护与帮助的动作方法,而且更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度的责任感,避免自己和被保护的同学在练习过程中造成身体伤害。
三、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素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品行端正。认真研究教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学习效果。教师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要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人做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作为教学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8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备教材
深入钻研语文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点,以便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承载着很多思想内容,一本语文教材包含着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思想,通过四五篇课文来诠释这些主题思想。教师在备教材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按照教材的分类进行备课。
例如爱国主义教育,经典地体现在初一课文《最后一课》中。这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注重备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备情感价值观,以便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小弗郎士的带领下,体会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母语的热爱,感受对祖国深切的爱。
二、备学生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注重备学生。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初中生的年龄大致在13至16岁之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又缺乏较为完整的人格心理、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正确地把握学生的独特心理特征,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就能有的放矢,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例如在讲授初一课文《王几何》时,我先布置了一篇小作文:《假如我是老师》,有位同学写了假如他是老师要如何如何惩罚不听话的学生,我在课堂上念了这篇文章以后,大家都哄堂大笑,因为这位同学平常就很不遵守纪律,是令老师家长头疼的学生之一。我趁机说:“大家不要笑,这位同学能够从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管理学生,他能够换位思考,尊重老师的劳动,理解老师的苦心,我相信他能改。”大家都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他真的慢慢地改正了缺点,变得尊重老师、父母和同学了,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这是一个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成功的例证。
三、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
我觉得在课堂上渗透道德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有相应的课外作业进行补充和巩固,应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得有些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只是单纯地布置一些巩固课文知识的课外作业。为了加强德育教育的效果,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德育作业。这里的作业不但指文本作业,也可以是手工作业,甚至是课外实践作业。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9
成都市华阳中学
王静
要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必须凭借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灵活地找到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最佳方法,使英语教学既向学生传授了教材知识,又成功的渗透了德语内容,达到英语教学与思想品德水乳交融的境界,使学生双重收获。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意志力的养成
(一)明确要求。每接手一届初一新生,在第一堂英语课上我都会跟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上课的要求:聚精会神,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声音响亮。书面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一丝不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口头作业要求:每天听读英语半小时,熟练朗读直至能流利背诵所教内容,坚持听读新概念英语。
(二)践行要求。在给学生提出要求并经常进行检查督促、表扬先进鞭策不足者的同时我也非常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中我总是满怀激情,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努力通过优美的字迹、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染学生,努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树立信心。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学习英语是相当辛苦的,要听、读、背,还要搞懂很多英语语法的东西才能把英语学好。我告诉他们学好英语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并坚持不懈才能成功。聋人大学生周婷婷靠观察别人的口型都把英语学好了,成了留美博士,在纯外语环境中接受教育,可想而知她的英语水平已是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准。我们都是健全人,我们有什么理由懈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呢?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一个意志力的养成过程。在鼓励学生的同时我也身先士卒,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是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中师毕业生,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克服了很多困难,牺牲了很多休息娱乐的时间,靠自学和函授先后获得了英语大专、本科、教育硕士的文凭,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的所作所为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的学生们都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每一届学生都取得了非常理想的英语成绩。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德育渗透
我在教牛津英语8BUnit7InternationalCharities时,我问学生:“How do you spend your pocke tmoney?”学生们发言很踊跃,有的说:“ Ilike eating,so I buy a lot of snacks.”有的说:“I buy new clothes”.此时我心情无法平静,现在的孩子在蜜罐里长大,根本不懂有些需要帮助的人生活的艰辛和困苦。我慢慢地从电脑里打开我早已做好的PPT:一群群因贫穷无法上学的孩子,一批批因缺钱而无法治愈的病人,一只只处于困境中的濒危动物„„一张张心酸的图片跃入他们的眼帘,他们呆住了,什么也不说,教室寂静无声。突然有一个学生好似醒悟了,说:“Ishouldgiveittothepoorchildrentohelpthemreturntoschool.”接着一些学生说道:“Ishouldgiveittothepatients.Iwoulduseittohelpthesepooranimals”.接着我给他们介绍了一些国内和国际慈善组织,告诉他们我们可以把零花钱捐给这些慈善组织,使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为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觉得在备课时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中。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品德熏陶
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论文 篇10
众所周知,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语文教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凭借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往渗透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应结合文本加以点拨,讲解。不仅仅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应融入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去领悟其中真挚、高尚的东西,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达了古人修身律己的信念,约束人们崇尚教化,立德从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强调了德的重要,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要万事德为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出了母亲河的蔚然壮观,启发人们民族精华要薪火相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描绘了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恢弘气概,昭示人们奔腾不竭的生命激情。德育的因素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应根据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特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使他们得到无声无息的感化,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意愿。
二、捕捉美好形象,以美好的形象感染人、教育人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许多篇章,大多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终生建功立业的领袖人物,有为党和人民的利益呕心沥血、不畏牺牲的英雄模范,有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普通劳动者,也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大声疾呼的人。他们的光辉形象,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说服力,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向领袖人物、英雄模范、普通劳动者学习。课文中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形象,我们老师如果捕捉得好,挖掘得深,就会使学生心灵受到洗礼,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营造美的氛围,用美来熏陶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一切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展示美的境界,用美来熏陶学生,激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德育融化于他们的`心灵。《黄河大合唱》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北国之春》会让学生荡漾起想念家乡眷恋亲人的情思,贝多芬的交响曲可让学生领悟到百折不挠的生命强音。播放这些配乐曲,创设感人的情境,让学生诵读文章,会唤起他们对美的感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动静结合写景状物,能让他们领略到其乐融融的自然美;《散步》中一家人尊老爱幼和谐相处,能让他们感受到其情切切的人情美;《岳阳楼记》融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能让他们体味到其心坦坦的豁达美。《鱼我所欲也》中世代颂扬的仁义美,《桃花源记》中美好生活的幻想美,《望岳》中不畏艰难的壮志美,都会在他们的读悟中融入血液汇入心田。学生对美有了深刻的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才可能有美的创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1
关键词:初中语文 德育教育 教材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的职责,而是每个教师都应主动承担的义务。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了教学学科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使教材中的德育部分形同虚设。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着知识传播和德育教育的双重任务,在教学中必须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二者有机结合,不能顾此失彼。更应该具备德育意识,时刻准备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教高的技术知识,还要求有相匹配的道德素质,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越来越高的要求,德育教育也越显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还要对学生进行更多的德育教育。
对于青少年而言,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人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的道德素质的高低,甚至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发展的希望。良好的德育教育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养成优良的道德修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使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决定了学生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语文作为一门基本的语言学科,它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语文教材是根据特定的道德标准精挑细选出来的,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在教学学科知识的同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还促进自身精神的成长。可以看出语文教材不仅仅是用来传授语文知识这么简单,更是很好的德育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语文教材的育人价值,切实实现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
三.采取科学合理的德育方式
语文教材也是很好的德育教材,需要语文教师主动地去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1.挖掘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和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教材中典型的爱国事例,将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融入到教育语言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如《就义诗》这首诗歌,笔者抓住“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句进行深入讲解,将作者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铺展开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点燃学生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从古至今,充满爱国主义的爱国事例数之不尽。学习这类课文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和爱国人士对话。学生在潜意识里就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2.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教材中有很多品德高尚的典型人物形象,通过分析这些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来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些人物所具有的道德情怀,继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让人物形象尽可能的展现出他所具有的人格魅力,让他们的光辉形象铭刻在学生的心里。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怎样来描述人物形象,还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让学生在这些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感染下自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在学习《爱莲说》一课时,我抓住莲所表现的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形象来突出君子的美德,进而引出做人也应该像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让学生明白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保持自己的操守,虽然不能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注重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素质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内容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段推荐适合的书籍,列出推荐的书籍名单,积极引导学生阅读并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阅读,爱上阅读,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也在阅读中不知不觉的提高了自身素质。
总之,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文教学不能只注重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推荐阅读:
农村职业学校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1-09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6-09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1-12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1-26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1-28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1-02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1-28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继续教育)11-21
农村中学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困惑及问题10-06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