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2024-07-16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共12篇)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篇1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目标指出, 初中历史教学, 要求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尤其是社会发展规律教育;进行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 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主动、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 是我担任历史教师以来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

对学生进行德育, 历史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更有优越性。特别是优秀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教材。在教学中, 我利用初中历史课本包含着的非常丰富的德育元素,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教学古代文化时, 博大精深的中华思想文化中儒家思想的礼义廉耻、明礼诚信, 教给学生做人的准则;古代优秀技术成果特别是“四大发明”, 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增强他们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戚继光英勇抗倭, 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 但愿海波平”等历史人物故事,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近代文化时, 近代落后挨打的历史耻辱, 让学生明白国家的信念, 明白只有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才不至于被人欺负, 才不会任人宰割;历史上为一己之利而出卖民族大义的龌龊之辈, 最终将遭到历史的唾弃, 使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利益、正人正己的重要性。

二、结合时政, 对学生进行德育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使人明白道理。在教学中, 我总是结合时政要点, 对学生进行德育, 让学生明白更多的道理。教学时, 我总要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让学生谈体会, 谈身边的变化, 谈自己的变化。让学生明白改革使国家富强, 民族兴旺, 闭关锁国只能使国家衰败, 人民受苦。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 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

每年学校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到新建烈士陵园祭奠烈士, 是重庆市永川区张家初中 (以下简称“我校”) 德育的主要活动。作为历史老师, 我总是抓住时机,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结合历史教材中的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材料, 让学生明白,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们应该牢记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史, 不忘国耻。

我国是礼仪之邦, 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性。每年三月我校都会开展文明礼貌月专项活动。结合历史教学, 我总要挖掘历史题材, 让学生找出历史上有关文明礼仪的小故事、人物等, 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 自觉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

“五四”青年节学生要搞庆祝活动、文娱演出, 许多同学要加入团组织。我总要结合历史教材中的“五四”运动, 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温习知识, 在活动中使爱国情感得到升华。

四、利用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

课堂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老师对课堂的组织。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 光靠简单的说教、空洞的说服, 是达不到效果的, 只有认真做好课堂组织教学, 采取多种方法, 调动学生的兴趣, 教学力求让学生在“动”中思, 在“动”中学, 在“动”中感悟, 在“动”中发展, 才能实现德育渗透。

在教学《康乾盛世和闭关锁国》时, 我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正方:改革开放好。反方:闭关锁国好。学生用所学知识, 结合实际, 用自己的所见所闻, 旁征博引, 最后得出结论:还是改革开放好。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必由之路。学生在活动中, 丰富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又获得了理论的升华。

在教学近代中国落后挨打, 百年屈辱历史的时候, 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近代中国为什么那么落后, 为什么老是挨打?说明了什么?假如你生活在当时, 你该怎么办?通过讨论, 同学们都会体会到, 闭关锁国造成国家落后, 而国家落后、贫穷, 是清政府的软弱导致的。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立志报国。

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本着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大胆尝试, 及时点拨、引导、鼓励、归纳, 才能顺利达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为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四有新人”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张家初中)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初数学教科书为内容,对初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发展,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品德高尚的,基础知识合格的初中学生。

二、德育目标

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新一代公民为目标,通过初中数学教学,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基本做法

(1)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弄清各章节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弄通弄懂,并能运用这些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计算有关题,推导有关题,使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实践,又返过来作用于实践。认识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初中数学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按一定的程度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和进行简单的推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严格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3)通过全等形、正方形、棱形、勾股定理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以及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论证、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用数学中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辩明数学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通过勾股定理的教学,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以及勾股定理在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刻苦钻研努力学习。

(4)通过教科书中的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三视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从形状简单的图形想象出它的对称轴以及旋转以后,折叠以后的位置关系以及图形形状的变化,并由较复杂的平面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图形,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以及对应关系,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科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理解的、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5)通过三角形的中位线、梯形中位线、勾股定理、因式分解、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求最大最小值等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树立科学和世界观和人生观。

(6)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求学生认真整洁地书写作业,解题进行检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证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浅谈初中英语德育渗透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必须遵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既要懂得如何注重初中英语知识的传授,也要懂得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使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情感在教师“润物无声”的教学过程中积少成多,在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一、渗透德育必须突出目的性

一是从初中广泛使用上,教育学生认识学好初中英语的重要性。英语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国际贸易方面,在科学文化交流活动中,在现代电子计算机、电脑使用中,在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使用最多的工具。

二是从经济全球化、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上,教育学生认识学好初中英语的迫切性。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了解国外各种信息,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必定会与各个国家进行各个领域的交流,如果不懂初中英语,在未来社会很难有立足之地。

三是从新时期人们生活日趋现代化上,教育学生认识学好初中英语的必要性。英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英语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硬件。

二、渗透德育必须做到计划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根据初中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蕴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绝不能脱离课本,或画蛇添足,或空洞说教。初中三年级教材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在具体语言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如在教“名人传记”这类课文时,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的高尚品质;在教科普知识这类课文时,启发学生从中领悟人生哲理。有一课是关于“Computer”(计算机)的发明的,就问学生知道最早的计算机是什么吗?引导学生想到算盘,进而说明算盘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等等,激励学生热爱祖国,以祖国为荣,为祖国骄傲、自豪的爱国情怀。

三、渗透德育必须注重实用性

初中英语课进行德育渗透,只有联系实际,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做到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做法。有一次我走进教室,虽是晴天,但室内日光灯却开着,必是清晨早读后未关掉。我就用初中英语说:教室很亮,你们认为我应该继续让灯开着呢,还是把它们关掉?我在黑板上写了“To save the energy”(节约能量)几个词,并用初中英语补充说:我们应该发行量节约能量。有时我们需要电使我们的教室明亮,但不是今天。短短的几句话,虽花费了一分钟时间,却是一次结合实际的思想教育。

四、渗透德育注重针对性

中学生年龄阶段,身心正在迅速成长,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见识广,对事物喜欢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为了爱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在初中英语课上,我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让他畅所欲言,流露真情,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予以思想教育。有一段时间,电视台在播放武打功夫片《胜者为王》,一些学生因为晚上看电视,学习时间无从保证,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成绩明显下降。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Lesson21”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Work must come first ”(学习第一)这句话的含意。并以报刊上关于优秀生上网贪玩、放松学习从而变为差生的事例,向他们说明抓紧时间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渗透德育必须加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渗透教育也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在其中,跃跃欲“学”。特别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传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展示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在教“Give Them Three Cheers”时,利用WeiWei在比赛中跌倒仍然爬起继续比赛,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应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在比赛中不要太着重名次,重在参与。另外,通过看原版《音乐之声》,学唱饱含爱国情感的《雪绒花》,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体验爱国主义情操,从中得到高尚的心灵陶冶。

精心设计课外兴趣活动的教学,让学生“乐”学而学,也是加强趣味性教学的有效途径。如组织学生收听初中英语广播节目,有意识开展时事形势教育。我有准备地把电台中的初中英语新闻录下来,然后通过剪辑、整理,把学生比较容易听得懂的摘录下来,在兴趣活动课上播放,让学生听,一起讨论并译成中文。虽然此项任务对学生说是很难的,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能讲出一些所以然。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了解了国外的一些大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更能掌握和熟悉这些时事形势,从而更能达到我们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思考 篇4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需更新自身理念

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英语教育的国家, 英语课程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开设, 并且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有的地方已经开始从幼儿园就开设了英语课程。从我国英语教学现状来看, 很多学生的英语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纯熟, 但却对相关英文文化知之甚少, 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忽略了英语国家文化的渗透。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课程教学机制有很大关系, 同时也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大联系。如果教师具备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 那学生就能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接收到比较丰富的英语国家文化的熏陶感染, 受到德育教育, 形成比较完美的人格品质。

譬如,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多去思考怎样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情感等有效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如在教学中我们总会涉猎与朋友“Friend”相关的单词或者与“Friend”内容有联系的文章。那么教学时, 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介绍自己的朋友, 去交流自己与朋友相处的相关情况。学生如果能够有效地与同学沟通交流, 这将有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 他们会逐渐明白, 人际交往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还需要有比较适当的策略。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能完美地得到德育教育, 这需要教师以正确的理念去对待。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需端正自身行为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 我们所提倡的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德育教育。假如我们没有比较科学的策略和手段, 那么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则可能误入歧途。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牵强附会, 搞形式主义;如果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主次颠倒, 过于注重德育宣传, 就会把英语课变成思想品德课, 那样就失去了英语课的教学本质, 英语也就不再是英语了。所以,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师必须端正自身的教育行为。为了能够达成这样的目标, 教师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 必须从深入钻研教材入手, 应始终坚持教材永远是渗透德育的载体, 坚信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育德的根本。因此,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抓住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教学中, 哪怕只是一个单词或者一个比较简单的行为, 只要能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都不应当放过。如教学Clean这个表示“清洁”意义的单词, 我们就引导学生重视Clean, 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以保持自身所处环境的Clean。在此基础上, 可上升到爱护环境的层面, 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德育教育。总之, 强化英语学科课程的德育渗透, 教师在保持自身行为正确的同时, 还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 做到量力而行、因人施教。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自觉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是在进行任务式的教学, 总以为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大功告成了。殊不知, 教师应当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英语教师虽不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力军, 但我们必须认识到,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并无术业专攻之说。因此,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的自觉, 而且应当是完全意义上的行为自觉。“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是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所崇尚的教育理念, 这对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具有极强的启迪意义。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 我们切忌浮躁, 自觉地肩负起渗透德育的责任, 灵活地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在平时的具体教学中, 我们首先应当规范地使用德育用语, 如教师向学生提出了文明与道德用语的要求, 那么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应该规范自身的道德用语, 以身作则。例如可以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来规范和指导学生行为, 如“May I…? (我可以…?) ”“Will you…? (你将…?) ”;用禁止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 约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 如“Don’t do that (不要那样做) ”“You should… (你应该…) ”等来表达对他们的期待。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用委婉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他人, 学生在无形中得到了德育教育。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对于我们教师而言, 应当成为一种终身的习惯。作为教师, 在新的发展时期, 应当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去寻觅更为理想的德育渗透策略。只有这样, 才可以使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绽放光芒。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能传授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 还承担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初中英语课时多、任务重, 如何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 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篇5

一、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二、结合点

1.通过学习,学会尊重大自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让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感情。3.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三、素材

1.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人们生活的环境是复杂的,但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违反了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自毁家园。

(1)课本案例:

①案例1《泥沙掩埋的古文明》 ②案例2《气候变暖》

(2)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想协调。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人们的生活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发展地区经济,增加财富,使人们过上好日子。

(1)课本思考题: ①思考题1:

②思考题2

(2)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经济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大多数发展国家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导致其产品种类单一,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贫困。但是,近60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抓住全球经济发展新机遇,通过改进生产方式,开发新产品,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一些领域,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3.综合地分析问题。生活中许多地理实物和现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决定了再考察这些事物或现象时,必须要有综合分析的眼光。

(1)课本思考题: ①思考题1: ②思考题2

(2)一个地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气候?不同的地方气候为什么会有差别?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要看气候是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的。在前两节,我们已经学习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也因此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参考资料:

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主义的学校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形成高尚的品德;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加强德育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根据我们的体会,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做好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工作关键,因为我们所说的德育渗透不是外加的教育内容,不是离开教材的单搞一套,不是一种说教,而是要根据教材所蕴含的内容,在教学中“以理育人、以事育人、以人育人、以美育人、以情育人”。

以理育人--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自身规律的认识,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和生活哲理,并运用这些道理分析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学生就会受到教育。比如,上内容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政治课,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必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明白“如何才能做到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让学生结合实际讨论“尊重哪些规律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更加美好?”学生由于明白了道理,又结合了实际,从中会受到很深的教育。过去政治课有时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课,我们现在要把政治课变成学生真正的思想品德课。

以事育人——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有关古今中外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科学进步的故事、文化艺术发展的实例,紧紧抓住这些事例,让学生去了解、感受、思考,学生就会受到教育。比如,上内容为“五四运动”历史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不仅了解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要讨论“如何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学生无疑会从中受到教育。上的英语课“急救”,老师要创设情境,渗透“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德育内容。

以人育人——教材中既有古代的志士仁人,也有现代的英雄模范;既有文化名人,也有科学巨匠;既有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也有文艺作品中的艺术典型。这些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化作用。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了鲁迅先生“三改其学,志在救国”的故事后,不少学生深受震动,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鲁迅先生三改其学,志在报国,而我平时想的全是自己,面对鲁迅先生,我感到惭愧!”楷模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美育人——教材中既有展现文化艺术方面的美,也有数理化生方面蕴含的美。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行为美的内容。音乐美术课中的名曲名作、语文课中诗歌的意境、地理课中的山川风貌、化学课中神奇莫测的实验无疑都蕴含着美,就是看来只有数字和线条的数学也蕴含着美。一些老师在讲“对称”的时候就展现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人体、建筑等对称的图形,鲜艳的色彩、美丽的图形,使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数学背后蕴含的美。

以情育人——这里的“情”,既指教材中饱含情感的内容,也指教师充满感情地引导学生感受教材中所蕴含的美。

有人说:一堂好课或者一位好老师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这才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初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篇6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是思想教育和学科学习的辩证统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德育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而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而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四有”新人。以上充分说明了,必须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心理学家罗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合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和谐的参与环境,才能够提供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拿数学教学来说,我们经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必须共享一个观念: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的一致性。古人云,学学半。意思就是教会别人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方法。这样的话,学生们一起学习,既教会了别人,又提高了自己,从而产生合作共赢的目的。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另外,在合作过程中,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巧妙地对待学困生,如何对待同学的不同意见等等,这些,都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尊重他人和谦让宽容的品质。

三、努力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在教学中,只要认真挖掘,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如许多几何图行就闪烁着美的风采;有些数学内容则蕴藏着更深层的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内容,抓住其中的美学因素,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由此引人新课。学习完后,再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并加入平移与旋转,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提高了审美素质,也发展了审美能力。

四、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我在教有理数乘方时,要求同学们计算:(+1)2008和(-1)2008的值。并提示学生思考2008这个数字,很多学生就回答2008是个吉祥的数字,也有相当一部份同学说2008年,在我国北京召开过奥运会。我就顺势讲了我知道的当年我国在2000年争办奥运会主办权的失败原因,要求我们学生要为中华掘起而努力读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再例如,《抛物线》知识与飞船运行轨迹有关,我列举嫦娥三号成功登月的实例。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都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

五、通过学习老一辈数学家的光辉历程,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追求上进的作风及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杨辉三角》、《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二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每一位教师应该在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文遂结合,使数学学科诸因素与德育内容和谐而统一。

初中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初探 篇7

只要秉持着对学生的一种爱心, 一种责任心, 有机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学生自然就会信任你, 和你交朋友。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 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呢? 我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理解、尊重学生是德育的基点

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 是独特的人, 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而且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 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 教育应该是温馨的, 可以沁人心脾, 润物无声。 关注学生, 在教育中要理解学生,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思考学生, 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 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 有时老师要蹲下去在孩子的高度理解他们。 教师要坚持 “扬长”教育, 看到孩子的优点, 赏识他们, 强化良好的行为, 帮助孩子增强进取的积极性和信心。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 绝不能忽视学生心中的困惑, 在发现有不和谐因素时, 应及时交流引导, 让师生共同奏出和谐优美的乐章。

二、运用数学史料, 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 在教学中有机插入爱国主义素材, 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培养其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 完善其人格品质。 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上有重大贡献的数学家的生平事迹及从事数学研究的辛勤劳动、刻苦钻研、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精神, 引导学生克服满足于现状的思想, 培养和训练他们勇于探索、 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使他们懂得为人类进步作贡献才是人生最有价值和最有意义的, 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例如, 在讲解《勾股定理》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创制的“勾股圆方图”, 用数形结合得到方法, 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又如, 讲解《相似三角形应用》一节时, 我采用了《九章算术》中的“四表望远”, 它记载了古代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学生在体会着数学知识的历史延伸同时, 又赞叹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现代, 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 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 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 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 (1+2) ”定理, 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 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三、利用教材内容,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提升学生的高尚情操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 ”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 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数学教材中, 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许多几何图像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 闪烁着美的风采。 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 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 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 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 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生理学家认为, 当气温23摄氏度时, 人感到最舒服, 这时人的体温 (37度) 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

例如,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之后, 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 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 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和对称美。 之后, 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 由此引申到人的镜面对称, 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渗透与培养。 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并加入平移与旋转, 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 并展示他们的作品。 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 提高了审美素质, 发展了审美能力。

四、开展数学实践, 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 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 》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视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实践由于其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 因而非常适合学生合作观念的培养。

在教学中,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 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 ,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一种模拟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数学, 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和机会, 引导学生亲手操作, 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 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 这不仅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 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而且使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发生质的改变。

初中数学教学之德育渗透 篇8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 努力为人民服务, 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四有”新人。以上充分说明了, 必须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1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是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基础, 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心理学家罗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让人感觉到合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因此, 教师必须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 在数学课堂中实施民主教学, 创造宽松、和谐的参与环境, 才能够提供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兴趣, 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从而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 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 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 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 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 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 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 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比如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合作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等。拿数学教学来说, 我们经常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这种学习方法必须共享一个观念: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的一致性。古人云, 学学半。意思就是教会别人也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方法。这样的话, 学生们一起学习, 既教会了别人, 又提高了自己, 从而产生合作共赢的目的。在这种情境中, 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 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另外, 在合作过程中, 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何巧妙地对待学困生, 如何对待同学的不同意见等等, 这些, 都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 培养尊重他人和谦让宽容的品质。

3 努力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是形成一个人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在教学中, 只要认真挖掘, 就可以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如许多几何图行就闪烁着美的风采;有些数学内容则蕴藏着更深层的美:符号美、抽象美、统一美、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奇异美等等。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材内容, 抓住其中的美学因素, 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的培养。例如,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 展示一些由基本图形翻转得到的轴对称平面图案, 让学生欣赏其中的动态美及对称美, 由此引人新课。学习完后, 再让学生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并加入平移与旋转, 体会对称与参差的和谐美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通过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升华美的过程, 提高了审美素质, 也发展了审美能力。

4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我在教有理数乘方时, 要求同学们计算: (+1) 2008和 (-1) 2008的值。并提示学生思考2008这个数字, 很多学生就回答2008是个吉祥的数字, 也有相当一部份同学说2008年, 在我国北京召开过奥运会。我就顺势讲了我知道的当年我国在2000年争办奥运会主办权的失败原因, 要求我们学生要为中华掘起而努力读书,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 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再例如, 《抛物线》知识与飞船运行轨迹有关, 我列举嫦娥三号成功登月的实例。这样的例子在教学中还很多, 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 都可以使学生受到教育。

5 通过学习老一辈数学家的光辉历程, 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追求上进的作风及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 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杨辉三角》、《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 告诉学生, 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 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 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二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 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 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 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 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 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 (1+2) ”定理, 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 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 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每一位教师应该在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 做到与时俱进、文遂结合, 使数学学科诸因素与德育内容和谐而统一。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在学生纯洁无暇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 必须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 是其他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 把握渗透的可行性, 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 在教学中点点滴滴, 有机渗透, 一定能够达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数学[J].

[2]中国德育报[N].

[3]山西教育[J].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9

1. 加强审美观教育,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

美就在每个人身边。我们应当教会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爱护美。如在教学牛津7B Pets时, 让学生认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应当善待动物。从更高的角度说, 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Pets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成了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另一方面, 我们要掌握科学知识, 照顾好动物, 使动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

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 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学科德育有显性的, 也有隐性的。学科中生成的德育内容, 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 促进学生吸收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

3. 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滋润学生的心田

在教学中, 教师应坚持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仪表、言行、工作态度、文化修养等方面都需要为人师表。实践证明, 教师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才能施教于人,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把英语课堂作为德育渗透的主阵地

1. 创设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

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 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 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 纯正情感、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 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 让作品所展示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 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 爱作者所爱, 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2. 让学生了解异国风情, 达到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的高度统一

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广泛搜集阅读材料, 对学生进行限时阅读训练, 在训练中, 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丰富了知识, 开阔了眼界, 使他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和启迪,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3. 以深刻的内涵启迪学生, 培养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英语教学中, 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歌曲和具有时代感的范文, 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 起到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 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 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 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内涵与现实意义, 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

三、将德育工作渗透到课外活动中去

英语课外活动可采用与课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 就课文进行活动:如快速阅读、复述口述、口头表达、背诵段落及课文。此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2) 配合课文的活动:如角色扮演 (role playing) , 指人依照他自己的角色来行事, 如老师不在, 学生干部代替老师管理班级, 也是一种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所花费的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 角色扮演也常常产生神奇的力量。一位对外语不感兴趣, 学习外语消极被动的学生, 一旦扮演外语课代表的角色, 很快就会产生与外语课代表身份相符的行为模式, 学习外语的态度就会显得格外认真和努力, 甚至学习外语的成绩也会显著进步。 (3) 延伸课文的活动:如日记荐评、办英语小报、英语角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 发展学生个性, 在实际操作中活用英语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四、开发校本德育课程, 促进学校德育发展

以学校教育资源为源, 开设校本课程, 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整合社区资源, 建立区域性基础上的德育课程;开设社会实践的德育课程, 不断引导学生主动地贴近社会, 让道德回归生活, 让生活成为道德最重要的老师。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各类兴趣小组活动, 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通过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创设一种生活情景, 使学生在一种生活游戏中, 用自己的视角对生活问题呈现和审视。

摘要: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不仅是学科教学, 更是信息的载体。教师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 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戴志强等.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教学研究.1995 (9) .

初中语文的达标教学与德育渗透 篇10

教无定法, 德育渗透也一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特别是电教手段, 化抽象的德育说教为具体形象的德育渗透;要借助语言的描绘, 运用各种手段, 调动学生的情绪, 或设悬念, 启发想象;或借助教具, 创设情境;或作富有表情的朗读和绘声绘色的讲解, 诱发学生的激情, 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总之, 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感气氛之中, 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我们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有的可明显看出, 容易分析;有的则是潜在的, 深藏于教材之中, 如不深入细致地分析、发掘, 就不易发现。教师在分析和发掘教材的思想时, 必须狠下功夫, 这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前提。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那种离开课文空洞地进行政治说教, 或者将语文课仅仅上成字、词课或语法、逻辑举例课, 放弃了思想教育的说法, 都是不符合语文教学目的和要求的, 文道应该有机地联系起来。

依据这样的“教学目的”, 大纲在“教学要求”中突出了这样几点:

首先把“思想教育”重新列入“教学要求”之中, 强调了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的不可分割, 体现了文道一致的语文教学原则, 指出了思想教学的重点是“思想感情的陶冶, 道德品质的培养”, 落脚点是“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 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指明了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应当是“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 循环往复, 逐步加深。”

其次是在语言能力的训练要求中, 大纲分别从“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听话训练”和“说话训练”诸方面明确而又具体地提出了48项能力训练的要求, 为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规范语文教学的内涵作了很好的注解。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标”, 这当然是从宏观上来界定的。在初中六册180篇课文的讲读教学中, 又该如何去达到这个“标”呢?

我认为, 依据教学大纲, 初中语文课文教学的“标”应包括:教学目的、思想教育、基础知识、阅读知识、阅读能力、写作知识、写作能力以及听说能力等。而不同的文体又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 绝不能千篇一律。如小说单元的教学, 除与一般作品所共有的背景、作者介绍、归纳主题、写作方法等外, 应侧重于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分析。人物形象应注重研究主要人物的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等, 分析人物的精神品格。情节的分析应摸清文章的线索, 理清小说的情节, 为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环境描写要分析与作品写作背景有关的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 , 分析与主人公的命运和感情有关的自然环境的描写。而说明文的教学,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说明文的能力, 扩大知识领域, 发展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掌握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了解说明事物的顺序;引导学生掌握说明事物的主要方法,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语言, 掌握说明文语言的特征;启发学生重视被说明事物的思想意义, 从而受到思想教育;进而加强说明文的写作训练, 提高学生的说明能力。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

所以, 教师在备课、上课、组织测试时, 都应围绕这个“标”, 牢牢地树立起语文教学的目标意识, 才能使教学达“标”。

鉴于目前在全国实行的是“一纲多本”的教材建设新体制, 大纲没有提及“各年级教学要求”, 这给短期目标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 应在熟悉大纲的基础上, 通读好现行的教材, 借助教材的说明, 单元教学要求, 课文阅读重点等提示, 系统规划各阶段的教学, 确定好每册、每单元、每篇课文乃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长远目标的指引下, 制订好短期目标, 有目的、有步骤地由浅入深地去达“标”。

语文学科有其独特的德育体系。建立语文教学的教育体系, 利于教师从整体了解语文教育的德育内容与任务, 使教师从整体上进行安排, 调整各部分教育内容, 突出各课的中心任务, 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 避免思想教育无目的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克服德育渗透的零散、片断和随机现象的产生。

语文教学中任何一项德育渗透内容都与教材中具体的语文知识、事件事例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 教师在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时, 要与语文知识、事件事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糅和成一团。只有如此, 才不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无本之木、无基之厦的空洞说教。也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想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22-01

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梯。笔者将德育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结合自己从教的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地进行生动有效的德育渗透,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

一、寓礼仪教育于口语教学之中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帮,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日常口语教学,让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如教材中,问候语:“Good morning!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 英语中的“Thank you!Excuse me”经常出现,教师可利用这些礼貌用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身教重于言教”,课堂用语讲究文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说“Excuse me”;学生帮了忙,不忘对他说声“Thank yo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同时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培养学生养成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寓习惯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教学jobs一课时,对于学生瞧不起farmer职业的思想,我是这样引导的: T: Why dont you like farmers? S1: They are very tired and dirty. T: Yes, they are very tired, because they have to work every day. 我边说边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农民的画像: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间劳作;同时,我还板书单词sweat。 T: But they are very happy during the harvest time. 我边说边画出秋天一位农民收获庄稼的情景,并板书单词sweet。然后在单词sweat和sweet前分别添加一个单词,便组成了一句谚语:No sweat, no sweet.在这个案例中,我对学生的偏差思想没有用“We shouldnt look down upon farmers.Their work is very important.We cant live without farmers.”等生硬的话语进行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形象的图画,配以简练和寓意深刻的谚语,向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

三、寓美德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教学单词kitchen,living room,bathroom,bedroom时,我设计了这样的Fun Time活动。 T: Do you know him? He is Mr. Forgetful.(课件呈现一个小男孩)And this is his busy morning.(课件呈现这个小男孩早晨忙乱地收拾学习用品的情景)Can you help him? Mr. Forgetful:(课件Mr. Forgetful的声音)Where is my bag? S1:(学生仔细观察并帮助Mr. Forgetful寻找物品)Its in the bathroom. Mr. Forgetful:Where is my Chinese book ? S2: Its in the kitchen. Mr. Forgetful:Where is my…?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不仅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帮助了Mr. Forgetful。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观察Mr. Forgetful所犯的错误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通过上述几个案例,我们可以明白这样的道理:课堂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不是由教师“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引导和启发下“悟”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地接受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四、寓意志培养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地学习,还要鼓励学生勇于同困难作斗争,知难而进,要持之以恒,坚定学好英语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但进行思想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说教,而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地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这样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远比单一说教的教育方式要理想得多。

如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学生中普遍有一种怕苦怕累的情绪,觉得自己一天到晚在学习,一年到头是学习,好像自己是天下最辛苦的人。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实际,上课时有意向学生提问:“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year?”学生答:“There are 365 day.”又问“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了。我趁势引导学生算一笔帐,请他们说出一年中所有的假日,用英文一一在黑板上列出New Years Day (1)May Day(3)National Day (3)Weekend (2×52=104),Summer holiday (50), Winter holiday (50),围绕这个列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英语数字表达法、节日的名称以及用英文加减法等,而且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接着再问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 in a year? 学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这时教师就感慨地说:How happy you are! 此时不需多言,学生明白了他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五、寓理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理想就是奋斗的目标。要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学好英语的远大理想,当今世界处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外,还必须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发本民族的智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外语这门工具。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扩大,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和掌握英语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师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教师可从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如:广告、商品、文学,以及大众化的MTV、CCTV、…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白英语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帮助学生树立一定要学好英语的远大理想。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篇12

一、明确中学物理学科的德育目标, 做到有向渗透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 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 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 这些教育, 在常规施教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爱国主义是德育的中心内容, 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 加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把我国某些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真实地亮给学生, 激发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献身的雄心壮志。

2.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他坚持实践, 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巨人。

如果教师能把教材中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阐述物理现象和规律, 用哲学思想把物理教学上升为观点和思想方法的教学, 就不仅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识, 而且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掌握方法论都有积极作用。

3.道德品质教育以向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为主。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 培养学生严谨求知、实事求是的态度,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

例如, 焦耳在极困难条件下用30余年时间, 做了400次实验, 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 法拉第经历10多年研究,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以这些名人专家、伟人学者的事迹为楷模, 引导学生自我解剖, 解中见新, 剖中有生, 净化心灵, 优化素质。

二、针对学生实际, 紧扣教材, 做到有机渗透

青少年善于憧憬, 但对资产阶级的侵蚀缺少抵制力度, 如果教师只是敷衍地提一句“要学习某某人的精神 (或品质) ”, 或在宣讲知识之后, 加上一勺香油———说几句原则话, 生硬灌输德育是毫无效益的,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掌握知识, 懂得自然科学原则和社会学规律, 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及获得很好的分析———所有这一切还不等于德育教育。”因此, 我们在德育因素比较突出和集中的教材中应集中渗透德育。如在说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征已步入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 爱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作者成功的支柱, 实践证明感情的陶冶往往要比其他德育方式牢固可靠, 情感通融, 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三、改进教法, 提高艺术, 做到灵活渗透

不同教材, 德育方法迥异, 要灵活生动渗透德育, 须讲求教学方法的艺术。

1.德育渗透应力求“新”。有些老素材要陈话新说。比如, 旧中国发明的火药却填进了英帝国的炮膛, 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古人发明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 从新角度渗透“四大发明”, 可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收效更佳。

2.德育渗透应做到“灵活多样”。物理竞赛、课外实验、参观访问也是进行德育的好阵地;教学中利用图表、挂图、录像、幻灯、专题讲座等能增强德育的趣味性、可接受性。

上一篇:物理化学特征论文下一篇:转基因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