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2024-07-26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精选13篇)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篇1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合理运用,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适时、恰当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一、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知识结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中。

二、善于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1、寓品德教育于各种任务型活动之中新教材英语采用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教学模式以完成任务(活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任务型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组织各种游戏、比赛,渗透德育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各种游戏和比赛。这时如能适时进行品德教育,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把握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契机

教材中固然有许多教育因素,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教师若能把握住这些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效果可能更佳。比如英语课课前五分钟,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要是充分利用好,就等于每天都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能使每天的五分钟变成学生感兴趣甚至充满期待的时间呢?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都挺爱表演,于是便想到了“英语才艺表演”。这个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还能适时渗透德育,一举三得。学生查找各种各样的英语节目,准备自己最拿手的才艺,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一人表演,形式多样,有唱英语歌的,声情并茂;有说英语绕口令的,舌头都不打结;有组织同学们做游戏的,引得全班兴趣盎然;有让同学猜谜的,有教同学们学谚语、俚语、名人名言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接受了品德教育。在欣赏歌曲、诗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尊重他人,有利于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学习谚语、名人名言等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四、英语德育渗透的思考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来,德育一直是笔者最为重视的一个内容。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有科学知识的文化人,而应该是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要想使德育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就要求教师本人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扎实的文化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教师还得坚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刻苦钻研教材教法,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完善自我,以期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篇2

一个周边高低不等的木桶, 它的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原理”使人联想到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如果过分注重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学习, 使才能成为个体发展中最长的一块“木板”, 而忽视道德品质的教育, 使之成为最短的那块“木板”, 势必培养不出一个健全的学生。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 大学生的品德培养仍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人们在感叹当今的大学生们思维活跃、资质聪颖的同时, 也在哀叹大学校园里的道德滑坡, 出现了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如何重建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 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文以载道。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和信息的载体, 负载和传递着社会中的各种思想认识, 这使得语言教学成为所有学科中最富有情感人性表现度和想象力的科目, 是一种蕴含巨大潜力的“教育力量”。因此, 英语——大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科目——不能被单纯地视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传授, 而应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体现和交流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 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健全其人格, 丰富其心灵, 以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事实上, 英语课本在设计上即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以南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二版) 为例:在四册书的80篇选文中, 有励志、人生价值和爱情观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方面的引导, 有生态德育和科学教育的阐释, 也有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时代特色的介绍, 富含德育内容的课文比例为百分之九十。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由此可见一斑。

三、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和实践

教学是一个涉及多方主体的复杂过程, 它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 还包含了情感和智慧的碰撞。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德育渗透, 笔者强调以下的操作策略:

1.有意原则——敏锐发掘课本中的德育内容, 适时渗透

基于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是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前提。因此, 实施有效的品德教育必须充分理解教材, 明确德育目标, 提取结合点, 在课堂活动和任务中适时适度地融入德育。以Book 1 Unit 3 Love (爱) 为例:笔者在上这一课时正逢美国的传统节日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 在课文的导入部分笔者借机介绍了感恩节的起源、传统和意义, 并让学生们亲手制作贺卡, 里面写上这一年里想感谢的人和事“This year I am thankful for…”在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后, 笔者适时总结:“Thanksgiving Day is a time to give thanks for all our blessings as well as simple things in life.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be thankful for what we do have like families, friends, our health, and all these things.I’m sure most of us have taken for granted, but things that so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don’t have.The best way for us to show our thanks is to give back, in any way possible.” (感恩节是一个对生活中的幸事和收获表达感谢的日子。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对生活中一些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理所应当的接受, 比如家庭、朋友和健康等。而这些事情是世界上很多人都不曾有过的。所以, 常怀感恩之心很重要。表达感激最好的方式就是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去回报所得。)

2.有机原则——优化组合教学上的德育因素, 潜移默化

单纯的说教有时会使人反感, 如果能使一个观念、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 便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1]以Book 3 Unit 4 Fiv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 (美国文化的五大标志) 为例:在学习过程中, 笔者以美国文化为明线, 以中华民族古代文明为暗线, 阐述了西方文化体现的是理性精神、人文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 个人主义是其文化的核心。这种文化群体的成员将个体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单位, 凡事都是从个人利益出发, 追求个人价值。[2]而我国文化主要倡导的是集体主义。通过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并无优劣, 无论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在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要联系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要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两种文化的优秀成果。

3.随机原则——善于把握课堂中的教育契机, 因势利导

我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教材中固然存在着许多教育因素, 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 若能把握住这些契机, 及时引导, 所收到的效果可能更佳。笔者一直将课前十分钟让给学生做自由演讲, 内容不限。这种活动既提高了学生英语表达水平, 又是最好的德育契机。有一次, 一位男同学上台针对几则负面新闻发表感想, 越说情绪越激动, 甚至谩骂政府, 得到台下一些同学的高声拥护。在此情形下, 笔者适时开导:“Indeed, it is undeniable that some dark and ugly sides of today’s society do exist.But it is pointless to be merely angry and accusing.What we should do is to find out our own way of contributing to making this world a better one.” (不可否认, 社会上的确存在一些阴暗面, 但是如果只一味地指责和谩骂, 这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应该更多地想想该怎么样去化愤怒为行动, 用自己的行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阳光、更美好)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7~23岁之间, 他们富有理想、思维活跃且精力充沛, 但情绪激烈、自我意识强, 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 易沉浸于消极情绪;这也是人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他们已经抛弃掉少年期的童稚, 开始对社会和人生进行独立而理性的思考。[3]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 教育契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往往又是稍纵即逝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眼”, 善于发现;又要有迅急的“手”, 善于捕捉, 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四、结言

对于新世纪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道德修养意义影响深远。因此, 我们的教育更应强调以德育为首, 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完美人格的人。对英语课这门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程而言, 其课堂教学不应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 而更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 理性的思想碰撞, 智慧潜能的开发, 社会性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德育教学的点滴渗透。

参考文献

[1]John B.Best.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 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3

一、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知识结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中。

二、善于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1.寓品德教育于各种任务型活动之中

新教材英语采用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教学模式以完成任务(活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任务型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组织各种游戏、比赛,渗透德育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各种游戏和比赛。这时如能适时进行品德教育,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Unit5 The silver screen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让每个学生把自己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写下来,然后投入箱子中,接着每人抽取一张纸,阅读别人的问题,再写下自己的看法,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通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在学习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笔者设计了猜名人的游戏。利用PPT从脚到头一点点地展示名人图片,让学生从衣着与体形进行猜测,学生猜得非常激烈,有猜姚明的,有猜周杰伦的,最后显示是“刘欢”。然后笔者告诉学生依据:He is heavy, not tall and not handsome. But he sings very well. He is a famous singing star in China. So don’t judge people by their appearances!

三、善于把握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契机

教材中固然有许多教育因素,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教师若能把握住这些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效果可能更佳。比如英语课课前五分钟,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要是充分利用好,就等于每天都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能使每天的五分钟变成学生感兴趣甚至充满期待的时间呢?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学生都挺爱表演,于是便想到了“英语才艺表演”。这个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还能适时渗透德育,一举三得。学生查找各种各样的英语节目,准备自己最拿手的才艺,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一人表演,形式多样,有唱英语歌的,声情并茂;有说英语绕口令的,舌头都不打结;有组织同学们做游戏的,引得全班兴趣盎然;有让同学猜谜的,有教同学们学谚语、俚语、名人名言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接受了品德教育。在欣赏歌曲、诗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尊重他人,有利于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学习谚语、名人名言等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四、英语德育渗透的思考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来,德育一直是笔者最为重视的一个内容。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有科学知识的文化人,而应该是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要想使德育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就要求教师本人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扎实的文化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教师还得坚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刻苦钻研教材教法,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完善自我,以期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篇4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呢?在我组教师的共同讨论后,将其归结于以下几点。

一、在词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某些单词的教学上,教师通过挖掘单词的内在,将单词的拼写也赋予其含义,即达到了记住单词的目的,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英文单词family家,可以被分解成f(father), a(and), m(mother), i(I), l(love), y(you)的形式,即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爸爸和妈妈,我爱你们)这时就可以自然让学生体会到家是什么了。

二、在例句中渗透德育

这一项在英语课中是经常被使用的方法,在英语课的备课中,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例句。而例句的选用是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的作用的。比如在讲到turn off(关电源)时,教师的例句可以是,在教室没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关上电灯。让学生说出句子,可以让很多学生去重复该句子。这样的德育教育是无痕且乐于接受的。

三、寻找教材中的素材渗透德育

英语教学教材是最直接的素材,如果能在学生教材中寻找到适合的德育教育内容是非常好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德育教育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的。如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材中有这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本课的内容写出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导游,在这里导游与学生未来的工作有类似的东西,都是服务行业,所以教师在这里将练习改为了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护士。学生实际利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达到了让学生明确自己以后如何做一个好护士的目的。

四、在课堂设计德育渗透环节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课堂演讲或情景剧表演等环节,所涉及到的是该课的内容,其中可加入德育教育。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面试的情景剧,在其中就蕴含了如何正确的进行面试,在面试中应注意什么等等。

五、利用课下时间创造英语学习和德育教育的机会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篇5

2008-8-7收藏【大 中 小】

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而今,在民族融合、科技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方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会逐步显现。中国人在学习与对外交流中,英语成了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第一选择。英语文化的感染和德育的培养可以紧密结合,“施德于教”。英语教学离不开英语语言文化,及英语学习的社会化,习俗化。如英国的礼节与中国有些不同,但宗旨却只有一个即,“礼之用,和为贵”。

怎样把德育渗透到英语语言学习的教学中?我们不妨从以下作考虑:

一、尊重西方人的礼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例如,在西方社会讲究穿着,尽管平时不修边幅,但在正式场合或公众场合,衣着非常得体,英国男人素有“绅士”风度的美誉。学生在了解穿着礼仪的同时,学到了新的单词象白领结white tie、黑领结black tie、燕尾服swallow coat、办公服business suit。教师在教学生运用社会日常情景进行对话时可以告诉他们接待的礼仪,如第一次见到来访者或客人应握手道好“how do you do?/how are you?”在介绍两位同性认识的时候,介绍的次序,先介绍年轻、地位低者给年长、位尊者如:可说 Mr(地位高者),may I introduce Mr(地位低者)? 介绍两位异性认识时,西方社会通常先将男士介绍给女性.如您可以说:Miss(女士名),may I present Mr(男士名).结束会谈后,应起身握手道别,送来宾出门.与此同时,进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忠贞爱国,孝敬父母,勤俭节约.二、[1] [2] [3] [4] 下一页

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强弱是他能否获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西方很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英国的父母常鼓励孩子:“你能行”.不主动替孩子做事,其目的之一是培养孩子的自信.我们在教学中要教给他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努力自己找答案,攻克难关.比如说我们的孩子在为答案而犹豫时,我们可以鼓励他:Never mind, take your time.或者说 Be brave ,you can.let’s try„ 三 培养孩子的友爱和责任心

如今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生活在这一环境下的孩子们享受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提供一切的便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日益严重.人们日益变得冷漠,对社会对他人的冷暖漠不关心.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孩子爱心及社会责任心尤为重要.英国人对狗感情是举世皆知的.英国人有这么句话“love me ,love my dog(爱我者爱我的狗)”为人们熟知.将狗看得与人同等重要,这是英国人的特殊爱好,但英国人有意识的用狗,猫之类的小动物热爱启迪孩子的爱心,在英国,绝大多数家庭养宠物但目的却一致,即调剂生活,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培养爱心.德育教育也是小学基础教育的核心.那么在教孩子认识动物的单词时,我们要教他们show your warm-hearted, you will be kind.Love others as well as yourself.经过老师的细心教导,孩子懂得了珍爱生命的重要.从而勉励孩子pay more efforts on their sturdy.四 注意孩子合作精神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篇6

此时,教师进行思想教育: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光点,努力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品德好的人时时处处都受欢迎。

在此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继续向学生提问:What kind of teachers do you like? 学生回答: I like teachers who are knowledgeable/patient/humorous……教师紧跟:I’ll try my best to be a teacher who is knowledgeable/humorous……

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注重渗透德育 篇7

一、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 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在发现了德育因素后要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百个英语单词中, 有些可以直接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如motherland“祖国”这个单词, 在英语里它是个复合词, 是由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这两个单词组成的。在学习这个单词时, 教师可以先教Land“土地”这个单词, 然后让学生说出学过的mother“母亲”这个单词。教师把这两个单词合起来写在黑板上, 请学后动脑筋思考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英语单词, 它的汉语意思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我们中国人常把什么比作母亲”。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说教, 无须使用过多的汉语, 就能使学生通过学习“祖国”这个单词的过程, 感受到把祖国比作母亲是世界各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感表现, 在潜移默化之中, 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Lesson 1时, 我让学生绘制不同国家的国旗, 并让他们解释五星红旗的含义, 介绍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史, 告诫他们不能忘记过去。接着模拟香港、澳门回归的景象, 同时让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 组织一次简短的升旗仪式, 教师指着一面国旗, 有感情地说一遍, 并要求学生重复:We love our national flag (我们热爱国旗) , We love our motherland (我们热爱祖国) 。当雄壮的国歌响起, 学生被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所震撼而饱含热情地喊出:We are Chinese.We love China.

二、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注重理想的教育

在课堂上, 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进行德育, 寓教于乐。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不定期地进行英语故事演讲, 让学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优良品质。在一次六年级的阅读课上, 我课前有意识地给他们找了一篇关于伟人的文章A man who never gave up。我发现, 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关于理想教育的素材。上课后首先让学生通读了一遍, 在学生理解了文章, 做了几道判断题后, 我问:What kind of spirit do you need to be an inventor like Thomas Edison?

Ss: (踊跃自由发言) Study hard./Never give up./Believe yourself./Watch carefully.

T: (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 表示赞赏) Do you want to be a useful person like Thomas Edison in the future?

Ss: (异口同声) Yes.

T: (询问个别学生)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Why?

S1:I want to be a teacher.I like children very much.

S2:I want to be a farmer.I can make a lot of money.

S3:I hope to be a doctor to help sick people.

S4:I want to be a policeman.I can help the people.

许多学生站起来谈论了自己的未来计划, 发言者和听众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进行了简短的评论, 主要以欣赏和赞许为主, 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理想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也是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之一。结合对伟人经历的学习过程来谈理想, 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进行思考, 从而初步为自己的未来勾画出一幅蓝图, 理想教育自然而然便融进了教学中。

三、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文明道德和礼仪教育

在英语教育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文明道德和礼仪教育。中国自古是一个礼仪之邦, 有着许多传统文化的礼节。然而, 在西方文化中又有许多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地方。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可教育学生懂得关心家人, 学会尊老爱幼, 团结同学, 诚实守信, 谦虚谨慎和良好的道德作风。如, Ladies first.这句话使学生明白要尊敬女性。给人造成麻烦时, 会说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 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说声:“That’s?OK.”在进别人房间要说“May I come in”;初次见面, 要说“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在得到帮助时会说声“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 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 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 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 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这高尚的情操, 美好的心灵, 不正是德育吗?这种礼貌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重要任务。讲究文明道德礼仪在英语课本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地加以引导。

四、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美的教育

美无处不在, 美育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化作阳光, 变成雨露, 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在英语教学中, 通过渗透美育, 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美的教育有很多种,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 语言美最重要, 除了要有一口流利英语, 还要学点洋腔洋调。另外, 教师的教态要美, 要亲切自然, 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 衣着美观得体。这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 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 这都对学生起着楷模、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发现了音乐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把英语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 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 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另外, 小学英语课本每一课后都有chant和sing。因此, 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 运用儿歌的形式, 以歌促学、寓教于乐。爱唱歌是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边唱边跳, 或边说边动, 在优美的韵律中, 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 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这既能提高兴趣, 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 学得轻松愉快, 使学习更生动。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旧知识, 掌握新知识。

在优化英语课堂结构中,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 保护环境, 关心他人, 互助友爱等教育。同时, 教师也可利用榜样的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为人师表, 应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 自身的高尚品德影响学生, 言教不如身教。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教育的宗旨之一, 我们要将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 使英语教学更完美、更全面, 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受到德育。“十年树木, 百年育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中, 要坚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逐渐渗透的原则, 使学生在获得外语知识的同时, 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篇8

关键词:德育渗透;德育素材;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08-01

所谓“德育渗透”是指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也就是说把知识内容与其承载的思想同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的熏陶,在饱食知识的同时品味思想的甘露。新课程要求在各门课程中渗透德育,将学校德育教育贯穿学校教学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我们教师不但要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视野更加开阔,而且要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一、教师自身素养是英语课堂教学德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其學习的楷模,道德的标杆,人生的导师,教师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先人扬雄在《法言·导行》中说道:“师者,人之楷模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在学生最重要的成长期,与其相处交流时间最长的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形象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影响着学生。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进取的精神等多方面的素养。

我们学校教学的天职是“教书”和“育人”,而“育人”是教育的最大使命,要“育人”必先育德。学校德育的组织实施需要教师去推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开放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而不是机械地把教书和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师该做的事,这就违背了教育基本理念,也就不能有效推动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

二、立足教学内容是实施德育渗透的根本保证

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课堂教学内容是进行德育渗透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否则就可能使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从教材内容中去挖掘德育素材

我们现在新课程英语教材内容是很丰富的,主题涉及人文、社会、环境、体育等,这些内容都是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的,也是我们教师进行课堂德育的“原料”。如高中英语必修1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友谊”,探讨的是朋友和友谊的话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友谊的丰富内涵,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懂得什么才是真真的朋友与友谊。这一单元的内容应该是非常适合我们教师去充分发挥的,现在我们许多学生对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真友谊这些问题是存在较大的认识误区的。

(二)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发散与深化

教学内容是我们进行课堂德育教育的基本材料,但并不是每篇的教材都能直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挖掘。如高一英语必修2 第二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世界上的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对当代语言,特别是英语发展趋势的了解。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可挖掘爱国主义这一德育教学点。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符号,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英语语言发展变化的探讨,我们可以引出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这一话题。现在国外学汉语的人是越来越多,我们的孔子学院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设立,孔子学院也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对外传播中华文明的良好平台。国外学汉语热折射出的是我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提高,这一事实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教学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运用的各种手段,我们教师都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种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因为这样教学的效率就能达到最高。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达到最好。

(一)引导式

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其中要做好引航员的职能,做到点到为止,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课堂教学的有形空间是有限的,但教学内容的空间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是无限的。我们教师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引向无限广阔的空间。

(二)互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那种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现在是没有市场的,也是学生们最头痛的。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就某一话题进行相互间思想的交流,通过交流达到明辨是非,促进课堂德育教学。如高中英语必修1 第四单元中心话题是“地震”,教师可根据“汶川大地震”,引申出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等人物,就“范跑跑”该不该跑等话题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道理。

(三)讨论式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一个讨论的主题,然后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如高中英语必修2 的第一单元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我们国家博物馆的一些文物照片,让学生知道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我们国家的有些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我们国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还不够。然后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有一个英国人威廉·林赛,在长城捡垃圾。再展示他的口号:Take nothing but photographs,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通过图片和标语讲述威廉·林赛的事迹,让学生们的心灵有所触动。

总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紧紧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对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才能让学生的德、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hellocall.英语教学与德育整合. , 2006—5—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7

德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篇9

憗拕

英语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崐指出教学中应该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课堂崐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崐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崐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

外语教学之中。新编高中教材是一套系列教崐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崐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内容包括崐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崐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我崐们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崐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崐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崐使他们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崐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一、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看名人所走的路憗

在学完SEFC1ALeon50AbrahamLincoln后,问学生&am127;Why&am127;was崐Lincolnconcideredasoneofthegreatestpresidents&am127;in&am127;the崐world?学生总结了林肯一生为废除奴隶制度所做的一切。&am127;以后我又继续崐让学生讨论WhatkindoflifedidLincolnliveasayoungman?学生崐便概括出他家境贫寒,但他能克服困难,一边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一边崐坚持学习。让学生知道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坚持学习,应该学习崐林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再如在学习完SEFC3ALeon2&am3MadameCurie后,我让学生分崐小组讨论。WhatkindofexampledidMadameCuriesettoall&am127;the崐peopleintheworld?学生便说出了以下这些描绘居里夫人的词:

hard-working,devoteallherlifetoscience,

neverloseheart,becarefulinsciencebutbesimpleinlife等,

我趁热打铁,讲述了几个关于其它科学家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孜孜不崐倦地探索了一生的故事,学生们很受鼓舞,激发了他们为人类和祖国的未崐来而好好读书的情感。

而在学习SEFC3BLeon65&am127;My&am127;Teacher&am127;时,&am127;我让学生分别讨论崐WhatcanwelearnfromHelenkellerandAiesullivan?&am127;学生很佩崐服海伦的这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曾是一个又聋又哑且盲的小崐女孩,生活在永无边际的黑暗之中,但经过顽强的拼搏,克服了常人难以崐想象的困难后,她终于成了一名举世闻名的作家。她不仅是残疾人而且是崐其它一些生活在困境中准备放弃自己人生追求的人学习的楷模。我适时补崐充了阅读材料Heleam127;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学生了解海伦·凯勒对崐光明的向往,对生活无尽的热爱。联系我们生活在一种优越的环境中,更崐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和时间,而不虚度自己的青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崐我及时让学生观看了一些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地学习和工作的录像,特别崐是残疾人运动会上运动员们的那股拼劲更让学生惊叹不已。学生纷纷表示崐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学习,来完善自己。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篇10

小学语文新课标总目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就给我们指出了德育的方向。语文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因为语文教材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唐代文学家韩愈说的:“文以载道”指的就是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个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阅读训练,传情悟道

指导学生阅读《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提示:课文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写了一个老人与海鸥之间充满深厚情义的感人故事。我们在阅读时要把握作者的感情的基础,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后来检查阅读效果时,我发现,学生通过对课文进行一番独立品味和深入理解后,能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如有的同学说:“从第二自然段„他的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勤俭、简朴的老人。”有的同学说;“从第二自然段„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是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说明了老人喜欢海鸥,对海鸥有着无私的爱。”又有同学说:“第四自然段让我感受到老人把海鸥看做是自己的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还有同学说:“从海鸥„突然飞来‟、„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动作说明了海鸥有灵性,对老人情义深厚。也有同学说“从„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可以看出 海鸥是多么舍不得离开老人,在它们看来,老人就是它们的亲人,不能让别人把他带走,它们以这样特殊的方式表达对老人的留恋。”学生从中深深地体会到老人的无私付出换来了海鸥对他的依恋,从而知道要做一个有爱心,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写作意图,贯穿寄蕴在全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有的明确,有的含蓄。通过反复地朗读,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产生感情共鸣,受到教育。我在教《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能突出表现索溪峪的“野”的几个句子 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

1、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2、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3、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4、索溪峪的山的确有着与众不同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是一种磅礴的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5、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6、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横铲一脚,将上路拦腰截断。

学生品读完这些句子,自然就体会到了索溪峪独特的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对祖国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

三、通过分析课文人物形象渗透德育

让学生接触一个个高尚人物,让他们的思想、情操来熏陶学生。我在教《梅兰芳》一文时,我对梅兰芳多次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为了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宣告不再登台演出,甚至不惜自伤身体,他宁愿过穷困的生活。这对视艺术为生命的梅兰芳来说,不能演出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但梅兰芳却能在民族存亡关头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等情节进行细细分析,使一个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的崇高形象呈现在眼前,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彩票》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彩票投注站的工作人员林海燕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我抓住课文中林海燕几次打电话给委托她买彩票的彩民前来领奖金的话语和彩民的冷漠回话让学生对比学习,把林海燕和彩民的内心活动从言行上充分表现出来,学生受到了深刻地教育。

四、创设意境,激发感情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的一些精彩片段,作绘声绘色描绘和渲染,创设一种特定的氛围,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再因势利导地进行点拨,就会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使之入情入景,产生强烈共鸣。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讲到当作者看到自己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着火时,我让学生进行想象,假如是你看到你的亲人面临危险,你会怎样做?有的说:“我会毫不犹豫地去解救。”有的说:“我会不顾一切地上去救助。”接着我继续问:如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而不可以去救的话你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学生的回答非常的入情入理,等学生回答完后再让学生看课文第六、七自然段,作者的内心正是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样一来,学生完全体会到了作者看到自己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着火时的感受。到讲到第八自然段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的表现,我先让学生回忆从小到大有没被火烧过,比如生火做饭时,或没电点蜡烛时有没因为不小心而被火烧到。让有过类似情况的同学来说说他们当时的感受。然后再来看看邱少云的表现,此时学生已经深深地体会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得坚强意志。

五、通过重点词句的分析,反复品味“情”之所在

语文课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选入课本的文质兼美的作品,为我们渗透德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作者的思想观点常寄蕴在某些关键的字、词、句中,含意深刻,教师的点拨,能使学生茅塞顿开。我在教《桂林山水》时,抓住了:水,“清、静、绿”;山,“奇、秀、险”的特点,进行反复点拨、讲解、品味。桂林的水,静,“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桂林的山,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样分析、点拨、品味,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通过交流读书收获、体会渗透德育

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对文章主题的领会,更是为了深化学生的思想。每讲完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收获、体会。比如学完了《七律 ·长征》这首诗,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红军长征的目的是北上抗日,红军长征经过了11个省,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历经艰难险阻,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说:“我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会到我们的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藐视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我要把红军精神发扬光大。”有的说“我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感受到红军战士把困难当成平常事看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还有的说“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这首七言律诗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显然,学生已被红军的精神感动了。

英语课堂中不可忽视的德育渗透 篇11

一、案例描述

某个星期二的一节英语课,我和平时一样,怀着愉悦的心情,迈着轻松的脚步,走进了四年级(2)班的教室。这节课要教一些有关职业的单词。我准备了许多能够表现职业特征的教具卡片,想给学生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让他们在情景中轻松的学习语言。

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我向学生问好,全班回应:Good morning,Shelly. 通过提问,我引入了新课内容:Im a teacher. Are you a teacher? 有位学生回答:No,I am not.另一位学生回答:No,Im a student.接着,我通过肢体语言,教学新单词farmer,teacher,policeman,doctor,vet,dancer,nurse,和policewoman。每教学一个新单词后,我都让学生利用新词来造句。学生纷纷说:My father is a boss. My uncle is a policeman,my aunt is a policewoman….接着,我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want to be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学生们积极回答:I want to be a teacher./ I want to be a doctor./ I want to be a good vet.

突然,我发现一向缄默不语的裴同学将手举了起来。我一直想给他在英语课上展示自我的机会。他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让我喜出望外,于是我马上示意他发言。出乎意料的是,他站起来只说了I want to be a... 就停住了。在我和学生的期待中,他还是没能将句子说完。这时,一些平时活跃又大胆的学生喊起来:farmer,farmer,farmer而且声音越来越大。在这些学生的“提示”下,裴同学说出了I want to be a farmer. 而且说得很流利。我还没来得及开口,教室里便一阵哄堂大笑。我愕然了:是对farmer这个职业的歧视,还是……?“farmer是农民呀,你想当农民吗?”有些学生嘲笑着说。当我再一次看到他时,他已涨红了脸,而且低下了头。

My father is a farmer. My mother is a farmer,too. 我开口说话了。此时,教室里一下子就安静了,而且安静极了。同学们都不再笑了,而且个个神情专注。看得出,孩子们一定在想:老师怎么会将自己父母是farmer的情况告诉我们呢?我继续说:Farmer is an important job. They grow rice and vegetables for us. We need them. Do you think so?

Yes.学生们响亮地回答。

“职业有好坏、高低和贵贱之分吗?没有farmer种田,我们能生存吗?”通过我的正确引导,学生同意了我的观点:职业没有高低和贵贱之分,各行各业都是平等的,而且行行出状元。我们的社会缺少哪一行都不行。

此时,有几个学生站起来,对裴同学说:I m sorry.

裴同学慢慢抬起头,神情坦然了许多,而且脸上露出笑来。看来,他已经不再被farmer这个职业所困扰了。

此时,又有几个平时较懂事的女同学说:I want to be a farmer,too./ I want to be a teacher.此情此景,站在讲台上的我还要多说什么呢?心理安慰了许多。

二、案例反思

课堂犹如一个大舞台,每天上演着不同的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材是剧本。要想演好一场戏,不能照搬剧本,而要导演认真钻研剧本,了解演员特点,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这样才能演出精彩的节目。所以,我们教师要将我们的导演角色当好,就一定要充分的研读教材,吃透教材,在教材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用我们的创意,构思我们的课堂主线,让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通过教师课堂中的布置、预设,来参与到教师的活动中来,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我们的课堂变成孩子们的学堂,而且是在活泼、轻松的氛围中去学习。

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举动,及时发现并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试想:如果裴同学当时的困境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帮助,结果会是怎样?如果孩子们对职业的歧视得不到正确的引导,那是一件多么令人担忧的事啊!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都应该充分的发挥想象,预设到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即使做到这一点,在课堂上还有可能会出现令我们的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学生之间的思想的碰撞,教育教学虽然比较重要,但是我们每个教师除了有教学的义务之外,还有育人的责任。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来,我没有把自己仅仅当作是一名学科教师,我还知道教师是德育的传播者。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明白,我们的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有科学知识的文化人,而是应该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要想使德育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敏锐的洞察力和钻研的精神。教师对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也体现了将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之中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应给予及时的引导,要将文化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本课中,我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对有的职业的偏见,使他们的知识和情感都得以健康发展。我想,通过这节课堂上的思想梳理,对有一部分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的教育分为两种,教学和品德培养,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有这个意识,把学生的品德放在与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12

《德育纲要》指出:“各学科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为此, 长期以来我一直坚持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堂引导

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 他们的心理活动非常丰富, 需要加以有效的引导, 才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首先可以通过观看资料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字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 从而使学生感到做中国人光荣, 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是通过介绍英语在世界上的重要作用, 分析近百年我国在历史上的地位, 使学生懂得, 作为中国人, 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 必须打好英语基础, 将来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吸收国外的科学技术知识,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

二、词组教学

在所学的英语单词和词组中, 有些可以直接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在学习中涉及的单词、词组是和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关的。如:“Don't climb the trees/throw the flowers./throw stones”, 我把这些词组配上相应的图片配上录音做成课件在多媒体上播放, 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Can we climb the trees/leave rubbish”, 在这样情景交融中无需使用过多的汉语, 就能使学生通过课件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得到了规范。

三、对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

如“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 (国家) ”, 这样的句型本身就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同时通过对其他国家名称的学习, 进一步渗透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怎样的教学形式, 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学习前, 可以先要求每位学生画出所学国家的国旗, 要求学生注意国旗的特征。在学习“I'm from China.I'm Chinese”时, 教师要有意识的运用体态语言显示出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在学习其他国家名称时, 可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世界不同国家的小朋友在一起联欢的情景, 向学生渗透全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团结、和平的美好愿望。对话学完之后,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 扮演不同国家的小朋友, 在巩固对话的同时, 进一步渗透全世界人民是一家的思想主题。因此对于课文对话的教育素材, 需要挖掘, 选择合适的渗透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枯燥的说教。

四、口语教学

口语在英语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作口头掌握。因为不是主要的学习内容, 所以往往容易忽视对其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的挖掘。然而有许多用语, 只要在教学及日常交往中反复使用, 辅之以一定的引导, 就能起到促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目的。

五、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应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 它所努力实践着的是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参与的生活与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辨别、生成, 这种精神的生成与建构只有让学生经历了体验、感悟的过程后才能实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进行德育教育可以将在课堂所学到的各种学习活动中所涉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 使教育具有针对性, 使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德育 篇13

《教育学》中明确指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认识、体验和实践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树理想之魂,立民族之根,培养可靠的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第一重任,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把德育摆在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在推行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尤其是新教材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中的渗透,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些要求不仅是对中学道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其他课程,包括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其中,道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灵魂,它不仅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而且是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在人生的历程中,德性的生长居于统摄地位,它是生命之完整的决定性因素。德性与生命的其他部分不可分离,人生的其他部分的发展离不开德性的支撑,同时人生的其他部分的发展也反过来促进德性的生长。德性生长与生命完整性的关系决定了道德教育并不是在孤立的时空中展开,而是渗透在人生的方方面面中。

英语教师正确和完整的说法是教授英语的教师,意味着他首先是一个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教授英语这门课,不只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这是每位英语教师的责任。

但长期以来,一提起德育,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小学的“思想道德课”、中学的“思想政治课”或别的道德课。无论是学生、家长、学校还使教师,都认为道德课以外的其他各科的课堂教学只能间接地育德。因此直接导致道德课的课堂教学承载了过多的任务,期望越多往往失望就越大,并且使得其他各科的课堂教学无形中逃避了应负的责任。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渗透德育?如何避免陷入为德育而德育的窠臼?

一、制定德育目标

虽然绝大多数学校在制定德育目标时,不会忘记课堂教学这个手段或途径;虽然绝大多数教师凭经验都懂得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于教材、教法及教师人格中得道德影响对学生的品德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学目标中学科德育没有实质性的地位,学校评价和教学评价指标中学科德育所占比重较小或没有,所以,学科德育多半是有名无实。当评价教学工作的指标及标准只限于分数、优生率、升学率或高考率时,教师又如何会关心课堂教学的德育任务?

因此从宏观层面上,学校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德育目标纳入到评价教学工作的指标中。可以采取召开任课教师和教研组长会议,研究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点的情况,并体现在任课教师和教研组计划中,在备课中坚持知识点、能力点和德育点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点,并实现德育目标。领导深入听课,对教师课堂教学每月定性和定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纳入教师月考核。学校还可以举办教学渗透德育工作汇报课、研究课、示范课,组织全校性观摩活动,召开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工作研讨会、经验交流会。

二、精致的课堂教学

叶圣陶先生认为“我们并不否认除教学之外,还有其他的德育途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课堂教学是德育最主要的途径,并不能舍此而另搞一套。”

由于学生大部分的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贯穿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与教学相融合,有法定时间保障它的有效运行;并且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需要吸收知识、素质、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因此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是提高德育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教书育人的管理,使传授科学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要求: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要尊重、赞赏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强调对学生的帮助、引导;在自我关系上,强调教学反思;在处理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上,强调合作。可以借鉴一些学校以“提倡集体备课”为载体,以“开展反思性教学”为突破口,优化教学过程,强调德育渗透,创建教学特色,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的方法。集体备课可以形成“共性化的教学思路,个性化教学艺术”有机结合的良好局面。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真正掌握学情,通过全面深化、冷静思考和总结促进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倡导关注学生的细节,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德育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有机渗透,即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既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又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步伐。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仅只是传授外语知识,还要结合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大事的关注,进而养成主人翁意识,对事物发生、发展规律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智的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学习英语的目的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把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行关于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关于友爱、和平、环境的教育以及关于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如,蕴涵德育因素的英语谚语十分丰富,也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谚语对学生进行德育,效果会十分明显。

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若能巧妙和智慧地运用,就会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

二、丰富的课外活动

“其实,在学校当中,对学生更具影响力的,与其说是道德课,不如说是各科教学、党、团、少先队组织的各种课外活动以及其他形式的集体活动。”所以,德育内容不仅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进行系统的德育知识教学来体现,而且在更深层次上是通过各种德育活动(主要是直接的感性知识学习)来潜移默化地修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行为。如果课堂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富于思想性、娱乐性、竞赛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就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国外在开展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日本的特别活动是日本德育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部分。目前日本学校的特别活动开展的情况,已成为衡量德育工作、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准。其内容包括课外学习活动、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全校性的大型活动,以及假期的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等。

课外活动能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创设语言情境,渲染学习气氛,使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学习的甘苦,增强学习自信心,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如举办英语周活动,设置不同的主题,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也可举办英语社会实践活动,在社区进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展现了学生的良好风貌。还可以班为单位成立播音、板报、表演、绘画及阅读等英语课外兴趣小组,取材注重思想性,多考虑寓言、幽默故事、诗歌、短剧、科普常识、名人传记等。英语播音小组可定期播放校园新闻、好人好事、英文歌曲等;板报小组开辟校园英语专栏,宣传时事政治,选登名人成才史,介绍学习方法等;表演小组定期演唱英文歌曲、排练短剧小品,积极准备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文艺活动;会话

小组定期练习口语表达;阅读小组定期阅读原著、背诵名言警句、写读书心得等。教室里也可布置一些启迪心灵、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篇》)”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和培养兴趣在求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依据教学内容对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就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认知感官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动态的画面,加上鲜艳的色彩引起学生注意,用直观的图形及和谐的声音使英语知识变得生动而又具体,使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教学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以及它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好学精神。

四、重视教师素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本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无言的教育和影响作用,对学生的良好人格、思想的塑造,有不可估量的样板作用。此外,无论是教育观念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方法的选用与革新,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因此,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并且,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效果,还将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只有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德育教育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其次,掌握丰富的知识。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教师,如何教学生学,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可以说,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命运。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挥洒自如,百问不倒,风趣幽默,必须要有广博的只是做基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这形象地说明了掌握丰富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之,德育教育是丰富多彩的,教育方式更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英语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付出更多的心血。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只要我们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深入钻研教材,细心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不失时机地、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们就能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任务,圆满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黄向阳.德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情感散文欣赏:同路相伴,陌路告别下一篇:营业经理岗位竞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