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2024-06-28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共9篇)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1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合理运用,善于把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适时、恰当地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品格。

一、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知识结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中。

二、善于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1、寓品德教育于各种任务型活动之中新教材英语采用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教学模式以完成任务(活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任务型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组织各种游戏、比赛,渗透德育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各种游戏和比赛。这时如能适时进行品德教育,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于把握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契机

教材中固然有许多教育因素,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教师若能把握住这些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效果可能更佳。比如英语课课前五分钟,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要是充分利用好,就等于每天都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能使每天的五分钟变成学生感兴趣甚至充满期待的时间呢?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学生都挺爱表演,于是便想到了“英语才艺表演”。这个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还能适时渗透德育,一举三得。学生查找各种各样的英语节目,准备自己最拿手的才艺,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一人表演,形式多样,有唱英语歌的,声情并茂;有说英语绕口令的,舌头都不打结;有组织同学们做游戏的,引得全班兴趣盎然;有让同学猜谜的,有教同学们学谚语、俚语、名人名言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接受了品德教育。在欣赏歌曲、诗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尊重他人,有利于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学习谚语、名人名言等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四、英语德育渗透的思考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来,德育一直是笔者最为重视的一个内容。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有科学知识的文化人,而应该是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要想使德育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就要求教师本人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扎实的文化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教师还得坚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刻苦钻研教材教法,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完善自我,以期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2

一个周边高低不等的木桶, 它的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原理”使人联想到当代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如果过分注重智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学习, 使才能成为个体发展中最长的一块“木板”, 而忽视道德品质的教育, 使之成为最短的那块“木板”, 势必培养不出一个健全的学生。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 大学生的品德培养仍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人们在感叹当今的大学生们思维活跃、资质聪颖的同时, 也在哀叹大学校园里的道德滑坡, 出现了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如何重建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 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二、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

文以载道。语言作为一种文化和信息的载体, 负载和传递着社会中的各种思想认识, 这使得语言教学成为所有学科中最富有情感人性表现度和想象力的科目, 是一种蕴含巨大潜力的“教育力量”。因此, 英语——大学教育的一个主要科目——不能被单纯地视为一种交际工具来传授, 而应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体现和交流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 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健全其人格, 丰富其心灵, 以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事实上, 英语课本在设计上即包含了丰富的德育内容。以南华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二版) 为例:在四册书的80篇选文中, 有励志、人生价值和爱情观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方面的引导, 有生态德育和科学教育的阐释, 也有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时代特色的介绍, 富含德育内容的课文比例为百分之九十。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由此可见一斑。

三、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和实践

教学是一个涉及多方主体的复杂过程, 它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 还包含了情感和智慧的碰撞。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德育渗透, 笔者强调以下的操作策略:

1.有意原则——敏锐发掘课本中的德育内容, 适时渗透

基于教材内容挖掘德育因素是英语课堂中德育渗透的前提。因此, 实施有效的品德教育必须充分理解教材, 明确德育目标, 提取结合点, 在课堂活动和任务中适时适度地融入德育。以Book 1 Unit 3 Love (爱) 为例:笔者在上这一课时正逢美国的传统节日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 在课文的导入部分笔者借机介绍了感恩节的起源、传统和意义, 并让学生们亲手制作贺卡, 里面写上这一年里想感谢的人和事“This year I am thankful for…”在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后, 笔者适时总结:“Thanksgiving Day is a time to give thanks for all our blessings as well as simple things in life.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be thankful for what we do have like families, friends, our health, and all these things.I’m sure most of us have taken for granted, but things that so many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don’t have.The best way for us to show our thanks is to give back, in any way possible.” (感恩节是一个对生活中的幸事和收获表达感谢的日子。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对生活中一些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理所应当的接受, 比如家庭、朋友和健康等。而这些事情是世界上很多人都不曾有过的。所以, 常怀感恩之心很重要。表达感激最好的方式就是以不拘一格的形式去回报所得。)

2.有机原则——优化组合教学上的德育因素, 潜移默化

单纯的说教有时会使人反感, 如果能使一个观念、一种思想在学生的心灵中逐步培养和建立起来, 便能获得良好的整体效益。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1]以Book 3 Unit 4 Fiv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 (美国文化的五大标志) 为例:在学习过程中, 笔者以美国文化为明线, 以中华民族古代文明为暗线, 阐述了西方文化体现的是理性精神、人文精神和宗教精神的统一, 个人主义是其文化的核心。这种文化群体的成员将个体作为最基本的行为单位, 凡事都是从个人利益出发, 追求个人价值。[2]而我国文化主要倡导的是集体主义。通过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文化并无优劣, 无论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在学习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要联系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要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两种文化的优秀成果。

3.随机原则——善于把握课堂中的教育契机, 因势利导

我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相机诱导。”教材中固然存在着许多教育因素, 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 若能把握住这些契机, 及时引导, 所收到的效果可能更佳。笔者一直将课前十分钟让给学生做自由演讲, 内容不限。这种活动既提高了学生英语表达水平, 又是最好的德育契机。有一次, 一位男同学上台针对几则负面新闻发表感想, 越说情绪越激动, 甚至谩骂政府, 得到台下一些同学的高声拥护。在此情形下, 笔者适时开导:“Indeed, it is undeniable that some dark and ugly sides of today’s society do exist.But it is pointless to be merely angry and accusing.What we should do is to find out our own way of contributing to making this world a better one.” (不可否认, 社会上的确存在一些阴暗面, 但是如果只一味地指责和谩骂, 这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应该更多地想想该怎么样去化愤怒为行动, 用自己的行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阳光、更美好) 。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7~23岁之间, 他们富有理想、思维活跃且精力充沛, 但情绪激烈、自我意识强, 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 易沉浸于消极情绪;这也是人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 他们已经抛弃掉少年期的童稚, 开始对社会和人生进行独立而理性的思考。[3]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 教育契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往往又是稍纵即逝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眼”, 善于发现;又要有迅急的“手”, 善于捕捉, 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四、结言

对于新世纪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的道德修养意义影响深远。因此, 我们的教育更应强调以德育为首, 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完美人格的人。对英语课这门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程而言, 其课堂教学不应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 而更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 理性的思想碰撞, 智慧潜能的开发, 社会性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德育教学的点滴渗透。

参考文献

[1]John B.Best.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 主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3

一、善于挖掘新教材中的道德素材

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道德素材,教师就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知识结构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然后通过渗透、融合的办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中。

二、善于在课堂内外开展各种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1.寓品德教育于各种任务型活动之中

新教材英语采用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种教学模式以完成任务(活动)、解决问题为出发点,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种任务型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组织各种游戏、比赛,渗透德育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少不了各种游戏和比赛。这时如能适时进行品德教育,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Unit5 The silver screen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让每个学生把自己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写下来,然后投入箱子中,接着每人抽取一张纸,阅读别人的问题,再写下自己的看法,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通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获得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在学习Unit 7 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笔者设计了猜名人的游戏。利用PPT从脚到头一点点地展示名人图片,让学生从衣着与体形进行猜测,学生猜得非常激烈,有猜姚明的,有猜周杰伦的,最后显示是“刘欢”。然后笔者告诉学生依据:He is heavy, not tall and not handsome. But he sings very well. He is a famous singing star in China. So don’t judge people by their appearances!

三、善于把握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契机

教材中固然有许多教育因素,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隐藏着许多意想不到的教育契机,教师若能把握住这些契机,及时引导、教育,效果可能更佳。比如英语课课前五分钟,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要是充分利用好,就等于每天都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能使每天的五分钟变成学生感兴趣甚至充满期待的时间呢?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学生都挺爱表演,于是便想到了“英语才艺表演”。这个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还能适时渗透德育,一举三得。学生查找各种各样的英语节目,准备自己最拿手的才艺,忙得不亦乐乎。每天一人表演,形式多样,有唱英语歌的,声情并茂;有说英语绕口令的,舌头都不打结;有组织同学们做游戏的,引得全班兴趣盎然;有让同学猜谜的,有教同学们学谚语、俚语、名人名言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接受了品德教育。在欣赏歌曲、诗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尊重他人,有利于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学习谚语、名人名言等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四、英语德育渗透的思考

从事英语教学多年来,德育一直是笔者最为重视的一个内容。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有科学知识的文化人,而应该是有责任感、有爱心、有能力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要想使德育在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就要求教师本人有良好的德育素养、扎实的文化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敏锐的洞察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因此,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教师还得坚持不断学习探索,不断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刻苦钻研教材教法,争取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完善自我,以期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4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德育渗透呢?在我组教师的共同讨论后,将其归结于以下几点。

一、在词汇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某些单词的教学上,教师通过挖掘单词的内在,将单词的拼写也赋予其含义,即达到了记住单词的目的,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例如,英文单词family家,可以被分解成f(father), a(and), m(mother), i(I), l(love), y(you)的形式,即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爸爸和妈妈,我爱你们)这时就可以自然让学生体会到家是什么了。

二、在例句中渗透德育

这一项在英语课中是经常被使用的方法,在英语课的备课中,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例句。而例句的选用是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的作用的。比如在讲到turn off(关电源)时,教师的例句可以是,在教室没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关上电灯。让学生说出句子,可以让很多学生去重复该句子。这样的德育教育是无痕且乐于接受的。

三、寻找教材中的素材渗透德育

英语教学教材是最直接的素材,如果能在学生教材中寻找到适合的德育教育内容是非常好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德育教育是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的。如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英语教材中有这样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本课的内容写出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导游,在这里导游与学生未来的工作有类似的东西,都是服务行业,所以教师在这里将练习改为了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护士。学生实际利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达到了让学生明确自己以后如何做一个好护士的目的。

四、在课堂设计德育渗透环节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课堂演讲或情景剧表演等环节,所涉及到的是该课的内容,其中可加入德育教育。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面试的情景剧,在其中就蕴含了如何正确的进行面试,在面试中应注意什么等等。

五、利用课下时间创造英语学习和德育教育的机会

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篇5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也只有兼顾到了语言文字和思想两方面的内容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善于在语文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捕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1、在导入中、介绍时代背景时进行德育渗透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得体的导入或介绍时代背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学习《骆驼寻宝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想成功吗?一个人若要成功须具备怎样的品质?《陋室铭》是刘禹锡在贬谪、戏弄与侮辱中最后屈居斗室愤然写就的,昭示世人,明己心志。

2、吃透内容,挖准教材的“亮点”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内容而言,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河山的;也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道理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挖准教材中的德育“亮点”。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我们该让学生通体会文中深挚的父子情,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在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要让学生认识皇帝及大小官员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冰心的《小桔灯》,要抓住小姑娘的性格特征,教育学生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力戒忧郁颓废。可见,只有挖准了教材的德育“亮点”,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果我们抓住课文的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品味,就容易领悟文章的主旨及其深刻的思想内容,迸发学生的感情火花。如教《石榴》可抓住“夏日的心脏”让学生体会石榴的热烈、不屈服;《强项令》中让学生找出董宣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不难理解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对于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4、捕捉引导、适时渗透,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要捕捉最佳德育渗透时机,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度”。如学习《马说》一课,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我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让他们讨论:首先问:“你是否想成为千里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接着又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千里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之后我再问:“如果你无法成为千里马,怎么办?”同学们顿时陷入了沉默,接着一阵交头接耳。过了一会儿,有学生举起手,说:“虽然如此,也要面对现实,用自己最佳的状态,积极地学习生活。”他的话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虽然是个别同学的想法,但学生们毕竟对自己的问题有了直接的思考,这些问题能引导他们如何更实际地面对生活。

5、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强调写作技巧、文字功夫外,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增强道德意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俗话说“作文先做人”,一个道德意识淡薄、认识水平低下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文章的。因此,在选择作文题目时,我都是慎之又慎,选择一些既具有人文气息又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既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写,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累,又能在写作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作文“在路上”,主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作文中,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成长之路,感恩于一路上的收获,感恩于一路上的关怀;有的学生书写自己的求学之路,有困惑有奋进,几多泪水几多欢笑,写得真实感人。例如话题作文“比较”,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生活中究竟需不需要比,比什么,比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比等。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6、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在教学中,他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优美的音乐欣赏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气质和修养。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更新靠的是真才实学,从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给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崭新课题。可是我想网络说到底还是一种新的技术工具,是由人发明出来的,本身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给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应当趋利避害,加强引导,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结合起来,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寓教育于网络,通过网络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比如: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语文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发布学生的习作,都是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网络的用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的方式。

7、指导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渗透美德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二、树立“大语文”观,活化德育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学习机会。而德育的内容也十分宽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把德育落到实处。在本学期我班就开设了“小眼睛看大世界”的作文专栏。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社会生活的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今年的三八节我校搞了“我为妈妈洗洗脚”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投稿十分踊跃。“妈妈,摸着你粗糙的双脚,我知道你的辛苦和劳累。这一次为你洗脚只是女儿最小的回报。”“妈妈,我爱你,今天我终于有了属于我的表达方式——为你洗一次脚。”“看着妈妈布满老茧的脚,我不禁有点难过。我想说妈妈您辛苦了,我会用我的努力换来你的笑容的。”一份份稿件都洋溢着对母亲的爱.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体现德育教学中的知行统一的原则.这样的德育比任何的说教都成功。

三、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我的具体做法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语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要做到科学。科学就是要使方法合乎教材内容的特点,合乎教学及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正面引导,积极启发,长期培养。合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就要因材施教,坚持“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所以,学科教学中德育的方法,必须合乎这些科学性的规范。

第二、教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教授性是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要做到讲事实、摆道理,把基本的思想品德规范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理解、明白和掌握,明辨是非,知晓善恶,懂得美丑。这就是“教”和“授”,没有“教”和“授”,学生就无知,而无知就难于立德、立美。所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在教法上有教授的一面。但教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实践,即行为习惯的养成。只知不行,只说不做,是谈不上有道德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思想品德要真正确立,必须有日常的行为锻炼,通过实践,把行为习惯化,从“他律”为主变为“自律”为主。所以,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因为是“教学”,就忽视思想品德实践;同时又不能因为是“德育”,就不进行必要的教授,二者应相辅相成。

第三,集体性与个别性的统一。目前,我们的教学形式还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在课堂上教师面向集体,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正确的集体舆论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环境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他们往往互相影响,甚至模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共同能够接受的东西,要提出统一要求,统一规定,统一行动,使学生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受到应有的教育。但是,也不能忽视和偏废个别性。个别性就是在学科教学中,针对个别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育,有时是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培养,有时是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只有坚持因材施教,顾及到个别性,才能坚持德育的集体性。

在语文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素质培养,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本着“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各种方式方法,使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素质培养的尝试臻于完善。

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6

摘 要:《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德育于其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发挥学科优势,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来组织教学,巧妙的把德育寓于其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坚强乐观宽容的性格。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美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22-01

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梯。笔者将德育教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结合自己从教的初中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适时地进行生动有效的德育渗透,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

一、寓礼仪教育于口语教学之中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帮,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日常口语教学,让学生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如教材中,问候语:“Good morning!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 英语中的“Thank you!Excuse me”经常出现,教师可利用这些礼貌用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身教重于言教”,课堂用语讲究文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说“Excuse me”;学生帮了忙,不忘对他说声“Thank you!”;叫错了学生名字说声“Sorry”等。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同时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培养学生养成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寓习惯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教学jobs一课时,对于学生瞧不起farmer职业的思想,我是这样引导的: T: Why don’t you like farmers? S1: They are very tired and dirty.T: Yes,they are very tired,because they have to work every day.我边说边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农民的画像: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间劳作;同时,我还板书单词sweat。T: But they are very happy during the harvest time.我边说边画出秋天一位农民收获庄稼的情景,并板书单词sweet。然后在单词sweat和sweet前分别添加一个单词,便组成了一句谚语:No sweat,no sweet.在这个案例中,我对学生的偏差思想没有用“We shouldn’t look down upon farmers.Their work is very important.We can’t live without farmers.”等生硬的话语进行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形象的图画,配以简练和寓意深刻的谚语,向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

三、寓美德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教学单词kitchen,living room,bathroom,bedroom时,我设计了这样的Fun Time活动。T: Do you know him? He is Mr.Forgetful.(课件呈现一个小男孩)And this is his busy morning.(课件呈现这个小男孩早晨忙乱地收拾学习用品的情景)Can you help him? Mr.Forgetful:(课件Mr.Forgetful的声音)Where is my bag? S1:(学生仔细观察并帮助Mr.Forgetful寻找物品)It’s in the bathroom.Mr.Forgetful:Where is my Chinese book ? S2: It’s in the kitchen.Mr.Forgetful:Where is my…?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不仅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帮助了Mr.Forgetful。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观察Mr.Forgetful所犯的错误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提醒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通过上述几个案例,我们可以明白这样的道理:课堂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教育不是由教师“说”出来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巧妙地引导和启发下“悟”出来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地接受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四、寓意志培养于英语教学之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地学习,还要鼓励学生勇于同困难作斗争,知难而进,要持之以恒,坚定学好英语的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但进行思想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说教,而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巧妙地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这样所取得的教育效果远比单一说教的教育方式要理想得多。

如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了解到学生中普遍有一种怕苦怕累的情绪,觉得自己一天到晚在学习,一年到头是学习,好像自己是天下最辛苦的人。考虑到学生的思想实际,上课时有意向学生提问:“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year?”学生答:“There are 365 day.”又问“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了。我趁势引导学生算一笔帐,请他们说出一年中所有的假日,用英文一一在黑板上列出New Year’s Day(1)May Day(3)National Day(3)Weekend(2×52=104),Summer holiday(50),Winter holiday(50),围绕这个列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学习了英语数字表达法、节日的名称以及用英文加减法等,而且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接着再问How many days do you go to school in a year? 学生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神情。这时教师就感慨地说:How happy you are!此时不需多言,学生明白了他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要珍惜光阴,努力学习。

五、寓理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

理想就是奋斗的目标。要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学好英语的远大理想,当今世界处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外,还必须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发本民族的智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外语这门工具。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扩大,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和掌握英语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教师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教师可从学生身边的所见所闻,如:广告、商品、文学,以及大众化的MTV、CCTV、…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明白英语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帮助学生树立一定要学好英语的远大理想。

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注重渗透德育 篇7

一、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 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在发现了德育因素后要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百个英语单词中, 有些可以直接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如motherland“祖国”这个单词, 在英语里它是个复合词, 是由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这两个单词组成的。在学习这个单词时, 教师可以先教Land“土地”这个单词, 然后让学生说出学过的mother“母亲”这个单词。教师把这两个单词合起来写在黑板上, 请学后动脑筋思考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英语单词, 它的汉语意思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我们中国人常把什么比作母亲”。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说教, 无须使用过多的汉语, 就能使学生通过学习“祖国”这个单词的过程, 感受到把祖国比作母亲是世界各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感表现, 在潜移默化之中, 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Lesson 1时, 我让学生绘制不同国家的国旗, 并让他们解释五星红旗的含义, 介绍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史, 告诫他们不能忘记过去。接着模拟香港、澳门回归的景象, 同时让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 组织一次简短的升旗仪式, 教师指着一面国旗, 有感情地说一遍, 并要求学生重复:We love our national flag (我们热爱国旗) , We love our motherland (我们热爱祖国) 。当雄壮的国歌响起, 学生被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所震撼而饱含热情地喊出:We are Chinese.We love China.

二、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注重理想的教育

在课堂上, 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进行德育, 寓教于乐。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不定期地进行英语故事演讲, 让学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优良品质。在一次六年级的阅读课上, 我课前有意识地给他们找了一篇关于伟人的文章A man who never gave up。我发现, 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关于理想教育的素材。上课后首先让学生通读了一遍, 在学生理解了文章, 做了几道判断题后, 我问:What kind of spirit do you need to be an inventor like Thomas Edison?

Ss: (踊跃自由发言) Study hard./Never give up./Believe yourself./Watch carefully.

T: (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 表示赞赏) Do you want to be a useful person like Thomas Edison in the future?

Ss: (异口同声) Yes.

T: (询问个别学生)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Why?

S1:I want to be a teacher.I like children very much.

S2:I want to be a farmer.I can make a lot of money.

S3:I hope to be a doctor to help sick people.

S4:I want to be a policeman.I can help the people.

许多学生站起来谈论了自己的未来计划, 发言者和听众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进行了简短的评论, 主要以欣赏和赞许为主, 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理想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也是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之一。结合对伟人经历的学习过程来谈理想, 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进行思考, 从而初步为自己的未来勾画出一幅蓝图, 理想教育自然而然便融进了教学中。

三、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文明道德和礼仪教育

在英语教育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文明道德和礼仪教育。中国自古是一个礼仪之邦, 有着许多传统文化的礼节。然而, 在西方文化中又有许多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地方。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可教育学生懂得关心家人, 学会尊老爱幼, 团结同学, 诚实守信, 谦虚谨慎和良好的道德作风。如, Ladies first.这句话使学生明白要尊敬女性。给人造成麻烦时, 会说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 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说声:“That’s?OK.”在进别人房间要说“May I come in”;初次见面, 要说“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在得到帮助时会说声“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 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 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 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 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这高尚的情操, 美好的心灵, 不正是德育吗?这种礼貌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重要任务。讲究文明道德礼仪在英语课本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地加以引导。

四、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美的教育

美无处不在, 美育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化作阳光, 变成雨露, 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在英语教学中, 通过渗透美育, 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美的教育有很多种,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 语言美最重要, 除了要有一口流利英语, 还要学点洋腔洋调。另外, 教师的教态要美, 要亲切自然, 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 衣着美观得体。这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 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 这都对学生起着楷模、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发现了音乐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把英语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 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 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另外, 小学英语课本每一课后都有chant和sing。因此, 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 运用儿歌的形式, 以歌促学、寓教于乐。爱唱歌是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边唱边跳, 或边说边动, 在优美的韵律中, 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 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这既能提高兴趣, 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 学得轻松愉快, 使学习更生动。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旧知识, 掌握新知识。

在优化英语课堂结构中,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 保护环境, 关心他人, 互助友爱等教育。同时, 教师也可利用榜样的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为人师表, 应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 自身的高尚品德影响学生, 言教不如身教。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教育的宗旨之一, 我们要将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 使英语教学更完美、更全面, 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受到德育。“十年树木, 百年育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中, 要坚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逐渐渗透的原则, 使学生在获得外语知识的同时, 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篇8

关键词:德育渗透;德育素材;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08-01

所谓“德育渗透”是指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也就是说把知识内容与其承载的思想同时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的熏陶,在饱食知识的同时品味思想的甘露。新课程要求在各门课程中渗透德育,将学校德育教育贯穿学校教学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我们教师不但要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视野更加开阔,而且要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一、教师自身素养是英语课堂教学德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其學习的楷模,道德的标杆,人生的导师,教师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先人扬雄在《法言·导行》中说道:“师者,人之楷模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在学生最重要的成长期,与其相处交流时间最长的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形象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影响着学生。对于一名合格的教师来说,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积极进取的精神等多方面的素养。

我们学校教学的天职是“教书”和“育人”,而“育人”是教育的最大使命,要“育人”必先育德。学校德育的组织实施需要教师去推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开放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而不是机械地把教书和育人人为地割裂开来,认为德育是思想品德课教师该做的事,这就违背了教育基本理念,也就不能有效推动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

二、立足教学内容是实施德育渗透的根本保证

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课堂教学内容是进行德育渗透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否则就可能使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从教材内容中去挖掘德育素材

我们现在新课程英语教材内容是很丰富的,主题涉及人文、社会、环境、体育等,这些内容都是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需求的,也是我们教师进行课堂德育的“原料”。如高中英语必修1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友谊”,探讨的是朋友和友谊的话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友谊的丰富内涵,懂得如何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懂得什么才是真真的朋友与友谊。这一单元的内容应该是非常适合我们教师去充分发挥的,现在我们许多学生对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真友谊这些问题是存在较大的认识误区的。

(二)以教学内容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发散与深化

教学内容是我们进行课堂德育教育的基本材料,但并不是每篇的教材都能直接用来进行德育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挖掘。如高一英语必修2 第二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世界上的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探讨加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了解,对当代语言,特别是英语发展趋势的了解。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可挖掘爱国主义这一德育教学点。语言是一个国家的基本符号,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英语语言发展变化的探讨,我们可以引出汉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这一话题。现在国外学汉语的人是越来越多,我们的孔子学院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设立,孔子学院也成了外国人学习汉语,对外传播中华文明的良好平台。国外学汉语热折射出的是我国的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提高,这一事实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德育渗透的有效性

教学方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所运用的各种手段,我们教师都会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种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因为这样教学的效率就能达到最高。对于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效果达到最好。

(一)引导式

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其中要做好引航员的职能,做到点到为止,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空间。课堂教学的有形空间是有限的,但教学内容的空间是开放的,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是无限的。我们教师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将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引向无限广阔的空间。

(二)互动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那种单向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现在是没有市场的,也是学生们最头痛的。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就某一话题进行相互间思想的交流,通过交流达到明辨是非,促进课堂德育教学。如高中英语必修1 第四单元中心话题是“地震”,教师可根据“汶川大地震”,引申出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等人物,就“范跑跑”该不该跑等话题与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明白助人为乐的道理。

(三)讨论式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一个讨论的主题,然后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如高中英语必修2 的第一单元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我们国家博物馆的一些文物照片,让学生知道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现实问题,我们国家的有些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我们国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还不够。然后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有一个英国人威廉·林赛,在长城捡垃圾。再展示他的口号:Take nothing but photographs,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通过图片和标语讲述威廉·林赛的事迹,让学生们的心灵有所触动。

总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教师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紧紧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对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才能让学生的德、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hellocall.英语教学与德育整合. , 2006—5—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7

注重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篇9

赣州四中

赵梅英

[关键词] 德育

英语

教学

渗透

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巨轮已经鸣笛启航,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无任观念、知识、能力还是习惯等,都已经难以承载当今现代教育的热切希望。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的使命是让人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的全面呈现,促使我们教育者,必须确定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认识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理解新世纪必须进行的创新教育、个性教育、通才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英语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英语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学中体现的激情和精神面貌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仅仅靠说教,教师只能以某些过程或知识点为依托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即利用活动对人进行教育引导,实现教育无痕渗透、无痕育人的功能。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 What do you do ?时,谈到职业,我总结:无论将来干什么,作为学生的我们,现在都应该努力学习,把基础打扎实,树立服务意识,将来才能成就一方事业; 在教学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0 Section A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时,课本里涉及到去过中国的长城、故宫、圆明园等。我给学生先介绍我第一次到长城、故宫、圆明园的感受,特别是当我步入圆明园,看见那东倒西歪的柱子时,我心情十分沉重。我给学生描写了我的所见、所感。国家兴亡,人人有责,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用科技振兴祖国,增强国家实力,让学生记住落后就要被打的历史教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明确各自肩上的重任,对自身、对社会、对国家未来发展要有强烈地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进行总结和自我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德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的最佳描述,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培养,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收获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

1、礼貌待人教育──“Sorry”,“ Thank you” 不离口

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良好的礼仪修养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然而今天,我们不仅要保持这一文明传统,还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初一的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征求别人的意见时,可以礼貌地说“May I „?”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That’s all right.” 迟到时说 “ May I come in ?”初次见面,要说 How do you do!见面时要说Nice to meet you.Glad to see you 同样对于“Thank you” 这一更为常用的礼貌用语,在教学中,我也侧重于学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并时刻加以提醒:如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也要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

2、学会关爱他人——The world is full of love.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在学习My birthday party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互相讨论应该为自己的父母、在节日或生日时做点什么? 如在教师节,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 Day!”(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I love you,mom.or 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促进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在学习“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插播一些动物在大自然中的精彩片段,让精彩片段唤起学生对动物的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讨论,让学生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好动物,从而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懂得世界充满爱。

3、学会思考,增强自信

在学到爱迪生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介绍爱迪生的生评;通过学习,组织学生讨论向爱迪生学什么。有的说:做一个爱思考的人,有的说:做一个锲而不舍的人,有的说:爱迪生不仅属于美国,他也属于全人类。

是的,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让学生记住:奇迹是执着者塑造的,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自信、执着、富有远见、勤于实践,会让你握有一张人生之旅永远的坐票。让学生感悟人生,树立目标。

4、遵守规章制度,讲公共道德

中学生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准备阶段,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广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明显增多。教育他们提高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使他们了解社会公共生活的行为准则,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习惯,是他们社会化的需要。在学到保护环境一课,我根据学生实际,在学生中展开讨论,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回收塑料瓶,不乱扔纸屑,不随地吐痰,爱护公物,多种树等。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学习带有时间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时,我备课,有意设计一些例句,如:当我们在路口看见红灯时,我们应怎么办?当我们进入微机房时,我们应怎么做?当我们在阅览室时;当我们放学离开教室时;当别人有困难时,等;在学习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例句;教室必须每天打扫。课内课外都应该说英语。每年都应种树,等。通过学习,学生的内心得到洗礼,思想得到飞跃,道德得到了升华.热爱生活,不怕困难,充满自信是我们所追求的.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鲜活、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德育素材。我们应善于发掘、注意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学,从而融情感、品质于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吧!

上一篇:两严学习自查报告及心得体会下一篇:学校及周边安全治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