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精选12篇)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篇1
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恰如其分的导入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能为新授内容做好铺垫。因此,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做好导入环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课堂导入的原则
1.1 导入要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特征以及已有的知识水平。比如可以找能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图片和视频,也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熟知的话题。
1.2 导入要紧扣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
导入环节的设计不仅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要和新授内容紧密相关。恰当的导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的内容做好铺垫。既能起到引导的作用,又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兴趣而选择脱离教学内容的材料。
1.3 导入不宜过长,要有简洁性
导入环节的设计不宜过长,一般为三至五分钟。如果导入环节占用时间过多,就不能保证教学时间,影响后面新内容的学习,也会是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1.4 导入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新颖性
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不能总是使用一种方法,如果总是使用同样的方法会使学生反感或者厌倦,没有新鲜感,这样也就降低了导入效果。因此,导入环节的设计必须灵活多变,给学生足够的新鲜感,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
2 课堂导入的方法
2.1 复习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教师在教授新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与本节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语言点。教师可以用检查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有效地回忆学过的内容,并能很好地引入新学习的内容。这一方法是最常用的导入方法,比较适合与以前所学内容有很大关联的单元学习。
2.2 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比如搜集相关背景知识或者设置相关问题。有时候,课本中新学习的内容前后都设置相关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完成这些练习。这样,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讨论这些预先设置的练习,会很自然地过渡到新学习的内容。这种方法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3 问题导入法
这种方法也叫悬疑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可以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比如在学习Internet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Do you think Internet is good or bad?
(2)What’s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3)What’s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五至六人的讨论小组,这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而且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对网络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2.4 演讲导入法
教师可以在每学期开始给学生布置每人一篇课前演讲。时间在二分钟左右。学生可以提前将准备好或者想要演讲的题目写好,到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准备了相关内容的学生让其进行课前演讲。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练习了英语口语,又为即将的新学内容作了导入。
2.5 背景知识导入法
教师在每节课之前可以根据新学内容,查找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在学习Face to Face with Guns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Gun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让学生了解到美国的枪支法律,并让大家比较一下和中国的枪支法律有什么异同点。然后继续给学生讲解一下课文中出现的KFC、William Blake、The Thames。这样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
2.6 多媒体导入法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把预先搜集的新内容相关资料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给学生播放。这样学生可以得到试听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也能对所展示的材料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比如在学习Internet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四幅图片。第一幅图片是学生使用电脑和远方的朋友在用网络聊天。第二幅图片是学生在网络课堂进行远程学习。第三幅图片是关于网络诈骗的现象。第四幅图片是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忽略了学习。这四幅图片分别很直观形象地表明了网络的优缺点。通过讨论,学生能对网络有一个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教师也可以设计听力素材。可以找一段介绍网络优缺点的听力材料,让大家听后回答问题,或者一边听一边做填空练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又能让学生在听力练习中了解到更多的网络相关知识。对于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很有帮助。
总之,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导入方法。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的进入到新内容的学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不断地积累经验,积累更多更好的导入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篇2
赵艳艳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导入便显得尤为重要。它往往预示着整节课的教学质量,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在目前教学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对课堂产生厌烦情绪,要想激发其学习兴趣,好的导入必不可少!怎样有效地进行课前导入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的:
(一)设疑导入
设疑导入法是根据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包括析题导入法和悬念导入法。
1、析题导入法
即通过分析课文标题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如我在教《大道之行也》这课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大道”是什么意思?“行”是什么意思?这篇想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这种环环相扣的析题,学生思维便迅速指向课文,这样有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又如学习茅以升《中国石拱桥》,我先板书“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见过哪些桥;再写“拱”,看哪些是拱桥;再板书“石”,看哪些是石拱桥;最后板书“中国”:明确标题从地域、材料、形状三个方面对说明对象作了限制。
2、设疑导入法
教师在开始上课导入时设置疑问,能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思考。教师设疑要做到两点: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如学习茅盾《风景谈》,可以这样设疑:《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有语言吗?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这样设疑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一下子吸引到所提的核心问题上来,并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整堂语文课的成功教学奠定了基础。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设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如学习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则可设疑:文中哪些话形象而概括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形象?这样就问得有点出乎意料且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学生认真思考,能回答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
3、以旧引新法
这是常用的方法。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按温故而知新的原则,或进行对比,或进行突如其来的提问,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自然地引入、接触、进而理解新知识,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如我在教《芦花荡》这课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所学过的抗日英雄人物吗?小学时学的《狼牙山五壮士》五位英雄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还要讲一名抗日英雄的故事,由此直接就导入新课。
(二)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法即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投影片等导入教学。它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运用直观手段比语言描述更清晰、简单、明了、有效。我较常用的是实物教具音像多媒体导入法。
教师利用实物教具音像多媒体等教具导入,好处就是直观,容易引起兴趣,便于激发情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所使用的这些教具按其性质和性能可分为视觉型教具、听觉型教具、视听型教具。使用这些教具进行艺术导入,它能化抽象为形象,使枯燥的教学变得生动,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获得较深的感受。例如:笔者教《观潮》一课,利用教具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壮观天下的雄伟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如临其境。在教学中,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
(三)引趣导入
教师采取各种引趣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从而愉快、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引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既可以是教师幽默诙谐的语言激情引趣,又可以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激情引趣,还可以利用音乐、故事、成语、诗词、典故、游戏等引趣。
1、音乐导入法
不记得是那一位名人说过:没有音乐,就没有人生。作为教师利用音乐歌谣导入,效果不错。如歌曲《父亲》导入朱自清的《背影》,用一段感恩视频导入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
2、成语典故导入法
成语典故言约意丰,生命力强,有些成语典故就出自选入课文的文言文。学习这类课文,可以从成语导入。如由《世外桃源》导入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诗歌导入法。
教师用诗歌导入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我国的文学园地中,诗歌是棵长青树,根深干粗,枝繁叶茂,可为我们导入新课提供丰富的材料。学习张岱《湖心亭看雪》,还可运用柳宗元《江雪》导入;学习《新闻两则》第一则可用毛泽东诗《七律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导入,该课反映了人民解放军胜利攻占国民党政府首都的历史事实,大气磅礴,对理解本文很有帮助。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能探究 篇3
一、导课的功能
1.明确学习目标:在上课开始导入阶段就指出本课的要点和重点,有助于学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使教学有的放矢。
2.有利于以旧引新: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常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而引出新知识,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铺垫。
3.引起注意,集中思维:中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前常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思绪也是分散的。上课后,他们很难立刻安静下来。虽然有组织教学环节的调整,但他们的思想情绪还不能完全集中到新课上来,不能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如果教师直接开始平铺直叙地讲课,在开始阶段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同时也会影响后面的教学。教师运用巧妙的方法导入新课,给学生以新颖和惊奇的感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并迅速进入到新课内容的兴奋中心。
4.创设意境,唤起师生情感共鸣:教学中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协调的学习意境,激发学生心灵的震撼,唤起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尽快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达到课伊始、情已生、情景交融的学习效果。
5.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和知识的“生长点”,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教师采取得力的课堂导入方式,在讲授的开始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导课类型
1.直观演示导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板书、版画、图片、幻灯片、实物、录像等多媒体教具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分析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2.故事、歌曲、游戏导入: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利用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一开始,用讲故事、做游戏或教唱英文歌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切入新课。一支歌或一首小诗能以其韵律、节奏或抒情使学生的情绪很快高涨起来。因此,故事、歌曲或游戏不失为英语导入的一种好形式,提高了综合素质。
3.设疑导入:也称悬念导入。教学内容讲授前设置几个问题,通过提问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阅读文章,为所学内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总之,导入技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始时,应引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导入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篇4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让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 积极地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而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习者的思维兴趣。
课堂导入是指在新课开始或某一教学阶段之前, 通过采用巧妙构思和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教学任务之中, 以引起学生注意, 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一类教学行为。
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尽快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内容。新颖、巧妙的导入犹如一部好书前的内容提要、一段好乐章的序曲, 能吸引学生注意, 对学生起到立疑激趣、进入主题、振奋情智、带入情景的作用。
好的导入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以开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教无定法, 因人而异。我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衔接导入法
衔接导入法又叫复习式导入法, 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或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知识, 通过其知识的拓展引导出新的学习内容, 使学生很快进入主题教学内容。例如学习一般过去时, 可以从一般现在时的复习入手, 导入新课:Li Lei likes singing, He also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But in the past, he liked dancing and playing football.复习对照,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一般过去时。
二、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内容。例如:学习新目标九年级Unit10、Section A、3a时, 老师可以先问:Have you ever overslept?Have you ever been late for school?Look at the article:What happened to the writer?引导学生有问题地看课文, 从而导入新课。
三、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新课开始时, 设计一种贴近他们心理生活实际的情景导入新课。例如:学习情态动词can时, 老师可以带一些球类或乐器工具进入教室, 边展示才艺边板书:I can play football.I can play the guitar…然后让学生说出所有句子的共性。总结出can的用法。
四、直观演示导入法
直观演示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 利用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具创设情景, 进行新课导入。例如:教学现在进行时时, 可出示一些正在发生的动作的图片, 并板书:He is dancing.She is singing…加深学生印象。
五、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法是指教师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自由谈话, 在不知觉中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现在完成时时, 老师可先用谈话方式询问学生上课前所做活动, 然后导入新课。例如:Asking some students:What did you do just now?...Wang Lin has been to the teacher’s office before the class began.Li Hui has read some new words before the bell rang…引导学生学习完成时。
六、偶然事件导入法
偶然事件导入法是指教师利用课堂前或课堂上突发事件集中学生注意力, 导入新课例如:讲授新目标九年级Unit 4.What would you do if…时, 课前一学生进教室时不小心绊在桌腿上, 差点摔倒, 老师马上抓住机会:“Ding Hui,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it yourself by accident?导入新课。
七、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又叫开门见山式导入。是指教师上课开始时, 开门见山, 导入新课, 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主题内容。例如:学习新目标七年级上Start Unit 3、Section A时, 老师直接进入主题: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colors.Look at the wall, it’s white.Answer my questions:What color is it?It’s white…反复问答, 让学生反复体会。
除上述方式外, 导入方式还有多种,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设备、能力、教材和学生的在、认知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方式。但不管用那种方式, 都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导入形式要新颖。不平铺直叙, 千篇一律;也不能过分夸张。
2. 导入形式要精简。不拖泥带水, 词不达意。
3. 导入形式要活泼。不死板无趣, 不顾学生兴趣。有声有色, 才能引人入胜。
4. 导入形式要自然。不要大起大落, 学生难以接受。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篇5
【摘要】在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前,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经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理论学习,将课堂导入在初中英语教学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几点:1.创设教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2.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端正学生学习态度;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4.将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知识联系,为后继学习服务;5.联系师生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课堂导入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是从“导”和“入”两方面来讲的,具体含义是指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老师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以课本内容为核心,通过正确、科学引导,使学生快速进入到高效学习状态,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初中英语教学难度相对较大,传统教学方法基本是以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比较古板、生硬,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课堂氛围比较沉闷、乏味,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无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要想改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科学的课前导入,使学生在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对本节课内容有所接触和了解,结合教学情境及教学问题,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引领到本节课知识内容中,在保证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高效开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促进师生在课堂的情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
确保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会通过各种娱乐方式来缓解学习压力,当上课铃响起之后,学生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娱乐状态,很难快速转换到学习状态,虽然大脑仍处于兴奋状态,但是学生的大部分心思却不在学习方面。为了有效改善这种现象,在开始课堂教学、正式讲解课本内容之前,我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大脑,将学生的思维从娱乐状态拉回至学习状态,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知识上,确保课堂教学可以顺利、高效开展。
在讲授八年级英语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通过课前了解,我知道班里有一位小陈同学当天生日,于是在课堂导入时播放了生日歌曲“Happy Birthday to you”,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大蛋糕和小陈同学的名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一个个都瞪大眼睛,“Today is XiaoChen’s Birthday,she wants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Can you come to her Party?”伴随着同学们的掌声和高涨的情绪,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新句型“Can you come to…?”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亲身体验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迅速收拾与学习无关的思维与行为,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发自内心地产生了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
二、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支配和指导了教学的过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教学设计时要以教学目标为基本的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对于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做过形象的比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清楚地知道教学目标,就像在作战前指挥员和战士要清楚地知道作战的目标一样,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战士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自觉性,才能最快地歼灭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
我在初中英语的课堂导入中让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可以明确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促使其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意识地自我调节和控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有重点地进行听课,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乐于学习。依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我在课堂的导入方面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材特点,巧妙地设置悬念,使课前导入如磁石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注意力,引发了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深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积极调动思维思考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
在导入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时,我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机器人:会走路的、会跳舞的、会唱歌的、会做家务的……同时提问了一连串的问题:Do you want to have a robot? Will you have a robot in the future? What will robots help people with?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uture? 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了,踊跃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四、将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知识联系,为后继学习服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课堂导入方法时,可以采用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的方式,以原有知识点为基础,引入本节课新内容,既可以串联知识点,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这一单元是学习关于食物的。我在上新课前拿出一些水果:苹果、香蕉、橘子、西红柿,学生齐声读出水果的单词:apple、banana、orange、tomato。我利用以前学过的单词引出新句型:I like apples,Do you like apples?Do you want to eat an apple?从单词到句型,从名词单数到名词复数,从可数名词到不可数名词,一环扣着一环,为学生学习后面内容打下基础。
五、联系师生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是建立轻松、愉悦、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优秀的课堂导入可以起到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教师在新课开始时,如果他的某一行为如动作或言语触及了学生某一方面的情感,就会使学生打?_心扉,让师生之间交流畅通无阻。基于徐闻“贵生课堂”的核心理念“一是安心、自由、开放;二是平等、尊重、包容”,我特别注意利用独特的课堂导入来沟通师生情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最大收益。
总之,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优秀的课堂导入能产生“先声夺人”的效果,使学生可以迅速集中注意力,端正学习态度,以良好的状态融入课堂学习氛围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策略研究
随着英语教育在中国的逐步发展,国人渐渐意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国人学习英语的规模也日渐增大,然而,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发,传统英语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当代人们对英语的需求。传统英语教学只是局限在英语的书面式教育上,学生在试卷上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当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当把英语应用于与人交流对话中的时候,却不能应用自如。书面的成绩不代表学生在生活中对英语的使用能力,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不能灵活运用。这就是传统英语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国民英语水平,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不同的教学方式,而导入策略相对来说效果比较好。
1.导入策略是什么
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在课堂刚开始的前几分钟带领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为这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已经了解即将上课的内容,课堂的教授将变得轻松。并且,在导入环节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课堂的知识重点,这对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2.实践导入策略的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通过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导入英语课堂中的重点。通过课堂开始时老师与学生间的英语交流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的开始运用学生和老师都感兴趣的话题引出英语课所上内容,例如,用一场情景对话引出课堂所上的对话课程。通过直接的叙述或者老师提出的疑问句直接进入下一节课程。老师与学生更好的融入在一起,这对师生关系也有很大的帮助。
在导入环节中也可以利用一些与课堂有关联的图片,视频等进行介绍。通过在导入环节中展示图片或者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枯燥的书本相比,视频和图片明显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比如说,在英语课程上到介绍国外游泳名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播放一些与游泳选手有关的一些视频,例如,他的生平事迹和获奖状况。让学生通过视频就对其有所了解,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容易的进行下一步的课程的教学。同时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接下来的上课途中充满兴趣,更好的掌握课堂所上的内容。
在导入环节中还可以通过复习上一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引发这一节课将要讲授的内容,这种方法不仅带领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新的课程也与上一节课有所联系,在复习中引出了新的课程。让学习到的知识记忆的更牢固,也更容易开启下一章的课程。
3.导入策略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新时代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一切活动都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课堂导入不仅仅是教师单一的事情,导入策略与学生也息息相关。不仅仅要做好导入环节的方法,更要注意导入的对象,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让学生成为导入策略的主体,主动的从导入环节中获得知识。
简洁生动是导入策略的基本要求。导入环节发生在课堂开始的前几分钟,因此导入不仅仅受到时间的局限,更是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能否在刚上课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与导入的内容是否简洁生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导入内容应该简洁的概括出一节课的重点,而不是太长的一大段话。用几分钟的时间高度概括一节课的重点,语言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进入课堂情境,为掌握一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
合作讨论原则是指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互动讨论。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是平等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启发,更好的讲授学生可以理解的互动内容。学生可以在与老师的互动中,了解课堂的重点,将自己不理解的部分弄清楚。也可以在交流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因此,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老师与学生双方的互动将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对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以上所说的方法策略,结合实际来说,老师应当在课堂开始之前设置好与学生当前成绩水平相当的导入环节。在符合学生水平的同时,能引发他们的思考,促进学生动脑能力,让学生在导入环节中就做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新知识。
综上所述,导入环节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导入环节的成功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学生通过导入环节更好的了解知识,在导入环节中提升对一节课的兴趣,真正的爱上英语课,不仅仅是爱上写英语,更是爱上读英语,说英语。通过导入环节将英语应用在生活中,将初中英语课堂变为一个与英语亲密接触的地方。实现课堂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学习英语不再是应付考试,而是有意义的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婷,浅谈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J].青年文学家,2011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篇7
一、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一)课堂导入要具有启发性
在课堂导入这个过程中,教师所使用的语言一定要充满幽默性以及童趣,并且要带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课堂导入过程中的方式方法的运用以及在导入过程中缓缓引导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思维塑造以及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都存在着很大的发挥空间。
(二)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
为了能让课堂导入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导入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根据课堂内容的五花八门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来制定教学方案。为了能牢牢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以及对课堂内容的导入,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环节以及教案的撰写。如果课堂导入失去了针对性,那课堂教学就失去了趣味性、独特性以及新颖性。在偏离了初中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初中英语课程中的教学质量也势必会下降。为了不浪费时间,把握短短的四十分钟,对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就有着较高的要求。对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也要有着清醒的认识。
(三)课堂导入要具有趣味性
为了提高英语课堂学习的学习质量,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同时要因材施教并在其中加入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初中生处在一个身体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英语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配合他们心理生理发育研究英语教学中吸引他们的点。在课堂知识导入的过程中,老师的教学形象一定要生动,教学语言要充满趣味性。课堂仿佛一艘大船,而老师就是掌舵手,只有牢牢掌握住英语课堂中的知识点并加入趣味性的探讨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是一个近年来才被研究的话题,课堂导入环节需要教师与学生双重配合,优化学生的心境以及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下文中,我将从实践、理论等多个方面研究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实物导入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接触是十分普遍的。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实物导入法将能最直观、最直接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实物导入法的可操作性更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也起到了一个时时重复、事事复习的效果。在教师方面,实物导入法的可行性更高,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单单认为实物导入法是单纯地将实物展示给学生并且告诉他们对应的英语单词就够了而是要在实物演示的同时将记忆与知识紧密结合到一起,加强记忆力,以达到运用知识自由交谈的直接目的。例如,在人教版英语课本七年级(上)册中,在学习Do you like bananas?这一句型的时候,可以提前准备好香蕉、苹果以及其他各种学生平时既能接触到又十分熟悉的物品,然后用课本上句式进行提问。教师可以举起香蕉并且抛出自己的问题:“Do you like bananas?”学生可以回答Yes or No.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们既熟悉了课本上的英语例句,又了解了香蕉的英文名称是banana,事半功倍。
(二)复习导入法
为了完成课本的教学,并且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对之前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以及巩固。复习导入法在一定程度上技能弥补学生对过往英语学习过程中缺失的部分,又能为他们快速接受新知识铺好道路。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课本七年级(上册)有关外貌形容词的章节时,在带领学生朗读完陌生单词,初步加深他们印象之后,我开始带领学生学习句子。在学习句子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已学过单词的复习。在完成以上的环节之后,我会带领学生做一个小游戏,我将会让学生们分为几个小组,在小组中各自站起来用刚刚学习的英语单词对自己的外貌进行描述,在这样一个游戏中,同学们很自然地完成了新单词的学习。
(三)直观导入法
为了弥补学生们感性认识的不足,我们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图片以及音频资料来展示给学生们他们所要学习的课程,在播放有关于英语课程学习中的事物的纪录片时,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也会增强对英语课程的期待性。
(四)歌曲导入法
在英语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英语歌曲的巨大力量。英语歌曲往往具有朗朗上口、可爱童趣等特点,一些充满规律性单词的使用也使得英语歌曲广为传唱。因此,我们教师更要把握英语歌曲的特点,以此为基础对课堂单词进行融合以及再创作。例如,从我们刚刚接触英语课程时就开始学习的字母歌,我们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将字母歌的曲调不变,单是将单词植入其中,为学生自由的学习提供便利。
三、结语
综上,即使英语课程的学习一直存在着较大的难点,但是如果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对了方式方法,那么英语课堂上也可以充满了趣味性。在这方面,我们教师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教师对学生兴趣点的掌握以及对英语这一科目的了解都对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成功的课堂导入是学生英语学习成功的一半。
摘要:在我国的初中教育中,英语课程的学习由于存在着较大的难点一直是学生最难学习和掌握的课程之一,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的局限性,一些初中英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大科学。因此很多初中学生的英语成绩很难提高,因此改变教学方式以及转变教学理念是初中教师所需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将从一个初中英语教师的视角分析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要求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
参考文献
[1]赵青.浅谈新课标下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与策略[J].甘肃科技,2016(07).
导入在高效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篇8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课堂导入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来说, 尤为重要。农村的学生对于很多的新鲜事物是不甚了解的, 面对新的内容, 如何能提纲挈领, 富有启发性地运用他们所了解的有限的知识迅速导入新课, 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二、导入的作用
导入是艺术也是科学, 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有效实施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 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掌握导入的艺术。精心设计的导入, 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增强其参与意识,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 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的具体作用如下。
1. 吸引学生
导入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 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导入最首要的作用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学习方向上来。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时, 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活动中心, 因此人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人的注意力越集中, 对周围干扰的抑制力越强, 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 理解得最深刻, 记忆得最牢靠。因此, 有人把导入比作磁石。
2. 激发学生
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英语学习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 它对于维系注意力, 增强理解与记忆,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使以后的课堂更加多样化、激情化、丰富化都具有积极作用。
3. 引入新课
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首要作用和功能就是引导学生顺利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它好比通往正题的桥梁, 能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轨。
4. 引入佳境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 创造一个和谐、活泼、愉悦、热烈的情境, 用语言或图片等营造优美的意境, 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导入好比演出前的报幕, 它直接关系到演出的成败。
三、导入的方法及其运用
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导入这个环节中做好铺路搭桥的工作, 是探讨导入法的关键所在。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实践性强、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导入方式。
1. 表演式
表演式导入的优势在于直观生动, 富有表现力。在课堂中, 让学生上台做演员, 参与其中, 学生会感到兴味盎然, 注意力非常集中。
例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的Reading时, 教师就可以采用表演式, 请学生两人一组上台表演不同国家的人打招呼的方式:A.日本人—南美人;B.荷兰人—泰国人;C.美国人—中东人;D.日本人—中东人等等。在表演的过程中提出问题:Why do such situations happen?What do we do if we face with these problems?What do you think the text will be about?让学生从表演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从而引入新课。
2. 多媒体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现代化的推进, 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 更加有助于导入形式的优化。
(1) 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指将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内容以板画、图片、图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 导入教学。直观导入法常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出现, 切入新课主题快速、高效。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要涉及西方文化, 有些比较新奇的东西, 比如pyramid, mummy, hockey, cricket等, 一张图片, 胜过千言万语。
例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Sporting events时, 笔者先用多媒体呈现一系列体育运动明星的照片, 然后问学生:What is he/she famous for?从而引出一连串的体育运动, 并用图片展示这些运动, 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一些他们不了解的体育运动。然后再展示一些世界著名体育盛事的图片, 让学生回答:What is the biggest sporting events in the world? (The Olympic Games.) 从而引入Reading部分“The honorable games”的学习。又如在讲解模块八第四单元Films and film events时, 笔者呈现一系列国内外重要电影节和重要参评电影、导演、演员的图片, 让学生产生兴趣, 并能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有话可说。
(2) 音乐欣赏导入法
教师根据课文的需要, 可直接让学生欣赏相关音乐、歌曲, 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
例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第一单元The written world中的Project“The poetry of Robert Burns”时, 就可以播放“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这首歌, 通过这首歌引入词作者Robert Burns, 并进一步介绍词作者的相关信息, 使学生产生兴趣。
3. 故事式
故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我们从故事中获得幻想与启迪, 与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高中生虽然告别了好奇心强的小学和初中时代, 但仍然对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深入浅出的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因此引入故事设置悬念是很好的导入法之一。
例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八第二单元The universal language中的Reading部分时就可以说: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beautiful but cold-hearted Chinese princess named Turandot who wanted to avoid marriage.She said that any potential husband must answer three riddles correctly or die.Many princes were killed for not knowing the answers to the riddles.One day another prince solved these three riddles correctly, but Turandot was greatly upset by this.What would she do?And what would the prince do?Let’s look at the text.
4. 讨论式
一节安静的英语课通常并不是好课。要想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齐头并进, 只有让他们多开口, 多练习。这样有时课堂会稍嫌吵闹, 但暂时的吵闹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 讨论式教学便是如此。
例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一单元中的Reading部分时, 让学生讨论“What will you do if your friendship is in trouble?”并让学生列出解决办法, 从而引导其对新课课文的理解, 也有利于下节课要求学生写封信给好朋友的教学, 一举两得。
5. 悬念式
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 制造悬念, 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恰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制造悬念, 就是要在学生已形成的概念和生活经验与相关事物更精确的解释和陈述之间树立矛盾。矛盾出现了, 悬念也就产生了。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给学生设下悬念, 能引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
例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三单元中的Reading“The curse of the mummy”时, 就可以用以下题目设置悬念, 引发学生的动机:What do you think when you see the title of the text?What happened in the text?Who suffered from the curse?Why did he/she suffer this kind of things?等等。
6. 谈话式
谈话导入法是指在新课内容呈现之前, 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 使用英语“自由”交谈。
例如在讲解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第三单元中“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的话题时, 就可以做如下设计。
T:How are you today?
S:Not so good.
T:What happened to you?
S:I...
T:You should...
在师生谈话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主题, 这样的导入活动自然而流畅。通过师生之间的真实交流, 既提高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 又为新知识技能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四、结论与思考
英语新课导入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 没有固定的模式, 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具体运用时还可以同时运用多种导入法, 将各种导入方法优化组合, 让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目的性, 知道要学什么, 怎么学, 为什么要学, 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教学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2]王松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教育部.牛津高中英语学生用书及教师用书 (模块1-8) [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6.
英语课堂中的导入方法研究 篇9
一、实物导入
实物导入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课程导入方法,采用这样的方法去导入课程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以及知识范围都比较窄,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形象直观的材料。而这些直观性的事物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活动。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形象直观的实物,将抽象问题具体化,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将自己观察得到的结果用英语语言表达出来,进而通过有效的整合形成一篇完善的英语作文。例如,以《My School》为题目写一篇英语作文。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如果学生不了解学校的整体状况,那么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困难,不知道从何写起,也不知道要写什么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环绕整个校园,认真观察自己和学校,从而写出一篇优秀的英语文章。在观察校园之后,学生们都顺利地写出了作文。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英语写作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还能够逐步培养起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资源,通过为学生播放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动态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学校,从而进行写作。
二、设问导入
设问导入主要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前设置疑问,为学生制造一个悬念,进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设问导入是教师使用较多的课程导入方法,因为这样的导入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当学生面对教师设置的疑问时,会因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消除对问题的恐惧心理。这样,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发现英语学习的另一番天地。在进行设问导入时,教师需要注意设置的问题不能过多而且难度不要太大,设计的问题要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小学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使用设问导入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导入英语写作新课“Describe your favorite things”时,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几个贴近生活的问题:What is your favorite season?Can you tell me why you like it?What will you do In the season?在教师提问之后学生积极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与其他同学进行热烈讨论和交流,顺利完成新课的导入。如果学生能够完整地回答以上问题,那么学生将这些问题的答案进行整合和逻辑顺序的调整,就能够得到一篇完整的英语小作文,觉得英语写作不再是难题。
三、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是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英语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利用讲故事的方法自然地导入新课,不仅能够启迪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欣赏能力。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字形式,用故事来启发和鼓励学生运用英语写作知识写出一个有趣的英语故事短文并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和提升学生对英语的语言运用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导入小学英语写作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提供几个简单的英语故事,将学生带入到英语世界,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并将从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接下来的写作当中。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新学的几个单词创编出一个合理的小故事,注意语句的完整和通顺。教师提供的词语有wolf,woman,wait,believe,kill,village,学生可以根据故事需要增加一些新学的单词来保持这个故事的完整性。在得到一个这样有趣的任务之后,学生们纷纷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故事的写作当中。在学生都完成写作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和指导,并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提出自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是如何解决困难的,从而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
灵活多样的英语课程导入方法能够让英语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也能极大程度地降低学生接触新知识的难度。因此,在英语写作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导入、问题导入以及故事导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更快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于海波.小学英语拓展式教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4(33),
[2]傅小平.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艺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
[3]王丽春.小学英语课堂导入中的问题与对策[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05).
浅析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语 篇10
关键词:导入语,课堂教学,导入语段
一、兴趣导入语段
在幼儿教学中, 简洁、易懂、琅琅上口、富有童趣的儿歌、童谣, 最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用在课堂上作为导入语的儿歌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某教师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课时, 他出示儿歌:“小白兔白又白, 爱吃萝卜爱吃菜, 两支耳朵竖起来, 蹦蹦跳跳真可爱。”先教学生练一遍, 再让学生自己念, 学生越念越觉得有趣, 我接着趁机导入主题:“小白兔可爱吗?它可爱在什么地方?”先让学生说一说, 再问:“课文中还讲到了小白兔呢?你们喜欢谁?为什么?”此时, 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已被激发, 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接着指导学生看图, 并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读书的方式去朗读课文。给学生信心和鼓励,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兴趣导入语段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导入语段形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儿歌形式以外还可以运用笑话或者谜语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叙述故事导入语段
借助短小故事等形式引入文章的导入方法能激发中学生好奇心。因为上课伊始, 学生的注意很有可能还停留在前一堂课的内容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 这样的导入来牵回他们的思绪, 让学生对新课内容发生兴趣, 进入文本。刘禹锡的这篇家喻户晓的诗文是被人“气”出来的。被谁气出来的?为什么事所气?你知道吗? 问题一出, 学生立刻有了好奇心。话说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 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 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 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 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无怨言, 反而很高兴, 还随意写下两句话, 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 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 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 附近垂柳依依, 环境也还可心, 刘禹锡仍不计较, 并见景生情, 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 满不在乎, 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 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 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 面积一次比一次小, 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 实在欺人太甚, 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 并请人刻上石碑, 立在门前。
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 让大家发表对这个故事的感想和体会, 领会刘禹锡的机智与淡然, 在此基础上, 再学习《陋室铭》这篇文章, 能更加透彻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怀。故事能很快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让孩子们愉快地、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三、复习导入语段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 让学生知识不断递进, 增加知识坡度, 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因为,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 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 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 难又不十分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节课下来, 学生通过迁移, 降低了学习的坡度, 使得“新知不新”, 课堂学习氛围轻松、自主。
四、直接导入语段
教学《我家的猫》时, 某教师如此导入:“老舍先生写他家的小花猫, 既古怪又贪玩, 既贪玩又尽职。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哪一句体现出了小花猫那古怪又可爱的性格? 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找出来画一画。”这样, 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起来, 学生学习兴趣也倍增了。给学生一个表现的空间和机会, 让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通过收集信息, 反馈信息, 体现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直接导入, 也就是开门见山的导入, 即把课文内容直接讲出来, 让学生去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这一导入, 可以使学生直奔目标, 抓住重点难点去理解去学习课文, 既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能顾及到各层次的学生,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实验演示导入语段
小学的自然课 , 中学的理、化、生课程都有许多演示实验。要提高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兴趣 , 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 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是如何导入实验。表演魔术体现了一些科学知识 , 人们在了解它之前 , 是会觉得奥秘神奇的。而魔术作为某些科学原理巧妙运用的一门技艺 , 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 , 就和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我们在做某一个演示实验之前 , 仿效魔术师表演的语言和手法导入实验 , 或者干脆来一个魔术 , 效果是会更好的。
六、情景渲染导入语段
课前, 用导语创设出一种美好的情境, 使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情感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如教《桂林山水》一课时, 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段简短的导语:“桂林以盛产桂花, 桂树成林而得名, 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山秀、水清、石美、洞奇, 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誉。古今中外, 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为它写下了优美的诗文, 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曾以‘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来赞美它。今天, 我们要学习的《桂林山水》的作者, 又是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来赞美桂林呢? ”
学生听了老师的这段导语后, 兴趣顿生, 开始积极阅读, 认真思考。运用实验来导入新课是自然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教师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总结科学的内在规律, 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即兴演讲式导入语段
每个人都有美丽的梦想, 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曾经说过:“人生最伟大的风景不是永不堕落, 而是在于每次堕落后依旧能够决然升起。”的确是这样, 只有有梦想的人才能从挫折中站起, 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就好象一辆耗尽油的车, 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今天, 我们将要学习一位伟人所带来的梦想, 他的梦想是世界上所有人的共同梦想。下面让我们一同进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
即兴演讲不宜篇幅过长, 一般人在很短的时间也不可能构思出内容复杂的宏篇巨论。因此即兴演讲宜简短精练, 结构简单, 一般为单线条式的结构, 或横向的以事物的几个方面为纲、或纵向的以事物的发展过程为目, 按逻辑思维的顺序、情感触发的线索为依据来、组合材料, 这样比较利于快速打好腹稿。演讲时只要列出几条突出的纲目甚至几个重点词语用以提示思维、控制思路, 就可以完成一篇条理清晰、主题突出的演讲了。
八、提问导入语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悬念是其中的一种, 它不仅能使学生散发他们的思维, 还能让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性。例如教学《小摄影师》这课时这样导入:“同学们, 高尔基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工作很忙, 一般不接受记者的采访和照相。那么, 小摄影师能顺利地给高尔基照相吗? 他将会怎样做? ”这个悬念一出, 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而纷纷议论起来, 这表明了学生的兴趣被激起, 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朗读课文。又如教学《倔强的小红军》时, 教师这样导入:“红军在长征途中了一头骆驼, 他多方面打听和寻找都没有结果, 正在这焦急的情况下他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问他走失是不是一头缺了一颗牙, 左脚有点跛, 左边驮着蜜, 右边驮着米。当听完老人的话他认为老人藏了他的骆驼。你们认为老人看到并藏了他的骆驼吗? 商人最后有没有找到他的骆驼? ”这个悬念问题使学生急不可待地想读课文知道答案的欲望, 有了求知的欲望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篇11
关键词:课堂教学的导入,开宗明义 巧用事例、创设情境,动手实验,引入诗词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超、新颖、别致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也很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不可能找到固定不变的模式,全在于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师个人的素质不同,因而导入也多种多样。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一、开宗明义,直接导入
这是一种最简单和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指点主题,说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的方法,指出重点和难点,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一般在每一章的第一节课使用。例如在讲《声现象》这一章时,就采用这种方法。“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大家要了解乐音的特性,知道噪音的危害和控制方法,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噪声的控制两个方面。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实验得出规律和结论,这也是物理研究通常使用的方法。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二、巧用事例、引起下文
巧妙地引用和新知识有关联的事例,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直接联系或者启发性联系),找准事例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可以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使学生在感知新知识的时候,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生会感到亲切,能轻松的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讲述简单机械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伸出机械臂抓住“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壮观场面。然后我说:机械臂是现代的高科技设备,无论多复杂的机械都是由简单机械组合而成的,其中包含着许多简单机械的原理。我们要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就得从学好基础知识开始。下面我们来学习简单机械的具体内容。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即指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制造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思维,使之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激励他们进入新的教学情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导入法如果运用的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获得知识。例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有趣的影子游戏——踩影子和手影,接着又展示了林间的光柱、树阴下的光斑两幅画面,然后让学生思考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带着思考,我轻松地引入了新课。
四、动手实验,强化认识
这种方法直观性强,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知识,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时,我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铁丝做实验,要求学生反复弯折铁丝并触摸弯折处,铁丝弯折处的温度升高说明内能增加,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内能增加原因,从而引入。学生通过这一具体实验亲自验证了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现象,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五、引入诗词,导入课题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可以兴,可以怨。用诗歌来开头,可以增强讲课的韵味和吸引力。如讲光的色彩 颜色时,可以这样导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这是毛泽东的词《菩萨蛮大柏地》中的,其中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的光与太阳的白光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看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
众多的教学实践都证明:老师讲课导入的好,就能吸引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反之,学生很难马上进入角色,学习消极被动,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重视教学伊始的导入艺术,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发挥出导入应有的作用。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 篇12
一、利用视听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一般对视频和音频比较感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如果播放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视频或音乐, 就能够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氛围中来, 使学生通过多重感官来感受知识的魅力。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时, 可以先从网上搜索一段世界杯的视频。初中生, 特别是男生, 大多对世界杯都非常感兴趣。在观看完视频后, 教师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My favourite football player”。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足球运动员, 并谈谈理由。有的学生喜欢C罗, 有的学生喜欢梅西, 有的学生喜欢卡卡等等。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去。在本课内容将要结束的时候, 教师可以播放世界杯的主题曲《Gloryland》, 让大家一起学唱。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英语水平不知不觉就得到了提高。
二、利用情景导入, 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中, 教师往往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然而, “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教师应该通过设置情景来导入课堂, 使每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扮演相应的角色, 从而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例如, 教师在讲授七年级上册《The fashion show》之前, 可以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进行走秀, 用中文介绍学生们穿的运动装、运动鞋、T恤衫、长裤、围巾、牛仔裤、连衣裙等等。然后, 教师再告诉学生这些服饰的英文名称, 待学生掌握了这些词汇后, 教师邀请这些学生再上台走一次秀。然后指定几位学生对走秀学生的服饰进行讲解。如对穿着运动衣运动裤的小明可以这样讲解:“Xiao Ming is wearing sports clothes and a pair of trainers. Sports clothes are very comfortable. He looks very handsome.”而对穿T-恤衫、牛仔裤的小红可以说:“Look at Xiao Hong. She is wearing T-shirt and jeans. Young people really love jeans.”这样的情景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词汇, 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的英文讲解在帮助他们回顾知识的同时, 也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情景导入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利用表演导入, 营造课堂氛围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表演来导入知识,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提高英语水平。如教师在讲授《Going Shopping》这一课时, 可以提前设置一个商场的情景, 请一位学生演售货员站在讲台上, 面前摆放一些“商品”, 再请其他三位学生演顾客。售货员先说:“Hello, what can I do for you?”顾客回答:“I’d like to buy some apples. How much are they?”售货员会说:“They are five dollars a kilo.”顾客再回答:“OK, I’ll take some.”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对于本课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还通过表演对话的练习, 对于在购物时的口语运用有了清楚的了解。
教师利用情景剧的形式导入, 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学生在用英语进行对话的过程中, 会逐渐培养出语感, 其口语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 教师要注意, 学生表演的内容要与课文话题紧密相关。同时, 对于一些口语水平不太好的学生, 要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对于英语这门学科, 要做到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听、多说, 使英语真正成为学生生活、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工具。
四、利用故事导入, 拓展学生视野
初中的学生由于身心尚未成熟, 对于枯燥的课文总是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的, 但他们却很喜欢听故事。因此, 教师在讲课之前, 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 使学生在故事的驱使下, 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五课《Halloween》时, 由于课文中仅是通过Wendy写给Millie的信讲了关于万圣夜的一些习俗, 因此, 教师可以先在课下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万圣夜的背景材料, 以故事的形式更加详细地告诉学生万圣夜的来历:西方人认为10月31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 也是严冬开始的第一天。人们相信, 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来, 因此, 人们会在这一天熄掉炉火, 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吓走死人的灵魂。教师通过讲万圣夜的故事, 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同时, 教师通过这种形式导入教学, 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推荐阅读:
浅析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01-10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12-14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07-16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刍议06-23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09-10
英语教学的课堂导入法12-24
英语教学中的趣味导入10-28
英语教学中的导入方法12-02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05-24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论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