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课堂导入

2024-09-20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共12篇)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 篇1

一、导入新课的要求

导入新课是一项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学艺术。导入得当, 就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一次成功的新课导入应符合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 趣味性

课堂导入首先要注意趣味性。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 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 兴趣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 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可见, 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 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探求欲望, 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

2. 情境性

所谓情境, 指的是情景和语境。英语作为交际的工具, 有其自身的特点, 那就是离不开特定的情境, 离开特定的情境, 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较多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会探索、会学习、会运用。为什么不少学生学习英语多年, 还是无法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是因为我们没有创设大量的情境去进行练习。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 应考虑把它放到特定的情境中去, 为学生提供自然、真实的交际情景, 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3. 新颖性

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现在的中职生都是90后, 接受新事物和新信息的能力很强。因此, 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信息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强了, 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越好。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 能充分利用当今流行的素材, 并借助于现在的多媒体技术, 给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材料。材料越新颖, 越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越有兴趣参与, 效果也就会越好。这样就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4. 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切忌生搬硬套。这需要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如较沉稳的班级和较活跃的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其次, 千万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导入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 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再次, 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 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保持新鲜感, 但首要前提是必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教学内容做好准备。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 方法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这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 进行举例和探讨。

1. 直观导入法

如今我们早已进入信息时代, 丰富的信息资源给了教师广阔的选择空间。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利用具体的实物、精美的图画或是精彩的电影片段、巧妙的课件, 直观形象地导入新课, 来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起到很好的“激趣”作用。

2. 实事导入法

教材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 但每天发生的事情是不同的, 因此, 教师可以利用近期国内外大事或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来导入课文, 这是一种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当然, 这要求教师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能灵活地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恰当应用。

3. 音乐导入法

动听的音乐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还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进行课文导入时, 教师可以把音乐融入到教学中去。比如在讲Unit 5 Hobbies and Interests时, 其中谈到著名的Westlife (西城男孩) 乐队, 在这堂课一开始就可以播放一首Westlife的歌曲 (如Yott Rise Me Up) 进行导入, 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下, 并且进一步拓开话题, 请学生谈一谈他们平时的兴趣爱好, 并根据个人的喜好发表看法, 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尽快接受教材中的信息。这样, 既实现了课堂导入, 又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扩大了知识面, 还轻松地学习了不少英文歌曲。

4. 以旧带新复习导入法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 这是如今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巴甫洛夫曾说过:“任何一个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所以, 在新课的开始, 老师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关联的学过的知识, 通过对比或提问的方式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 以达到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 在讲到“一般过去时”的语法时, 就可以通过对“一般现在时”的复习进行导入。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 还能使语法的学习更加系统化。

总而言之, 教学有法, 但教无定法。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类型, 巧妙地进行导入, 形式不拘一格, 遵循趣味性、情境性、新颖性和针对性的原则, 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觉得英语有趣、想学。学生由“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很值得教师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 篇2

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引人入胜。在学习八下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我播放了歌曲If you are happy. 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反响,甚至有学生在跟着哼唱做动作,我抓准时机将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问他们如果高兴会做什么。接着讲授新课。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 篇3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中职英语;导入策略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中职学校也引入了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导入策略要求教师设计新鲜趣味话题、激发兴趣、创

设互动学习情境、学习互动,鼓励学生充分思考、自主学习。

一、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有所降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灌输为主,学生参与性较低,既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导致学生进入社会没有特长。但同时,中职学生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知识容易接受,适应性强。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挖掘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主动思考,参与学习。

二、探究性学习导入策略的运用

传统导入运用标题导入、复习导入、图片导入、提问导入等方法,学生开始还有些兴趣,但长期运用这些策略,会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进而失去兴趣,渐渐对英语学习产生倦怠情绪。本人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中,反复思考运用及实践新的导入方法,并总结如下:

1.提供文化背景知识,供学生自由选择谈论

(1)中英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学生学习困扰,教师可将中西方各自文化罗列,让学生自己对比学习,主动来“找茬”,记忆并纠正文化差异造成的问题。

(2)欧美国家习俗风情

欧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及传统性节日是欧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单元的主题,介绍欧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学生对于这些传统习俗都有兴趣,学习过程因此有了乐趣。

2.提供故事情境,拓展学生思维

(1)故事启迪

每个人都是听故事长大的,选取一些优秀的童话故事、寓言等,为学生学习增加趣味的同时,将课程内容引出是导入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还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

(2)英文歌曲、童谣

歌曲、童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尤其是未成年时期,在教学中适当补充英语歌曲童谣的欣赏和吟唱,有利于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电影电视片段

教室里多媒体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教师讲课抽象片面的问题。如为学生提供电影电视片段,可以带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讨论的话题。

3.提供热点时事,学生自由讨论

(1)引入社会热点话题

学生虽然在学校学习,但同为社会人,他们对社会热点话题都感兴趣,并且有自己不成熟的见解,适当引入社会热点,供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欲望,并思考学习方法。

(2)加入时尚语言、笑话

中职学生有很强的时尚感,不论是服饰还是语言,将网络上一些时尚语言、笑话引入,学生无形中就会加入讨论,对课堂内容进行激辩,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4.创设情境案例,带入学生生活

(1)问题情境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出答案。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基础,营造问题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2)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就是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英语教学能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这样的英语互动更为真实、自然。

(3)活动情境

一门语言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过程。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平时缺少的就是语言实践环境,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亲历参与和体验语言实践活动的乐趣。

5.设计游戏比赛,吸引学生参与

(1)设计游戏比赛

設置一些游戏,比如“猜猜看”、改编电视节目“我爱记歌词”、进行“连连看”等小游戏,让学生踊跃参加,记忆知识的同时增加参与感。

(2)增加趣味性活动

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设置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口语听力得到锻炼的同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较好地完成课题导入话题。

6.利用网络资源,使枯燥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教学资料往往有一些枯燥乏味的定义、解释,听起来很专业,但很令人费解,我们不妨引入网络资源,如百度或谷歌,让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搜集一些资料,然后通过自己组织这些资料,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课程导入,既锻炼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又锻炼学生思维组织的能力。

三、运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英语探究性学习目前存在很多误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他们基础较薄弱,自学能力欠佳,知识储备不够,相对自己探究的能力弱些,而且中职课堂运用的策略过于繁多,也可能流于形式,造成喧宾夺主,而忽略了课程内容;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扮演了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中职学生纪律性差,教师在课堂导入时,需点到为止,切忌将一堂正规的课毁于过于冗繁的导入中。

参考文献:

[1]王爱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策略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2(04).

[2]张红敏.浅谈中职英语课堂的导入[J].神州,2012(03).

[3]曾艾玲.新大纲背景下中职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探索[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05).

[4]曹春.英语探究性学习的误区及策略[J].学理论,2010(09).

(作者单位 太原慈善职业技术学校)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策略运用的现状 篇4

关键词:导入策略,职校英语课堂教学,启示和建议

“导入”作为英语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是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一堂课如果导入策略运用得当, 就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和反映职校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策略运用的具体情况, 从而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为此, 笔者对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年级5个班级 ( 3个会计专业班、1个日语专业班、1个计算机专业班) 的5名英语教师和238名学生进行了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 笔者发现并整理了教师运用导入策略的现状, 并给出了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1.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策略运用的现状

( 1) 大多数职校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导入策略的次数少, 甚至省略这一环节。由于职校学生英语水平较差, 并缺乏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大部分教师认为导入只是浪费时间, 与其对牛弹琴, 还不如把时间放在下面的讲授中去, 因此教师运用导入策略的次数较少。在有些情况下, 甚至省略这一环节, 直接进入新课的教授或者练习的讲解。

( 2)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 导入策略的运用只是形式主义, 导入时间要么过长要么过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经常以“keep quiet! ”或者“please payattention! ”等类似的语句来让学生马上集中注意力, 为上课做好准备。然后, 老师让学生打开书本一如既往地进行词汇或者课文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所占的时间过短, 一般在1 ~ 3分钟内。毋庸置疑, 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是枯燥无味且毫无效果的; 另外, 一些教师的确是运用了导入策略, 但由于职校生较低的英语水平和不尽如人意的课堂表现使得教师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运用设计好的导入策略, 这样造成了导入时间过长, 一般需要8 ~ 10分钟, 影响后面的教学环节。

( 3)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导入策略单一固定, 且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使大多数学生不能专注并积极参加导入活动。笔者发现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目标仅仅是达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而导入策略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 使得大多数学生不能积极参加。这种导入策略的使用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内容也并非是按照学生的现状和接受能力来设计的。这种无意义的导入使得学生要么趣味索然, 要么吵吵嚷嚷。因此, 一个合适的导入策略能使教师和学生都受益, 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2. 教学启示和建议

第一,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导入时间的长短。众所周知, 导入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导入的时间过长, 必将浪费和影响后面的教学, 这样学生易疲劳且很难集中注意力; 如果导入的时间过短, 学生不能充分为新课做好准备。导入时间以3 ~ 5分钟为宜,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学生的导入策略。

第二, 教师应该运用多种导入策略取代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导入策略。审美心理学能给予教师一些启示, 让课堂导入遵循新颖、趣味性和直观性等原则。在导入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策略, 总结归纳教学中一些有效的策略, 并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做一些大胆的教学尝试。教师不应该只采用一或两种固定的导入策略, 而应该多灵活运用一些合适的导入策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断提高导入环节的教学质量。

第三, 教师在运用导入策略时, 应该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所教内容, 运用多样化的导入策略。更重要的是,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 设计不同的导入策略。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 而且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接受力。这样, 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3. 结语

一个好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 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巧妙地运用教学导入策略, 其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学生由“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 课堂教学也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策略的运用是很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 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注意反省和更新科学观和教学观。

参考文献

[1]陈谦.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生疑”能力[J].教学月刊:中学版 (教学管理) , 2007 (11) .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案例 篇5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鼓,那么,导入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做好开路先锋。

三、课堂导入方式讨论及课堂实践

(一)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导入

1、利用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它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在初一年级Module 9 A trip to the Zoo这一单元中,教师在讲授文章之前制作了若干动物头饰,让学生在课前选择佩带上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并且扮演所选择的动物介绍包括动物名称、生活习性、主要食物、生活地带等。当学生佩带上头饰之后状态立刻变得很高涨,很乐于介绍并且在下课之后,主动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及词汇。还有一次,再介绍families这一单元,教师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家庭照片。学生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学生通过投影把照片展示给大家,并且利用已认知的词汇进行介绍,在过程当中学生自然会遇到一些不会的单词或句型,这也就很自然的引出了这堂课的主题——介绍家庭。用“介绍照片”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在随后的课堂学习中目的性明确,并且主动地获取关于介绍家庭方面的词汇及句型。

多媒体视听导入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给了我们广阔的选择空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声音、动感画面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无论是精美的图画、美妙的音乐,还是精彩的电影片段、巧妙的课件都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构思新颖的导入形式。

在外研版教材初二上第5模块Western music 这一单元的阅读部分,授课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声音影像等视听觉材料进行导入。这样一来,这篇因涉及到音乐领域的知识而不太容易理解的文章,顿时变得“乐”趣横生。授课具体步骤如下:

本节课的定位是一节充分结合听觉信息的阅读课。这堂课的导入部分采用的是给学生三个“Guessing Games”(猜谜游戏),内容分别是围绕西方音乐这个主题来展开的:包括不同种类的西方音乐,不同种类的乐器,以及根据逐步给出的信息猜音乐家的名字。其中前两个部分采用了大量的听觉信息,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传达的是最直接的信息,这样既为理解阅读材料打下了知识背景上的铺垫,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由于在导入阶段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一节“沉默”的阅读课,变得十分轻松与活跃,学生也被带入了一个渴望阅读进一步获得更多相关信息的状态当中。所以阅读、理解文章的过程变得水到渠成,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这种听觉信息与阅读课的结合方式也是对于一向被人们认为有些“死气沉沉”、“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多“乐”趣。当然,这节阅读课之所以可以结合听觉材料来完成,也是由它的具体内容决定的。它所讲述的音乐主题与“声音信息”有着最佳的结合点,能够最大的发挥听觉信息在阅读文章中的作用。

利用背景知识导入

对于一些文化题材的课文,让学生事先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或以课文的关键词出现、或以课文的时间为序、或以图片形式展示。教师以介绍话题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实际生活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符合语言的输入大于输出的原则。

设置情景,布置任务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艺术餐饮服务

对中职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专业课程的直接动力。《餐饮服务》课程强调的是服务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首先要使学生产生渴求认知的态度和积极参与的兴趣。那么,如何在《餐饮服务》的教学中打造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打响课堂教学的第一炮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5种方法。

1.援引事件(或故事切人)导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援引真实生活中的事件,将其导人课堂内容,或者以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小故事切入,并适时导入新课,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办法。如讲授“菜点知识”时,笔者先为学生介绍了一位厨师的心得:在厨房工作,有时会遇到不会做的菜,为什么呢?客人明明点的是鱼香肉丝,服务员在后面标注了“不放辣”,客人有特殊要求无可厚非,但是此菜如果不放辣,就不能称之为“鱼香肉丝”,而只能称之为“糖醋里脊丝”了,这可难坏了厨师。如果餐厅服务员多懂得一些菜点知识,在客人提出特殊要求时,帮他们推荐合适的菜点该多好啊!……介绍完毕,教师意味深长地说:“同学们,这说明掌握菜点知识不只是对厨师业务素质的要求,也是对餐厅服务员的能力要求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菜点知识。”这种导入方式主要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宽视野、寓教于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扩展思维,丰富联想,开启心智,还可以让他们从中领悟认真对待事业的人生哲理。

2.多媒体导人法。多媒体导人是指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以非常形象、生动的形式导人新课,引起学生对即将讲授内容的关注,然后引导他们在观察中提出问题,使他们从解决问题人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如笔者教学“餐巾折花”时,以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折花录像作为导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配合现场示范或以事先折叠好的餐巾折花,引导他们观赏和分析,激发他们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以强烈的求知心态进入新课的教学过程。这种导入方式既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又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其观察力,加强对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节省了时间。这是餐饮服务教学中常用的导人方式。

3.图片引人法。这是一种以直接感知为主的、形象的教学方式。图片可以给学生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把一切最形象、最直观的东西展现在他们面前,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鸡尾酒调制”的教学中,教师以鸡尾酒成品的图片吸引和激发学生,在学生兴趣盎然之时,教师与他们共同观察鸡尾酒成品图片,然后找出鸡尾酒的基本结构,以及它与混合饮料的区别……这种让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思考、发现、理解,达到对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的教学方法,可运用到餐厅服务技能的各个教学单元,并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案例引入法。《餐饮服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仅仅从理论到理论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厌倦,教师也讲解不清。而利用案例演示真实的事件,不但可以弥补语言的不足,还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强烈的感受,从而驱使他们一探究竟。笔者在讲“餐饮服务人员的推销艺术”这一内容时,为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列举三位不同消费特征的客人就餐的案例,即“宋嫂鱼羹”、“广州龙虾”、“油焖茄子”。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教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空间,整个课堂气氛活而不乱,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接待不同的客人要使用不同的推销艺术,即要做好如下三点:对轻松型客人要投其所好,对享受型客人要激其所欲,对苛求型客人要释其所疑。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推销的重要性,又让他们轻松掌握了推销技巧。再如,教学《餐饮服务程序及方法》时,可以展示因餐厅服务程序错误,如《致辞时有菜端出》、《只因少说一句话》、《唱收唱付》等案例,使学生在明确服务程序重要性的同时,能够更加认真地学习课本知识。这种方法有利于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5.展示实物导人法。上课伊始,教师将实物、模型、标本等直观教具带人课堂进行展示,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而且方便、简洁、情境真实。这种导入方式既利于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利于学生把新旧知识、新旧概念区别开来。餐厅使用的餐具属于同一类型,实际上有较大区别,学生容易混淆。在教学《西式酒具》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西餐常用的几种酒杯,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猜一猜它们的名称和用途,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酒杯如此设计,有哪些科学道理?学生积极探讨、发言之后,顺利进入讲授新知的环节。这种导入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所讲内容的直观印象,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同时,教师所比较的实物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更好地理解重难点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中职数学教学课堂导入初探 篇7

1 演示探讨导入法

通过精心设计,用实物演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唤起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积极参与,轻松愉快地接受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弧度制"一节时,教师用铁丝为教具,以铁丝的长为半径在黑板上画一个弧,再将铁丝弯成弓形,在圆上量出弧AB的长,并提问AB的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得到"相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是一弧度角"的概念,使学生由直观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深刻地理解了概念。

2 创设情境导入法

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些关键性的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或者是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或者是能体现数学发展本来面目的史料,作为新知识教学的起点,给学生留出思考空间,以有效地触发学生创造的激情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一种妙不可言、喜不胜收的情境中自主地融入课堂学习。

比如,在讲解圆的概念时,教师先设疑:“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笑答:“圆形”。教师又提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如三角形或方形?”这时学生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三角形或方形的车轮无法滚动。”教师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椭圆)行吗?”学生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时会高低不平。”教师进一步发问:“做成圆形为什么就不会这样呢?”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有的惊诧,有的开始热烈探讨,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此时,教师在这精心设计的一系列连环递进的设疑质疑与答疑之后,就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出本节新课要学习的内容——圆,并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圆的定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叫做圆。而学生早被这巧设悬念的导入氛围所感染,积极参与探究,注意力不知不觉转移到了课堂学习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圆的定义与特征。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问题情景,恰当地设置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引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创设情境, 必须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 及认知表征方式, 充分利用中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提出的问题要处在中职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创设的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语言有情趣, 利用概念的现实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常处于“愤”“悱”的境地, 引导学生做自己所能及的事。

3 任务驱动导入法

“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 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任务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促进他们积极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提出具体任务,学生在解决任务的活动中来学习,培养能力。和传统的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相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掌握知识会更快更牢固,并且可以很灵活地运用到其他地方。

我们知道,要想学好制图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会看立体图形,而且还要求学生应具备一些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学好制图课的基础。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数学课中的立体几何内容的学习紧密相连,学习并掌握好立体几何内容这无疑对学好制图课程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可以交给学生一个任务,给一个简单的零件图和几个具体的零件模型,让学生找出和零件图匹配的零件模型。在学生寻找的过程中,逐步给他们提示,零件图和零件模型的尺寸之间有什么关系?带着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寻找,从而拉开学习立体图形的序幕。正因如此,数学课中立体几何内容的学习就安排和制图课程的学习同步进行,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果很好。

4 课件展示导入法

技工学校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差,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基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能持久。具体、生动、形象的内容他们更易、更乐于接受。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设备和教学手段,把要讲授的内容化为一个个的课件(特别是动画课件)来传授,利用课件的形象性、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多样性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讲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像和性质关系、角的概念推广、三角函数的图像等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演示数学中的动态效果。

5 情感激励导入法

教学上,教师可以从让学生取得成绩入手(哪怕是微小的成绩),促使他们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动力,随着成绩不断提高,学习动力会越来越大,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特别是教授难点教材,教师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顺应学生思路,因势利导,一步一步地质疑,解疑,使学生学习的新知识都能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一天天浓厚,其认知结构也会不断得到完善.通常新学期刚开始时,可适当放慢速度,讲课不必片面追求快进度,进度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注意提示新旧知识的内部联系,以便巩固已有的知识.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一些过于繁杂的证明、计算可适当删除或简单处理,改编一些难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以适应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获得克服困难后的成功喜悦.

在导入教学的设计中,还应注意:

(1)自然合理。导入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以一定的积累为基础。

(2)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地投入进来,在情感上与教师、教材贴得更近。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无论在操作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4)教师情感的投入。只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才能带动学生,引起学生对整个课堂的关注。

总之,数学教学的开场白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为整个课堂教学做铺垫,是为了让学生“收心”,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因此,导入教学不是“孤立”的,整个课堂教学应前后呼应。

摘要: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的一环。教师通过演示探讨、创设情景、任务驱动、课件展示和情感激励等方法成功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设情景,任务驱动,情感激励

参考文献

[1]孙宇翔《运用“比喻”使教学生动的一例》数学教学2001年第4期。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 篇8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堂导入,教学探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积极地参与,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才会大大增强。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市场营销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从“知之”到“乐之”的转变呢?课堂的导入就显得十分关键,一段设计精彩、新颖别致的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它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标,可采用以下导入法。

一、营销课堂导入方法

(一)视频导入法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使视听导入成为可能。它突破了教学信息以口头、文字为载体传递的束缚,把声音、图像、情景融为一体,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如说讲促销策略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小品———“卖拐”。卖拐反映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让学生自己从视频小品中找答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他们注意的不仅是视频的情节,更认真听人物的台词。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非常积极。

(二)游戏导入法

在课堂的导入中,引入趣味性的游戏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有很大帮助。比如讲SWOT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我让同学们做了机遇与挑战的游戏:全班同学手拉手围城圆圈,双手伸开,右手手掌伸平,手心向下;左手中指放在前面同学的手掌下,教师站中间。教师报双数,同学静止,报单数,同学要尽可能抓住别人的手,而自己尽可能不被抓,被抓的同学失败退出。游戏结束自然地导入知识点:胜利者优势是什么?失败者的劣势是什么?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怎么办?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对要学的知识点充满了期待。

(三)故事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是课堂导入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十分有效。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巧设疑问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他们带着问题去听去分析。比如讲营销策略知识点,我讲了“向和尚推销木梳”的故事。一人销掉了一把,一人销掉了10把,一人把带去100把都销掉了,和尚还向这位优秀营销员继续下订单。学生立即被吸引住了:“和尚又没头发,怎么会买梳子呀?”“是啊,老师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同学们七嘴八舌,很想知道答案,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同学们的疑问声中我顺利地导出本节课教学内容:人员推销策略与技巧;如何让不可能变可能?如何挖掘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四)本土案例导入法

案例导入法作为有效的导入教学方法之一,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与表达能力。而选用绍兴本土的市场营销案例,引入市场营销教学中,使课堂贴近生活、走进生活。由于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学生会有亲切感,也会更有话说,就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商业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如讲解品牌保护这个知识点,我导入了绍兴“乌毡帽”商标的吴越之争。这顶承载着绍兴鲜明地域特色、浓重历史文化内涵的“乌毡帽”,戴在了湖州安吉竹乡黄酒上,绍兴曾出价300万元,想“回收”商标,三次均未果。让学生从身边的案例看品牌注册保护的重要性。

(五)热点导入法

社会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教师如能灵活联系生活,利用热点话题或敏感性话题,即近期发生在身边的事或国内外大事来导入教学,并且应用恰当,就是一种很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导入方式。例如在上“市场定位”时,可以对当前关注度高、火爆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进行回放,中职学生爱潮流、时尚,这些娱乐节目是他们的最爱,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习热情,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主动性。我借机引出本节课教学重点:如何进行市场定位?

二、课堂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注意课堂导入的科学性。导入设计必须能够为完成本节课教学内容及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时间5分钟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课堂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绝不是为了作秀和摆花架子。

其次,应重视导入的主体性。老师不仅在导“课”,更是在导“人”。课堂导入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和老师一起探究新知。

最后,应注意课堂导入方法的灵活性。课堂导入,“导”无定法,切忌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便是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异,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顾启发性。

总之,导入是“点睛”之笔,有效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应避免盲目追求表面花哨和热闹,不顾及导入内容而使导入流于形式的做法,那样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参考文献

[1]李宇红,赵伯庄,王磊.市场营销教学特点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第35期.

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篇9

1.1 中职生英语学习较为困难

当前, 学生英语成绩差在中等职业学校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调查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中职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没有达到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二年级的要求, 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动机不足,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较差。

1.2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年来, 中职英语教学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法传输式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很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不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差, 他们更不喜欢这样的灌输式的学习方法, 最终结果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而学生则昏昏欲睡, 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脱离。

1.3 中职英语教学评价单一落后

就笔者看来,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英语教学因传统考试作为主要评价方式, 只重视了英语语法、句型等语言点知识的传授, 而对于英语教材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的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时常出现文化错误, 造成误解, 这是因为他们忽视了英汉文化差异, 对交际规则缺乏一定的了解, 将英语与汉语等同起来, 造成理解偏差和语用错误, 给英语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2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意义

2.1 文化的概念

文化的涵义:The total set of beliefs, attitudes, customs, behaviors, social habits, etc.of the members of a particular society。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 它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 它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等, 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中, 在进行英语语言学习的时候, 除了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和掌握英语, 还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的几项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适时的加入文化知识, 背景知识, 对学生全面提高英语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是文化的载体和基础。语言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而文化的传承、发展是以语言为基础的, 因此两者相辅相成, 不能脱离对方而存在。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 (Edward Sapir) 曾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我国著名学者邢福义在谈到语言与文化关系时, 曾有过这样的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之密切, 也许可以用水乳交融来形容”“语言是文化的符号, 文化是语言的管轨”。胡文仲 (1992) 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无处不在的、无所不包的”。它包括人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一切。我们可以把语言比做树, 把文化比做森林, 如果只顾语言, 不了解所学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 等于见树不见森林, 就很难完全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2.3 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意义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提升, 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 英语必将成为人们对外交往和国际合作中的主要语言, 因此,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我国英语教育应当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现阶段使用的中职英语教材中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能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在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显得极为重要。英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 还要有针对性、有步骤、有目的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英美国家的文化和英语语言形式的社会功能。就职业高中学生英语的学习来说, 在今后的职场中英语语言的表达和交流就更显重要。我们发现很多成绩较好的学生在翻译“慢慢走”这句话时, 就没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差异, 而错误的翻译成“Go slowly.”这样的翻译是很让人疑惑的。笔者认为这是很值得英语教育界的关注。因此我们应该在英语的课堂里引进相关语言文化知识, 开阔学生眼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职业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主要方式

3.1 加强课堂教学中文化背景的讲解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 教师可以对课文中出现的文化背景知识有目的地讲解给学生。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 要注意联系课文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 使学生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 如对历史性的课文要进行适当的文化方面的补充, 补充一些政治背景、名人评说、历史意义等方面的内容。这种文化导入方法使用的前提是教师自身应具备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教学中注意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 重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 使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的文化之中, 即不仅用英语进行思维, 而且还要用英语文化的模式进行思维, 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文化的意识, 而教师则充当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中介者。

3.2 课堂教学中注意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以前学生出现了只会记语法, 而不会说的情况。现在学生说英语, 却出现了不符合情景或是说后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的现象。问题出在哪里?这就是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外国的文化差异的引导。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点, 英语国家也不例外。在中职英语教学中, 我们发现东西方的传统观念和文化上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 就应该给学生适当的引入一些语言使用上的差异, 帮助学生区别中西方在语言使用上的一些问题。

例如, 中职英语课堂的对话教学中, 问候、招呼都是很常见的句型, 因此在称呼语、问候语和寒暄的话题上, 我们除了给学生讲基本句型以外, 还要给学生普及相关的文化知识。比如在一般情况下, 中西方人都习惯于称呼对方的姓名。有时为了表示关系的密切, 有的还直呼其名, 或是绰号、昵称。但若是不注意, 有的人也会把外国的姓、名混淆, 甚至像汉语习惯那样称呼。比如:见到老师打个招呼, 初学者往往是这样“good morning, teacher Li.”, 而确切的说法应该是“good morning, Mr./Miss.Li.”所以, 我们应对中西方语言的特点加以区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了有关英语国家姓名和称谓的知识, 如下所示:姓名可以是 (名+姓) 如John Wilson。名+第二名字 (常是父、母等长辈的名或姓) +姓, 如Edward Adam Davis。在称谓上, 英语国家通常采用Mr/Ms/Mrs/Miss+姓 (或加姓名) 如Mr.Wilson (或Mr.John Wilson) 。

此外,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 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 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又如, uncle、aunt。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 (泛指“农业劳动者”) , 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 分别用farmer (a person who owns or take care of a farm) 和peasant (贫穷国家的自耕农或雇农) 来表示。亲朋好友之间, 常直呼其名或昵称, 如David/或Dave (但对亲戚长辈, 常用“称呼+名”, 如汤姆叔叔uncle Tom、萨丽婶婶aunt Sally) 。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 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

3.3 课外开办英语文化专题讲座和讨论

文化知识导入是一个复杂纷繁的过程, 需要语言教育者共同努力, 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课堂外的文化教学内容包罗万象, 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是不够的, 还需要其他课堂外的文化教学作为补充手段。如有的中等职业学校, 常聘请外籍教师给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专题讲座, 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 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过感恩节的时候, 我们邀请外教给学生做了关于感恩节的相关介绍。外教配备图画和音乐给大家介绍了感恩节的来历, 同学们兴致很高, 也学到了很多英美文化知识。最后外教带领同学们用英语讨论说出自己感谢的人和事, 让大家更进一步地理解了感恩节和它相关的文化。

3.4 利用好课外英语兴趣小组活动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通常在课后都会安排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 像英语这样的课外活动, 如果还像在平时课堂上那样, 以教师讲授为主, 死板生硬的语法介绍, 是很难留住学生的心的。因此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 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知识,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 策划一些情景, 诸如观看英语原版的影视作品, 组织阅读浅显的英语名著原作, 开展以培养情景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英语活动等等, 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文化氛围中学习用英语进行交际。在具体操作中, 教师可在平时注意收集有关的电影、录像、图片等资料, 让学生通过观看英语国家日常生活场景, 如餐馆服务员与顾客的对话, 机场工作人员与乘客的对答, 打电话时的用语, 及各种场合的谈话, 引导学生观察谈话者的语调、音调、谈话风格、表情动作、服饰等, 在观赏间隙或之后进行文化分析、评价, 加深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和习惯。此外, 教师还可以在兴趣活动中让学生欣赏英文歌曲或阅读一些英语报刊、杂志, 并促使他们留心积累有关文化知识, 这将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3.5 指导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往往能提供最形象的材料, 从而帮助读者获得生动的画面。只有大量的阅读, 才能全面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 政治, 经济, 习俗等各个方面, 从而了解广阔的社会时代背景——文化。学生阅读英美读物的过程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因为, 学生作为外国作品的读者与原文作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因此, 理解外国读物是一个复杂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些文学作品既包括了人物传记、社会文化, 日常生活、科普常识、风土人情等等, 他们充分反映了英语国家的习俗, 衣食住行、人际关系等大众文化, 同时也反映了西方人的价值观、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深层次的文化。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也能起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目的。

4 结语

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由语言的民族文化性质决定, 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离开英语文化, 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 英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 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步贯穿在语言教学之中,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综上所述,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既要给学生传授词汇和语法知识等英语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 还要加大文化知识的渗透力度, 要求让学生学会知识后知道怎么样使用才能更好地融洽与西方人的关系, 才能更有利于以后人与人之间交流, 国与国之间的发展, 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就会用地道的英语。

摘要: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 学习语言即是学习文化。东西方文化差异会直接影响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语言和文化本质是水乳交融, 不可分割的,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 导入相关文化知识, 这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促进他们对语言更深入的理解和有效的运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艾思同.论文写作概要[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2]何永成.语言文化教学研究述评[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109-113.

[3]江晓华.新课程标准下外语文化导入的思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5.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 篇10

关键词:中职,情境教学,导入,饭店英语

中职《饭店服务英语》教学现状

三年制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饭店服务英语》,是饭店服务专业英语口语技能训练课。通过大量的课堂口语练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基本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之能用英语进行饭店服务,听懂客人的要求,进行简单的口头交流,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减少与服务对象间的语言障碍。

中职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刚刚进入职业中专,面临的是“全新的环境,失落的心境”。绝大多数中职学生英语水平较差,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且学习习惯、自主性、能动性、积极性等很多方面都有待加强。

作为专业课程之一的饭店服务英语是必修科目,对于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中专一年级学生而言,由于饭店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加之英语基础薄弱,欠缺积极学习态度,课堂精神状态懈怠,因而该课程逐渐成为富于挑战并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科目。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用母语教授外语,主要着重词汇、句型、语法的知识点讲解,针对中专一年级英语和专业“双薄弱”的学生状况,信心欠缺,兴趣淡漠,无疑是“雪上加霜”。

如何能在每节《饭店服务英语》课的源头,即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求知欲和课堂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唤醒学生专业英语学习的热情,成为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究的问题,并探索了创设不同情境,巧妙导引,用5分钟的精心导入提升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与英语教学

情境教学法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语言教学中的基本思想和教学方向。英语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进行思维,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构建真实的交际情境,考究其情境性,即注意形式情境与心理情境的整合、参与性即激活学生原有的经验程度、意义性即强调交际情境与学生已有经验间的联系度。通过主题的确定、教学材料的选择、学习任务的设计,巧妙地将各类精心设计的情境运用到导入环节,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激活的同时,表现出积极参与学习的心向,从而形成新经验,自然会将形式情境转化为心理情境。

《饭店服务英语》是一门融合职业服务与语言学习技能的实用英语课程,所有的情境对话均与饭店服务的实际有紧密的联系,具有鲜明的职业实用英语的特点。如:总台服务、客房、餐厅服务,还有其中的doorman、bellman、clerk、housekeeper、waiter…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与角色。该课程将语用放在首位,高度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在本质上即是交际工具,而人们只有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即在语言情境中,才能更好地学会语言。因此,饭店服务专业英语的教学要通过交际情境的创设来实现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要途径。自然、新颖富有情境性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轻松投入新课的学习。

在情境中自然导入,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理解和记忆的质量得以提高,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亦相应得以提高。

情境教学法在《饭店服务英语》导入环节的教学实践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饭店服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境,将学生逐渐带入佳境,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保证从导入环节开始,教学过程能有序、顺利地进行。

(一)创设案例再现情境,知识联系导入

部分中职生学习能力不强,缺乏主动性,机械的英语词句导入难以激起其对饭店专业英语知识的求知欲。但对符合其认知水平的饭店情境教学案例,却能令其在开课之初,结合自身实际生活、情感体验愉快、迅速融入教学情境,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形成有效互动。

《饭店服务英语》第二部分前台服务篇章的U9Reservation:1.Receivign a reservation的教学设计中,在导入环节作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案例:“王先生到南京出差,他想提前预订南京状元楼酒店5月18日晚的一个单人间,于是他致电酒店前台。实习生刘云接待了王先生的订单,详细地在预订登记表上记录了住房时间、人数、房型、房价,成功地完成了预订接单工作。然而在5月18日王先生来店时却被告之房间已有其他客人住宿。领班为解决王先生的投诉,查阅了刘云的登记记录,发现了问题。你知道刘云在什么环节上出错了吗?”

教师利用此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在学生不得其解时,鼓励学生从书本上查找答案,学生在阅读后抓住了关键,原来刘云在接待预定时未能询问清楚王先生的具体身份信息(全名和电话等),导致同姓男性顾客误占客房。

案例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增长饭店服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平添了一份岗位责任心和细致,尤其加强了客房预订的重要项目(Date, Member, Room type, Room rate, Name, Phone)和环节(Check Room Availability, Confirmation)的识记和理解。

(二)借助视频展示情境,视觉感受导入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饭店服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现实饭店服务工作中的一些典型问题制成多媒体课件,在导入环节即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自然联想到未来就业情境,产生职业身份的认同意识,激发学生从第一节课开始,便带着实际问题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探究。

《饭店服务英语》第二部分前台服务篇章的U14 Bringing the Guest to Room 3.Arriving at the room的教学内容信息量大,为了营造直观、丰富的视觉体验,教师从网络上下载了一段与此教学内容相关度较高的视频,在导入环节,给学生布置任务,请学生通过两遍欣赏列出“送客到房”工作的11个小步骤。在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高度紧张,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边看边数,边记边议,两遍结束后,他们因未能完成任务而强烈要求教师增加播放的次数,并“命令”教师边放边停,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找出正确答案。其实教师在导入设计之初,便预想到信息量如此之大的视频很多学生可能在播放两遍之后仍然难以达成目标,视频材料的展示与学习任务的结合,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挑战意识以及积极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组织活动模拟情境,体悟参与导入

新课程强调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为此,结合《饭店服务英语》主题、情境和任务,设计各种生动、活泼、真实的教学活动,从导入环节起,学生便能在活动体验过程中,明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以积极态度参与互动。

《饭店服务英语》第一部分礼仪篇中包含问候、介绍、告别、请求、致谢、致歉、问路和询问时间8个主题,在导入环节,无论是分列还是整合,都可以构成真实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中加以复习、巩固并形成新经验。

U1 Greeting和U2 Introduction,教师在导入环节设计学生将自己的同班好友互相介绍认识,在活动中温故知新;U7 Asking the Way,教师将学校的平面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在屏幕上,让学生自行定义起点和终点,互相问路,在活动中复习旧知识,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将新知识点补充在黑板上,边导入,边讲授;U8 Asking Time的导入中,教师将一个玩具钟带进教室,由其他学生随意报出时间,让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并调拨出正确时间,在活动中既检测了报时学生的“时间表达法”,又训练了调时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在导入The Registration Form教学内容时,教师事前编制了一张简单的表头,让学生在讨论中根据所见、所闻完善客房预订单的项目并尝试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学生三言两语、你争我抢地拼凑出的预订单远远优于教师的“灌输”。

此外,教师在其他篇章导入时设计的工作步骤排序、职业角色扮演、责任追究案例、是非判断辩论等活动,赋予枯燥的教学内容活力和乐趣,可让爱动好玩的中专生在课堂导入的活动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好学、乐学。

(四)引入文化差异情境,思维拓展导入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饭店服务的涉外性要求学生能基本知晓各国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谈话习惯等,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增强服务性语言的得体性和可接受性,避免出现交际障碍。

U14 Taking the elevator的导入环节教师采用了课后习题中的一个文化情境:“On the way to the guest room, what are the most common topics you would like to talk over with the guest?”在中国学生的文化范畴中,可能遇到客人时会以其“来自哪里、在哪里工作,家中情况等”作为打开僵局的话题。然而,在与外宾交流时,有些个人隐私的询问会显得不够礼貌甚至招致反感,为此,导入时教师便设计文化差异情境带领学生拓展思维,集中讨论答案。在涉及第四篇章餐饮服务U35 Dinner教学时,教师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余利用网络、报刊、书籍等资源查找东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和西餐用餐程序等话题,以期在导入环节中,学生能有备而来,不会因背景知识的缺失而影响语言知识的学习。

饭店服务岗位的涉外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日趋明显。运用得体、合适语言展开有效交际,要求《饭店服务英语》培养更具文化性、职业性、涉外性的专业人才。为此,可适时结合教学内容在导入环节补充文化背景知识,促使酒店服务专业学生在文化情境中思考未来不同国别、不同身份宾客的服务需求,在积累中不断增强岗位适应性和竞争力。

情境教学法在《饭店服务英语》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巧妙应用,增强了教师语言教学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效果达成方面发挥了事半功倍的催化作用。作为情境的设置者,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语言素养;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不同情境中,活跃、愉悦地参与互动,潜移默化地转变学习观,增强自信心,提高求知欲。

参考文献

[1]陈洁.论高职公共英语课堂真实性交际情境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5) .

[2]林红.如何打破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的沉默[J].课程.教材.教法, 2011 (4) .

[3]李钰.美国学校情境教学的策略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 2003 (5) .

[4]孟冬梅.中职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之整合[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1) .

[5]王显成, 乔海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新[J].职业教育研究, 2011 (3) .

[6]余文森.论教学情景的主要类型[J].教育探究, 2006 (3) .

中职英语课堂导入 篇11

【关键词】文化导入 中职英语 英语教学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没有文化的语言空洞的,没有语言文化也难以流传。想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就要从他们的文化入手,想要学好这个国家的语言,同样也要从文化入手。

一、文化导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英语只会说是不够的,要说出英语的内涵,有内涵的语言在交流中才能言之有物,不会太过空洞或产生误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文化差异是很大的,尤其是中西方的差异,由于地理位置相隔遥远,文化差异非常巨大。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重视和了解这些差异,正是西方文化,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学好英语,充分发挥语言的交流作用。中职教学以实用为主,是学生能够独立的应用英语才是中职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教授,而应包括传播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的国家文化。

(1)文化导入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久以来,中国繁中国英语教学都是采用枯燥无味的讲解,和严肃苛刻的课堂方式,将英语的学习和文化、实际应用完全割裂,在课堂中,教师只是讲解文章的意思,逐字逐句的翻译,强调语法结构,一味的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单词,机械的背诵课文,完全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需要,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效果的。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生存技巧和资本,能够学以致用,应对现实中面对的各种问题和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将机械地英语学习转化成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训练,引导学生了解和比较中英文的差异,提高英语的应变能力。

(2)文化导入有助于对外交流的进行

现在是国际化的社会,国际间的交流就是跨文化的交流,尤其在中西方之间,文化的不同容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的掺入英语文化的教授,告诉学生一些在与西方人交流时不适合出现的语言和行为,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有助于学生对于西方语言情景的理解,将学习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至现实中,这才是英语教学真正的目的。

二、文化导入的方法和途径

(1)文化对比法

运用文化对比法来进行英语教学是跨文化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中国人对于自己的文化自然是相当熟悉和了解,但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时,不免会产生陌生的畏惧感,在利用中西对比文化差异对比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到文化其实是相同的,比如西方的圣诞节可以和中国的春节相互比较,告诉学生这两个节日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这样既能保证记忆,也能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

(2)词汇代入法

英语单词基本都是一词多义的,在不同的场景同一个词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意思,不能一概而论。这与中文中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不同的效果有异曲同工之效。例如:英文中的chairman 一词,有“主席”和“董事长”两个意思。但总的来说,chairman 的意思就是一个集团或团体的一把手,这和它的中文释义是相似的。在进行教学中就应该运用不同的例句帮助学生进行词汇代入学习。

(3)课后补充法

现在的课堂英语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后的空闲时间进行合适的补充学习,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运用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又能避免学生因为过多的课后作业而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可以提议学生在课后欣赏英语原文电影、电视,让学生通过英语实际运用场景去感受、观察、了解,使得学生在趣味当中学习到有关的文化知识,提高英语的学习和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文化导入的教学方法对于英语的教学是相当有帮助的,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能帮助学生对于不同的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提高学生将来在社会上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岑建君. 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现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2]张沉香. 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反思与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张家政.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0.

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导入问题探析 篇12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育,文化导入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方面, 文化对语言的学习有着良好的激励作用, 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语言环境, 为学习外语提供更多的条件。中职英语教育在总体教育过程中应当加强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 以便加强对文化导入的重视, 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

一、强化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一) 广泛应用英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科技的不断提高, 社会生产以及人们生活中使用英语的机会愈来愈多, 英语在人们的工作及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针对高新科技以及设备的交易与运用而言, 英语能力的高低, 对于这些设备及产品功能的体现具有直接作用。

(二) 文化差别形成交流尴尬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英语的运用范围在逐步扩大, 在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生产中愈发关键, 英语也成为中职教育中尤为主要的课程。虽然在中职英语教学的发展中, 积攒了许多经验, 且在教学形式以及方案中具有较大的改变。可是, 许多中职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对话时, 因为欠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对一些英语词汇以及短语的使用时常会令对方产生误会。而且, 在与人交流时, 也会因误解对方的意思而出现尴尬局面。尤其对一些文化禁忌或风俗习惯, 倘若欠缺必要的了解, 则会为彼此造成不和谐的影响。并且, 我国文化中的成语或诗句, 在英语中也同样具有相应的语句, 加强此方面语句的了解, 将有利于日常沟通。[1]

二、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导入的现状

(一) 语言与文化背景

文化及语言是所有民族长久积累的财富。语言的构成及发展源于社会背景与思维模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 不同民族会构成不同的语言, 这也令所有语言都饱含了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成为文化的载体, 文化成为语言的深刻内涵。学习语言尤为关键, 学习语言中的文化更为重要。

(二)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及: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需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准, 打好学生英语基础,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初步构成职场英语的运用能力。引领学生掌握、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别, 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态度。这也让我们了解到, 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已经无法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所需, 将文化导入英语中已经刻不容缓。[2]

(三) 不同语言文化差异

在我国, 朋友或邻里之间见面大多会询问:“你吃了吗?”“最近忙什么呢?”而且通常会涉及到年龄、家庭、工资等个人问题。而在西方, 比如在英国, 朋友们相见大多会将天气当做谈话内容;而在美国, 大多会将亲吻、拥抱当做问候, 且谈话人相互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 不然会被看做无礼。英国人或美国人都无法理解中国人的交际方法, 还会对其干涉对方“隐私”而产生误解。并且, 因为我国长期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 也同样无法理解美国人的社交方式。

三、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 强化课堂教学中文化背景的讲解

当前教材中很多方面均提供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论题, 老师可以将文中提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传输给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 老师需与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等相关知识相结合, 让学生感受作者的目的与观点, 如对历史方面的文化进行补充, 可以融入一些与政治相关的背景、名人评说以及历史意义等内容。老师应当具有文化导入的能力, 在教学中需加强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 加强语言在日常的应用, 让学生融入到英语语言环境当中, 不但可以通过英语进行思考, 还要使用英语文化形式进行思考, 以此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 让老师担当两者不同文化间的桥梁。[3]

(二) 课堂教学中加强对中西方文化差别的了解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 过去会发生学生只会记语法而不会说的状况。而现在学生说英语则会发生与情景不符或令对方不理解的状况。这是由于在教学中, 忽略了外国文化差异的了解。所有国家都具备自身的文化及特征, 使用英语的国家也是如此。对于中职英语教学而言,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较大差别, 所以在沟通中, 需要为学生适时传输一些语言运用方面的差别, 协助学生区分中西方在语言方面存在的不同问题。

(三) 开设课外英语文化专题讲座及探讨

文化导入属于一个繁琐的过程, 需要语言教育者共同奋斗, 才能让学生建立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单单依靠老师在课堂中的传授显然不够, 因此需融入课堂外丰富的文化教学。比如很多中职学校经常会聘请外籍老师为学生设定一些趣味讲坛, 不但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 还会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四、结束语

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导入虽然在传统教育体系及教育方式中会存在一些阻碍, 但是文化导入必定会为中职院校培育出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亚迪.重视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合情表意[J].海外英语, 2010 (05) :86-87.

[2]李欣.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04) :182-184.

上一篇:脉管系统下一篇:职业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