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课程论文(精选12篇)
中职英语课程论文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与发展。而社会的变革与创新则进一步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 微课程学习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按照学校教育教学标准, 微学习课程主要是通过视频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 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本文就从微课程内涵及其特点进行阐述分析, 主要研究的是中职英语教学中微课程的设计以及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教学实践, 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英语,英语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 以便于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 相关部门就提出了微课程教学新模式。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设计与教学课题相关的视频, 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以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职英语教学时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 能够利用充分的教学资源进行英语课堂的设计, 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我国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1“微课程”内涵及特点
1.1 微课程的内涵
在新时期的改革中, 中职英语教学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微学习则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而微课程主要是通过在线或者移动学习进而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实践教学, 更有效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的细节, 从而使各项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微课堂是一种用于课堂教学的视频文件,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 体现出教学的主体, 而老师大多数会采用幻灯片的播放形式进行微课堂教学, 而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画面、声音等多种形式组成的动画, 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英语的学习、思考,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中职英语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微课程的特点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析研究可以发现, 微课程具有小巧精致具体等特点。首先微课程的小巧主要体现在视频的播放时间较短、储存量小以及传输的时间也比较短等方面, 与现代网络化学习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微课程的精致则体现在其视频内容比较集中专一, 聚焦在一个知识点上;当然还有微课程的具体表现在事物的说明、故事的重现以及实验的讲解等方面。总而言之, 微课程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 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加方便灵活, 同时内容也更加丰富, 能够启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创造能力,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
2“微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掌握教学重点,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率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用微课程教学, 不仅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 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但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微课程教学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 微课程由于其内容小巧精致, 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很多复杂的英语语法、句型等无法通过微课程进行教学, 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另外, 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 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说等方面的训练, 在这一方面, 微课程教学起步较晚, 发展有限, 不能够满足全面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 影响英语教学效率。
2.2 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与监督作用
在新时期进行微课程教学, 需要最大程度上保证微课程教材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符, 同时要求老师要把学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进行微课程的设计。在微课程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事先调查学生的喜好, 以提问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 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提高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除此之外, 老师在微课程教学课堂中, 还要认真的观察学生听课的状态, 对于学生表示不明白的知识点要反复强调讲解, 通过提问确定学生真正掌握了之后再进行下一步教学, 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英语知识, 提高其综合能力。
2.3 加强对于微课程英语教学的评价
就目前来看, 微课程教学还处于试验阶段, 因此, 就更要注重微课程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通过学生对于微课程的评价, 可以进一步对微课程教学进行反思完善,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老师也可以在进行微课程教学之后, 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是调查, 或者是通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解, 从而分析学生是否能够充分掌握在微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 也能够进一步确定微课程在英语教学中是否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3“微课程”在中职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与探讨
3.1 导入设计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以微课程的形式作为课堂知识的背景, 通过视频动画的播放, 能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例如, 一篇讲述旅游的英语文章, 作者通过将英国的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以及美食购物等内容进行整理制作成微课程, 在进行英语教学之前作为导入, 给学生进行播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微课程中的知识介绍也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解决了英语基础词汇的问题, 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英语阅读。
3.2 情景设计
微课程英语情景教学主要是通过设计符合学生大脑活动的特点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据相关数据表明, 人类的大脑左右半球分别负责不同类型的任务处理, 同时两个脑半球互相作用进行活动, 而情境教学法除了重视学生的英语听、说的能力培养, 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 更深刻的进行英语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集中的进行学习, 增强英语学习的记忆效果, 通过课堂的临时表演或者是视频学习, 能够进行一系列的联想, 将所学知识进行联结, 将英语知识牢记在脑中。
3.3 学习策略的总结与指导
在进行英语教学时, 老师针对中考的听说能力以及看图写作的题目进行专项的训练与指导。将图片上讲述的故事或者呈现的图片进行简单的分析, 进行脉络的梳理, 再加上词汇的连接, 语法的应用, 就可以实现图片的正确解读, 完成文章的写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流程, 将其制作成为微课程, 通过实例进行教学, 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实际的了解与正确的认识, 在写作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还要注意在英语考试中的涂卡问题, 老师可以利用轻松的语言, 简单的距离, 进行涂卡指导, 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下轻松地掌握涂卡的技巧, 有利于学生在考场中的正常发挥。
3.4 课程扩展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 微课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进行学习渠道扩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 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而在英语教学中, 选修课程同样也可以达到扩展学生英语学习渠道的目的。在选修课程教学过程中, 老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分组, 引导学生对于不懂的问题进行资料的查询,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在一定程度上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例如, 老师在课堂上布置地球一小时这一项作业, 要求学生对地球一小时这一活动的进行介绍, 并且要表达出自己参加这一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而学生则可以在课后进行资料的查询, 介绍地球一小时的活动情况, 经过与同学的探讨与研究,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身边的环境,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水平, 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为进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5 归纳总结
3.5.1 语法的总结与归纳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总会有一些英语语法是比较复杂的, 含义较多的, 在学生进行学习时特别容易混淆, 导致在应用时出现问题。而在英语微课程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以及微课程的实际应用, 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效果。例如, 在非谓语动词的讲解中, 主要分为不定时与分词两种不同的形式, 老师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进行树形思维导图的设计, 在课程中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展示, 通过效果图可以直观的区分不同形式的谓语动词的使用方式,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 设计思维导图, 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与理解, 加深记忆, 提高学习能力。
3.5.2 学习策略的梳理
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 可以适当的将英语听力材料进行重复播放, 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通过学生的筛选, 展示出学生的思考过程, 并对其进行分析讲解, 通过这一模式的教学,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转换, 由抽象的思考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表达, 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梳理, 提高其学习质量。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于中职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由于社会的变革以及各项技术的进步, 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 通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进行微课程教学。而这种微课程教学按照教育教学标准进行教学任务的开展,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通过微课程的导入设计、情景设计、学习指导、课程扩展以及归纳总结设计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教学, 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培养, 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可以说微课程教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人才, 更进一步的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彩勤.工作场景教学模式在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探索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1) .
[2]吴玉平.中职英语教学中阅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3) .
[3]邝莹.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特色[J].学园, 2015 (1) .
[4]张谨.基于微课理论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初探[J].吉林教育, 2015 (7) .
[5]黄夏芹.基于微课理论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中学生英语, 2014 (23) .
[6]姚美华.关于初中英语微课的有效教学[J].校园英语, 2014 (23) .
中职英语课程论文 篇2
除了研读新课标原文,我也听了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的专题讲座,聆听新课标解读。程教授讲座结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他说英语教学应该从学习英语知识转向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基于对程教授指导的认识,我觉得在今后听力能力训练教学中,我们应以日常对话的口语语篇为载体,从训练学生能否听懂发音清晰、语速较慢的简单对话开始,重点围绕获取、记录和归纳特定信息或者关键信息能力,引导学生抓住要点,围绕听力文本主题,运用所学语言通过观察、听、看、联想、对比分析等方式,来推断听力语境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中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刍议 篇3
【关键词】中职英语 口语教学
首先,教师设置合理的口语交流情境和材料。要想让学生说开口说英语,首先应该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创造较好的情景进行而不是机械的模仿甚至背诵。中职学生能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生活经历,并且英语以有基础,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可以进行交流。根据这一情况,教师选择一些大家认为重要的、有趣的和新颖的话题让学生交流。小到家庭,学校,大到国内国际;材料可以自编、也可以从学生中收集;形式可以是表演、朗读、也可以是讲故事、新闻采访等。做到人人有话题可讲,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评论、提问等。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阐述自己的看法,观点。让学生根据课文编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对话,这样学生就可以以课文为背景充分发挥想象。既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增长知识,又能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高其文化水平。与此同时,学生们学到了应学的知识,获得了技能,学会了交际,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开口说英语的欲望也就强烈了。
其次,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強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要因为学生讲的不好而大发雷霆,要多引导,多鼓励。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即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意。我们经常会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学生由于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向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的那样:“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在课堂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Quite Good!”都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所有的学生都有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鼓励,理解和帮助,这是人的一个基本的感情需要,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心情愉快地参加教学活动,良好的学习气氛将会促进教学效果。教师的敬业精神,热爱学生,理解差生,课堂内外师生的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都是吸引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丰富的学识和能力,伟大的人格力量,将深深地影响学生,感动学生,唤起学生潜藏的感情,求得情感共鸣,获得学生的信任,这都是口语教学不可缺少的。
最后,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一问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口语练习中最易出现一问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若注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则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便会得到加强。如,让学生回答“Have you ever been to Shanghai?”时,引导学生不要局限于“Yes, I have.” “No, I haven't.”,要广开思路,要求每个学生在作肯定、否定回答时,附加不同的句子,这样才会得到丰富生动真实的回答.
For example: Yes, I have. But it's too big for me, I was lost that day!
Yes, I have. It's very interesting; I want to go there again.
No, I haven't. How I wish to go there.! No, I haven't. But I wish some day I could go there. …………
总之,笔者认为口语教学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过程。要想改变口语的教学现状,必须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大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改革探讨 篇4
2009年初, 我校“中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研究”课题组成立, 为了进一步整合商务英语专业资源, 更好地实现“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目标, 更有效地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 课题组教师到企业走访调研, 通过对企业老总、业务经理、人事经理和中职毕业生的访谈, 深入了解大、中、小型进出口贸易公司的业务流程及用人要求, 调查现行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外贸进出口企业的岗位需求, 以确定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各主干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本校03~06级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 根据近百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 “商务英语听说”和“商务英语函电”被认为是最有助于工作的两门课程, 反映出在实际工作中, 应用口语和商务函件较多。70%的毕业生认为中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较贴近实际工作岗位需求, 但学习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上还有待改进。
二、全力推进中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调研发现, 本校5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与外贸相关的工作, 包括跟单员、单证员、外贸业务员以及货代员等, 84%的就业单位属于中小型私营企业, 学生难以进入大型企业工作。这些数据与现今就业市场形势相符,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访谈中, 企业业务经理指出, 商务往来函电要求能够达成交流沟通就行, 允许有少许语法错误, 尤其是email不需要用过于客套的句型。合同、法律条款方面, 公司有设定好的格式。因此, 我校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写作课程改革首先要紧贴时代的脉搏, 符合就业市场需要, 做到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以必需、够用为度, 针对大多数中职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岗位群需求, 培养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实际英语写作运用能力。
2. 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1) 避免教学内容与中职毕业生实际工作需要脱节。企业实际运作中, 传统的商务英语函电已日渐被更口语化的现代电子邮件所取代, 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中应补充商务英语电子邮件在语篇构建、遣词造句、语用策略等方面与商务英语函电的异同, 以免学生上岗后不适应实际业务往来的写作风格。
(2) 避免教学内容与中职毕业生所从事岗位的能力要求脱节。虽然职业学校都鼓励在校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 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但要注意勿以考证为唯一指挥棒, 以免造成教学目标过高、教学内容过难。例如公司一般均有现成格式的合同, 不需要业务员撰写合同, 中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中的Contract可改为阅读能力要求, 学生能读懂, 会翻译, 会填写商品名称、数量、规格等就达到目标了;反而Order是工作中大量接触的, 需要学生能信手拈来, 熟练撰写。
可见, 在工作和考证的双重需求下, 教师要透彻研究教材内容和技能证书的考试范围, 结合毕业生工作岗位实际情况, 注重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典型性和通用性。选用范例少而精, 练习多样化、仿真化且难度循序渐进、符合中职商务英语学生知识基础的写作教材, 并以考证教材为辅助, 对教学内容可加以适当的补充、删减或调整。
3. 拓展课程作业方式
(1) 在现代信息社会, 无论是公司内部事物的处理, 还是与客户的往来贸易沟通, 都普遍在互联网上进行。因此, 中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作业除了传统的书面形式, 还可以通过email发送和批改, 一来能营造仿真情景, 让学生体会到通过写作途径实现沟通的乐趣与成效;二来通过一些软件工具, 教师可以将批改与评注用红色标记或用边注的形式清晰、明确地显示出来, 学生通过选择相应的“修订”指令, 便可将错误进行更正, 便捷高效。
(2) 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制作邀请卡、名片, 制作网页或PPT介绍公司、推介产品等。对这种类型的作业, 学生总是各尽其能, 呈交的作业创意十足、个性突出、制作精美, 而且语法错误较少, 基本无抄袭现象, 这样就有效达成了教师布置作业练笔的目的。
三、大力发展中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实训建设
参加调查的中职商务英语毕业生认为, 自身最突出的弱势是实践工作经验不够 (高达70%) 和专业知识不扎实 (22%) , 希望学校在强化实践教学的同时, 为学生创造并提供更多的实践实操机会, 如到企业实习等。作为主干课程, 商务英语写作课的校内外实训建设迫在眉睫。
1. 建立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和实训室
现在不少教材配有写作学习课件, 能提高堂练作文的批改速度, 有效扩大课堂练习量, 适宜学生自主学习和差异发展, 是现代化的写作教学辅助手段。中职学校应大力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电化教学媒介, 促进教学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室是单元教学的阵地, 而校内实训室则是进行项目教学和模块实训的场地保障, 通过提供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 让学生进行业务往来写作实训。“做中学, 学中做”, 了解商务运作的基本程序, 体验商务活动中常碰到的问题, 如投诉、索赔、追款等实际案例, 学会处理相关问题, 强化写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编写适用实训教材
有了校内实训室, 学校可参照企业实际运作流程, 组织教师编写针对中职生水平的商务英语写作校内实训教材。教材要能较真实地反映经贸商务企业的运行模式及国际商务实践所涉及的内容, 以项目为载体, 训练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书面语言表达方式, 并融合单证和跟单实务, 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内实训, 学生进行了就业前的练兵, 准确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3. 开辟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见习、实习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举措。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已经成为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共识。基地单位如果每年能接纳一定数量的商务英语专业实习学生, 提供足额的指导人员, 适当安排有关部门人员给实习生作专题报告、经验介绍等, 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工作指导, 将会对毕业生尽快适应企业要求、实现角色转换有很大帮助。而学校可以选派有经验的带队教师, 与基地单位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实习学生;优先给实习基地推荐优秀毕业生, 以满足基地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优先安排基地单位员工的函授和脱产进修, 并给予适当优惠;积极为基地单位提供知识技术支持, 大力安排学校教师到实习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总而言之,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是互利互助的双赢格局, 是最有效的实践教学的途径。本校课题组积极寻求合作企业, 和深圳一家外贸加工与进出口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基地协议”, 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参加行业展销会等, 锻炼了商务英语口语和函电写作能力, 积累了实际岗位工作经验, 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4. 加强师资进修培训及企业实践
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得先有一桶水。就业市场和企业需求不断变化,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更新知识, 加强实践, 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教学要求。中职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现在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都是从外语类或师范类院校毕业后直接从教, 缺乏在贸易、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经历, 因此中职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 提供专业师资培训和企业实践的机会, 鼓励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成为既有丰富教学经验, 又具备一定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缩短教育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为企业培养更优质的实用型人才。
能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不仅是学生求学的目的与希望, 也是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办学的宗旨和追求。我们将在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改革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整合与实践导向的育人模式, 提升毕业生的岗位技能, 促进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办学水平踏上一个新台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对中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本文根据商务英语专业课题组的调研数据分析, 结合中职毕业生工作岗位的能力需要, 对中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训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商务英语写作,课程改革,岗位,教学,实训
参考文献
[1]许罗迈, 陈咏.商务英语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卢宁宁.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海市商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 2009, (5) .
中职英语课程论文 篇5
【摘要】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永无止尽的,国家针对人才的培养,随着教育事业不断的改革与深入的探讨,职业教育也渐渐被社会关注,然而,在中职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效率明显不达标,所以,如何有效的改善职业教育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学校与教师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在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开始流行“微课”,微课自此已深深的走入人们的生活中。引入微课,改善了学生对传统教学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与适应,因此,中职的英语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让学生可以全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英语口语 微课 自主学习
中职教育,主要是注重学生对于技能这一方面的培养,毕业后,自身的技能能为社会所用,而随着社会的日益变迁,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在对人才招聘时,会对应聘的人员的英语技能提出要求,他们认为,每一个从学校走出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是最为基本的。所以可以这么理解,中国已逐渐走向国际化,英语口语是在这个世界上交流最为广泛的一门语言。而微课的介入原因在于,这个社会需要它。
一、中职英语口语现在的状况
中职教育相比普高教育的拓展是具有局限性的,普高教育是对初中的文化课更加的升级,而中职因为培养的方向不与普高教育一致,所以对于文化课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的平均成绩都不高,针对这一点,中职的设立,也是在教学他们初中程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技能。因为学生们都对中职教育有所理解,因此,对于文化课的这方面的学习不是很积极,英语就是他们所需要学习的文化课之一,英语课不如数学那般逻辑思维强,不如语文那般生动,英语课一般很平淡,一开始听不懂,以后只会更加听不懂,以至于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前处于自问自答的模式,这样持久的发展,导致的结果是教学效率低下
二、微课
微课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微课的传播是通过网络,将老师在上课的全过程通过数码产品将其录制,将录制好的视频共享到公共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的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学习,在不经意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此外,老师的教学中,一般面对的至少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微课教学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学好英语口语,所以老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还需要多关注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
1.微课的特点有。
(1)教育时间简捷,教学内容精简。微课的体现是,浓缩是精华,所以微课的核心内容是一般只有5~8分钟的教学视频,最长的视频不超10分钟。与一节课教师必须要完成一定的教学制度的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对比,微课所体现问题更为聚集,主题也更为突出,更容易被老师所喜爱,由此,微课又被称作“微课堂”。
(2)资源存储量较迷你。如果以占内存大小来评价,一整套微课视频并附有辅助资源的所占的总容量,一般最大也就几十兆左右,视频为了能够支持在网络上在线播放,格式一般为(如fl,rm 等),师生可以将其按照自己需要下载到自己的移动端以供学习,这对于教师,更方便于老师的评课,观摩,研究与反思。
(3)资源组成,要求更为情景化。微课针对教学内容的抓取,要求相对完整,指向明确、主题突出,在教学过程中,会将一些“默会知识”,“隐性知识”隐藏与案例的视频中,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去找出其中的主题,以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教学的领悟,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也激发了学生上课的活跃性,使得整体的教学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使得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对于教育事业来说,微课带动了老师与学生相互相处的氛围,也为学校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奠定了基础。
2.微课教学应顾虑到的问题。
(1)道德品质的原则。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启蒙导师,学生的一些观念直接关乎老师引导的方向,所以老师必须传输给学生肯定而又正确的知识,教好学生,不只在于学习还有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是老师的责任与义务。
(2)微课与学习课题的紧密性的原则。对于学生的学习安排,学校是有课程进度规划要求的,微课教学虽然具有短小精简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特点,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微课,而不是无根据的,盲目的引用。
(3)合理安排微课时间的原则。中职教育相对高等教育,中职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文化课的学习就相对较少,所以,这时教师应当合理掌握微课在一节课堂中运用的频率,对于学生的课余时间尽量不多占,原因在于,学生一方面需要承受这么多的微课,另一方面学习任务又是如此的繁重,会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产生抵触学习的不良反应,引用微课是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却不料起着反作用,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主要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当然在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之前,还是需要老师时刻的督促。针对英语这门功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在结束一节课堂任务的同时,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任务,实际上,在学习英语期间,学生遇到很多疑难点,或者老师当场讲了,却也不是很明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堵墙,老师可以通过课上及课后对学生的了解,选取授课过程中比较典型或比较难理解的地方,和学习英语口语的一些参考资料上传到网上,可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上传到网上,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薄弱点着重学习。例如,英语教师在继续下个章节的内容前,会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的只是理顺,将多数的知识点凝聚成一个点,将要学的重点标注出来,“ seaking and listening ”“sesking”,学生通过微课的预习,一看便能明白。
例如,老师还可以将一个单元的学习分成几大块,然后将每一大块在分成几小部分,“vocabulary and structure”,“listening comprehension”“word and expressions”等。这些在教学程度上,拓展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视野和知识面。另外,老师可以适宜在教学CD中,加入学生所比较喜爱的英语歌曲和电影片段,在他们的心里建立一个更为生动的英语环境。
在这样学习的训练下,学生能够自主的找出疑难点,并自己梳理清楚,就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学生的英语能力必然会有所提高。而且也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使得学生针对英语口语的表达叙述能达到实际需求。
微课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不管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英语老师都在自己身边”,这样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为下一节英语课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四、总结
中职的学生由于文化知识的薄弱,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多时是不集中的,教师每设计微课时长的时候应该更好的控制,以防,时间过长,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一般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与学生一同观看,并且在某些点和学生有一些的小互动,探讨探讨观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带动学生的思路是被教师引导着的,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而微课的创设,让学生与老师一起亲身经历,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完全的理解老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掌握了方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这相对老师直接传授知识来得更加的深刻,更加理解,更加有趣。
微课教学让学习英语变得更简单,更快乐。
参考文献:
中职英语课程论文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 教学评价 工学结合
一、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及评价模式演变
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是中职英语教师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5部大纲),教学内容、能力要求、教学评价要求总体特点等都有所不同。
20世纪80~90年代的普通中专生,多半文化课程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当时英语课程的普及程度远低于现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不丰富,考核评价的手段有限,以卷面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是主要形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未受到足够重视。
21世纪初,用人单位(以外向型企业为典型)对一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英语语言基本运用能力也成为诸多岗位招聘的必要条件之一,英语课程教学和评价必然要适应此种变化。
2000年版的大纲提出,“坚持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要求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即“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测试形式应该包含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2009年版的大纲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可采用真实任务的形式,并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和指导功能,突出对学生的激励,提出“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这也是对前些年英语教学评价实践探索的认可。
满足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无统一要求(任意选修)拓展模块2200左右单词;400左右惯用语及搭配;能根据词法自主扩词听、说、读、写、词汇、语法有具体要求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影响
“工学结合”,即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学生工学相长,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列出了如何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模式,即“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也明确提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必然影响中职英语教学和评价。英语课程不只是教会学生认识单词、辨识语法现象、模拟场景会话、通过传统的语言知识测试,而要更多地创设生活和职业场景等语用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了解文化,通过对比分析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英语课程,应该是更基础、更实用的,能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体现职业特点的语言课程。
三、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
1.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国家教育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建成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资源平台。就中职英语课程而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环境。教材只是资源的一部分,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嵌入教学设计,如故事、电影、音乐等素材。教师要发挥教学光盘、音频、视频、动漫动画等鲜活素材的优势,强化视、听、说训练的针对性,把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企业文化等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自主学习,丰富其学习策略。
2.突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必须突破字、词、句、篇的范畴,更多偏向于实际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运用。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Operation panel),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能借助词典阅读屏幕显示的指示说明(Instructions),文秘专业学生则必须会使用简单的应用文与外籍(英语国家)客户交流。这种语言运用能力可能不是完全标准化的、成段成篇的,但一定要是有效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跨文化语境下的语言输出。
3.突出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作用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依据的多元化,可以避免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片面评价,保护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遴选的评价指标,需要兼顾“够用、易懂、好操作”。多数学生希望得到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成效的肯定,而不只是“分数”。学生知晓评价的要素或指标,能全面参与过程性评价,并认可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要体现对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激励。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中职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比较,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需要,提出深化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改革的意见,即要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评价的多元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 教学评价 工学结合
一、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及评价模式演变
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是中职英语教师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5部大纲),教学内容、能力要求、教学评价要求总体特点等都有所不同。
20世纪80~90年代的普通中专生,多半文化课程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当时英语课程的普及程度远低于现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不丰富,考核评价的手段有限,以卷面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是主要形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未受到足够重视。
21世纪初,用人单位(以外向型企业为典型)对一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英语语言基本运用能力也成为诸多岗位招聘的必要条件之一,英语课程教学和评价必然要适应此种变化。
2000年版的大纲提出,“坚持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要求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即“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测试形式应该包含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2009年版的大纲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可采用真实任务的形式,并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和指导功能,突出对学生的激励,提出“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这也是对前些年英语教学评价实践探索的认可。
满足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无统一要求(任意选修)拓展模块2200左右单词;400左右惯用语及搭配;能根据词法自主扩词听、说、读、写、词汇、语法有具体要求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影响
“工学结合”,即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学生工学相长,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列出了如何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模式,即“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也明确提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必然影响中职英语教学和评价。英语课程不只是教会学生认识单词、辨识语法现象、模拟场景会话、通过传统的语言知识测试,而要更多地创设生活和职业场景等语用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了解文化,通过对比分析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英语课程,应该是更基础、更实用的,能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体现职业特点的语言课程。
三、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
1.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国家教育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建成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资源平台。就中职英语课程而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环境。教材只是资源的一部分,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嵌入教学设计,如故事、电影、音乐等素材。教师要发挥教学光盘、音频、视频、动漫动画等鲜活素材的优势,强化视、听、说训练的针对性,把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企业文化等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自主学习,丰富其学习策略。
2.突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必须突破字、词、句、篇的范畴,更多偏向于实际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运用。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Operation panel),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能借助词典阅读屏幕显示的指示说明(Instructions),文秘专业学生则必须会使用简单的应用文与外籍(英语国家)客户交流。这种语言运用能力可能不是完全标准化的、成段成篇的,但一定要是有效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跨文化语境下的语言输出。
3.突出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作用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依据的多元化,可以避免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片面评价,保护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遴选的评价指标,需要兼顾“够用、易懂、好操作”。多数学生希望得到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成效的肯定,而不只是“分数”。学生知晓评价的要素或指标,能全面参与过程性评价,并认可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要体现对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激励。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机电技师学院)endprint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中职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的分析、比较,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需要,提出深化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改革的意见,即要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突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评价的多元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 教学评价 工学结合
一、中职英语教学大纲及评价模式演变
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是中职英语教师教学实践的科学依据。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5部大纲),教学内容、能力要求、教学评价要求总体特点等都有所不同。
20世纪80~90年代的普通中专生,多半文化课程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当时英语课程的普及程度远低于现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不丰富,考核评价的手段有限,以卷面考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是主要形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未受到足够重视。
21世纪初,用人单位(以外向型企业为典型)对一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英语语言基本运用能力也成为诸多岗位招聘的必要条件之一,英语课程教学和评价必然要适应此种变化。
2000年版的大纲提出,“坚持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要求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即“既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测试形式应该包含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2009年版的大纲则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可采用真实任务的形式,并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和指导功能,突出对学生的激励,提出“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这也是对前些年英语教学评价实践探索的认可。
满足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无统一要求(任意选修)拓展模块2200左右单词;400左右惯用语及搭配;能根据词法自主扩词听、说、读、写、词汇、语法有具体要求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影响
“工学结合”,即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学生工学相长,成长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适应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要求,《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列出了如何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改革评价模式,即“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习,促进学校课程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也明确提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必然影响中职英语教学和评价。英语课程不只是教会学生认识单词、辨识语法现象、模拟场景会话、通过传统的语言知识测试,而要更多地创设生活和职业场景等语用环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了解文化,通过对比分析文化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中职英语课程,应该是更基础、更实用的,能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体现职业特点的语言课程。
三、对中职英语课程教学评价的思考
1.突出教学手段创新和资源整合利用
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构建国家教育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建成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资源平台。就中职英语课程而言,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教育资源,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环境。教材只是资源的一部分,更多的学习资源可以嵌入教学设计,如故事、电影、音乐等素材。教师要发挥教学光盘、音频、视频、动漫动画等鲜活素材的优势,强化视、听、说训练的针对性,把语言教学与专业教学、企业文化等相结合,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自主学习,丰富其学习策略。
2.突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教学及评价必须突破字、词、句、篇的范畴,更多偏向于实际语言环境下的语言运用。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会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Operation panel),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能借助词典阅读屏幕显示的指示说明(Instructions),文秘专业学生则必须会使用简单的应用文与外籍(英语国家)客户交流。这种语言运用能力可能不是完全标准化的、成段成篇的,但一定要是有效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跨文化语境下的语言输出。
3.突出评价的多元化和激励作用
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依据的多元化,可以避免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片面评价,保护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遴选的评价指标,需要兼顾“够用、易懂、好操作”。多数学生希望得到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成效的肯定,而不只是“分数”。学生知晓评价的要素或指标,能全面参与过程性评价,并认可评价的过程和结果,才能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因此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要体现对学生语言学习过程的激励。
参考文献:
[1]刘道义.基础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中职英语课程论文 篇7
岗位英语课程涉及了多门专业课程, 包含餐饮、客房和前厅、茶艺服务、调酒服务、咖啡服务、会议服务。作为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 岗位英语课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 在教学上英语教师由于对各个板块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不熟悉, 不能全面准确有效地把握教学内容;其次, 现有教材、教学已经不适合行业发展的需求, 即偏重教材的共通性, 忽视了行业的特殊性。因此, 我们需要结合行业特征和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在课改中, 需要与众多专业教师进行沟通, 明确应岗型的英语教学思路, 使课程改革与专业接轨、与行业连接, 使英语作为一门技能服务于专业工作。
一、岗位英语课程的现状分析
(一) 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现状分析
以行业为依托,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在校企合作中与行业专家进行交流探讨, 明确企业岗位能力要求, 明确企业用人标准和能力要求。为此, 特别邀请香格里拉酒店培训部、餐饮部等经理, 锦江宾馆相关部门经理, 王子厨房餐饮集团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等成都知名的行业专家, 召开专家座谈会, 为岗位英语课程的开发提出指导性意见, 探讨学生的就业渠道以及需要的相关知识, 并制定行业的、学生的调查问卷, 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全方位的调研指导我们开发出适合学生、适应行业的课程, 使学生毕业时具有专业且实用的技能 (见表1) 。
通过与行业专家多次座谈, 专业教师及时地了解行业动态、用人标准, 理论结合实际地来制定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 力争达到培养具有一定的英语口语专业知识和技能, 并能在一定工作环境下进行对客服务, 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人才。
(二) 中职学生岗位意识及需求现状
根据学生的就业岗位制定学生调查问卷, 了解学生的就业方向。
通过对中职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调研发现:三分之二的学生希望在中职期间积累常用专业词汇, 提高听说和翻译一般实用性专业能力, 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实际工作。通过访谈了解到, 多数学生认为成都国际化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与涉外事务相关, 特别是星级酒店行业, 用英语进行专业实践与交流的机会将明显增加, 因此, 加强英语听说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目标。
(三) 岗位英语教师现实需求分析
中职英语教师除了英语知识以外还要掌握一些学科专业知识, 教学时要根据学生专业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英语教师还应具备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 改革英语教学中过于注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思想。另外, 教师应定期到基层企业参观实践, 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了解企业最真实的用人标准。学校还应给教师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 鼓励英语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适应中职英语教学要求。
(四) 岗位英语教材现实需求分析
现有的教材, 与行业标准脱轨, 通过参考企业培训要求等资料, 形成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路, 教材编写按照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 按岗位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以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课程内容;将调研形成的各岗位任务书和应岗能力要求作为编写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 结合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 运用岗位英语对客服务。
通过以上分析, 认识到英语在国际化发展背景下的重要性。为此, 本次课程改革应以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 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 让学生分层完成具体项目从而发展职业能力。
二、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思路探析
(一) 课程定位及架构教学体系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酒店服务岗位典型工作标准为要求, 以对客服务流程为主线, 以英语服务对话为范例, 渗透酒店岗位服务专业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英语口语进行对客服务。课程应立足于学生英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服务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将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有机结合并运用岗位英语对客服务。同时, 担任此课程的教师也可通过课程中的专业背景介绍、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快速了解行业的人才需求和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 进行岗位英语口语教学, 解决传统岗位英语教师不了解行业需求造成的教学与行业要求相脱节的问题。
项目设计以酒店服务中对客服务的不同岗位及服务流程为线索来进行, 突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经过与行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地讨论分析, 通过对毕业生应岗实习的调查, 发现行业对学生专业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 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 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来满足相应岗位的需求。课程确定了以下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模块:餐饮、客房和前厅、茶艺服务、调酒服务、咖啡服务、会议服务。在这些项目中, 餐饮、客房和前厅服务是学生专业基础课程, 茶艺、咖啡、调酒、会议服务是为强化专业化技能而设定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 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开发应用型和实践性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 课程模块内容确定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注重工作岗位对酒店专业知识和英语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 明确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见表2) 。
(三) 职业化评价考核体系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需求差异和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 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完善动态管理过程, 即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课堂评价中, 结合课堂讨论、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试情况,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践活动应注重对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的评价。在能力评价中, 注重对学生相关信息收集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每个单元学习后, 进行相关检测。
(四) 建立岗位英语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除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及上课的技能, 把教师放到行业中顶岗实习, 让他们在行业中去领会行业需要的人才标准, 这样, 教师的教学才更有说服力。同时, 可以选择专业出身并具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师, 或英语专业出身并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承担岗位英语课程教学任务, 通过进修、培训等途径, 使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越来越需要符合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用型英语课程改革应以需求分析出发, 结合本地特点, 注重能力培养。岗位英语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必须体现职业的需求, 将英语与职业紧密结合, 全面培养学生未来就业所必备的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 使学生成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管春林.试论需求分析对经贸方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意义和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3) .
[2]韦巧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 2007 (11) .
[3]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9 (2) .
[4]陈涵.高职教育酒店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商品与质量, 2012 (s3) .
中职英语课程论文 篇8
1 中职商务英语精品课程现状
1.1 忽视能力培养
中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重视学生的知识的积累, 课程体系照搬本科英语课程体系, 没有突出中职商务英语课程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 过度强调知识体系, 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致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 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 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外语知识, 却不能够在英语的实践活动中自如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口语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1.2 教材重视理论
纵观中职《商务英语》的课程内容, 不难发现, 我国的中职《商务英语》课程偏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 内容设置上理论知识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习惯单纯的注重考试成绩。而学生会采取机械的记忆方法对知识进行记忆, 忽视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工, 无法将知识学以致用, 失去了英语教学的价值。此外, 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培养专业的知识技能, 能力不突出, 不符合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无法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更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1.3 缺乏师资队伍
《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 要建立一支具备丰富商务英语知识, 掌握充足的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 不仅能够说上一口流利的英语, 并且能够在各种商务情境下恰当地使用英语。然而, 中职《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数来自外语学院或者师范教育专业, 虽然具备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 但是严重缺乏商务理论及商务职业背景, 无法做好商务与英语间的联结工作, 中职教育缺乏商务知识背景及英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外, 教师采取的本科英语教学方式进行中职英语教学, 教学方式单一, 致使中职《商务英语》教学陷入困境。
2 建设中职《商务英语》精品课程的意义
2.1 提升学生商务英语水平
商务英语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 以及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 此外, 学生要具备一系列的商科专业知识, 从而能够处理各种国际商务活动的出现的问题。所以, 要改变目前课程体系安排与师资方面的现状, 解放思想, 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商务英语水平及应用能力, 落实教育目标, 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
2.2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方式单一, 注重对知识的积累, 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知识背景下, 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职《商务英语》建设精品课程, 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 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及技能, 增强就业能力, 从而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中, 实现就业目标, 创造自我价值。
2.3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近几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提高, 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升。所以, 社会对优秀的英语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加大, 中职《商务英语》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 建设中职《商务英语》精品课程,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口流利的英文, 更具备处理国际商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 为我国建设输入大批的优秀的英语人才, 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3 建设中职《商务英语》精品课程的策略
3.1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知识, 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致使学生出现知识面窄, 应用能力差, 适应性弱等问题。所以,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将语言与能力、实践与理论、选修与必修相结合。
首先, 理论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满足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摆脱传统学科的束缚,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其次, 要引入多媒体及网络等高科技信息技术, 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业务情景及职业氛围, 强化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及基本的商务技巧。
最后, 在中职《商务英语》教学课后要配合专题讨论,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2 《商务英语》教材建设
许多中职院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出版了相关的教材, 但是, 目前国家未颁布统一的《商务英语》教学大纲, 各个中职院校分别编写了各个版本的《商务英语》教材, 没有形成商务英语教材的体系。所以, 在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与发展的进程中, 要对《商务英语》教材体系进行深入的改革, 突破传统《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满足时代对商务英语的要求, 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证。此外, 在《商务英语》教材的编制过程中可以引进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帮助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及事务操作训练。
3.3 师资队伍的建设
《商务英语》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 更要具备商务知识及商务技能, 构建具有复合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人才, 从而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率。所以, 中职院校要对英语教学进行定期的培训, 鼓励教师进行自我提升, 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改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师中, 语言教师缺乏商务知识, 商务专业教师不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的情况。所以, 应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 建立一支可以既懂语言教学, 又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 提高教师的在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培养优秀英语人才的目标, 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增强后劲。
4 结语
中职《商务英语》课程的建设关系着我国英语人才的培养, 关乎我国长远发展。所以, 提高对中职《商务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视, 能为我国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 适应我国逐渐提高的对外开放水平, 展现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因此, 在中职《商务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改革课程体系, 建立适应学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此外, 要完善现有的教材体系, 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整合, 减少各种教材杂乱无章的现象, 从而构建完整的教材体系。最后, 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理念、教学技巧及教学能力, 使教师具备充足的商务英语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现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芳.高职英语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 :225-226.
[2]黄慧娟, 吴浔生.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34-35, 38.
[3]卢荣.中职商务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6) :72-74.
[4]朱淑颜.中职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中职商务英类精品课程师资队伍的剖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3 (9) :257-258.
中职英语课程论文 篇9
中职学生一般十六七岁, 已经学习英语多年, 但是英语反而越学越差。美国外语教学专家布伦伯克曾经说:“培养学生只懂语言而不懂文化是培养能说流利语言的傻瓜的最好方式。”可见, 文化在语言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事实上, 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往往成为多年学习英语的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一大障碍。在CDIO理念下, 结合英语教学规律,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迫在眉睫。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英语课程教学”, 是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核心,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新课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交流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职业教育中的英语课程教学就是从英语语言知识到英语言语技能的转化:英语语言知识就是基本语法、词汇、语音等, 而英语言语技能则指的是英语的听、说、读、写。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使用的英语教材刚刚做了全面的修订, 新教材重视学生的学情和特点,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英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生活中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比较弱, 团队合作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未接触到相关的专业知识, 学习上存在盲目感, 从而在中职一年级的英语学习中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及目标。因此, 在中职阶段以CDIO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 并在活动中让每名学生“动”起来, 引导及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 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CDIO理念的内涵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加快, 中等职业技术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系统思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为了迎接时代的新挑战, 2000年初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教育改革研究团队提出了CDIO理念, 即构思—设计—实现—运作。2005年顾佩华院士首次将CDIO教学理念引入中国。此理念的中国化实践成为培养创新型劳动者的有效途径。
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结合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研究, 以及随着生源的原因, 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商、兴趣和志向差异化更加明显的客观现实, 我逐渐认识到:采用一个标准、一种方法衡量学生成才的旧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及发展, 只有采用分层分流、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才能营造出人人可以成才、人人都能成才的育人环境。
CDIO理念与我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办学方向不谋而合, 可以有效地将“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体系有机地联系起来, 同时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具体化, 即通过具体的活动, 将抽象的知识可视化;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 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口头表达及沟通能力、外语应用能力等相关人文综合素质, 从而达到学校课程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运用CDIO理念, 推动中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步骤及内容
(一) 运用先进教学理念,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传统教育的问题在于学生学习后不知道该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用处, 也不知道怎么运用, 注重的是教师“教了多少”, 忽视了学生究竟“学会了多少”“会用了多少”。CDIO理念特别注重操作性, 是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做中学”, 在实际训练中学习———“练中学”;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用中学”。CDIO理念以“做”为主线组织教学, 以“应用”为培养目的,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中职英语教学来说, 能让学生“学会”是基本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 可以终身发展。CDIO理念符合这样的发展趋势, 满足中职教育真正的需要。
通过深入学习CDIO模式, 将CDIO教育理念和中职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对比, 我认为两者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式和培养标准上是相似的或者说是相吻合的。中职英语教学一直提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运用头脑风暴、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做中学、角色扮演等经典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该将中职英语教学方法与CDIO模式逐一比较, 互相补充,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从而使中职英语新课程教学更完善, 并提升到系统和理论的高度, 便于主动、自觉实施。
(二) 夯实中职英语教学基础, 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CDIO理念的特点:教师引导, 做学结合;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任务为载体;实行能力训练;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由此可见, 表面上看起来互不相干的CDIO理念与英语教学实际上异曲同工, 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他们共同的核心所在。
英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 而且应让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 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文化意识。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 我觉得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可以应用任务教学法。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 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 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 在“做”中学, “用”中学。比如, 在中职英语课堂Unit 9 Time to Celebrate!一课开始时, 首先, 我简要介绍了中西方的风俗、礼仪、文学和娱乐, 然后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与老师一起学习并且了解中西方文化。之后回到实际生活中, 以此促进师生的互动, 督促学生主动钻研, 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 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 我结合学生所学内容,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场景模拟实践, 尽量为学生创造接近于真实的环境, 让他们尽可能多地进行语言训练, 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又检验了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三) CDIO理念的三级项目模式。
一级项目要求完整地、前后衔接地贯穿整个中职英语教学阶段, 使学生得到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系统训练, 包含课程主要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 制定英语学习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架构。在中职学生刚进校时通过对学校的介绍, 在起始阶段就将CDIO引导入门, 让学生尽早接触到这个理念的概念, 了解单元模块的构成, 了解英语课的核心内容与实际应用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在学期结束时, 让学生利用一学期所学的知识, 完成对一个实践活动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 从而经历一个完整的语言应用过程。
二级项目为包含一组相关场景模拟表演的课堂活动, 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主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加强英语课程的学习与应用, 二级项目应在活动中实施。
三级项目是为单元的阅读课型而设计的, 旨在增强理解和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中的知识点的选择, 多方联合设计教学大纲与课程计划, 建设中职英语课程。三级项目具体采用何种形式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需要确定。
四、几点思考
(一) 教学资料的选取。
根据中职英语教学的特点, 本着服务于学生的宗旨, 在教学中应多选用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资料, 以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二) 实践条件的创造。
模块教学要求教学环境真实化。基于此, 中职英语教学应最大限度地进行现场演练, 目的就是增强教学运用的真实性, 便于学生投入到真实角色中去。
(三) 教学方法的使用。
根据课程的特点, 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内容, 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中可采用CDIO项目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从而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以人为本, 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 为其今后进入职场打好基础, 同时, 通过相关人文知识、能力的培养,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属性。通过CDIO的相关理念, 以活动为引导, 使枯燥的、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实物化,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用分层分流、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从而解决社会需求与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间的矛盾。结合CDIO理念, 进行中职英语教学改革, 有利于推进特色专业的建设, 使专业特色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梁仪.英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出版社, 1999.
[3]王守仁.外研之声.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2.
[4]贾冠杰.中学英语教学心理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5]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
中职英语课程论文 篇10
“选择性”是浙江省中职教育新一轮课改的核心思想, 就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塑造学生的终身职业能力。为此, 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让学生有选择学习的机会是当务之急。英语作为中职学校的重要文化课程, 其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也备受关注。本研究从需求分析理论出发, 切实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以期为中职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二、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和教师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 从而确定学生学习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 (1) 。它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结果的依据, 也是使教学适应社会及时代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等的首要环节 (2) 。
1972年, 里赫特莱希 (Richterich) , 首先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模式 (3) , 之后这种需求分析模式在国外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 国内学术界对学生的英语需求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研究者将此理论用于对中职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中职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受教育群体, 必然有其自身的英语学习需求, 因此, 有必要对该群体的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 了解与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而探讨中职英语选修课建设中课程设置、资源配置与评价机制这三大核心问题。
三、学生英语选修课需求调查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根据分层抽样的原则, 调查了我校高一和高二的学生, 他们分别属于国际商务、财会、金融、电子商务、航空、计算机、动漫、平面、机械、数控、电子、电气等各个专业。
(二) 研究工具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我们在参考国内外英语教学需求分析问卷的基础上, 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学习者基本情况, 包括所属年级、所学专业和性别;第二部分主要调查了学习者对选修课程、配套资源和评价机制这三方面的需求。为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印证和进一步分析, 我们设计了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访谈。
(三) 数据收集
本调查研究共发出问卷300份, 共获有效问卷281份。笔者使用Excel软件对研究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问卷结束后, 我们对15名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对访谈数据, 我们采用主题一致的分析法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印证和深入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结果的目的。
(四) 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的需求
为了了解学生的课程需求, 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在调查问卷中列出了拟开设的12门课程, 学生选择比例较高的6门课程从上往下依次是:生活英语口语 (66.8%) , 专业英语入门 (57.4%) , 英语话剧入门表演 (43.3%) , 英美影视欣赏 (40.1%) , 英语绘本阅读 (37.6%) 和跨文化交际 (34.9%) 。接受访谈的多数学生认为英语选修课与必修课同等重要。他们虽然平时都在学习基础英语课程, 但与自己的专业联系不大, 希望学校能开设更多的、实用型的英语选修课, 特别是口语和专业英语, 来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场竞争力。这主要还是受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据调查, 58.7%的学生把就业作为选修课的学习目的, 50.3%的学生把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作为选修课的学习目的。因此, 学校在开设英语选修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两类需求。
2. 学生对英语选修课配套资源的需求
在问及选修课的教材时, 30.5%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的教材应该是实用的;28.1%的学生选择了生动有趣;21.2%的学生选择了培养能力;另外20.2%的学生选择了知识系统全面。可见, 不同学生对教材的需求各不相同。但是, 高达55.3%的学生认为选修课教材应该是教师自编、学生人手一本的。这就表明了学生对选修课的教材有较高的要求, 他们在访谈中也表示, 现成的教材有时候内容较为陈旧, 不贴近他们的实际情况, 因此, 期待教师能够教授一些新颖的、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
在对选修课教师选择的问题上, 45.3%的学生表示会根据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进行选择, 37.3%的学生表示会根据学生的口碑选择教师, 而根据职称和学历来选择的分别只占到8.9%和8.5%。原因可能是教师的职称与业务水平并不完全成呈正相关, 职称高并不代表能力强。学生关注和需要的是教师的实际能力。另外, 在问及学生所期待的课堂活动时, 学生的选择呈分散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课堂组织能力,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对学生所期待的教学场地进行调查时, 39.3%的学生希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更换教学场地, 30.6%的学生希望在户外上课, 17.8%的学生希望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12.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在访谈中, 不少学生也表示他们已经厌倦了整天在教室里上英语课, 不同的学习环境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 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室已经无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 学生对英语选修课评估方式的需求
在对英语选修课考核方式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56.3%的学生认为应当把平时成绩和考试结合起来, 23.7%的学生赞成考试, 15.4%的学生赞成平时成绩, 另有4.6%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平时成绩是形成性评价的一种方式, 能有效地跟踪教学过程, 反馈教学信息,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之一, 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为直接的途径。因此, 选修课的考核应将平时成绩和考试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更全面、客观地去考查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
四、中职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学生在课程设置、资源配置和评价方式这三方面的需求情况, 本研究为中职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 课程设置
中职英语选修课课程在内容的设置上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在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能力, 使中职英语教育与社会服务相衔接。根据所获调查结果, 本研究建议中职英语选修课程应采取限定选修与任意选修相结合的模式 (如表1所示) , 使英语选修课的专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三者有机统一。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通用语言, 其作用日益突出。中职学生必须具备与自身专业相关的专业英语能力, 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 具备较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学校设有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共四大类20个专业。为此, 本研究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岗位需求, 建议开设外贸英语函电、电子商务英语、计算机英语、民航英语、会计英语等11门专业英语限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和自身实际选择是否修读本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但是, 要强调的是, 中职学生大多英语词汇量少, 阅读能力较为有限;他们本身就缺乏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即便深知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但如果学习难度过大, 几次努力尝试后仍无法理解, 就容易丧失信心, 甚至产生恐惧和排斥的心理。鉴于上述原因, 中职学校应当开设入门级的专业英语课程作为限定选修课程, 在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 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使英语真正为专业服务。
另外, 据调查, 中职学生希望开设的英语选修课中居前几位的分别是生活英语口语、英语话剧入门表演、英美影视欣赏、英语绘本阅读和跨文化交际。因此, 除了开设各类专业英语入门课程作为限定选修课程外, 学校还可开设上述5门课程作为任意选修课。学生可以不限专业, 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修, 以便建立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拓展知识面, 优化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 从教学的本源上改善教学效果。
(二) 资源配置
1. 教材建设
合适的教材是上好选修课的前提。目前, 中职英语教材种类繁多, 但适合中职学生认知水平的英语选修教材却寥寥无几。要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不妨制定政策, 鼓励任课教师结合学校和专业特色, 自主编写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校本教材、讲义和辅导教材。但是,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项创造性的系统工程, 没有现成模式可搬, 需要确定组织和编写人员, 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 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在确立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目标之后, 就成立了由校长、教务主任和5位英语教师共同组成的教材编写小组, 合力完成了《快乐英语口语》的校本教材。此教材遵循任务型语言教学理念, 融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为一体, 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真实生活情境的学习活动。它倡导课堂上自由的气氛和活泼的场面, 鼓励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活动, 把学生从千篇一律、鹦鹉学舌、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英语学习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能快乐地说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无疑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但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 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2. 教学团队建设
选修课程的开设对英语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提高自身英语能力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领域, 改善知识结构, 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学校应当投入经费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英语教师在职攻读学位, 或参加各级各类的名师带徒活动, 以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另外, 许多教师虽拥有较为丰富的基础英语教学经验和较高的英语素养, 但对计算机、财会、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英语词汇了解甚少。学校可采取措施激励专业课教师加入英语教学团队建设, 使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相互学习、互为补充, 从而逐步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 使更多的英语教师具备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能力。此外, 每一门选修课不妨由多位教师共同授课。这有利于让每个教师浓缩其教学内容, 将自己最擅长的教学方式和最精华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给学生 (4) 。
3.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一方面, 学校要规范选修课的开课管理制度。开课前, 任课教师必须向教学主管部门提交内容详尽的开课申请表, 包括开课学期、开课对象、学分、学时、课程性质、使用教材、课程简介、任课教师的情况介绍等。教务处经过严格审核后, 授课教师须在校园网上对自己所开设的课程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说明本门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其他教学活动、使用教材、考试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等, 使学生对该课程有充分的了解, 以便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喜欢的课程。
另一方面, 学校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根据开课的情况, 教研组组建教学团队, 并定期进行集体备课, 互通有无, 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同时, 学校、教学部等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应对选修课的授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随时推门听课,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优化教学效果。另外, 要充分发挥学生信息员作用, 通过学生座谈会的方式, 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映, 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4. 教学场所建设
英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学场所的多元化。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选择特定的教学场所开展教学活动。比如专业英语入门课程的教学可以在各个实训室进行, 这样可以创造出良好的教学和实践环境, 调动学生视、听、说等多种感官, 使学生积极思维, 主动记忆、联想、询问、探讨和操作, 做到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机统一。又如英语话剧入门表演的教学可以在学校的剧场进行。这比起传统的教室更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 培养学生的舞台意识。再如, 英语绘本阅读可以在学校的图书馆进行。任课教师可以事先将本节课的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 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图书馆一起静心阅读。在这种较为浓厚的人文环境中, 学生的知识能力能够得到增长, 学生的人格魅力能够得到提升。
(三) 评价机制
教学评估是选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能真正从选修课中受益, 学校不妨设置师生互评的双向评价机制。
1. 教师教学评估机制的建立
教师教学评估机制的建立可借鉴淘宝网客户对商家的评估模式, 由学生对课堂品质、教学内容、受欢迎度、选课热度予以统计, 以统计汇总的数据作为课程评估的依据。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考量:一是课程选择的点击率, 以示欢迎程度;二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一堂课评价, 以课堂评价看教师上课风格受学生的欢迎度;三是课后作业或课后讨论的热烈度, 以此评价课堂内容对学生后续教学的影响力 (5) 。只有较为客观地、全面地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了评估, 教师才能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提高教学效果。
2. 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新课标提出评价体系要多元化、多样化, 要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法为一体, 做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评估, 有效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6) 。中职学校也应该借鉴这种考核评价模式, 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新型评价体系。该体系可由两部分构成 (如表2所示)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60%, 终结性考核占40%。前者主要包括学生的到课情况 (10%) , 学习成果包 (30%) (课堂展示和作业) , 学生自评 (10%) , 学生互评 (10%) ;后者主要包括期中测验 (20%) 和期末测验 (20%) 。测验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这种考核评价体系, 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而且通过让学生成为评价的参与者与合作者,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结语
中职学校开设英语选修课程有利于为中职学生创设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本研究以学生对中职英语选修课的需求为切入点, 采取了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为构建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中职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提供了实证研究支持。但是, 中职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个系统的工程, 除了学生需求外, 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释
1 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 .
2 WATERS, A.&M.L.C.VICHES.Implementing ELT innovations:a needs analysis framework[J].ELT Journal, 2001 (55) .
3 RICHTERICH, R.A model for the definition of language needs of adults learning a modern language[M].Strasbourg:Council of Europe, 1972.
4 叶依群.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的探索和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 (2) .
5 楼梦红“.五改三建”推进中职“选择性”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 2014 (10) .
浅谈中职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篇11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课程改革 英语
作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脚踏实地的精神,懂得现代化生产与管理的技术,也要具备国际竞争力,这些都体现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但传统的学术教育模式局限于课本、局限于应试考试,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为更好地发展英语这门语言的实际应用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英语课程必须进行一场改革。
一、我院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学生现状:“我是中国人,不学外语”“我不想学,因为没意思”“我不会”这样的消极想法在我校屡见不鲜。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单一,这些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教学现状。(1)教师现状。教学理念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教师现在大多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形式固有思路,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能动性,教师应试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2)考评方式单一。职业学校大都是“一纸定终生”,以一张试卷去评价学生的好坏,这极不公平,缺乏客观评价。既然提倡全面发展学生,就不应该让卷面考试占据主要地位。
二、英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1.采用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跳出英语词汇、语法、阅读这样的模块,选择话题性模块教学,授课内容精心挑选,话题——饮食、旅行、音乐、生存等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他们的参与度。
2.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学生潜能。为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将课堂返还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特意增加了复述课文环节,教师以关键词、问题、图片等多种形式给出提示,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总结归纳,从而将课文内容复述出来。
3.创设多样性的小组合作。(1)双人合作。例如在教授购物篇时,教师设计将课文内容转换成对话,真实演绎了文中情节,这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文章内容,还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挖掘了部分学生的表演天赋,教师偶尔指导,对学生的表演给予充分的肯定。(2)资料收集。英语课程改革要跳出课本,走进生活。教师设计了资料收集环节,让学生分组收集菜单英文名,并将其设计成简单手抄报。所有学生利用多个方式搜集资料,接着返回组内讨论,研究,整理,汇报。这种方式把教学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结合与实践,提高了学生的钻研意识和创造水平。(3)编排节目。将歌词改编成了缺词填空,在悠扬的旋律中完成了课堂教学;将电影情节截取下来,让学生为其配音等等活动创造了活泼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让学习变成有趣的教学活动。
总之,把“合作探究”运用到英语课堂中,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去做,去记,去演,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协作探究习惯,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改革的效果
1.合理正确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课程。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作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精选课程内容,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教师在给予知识时、注重启发,引导学生培养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备课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展课本知识,尽一切可能给学生创设真实情境,让英语走进生活,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2.采用指导性策略,注重培养能力。教学中教师负责策划并指导学生完成教学活动,例如学习购物篇时教师设计购物情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编对话,并将其演绎出来;学习求生篇时,通过视频学习,学生搭档配合“你比我画”,表演并用英语表述求生实物或求生信号。这些活动使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得以充分提升。
3.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快乐学习。职业学校学生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这也是学生学习上懈怠的原因之一。如何让学生愿意去学,快乐地去学,这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课堂上的对话,配音,表演,游戏PK等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活动的参与中或多或少都在用英语表达,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沟通性;学生们不再被灌输式接受教育,而是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组织者,英语课堂成了学生的课堂。
四、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英语开设的门类有待细化,教师需进修专业英语。目前我校英语教学仍以基础英语为主,专业英语教学基础类课程老师涉及不多。专业英语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教师需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更深层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教学中还要融入企业的要求。
2.分层教学未得到有效开展。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成绩严重呈两极分化现象,对于基础特别差的学生需降低教育要求,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满足其学习需求。
3.课堂效率有待提高。英语课程改革活动设置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但许多学生在欢乐过后并未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寓学于乐,学生做到了“乐”,却没做到真正的学,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如何提高效率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英语课改是一个漫长且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始终把提升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作为改革重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总结新的学习经验,确保英语教学更好地展开,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中职英语课程论文 篇12
首先, 在教学思想上,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课堂教学由学科本位转向人的发展本位。以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 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则强调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符合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 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 不仅要教会学生“是什么”、“为什么”, 更要让学生明白“怎么做”、“如何来的”、“怎么获取新知识”。要贯彻民主和谐的教学精神, 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能力, 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应了解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及相关的教学理论, 并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教无定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自始至终体现一个“活”字, 以学生是否学有所获作为评判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
2 坚持用多元视角选择有效的阅读材料
由教好教材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教好学生的转变, 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改革, 还可以有力地促进教师的发展, 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 而应根据现实条件和要求, 合理利用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材内涵也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教科书、学习辅助读物和指导用书外, 各种图书资料和报刊、录音录像、光盘、网络信息化资源以及计算机软件都可被理解为教材。此外, 自然环境、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环境等均可被视为“活教材”。
总之, 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本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 课本是发展的、可变的和开放的。因此, 必须放弃“教课本”的传统观念, 树立“用课本教”的教学思想, 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阅读材料。
3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有效解读文本
质疑是探索的动力, 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 大胆地提出设想并进行讨论, 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质疑式、讨论式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 以发展学生类比、横向、联想、逆向等思维能力, 使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进行探索与创造, 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习惯, 增强其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通过设疑或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积极的探索求异习惯及坚持独立见解的品质。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 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 引导和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式, 培养学生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4 整合有效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策略与技能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的新颖性, 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增强其探索求异的欲望, 应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大胆进行创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 让学生自由地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words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 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解决新问题, 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教师每次与学生接触, 就面临着选择。所谓选择就是要选择与教学情境相协调或相适应的教学策略。而要进行选择, 则必须是从可供选择的方法、策略库中选择。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都证明, 单一的教学策略或措施并不能使教学有效。没有一种教学策略适用于所有学生、所有课程、所有教学情境,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在运用教学策略时应表现出灵活性、变化性、适应性, 采取与特定教学情境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即所有阶段、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表现出灵活性、变化性、适应性, 以应对教学情境的多样性、变化性。
5 实施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评价
英语阅读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评价不仅可以及时对师生教与学的状况做出量化评估和价值判断, 而且对课堂教学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实施有效的中职英语阅读教学评价, 应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 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各类评价活动中, 教师都应坚持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的思想。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以及身心发展状况及时评价, 而且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前, 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评价计划和策略以及方式, 让其明白评价目的和评价过程。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指导, 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评价中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 照顾学生个体的特殊需要。
其次, 建立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 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教学评价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教学是否有效、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质量反映出来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 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而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5个方面构成的。因此, 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应该包括这5个方面, 它不仅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技能的熟练程度, 还考查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情感与态度、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及合作与交流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再次, 强调质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新课程评价不只是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随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要改变单纯依靠考试、测验等的评价方法, 应引入质性评价, 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质性评价就是通过自然的调查, 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 以彰显意义, 促进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除了纸笔测试等定量评价外, 还要注意运用面谈、学习日记和情景测验、调查问卷、行为记录、行为观察、成长记录等质性评价方法,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新课程教学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蒉
摘要:中职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目前低效的阅读教学现状仍然困扰着无数英语教师和学生。笔者结合自己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 探索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中职英语有效阅读教学途径, 以给学生提供有效、正确的阅读方向、方法 , 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语言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中职英语课程论文】推荐阅读:
中职英语课程改革06-18
中职英语课堂设计策略论文07-25
中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论文07-17
中职英语教学之浅见论文07-13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10-07
中职英语现状06-09
中职英语教师述职08-26
中职英语技能大赛10-16
中职英语语音教学05-09
优化中职英语课堂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