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基础英语

2024-09-29

中职生基础英语(精选12篇)

中职生基础英语 篇1

《机械基础》课程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 而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学科, 因此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 传授有关机械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校对《机械基础》进行了一系列教改探索, 经过几年的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实地教学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 一开始接触的就是各种传动机构。当介绍链转动时, 我就带学生到车棚, 让学生观察自行车摩托车链转动情况;当介绍带转动、齿轮转动时, 就把学生带到学校车间, 让学生观察普通车床中带转动、齿轮转动情况。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有形、简单, 学生不会因为无从想起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恶心理。

二、模型教学

如果课程内容较复杂, 我们就先以简单的模型导入, 让学生首先通过有动感、有颜色和形象逼真的模型来来直观认识所述内容,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缝纫机、汽车前窗刮雨器、公交车门的启闭、拖拉机自动卸料等都是平面四杆机构, 电影放映机的卷片机构属于槽轮机构这一间歇运动机构;如果直接让学生观察实物, 不少学生会因找不到头绪浪费一定的时间, 而简单直观的模型则让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其工作过程, 了解其工作原理。

三、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与呆板的黑板相比, 更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课件不但是教师教学的表达工具,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 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四、互动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 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 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能启发思维, 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在介绍齿转动时, 我首先取了一对外啮合的齿轮进行提问, “这两个齿轮啮合转动时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同学们有的说相同, 有的说相反。接下来, 我又取出一对内啮合的齿轮进行提问, “这两个齿轮啮合转动时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同学们还是有的说相同, 有的说相反。这时, 我把两种啮合传动分别用模型演示了一下, 同学们通过观察得出结论:齿轮外啮合时方向相反, 内啮合时方向相同。接下来, 我们又讨论了三个齿轮, 更多齿轮啮合时方向的判断, 学生很快掌握了本节课内容。

五、实用教学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内容多而复杂、知识比较散乱。怎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和难点?我们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抓住“实用”两个字, 对于理论偏深、偏多的推导、证明等内容大量删减, 而实用性较强、与生产实践结合紧密的内容加强和多讲, 突出教学重点。如在介绍带转动、链转动时, 学生只需了解带转动、链转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类型和应用。而对其参数选择和设计计算受力分析则无需介绍。凸轮机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不少, 同学们只要知道凸轮的组成、特点、分类及应用, 而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由位移线图画凸轮的轮廓及设计等,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也不必掌握。

六、实践教学

本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 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 注重实践性教学是学生学好这课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在介绍螺旋转动中差动螺旋传动时, 同学们对其工作过程不太清楚, 我们又介绍了差动螺旋转动的一个应用实例一千分尺。千分尺是机械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时常用的一种量具, 可是由于差动螺旋转动工作原理理解不透彻, 所以千分尺的工作过程也不明白。于是我们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项目任务, 每小组自制一把简易的千分尺。让中职生来设计制作这么一种精密的量具, 对大家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但同学们的热情很高, 马上动手准备起来。首先是观察千分尺的形状, 四处研究请教差动螺旋转动工作过程, 接下来是准备材料, 一个有两段螺纹的螺杆, 两个螺母 (一个作为固定螺母, 一个作为活动螺母) 。项目任务的结果是:同学做的千分尺各式各样, 虽然不怎么美观, 更谈不上精密, 但同学们已完全掌握了差动螺旋转动工作过程, 同时也已能熟练使用千分尺了。

摘要:《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具有概念、名词和原理多, 内容抽象, 实践性强等特点。本文针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质量, 使之能更好为专业技术课服务, 做了一些浅显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机械基础,兴趣,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孔戎.浅谈课堂提问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 (2) .

[2]李文静《.机械基础》课直观教学的新尝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

[3]赵祥.机械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4]黄强.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M].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

中职生基础英语 篇2

谈谈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形势不客乐观,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从兴趣和学习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作 者:桂永彬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工业学校,安徽,淮北,235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7“”(12)分类号:H3关键词:中职生 英语 兴趣

中职生基础英语 篇3

关键词 法律基础 中职生 法律意识

《法律基础知识》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培养中职生学习和掌握法律基础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成长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这门课程正是通过传授法律基本理论来弘扬法的精神,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法律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此可见,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在法律教育与德育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目前《法律基础知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地位不突出,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是德育课程中的考查科目,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而且许多学生对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课》毫无兴趣。因此,教授法律基础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改革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要具有针对性

中职学生一般都文化基础差,不爱学习,行为规范和自律能力差,敏感、好奇、容易冲动,同时自控力弱,缺乏足够的支配力,法制观念淡薄。面对这样的群体,作为法律基础课的任课教师,首先应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案例教学

法律课教学必须与现实社会紧密相结合,多使用专题讨论的案例教学。针对典型案件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所学法律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使学生知道如何用法律解决现实问题,也使法律基础课真正进入学生头脑。也可以采取另一种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案件的当事人,如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等,以司法实践中的法庭审判为参照,模拟审判某一案件。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为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

三、结合身边发生的事件,进行实用性教学

结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法律法规进行教学。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合同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诉讼途径等。学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会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如购买到伪劣产品,这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一共有四种渠道:①找商家协商解决;②找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调解;③找工商管理部门反映;④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亲身感受到学法的直接好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学生需要,进行重点教学

教学内容要敢于取舍,善于取舍。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多,课时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本书共有六章,每章都有所取舍。如《宪法》部分突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民法》部分突出民事权利、民事责任,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经济法》围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展开,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法律储备;《刑法》以预防犯罪为重点;诉讼法则重点让学生了解诉讼的程序等。有的方矢的重点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开展专题式教学

教师可以以基础知识为圆心,辐射相关知识充分备课,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授课环节中更具侧重点,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具明确性、方向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进行对口法律专题。如在给酒店管理与导游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在完成教学大纲任务外,适当安排《旅游消费法律维权常识》的相关内容进行讲授,该法律案例贴近学生专业工作,如案例给导游“小费能够统一征收吗?”“游客猝死在酒店怎么办?”“游客的财物丢失了,谁负责?”等通过讲授——讨论——反馈——解惑——交流五个环节,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在法律基础课程的授课中,要结合学生特点,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德育实效,使学生们能正确地行使权利,自觉地履行义务,真正的提高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维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从而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如何让中职生爱上计算机基础课 篇4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方面的互动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主导, 而学生则是主体, 教学效果的达成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得以体现。因此, 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和默契的配合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古语所言的“亲其师, 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学生一视同仁, 尊重学生, 不能因为偏爱部分优秀学生而冷落另一部分后进学生。只有真心实意地热爱和关心学生, 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 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上。与学生经常性的沟通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沟通可以是教学方面的, 亦可以是思想和生活方面的。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流, 能够体察到教师所具备的专注精神、充沛情感、坚强毅力等积极的职业特质。而高尚的人品和娴熟的沟通技巧也能让学生对教师心生敬佩, 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感。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就经常与学生沟通, 特别是与新生的第一次交流, 可以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水平, 为以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做好铺垫。另外, 学生也乐意与笔者谈论思想、生活、职业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如此良性的互动, 保证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并且为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奠定了基础。

二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关键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往往都把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上, 这就造成了教学模式大多是通过教师“满堂灌”, 学生被动接受。很多原本对计算机怀有相当兴趣的学生, 也在这样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模式下, 逐渐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甚至出现了恐惧心理, 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 对中职生而言, 在计算机方面的要求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使用计算机, 能够把计算机当成一种工具并会借助这个工具为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服务。因此, 作为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完全不用强求学生学会所有的计算机知识。这也意味着在教学理念上应有别于传统, 要有其独特性。“理实一体, 注重实践”是笔者认为与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较契合的教学理念, 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也以这个理念为指导安排教学。在讲授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时, 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 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使原本生涩难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学生能够听懂, 又不感觉乏味, 自然就不会抗拒课程。当然, 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要充分运用实践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动手, 给他们以自由的空间, 布置适当的任务去引导他们完成, 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生在完成任务后, 成就感油然而生, 自信心也得以提升, 对后续的课程充满期待, 形成了良性循环。因此, 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保障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其在教学中显现出来的优越性已愈发明显。作为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师, 应该首当其冲, 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来辅助教学, 这便可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计算机基础课一般都配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网络上也有大量的参考资料。教师借助各种各样教学效果的展示, 让学生通过声、形、感等多种不同感官, 对所学知识产生全方位的感知, 从而加深印象。例如笔者在讲解计算机组成和原理这部分的时候, 先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现相关内容, 然后借助实物展示, 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进而让他们试着组装。实践证明, 学生很乐于接受这样的上课方式, 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逐渐培养起来。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 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个方法在笔者的教学中经常用到, 表扬和鼓励不仅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对那些每次只有些许进步的学生, 哪怕只是提高了一点点, 也要适时地表扬, 课堂氛围在这种良性的互动中逐渐变得融洽、和谐, 学生的进步得到了认可, 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四投其所好、正确引导是上策

爱玩是人的天性, 对于十六七岁的中职学生来说, 玩更是占用了他们平时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精力。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 现如今玩的形式已逐渐转向计算机方面。现在的学生很多都热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听音乐、看电影, 这在中职学生中尤甚。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以学生的这些爱好为突破口因势利导,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融入游戏的成分, 势必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打字练习时, 可以运用金山打字通等教学软件, 此类软件的功能丰富, 通常还带有游戏模块, 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打字游戏进行比赛, 这样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 能够实现让学生在玩中做、在做中学的目的。又如, 在介绍Windows文件基本操作时, 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情境, 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去,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玩的同时又学到了知识和操作技能, 何乐而不为呢。笔者有幸听过一些高水平计算机教师的示范课, 就看到有教师在讲解Windows文件基本操作时, 设计了一个以寻宝为主题的游戏, 设置了藏宝、寻宝等多个环节, 整堂课就以这一游戏展开, 游戏结束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所需了解的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 学生的兴趣就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所有学生都沉醉其中, 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五紧密结合本专业是动力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普及类课程并不是为某个专业开设的。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 对所教授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期更加贴合学生所学的专业为专业服务。例如, 针对文秘专业的学生, 提高文字录入速度并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应作为重点去关注;而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 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显得更为重要。笔者长期从事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 由于专业的特点, 会侧重讲解电子表格的运用, 重点加强对函数的使用尤其是财务函数的介绍。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与专业相关, 势必会促使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 不管学生学的是什么专业, 只要教师能够围绕专业特色, 对所教知识做适当延伸, 学生的求知欲也会得到激发。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计算机基础课,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关键。这对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探索。如果学生不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一定会最终爱上计算机基础课, 那么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宋锦飞.如何提高职校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兴趣[J].教育信息技术, 2011 (5)

[2]陈艳红.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3)

[3]彭菲.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 2009 (12)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篇5

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河北唐山●李同鑫

一、积极引导,培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英语兴趣,教师要经常从时代发展、就业角度等多方面去引导。如教师向学生强调用人单位青睐懂英语、且能用口语对话的应聘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学好本专业技术的基础上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通过一步步地正确引导,逐步实现从过去的被动学到现在的主动学的转换。与此同时,教师要多用鼓励性语言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营造一个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主动开口交流,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语言表达的自信心,这是口语训练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电视,强化听力训练

语言的.交流从听开始,听是英语四技能之首。培养学生听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利用多媒体或网络电视,把国际音标用动漫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提醒学生注意拼写规律、语调、重音及单词之间的音位变化。同时,可利用语音教室,使学生听地地道道的英语,听不同场合的英语,培养语感。

其次,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让学生听纯正的英语发音录音带(最好是配套教材),感受其中的连读、爆破音、重读及语调的变化等,从而达到对国际音标的了解与掌握。同时,要求学生模仿朗读、大胆跟读,克服心理障碍,避免“地方英语”现象的出现,这对于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效果非常明显。

三、以学生为主体,多方面创设英语环境

1.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视课前热身

每堂5 分钟的Free Talk,内容可关于日常生活、风俗、个人喜好、内心感受以及天气情况等,让每个学生有展示的平台。在学生表达时,教师应面带微笑,给予及时中肯的点评,多用鼓励和表扬的语气,使学生乐于表达,这也是巩固和形成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2. 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创设情境,角色分工,把课堂变成英语交流的场所

如在讲授国家级职业教育教材《新模式英语》Unit 2《Let’sGo Shopping!》一课时,让学生分组扮演角色。教师先确定对话主题“去某地购物”,让学生自由结组,要求学生有设计、有表情、有动作。然后,教师把不同的购物场所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自编自演。另外,在“求职、看病、买票”等对话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情境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活动,分角色扮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更多的口语锻炼机会,使学生乐于学习、快乐学习,真正做到“动中学、乐中学”。

总之,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沉默的课堂模式,使更多的学生开口讲英语,用英语自由表达想法,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最终使职校学生能说一口地道的英语。

中职生基础英语 篇6

关键词:中职生    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    理论基础    实施方略

一、中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基础

1.积极心理学的引入

积极心理学一词最早出现在1954年马斯洛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但是塞利格曼让世人真正注意到积极心理学的存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本身固有的积极因素、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心理学的研究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心理现象作出新的解读,寻找其新的规律,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职成【2004】8号)明确指出,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

2.基于心理潜能开发的学生观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现代社会需要各种人才,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个性得以充分地发展和完善。职教工作者无法预测学生将来的职业道路和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所需要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创设多元的教学环境,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鼓励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中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略

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教师应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从人本课堂、实践特长课与班团活动三个方面入手,注重中职生心理潜能的开发,构建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创建积极的教学氛围,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的特征。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其实是在教学中实现心理素质提升的过程。

1.开展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1)教学内容生本化,倡导积极理念

首先,教师应合理评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课堂教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积极成长;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目标情境,积极建立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如在设置学习目标时,教师应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做到挑战与才能平衡、问题有结构性、符合学生主体特点等。

(2)教学过程活动化,增强积极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体验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体现自己的积极心理,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发展中的学生,在教学中多使用积极的词汇,以示尊重、分享和快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和谐、融洽的环境。

(3)教学评价多元化,增强内在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发挥学生的积极潜力。因此,教师不能单独地以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而应采用过程性评价,由教师、学生构成多元评价体系,从整体上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归因,运用赞美的语言来帮助学生归因,找到合理、积极、乐观的解释方式,及时关注和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出具体、明确的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开发立足于学生特长的实践特长课

(1)定位教师角色,注重引导和鼓励

实践特长课是以充分、全面、有特色的发展学生的潜在优势和特长的一种辅助性课程形态。

实践特长课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经验,教师成为欣赏者、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参与活动本身就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实践特长课弹性大、组织灵活,学生是主体、行动者,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帮助学生发挥主动性。

(2)完善评价体系,注重主动性。

实践特长课的评价是多维度的,教师应该抛弃模块化、单一化、倾向成绩的传统评价体系,把知识技能与心理品质发展结合起来,实行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把职业道德、毅力、洞察力、行为积极性等纳入评价的范围,注重过程的考核,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在实践特长课的学习表现作为综合能力评价的重要部分,和学科成绩共同构成学生的最终成绩。

3.开展学生积极体验的班团活动

积极心理学注重建设积极的制度,积极的制度是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建设和完善积极的学校生态环境。首先,学校要建立积极的教育制度,提倡美德,培养优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潜能;其次,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手抄报评比、征文竞赛、主题教育、篮球赛等,注重在实践中积极地引导和支持学生,挖掘他们自身的力量和潜能。

中职生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体现心理健康教学的真正目的和魅力,帮助中职生树立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本先,伍新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菲利普·津巴多.害羞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纪聪聪.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职生管理[J].机械职业教育,2010,(3).

[4]赖小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5.

中职生基础英语 篇7

面对如此状况的中职生, 如何实施教学, 才能体现出以“素质为本, 技能为准, 品德为尚, 拓展为强”的职业教育主旨,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学校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现就本人近年来从事的《机械基础》教学入手, 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的谈谈本人的观点。

1 课前教学准备策略:制定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兴趣

面对一上课就头疼的中职生, 我们首先就是让学生对我们的课感兴趣。那么课前的教学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机械基础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机械及零件的工作原理, 结构组成, 应用场合以及机械系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机械设备是我们日常接触比较紧密的。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是建立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基础上。只有课堂教学具有有效性, 学生才有浓厚的兴趣, 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准备也包括对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就是备课, 首先要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 吃透教材, 激活教材。机械基础的备课不同于其它课程, 备教材不是备教材中所有的内容, 而是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典型的例子提取出来, 然后进行阐述说明, 并提问、列举、总结。备课以够用为原则, 对于中职生来说一节课备的内容如果太多, 学生不容易接受, 且听到最后会出现厌学, 甚至抵触心理, 这反而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即备课的内容不能过度。其次是备学生, 备学生, 就是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 学习态度, 心理素质, 对自我的认识等等。这个备的过程需要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上, 课后交流中以及平时作业以及实践动手表现上, 多留心观察和思考, 对学生的不同表现, 教师在课程准备中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在备课内容的设置上要体现出层次教学, 另外针对学习不够积极或有困难的学生, 要采用相应的措施, 重点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这些都要在备课中体现出来。另外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种种不可预知的情况, 要有所预设。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设计不同层次的情景、问题、练习等,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要有效的实施分层次教学。

2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合理引导, 多样化学习

在课堂教学时, 我们始终要体现“素质为本, 技能为准, 品德为尚, 拓展为强”的职业教育理念, 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1 精彩的导入。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就能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设了一个和谐、专注、活泼的教学氛围。并从导入的案例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给学生留下悬念。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学习课程来进行设置。例如机械基础课程中, 再讲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时, 我通常会以学生较熟悉的缝纫机入手进行导入, 并提出问题:在缝纫机工作过程中, 在踏缝纫机脚踏板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怎么处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 这是他们日常比较熟悉的例子, 学习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也提起了他们的兴趣。

2.2 扎实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同时也是充满艺术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否顺利、流畅且充满情趣, 与周密备课是分不开的。在整个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对于一些常用机械的工作原理而言,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其结构、运动特性和工作过程, 从身边常见的学生熟悉的机构及其原理入手, 渐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教学内容应该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由特殊到一般;教学过程要科学、合理, 符合教学策略。教学语言要具有技术性。在教学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放在首位, 面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中职生来说, 他们的成长很多程度上需要教师的引导。

2.3 有效提问。

新颖、富有启发性, 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 往往会诱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因素之一。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锻炼能力。针对学习兴趣不高的中职生, 在课堂上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可认知性。问题要难易适中, 符合中职生的实际水平和见识深浅;提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的机会, 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对答案质疑。第二,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比较敏感, 自尊心较强, 并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因此,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第三, 少教多悟, 留足参与空间。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在教学目标限定的范围内,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 把讲课时间压下来, 增加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思考、说话、记笔记, 对重要的问题去自主学习, 多讨论, 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进行有效提问的同时, 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环节, 另外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培养。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如课件、视频等, 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 来为课堂服务。教学手段的利用,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 避免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讲, 从而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如学习齿轮传动, 可借助教学视频和动画演示, 让学生直接感受齿轮的传动特点、基本知识等, 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同时通过视频可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 可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

3 课后反馈

有效的课后反馈有利于教师快速成长。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弥补不足、解决问题, 然后再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是课后再备课,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教师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就“教学相长”。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课堂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 而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课堂教学情境中, 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更重要的是它一种面向未来的教学活动。

总之, 中职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付出艰辛的研究,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有效的策略, 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现职业教育的教育主旨。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技术, 让学生能够理解、认识、快乐接受及灵活应用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保质保量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一批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 有具有基本的职业技能以及品德修养的中职生, 实现职业教育“素质为本, 技能为准, 品德为尚, 拓展为强”的职业教育主旨, 已成为大多数中职教师需要潜心研究的课题, 本文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学反馈三个方面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中职生基础英语 篇8

1 学习障碍分析

1.1 教材因素

药剂学基础是药学学生的必修课程, 由于该课程比较专业, 致使学生学习该门课的目的不明确, 缺乏学习动力。有研究对药剂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所选用的2种教材 (其一是《药剂学基础》,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其二是校本教材——《制剂工艺与技术》) 进行比较, 并开展2种教材对学生职业岗位意识影响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通过对《药剂学基础》的学习后, 仍然对工作岗位“不清楚”和“模糊不清”的比例为95.8%。经过半学期对《制剂工艺与技术》的学习后, 初步认识具体工作岗位的比例为66.2%。因此传统教材并不符合以“能力”为基础设计课程及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1.2 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习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僵化。由于药剂学中的知识很多都跟实际生活结合密切, 讲课时按部就班逐条讲解, 难免有枯燥的感觉,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1.3 学生素质

近年来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呈下降趋势, 数理化的基础比较差、心理准备不足、学习动力和自觉性欠缺……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2 教学对策探讨

2.1 精选教学内容, 重组课程结构

教师在课程一开始就应该跟学生讲解清楚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了有什么用处, 将来工作中哪些方面可以用得上, 从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 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也要紧密联系实际。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书本上所有的内容都讲完, 所以一定要抓住重点和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删减或扩充, 例如片剂的包衣讲述了包糖衣及薄膜包衣的工序, 而由于糖衣片有工艺复杂和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等缺点, 已逐渐被薄膜衣片所取代, 因此这些内容应该略讲, 在备课时应增加现在应用较多的有关薄膜包衣的制备工艺和常用辅料。与传统的剂型相比较, 对现在发展较快的剂型, 国家重视、社会生产经营中销量大、临床需求多的剂型 (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等) 及有发展前途的剂型 (如靶向制剂、经皮吸收制剂等) 可详细讲解, 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应略讲, 也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内容留给学生自学。

2.2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种形式授课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 全方位展示药剂学相关的机械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这样, 既可活跃课堂气氛, 又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比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大多数学生对老师口头讲解的压片过程觉得难以理解, 但在观看了压片过程的动态视频后, 学习的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在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课堂示教及实物展示的作用, 比如在讲解泡腾片的特点时, 可准备一定的实物, 让学生通过看、摸、崩解等方法来学习。这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理论熏陶。

2.3 注重启发引导,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概论中药物剂型的分类时, 可以先问学生自己曾经使用过的药物剂型, 大多数同学一般都能说出片剂、胶囊、软膏、注射剂等剂型, 少部分同学能说出滴眼剂、喷雾剂、贴剂等其他剂型。然后再问学生按形态和给药途径分类, 常用剂型可分为几类?老师通过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修正和总结, 得出正确的分类,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2.3 注重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注重药剂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 也要注重药剂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 大多数中职学生对实验课有很高的积极性, 对自己动手做过的实验有深刻的印象, 因此抓好药剂学实验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每个药剂实验, 对提高学生药剂技能水平, 加强学生药剂学的学习效果有很重要的意义, 比如, 通过药剂学的板蓝根颗粒剂制备实验, 大多数学生都对制颗粒的过程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从而为后面学习片剂制备方法中的湿法制粒压片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引入实践教学

可以组织学生到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或医院去进行社会实践, 让学生带着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查, 使学生在真情实景中学习,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药剂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总之, 要搞好药剂学的理论课教学,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情况, 对现有教材进行加工处理, 灵活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 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学习困难和障碍的分析, 提出重组课程结构、采用多种形式授课、注重启发引导和实验实践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药剂学基础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以提高药剂学基础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药剂学,障碍,对策

参考文献

[1]杨红宁.校本教材对学生职业岗位意识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3) :29~30.

[2]徐金寿.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的成因研究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2) :114~115.

中职生基础英语 篇9

1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

归因是人们对生活中重要事件成败结果的原因解释。Weiner将归因倾向分为原因源、稳定性及可控性3 个维度, 包括能力 ( 内部、稳定、不可控) 、努力 ( 内部、不稳定、可控) 、任务难度 ( 外部、稳定、不可控) 、运气 ( 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4方面内容[3]。中职护生若把操作技能成就归因于自己的努力, 把失败结果归因于运气、任务难度等不稳定因素, 则能够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 从而使其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4]。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即是基于上述理论产生的重塑学生积极归因方式的干预手段。

2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归因训练需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成效, 因此, 在每项护理基础技能考核后都需进行积极归因训练。经过长期反复归因训练及强化, 可达到训练效果的保持与迁移。现以“静脉输液技术”为例介绍其教学设计。

2.1 优化教学活动

有研究证明, 学生若将失败的学习体验归因于外部不可控因素, 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5]。为尽可能避免中职护生因此而减弱学习动机, 教师可通过例证法使中职护生认识到静脉穿刺技术是临床工作中一项最基础的技能, 需进行长期反复的练习, 强调熟能生巧, 从而降低中职护生对静脉穿刺技术学习难度的认知, 以优化教学活动, 增加其成功体验的机会。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先用多媒体、播放录像等方式形象地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激发学生学习静脉穿刺技术的积极性, 而后重点介绍静脉穿刺技术的操作原则和操作要点, 随后通过教师示教, 学生回示、练习, 教师反馈流程进行静脉穿刺技术教学。

2.2 创建成败体验情境

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难度不同的考核项目, 为护生创建成败情境。如一部分学生可利用模拟人来考试, 一部分学生可选取血管情况比较好的搭档充当病人进行考试, 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选取血管情况不是很好 (如肥胖、消瘦等) 的搭档充当病人进行考试。适当难度的考核项目可帮助护生有效建立成败体验情境, 让护生认识到“一针见血”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的, 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将其归因于自身操作能力太低, 而是由于自己不够努力[6]。在静脉输液操作训练结束后立即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为:静脉输液排气法、输液故障的排除法、静脉穿刺技术。

2.3 筛选试验对象

教师可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中学业成就分量表[7,8]测量护生的成败归因倾向。然后以归因倾向结果为主要依据, 以教师对学生平常的观察及学生的性格特点为辅助依据来筛选试验对象, 选取有消极归因倾向的中职护生作为训练对象[6]。

2.4 训练试验对象

2.4.1 介绍归因知识教师可采用课堂讲授法及例证法向被训练护生详细介绍归因相关知识及具体的训练方案, 使其了解积极归因倾向与积极学习情感及学习行为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并强调积极归因在护理基础技能学习中的重要性, 以充分调动试验对象的积极性, 得到其的配合。

2.4.2 强化归因知识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 如:为什么不能一次排气成功?为什么不能正确处理输液故障?为什么不能一针见血?这次考核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 随后教师组织护生进行小组讨论, 并对其讨论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 对有消极归因倾向的护生进行个别引导。教师可采取面对面沟通交流方式, 倾听其内心真实想法, 帮助其分析失败的主要原因, 使其认识到操作成功可通过自身努力来实现, 从而强化其学习动机。

2.5 归因训练后再评估

在归因训练结束后, 教师对试验对象进行综合考核, 包括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考核、归因倾向再测量以及考核成绩前后差异对比分析, 总结此次归因训练的优点与不足, 对有明显消极归因倾向的护生在以后的操作技能训练中给予更多关注;思考并设计更合理的归因训练方案, 以提升中职护生整体技能操作水平。

3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一致性, 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适合在中职护生操作技能训练中广泛应用。

3.1 有助于培养中职护生反思学习能力

护理基础技能操作具有流畅性、严谨性、规范性等特点, 中职护生很难做到一次性成功,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能够帮助护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自己护理技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困难进行回顾性归因分析, 使其重新认识影响其技能考核成绩的原因及护理技能学习是一项有策略可循的主动性学习行为, 促使中职护生及时反思并改进不足, 提升学习能力。

3.2 有助于提高中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

有调查表明,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能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9]。首先, 积极归因训练模式是在以护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积极归因引导;其次, 在归因训练过程中, 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 对护生在技能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其进行归因分析, 帮助护生重建积极归因倾向, 通过自身努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操作能力, 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3.3 有助于激发中职护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也是维持学生长期有效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中职护生往往在初次接触护理基础技能时有很浓厚的兴趣, 但随着学习进程的推进, 最初的好奇心消失, 发现技能操作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 尤其是遇到困难后学习兴趣随之减弱,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积极归因训练能够有效并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缓解学生的挫败体验情绪, 帮助其恢复对技能学习的兴趣,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4 有助于提高中职护生心理素质

护理基础技能操作能力不仅仅与动手能力有关, 还与操作者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中职护生在技能考核中往往存在由于自卑、紧张、害羞等消极心理因素导致成绩不理想现象。而积极归因训练能帮助中职护生增强自尊和自信, 增加自我认同感, 这将有利于中职护生的心理健康, 从而提高其整体技能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洪姣.中职学生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2) :92-94.

[2]满力, 郭玉娟, 化翠环.归因训练对中等职业学校护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23) :9-10.

[3]Weiner B.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5 (92) :548-573.

[4]常少兰.积极归因训练对中职生学业成就动机的影响[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史海云.中学生学习归因的特点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09.

[6]田茜, 范秀珍.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模式在护理基础技能教学中的应用设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7) :94-95.

[7]张雯.师范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13 (2) :142-143.

[8]李建伟, 曹光海, 余鹏, 等.家庭环境因素与特殊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15 (1) :52-53.

中职生基础英语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将本校护理专业二年级3位教师任教的7个班级的护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338人, 年龄16~19岁, 其中女生331人, 男生7人。按任教教师的不同分为甲、乙、丙3组, 在护基课程结束后的一周内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护生对护基操作的相关看法、护生对护基操作学习的自我评价, 并以输液操作为代表, 通过在两种不同药液的输液操作中护生核对解释的表述情况来了解护生在护基操作中的语言沟通情况, 同时通过护生在输液操作中对各方面问题的关注情况来了解护生将理论知识与操作相结合的情况。发放问卷338份, 收回有效问卷336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9.4%, 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甲组151人, 乙组96人, 丙组89人。

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2.1 增加护基操作的趣味性需求

调查显示 (见表1) , 将近3/4的护生非常赞同“护基操作很重要”, 但只有1/4左右的护生非常赞同“护基操作很有意思”, 说明护基操作在护生心中很重要, 但吸引力相对较弱, 不利于充分激发护生学习护基操作的热情。因此, 增强护基操作的趣味性成为护生的潜在需求。

2.2 增加课外学习主动性的需求

调查显示 (见表2) , 绝大多数护生经常注意护基课的着装、纪律, 并认真练习操作, 但只有不到一半的护生经常进行课前复习, 故而经常出现护生练习时操作步骤不熟练、对要求不明确、练习速度慢、操作问题多等情况。因此, 提高课外学习的主动性成为中职护生学习护基操作的一种潜在需求。

2.3 增加操作模型真实感的需求

调查显示 (见表1) , 超过2/3的护生赞同“在模型上操作感觉不真实”, 且绝大多数护生希望模型更逼真, 说明护生对增强操作模型的真实感有较高的潜在需求。

2.4 增加操作中语言沟通有效性的需求

调查显示 (见表3) , 超过1/3的护生对输液操作的核对解释表述不完整, 超过1/5的护生表述不准确, 超过2/3的护生两次表述不一致, 说明护生与病人的语言沟通尚不规范, 影响了语言沟通的有效性, 这在护生实习中也有所体现。实习护生与病人虽有较好的互动, 但对沟通知识掌握、交互作用表现较差[3], 体现了中职护生存在增强操作中语言沟通有效性的潜在需求。

注:表中统计的为发生这种情况的人数比例

2.5 增加理论知识与操作相结合的需求

调查显示 (见表1、表4) , 绝大多数护生赞同和非常赞同“操作有助于记忆知识”, 但护生在输液操作中对“是否结合理论知识”的关注率不高, 特别是对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如输液反应关注率最低。因此, 加强理论知识与操作相结合, 从而促进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成为中职护生的一种潜在需求。

3 护基操作巩固学习阶段的护基强化训练模式设置的讨论

3.1 以问题为导向

中职生有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愿望, 但主观努力不够[4], 并存在较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缺乏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基于中职生的这些学习特点, 护基强化训练可考虑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 教师要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课前, 通过问题引导中职护生复习, 明确复习目标, 让更多护生有据可循, 提高课外学习护基操作的主动性。也可在练习操作的过程中, 通过问题引导护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操作相结合, 促进知识的记忆, 并激发护生思考的积极性, 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3.2 设置模拟临床工作的操作情景

目前护基操作基本都用模型练习, 缺少病人与护生的互动交流, 而且从表2也能看出, 护生间经常互相模拟病人并交流的情况较少, 护生与模型产生互动感比较困难。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护基强化训练可考虑借鉴情景教学的方式, 如模拟临床护理工作情景, 为模型准备病历, 赋予模型形象生动的病人信息, 病床的床头卡上除了病人的床号、姓名之外, 还增加年龄、性别、疾病或症状等信息, 模型的手腕上佩戴病人使用的腕带。在练习操作的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让每个小组的护生扮演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同角色, 互动交流, 为护生创设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操作环境, 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模拟临床护理工作情景, 还可以训练中职护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使其初步建立临床护理思维模式。

3.3 统一规范教学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各位任教教师教授的班级在多方面比较,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或P<0.01) , 如认真练习操作、注意课前复习、输液操作中对操作要点的关注等, 不同任教教师的班级各有长短。中职护生具备叛逆性的同时又有较强的操作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 受任教教师的影响较大。因此, 教师间需加强沟通, 交流经验, 统一、规范护基强化训练的教学, 更好地解决护生护基操作学习中的问题。

4 结语

中职护生虽然文化基础较差,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但总体对护基操作比较重视, 且他们自尊心较强, 比较叛逆。因此, 有必要从中职护生的需求出发, 以人为本, 构建一种新的护基强化训练模式:用问题引导护生思考, 使其形成良好的课外学习习惯, 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操作相结合, 并提高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模拟临床护理工作的操作情景来提高操作的趣味性, 并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思维、判断能力, 使其初步建立临床护理思维模式;通过加强任教教师之间的交流、统一规范的教学, 从而更好地解决中职护生学习中的问题, 最终达到提高中职护生多方面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美萍.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2]陈小翠.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广东教育:职业教育版, 2014 (4) :115-116.

[3]骆焕丽.实习护生人际沟通满意度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 2015 (10) :199-200.

指导中职生英语阅读探讨 篇11

【关键词】阅读 词汇量 文化 技巧 网络 课外活动

中职学校英语教师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英语题太难了,我根本读不懂,答案都是蒙的”。“学英语真没劲,一点进步都没有”。学生所抱怨的情况确实客观存在,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根本没抓住学习英语的关键——阅读。因为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生缺乏学习这种语言的环境,阅读成为主要输入途径,是其它技能的基础。而英语阅读属于跨文化的交际活动,除语言因素外,它还受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因此学英语不同于学语文或其它学科,学生没有一种文化基础,如果学生连文章都看不懂,谈其它的技能都是徒然的。因此,“看不懂”是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下面分析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

一、词汇量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读不懂”是因为生词太多。因此记忆单词是首要任务,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扫除学生英语阅读中的第一道障碍。

1.零碎记忆法。如果要求学生一下子记很多单词,那必然会贪多嚼不烂,最好的方法就是指导他们利用零碎时间分散记忆,这样既省时省力,记忆的效果又好。比如,指导学生早晨起床后记5个单词,早读课前记5个,早读课下课前记5个,第二和第三节课课间记5个,中午放学后记5个,下午放学后记5个,晚自修课前记5个,晚自修后记5个,这样一天下来可记40个左右的单词。

2.朗读和阅读重现记忆法。就像我们小时候是在不断的听说中不断地纠正发音学会讲话一样,我们同样可以不断的听、说、读,利用声音记忆单词。著名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老师疯狂的名言之一就是:喊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李阳老师还说过,成功的人就是重复次数最多的人。记单词也一样,单词是否记得住不在于一次背了多少时间,而在于它重现了多少次。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对单词,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背诵,直到脱口而出。

3.利用语境和文化确切理解词义。语言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中,是对现实生活及文化的反应,同样,词汇也不能脱离它赖以生存的文化。比如英国具有深厚的海洋文化,这种文化也体现在它的词汇中,从“fish”一词在英语中的活跃程度可见一斑:a cold fish(冷漠的人);a 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 (小地方的大人物)。而且,英语的词汇量大,词的含义也非常丰富。要把握词的确切含义,必须把它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去理解。比如,一个简简单单的形容词sharp 在不同的语境中便有很多种不同的含义。a sharp knife(锋利的刀子); a sharp mind(敏锐的思维);a sharp rebuke(严厉的训斥) ; a sharp taste(辛辣的味道 )。因此,单纯靠记忆单词不是扩大词汇量的最佳选择。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通过多渠道渗透英美文化,并指导学生在句子和文章的语境中去理解单词的确切含义,从而更好地扩大词汇量。

二、文化

很多的时候,仅仅理解文章的字面含义是不够的,近几年试题注重考查句子和文章的深层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取决于学生是不是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如:社交礼仪、民族特色、传统节日、禁忌幽默、还会涉及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

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目的地进行文化导入,在教学课文的同时,介绍一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教Enjoying novels 时,教师不但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展示了小说的作者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以及她们的代表作,而且可以利用音像播放了电影《傲慢与偏见》和《飘》。

2.多渠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习语。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精华,它经过千锤百炼,沉淀了厚重的英美文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英语习语,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理解习语产生的背景去理解习语的含义。如:在学习词汇 rain cats and dogs(下倾盆大雨) the eleventh hour (重大事件即将发生前的最后一刻时),给学生讲明它们背后的典故,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实践证明,学生阅读速度和准确度的还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否利用有效的阅读技巧。而 “指读”,“唇读”,“回读”,和“译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阅读速度。还有的学生过于注重细节,对英语文段进行阅读时,一般逐字逐句去理解,通过译成母语来辅助理解。结果在阅读中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读完文章却不知文章主要讲了些什么。一遇到生词,便停顿下来,立刻查字典,无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阅读,也影响整句或整段意思的理解。

1.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教师应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戒掉不良的阅读习惯,并进行有预测的针对性阅读。“预测阅读”是指针对所学课文,指导学生不要急于从头看到底,而是先浏览标题,插图,文章的格式等进行初步的预测,再根据教材或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推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要话题等。然后再开始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设想与原文进行比较,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指导学生学会略读(Skimming)和跳读(Skipping)即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阅读时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猜测生词尤为重要,但不同的语境,单词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

2.指导学生加强对文章宏观上的理解。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就文章本身而言,了解文章里作者思想发展的途径最为切要.” 因此,在阅读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谋篇布局,摸清作者的思路,抓住文章的主题句正确理解全文。并通过课堂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宏观阅读技巧。如:在指导学生做阅读题时,首先要求学生阅读首尾句,确定文章的文体,叙述的角度。如果是说明介绍类,即再阅读各段的第一句,这样便可初步从宏观上摸清文章的主旨和文脉,从而为细节理解和推理判断提供了宏观上的语境。

3.掌握有效的阅读题的答题技巧。指导学生使用文——题——文阅读方式、培养从整体到细节的阅读能力。即先快速通读全文,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然后读问题,再将全文认真读一遍,最后回答问题,该种方法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全文的题材、主要结构、中心思想、主题段、主题句。在跳读时,一目十行,目光自上而下定位与答题内容有关的词句,无关的内容掠过,使回答有关who,what,when,where等文章细节问题时,能很快找到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又能有效地利用时间。

四、网络资源

如果学生的阅读量仅仅局限于课本,就会导致孤陋寡闻,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走出课本,广泛涉猎。

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内容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在中职阶段学生词汇量已有一定积累的前提下,教师结合教材主题,利用网络中富有时代气息的真实性材料进行辅助教学来丰富和拓展英语教学内容与背景知识,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例如我们可从相关网站上找到关于猪流感和地震的报道作为补充阅读材料。这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到通过阅读了解热点问题的乐趣。总之,网络空间中有大量英语资料,这些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

五、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引导,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自主和创新意识。

中职生英语厌学原因分析 篇12

我们结合我校英语教学中出现的现象, 做了一次调查问卷。在本校中专班任意抽取五个班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 , 共计200多名学生, 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0个问题, 问题主要涉及到英语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学习愿望和学习现状做了调查, 问卷一共包括20个题目, 其中第1题, 针对学习目的;第2-11题, 针对学习动机;第13、15、18题, 针对学习方法;第12, 14, 16, 17题, 针对学习习惯的调查, 第19题调查学生的学习愿望, 20题是对现状的分析。从问卷结果来看, 第1题回答“不是”比例较高, 占总人数的为88.5%, 说明学生 (无论成绩好坏) 在学习英语时有一定的学习目的, 即: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英语。从第2-5题回答“是”的同学明显比回答“不是”的少很多, 7-11题的回答“是”比例远高于“不是”, 说明学生内心还是很想把英语学好的, 也知道英语的重要性。12-18题中回答“不是”的比例远远高于“是”。说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14、16、17题反映出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又不能及时复习的人数较多, 说明他们养成平时归纳总结的好习惯;13、15、18题反映出大多数学生不能自主地选择能提高自己能力的练习, 说明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自主性;18题16.7% 的学生选择“是”, 说明学生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对19题回答了“是”, 从中不难看出, 虽然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但是其中大部分学生还是有良好的学习愿望, 还是希望能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第20题“很差”是学生使用比例最高的一个词 (有87% 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太难, 听不懂、不知怎么学, 处于迷茫状态。

通过问卷调查, 我们发现中职生产生英语厌学的原因既有自身原因, 也有外部原因, 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英语基础差、重专业轻基础、学生知识价值观的错位

在英语教学中, 有些学生学了三年的英语竟然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写全, 简单的英语对话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在平时和学生的谈话交流中, 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有一种“逼上梁山”的感觉, 是家长和老师的压力才让他们不得不走进教室。在课堂上也就表现出, 不注意听讲, 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些学生睡觉、摆弄手机、吃零食等等, 主观能动性不强, 得过且过, 长时间下来对自己在学习上就产生了放弃的念头。甚至还有些学生认为来中职学校只要把专业技术学到手, 会不会英语根本不重要

二、不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生由于年龄较小, 再加上初中阶段没有认真系统的学好基础课程, 文化课底子薄, 接受能力较差, 中考成绩不理想, 导致进入中职学校后, 在基础文化课特别是英语学科的学习上心生障碍, 产生了消极的情绪。甚至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中职, 不仅仅是英语课有困难, 而是几乎每门基础学科的学习都感觉吃力, 在学习上屡屡受挫, 在求知的道路上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同学在学习上没有一点点成就感, 体会不到获得知识的喜悦, 学习兴趣从何谈起。在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经常创设情境让学生做英语对话练习, 可是部分学生没有兴趣参与, 断然拒绝,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无从体现。

三、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对英语学习的错误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迁, 近几年来中职学生思想意识,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对于学校、老师、家长的说教已不再盲目的敬畏听从, 更加关注自身个性化的追求。学校、老师、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对学生来说是相当大的。甚至有人说, 五天的学校教育赶不上两天的社会熏陶。从社会的角度来看, 受到社会上英语“无用论”的影响, 很多用人单位招收流水线上的工人对英语根本不做要求, 这也就导致很多学生厌学英语。很多学生认为做一名技术工人只要肯出力、技术好, 会不会英语照样找工作。因此, 便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读书无用”等厌学情绪。

四、中职英语教师教学思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全社会都在大力提倡推进职业教育, 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老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 过多的强调语法, 采用“填鸭式”“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方式, 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只能让课堂越来越枯燥, 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 另一方面个别教师总是埋怨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水平差、不好教等等, 而不是去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积极的调整教学思路, 大胆尝试教学改革。甚至有些老师一走进课堂就心生反感, 一边上课一边管纪律使很多老师感到头疼, 产生了厌教情绪, 长此以往师生对立现象日渐严重。

总之, 中职生英语厌学涉及多方面原因, 应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中职英语教师, 也希望能够找到真正有效的对策, 来帮助厌学的学生迷途知返, 早日成才。

参考文献

[1]宋传茂.《成长心理案例集》.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11.

[2]张万兴.《中小学教育的原则与法则》.中央名族大学出版社, 2004.5.

[3]肖礼权.《英语教学方法论》.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6.3.

上一篇:培养学生兴趣下一篇:暖通空调的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