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基础课程(共12篇)
中职基础课程 篇1
《机械基础》课程因为其自身的特点, 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取得了一定效果, 故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1、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逐步改革, 教育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教师已经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 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 成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教学是“教”与“学”两个方面。作为“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体老师和学生, 应该是平等的。所以教师应该树立新型师生观, 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 老师也不是绝对权威, 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2、了解学生,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了解学生不仅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压力及身体状况。在学生遇到的困难时应多关心学生, 开导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使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可值得信任和交流的好朋友, 这样师生关系才能融洽, 才能相互尊重, 学生才能积极发言、探讨和回答问题, 从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 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 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机械基础》教学中,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好这门课的关键。
1、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 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将课本中理论抽象的知识、问题还原为鲜活的现实生活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1]如公路上货车轮胎爆胎后, 驾驶员用于顶起车身的螺旋千斤顶和钳工实习车间台虎钳上的螺旋传动机构应用形式有什么区别。让学生亲自到日常生活中探索和实践, 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的趣味性、真实性和实用性, 唤醒学生求知欲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2、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成功其实是一种感觉, 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感觉, 它是每个人达到自己理想之后一种自信的状态和一种满足的感觉。同时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一个学生都都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肯定。所以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学习、发言是自由、安全、平等的, 如当学生不敢发言时, 教师应给予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 教师应委婉指出错误, 并肯定其成绩;当学生正确回答出问题时, 教师给予表扬。这样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 在成功中培养兴趣。
3、利用各种模型教具和多媒体等手段
模型教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机械基础》中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各种模型教具。[2]如在学习运动副时, 向学生展示燕尾滑块和铰链连接的模型, 通过模型让学生看清每种运动副的接触元素, 从而更好地区分高副和低副的判定原则。《机械基础》中通过摸型,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 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 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 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 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 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 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多样, 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用文字描述, 也可以用动画模拟现实过程,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克服了其他教学单一表现及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 因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如在讲解四杆机构时, 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将四杆机构的各种用图片和动画吗, 可以让学生看到各种运动形式的直观效果,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机械基础》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相结合, [3]如在学习导杆机构时, 可以结合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 来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结合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时,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铰链四杆机构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注意与参观教学相结合, 如可组织学生到工厂实习参观, 通过自己观察和向工厂师傅请教学习, 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李青莲:《浅谈机械基础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之友》 (B版) , 2009, (08) :139-140。
[2]张宏灿:《浅谈如何提高<机械基础>的讲课质量》, 《职业》, 2010, (06) :160。
[3]李彩云:《<机械基础>课的教法探讨》,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 (11) :101-102。
中职基础课程 篇2
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最新的硬件设施和各种软件层出不穷。
学生们往往抱怨“为什么学校的电脑不是Win7操作系统,不是版本的Office办公软件”,“在学校学的软件已经跟不上社会上用的了,现在用的软件学校都不教”……从技术平台的层面来看,学生的抱怨不无道理,但是教学现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改变。
本人以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应该逐渐从产品教学中走出来,因为软件不过是培养技能和素质的载体,而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以及对课程知识强烈的接受欲望。
从教学内容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中文Word文字处理软件、中文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中文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网络基础及Internet应用。
从教学过程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分两步走。
第一步为计算机文化基础。
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并了解基本常识。
第二步为计算机应用基础。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建构本专业及相关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具体体现为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的运用。
现今教学改革中的一个关键改革点就是配合当地的整体发展规划,使各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计算机基础运用方面得到更加专业化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进校时就已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在对中职各专业的学生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不是千遍一律地按照两步进行,而是从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应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由理论教学逐步转化为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2《计算机应用基础》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经过多年给各个专业的学生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经验,我们应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相同,教学侧重不同”的情景教学。
2.1对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
在“两步走”教学步骤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步走”。
主要体现在: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之后,并不直接开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而是进行计算机技术基础方面的教学。
考虑到信息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其后要开设大量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这些后续课程的前导,因此在当前的第二步(计算机技术基础内容的教学)安排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加设DOS语言的教学以及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包括计算机软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概念与方法。
其后,在Office办公软件的教学中,不仅要完成Word、Excel、Powerpoint相关知识的教学,还要着重强调在软件使用中对内部嵌入的了解。
这是对前面计算机技术基础中学到的软件概念的实践感知,也是对其后本专业软件课程的一个提前认知。
2.2对加工制造类专业的教学
加工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大多是加工企业单位,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很少会更深入地对计算机软件编程和硬件维护方面进行研究,而是软件操作运用较为频繁。
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两步走”的第二步,也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上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软件操作应用的情景教学。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方向,在介绍基本的软件使用技巧之后,讲解大量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
这样使得学生通过具体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相关软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至工作带来便利。
例如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我们应该增加“如何通过Word输出其它类型的文件”、“如何通过Word制作工作流程”、“如何通过Word制作产品加工方案”等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
在进行Excel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
我们应该增加“如何通过Excel制作产品加工数据分析表”等数据分析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
在进行PowerPoint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我们应该增加“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数据分析图表”、“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产品加工说明”等加工过程分解方面的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
2.3对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的`教学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各单位从事文秘、行政等相关工作,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而是对办公软件的运用较为频繁。
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两步走”的第二步,也就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花大量时间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情景教学。
例如,我们应该在进行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增加了“如何通过Word制作公司内部刊物”、“如何通过Word制作会议备忘录”、“如何通过Excel制作办公设备管理明细表”、“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公司会议简报”等等,并提供相关的情景案例给学生课后练习和参考。
2.4对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学
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财务、会计、商贸等相关工作,其后也会相续学习VF、Access、用友、金蝶、专业商务软件等相关软件,对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知识运用较少,但对基础办公软件的运用较为频繁,需要了解一定的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
所以,笔者采用教学“三步走”的方案,也就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方面简单介绍计算机软件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花大量的时间进行Office办公软件的情景教学,并重点进行Excel的相关案例教学。
例如,我们应该在基本技巧的讲解后,增加“如何通过Word制作公司企划方案”、“如何通过Excel制作工资表、销售清单统计与分析表”、“如何通过PowerPoint制作项目资产分析报告”等,并提供相关情景案例给学生课后练习和参考。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发现相关教学的不足之处。
例如,大量的案例使得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凑,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往往难以快速掌握,跟不上教学步骤。
而且面对不同专业群进行不同的案例情景教学,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要做大量的准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教学速度不能太慢,使得很多基础好的同学感到疲塌;也不能太快,使得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丧失信心。
应该通过学生及时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速度,使所有的同学受益。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全方位、大范围、多层次的改革过程,需要全体教师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9).
[2] 万德年,朱伟.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6).
[3] 孙霞.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计算机时代,(11).
论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 篇3
关键词:中职 机械基础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143-02
随着现代科技、教育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许多中职学校关注于自身的教学质量,探讨发现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并对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做出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在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中职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实践教学为基础,与理论和实习相结合,同时进行相应的实验等各个环节,这样就使机械基础的应用价值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当前,在我国中职学校中最广泛使用的就是教学模式一体化,它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 现状
1.1 教师思想传统,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我国处于应试教育的阶段,许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学观念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许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内容枯燥无新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师生互动较少,课堂参与性低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听从教师的传授。但对于机械基础课程概念多、原理多以及知识面广泛和课时的要求,使得教师过多地讲述理论知识,而缺乏对学生需求的满足。这样就容易造成师生间的交流减少,导致部分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旁观者,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1.3 忽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职教育中主要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它深深地影响着职业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导致了教师过多地进行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就相对较差,在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2 对策
2.1 对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优化改革
做好绪论的讲解。绪论是对一门课的指导,学生学好绪论这堂课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该课程的关键内容。机械基础教材通过改版,教材的绪论添加了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照片,增加了其趣味性。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作为导入,来阐述“生活离不开机械”,在课堂上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不断来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学生对机械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我国机械发展的历史、机械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的责任与义务做到深刻理解。教师在讲授绪论这堂课时,要对课程的性质、任务、教学方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做好学习规划等。
注重对新课的导入学习。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其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够通过直观的和趣味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这样就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兴趣,顺利进入学习的主题。对于学生的积极思考和获取知识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机械基础相对枯燥的特点,可以通过模型或者实物等直观的教学工具进行机械基础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感性认识增加学习兴趣。教师一般可以通过对机械传动以及常用的机械拿到课堂进行授课,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摸到演示模型。对于轴系零件部分,可以通过分解部件的模型,使学生观察到部件的内部结构。此外,教师在案例的列举时,要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拓展其思维与知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热情。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的核心主体是学生,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理论讲解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学生。我们应该改变对教学角色的基本定位,使学生由单纯被动的听课转到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从单纯的授课过渡到引导方面,形成师生共同探讨,共同分析的局面,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独立思考以及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问题、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轻松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中,并且做出了对课程体系的相关调整。当今世界的计算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并且很好地与传统教学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将声、图、文、视频等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合成,这样教学内容就可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课堂中,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对于一些零部件的观看和分析,可以通过鼠标来进行原理分析,这样就能使学生深入了解零部件结构,并且对其工作原理也会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2.2 增加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中职教育主要是以实践为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断应用和巩固,以及学生对实践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出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防腐,能够使学生在上岗后立即工作,提高其适应能力。一般而言,我们所说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和实习,也包括学生到工厂参观等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教学实践和课程内容紧密相结合,使学生通过技能掌握理论,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发展。学生应该抓住每次的实践学习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中认真做好每一次的笔记与问题,课后进行商讨。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在实践中的不当行为作出一定的指导和改进,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3 教师及时学习多媒体的知识,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实际中
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作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学课件,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制作出更好的课件,就需要教师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和教学技能,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而且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模式都会随着多媒体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探寻适合自己教学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效果能够得以提高。多媒体能够很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认识到它仅仅是辅助教学,还要加强对教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结合多媒体教学,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结语
针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其应该更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素养,不断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共同取得良好的成绩。总体来说,中职机械基础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海庆.浅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J].科技信息,2010(14):56-57.
[2]卢隆有.谈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0(3):95-96.
中职卫校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 篇4
一节课, 好的开头关系到整节课的效果, 而好的开头又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1]。导入, 是引入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授课时,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教师若能精心设计导入方法, 使其先声夺人, 在上课开始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临床病例进行导入, 通过生动有趣的临床病例, 设置悬念, 提出问题, 引出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要比一上课便直接讲述枯燥、深奥的教学内容更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如在学习生理学课程中的“神经肌接头的传递”这个内容时, 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有机磷中毒的一个病例:一女孩因男朋友要与其分手看不开, 服有机磷农药自杀, 被家人发现送去医院, 生命危在旦夕。中毒表现为牙关紧闭, 颈项强直, 全身抽搐。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呢?学生被教师设置的情景吸引, 进入了思索求知的学习状态。又如导入日常生活实例。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我们可以贴近生活, 以日常生活实例来进行导入。如在讲授生理学“血液”这一章内容时,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启发学生的思维, 再导入课程内容。血是什么样的?失血过多人会怎么样呢?为什么失血过多人会死呢?在学习“消化和吸收”这一章节内容时, 可提出下面问题:我们每天不吃东西可以吗, 为什么[2]等。
2 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使教学化难为易
医学基础课程内容抽象、深奥, 各种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和各种生理、病理变化的具体过程如果只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 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各种医学原理、变化过程, 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使抽象、难懂的知识能够化难为易、深入浅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如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动画和仿真功能, 可以把各种生理功能、生命活动过程或者病理变化过程真实地模拟再现出来, 化静为动, 成为一个看得见的过程。通过扫描、拍摄、自己动手绘制或利用网上现成的图形, 得到各种丰富、清晰的彩色图形, 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 一目了然。因此, 作为一名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师, 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充实自我, 积极进行教学手段的更新, 增强课堂授课的表现力, 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 使医学基础课程能够摘下“难讲、难懂、难学”的帽子, 让学生容易学、乐意学。
3 灵活选择, 组合运用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 注意稳定性的维持取决于诸多因素, 其中对象的活动多样化是注意稳定性的重要条件, 内容丰富多样而有变化的对象和活动, 很容易引起并维持人的注意[3]。因此, 教师在授课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灵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合理组合运用,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不能以一种教学方法从头至尾贯穿始终, 一成不变。如: (1) 启发式教学法。比如, 在解剖学学习“子宫的结构”这一内容时, 让学生观察子宫切面模型, 理解子宫壁厚腔小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提问:子宫壁为什么要长得这么厚?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为了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通过引导, 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使其积极参与课堂, 积极思考,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 案例式、问题式教学法。把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用浅显易懂的临床案例或生活现象来解释抽象的原理, 使课堂授课形象直观、生动有趣; (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 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 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等。这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既有教师的讲授, 也有学生充当教师进行的互动式教学, 既有教师对学生一步步启发式的教学、提问, 也有师生间的讨论和教师对问题的总结、概括。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真正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 理论联系实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刚进入医学院校的学生, 都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接触更多的临床知识与疾病, 而医学基础课程往往偏重基础理论[4]。教师要抓住这个特点, 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重视与临床、生活实际的结合, 让学生尝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认真备课、精心准备,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充分联系、利用日常生活实际或临床现象, 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学生学习医学基础课程时还未开始临床课程的学习, 因此要从学生平时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日常生活及临床现象材料入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学习“内分泌系统中各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作用”时, 我们可以结合临床上该腺体功能亢进、减退的临床表现或临床用药产生的副作用等来进行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医学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热情, 也为其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5 注重人格魅力, 成为学生欣赏的教师
人格魅力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在行为举止、气质风度上体现出来的对他人的一种吸引力和影响力[5]。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备受学生的关注。而中职时期是卫校学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 是他们个性、人格逐渐定型的时期, 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引导、个性培养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教师人格完美, 对学生就具有感召作用, 所以教师要注重个人修养, 不断增强个人魅力和吸引力, 努力成为学生眼中令人尊敬和欣赏的教师, 只有这样, 才能去影响、启迪、感染学生, 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总体而言, 教师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 只有认真准备和设计每一节课, 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阐述知识和解决问题, 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认同。在教学中, 教师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满腔热情地进入课堂, 以自己愉快、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 激起学生的思维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有准确严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形象直观、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 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知识。教师还要注重保持优雅的仪表、儒雅的风度, 亲切地关心和对待每一位学生。
摘要:医学基础课程是中职卫校各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 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 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达到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职卫校,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吴凌云.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分析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 (9) :173.
[2]宁华, 皮至明.多媒体技术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华夏医学, 2007 (4) :845-847.
[3]蒋昭庆.在《生理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的几点做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78-79.
[4]彭彦霄.医学基础课程课前准备的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 (6) :60-61.
中职基础课程 篇5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根据新职业教育论的观点,并结合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为主线的原则,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成技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了适应当今的新经济时代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已经成为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但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模式上。很多学校都是初、高中生统一编班,统一内容,统一进度。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中学,初中阶段就已经开设了电脑信息技术课,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些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学生,由于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少,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还比较缺乏。因此,如何灵活处理教学中的深度和广度,由过去简单的操作技能训练,转变为对学生综合信息素质能力的培养上来,将成为教学中研究的一个重点。
(2)教学内容上。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都是采用统一教材,统一检测目标,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应具有的职业素质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目标不是很明确。
针对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想要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的综合信息素质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素质的需要,就必须对中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改革。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改革
(1)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发展。计算机技术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新技术和新软件层出不穷。而作为教学依据的教材由于在编写、出版、发行等环节上耗时较多,从而导致部分教学内容滞后于现实的发展,相对陈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让教学内容也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有求“新”的精神。作为一名新时期的信息技术教师,应时刻站在本学科的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把介绍新知识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选择地把一些相关的新版本软件的新增功能与特点等补充到教学中,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激发求知欲、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自觉性。其次,兼顾教学层次性,合理调整教学顺序。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分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努力探索而实现认知水平的重新架构。
(2)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一本好教材,对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广、变化速度快,涉及的学生面广等,如何让教材满足教学的需求呢?笔者认为,在教材建设上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作为一门内容更新速度快的基础学科教材,一定要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教材版本、教材内容,突出一个“新”字。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这一资源开展教学,把网上内容写入教材,使教材增加新的活力。其次,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变“教本”为“学本”。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化解教材中的难点,图文并茂,使学生自己也能将教材看得明白,这对学生进行课下预习和复习非常有帮助。
(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的核心就是“学习如何去学”――即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设置教学问题,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想办法从课本中、从网络中找到解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拓宽他们的知识发展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不仅要从内容上进行改革,也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不断创新,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容迎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挑战。但是,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对教师尤为重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谢景政.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差异教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8).
中职基础课程 篇6
【关键词】中职基础课 行为养成教育 德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20-02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同时也提出公共基础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足见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德育,因为基础课蕴涵丰富的德育素材,也有着广阔的德育空间,同时也承担着德育的义务。教师应充分利用基础课这一载体,抓住教育契机,创造各种机会,加强育人教书的职能,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适时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职基础课程渗透行为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一、自觉养成,身教渗透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足见身教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功效。据此不难得出:要想增强行为养成教育的渗透效果,教师必先示范,为人师表,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身教中传递正能量给学生,以换取学生的亲近与信任,在“亲其师,信其道”中增强行为养成教育渗透的效果。
二、课前整顿,直接渗透
中职生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文明意识,但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这些不文明现象在课堂内外时常发生。因此,基础课教师应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整顿。
(一)适当引导,各居其责。中职生的卫生习惯较差,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且责任意识薄弱。如在值日生轮值问题上,常常互相推脱。笔者曾到过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堂听课,上课预备铃声响时,这位教师走上讲台,环顾四周发现教室地板上多处散落有垃圾,就善意问道:“请问今天谁是值日生?如果可以,请值日生把教室里及走廊外的垃圾清扫一下。”当时学生基本都到齐了,但没人回应,一连问了几声,还是无人问答。这时,数学教师没有急着上课,而是蹲下身去捡地面上的垃圾,值周班干见状,立刻拿起扫把开始清扫,学生也纷纷拿起扫把一起清扫起来。几分钟后,教室和走廊清扫得很干净,学生也回到了座位上,这时数学教师才开始上课。这样的课前整顿是很有必要和意义,既让值日生明确了清扫职责,又让值周班干明确了督导职责,也让其他学生明确了保洁职责。
(二)及时教育,有效整顿。教师提前到教室时,常能见到不少学生正进行一些不文明行为,此时,不能以“我又不是他们的班主任”、“现在不是上课时间,不关我的事”等为由,拒绝教育,相反,应及时地教育学生。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应讲究教育方法,委婉地进行,否则适得其反。记得有一次,一个男生在教室抽烟,笔者走到他的身边,但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笑着说“下课了,你不出去转转么?”他没有回答,笔者又开始关心道“你的手怎么了?”他说“没怎么”,笔者继续关心道“不要紧的吧,去卫生间给其他同学看看,老师会比较放心一点”。这时,这个男生不好意思地走出了教室。从那以后,该男生在笔者候课时没有在教室抽过烟。
三、课堂渗透,点滴渗透
通过课程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条主要途径,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抓知识,树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要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应先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行为习惯意识。记得有一次,笔者去听一个数学教师的课,在讲到数时,他说“非正也非负的0是最特殊的一个数”,接着,这个教师问学生:“有没有同学不想当值日生的?”学生你看我,我看你,没敢答,教师连续问了三次,陆续有不少学生答道“不想”,教师又问“有没有办法?”学生再次茫然,该教师停顿了一会儿,说道:“办法就在这儿——0,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每个同学都将垃圾放置到垃圾桶内,教室地面有多少纸屑等垃圾呢?”有学生答“没有”,这个教师说道:“是的,0垃圾,请问需不需要值日生?”有三五个学生低声答道“不要”,教师继续“是的,教室就不用天天安排值日生了。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学校里,每个同学都将垃圾放到垃圾桶去,那还需不需要每天安排同学去扫清洁区?”这时很多学生答道“不用”,教师笑着说道“是的,0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做好保洁工作,制造出0垃圾,那我们就不用天天当值日生了,这也是我们讲文明的象征。大声告诉我:从今天开始,争当制造0垃圾的文明学生,好不好?”教师一次比一次大声、坚定地引导着学生,学生由此树立了制造0垃圾这一意识。
(二)抓细节,正行为。树立了意识仍远不够,毕竟“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教学细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在提问前应先说“please”,请学生坐下时应说“Thank you,sit down,please”,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说“good”、“Very good”等词语,以回应或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再如,在礼仪课中,对于学生的礼仪情景表演,教师应及时给予必要的、恰当的点评和纠正,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地方,如学生表演入室拜访时,没有敲门就直接进来了,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敲门、待主人的应允后如何进门及与主人打招呼等,一点一滴地进行细节教育。教师应进行长期、反复的演练,切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课后督导,持续渗透
行为习惯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的特点,加之中职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反复出现,这就需要适当借助外力,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推行“全员德育”的育人模式,要求教师不拿“现在是下课时间”、“我又不是班主任”、“那个又不是我班级的学生”等作为借口,下课之后,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漠视不理,相反,应及时给予督导,关心和引导相关同学克服困难,纠正不文明行为;同时,对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同学,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坚持,并努力养成更多的文明习惯。中职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督导学生,持续进行渗透,切实增强渗透效果。
总之,中职基础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基础课这一载体,通过自觉养成,身教渗透;课前整顿,直接渗透;课堂渗透,点滴渗透;课后督导,持续渗透等方法,适时渗透行为养成教育,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王体民,张成东.中职学生养成教育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3]赵国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J].辽宁教育,2012(16)
【基金项目】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年度二级立项(桂教职成[2012]35号)
中职基础课程 篇7
实验教学现状
(一) 软硬件设施不完善
硬件———实验设备陈旧、不齐备现在的中职学校, 很多由于资金或其他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及时添置新设备, 有时要想做一个完整的实验几乎凑不齐实验器材。因此, 具备必要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是实现实验教学的前提。
软件———实验教学师资缺乏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要真正使实验课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独特作用, 需要教师具备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教学能力。目前, 有些教师自身缺乏实验经验, 无法真正独立完成实验课教学任务;有些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花时间、下工夫, 导致教学方法形成单一, 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建立岗位责任制, 实行定岗定编, 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电类专业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支持他们在职进修, 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 鼓励他们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科研, 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 富有奉献精神和优良业务素质的实验师资队伍。
(二) 实验教学考核制度不完善
一些中职学校没有单独建立实验考核制度, 而是将学生的实验实训课成绩包含在平时成绩中, 所占比例也小, 使得很多教师不重视实验, 导致实验效果不佳;有的有单独的实验考核, 但内容简单, 不能反映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三) 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 一些中职学校的电类专业实验教学还在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采用常规的讲授型教学方法, 学生按着现成的操作步骤获取几个数据, 实验就算完成了。特别是分组做实验时, 有的学生只看而不动手操作, 不观察, 也不记录, 更谈不上去思考。实验教学收效甚微。
(二) 综合性实验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综合性实验教学要建立全新的网络化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平台, 可使用教学课件或自行研发模拟软件。学生可先进行计算机设计和仿真, 然后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 如三相交流电路的联结等实验。这部分内容可能要受到多方面的条件限制, 因而所占比例较少, 应尽量安排。
(三) 为兴趣小组准备创新、设计性实验
对于创新性、研究设计性实验, 一般由教师给定 (也可学生自己选定) 实验项目。教师给出设计的目标、要求、注意事项等, 学生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步骤后, 由教师审查, 审查通过后,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有应用电工理论和虚拟仪器或应用现代电工测试技术进行软硬件结合式的虚拟仪表研制实验, 如源滤波器、回转器、负阻变换器等。这类实验应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开展。实验过程中采用学生自学、自研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的方式, 让学生尽可能独立地主动完成实验实训内容。
(四) 举办各种各样的技能大赛
对于大部分学生, 一个阶段或一个学期后要进行技能考核, 如初级证书的考核、技能大赛选拔赛等。而对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可进行个性化培养, 为学校的各种大赛、业余科技制作活动等储备人才。同时, 要鼓励这些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在完善学校软硬件设施基础上建立完整、系统的实验考核制度, 对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有重要的意义。此外, 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也十分重要, 应适当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体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从简单到复杂, 从一般到先进, 从单一到综合, 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 具备本专业要求的综合实验能力与专业素质。
(一) 基础性实验以简单、实用性实验为主
基础型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方法, 正确选择、合理使用仪器、仪表、设备和元器件, 掌握实验电路联接、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可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验基本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如万用表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双联开关的电路联接等。还可以根据学生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自行设计一些实用性强、易于操作的内容, 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 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以万用表使用为例, 实验可以分成“电阻的测量”、“直流电压的测量”、“电位的测量”、“直流电流的测量”、“交流电压的测量”等多个小实验, 使学生反复使用万用表, 从而熟练掌握万用表的操作技能。以“电阻的测量”实验为例。方法一:色环法;方法二:万用表测量法。教师先说明每一种方法的操作过程、要求等, 然后学生开始对8~10个电阻进行实验、操作, 并填写记录表 (表1) 。
又如, “电位的测量”实验。教师先讲解实验操作过程、要求等, 然后让学生按图1连接电路, 并填写记录表 (见表2) 。“电位”这个知识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既抽象又难懂。做完上述实验后, 学生可对照实验报告再来理解电位、电位差、电压等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 这样会更加直观、易懂。对于掌握比较好的学生, 还可以设置一些思考题。
考核内容可有实验完成情况、现场卫生状况、仪器设备是否整理或损坏、实验纪律遵守情况等, 可参照企业的7S管理模式。
多种方法交替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可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演示、观察、分析、总结;激发、提问、讨论、结论;示例、归纳、总结;边讲边实验;应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等。
我们在不同的实验课程教学中应将多种方法交替使用, 不断刺激学生的学生兴趣, 达到一定的教学目地, 使学生听懂、学会, 不断提高学习自觉性。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在不断的教学实验中产生的, 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的, 因而是有局限性的, 每种方法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 而不足之处只有借助其他方法的优势来弥补, 即以彼法之长补此法之短。因而, 我们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并对它们进行优化组合, 使它们更适合教学。
总之, 实验教学是职业学校姓“职”的根本和重心。学校必须重视, 专业教师必须践行, 不断探索适合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等, 编写校本教材并推广, 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培养出合格的职校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程周.电工与电子技术 (第2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17, 18.
[3]程周.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 (配套光盘)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王慧玲.电工基础实验 (配套光盘)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张小慧.电工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1-40.
中职基础课程 篇8
一、《电子商务基础》课程内容
电子商务指的是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电子设备, 进行营销、生产及管理等商务活动的过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商务内涵、网络营销、电子交易、物流配送及安全保障等方面。整本书80个课时,其中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各占40个课时。
另外,该课程和学校的教学资源、设备互相结合,以开设网店作为课程主线,使学生对电子商务几个重要业务流程、知识模块有初步了解和认识;“漫步电子商务”为重点模块,包含电子商务的重要知识模块, 其中每个模块均能对学生自身技能进行训练,使学生在操作中领会;此外,该课程针对新生,增加电子商务行业、职责,明确学生就业方向,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电子商务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 材问题 。
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较快, 运用的电子商务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内容滞后。电子商务教材应具备综合性、可读性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2.重难点问题 。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主要在第一、第二学期开设 ,其涉及的知识主要在二年级、三年级开始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大量补充专业基础知识,进而导致教师教学内容繁多;如将该课程调整至第三学期或者后面学期开设, 则会给其他专业课程开设产生影响。
3.学 生基础问题 。
对中职学生而言,其自身专业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存在较多学习障碍。另外,学生自身水平不同,有的学生不会操作Excel、word,有的学生计算网络水平高,已经对网站经营有所了解。
4.教学方法 。
课堂教学主要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学生几乎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不能感受到真实的电子商务平台环境。
三、《电子商务基础》教学策略探讨
1.项 目教学法 。
《电子商务基础》部分模块的学习需要多人合作 ,尤其是计算机基础弱的学生,更需要他人协助。项目教学法实施步骤如下:(1)授课教师首先确定项目任务;(2)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3)每个小组制定工作步骤、流程,明确分工;(4)开展项目时,加强小组讨论、协作 ;(5)项目完成后 ,各小组展示研究成果,并加强各小组的沟通、交流;(6)教师根据各小组的项目研究结果予以点评。
2.教 材的选择 。
由于电子商务资讯发展迅速, 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十分重要的。如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学·用·做”一体化教程》教材,主要分为三篇,其中上篇为“看一看”,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概述、市场分析、技术基础及其他应用等;中篇为“用一用”,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的搜索、电子商务物流、网上支付及电子商务安全等内容;下篇为“做一做”,内容主要包括策划企业网站、网上开店等。该本教材案例具有时效性特点,教材内容较丰富,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掌握最新商务资讯。
3.因 材施教 ,注重实践教学 。
教师教学时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互相结合,充分将先进的信息化环境、手段应用到教学改革中,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学习、教学的效果。如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较薄弱,则可采取边学边教的教学方式;如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较好,则采取先做后学的教学方式。将原有模拟软件实践作为基础,加强社会实践和虚拟环境实践环节的应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加强实践的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进行社会拓展活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并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4.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 。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意见、班级情况对教学学时、内容及时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学情和专业,在保留学校课程特色的基础上,制订不同教学计划。教学时和学生加强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另外,和学校专业优势互相结合,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电商技能水平和理论水平。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之研究 篇9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备课的认识
课前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学、备学生。“备教材”就是要反复地学习教学大纲, 了解现在社会上对办公软件的具体应用要求, 做到有的放矢, 做到心中有数。“备教学”就是要对教学进度计划、教材重难点和教学组织环节设计。“备学生”就是要对先了解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 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需求,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1. 操作技能任务。
指完成上机实训课的技能标准和在整个上机实训课中的作用。如在准备“Excel数据计算”课程教学中备课过程中, 要让学生掌握求和、求平均值函数的用法之外, 还要说明它在的参数的调用, 明确它是函数及其参数是数据计算的主要内容, 更是生活中的一个实例。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学生深深体会到, 实习不仅是做实验, 而是要熟练掌握数据计算的方法并能灵活应用, 举一反三, 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 基础理论知识目标。
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小学、初中就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适当精简压缩学生已经掌握的和学习难度大的理论知识。我在实习课备课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技能操作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本着理论联系实际, 专业实训求精的原则, 让学生理解理论联系操作的切入点, 懂得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并有创新性。
3. 设置“任务”, 用“任务”驱动学习的主动性。
每堂课设计一下现实的、针对性很强的任务, 布置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开发新思路和新方法。比如, 在讲授Word 2003的图文混排时, 可实现让学生收集一下广告传单, 了解图文混排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整理已收集好的资料, 再有针对性讲解加工和处理各种素材的方法和技巧, 并强调综合应用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启发, 调动学习兴趣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已掌握的情况, 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新方法。学生在理论学习或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是很正常的。我一直鼓励学生多提问, 谁问的问题多表明探究的更全面。有问题或者疑难时, 而应先给予提示和引导,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和纠正不正确的操作, 这样, 学生对出错的印象才会深刻, 更好的掌握基本的操作。让学生有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和成就感, 才有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设计作业
我们的实习课大部分没有课后作业, 我们要对每一次上机实习教学必须布置作业留待学生思考, 例如, 在图文混排中完成每一项环节之后, 可让学生写出图文混排中作品的创意和操作步骤。也可以布置写实习报告, 通过实习报告让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反思操作训练中技能上的成败得失.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运用现代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各种现代信息化教学设备应用到教学中, 投影、电子白板、平板电脑, 大屏幕触控电视引入课堂教学。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颠覆性的变革,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和技术, 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这样才能创造生动、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 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 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任务驱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大部分都是操作类的, 在课堂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特别适合中职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任务”为主, 用任务驱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 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把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成若干个层次, 贮备需要的学习素材和资料, 将设置为“任务”分散在不同的教学阶段, 让学生边学边做, 在做中学, 形成良性循环。比如, 在Excel图表的教学中, 教师布置一个需要统计全班学生成绩并排名次的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通过探究一步一步地就能完成任务。在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操作类教学中, 要重视学生的操作兴趣和特点, 通过任务驱动法先给出学习目标, 围绕目标的实现, 可以通过画一张表格、编辑一张表格等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亲自动手上机实践, 养成做中学, 边学边做的好习惯。
总之,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 我们只有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处处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就业着想的意识, 才会转变和提高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 不断寻找并积极实践, 探索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途径。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有效进行教学, 如何选择适合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就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此, 教师应积极探究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自我认知,备课,任务驱动
参考文献
[1]万莹.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13 (9) .
中职基础课程 篇10
一、互动性原则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互动性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手段, 只有经过不断实践、应用、总结, 才能真正获得其有价值的内容, 在活动中的实用价值才能不断提升, 合理性、完善性也才能得到进一步增强。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应用互动性教学方法的实例。
1. 学生提问众人答
提问是常用的教学手段, 但通常都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方式使学生的思考具有不连续性和被动性, 其目的往往也只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 其过程也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 只是检验学生是否拥有了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而反过来由学生提出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来回答, 再由老师来总结解答, 这样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两个过程中都会使学生主动思考并有所收获, 而且使问题更有针对性。特别是提出问题的过程, 当然提出的问题不应是对某个现有题目的不会解或书本中某段内容的不明白, 而应是深入思考后对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疑惑,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不容易的, 因此它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2. 用好模型提效果
模型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应用较多, 但如何用好模型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模型演示中应不只是教师演示给学生看, 还可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 效果会更直接。如在讲涡轮蜗杆传动机构的“三向”判定中, 要用到“左右手定则”, 但这个定则比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应用容易出错, 这个问题就可以用蜗杆传动机构模型来解决。先把模型按设定位置静放并设定“三向”中的两向, 如已知蜗杆的螺旋方向和转动方向, 判定涡轮的转向。然后由学生用“左右手定则”判定出结果后, 以转动蜗杆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当验证的结果完全正确时, 会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也使得学生对“左右手定则”的掌握更牢固, 更准确。
3. 主动观察强直感
《机械基础》中所讲的各种机构的工作原理, 往往需要有众多实际机器工作过程的直观感性知识积累才能理解, 这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
二、互动性原则在机械基础教学应用中的注意点
1. 科学设计问题
机械基础内容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每节教学内容都有一定的难点和重点, 教师要在重点上作强调, 在难点上寻突破, 找准知识传授的切入口, 合理、科学地设计问题。即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该课程的知识特点和活动的达到目标, 精心设计层次性问题, 把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做整体运作,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合理分配活动时间, 合理设定活动内容, 合理选择活动方式, 科学地对活动行为进行评价, 目的是让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乐学、活学, 钻研探讨, 学以致用, 真正掌握专业理论, 为专业技能的培训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 遵循教学规律
中职生有着各自特有的学习特点, 其因基础差, 在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教师应因材施教, 发挥学生长处, 回避其弱点, 但教师不能只顾营造气氛, 创设情境, 一味地满足学生需要, 把教学变为说笑过程, 更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独立学习, 这需要一个过程, 况且机械基础知识具有系统性、科学性。
3. 整合其他方法
教学无定法, 根据教学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和达到目标, 优先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或一种, 或多种, 互动性教学手段是一种整合手段, 在教学中把几种教学方法彼此联系, 突出学生的主体行为, 符合中职生的学习特点, 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对其可塑性行为加以培养, 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 真正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一批“实际、实用、实效”的机械操作人才。
互动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针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 让其在理论教学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为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海魁.机械基础.3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01.
中职基础课程 篇11
工作过程中职会计课程设计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使会计服务市场不断扩大,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教育和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培养大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懂得会计实务且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会计人员,为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留下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我国会计教育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通过广泛走访企业,向企业调查了解会计各相关岗位工作的任务及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并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与企业共同制定出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的中职会计基础课程内容。
一、课程定位
《会计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财经商贸类其它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集会计基本知识和会计基本实际操作技能于一身而建设的专业入门课程,是根据会计工作各岗位的共性需求、会计工作整体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它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初级会计岗位职业技能训练的岗前训练课程。
针对我校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一线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基础》课程定位在为中小型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会计人才奠定基础,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行动领域中核算行动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培养会计基本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为后续专业课程《会计核算与报告》《成本会计》《出纳实务》《纳税实务》《财务软件应用》《会计综合实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我们是按照理论够用、实用及技能过硬的原则来确定课程目标,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从事会计岗位工作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中建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期末业务处理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流程、应遵循的基本会计规范和基本操作方法,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能够独立手工处理一个业务简单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各项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提交最终的会计产品,使其具备基本的会计上岗能力,具有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协作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会计课程和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会计工作岗位,以会计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以项目教学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路径,融“教学做”和“课证、课训双融合”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建设模式。根据就业导向和中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访谈校友和一线会计人员,对会计岗位与能力进行调查,对“会计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序化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力的构成,以会计岗位工作所需职业能力为依据,确定《会计基础》课程定位和目标。在行业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根据会计核算工作的具体作业流程,对会计核算工作所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分析和选择,确定工作项目和任务,选取工作与学习内容。课程内容设计上把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认知、会计相关管理制度、会计账务处理基础放在首位,根据会计工作的具体作业流程设计了4个教学项目,通过教学过程分析与设计,将《会计基础》课程相应设计出四个学习情景,即“‘建账——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财务报告’的编制。每个项目内容都按会计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设计,如建账项目,在学生能够识别账簿的种类、格式的基础上,按‘购买所需的会计账簿——启用会计账簿——开设账户——登记期初余额’的过程和内容设计”。在此基础上,经过课程建设团队与会计领域相关专家论证确定课程标准,并依此编写符合中职特色的教材,最后进行课程的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资料积累,反馈实施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和修订,不断完善《会计基础》课程建设工作。
四、课程内容与实施要求及建议
《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建立会计账簿”“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装订凭证以及档案保管”4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设计4个学习情境、18个能力训练任务,具体安排如下表:
以项目一为例,各能力训练项目名称、任务、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载体选择、教学媒介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活动课程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下表:
五、考核方案
考核标准说明:
(1)成绩考核实行百分制,计分方法采用扣分法。
(2)除上述考核參考标准表以外,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直接判为不及格:明显具有造假痕迹者;有明显抄袭他人行为者。
六、教材资料
在教学中,本课程使用校企共同开发的符合中职学校实际,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会计基础》校本教材、教学案例、配套习题及学生综合实训教材,制作了教学多媒体课件。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对《会计基础》课程的要求,配合《会计基础》教材建设内容,建设《会计基础》试题库,并实现教考分离。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会计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
七、教师配备
为实现本学习情境教学目标,专职教师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有一线实践经历的教师亦可。一线实践经历及双师素质型教师应占到80%以上。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善于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驾驭课堂教学,教学中注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运用,树立注重学生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能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实践有一定的方法。兼职教师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具备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在教学中能起到指导学生实践的作用。师生比例应控制在115左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
[2]于立辉,刘天飞,黄生龙.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中职基础课程 篇12
教学环境一定是围绕着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培养而展开的, 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 也能满足中职学生信息化办公能力的形成之需。
基于以上所述, 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职能定位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 这里以“WORD文档”教学为例, 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职能定位。
(1) 培养学生基本的应用能力。WORD文档操作属于当前办公信息化中的基本应用能力, 其中关于文档的编排、字体大小、字号的选择, 以及调整上下文之间的间距等, 都构成了最为常用、也最为重要的文档应用能力。因此, 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和章节教学时限中, 需要着力突出以上几个方面的基本应用能力, 通过“热炒热卖”来使学生能在总括层面掌握WORD文档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形成学生必要的拓展能力。从中职学生的就业去向来看, 不少学生进入到了文字编辑岗位工作, 如印刷单位、报刊出版单位等。由于他们处于生产一线, 所以还需要拓展其对WORD文档的应用能力。然而, 这里的能力拓展并无法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来实施, 而只能借助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来给予实现。
以上从两个方面所做的教学职能定位, 便为“微课程”教学模式应用提供了目的导向, 即“微课程”需要在培养学生基本应用能力和拓展他们的应用能力上, 发挥自身的功能优势。
2. 定位驱动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1) 确立“微课程”的功能定位。前面已经提到了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两大职能, 结合本文主题这里主要指:培养学生基本的应用操作能力。与任何应用学科的教学一样,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也需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定性, 这种规定性便要求对WORD文档的教学应从“最常用”的技能入手来进行讲授。
(2) 确定“微课程”的内容板块。众所周知, “微课程”存在着这样几个特点: (1) 课程时间较短, 一般在20分钟左右; (2) 课程展示借助多媒体来实现; (3) 课程内容应形成相对完整的板块。为此, 针对WORD文档编辑这一章节的教学, 在确定“微课程”的内容板块上应遵循上述三点要求。
(3) 选择“微课程”的教学环节。这里需要强调, “微课程”只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式, 它不能替代正常的课堂教学。因此, 便需要合理选择“微课程”的教学环节, 即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哪个时段出现较为适宜。根据WORD文档编辑一章的教学内容来看, 可以将其放在新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 即借助“微课程”来演示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文档编辑相关技能操作。
(4) 实施“微课程”的效果评价。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运用“微课程”教学模式, 这本身就属于新鲜事物。因此, 在确保教学模式不偏离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应建立起“微课程”的效果评价机制。
3. 实证讨论
以下结合“微课程”开发的误区进行实证讨论:把“微课程”方案理解成一节课的教案, 目标太大, 难以到达。
问题剖析:比如笔者一开始想完成的是“调查问卷的设计”, 后来发现这个选题太大, 用10分钟讲不完。于是缩小为“调查问题的设计”, 因为调查问题设计是问卷设计中的难点。聚焦难点的突破。
解决方法:突破45分钟的设计惯性, 一次聚焦解决一个知识点。目标的清晰很重要, 内容围着目标转, 评价检测目标达成度。目标是灯塔, 评价是导航仪, 评价导向目标有意义的达成。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职能进行定位之后认为, “微课程”教学模式应从确立“微课程”的功能定位、确定“微课程”的内容板块、选择“微课程”的教学环节、实施“微课程”的效果评价等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参考文献
[1]陈建军.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搭建微博教学平台初探[J].职业, 2014 (15) .
【中职基础课程】推荐阅读:
中职美术基础课程教学08-12
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0-22
中职生基础英语09-29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11-14
中职公共基础课06-13
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总结09-30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10-10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05-12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