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2024-06-30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共12篇)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篇1

摘要:当前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考试仍主要依附于教材, 考试内容、考试方式都有待完善与改革, 建议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应以完成项目或任务为主, 不拘时间, 地点。同时也可采用企业岗位测试法和以赛促学, 以证替考的方式, 缩短学生从学校走向职场的时间。

关键词: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学科考核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出, 职业中学教学应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也应如此, 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对课程的考核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在这里, 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 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相关看法及建议。

一、当前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考核现状

在我国,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考试仍主要依附于教材, 考试方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两种, 考试的场地也仅限于学校的教室或机房。这种考试一般以涵盖教材的大部份知识点为考点。学生通过这种考试往往只掌握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而不能完成现实生活中一个具体的任务。

这种考试, 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同时, 这种考核只看重学生的考核结果, 不利于培养多元化, 有创新精神的实用型人才。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措施

(一) 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方向, 完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内容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是有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 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的考核等。我们在确定考核内容时应避免学生只注重期末不注重平时, 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实施。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使学生成为在专业技能上“理论够用、技能实用”上。在现在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中倡导的是项目 (或任务) 教学法, 那么我们在课程的实训考核中尽量以项目 (任务) 为单位。每科课程的考核以完成基于岗位能力设计的一个或多个项目 (任务) 为主, 将考核贯穿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二) 以“就业为导向”, 丰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理论”和“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 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 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 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 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

首先, 因为建议的是采用以项目完成为主的考核内容, 所以考核中不要求学生在指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要求, 考核要求也没有很具体的规定限制, 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挥, 体现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差异。同时, 考核并不一定只针对个人, 还可以针对小组。最后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总结报告, 在报告中阐明小组的制作分工及过程。学生完全可以将考题带出考场, 带回家中完成。教师的检查方式就是通过互联网去访问学生建立的网站。

这样考核的好处是学生不仅单单只学会了做网页, 而是基本掌握了建立网站的一系列过程。学生通过互联网看到自己制作的网页会很有成就感。同时, 在考核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考核, 因为一个在计算机某方面技能很好的学生, 由于缺少团队合作精神, 缺少助人为乐、吃苦耐劳精神, 是难以得到就业单位肯定的。

其次, 采用“企业岗位测试法”。现在大多数职业中学都采用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我们可以将企业的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引入到学生的课程考核中去。这种考核测试方法是让学生走出普通考场到合作企业中去, 在岗位中学习, 让学生早接触社会, 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 可以让学生从心理和技能上产生接纳和适应。

企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学习以后考核在企业里进行, 由学校教师及实习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 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 是否形成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让学生明确了岗位能力目标, 清楚自己离专业水准的差距。

最后, 以赛促学, 以证替考。每年都有从国家级到校级的各级职业技能大赛, 对于积极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予以加分乃至免考该专业课的奖励。同时, 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 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 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

职业资格证的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 目标性很强, 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同时, 在计算机业界中还有很多知名的计算机公司的认证考试, 如著名的A D O B E公司, 及M IC R O SO FT公司都有相应的计算机相关专业认证考试。对于中职学生,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了解甚至参加这类认证考试,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在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的问题上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专业的主攻方向,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探索更加主动。

笔者认为, 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中职学校专业课的考核方式, 才能真正实施职业高中的“以素质为基础, 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我们考核方式的改革, 是为了以考促教, 以考促用, 以考促创新发展。我们考核方式的改革, 应该缩短学生从学校走向职场的距离, 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政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J].职教论坛, 2006.

[2]耿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示例演练教学方法探讨[J].成功 (教育) , 2011.

[3]焦小显.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初步探讨[J].福建电脑, 2009.

[4]李峰.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评价[J].福建电脑, 2011.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篇2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考核方式的变革

姚英

(西安市未央区职业教育中心710016)

论文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走出学校,用案例教学法,实际操作法以及与企业实体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培养个性化、有创造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薪就业率。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教材相对来讲不大统一,不同学校选择的教材版本与出版社有所不同,特别是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及科目区别很大。因此在教学效果上很难实现校与校之间的对比。二是计算机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课时安排也不合理,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缺少热情。三是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各校都是自己出题自己考核,学生没有校与校之间的对比性与相互交流的机会。

目前,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专业课程中,部分内容已被淘汰,而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却又没能及时或者没有能力开课。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对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方法的掌握,特别是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存在薄弱环节。其次是教学过程中仍以知识的积累为主要目标;考试方法虽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但考试内容主要依

附于教材,而且几乎取自于教材,很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看似每次考试成绩很高很优秀。可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现了“技工荒”,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知道公文规定格式等等。

以上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在教学环节中出现了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情况。同时考核机制也存在一些不足:

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二是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三是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四是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这使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专业课程考的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是当务之急

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学生和家长就是希望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让学生在毕业后就能“就业”。因此“就业”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生命!特别现在受到行业亲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而我们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前景何在?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以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来推动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三、探索改革几点意见

1.教材与考核内容的变革

虽然中职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但相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行业发展来讲,已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为些我们职业教育不能只依附于教材,要与实际行来需求相结合,不能脱离行业需求,更不能与学

生个性发展相违背,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与“上岗能力”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我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专业基础课统一、核心课程精选、岗位课程放开。即对专业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有一套较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前提,又是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为此倡导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向各个方向发展的关键,“岗位课程”要充分注意计算机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要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行业职位进行细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技能要求,恰当设置岗位课程,渗透相关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例如:愿意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学主要训练录入速度和排版技巧,学习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课程;想从事“广告设计”的同学除了添加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外,还要学习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手绘等美术相关课程;愿意搞网站建设的学生还要学习外设维修、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络

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等岗位课程。

2.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让实用性、行业性融入其中

传统的“理论”与“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为此我们应该灵活地设置考核方式,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个性化,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实例教学法更能认学生从中获得新知,并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最多的是能和社会需求相并轨,使学生能尽快的融入到行业所需的学习环境中去。比如,上机实践课,教师应给出本节课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对具体操作步骤可不作具体要求,让学生上机探索,以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完成任务,然后填写上机实验报告单,写出收获、体会和反思等相关内容。教师及时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其次,适时开放考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写总结汇报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比如,给出任务:用FLASH做一组春天万物复苏的动画。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收集、整理春天花草树木及动物的资料;用PHOTOSHOP及3D处理图像等,这种考评方式可以对学生沟通,Photoshop、3D等课程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融入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各小组团队协作精神等。

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走出教室的机会。在岗位中学习,在职场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学校可利用自身的环境对学生提供办公软件的实操学习,可利用所学知识替教师做PPT课件等;如有可能,每学期让学生走出样门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实习一周,让他们从中给自己定位,让他们考核,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被他们认可的满足心理。比如,平面设计应用专业,让学生到广告公司去参与设计、后期制作等;学习Photoshop时,到摄影楼去,学习婚纱照的处理、颜色的搭配、色相饱和度的调整、色阶的应用等;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时,让学生去电脑城了解硬件当前发展现现状及价格等。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3.多种方式并行考核,让压力与动力共同提高学生实操与上岗能力

(1)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实操课,学生都应将以每节课的理论与岗位能力目标作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2)可让学生用程序设计、作品展示、摄影摄像等实例来代替考试。

(3)举行学生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推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图形设计、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技能比赛,展示学生素质,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

(4)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资源优势,在各个班级中培养一批骨干学生,让他们和教师一起参与机房的维护维修、校园网的管理等等。让他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再

分别从教师、学生层面对他们进行考核,合格并有责任心者留用,作为老师的助手,让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

(5)加强校与校之间的联合交流,互相了解,相互补充,达到校与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现在几乎所以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但不同学校侧重点不同,教师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加大相互之间的交流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6)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其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学校也应该将这一项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真正实用型人才,可用型人才!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夯实的基础工作!

参与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

2、《计算机报》

3、“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教材建设 《计算机教育》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篇3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 中职计算机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30-02

一、传统中职计算机课程评价方式的不足

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学习底子较差且自觉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一些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仅仅因为喜爱打游戏,他们对那些计算机专业知识并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而传统上中职计算机基础课采用的评价考核方式是“终结性评价”,等同于考试的形式,在阶段性的学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大都是教科书知识,需要学生依照标准答案来准备考核,没有发挥的余地,学生仅仅应付了事。这样既不能全方位地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合理评价,也很难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水平。

二、中职计算机教育过程性考核方法的内容与具体应用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就业市场当下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和劳动型人才,因此在中职教育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改革评价考核体制,抓过程而非看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进行把握,让学生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为自己的未来就业打好基础。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利用多种形式阶段性的进行考核,其侧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综合技能应用的培养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效果的评价,从而确定其下一步发展方向。

(一)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内容。

1.课堂表现:对课堂表现的评价与考核侧重于能力评价,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的基础上,对各小组的合作状况、配合程度、任务完成的效果、学生的日常行为等进行考核,评价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另外还要结合小组内考核的结果,全面综合的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任课教师及小组组长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及时填写专门的“课程表现考察表”,以此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依据。

2.过程性作业: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任务交由学生来完成,任务中应涉及不同的专业课知识点,并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根据知识点难度的不同设置不同比例的分数,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记录其各项成绩。在每一次过程性作业完成后,学习小组内应进行评价考核,首先由各成员对自己的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总结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不足;然后由组内成员间相互评价打分,对照任务完成标准对他人的成绩进行考核评定,并相互检查学习笔记与任务过程记录;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分,并将考评结果记录,作为学生教学过程评价的一项依据,对上一段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作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一项依据。

(二)过程性考核在中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1.同学生职业资格等级挂钩:终结性考核作为正式的评价学生能力、水平的方式有着重大的意义,而过程性考核并不与其冲突。在计算机教育中,过程性考核的结果可与中职学生的职业资格评定挂钩,作为社会劳动和保障部门评价其职业资格等级的一项依据。因此教育部门应确立过程性考核实施与应用的制度及其操作规程,确保中职计算机人才评价考核的规范性。

2.将学生的课堂行为纳入考核范围中:中职计算机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劳动和专业计算机技能,更是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因此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非常重要。通过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个人行为的规范与改进进行记录与评价,提高其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

例如,在每节课配套的实验操作课中,通过在线考勤系统记录和掌握学生是否上机以及每部分任务完成的效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操作结果进行评价和打分,作为考核依据。

3.分组学习的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在布置教学任务时,可有小组同学进行分工,每位同学负责一部分内容,通过相互合作与竞争,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例如,幻灯片的制作这一环节在学生将来的工作中有很大的用处。在这一节课的实验操作中,由各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同样选择的学生可临时结合为一组,然后进行幻灯片的制作,不同学生可完成不同的任务,如文字编辑、背景处理、图片艺术字插入、声音播放、幻灯片切换方式等。然后将每组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相互观摩,选出创意、美化效果最好的。最后对每位同学在这次课题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分,作为这部分内容的总结。

4.对学生个人学习的影响:

(1)学习效果:在实行过程性考核时,根据考核的结果,对那些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出现明显改善与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予适当的关注与鼓励。教师应根据对不同学生的评价考核,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的强弱,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应区分难易程度,并适当增加可选项,由学生自己选择任务。

例如,利用Office软件进行文字录入与处理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办公技能。不能以统一的考试标准来要求学生,应根据学生在过程性考核中的表现来确定其进步与否,并对进步程度进行评价。教师在布置文字录入任务时,规定学生可使用多种输入法,如五笔、智能ABC等,以学生能掌握的最合适方式来完成任务。

(2)观察与创新能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速度极快,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使用与更新换代时间也比较短。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充分结合市场潮流,培养学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对市场形势的观察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引导他们观察、思考。

过程性考核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通过相互合作与评价,提高其计算机能力和个人职业素养,同时对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引入过程性考核,对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有着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青河.计算机教学过程性评价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3(04)

[2]王水莲.中职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12(08)

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篇4

关键词:课程考核,改革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现状

当前,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试目标仍为知识积累;考试模式常用“理论”和“实作”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依附于教材。毕业的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却不能充分就业, 相反, 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 仍出现了“技工荒”, 月薪三千难寻一个“数控技师”局面;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 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

以上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机制存在一些不足: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 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 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 不利于学生就业。这使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专业课程考核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前景

对于职业教育来讲, “就业”就是目标和生命, 而受到招聘者青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 对于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机制中的诸多不足, 其课程考核改革的前景何在?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 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国职教工作会的召开以及温家宝的讲话, 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和改革指明了方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 “以学生能力为本位、 业需求为导向”, 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 以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来推进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在改革课程考核机制的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 让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完成考试任务, 以考促教、以考促用、以考促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职教工作者, 我们既要培养“学以致用”型的计算机操作人才, 更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力, 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 课程考核改革探索

(一) 改革考核内容

尽管中职计算机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 但相对行业需求来讲, 计算机教材本身存在滞后性, 这决定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 不能与行业的需求相脱离, 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 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和“岗位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管理的原则是: “专业基础课统一、核心课程精选, 岗位课程放开”。即对专业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完善, 有一套较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 是学生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学习的课程, 倡导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各个方向的关键课程, “岗位课程”是指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等课程实行的教学方式, 由学校根据不同的计算机专业方向来决定, 以体现专业特色。

在“岗位课程”选择时, 要充分注意计算机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要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 对行业职位进行细分, 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 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技能要求, 渗透相关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恰当设置岗位课程, 在计算机专业的课时安排上, 可以适当减少文化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的学时, 并对不同计算机专业文化课内容进行改革。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的同时, 从社会“所需”、学生“想学”的角度, 调整课程安排。例如:愿意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学主要训练录入速度和排版技巧, 学习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课程;想从事“广告设计”的同学除了设置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外, 还要学习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手绘等美术相关课程;愿意做网站建设的学生还要学习外设维修、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等课程。

(二)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传统的“理论”与“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已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要对考核方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改革课程教考核后, 可以灵活地设置考场和选择考核方式, 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个性化, 让考核真正适合学生、适应行业。

1.岗位能力测试

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考试大纲行业需要, 由计算机专业中心教研组制定、编写的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办法, 办法要求以测评学习、岗位能力为考核目标, 实行模块考核, 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 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比如, 上机实际操作课, 教师应给出本节课要达到的岗位能力目标, 对具体操作步骤可不作具体要求, 让学生上机探索, 以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完成任务, 然后填写上机实验报告单, 写出收获、体会和反思等相关内容。教师及时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 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分层测试

首先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后,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 提出新的要求, 制定阶段目标, 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当堂考核验收, 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努力的新目标, 逐步推进, 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阶段性目标。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享受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合作

师生共同设计课题, 开放考题, 规定完成的期限, 完成后写总结汇报材料, 评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好胜心, 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比如:给出任务, 用VFP设计一个班级管理系统。各小组接到任务后, 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 各自负责整理班级资料;设计主窗口界面, 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对窗口背景图片进行加工处理;录入模块设计;查询模块设计和打印模块设计等等。

这种考评方式可以考核学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培养了各小组团队协作精神等。

4.因人施考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中, 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 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因人施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例如:包头财经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必须考取办公自动化四级证书, 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另外根据不同的计算机专业还要选学一些岗位能力课, 并进行考证, 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

5.学用结合

包头财经学院每学期都要举行一些大型的活动, 并且需要制作一些宣传片。这为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同学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可以请该班的同学去完成摄影摄像工作, 进行后期制作, 这些作品也能作为学生就业实习的自荐材料。

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种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用学生自己的话说, 这样的成就感最贴近生活、最有用、能让老师、父母替他们高兴。

6.职场环境测试

走出教室到行业去, 在岗位中学习, 在职场环境中测试, 让学生早接触社会, 早了解和熟悉他们将从事的工作, 从心理和技能上接纳和适应。行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完备、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 学生职业能力考核完全可以在行业里进行, 可由学校教师及实习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 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 是否形成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

比如,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专业, 让学生到影视公司去参与现场拍摄、灯光布置、后期制作等;学习Photoshop时, 到摄影楼去, 学习婚纱照的处理、颜色的搭配、色相饱和度的调整、色阶的应用等;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时, 让学生去电脑公司了解硬件发展现状及价格等。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考核方法, 可根据学校、不同计算机专业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组合。

(3) 改革考核形式

1.一课一测, 夯实基础

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实际操作课, 学生都以每节课的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 以书面作业、上机实作等形式, 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 逐一加以落实, 一课一测, 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2. 以实战代替考试

每个模块任务的总结性测试, 可让学生用程序设计、作品展示、摄影摄像等实战来代替考试, 以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 以汇报表演代替成绩单。

3.竞赛促学

举行学生技能竞赛, 展示学生素质, 推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图形设计、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技能比赛, 展示学生素质, 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

4.传帮带方式考核

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资源优势, 在各个班培养一批专业骨干学生参与学校的正常管理活动, 比如机房的维护维修、校园网的管理等等。大胆启用传帮带的方式, 让他们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 再分别从教师、学生层面对他们进行考核, 合格并有责任心者留用, 作为老师的助手, 让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

5.技能证书考核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篇5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一、目的为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在校学生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力在各种层次中的掌握、领会和综合应用,增强自身求职竞争力,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力以及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特制定本课程考核方案。

二、细则

(一)行课时间

1.专科: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3月中旬;

2.本科:第二学期3月中旬至第三学期9月中旬。

(二)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

1.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要求为纲,强化基础知识,课程教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2.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我院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成绩评估标准,课程成绩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计,具体为:

(1)专科:第二学期3月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第二学期期末产生课程总评成绩。

(2)本科:第三学期9月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第三学期期末产生课程总评成绩。

(3)根据学院学籍管理规定,在全程考勤情况下,学生一学期无故缺课数累计达该课教学时数三分之一及其以上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课程成绩以“0”分计,须参加补考。

(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记入总评成绩办法:

1.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成绩×100%;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成绩(笔试成绩+机试成绩)÷2×110%

3.以上成绩均以在我院参考成绩为准。

(四)补考

1.正常出勤且等级成绩未及格者:需继续参加由学院统一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二级),合格者以正考计算办法以及正考成绩计入课程成绩。

2.由于缺勤被取消正考考试资格者,需参加由学院统一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或二级),合格者以补考成绩计入课程成绩。

三、责任部门

(一)由公共基础部承担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及教学管理任务。

(二)各任课教师需在学期末将所任课班级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名单交基础部,由基础部整理(一式两份),1份留基础部,1份交教务处备案。

四、该实施方案从2009级开始执行。

(成绩合格才登录,其余不登陆;10级后包括10级等级考试补考通过者,成绩按照实际成绩登录)

教务处基础部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篇6

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 实践技能

课程考核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教学理念最明显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就业难的形式,要培养出无须培训就可直接上岗的实用型人才,那么我们的考核方式和结果是至关重要。

一、理论课考核

1.平时考核

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根据轻重难易,将课程内容分为细讲、精讲、略讲、自学、讨论五类,以板书推演、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等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细讲、精讲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课堂讨论或小测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考核方式针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点和难点以作业和课堂提问、讨论为主,每节课对学生进行提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检验学习效果。这部分内容占20%。一章内容学完时,设置一个讨论题。如讲授到数/模、模/数转换一章,课堂讨论题是:为什么要数/模转换,现在号称进入数字化时代了,那么数字化又是什么概念?在规定时间交来报告和小论文。也可以把这样问题延伸到课外,作为一个核心研讨课题,如学过时基电路后,布置一个用555设计一个实用小电路,一周内交来设计过程和电路图。通过这个方法尝试,我感觉这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他必须利用课外时间去图书馆、计算机机房查找资料,写出内容,交来的作业,有的是电子门铃,有的是报警装置,有的是小雨滴模拟……有个学生通过和企业的朋友联系,搜集来一个护眼罩,内部使用的是双555,而我们课堂上和实验中只使用过单555集成芯片,他通过查找资料及和同学讨论,搞清楚了单、双的区别。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引领学生跟踪数字电子新技术、新器件的发展或强化学生实际应用数字电子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探究性、研究性地学习。根据这些内容基本可以确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集中起来作为期中考核。

2.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试题由所有代课教师统一命题,考试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统一阅卷。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掌握情况,试题尽量要覆盖教学计划中的所有知识点。试题尽可能做到适度、适量,试题类型尽可能多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可能有会做的题,不会交白卷,在试卷中设计出一些不同层次学生的试题,供学生选择,真正检测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和能力。

二、实践技能考核

对于本课程,我采用“实物剖析——电路分析——自己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功能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箱,学生可以自己设计电路、分析电路、搭接电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首先将本课程的实践分成四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认识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些训练认识各种器件的功能、在电路中的作用及器件之间如何连接。

第二阶段:分析训练。向学生介绍简单的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参与分析,了解构成各种电路的常用器件的功能,并熟悉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学过寄存器后,我布置一个彩灯控制电路,给学生提供所需元器件和面包板或者万能电路板,让学生开拓思路去构思、连接电路、分析电路,搞明白了把电路交来。有的学生从课外活动开始一直到晚上九点都在实验室连线、焊接、调试。

第三阶段:设计训练。在熟悉一些电路的工作原理后,开拓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电路,引导学生剖析其工作方式,分析电路的组成,掌握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分析能力。如我们学过时基电路,学生就可以设计制作电子门铃、报警器等。

第四阶段:创新设计训练。最后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利用市场提供的数字器件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的数字系统,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设计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成绩考核时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全面实施因材施教的方式。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第三阶段大部分学生完成,第四阶段个别学生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要求他们不仅知道“应该怎么做”,还应该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并启发他们思考“还能怎么做”;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规范操作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可将实验内容分为必做和选做两类,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完成必做实验后,去研究和设计选做实验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建立 技术兴趣小组,开展电子技术制作大赛,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充分动手实验,发挥其想象力、思维力和创新意识的环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成绩记录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和实践技能 成绩两部分,平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平时实验成绩=10%考勤+20%预习报告+60%实验操作及实验完成情况+10%实验报告,这部分内容监督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以便达到基本要求;实践技能考试成绩=70%操作+30%设计报告成绩。如2006高职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学生,实践技能考核(即在学期末)综合设计了六个考核项目,学生随机抽签在规定时间完成电路图设计和电路连接,并检验电路的结论。刚开始时,学生不适用,给我讲条件,有个成绩好的学生,她过去帮忙,好多学生都在等着她去连线。我单独给她设计一个问题,完成了有成绩,否则不记实验成绩,她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定住这个“自由电子”,其他学生都全神贯注去思考、连线、分析、询问、讨论,这时才感觉到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这样才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果。

各部分的成绩按比例进行统计,从而得到较为客观的实验成绩。这样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这种考核办法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意识,使他们充分重视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综合素质促进个性发展的目的。现在实验成绩再不是简单看看实验报告内容和书写来一锤定音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考核方式不再是过去简单的理论考试决定一个学生的成绩,造成高分低能,而是加强平时的训练与考察,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和职业习惯的培养。通过平时的项目实训和一些实用型电路的制作,使学生既掌握了技能,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永定.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 出版社,2005.

中职机电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初探 篇7

一、现阶段机电类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 传统的机电课程评价体系,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 基本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 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 其评价内容过多偏向机电课程基础知识, 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的考核, 忽视学生认知态度、学习习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素质等综合素质的考查。所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学双方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社会实践活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 现行评价体系忽视学生个性差异, 不符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现行评价体系中, 考试分数是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 有时甚至是唯一标准。孰不知分数测评一方面有其偶然性, 另一方面有其片面性, 无法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全面的评价, 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 它只注重了评价功能而忽视对学生的反馈调整功能, 从而误导了许多家长、学生。学生的学习文化背景、态度、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是客观的事实, 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 而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会制约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 也不符合新世纪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极为不利。

3. 学生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 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长期以来, 在我国的课程评价中, 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 成为被评价对象。课程评价主体是学校和教师, 评价体系太片面, 缺乏民主性。

4. 评价只关注结果, 忽视被评价者在学习的各个时期的变化和发展,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 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一个过程, 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无论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还是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我们的评价却只关注某一阶段的结果, 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都熟视无睹, 评价往往会以偏概全、以点代面, 造成对被评价者的不公正评价, 失去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长此以往, 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形成厌学心理。

二、立足实效, 创新机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机电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 激发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内在发展动力, 使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我们需要鼓励多元评价方式, 如等级评价制, 淡化分数的概念;分层评价制, 承认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 而且尊重这些差异, 因材施教, 培养个性与自信;合作考试制, 通过合作考试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研究的习惯等。

1. 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机电课程评价体系。

机电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要求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机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将过去以考查书本知识为主的单一考试形式变为综合评价体系, 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尤其是创新意识、探究、合作方式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如我们考核“机械基础”课程时, 一方面以传统的纸笔考试形式进行, 同时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机电模型。通过制作完成作品过程中的创新程度、团结协作能力、作品完成的情况, 随时给出反馈性的评价。

2. 实现尊重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

我们必须坚持尊重个体、关心个体、发展个体, 最大限度地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之创造性地为实现学习目标而竭尽全力。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不同, 学生在学习机电课程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 这些差异性形成了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 尊重他们的个性, 因材施教, 使学生各显其能, 各施其才, 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 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的喜悦, 树立起自信心, 发现自我价值, 这样才能学好课程。

3. 实现教师评价、他人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我们应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充分调动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 引起被评价者的共鸣。如学生在工厂实习期间, 我们可以采用工厂实习师傅实时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一体的评价方式, 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我们在对学生评价时, 不要忽视家长的评价, 家长也是教育评价的主体, 因为家长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家长对学生、对学校以及对整个教育都会经常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并直接对子女做出经常性的评价, 这样共同管理, 共同评价, 会使学生感受到家长的关心, 也使家长时时看到孩子的进步, 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会大大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

4. 注重过程, 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单一的评价、死板的评价;关注过程的阶段性评价, 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及时反馈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缺少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评价, 导致学生只看结论与答案, 忽视积极的思维过程。而阶段性评价让教师深入学生学习发展的进程, 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所作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 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功能。只有关注过程, 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形成,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机电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 需要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行政人员、实习管理人员与工厂师傅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章清.论档案袋评定与学生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24 (1) :77—81.

[2]么大中, 张淑芳, 罗欢.扭转重量轻质之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2003 (4) .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篇8

一、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理念

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我们要始终坚持如下理念:

1.提高能力

评价的目的除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外, 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课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因此,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为前提, 否则, 评价体系的构建则失去真正意义。

2.促进就业

职业技术教育是为了获得职业技能而进行的教育, 其办学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 为一线岗位输送技能型人才, 因此,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评价也应该以就业为导向, 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 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合格技能人才。

3.满足需求

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不仅为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设立考核标准, 同时也要满足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反省、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

4.全面客观

考虑到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和机械制图课程的特殊性, 要求我们细化评价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面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二、当前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方法落后

大部分中职机械制图专业的评价方法还停留在用一次考试、一张图纸决定学生整个学期成绩的时代, 存在着目标定位偏差、内容以偏概全、题型陈旧单一、手段传统老套等弊端。这种落后的评价方法已经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中职教育的需求, 阻碍着制图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评价主体单一

当前的评价体系之中, 仍然是老师充当评价的唯一主体, 这种老师“一笔定江山”的评价方式无法客观、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也难以令学生信服。

3.评价目的不明

很多中职学校的老师仅把学业考核评价当作考核学生成绩是否达标的手段, 却忽略了评价在调整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⒋评价效果不好

由于当前评价体系在方法、主体和目的上存在的诸多不足, 导致评价的效果不好, 既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能力情况, 也不能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指引方向, 可以说是失败的评价。

三、改进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的策略

(一)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原则

1.实践性原则

中职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 而机械制图课程更是对这一要求甚高, 这就要求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由理论层面升华到实践层面, 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多元性原则

所谓多元性, 是指打破传统的仅以一次或几次测评成绩来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 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 可以将课堂表现、笔试成绩、实训表现、实践成果等多种因素纳入评价体系。

3.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突破现有评价条款的束缚, 将学生的个人品行、情感态度、行为操守、职业道德、专业素养等方面都纳入评价体系, 以一个评价“人”的开放标准来评价学生。

4.发展性原则

机械制图课程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学生也同样是变化发展的, 因此, 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学生, 重视对学生学习和实训的“过程性”评价。例如, 有的学生开始学习不认真, 但逐渐端正了自己的态度, 那么这个学生虽然测验的成绩不如别人, 但是教师对这个人仍然应该给出积极的评价, 肯定他的进步, 这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5.操作性原则

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就需要将评价的标准细化, 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例如, 针对评价的对象、项目、分值、手段等都要有明确规定, 才能使评价工作有条不紊、顺利进行。

(二)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改进策略

1.明确评价目的

中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因此, 在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让评价成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航向标。例如, 如果在实习考核项目中包含了操作规范一项, 那么学生在工地实习的过程中就会时刻谨记遵守安全守则和规章制度, 在争取获得操作规范分的同时, 也提高了个人素养。

2.改进评价方法

在学业考核评价过程中, 要允许多种方式并存, 将分阶段考试、分层次考试、综合测试、现场测评、模型测绘等各种有效的评价方法综合到一起, 得到最细致、真实的评价。

3.丰富评价主体

全班几十名学生, 就老师一人而言, 很难做到全面、客观、深入地评价学生。然而,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因此, 可以将广大师生都纳入评价主体当中, 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 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和评定学生学业。

4.提高评价效率

所谓提高评价效率, 一方面是发挥“评定”的作用, 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专业水平和个人能力, 另一方面是发挥“促进”的作用, 使学业考核评价成为指导教学和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 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无论对于教师教学还是对于学生学习都有重要影响, 改进评价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需求, 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需求。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起广大同行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方法的思考与探讨, 大家交流沟通, 互相学习, 共同促进评价体系改革, 推进中职教育发展。

摘要: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成果评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现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革新与完善,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以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为例, 就如何改善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法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中职机械制图,评价方法,理念,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裴善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篇9

以上现象归结为一个重要原因———没有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完备的学科考核制的课程体系,为此我对任教的CAD课程教学考核办法作了如下的改进:

1. 重视考核的地位与作用

我认为,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包含四个环节的完整过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考核及教学改进,这四个环节按先后顺序组成一个不断往复的动态闭合循环,如图1所示。

教学考核位于教学实施和教学改进之间,承前启后,考核结果反馈信息既可作为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也作为指导教学改进、调整教学计划的依据。所以,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学科的考核次数,尤其是针对实训课的考核。

2.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核,按部就班,有章可循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因其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要求明确,故其考核可操作性强,结果易于量化。我们一般将章节的教学内容细分化为一个个模块化的考核知识点,所有考核点按考核要求、考核分值、实际得分等各项列出表格,教师考核时为学生准备好个人考核表,按列表要求进行操作,十分方便。这样一来,考核目标明晰,有章可循,内容周全,不易缺漏,避免了随意性,学生们也会抱着极其认真的态度参加考核。

为提高考核效率,减少冗余操作,教师可灵活地将理论课与实训课内容紧密关联的模块组合在一起考核。如理论课上的圆柱孔内部交线、剖视图与CAD实训中的区域填充、视图剖切关联度,可以合并成同一个考核点。

3. 理论与实训平行考核,进度合理,相互推进

依据《中职机 械制图教 学大纲》和《职业中专各科目考核规则》,我们将基础理论按教学进度划分为如下几个考核知识点 ( 用数字编号) : 1绘图基本要求与国家标准; 2三视图基础与投影原理; 3基本体; 4轴测图; 5组合体; 6视图的各种表达法; 7标准件; 8公差与配合; 9零件的读图; 10装配原理与装配图; 11焊接、钣金、管线图;12机构与运动; 13工业产品设计。

CAD实训考核点划分如下 ( 用大写英文字母编号) : A. CAD软件界面与环境设置; B. 坐标系与视图; C. 二维零件与尺寸标注; D. 三维建模与零件图; E. 3D装配图; F. 工程图; G. 焊接、钣金、管线图; H. 运动仿真; I. 产品外观设计。

经教学实践检验,优化两课平行考核进度规划如图2 ( 方框数字编号代表理论考核节点; 圆圈英文字母编号代表实训考核节点; 箭头代表时间推进方向; 节点在有向图的前后位置表示考核时间的先后关系) 。

图2体现出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训操作考核安排在时间上合理推进、空间上平行布局、逻辑上的相互依存的动态关系,考核制度中的进度规划一改往日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毛病,大大地提高了我校CAD专业的教学效果。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篇10

一、难为:德育课程考核的特殊性

课程考核之所以是德育课程改革的难点, 缘于德育课程考核的特殊性。

(一) 考核目标的特殊性

教学目标决定考核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德育课的主要任务决定了它是一门开放的课程, 有特定的教学目标, 与一般智育课程相比很特殊。一般智育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涉及认知方面, 较少关注思想、情感、品德、行为等方面;而完整的道德构成是知、情、意、行四位一体, 偏一不可的, 德育课的教学目标较为抽象, 也更为综合, 既有知识方面的, 也有能力方面的;既有情感方面的, 也有行为养成方面的。德育课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与“不知”, 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问题, 德育课应该达到智育和德育的统一。

(二) 考核内容的特殊性

考核目标决定考核内容。德育课应该考什么, 主要纠结是在考知识、考能力, 还是考品德。“一般智育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认知领域, 所以考核的内容也主要是认知领域。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涉及认知领域, 还涉及情感、品德、理想、信念、责任感、行为等非认知领域, 这就决定了德育课的考核内容包括认知和非认知两个领域。这正是德育课考核内容的特殊性。”

现行德育课的考核, 普遍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 确定考核内容, 主要从“知”的角度, 考核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识记, 内容较为片面, 对与“知”密切相关的“情”“意”“行”难有体现。尤其是对“行”的评价, 这使得中职德育课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出现了“知”与“行”的严重脱节, 结果是德育课的考试成绩与学生平时行为的关联度很低, 在试卷上答题头头是道, 日常表现却言行不一, 不乏“高分低德”的现象出现。德育课本身负有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的任务, 考知识无可非议, 但局限于考知识显然背离德育课的初衷。据此, 德育课程考核内容, 应当包含学生理解并运用德育知识的表现, 以及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感悟、体验、内化的过程。

(三) 考核结果的特殊性

考核内容决定考核结果。因为德育课的考核内容涉及到人的情感、品德、理想、信念、行为等非认知领域, 所以考核结果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这是德育课考核结果的特殊性表现。这个特殊性的表现有两点。

一是考核结果的评定。德育课成绩评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非认知领域内容的评定, 长期以来对认知领域的评定, 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做法和经验, 虽然不能做到完全令人满意, 至少有章可循。而非认知领域的评定一直以来似乎没有哪一种考核评价方法是绝对令人信服的。

二是考核结果的解释。即使我们得到一个比较可靠的考核结果, 要精准解释这一结果并不容易。例如, 某同学的数学考试成绩是100分, 可以认定这是他的数学能力;但如果他在德育课试卷中很好地回答了如何做到明理诚信, 如何做到心理健康, 教师却很难判断他的品质与分数是否匹配。影响人的情感、品德、理想、信念、行为等非认知领域的因素很多, 在一两次的考核中很难解释是哪些因素的作用, 而且非认知领域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具有发展性的, 考核结果不代表着学生的道德等级, 教师也不能以此为标准给学生的道德价值划上等级。

二、应为:德育课程考核的实施策略

德育课程考核固有的特殊性, 使得我们需用更全面、更开放的视角来思考德育考核本身, 以确保考核不断完善。

(一) 考核角度:过程和结果相结合

课程考核指向的是学生的学业效果, 学业效果是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最终的追求是实现“为了学生发展”的根本目标, 这是一个结果, 更是一个过程。学生的知、情、意、行是在对现象的辨别, 对是非的评判, 对价值的取舍中表现出来的, 需要相当一段时期逐步表现出来, 只有经过这个过程, 才能逐步形成学生的素质, 也才能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因此, 考核评价应立足学生的行为表现, 关注学生一个时期内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行为表现的过程, 而不仅仅是某一次考试的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考核的目的在于告诉学生他做到了什么, 使学生感受成功喜悦, 唤醒成长自觉, 激励发展意愿。因此, 德育课程考核应关注教学的过程, 尤其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发展, 学生成长的过程值得期待。教师需要留意学生更多的表现, 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实践, 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丰富多样并且不断变化的表现, 注重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积极体验, 实现教育与自育的双重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正确对待德育课程考核, 把考核当作锤炼品德的一个环节, 检验品德水平的一种手段, 提高德育素质的一次机会, 以考促学习, 以考促成长。

(二) 考核内容:认知和行为相结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 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 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 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这说明, 能被学生应用的知识, 才是真正具有力量的知识。认知是基础, 行为是归宿, 思想品德是通过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体现出来的, 因此, 德育课在传递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同时, 重在促进学生感悟成长, 对自身成长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解决, 实现知与行、学与用的统一。

德育课程中对“知”的考核容易理解, 对“行”的考核则有一些争议, 较普遍的一种观点, 是把德育课的行为表现与操行评定等同混淆。笔者认为, 它们虽都属学校德育范畴, 但不能等同, 德育课的行为表现是与德育课程有关的思想道德表现, 操行评定则是学生在学校的整个思想行为表现。德育课由多门课程组成, 不同的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考核的重点是不同的, 行为考核的依据是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体现的是教材本身的目标要求, 测试的是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的运用情况, 以及与知识点有关的思想素质状况。具体讲, 德育课的行为表现是指学生学习某门德育课的态度, 学生在参加专题活动或小组讨论时的投入程度, 对与该门德育课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 对课程中的有关知识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程度等等。

(三) 考核技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过去, 人们对课程考核倾向于定量评价, 一方面定量评价易于操作, 另一方面定量的结果是Hard Date (硬数据) , 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随着评价理念的更新, 人们认识到, 课程考核是以改进教学, 促进被考核者成长为根本目的的, 分数和等级并不能全面概括, 于是人们又倾向于定性评价, 认为这才是解决学生素质发展的“利器”。在德育课中, 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可以通过定量评价呈现出来, 但情感、品德、理想、信念、行为等非认知领域的发展“无法量化”, 更宜实施定性考核。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定量和定性考核并无孰优孰劣之分, 理想的课程考核应是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 这样才能优势互补, 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 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

在目前的教育制度下, 德育课也需要打分数, 所以不必否定量化而得的分数的价值。同时, 也要借助定性的评价技术, 定性考核更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表现, 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来说, 定性结果的作用往往更有意义。学生发展的内涵是丰富的, 学生个性的发展是生动的, 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兴趣是差异的, 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去发掘。比如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的考核, 教师对学生在其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状态、思维特点、创新表现、改进之处等给予口头或书面点评, 相较于分数, 学生更能了解自己的表现和进步, 获得更大的收获。这种把定量和定性评价有机结合的考核, 避免了学生轻平时, 重期末, 轻行为, 重分数, 这个考核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及品行素质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总之,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 如斯塔弗尔比姆强调的:“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prove) , 而是为了改进 (improve) 。”德育课程考核正应当秉承这一思想, 完善考核自身, 改进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新一轮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中, 课程的考核评价问题是重点, 也是难点, 这缘于德育课程考核目标、内容、结果存在的特殊性, 需要用更全面、开放的视角来思考德育考核, 考核角度上要过程和结果相结合, 考核内容上要认知和行为相结合, 考核技术上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以促进德育课程考核本身的完善。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程考核,特殊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教职成[2008]6号) [EB/OL].

[2]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 (教职成[2008]7号) [EB/OL].

[3]黄艳芳等.中职学校德育课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

[4]康逢民.中专德育课考核评价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5.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篇11

一、典型实用训练项目的形成

首先,搜集归纳形成典型实用的训练项目,既能吸引学生,又能针对性训练巩固知识,还能为学生就业练就绝活本领是关键。在教学中如果仅用书上的例子和习题,学生很快会对这门课失去兴趣。经过观察和与学生交流,笔者发现学生对在应聘及生活中能用到的知识非常感兴趣,而且学习练习得异常认真,于是通过自己在不同单位、不同行业的同学、朋友还有学生及学生家长搜集了大量的文档资料、数据表格及报表。这些原始资料并不一定适用于教学,但它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真实材料,更具实用性,正好符合学生培养目标,可以提高其就业能力,所以,这些材料比课本上的例子更有吸引力。但这些材料要应用到教学,还要反复筛选及综合整合设计,还要在教学中试用来检验案例的使用效果,经过这样处理的教学实例项目非常吸引学生,不但课堂出勤好了,而且上课时所有学生都进行项目练习。当然,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

其次,适当引导学生参与到材料的搜集中来,既可以拓宽资料的来源渠道,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搜集的资料出现在课堂教学项目中时,他们会倍感亲切,更加乐于练习。例如,有个学生搜集了一份通信方面的报表,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大量表格数据精确性的录入训练,而且表格中又有相关数据的运算处理,能涵盖多方面知识,被采用到课堂教学后,该学生训练得非常认真,反馈家长后,家长也非常高兴。因为通信业经常招聘录入职员,所以学生们也都对这个训练项目感兴趣,尽管在训练时很累,但还是坚持完成。

二、在教学中教学相长

首先,各种汉字输入法可以各取所长灵活运用。笔者原来一直用五笔字型输入法,从来不用智能ABC输入法,在讲解和运用后发现,其实智能ABC输入法也有许多长处。例如,在财务中经常用的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以及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在用智能ABC输入法时发现有特别方便的方法,只要录入大写字母I加0~9,就会输出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录入小写字母i加0~9,就会输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其次,大家一般都用过Word中的拼音指南,利用它可以给汉字添加拼音,但是它添加的拼音是加在文字上方的。例如,给“练习”两个字加拼音,练(liàn)习(xí),是利用拼音指南加上的,但是有一个练习中出现的是拼音在文字的后面,练习liànxí,最初笔者没有注意这一细节,当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时,才发现这并不是Word中的拼音指南直接应用就能完成的,而是利用拼音指南为汉字添加拼音后,又利用屏幕抓图工具抓图,然后用裁剪工具将拼音部分裁剪下来加到汉字后面的方法处理的。课后和同事交流,有位老师又推荐了一种方法,先添加符号然后再紧缩字符间距的方法,但还是觉得不太理想。笔者就发动学生课后查找更好的方法。一天,某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又有一招!用智能ABC输入法时,用V8!”试了一下,这比前面的两种方法方便快捷多了。

其实学生有时对电脑知识要比老师想象中多DE得多,所以,在教学应将学生的知识长处发挥出来,既可以补充促进教学,也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三、因地制宜增设教学项目

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根据地方特色增加特别项目。例如笔者学校位于边境城市,与俄罗斯贸易频繁,经常有一些中俄文对照的合同、文书,所以掌握俄文录入技术也是一项特长。在一些用人单位,录用会俄文录入的打字员,薪金也会偏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课程中增加了选学俄文录入项目。笔者不会俄语,教学时让俄语好的学生来给大家讲解俄文字母与键盘的对照关系,然后进行俄文合同的录入,教学过程中学生给了很大帮助。对于英语生,有愿意学习俄文录入的,笔者就建议学生记住俄文字母后,使用俄文输入法的软键盘来录入俄文。

中职计算机课程考核 篇12

关键词:机械专业CAD,翻转课堂

在美国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已经在全球迅猛发展。信息交流技术的飞速发展,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进入人们日常生活, 先进的通讯技术已经给中职职业教育提供更加开放、灵活和多重的选择。随着电脑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 学习的资源更加丰富, 学习的形式更加多样, 学习的安排更加灵活, 也给中职教育带来更多的挑战。在中国, 翻转课堂这个新鲜的名词已经悄然走进了中职教学中。针对目前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甚少的状况, 笔者就本校机械专业CAD课程翻翻转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进行研究。

一、中职机械专业CAD翻转课堂考核评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不断深化项目化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是中职学校共同的愿望, 目前我校已经把翻转课堂引入到机械专业CAD课程的教学中, 给机械CAD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当前的需要, 亟待改革优化, 考核评价作为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 本文主要结合学校机械专业CAD翻转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进行探索研究, 更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二、转变观念, 明确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考核评价研究的思路

1. 充分认识机械专业CAD翻转课堂的整个过程和特点

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教学, 其整个过程如下:第一, 教师课前准备阶段———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第二,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学生课余利用手机或自习课到CAD/CAM仿真实验室, 完成课前知识的学习;第三, 教师利用交流平台对课前学习中的收获———记录, 以及有关疑难问题———归纳整理;第四, 教师为学生提供CAD课程的针对性课前练习, 确保对学生课前学习内容进行强化和巩固, 并全面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第五, CAD课堂知识内化阶段———利用课堂,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学习, 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答疑, 完成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内化;第六, 教学考核评价和总结反思, 根据反馈效果进一步改进教学资源设计和课堂内化效果。

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 主要分为课下在线自主学习环节和课堂上知识内化环节的两个部分, 一个是以虚拟教学平台为主, 另一个是以生生之间, 师生之间互动探究为主, 当然也离不开现代的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整个学习过程中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其中包括:理论基础、学习过程、综合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的培养, 而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

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教师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主学习、思维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此基础上的机械专业CAD翻转课堂教学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使得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得到有效的开展。

2. 确立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考核评价的内容

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核心技能、专业知识就是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 也是考核目标。传统课程的考核只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对学生能力形成、素质渗透等内容不能很好的进行考核评价。针对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的特点, 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 我们必须将能力、素质、知识的考核评价渗透于学习项目 (或任务) 的整个过程之中。考核评价把其所有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全过程的自我表现作为职业能力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 更关全面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效果。

3. 明确机械专业CAD翻转课堂考核评价的形式

翻转课堂的考核评价必须摒弃以理论考试为手段, 以单纯的分等和奖罚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体系。针对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的考核评价内容, 我们采用学习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

4. 制定机械专业CAD课程考核评价的可行性指标

为了有效的开展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 必须制定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量化评价指标, 力求比较客观、完整地反映学生在每一个项目或任务的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三、机械专业CAD翻转课堂考核评价的实施

明确了机械专业CAD翻转课堂的考核评价的研究思路, 接下来的是如何具体实施, 把考核评价的内容、形式和指标有机结合起来, 对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价,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的整个教学流程, 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 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的考核评价, 将考核评价的指标以表格的形式形像的展现给教师和学生, 不管是教师和学生, 都能一目了然, 而且具有复制性。

1. 建构机械CAD翻转课堂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教是为了学,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认为翻转课堂的考核评价应该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 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每一节机械CAD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状况, 来体现整个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与项目化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不断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因此, 我们明确了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 制订了《机械专业CAD课程翻转课堂考核评价方案》, 在整个考核评价体系的建构中, 核心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展开。

建构机械CAD翻转课堂考核评价体系和标准, 我们必须参照教学的实际、学生的实际, 综合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内容, 而我们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可行性的量化表格, 便于教师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易用会用。我们所建立的“基于学习过程的学生学习状况考核评价量化表”, 其主要包含这些内容:参与学习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参与学习状态又分为:A.在线学习的参与度 (人次/周) 、在线咨询问题 (人次/周) 、在线反馈问题 (人次/周) , B.课堂学习时提交的作业次数、小组合作完成较高难度作品的次数、参与教活动的人次。思维状态则以以下这几个指标来衡量:A.学生是否能发现问题。B.学生是否能提出问题。C.学生是否能分析问题。D.学生是否能解决问题。E.学生是否有创新意识。而学习达成这个指标, 其实是一个终极指标, 我们以每个学生是否都有满足感 (完成作品的次数) 、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独立完成比较复杂图形的次数) 、学生是否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独立完成若干件难度较高作品的创作) 。

2. 实施过程中的需要注意的事项

这个针对机械专业CAD翻转课堂的考核评价标准, 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对某一个教师的某一节课的教学评价, 也不是高大全, 全面铺开。考虑到翻转课堂的灵活性和特殊性, 主要以非固定问题来建立标准, 所以在运用时要注意指标的确定, 可根据各自的情况来适当调整定位指标, 在不同的学习阶段, 我们把评分的标准作灵活的调整, 比如:课堂学习状态的初学阶段, 主要以抄图作业为主, 因此适当提高学生提交作业量的分值,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打好基本功, 另一面可让学生有足够的成就感;当学习进入到中级学习阶段, 我们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创作能力为主, 那么评分标准我们又再做调整, 这样做评定, 不再以机械的完成抄图数量为主, 重点提高小组合作完成较高难度作品的分值,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创作的能力。当学习进入最后一个阶段———高级阶段, 我们则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独立完成比较复杂图形的次数) 、学生是否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独立完成一件难度较高作品的创作) 。”这两个内容上。

3. 巧用考核标准来选拔优秀的技能比赛人才

选拔优秀的技能比赛人才, 其实是每个中职学校都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一个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 更有利于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因此我们重点用“独立完成比较复杂图形的次数”来衡量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用“独立完成若干件难度较高作品的创作”来评定学生是否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如果教学过程中注意严格执行这个考核评价方案, 每一次课的教学都做认真的考核评价, 那么需要的时候, 只要查看考核表格, 就可以一目了然的选拔优秀技能竞赛选手, 这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结语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与应用, 这个考核评价方案已成为我校机械CAD课程翻转课堂考核评价的基础和实际依据, 并且已经得到推广应用。

该考核评价方案以过程评价为主和结果评价为辅, 学生和教师同时参与, 颠覆传统的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优点在于不同的学习阶段, 我们都重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及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在紧张有序的学习中感受到创作的喜悦。?同时也为教师进行教学改进提供有力的依据, 也更有利于我们选拔优秀技能竞赛选手。

在研究过程中, 如何确保评价更真实可靠, 分值更合理, 更科学, 也有待我们在实践中加以不断的修正, 才能真正的制订出一个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促进职业教育更健康的发展, 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刁端琴, 中职学校机械专业考核方法创新;职业, 2014 (11) .

[2]罗贞平, 高职《机械典型零件加工》项目课程的评价与考核的制定与实施;课程教育研究2013 (2) .

上一篇:双镜联合治疗下一篇:个人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