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精选9篇)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篇1
摘 要: 计算机专业的photoshop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性。根据工学结合的理念和photoshop课程的独特性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工学结合是一体化的课程,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理论的学习,而且能让学生在逼真的职业情景中,进行实践操作。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 photoshop课程 教学设计
photoshop主要是一款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图像进行扫描、编辑、修改,还能对图像进行制作,体现广告创意,实现图片的输入与输出。也是目前计算机专业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对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重点,photoshop被广泛应用于广告、摄影、美术、网页设计等多个行业。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少不了photoshop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学结合理念,不断提高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中职生的岗位技能,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问题和解决各种问题。
一、工学结合理念
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就业,帮助有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中国的特色职业教育。其中,所说的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的社会实践有机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生的“工学相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理念既具有一般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photoshop课程的特点
photoshop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在photoshop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平和动画制作方向,photoshop课程可以分为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其中,在前导课程中,主要学习色彩构成、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方面内容;在后续课程中,主要学习flash、3dmax、平面综合实训、动画综合实训等方面内容。photoshop课程是将平面设计和商业活动有机融合的一门课程,既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将工学结合理念与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photoshop课程设计中,要遵循“就业为导向,实践为动力,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提供各种岗位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并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各种情景设计,设置的情景内容,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景如下表所示:
通过设计这些教学情景,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情景中,体会职员的心理,在各种项目的安排上,最好穿插进行,合理安排时间,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在每个项目的学习中,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一体化和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中职学校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工学结合理念课程体系相配套,形成一种以就业为导向、工作实践为动力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对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师与计算机行业的合作、交流,形成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的一体化,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对行业岗位任务有了一定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同度,体现中职院校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篇2
1 工学结合思想与《Photoshop》课程
1.1 工学结合的思想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 教职成[2006]4号文说: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 “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 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工学结合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 理论联系实际, 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 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 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
1.2《Photoshop》课程特色
《Photoshop》已成为平面设计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Photoshop学习的操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平面设计和动画制作方向的发展和学习, 其前后续课程如图所示:
《Photoshop》也是一门平面设计与商业活动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 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将工学结合与《Photoshop》课程教学相融合, 以职业为导向,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2 基于工学结合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2.1 课程设计理念
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以校企结合为基础, 建立“平面设计工作室”与企业直接建立合作关系, 选取真实的项目任务为载体, 创建真实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预先进入企业员工角色, 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 突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并将职业道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2.2 课程教学设计
“平面设计工作室”导师由一名在校专职教师和企业设计师组成。教学内容由案例教学与企业引进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方面教学内容的构建主要针对就业岗位如广告公司的平面设计、影楼婚纱设计、图文印刷平面设计、建筑装饰设计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宣传设计等而进行设计。内容从简单到复杂, 技能从单一到综合, 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课程内容设计情境如表1。
每一个项目都从平面设计行业中的某一个实际需求开始, 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设置“作品欣赏—模仿案例—自己创作”三个递进式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通过作品欣赏激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根据工作室的企业设计师向社会承接的项目, 组织学生参与, 或以实题虚做的形式把实践项目融到教学中。这样使得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形成教学、科研、实践和产业化经营为一体的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还把教学内容与各类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考核有机结合, 如广告设计竞赛项目、广告设计师 (高级) 职业资格考核项目等, 使课程内容更充实, 完备。而不同的项目根据所需的时间、时效动态安排, 互有穿插。
2.3 课程教学方法
在《Photoshop》教学中, 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职业活动中的项目、任务, 采用行动导向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索、研究, 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 让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 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学生在“做中学”, 教师在“做中教”, 让学生充分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2.4 课程评价
以“评”促“学”, 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首先明确评价机制, 以完成实训项目的态度 (占40%) 、数量 (占30%) 、质量 (占20%) 、效益 (占10%) 相结合, 这种评价既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遵循了能力的形成规律。再者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相结合, 任务考核、阶段考核, CEAC设计师认证考核等, 配合每个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的灵活多样的考核, 更为客观地评定学生的成绩, 使学生重视学习与工作的各个环节, 真正实现融评价于教学过程中。
3 结束语
《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工作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与教师、教师与行业的积极沟通和合作, 融课程建设与企业岗位一体化, 学生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与实施, 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提升了中职学生的就业和社会认可度, 体现了中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摘要:《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就业导向性明显的学科, 与实践结合较强, 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思考和动手能力。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不仅仅是传授事实性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
关键词:工学结合,Photoshop,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刘峰殷蓓蕾浅析基于工学结合的《Photoshop图像处理》的研究现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6
[2]陈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 Photoshop课程 教学设计
Photoshop主要是一款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以对图像进行扫描、编辑、修改,还能对图像进行制作,体现广告创意,实现图片的输入与输出。也是目前计算机专业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对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重点,Photoshop被广泛应用于广告、摄影、美术、网页设计等多个行业。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少不了Photoshop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工学结合理念,不断提高中职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中职生的岗位技能,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问题和解决各种问题。
一、工学结合理念
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提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推进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的就业,帮助有困难家庭的学生完成学业,实现中国的特色职业教育。其中,所说的工学结合理念,就是要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的社会实践有机统一,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生的“工学相长”,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理念既具有一般职业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特色。
二、Photoshop课程的特点
Photoshop是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在Photoshop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平和动画制作方向,Photoshop课程可以分为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其中,在前导课程中,主要学习色彩构成、图形创意、版式设计等方面内容;在后续课程中,主要学习Flash、3Dmax、平面综合实训、动画综合实训等方面内容。Photoshop课程是将平面设计和商业活动有机融合的一门课程,既实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将工学结合理念与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实现职业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Photoshop课程设计中,要遵循“就业为导向,实践为动力,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提供各种岗位供学生选择,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并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中职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各种情景设计,设置的情景内容,一般都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景如下表所示:
通过设计这些教学情景,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情景中,体会职员的心理,在各种项目的安排上,最好穿插进行,合理安排时间,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Photoshop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在每个项目的学习中,要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一体化和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中职学校的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工学结合理念课程体系相配套,形成一种以就业为导向、工作实践为动力的新型课程体系。通过对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师与计算机行业的合作、交流,形成学校的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的一体化,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对行业岗位任务有了一定了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可以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率和社会认同度,体现中职院校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秋实.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7).
[2]佟玉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9).
[3]陈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00-101.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篇4
张爱梅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目前,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模式,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高职文秘专业经过市场调研和多年教学实践,逐步探索出基于工学结合的四个结合、三个环节、三种技能的433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文秘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张爱梅(1965-),女,河北保定人,黔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贵州都匀 558000)
[中图分类号]G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36-0179-02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其运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不断得以强化。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所需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直是困扰各高职院校的难题。《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无疑为高职院校办学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与时俱进不断寻求工学结合的契合点,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基于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文秘专业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分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开设文秘专业,近年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秘书都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内部选调、任命的方式上岗,且比例较少。但随着行业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的兴盛,各类商务活动和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行业企业急需应用型、复合型的秘书人才。但从人才市场上反馈的信息却是许多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秘书人员,而许多秘书毕业生却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职文秘实践教学与社会脱节,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对称。为了使实践教学建立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近年来,文秘专业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模式。由于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任何行业企业都有秘书岗位,但各自要求不同(见表1)。总体来看,各行业对文秘人才规格要求普遍较高,除了要求具有文秘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行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如何培养适应不同行业企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工学结合。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形成校企合作、校(乡)镇合作、校村合作等办学模式。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设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制订实践教学大纲,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共同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实训与岗位实习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社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二、工学结合下文秘专业43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文秘专业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经过对行业企业秘书岗位的考证,加上多年的教学实践,围绕职业能力及秘书技能标准,建立了校内、校外一体化实训体系,构建了基于工学结合的433实践教学模式。433实践教学模式就是:坚持四个结合、通过三个环节,培养三种技能。
(一)四个结合
基于工学结合的文秘实践教学坚持以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前提,以秘书职业岗位要求为依据,以职业工作流程为导向,把文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秘书行业发展结合;课程体系与秘书岗位相结合;教学内容与秘书实际工作结合;实践技能培养与秘书职业技能标准结合。
(二)三个环节
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三个环节完成(见下图)。
1.教学实训。实训教学作为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实训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是学生了解实际知识、熟悉职业环境、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渠道。目前,高职院校主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是教学实训。我院文秘专业职业技能实训,主要安排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在情境模拟、案例操作过程中完成办文、办会、办事等一系列秘书工作流程。通过职业模拟实训,学生既可以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养成一定的职业技能技巧,还能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逐步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锻炼职业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实习学生完全按照实习单位的管理方法和要求,在具体的秘书工作岗位上,办理秘书工作事务。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让学生毕业后能就业、好就业。文秘专业顶岗实习主要采用集中与分散、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形式。
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熟悉就业环境,拓展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进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院文秘专业所在的管理系积极探索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方法,利用有限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锻炼机会,如安排学生在学院周边的乡镇作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让学生在系办公室见习,管理系学代会和团代会的会务工作均让学生承担等。
(三)三种技能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训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具备3种技能,即: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拓展技能(见表2)。
三、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
要确保文秘实践教学正常运行,应做好制度、师资、教材和实训基地四方面的建设。
(一)实践教学制度建设
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在实践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它主要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拟订与规范、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和评价办法、“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实习基地的评价办法、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评聘和评价办法等。只有实践教学制度形成科学严密的的系统,才能确保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本网网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教师不仅是“双师型”教师,更是“多师型”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是加强校内实训教师的培养,按照“双师”素质要求,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工作一线接受锻炼,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实践能力,使专业教师成为“能手型”教师;另一方面,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组合成不同层次的教师梯队,承担实践教学和教师培训任务。
(三)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应该围绕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教材在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紧跟社会发展和行业的需求,紧贴岗位的要求。学校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教材,从实训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确定与编写,聘请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企业技术专家把关,保证教材内容新颖、适用,与市场对接,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充分发挥教材在秘书素质培养中的作用,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秘书工作实际,编写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
(四)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篇5
论文摘 要:为了能够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力度,以《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实践,验证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的课程建设具有明显的效果,提高了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卢龙飞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型下职业教育公共英语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探索了职业教育中的英语和专业相结合的新方法,提出了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转换以及教学方法改革等途径,从而使职业教育中的公共英语教学更加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杨润丰等人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改革模式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比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和企业生产以及实际应用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从而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卢菊洪等人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构建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胡茵等人研究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从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创新和拓展的应对策略。王婷提出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的方法,分析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评价的含义,并且提出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从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是目前的热点,将工学结合的基本思想融入到《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通过广泛的社会需求调研,与江铃集团模具分厂、香港惠迪股份有限公司华高电子五金厂等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座谈、研讨,明确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从而确定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技术岗位为:在机电领域内从事产品开发、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与维修、设备维护、机床操作与加工等工作。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机电领域的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制造、管理、应用研究、机床操作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为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通过《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冲压工艺的编制方法、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和维修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能够掌握冲压件的质量检验和分析方法。
二、《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在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设置过程中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根据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确定出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并且设置相应的职业技能实训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和企业进行协作,提出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执行和课程评价的相关措施。并且关注《冲模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的综合化、模块化以及项目化的建设。
(二)设置和课程对应的“体验课”,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通过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得到技能上的训练,并且逐步地掌握未来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在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回答问题,完成设计,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决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将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教育相关的理论教育, 又要在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 还要到企业参加生产实际工作,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了职业教育的规律, 坚持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做好铺垫, 为社会的需要打好了基础。但是, 在实施这种模式的过程中, 中职学校也遇到了不少的教学困难, 因此, 如何建设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体系, 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基础能力建设, 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 实现中职教育的重大突破与进步, 就成为“工学结合”课程建设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 中职教育还是延续着“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 讲究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内在的有序联系。但是, 在随着职业教育不断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多元化的发展, 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 “学科本位”这种课程模式存在的缺陷日益显露出来。
(一) 课程计划缺乏科学合理性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它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 对教学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课程计划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各学科自成体系, 基础理论存在交叉、重复问题, 降低了学习效率;二是理论知识安排的过多, 技术实践课比例严重不足, 造成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 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差;三是专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的矛盾比较突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的职业变换率提高了, 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应变能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口径较宽, 以增强专业的适应性。但是劳动力市场在针对某一就业工种或岗位用人时, 需要的是具有相当熟练技能的“专才”, 而这往往是在较明确的职业定向的学习、训练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这对矛盾的合理缓解和解决又有赖于突出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 实训教育功能不能得到有效体现
目前实践教学为培养学生某一技能的教学手段, 而忽视了其在学生的工作态度、合作意识、职业人格等方面的作用, 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的实现。电子应用技术是与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紧密相连的, 而实际生产过程的复杂性与综合性, 是校内实训基地难于仿真实现的。
(三) 教学内容陈旧, 跟不上生产技术发展的要求
电子技术发展速度极快,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可谓层出不穷。因此,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必须及时吸收技术、工艺发展的最新成果, 及时补充教学内容与实训设施, 以适应技术、工艺快速发展对就业者技能的新要求。但是, 受到人、财、物等因素的影响,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育相对滞后, 特别是与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直接相关的实训设施, 因资金投入较大, 设备使用周期一般较长, 跟不上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的需要, 造成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
二、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中职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决定其课程的设置既要兼顾具体某一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需要, 又要具有广泛的视野,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 使他们适应一定行业相关岗位群的需要。针对上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工学结合的视角来研究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具体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 建立学员制与学徒制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技术人才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就是学员制培养, 而在企业实习期间就是实施学徒制。实现这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 比如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 再去企业实习一年;或者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不断交替进行学习。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可以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让学生能够加深专业知识的认识, 还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二) 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培养“工学结合”的师资队伍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教师要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积极利用教学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建立以工作过程为根本的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深化模块式、项目教学的研究与开发。在教学中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师在授课时, 要多与学生交流专业知识, 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对教师自身的技术知识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提出了要求, 教师应该在加强教学工作的规划时, 更要加强自身全面知识的提高, 只有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与现代化的社会技术要求吻合之后, 才能传授给学生先进的技术知识。比如, 教师可以参加社会工作的培训, 从中学习技术经验, 平时也要专注于电子专业知识的研究, 多学习深层次的专业技能。那么, 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应该通过以下途径去实现:可以从企业中选择电子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教学业务的培训, 然后组成专业师资力量;还可以从学校中选择优秀电子专业教师去企业实习,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三) 建立全面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该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 比如说电子技术实践、电子基础实验、电子工程制图和电子CAD等专业实践课, 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平衡设置。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成绩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应该包括动手能力、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等方面, 把学生的职业岗位实习状况和学校整体成绩结合起来, 做出一个完整和全面的考核体系, 这里面包括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深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以工学结合为平台, 以工作过程为根本,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以典型任务为载体, 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 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 符合职业教育要求, 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应金萍, 潘瑶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及解决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 .
[2]张欣.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发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09.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篇7
关键词:工学结合;《Photoshop图像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数码产品的广泛应用,社会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会涉及到《Photoshop图像处理》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比如像比较热门的电子商务专业等非设计专业学生也要求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主要讲解社会中已经运用比较成熟的图像处理技术,必须由学生自己深入探讨、挖掘更多比较实用的知识和技术。《Photoshop图像处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指导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图像处理工具,学习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独特的作品。工学结合模式下,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工作的氛围,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效整合,更符合《Photoshop图像处理》的教学目标。
1.国外关于《Photoshop图像处理》的研究现状
目前,全球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为我国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通过比较一些发达国家的双元制、教学工厂、CBE、BTEC、TAFE等,还有国内双证书制、产学研结合、订单培养、行业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笔者认为研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全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于2005.8.19在天津召开,我国教育部——周济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中明确提出,应仔细对比研究国内外的研究,总结“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规律,应结合我国当前实际积极创新。其实,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最早由1903年的“三明治”教育模式开始发展,在1906年开始进行“合作教育”模式,在1983年自成立世界合作教育协会以来,“合作教育”模式的影响逐渐增大,一直到2000年,协会理事会将“合作教育”更名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工学结合模式的特征就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其实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已经持续百年之久,至今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实用性、实践性非常强,主要教学原则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
2.国内关于《Photoshop图像处理》的研究现状
我国相对于国外而言,针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起步较晚,最早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刘少奇所提出的,当时他曾多次提倡全国范围内实施“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但是由于后来的极左思潮歪曲了“半工半读”的本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直到2005年8月,我国教育部——周济的讲话以及温家宝在同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又将时隔40多年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再次提出,并且颁发了相关的执行意见,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制度。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国内目前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1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学校按照社会企业的需求,和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关系,确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及技能达标标准,然后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企业和学校都拥有自己的教育环境,也有自己的教育资源,可以实施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符合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1.2股份制办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互利、自愿的前提条件下,由多方按照股份投资共同参与经营、运作的一种办学模式,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就是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其主要实施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体双元”的校企合作模式。
1.3“集团化”模式。这种办学模式主要以一所高等职业学校为中心领导。然后再联合其他企业、行业、职业院校以及相关的主管部门共同组建一个职业教育集团,从而实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这种“集团化”教学模式有利于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实现最大的办学效益。
1.4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也被称为境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是指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境外其他组织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组织办学。这种办学模式一方面可以引进外资,有利于减轻我国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进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学习一些先进的办学理念,有利于提高我国高职教育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1.5连锁式办学模式。该种办学模式主要是以一所办学质量较高,具有示范作用的高职院校牵头,然后通过“辐射”效应,整合其他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带动其他的高职或培训机构一起组织办学。因此,对于牵头的高等职业学院必须要求以下几个条件:①办学建设规模较大。②办学水平较高,且办学条件优质。③具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具有示范代表作用。龙头职业学校再通过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源,将自己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传递给其他学校进行“复制”,从而达到优质教学扩大的效果。
目前,很多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仍然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主要是因为企业并不满意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虽然理论知识较丰富,但实际工作能力较差。想要达到企业的人才需求条件,毕业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经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打破了传统的只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会为学生创造一种尽可能真实的职业情境,让学生学习“如何工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也更加贴近实际,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篇8
《Photoshop图像处理》在各个高校中, 无论是专业必修课还是全校性选修课, 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本文中,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 探索一体化教学课程, 以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1]。
一、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在积累和总结了近几年来《Photoshop图像处理》这门课程的教学经验, 渐渐地意识到学生在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这门课时, 通常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
(一) 课程建设目标不明确
《Photoshop图像处理》属于应用软件操作类课程, 这类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但要想把课上好却存在一定难度。课程涉及的知识广度较大, 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并且有扎实的技术功底, 还要求学生积极的观察和思考, 培养积极创新的精神。
(二)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由于缺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导致了在传统课堂中不能同时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在传统教学中, 总是不重视具体的应用而片面强调理论教学, 教师上课时不能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许多公司觉得实习生设计出来的东西不符合社会现实, 公司需要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再培训, 这无疑是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所以很多企业公司都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
二、以工学结合为主的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 优化课程体系, 制定课程标准
要在教学中开展工学结合, 专业能力的培养应该由一线企业来决定, 进一步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3]。本着以培养学生平面设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方向, 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任务, 制作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培养计划, 结合学校的实际与业务部门一起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通过分析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 来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 构建理实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型, 课题教学中采用真实的设计项目和典型的工作任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根据实际的图形图像设计工作流程设计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研究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 尽量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方位地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从而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 实用性和开放性[4]。
(二) 实施一体化教学
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遵循教育教学理论, 使用“启发式”和“模块化”的教学方法, 融教、学、做为一体, 整个教学过程都以仿真项目来实施教学任务, 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和教学侧重点都不同, 最后再以模拟训练和课程综合设计作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尽量以学生周围发生的实例作为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 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到课程教学中来, 并能够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三)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中, 努力建设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主, 把实训教学渗透入PS平面设计实训教学质量和质量科学的思维之中, 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其具有意义。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方面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项目。
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动态的学习环境中, 提高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这样能避免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厌倦, 使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同时, 了解其在专业设计公司的职业角色, 明白的工作岗位的操作模式, 把握工作的能力和质量的要求, 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一体化的案例教学, 培养学生实用技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结束语
通过图形设计的课程改革, 把实际运用加入教学中, 让设计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将来的社会是属于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 其也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必然趋势。课程一体化教学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保持与时俱进, 培养出来的平面设计人才才能迎接现代的战略思维和决策的挑战。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的必经之路, 本文从传统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入手, 讨论了在工学结合的背景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即由企业需求决定专业技能和教学课程,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强调课程的连续性与延续性,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成效的思考意见, 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教学改革。
关键词:人才培养,一体化,工学结合,Photoshop图像处理
参考文献
[1]易芳.《PhotoShop平面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大家, 2011, (07) :184-185.
[2]周瑛.Photoshop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电子制作, 2013, (08) :127.
[3]马国勤.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02) :89-90.
[4]陈晓红.高职《Photoshop》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2, (07) :189-190.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 篇9
关键词:高职,电子商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环境日益成熟。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调查显示, 2011年, 我国网购用户总规模达到1.94亿人, 网购使用率提升至37.8%。用户年增长率为20.8%,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将拓宽自身的销售渠道, 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特别是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但由于人才缺乏, 我国企业电子商务进程比较缓慢, 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据IDG预测, 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要量超过200万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超过300家, 约有数十万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从市场需求和人才供给来看, 电子商务的学生的就业形势本应大好, 但社会的现状却是大多数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难就业, 企业也难招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这种情况在众多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表现尤为突出, 供需脱节是造成电子商务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其中电子商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得当以及学生缺乏电子商务就业岗位的实践训练是阻碍学生就业的首要原因。要以学生就业为专业建设目标, 让学生如实达到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就必须按照企业职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将信息技术与商务应用方面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就必须探索出深层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工定学
要使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必须由企业的工作岗位对能力的需求决定专业技能的范畴, 从而由专业技能对知识的需求出发, 构建并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1. 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定位职业能力方向
面向职业岗位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力结构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是集计算机信息技术、商务经营与现代物流管理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为把握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力要求的动向, 就必须了解电子商务企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根据调研数据, 得知市场各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商务经营管理能力。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素养、文化基础与技能水平等实际情况, 确定电子商务专业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掌握开展电子商务活动所需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具备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应用、网络营销、物流操作及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各个能力目标的细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
为适应市场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力的需求, 必须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构建方面, 将课程体系分解成三级模式, 分别包括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专业拓展领域。将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会计等课程列为基础学习领域, 要求所有电子商务的学生在第一阶段都必须综合学习以上课程, 让学生在电子商务人才技能需求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学习领域, 针对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设置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网页设计等课程让学生对专业有个系统的学习和了解。专业拓展领域,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动手能力的不同, 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 分方向系统深入学习钻研, 进一步掌握专业的深入技能。
3.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置
为了让学生所掌握知识能力能的和企业人才需求能力对接起来, 就必须根据打破传统课程设置的思路。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 应结合企业对岗位的工作任务, 科学的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的设置,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专业岗位的任务。这种方式, 能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知识结构, 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 基于关键岗位的工作任务, 将电子商务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置, 具体方案如下:
(1) 渐进式课程设计。在工作岗位中, 一个岗位的工作范围可能涉及到了几门课程, 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就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设置方法, 来设置关键岗位工作过程中工作相关的课程。即在第一个学期上完一门课程后, 紧接着在第二学期设置另外一门与其工作相关的课程。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可以采取周期教学, 将两门课程融合为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网络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商务谈判》这几门课程都是培养学生营销能力的课程, 可以设置成一个课程周期。
(2) 将一些边缘课程融入核心职业课。由于高职三年的学习时间并不长, 在这段时间里, 要系统的掌握职业技能, 核心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而且所占的课时比例比较大。但是对于一些边缘课程, 这些课程数量多, 课时相对少,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由于课时的限制, 难免会有蜻蜓点水的感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可以将边缘课程和职业核心课融合, 这样既能让核心课在讲授课时上更饱满, 同时也让学生在课程的融合中了解边缘课程的作用, 避免了孤立学习, 片面了解的现象。
二、以工促学
通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工作岗位, 能够让工学结合产生积极的效果。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 并且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对工作岗位的理解, 了解岗位的能力需求, 从而检查自身所学知识的不足和差距, 以此来促进知识的学习, 达到以工促学的目的。
1. 工学结合, 完善主干课程建设
为了更好的促进工学结合, 学校不仅仅要完善主干课程的建设, 同时还可以和企业合作, 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的方案。许多课程, 尤其是主干课程。课程的讲授和学习场地, 可以即在学校, 又在企业。将学校作为理论和模拟实践的场所, 将企业作为实训教学基地。也就是让课堂走进企业。例如, 电子商务课程, 该课程的理论部分可以在校内完成, 实训环节可以通过安排在企业, 这样的教学环境设置, 能够让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之后深入具体的环境, 加深对技能的掌握。一些实战性比较强的课程, 可以聘请企业的人员来讲授, 例如SEO, 网络营销等。在一些课程的教学中, 可以模拟企业的实战平台, 例如电子商务项目管理课程, 可以模拟电子商务企业平台, 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方法。同时, 可以将企业的一些业务和教学课程相结合起来, 例如网店经营这门课程,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自己开一个网店, 和许多大企业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类似, 也需要推广、设置销售平台等, 这种嵌套结合的方式学生自己会比较有兴趣, 而且也能学习和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推广营销方法和策略。
2. 工学结合, 提高教学实践质量
在教学设计中, 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 让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例如, 电子商务这门课程为了能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讲课程进行了重建, 在课程设计中,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将课程名称变更为《电子商务实务》。这门课程的讲授, 采取了三级平台的模式, 设置三个情境, 仿真平台下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下的电子商务和企业实战平台下的电子商务, 三个情境中分别包含不同的子情境。其中, 前两个情境授课安排在校内, 采用学校的奥派电子商务平台和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实战平台下的电子商务安排在企业进行。聘请专门的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课程的教授, 考核的内容既包含校内平台学习内容的考核, 也包括企业实践平台学习内容的考核。并且将职业资格考证项目中职业应知知识考试与实践考试合一, 由企业兼职教师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制定考核内容, 职业应会实践技能考核由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考核。
总之, 高职教育的中心应该深化“工学结合”, 创新教学方案改革, 从而有效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各类职业型商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戴士弘, 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基于工学结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PHOTOSHOP课程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教育论文12-01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05-27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研究06-26
工学结合模式电子专业08-08
建设涉农营销专业工学结合的系统模式的论文06-09
高职教学中的工学结合07-23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10-21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10-14
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