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024-10-12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共12篇)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篇1

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移动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型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推进和普及,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模式 “基于实时交互软件的移动学习”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成为顺应时代的新趋势。蓝墨云班课是蓝墨科技推出的一款免费移动教学助手App,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针对目前90后中职生学习容易倦怠、手机重度依赖的现状,笔者提出基于云班课的移动教学模式,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篇2

一、混合式学习的相关介绍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中职教育的升级和革新成为必然,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养成了分数至上、理论至上的学习模式,非常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实践理论和计算机使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针对这种情况,混合式的学习成为很有效的一种方式。所谓混合式的学习,就是要把传统的学习模式的优势与数字化、网络化以及实践化的教学优势充分地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以及监控教学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出来,并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混合式的学习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也是最适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像以前一样,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在理论上给予学生以指导,让他们知道如何进行计算机的一些基础性操作,并对计算机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上,需要教师投入的精力就更多了。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首先要能够灵活应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此外,要利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通过另一种渠道帮助学生。混合式学习已经广泛应用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准备及实施过程

(一)教学准备过程

在混合式学习中,由于涉及的项目非常多,所以,教学准备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准备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课过程。教师要做好课程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教学目标的制订,此外,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还要做好机房等硬件条件的准备工作。首先,在课程的分析中,针对目前中职学生普遍起点较低,知识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探究创造能力都非常薄弱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做好课程的分析工作,摸清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以及应用水平,以便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次,就是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师要充分了解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摸清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此外,我们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利用理论教学和数字化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最后,我们还要对学校的硬件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不能发生有计算机无法使用的情况。

(二)教学实施过程

做好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施过程。首先,我们在课堂上要进行分层教学,所谓的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的不同,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不同的个体以及群体进行分层教学,这样,就可以因材施教,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要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混合式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很多知识的理解还是比较有难度,例如,PPT的教学当中,如何把动画做得更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提高得也更快。第三,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也能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好地开展教学。最后,是要做好课后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上教授的知识非常多,需要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复习和探究,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进一步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三、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将越来越重要,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我们要做好混合式教学,以理论和实践以及多媒体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为我国社会输送重要技术人才的重任,如何开展中职的教学和学习成为重中之重。混合式学习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类使用多种媒体、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传统的理论教学所形成的教学方法。着重探讨了这种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苗苗.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2]邹娜.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熊泽敏.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2):65-67.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 混合式学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39-01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应用,中职院校对计算机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怎样更好地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以及更好地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探索过程中,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尤为重要。

2.混合式学习应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策略

2.1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为更好地满足混合式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些素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对现代信息资源能够很好的利用;能够理解掌握所教授知识,并对其相关内容有相关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完善网络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

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及鼓励学生创新方式教学上,以Word项目教学为例,教师可进行如下教学设计:首先,详细介绍Word软件的功能,比如页面设置、段落设置、文档格式、图文混排等,使学生对Word产生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遍后,可以设计出问题,比如对于Word文档的图文混排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让学生自行思考。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在Word文档中重新进行图文混排设置,进一步体验Word功能,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2积极为混合式学习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混合式学习方式可以将传统的学习方式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先结合,发挥网络开放性、便捷性、分享性等优势,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得以更好的发展。同时,它也将教学模式与资源混合,在最大程度上使教学最大化得以实现。在这一过程上,必须使混合式学习有所依托,建立一个功能明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学习平台,使教学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例如,高校为学生提供免费使用网络资源的政策,教师将学生自主的使用学校网络资源的学习时间进行计算,并将这些时间计入学生平时成绩中,这将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3科学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时间比例

课堂教授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学生被动性的进行学习,可以快速的掌握计算机专业的系统知识,并即时解决课堂上遇到的难题。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则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但是,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占用太多的课外时间,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自觉性行为要求很大,教师很难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所以,传统的课堂方式在现阶段是学生学习中主要的选择方式,面对自主学习中可能遇见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调节好心理状态。

混合式学习要求学生在接受课堂授课的同时,还应该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不应仅仅选择其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应科学合理分配两者的时间比例。比如,一节45分钟的课堂,刚开始上课时,可以适当的增加授课时间,我们可设置35分钟的教授时间,当学生熟悉、掌握相关知识,有足够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时,教师可将35分钟课堂讲授时间缩短为30分钟,以增加自主学习的时间比例。

2.4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混合式学习重视对学生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应对学生展开一个综合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整个课程设计提供相关信息。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各样的途径,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学习方式的运用、对提高自身能力方面的需求以及对讲授课堂的意见。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的学到有用的知识。

混合式学习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就学习上的问题、生活中的感受、情感上的问题以及價值观、人生观进行沟通交流。这些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沟通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感受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增进师生感情,为教学的进步提供丰富的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熟悉所学知识,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热情。教师应及时的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让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教师辅导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充当学生的引路人,积极主动的在情感、生活、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对学生深入指导。通过和学生交流自己多年的生活经历,分析为人处事的做法,将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经验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意见。比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电子邮箱以及QQ联系方式告诉学生,当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利用电子邮件、QQ和老师进行直接的交流。这样的间接交流,既避免了学生面对教师时产生的一种尴尬情感,又能给教师一个解题缓冲时间,避免当面交流可能忽视的重点,也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这些事情虽小,但是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引起他们之间的情感共鸣,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3.结语

综上所述,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亚军.混合学习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 2011(03)

[2]杨志珍.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0(03)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篇4

2.1 调整教学内容,选用实用教材

按照国家教委的相关规定,相应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符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最新的考试大纲,极大化的落实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特别讲解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在调整教学内容时,要秉承培养职业能力和注重职业应用的标准,选出教学内容新颖、迎合本校教学需求的教材。

2.2 对学生因材施教

中职学生学历程度不尽相同,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度参差不齐,因此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学习信心等各个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知识时掌握计算机技能出现特别大的差别,严重的会导致产生两极分化现象。鉴于此种现象,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提出层次有高有低的要求,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恰当地增加些难度稍大点的任务,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多亲自动手操作练习。

2.3 教学方式的改革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在任务的追赶下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由易到难逐渐地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来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施时要注意:注重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兴趣。根据学生个人特点不同,把握好操作任务的难易。老师在安排任务时要面面俱到,考虑到学生的个体不同因材施教。以科学作引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恰当地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善于归纳总结。任务驱动的教学思路是把一个新知识拆分成若干个子知识,新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分散开来逐一学习,最后老师指导学生对子知识进行联结,系统地完整地掌握整个新知识。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篇5

WebQuest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指出WebQuest教学优势,并设计WebQuest教学的信息平台.

作 者:邓小武 Deng Xiaowu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计算机系,湖南怀化,418008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12)分类号:G434关键词:WebQuest教学优势 理论基础 应用研究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篇6

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简述了当前《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并分析了引入网络创业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在《网络营销》教学实践中,尝试引入网络创业,将理论知识传授、网站建设、理论运用等与网络营销实践紧密有机结合,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课程的精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网络创业;网络营销;应用实践

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营销》在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当前的《网络营销》教学普遍以理论教学为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无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阶段就能掌握一定的网络营销技能,笔者尝试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在《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创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现阶段网络营销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1.1以理论教学为主导

《网络营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网络营销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讲授理论外,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来理解、解析、认知专业知识。然而,当前大专院校《网络营销》普遍采用的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理论知识传授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课程组织中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重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在理论知识传授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但却忽视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无法有效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其网络营销的实践能力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这对他们的顺利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1.2实践教学不深入

通过浏览众多《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网站和部分院校《网络营销》开课状况,发现国内一些院校已经开始注重《网络营销》的实践教学,加大了实训和实验的力度。比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程,使用网络营销实训平台,让大学生建立自己的网上商店等,但总体来说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低,实用型网络营销教学渠道少,实战操作大多处于起步尝试阶段。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一般以小组形式开设网店,但因为时间短,网店刚开设完成,实训就结束了。网店的后期如何运作得不到老师的指导与监督,导致学生为了建网店而建网店,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2.网络创业贯穿到网络营销教学中的可行性 2.1 网络创业的广阔前景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在全球得到了普及与应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62亿,使用率提升至35.6%;团购用户发展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据淘宝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11月11日光棍节期间淘宝商城订单数超过了2000万单,日销售额达到33.6亿元,是去年同日交易额的近4倍;而淘宝商城、淘宝网支付宝交易总额突破52亿。由此可见,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利用网络进行创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给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机。

2.2高校丰富的创业资源

目前,一些高校尤其是高职类院校采取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措施,在校园内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提供帮助,这为大学生网络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增加了各种各样的创业项目课程或者技能超市课程,指导学生运用校内网或其他网络平台,如淘宝网、eBay、拍拍等在网上开店,给学生提供创业训练的机会。

2.3大学生浓厚的创业激情

在校大学生没有资金、没有经验、没有人脉,但他们接受新事物快,思维活跃,又有浓厚的创业激情,渴望尽快的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网络创业以其成本低,风险小,简单灵活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创业的首选。根据淘宝网正式对外发布的淘宝网就业指数来看,至2010年4月30日止,淘宝网创造了106万个就业机会,这106万人中有一半以上年龄在20至32岁之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投入到网络创业的行列之中。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把网上创业贯穿到《网络营销》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对学生的实战操作给予长期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工作实践能力。

3.网络营销教学中引入网络创业的实践

为了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笔者在《网络营销》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引

入网络创业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通过淘宝网真实的网络平台,让学生以团队形式选择熟悉且感兴趣的商品,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网络营销环境,开展网上商店的策划、构建及运营,帮助学生解决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货源渠道、交易信息安全、资金结算、物流配送、网络促销等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网络营销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掌握网店经营的各项技能。

3.1网络营销基础知识讲授

在讲授网络营销基础知识时,注重运用网店开设案例,分析网店与传统的实体店的区别,使学生直观的理解和掌握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与联系、网络营销环境分析方法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开展网络营销调研,对淘宝网站热销产品进行一手和二手调研,了解顾客需求,为网店开设做准备,通过实际的网络调研来掌握和巩固网络调研方法。

3.2网店建设与网站建设相结合

在前期网络营销基础知识教授和实践的基础上,把网店建设与网站建设相结合,把网站建设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网店建设过程中。

3.2.1整理网店的相关资料

结合前期的调研报告,在对淘宝网所售产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合适并熟悉的产品在网上销售,决定店铺商品类别。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现实中的市场或者网络上的市场寻找货源,确定网络销售产品。鉴于大学生缺乏资金和经验的特点,可建议学生选择最方便、实惠的淘宝分销平台进货。然后,对产品拍照、进行描述,整理好网店的相关资料。

3.2.2网店整体开发建设

引导学生浏览部分网上商城和皇冠店铺,增强对网店的布局、商品组织和色彩搭配的感性认识。选取几种同类产品网店,对其网店风格、网店布局、栏目设置、色彩搭配等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归纳出一套完整的网店建设方案。确定方案后,完成网店整体开发建设,将网店相关资料发布至网上,组建完整的网上商店。网店建好后,各小组将自己的网店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老师和同学对其提出修改意见,各小组根据修改意见进一步美化各自的网上商店。

3.2.3域名的设计

淘宝拥有特殊域名设定的功能,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域名的规则和特点,结合所售产品给自己的店铺取一个简单易记的特殊域名。

3.3网络营销策略应用

网店建好后,就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网店进行推广。在推广前,需要对产品进行合理

定价。可以以某一产品为例,分析淘宝网和网上商城这类产品的定价方法,指导学生采用一种或几种网络定价方法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定价。然后,指导学生利用各种促销手段和网络营销推广方法来促进产品销售。并要求学生尝试进行第一次销售活动,对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资金结算、物流配送等问题进行指导。最后,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销售活动,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根据每个团队的交易状况、收入和利润状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

4.结束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篇7

但是, 目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没有将学生到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和学习中,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的课程教学模式。本文就主要以计算机应用课程为例,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做出总结, 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 收到较高的教学效果,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1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但收效甚微。高职院校教育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需要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实际操作的能力。但是因为高职学生自身理解能力水平的限制, 在大量计算机专业知识、计算机的动手操作时, 产生摸不到头脑、无从下手的情况, 造成对课程学习提不起兴趣, 不能很好的操作, 如果课堂教学中学生大范围出现这种课堂反应, 就会造成虽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是因为课堂或课后练习不到位, 在课堂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大量的实际操作时间, 而不能达到预想的教学结果。

(2) 教师对多媒体课件过分依赖。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合适使用多媒体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不应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课件。一般在备课时将很多思路都放在了多媒体课件中, 利用课件时过分地依赖课件, 大脑中没有思路。所以, 教师不应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要把多媒体课件看做为课堂服务的辅助工具, 而不是思路的指南针。

(3) 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各地, 因此, 学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较大, 少数学生在高中时已经熟练掌握Word、Excel、Power Point等基础知识, 而部分远郊区县学生很少接触计算机, 对计算机系统组成尚且模糊。另外, 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 比如:收发邮件、QQ聊天、网络游戏等, 大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尚未达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

2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

高职课程中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主要是指,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示的讲解, 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教学模式相结合, 将面对面授课和多媒体线上授课、线上评价相结合, 多种授课方式带动学会采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课程的学习, 最终实现学生动手操作实效性水平的提升。混合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及良好的交互环境, 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 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

(1) 教师采用面对面授课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记忆。教师采用面对面授课形式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传授时, 除了运用传统“灌输式”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外, 还应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只扮演传授和监督的角色, 开始将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 与学生一同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授“Excel中函数的使用”这一课程内容时, 一般教师会采用“演示法”对学生进行新知识地传授, 演示结束后学生自行动手操作完成作业的上交即可。在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先通过教师机将需要使用函数来解决问题的工作表分发到学生机, 学生在接受到案例文件后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列举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学生一般会通过公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这样不利于数据量大的报表处理, 这时教师再传授给学生使用公式来解决Excel中大量数据处理的办法, 不但可以提高效率, 而且还可以运用这样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注意观察教师在电脑上进行的每一个步骤地操作, 并记住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函数和函数实现的功能,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选择不同的函数实现同样的目的, 并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从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2) 高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时还可以采用线上教学、线下评价的新媒体教学形势对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计算机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自我评价。所谓线上教学与线下评价相结合主要是指:线上教学为教师建立网络平台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上传到网络平台中并设置相应专业问题, 以便学生进行巩固和自测。线下评价为教师需在网络平台中设置问题或闯关供学生对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评价, 了解哪部分不懂、不会做, 做出评估, 并在纠正中进一步加深对不足处的理解。

总之,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操作能力, 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 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中理论知识不强、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的情况, 从而更好的实现高职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育目标。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适应未来工作环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用混合式教学, 可以实现学生动手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技能,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小红.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学[J].科技风, 2008 (19) .

[2]王晓.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函授学报, 2008, 22 (09) :64-66.

[3]郭洪涛, 林春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02) :87-88.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篇8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108-02

1 围绕信息化教学做好课前准备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之初,教师要尤其注意课程开展的具体而微的准备。

首先,计算机课程教授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学习情况,并一起将本节课的内容确定下来。新课标下已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所做的课前准备务必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关联,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1]。

其次,教师要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分析并透彻地认识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确定下来。当然对于重点难点的准备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经验进行合理的编排,使学生能够既不反感,又可以一目了然。

最后,教师要围绕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实践,将教学的方法确定下来。其实信息化教学只是一个大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模式指的就是现代化教学理念、信息技术、现代教学方法这三者的统一。因此,教师要根据本节所教授的具体的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确定,最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展现教师所做的完美的课前准备。

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机课程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教学观念产生很大的转变。在计算机课程授课之前,教师如若要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需要其教学观、科研观表现出具体的转变,需要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二者配合,教师能够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提起重视,对提高自己教育科研能力等相关素质更加注重,学生能够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提高学习兴趣。总之,师生之间需要相辅相成、默契配合,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更高效地投入实践。

2 立足信息化教学完善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进行实际的实践时,其中涉及的所有教学过程都要具体而微。首先,教学要创设一个情境,目的是引入所要讲授的项目;其次进行项目分析,使学生明白到本节计算机课程所要实现的内容是什么,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怎样;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巩固一遍,使学生加深印象,更透彻地理解本节计算机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教师都要根据具体的课题,采取相应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引入教学项目时所提到的引入情境,其实就是为了使学生对教师所讲授课程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被抓住了,自然在计算机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再如,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节课所研究的项目时,可以充分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变为具体的实践,类似微博或是资源库等具体的信息化内容,在这时就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场,辅助学生计算机课程的学习。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具体实践,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调整的。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职计算机教师能够在两方面体现出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是可通过信息化模式使学生接收到通过演示讲解呈现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教师的演示使得学生能够建立一个完成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二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能更为便捷地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实际的指导和帮助,基于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现代化的特点,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思维僵化,使学生提高计算机课程相关素质的同时,更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此外,信息化教学模式使得计算机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突破更为动态化,本身课堂教学就是动态的过程,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其中的实践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为动态、不定,易于指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3 发散信息化教学落实课后反思

当下社会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教育等不同领域,及时做出反思都尤为重要。当然,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实践后进行课后反思也同等重要,进行课后的教学反思不仅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而言,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检测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目标、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等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意义。

基于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的中职计算机课程进行具体的课后反思时,首先反思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是否真正起到实效,由于计算机课程本身属于理论性、逻辑性强的学科,因此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课后反思要考虑到这一层面;其次,反思课前的备课内容是否充分,所备课内容是否会对教学效果的改善起到作用,是否很有效地借助了信息化的教学平台等,最终目的即是使学生能够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提升其计算机课程的综合能力。

当然,在实际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基于这一教学模式更多强调的是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因此,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他们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水平,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考虑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折中性的、或者少量掺入传统型教学模式来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授,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最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认知和操作水平。

4 实践信息化教学教师能力探讨

第一,教师要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反复实践应用中找到突破口,不断地变换方式。简而言之,就是要掌握其中的融会贯通,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的放矢地做出详细贴切的评价、建议和鼓励,使他们在树立信心的基础上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二,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师要学会虚心学习,能够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将自己尚未掌握的教学要领取来,更好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将其视为能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发现不足,弥补不足。

第三,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的实践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难点,教师因此要尽量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学生要能学习新的知识,那么计算机课程的教师尤其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最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等兼备型人才。

第四,教师要学会控制调理自己的情绪。中职学生本身就不太好管,那么教师就必须学会掌控自己情绪,坚守快乐教学的模式,尽量少生气。中职学生底子差、纪律不好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将其纠正好也并非一日之功。因此,教师要在控制好情绪的基础上,向学生耐心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 结语

从实践看来,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着实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模式当然也在激励师生共同进步,其中还存在并不能很好地根据学生差异进行教学的弊端。总之,在压力与动力并存的环境中,相信只要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学习,终究能够使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在更高层面上为教学的改革进行服务,使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并最终培养出大批技能型、应用型等兼备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慧玲,陈伟.高职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3(17).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篇9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的应用――以“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为例

刘 芸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广州 510430)

摘 要:以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为例,尝试实施项目教学法,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归纳总结和评价反馈等方面探讨,总结得出教学体会与教学建议,使学习者的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也为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维生素;C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02-0220-02

随着近年来中职学校生源的不断变化,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发凸显。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都受到了很大挑战。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众多教师都在尝试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项目活动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完成本项目活动的方法和过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整个过程活动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需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现以中职食品理化检验课程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为例,采用项目教学法,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归纳总结和评价反馈等五个阶段进行阐述。

一、“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项目教学法教学流程

(一)明确任务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好的学习任务,首先应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其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提出的学习任务应该适应不同的学生,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任务设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因此,本阶段主要工作是设定项目,明确工作目标,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工作条件。

1.“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项目设定

维生素C(C6H8O6)又名抗坏血酸,是维生素类药物,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当下,食品健康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健康和美丽,很多消费者都在补充各种各样的营养品。而维生素作为人体的必需营养物质,人们也是对此趋之若鹜。而常见的市售饮料又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首选,因此,有必要弄清楚不同市售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对消费者起到适当的引导作用。同时,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是食品中级工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之一。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有多种方法,结合职业院校实验实训教学的实际,采用直接碘量法。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难易适中、易于评价与考核,因此,选取“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为工作项目。本工作项目的主要任务包括市售含维生素C饮料的购买和脱色、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操作、含量计算以及评价评估。

2.工作目标

本工作项目通过对常见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了解饮料中维生素C 的含量的不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明白直接碘量法的原理,能正确使用分析天平、移液管、滴定管等仪器,同时能借此让学生理解化学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意义。(职教论文 )能运用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同时能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筛选。通过实验的学习,对于遇到的问题,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初步写出学习报告。

通过小组学习,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以及团队合作。

3.资源准备

完成本工作项目所需资源有:调查报告、网络资源、市售含维生素C的饮料、工具书、多媒体环境、基础化学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所、照相机等。

(二)制定计划

本阶段包括两个内容:指导学生分组与岗位设置,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制定工作计划。

1.分组与岗位设置

分组与选择岗位时,教师应根据岗位内容的实际,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自行分组、自行选择岗位,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全班分成6组,每组7-8人。组内人员再分工,收发岗1-2人,取样岗1-2人,分析检验岗3-4人,复核者1人,每组设组长1名,由上述人员之一兼任。

2.讨论并制定工作计划

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填写工作计划表,确保计划的可实施性。

(三)实施计划

本阶段是模拟企业食品检验工作流程进行的。

1.在教师的指引下取样岗成员采购样品,并交由收发岗。

2.收发岗根据教师的任务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教科书等途径查找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完成表1。在教师的指引下,结合实验实训场所设备的实际,确定表1中的直接碘量法为首选方法。

3.分析检验岗接到检验任务后,根据检验方法制定检验步骤,准备检验所需的相关仪器、试剂以及其他相关物质。然后检验岗成员每人分别取样、检验,记录检验过程与结果。合并该小组结果,计算结果偏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操作水平,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应给与适当指引,但应遵循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

4.复核岗成员复核原始记录数据,如有异议可要求检验者重新检验,再进行判断。

(四)归纳总结

工作任务完成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每组成员对工作过程以及完成情况进行讨论,总结其原理、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畅谈收获的同时交流不足之处。各组之间交流,填写检验报告书(见表2),完成工作总结PPT并汇报工作情况。

(五)评价反馈

在“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项目教学中,笔者采取多元评价体系。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评价体系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过程性、表现性、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更要关注学习者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

二、项目教学法反思与建议

首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实际操作,还应让学生学会创新和开发。因此教师应提前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去解决实训课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同时,根据现阶段中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的特点,教师应由知识传播者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学生应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创造轻松愉快、和谐自然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能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其次,在小组分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碘滴定液配制一周后才能标定,应提前安排。再次,小组学习总结阶段,各小组均能较好地完成工作总结PPT并汇报,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从各小组精美的PPT展示和学生的表现来看,基本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应提倡这部分的交流。

总之,“市售鲜橙汁种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项目教学法是以任务为驱动的,模拟生产工艺为主线,以实训场所为生产情景,将教、学、做结合为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主旨,充分展示了教师是主持人,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特色,使得理论课堂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变得容易理解。学生通过参与此次项目教学活动,学会了利用直接碘量法对市售鲜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测定,提高了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利用资源进行收集与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了交流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生产技能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

[3]要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 篇10

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用考核促进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让学生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上学有所得,教师能教有所悟,教学相长。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硬件配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作用;学习并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文字录入及Office等常用应用软件;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共享。

这是一门看起来上课内容浅显,但实际上并不好上的课。

面对学生原来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如何让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的学生能够在同一课堂内静下心来,学到他们想学的知识,每人每天能有收获,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自发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个任课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1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差,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入学目的往往就是混个毕业证书。

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一个班里面,会有一些学生打字速度能有60汉字每分钟以上,会上网、上Q、登录邮箱,会下载图片音乐电影;但是同时会有一些很少接触电脑,不会用键盘,不会拼音打字,认不全26个字母,没用过QQ,不会上网,甚至连打开关闭电脑都不会的学生,学生间计算机水平相差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讲深点,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讲浅点,基础好的学生不耐烦。

第二,电脑课的教法大同小异,上课的一般流程是:先观看教学课件、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学生上交作业,最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小结。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单一的课本素材和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和厌烦情绪,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上课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中职学生很少有看电脑课本的习惯,课本发下去时是新的,上面除了写了个名字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空白,到他们毕业时,仍然很新,明明是课本上的知识,却不知道;学生没有上课带笔,记笔记的习惯。

少数的学生开始时带了,但看到其他多数人没有带,后面也跟着不带了,不能坚持自己对的立场。

没有做笔记的结果就是没有复习,知识点记不牢,水过鸭背,课堂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交,缺乏学习自主性。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水平

根据实际中的教学情况,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兴趣时,他才会主动去学,有主动探究的行动;学生想学,愿学,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有在学习过程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最终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收获和喜悦。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能对学习进行关注和能够持续性地进行学习的保证。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上好每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上好每一节课,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的学生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类型,如果老师上课之前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学这个软件有什么用?学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学生学起来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是那么高。

例如:教打字时,告之学生,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打字比赛,比赛获胜会获得证书和奖金,30汉字每分钟是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的底线;教计算机组成和电脑硬件配置,上课之前去市内电脑店写好几张2000到3000元左右的组装电脑配置单,给学生分析比较,给学生讲了上课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辨别,学这个可以判断一些电脑品牌硬件的性价比高低;教WORD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可以做个人简历、课程表、通知,以后一定用得着;教EXCEL的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EXCEL用于数据统计和财务核算,举个例子,让学生同时用计算器和EXCEL电子计算表格算一个工作表里的结果,哪个更快?计算器点个半天,自动填充功能一下子算好一个表的数据,亲眼所见更让学生信服。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 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所有的教和学都要随时根据课堂变化来进行调整,不管是什么课程,在教学中都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刚开始,在大多学生不会什么电脑操作的时候,用“先教后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先讲课,后面学生跟着进行操作;当课程讲授过半的时候,就应该改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开始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试着先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检查之后,再集中讲评作业过程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把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可以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遇到问题时相互学习,因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让基础好学生去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给帮助同学有相应的加分,提高学生互助的积极性,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 用“考核”促“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用每天作业的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时最好能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

有对学习的爱好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并非所有学生都爱好学习,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对于没有学习爱好的学生就需要用其它办法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其中教学考核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学生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就不得不迫使自己努力学习,养成一个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即课程开始之前就找到上课班级的班主任拿到上课班级的学生花名册,做成一个课程相关的EXCEL电子表格,上面有班别,学号,学生姓名,作业名称和作业当天日期,严格从平时的第一次课堂作业开始就执行记录每一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明确告之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次数越多,质量越高,成绩就会越高;反之,成绩就会越低甚至可能要补考。

成绩高低基本上由学生本人的努力程度决定。

学生有查看、下载全班所有同学的作业记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激励、鞭策学生完成作业,使其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作业或者几个作业就能设置成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学到课堂知识,相互协作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一个学期的十几个学习任务如果能做下来,这些学生基本上能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4 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是一门需要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指导,但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主要是实践,教师要少讲,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多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可以把上网作为一种奖励,在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检查过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可以连接二十分钟的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完成作业的动力。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成的;只有教师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实践、经验积累。

教材的改进能与时俱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能关注学生每一次课的成长,能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3).

[2]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11).

[3]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8).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篇11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应用

微课在课堂教学当中的应用已经受到了人们重视,并且受到了学生和教师们的欢迎。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微课显得更加适用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也更加容易被学生们所接受。所以,在中职的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内容,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对微课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微课的简介

1.微课的释义

微课教学通常是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教学活动,该视频时长较短,具有鲜明的主题。微课视频是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利用练习测试等教学资源,两者相互结合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1]。因此,微课教学不仅仅是一个新型的教学方式,其还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既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又与传统教学具有一定的联系。

2.微课的特点

微课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主要包括:①时间短。这种特点是微课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差最大,也是最明显的教学方式。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较快,而由于微课教学的时间较短,使其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符合社会的发展形式,所以微课才能够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②主体鲜明。微课教学的视频内容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述,其所需要表达的内容和主题都是十分鮮明。虽然微课视频的内容很少,时间也很短,视频内容的选择都是精心准备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③功能强大。由于网络技术的成熟,微课能够在网络上轻松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并且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其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也是很少的。另外,微课在其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设备终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在课前的应用

在我国,很多学生都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尤其是在中职学生当中,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课前的预习是一个十分枯燥和乏味的过程[2]。所以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其需要通过利用微课增添学生们课前预习的兴趣,让学生都能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时,便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预习的乐趣,从而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2.在课中的应用

中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但是,目前我国从中职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还远远没有达到我国社会单位对于人才要求,并且在技能等方面还存在实力较弱等问题。微课教学能够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将学生吸引到该场景当中进行学习,针对于不同学生所具有的特点满足其个性的需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同学根据其所学过的知识理论进行具体的实践。当学生处在这种真实的模拟环境下,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利用其它教学方法来辅助微课教学互动的展开,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3]。

3.在课后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完成以后,授课教师同样还可以借助微课对其课后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和教学。用于课后指导和教学的微课主要包括以下两种:①对课上讲述的内容进行总结。在总结课堂教学的内容上,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中相应的课件进行总结,能够使总结的内容较为系统;②对学生在课上学习过程中的不懂之处进行详细的讲解。当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存在困惑时,教学可以通过制作相应的课堂答疑视频对学生的困惑之处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校效果。

三、总结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课堂上以及课后,都可以利用微课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对于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微课也能够给予满足,使中职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升,增强其自身的综合能力,满足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柴有兰,宁纪锋.浅谈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1(01):235-236.

[2]赖菁菁.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09(35):63-64.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篇12

1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整体规划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从电路模型出发, 通过学习学生具有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 能够进行分析简单电路工作原理, 具有运用模拟电子、特别是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思想。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既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又要强调分析工程技术问题的观点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从实际出发, 在电路理论指导下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2]。

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的课程教学效果,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课程教学2015年开始采取基于混合式教学法的翻转课堂教学, 总体思路可归纳为1个中心、2项任务、3个平台、4个考察点, 即本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基于MOOC、仿真、实验室3个平台, 引导学生基于3个平台完成电路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2个任务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通过学生阶段性理论考核、实践作品、学习活跃度以及小组合作贡献度等4个维度来考察其任务完成效果, 课程总体规划思路如图1所示。

该规划思路注重理论教学基于MOOC资源平台, 课堂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遵循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等关键环节, 培养学生理论分析、知识挖掘、归纳总结能力;在实践方面利用仿真软件和实验台装置以及电子产品制作平台训练学生工具应用、理论结合实际以及工程应用规范等, 提升学生技能、技术。在教学组织上线上以个人为主的独立学习, 线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团队讨论式学习, 既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也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协作,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考核上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主体、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的过程考核要点, 通过科学合理的调动学生利用各种平台学习, 达到提升自己能力的目的。

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

2.1 教学内容设计突出翻转课堂教学法知识碎片化的需要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技术技能提升为导向, 鉴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专业课程, 在高中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专业学习和专业思维的引导, 对该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知识内容进行碎片化, 其整合、碎片化的线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 其流程如图2所示。

专业人才方案规定本课程为60学时, 基于混合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线上学习时间拓展课程教学学时, 结合学院实情该课程各部分教学方法安排如表1所示。

2.2 教学方法设计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法实施环节的完整性

本课程教学始终围绕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该课程基于中国大学慕课网进行定制优质MOOC资源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 该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差异化实施,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教学环境进行设计。

本课程设计基于线上线下两个学习环境, 围绕理论学习和实验验证两个学习活动进行, 其流程如图3所示。

线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师面对面进行解决学生线上学习问题的主要场所, 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环节, 所以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活动安排来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该课程的学生线下学习活动流程如图3所示。

翻转课堂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然而教师跟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跟学生的知识探索与学生的团队合作, 这些都是网络所取代不了的。所以本课程选用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教育, 能够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我院该课程的实施经验, 建议教学方法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精选优质MOOC教学资源:在线上利用优质的, 清晰直观的MOOC资源讲授重要知识点, 达到讲授理论知识的目的。在课堂教学环境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团队协作通过理论演算完成举一反三能力提升, 教师的及时反馈评价给予学生持续自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2) 线下教学变知识传授型教学为发现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手段查找现象背后的本质, 同时也调动学生发现身边电现象, 用理论知识解释电路现象。

(3) 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理论学习和实验验证两个方面的充分结合:理论学习训练学生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逻辑方法;高职教学的本质是技术技能培养, 实验验证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认识, 特别能帮助学生从教材走进应用, 切实锻炼学生应用工具、动手能力, 最终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养成应有的工程应用规范意识。

(4) 情感教育应用在课程教育中:“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抽象, 理论性强, 教师对相关知识点讲解时, 应多鼓励不太理解和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 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另外,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穿插幽默生动的语言, 尽可能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资源设计

为达成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保证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实施, 我院近年逐渐完善了线上线下两个学习环境教学资源。

线上课程资源包括几大部分:理论教学资源 (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案例) 保证知识通过碎片化视频、形象的课件和生动的案例讲解;实验验证 (仿真实验案例、电路实验验证) 带领学生能够动手验证、创造型应用理论知识;闯关记录 (理论闯关、实验闯关工程问题闯关) 激发学生深入掌握重要、核心知识点;杂家天地 (专题讨论区、自由辩论区、绝活展示区 (电路作品展示区) ) 为学生自由发展创造竞争空间。

线下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堂理论知识小练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检查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验任务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工程应用思维的培养、课堂问题讨论记录单保证学生团队工作的有效进行。

4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考核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考核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力, 客观评价学生, 因此考核方式注重线上线下两个环境、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个人能力和团队成绩兼顾等综合因素。考核从学生个人学习掌握情况、学生学习活动活跃性情况、学生学习活动贡献度以及学生实践操作提升情况4个维度进行。

5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在各方面的渗透, 教学应该把握机会利用其优势提升教学水平, 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教学方法改革,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 学生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 都有了较大提升, 该课程组教师也将在后续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更好地成才。

摘要:文章基于混合式教学法, 从“电子技术”课程整体规划、教学方法、课程资源设计以及课程考核等全面进行了研究实践,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改善了教学效果, 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MOOC,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张腊娥, 陈艳秋.基于MOOC与传统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培训, 2016 (14) :148-149.

[2]王泽芳, 景兴红, 宋苗.关于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电路基础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校园, 2015 (12) :62-63.

上一篇:施工现场风险分析下一篇:能打动人心的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