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精选12篇)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1
1 引言
新媒体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信息, 可谓用之不尽, 取之不竭。实现新媒体资源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有效对接, 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学习活动, 同时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形成, 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国际化视野。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 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改变学生对英语课堂单调乏味的印象, 同时为学生提供传播效率更高的可视听的学习内容。此外, 教师在利用新媒体资源时, 可以有针对性地制作一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学资料, 这是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实现的, 这样, 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 可以有效地开拓他们的视野, 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2 国际化视域下开展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2.1 符合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理念
大学英语教育与中学英语教育不同, 应该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为主要目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 我国高等英语教育应该从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积极进行变革, 从而适应英语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要求。新时期, 大学英语教育目的不在于单纯培养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 提升他们的听说能力, 从根本上培养推动我国国际交流和经济发展的人才。 (李霞, 2012)
国际化视域下开展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变革, 充分顺应了高校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 能够为我国国际化竞争做出重要贡献人才的理念。这是符合时代和科技发展理念的, 也为我国高等院校英语课程的开展指明了宏观方向。在新时期发展的大背景下, 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 以多媒体为主的新媒体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迅速得到应用和普及, 大学英语教育也应该赶上这种教学技术革新趋势。通过对新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 凭借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广泛性以及丰富性等, 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 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有效融入国际化的认知和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打造英语学习的国际化平台, 顺应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变革。
2.2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新形势下,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在经济领域日益显现, 在文化交流领域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当代, 我国每年都有很多的学生赴欧美国家留学, 接受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可以说, 作为文化交际的通道, 高等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即将国际文化交流学习作为高校英语教育的基本职能。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产物, 学习英语, 也应该了解这种语言孕育的文化, 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和民族文化大部分是通过英语语言承载和传递出来的。 (苗小勇、陈仕品, 2012) 国际化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 尽管有多种教学和实践形式, 但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是有限的, 书籍课本的知识容量也是有限的, 这种情况下, 就必须利用丰富的新媒体资源, 积极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探索。通过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在线学习和传统面对面学习模式的有机结合, 作为面对面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延伸, 在线学习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也丰富了教学内容。
混合式教学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灵活性, 使教学活动不再受到特定空间和时间的约束, 也就是说, 教学活动可以在课堂之外的其他时间和地点完成, 既可以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学习机会, 也可以创造便利的在线学习机会。最关键的是, 教师不再受到传统书籍教材的约束, 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教学资源, 在教学设计中着力融入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素, 并制作成视频、图片、音频等教学资料, 既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教学, 也可以上传至特定网络教学平台, 方便学生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随时随地地学习。
3 国际化视域下新媒体与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对接策略
3.1 加强教师对英语教学国际化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大学英语教育国际化发展而言, 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跨文化的交际问题。不同文化在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取向、社会规范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文化冲突和碰撞, 甚至会造成文化交流的失误。在推进国际化大学英语混合式教育的过程中,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英语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 在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 通过对新媒体资源和传统教学资源的甄别选用,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上的差异性, 帮助他们建立跨文化交流意识。
在正确认识到英语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后, 教师即可以开展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混合式教学。首先, 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对于跨文化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 从学生跨文化交际实际需求的角度分析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需求, 从而更加明确在英语教学中符合跨文化交际实际需要的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时, 不能只局限于英语课本知识范围, 否则很难从不同角度体现其他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而应该通过对新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 紧密把握文化特色,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上网搜集不同文化的教学素材, 尤其是听说教学方面的素材。此外, 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的丰富性, 结合学生的跨文化学习需要优化和加工教材, 从而在混合式课堂教育中融入更多的跨文化教学元素。
3.2 将国际化的混合式教学贯穿大学英语课堂始终
国际化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让学生在理解自身文化属性的基础上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特色。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在自身语言文化和其他语言文化之间寻找到平衡, 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国的文化规范, 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偏见和误解。为此,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始终贯穿国际化意识, 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重要目标。具体而言, 教师应该紧密把握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实际需要, 搜集涉及不同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教学素材, 有计划地设计这些英语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内容, 并对这些教学素材进行加工处理, 以图片、文字、视频或者音频的形式呈现出来, 从而极大丰富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确保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同时, 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便捷性, 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教学素材上传至网络平台、公众平台、qq群、微信群等以及Skype、My-ET等在线学习平台, 通过对这些社交网络和新媒体的有效利用, 发挥线上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线上论坛、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多元化的线上师生交流通道, 从而有效把握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 实现对混合式教学的有效覆盖。
3.3 创造混合式课外文化体验和实践活动
课外文化体验和实践活动是帮助大学生感受不同文化差异和魅力, 提升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在这一方面, 传统教学模式和线上教学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拼词大赛、话剧比赛、歌曲比赛、配音比赛以及英语口语角等, 通过对英语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对话剧反映的文化理念的理解、对歌曲代表的时代背景的演绎、对配音蕴含的人物角色和电影情节的把握以及在口语角与外教和留学生的交流沟通, 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和跨文化意识。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体现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课外实践活动的丰富素材, 然后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传递给学生, 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 不至于占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然后组织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碰撞, 得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实践活动制作成视频资料, 上传至网络平台、公众平台、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传播平台, 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在线学习素材。
4 结语
总之, 当前全球化趋势不仅体现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 在各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新媒体的崛起为大学英语教育创造了重要的变革机遇, 对以数字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资源的有效运用, 对于推动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的丰富性、互动性、即时性和集成性等特征, 结合大学生对博客、微博、微信、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传播媒介的喜好, 才能有效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国际化发展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李霞.浅析新媒体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闻知识, 2012 (1) .
[2]苗小勇, 陈仕品.国外Facebook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2 (5) :110-115.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2
1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跨入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远程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的应用而兴起。“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的远程教育,更确切的说,现代远程教育是在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这世界上的三大通信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远程教育,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式等显著的技术和教学特征”。定义表明了现代远程教育是以三大通信网络为技术特征发展的教学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是人们构建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现代远程教育理念实现了对现代教育方式的突破,对现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对现代教育目标的重新审视。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系统体系,探索出一套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教学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人才教育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要求。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3
关键字:移动新媒体、大学英语、混合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自从互联网的出现,对于基于网络教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但就目前来看,由于个人计算机需要占用空间较大,利用及普及率低,基于传统网络的教学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新媒体具有普及利用率高、携带方便、学习资源丰富等特点。同时,随着对于基于网络教学的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教学本身并不能脱离教师角色,传统面对面教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基于此种原因,将基于移动新媒体的线上学习与有教师指导和师生互动的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学习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混合学习最初是运用在远程教育及企业和政府培训,近年来也在社会非学历培训界和大学学科教学中逐渐兴起。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对基于移动新媒体的混合学习进行分析。
一、基于移动新媒体的混合学习资源
基于移动新媒体的混合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更新及时,携带方便,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可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利用微信学习,可以添加英语学习相关的公众号,关注相关课程视频,学习资料,学习方法等内容;同时,微信学习可以结成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共享学习资料,分享学习经验,讨论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除了微信,还可以添加老师或是英语学习达人的微博。此外,一些常用的英语学习APP,也是线上学习的好帮手。不仅如此,基于移动新媒体的学习资源涵盖大学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
1.听力
传统听力练习,学习者通常利用磁带、光盘、收音机等设备收听听力材料,学习者很难获得第一手的学习材料,且听力内容陈旧落后。网络时代,学习者获得听力材料较之过去方便很多,VOA、BBC等原版听力材料都会在网上及时更新,批量下载。但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必须要有计算机和网络才能下载。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学习者可以直接关注VOA、BBC的手机APP,随时随地收听最新的英语新闻。同时,也可以关注英语教师或是英语教育机构的微信和微博,更多更好的获得听力学习资料。
2.口语
传统口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口语练习通常有三个途径:外教、课堂、英语角。囿于资源限制,外教数量、时间都有限,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时间与外教交流。同时,课堂时间也是有限的,还要进行其他的教学活动,口语练习更少。英语角更是难以接触到纯正的英语口语。因此,口语练习机会和时间的限制,是真正造成中国学生哑巴英语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大学英语学习者,英语基础已经趋于固定,更加难以开口说英语,这也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难度。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一些广受欢迎的口语练习软件应运而生,学生可以跟着软件进行口语模仿,不断进阶至高级阶段之后,还可以与软件对话。
3.阅读
移动新媒体对于阅读练习的促进更是显而易见。通过移动新媒体,原版小说、英语报纸、杂志都方便获得。国内外知名英语报纸、杂志都有自己的手机APP,学习者可将其下载至手机、平板电脑,方便随时阅读。这将极大的扩充学习者的阅读领域和范围。
二、基于移动新媒体的混合学习模式
1.线上学习与离线学习的混合,即面授学习与自主学习的混合。教师进行课堂教学,针对课堂教学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利用移动新媒体搜索相关学习资料,同时整合、深入学习相关资料。在微信、微群中与学习共同体互动、交流,也可向教师提问,共同讨论,得到答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将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向同学展示,教师评价与指导。
2.統一进度的学习与自定进度的学习的混合。教师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在课堂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分析。课下教师通过移动新媒体将微课视频发布给学生,方便学生复习。同时,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寻找更多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共同学习这共享。面对面学习时,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进度安排学习。业余时间,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
3. 混合式学习是传统面授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具有传统面授与在线学习的共同特点。也就是说混合式学习既可以发挥传统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监控与互动等主导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混合学习还具有资源丰富、便于携带、便与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普及利用率高、学习者更感兴趣等特点。
三、基于移动新媒体的混合学习中的师生角色调整
新的学习模式出现,必定会导致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调整。但混合学习本身强调的是传统面授与自主学习的结合。只是学习方式的扩充,不是根本改变。因此,在混合学习条件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发生相应的调整。
1.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参与者。传统面授仍占主导地位。混合学习并不能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根据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调节学习内容难度与进度。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组织好课下的线上学习。因此,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线下学习,教师都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参与者。
2. 教师是辅助,学生是中心。当然,强调混合学习即更加强调自主学习,更大程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教师需要认真备课,浓缩课堂教学的精华。而讨论、展示都工作都要交给学生去准备,教师辅助学生完成这些工作。
3.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需要提升。在混合学习当中,教师不知道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都会找到哪些学习资源,因此,教师本身必须针对学习内容充分寻找教学材料,不断学习才能应对学生的问题。此外,混合学习情境下,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会留给学生,那么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能力、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布置的作业都需要在线上寻找答案,并和学习小组共同梳理、研究,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当然,基于移动新媒体的混合学习方式,在目前阶段仍然是新生事物。怎样合理利用,使其成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是所有大学英语参与者要共同思考的话题。
1.陈卫东,刘欣红,王海燕.混合学习的本质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5).
2.康文静. 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4).
3.刘欣红, 王力,苏振立,周红玉. 混合学习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设计.考试周刊.2008(34).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4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宽带业务的飞速发展, 电视台内容传播越来越多由传统广电网络转向互联网, 各电视都纷纷建立了自己网站, 在网站上推出了自己的视频直播和点播平台。目前主流的视频分发系统都是基于CDN技术, CDN内容分发系统运营成本较高, 而且灵活性和扩展性有限。在互联网带宽遇到瓶颈的时候, CDN极大地限制了电视台网站视频业务的发展。而P2P技术框架充分利用用户的自有资源特性, 有助于电视台网站利用其他资源, 分担视频服务器的压力, 被很多互联网视频网站采用为视频分发框架。但如何将现有的P2P技术应用于电视台网站视频CDN内容分发平台, 将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2 CDN应用现状
CDN全称是Content Distribution Network, 即内容分发网络。CDN提供了一种新型内容传送体系机构, 是一种分布式媒体服务技术平台, 是建立在现有IP网络基础结构上的增值网络, 它通过在应用层部署大量高速缓存服务器引导用户就近访问, 以实现节省骨干网带宽、减少带宽需求量、提供服务器加速的功能, 解决了服务器过载、流媒体Qo S得不到保证等一系列问题。
CDN搭建在现有骨干网/城域网之上,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在网络中心节点的源服务器之外, 在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节点设置缓存服务器, 由CDN中心控制系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边缘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逻辑距离及响应时间等因素, 将用户的请求导向最佳的边缘节点, 由该节点的缓存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流媒体服务或Web访问服务, 以缩短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 有效地减轻网络中心节点和骨干网带宽的压力, 减少网络拥塞, 提高用户访问流媒体内容的响应速度和网络服务性能。
CDN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首先CDN内容管理支撑平台将源视频网站的内容镜像到各个边缘节点。当用户向视频源站发送访问请求时, 请求被CNAME传递到CDN平台的CDNS系统, CDNS系统根据用户的相关信息获取离用户“最近”的当前连接最少的边缘节点, 将用户的请求导向到该边缘节点。这样成功的避开了主干网络, 减轻了主干网络的负载, CDNS将负载分摊到了各个边缘节点, 成功的缓解了源站视频网站的压力。
3 P2P技术特点
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 可以理解为对等网络或点对点网络, 在这种网络中所有的节点都是对等的, 各节点具有相同的责任与能力并能够协同完成任务。有别于CDN网络的边缘节点, 在P2P网络中, 所有的节点兼备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双重身份, 它们既可以从其他节点上获取所需的资源和服务, 同时又能为其他节点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服务, 这也是P2P技术和传统的C/S模式之间的显著区别。
P2P模式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 能够通过利用对等节点的带宽、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为其他节点服务, 从而将服务分散化和非中心化, 具有以下特点:
(1) 平等性, 网络中每个节点同时承担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角色, 并且提供路由和缓冲功能;
(2) 分布性, 采用分布式控制协议, 取消了服务器或者只存在弱化的服务器;
(3) 动态性, 任何计算设备都可以随时随地加入P2P网络, 这不仅方便了有线互联网络的应用。
4 CDN-P2P混合分发模式结构
CDN-P2P混合分发模式的核心设计思想是在由内容源服务器的骨干网仍然采用可靠的CDN架构;而在终端, 则以各个对等节点代替, 以共同组成多个自治的、相互独立的P2P自治域的对等网络, 在域内利用P2P技术实现资源共享, 而各对等网络之间不发生流量交换, 以避免骨干网上的流量冲突。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位于网络边缘的CDN边缘节点由负载均衡控制器和内容缓存服务器组成, 作为P2P对等网络的中心服务器, 为对等节点提供下载, 起着中心控制、目录及内容源的作用;同时负载均衡控制器针对每一个缓存的流媒体文件, 维护一个在本P2P对等网络中, 所有下载并缓存了该文件的在线客户机列表, 以便为新的客户提供内容下载地址。
终端对等节点客气请求响应如下:终端对等节点向源视频网站发送请求, 被CDN导向到CDN边缘节点服务器, 边缘节点服务器查找缓冲是否有该内容的在线终端对等节点, 选择一空闲节点为请求者服务。若无空闲节点, 则由CDN边缘节点服务器为请求者服务。
在CDN-P2P混合分发模式中, 由于各个终端节点组成了对等节点和对等网络, 在充分利用闲散带宽的同时, 有效地分担了边缘节点的压力, 同时也较少了电视台网站带宽的投入成本, 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
5 总结
在CDN-P2P混合分发模式结构中, 可以在对现有CDN架构无需作太多改动的情况下, 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 提高系统扩展能力, 增大系统容量, 提高流服务能力, 降低运营成本。
本文提出的CDN-P2P混合分发模式能否应用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 仍然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如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系统性能及视频数据安全及加密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詹晓涛.在CDN系统中应用P2P技术实现流媒体点播[J].有线电视技术, 2009 (3) :78-83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5
机电系 蒋德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将成为学校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教师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既要实现其角色的转变:由单一角色向综合角色转变;还要实现其能力的转型:在提高专业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系统化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等。
所谓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的角色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往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既有传统教学环境下的角色特点,又有网络教学环境下的角色特点。在混合式教学的不同模式中,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在以集体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每一个45分钟,将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重点地解释和讲授。无论是面对面的课堂讲授,还是实时或非实时的远程讲授,教师都起着教学的主导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是,在远程讲授中,由于媒体的介入,比如网络,教师的实际主导作用还是有所下降。在该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仍为主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
2、在以小组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小组之中,直接对学生讨论的内容、观点予以解答或释疑,或是参与学生的讨论;而在网络上,一般教师利用交互平台或E-mail方式进行讨论式教学。由于师生无法见面,互相看不到对方的表情或反应,教师需要不断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解答,有时教师不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立即回答,但要给出必要的指点和引导。无论是课堂中,还是网络上,教师的角色在此模式中已转变为设计者、观察者、倾听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3、在以个体学习为主的教学环境式中充分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降低,替代他们的通常是辅助个别化学习的软件、网络课件、自学材料等,教师的出现往往是在学生主动提出需求、问题的时候,而这个时候恰恰是学生在经过积累,或学习中遇到障碍无法逾越之关键期。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问题的性质,做出判断,通过不同途径给予学生个别化的帮助与指导。该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为咨询者和辅导者。
二、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
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发展阶段。总体说来,随着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提高,学习环境的逐渐丰富,最适合的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向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逐渐转化。在实施混合式教学设计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网络环境(尤其是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混合式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内扩展到了课堂外,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展混合式教与学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授课,课后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
高职院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配置。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还没有进行校外实习,可借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Still water Area Public Schools的Moodle应用案例:学生们在教学时间内通过传统方式进行课堂学习和实践;非教学时间(宿舍或家中)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在线学习(如:观看异步教学视频、理解问题并完成作业)——这种模式允许学生多地点学习和自行调整学习节奏。Innosight Institute把这种模式定义为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Classroom Model)。
该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一方面,教师通过构建在线课程,解决传统教学中诸如课堂学时有限、内容拓展不够、自主学习缺乏、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包括学生的答疑、讨论、作业批改和反馈等)等问题,并可以实践“微课”等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也可降低教学成本,减少师资支出,提升运营效率,并拓展学生的学习体验。
基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现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1)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任务,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任务的制定必须以独立的知识点为单位,否则学生很难进行自主学习。为此,需要将整个课程按照知识结构组织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再划分为若干小的知识点。
(2)建立课程教学资源。教师根据教学知识点制作教学PPT、教学视频、微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并收集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网络资源,将资源发布于在线教学平台,供学生下载和学习。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将历届学生中优秀的作业、实验置于在线教学平台中,对学生进行展览。
(3)教学环境使用培训
教学环境使用培训主要是指培训教师和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他课件演示工具或交互工具等,熟悉教学环境,排除技术障碍,为保证教学效率奠定基础。教学环境使用培训,乃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都是使信息技术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高级认知工具。学会使用各种认知工具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写作与创作、发表个人看法、交流、协作、探索和发现、计算与数据处理、提供练习与反馈、个别指导和评价、提供学习帮助和启示、成长记录、质性评估、学习反馈等。
2、实施阶段(1)教学计划说明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将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及各个阶段的教学计划公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在课程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在每次课之前教师也需要将该次课的教学计划公布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以便学生准备和预习。教学计划说明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安排和教学评价方式等。
(2)课程内容重点与难点讲授
对课程中的重点内容的讲授,是保证学生快速掌握课程知识结构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课堂上使用预先设计好的网络课程教学,网络课程集成了精心设计和选择的多媒体课件,从多感官上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回顾、情景案例等,都可以通过视频或flash 二维/三维动画动态地展现。
(3)课堂讨论、交流、答疑
课堂讨论可以是在线讨论的起始,也可以是在线讨论的延续和深化。一次成功的课堂讨论、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设计一个有争论空间、有意义、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问题,然后正确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教师正确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原则是“你可以不赞同对方的观点,但是你必须了解对方的这种观点和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这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讨论交流的实施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对于大班教学一般是先分小组讨论,然后组间交叉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3、教学评价阶段
传统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以作业和出勤情况为主,三种成绩各占一定比例,得到最终成绩。但实际操作中,存在作业抄袭等现象,很难对学生做出一个客观、正确的评价。为此,在该阶段可以加入个人汇报、成果展示、小组讨论、网络或课堂中交流的活跃度等作为评估准则,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准确。
三、混合式教学面临的问题
混合式教学会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对于混合式教学,我们需要在课程层面进行教学设计;在专业层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学校层面进行教育改革。跟风、浮躁和短视很容易改变混合式学习的初衷。虽然混合式教学能降本节支,但这不是它的主要目的。美国一些学校通过增加在线教学份额和减少教师数量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忽略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交需求,从而引起广泛质疑。学生如果缺乏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易产生精神、情感和健康方面的问题。另外,如果混合式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的,强调服从权威,而忽略独立思考、创新思考和质疑精神,那它仍是新瓶装旧酒,不能发挥这项应用技术的所有潜力。
四、小结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6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形象化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下,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不足;对抽象化的知识点分析、演示的不透彻;提供给学生的实践性案例较少,选择范围也很小;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不足,大多数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更不用提自我创造能力了。
而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中,这种情况正在被逐渐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正逐步的与信心技术相融合,各取所长,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一种充满活力和无限发展空间的新的教育方式。
下面是我总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突出作用,同大家一起分享,并请大家来指正。
一、对数学教学目标的良好解析(要学会什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教学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上面数学教学目标的阐述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就发现信息技术的引入对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可以是原本抽象数学知识变得的形象具体,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远程交流、实物展示、多维度模拟等特性,能够更好地解析数学与人们生活,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把数学知识广泛的运用于实践。
二、对教材的完美契合(通过什么学)
现在教材的编写很大程度上是为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来服务的,其中许多知识内容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完美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知识的学习也充分靠近现实生活,是学以致用的设计,这样有许多学生接触不到的知识内容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和模拟实践。
在这里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黑板和粉笔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单调的色彩,单一的功能,缓慢的速度这些都无法让学生更清晰地构建知识体系,也缺乏实践性。
三、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极大支撑(具体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一个非常大的研究课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素质不同,会极大地影响他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能力。
就数学学科来说我推荐这样几种技术:
1.幻灯片: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技术,优点:提高课堂效率(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减少了板书的时间);是抽象内容形象化;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易于学习操作。
2.flash动画:使知识内容直观,形象。学习几何的利器。学习较难,制作时间较长。
3.电子白板:黑板有的功能我都有,我还有很多特技,大家多多体会开发。会用的都舍不得离开我。易学、易用,精通需要时间和指导。
4.实物投影:实用、简便。与很多小技巧需要仔细体会(研究三维投影、立体几何、对称等超好用)。
四、对学生学习、创新的无限指导(学习效果和实践意义)
经常上网,我的感觉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找不到的。以前很迷恋看小说,有了网络之后于是乎在百度里面大肆撒网,目前还从未失手过。
用上面的例子就是想表达一下这样的信息:网络给你的学习提供了你无法想象的帮助,你想学他就会给你指导。你想展示自己的成果它也给你提供舞台。我们学习无非是:学做人、学做事、守规矩、立德行。
你的理想有多大,你的人生舞台就有多宽。无法实现理想是你没有真正的融入你的角色,是你的积累不够。学习是无限的,现在你有了很好的工具,剩下的就是你的实践。
追古溯今,我们很幸运。
五、对教、学行为的合理评估(反思、总结)
在我们的严重机器是很死板的,同时他也是很客观的。它能够真实地反映我们的情况,不会恭维,也不会恶意嘲讽。心存善念,得善行;心存恶念,百病丛生!
上文里面有许多杂乱、散碎的语言,我只是想借此表达一下这样的想法:信息技术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可以赋予它类人的生命。传统的精华与进步的信息,会带领我们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混合式学习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混合式学习在智能媒体中的应用 篇7
1 混合式学习 (blended-learning) 的基本方式
在2003年12月9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南京召开的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第七届大会上首次介绍混合式学习 (blended-learning) 。何克抗教授认为, 所谓混合式学习 (blendedlearning) 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何克抗教授还提出了混合式学习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认为它是“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大提高与大转变。这些思想实际上是当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回归, 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1]
随着混合式学习 (blended-learning) 的概念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广泛传播, 不少学者、教师开始研究混合式学习 (Blended-Learning) 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应用, 而混合式学习 (blended-learning) 在国内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种:
(1) 混合式学习。由华东师范大学李克东提出, 他认为“Blended Learning”是一种将面对面 (Face to Face) 教学和在线 (Online) 学习两种学习模式有机地整合, 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教学方式。
(2) 复合式学习。
(3) 融合型学习。强调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 以达到教学目标, 的教学方式, 主要指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融合。[4]
在对数字化学习 (E-Learning) 的应用中人们逐渐发现:“E-Learning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 但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 “E-Learning不会取代学校教育, 但是会极大地改变课堂教学的目的和功能”[2]。因此将传统的教室教学与现代的数字化教学的优点相结合起来尽量避免缺点是混合式学习的最重要的特点, 而如何将它们应用于社会科学实践, 如何应用于智能媒体是一大研究课题。
2 智能媒体学习的基本过程
随着数字化教学 (E-learning) 在国内的广泛传播与应用[3], 网络学习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趋于重要。智能媒体简单地说是将媒体智能化, 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趋于人性化、大众化、简单化、全球化, 让用户的搜索结果更集中、多样以及全面地展示在用户面前。
智能媒体用户端通过搜索引擎的搜索到达资料库, 在资料库中系统自动地将符合条件的知识内容反馈给用户并且记住这些关键字便于下次搜索。在此过程中用户会很容易地在资料库中找到大量的有关关键字中的知识。但是这种搜索中不可避免信息冗余和信息匮乏。因此用户就必须具有很强的分析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混合式学习在智能媒体中的应用
3.1 应用过程的建立
基于智能媒体即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目前比较匮乏, 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总而言之, 它需要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策略等进行设计, 才能够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混合式学习应用于智能媒体时必须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 例如:学习者本身具有的知识量、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的整合知识的能力、知识的准确性、教师的综合评价能力、教师的辅导能力等。将混合式学习应用于智能媒体中是在结合两种学习模式的优点前提下避免新的学习模式的缺陷, 利用图文声像相结合实现提高基础教育的同时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习者的动手实践能力。
3.2 学习过程的设计
因此针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爆炸和信息匮乏, 在巨量信息的轰炸下却难以得到大量的我们所需要的关键知识。为了解决这种现象就需要我们将混合式学习合理地运用到智能媒体的实践中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综合得出了混合式学习在智能媒体中的应用的传播模式, 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 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教师对学习者所学的知识筛选和整合过后通过数字学习和教室学习让学习者学到系统的综合的知识, 学习者学到知识后进行自身的消化再通过智能媒体查询不懂的和疑惑的知识以及拓展知识, 最后学习者再将学到的知识反馈给教师, 反馈的方式包括作业、考试以及其它。教师对学习者的反馈再做出合理的评价使学习者尽量做出正确的反馈。整个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师为引导, 最主要的是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动性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远程教育的应用与智能媒体中以打破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就好比学习软件应用与手机、掌上电脑等以解决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问题。
4 两种学习模式相结合之后的优缺点
优点:
(1) 传统教学于数字教学相结合, 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通过图文声像吸引学子者的注意了, 提高了学习效率;
(2) 学习者通过知识的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 通过智能媒体的查询能完善自身所掌握的知识;
(3) 媒体中所包含的大量的知识能使学习者的只是识记量增加, 激发学习者课外学习兴趣;
缺点:
(1) 教师没有掌握好数字学习的教学设计容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降低学习效率;
(2) 媒体中所包含的知识学习者不能很好地筛选和整合容易使学习者的知识混乱, 不易识记;
(3) 教师的不合理的评价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不满意时容易产生冲突 (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和知识之间) 。
结束语
初步的实践证明, 在应用性强的课程中实践混合式学习应用于智能媒体中, 既可以保证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性激励, 拓展知识面, 促进个性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我设计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3) :1-6.
[2]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白皮书[M].2001.
[3]叶成绪.浅析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趋向[J].青海大学学报, 2003, 9.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8
微媒体是一种快速、高效、便捷的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 涵盖了人们常用的社交平台QQ、微博、微信等。“混合式学习”来自于英文的“Blended Learning”或“Blending Learning”, 是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介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 意在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 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认知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微媒体的出现给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混合学习平台, 给教学资源的共享与管理、讨论式教学的开展, 课外教学的辅导、远程协助教学的开展, 情感的互动与交流, 课程的反思研讨等提供了更加开放、便利的平台,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非正式学习等学习的开展。
一、前期分析
1. 信息素养标准分析
信息素养即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 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包括信息意识与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有研究者依据信息素养的三个方面, 针对高职学生设计了专门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信息意识和信息知识方面包括信息常识和信息敏感度、信息需求度、信息服务3个维度;信息能力方面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运用能力、信息创新能力5个维度;信息道德方面包括自我约束、知识产权、网络安全3个维度。
2. 课程目标分析
从信息素养的标准出发, “计算机基础”课程从能力、知识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具体目标体现为:能力方面, 通过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及工具软件的维护和应用能力, 较好地网络信息的检索、多媒体的应用能力;知识方面, 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 形成一个有关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的体系结构;情感态度方面, 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价值, 主动学习信息技术, 并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能遵循的一定的伦理和道德规范, 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危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健康合理地发展个人的信息素养。
3. 学生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网络发布了相关问卷调查, 主要调查对象是笔者任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大一新生, 也有部分大二、大三学生, 共收到问卷169份。调查显示,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 QQ、微博、微信等平台已成为大学生社交的主要工具, 并已应用到日常的学生工作和社团工作中。但对如何从这些平台上获取对自己有益的学业和行业信息, 学生认识是不足的。有15%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学习和使用对学习有帮助的新的技术和新的平台 (如云学习平台) ;利用网络环境进行专业自学和拓展方面, 20.71%的同学经常用到, 73.37%偶尔用到, 5.92%的同学从不用到。
信息素养方面, 很多同学不了解基本的信息知识及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不懂得计算机安全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信息能力方面, 很多同学无法完成计算机的维护, 对于日常生活、办公、专业所要用的应用软件和工具的掌握不足, 很多同学的毕业论文排版都无法独立完成, 更缺乏应对以后办公事务所需要的综合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信息道德方面, 同学们对充斥在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缺乏辨识能力, 容易偏听偏信。
二、微媒体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设计
图1为微媒体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型, 包括学习内容, 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等四个核心要素。该模型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支持进行总体设计, 利用课堂环境或微媒体网络环境创设情境、提供支持, 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以微媒体环境为主的网络在线自主、协作学习结合起来, 以问题导向或任务驱动来开展学习活动。
1. 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多来自于与职业实践或企业日常事务有关的综合性问题, 依据这些综合性问题的工作过程构建的课程项目链条是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构成单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性应用的学习内容、开放式的学习任务, 会让学生注重课堂学习, 加强课外学习, 促进学生微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协作学习, 充分锻炼学生进行规划设计、资料收集、素材加工、综合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提升信息素养。
2. 学习活动
学生为了完成课程项目, 按照任务导向或问题导向的原则开展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可分为任务或问题的预习、任务或问题的解决、任务或问题的扩展提高3个环节。在学习活动中, 教师充当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学生则在教师提供的人员、环境、资源、情感的支持下通过小组成员自主、协作学习找到完成任务或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学习的过程中, 师生充分利用微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交互。教师通过平台发布信息、监督学生行为、解答学生问题、对学生成果进行点评、发起话题、发起投票, 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平台下载、上传、参与话题、投票等, 完成信息的筛选、积累、分析组织加工、形成方案, 最终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结果不理想时, 需要小组成员不断地调整整体和个体的目标, 进行多次独立自主学习以及相互讨论, 才能最终得出最佳结果。
3. 学习支持
学习支持的主要目的是协助学生、指引学生, 使他们在学习上能有所收获, 帮助学习者完成从“自由学习———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转变, 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性、自主性的学习者。本模型从人员、环境、资源和情感四个方面来提供学生混合式学习的支持。
人员方面, 主要是混合式学习参与的主体, 教师、学生个人及学习小组。广义来说, 来自于混合式学习系统外的自觉或非自觉参与学习主题信息的发布者、讨论者都可以视为混合式学习的支持者。环境方面, 主要是构建微媒体环境下的学习环境, 如教师建立、建设课程微群, 用于课程信息的发布、师生问题的讨论、课程资源的积累、学生作品的展示及教师对学生的调研;建立QQ讨论组, 用于问题的讨论, 在线协助及大规模学习资源的共享;建立、建设包括课程学习、在线问答、在线作业、课程通知等模块云端一体化学习平台, 系统性展示课程资源、即时更新信息, 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查阅信息, 并在线开展师生互动。资源方面, 主要除了基本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之外, 主要是教学案例、成果的积累。如教师积累的优秀的学生作品, 教学案例, 行业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技巧, 微网络环境积累和共享的资源、资讯和案例等, 都会启发学生的思路, 指导学生的实践, 提高学生能力, 促进信息素养的提升。情感支持方面, 利用一切渠道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 如课堂授课时的交流互动、教师的悉心指导、小组的协作等, 网络环境下利用QQ、微信等微媒体平台加强师生沟通, 及时疏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负面情绪, 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4. 学习评价
微媒体环境下的混合式学习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 因而学习评价的主体应该将三者包含在内, 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成员互评结合起来, 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是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关系到学习活动的诊断、监督和调整, 关系到学生利用微媒体环境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热情。形成性评价主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方面来评价学生。知识方面评价学生将散碎的微媒体资源内化为结构完整的知识的能力;能力方面即通过知识的积累、沟通和协作, 完成方案或成果, 并力求方案或成果具完整性、新颖性的能力;情感目标即利用微媒体平台加强沟通和协作学习, 通过参与话题、发起话题、协助他人、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展示自我, 实现自我, 得到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认可的能力。据此, 形成性评价体系如图2, 指标包括课堂表现、知识构建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四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 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个人及学习小组三个主体, 采用AHP (层次分析) 和ABC分类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评价方式的按比例加权结果即是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
摘要:文章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支撑, 探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混合式学习模型。模型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四方面进行设计。学习内容选取企业实际应用的结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依据其工作过程构建课程项目链条;学习活动依据问题导向或任务驱动的原则, 在人员、环境、资源、情感等要素的支持下开展课堂学习和微媒体环境下的在线协作学习;学习评价引入多维度, 多主体的监督、评价方式, 保证混合式学习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信息素养,微媒体,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洪海, 陈亚鸿, 邓峰.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9) .
[2]袁磊, 陈晓慧, 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7) .
[3]尤庆华.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J].职教通讯, 2013, (9) .
混合云技术助力媒体融合的实施 篇9
早在1984年, 媒体行业提出了媒体融合的概念, 当时对媒体融合的理解是把所有的媒体形态融为一体, 在其中看看有没有一些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1994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诞生, 媒体融合领域有了很大发展, 传统媒体开始做数字网站, 实现个性点播和社会化的分享, 引入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
现在进入第三平台的时代, 移动社交是媒体传播的重要形式。传统媒体通过互联网技术借助移动终端设备, 其内容出现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 新的技术也推动新的融合生态的出现, 关于这个时代, 我们可以认为媒体融合进入了云计算的时代。
云计算技术给媒体制播流程带来了很大的变革, 媒体的制作流程在每一个阶段都有用户的参与、有一些互动, 比如策划阶段会去寻找适合的用户, 预热阶段会分析用户的反馈行为, 播出阶段有很多平台进行监测, 节目播出后会跟踪用户反馈数据了解怎样优化用户的体验。
二媒体融合面对的挑战
很长一段时间媒体形态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存的状态, 我们今天讨论媒体融合的话题, 那么怎样才能够实现媒体融合呢?
传统媒体的制作系统在IT基础架构层面首先在服务器计算层实现了虚拟化, 在今天也逐渐地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存储和网络的虚拟化, 配上统一的云管理平台, 构建了媒体企业的私有云。
互联网新媒体从一开始就构建私有云, 或者租赁公有云建立IT基础架构。
那么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是完全采用私有云还是采用公有云, 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媒体融合与混合云的关系。
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媒体的媒体融合过程中, 技术部门要考虑技术升级会面临很多挑战,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都会面临业务扩张性, 越来越多的新业务出现, 要考虑提高实施制作效率, 也要考虑安全和低成本。而传统媒体运营模式跟新媒体运营模式差距非常大, 如何缩短这个差距?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对平台弹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媒体技术发展趋势促使媒体融合需要重视技术升级。
媒体融合面对的挑战总结为五个方面:
z运营模式, 现在媒体表现形式内容形式上非常多, 传统的PC、手机、社交网站平台等等, 商业模式上也需要很大的创新;
z管理方式:既要考虑到传统媒体的管理模式, 也要考虑新媒体的管理方式;
z技术架构:云的技术架构包含三层, 也要考虑云管理平台如何同时兼顾传统和新媒体;
z业务应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考虑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和拓展性;
z IT运维: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基础架构层都涉及很多资源, 如何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故障率也是运维上要重点考虑的。
三混合云解决方案介绍
混合云的建设有三个层次阶段, 见图1。
国内不少企业在做混合云, 基本上还在初级第一层次阶段, 正在逐步向中级阶段发展。初级阶段主要是通过专线接入公有云, 混合云的第二个层次是统一云管理平台下可以自动化调度私有云和公有云的资源, 这需要一些定制开发。最高层次是媒体私有云跟公有云做无缝的对接, 媒体的应用可以跨私有云和公有云实现动态扩展弹性伸缩, 如果在私有云环境下有一个面向互联网用户的应用, 在私有云环境下运行成熟后需要迁移到公有云上, 那么第三层次的混合云可以比较方便地迁移过去。
企业混合云的建设, 除了计算虚拟化、存储和网络虚拟化构建三个资源池, 还有混合云管理平台, 主要实现三个部分的功能, 第一对资源池进行集中运维监控管理、第二是通过建立自服务门户建立服务目录和流程编排, 第三要有IT计量计费, 通过计量计费对整个资源消耗、应用的消耗都能够有计量。
EHC企业混合云解决方案是EMC联邦为企业量身定做的综合性云计算解决方案。
在基础架构和混合云管理平台之上, EHC企业混合云的集成方案包括增值服务、应用级服务、数据库级服务、应用平台级服务, 通过PCF实现Paa S层的管理以及大数据级服务。EHC的云管理平台既支持公有云的管理, 也支持私有云管理。
四混合云助力媒体融合的实施
混合云如何来帮助媒体融合的实施?
第一步:对所有媒体应用的现代化评估;
第二步:媒体行业混合云的总体规划;
第三步:混合云集成方案的实施;
第四步:媒体应用的迁移部署, 新的运营方式。
1. 应用现代化的评估
所有媒体企业在准备建设云平台时, 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 企业内部这么多应用系统, 制作播放系统, 办公和互联网新业务, 这些应用到底跟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到底如何去做部署, 这就是EHC解决方案中应用现代化评估的目标。
媒体企业的应用主要分两个大类, 第一是日常业务应用, 其特点是稳定可靠的;随着新的移动终端的普及, 出现的第二类业务应用, 其特点是属于新的数字业务类型, 强调灵活性和敏捷性。
作为企业的CIO和CTO, 经常遇到IT投资上优先满足传统业务还是新型业务的选择难题。
EHC应用现代化评估的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需要考虑现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应用组合中哪种改造方法既可以降低费用又可以提高敏捷性;第二个目标是哪种媒体应用可以迁到云上, 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准备开发的媒体应用中哪些可以原生架构和PASS重写等等, 这些都是做应用现代化评估的目标。
应用现代化评估实施的步骤分五步:
第一步:基于业务优先级的应用分类, 每个企业持续的技术开发中有相当多业务系统, 如何对这些系统进行分类呢?我们有相应的评估工具, 对每个业务系统各种参数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 对于业务系统按照相应的优先级, 这个业务是不是市场占有率可以提升?是不是效率可以提升?用户体验更加好?相应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 我们要跟企业一起探讨, 为业务系统进行分类。
第二步:业务系统进行分类后会做配置分析, 来确定最佳的价值路径;
第三步:通过配置分析以后进入云适应性评估, 如何选择公有云和私有云、是不是一定要部署到云上?
第四步:当评估完成以后进入云的规划设计阶段;
第五步:定义迁移的路线图。
以上五步是应用现代化评估服务实施的步骤, 是从对整个企业对云的困惑开始到最后给出清晰的路线图来完成整个过程。
2. 混合云总体规划
混合云的整体规划, 是从云的三层架构去考虑混合云体系架构的设计, 架构设计完成后做混合云的实施建设, 第三阶段还有混合云的优化, 这些优化包括服务目录设计、统一门户、计费计量、备份和容灾等工作。
对于一个媒体企业来说, 要做混合云应该考虑哪些决策点?
是选公有云、私有云还是混合云?也会考虑计算、存储、网络, 要分布实施还是整体考虑?是传统架构、现代架构还是混合架构?先做开发测试云, 还是先做生产云, 还是同时做?在驱动方面是创新驱动还是业务驱动?对于云的三层架构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建设路径?对于云管理平台和资源池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先做云管理平台还是先建设资源池?解决方案选择上也面临很多困惑, 到底是直接选择商业还是选择开源?这是面临决策的要素。把所有的要素都想清楚了, 一个企业的云战略就可以确定下来。
3. 混合云的集成实施
EHC混合云的建设, 基础架构有整体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基础上混合云集成方案支持如图5所示的增值服务, 无论是微软的应用、甲骨文的数据库都可以集成到混合云方案中, 服务包括数据保护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应用即服务、大数据即服务等等, 所有服务都是EHC集成方案中所支持的。
4. 媒体应用的迁移
当整个混合云平台建立以后, 需要把业务应用往云上迁移, 我们会面临不同的方向, 有些重量级的应用不适合上云, 但是要继续保留, 对于适合上云的业务会考虑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 通过应用现代化的评估, 我们有具体迁移的计划, 对于新的媒体运营方式, 统一云管理平台也要有统一门户来进行管理, 要定义一些合理的流程, 也需要完整的运营团队。
五总结
本文分析了媒体行业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时遇到的挑战, 并介绍EHC混合云解决方案支持媒体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10
1 混合媒体的多元组合形式给公益广告发展带来契机
传播媒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户外广告既有传统媒体又有新媒体, 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是公认的传统媒体。现在我们所说的新媒体, 清华大学的教授熊澄宇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2]他除了具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 在即时性、互动性方面对传统媒体作了很好的补充。户外媒体作为一种空间媒体, 包容性强, 既可使用传统媒体有可使用新媒体, 可以采用多种媒介, 跨媒体联合互补的混合媒体传播策略。在混合媒体环境下, 实现不同媒体的策略性组合, 实现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大众传播与新媒体一对一的精确化传播之间相互配合, 以立体、多维、多角度的无缝传播势在必行。
2 混合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设计策略
2.1 混合媒体提升创意水平
创意是广告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 可供选择的信息内容也越来越多, 通过一两次的广告接触想到通过广告影响他们打动他们, 就必须在创意上下功夫。如图1混合媒体策略就是利用媒体结构布局所做的创意:这则是关于越南劝诫摩托车驾乘者戴头盔的公益广告, 在媒体选择上使用的是平面, 电视和户外广告……多种媒介之间立体多维的无缝传播模式。据调查, 不同媒体的组合比用单一媒体发布广告效果要好的多:例如两种媒体的组合比一种媒体的吸引力高20%, 三种比两种高30%。传播实践证明, 这一策略使混合媒体之中各个媒体的优势互补, 相辅相成, 达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传播活动在六个月内筹集了1000万美元, 使戴头盔者的数量增加了两倍, 并促使政府为全国戴头盔立法, 据统计这场传播活动每天挽救约38个生命, 并确保新法则的遵守率达到99%[3]。
2.2 植入环境有效传达
户外媒体与电视电台出版等其他媒体形式相比, 具有植根于户外具体环境的独特优势。这种环境植入式的媒体不能简单的用新旧媒体来界定, 它是对原有环境进行再开发, 使其成为广告传播的特定媒体。如图2在发布场地的选择上别出心裁利用斑马线作为信息发布场所。这种环境植入式公益广告比常规广告更能融入现场环境, 使人们欣赏广告的过程变成了对原本熟悉的事物再认识的过程。这种把人们熟悉的环境从生活中抽离出来使之陌生化的广告处理手段, 常常给观者带来新鲜感和认同感。
2.3 更加注重体验性互动性
受众与广告传媒的互动性、体验性是户外公益广告发展的新趋势。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 平面还是立体, 静态还是动态, 只要能充分调动受众参与广告的积极性参与性, 从而在互动体验中接受广告意图传达的信息。如图3是香港发布的一则呼吁汽车减排的公益广告。其广告创意的亮点在于将汽车尾部印刷在纸杯盖上, 吸管利用图形创意的近似形原理转变成了排气管的形态。当人们使用这个纸杯饮水时看起来就好像直接吸取汽车尾气, 这种直观的体验性是任何单凭视觉完成的公益广告难以比拟的。注重互动体验的公益广告使受众从被动接受新知转变成主动感受接纳信息, 把受众的参与度与体验感放在首位考虑, 使人们在互动体验中倾听广告的声音。
通过对混合媒体环境下户外公益广告设计进行、创意、媒介、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分析, 总结了一些户外公益广告设计的特点与规律, 但是这些仅是促进公益广告品质提升的技术手段。更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使受众由对广告的心动转化成其实有效的行动呢?而作为公益广告的设计策划者, 更要做的不仅仅是将问题简单摊开来, 告诉大家有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而且要吧一些正确的观点传达给受众, 使大家成为解决问题的人。
摘要:近年来, 我国城市户外商业广告得到迅速的发展, 但是公益广告却发展相对迟缓。当下混合媒体环境给户外公益广告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混合媒体环境能够提升广告创意水平, 利用户外环境媒体完成有效传达的同时, 公益广告更加注重体验性互动性这些都是对户外公益广告设计的特点与规律的总结。
关键词:户外,公益,混合媒体,传达
参考文献
[1]陈培爱.中外广告史[M].中国物价出版社, 189.
[2]邱志茹.商业广告的新媒体利用与研究[D].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11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
许多护理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在学时方面有较高的相同性,为了优化课时安排,可以开展合班教学,采用理论与实验分离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主要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实验分离式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重要器官、重要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自由观察、分析组织切片,并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模式开展的。笔者在长期教学中总结发现,传统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存在许多劣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康复医学生的需求。对此,为了更好地探究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本文采用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择2015级康复医学30人与护理学30人2个专业的学生作为混合式教学组,另外选取2014级康复医学30人与护理学30人两个专业的学生作为常规教学组。两组学生在高考时的成绩、男女比例、年龄以及文科理科等多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学时数均一致,教学的难易程度相同,并由同一组教师进行教学。
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也就是先合班上理论课,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再上实验课。实验课上,教师先采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本次实验所讲解的器官、组织的结构特点,然后让学生观察石蜡切片,最终让学生拟写实验报告。
混合式教学组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式如下。
(1)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①教学大纲的设计以及教学计划的明确
非康复医学的学生只参与组织学内容而不参与胚胎学内容,在实际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需要集体备课并按照康复医学与非康复医学的培训目标,重新设计并编制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在学时安排中,康复医学专业应当更多,并适当优化组合教学的内容。
②学时设计
学时设计上,将传统的理论24个学时、实验16个学时变更为理论与实验各20个学时,也就是每次授课包括2个理论学时与2个实验学时,学生可以借助理论来开展实验,借助实验来验证理论。
③授课班级安排
将传统的专业混合大班授课转变为各个专业分开的小班实验室授课。
(2)教学过程
①课前
在授课之前,教师需要创建学习小组,然后发放问题。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如微信群或QQ群等给每组发放不同但是与专业相关的启发性问题或病例。例如康复医学专业,可以发放“为什么药物对脑部疾病的治疗效果较差”,借助这类问题促使学生掌握血、脑脊液屏障的组织结构特征。学生在课堂之前,通过自主学习讨论课本内容,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及文献,开展小组讨论、分析,从而解决问题。
②课中
课中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检查课前小组的学习状况,各个学习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课前对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并提出质疑,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借助观察组织切片来判断各个小组的争论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引导和控制教学环境即可。
二是观察组织切片,小组成员各自观察切片,在观察过程中,采用显微互动系统拍照储存不同放大倍数之下的典型结构图片,小组内相互讨论图片的各个特征结构并对比,并将其制作成PPT,借助观察客观、真实的图片,每个小组纠正或补充自己的观点。
三是在切片观察完成之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成员上台借助自己小组制作的PPT重新阐述并补充观点,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在该成员描述完成之后进行补充或及时纠正,教师将小组表现与组间互评成绩加入平时成绩。
四是教师在课堂中观察每一位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借助单独切片考核的方法监督其学习,考核成绩也可以计入平时成绩。
五是分工完成实验报告,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在相互合作、讨论下完成教师布置的题目,将小组每次实验报告总成绩的平均值计入实验报告成绩。
六是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纠正、补充和引导,促使学生在解决课前问题的同时,掌握重要组织、器官以及结构的形状特征。
③课后
教师对本次课堂上小组的互动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从而激发各小组的竞争意识。教師还可以把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在整理之后,借助网络发放给学生,促使学生在网络上随时随地学习,弥补自己课堂上的学习缺陷,巩固所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3)评价标准
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期末理论成绩占据50%,实验成绩占据50%,实验成绩中包含20%的实验考试成绩以及30%的平常实验课程成绩。实验考试内容主要以器官辨认及幻灯片考试两大结构为主,平常成绩主要包含20%的实验报告成绩以及10%的平时表现成绩,平时表现成绩主要以考勤、切片考试、小组学习表现、问题讨论情况以及PPT汇报等为主。因此,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两个方面的成绩构成期末考试成绩。
在学生学习完成之后对混合式教学组开展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含是否喜欢理论与实验结合教学、是否喜欢小班授课形式、学习积极性等。
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混合式教学组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医学专业及护理学专业学生,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混合式教学组调查问卷结果
对2015级两个专业的学生(60人)发放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率非常高,高达59位学生喜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且所有学生都喜欢小班授课形式,详情见表2。
三、讨论
在相互学习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及时借助客观、真实的切片图像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容,并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小班授课形式上,教师可以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目标,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重点,实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形成性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体现以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体现现代化医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引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于教和学都有明显的推动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现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实现高效教学。
本研究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组康复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验成绩与理论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医学专业及护理学专业学生”。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质量,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其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另一结果显示:“对2015级两个专业的学生(60人)发放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支持率非常高,大多数学生喜欢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小班授课形式。”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乐观程度更高,更愿意参与学习,其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个性化教学,还能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综合教学水平,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姚志勇,王喜梅.高职高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模式的探索[J].当代医学,2016,22(12):163-164.
[2]李锦新,马宁芳,刘玉荣,等.组织学与胚胎学网络式PBL教学模式探索及其效果分析[J].解剖学研究,2015,32(6):509-512.
[3]夏平,徐邦生,姚健,等.基于Blackboard教學管理平台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J].解剖学杂志,2014,37(1):247-253.
[4]张玉英,李艳萍,伍思琪,等.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4,25(4):316-318.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 篇12
据了解, “全媒体云”带来的好处很多, 个个切中广电媒体内容制作的要害。借此, 广电媒体可以更加快捷地为观众提供想看的节目。但是, 要实现这个“云”, 实现传统媒体向全媒体的转型, 相当不易。
因为“混合全媒体云”的构建, 涉及广电媒体、软件集成商、基础设施提供商等, 需要各方紧密和深入的合作, 也需要人员和资金的大力投入。最关键的是, 业界目前尚没有端到端部署案例可供参考。
此次, 三方共同发布首个混合云编辑的全媒体融合新闻中心, 实属难能可贵, 为行业摸索出以“云”构筑全媒体时代商业成功的道路。那么该“全媒体云”形成过程以及未来规划是什么?部署中面临哪些挑战?此次样板给广电媒体带来哪些实实在在好处?
行业变革呼唤融合媒体云
众所周知, 为用户提供最喜爱的节目、提高收视率等是电视台的主要需求点。但是, 传统媒体以往的采编、传播方式十分单一;电视频道模式产生内容, 时效性和互动性都满足不了观众需求。
全媒体融合创新可以让媒体行业更关注用户本身, 感知用户的位置、喜好、使用的设备, 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喜欢的节目。因此, 当前传统媒体都在向融合媒体转型升级, 进而加速向全媒体转型, 一个基于混合云架构、大数据技术的融合媒体云将是全媒体融合创新的关键。
深圳广电集团总工傅峰春表示, 深圳广电希望通过云计算技术整合现有新闻资源, 改变传统媒体“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点对面单向传播”的运作模式, 向“全媒体汇聚、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新型制播方式转变。
这得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科院总工程师盛志凡的认同, 他认为向广电全媒体云制播平台技术体系转型升级是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电全媒体制播云平台能力体系建设, 要聚焦媒体汇聚、处理、生产、管理和发布等媒体处理能力, 智能感知、调度、协同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全媒体一体化协同制播。”盛志凡指出。
但这样的技术转型实现并不容易。“过去十几年, 传统广电一直在尝试, 但是很少有特别成功的案例。”傅峰春表示, 一些传统广电企业进军新媒体, “做着做着就成了两张皮”, 很难建立好的商业模式。
项目落地面临两大挑战
如此看来, 华为能够聚集于融合媒体云平台技术创新, 与合作伙伴联合打造首个混合云编辑的全媒体融合新闻中心, 意义重大。
据悉, 华为在深圳电视台内搭建高码流编辑的私有云系统, 台外构建了具备云编辑、合成、渲染的视频公有云平台, 记者可以随采随编随发, 极大优化内容生产模式。
华为企业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何达炳介绍, 此次项目公有云和私有云之间业务高效协同, 并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对海量内容资产进行深度发掘, 实现精准传播, 有效支撑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
那么, 为广电行业用户提供的媒体云解决方案, 在实践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本次项目在用户部署过程中的最大难点是什么?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晋苏介绍, 任何一个变革、技术都不应该是最难的一步。整个云技术演进的过程面临两方面挑战, 一方面是寻找到合适的基础架构平台, 这一点上, 索贝和华为公司的合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在广电行业耕耘20多年, 以软件开发为核心业务, 当遇到硬件性能或是硬件问题需要解决时, 有时会较难去推动。基于云技术和云平台, 这是一个转折点。”陈晋苏表示。
据介绍, 在硬件底层, 华为能够给索贝提供很好的帮助, 在广电行业高要求的背景下, 可以成功实现技术转型。“4K、虚拟框架基础的部署是难点, 但是我们很高兴, 可以与华为在进行战略合作, 最短时间内共同解决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 需要有眼光和魄力的合作伙伴愿意共同推进变革。如果客户未感受到业务发展痛点, 不愿努力推动的话, 仅靠厂商通过技术来引导变革, 是没有意义的。
“华为提供的业务驱动, 我们认为很有道理。用户如果没有真正强烈的需求, 包括非常高瞻远瞩的洞察力、推动力以及执行力, 企业的技术变革很难实现。”陈晋苏表示。
据悉, 在深圳广电“融合新闻中心”的项目中, 深圳广电提出媒体融合的需求, 索贝负责应用层软件开发, 华为则提供云计算的基础架构, 包括服务器、存储等。三方分工明确, 又紧密合作, 一步步推动将该云项目落地。
华为广电及媒资系统部部长张卫军强调, 华为在合作中负责构建ICT基础设施, “华为坚持‘被集成’的战略, 与业界专业的集成商合作, 包括软件、硬件的相互配合, 很好地解决了广电客户的需求。”
BDII助融合媒体云成功
上述提到的业务驱动, 正是华为刚在HNC2015大会向业界发布的行动纲领——BDII (Business Driven ICT Infrastructure, 业务驱动的ICT架构) 。
此前面向广电行业特殊的业务需求, 华为与索贝联合创新媒体云, 在大容量高性能存储、专业级视频处理云计算平台、无丢包承载网络和分布式数据中心等方面长期投入研发力量。
据悉, 本次深圳广电融合中心项目是华为践行BDII的典范。深圳广电、华为、索贝三方共同创新媒体云方案, 构建基于ALL IP架构、弹性计算资源池、媒资存储资源池混合云全媒体解决方案, 实现电视台内私有云高清编辑、台外公有云低码编辑、公有云/私有云业务高效协同, 极大优化了内容生产模式, 有效支撑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
比如, 基于该媒体云方案, 深圳广电平均新闻节目制作时间由原先的120分钟大幅减少至72分钟。
“融合新闻中心媒体云的建设和启用, 为未来深广电新闻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傅峰春对该项目表示了认可。
据悉, 在新投入使用的融合新闻中心, 云化的IT基础架构使IT系统能够根据业务属性灵活部署, 提高了新频道、新节目上线的速度, 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全媒体内容制播, 让用户自在享受流畅、便捷的视听体验, 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近日举行的“华为&索贝‘融合新闻中心’全媒体峰会”上, 华为向业界演示了媒体云平台便捷、流畅的制播过程。作为本次全媒体峰会的又一大亮点, 华为第一次将实时采、编、播媒体全业务流程环境搬至现场, 再现云端随时随地的全媒体内容制播。
现场嘉宾们可通过手机、Pad将所拍摄的现场照片、视频片段上传到融合媒体云上, 通过公有云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内容编辑, 并可通过多种网络视频、门户网站、4K电视等多平台进行节目分发, 感受融合媒体云带来的流畅、便捷的制播体验。
据悉, 该项目初期阶段经过短短半年多时间就落地。整个项目分为一期、二期、三期, 目前完成第一期, 即给卫视频道的新闻中心量身制作了新闻平台。
未来5~10年, 深圳广电也将基于该平台进入虚拟化时代。接下来的项目第二期, 深圳广电将把业务逐渐搬到该平台上, 包括其他8个频道的节目;进一步完善系统工程, 如4K的推进;启动大数据发掘功能以及新媒体运营功能。
“未来我们的手机用户达到几百万, 希望通过该云平台, 实现媒体融合, 使我们的影响力、品牌向移动端延伸, 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傅峰春表示。“对云架构、虚拟架构的部署, 本次项目只是开了个头, 技术永远是螺旋上升。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 深圳广电可以积累一些经验, 给行业带来借鉴。”
群狼环伺, 华为如何胜出?
事实上, 广电行业的技术体系经过10多年的演进, 涉及很多专有设备, 行业门槛非常高, 华为想进入该领域并不容易。此次项目的ICT基础设施, 不但由华为承建, 而且是端到端ICT网络建设。深圳广电为何在众多供应商中选择华为?
傅峰春介绍, 这个项目具备划时代意义, 一是纯IT设备的比例有巨大提升, 尤其是通用IT设备。在这个项目上, 深圳广电彻底将硬件和软件分离。二是项目的落地需要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作支撑, 需要大量研发投入, 需要长期紧密的合作和交流。
在深圳广电该项目硬件层面的几轮招标中, 竞争非常激烈, 最终华为脱颖而出。很多企业表示无法完全实现整个项目落地。傅峰春表示:“华为方案满足我们的需求, 且华为选择应用层面行业排名第一的索贝合作, 所以我们选择了华为。”
在华为企业BG大企业解决方案部长全一看来, 该项目华为胜出, 最重要的原因是华为拥有强大创新能力, 比如方案包括服务器、网络以及存储设备, 如果按照以前传统的方式, 都是单产品普通特性应对广电的需求, 在这个项目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据悉, 针对于此次媒体云的视频处理虚拟化等需求, 华为联合合作伙伴开展了大量创新性工作, 这对整个行业的ICT标准建设, 也做出了贡献。
在媒资领域, 华为融合媒体云解决方案已广泛与中国、法国、意大利等15个国家的包括深圳广电、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英国娱乐公司IMG、Digital Domain、印度Tata Sky、约旦国家电视台、Rain Post、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英国制片公司Pinewood等众多知名传媒集团的1000多家影视传媒机构进行创新合作。
【多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论文】推荐阅读:
组合式教学模式论文07-18
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式05-25
混合式教学08-24
混合式教学理念06-22
混合式学习模式09-03
混合式教学法10-05
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05-12
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05-13
华师混合式教学课程课堂学习指南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