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共12篇)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 篇1
摘要: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沟通”很重要, 也很必要。在“沟通”中欣赏学生、了解学生, 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或失败, 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心与心“沟通”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从中体验人生的乐趣, 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 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关键词:沟通,理解,尊重,鼓励
中职院校学生正处在思维虽具有独立性、批判性, 但对问题的认识仍存在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的成长时期。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 把老师的劝说、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 是和自己过不去, 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那么如何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
一、“沟通”就是对学生要理解、尊重
(一) 在“沟通”中理解学生
沟通, 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意味着平等、自由、无拘无束。只有用心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打破师生间严肃的等级氛围,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们想什么, 要什么, 做什么, 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如:我在协助班主任工作期间, 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女同学身为班干部且也时常带头在教室吵闹, 整天同班里的男生混在一起, 校园外还有唱酒、抽烟等不良行为, 同学们几乎都知道她的大名。在我与她沟通时, 女同学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反过来劝我说:“老师, 我就这样了, 我妈都不管我, 你管我有用吗?我也就是在学校待几年, 将来找个人嫁了就完了”。接下来她以为我会对她很失望, 会对她一顿斥责, 但我克制了自己, 带着微笑, 信任、宽容地对她说:“你的想法不‘错’, 但反过来想想你对自己不负责, 不改以前的不良行为, 又有那个男人愿意、敢娶你为妻呢?再说将来你自己没有一技之长, 靠别人生活, 你能独立自主吗?能生活的幸福吗?老师让你当班干部, 说明你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何不抓住美好时光, 学一点知识, 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呢!我是相信你的, 老师看好你!”。后来这位女同学改变了很多, 通过与她的不断交流我也了解到, 原来她父母离异, 从小没有人很好地关心她, 有自卑、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当然以上事例仅是个代表, 但在与同学们的谈心交流中我也深深体会到,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不容易, 用心地了解他们, 理解他们, 你会发现他们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如合理地给予激励, 他们会变被动为主动, 可能会奋发向上, 从此改变人生, 同样对我们老师的德育教育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在“沟通”中尊重学生
中职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呵护、称赞和尊重。作为老师要摒弃认为学生还是孩子, 应该多管教的传统观念, 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想法, 要用心关注学生, 做学生的倾听者。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充分发表个人的想法和意愿, 使学生能够自信地成长。在上德育课时, 课堂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针对一件事情、习惯、养成, 让学生们进行公开讨论, 告诉他们提出意见和不同见解是他们的权利, 但大前提是有利于社会, 有利于文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沟通, 一方面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内心本身起到一定的感触、变化, 不断提高其辨别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水平, 这样比老师直接地给予表扬或批评, 更能让学生平和地接收, 维护了他们的自尊, 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沟通”就要对学生鼓励成功, 允许失败
(一) 把“鼓励”留给学生
教师的鼓励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 能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鼓励越多, 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 生活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我班就有这样一位男同学, 既不勤奋上进, 又不惹事生非, 一切都表现的平平如常, 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 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 是一个容易被老师“遗忘”的学生。直到有一天,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而后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德育课下课, 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 学生们都急急匆匆的往外挤, 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 正在这时, 门后面的拖把倒了, 学生们只顾着挤, 好像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拖把。这时, 这位男同学挤了过来, 告诉大家看着点, 别绊倒了, 然后把拖把拿起来。我被这一幕触动了, 后来我在上课时表扬了这位同学, 并鼓励他将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坚持下去。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 上课特别认真, 尊重老师、尊重同学, 积极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 后来还被学校评为“文明学生”, 他助人为乐的事迹还被电视台宣传。
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 德育课上, 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 细心观察, 捕捉学生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及时把鼓励送给每一个学生, 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 “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了:一个鼓励的手势, 一个赞美的眼神, 往往能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 把“宽容”教给学生
老师对待学生“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 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一个学生德育教育都不可疏忽大意。机加班有这样一个女同学, 她的机床工艺技术很好, 每次考核她的成绩都是数一数二, 尽管家长、朋友、同学都对她作为一个女生, 而特别喜欢在机床前摆弄很不理解和赞同, 但她仍继续坚守。可在接下来代表学校参加省、市技能比赛中, 成绩并不理想, 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怀疑自己当初选择的志向, 并有点自暴自弃。作为她的德育老师, 我很担心, 但我并没有责备她, 而是用宽容的心态同她交流人生的成败得失, 教她直面问题, 克服心理障碍, 迎难而上, 不抛弃不放弃。还带她实地走访了中职院校走出去的成功学生, 让她亲身感受了成功学生的不容易, 及时纠正了她的认识方法, 这为她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 其实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很脆弱的孩子, 德育老师在开展教育实践中, 要积极赏识、鼓励学生好的一面, 但也不能遗忘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 要让他们明白事事艰难, 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总之, 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沟通”很重要, 也很必要。在“沟通”中欣赏学生、了解学生, 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每一次成功或失败, 让学生在与老师的心与心“沟通”中不断地完善自我, 从中体验人生的乐趣, 学会做人, 学会生活, 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 篇2
一个人想学骑自行车,无论他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也不能保证拿到自行车就会骑,反过来,他即使没有理论基础,如果身边有自行车可接触,他也会很快学会,而且学会后即使很多年没有骑车,他也丢不掉这项技能。这就是体验的作用和效果。
一、体验式教育及其实施的意义
体验式教育就是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特定的活动和游戏,在与同学的互动中,获取亲身经历,发展自信心与胆识、情绪管理、自立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等。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生的养成教育。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或空洞的说教,但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无法获得预想的教育效果。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当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没有效果了”。而体验式教育是以体验为基础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感受,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最终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因此可以把体验式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理想途径。
二、体验式德育教育的实施方式
1、开展拓展活动和游戏项目,寓教于乐
针对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生源素质较差,学生不爱学习,缺乏责任感,缺乏友爱等现象,有计划的组织一些团队性的拓展游戏和活动项目,通过拓展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认可、对他人的认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如果这些目标都能达成,学生的良好习惯也就养成了,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讲,其它的教学工作都能够迎刃而解。
比较经典的“驿站传书”“电网”、“雷阵”等项目就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群体凝聚力为目标的。这几个项目的共性,就是团队的所有成员首先要树立一个共同目标,大家为了这个目标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在这些拓展项目中,团队的成员们尽心尽力,寻找合作的黄金点,不断形成一种默契,把原来松散的个体,磨合成为一个能够冲破任何防线的团队。活动后同学们会深深地体会到,彼此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互不相干,每一个人在集体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班级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班级的成绩是属于大家的,荣誉是属于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
通过“信任背摔”、“漫漫人生路”等游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锻炼学生的执行力和责任意识。“信任背摔”主要效果是培养团体间的高度信任;提高组员的人际沟通能力;引导组员换位思考,让他们认识到责任与信任是相互的。“漫漫人生路”更多的强调的是对同学的负责和被帮助同学的感恩意识。
通过“极速60秒”、“七巧板”等游戏项目,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又可以开发大家的智力,突破惯性思维,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游戏项目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运用得当,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角色扮演,让学生真实感受
在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充当某种角色,采用与角色相应的语言、动作进行表演、思维、使学生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从面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角色,理解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能更好的发现自己、改进自己、并容纳他人,理解他人,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类活动可以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和角色,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扮演,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真实的感受。具体可以针对改善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端正不良的学习习惯、正确面对就业等内容。
3、创设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
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背景,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真实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获得认知,生成意义和价值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景模拟教学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是一种视觉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一些与父母相关的情景,例如,母亲十月怀胎,或是假设灾难来临,猜想一下自己的父母会怎样做等情景,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三、体验式德育教育的三个重要环节
不管是哪种体验式教育形式,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活动后所形成的效果和影响。所以,若想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体验式德育教育活动必须包含以下三个重要环节:第一,老师的讲解与引导;第二,学生的体验与感悟;第三,体验之后的分享与内化。
在活动之前,教师要对活动有一个全面具体的安排,例如活动的要求,注意事项等,引导学生能够清晰活动全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很投入,会有很深的感触,此时若加上老师的讲解、分析与引导,就会把这种感触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分享感受和体验是体验式德育课堂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参与和收获最充分的表达方式。面对主题,经过体验,让大家沟通的更为彻底。
我们一定要保证每个项目都有“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的流程和时间。而且一定要趁热打铁,也就是教师要趁学生还处于项目完成后的兴奋状态时,组织他们及时分享、交流,并合理、适时地加以引导,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把活动本身的感受和体会渗透到自己的言行中,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四、体验式德育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体验式教育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改变了教师原来的教育主体的地位,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体验式活动本身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都有深入的了解,要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第二,教师本身要相关的专业培训,符合相应的素质要求,能够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同时还要具有充满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某种教育情境。
第三,每次项目或活动前,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方案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和一些意外发生的应急预案等等。方案的确定则来自于教师平时对于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日常知识的积累。
民族地区中职院校法制教育研究 篇3
【关键词】法制教育 中职院校 民族地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003-02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对中职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我国政府“普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1]。根据国情,中国要走的法治之路不是西方吸纳渐进式的自下而上的而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进式的模式。为了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并进而形成法律信仰观,只能靠政府由上而下对法律的普及、宣传和推动工作,政府的“普法教育”就是一种典型的形式。同时,我们应意识到,由于受到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地区法制教育的模式,因此,探寻适宜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法制教育途径就成为一个研究重点[2-5]。本文具体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职院校法制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中职院校法制教育的对策。
一、民族地区中职校法制教育的主要困境
(一)当前区情较为复杂,中职学生思想易受蒙蔽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现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居住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新疆是多宗教地区。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其中伊斯兰教为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10多个民族所信奉。伊斯兰教在新疆社会生活中有着较大的影响。新疆宗教组织主要有伊斯兰教协会、伊斯兰经学院和佛教协会等[6]。
基于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情况,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受家人及周围亲朋的宗教信仰影响,天真的认为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是真神安拉给的。完全忽视了他们读的是社会主义的学校,从小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有些来自南疆比较封闭、偏远的农村学生到了学校,在明知学校禁止学生信教,禁止学生穿戴任何有宗教色彩的服饰和头饰的情况下不惜冒着被学校开除的危险依然偷偷去清真寺或者在宿舍做礼拜。
同时受中亚一些国家穿黑色罩袍和吉里巴甫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宗教思想浓厚,极易受到“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对其思想的危害。更有一些少数民族学生,易被“三股势力”不法分子控制思想,易受到蛊惑,情感上易冲动做出过激行为。
(二)地处偏远,文化落后,法制意识薄弱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与此相比,社会其他方面的建设步伐相对落后,尤其是法制建设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相差距离较大。在这种大环境下官员的腐败、城管的暴力执法、医生对病人的冷漠等社会现象时有发生。这对于思想意识尚未成熟的中职学生来说会产生严重的法律认识偏差,使一些本就生活在贫困地区在农村长大从来没有接触过城市生活的农村孩子认为权力大于法律,钱和权都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从而造成对法律的错误认识,使一些没有钱权背景的学生对法律产生质疑,面对他人的侵权行为选择了隐忍与沉默,或者想着用暴力解决问题。而部分有家庭背景的学生在行为上狂妄自大,认为钱权可以摆平一切问题,致使中职生的犯罪率高居不下。
新疆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土地广阔,人员居住相对分散。多数家长认为读大学才是孩子唯一的成才之路,所以在初中毕业时,家长、教师、学生都会选择考高中的道路,只有中考落榜后在无奈之下才不得不选择去职校继续求学。这就导致中职生的基本素质普遍不高,学生的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根据我国法治网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中职生具有厌学倾向的占43%,发生过违反乱纪行为的占29%,而且很多中职生在发生违法乱纪行为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触犯法律 。
(三)中职院校自身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教育
通过对中职院校法律教育的现状分析来看。多数中职院校只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忽视法律教育,法律方面的教学课时设置的时间短而少,一般只设置一个学期,每周两课时,所以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无法形成系统。而且很多学校将法律课程设置为考察科目,考查形式浮于表面。学校的不重视还体现在缺乏法律专业的任教教师,法律课的任教老师学校普遍认为谁都可以上,谁都会上的一个误区,在安排授课教师时不考虑教师自身的专业,都是哪个老师课时不足就排哪个老师去上。由于非专业性教师授课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教学方式单一、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种课程和考核设置的方式以及对教师的配备使得学生对法律学习的积极性难以提高,教学效果差,法律知识的掌握自然存在缺失。这也是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抱怨现在学生难以管理的源头。这种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对法律概念认识模糊,无法分清违法与犯罪间的关系,有的学生因在寝室丢失了物品而怀疑室友,就非法对其进行搜身,这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而被怀疑的人也往往会采用过激的行为,用暴力进行反抗最后造成人员伤亡,从而将违法行为上升到暴力犯罪。
二、民族地区中职校法制教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法律课程地位被弱化
学习时间短、专业性强是中职教育阶段的特点。法律作为一门德育课出现在中职教育体系中。很多法律多是蜻蜒点水般一带而过致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认为枯燥无味,毫无生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上职校就是为了学习技能,只关心学习自己的专业技能,认为将来走向社会靠的是专业和手艺,因此对法律课程并不重视。此外,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致使在中职教育中法律课程普遍被弱化。
(二)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与社会》、《哲学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教育读本》这几门课多是作为中职德育课出现的。事实上,政治与法律的教学方式是有差异的:第一,法律课的目标是培养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政治课的目标是培养高品德、高修养、勇挑重担的社会主义好公民。第二,法律与政治隶属两个学科,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有差异。第三,政治和法律对代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截然不同的。目前多数中职院校安排非专业教师来担任政治和法律的相关课程,事实上非法律专业的教师很难依照法律内在精神进行系统有效的教学,这就失去了法律教学本身的趣味性。
(三)教学脱离实际需求
就教学课程设置的明确程度,我们对5所中职院校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有接近50%的学生认为法制教育课程设置明确程度一般及不太明确和不明确。
法律课程作为德育课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全方位具有法律素质的劳动者,在学习完中职课程就能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这一事实,中职的法律课程设置中多部法律都是蜻蜓点水,这就造成学生对专业性极强的法律知识懵懵懂懂,再加上教材内容的繁冗复杂,案例没有结合实际,学生对教学内容很难理解。
三、民族地区中职校法制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法律教学正确定位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与社会融为一体,成为数以万计劳动者中的一员。他们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整体素质,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息息相关。
从年龄角度讲,中职生正处于犯罪高发期,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危人群。再加上社会对中职学生专业技能的不认可,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了挫败感和自卑感,极其缺乏自信。因此,在中职学校加强法制教育是当务之急。
(二)教学内容需完善
区分法律教学与政治教学各自的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法律教学与政治教学的内涵外延其实存在本质差异,对教师的要求也各有标准,明确并区分法律教学与政治教学各自的教学目标才能避免将法律教学与政治教学混为一谈,对教师而言,这样更方便完成各自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讲也更容易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其次,现行法律教材的内容多是以法律条文形式出现,教学内容毫无生机,致使很多学生对法律课程不感兴趣。
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他们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动手能力很强,这是读高中的孩子所无法比拟的。社会教学平台对法律教学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定期邀请监狱系统及公检法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案例进校园宣讲,或者是实地进行参观、交流、学习,这都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案例教学需加强
案例教学近年来多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生动形象的案例能够促进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并参与到课堂中来。当前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加,案例教学就更适合走进学生的课堂,起到正面影响学生情感的积极作用,用震撼人心的例子增强学生的正义感,同时增强爱国爱疆的情感,让学生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案例的选取上,应该注意与学生在情感上达成共鸣,这样才能行之有效。例如在产品质量问题上。可以举近几年发生的“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过期疫苗”事件,学生更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客观认识到产品质量问题的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严重伤害和后果。
模拟法庭的体验活动学生就很喜欢,而且操作性简单不复杂。事先教师要做好各项安排,首先和法院、律师取得联系。寻求他们的帮助与指导,其次安排好学生们的角色。包括公诉人、辩护人、法定代理人、合议庭、被告人等,全部由学生扮演。这样亲身的演练比老师说更加形象有效,同时提醒了学生们一定要规范自身行为。而且这种方式充分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了教学当中。
(四)建立长效联系机制
“三进两联一交友政策”是为深入贯彻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三进是指:“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两联是指:“联系家长、联系学生”,一交友是指:“与学生做朋友”。
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便捷的今天,学校通过电话、网络、微信等多种方式与家长建立长效联系机制,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孩子在学校的状态。同时,和家长多普及法制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的法制素质。通过家庭、父母、学校多渠道潜移默化的影响,把法制教育深入人心日常化。
中职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人才的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与社会》、《哲学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教育读本》是培养中职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法制观念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地区中职院校的德育课应重视、加强民族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课程的民族法制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中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学习、掌握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法制知识,懂科学,信科学,远离宗教和迷信。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新华网.2014,10,23
[2]梁春霞.浅谈加强中职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6(01)
[3]曹冬梅.中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喀什师范学校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22)
[4]梁灯.刍议职业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人才资源开发. 2016(02)
[5]张鑫莉.中等职业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有效对策[D].四川师范大.2013
[6]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 篇4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作为中职院校, 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是主要目标, 但是, 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 而忽略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 是不符合时代需求的。培养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针对中职院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 下面提出几点看法。
1 目前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的现状
1.1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学校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
中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 部分学生厌学心理严重, 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 行为鲁莽, 对就业也没有足够信心, 比起学习德育教育, 学生们更关注未来工作的情况。与此同时, 学校为了吸引更多学生来就学, 加大专业技能的宣传力度, 对学生过分迁就和溺爱, 主观上忽略了对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培养, 从而导致学校整体对德育教育工作的忽视。
1.2 学校的德育教育体制不完善
就目前中职院校的德育课情况来看, 都没有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改善, 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有关于企业文化, 企业道德规范, 员工基本素质要求等对学生将来就业有利的内容。这使得大部分学生认为, 德育教育课是一门可有可无, 毫无意义, 内容单一枯燥的课。很多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学习热情不高, 使得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时不能顺利进行, 导致德育教育在中职院校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也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产生一定差距。
1.3 德育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素质培养, 在社会上或是企业工作中, 能够符合规范要求,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 有一部分中职院校的传统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 对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很单一, 只是停留在基本的说教水平, 缺乏创新和活力。而且内容也是千篇一律, 很多老师总是习惯于把书本中的道德知识、行为规范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们, 而忽视了学生本身所处于的主体地位, 没有从实践中去锻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4 德育教育没有和学生的需求相结合
目前, 我国对德育教育的要求,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目标, 缺乏针对性, 尤其是针对中职院校的学生, 德育教育没有和他们的真正需求相结合。中职院校主要是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这就要求学生们具有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纪律性和组织性。因此,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 应该多考虑学生们的实际需求, 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培养。
2 如何改善中职德育教育中现有的问题
针对目前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现状, 可以了解到目前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这些问题以及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提出以下几点改善对策。
2.1 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进行课程改革
首先要根据中职院校所要培养的人才目标, 明确教学目的。中职院校主要是为企业单位培养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才, 因此, 针对企业所需进行课程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对文化课进行改善, 不要停留在原有的抽象说教授课上, 删除一些不必要的理论知识, 增加一些实例说明。二是针对未来的就业目标,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 为学生将来的顺利就业提供帮助。三是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水平, 进行教育, 并要有组织地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际生活中培养道德意识。在教育方法上, 可以采用引导型的手段,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建立创新意识。教师不要总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发问, 要多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 根据他们的疑问解答。在学生不懂的时候, 要尽量通过实际举例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答案。
2.2 强化道德规范, 加强德育教育的建设
德育教育工作能否做好, 主要看学校是否足够的重视。中职院校应该在原有的德育教育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理念教育, 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 培养他们主动奉献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了实现这些目标, 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风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仅要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课余文化生活等, 还要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优美的生活环境。同时, 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因为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好坏, 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 必须先提高教师的素质。不但要通过教师日常的行为仪态、工作手法、语言等进行观察培养, 还要对他们进行有组织的规范学习, 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师德。只有教师具备了朴素大方的仪表以及勤奋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才会对学生有感染力和影响力,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
2.3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学生走向健康的人生道路
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信息多元化, 思想尚未成熟稳定的阶段, 因此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为了学生将来能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专业知识, 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健康心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对此, 学校应该在德育教育中, 重点强调心理健康教育, 及时抚平学生的焦虑情绪, 疏通学生的烦闷心理, 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得到他们的信赖, 引导他们走向正确、健康的心灵之路, 摆脱错误、消极的人生态度,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建立良好的友谊, 做到互相帮助, 得以共同进步。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的讲座, 进行毒品预防和艾滋病预防的教育, 使学生早早地意识到安全与危害, 引导学生对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视。
2.4 重视个性培养, 及时鼓励学生的成果
个性的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全面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 要注重个人自身的优良品德, 发展良好的个性。并且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爱好, 适当地进行职业教育培养。中职院校应该因材施教, 多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 及时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努力成果, 从而使学生建立自信心, 更积极地学习, 发挥创新精神。德育教育的工作必须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展开, 不能强加于人, 要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 也需要不断地肯定和鼓励, 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到自身的问题, 改善缺点发扬优点, 意识到德育培养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现状的大致分析, 可以认识到目前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法, 但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现状, 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深入探讨和改进。不仅需要学校的重视, 还需要社会整体的关心, 只有充分认识到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登海.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7.[1]尹登海.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7.
[2]杨宏飞.心理咨询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11.[2]杨宏飞.心理咨询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11.
[3]杨嘉丽.关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探究[J].法制与经济, 2009.[3]杨嘉丽.关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探究[J].法制与经济, 2009.
[4]贾艳萍.浅谈如何加强中职类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科教致富向导, 2010.[4]贾艳萍.浅谈如何加强中职类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J].科教致富向导, 2010.
中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论文 篇5
摘要:德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主阵地,一定要掌握方法对学生开展德育,建立规章制度,形成科学的德育管理模式,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促使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本文对中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进行了思考,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关键字:中职院校德育;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德育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德育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德育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中职院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社会。学校要做好德育教育,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健康成长。
一、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原因分析
1.家庭原因现如今,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中职院校学生的家庭也不例外。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娇生惯养,不让其分担家务,致使学生怕苦怕累。此外,缺失家庭教育也是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原因。例如: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学生思想、心理出现问题时,父母未能及时疏导解决,致使学生心理不健康,道德素质低下。
2.学生自身中职院校的生源一般都是没有考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比较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不抱什么希望,不求上进,自暴自弃,使得自身素质越来越差。
3.学校教育一些中职院校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此外,还存在区别对待优生和差生的现象。有的中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德育课,但是课程内容大而空,针对性不强,不以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为目标,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且老师教学水平不够高,教学队伍不优秀,学校不重视教学效果,走过场现象严重。
4.社会影响如今,网络上流传海量的负能量信息,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学生逐渐堕落,不爱学习,而是沉溺于虚拟网络,热衷于破坏美好事物,打架斗殴、违纪违规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中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1.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1)加强对德育课程的重视,并培养一支优秀的德育课教师队伍。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增加德育课的课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但是光有数量是不够的,还要提高德育课的效果,为此,要致力于提高德育课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引进优秀教学人才,选择骨干教师任教。此外,班主任要做好引导工作。(2)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发扬正能量的主题讲座,给学生传递正能量,鼓励学生积极向上;举行各类竞赛,营造良好的气氛,宣扬校园文化,文化育人;引导学生组织、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感受服务他人的乐趣,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3)重视学生的管理及自我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班级评比、考核工作,将学生的道德素质作为重要评比内容,奖惩分明。加大学生自我管理力度,让学生管理学生,严格要求自身,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水平。(4)抓好学习,转变观念,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大教师道德素质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水平,进而以身垂范,做好表率,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
2.加强中职学生德育,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与协助家校互动,让家长明确德育工作对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家长要多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关心学生冷暖,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社会媒体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努力营造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中职学生德育,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配合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禁止在学校周围开办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小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低下的四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对中职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一些帮助。如今,我国高中还没有得到普及,大部分初中生毕业之后都去了中职院校,因此,中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一定要竭力做好立德树人的工作,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坚持把德育工作做到位。
参考文献:
[1]张继新.中职学生思政教育中关于就业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18).
[2]刘亚雄.中职学生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8).
试论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篇6
关键词:中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思想政治课,归根结底是指导人们如何把生活变得更美好。2014年,国务院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分别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2014年底,教育部新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中职院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新《大纲》对职业院校德育做出了科学的系统设计。2015年11月1日,《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施行,必将对青岛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带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创新要体现国家最新指导思想。创新者首先要充分认识新《大纲》实施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学习宣传新《大纲》精神,以“中国梦”切入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载体,激发中职生成才就业意识,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创新结合新课改精神、现代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明确要求“教书育人”并重,特别体现在“育人”二字。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导要自觉创新、积极支持、全力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做到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面育人。
一、院校分管领导重视
1.领导重视
要加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院校领导尤其分管教务领导需重视。首先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人社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新《大纲》三个文件精神,职业院校改革创新讲“三全”,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坚持中职院校技能和思想并重、理论和养成并重。
2.全员培训
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培训要将新《大纲》纳入培训内容之一,可以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在线学习、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德育教职工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3.全面提高德育课教师素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德育工作队伍
专任德育课教师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教师证。积极开展创新月,质量月,课件、试讲评优,以优创新。
二、设置思想政治课程
中职院校学生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其学习生涯缺乏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这就要求中职院校日常教学中,常规设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为这一部分初中毕业生补上这一课,完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架构。
1.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开齐设足德育课程,规范德育课程教学管理,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和考核“五落实”。深化德育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方式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德育课吸引力和实效性。
(1)想政治课课程导入创新,尤以多媒体情景教学为切入点。思想政治课需与社会文明紧密联系,与时代步伐相结合,以社会热点、时代潮流为课堂导入,把政治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以人为本,多媒体教学,给表象枯燥无味的中职教学带来乐趣。
(2)思想政治课堂生成创新。思想政治知识讲授要具有社会时代性,中职学生可能对技能理论学习兴趣不足,但对国内外社会热点和大多数人一样感兴趣。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例,如我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电视节目视频资料,例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调查问卷;个别谈话。
中职学生思想教育学习方式可有以下方式。第一,自主阅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画出思想政治课文关键词,在课堂或思想角活动交流解惑发表见解。第二,分组讨论学习。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辩论,思想碰撞,产生共鸣。例如,讲解政府依法行政时,播放《风口浪尖上的城管执法》,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城管、小贩、市民等。第三,情景模拟学习。学生通过情景模拟,完成角色扮演,进行舞台再现。这些妙趣横生的事例具体、形象、通俗、趣味,寓教于乐。学生乐于学习,并更加热爱政治课课堂教学。
(3)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创新,需要充满热情、饱含爱心的德育老师。德育教师甚至要比其他专业课老师做得更为出色。一是要求对思想政治工作充满热情;二是要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充满热情与爱心,善于发现中职学生闪光点,把他们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来。
2.思想政治课重在生活实践考核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纸试卷考核就能解决的,还要通过很多社会实践。中职学生思想政治课考核重在实践考核,重在社会实践评价。可以广泛开展道德、学习、体育、才艺、技能等系列的多样化评比,定期评选表彰示范集体、先进个人、特长学生等,发挥正面激励导向作用。
3.创新师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校需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场所,配备至少一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校园网站要建有心理健康教育网页,开辟网上心理交流栏目,积极开展中职院校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
4.建立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制度
实训实习期间不留育人空白,企业配备专人、学校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全程指导和管理学生实训实习,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不松懈。
三、家庭环境言传身教
中职院校学生特点与家庭环境休戚相关,如果说之前家庭环境教育存在不足尚可弥补,进入中职院校后,家庭环境教育创新则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教师可通过家访,积极与中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积极搭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延展平台。
家长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成员平等和谐共处,尊老爱幼,对家庭负责,相互尊重,注重沟通交流,尊师重教。良好的家庭婚姻道德,必将对中职学生职业道德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四、社会环境自律培养
第一,关注中职院校周边思想政治环境,及时通过政务热线、邮件、政务网站依法参与政务活动,合理建言献策,合法举报不良现象,引导中职学生依法履行公民义务,享受公民权利。
第二,结合时机开设思想政治课之心理自律课堂,社会环境条件不可改变,但可改变中职学生健康心理,自律意识,慎独习惯。学生讲“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当今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中职学生颇有吸引力。通过学校教育,家庭关心,学生自律,学生强化自律意识,逐渐锻炼慎独行为习惯养成。
五、实践活动体验成功
1.通过集体组织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通过班干部竞选、民主选举、自主管理等活动,构建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2.通过集体活动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通过开展如志愿者活动、学生会文体活动等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职学生能充分体验成功,交流思想动态,逐步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观念。
3.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广场。学生通过思想道德水平,需要实实在在的体验。这些事情是在大量的校园集体生活、校外社会实践才能做到的。
六、党团组织感召力量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独立设置团组织,独立开展工作,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中职院校要继续大力开展中职学生团组织活动,衔接初中团组织生活,持续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教育培训。在广泛开展中职学生团组织活动基础上,如时机成熟可以通过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党的理论知识,建立健全中职学生入党机制。组织中职学生入党宣誓、重温党团誓词活动,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七、校园文化潜移默化
坚持创新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校园文化育人。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
1.校园固有文化
第一,中职院校墙壁。让无声无息的墙壁说话,和中职学生对话,延伸思想政治课堂。打造中职院校文化走廊、文化操场。第二,室外思想角。定期组织学生对话、师生对话交流阵地,交流思想,研讨政治。第三,室内黑板报。充分利用各个班级黑板报,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
2.开发校园网络文化
学校在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应科学设计、充分体现育人功能。及时发布正面信息,高度关注学生QQ群、论坛、贴吧、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正确对待网络舆情,把握网络教育主动权。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宣传展示学校、加强家校联系、促进校企合作的开放窗口。
3.健全德育交流文化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组织的活动,在行政部门指导下积极参加辖区内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学术交流、师资培训、教研科研等活动,切实加强本校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总而言之,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让中职学生知道什么是思想底线、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进而指导中职院校学生将生活变得更美好,在职业生涯和社会生活中,让他们守住底线、遵守规则,追求更高。在追求自身更深层次的平等权利义务的同时,去追求国家更高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通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职毕业生,完美体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文峰.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政治课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2013(4).
[2]孙东华.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浅论中职院校的养成教育 篇7
一、凝聚共识, 以德树人
随着传统制造业的不断升级, 企业单位对高技能人才需要越来越高标准, 高质量。为适应企业的要求, 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必须放在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上。而目前中职院校面临的生源市场不但在数量上日益减少, 而且学苗质量也在相对下降,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 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面对这种入口质量低而出口要求高的反差, 我们单纯提高教技术是不行的, 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好技能的目的。
二、注重养成, 全力推进
为适应市场需求, 养成教育要突出抓好以德育基地 (营房) 军事化训练为切入点的学生基础素质养成;以专业课、文化课 (课堂) 教学为切入点的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以专业实习教学 (车间) 为切入点的学生的能力素质和职业素质养成。
(一) 整体联动, 强化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院党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督导, 立足养成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 实施全员参与、全程贯通, 整体联动, 齐抓共管。并于2007年创设了负责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能力拓展及行为养成部, 系统地筹划、实施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
(二) 搭建平台, 强化德育环境
学院专门设定行为养成及职业能力培训教育基地。基地设有“三区九室一厅一园”。“三区九室”, 即“企业实景感受区”, 包括模拟倒班训练室、企业招聘模拟训练室;“行为养成示范区”, 包括德育教育多媒体放映室、生活能力自理厨卫训练室、不良行为训导室;“岗位素养实训区”, 包括员工内务规范训练室、岗位操作规范训练室、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训练室、企业信息采集训练室;“一厅”即坐立行走训练厅;“一园”即农艺认知与吃苦耐劳能力训练园。“三区九室一厅一园”设施齐全, 设备良好, 自主开发了30余个能力拓展训练项目, 充分保证行为养成与能力拓展训练的有效实施。
(三) 建章立制, 强化过程管理
学院制定了《学生行为养成培养方案》。形成《学生行为养成管理细则》《行为标准“五个三”》等行为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和条例。将企业的“6S管理”模式与学校常规管理进行了充分融合。借助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站等媒体, 广泛宣传, 使每一名师生都熟知相关规范, 促使师生自觉养成清理、清扫、清洁、整理、整顿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多措并举, 强化行为养成
对入学新生进行自信心教育。新生一入学就安排在学校能力拓展与行为养成训练基地集中训练,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校开展校情校纪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 纪律、内务行为规范教育;开设生活指导课、礼仪规范课、心理健康课等企业员工基本素养训练课程。安排团队协作游戏、能力拓展训练, 让学生谈体会, 分享收获。
对在校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提高其生存能力,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在校期间和就业之前, 学校还安排两个阶段的集中训练, 开展核心技能养成训练, 将意志品质融入技能训练和行为规范中。
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学校邀请专家举行就业指导培训, 讲解相关法律和有关政策, 增强法治意识;学校开设心理咨询、生活指导, 安排模拟面试、就业创业典型讲座等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
三、变化显著, 效果可喜
实施养成教育, 使德育工作落地有声, 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变化。
(一) 学生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养成教育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入手, 从铺床叠被、买菜做饭做起, 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菜也会做了、被也会叠了、人也讲规矩了”。
(二) 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变化
明确了学习目的, 学生也就明确了奋斗目标。出现了“三少三多”的可喜局面, 即无故旷课的人少了, 认真听讲的人多了;漠视技能的人少了, 刻苦提升技能的人多了;怯于参赛的人少了, 敢于夺冠的人多了。
(三) 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增强了, 自律性、约束力增强了, 文明意识、礼貌行为增强了, 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增强了。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
养成教育模式促进了教学的变革, 学院德育改革成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新的学技能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我院的学生正在以崭新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摘要: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一流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构件, 包含着优秀的思想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精良的职业技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需要养成教育。主要探讨的是中职院校在养成教育上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中职院校,养成教育,德育
参考文献
[1]武正林, 金洪钦.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中职院校隐性德育功能的发挥 篇8
当前中职院校德育课程在实施途径上种类繁多, 但主要是以显性德育课程为主。显性德育课程内容的认知性与德育内容内化过程的体悟性之间的矛盾, 导致当前中职院校德育课程实施的成效不高, 因此, 中职院校在完善显性德育课程的同时, 必须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
一、中职院校隐性德育的含义和特征
中职院校隐性德育,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德育目的和要求,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 有意识地利用内隐的各种教育内容或要素, 间接地作用于学生, 使其通过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而获得道德情感和道德一致方面经验的德育方式。中职院校隐性德育是显性德育的重要补充, 较之后者具有更为深入和持久的作用效果。中职院校隐性德育具有下面几个主要特征。
(一) 隐蔽性。
中职院校隐性德育是一种学生在心理上并未觉察, 教育内容对学生来说不是十分明确和显露, 教师把将教育的目的和意图隐藏到学生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之中的教育活动, 含而不露,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学生充分根据自己的情感与价值需求, 选择符合自身的德育信息, 产生道德认同,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从心底唤起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愿望。
(二) 引导性。
中职院校隐性德育是根据学生德育的预期目标指向创设校园隐性德育环境,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学习和思考获取道德感悟, 是对学生进行的非强制性引导。隐性德育德育方式具有引导性, 这种引导服从并服务于中职院校德育的总目标。
(三) 自主性。
中职院校隐性德育是引导学生进行内省和自我教育, 这种教育基本处于自发、自主的状态, 学什么、怎么学由学生自主决定, 因而具有自主性。学生从自我情感和价值需要出发, 汲取德育资源中与自己认知、体验、情感需要相契合的信息, 不断进行自我反省、学习与提高, 获得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的过程完全是自主选择、主动参与的结果。
(四) 整体性。
中职院校隐性德育弥散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是一种整体性的教育。教育者将德育的预设目标隐藏于学校自然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校风班风舍风、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各种教育元素之中,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 使学生在整个校园时空范围内、在学校无处不有的德育的“泡菜坛子”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五) 持久性。
中职院校隐性德育使学生在宽松的德育氛围中得到物质、精神、文化的影响, 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与启迪, 使学生主动地对自己的道德认知、道德体验进行重组, 内化成自身稳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这种凭借自身内省获得的道德品质一旦形成则深入内心, 作用持久。隐性德育效果比“两课”德育的道德说教和理论灌输的效果要稳固得多, 持久得多。
二、中职院校隐性德育的作用
隐性德育在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隐性德育使学生由被动受教育向主动受教育转变。
显性德育是以课堂灌输式为主的教育方式, 诱导性过于明显,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 始终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思想观点, 学生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 容易引起逆反心理或对抗情绪, 显性德育的内容和要求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行动。而隐性德育则把教育的意图隐藏在相应的载体或活动之中, 教育者创设的自由宽松的德育氛围, 使学生淡化了被教育的角色, 而赋予了他们选择的权利, 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 主动地接受教育, 较好地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而使德育取得了实效。
(二) 隐性德育使中职院校德育由普遍性教育向特殊性教育转变。
学生群体有共性的特点, 可以进行普遍性的教育。但学生个体, 由于受到的社会、家庭、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不一, 因而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个性心理、思想状况和存在问题都不相同, 这就使普遍性德育难以实现德育的预期目标。中职院校隐性德育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自主地去感受、比较和分析, 自主地作出判断和选择。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 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性教育, 以解决不同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
(三) 隐性德育使中职院校德育由思政教师育人向全员育人转变。
传统中职院校德育的承担者是以“两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他们是德育的施教者, 在课堂上居高临下, 在办公室里绝对主导。而学生始终是受教育者, 被动地接受施教者的思想观点。而中职院校隐性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等一切工作之中, 潜藏于全体教职员工的一切活动之中, 存在于校园一切环境之中, 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专家学者, 对学生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严谨求学、迎难而上的学术精神和专业品质, 而且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学习动机和其他心理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中职院校党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平等、民主、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不仅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称赞和钦佩, 而且能够在管理服务工作过程中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和教育学生, 对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格局。
三、中职院校隐性德育功能的实现
中职院校德育功能的实现, 应从学生的主体特点出发, 把“人为”的德育转变为“为人”的德育, 尊重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整合现有的德育资源。
(一) 中职院校校园物质环境建设。
由于物质设施对学生的影响远远不只其使用价值, 深入挖掘可以更好地保证德育效果。具体而言, 通过正在进行的中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转变观念和管理方式, 突出服务意识, 使学校的物质设施服务于学校的教育目标, 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学校的建筑设计不仅要体现功能的实用性, 而且要注重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所要求的教育特性和文化特性。要使建筑展现中职院校的文化品质, 就意味着学校的建筑和景观不仅要反映学校教育特有的文化传统, 突出人文性, 而且要展示每所学校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校风特色;不仅要在建筑设计上体现时代精神对主体生存状态的理解、关注和把握, 而且要在功能上体现设计对主体多层次需求的满足;不仅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 而且具备卓越的审美价值。因此, 有人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诗歌与音乐的说法不无道理。
(二) 中职院校制度环境建设。
在学校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中渗透德育观念。学校的政策方针、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等形成中职院校有条不紊、正常运行的规则。在各项管理规则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 不断健全和完善使之体现出现代管理的人性化、法制化、科学化倾向, 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学校的归属与认同, 从而推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增强对规范的遵从与内化。中职院校德育系统制度建设既要实现管理目标, 又要实现教育目标;既要突出权威性, 又要坚持专业性;既要强调政治性, 又要依托学科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能否发挥预期作用, 取决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自身素质的高低。现代管理理论认为, 领导者的指挥、命令能否产生作用, 取决于被领导者的认可与否。取得被领导者的认可, 需要领导者及其组织的权威, 权威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服从又包含两种因素:一是权力, 二是威望, 这也是行政方法所凭借的两大要素。权力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是组织所赋予的;威信则是领导者的一种人格力量, 是由领导者的经验、知识、能力、品德等素质形成的综合效应。在中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中, 后者往往要比前者更为重要。中职院校党委只有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的学科化研究和实践, 逐步提高自身的威信, 才能具备满足管理要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 中职院校观念环境建设。
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和技术伦理教育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对核心价值的认同。
1.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的德育渗透。
素质教育又叫通识教育或普通教育, 以区别于专业教育。中职院校开设的关于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宗教、伦理、美学、文化传统与交流等各类型的选修课以其独具魅力的人文形式构成了对学生进行隐性德育的特殊领域, 潜移默化地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的变化。首先在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中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理解与认同。目前, 各中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目标设计和要求, 主要根据各校师资情况自行设置, 说明我们对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的德育影响的认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其次, 通过素质教育中历史类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互动的背景下, 开展富有时代感、现实性的历史教育是高职院校隐性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包括:第一, 开设以理论升华为特色的历史教育类课程, 从理论教育的角度强化国家观念。目前各校普遍进行的相关内容的课程类教育主要集中于“两课”教学, 还没有形成系统。第二, 进行旗帜鲜明、规范系统的国家成就教育。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成为对学生进行国家成就教育的宝贵素材。第三, 加强历史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 突破政治军事史的传统内容, 增加民族史、妇女史、城市史、文物史、服饰史等教育内容, 丰富历史教育的体系, 增强现实性。第四, 把扩大社会化历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综合利用大学所在各地方的历史教育资源, 如博物馆、纪念馆、纪实性影视作品、历史纪念活动等。
2. 自然科学类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首先, 挖掘自然科学类课程的隐性德育资源。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面对广博的知识、崇高的真理所激发出来的追求真理、勤于思索的探索精神和勇气对学生形成坚韧、积极的人格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接受相关自然科学发展历程的教育中所涉及的社会伦理内涵、学科发展历史的介绍和评价也会引发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关怀。其次, 加强专业教学中的技术伦理教育。专业教学对学生教育影响最系统、最深入, 加强专业教学的德育影响力主要指专业教学内容中对价值观、社会规范、专业伦理的职业道德培训。针对每一个主修专业, 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的角度学习研究, 即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学习都要问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同时将专业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与社会从业资格的确认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联系, 培养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尊重和敬业精神。
摘要:中职院校隐性德育具有隐蔽性、引导性、自主性等特点, 比显性德育具有更为深入和持久的作用效果。因此, 必须通过加强中职院校的校园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观念环境建设来发挥隐性德育的功能。
关键词:中职院校,隐性德育,隐蔽性,功能发挥
参考文献
[1]连淑芳.思想道德修养[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171.
[2]张晓明, 陈建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464.
中职院校加强安全教育之我见 篇9
一、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1) 中职学生生源结构特点的需要。中职学生大多数不爱学习、爱调皮, 中考考试分数较低, 学习成绩较差, 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较差, 具有失败心理, 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 对教育的敏感度较低。上课时候的纪律问题特别严重, 据调查, 上课睡觉、说话、玩手机、看小说、迟到、旷课的学生很多。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这些特点, 教育方面也就面临着许多问题。有些学生有过打架的历史, 不怕打架, 甚至喜欢找事打架;有些学生与异性朋友交往过密, 有早恋历史;有些学生迷恋网络, 沉迷于网络游戏;有些男生抽烟喝酒普遍, 甚至极个别女生也进行尝试;很多学生哥们义气严重, 成帮结伙。这些问题的存在, 说明中职院校的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处理不当将会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严重的后果。
(2) 中职学生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 性格处于逐步形成之中, 性格发展的整体性趋向更加明显, 性格发展与其心理过程、个性及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明显, 性格的外部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复杂, 情绪情感的表现形态日益复杂且向多样化发展, 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且层次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性格和个性的发展深受教育和环境的影响, 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将会产生深刻影响。中职学生在性格的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为中职学生心理尚不成熟, 对外界事物的是非好坏还不能区分得很清楚, 再加上他们又好模仿, 也不管是好是坏, 只要觉得好玩、够刺激, 就干了, 根本不管什么法律, 可见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差、缺乏安全防范意识。
(3) 社会环境复杂, 中职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校园周边环境非常复杂, 网吧、游戏机房、录像厅、经营的摊点和大“排挡”成为学生健康的隐形杀手, 不安全因素增加, 可能给学生的人身、财产带来损失。餐馆、酒吧、卡拉OK厅、歌舞厅等设施使学生攀比消费的风气一度盛行, 一些成人消费方式进入校园, 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出租房和旅社成了学生伤害事故的多发地, 一些被盗案件、与业主发生纠纷事件时有发生, 同居、混居现象屡见不鲜, 引起了较多的社会问题, 并且增加了学校统一管理的难度。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使学校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加强中职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 校园生活安全知识。在学校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校园生活安全卫生知识, 使他们学会处理一些安全事故地方法。如:在轻度烫伤时可以先用凉水把伤处冲洗干净, 然后把伤处放入凉水浸泡半小时。一般来说, 浸泡时间越早, 水温不低于5度, 效果就越好, 但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 不可浸泡, 以防感染。再如安全用电方面, 不要使用大功率电器, 要养成随手关电的习惯, 不要乱拉乱接电线, 检修或调换灯头时不要站在潮湿的地面上, 即使开关断开, 也不要用手直接触及;在防火方面, 注意不要在宿舍抽烟, 学会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学习外伤如骨折、脱臼的处理办法等;防盗方面, 不要将自己贵重的财物单独放在宿舍, 身上不要放大量现金, 不要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泄露给别人等。
(2) 校外生活安全知识。在校园内, 要定时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比如, 邀请安全教育专家来校, 开展一些交通安全事故、社会诈骗、盗抢、犯罪案例分析活动, 切实增强预警提示功能;适时开展专项治理活动, 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及时治理, 消除隐患。
(3) 野外生存生活知识。学会一些野外生存生活知识, 学会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 如落水急救法、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应急方法, 学会一些被毒蛇或蚊虫叮咬的急救方法。
(4) 社会活动安全知识。目前, 我国的社会治安还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周边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 常常出现中职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况。中职学生必须要学会正确看待遇到的人和事, 明辨是非, 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 提高警惕, 树立自我防范意识, 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 增强自身的防范能力, 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 能够冷静、机智、勇敢地去应对。
维护校园安全, 保护国家的人才资源, 保证中职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 满足在校学生的安全需要, 能够完善在校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其防灾应变的能力, 弥补过去安全教育的不足, 提高高级人才的综合素质, 适应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 使走出学校的毕业生们能经受得住挫折, 正确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和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 能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健康与安全。
中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篇10
一、当前中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可否认, 多年来我国的中职院校在素质教育开展方面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中职教育思想滞后, 素质教育观缺位
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能是“让无业者有业, 让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 。中职教育, 尽管与普通教育并列而立, 构成我国的教育体系, 但是, 其“服务于就业”这一教育功能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然而, 现实中不少中职院校仍把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或者应试教育。在这种思维模式下, 素质教育难受重视, 将学生视为应试教育下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也仅局限于应试教育的范畴, 无法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空间。
(二)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难以保证。
教师的职责, 历来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 教师是学生素质的示范者, 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他们的素质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角色。中职需要既有知识水平, 又有师德涵养的教师队伍。近几年, 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尽如人意。不少职校教师是出大学校门进职校校门, 从学生到教师, 社会实践欠缺, 自然动手实践能力差, 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教学效果不好。众多中职院校教师队伍中, 非师范类教师占有一定比例, 经过系统的培训很少, 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有诸多弊端, 比如:视野狭隘, 教研水平不高, 难以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职业道德欠缺等等, 导致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难以保证。
(三) 课程结构不完善, 教学方法有待改革。
当前, 中职课程体系可以分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类。这些课程, 有的是理论课程, 有的是实践课程。目前有不少中职院校存在重视必修课程、实践课程, 忽视选修课、学生的课外素质拓展活动的现象。实际上, 这些选修课、课外素质拓展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目前, 中职院校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上也仍存在落后之处。主要表现在: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 忽视课堂互动讨论;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识记;忽视对现实案例的收集;强调对理论的灌输, 忽视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纯、封闭, 缺少教学的开放式、创造性。
二、中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策略
(一) 转变教育观念, 强化素质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的目的, 早已不是让学生考大学, 而是学技能。中职院校要认识到社会的环境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 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理念, 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始终, 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 把能力培养、智力开发结合起来。这需要中职院校改变单纯的“技术教育”的偏颇认识和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 追求做人与做事相统一, 培养高素质的智力技能型人才;“需要中职院校确立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 把‘就业’与‘做人’统一起来, 开创出一条广阔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道路。”
(二)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提供可借鉴的榜样。
“学为人师、行为人范”, 教师的素质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 要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 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言谈举止及为人处事等各方面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为学生树立起遵守学风建设要求的典范, 提供可借鉴的榜样。教师还要有忠诚于职教事业的坚定信念,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呵护学生的精神家园。学校要多给专业教师到高校进修或到企业 (单位) 锻炼的机会, 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课题研究等活动,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科研开发能力, 强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 优化课程结构, 注重学科的整合渗透。
中职院校要根据素质教育的特点, 优化改革课程结构, 以求能有效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功能。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上, 考虑学生参加从业和资格证考试的需求, 让学生能尽早明确学习目标, 不再迷惑,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要组织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阔学生的眼界, 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在其学科形成和发展中总体现和渗透着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 注重在各学科渗透和贯穿素质教育, 挖掘和提炼各学科中的素质教育因素, 使学生在每一门课、每一次活动中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重视对职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 以促使学生注重自身素质修养。
(四)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的课堂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常见的案例教学法外, 还应多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 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学生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并完成项目。项目完成后, 由教师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式教学法是在教学工程中设定一个教学情境, 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共同完成教学情境所制定的任务。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由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在课程教学中, 要注重科学方法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讲授方式, 正确地选择方法进行教育管理、启发诱导, 将素质教育渗透于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
三、结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 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素质教育, 任重道远, 本文就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以求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意.中职学校中的素质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24.
[2]计宏炜.浅谈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途径[J].才智, 2011.10.
[3]朱喆.素质教育下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1.3.
[4]孙宗源.谈中职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J].科技风, 2011.21.
[5]林志潘.中职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1.17.
[6]蔡苏.关于中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J].职业, 2011.29.
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篇11
【关键词】中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特殊性 改革中职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中职院校因为其办学体系,育人理念,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及以后面对社会后的工作范围与其他的高等院校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中职生渐渐就变成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其特殊性,要结合中职生他们的实际情况,深刻去贯彻正确的思想教育,将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做到将他们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方向来,才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职教育需要贯彻国家素质教育精神,不断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精神,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教育群体的组成具有特殊性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生源较差,大部分学生都是高中学习不好,或者思想比较复杂,这些与他们自身的素质也有很大关系;有很大一部分中职生进入学校后是抱着只要能学好一门技能,以后去社会上能赚钱的思想,只注重专业课程,对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重视。教育群体因为具有这些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导致思想教育很难在中职院校很好的开展。
2.师资构成具有特殊性
现在有些中职院校在对思想教育老师选择这块并不是很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有的老师并不具备能教育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并不能很好地针对中职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去设计好的教育课程,所以对他们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并没有尽到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对于课程只是敷衍了事,单纯是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而备课,根本就没有顾及学生的真正思想,导致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3.传统教育模式的特殊性
中国教育目前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发展阶段,所以教学模式还是比较老旧,很多还是处于老师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达不到积极的效果,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上很难得到创新和优化,对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贯彻正确的思想,这样对整个教学的开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4.中职生思想的特殊性
当下中职生基本上都是“95”后,而他们正处于比较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所以对于他们思想的影响也非常大,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生活中养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且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他们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冲击;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风气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最终导致他们的思想发展越来越多元化。
二、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优化
1.教学模式的改变
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学模式的改变迫在眉睫,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穿针引线的方法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只有他们对课程感兴趣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另外,老师可以将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帮助老师找到很多上课的素材,而那些都可以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
2.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在改进,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程本身具有特殊性,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传统的教学与素质教学相结合,全方位地去深入贯彻;且内容要与时俱进,有针对性,使学生能从中真正学到知识和道理。
3.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多媒体的认知也越来越强,多媒体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不用再单纯地依赖课本,苦口婆心地去跟学生讲解,且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可以选择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时下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话题,进而引用到课堂上,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指导学生,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学习到其中的真谛了;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学校也流行起来,可以通过动态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关注度会更高,进而学习的兴趣也会变得浓厚,更容易吸收,这样教师的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中职生本身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所以中职院校在教育方面要下功夫,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育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全面达到教育的效果,使他们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赖善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沟通实效性的理性思考[J]. 青年文学家,2011(11) .
[2]米宝昌.浅谈网络对高职院校中政治思想工作的影响[J]. 大家,2011(12).
[3]谢明.浅谈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 青年文学家,2009(11) .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 篇12
1中职院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教育思想落后, 缺乏正确的素质教育观
中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为主要任务, 为学生们更好的就业做铺垫。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学校仍然把中职院校的教育当成是一种应试教育来对待, 把学生当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学生所进行的知识教育非常具有局限性, 机械的为学生传授知识, 不注重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训, 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2) 教师的综合素质较差, 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教师的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 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 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 通过特定的教学途径来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这种角色是一种性质复杂的职业角色。一个人成长为这种角色需要经过复杂的、长期的学习过程。教师角色的性质, 就在于帮助学生成长;或者说, 教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人。
但是在中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都是新教师, 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方法, 许多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 不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 对学生缺乏责任心, 教学效果非常不好, 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3) 没有完善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目前, 职业院校的课程结构主要可以分成: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基础课程。在这三种课程当中, 有些包括实践课程, 有些包括理论课程。许多职业院校比较重视实践和必修理论知识课程, 不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和一些选修课程。但是实践证明, 在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过程中, 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中职院校在教学方法、课程安排上非常落后。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对知识的讲解, 不重视对学生的课堂讲解。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封闭、单一, 缺乏创造性和开放性。
2积极教育在中职院校开展的策略实施
(1)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改变教育观念。
中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为主。所以, 中职院校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 将育人和教书、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培养学生做事和做人相互统一起来, 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管理为重点, 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加班人的教育。所以, 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彻底落实素质教育, 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求"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把提高教师地位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提出"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重点是"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在保障经费投入方面:明确"加大教育投入", 强调"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 加强经费管理, 坚持依法理财, 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政纪律。
(3) 整合学科内容, 优化课程的结构
中职院校的课程结构应该全面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安排和设置课程上, 要让学生积极的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开展有拓展性的实践活动, 丰富学生们的视野, 提高学生们的社会适应性。注重素质教育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 要提炼和挖掘各个学科的教育影响因素, 帮助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都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定, 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综合修养。
(4) 注重学生的主动性,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 必然承担着一定的角色任务。教师职业角色任务是由教师职业角色的性质决定的, 也同教师的职业角色地位相关。如果认为教师只是一个知识传递者的角色, 那么教师的职业角色任务就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如果认为教师是一个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看待, 全面地促进学生成长的角色,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帮助和促进人的成长。教师的角色任务, 就是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成长。
在中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对待学生, 将学生看成是教学的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面向所有学生, 同时也注重不同学生的发展差异, 挖掘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 要因材施教。
积极教育对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充分对学生进行积极教育, 才能更好的培养优秀的人才,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推荐阅读:
中职院校教育07-09
中职院校德育实效研究07-20
中职院校美术教育08-17
中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07-27
中职类院校艺术教育08-07
中职卫生院校06-16
南疆中职院校10-07
中职院校医学教学05-31
中职院校数控技术07-31
中职院校班主任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