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教育

2024-07-09

中职院校教育(通用12篇)

中职院校教育 篇1

在中职学校中实施行为养成教育, 从国家角度讲, 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的需要;从企业角度讲, 是为了达到企业单位需求, 培养高质量中高级技术人才;从学生个体成长角度讲, 是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凝聚共识, 以德树人

随着传统制造业的不断升级, 企业单位对高技能人才需要越来越高标准, 高质量。为适应企业的要求, 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必须放在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上。而目前中职院校面临的生源市场不但在数量上日益减少, 而且学苗质量也在相对下降,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 行为习惯养成相对缺乏。面对这种入口质量低而出口要求高的反差, 我们单纯提高教技术是不行的, 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解决学习动力问题,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好技能的目的。

二、注重养成, 全力推进

为适应市场需求, 养成教育要突出抓好以德育基地 (营房) 军事化训练为切入点的学生基础素质养成;以专业课、文化课 (课堂) 教学为切入点的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以专业实习教学 (车间) 为切入点的学生的能力素质和职业素质养成。

(一) 整体联动, 强化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院党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以专业指导委员会为督导, 立足养成教育理论探索和实践, 实施全员参与、全程贯通, 整体联动, 齐抓共管。并于2007年创设了负责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能力拓展及行为养成部, 系统地筹划、实施以行为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工作。

(二) 搭建平台, 强化德育环境

学院专门设定行为养成及职业能力培训教育基地。基地设有“三区九室一厅一园”。“三区九室”, 即“企业实景感受区”, 包括模拟倒班训练室、企业招聘模拟训练室;“行为养成示范区”, 包括德育教育多媒体放映室、生活能力自理厨卫训练室、不良行为训导室;“岗位素养实训区”, 包括员工内务规范训练室、岗位操作规范训练室、现代化办公设备操作训练室、企业信息采集训练室;“一厅”即坐立行走训练厅;“一园”即农艺认知与吃苦耐劳能力训练园。“三区九室一厅一园”设施齐全, 设备良好, 自主开发了30余个能力拓展训练项目, 充分保证行为养成与能力拓展训练的有效实施。

(三) 建章立制, 强化过程管理

学院制定了《学生行为养成培养方案》。形成《学生行为养成管理细则》《行为标准“五个三”》等行为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和条例。将企业的“6S管理”模式与学校常规管理进行了充分融合。借助黑板报、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站等媒体, 广泛宣传, 使每一名师生都熟知相关规范, 促使师生自觉养成清理、清扫、清洁、整理、整顿的良好习惯。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多措并举, 强化行为养成

对入学新生进行自信心教育。新生一入学就安排在学校能力拓展与行为养成训练基地集中训练,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校开展校情校纪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 纪律、内务行为规范教育;开设生活指导课、礼仪规范课、心理健康课等企业员工基本素养训练课程。安排团队协作游戏、能力拓展训练, 让学生谈体会, 分享收获。

对在校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提高其生存能力,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在校期间和就业之前, 学校还安排两个阶段的集中训练, 开展核心技能养成训练, 将意志品质融入技能训练和行为规范中。

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学校邀请专家举行就业指导培训, 讲解相关法律和有关政策, 增强法治意识;学校开设心理咨询、生活指导, 安排模拟面试、就业创业典型讲座等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

三、变化显著, 效果可喜

实施养成教育, 使德育工作落地有声, 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变化。

(一) 学生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养成教育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入手, 从铺床叠被、买菜做饭做起, 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 “菜也会做了、被也会叠了、人也讲规矩了”。

(二) 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变化

明确了学习目的, 学生也就明确了奋斗目标。出现了“三少三多”的可喜局面, 即无故旷课的人少了, 认真听讲的人多了;漠视技能的人少了, 刻苦提升技能的人多了;怯于参赛的人少了, 敢于夺冠的人多了。

(三) 学生的综合素养明显提升

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增强了, 自律性、约束力增强了, 文明意识、礼貌行为增强了, 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增强了。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初步形成。

养成教育模式促进了教学的变革, 学院德育改革成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 新的学技能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我院的学生正在以崭新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摘要: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一流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构件, 包含着优秀的思想素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精良的职业技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需要养成教育。主要探讨的是中职院校在养成教育上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中职院校,养成教育,德育

参考文献

[1]武正林, 金洪钦.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王义智, 张福珍, 杨金梅, 等.职业学校管理[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中职院校教育 篇2

中职学生是中学生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与普通中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他们既有普通中学生所具有的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特点,又受到就业、人际关系等社会生活压力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如何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成为当前中职院校相关教学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力度,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虽然目前很多中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大部分都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对待,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教材缺乏实用性,过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因此,中职院校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设。首先,要高度统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地位,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院校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活动。其次,积极组织教师对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情况编写教材,提高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建设一支综合能力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师资队伍

教学队伍建设是加大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力度的有效措施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工作,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会组织和开展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且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咨询能力,并掌握基础的心理治疗技术。因此,中职院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完善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及时更新教师的心理知识储备,更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加大培训力度。其次,要积极组织教师与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座谈、交流,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健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预防体系

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建设能有效地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加大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力度提供良好的支持。首先,要健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调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且成立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专业心理辅导教师构成的指导中心,负责心理健康预防工作的具体落实。其次,要在学校的各个院系设置心理辅导站,指导中心的教师定期到每个院系为学生进行心理指导。最后,通过学生会成立心理健康协会,在每个班级中设置一个心理委员,学校要对这些心理委员和心理协会相关成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良性沟通的桥梁。总之,形成班级、院系、学校从下至上的`心理健康预防体系,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全部纳入到心理健康预防体系中。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中职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轻松、积极、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通过丰富的校园活动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展现自己、张扬个性、释放压力,实现自我精神需求的满足。另外,学校还应当积极地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清现实、磨炼意志,正确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了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应有效地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五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班主任是中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同时班主任也是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主要力量。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高低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首先,班主任要深入学生中间,学会与学生沟通、做朋友,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对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要重点对待,与学生一起分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与学生一起克服问题。其次,班主任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正确地引导学生、影响学生,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六结束语

中职院校教育 篇3

关键词:中职院校;安全教育;有效路径

一、中职院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不纯粹,因此安全教育是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也是向全民普及安全教育的一个必需环节。因为通过对青少年的安全教育普及,能够辐射至学生的家庭,进而推动全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中职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大多数会成为生产一线的劳动者,而遵守生产安全规则就是需要他们时刻记住的警示。目前,我国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原因就是技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进而带来不可估量的财产和生命的损失。因此,对中职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意义非同小可。

二、中职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他们有着比普通青少年更为迫切的安全教育需求。主要表现为:

1.中职学生心理容易自卑

中职学生相对于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不够牢靠,学习能力处于劣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产生偏激的人生观进而引起更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他们更需要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关心。

2.中职学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

当前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是“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而这些老年人绝大多数没有文化,不懂得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使得长期缺乏父母亲情和家庭的教育中职学生们容易形成偏激的人格,导致他们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护能力比较薄弱。

3.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

中职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培训,而忽略了对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教育。导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矛盾的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学生毕竟社会资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差,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容易激发他们内心偏激的情感。如果此时没有正确的安全观来约束他们,那么就很容易造成学生违法犯罪,甚至锒铛入狱。这对青少年来说都将会使人生的一大波折。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三、中职院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1.首先要对安全教育进行全面而科学的规划

作为安全教育的实施者,中职院校的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起安全教育。学校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组织专门的安全教育小组,负责从安全教学内容、安全教育实施情况、安全教育考核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学校要尽量做到将工作细化,落实责任到人头上,并且将安全教育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考核内容,认真抓好制度,从而确保安全教育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学校教务处应该讲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定的课时硬性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还要根据学校和社会的及时情况将安全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围,深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要改进安全教育的方法,贯彻落实安全教育内容。

2.教师要引起重视,并且改进教学方法

一些中职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够学好专业技术课程,掌握一门技能以保证将来能够顺利找到工作,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种观念就是不正确的,教师作为安全教育的实际实施者更应该谨慎和重视起来。首先,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都要正确理解安全教育的重大意义,明确自身肩负的安全教育的职责,进而增强安全教育的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安全管理,不仅班主任要管理,任课教师也要管理,甚至学校其他的领导和教职工都应该参与进来,进行共同管理。班主任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相互之间监督安全教育的实施情况。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时,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效而平等的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免情况加剧。

还应该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特别是负责教授专业技术的教师。中职学生作为将来社会的各行各业的技术从业者,他们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及时的进行安全教育,随时的进行提点,使学生逐渐养成安全生产的意识。教师应该运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安全教育。所谓“在学习中进行安全教育。在安全教育中进行专业学习”。

教师还应该营造良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利用学校的广播、宣传栏等,并且开展安全知识有奖问答、主题班会等丰富的形式来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安全教育

比如可以带来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安全工作会议,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带领学生走访派出所、街道居委会等部门,加强与公安、消防、医院等部门的合作;有计划的邀请相关人员来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学会尊法守法,并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邀请公安、消防的专家在学校开展紧急疏散等演练;邀请心理学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纾解心理的各种压力和苦闷;利用网络优势构建网络平台,将安全教育的视频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浏览;号召学生家长与学校合作,家长要较好学生基本的生活安全知识,并且及时了解学生接触的朋友,并做到随时与学校进行沟通。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安全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结论

总之,中职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多方积极配合,保持溝通,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寇志强.中职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设计与可实施途径[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4):56-58.

[2]刘常法.中职学校合理规划、制定安全教育活动计划的有效策略[J].科技风,2013,(10):165-166.

浅析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改革 篇4

一、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现状

在人类文化的组成中美术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具备人文教育的功能

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并没有具备这样的功能。中职院校的生源组成结构,大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生源背景复杂,而选择美术专业的学生往往都没有什么美术的相关基础,有些学生有点兴趣,有些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一个学生如果对所学习的内筒没有兴趣,由于年龄原因,对自身发展还没有树立明确的目标,这样很难讲美术学好,另外,应试教育仍然是当前教育的主导,并影响着中职院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美术这个学科仍然是附属品。

二、素质教育下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变革

1、明确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目的

中职院校美术教育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劳动技能方面的技能,假如

在美术教育中纯粹的将学生指引到纯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是行不通的,仅仅依靠扎实的美术功底这样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明确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目标,以学生为本,以服务社会为根本目标,才能使我们的中职学生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了解到美,认识到美,通过不断的技巧训练增强美术认知,提升美术功底,掌握到更多的技能创造更多的美。

2、改良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课程。

中职院校学生整体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低,只有两年的在

校学习时间和一年的顶岗实习,就要达到学到知识,顺利就业的目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必不可少的。在第一学年的学习中着重美术的基础模块的教学,了解一些企业及相关就业信息。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后面的职业技能培训奠定夯实的基础,从素描、色彩、速写、图案、美术构成基础、肩上、电脑基础美术等各方面全面进行学习。在美术教育中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初步认识美术在职业中的作用。在第二学年的学习中则以职业技能教学为主,基础模块教学为辅,将基础模块的教育和职业技能相联系,从设计构图、造型、色彩搭配等进行优势互补,用最短的周期让学生学的更多,整体教学的基础是明确了教学方向,集中教学资源,极大的提高了教育质量,进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果。

3、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中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中,即使教师的综合素养再高,但是没有学生的话就没有了教学的对象。要想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学到知识,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学生有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兴趣、配合学习的态度、愿意与老师交流。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在内容上源于生活,贴近于生活,教学题材、表现形式上要多种多样,让学生有好奇之心,还要让美术教育走进学生生活,将生活变成美术教育的大课堂,只有源于生活的美术才是真正的美术,否则都是没有灵魂的美术。美术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只有真正认识到美术的含义,才能体会到美术的精神。

4、从学生着手促变革

在科技不断进步,知识爆棚的今天,没有哪一所学生能够提供

给学生所需的全部,中职院校更是如此。美术教育不在同于过去,学生不再停留于过去的被倾注式教育,而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领悟美术、学习美术。如绘画欣赏、制作装饰画、手工画等等,这些知识含有较高的概括性、实用性、实用型、共同性,学生在生活领悟美术,在学习的时候就能用理论联系实际,与此同时,还要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中职院校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向权威挑战,发扬创新精神,中职院校的学生因自身文化基础较差,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已经很有压力了,基本上谈不上对教学等方面的质疑,我们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告知学生教材、教师观点都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需要同学们多思考、多质疑。在这个基础上的思索,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

5、从教师角度的变革来看

我们的传统教学中,重视教而不重视学,师生间往往缺乏必要的。

活动、互动、交流,教与学这一双向的活动就变成了单向的活动,在美术教育中则着重要增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关心学生,在学习中的体会,把情感、价值观、专业知识潜移默化到教学中,并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学生互换立场,让学生成为主角,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在教学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找到打开美术大门的钥匙。

总而言之:美术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最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要想做到均衡,需要中职院校在实际教育中增强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增加师生相互交流、模拟职场教学、学生的团队协作都成为新时期教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中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改革需要的就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好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不断总结,不断变革,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邢大伟-《大观》-2015

[2]浅析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内容安排陆志整-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2014

[3]探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刘丽娜-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

[4]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曲岩-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2010

中职院校教育 篇5

培训总结

周俊洁

2018年6月26日至2018年7月4日,我参加了浙江省教育厅中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个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大力扶持。能得到名校名师的谆谆教诲,聆听了专家精辟的讲座,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方法,观摩了同行精彩的课堂教学,对于我来说,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对于已经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教师是个绝佳的学习机会。总结这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专业技术能力有所提升,也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技能以及新的职业教育理念。而更重要的使我开阔了眼界。次活动内容丰富,安排也很合理,使我得到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培训,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我目前和以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是我参加了这次教师培训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后得到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职业教育理论课的学习

1、聆听名师讲座,更新职教理念

此次培训,我们每天聆听有名的专家和学者讲座,使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模式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们了解精品课程的建设理念及方法;使我们了解了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掌握了课程开发的步骤,初步具备新课程开发的能力。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中职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了解了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模式,知道了当前我国中职课改应考虑的中职定位、中职双重职能、中职学生分层等问题。

讲座内容涉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观、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理念与有效教学实践、教育研究项目设计与实施、学习方式的变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中职教师心理健康等。每一场报告,每一次对话,都是思想的洗礼,头脑的风暴。在聆听与对话中,我感受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步伐,感受到了差距,激发了热情。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精辟的理论阐述,给我以深刻的启示,更重要的是我从专家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看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精神,怎能不让我们感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人民教师这个名词的本义。

二、专业课程教学

本次培训我学习到了我未接触过的程序设计。通过老师们的细心指导,我已经对这门语言有了基本的认识,教我们的老师,他都有很雄厚的教学经验,不但对本学科的理论有深入透彻的理解,而且对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方向也有深刻的认识。

三,同行交流,解困答疑。

此次参加培训的教师多是年轻教师,走上教师岗位没多久,在教学水平和学生管理尚有不足之处,借此机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取他山之石以攻玉。作为年轻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有美好的期待,同时也有困惑。无论这样的困惑何时能得到解答,目前我们只要立足教师的本岗,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为学生,集微显著,我们已经为我们的学校发展,为我们的中职教育发展出一份力。

总之,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不长,这为期一周的学习生活我没有虚度,我过得很充实。通过培训和教学实践,使我对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教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也从其他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包括他们对教学工作严谨负责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他们宝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篇6

【关键词】中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特殊性 改革中职教育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中职院校因为其办学体系,育人理念,学生的培养方向以及以后面对社会后的工作范围与其他的高等院校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中职生渐渐就变成了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有其特殊性,要结合中职生他们的实际情况,深刻去贯彻正确的思想教育,将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做到将他们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方向来,才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职教育需要贯彻国家素质教育精神,不断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精神,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只有不断改进和优化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教育群体的组成具有特殊性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生源较差,大部分学生都是高中学习不好,或者思想比较复杂,这些与他们自身的素质也有很大关系;有很大一部分中职生进入学校后是抱着只要能学好一门技能,以后去社会上能赚钱的思想,只注重专业课程,对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重视。教育群体因为具有这些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导致思想教育很难在中职院校很好的开展。

2.师资构成具有特殊性

现在有些中职院校在对思想教育老师选择这块并不是很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有的老师并不具备能教育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并不能很好地针对中职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去设计好的教育课程,所以对他们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帮助;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并没有尽到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对于课程只是敷衍了事,单纯是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而备课,根本就没有顾及学生的真正思想,导致教学质量大大降低。

3.传统教育模式的特殊性

中国教育目前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发展阶段,所以教学模式还是比较老旧,很多还是处于老师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这种教学方法往往达不到积极的效果,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上很难得到创新和优化,对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贯彻正确的思想,这样对整个教学的开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4.中职生思想的特殊性

当下中职生基本上都是“95”后,而他们正处于比较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所以对于他们思想的影响也非常大,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在生活中养成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且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他们的价值观也产生了很大冲击;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风气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所以最终导致他们的思想发展越来越多元化。

二、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与优化

1.教学模式的改变

事实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学模式的改变迫在眉睫,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穿针引线的方法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只有他们对课程感兴趣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另外,老师可以将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帮助老师找到很多上课的素材,而那些都可以用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

2.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在改进,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程本身具有特殊性,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传统的教学与素质教学相结合,全方位地去深入贯彻;且内容要与时俱进,有针对性,使学生能从中真正学到知识和道理。

3.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多媒体的认知也越来越强,多媒体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不用再单纯地依赖课本,苦口婆心地去跟学生讲解,且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可以选择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时下大家都比较关注的话题,进而引用到课堂上,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指导学生,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学习到其中的真谛了;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学校也流行起来,可以通过动态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关注度会更高,进而学习的兴趣也会变得浓厚,更容易吸收,这样教师的教学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中职生本身也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所以中职院校在教育方面要下功夫,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育内容与实际相结合,全面达到教育的效果,使他们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赖善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沟通实效性的理性思考[J]. 青年文学家,2011(11) .

[2]米宝昌.浅谈网络对高职院校中政治思想工作的影响[J]. 大家,2011(12).

[3]谢明.浅谈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J]. 青年文学家,2009(11) .

中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篇7

一、当前中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可否认, 多年来我国的中职院校在素质教育开展方面也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中职教育思想滞后, 素质教育观缺位

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能是“让无业者有业, 让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 。中职教育, 尽管与普通教育并列而立, 构成我国的教育体系, 但是, 其“服务于就业”这一教育功能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然而, 现实中不少中职院校仍把职业教育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或者应试教育。在这种思维模式下, 素质教育难受重视, 将学生视为应试教育下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也仅局限于应试教育的范畴, 无法营造学生成长的良好空间。

(二)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难以保证。

教师的职责, 历来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 教师是学生素质的示范者, 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他们的素质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角色。中职需要既有知识水平, 又有师德涵养的教师队伍。近几年, 中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尽如人意。不少职校教师是出大学校门进职校校门, 从学生到教师, 社会实践欠缺, 自然动手实践能力差, 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教学效果不好。众多中职院校教师队伍中, 非师范类教师占有一定比例, 经过系统的培训很少, 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有诸多弊端, 比如:视野狭隘, 教研水平不高, 难以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职业道德欠缺等等, 导致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难以保证。

(三) 课程结构不完善, 教学方法有待改革。

当前, 中职课程体系可以分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类。这些课程, 有的是理论课程, 有的是实践课程。目前有不少中职院校存在重视必修课程、实践课程, 忽视选修课、学生的课外素质拓展活动的现象。实际上, 这些选修课、课外素质拓展活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目前, 中职院校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上也仍存在落后之处。主要表现在:注重教师的课堂讲授, 忽视课堂互动讨论;重视对书本知识的识记;忽视对现实案例的收集;强调对理论的灌输, 忽视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纯、封闭, 缺少教学的开放式、创造性。

二、中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策略

(一) 转变教育观念, 强化素质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的目的, 早已不是让学生考大学, 而是学技能。中职院校要认识到社会的环境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背景, 树立全面素质教育理念, 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始终, 把“教书、育人”结合起来, 把能力培养、智力开发结合起来。这需要中职院校改变单纯的“技术教育”的偏颇认识和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 追求做人与做事相统一, 培养高素质的智力技能型人才;“需要中职院校确立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 使学生在‘成才’中‘成人’, 把‘就业’与‘做人’统一起来, 开创出一条广阔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道路。”

(二)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提供可借鉴的榜样。

“学为人师、行为人范”, 教师的素质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素质, 要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 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教师必须努力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 在言谈举止及为人处事等各方面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为学生树立起遵守学风建设要求的典范, 提供可借鉴的榜样。教师还要有忠诚于职教事业的坚定信念,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 呵护学生的精神家园。学校要多给专业教师到高校进修或到企业 (单位) 锻炼的机会, 支持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课题研究等活动,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科研开发能力, 强化素质教育的效果。

(三) 优化课程结构, 注重学科的整合渗透。

中职院校要根据素质教育的特点, 优化改革课程结构, 以求能有效地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功能。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上, 考虑学生参加从业和资格证考试的需求, 让学生能尽早明确学习目标, 不再迷惑,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力。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要组织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开阔学生的眼界, 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 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 在其学科形成和发展中总体现和渗透着素质教育的内容”。因此, 注重在各学科渗透和贯穿素质教育, 挖掘和提炼各学科中的素质教育因素, 使学生在每一门课、每一次活动中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重视对职校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 以促使学生注重自身素质修养。

(四)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的课堂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常见的案例教学法外, 还应多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 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学生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并完成项目。项目完成后, 由教师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式教学法是在教学工程中设定一个教学情境, 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共同完成教学情境所制定的任务。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并由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在课程教学中, 要注重科学方法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讲授方式, 正确地选择方法进行教育管理、启发诱导, 将素质教育渗透于课程教学或技能实训中。

三、结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系统工程,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 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素质教育, 任重道远, 本文就中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以求对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意.中职学校中的素质教育[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24.

[2]计宏炜.浅谈中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与途径[J].才智, 2011.10.

[3]朱喆.素质教育下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1.3.

[4]孙宗源.谈中职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J].科技风, 2011.21.

[5]林志潘.中职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11.17.

[6]蔡苏.关于中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J].职业, 2011.29.

中职院校教育学实践教学探究 篇8

与一般院校不同的是, 中职院校的学生, 在经过相应的专业学习后, 会直接进入到社会进行工作。同时, 学生可以选择校企合作的模式, 直接进行定向的培养, 最终得到稳定的岗位。但是,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 如果自身的体育能力较低, 那么对后续的发展而言, 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现代教育理论当中, 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 通过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魄, 进而加强心理上的栽培, 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 面对困难时, 可以选择较好的发泄方式和解决方式, 告别过往的极端行为, 对国家人才储备而言, 也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的特点

在现代化的社会当中, 任何人在进入到工作单位以后, 都必须尽快的适应, 尽量减少各种理由的不适, 要为单位做出足够的贡献, 才能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中职院校学生, 本身的年龄并不高, 而且正处于青春期当中, 很容易因为工作压力较大, 导致各种身体上的不适, 也有可能出现心理上的严重负面影响, 对自身的健康和未来发展, 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此时,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从特点方面来看, 主要集中在以下内容:

1、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在开展的过程中, 必须帮助学生阶段性的提高自身素质、特长, 巩固心理上的稳定, 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 初始阶段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 让学生将自身的体魄更加强健, 提高耐力, 学习正确的生活作息方法等[1]。中间阶段, 对学生开展各种拓展运用, 保持学生体育能力的提升, 观察学生个人特长兴趣。后续阶段, 持续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 帮助学生形成长久体育锻炼的习惯, 巩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就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本身而言, 其会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来开展。现下的很多中职院校, 都会配备大量的体育器材, 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同时, 日常的竞赛项目上有所增加, 敦促学生开展自我训练, 教师给予相应的建议, 保持在个人承受范围内时, 取得最大化的成就。

三、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的对策

(一) 加强实践工作

目前, 很多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当中, 会积极的听取学生意见。在学生当中, 可以划分为三种意见, 分别是赞成、反对、中立。教师对三种意见并没有良好的把握, 以至于长久的体育教学中, 仍然在遵从传统的方法, 对学生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建议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 深度的加强实践工作。

1、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 必须将基础良好的巩固。

学生自身的发展阶段特殊, 又处于青春期当中。所以, 在训练上必须严格的遵从国家体育教育的标准, 将学生的身体素质、抵抗力、心理素质不断的提升, 让学生高度认识到, 自身是即将踏入社会工作的人员, 并非一般的学生可比[2]。

2、实践的过程中, 注重个人体育能力的培养。现下很多学生都具有体育方面的爱好。在不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情况下, 给予学生较多的帮助, 让学生在自我能力上得到较强的巩固, 为以后的工作提供较多的帮助。

3、体育训练的过程中, 要通过多元化的方法来开展, 同时加强各种技能的训练, 包括游泳、登山、求生技巧等等。

这些都应该在体育当中适当的灌输, 让学生见识到体育的魅力和自身内容的丰富, 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的价值, 从而积极的学习, 保证师生交流的和谐[3]。

(二) 注重心理上的变化

从时间上分析,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 必须要充分顾及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在近几年的教育工作当中, 各个科目的学生, 均出现了极端行为, 以及严重的负面思想。虽然个体数量比较少, 但还是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需要进行高度的关注。

1、体育训练过程当中, 不可以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来进行训练, 要对个人的素质进行充分的考量。

例如, 女生在进入青春期后, 会存在生理期的情况, 在特殊时期当中, 体育教师不可以对学生做出强烈的训练, 如果造成了严重的疾病或者是身体损害, 将有可能是终身性的, 这对学生而言, 负面影响极为严重。

2、教师应该将训练的力度合理控制。

一方面, 应对学生做出积极的鼓励, 促使学生可以自我加强、自我拓展;另一方面, 必须做出正确的引导, 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来开展, 让学生持续的进步, 杜绝“一蹴而就”的问题。

四、总结

本文对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教学展开讨论, 从已经得到的工作成果来看, 很多地方的中职院校, 在体育教学上均出现了较大的转变, 整体上的成绩符合预期, 对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日后, 应该在体育方面深入研究, 健全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冬岩.大学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实践探索——以师范院校教育学类课程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07:148-150.

[2]尹群.关于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究[J].旅游纵览 (下半月) , 2015, 03:260.

中职院校教育 篇9

关键词:沟通,理解,尊重,鼓励

中职院校学生正处在思维虽具有独立性、批判性, 但对问题的认识仍存在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的成长时期。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 把老师的劝说、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 是和自己过不去, 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那么如何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

一、“沟通”就是对学生要理解、尊重

(一) 在“沟通”中理解学生

沟通, 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意味着平等、自由、无拘无束。只有用心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打破师生间严肃的等级氛围,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才能真正了解学生们想什么, 要什么, 做什么, 才能对症下药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如:我在协助班主任工作期间, 遇到了这样一个案例:女同学身为班干部且也时常带头在教室吵闹, 整天同班里的男生混在一起, 校园外还有唱酒、抽烟等不良行为, 同学们几乎都知道她的大名。在我与她沟通时, 女同学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反过来劝我说:“老师, 我就这样了, 我妈都不管我, 你管我有用吗?我也就是在学校待几年, 将来找个人嫁了就完了”。接下来她以为我会对她很失望, 会对她一顿斥责, 但我克制了自己, 带着微笑, 信任、宽容地对她说:“你的想法不‘错’, 但反过来想想你对自己不负责, 不改以前的不良行为, 又有那个男人愿意、敢娶你为妻呢?再说将来你自己没有一技之长, 靠别人生活, 你能独立自主吗?能生活的幸福吗?老师让你当班干部, 说明你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何不抓住美好时光, 学一点知识, 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呢!我是相信你的, 老师看好你!”。后来这位女同学改变了很多, 通过与她的不断交流我也了解到, 原来她父母离异, 从小没有人很好地关心她, 有自卑、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当然以上事例仅是个代表, 但在与同学们的谈心交流中我也深深体会到,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不容易, 用心地了解他们, 理解他们, 你会发现他们都有各自的闪光点, 如合理地给予激励, 他们会变被动为主动, 可能会奋发向上, 从此改变人生, 同样对我们老师的德育教育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在“沟通”中尊重学生

中职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呵护、称赞和尊重。作为老师要摒弃认为学生还是孩子, 应该多管教的传统观念, 不能不顾及他们的想法, 要用心关注学生, 做学生的倾听者。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充分发表个人的想法和意愿, 使学生能够自信地成长。在上德育课时, 课堂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针对一件事情、习惯、养成, 让学生们进行公开讨论, 告诉他们提出意见和不同见解是他们的权利, 但大前提是有利于社会, 有利于文明。通过这样的教学沟通, 一方面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内心本身起到一定的感触、变化, 不断提高其辨别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水平, 这样比老师直接地给予表扬或批评, 更能让学生平和地接收, 维护了他们的自尊, 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沟通”就要对学生鼓励成功, 允许失败

(一) 把“鼓励”留给学生

教师的鼓励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 能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鼓励越多, 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 生活学习的劲头就越足。我班就有这样一位男同学, 既不勤奋上进, 又不惹事生非, 一切都表现的平平如常, 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 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 是一个容易被老师“遗忘”的学生。直到有一天,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而后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德育课下课, 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 学生们都急急匆匆的往外挤, 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 正在这时, 门后面的拖把倒了, 学生们只顾着挤, 好像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的拖把。这时, 这位男同学挤了过来, 告诉大家看着点, 别绊倒了, 然后把拖把拿起来。我被这一幕触动了, 后来我在上课时表扬了这位同学, 并鼓励他将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坚持下去。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 上课特别认真, 尊重老师、尊重同学, 积极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 后来还被学校评为“文明学生”, 他助人为乐的事迹还被电视台宣传。

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 德育课上, 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 面向全体, 细心观察, 捕捉学生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及时把鼓励送给每一个学生, 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 “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了:一个鼓励的手势, 一个赞美的眼神, 往往能给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 把“宽容”教给学生

老师对待学生“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 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任何一个学生德育教育都不可疏忽大意。机加班有这样一个女同学, 她的机床工艺技术很好, 每次考核她的成绩都是数一数二, 尽管家长、朋友、同学都对她作为一个女生, 而特别喜欢在机床前摆弄很不理解和赞同, 但她仍继续坚守。可在接下来代表学校参加省、市技能比赛中, 成绩并不理想, 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怀疑自己当初选择的志向, 并有点自暴自弃。作为她的德育老师, 我很担心, 但我并没有责备她, 而是用宽容的心态同她交流人生的成败得失, 教她直面问题, 克服心理障碍, 迎难而上, 不抛弃不放弃。还带她实地走访了中职院校走出去的成功学生, 让她亲身感受了成功学生的不容易, 及时纠正了她的认识方法, 这为她以后的健康成长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件事也告诉我们, 其实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很脆弱的孩子, 德育老师在开展教育实践中, 要积极赏识、鼓励学生好的一面, 但也不能遗忘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 要让他们明白事事艰难, 什么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职院校教育 篇10

一、网络信息化教育技术是素质教育的技术核心, 计算机网络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平台

(一)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其综合素质

1. 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为基础的素质教育具有优化教学过程的特征, 它集中体现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创造性。实践证明, 把计算机网络教育信息融入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信息实践能力。

2. 生态理论学科认为, 智力不是在人个体的脑子里, 而是与人脑和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 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 是有利于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环境。

首先,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学校考试的外力作用, 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反复强调来进行督促,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环境中, 学生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获得知识, 通过独立摸索或者和同伴协同作战, 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能动作用, 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这整个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 不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的对象”。这种变化, 实质是由传统“教”向“学”的转变, 是由外在的控制向内在主动的控制进行转变, 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更轻松、更安全、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其次, 同传统的教育形式相比, 计算机所能提供的丰富的网络资源信息结构与人的信息结构很相似, 特别是能够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信息结构。

第三, 网络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是学生通过计算机来进行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 包括一些新的概念的提出, 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消化以及知识的巩固, 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才能完成。这种方式适应了学生喜欢探索和主动体验的心理特征, 它是学生拥有学习动力的源泉, 它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环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方式和实际操作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 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更适合开展“互通”式的教学模式

依据何克抗、李克东等专家的专项研究, “互通”式的教学模式介于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种教学模式之间, 它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又要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认知作用。因此既要把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 又要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这就是在基本保留“填鸭传授式”教学活动进程的条件下, 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的基础环境, 在理论指导下通过“互通”让学生更多地去主动学习。

二、在建构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的过程中还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的建设上, 我们提出把校园网络建立成为一个为教学研究服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具有网络资源双向传输的功能, 满足在网络上进行备课的需求, 让教师能够可使用任意一个终端调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中的数据, 可利用公用的备课平台制作多媒体电子课件, 实现教研成果与教学资源的共享。逐步建立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网络, 学生和家长都可以通过上网的方式进入学校的多媒体虚拟课堂或者学校的主页, 了解学校相关历史和现状。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开通时, 要求教师能懂得运用网络资源, 及时进行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应用培训, 还要会使用国际互连网及在网络上搜索、查询并且整合相关信息进行教学。在教学资料数据库建成以后, 要求所有教师会进行网络教学课件点播, 通过网上备课进行教学。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建成后, 要求每位教师创建自己的网页或班级的主页, 逐步开展网络交流和远程协助。随着教师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地不断提高, 一方面保障了硬件投入的效益, 也较好地发挥网络的综合应用水平。

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 动员所有的教师参与教学资源数据库开发, 是为教学资源数据库的质和量以及实用价值提供了保障。在这方面, 一、可采用继续教育培训方式,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二、可组织所有教师参与素材库的积累, 学会将教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掌握各种格式音频和视频文件的采集、压缩和转换的方法, 建立起素材丰富的教学资源应用环境。

中职院校教育 篇11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这就告诉我们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的特殊作用和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一、接纳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能通融教师、学生、作者的情感,来拨动学生的情弦,就能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达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呢?

首先,接受中职院校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既不能扼制学生的发展,也不能好高骛远。要根据学生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予以教学。针对中职院校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的现象,教师要深入研究,查找原因,从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对象、教学手段以及自身教态等多方面加以考虑,总结积累经验,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从最基础补起,发现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扩大知识面,多读多练,提高阅读能力及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对中职院校这群特殊的学生,必须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只要教师持之以恒耐心进行教育,中职院校学生的语文基础就会有所提高。

再者,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语文课堂的多姿多彩、情趣盎然来自于语文教师的睿智机敏、诙谐幽默、博学慈爱……是语文教师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的心。实践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人格魅力是影响学生的根本所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力越大,他的意图就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对学生的教育也就越成功。人格魅力主要产生于教师的修养、品格、学识、智慧才能以及与学生的感情等。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各个受益匪浅,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学会分享,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绝不能离开健康的审美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就是要能鼓舞学生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其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去追求美、创造美、感受美、欣赏美了。

学生对自然界充满着好奇,他们对自然界里每一种事物都很敏感。针对这一心理,引导学生学会用观察的角度去观察大自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帮助他们会对描绘对象进行观察分析和理解,从而心甘情愿接受教育,自然的陶冶就是美育的基本途径之一,郁达夫曾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

另外还可从欣赏课文入手,课文往往蕴涵着作者充沛的情感,新颖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独特的审美感受,通过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行之有效的途径。比如学习《春》这篇课文,既要使学生学习散文的结构美,诗情画意美,语言凝练美,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这个草长莺飞,鲜花烂漫的季节,让学生感受到春草的蓬勃美,春风的亲切美,春雨的明净美。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中融入审美情趣,让学生发现美;学会用眼睛“摄像”,用耳朵“录音”,用鼻子“探测”,用双手“复印”,用心灵“感悟”,让他们都拥有发现美的“慧眼”,拥有记录美的“神笔”,为描绘祖国美好的明天,尽情的去追求美、感受美、创造美!

三、交流心声,促进学生人格的自我完善

心理学认为,健全人格应具有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客观理智的自我意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

首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以朋友的心态进行交流;在日常教学中,表扬、树立典型是相当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经常介绍一些学校和班级的先进的典型,介绍一些模范人物的事迹,人总会与别人交往的,所以别人的反应如何,就可以成为反省自我的一面镜子,这正如唐大宗所言的“以人为镜”,把别人当作镜子,来显出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尽量客观地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语文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

其次,帮助学生接受自我,沟通自己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习和生活中进一步引导他们,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会发展不同的学生人格特征。例如,有的学生在绿茵场上好胜心很强,有毅力,敢拼搏,但在课堂上却不肯动脑筋,缺乏学习热情。这种情况就需要帮助学生,扩大生活的接触面,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下锻炼自己,使他更全面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各种特点,并将之发展在不同的环境中,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才干,从而激发起做任何事的愿望,培养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生活心态。

最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造成挫折的原因,造成学生挫折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造成挫折的事情本身,而是由于学生对挫折本身的认识。一念之间,同样的事件,有的学生可能充满自信,有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

参考文献:

[1]陈明华.文学解读流程中的审美心理机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04):65-71.

[2]韩国廷.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36):206.

[3] 李萍.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多元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0,(01):79-83.

中职院校教育 篇12

一、中职院校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第一,首先,由于教师的授课对象是全体学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不够,顾及不到所有的同学,致使学习吃力的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步伐,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课堂效率不高,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下降。其次,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不符,缺乏科学的引导,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成绩逐渐退步。

第二,学习态度方面,由于中职学生自身的学习习惯不好,对于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钻研精神,上课的注意力也不够集中,而教师对于学困生有时会产生厌烦情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不好,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对于学习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在学习能力方面,由于某些学生数学思维的理解能力达不到要求,对知识的学习停留在表面,从而在思考问题时不注重思考深度,进而导致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具体全面,使得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达不到课标要求。在课堂上,学困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度也达不到要求,未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产生了知识的断层现象。

二、中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困生转换最重要且关键的一步,学生只有在良好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够不断积极主动思考问题,促进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教师首先要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得学生在感受到教师关爱的环境中不断学习与思考,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其次,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要极具耐心,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时期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很难改变,教师要注意方式与方法的灵活应用,利用言传身教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同时也要注重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特困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也应当适时对特困生进行提问,使其认识到自身的存在感,并以此激励学困生进行不断学习与探索,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困生的积极转变。

(二)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的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通常以教师自身为主体进行教学计划,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不能完全跟上老师的思维,使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得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诱导公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基本的三角公式进行自主推导,并在推导的过程中总结规律,在该过程中激发学困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主性的积极性,同时达到记忆的目的,大大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学习热情,极大促进学困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切实有效做好学困生的转换工作,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展开情境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教师在教学情境的设计时要结合生活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层次地进行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进步和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集合的概念”的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小组划分,根据班级与小组的关系进行集合与元素概念的具体解释与分析,然后辨别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不断主动融入数学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情境的设置过程中,要注重学困生的参与度并且把握整个课堂的节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知识、获得进步,将学困生转化为学优生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使每个学困生都能够不断进步,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学困生教育转化的思考过程中,要不断研究学困生的成因,根据具体问题设置不同的解决方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困生的积极转化。

参考文献

[1]钟远凤.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普遍特征和转化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5(14).

[2]马娇娇,侯万胜.落后山区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5(26).

上一篇:哲学方法下一篇:抛物线中的最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