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类教育

2024-10-24

中职类教育(精选12篇)

中职类教育 篇1

摘要:目前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途径, 除了网络媒体外, 极少接受到正规系统的性教育。中职生性教育不仅空白, 而且缺乏主动施教有效引导, 中小学生的性知识掌握程度中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情况。有专家指出, 这种两极分化不是孩子心理或生理失常, 而是某些谈性色变的家长、老师以及专家们集体性心理失常。许多学生都认为学校教育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不能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知识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卫生类学生,性教育,性心理

一、性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指围绕性特征、性欲望和性行为而展开的所有心理活动, 一般是由性意识、性知识、性经验、性观念等构成的。

性心理是一利“心理活动, 是有关性问题的活动, 是主体有关性对象、性生理以及两性关系等问题的反映。性心理涉及到对性的认识和情绪体验, 以及对性行为的控制等与性有关的一些心理活动。以往研究认为, 性心理是山四种基本成份构成, 他们从低到高依次是:①性感知:是处于最基刁讨也位的成份, 它是对有关性的事物的感知, 通常包括与性内容有关的触觉、视觉、听觉等;②性思维:是对有关性的问题的想象和思考, 通过性思维主体可以不断地理解有关性的问题, 进而形成个体稳定化、系统化的性价值观;③性情绪:是对性对象和性活动的态度体验, 包括对异性的好感、对异性的爱恋、性快感, 甚至性嫉妒等;④性意志:是主体对性活动、性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二、国内关于性心理教育的研究

性心理学思想在古老的中国早就存在, 其思想的主观色彩浓厚, 缺乏大家认可的科学性, 甚至还有一些是附带着迷信成份, 自然不能成为一门没有独立学科。当时代发展到宋朝, 当局者所提倡的思想使性问题成为禁区, 性禁锢占据支配地位, 性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据我国的历史记载, 很早以前就有了性教育, 只不过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教育, 而是有害的、带有封建色彩的性封锁。我国著名教授、医学家吴阶平先生评价道:性教育在我国历史上其实并不稀罕, 但那是一种不健康的性教育, 它靠性压抑和性封锁所有规范和观念来对人们的欲望进行限制。在我国的现代历史上亦有许多科学性教一育的人, 鲁迅先生和张竟生教授就是典型代表, 一可是, 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 再加上分布于各地的小农经济结构等所导致的结果, 在我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性封闭的文化心理, 长期以来, 谈性色变, 真正谈得上是性教育的, 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1963年3月, 国家总理周恩来在接见参加全国卫生科技规划工作会议的专家时, 再三叮嘱广大医务工作者, 务必教给男、女青少年关于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我国性教育的开始是从1988年国家教委、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基木要求》和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中小学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等文件颁布。

三、国外关于性心理教育的一般研究

最早提倡性教育的国家之一的美国, 于1892年出版了第一部性教育的书籍—《真理的教导》, 作者爱伦?沃特对青少年的性教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美国, 性教育全面普及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艾滋病的盛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美国把性教育推向了高潮。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也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 一些地方政府的教育结构编写了“性教育指南”。并为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编写了性教育手册, 方便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与教育。瑞典比日本开展性教育要早一些, 大约进行了70多年, 现在, 瑞典的青春期学生的性教育主要内容有生理学知识、性别和两性平等、友谊与恋爱、以及自信等内容。其它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性教育也很重视, 譬如, 马来西亚、埃及、加纳、南朝鲜等, 其中, 1984年南朝鲜政府颁布文件, 要求在所有的中学开展性教育。

参考文献

[1]刘红玉.潘小毛.中学生性知识的来源及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国性科学.2009, 07.

[2]扬雄.中国城市中学生的性意识和性行为[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 02.

中职类教育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64分)

1、非渴求物品,非盈利领域用于以下那种营销观念()

A生产导向观念B产品导向观念C推销导向观念D市场导向观念

2、以下不属于营销中介的是()

A实体分配B市场营销服务机构C金融机构D政府机构

3、以下哪种需求要采用发展性营销策略()

A负需求B无需求C充分需求D潜在需求

4、每月买两块肥皂是属于()

A复杂型购买行为B和谐型购买行为C习惯型购买行为D多变型购买行为

5、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基本模式的第五步是()

A购买动机B寻找信息C购买D评定

6、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第四步是()、A认识需要B收集信息C决定购买D购后感受

7、国籍属于市场细分标准的哪个因素()

A地理因素B人口因素C心理因素D行为因素

8、领先采用者是产品周期哪个阶段的顾客类型()

A投入期B成长期C成熟期D衰退期

9、某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固定总成本为240000元,若企业每年生产3000件产

品,成本加成率为17%,那么按照成本加成定价法,请计算该产品的售价为()A105.3元B106.8元C106.8元D106.1元

10、图书经销商将书籍销售,其价格比单独购买要低得多,这是属于()

A渗透定价法B产品线定价法C配套产品定价D产品群定价

11、推销行为的核心在于()

A激发并满足顾客的欲望和需求B激发推销人员的工作热情

C保持企业良好信誉D推销人员积极努力地工作

12、推销人员应改变“卖完就分手”的做法,他应负担的主要职务责是()

A收集市场信息B销售商品C沟通关系D提供服务

13、推销工作的第一步是()

A寻找顾客B接近顾客C推销洽谈D处理顾客异议

14、推销洽谈工作的第一步是()

A寻找顾客B接近顾客C推销洽谈D处理顾客异议

15、推销人员通过现有顾客来发展、挖掘潜在顾客,再通过这些新顾客来寻找其他潜在顾客的方法是()

A缘故法B连锁介绍法C现有顾客挖掘法D权威介绍法

16、推销菜刀时,推销人员用菜刀切萝卜说明菜单锋利,这是一种()

A产品演示法B文字、图片演示法C音响、影视演示法D证明演示法

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48分)

17、能够引起顾客兴趣和注意的推销洽谈的方法有()

A诱导法B介绍法C演示法D提示法E现有顾客挖掘法

18、电话推销洽谈的特点包括()

A可以直接联系到推销对象B简化推销程序

C成本费用较低D增强推销的灵活性E推销效率容易受到影响

119、在使用查阅资料法时,目前常用的可供查阅资料有()

A报刊资料B各种统计资料、年鉴C电话号码薄 D企事业公告及广告E工商管理公告 20、能够成为访问的缘由的是()

A关注顾客,为顾客解决问题B慕名求见C当面请教D受人之托E代传口信

21、消费者选择评价行为主要受()等因素的影响

A消费者与储蓄倾向B个人偏好C外部环境D信息充分性E不确定性

22、影响分销渠道的因素中市场因素有()

A购买批量的大小B产品市场寿命周期C顾客数量 D消费者分布E消费者的购买习惯

23、以下属于改革新产品的是()、A药物牙膏B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C减肥香皂

D半自动洗衣机到全自动洗衣机E普通自行车到变速自行车

24、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应实行无差异市场营销策略()

A企业资源雄厚B异质产品C异质市场D投入期的产品E成长期的产品

25、人口结构包括()

A民族结构B家庭结构C性别结构D年龄结构E社会结构

26、直复营销的特点是()

A整体性B互动性C可衡量性D地域广泛性E动态性

27、对于日常消费品,比较适宜采用()等策略

A渗透定价B低价策略C尾数策略D整数定价E习惯定价

28、零售商按经销商品的范围分类,可分为()

A百货商品B廉价商品C专业商店D仓储店E品牌专卖店

三、情景分析题(78分)

情境一

张明刚从其他行业被招入某银行的职员,经理派他去推销信用卡。为了打开局面,他决定去找昔日的老同学李俭。老同学果然给足了他面子,把自己关系圈里的人介绍给了他。

根据以上情节,回答些列问题:

1、张明采用了哪些寻找顾客的方法(8分)

2、试说明这些寻找顾客的方法的优点?(12分)情境二

某厂小李打算接近某商场的采购经理王某,最终被拒绝了,经过调查发现王某是一位专业军人出身,平时最为鄙视一些送礼请客的作风。经过调整拜访策略之后,小李先向王某递上一张便签,上面写道“能否给我这个年轻人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指教一下呢?”王某平时很喜欢教育自己的部下和年轻的一辈,端茶送水并请其坐下。小李于是和王某沟通起来,并在适宜的时机拿出一款新式的领带,然后认真的做了答复。小李有进行了一番讲解,眼看十分钟到了,小李拎包要走,然后这次王某留住了销售员,开始洽谈成交,按照小李的报价订了不少货。

根据以上情节,回答下列问题:

3、在情境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接近顾客的方法是哪种?(4分)说明其优点?(6分)

4、这种方法适用于何种类型的顾客?(2分)在运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6分)

情境三

1992年美国圣诞节市场爆出一大冷门:迪斯尼公司发行的卡通录像带《美女与野兽》成为了最畅销和最赚钱的商品。

秘诀何在?原来,迪斯尼公司的成功之道在于率先推出渠道革新。就习惯而言,录像带应出现在文化商店和电器商店中,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有兴趣也有时间专门逛录像带的人有限。于是迪斯尼公司大胆选择在某些超级市场和儿童玩具店出售,把录像带与色拉油、蔬菜、瓜果及游戏机、洋娃娃放在一起。果然,哪里川流不息的人潮给迪斯尼公司带来了滚滚财源。

根据以上情节,回答下列问题:

5、分销渠道有哪些作用?(8分)

6、案例中迪斯尼公司采用了何种分销策略?(4分)这种策略有何优点(8分)

情境四

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是身份和体面的标志,很多社会上层人物都喜欢带一只派克笔。然而,1982年新总理上任后,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仅3美元的低档笔上,结果,派克公司非但没有顺利打入低端笔市场,反而丧失了一部分高档笔的市场。其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销售额只及其竞争对手克罗公司的一半。

根据以上情节,回答下列问题:

7、产品组合方式策略有哪些?(10分)

8、市场定位的方式有哪些?(10分)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长寿坊酒业公司拥有白酒、果酒、补酒三大系列产品线。其中白酒又包括高度和低度两种,每种针对不同收入的消费群同时开展普通型、豪华型、礼品型三种包装;果酒分别针对南北方人的不同开发出高糖度和低糖度两种,每种又包括250ML、500ML、1000ML三个规格:补酒只有一个品牌,但包括养血、明目、养颜等九种作用不同的类型。为减少成本,该企业还规定用户饮后用空瓶加70%价款可再换一瓶同类酒。同时在每年春节期间均开展八折酬宾活动。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长寿坊酒业公司对市场进行细分时所涉及到的细分标准有()(5分)A地理细分B人口细分C心理细分D行为细分

2、长寿坊酒业公司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是什么?(5分)请指出其优点(10分)

3、长寿坊酒业公司的产品组合的宽度、深度分别是()(5分)

A5与4.2B3与7C10与19D10与

214、企业常用的定价方法与定价策略有那几大类?(7分)在本案例中,长寿坊酒业公司具

体采用了何种定价方法与定价策略?(8分)案例二

大华公司销售员小李来到大明公司推销饮水机,见到大明公司王经理,进行一下自我介绍后,从提包中拿出产品说明书边向经理进行展示,边详细介绍饮水机的质量、性能、特点及有关服务。经理若有所思。李明见状,补充说:“这种冷热饮水机目前在一些大的城市非常流行,特别适合大公司的办公室使用,既方便、实用,又能增添办公室豪华气派和戴感,向与贵公司齐名的XX公司等,办公室都换上了这种饮水机。您现在考虑的是需要那一款,XI型呢,还是XII型?要多少台?我们什么时候送货?”说完,拿出全套说明书递给王经理。王经理接过资料,仔细阅读后,笑着说:“先要三套XII型的吧。”根据以上才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小李在推销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推销洽谈的方法?(12分)

6、上题中出现的推销洽谈的方法分别是什么?(18分)

7、推销洽谈的目的是什么?(10分)

案例三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每年营业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额增长率为10%--20%,令董事会雀跃万分。不过,业绩进入第十一年、第十二年、第十三年时,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开始减慢。董事会对此三年的业绩表现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场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一位经理出主意,将现有的牙膏开口扩大一毫米。总裁马上下令跟换新包装。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该牙膏公司的新产品构思的主要来源于()(5分)A企业员工B顾客C竞争对手D科技人员

9、新产品有哪些类型?(8分)案例中的新产品属于哪种类型?(4分)企业研制开发新

产品一般要经过哪几个程序?(6分)

10、该牙膏公司进入第一个十一年、第十二年、第十三年,该公司的产品处于产品生命

周期的哪个阶段?(4分)请说明该阶段的特征?(10分)企业应采取的营销策略是什么(3分)

商贸类专业知识模拟考试题二总分310

情景一1、2、情景二3、4、情景三5、6、情景四7、8、四、案例题(120分)1、2、3、4、案例

中职类教育 篇3

摘 要:本文阐述了作者在中职电类专业课中渗透节能环保教育的体会,并强调了中职生要通过调查实践运用自身专业知识,让节能环保意识体现在行动中。

关键词:中职;电类专业课;节能环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115-02

能源紧缺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能源紧缺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节能环保”政策,积极鼓励全社会行动起来,加入到“节能环保”的行列中来。

电能作为能源的一种重要形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用电总量快速增长,用电形势也越来越不容乐观,在中职电类课中渗透“节能环保”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多年来中职电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电类专业课中渗透节能环保教育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器件、新设备的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发明或研制出了许多“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器件、新设备,首先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无机械转动部件、故障率低、维护简便、无人值守、建站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和无需架设输电线路、方便与建筑物结合等特点,它已成为太阳能发电最基本、最普遍和最有前景的应用形式。利用太阳能的器件、设备,有薄膜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其次是变频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的发展,变频器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不管是工业设备上还是家用电器上都会使用到变频器,通过变频器电机根据实际的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变频器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如在风机、水泵、空调、冼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上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再次是LED(发光二极管)照明灯的应用,LED照明灯是利用第四代绿色光源LED做成的一种照明灯具。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

二、通过电工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意识

1.高压送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工厂、企业、小区的旁边有“高压危险,勿近”的醒目警示牌。那是高压变低压的用电设备,提供220V/380V的电源,为居民日常的生活工作用电服务。从遥远的发电厂一般先通过35~500KV的高压送到地区变电所,再由6~10KV的高压送到工厂降压变压器,最后送到日常的工作生活用电器中。在这个输电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距离都是高压输电线送电。当电流在线路中流过时,由于线路本身有电阻,会造成电压降落、功率损耗。线路损耗功率P=I2R,假设输送的总功率P总是一定的,那么P总=UI,则I=P总/U,因此只要提高输送电压,就可以减小线路的电流I,从P=I2R中得到功率减小,也就是线路本身所消耗掉的功率是减小的,这样就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2.提高功率因数

在生产实际中,大量使用的是电感性负载。例如,感应电动机、感应电炉,以及照明用的荧光灯的电感镇流器等,都是感性负载。首先由公式P=SNcosφ可知,功率因数越低,电路的有功功率就越小,于是电源设备的容量就不能充分利用。再次由于I=P/Ucosφ,当电压与有功功率一定时,功率因数越低,电流越大,因而增大了线路和设备的损耗。因此,需要采用人工补偿法,即在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个大小适当的电容器,这样就减少了线路中的电流,从而减少了线路上消耗的功率和电压降。我们也称用于提高功率因数的电容器为补偿电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例题,例如在一个RL串联电路中,求解在并联——电容前和并联——电容后的功率因数,作个对比,让学生理解并联补偿电容后提高了功率因数。

三、调查家庭用电情况,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电功知识时,根据公式W=Pt,一个家庭用电器的功率是一定,用电的时间越长,用电量就会越多,这个道理浅显简单。不过用电器的节能技巧和用电的良好习惯并不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为了加深印象,布置学生调查近年来自家用电情况,分析每月用电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每月用电量增减的原因,最后检讨自己和家庭成员的用电习惯。在工作、生活中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如做到随手关灯,人走灯灭,避免“长明灯”,减少电视、空调、电脑、音响等家用电器的待机时间。在用电器的节能技巧方面,例如,电视机不要开得很亮,音量也不宜过大,因为每增加1瓦音频功率,就要增加3~4瓦电功耗,等等。把各种用电器的节能技巧列出来作为课外资料发给学生,供学生学习参考使用。

·教学教法·在中职电类专业课中渗透节能环保教育

四、让学生模拟动手设计家装用电设备设施,增强学生节能环保的创新能力

现在市场上家用电器琳琅满目,林林总总,有传统型的,更多的是采用新技术的环保节能型的家用电器。在教学的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多到家用电器市场上进行调查,认真阅读电器说明书和详细询问商家,了解电器的参数、品牌,生产公司和地址,采用了什么新技术,节能效果如何?根据家庭人员、用电情况,选购最适合自家使用的节能电器。通过社会调查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家用电器的发展趋势。例如,把白炽灯改成第四代LED光源,在同样的亮度下,其耗电量只是白炽灯的十分之一,但寿命却是白炽灯的50倍。热水器可以选用太阳能热水器或空气能热水器,冰箱、空调选用变频空调和变频冰箱。最后,设计好之后对比原来的功率,减少了多少;还可以把自己调查实践的心得向家人、朋友、同学介绍推广,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节能环保的意义和价值。

中职类教育 篇4

一、中职教育科类现状

根据教育部2002年至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 (机构) 学生分科类情况 (总计) ”统计数据, 迄止2006年, 全国中职学生分科类情况为:信息技术类25.94%、加工制造类17.10%、医药卫生类8.93%、商贸与旅游类9.29%、财经类6.71%、其他5.79%、师范类5.65%、文化艺术与体育类5.89%、农林类4.67%、社会公共事物类3.55%、土木水利工程类2.38%、交通运输类2.70%、能源类0.71%、资源与环境类0.69%。其中, 从2002年到2006年, 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商贸与旅游类、加工制造类都有较大增长, 其余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 2004年至2006年, 中职学生分科类三年平均统计情况是:信息技术类25.68%、加工制造类13.88%、医药卫生类9.85%、商贸与旅游类9.44%、财经类7.24%、其他5.83%、师范类6.63%、文化艺术与体育类6.15%、农林类5.09%、社会公共事物类4.06%、木水利工程类2.35%、交通运输类2.55%、能源类0.68%、资源与环境类0.57%。由此看出, 信息技术和加工制造集中了近40%的学生。从长期增长趋势来看, 学生专业选择呈现一种向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商贸与旅游、加工制造等科类集中的趋势, 这种专业选择向特定科类集中的现象, 就是“科类集中化”。

二、“科类集中化”对中职教育的影响

从历史角度看, 与新兴、热点行业相关的专业科类是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首选, 由此产生的“科类集中化”现象, 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是密不可分的。然而, 这种“科类集中化”现象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和培养质量的提高带来的冲击非常巨大。一方面, 信息技术、加工制造等专业科类具有设备投资大、技术进步快、技术含量高的特征, 行业对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以目前中职教学体制, 在三年中职教学、实训时间内, 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难度极大。另一方面, 根据教育部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 (机构) 分科专任教师数 (总计) ”, 中职科类专任教师中文化基础课47.15%, 专业课49.80%, 实习指导课3.05%。总体上看, 文化基础课教师比例过大, 实习、实训师资严重不足, 同时“科类集中化”导致科类教师与相应学生配置比例失调, 特定专业科类 (或学校) 生源暴满, 班级建制庞大, 专业、实训教师相对缺乏, 教师课业繁重, 设备超负荷运转, 实训时间和质量无充分保证, 其他专业科类 (或学校) 则生源不足, 教学设备闲置, 教师资源浪费。教学规模与教学资源二元结构十分突出。

三、“科类集中化”的对策

(一) 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

我国中职教育属高中阶段教育, 学生年龄偏低, 大多来自于农村和部分城镇地区, 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相对较差, 学生对所选专业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认知, 专业选择存在盲从性及倾向性。因此, 我国目前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实施相应的职业分段教育, 充实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识, 培养学生具有较为广泛的职业适应性, 使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并呈一体化发展, 让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初中阶段就形成认知。

(二) 规范中职教育机制, 避免功利教育。

虽然中职教育改革已进行了几年,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许多学校仍然承袭原有的“双规制”管理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 行业用人机制改变和学历层次的矮化, 学校所属行业已无相关机制消化和吸收大批量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 各类学校失去了原有的就业保护伞, 生源锐减, 发展举步维艰。为此, 为求生存, 在未充分论证开办新专业所需的师资、实训条件和市场容量的前提下, 各类新型专业, 犹如雨后春笋, 不断翻新、层出不穷, 专业设置重叠化、同趋化;为求生源, 在招生、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等方面各施奇招, 自主招生变成“买断生源”、技能教学变成“技能培训”、顶岗实习变成“劳务输出”, 办学模式和理念中功利主义日趋严重。为避免这种各学校之间专业重叠、无序竞争和基础性行业后继无人的状况, 必须规范中职教育机制, 加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国民经济产业导向、职业规划和招生引导等方面的信息引导、管理监督作用, 完善技能人才的岗位标准和人才体系标准。同时实行就业导向倾斜, 合理安排和引导就业向基础性行业流动, 以保障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三) 针对区域性经济特征, 整合中职教学资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发生根本性改变, 东部地区企业产业升级、产业迁移在所难免, 中、西部地区承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势成必然。针对区域性经济特征的改变, 加大政府行为, 摈弃行业观念, 改变办学思路, 整合区域内中职教学资源, 以“本土化”、“特色式”定向培养为主线, 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来开展中职教学, 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 通过政府行为, 将区域内中职学校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跨行业进行教学资源整合;根据学校自身优势和特点, 结合区域内技能人才岗位标准和人才体系标准, 成立相应的教学中心、技能培训中心以及由政府扶持方式成立的各类产业实训基地, 做到教学资源统筹, 以满足区域内理论教学、技能培养和生产实训方面的需求。其次, 在人力资源组织和培训上, 按岗位标准和人才体系标准, 统一教学大纲、技能训练方案和生产实训计划;根据教师特点, 设置理论教师、技能讲师和实训师傅, 做到人才统筹, 以解决师资队伍总体性和结构性矛盾。第三, 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生源,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合理分配工种, 落实教学对象, 在指定的教学中心、技能培养中心、生产实训基地实施分段式培养, 做到生源统筹, 以满足区域内经济发展对高技能、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这样, 既避免学校之间的专业科类重叠、无序竞争, 也可以避免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盲从性和倾向性, 确保区域内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供给。

总之, “科类集中化”是职业教育发展中极不正常的现象, 如不妥善应对, 其影响将是后延性的, 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极为显著。

摘要:随着中职招生规模的扩大, 办学规模与教学资源不相协调的现象日益突出, 学生“科类集中化”是其诱因之一。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来开展中职教学, 通过政府行为, 整合区域内中职教学资源, 避免学校之间的专业重叠、无序竞争和学生专业选择的盲从性及倾向性, 提高中职教育质量, 保证区域内人力资源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职教育,科类集中化,现象,对策

参考文献

[1]潘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须突破几道难关.中国教育报, 2007年3月

[5]提高质量是我国中职教育的主要问题.人民网-教育频道, 2007年7月

中职类学生实习合作意向书 篇5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乙方学生实习安排事宜,本着精诚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特订立合作意向书如下:

一、乙方在制定学生实习计划时,提前向甲方通告学生资源情况。甲方也预先向乙方提供_______工业园区_______企业(客户公司)招聘实习生的需求信息、客户公司的相关信息如薪资待遇、工作时间、住宿条件、交通等。如甲、乙双方均有合作意向,则乙方优先考虑按甲方的要求,提供优秀的、数量充足的实习学生。

二、甲方负责对乙方的学生进行考核筛选,并将合格者安排到客户公司实习。

三、甲方按照实际人数收取乙方安置费________元/人。

四、甲、乙双方共同负责对学生的实习管理,稳定实习生队伍,确保客户公司的满意度。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由双方代表签名,盖章后生效。

中职师资类美术专业教学之我见 篇6

关键词:职校美术 夯实基础 因材施教

职业学校师资类专业大都开设美术课,如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师资类美术专业的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夯实学生的知识和基本功

1.注重基础知识

教学伊始,在指导学生掌握运用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时,要“务实”,不可过多地介绍笔墨纸砚的历史、绘画原理,因为学生迫切需要知道的是怎样用手中的绘画工具与材料画出他想画的东西。教学中,笔者把让学生了解各类铅笔的性能、执笔用笔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笔感,作为教学的重点。只要学生绘画时能灵活用笔,就顺其自然,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表现与创作。

2.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对于初学者,首先要让其学会相互比较的观察方法。一幅画中的形象因素是多重的,相互比较的观察方式,即把此物与彼物或同一物体的此处与彼处相比较,观察其确定位置,造型特点等,将对象每一个视觉信息都纳入一个相互关照、互为依据的观察系统中,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理解对象。笔者认为,在初级阶段,教给学生用铅笔去测量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纠正错误,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由于“比较”是一个训练眼力、培养直觉的内容和过程,如果长期借助器具,会使我们的眼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偶尔使用器具,并不是借它来探路,而只是用于验证。

3.注意培养学生对画面的感受

面对一组静物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感受一下静物的背景、衬布与物体之间哪种色彩占的比例大,衬布的色彩倾向与主要静物的色彩是协调还是对比的关系,以及该画面的主要色彩倾向。在对一组静物的色块面积分布和比例构成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比较分类之后,应在写生中牢牢地把握并记住静物的色调,并将其贯穿于始终。

二、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的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绘画的能力,强化学画的原动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多阅读和研究优秀的艺术作品是极为重要的,笔者让学生自由组合,几个人一组,分层次、分批次地买不同的书籍,让学生在画室里分传、运用不同的书,在临摹的过程中,不设定风格。安排临摹课时,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能拔苗助长,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不要千篇一律,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在写生过程中,对于线的运用、物体的刻画、用笔也不作过分的要求,只针对黑白灰大关系、空间及大效果上提出相应的要求,防止概念化、程式化。

三、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坦率、言行一致、平等待人、严于律己来影响学生,善待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不怕犯错误、敢于发言的良好学习心理。老师一句鼓励的话,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对学生都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进行调解引导,使学生感到舒适、愉快是轻松教学的前提。例如:有的学生会因为绘画过程中多次处理不当,多次重画,常常耐不住性子想放弃或换别的绘画内容。这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安慰,对其之前的绘画努力给予肯定,鼓励他再来一次,相信他一定会成功,学生的心里就会得到平衡,自信心加强,学习的动力就会再次产生。

四、加强写生训练

许多学生在学素描之前,造型基础比较差,对画面形式和效果理解不多,那么临摹就是提高绘画水平较好的方法。

绘画艺术是直观的而非理念的艺术。艺术的学习过程,本质上是艺术表现方式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如何将自然对象转换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学习过程。因此,他人的艺术形式,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临摹作品,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式,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的启示和滋养,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但同时需注意临摹只是为了学习和借鉴,切不可用别人的方法和风格取代自己,一味地套用别人的艺术方式,反而会阻碍和限制自己艺术个性的发展。

临摹前,笔者常常让学生"读画",研究画中用笔、起笔的方法。临摹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从临摹作品的一部分开始,放手去做。临摹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检验和巩固已知的造型知识和经验。最后再通过学生写生训练,促进学生空间知觉的发展,训练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之间的变化,提高用线条塑造形象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线的长短、粗细、曲折等表现手法。

中职类教育 篇7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 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承担着为海西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使命, 因此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教育质量就尤为重要, 但目前却缺少科学系统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质量规范及专业建设标准。本课题正是在此背景下, 从教育实践出发, 探索研究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育质量标准。《教育大辞典》对“教育质量”的解释是:对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评价, 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而所谓“教育质量标准”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既定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教育质量规范, 是对培养目的、培养过程、培养结果的价值取向。只有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贯彻落实国家职教方针政策, 围绕教育目的预设标准、教育培养过程标准、教育输出结果这三个维度, 建立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教育质量标准, 形成专业教育质量规范, 并有效推进深化实施, 建立科学监督评价机制, 才能提高整体专业建设水平, 才能以服务发展为宗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2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教学存在问题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 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水平有所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 专业设置定位模糊, 专业建设同质化较严重。财经商贸类某些专业设置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 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急需调整优化。某些专业定位偏离“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人才培养目标, 模糊技能型人才和学科型人才的界限, 忽视中职职教办学特色。某些专业建设由于不能较好整合发挥优势资源, 又缺乏创新发展意识, 造成各校建设情况大同小异, 无法形成专业品牌特色。

(2)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校企合作广度深度不够。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 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仍沿用“知识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与“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背道而驰, 难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有的学校虽然提出“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但由于没有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造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并未真正落实校企协同育人。

(3) 课程设置滞后脱节, 课程建设缺乏职教特色。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的课程结构缺乏系统性, 课程设置脱离职业岗位需求, 课程内容脱离职业标准要求, 实践课程学时安排较少。核心课程建设缺少专业特色, 教材选用缺少科学标准, 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乏善可陈。

(4) 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教学技术手段拘泥形式。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一味采用“满堂灌”教学方式传授理论知识, 使教学过程缺少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难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同时, 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运用不够广泛, 也尚未形成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5) 实训条件相对落后, 顶岗实习管理浮于表面。部分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投入偏少, 仍以“机房+模拟仿真软件”为主, 其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大影响实践教学质量。校外实训基地由于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实践教学安排、实训安全管理等原因, 无法发挥最大的实训效能。而顶岗实习存在制度不严、管理力度不够、考核无果等现象, 不同程度的“放羊”管理使实习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6) 师资结构不够合理, 教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通过对300名专任教师调研显示, 财经商贸类专业教师年龄偏年轻35岁以下占59%, 高级职称教师偏少只占21%, 所教授课程的专业与自身专业完全对口的只占38%, 中高级技能水平以上的双师型教师只有45%, 出现不同程度职业倦怠的教师占61%, 部分教师下企业实践有名无实等, 可见师资结构需要优化, 整体师资水平需要提高。

(7) 就业质量不甚理想, 社会服务能力较为薄弱。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虽然初次就业率较高, 但就业对口率低, 薪酬待遇低, 就业满意度低, 导致就业稳定性不高, 就业质量有待提高。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寥寥无几, 社会服务能力较弱, 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不足。

3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提高思路

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应该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调整优化专业设置, 明确专业办学定位, 加强专业特色建设。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积极开展专业调研, 做好人才需求分析以及专业设置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结合自身办学基础和优势, 紧贴市场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遵循适应需求原则、特色性原则、宽口径原则、适度超前原则。[1]同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变化,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科学调整财经商贸类专业,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各专业应该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 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明确专业的层次定位、职业岗位范围及职业标准、人才规格, 制定专业建设规划, 构建专业建设标准, 建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专业特色建设。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福建省财经商贸类专业应立足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海西经济区服务产业发展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践行现代学徒制,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专业应该与行业企业共同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建立健全长效的校企合作交流机制, 共同制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建设财经商贸类专业群,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实现职业教育“五个对接”, 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同时还要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 推进中高职教育紧密衔接, 实现“系统培养, 多样成才”培养目标。

(3) 深化调整课程结构, 校企共建核心课程, 实施双证融通改革。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围绕职业岗位群, 对接最新的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 校企共同构建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制定理实一体化的实施性课程标准, 深化多种模式的“双证融通”课程改革, 推进中高职课程衔接。校企应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 将职业岗位技能和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共同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尤其是共享型信息化教学资源。优先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选用专业课教材, 要体现“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与“学校课程教学设计”的有效对接与融合,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

(4) 提倡行动导向教学, 强化职业实践教学, 构建信息教学环境。财经商贸类专业应将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教学过程中, 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体现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学理念, [2]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场景教学法等, 引入多元化的过程性教学评价, 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探索信息化教学技术深入应用, 开发Moodle网络在线课程以及微课程, 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5) 改善校内实训环境, 拓建校外实训基地, 规范顶岗实习管理。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和业务流程出发, 校企共建信息化、智能化、高仿真的融入企业文化内涵的商贸实训基地, 打造“实用性商贸技能培养、多元性社会服务培训、实战性创业人才培养”综合性实训平台。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建立稳定有序、运行良好、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校外实训基地, 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建立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配备实习专业指导教师, 通过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全程管理监控、定期考核评价的方式, 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6)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健全教师培训体系,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财经商贸类专业应该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对内培养专任骨干教师, 对外聘请引进行业企业高技能技术人才,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教育部门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的“三位一体”培训体系, 通过各类师资培训、调研考察、学术交流、高校进修、企业挂职实践、参与真实项目运作等方式, 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和业务能力。引导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意识, 缓解职业压力来消除职业倦怠, 注重教师人文关怀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创建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从而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7)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凸显社会服务能力。实施“学生综合教育管理工程”, 围绕“学做人、学做事、学技能”的立德树人培养目标, 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能力, 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财经商贸类专业应本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提供多方位的就业渠道, 加强职业指导教育, 稳步提高就业质量;还应搭建中高职衔接平台, 为部分学生升学提供有利条件, 为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桥梁。财经商贸类专业应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 提供各项生产咨询技术服务,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4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目前,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 若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就必须在培养目的、培养过程、培养结果等方面提出教育质量规范, 构建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而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应遵循职教发展规律, 本着目标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清晰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鼓励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全程参与, 才能形成广泛适用的具有导向作用的教育质量规范。通过实践研究表明, 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可以分为教育目的预设标准、教育培养过程标准、教育输出结果标准这三个维度, 细分为10个质量标准指标, 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具体编写如下:

4.1教育目的预设标准

(1) 专业设置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设置, 应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做好相关行业企业和就业市场调研分析, 包括行业发展研究、10家以上行业企业调研、20所相关职业院校调研、毕业生调研跟踪等, 形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调研报告》、《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 专业设置必须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要求, 专业办学条件必须符合《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设置条件。应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不断优化专业结构, 使职业教育对象能够满足社会产业结构市场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

(2) 专业建设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应制定五年建设规划, 通过专业群建设实现专业的集聚效应, 集中优势资源建设特色专业。应建立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成员至少包括2/3以上的行业企业专家, 定期召开论证会议并推进专业规范化建设, 至少每学期1次。专业建设可以积极引进适用的职业标准参与专业认证。在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指导下, 不断优化专业教学标准,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实现专业建设的“五个对接”。

(3) 培养目标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坚持立德树人, 制定出面向商业行业企业, 可以从事具体相关职业岗位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明确职业范围及对应职业岗位, 确定专业技能培养方向, 制定人才培养规格, 包括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标明所能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及衔接高职接续专业, 体现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教育培养过程标准

(1) 培养模式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应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寻找校企双方利益“共振点”, 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冠名班”、“订单班”、“工学交替”、“二元制”等校企合作模式, 践行现代学徒制, 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同时, 根据市场和岗位需求, 制定实施及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行业企业培养“量身打造”的技术人才。加大“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 实现职业技能证通过率达95%以上, 保证学生顺利通过“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应积极创造条件推进中高职衔接, 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2) 课程建设标准:中职财经商贸类各专业构建课程体系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 对接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 必须紧贴实际工作岗位过程, 必须符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 注重融入职业技能素养实现“双证融通”, 注重中高职课程衔接。教学计划制定符合《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三年总学时数达到3000~3300学时, 不少于170学分, 实施“2.5+0.5”教学安排, 保证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达到60%以上。校企共建3门以上核心课程, 共同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拥有共享型信息化教学资源, 包括:媒体素材、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等。选用教材符合职教特色, 优先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书目》中选用, 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3) 教学模式标准:教学内容应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应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场景教学法等, 教学组织形式灵活, 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教学, 突出“学中做, 做中学”的职教特色, 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运用中技能水平和形成规范职业素养。积极构建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 运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开发使用3门以上Moodle网络在线课程和微课程。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 成绩良好。教学评价实现多元化过程化, 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家长企业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 学业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4) 实训条件标准:校企共建信息化、智能化、高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 覆盖财经商贸类各专业, 融入企业文化内涵, 满足培养实用性商贸技能、多元性社会服务培训、培养实战性创业人才的需要。每个专业至少有1个稳定有序、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 适应专业教学计划要求, 平均每学期至少开展1个短期实践教学项目, 不仅作为顶岗实习教学场所, 还可以提供教师下企业挂职实践岗位。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齐全, 实践教学经费有保障。建立完善校企共同指导、合作育人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保证顶岗与专业岗位群基本一致, 配备实习专业指导教师, 管理规范到位, 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 全程管理监控, 定期考核评价, 保证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5) 师资队伍标准: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规定, 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 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建立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机制,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增强教学团队综合实力, 制定兼职教师评价标准。保证师资结构合理稳定,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符合《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师生比达到1:20,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30%, 具有中高级以上技能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不低于70%, 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应占专任教师总数25%左右。构建教育部门培训、校本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的“三位一体”培训体系, 保证教师岗位培训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360学时, 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同时具有健全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4.3教育输出结果标准

(1)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毕业生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在95%以上,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 就业率在96%以上, 专业对口率不低于本地区同类学校平均水平的90%, 就业面向和起薪点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就业后三个月稳定性好。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良好, 社会认可度普遍较高。毕业生中有一定比例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学习, 实现“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

(2) 社会服务能力标准:面向社会群体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 培训质量较高。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服务, 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项目达3个以上。专业建设水平得到职教同行、行业企业认可, 社会评价较高, 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 具有较强专业辐射能力。

5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教育质量评价是以教育质量标准为准绳, 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 衡量教育活动达到教育质量规范程度的连续动态的价值判断活动。

5.1树立发展性教育质量评价观

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衡量评估专业建设水平是否达到教育质量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长远发展、学校专业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 贯穿于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全过程, 还要将统一评价标准和特色性发展相结合, 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5.2注重多元化教育质量评价主体

(1) 学生主体评价。学生作为职业教育服务的直接受益者, 其评价直接反映教育教学质量。 (2) 教师主体评价。职业教师是专业建设主力军和教育教学主导者, 参与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还可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3) 学校主体评价。各职业学校要对所达成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期评估, 随时对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 及时纠正偏差, 确保职业教育质量。[3] (4) 教育主管部门主体评价。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各类评估活动或者委派专家对职业学校办学实力、专业建设水平及职业教育质量开展评估, 实施宏观管理指导, 促进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发展。 (5) 社会主体评价。通过用人单位、校企合作企业、学生家长、社会评估机构, 社会公众等对职业教育质量评估, 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企业需求。

5.3构建能力本位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质量标准, 结合衡量权重比例, 形成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 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 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质量评价模式 (如PISA、TIMSS、SERVQUAL等) , 采取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 利用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专业建设水平和教育教学活动是否达到职业教育质量标准, 并引入专业认证。最后, 统计分析教育质量评价结果, 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 能够正确审视经验和不足, 发挥优势提高教育质量, 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有的放矢改进, 从而使教育质量评价发挥诊断、激励、调控、导向等功能。

6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职业院校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实施教育质量标准而制定一系列相关质量管理制度, 提供各方面保障条件, 并实施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测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6.1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结合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制定实施各种政策制度,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尤其针对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需求, 加强财经商贸类专业建设发展, 提高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建立教育监测中心, 制定监测标准及监测工具, 实现对教育质量动态监测及分析诊断。[4]组织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职教评估, 以评促改, 以评促建, 以评促管, 以内涵建设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靠政府力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引入行业企业组建财经商贸类职教集团, 从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充分发挥福建省职教学会财经商贸教学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指导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吸引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和专业建设中, 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教发展。《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 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福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为职业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6.2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

学校系部应该树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观念, 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专业建设步伐,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关注培育自身特色,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控制体系并运转有效,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教研评估中心等机构, 研究科学规范的教育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引入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 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实现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 切实发挥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 福建省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只有构建并实施科学规范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多元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内外兼具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才能保证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邱永渠.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88.

[2]蒋舒凡.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商贸类专业课的应用[J].福建职业与成人教育, 2007 (2) :27.

[3]韩天学.大数据下“多元主体”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5 (7) :45.

中职类教育 篇8

我校在贯标、晋级过程中,学校经过充分调研,学校的快速发展就是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2008年5月起开始对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体化1 :X教学一系列改革,即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将课程分解为若干模块及小项目进行集中动手实践的模块化教学,通过以上措施使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 :X的要求。笔者从本次教改中的非电工类课改的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电工类课程在非电类专业的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是非电工专业的基础课,教学内容几乎涉及到电工类的公共基础课,这些电工基础课具有内容复杂、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因此,笔者就教学改革及非电工专业电工类课程设置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议。

1 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1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中职类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喜欢理论学习,大多数非电专业学生缺乏电学概念,认为电工类课程与自己专业无关,重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够。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一体化教学改革。

(2)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在中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记,实验、实训应付了事,没有体现现在学生的个性化的、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结果势必造成教与学的严重脱节,学生厌学,学生普遍感到学无所用,教师厌教,教师感到怎样教学生都不愿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严重挫伤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3)课程设置的不足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过去在课程设置上安排的实践课时较少,即使安排也多是验证性实验,缺乏有针对性的提高技能和贴近生活实际的项目,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4)实训条件不足实践环节要求高难度大。通过几年的从试点到全面展开的一体化课改实践中,体会到实践课程的加强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所带来的巨大效应,但也尝到了由于实践课程大量增加后带来的实训条件不足、专业课教师不能满足教学基本需求等实际问题。

1.2 课程设置建议

为了改变上述各种被动局面,在教研组活动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具体的建议是 :将非电工类专业的电类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工仪表与测量》、《数字电路》《维修电工》、《电力拖动》、《传感器与接口技术》、《电机学》、《PLC》等不再分为几门课程教学,统一为一门维修电工综合课,在这个前提下,将课程分为以下大模块进行教学。

(1)基础电路知识模块

课题组成1直流电路及其应用 ;2电磁原理 ;3电容器原理 ;4交流电路及其应用 ;5常用电工仪表及其使用方法。

(2)电子电路模块

课题组成1电子元器件基础及电烙铁钎焊基本训练 ;整流、滤波与直流电源3交流与直流放大电路 ;4功率放大电路 ;5振荡电路 ;6晶闸管技术及应用。7数制与编码及逻辑代数基础 ;8组合逻辑电路及应用 ;9时序逻辑电路及应用。

(3)电工安全及基本操作模块

课题组成1电工安全知识 ;2导线连接及绝缘恢复 ;3室内线路布置与安装 ;4常用电工器具选择与使用。

(4)电机控制模块

课题组成1电机的组成 ;2常见电机故障及检测与维修技术 ;3常用低压电器知识 ;4点动与连续运转联合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5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6顺序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7多地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 ;8降压启动电路安装与调试。

(5)传感器与接口技术模块

课题组成1传感器的组成与应用技术 ;2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方法 ;3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的接口方法 ;4 PLC技术简介。

2 课改的基本原则

围绕学校展开的一体化1 :X的教学改革模式,改变了以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变革为以实践教学为中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中心,教师进行理论及实际操作指导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学校各种教学设备用途的基础上,提高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服务。这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调动他们对知识的探求积极性,从而带动他们自觉学习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最科学结合点。

为达到实践与理论1 :X的目的,就必须从原有的、多年不变的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入手,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量,减小纯理论课,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对各专业的理论与操作技能的要求为基础,重新制定了各专业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并以此制定了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

3 要注意的问题及优点、缺点分析

在教学中,针对各专业对电工类知识的不同要求,可将上述模块进行有机的组合达到最佳效果。在教师安排中,只要任课教师具有一专多能的实训指导能力,可以承担多个课题的教学任务,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教学中各模块分工明确,避免了在各门课程中重复地对某一重叠的教学内容进行多次教学,既做到了使学生学到必要的电工知识,又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减轻了学校实验、实训室的压力,解决了学校电工类教师不足,上的门数多,备课不易的矛盾。这样教师能集中精力上好一至两门课程,教学质量必然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学校提出的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但是,也要看到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施这个建议的一个瓶颈,所以,对教师进行培养,提高其指导实训教学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培养教师成为知识技能双师型教师。这也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养成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掌握新的技术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 结束语

通过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及非电工类课程设置改革后,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电工类专业课教师不足,学校实验、实训设备及实习工位不足的矛盾。使学校紧张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应用,并使学校提出的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标落实到实处。在这个实施中,还要求我们对课程进行认真地研究探讨,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实践,贴近学校的教学改革需要,找到教与学的共同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中职非电类专业电工类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理论与实操1:X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对非电工类课程设置改革中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篇9

作为制造业大国, 我国机械制造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比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现代制造业对机械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机械工程师更是炙手可热, 成为各企业争抢的重要人力资源。中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一线工人, 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目前, 中职机械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其主要原因在于毕业生的实践技能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充分说明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 亟需进行完善和改革。

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经济的发展, 机械工艺和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机械企业岗位对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一些中职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实践教学内容缺少变化, 缺少实践教学使用的教材。即使有实践教材, 内容通常脱离企业生产实际, 例如有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依然停留在普车、普洗阶段的实训, 学生到企业后没有发现普通的车床, 所学知识没有用武之地。有的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没有计划, 教师随机安排实训内容, 让学生制作一个螺母或者锤子等, 学生实践技能无从提高。

2、“双师型”师资队伍缺乏

中职机械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实践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师, 不仅需要扎实的机械专业理论知识, 更需要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唯有如此, 才能正确指导学生实践,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 纵观当前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师队伍, 年轻老师占绝大多数, 年轻教师学习能力强、理论知识扎实、工作富有责任心, 但缺少教学经验, 尤其是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 缺少企业实践的经验和能力, 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而且机械实践教学环境往往比较嘈杂、工作强度大, 很多年轻教师不愿意指导学生实践, 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与理论教学不同, 实践教学有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根据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来看, 实践教学中主要采取工作过程导向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等教学方法。然而,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 这些成熟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我国中职机械教学结合的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是任课教师不了解, 也不会运用这些实践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依然沿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的观察和记忆, 教师讲解完操作要领, 学生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模仿操作, 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将项目教学法用于实践教学, 但完全走了样, 教师给学生提几点要求, 然后学生各做各的, 课堂气氛沉闷、纪律涣散;有的中职机械专业场地和设备欠缺, 仅有一台数控加工中心, 学生一节实训也操作不了几分钟, 自然无法掌握操作技能。

4、实训基地缺失

实训基地是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 如果没有完善的实训场所, 无法组织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有的中职院校受困于资金, 对实训设备和场所投入不足, 无法满足校内实训的需要;有的中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过于注重学生的人身安全, 不愿意学生走出校门, 到企业中进行定岗实训。有的中职院校与企业合作, 建立了一些校外实训基地, 真正达成深入合作的不多, 很多企业出于保密或其他考虑, 仅仅允许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 不接受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学习。有的企业愿意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 但主要是将学生作为免费劳动力使用, 没有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

三、完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1、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首先, 提倡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强调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作用, 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传授“车工工艺学”时, 车床的构造可以放在实训室上, 学生理实一体, 课堂教学好。其次, 中职机械实践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先进的软件、机械模型、展示动画等, 将一些不容易进行操作的技术要领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展示,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最后,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注重引入案例教学。为了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 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 通过案例为学生塑造真实的工作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企业加工生产实践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 获得真实的工作感受。

2、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技能

建立一支实践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关键。首先, 中职院校应该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 并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例如数控职业资格证、钳工资格证、车工资格证、模具设计资格证、机械工程师证等。从工资福利、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 对获得双师证的教师进行奖励。通过培训和学习的过程, 教师重新进行了专业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将亲身体验融入实践教学中, 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中职院校要建立教师挂职锻炼的制度规定, 要求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 熟悉机械企业的生产流程, 了解机械专业的先进技术和工艺, 熟悉机械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这些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将机械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作为案例, 让学生讨论和分析,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 中职院校可以聘请企业机械工程师等到学校进行授课, 给予其外聘教师的身份。通过他们将企业真实的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加强校企深度融合

校企合作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和企业就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广泛地、全方位的合作, 具体包括对实训条件的优化、对机械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对师资队伍的重新配置等。在这一教学体中强调的是资源的共享性、教学的互补性、培养的联动性。资源的共享性主要是教学资源的共享, 如共同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以应用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师队伍。教学的互补性是指学校和企业应该充分发挥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上各自的优势, 如学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 企业应用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培养上的优势, 使人才培养呈现出优势互补的态势。所谓培养的联动性, 学校与企业应该就培养计划、内容和目标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 使机械人才培养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也符合企业的定向岗位人才需要, 以真正实现双赢。

4、重视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考核是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最敏感的环节, 对理实践教学双方起着指挥棒作用, 影响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中单独设置的实践课程, 单独考核, 单独评分。附属于课程的实践, 实践成绩按一定比例 (根据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定) 计入课程成绩, 实践缺做或不合格, 应予以补做并达到合格, 否则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理论考试。当然, 对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进行考核, 不应有一个标准的固定模式, 而是根据中职机械专业实践环节特点和要求, 可分别采取口笔试、现场提问、实际操作、撰写实习报告、实习单位评价、论文答辩等多种形式进行。但重点应该是现场的实际操作考核, 检验学生对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总之, 目前的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实践技能差、动手能力不足, 很难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这就需要中职机械专业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要:中职机械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毕业生的就业定位也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术工人, 因此实践教学在中职机械专业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 目前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存在, 主要原因是中职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不高。鉴于此, 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职机械,实践教学,实训基地,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勇军, 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9)

[2]郑文岭, 中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12 (21)

[3]刘勃, 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 (01)

中职学校田径类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篇10

一、中职学校田径教学的意义

中职学生马上就要步入社会, 从事生产工作, 而不是从事体育工作。所以, 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参与体验, 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目的。

(1) 让学生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首先, 体现在健身方面。田径运动蕴含着锻炼价值。田径运动项目特点很明显, 它其中任何一种运动项目, 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如果经常参加田径运动, 那么心肺以及新陈代谢等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得到锻炼。不仅如此, 在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方面, 田径运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 在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意志品质的提高方面也具有很好的磨炼作用。同样, 学生通过田径运动也能培养他们的不怕苦, 不怕累, 遇到困难敢于面对的优秀品质。就田径运动本身而言, 此项锻炼成本较低, 且在地点和时间上都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 田径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其次, 在学生的个性培养上。田径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田径属于一种运动项目, 只要学生参与比赛, 就存在着明显的竞争, 它渗透在比赛的每一个环节里, 学生都会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最佳竞技水平, 取得理想的成绩。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 奋发向上, 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不断地使自己走向完美, 走向成功。

(2)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首先,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田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对专业的教学, 不能在技能学习上盲目地提出要求, 因为这样会使学生掌握技能效果不明显。在田径运动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田径专业知识传授, 还要结合一些辅助教材, 如课件、视频等, 帮助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知, 并将这些辅助教材与自身的运动特点相结合, 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其次, 培养学生能力。田径运动的教学, 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作用十分明显, 特别是表现在学生组织、裁定比赛的能力上。由此可见, 田径运动的教学对学生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二、中职学校田径教学现状

(1) 体育教学的观念陈旧。有的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会根据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多年来, 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往往是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 通常在整个课堂当中, 学生都是在教师的统一口令下进行运动。长此以往, 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造成一定限制, 并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产生一定程度的束缚, 从而使得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 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 应加强教师的主导地位,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乐学, 好学。

(2) 体育教学内容枯燥单一。在中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 学生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为了使学生对更多的体育项目感兴趣, 设置的体育教学项目较多。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 职校学生的性情已趋于稳定, 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该注意到的问题。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 有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却忽视了这一点。由于每个学期设立的体育项目较多, 而每个体育项目都要考核, 要求必须达标, 这使得学生在上课时疲惫不堪。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但这样的体育教学的结果往往达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目的。

(3) 缺乏硬件设施。部分学校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场地和足够的体育器材, 对每一个学生实际锻炼的场地, 国家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这为田径教学改革提供了制度保障, 对于那些刚升格的重点职业学校来说, 更应该遵照执行。而往往有些学校因为领导不重视, 不肯多花钱用在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的完善上。更有些学校因为资金不足, 导致没有标准的田径场地。

三、中职田径教学改革策略

(1) 要把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作为确定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中职体育教学不能像普高教学一样, 把身体素质锻炼作为体育课上唯一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 因材施教,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运动中教师能够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 最终使学习者形成兴趣爱好。有的学生可以参与很多运动项目, 因为他们身体素质好, 但有的学生却不能, 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 往往不喜欢或不愿意参与体育运动, 这就要靠教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2)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来带动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在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中, 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往往比较古板, 缺乏新意, 而大部分中职学生刻苦努力的精神相对缺乏, 意志力也比较薄弱, 一提到体育课就会想到晒晒太阳和体力运动, 根本没有明确的锻炼目的。因此, 中职体育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 要以兴趣促发展。多层面拓宽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创新田径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模式。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特点, 有针对地进行教学和训练活动, 让锻炼者觉得田径运动有所用。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不断增加与学生未来职业相适应的职业运动训练, 同时注重对职业活动有益的运动技能以及体育知识的储备, 以适应职业学校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社会就业需要。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 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3) 改变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性较强, 专业特点各有不同。所以, 对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状况及他们的专业特点, 设计多种形式的体育课。要结合体育教学任务和现状以及各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 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创新, 把实用性训练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根据实际, 在健身性和趣味性上增加较强且具有本地区职业性特色的教学内容。中职体育教学内容要做到不仅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还要使学生在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上得到提高, 更要根据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 合理地、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使课程内容生活化、实用化、社会化, 使他们毕业后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

四、中职田径教学改革基本原则

在把握田径运动教学核心内容、强调强身健体的同时, 加强田径运动教学创新, 找出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田径教学方式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 教学内容也要尽量做到简单易行,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庆杰.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王明震, 邓泽城.浅析田径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 2015 (19) .

[3]武文强, 谢慧松.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田径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兼论北京体育大学田径专项课程设置与教改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07) .

谈中职电工类专业课教材的处理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工类专业课 教师能力 教材处理方法

中职学校的电工类专业课包括专业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专业课的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是中职学生是否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决定因素。但目前中职学校的电工类专业课教材版本较多,它们的内容偏重于理论性、系统性和整体性,而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教学中单纯依据某一版本的教材进行教学,照本宣科,学生听不懂,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因此,专业课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有效组织,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教材的处理

简言之就是“教什么”“怎么教”,严格来说,所谓教材处理,就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经过精选、加工和组织,转化为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内容。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以教材为基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活动。也就是说,教师、学生、教材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教材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积极成果,它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尊重教材的知识结构,但若发现有内容过于深奥不便学生理解,或内容陈旧时,可做适当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二、处理教材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1.教师应具备电工类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较宽的知识面

每一门专业课都有其独立的理论体系,但又和其他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电工类专业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电工仪表与测量等都会用到电工基础的基本理论,音响设备原理、电动机变频控制等会用到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各专业课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教一门课时,不但要钻研本课程的教材,而且还要钻研相关课程的教材。只有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在教学中才会广证博引,深入浅出,讲得清楚,讲得明白。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就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补充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拓宽知识面。如电工类教师要学习PLC控制原理、电动机变频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

2.教师应具有把握教材脉络主线、重点与内涵的能力

拿到一本教材,教师应进行整本教材的通读,理解教材的编排顺序,掌握教材的整体脉络与内涵,然后把握每一节内容的脉络主线与重点,这一环节是教材处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成败的关键。首先对每节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注意各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最终抓住该环节内容的主线与重点,教学中沿着主线进行讲述,就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

如电工基础电磁感应一节,这一节主要讲述磁怎么能生电。通过实验引入课题:发现导体切割磁力线或条形磁铁插入线圈与拔出线圈时,导线和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闭合回路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一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同时说明磁可以生电,进一步研究只有动磁才能生电;下一步就要考虑感应电动势方向如何确定,跟哪些量有关,从而引入楞次定律;再下一步就要研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如何确定,顺次引入拉法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中把握了这样一条主线,突出了楞次定律、拉法第电磁感应定律等重点内容,讲课时才能条理分明,层层递进。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对教材进行梳理、浓缩,提炼出教材的精华,让学生去认识本质的东西,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简为易,以简驮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较大的学习效益。

如电压与电动势是两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可以这样总结:它们虽都是表示电场能量的物理量,单位都是伏特,但有着本质的区别。电压是表示电场力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它是电场力做功,其正方向是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电动势是表示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场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它是非静电力做功,其正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指向正极,即低电位指向高电位。电动势仅存在于电源内部,而电压则不仅存在于电源内部,也存在于电源外部。经过这样的讲述,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这两个概念。

三、处理教材的方法

1.因材施教 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

我们提倡所有学科都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和重新组合。特别是针对我们的学生,要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对教材中理论分析过程与难点可以略讲或不讲。如变压器向量图运行分析、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分析、放大电路图解分析法等都可以少讲或不讲,但对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原理则要讲透、讲明白。

2.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都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利用问题导入新课题。讲课之前,结合所讲内容设计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即电流具有磁效应,可以称为电生磁。那,磁能生电吗?又如电磁灶为什么通电后对铁质的锅具可以加热?用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用生活中的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电压、电位概念抽象,讲电压时,可用只有存在水压才会有水流来类比;讲电位时,以两个人比个子必须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来类比,每一个人相对与水平面的高度类比于电位,而两个人的高度差类比于电压。

(3)鼓励学生讲述原理、勤动手。讲完课后,鼓励与要求学生将重点内容背诵与复述。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人人会背,电力拖动每个单元电路的原理学生会讲述,通过背与讲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勤动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理解所学内容。专业基础课的实验,专业课的技能训练,讲练结合,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

四、小结

总之,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与学的材料,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严肃性。在教材处理时,教师切忌依个人意愿取舍编排或抛开教材另搞一套,要相信教材是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由教育专家编写的,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要轻易否定。我们所做的是紧扣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抓住教材主线,理解教材内涵,灵活改进、调整教材,在突出教学重点上下功夫,使教学内容易于被学生接受,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谈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 篇12

1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

深化医药类中职教育教学改革, 进一步转变管理者和教师观念, 是搞好教材建设的基本保证。加强教材建设必须根据医药类中职教育特点, 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创建与医药生产、经营、医疗等单位有效的“校企挂钩, 互惠互利”双赢机制, 从而全面提高师生操作能力, 为专业教材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1 医药类中职教育办学方向及目标定位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的定位是“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1]。要正确理解这一定位必须把握以下基本特征: (1)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实用教育类型, 不应把“对口招生”升大专、本科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 (2) 医药类中职教育是直接为医药行业发展服务的, 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应围绕医药生产、经营、医疗服务等岗位人才需求进行。 (3) 医药类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一线技能型劳动者。因此, 医药类中职教育工作者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下移, 应转变观念。另外, 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医药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医药类中职教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 师资建设可以促进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 而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础。

1.2 医药类中职教育专业教材建设定位

从当今国内外职业教育大背景来看,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必须从“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 转移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上来;从中职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事业单位向根据市场人才需求、面向社会办学的法人实体转变;从重视课堂理论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能力培养转变。因此,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在坚持“必需、够用”原则的同时, 要根据生源实际确定理论深度, 从而使专业教材更加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环节, 融入足够的实验实训内容, 以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及体现医药类中职教育特色。

2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存在问题

2.1 跟不上国家中职教育发展步伐

多年来, 医药类中职学校教材大多来源于3方面:一是借用医药类大、中专教材。其弊端是内容偏多, 理论较深, 专业公式推导繁琐, 缺乏实用性、针对性, 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 动手能力不强且易引发安全、质量事故。二是延用医药类“本科压缩性”教材, 体现不出医药类中职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自编教材。不足之处是转抄内容偏多, 印数少、成本高, 编写质量不高, 印刷效果较差。

2.2 部分教材内容陈旧, 更新速度慢

有的章节内容属被淘汰的检验方法、实际设备等, 甚至还有一些是已被废除的医药法规。另有部分专业教材重复, 内容脱节, 如药剂与中成药教材的“药品调剂”内容, 医药商品学与药理学教材中的“药品储存养护”。

2.3 实践实训性教材严重不足

实践实训内容应占有重要比例。然而, 不少学校至今仍仅用一本实验讲义;其中有实用价值的实践实训、第二课堂、职业技能鉴定等实践课缺乏操作大纲、说明书以及培训指导书。已出版的部分教材也存在与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不衔接、不对应, 专业课与基础课学时比例不当、前后内容错位等问题。

3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发展趋势

3.1 新颖性

好的教材应紧跟医药发展新动态, 在教材内容、形式结构、编写风格上不断创新。我校专业教师在编写《药事法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教材时, 常把案例及商家成功经验等以“任务引领的目标教学”模式编入教材;教材中融入大量模拟招聘、服饰展示、语言礼仪、化妆形象等与岗位接轨的实践实训内容, 颇受企业和学生欢迎。

3.2 实用性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要针对教学实际, 让学生掌握并熟知医药行业的新产品、新设备, 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岗位操作和应用技能, 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医药信息, 成为生产、经营、医疗服务等用人单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技能型实用人才。

3.3 多样性

近年来, 国内外不少职业教育工作者根据不同的培养模式、目标和教学内容, 编写了风格各异、形式多样, 能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 从而促进了教学改革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职业性

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的另一趋势和特点是:在内容上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将更多地向医药实训场所, 如社区门诊、模拟车间、医药超市等延伸, 使教材更加体现岗位职业性。

3.5 法制性

面对国内外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 医药类中职教育涉及很多医药法规、经济贸易、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因此, 近年来编写的各类教材, 将多种法与理、法与情、法与市场等理论与实际成功案例写入其中, 使教师和学生在参与经济活动及药事活动时, 学法、执法、讲法、用法, 以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4 加强医药类中职学校专业教材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4.1 抓教学改革, 促教材建设

医药类中职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 要针对医药单位用人岗位需求进行意向调查或召开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学生与专业教师联合座谈会, 根据医药类职业教育特点进行专业教材改革。通过教研活动, 广泛讨论专业与基础课前后衔接及课时比例的合理性问题。挑选深资“双师型”专业教师与医药企事业单位高技能型人才联合编写系列实训技能型教材。

4.2 加强实践实训, 发挥“双师”在教材建设中的作用

为更好地体现医药类中职教育特色, 学校每年派专业教师轮流到医药生产、经营、医院、药检等单位进行为期1~2个月的社会实践。在提高专业教师动手能力的同时, 部分教师还考取了执业药师、执业医师等资格证。这样一来, 教师不仅专业技术水平高, 理论功底扎实, 而且在专业教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集知识性与趣味性、可操作性与新颖实用性为一体的教材深受师生欢迎。

4.3 重视校本自用教材开发建设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有些专业特点强、学校急需而国内没有的培训教材, 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编写, 力求做到教材具有实用性、通俗性、科学性,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学以致用。近年来, 我们除了组织教师编写部分培训大纲、实训指导与第二课堂操作说明外, 还编写了《实用中西药品500种》、《药膳基础知识》、《生活中的化学》等校本教材, 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之, 教材编写应注重各部门、各专业的协调和统一, 使实践教学中师资、专业、教材三者相互促进和协调;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保证教材编写质量, 以促进学校专业特色建设和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N].中国教育报, 2010-07-30 (1) .

上一篇:留守儿童阅读下一篇:“中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