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中职教育

2024-07-25

免费中职教育(精选12篇)

免费中职教育 篇1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图实施对中职教育的免费与适当的生活补助, 来降低私人就学成本和教育服务价格, 从而刺激农村初中毕业生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 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 达成政府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本文从政策出台的背景, 政策的不断完善出发, 发现政策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争议。

关键词:中职教育,免费,价格效应,成本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在招生规模还是在招生质量上,都呈现出不断的下滑趋势。2001年,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的招生比例达到3:1,此后几年,这个比例更是不断拉大。纵观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外界对它的评价,还是它自身的发展,都与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总体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倾斜,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提出的背景

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努力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但是,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更多的家长为孩子设计的道路则是:初中→普通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并且由于高中教育不断扩招以及中职教育自身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在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博弈中,中职教育的胜算把握微乎其微。在这样一种严重不平衡的状态下,部分学者提出了中职教育免费的构想,企图通过“免费”来增加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也就是通过财政政策来实施免费的中职教育与适当的生活补助,从而降低学生的就学成本,进而刺激更多的学生来选择中职教育,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来说,更是解决了他们的一大难题。因此,在充分酝酿之后,中职教育免费的政策就以国家政策的方式正式对外发布。

2 中职教育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2009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随后,在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的要求。2009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四部委联合印发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工作的意见》,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同时,在当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十七条明确指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2010年9月14日,四部委又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的通知》,明确规定,把享受免费中职教育的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扩大至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012年10月22日,四部委再次联合下发《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再次把享受此项政策的范围扩大,将所有的农村学生(含城镇)纳入保障的范围。同时,在三次规定中,都规定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除外。

3 中职教育免费政策评价

2009年,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逐步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继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纵观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实施三年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不难发现,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漏洞,带来了非议。

3.1 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教育不用缴纳之前的学杂费,并且还可以领取到一定的生活补助金,所有人在继续接收教育上机会均等。以河南西部某市级重点高中为例,在每年的招生上,对于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总成绩排在多少名以内)的学生按正常的收费标准收取学杂费,而对于在此排名之后的学生,则是按照分数等级缴纳部分的“借读费”,这部分借读费从几千到上万不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普通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来说,这部分借读费用将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有可能因此他们的子女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就读。

其次,中职教育免费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后备技术工人。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普通高中教育以为高等教育培养后备军为主要目标,而中职教育则以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拥有如此巨大的人口优势,中职教育就是要把这部分人口优势真正地转换为人力资本优势,因此,中职教育免费就会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从事技术学习,不仅能自己带来就业优势,也间接地促进了技术工业的发展。

3.2 中职免费政策存在的争议

尽管这个政策的实施只有短短三年的时间,但是对它的争议不绝于耳,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价格效应”是否真正的适应于中职教育?中职免费政策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利用财政政策实施免费的中职教育与适当的生活补助,有效的降低私人就学成本和教育服务价格,从而刺激农村初中后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达成政府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 (1)

通过数据(表1)我们不难看出,在2009年实行中职教育免费的政策之后,与普通高中招生情况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好转,在2010年更是超过了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和比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职免费的“价格效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注:数据来源为教育部官方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list.html

但是,同时也应该明确的看到,中职免费政策所假设的前提条件是:价格因素是决定初中毕业生选择上中职还是普通高中的重要因素,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其对中职教育的需求弹性足够高。 (2) 这种假设似乎过于片面,尽管我们无法确切计算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选择中职教育的学生的比例,但是从长远来看,单单想依靠价格因素而忽视其他方面,中职教育会再次跌入低谷。

其次,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财力来负担这一部分的费用?根据政策的有关规定,这部分被免除的学费由各级财政共同分担,中央财政统一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共同分担,同时根据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中央和地方分担的比例也做了适当的调整。地方财政对中职免费政策的财政保障能力直接关系到这一政策能否顺利实施,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几位学者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地方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总体投入与生均投入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省与省之间的差异较大,具体到一省而言,在总量指标上占优势,在生均指标上可能存在劣势,甚至中部地区在此项上的财政压力要大于东部和西部,那么地方财政如何来满足此项费用就成为很大一个难题。 (3) 根据政策中的规定:“对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通过财政给予补助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及定岗实习解决”,但现实往往是,开展校企合作和定岗实习所获得的报酬微不足道,根本无法弥补学校资金的缺口,特别是近几年经常爆出中职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与企业、学校在实习环境、工资待遇以及工作压力方面冲突不断,也让校企合作和定岗实习被蒙上了“纯利益化”的阴影。

最后,保量更要保质。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来说,中职教育的入学门槛往往较低,事实上只要是初中顺利毕业一般都可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学习,因此造成了中职学生本身的素质偏低,学习的积极性也偏低,学生中途退学的现象严重。因此,如何增强职业教育本身的吸引力,才是造就中职教育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总的来说,中职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建设的具有高级技术才能的,专业综合素质人员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提升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不能单单依靠免费政策的支持,真正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提升中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才是中职教育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统计数据[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index.html

[2]王蓉.应放缓全面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J].教育与经济, 2012.2.

[3]赵永辉, 沈红.中职教育免费与地方财政投入保障能力[J].教育发展研究, 2011.5.

免费中职教育 篇2

教育培训类网站免费模板

0110图书管理系统源码免费下载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套完整的学生网报名系统程序源码; 功能简介: 1.简单的页面加密,页面密码(注意密码的大小写):25175 2.实现了图书分类、图书添加、图书管理、借书会员管理、借书管理、还书管理、书本废弃管理 3.教案主要目的:学习...0109学生报名缴费管理系统源码免费下载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套完整的学生网报名系统程序源码: 系统说明: 学生报名信息: 个人信息--姓名: 性别:籍贯:出生日期: 证件号码/用户名(如果没有身份证号码,请填写登陆用户名)联系方式 家庭住址:家庭电话: 手机: 其它说明:...0108教师获奖信息管理系统源码免费下载 在这里免费给大家分享一套完整的 教师获奖信息管理系统 程序带后台源码; 功能简介 : 教师获奖信息管理系统是目前学校提供教师获奖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基于现代网络动态交互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的技术,基于B/S结构构建高校日常教...0107学生网报名系统源码免费下载 在这里免费给大家分享一套完整的学生网报名系统程序带后台源码; 系统信息说明: 1.菜单自定义管理 2.管理员密码账号管理 3.管理员添加,修改,删除 4.数据库备份,压缩,恢复,软件空间占用 5.档案添加:档案编号/姓名/曾 用 名/性别/...0106学校管理系统源码免费下载 在这里免费给大家分享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系统程序带后台源码,系统信息说明:(1)查找学生,可以分别按姓名,身份证号,学校,系统编号查询。(2)对学生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进行管理。(3)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对教师进行管理。...0105大学生个人求职网站模板_网站源码免费下载 00105大学生个人求职网站模板源码经调试工具测试过,是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网站模板带后台源码,原模板设计导航:我的简历、我的作品、我的相册、技术文档、在线留言;网站所有基本信息都可以在后台进行配置,方便网站维护。此程序既可以...0104外国语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网站模板_网站源码免费下载 网站首页是一个flash导航页面,可进行中英文选择进入首页,中文首页设计和导航:网站首页、学院概况、学院新闻、教学科研、院系部门、校园文化、校园论坛、校长信箱、学院简报、就业导航、师资力量、招生在线、服务窗口、联系我们;英...0103学校毕业证书查询系统源码免费下载 0103学校毕业证书查询系统主要功能有良好的权限设置功能,可以分3中管理员进入后台,可以查看,管理和修改;完整的日志文件,记录管理员的操作日志,方便的出现问题的时候找到问题;数据导入;数据导出;登陆日志,记录每个人的登陆信息...0102学校班级同学录网站模板源码免费下载 0102学校班级同学录网站模板源码经调试工具测试过,是一套完整的班级同学录网站模板带后台源码,原模板设计导航:班级首页、班级留言、班级论坛、班级相册、班级名片、个人菜单、点歌祝福、社区娱乐、社区游戏、风格;提示:各频道可以...

上海:两类对象可享免费中职教育 篇3

上海市教委宣布,享受免费教育的具体对象为两类:一是在上海就读上海市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含公办和民办普通中专、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学生中来自农村、海岛家庭且具有正式学籍者(含在上海就读的非上海市户籍学生);二是就读上海市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学生。

凡在上海市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上述对象,可享受免学费和免课本、作业本费的优惠政策,即每人每学年免除学费4000元;凡在上海市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每人每学年免除学费2600元,另外,每人每学年还可免除课本和作业本费400元至600元。此外,在上海市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毕业学年)就读的农村、海岛家庭学生以及涉农专业学生,每人每学年还将享受1500元助学金。

免费中职教育 篇4

(一) 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经验来看

21世纪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职业教育普及化。所谓职业教育普及化, 是指一个国家全民都接受职业教育。德国各州都规定:对年满15岁不升入高级中学学习的青年, 进行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近年来又在不设职业技术课的普通中学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程, 以实现在青少年中普及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在福利较为发达的欧洲国家, 高中阶段的教育一般实行免费教育, 包括职业高中;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的高中阶段也实行免费教育, 参与学校中的职业教育项目不需缴纳任何费用, 而加入当地的“地区职业教育中心”, 更会享受到一些生活方面的补贴;即使是印度这样的新兴经济体, 也正在讨论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关方案。如印度宣布在2020年实施免费的高中教育, 其中就包括了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 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是实现职业教育普及化的有效途径, 这将大大加快职业教育普及的速度。职业教育普及的初级阶段就是让青少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在普及中等职业教育之后, 才有基础和可能去实现职业教育重点向高一层次移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培养高级技术人才。

实施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 并非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中亚小国塔吉克斯坦实施免费高中教育的例证告诉我们:高中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的免费化完全有可能走在经济发展水平之前;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并非像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那样, 职业教育免费化有赖于高中阶段教育免费化的进程。而英格兰免费职业教育的历史要远远早于整个基础教育系统的免费化。这说明职业教育先于普通教育实行免费制度在历史上也是有先例的。

(二) 从我国现有的社会环境与各阶层的需求来看

我国现已具备发展免费中职教育的财政、政策环境据国际上有关专家测算, 同等规模的职业中学所需经费投入一般应是普通高中的三倍左右, 但我国的职业中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却比普通高中要少。从1991年到2007年, 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经费投入不足, 成为制约职校发展甚至生存的最大难题。因此, 应加大国家资金投入, 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2008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达30.067万亿元人民币, 从总量来看, 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8年, 全国教育经费为14500.74亿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48%。因此, 在财政方面, 国家完全有能力实现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到4%的目标。而加大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重, 则还需出台相关政策才能实现。光有财政保障还远远不够, 与之相配套, 还必须有相关政策保证其逐步实施。自2005年起, 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 以推进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具体措施见表1) 。

社会各阶层有实施免费中职教育的强烈诉求无论是国家、学者、行政官员, 还是受教育者、企业, 都对实施免费中职教育提出了急切的要求。首先,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是实现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实施免费中职教育, 能极大地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德国人均GDP已接近4万美元, 而且作为世界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其职业教育的重点仍然是中等职业教育。其次,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是广大学者、重视职业教育的行政官员、广大中职学生及其家长的共同愿望。以职业教育类核心期刊《职业教育研究》为例, 2006年以来, 集中论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的文章共20篇, 其中2008年和2009年共发表12篇。由此可见, 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对免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 每年的“两会”都会围绕免费中职教育这一论题进行热烈的讨论。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而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 国家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艺术类相关专业学生除外) 。再次,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能够满足广大初中毕业生及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社会的不断进步, 对于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经培训的初中毕业生及农民工无法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则为他们提供了更为宽松的入学条件与更多的受教育机会, 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提高了劳动技能。最后,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也可以满足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的未来发展走向

(一) 国家政策的稳定性是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的关键因素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并非只是财政投入方面的问题, 免费中职教育政策既要解决好有关物的因素, 又要协调好教师、学校、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等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好人与物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 促使其形成良性的合作、互补关系, 是政策制定要解决的问题, 关系处理得当, 才能建立我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长效机制。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不应只是考虑当前亟须解决的学生入学率的问题, 更要重点考虑如何建立我国免费中职教育的长效机制问题。免费中职教育的实施需要长期的保障性政策, 也需要短期的调整政策, 正确处理好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要特别加强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减少政策制定的随机性。要建立起有利于中职教育机制创新的政策体系, 使政策引领教育实践发展。

(二) 东部发达地区中职教育免费的对象范围扩大到面向全体中职生, 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

限于经济条件与其他各方面环境的影响, 我国实施免费中职教育只能循序渐进。从全国来看, 首先是从农村贫困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开始。对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完全有能力自主探索更加快速、更加高效的免费中职教育路线。学生或家长是否选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育成本。教育成本包括学费、书本费、材料费、交通费等。虽然到2009年秋季, 接受国家财政补贴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比例已经达到90%, 但在东部地区, 除了减免学费, 加大学费补贴外, 还有能力使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更加彻底。如可以减免学生的住宿费, 补贴膳食费, 提供校车接送, 免费提供营养午餐, 发放实习工资等等。这些都将大大提高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热情, 吸引数量越来越多、素质越来越高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三) 中部地区返乡农民工、下岗工人以及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应被纳入到免费中职教育体系之中

有学者认为, 从中部地区入手, 加快推进免费职业教育发展, 是促进社会就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中部地区各省是劳动力的重要输出省份, 从中部地区开始, 对返乡农民工、下岗工人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对提高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将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可加大补贴力度, 提高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热情;因地制宜地选择教育场所, 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工学习;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评价方式。

2008年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达到24762842人, 毕业生数为8360593人。不到一半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大部分学生要进入社会。刚刚毕业未经职业训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是无法符合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的。因此, 将普通高中毕业生也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体系之中, 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四) 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将在西部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推广, 并成为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少、边、穷”指的就是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西部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根源是农村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太低, 不仅当地缺乏资源有效持续开发和利用的人才, 而且不能满足外来资金投入集约化资源开发的劳动力技术要求。西部高等教育毕业生纷纷离乡流向东南城市, 与当地的贫穷落后和职教滑坡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提高当地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与劳动技能, 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如四川省在藏区实行“9+3”免费中职教育计划, 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随后在2009年9月全面启动了少数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 帮助四川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农牧民学生“零缴费”和“无障碍入学”接受中职教育。与中西部地区不同, 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必须考虑到以下两个问题:第一, 政策宣传要深入人心。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和汉族存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上的差异, 因此从政策的决策层到学校和家庭, 都应加大政策的宣传和理解力度, 消除顾虑, 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接受职业教育对于从业、改善生活方面的优势。第二, 开发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职业教育课程。课程开发要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习惯、风俗习惯, 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 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关松林.21世纪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其走向[J].职教论坛, 2004, (4) .

[2]臧志军.免费中职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理论版) , 2007, (4) .

[3]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公告:教育投入占GDP3.48%[EB/OL].http://www.cnr.cn/allnews/200911/t20091122_505652048.html.

[4]周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8.

[5]李娟华, 崔晓静.试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机制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09, (7) .

[6]梁亮胜.从中部地区入手, 加快推进免费中等职业教育[J].世纪行, 2009, (3) .

免费师范教育,是否政府买单 篇5

此次师范生免费不同以往

据了解,中国自近代师范教育建立以来,一直对师范生给予优惠待遇,免学费和其他费用。但从前后,由于大学生扩招等原因,师范教育出现弱化倾向,师范大学开始实行逐渐收费乃至全额收费制度。

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房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国家在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实行这一举措,旨在吸引一大批最优秀的学生,包括家庭困难的学生,报考师范专业,将来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他同时强调,这次提出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历史上的免费教育是不同的概念。

房喻说,师范院校在收费之前实行的免费教育,是要求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岗位,“国家让你去哪就去哪,可能一辈子都动不了”。而这次接受免费教育的毕业生,和国防生类似,毕业以后在中西部农村的初中或小学服务3年,3年之后可以自己选择去向。即使是这3年的择业,国家也会为毕业生提供数量远大于毕业生总数的岗位,学生也可以双向选择。

实行师范教育是否会影响生源质量,使其不升反降?人们的担忧有两点,首先就是学生拿了免费就要到农村去工作3年,第二个就是,学生在农村服务3年后可以到哪里去。

房喻解释,3年以后政府还是要对学生负责。因为毕业生的编制是周转编制,3年服务期满之后他们到哪里工作,编制就可以带到哪里。

房喻说:“过去免费教育是真的,但是计划分配也是真的。现在不是。”

房喻认为,大学4年下来,每个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大约为4万元,这对农村孩子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即便是对城市的孩子来说,家长也要辨证地看这个问题。城市的孩子从小到大生活太容易了,让他们在贫苦地区锻炼3年对孩子成长是有好处的。

但是,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王清(化名)听到师范生免费的消息,她的第一反应是:“除非我们家穷得不行了,否则我不会让我的小孩去接受免费教育”。王清担心,本来指望通过上学让孩子走出贫困的小地方,到更好的城市和环境去就业,如果孩子毕业后还要到比自己家乡条件更差的地方去,实际上是贫困的恶性循环。让孩子下基层3年,等于跟社会脱节了3年,“下基层,说是积累工作经验,实际上跟现代化的教学可能还有很大差距。这样3年下来再就业就面临更大的问题了。”

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从免费到收费,再到现在的6所部属师范院校免费,经历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对此,房喻认为,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大家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历史上,师范院校实行免费教育,国家不给补偿,也是说师范院校为国家承担了一份特别的责任。学生不能收费,国家拨款相对也少,学生还要享受生活补助,这在某种程度上就影响了师范教育的发展。

随着近几年教师待遇的提高,教师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增强了。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人数增多。师范院校也与其他高校一样选择了招生收费的方式。

然而收费后在实践过程中又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中西部落后地区吸引不到优秀的教师,所以又重提免费。

“国家现在实行免费教育,一方面是想把优秀的学生吸引来,接受免费教育,另一方面是要他承担一个义务,毕业以后要到西部去,这样以后的几年中,每年都会有这6所大学毕业的高水平的学生去做教师,我想这个示范引导作用会很大。从社会来讲,这些学生下去,不仅会把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带下去,也有助于当地当代人们观念的转变。”房喻这样认为。

江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国祥此前就曾提出要对师范生实行免费教育,对于这次的免费试点,他认为,这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强基工程”,一定会吸引一批优秀的人才报考师范专业,有利于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补充和素质提升。

陈国祥分析,无疑,这一政策实施后,直接受惠的将是广大的学生。“得惠于这一政策的师范生,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解决‘上学难’问题的助困之举,而更要看到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陈国祥说。

把好招生和就业关

房喻提到,目前6所师范大学都面临3个问题:一是能不能把好学生招来,二是能不能培养好,三是能不能把学生送到国家需要的相关的地区去。对于陕西师大来讲,关键的问题是能不能把学生培养好。

那么实行免费会不会对招收师范生的人数有所控制呢?房喻回答,现在不是控制,学校的办学质量是第一位的。要提高办学质量,首先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加强。其次,改革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同时,由于师范院校都在不同程度地综合化,举办师范专业的同时也在举办非师范专业,师范生免费教育对师范院校的管理又是一个挑战。房喻表示,学校在重视师范专业的同时会重点加强非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从招生计划的下发、招生规模的控制、名牌专业的举办到学生就业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为非师范生的发展拓宽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到,以前师范教育免费时,有许多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选择师范。师范教育收费后,同等条件下,这些学生转而选择综合性大学或者教育渠道较宽的非师范专业。现在重新免费,可能吸引这部分学生重新选择师范专业。同时,今后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将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高考报考这些高校师范专业的竞争加剧。因此,把好招生关非常重要。

房喻认为,免费教育,首先吸引的还是想当教师的学生,由于免费,可能师范院校对这部分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了。结果是,报考师大的学生中包括感兴趣愿意报考的和家境不好为免费而来的,这样报考的人数就多了,学校也可以择优来培养。

陈国祥则提到了就业问题。他认为,这一举措从大的方面来说,肯定会对师范教育、基础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实际的操作层面来讲,还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要逐步完善一些环节。他举例:“师范教育的入口问题解决了,但出口问题怎么办?毕业后让他们都去西部不现实。还有,这些学生享受了免费教育,毕业后不去中小学、不从事教育工作怎么办?”因此,陈国祥认为,要从制度、社会导向等方面来完善这一举措。他同时强调,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增强这一职业的神圣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报考师范专业、接受师范教育、从事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使投身教育、热爱教育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补贴对象值得商榷

目前,享受这种优惠的仅仅是6所师范院校,其他省属或一般的师范院校依然在老的收费框架下前行。从师范教育的普遍现状看,惠及高端师范生的免费教育示范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在很多人为这个政策叫好的同时,也有专家对于这件事提出了异议。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韦苇指出,教育部招收免费生是为了提高教育行业和教师在全社会的声望和地位,是为了起示范作用,目的非常好,但是这几年,教育事业已经慢慢回热,教师的声望和地位已经提高了很多,现在大家都愿意当教师,所以用免去师范生的学费来提高教师或者教育事业的形象,措施与收效并不是一致的。

韦苇同时指出,给6所部属师范院校师范生免学费也不合理。因为教育部直属院校的招生门槛本来就高,它的无形资产、品牌也高,学生就业形势相对好一些,毕业生也极少有到边远的中西部农村去任教,给这些学生免费,他们毕业后即使国家强制其到边远地区服务几年,但相比那些在偏远山区上不起学的师范生,似乎不太平衡。

在今年的两会上,也有一些政协委员提出:与其给部属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免费,不如给偏远地区的省属师范院校乃至市属的处在山区的师范院校的学生免学费,比如西部青海、陕西的一些学校,因为它们的毕业生留在边远地区任教的比例高,它们处在基层教育的前线。

那些处在山区的院校生源大多是偏远山村,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让他们享受免学费的待遇,也顺便将留在家乡任教作为一个条件,这样正好是需求一致,也算雪中送炭。而考上部属的师范院校的学生,本身就已经算是“攀高枝”了,况且考上师大的学生往往都是家里比较富裕,极少有来自偏远地区的,给他们免费没有太大意义,而且有不少学生也不愿意为了免学费就到边远地区去任教,免学费的补助对象也不恰当。

推行免费教育正当其时 篇6

自2014年金秋始,邢台市清河县和广宗县开始实施免费高中教育。这一早在其他部分省市多有实践的举措,悄然试水多年后,在牛城吹起微澜。一个素有“中国羊绒之都”的美誉,一个却有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坚硬现实,经济发展水平殊异的两端,在民生政策指向上,都选择了将九年义务教育扩展至12年免费教育。国家级贫困县广宗县免除高中阶段学生学费及住宿费,平均到每名学生身上,大概是每人1000元,届时,由县财政直接将资金拨付到学校账户。这项政策会让广宗县1600名学生受益。(2014年9月11日《燕赵都市报》)

高中生人数不多,也许是广宗县敢于实行高中免费教育的重要原因。毕竟一年160万元的高中阶段免费教育资金,即使对一个贫困县来说也不是什么大数字。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三公经费大幅下降,客观上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用于民生特别是教育支出的财力。虽然相比经济发达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财政收入不高,但对收入偏低的老百姓来说,教育负担无疑沉重,也更需要免费教育。否则,贫困家庭可能因掏不起学费而让孩子辍学出去打工;而教育程度不高,客观上也会影响当地青年的就业与收入。因此,无论是从减轻当地群众的教育负担还是从帮助群众脱贫的角度看,将九年义务教育扩展至12年免费教育,都很有必要。财政收入不高的国家级贫困县都能咬紧牙关实施免费高中教育,那么其他财力更宽裕的地方同样也能够做到。可以说,多数地区大力推行免费教育正当其时。endprint

免费中职教育 篇7

一、职业教育制度变迁:历史的必然与现实的使然

制度变迁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制度变迁的目标模式上看,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 是由效益更高的新制度替代效益低的旧制度过程。职业教育的发展所走过的路程也是职业教育制度不断改革和不断创新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职业教育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到近年来中央和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文件, 对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各项内容都作了具体规定。我国职业教育在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和法规的指引下, 不断推进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1985年5月27日, 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改革。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1996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将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固定下来, 依法保障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同时要求建立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社会力量协同办学的管理体制, 逐步形成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格局。1998年, 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 加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力度。2002年7月, 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同年8月, 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5年2月28日,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并要求力争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再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100万。2005年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中等职业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政策。制度突破给职业教育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二、扩招:中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见证

最近几年, 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得到快速发展, 提前完成了国家“十一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与目标, 成为继上世纪末我国实现“普九”“高校扩招”之后教育发展上又一次历史性跨越。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主要是从2005年开始的。2005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人数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100万。2006年,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在2005年的基础上, 再扩大规模100万。2007年, 中等职业学校要在2006年的基础上, 再扩招50万。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812万人, 在校生达到2087万人, 均比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将扩大50万人, 努力实现招生860万人的目标。

三、经费、政策措施: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的主要保障因素

(一) 经费

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总体投入和财政性经费投入均呈上升趋势。

由表1看出, 自2000年到2006年, 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总经费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并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经费总额的上升为中职扩招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2-2008) 注:①表中的经费统计包括中专、职业中学、技工学校和成人中专四类学校, 以下各表与此相同。②经费统计采用的是大口径的方式。

财政性经费一般是教育经费的主渠道, 能反映财政资金对教育的支撑力度。据统计, 从2003年到2008年, 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约100多亿元, 重点支持了1 700多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 20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组织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培训骨干专业教师近10万人。各地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投入也有较大幅度增加, 这些为中等职业扩招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重要条件。2007年是“新资助政策”实施的第一年, 在原补助标准每人每学年1 00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每人每学年1 500元, 财政助学金额大幅提高, 表明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2007年秋季学期, 中央财政安排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金49.8亿元, 学生受资助比例达90%。随着新助学体系的全部落实到位, 2008年全年, 中央财政安排中等职业国家助学金资金97.1亿元。国家财政性经费的增加反映了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的决心和努力程度, 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 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实施是通过组织机构, 运用各种政策资源, 组合各种必备的要素, 采取解释、宣传、试验、应用、协调与监控等各项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现实的效果, 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中等职业教育扩招从问题成为政策议题, 再到成为正式的国家教育政策, 其间离不开代表国家政权的各级政府的作用以及政府代言人的官员的推动。改革开放30年以来, 国务院先后6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并于1991年、2002年和2005年3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十六大召开以来, 国务院先后3次召开或批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并于2002年和2005年两次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并要求在整个教育结构和布局当中, 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 更加重要的位置。一系列政策文本和会议的召开对中职扩招政策的形成与出台汇聚成为一股强大的推动力, 中职扩招的序幕终于在2005年正式拉开。

四、中职助学、中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扩招的有力杠杆

(一) 中职助学

2007年5月,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从今年新学年开始, 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同年6月,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两个配套文件, 并于2007年秋季开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等职业贫困生资助终于被纳入到国家资助体系之中。这对职业教育尤其中等职业教育来说, 可算是30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推动力最大的“政府行为”,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 将资助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只有这些家庭的孩子愿意上中职就能得到资助, 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这将显著地改善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学、生活状况, 让“面向人人”的教育之路的实现成为可能。中职助学政策体系主要包括国家助学金, 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 学校减免学费等多种形式, 其中又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资助政策的重要内容, 这充分考虑到了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途径, 是我国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变革。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必将吸引更大优秀青少年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促进教育走向公平。同时, 这也必将对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扩大招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007年中职继续扩招是在2005年和2006年各扩招100万的基础上开展的, 任务非常艰巨。如若没有中职助学政策的出台, 扩招之路必定走的非常艰难。正因为有了国家的中职助学政策, 中职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才有了可能。据统计, 2007年面向农村的招生达550万人, 占招生总规模的近70%。中职助学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 促使更大优秀青少年选择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接受职业教育。综上所述, 中职助学政策的及时、有效的实施无疑给中职扩招注射一剂强心针, 大规模的助学政策是配合中等职业学校扩招的关键措施, 是现阶段实现中职扩招目标现实路径的一个最佳选择。

(二) 中职免费

2008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要求“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 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这表明农村中等职业逐步免费被提上日程。2008年12月31日, 正式确定2009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这是中国继免费义务教育政策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中职免费是在中职助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来的,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当前遭遇金融危机的形势和背景下, 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中职免费教育, 可以吸引更多城乡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校门;同时, 我国正面临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压力, 而农村人口多, 农村职业教育又相对薄弱, 有相当数量的农村青年难以进入高中, 实施中职免费教育可以让农村孩子免费上中职, 促使更多的农民子女来职校求学, 学一技之长, 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正如上文所说, 要实现中职扩招任务必须把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贫困家庭。这是一个立足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重大决定。2009年开始的中职部分免费必将卓有成效地促使中职扩招任务的完成, 是增强中职教育吸引力一剂良药, 是实现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正如有学者指出, 中职免费搬掉了中职发展道路上最大“绊脚石”, 是釜底抽薪的根本解决办法。

五、中职助学、中职免费:职业教育制度重大突破

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重要标准, 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解决困难群体的就学和就业问题, 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对于职业教育而言, 让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学生能上得起学, 是我国现阶段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具体表现, 是把中等职业教育办成面向人人的教育一个重大举措, 是符合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职业教育, 从理论上说是属于非义务教育, 以提供就业技能为主, 教育回报率高;同时, 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取学费, 是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措施。自1991学年起, 中职 (不含中师) 开始了收费教育的历程。随着国家投入向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倾斜, 职业学校经费在总经费中的比例在不断下降, 职业教育经费的缺口必由其他途径补充。学杂费的增长是一个重要途径。学费总量的不断增长、生均学费的不断提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中职学费占中职总经费比例, 从1995年20.98%提高到2004年的30.35%。中职学费占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43.91%上升到2004年的54.30%。因而, 当家里有多个孩子同时上学, 而农民一年的纯收入都不足以用来交学费, 国家其他配套政策没有跟上时, 就会造成入学机会的不平等。同时, 由于我国的国情的特殊性, 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中、低收入的家庭。因此, 从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来看, 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机会公平。中职助学政策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的要求下, 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横空出世, 犹如一场及时雨。此举意义深远而重大。正如有学者在撰文评价此政策时指出:“新助学政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助动力, 是30年来在推动职教发展上力度最大、效果最显著的举措。它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引导社会转变职业教育观念, 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 如何化解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和缓解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中央政府决定在中职助学的基础上, 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 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这将进一步扩大职教规模, 刺激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中职助学政策和中职免费政策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制度突破, 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时下制度创新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 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制度创新, 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参考文献

[1]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8.

[2]庄华峰, 等.社会政策导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184-186.

免费中职教育 篇8

一、中职教育免费的理论依据

(一)中职教育是混合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 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共享的商品。 (1) “私人产品是一旦被某个人消费, 其他人就不可能再消费和从中获得效用的物品和服务。” (2) “混合产品是指不完全具有纯公共产品或纯私人产品性质, 又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具有这两种物品性质的物品和服务。” (3) 中职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增加社会福利,形成对社会的正外部性。中职教育是混合产品,当受教育者规模没有达到均衡点之前,中职教育不具有竞争性;当受教育者规模超过均衡点,其就具有竞争性。

(二)中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

外部性指的是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效益。 (4) 中职教育在技术上可以实现排他, 但其会产生正外部效应,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混合产品。中职教育的正外部性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中职教育的正外部性表现为人才培养功能和国民经济促进功能。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中职教育能够改变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带来的社会福利效应,全体国民都可以免费地获得。

(三)部分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是中职教育免费的依据

中职教育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混合产品,可以通过收费等方式实现排他。由于中职教育具有正外部性,政府财政必须给中职教育补贴。不同的时期,中职教育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强度不同。计划经济主导的时期,中等技能型人才作为国家人才,由国家计划分配,收益归属国家,个人收益不明显,中职教育实行免费。

二、中职教育的福利效应

(一)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中职教育实施免费,能够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在国民心目中占具着主导地位。中职教育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毕业后从事技能型工作。从获得的收益和发展前景看,中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不被国民看好。并且,随着受过高等教育人才供给的充足,中职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弱化。“学生就业困难、就业后的收益率不高和毕业生深造空间狭小,导致中等职业教育面临一些困境。中职教育免费通过降低入学的经济约束条件,提高个人收益率,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二)增大中职教育财政供给

中职教育实行免费,政府需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财政供给。中职教育收取学费,其实质是中职教育的成本由学生、家长和政府分担。受中职教育个人收益率和就业后所从事职业的社会地位的影响,中职教育吸引力不强,中职教育招生困难,学生规模难以达到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实行成本分担,学生和家长分担教育成本的总量受规模的限制,难以回收。中职教育实行免费,其本质是政府分担了学生和家长承担的教育成本,中职教育财政供给必然会增大,这样有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

(三)增大中等技能型人才的供给

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国民素中,中职教育具有将中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具有改善劳动力结构的功能。中职教育的发展有助于扩大中职学生的招生规模,有助于中等技能型人才培训的开展,有助于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培训。中职教育一旦免费,就可很好地鼓励人们积极接受中职教育,改变目前职业教育不入流,优质生源不足的问题。中职教育免费破解了市场经济的失灵,建立和维护了良好社会经济运行秩序。免费使中职教育规模扩大,增强了中等技能型人才的供给。

(四)增大中职教育的社会效益

实行中职教育免费为科学技术教育服务体系均等化的实现提供了重要途径。它有利于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改善我国劳动力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增加不利人群的收入,保障国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充分调动不利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摘要:中职教育免费已经成为国策, 部分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是中职教育免费的理论依据。增大中职教育财政供给, 增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增大中等技能型人才的供给, 增大中职教育的社会效益是中职教育免费的福利效应。

关键词:中职教育免费,理论依据,福利效应

注释

1 [美]保罗·萨缪尔森, 威廉·诺德豪斯 (萧琛, 等译) .宏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48.

2 毛程连.中高级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94.

3 毛程连.中高级公共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15.

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机制研究 篇9

一、现有免费师范教育弊端及“渐进—诱致”机制的意义

始于2007年的免费师范教育, 充分体现了免费性、优待性、有偿性、强制性特点, 形成了“4+2”、“3+0.5+0.5+2”多种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多数人认为免费师范教育值得推广, 但是其弊端也很明显, 具体表现为免费师范生制度存在权利争议, 有违自由平等择业权和选择权。确保“有编有岗”的兜底政策, 导致部分免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但缺乏退出机制;部分学校免费师范专业设置不合理, 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于是有研究者提出改变招生制度, 在招生后进行二次选择, 实行收费与免费结合制度, 将“免费入学”改为“上岗退费”;改变就业制度, 根据学生职业兴趣双向选择, 对违背协议的学生要求适度赔偿;实施“订单培养”模式;借鉴大学生村官办法, 完善免费师范生制度;明确各级政府责任, 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 建立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中小学的联动机制。国际上, 日本对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学生, 部分贷款将被免除;法国制定了相应的津贴制度, 凡是报考师范学校的大学三年级学生可享受5-7万法郎的补贴;俄罗斯对师范类专业除免除学费以外还向师范生发放贷款, 若学生毕业后决定从事教师职业者, 其贷款将由国家支付。很明显, 逐步补偿、上岗后免除贷款是国外流行的免费趋势。

国内研究表明, 现行直接免除学费、生活费, 强行分配学生工作的免费制度由来已久, 其优点在于方便师范大学和政府操作, 对于补充边远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优秀师资可以起到缓解作用。但是, 这一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面对今天的市场经济, 这样的直接免费制度首先遭遇的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公平问题, 对学生自由发展的制约问题, 由此导致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减弱, 引发系列就业心理问题。最大的挑战还来自于学生的违约, 地方教育所需人才与免费培养的对口性问题。国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改革招生制度, 实行二次选拔;改革免费方式, 实行退费减免政策;改变就业方式, 实行双向选择、违约赔款等政策, 都具有尊重学生选择发展的权利和渐进诱导的特点。国际上, 大多数国家都是采取与市场机制一致的工作后还款免费, 分段津贴补偿制度, 其实质就是采取“渐进—诱致”机制, 让用人单位和培养学校选择到最适合的免费师范生。针对现有强制性免费师范教育问题, 应从制度经济学的诱致机制出发, 研究诱致地方政府投入免费中职师范教育的利益驱动力, 形成激发免费中职师范生内在学习动机, 培养学校致力于教育改革的利益诱导机制。这样设计免费机制的意义在于, 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用人制度的免费中职师资长效培养机制, 理顺政府、免费师范生、培养学校之间的关系。利用“渐进—诱致”机制, 中央或省政府只需抛出引诱的免费金额, 就可以诱使地方政府、学生个人和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 为获得各自需要的利益进行人力和物力投入, 用同样多的钱就能培养出更多乐意从事中职教育的免费师范生。而且由于“渐进—诱致”所产生的内在激发力, 培养出的中职免费师范生质量更高, 违约风险也大大降低。

二、中职免费师范生“渐进—诱致”培养机制设计

中职免费师范生“渐进—诱致”培养机制的基本框架如下图所示。由中央或省级政府主导, 向高考毕业生中素质优秀, 并志愿从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学生, 以工作后还贷的方式免除其入读职业师范大学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补贴, 诱导其为免除贷款而遵守协议, 刻苦学习的培养机制。这样的利益诱致培养机制, 包括招生中的二次诱导、学习过程中的资助和业绩奖励诱致, 就业中的履约免除贷款和违约赔付的诱致机制, 一步步诱导免费中职师范生不断强化其学习动机和中职教师认同感。同时, 给委培单位以特岗津贴, 向培养学校进行教改项目资助等形式, 逐步诱致地方教育行政和参与免费教育的师范大学, 齐心协力为中职学校培养师资。

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免费中职师范生“渐进—诱致”培养机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一) 建立有助于调动免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的“渐进—诱致”招生制度

一是针对农村地区生源, 以免费为诱致条件, 引导经济困难素质优秀的学生与当地中职学校签订委培协议, 报读自身中意的中职师资培养专业。由学生家长和学校为学生申请助学贷款担保, 待学生正式成为委培单位教师后, 逐年返还学费贷款及利息。违约则由学校和家长协同追回本金、利息和30%-50%的罚金, 罚金归委培学校所有。如果委培生本人违约又追不回本金和罚金, 则由签约单位负责追收其家长承担全部本金、罚金和利息, 以引诱委培学校把好违约关, 并积极追缴本金和罚金, 尽可能降低违约风险。二是积极推进入学后二次选择制度的改革, 建立起免费中职师范生退出机制。对那些不适合做教师和本人坚决要求退出的免费师范生, 在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后应准予其退出。既给学生以自主发展空间, 又给委培学校选拔到优质的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道路。对退出的学生, 除要求其退赔贷款或转移担保人外, 只需缴纳30%以下的罚金即可转专业学习。将其空出的名额用于招收同年级同专业学生中, 成绩优秀而又乐意从事中职教育的学生。

(二) 建立以贷款和助学方式为主的, 惠及更多学生的“渐进—诱致”资助机制

为了扩大引诱面和提高免费资助金的使用效益, 应该根据学生和家长自愿, 除采取学费和生活费全额贷款、上岗退费的免费形式外, 还应积极开拓部分免费并提供助学岗位等形式, 向志愿从事中职教育的学生提供资助。可由委培学校提供寒暑假勤工俭学资助生活费, 顶岗实习发给学生工资, 根据学生学费缺额贷款资助等形式, 实行部分贷款、部分资助结合的方式, 让那些诚心于中职教育但经济困难的优质生源进入部分免费范围。当然, 对部分免费和资助的学生, 一旦其违约, 学生本人承担的赔偿金和罚金只能根据其资金占用总数以协议规定的比例追缴。既降低了委培学校的风险和追缴难度, 也降低了学生本人的风险。这样一步步“渐进—诱致”的机制, 既符合学生不断选择的真实意愿, 又有助于以免费还贷、助学为动力, 促使其努力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

(三) 建立用人单位和委培学校热心于免费中职师范教育的“渐进—诱致”培养机制

针对委培学校需要, 培养学校应实施相应的专业和课程设置, 开展专项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国家和省级教育科研部门, 应形成有针对性的立项倾斜资助机制, 对培养学校富有针对性的改革成果予以奖励和推广。委培学校则应根据委培岗位的需要, 配合培养学校指派专业指导教师做好顶岗实习的训练工作, 完善学校的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细则, 形成“双元制”实习训练制度, 以提高免费中职师范生的质量。

(四) 建立自主择业, 违约赔款, 上岗后逐年返还学费的“渐进—诱致”就业机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协约, 应该充分体现尊重学生自主择业的观点, 坚持以市场机制配置教师资源, 而不是强制要求学生必须服役十年才能重新选择。但是, 也必须坚持违约赔款的制度。除对直接毁约的免费生, 由委培单位和家长追缴本金和罚金外, 还需要完善中途离岗, 对后续年限的还本和罚金追缴制度。介于违约的风险, 委培学校原则上只委培学校所在辖区内生源地学生, 这样既便于追缴本金和罚金, 又具有稳定免费中职师范生回乡服务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 极大地降低就业违约率。

(五) 建立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热衷于免费中职师范生教育的“渐进—诱致”特岗津贴机制

为了充分调动用人单位、地方政府出钱实施免费中职师范生教育的积极性, 就需要由中央财政和省政府投入一定比例的特岗津贴, 以特岗津贴的方式逐年拨发给地方政府。再由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承担一定比例的投入, 共同组成返还免费中职生学费和生活费的津贴总额, 以此逐年诱致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根据专业紧缺程度, 设定委培专业和岗位数量。省和中央政府再根据地方政府的财力情况和教师紧缺程度审核资助的指标和力度。这样做, 既能以恰到好处的资金投入引诱用人单位和地方政府投入免费师范教育, 又因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进行了投资, 也就削弱了其虚报指标的动力。同时, 还能增强地方和委培学校甄别选人的责任心, 提高其配合培养学校认真训练的意识, 确保形成地方政府—委培学校—中职免费师范生—培养学校捆绑一体的利益机制, 促使其相互配合, 共同为培养出优质的免费师范生而奋斗。

三、中职免费师范教育实施“渐进—诱致”机制的突破口

中央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和相关诱致政策, 是引导地方政府实施“渐进—诱致”机制变革的关键。因为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 地方政府主动选择“渐进—诱致”机制改革, 除了获得一定的教育政绩外, 不可能从中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所以, 只能采取由中央政府供给的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 “在一个金字塔型的行政系统内自上而下地规划、组织和实施制度创新”。一方面, 需要中央政府拿出一笔启动资金来实施这一计划。国家和省级贫困县中, 中职学校紧缺专业特岗教师岗位设置、中职教师特殊岗位津贴等, 都需要根据免费中职师范生学费总额进行预算, 并以县为单位根据签约学生数和逐年返还学费的额度进行总的预算。然后, 由中央、省政府、市县地方政府和用人单位, 按一定的比例支付每年的中职师资特岗津贴总额, 作为诱导地方政府实施“渐进—诱致”免费中职师资培养的启动资金。根据各级政府的财力, 为了达到逐渐诱致各级地方政府投入中职免费师范教育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可按中央财政50%、省20%、市15%、县15%的比例分担, 旨在形成地方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岗的约束机制。另一方面, 需要中央或省政府制定“渐进—诱致”机制变革的导向性政策。比如改进特岗计划设置方式, 由农村学校根据中职专业教师紧缺情况限额逐级申报;实施艰苦地区中职学校订单式委培, 上岗后逐年返还学费的免费师范生制度;出台中职免费师范生降分录取招生制度和二次选择志愿的招生政策, 明确规定特岗设置条件及其各级财政津贴标准、返还免费金额的总额和年限等。由市县教育局规范委培岗位设置、资助、贷款实施细则, 印制出委培合同及追缴本金和罚款的标准协议书, 形成易于委培学校、培养学校、免费生操作的规程。总之, 应将“渐进—诱致”的中职教师免费培养机制, 转化为委培单位和培养学校操作的细则, 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实施。

综上, “渐进—诱致”机制将最终的获利点锁定在急需优秀人才的艰苦地区中职学校, 而将实际获利集中指向中职免费师范生, 并充分考虑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前途和兴趣, 兼顾地方政府、中职学校和培养学校的获益需求, 用文件形式明确特岗资助额度和年限, 形成了长期、中期和短期“渐进—诱致”的综合优势,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完善农村中职优秀教师补充机制的有效措施。

摘要:针对2007年以来实施的免费师范教育存在的系列问题, 设计出中职免费师范生“渐进—诱致”机制。以现有免费制度为基础, 从招生、培养和就业环节上加以改进, 形成以较少投入扩大免费中职师范教育范围, 激励免费生努力学习, 地方政府乐于投入, 培养学校认真培养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渐进—诱致,免费,中职师范生,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胡志芬, 张弛.我国免费师范生教育现状分析[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1 (2) .

[2]李峰, 王美楠.免费师范生制度的不稳定因素分析——从受教育权与劳动权角度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1) .

[3]郭文婧.免费师范生政策需在实施中调整[J].教育与职业, 2011 (10) .

[4]朱红, 王晓燕, 梁日宁.免费师范生招生现状及建议[J].科教导刊, 2011 (4) .

[5]李平.“上岗退费”与“免费入学”——浅谈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 (3) .

[6]滕贞贞.免费师范生从教心理探究及案例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 2011 (2) .

[7]董建平.免费师范生培养模式的问题探讨——一种“订单培养”模式的构想[J].新课程研究 (下旬刊) , 2010 (10) .

[8]朱永新.借鉴大学生村官办法完善免费师范生制度[J].教育与职业, 2010 (16) .

[9]方增泉, 戚家勇.推进和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基于北京师范大学2007-2009级免费师范生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 2011 (1) .

[10]李伟.论推广免费师范生制度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5) .

免费中职教育 篇10

2008年年初, 台州市决定, 对就读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类紧缺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这项政策的资助对象是三大类专业的37个具体专业。这项资助政策做到两个一视同仁, 即各类学校一视同仁, 民办职业学校按同类公办职业学校专业的学费标准予以减免;各类学生一视同仁, 民工子弟就读中职紧缺专业的也享受免学费政策。

实施免学费政策后, 当年台州教育就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优化了教育内部结构, 2008年全市中职招生27817人, 首次超过普高人数, 职普比达到1.01:1;二是提高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 中职与地方产业的贴近度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三大类紧缺专业学生增加一半多, 三大类学生的比重从原来的34.6%提高到47.2%。全市共有21400名学生受惠, 免费近3000万元。

25年免费教育新解读 篇11

今年9月,东莞市石排镇将迈出走向免费教育时代的最后一步,启动大学免费教育后,该镇4.2万户籍人口将实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部免费教育。石排,在获得“中国最牛教育强镇”美誉的同时也难免有一丝尴尬,因为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劳动的“新莞人”无缘享受该项教育新政。免费教育时代就要开启了,但这种惠民政策的“普惠”时代还远未到来。

政府出资大补文化课

石排镇下沙村的邓晓霞就读于东莞实验中学,还有两个多月就要参加高考了。2008年9月是石排镇实行高中免费教育的第一年,她当时正读高二,开学后没多久,就领回了免费教育补助金1500元。邓晓霞和班里的另外4位石排籍同学对镇里实施的这项免费教育政策颇为得意,在她看来,每个学期1500元的免费教育补助对于东莞大部分本地家庭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但这能说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潜在意义比经济意义要重要。

石排镇党委委员王永权告诉《小康》记者,政府重金抛向教育,实施25年免费教育,是石排镇书记、镇长亲自带队到乡下调研后做出的正确决策。

在石排,几乎每一个本地家庭都有一幢三至五层的房子出租,加上集体产业每年每人十几万的分红,许多年轻人早已经适应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镇上的教育风气一直不好,许多家长忙于做生意,忽略了对子女的教育。这些问题不仅令老师们无奈,未来,没有一技之长的“土二代”们能否令东莞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担忧。

“由镇里出钱延长免费教育的年限,目的有两个,一是切实解决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困难,全镇4万多户籍人口中约有10%是低保户和困难户。二是引导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石排镇委员会主抓教育的姚灿光说,后一个目的更为重要。

“经济发展太快,生活水平提高太快,首先占领民众内心的,一定是物质的幻觉,这种物欲的消费达到顶峰时,人就会变得傲慢和粗鄙。”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以为,在广东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培育之间已出现巨大的断裂,“确实到了为文化补课的时候。”

免费教育不差钱

在东莞的32个镇中,石排镇的经济实力仅仅排在第28位,但是,25年免费教育的计划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除国家规定的9年义务教育之外,其他都是每年按照教育补助的方式发放给学生。“高中每学期补助1500元,是经过调查东莞市各高中情况后确定的数,基本够交学杂费,多数学校的学费不会有这么高。”石排镇政府教育办主任谢惠成说。

2008年9月,石排镇正式启动了高中免费教育,普通高中补贴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全镇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生共有1167人,共发放免费教育补贴约175万元。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学生共有1332人,共发放免费教育补助金约199万元。

2009年8月底,石排镇启动幼儿园免费教育,补贴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学生共1385人,发放免费教育补助金约207万元。

“离实现石排镇25年免费教育只差最后一步了。”王永权告诉记者,凡考入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以上院校的石排籍学生,今年9月份之后都可以获得教育补助。全日制大专生每年每生4000元,本科生每年每生6000元,硕士生每年每生8000元,博士生每年每生10000元。

“尽管石排镇在东莞各镇中排名相对靠后,但即便是每年投入一个亿在教育上,我们也能承受得起。”王永权表示,财政不会影响这项政策的实施。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梓桢也认为,石排实施25年免费教育政策绝对不是一时冲动的行为,其中需要多少资金投放,石排镇必然做过预算,免费教育增加的资金投入每年不会超过1000万,对于可支配财政收入近5个亿的石排来说,不会造成压力。

“新莞人”的幸福在哪里?

对于石排镇本地居民或村民来说,今年9月以后,他们孩子的求学之途再也没有“经济障碍”了,“很有幸福感”成了他们的一致感受。石排镇党委书记翟崇碧说,“实行教育免费既是关心、关爱群众的善举,也是还利于民、增强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方式,同时还可培养石排学生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然而,这种“幸福感”距离数倍于石排镇户籍人口的“新莞人”却很遥远,这些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该镇务工,在塑料制品、电子通讯、五金家电等行业默默挥洒着汗水,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财税收入助力,正因为他们的付出,该镇才有条件实施此项惠民举措,但这项政策却“普惠”不到他们的头上。

目前在石排镇就读的“新莞人”子女将近7000人。黄晴的女儿今年读幼儿园小班,因为她们一家来自四川,孩子不能享受政府的教育补助。黄晴直言,25年免费教育,对于像她一样的数万“新莞人”来说,是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石排镇宣教办主任谢树晃称,石排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教育惠民政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例如从去年春季起,石排镇已免收“新莞人”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书杂费、借读费等费用,对已收取费用的学校,开展全额退款工作,仅在去年春季学期就免收1885名学生总计180.7万元费用。尽管做出了努力,但石排镇外来人口在教育方面的幸福感依然没有增强,“不管你在石排生活了多少年,都还是外来人口,不可能享受与本地人一样的各种福利。”黄晴说。

《石排镇2009~2010学年度幼儿园免费教育补贴发放操作细则》中明文规定,2008年1月1日(含2008年1月1日)后跟随家庭工作关系调动入户石排未满五年的适龄儿童(不含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批准引进的人才入户部分的儿童)以及2008年1月1日(含2008年1月1日)后购房入户石排的随迁儿童及购房入户石排未满三年出生的儿童不在享受免费教育的范畴之内。

有学者称,地方政府施此仁政固然不错,但25年免费教育只针对户籍人口,是对户籍制度的又一重捆绑,在想方设法为户籍制度“松绑”的今天显得有失公平,尤其对在该镇有稳定职业并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来说,更难以接受。

郑梓桢则认为,“新莞人”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如何让“新莞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是值得当地政府思考的一个问题。

资料链接

九年义务教育

1986年国家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本身基础脆弱,实行的时间不长,所以人均受教育年限短,HDI(人类发展指数)在全世界仅仅排在第81名(2008年)。

十二年义务教育

目前,发达国家大多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向十二年制延伸的历史性转变,大大增加了全社会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这些国家的HDI。在中国,2008年,陕西省神木县推行十二年免费教育,近9万名学子不用掏一分钱,还给他们每天补助3.5元的午餐费,为此,县财政每年支出1.6亿;云南省昆明市2008年宣布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试点,2009年宣布改革失败,无限期推迟;北京市宣布正在研究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准备。

十五年免费教育

免费了,还是“穷”教育? 篇12

这是审计署刚刚公布的对全国16个省54个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部分调查结果。没有对严重违规者的指名曝光, 也算不上一次“审计风暴”, 只是让公众对于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真实状况有所了解, 其中传达的信息, 却足以让人心惊。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落实, 拖欠、挪用严重, 在教育投入以县、乡镇为主的时代里, 几乎是多数农村学校的生存常态。直到国家修订《义务教育法》, 发布《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 才为农村教育勾勒了一幅崭新图景。近几年里, 这图景正渐变为现实:2007年开始, 中央财政拿出500亿元消化农村学校积欠债务, 还分3年增加470亿元, 用来推进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中西部的教育投入终于变成以国家为主、地方拿小头的结构;农村孩子们先于城镇同龄人享受了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的待遇, 似乎不再有因经济压力而辍学的危险。不少人都为农村孩子的未来长舒一口气:“种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 和谐好社会, 农民得实惠”。

审计署的报告却让人重生忧虑: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 国家的钱层层下拨途中, 竟然还有“雁过拔毛”之忧。巨额资金的支出, 如何保证用在刀刃上?义务教育全免费的阳光, 农村孩子究竟有没有感觉到?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 根由何在———是历史欠债过重, 是多年挪用教育经费已成了习惯, 还是个别人私欲膨胀?

也许都有。如果你逐个去调查, 有关学校和有关部门恐怕都会有一长串“不得不”的理由。毕竟, 国家下拨的只是学生“免费”后的部分缺口, 而不是学校全部开销;毕竟, 许多地方财政收入不多养人不少, 处处等着用钱, 别说为教育这样的“软投入”掏腰包时小气, 连上级拨款也难免要打截留、挪用的主意;毕竟, 不少学校都有旧债未偿, 而且, 也很少有严格的经费管理监督机制。

然而, 最根本的原因或许还在观念上。虽然十多年前就人人会说“再穷不能穷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 但直到今天, 在最基层的乡村, 那些面向真正农家子弟的学校, 有不少依然穷困薄弱。一遇意外波折, 苦的, 依然是孩子。

上一篇:三课下一篇:卷烟配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