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精选12篇)
中职学生养成教育 篇1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 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不高, 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 因此中职教育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中职学生日常行为问题现象
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段辍学者, 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他们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 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自私自利、没有集体荣誉感、无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差、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等。学习目的不明确, 态度不端正, 上课迟到、早退, 在课堂上讲话、打游戏、发短信、看小说、打瞌睡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厌学、逃学、谈恋爱、打架斗殴、精神萎靡不振、沉迷网络、生活自由散漫、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解决上述难题就必须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他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因此, 人从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英国小说家萨克雷有一句名言“播种行为, 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 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可以收获命运”。我认为养成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 以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切入点, 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 但在中职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包含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的内容。养成教育就是人的道德品质这一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一外在表象的统一。
三、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 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内在的力量, 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个人的需要主动地调适、充实和丰富自己时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激励教育就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 挖掘自身潜能形成积极主动的心理促进学生的发展。中职学生一般处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 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 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 学习能力比较弱, 自律能力不够强, 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 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 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 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可以制定激励制度, 实施激励评价, 举办技能竞赛、学习竞赛, 采用鼓励谈心甚至采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处罚等激将法等, 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其潜能。有计划地请一些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作报告, 讲述其亲身经历, 破解职场迷局, 用学生身边的成材事例让他们看到希望, 看到未来, 让他们看到这些榜样离自己是如此之近, 能使学生更有真实感、亲切感, 更容易受到激励, 让他们既看到困难又看到希望。教师通过激励, 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重新做好人生规划, 重新点燃他们人生的激情。
(二) 强化规范、常抓不懈,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 什么不应该做。要加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 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讲究文明、注重仪表、注重卫生、注意安全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职学生行为规范和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做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 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 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注重信息反馈,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三) 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 他们心理渐趋成熟, 追求人格独立, 在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 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 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 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 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追求时髦, 不懂关心他人, 缺乏感恩意识, 自理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成材已没有可能, 对孩子丧失信心, 动辄挖苦羞辱, 冷嘲热讽, 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 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 自我放纵我行我素, 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 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 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对中职生而言,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就要求中职教育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用我们的爱心从一点一滴抓起, 让教育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长期的坚持, 为学生明天的发展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奠基。
中职学生养成教育 篇2
大理州财贸学校钟庆文
关键词: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论文摘要:当代中职生行为习惯问题已日益成为中职学校教育亟待解决也较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三大方面阐述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含义、当代中职生行为习惯现状及产生的原因及实施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第一、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含义
中职学生养成教育 篇3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工作;养成教育;方法
一、引言
“教育无非就是习惯的养成”,“积千累万都不如养成个好习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这样论述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将受益终身。可是,当前中职学校许多学生由于来自家庭、学校或者个人的原因,存在着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习惯,阻碍着自身的成长、成才。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做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其重要的职责。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做好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
二、当前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存在的问题
1.学习意识不强,纪律意识淡漠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学习成绩一般,因此在中、小学时期经常被教师所忽视,这些学生由于缺少教师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动机。因此,中职学生在学校往往抱着“混日子”的心态,上课期间经常睡觉、玩手机或者看小说,课下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了事。另外,中职学生由于长期被教师所忽视,因此大都纪律涣散,缺乏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常常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表现为破坏学校公物、打架斗殴、翘课上网以及吸烟酗酒等。
2.生活习惯懒散,修养亟待加强
古人有言:“少成若天性”、“养习于童蒙”,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儿时抓起。然而,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倡导下,现在的中职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百般宠爱,为其包办一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职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也没有主动打扫卫生的意识,衣物常常是随意放置、杂乱无章,生活一片狼藉。另外,中职学生由于从小被溺爱,因此常常以自己为中心、不考虑他人感受,表现出极强的个人主义,缺少一个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诸如在教室或者走廊大声吵闹、在宿舍抽烟酗酒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对学校的学风、校风产生了极坏的影响。
三、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
1.采用日常训练法,重视点滴小事的价值
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且要做到持之以恒。为此,中职班主任首先要重视点滴小事的价值,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小事抓起,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些小事收获感悟、养成良好习惯。如石家庄某中职学校从2010年开始倡导、实行“养成十种好习惯”主题教育活动,号召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到社区清理白色垃圾,在学雷锋月里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让学生每人都学习雷锋做一件好事等。通过开展这一主题教育,如今学校的碎纸屑少了、文明举动多了,可见这种“抓点滴小事、养良好习惯”的活动效果显著。其次,班主任在开展养成教育时要有耐心,对于中职学生常出的一些问题、常犯的一些错误,要做到不厌其烦地为其分析行为的不合理之处,与此同时借助正面典型人物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逐渐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从而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环境熏陶法,实现潜移默化的功效
荀子有言:“蓬生麻间,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影响人的一生,人的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进入一个好的环境能让人“赤”,进入一个坏的环境则让人“黑”。中职班主任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注重良好环境的营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首先,班主任要注重物质环境的营造。为此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诸如在教室的黑板或墙壁上附上有勉励作用的图画或文字,在宿舍开展装潢大赛和温馨宿舍评比等。山东寿光某中职班主任积极开展班级文化、楼梯文化建设,随后又开展了楼道文化建设,在楼道中打造出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墙”,不仅彰显了校园特色,且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班主任要重视精神环境的营造。为此班主任要切实做到关爱学生并引导学生关爱他人,与学生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多鼓励、赞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与关爱,从而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3.注重榜样示范法,开展典型教育
典型教育是通过典型的人或事来进行示范,变抽象的说理为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进行教育,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中职学生处在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喜欢表现自我,时常模仿自己崇拜的“明星”,因此中职班主任要重视榜样示范法的作用,积极开展典型教育,多为学生树立一些正面典型进行示范教育,让学生在比较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讲述革命先烈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和引导学生,也可以倡导学生开展“雷锋活动月”活动。此外,班主任还可以从班级中就地取材,将班级中的好人、好事作为先进典型进行示范,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例如如皋市一中职十分注重典型教育法的作用,该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台、学校黑板报、晨周会等形式宣传“三好标兵”的事迹,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上收到了良好效果。
4.巧用纪律约束法,开展实践活动
中职学生由于长期被教师所忽视,因此大都纪律涣散,缺乏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因此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对好的行为加以鼓励、对差的表现进行教育。当前国家制订了《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虽然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但是这一《规范》内容相对较宽泛,学校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本身、学生本身的特点制定出更为细化的道德行为规范,以便于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另外,中职班主任要明确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结合的过程,因此进行养成教育绝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而是要辅以实践活动。为此班主任要注意在特殊时间节点到特定地点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具体做到:一是抓好主要节点,如端午节、清明节等,二是要利用好教育基地,如伟人故居、烈士陵园等,例如在清明节带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就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良好效果。
5.利用集体教育法,营造良好班风
教育学中强调要将个人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就十分强调集体教育的作用。每一个中职学生都处于班集体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到班风的影响,而且有研究指出,良好的班集体能让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班主任要重视集体教育法的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班风。例如2014年徐州某中职开展了“建设良好班风”活动,这一活动就是旨在发挥班集体的作用,让学生在集体中实现自我教育。事实证明,良好班风建设活动能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而良好班风的形成反过来又能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达到养成教育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对中职班主任来讲,做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其重要的职责。因此,中职班主任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郝日花.浅谈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养成教育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2(02)
[2]金虎.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经验与做法[J].职业教育,2013(12)
[3]徐丽萍.浅谈班主任对高职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J].素质教育与学生工作,2011(03)
中职学生养成教育 篇4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 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教育手段, 全面提高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素质, 最终使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所以, 养成教育也就是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会学生生活和做人。
二、中职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现状分析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存在诸多问题, 不仅令从事中职教育的老师头疼不已, 而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职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 自暴自弃的学生也很常见, 他们有很多弱点, 如以自我为中心, 集体荣誉感不强, 逆反心理较重, 不轻易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 上课迟到、早退, 课上讲话做小动作, 沉迷网络, 等等。这不仅会给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相当严峻的困难和压力, 更会给我国的就业市场良性循环带来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我认为首先是观念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家长送孩子上职业学校的目的只是不想让孩子过早进入社会, 孩子在学校学什么, 学得怎样, 他们一概不管。虽然当前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 但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还需改变, 就业观念、就业制度还比较落后, 这些客观上造成中职学生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其次,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来源较为复杂, 大多数学生除智力因素外, 最关键的原因是缺少良好的引导, 从小家庭教育缺失;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经费问题, 开设的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育方式落后, 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产生共鸣。由于如上原因, 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我认为要解决上述难题, 就要从根本做起, 从扎扎实实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开始。
三、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塑造中职学生良好心态的途径
养成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道德品质的养成;二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 更需要中职教育工作者做一系列深入而细致的工作。要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塑造中职学生的良好心态,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学校要制定完整的学习、生活制度。
中职学生自律能力比较差, 多年养成的坏习惯、坏毛病一时很难改正, 这就需要我们制定各种规章制度, 使学生明白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 为什么要这样做, 以及如何去做。要采取全天候、全方位的管理, 即每天24小时每个阶段都有老师监督、管理和指导, 做到时时、处处、事事有人监督, 随时掌握学生的行踪及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他们逐步改掉不良习惯。
(二) 学校还应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走廊、教室、寝室、餐厅、校园里张贴名人名言和温馨提示, 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提醒。例如, 在餐厅里贴上:“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 学生在浪费饭菜时, 看到这句话, 就会有所触动;在教楼的走廊里贴上:“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学生看到就会想想自己所浪费的时间。学生就会慢慢接受这些好行为, 养成好习惯, 进而就会去尝试并保持。
(三) 学校还应加强师德建设和学校管理。
养成教育的实施, 牵涉到每一位教职工。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 是学校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前提, 正所谓:“正人先正己, 教人先自教。”学校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力求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去感染、教育学生。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要扎扎实实地打好“阵地战”, 千方百计寓养成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各教辅部门应以出色的工作、良好的形象, 通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乃至思想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在管理方面还可“军事化”一些, 目的是让学生改掉身上的不良习气, 磨炼意志,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对犯错误的学生要严肃处理, 像企业那样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让学生感到不能再犯错。
(四) 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学校养成教育要大力提倡在实践体验中培养习惯。这就要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的作用, 经常性地组织大型活动, 如学雷锋活动、清明节扫墓活动、五四歌咏比赛活动等, 经过亲身体验, 使学生受到教育。另外, 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 开展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 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及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还可以每周一组织升旗仪式, 定时收看新闻、法治在线等节目。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德育知识, 领会德育内涵, 在活动参与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如此动态的课堂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在学习中品味快乐, 体验成功。
(五)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
一要加强学校教育。利用每周的德育活动对该周事情加以总结, 指出问题, 并及时处理问题, 举一反三, 教育大家;利用周一的主题班会, 加强思想教育;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经常组织集体活动, 既可加强班级凝聚力, 增加同学间友谊, 又可将课后话题大部分转移到活动中, 减少了不安定因素;对于问题较多的学生, 不定期地进行谈心, 并有耐心地跟他们“磨”, 用真情打动他们。二要与家长联系沟通。一方面可采取开家长会的形式, 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让家长理解并配合教师的工作。另一方面可采用电话交流形式不定期地与家长沟通, 做到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 掌握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三要加强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通过与社会各部门的联系, 如请公安、司法部门的人员到校对学生做宣传教育工作, 使教育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总之,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互结合, 相互补充, 才能构建一个适应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体系。
总之, 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从事职教的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寻找最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最适合的管理方式, 使每一个中职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学生养成教育 篇5
社会发展到的21世纪的今天,物质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价值体系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对于这其中夹带的一些不健康因素,如果有关部门未加引导和管理,未成年学生在这些不健康因素面前,就会表现出迷茫、矛盾的心理状态,出现了放纵或自闭的两种极端行为,出现了享乐主义、不劳而获等心理,模仿成年人吸烟、打牌、喝酒、嚼槟榔,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对策
(一)呼吁全社会重视未成年人的养成教育
给未成年人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们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大小。国家有义务给孩子提供正面的榜样力量,弘扬社会正气,净化社会环境。尤其要加大电视荧屏、网络信息的管理力度,通过立法规范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全社会都有义务向孩子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二)学校要转变育人理念
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教育部门要从人的发展需要出发设置评价指标,从人的发展需出发开展课程改革,开设专门的公民常识课。在学校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劳动……学校要改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改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引导学生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自信的发展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的习惯。
(三)学校要加大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干预
引导学生向善、向美。流利的普通话是一种美,干净整洁的环境是一种美,大方干净的着装是一种美,文明用语交流是一种美……学校要通过细化管理细则,建设校园文化,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加大美育熏陶。用美好的环境、和谐的气氛、文明的举止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之健康向上。
(四)学校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层次性,关注反复性
对中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中职生;习惯养成;思考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十分重视,而忽略了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小学阶段尤其如此,导致很多中职生日常的行为习惯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加强中职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中职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中职生在行为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责任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部分中职生文化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同时在责任意识、纪律观念等方面存在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自私自利,缺乏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没有团队精神与组织纪律观念,过于依赖父母却又具有很强的反叛心理,对父母以及教师的教育引导存在抵触情绪。
2.学习目标不明确,过于放纵自我。部分中职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过分的自信,部分中职生又消极悲观地情绪化,生活和学习都始终处于散漫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学习没有兴趣,时常出现旷课或者在课堂上看小说、玩手机等;生活习惯严重不良,比如不按时就寝、浪费金钱等。
3.对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辍学和中考失利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十分迷茫,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完整的规划。主要表现为: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反正自己将来会是社会最低层,干什么也没用;父母只要求我混个毕业证,跟他们做事就行,等等。
二、中职生不良习惯成因分析
1.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对中职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影响。进入中职学校后,学生的成人意识、独立意识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加强。他们会经常觉得家长、教师不理解他们,当受到批评后,就会对家长、教师的教育刻意回避,有的甚至形成逆反、疑惧心理。这些因素导致行为不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使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尖锐地对立起来,从而形成各种不良习惯。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对中职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出言不逊、行为粗暴等不良习惯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烙印。学校教育、校园风气也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部分学校教育过程中只在意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就业率,而忽视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中职生缺乏社会经验,社会阅历浅,容易出现交友不慎的情况,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最后使得他们被所谓的“义气”蒙蔽双眼,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
三、对中职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建议
1.促成养成教育的经常化。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耐心,要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反复性进行关注教育,善于发现他们好的变化,抓住教育时机进行表扬、鼓励,对于坏的习惯则纠正要及时。要从学生本身的实际出发,让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该怎么去做。这些教育内容不可能让学生短时间就能够明白,因此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2.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并不是仅仅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就能够达到目的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教师的行为习惯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应该建立起以校领导为核心,校学生科、团委、班主任为骨干的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小组。对当前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特点进行研究,并制定出具体的制度对学校教职员工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学校的教职员工应该人人是榜样、个个做表率,激励并感染学生进行模仿。学校还应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3.把情感教育贯穿养成教育始终。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包括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师德的重要表现之一。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大部分受批评多,责骂多,在心灵上不同程度受到了伤害,关怀上得不到满足,他们不容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习惯养成教育要遵循情感性原则,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来弥补学生的心理创伤,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对学生的真爱,能够唤醒学生的爱心,让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操,让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有助于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行动,便于将教师的教育内容与学校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总之,对中职生而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细处着手,从小事出发,关爱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深处,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碧.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2]曹志慧.中职生背离行为规范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3).
[3]陈两宁.对中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闫国娥.中职生行为养成教育略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
中职生道德和法制养成教育 篇7
一、实施对中职生道德和法制养成教育, 是提高中职学生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1. 帮助中职生树立自信心。
对中职学生来说, 自信心既来自于自身的“内驱”动力, 也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而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都是使他们缺少自信心的外部条件。据调查:中职学生中有90%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当看到别人上普通高中读大学时, 就觉得自己的前途渺茫, 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 对中职学校来说, 应正确去引导他们。在这些中职学生中, 我们发现, 绝大部分都愿意通过参加有益的活动来表现自己, 展示自己, 推销自己, 其目的是让别人了解自己, 认同自己。对他们这种内在热情, 只要我们能做到积极引导, 并给予鼓励和赞扬, 就能使他们在肯定声中找到自信。
2. 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的中职学生, 在中学时候, 不仅文化基础差, 而且绝大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导致不少学生产生了道德危机, 法律意识淡薄, 其中包括个人的道德意识, 法纪意识, 责任意识等。因此, 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他们成为一个道德高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是实现道德和法制养成教育的第一步。
3. 帮助中职生学会和掌握道德评价, 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
笔者做过多年这样的跟踪调查, 主题是:道德对人发展有什么影响。结果发现:29%的中职学生认为与人的发展关系不大, 认为只要有技术, 有本事, 有钱就行;61%的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十分模糊, 只有不到10%的人认为, 一个人对道德和法制意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对人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加强对中职生的道德和法制养成教育是一个相当繁重的任务。
二、加强对中职生的道德和法制养成教育, 是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的重中之重
当前中职学校道德和法制养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3个。 (1) 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在一些中职学校, 一讲起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从校长到班主任都觉得很重要, 但要真正拿出具体的方案和做法, 却不知从何说起。大家都找借口, 课程太多, 忙不过来。结果变成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 把道德和法制养成教育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 (2) 迁就姑息, 明哲保身, 担心学生报复。在中职学校, 由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数量不少, 他们不仅不认真学习, 而且脾气暴躁、态度恶劣、不讲道理, 有的甚至沾染了黑社会老大习气, 天不怕地不怕, 老子天下第一。对这些学生, 只要老师一批评, 不仅和你顶嘴, 叫你别管闲事, 甚至进行威胁, 致使一些班主任和老师不敢管, 不敢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对学生的违纪行为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表现出软弱性。 (3) “孤岛”教育, 缺乏合力。在一些中职学校老师看来, 这些中职学生不好管, 谁都不愿当班主任。加上相当部分课任教师只管教书, 不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使思想道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成为班主任孤军作战的“孤岛”教育, 从而更加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养成教育。
三、中职生道德和法制养成教育的策略和措施
对中职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养成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依据“因材施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要求, 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创新养成教育体制, 培养学生自省自律的良好行为。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道德法制养成教育的要求, 通过改革创新, 构建一个以学校党组织为核心, 共青团、宣传、司法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 通过层层明确责任, 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让学生在自省自律养成教育中, 正确认识和规划自己。小到课堂秩序, 大到国家法律, 处处都要遵守规则意识。从学校层面来说, 要从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入手, 让学生参加到学校和班级管理中, 在每项规章制度的约束下, 自觉利用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
2. 创新养成教育运行机制, 培养学生服从与协作意识。
中职生要开展养成教育 篇8
养成教育应该以德育教育为重点, 以责任服务教育为抓手, 以活动为载体, 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真正把责任服务教育落到实处。
一、了解自我, 悦纳自我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 即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 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 自信心不足,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素质成长。而且这部分成绩不佳的学生大多数进入职业学校就读, 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德育工作者应注重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对自我形象进行整体认识, 让学生从学业自我形象、社会自我形象、情绪自我形象、体能自我形象等方面进行整体认识, 找出自己的优势与劣态, 帮助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 树立自信心, 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实现人生价值。
针对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题材供学生选择与实践。比如在班会上, 我们提出主题内容:好儿女志在四方、开发你的潜能、当麻烦找来的时候、路在脚下等。通过学生的讨论, 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最棒的, 并且如果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求同学互相督促去实践。班主任时常通过与学生谈心等方式和方法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从而达到了解自我、悦纳自我的目的。
二、用心感受, 知恩感恩
现在的学生, 很多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中居于特殊位置, 家庭教育的不当给学生身心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 严厉不够, 百般将就, 姑息纵容。多数独生子女存在自私、自利、任性、懒惰、冷漠的性格, 在他们身上很少看到同情心、热心与爱心等。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表明, 未来的教育不单单是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 更重要的是个人道德、伦理、情操的培养。让学生明确责任, 树立服务意识, 做力所能及的事非常重要。
结合学校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学生住校的特点开展教育。比如以往有些学生在双休日都要把脏衣服带回家让父母洗, 周一回来再带回干净的, 周而复始, 家长给孩子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我们德育工作者就此现象提出方案:要求每个班主任在学生班会期间与学生座谈, 谈论父母的养育之恩, 谈不能自立的危害,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好的一面因势利导, 并将自强自立的好榜样提出供大家学习, 让他们带动身边的同学, 感受劳动的快乐。班主任要时常深入寝室, 鼓励他们完成那些应该独立完成的生活小事, 并在寝室设立评选台, 对进步和表现最佳的学生在班级评比先进或学期结束时给予一定的表彰或奖励, 建议把家长请来参加, 这不仅对学生是很大的触动, 对家长也是一次教育, 在学生回到家之后, 家长就会成为义务监督员, 学生对家长的感恩之心自然而然地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了。
三、尊敬老师, 真诚感谢
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尊师者, 尊其教;重师者, 敬其德。教育发展到今天, 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传统,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针对学生自私、任性、不懂得尊重老师尊重知识, 师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教育青少年自觉做到尊敬老师, 尊重老师的劳动, 接受老师的教导, 服从教职员工的管理, 明确责任, 更好地学习知识, 学会做人。
在开展教育过程中, 我们德育工作者提出:各班以主题班会相互交流的形式,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使学生对老师有全面的认知和了解。班会可以邀请一些老师参加, 让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互动, 如小制作比赛、体能比赛、反串比赛等, 目的是让学生和老师增进相互的了解与认同, 让学生感受到换位后的不易, 从而理解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 老师的教诲是为学生负责的, 这样在以后和老师的相处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另外, 班级可以建立一个意见簿, 对每位老师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出现的错误, 同学们都可以畅所欲言, 这样同学既做了被管理者又做了主人, 对教师也起到督促作用。
四、小事做起, 热爱学校
学生学习在学校, 成长在学校, 发展在学校, 每个人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这样个人的进步才有积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个人离不开集体, 只有在集体之中个人才能获得发展。只有集体的土壤才能孕育出成熟的、健全的个性;只有热爱学校, 刻苦学习, 才能促使自己成才。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从小事做起、热爱学校的好习惯。
针对有些学生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意识薄弱的习惯, 我们德育工作者提出:在班会上可以开展一些如:“学校兴衰, 我有责任”、“班荣我荣, 我为班级争光荣”等主题的演讲比赛, 促使学生关心学校发展, 关心班级, 关心他人, 自觉维护学校利益和声誉, 更好地回报学校, 共同构建文明、平安、和谐的校园。另外凡事要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事做起。吉林机电工程学校通过开展勤俭节约教育, 校园里垃圾中很少出现饮料瓶的身影, 学生们自觉地把饮料瓶整齐地装在桶里或编织袋里, 然后把它卖掉换成班费, 这个小小的现象就是我们养成教育的典型事例。学生心存责任心、爱心, 凡事能从小事做起, 热爱学校的校园文化, 这样的行为应该发扬。
重视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9
(1) 由于各高校扩招, 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 “普高热”仍在持续升温。
(2) 企业转制、机构调整、大量工人下岗待业, 使培养一线生产技术人员的中职教育受到了严重冲击。
(3)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高。
这些因素使中等职业教育处在了弱势地位, 成绩好的学生根本不愿上中职, 成绩一般的学生也不惜花巨款进普高。“不好好读书就去读中职”成为一些初中班主任的口头禅。中职招生被安排在高中段招生的最末一批, 招生困难, 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中职学校为了生存, 招生已不设门槛, 存在大量的问题学生,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他们普遍是经历了无数次打击的失败者, 是在老师、家长的批评多于表扬声中长大的, 心理反常, 缺乏爱心, 集体观念淡薄, 以自我为中心, 甚至有抽烟、早恋、上网吧、损坏学校公物的恶习。
(2) 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或同学的尊重, 心理比较脆弱, 很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心理, 普遍缺乏自信, 自卑感强, 不求上进, 对未来充满迷茫;缺乏尊重、缺乏诚信, 对家长、老师说谎。
(3) 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喜欢标新立异, 把另类当时髦。
(4) 组织纪律差, 行为上散漫放纵, 不服从教育, 无视老师的存在, 顶撞辱骂师长, 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安之若素, 经常滋事违纪, 甚至在校园内常常因小事动辄打架斗殴。
(5) 基础知识薄弱, 接受能力差, 学习自觉性差, 认知水平较低, 不会学习, 不爱学习, 厌学, 拒学, 甚至逃学, 成绩参差不齐, 对教师的教导置若罔闻。
可见中职学生行为习惯欠佳是一种普遍现象, 他们还未成年就被深深地烙上了失败者的印记, 成了一群个性反叛者。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 他们即将踏上社会, 但不能自立于社会, 而社会经济建设又需要他们, 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去掉自卑的情绪,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和谐的校园, 是中职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 也是中职教育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一本叫《少年儿童研究》的杂志发表了一篇报告, 《悲剧从少年开始查———115名死刑犯犯罪原因追溯调查》。调查表明, 115名死刑犯从善到恶的变化不是偶然的, 较差的素质和积累的许多缺点是他们走上绝路的潜在因素, 是罪恶之苗, 是悲剧之根。他们中的30.5%曾是少年犯, 61.5%少年时犯有前科, 从小就有不良行为习惯, 渐成劣迹, 终遭死罪。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面对中职生的现状, 应该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为就业做好准备。那么, 作为教育者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三、怎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 教师要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 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先贤哲人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 习惯如自然。”充分说明人在自然状态下, 不假思索, 不必费什么心思, 更不用意志去控制就会形成某种行为, 虽然中职生很多是在叛逆中渡过中学时代的, 也养成了这样那样的坏毛病。但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能力, 只是应试教育把它们暂时掩盖了。作为教育者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追求上进, 都希望获得别人 (尤其是老师) 的肯定和赞扬, 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 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有的习惯。学校和教师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 对中职生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多角度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多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对一些差生, 教师只能关怀、鼓励、教育他们, 不能疏远、打击、冷淡他们, 特别要注意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习惯, 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不给学生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机会。正所谓“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 应帮助他们树立成功的信心,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良好的生活情趣,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 作为教师,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 多一些理智的思考, 这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 又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2. 习惯训练无小事
有这样一首小诗:丢了一颗钉子, 坏了一只铁蹄;坏了一只铁蹄, 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战匹马, 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 亡了一个国家。这首小诗, 它雄辩地说明了一颗钉子与一个国家的关系, 细细品味, 就可以看出小诗里寓含着一个大哲理, 那就是:要想成功, 必须有良好的习惯, 而这种良好的习惯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 不能好高骛远, 让学生感到目标高不可攀而失去信心。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 提出简单易行的要求, 使学生明白只要做好每一件简单易行的事情, 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我们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虽然做到了“大处着眼”, 却忽略了“小处着手”, 使教育脱离学生实际, 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学校无小事, 件件需认真。”让学生从每天的走路、吃饭、说话、上课、穿着打扮、清洁卫生、内务整理等日常习惯入手, 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件简单而平凡的事情,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 非常认真地做好它, 就是不容易。
3. 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
常言道:“无以规矩, 不成方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必须有相应的行为规范, 让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 有规可遵, 让学生明白哪些事情能做, 哪些事情不能做。我们应该从《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始, 针对中职学生的实际, 通过在学生中开展活动, 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为了便于学生遵守, 应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而且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尊重老师的劳动,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不在课堂上接听手机或发短信, 不谈与上课无关的事, 不在教室里随意走动, 不顶撞老师, 做到上下楼梯靠右行, 进教室、寝室、食堂等公共场所不跑步, 不在走廊等通道打闹追逐等, 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不欺骗同学, 不仗势欺人, 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对公共财物不拳打脚踢、不乱划乱扔, 不在墙壁、书桌上乱涂乱画, 不践踏草坪, 使学生养成爱护公共财物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做到见面说“你好”, 分手说“再见”, 得到帮助说“谢谢”, 如有不对说“抱歉”, 交谈要文明, 不说脏话、粗话, 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自觉整理自己的物品, 东西摆放整齐, 及时打扫公共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 不乱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 注意卫生的保持, 可以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爱清洁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老实诚信, 不欺骗家长与老师, 不对家长与老师说谎, 不抄袭作业, 考试不作弊, 可以使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人与人沟通时, 我们常犯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妄下断语的毛病。因此我必须强调:“了解他人”与“表达自我”是人际沟通不可缺少的要素。首先要了解对方, 然后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要培养设身处地的“换位”沟通习惯。
4. 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宣传上, 也不应停留于一两次活动里, 重要的是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著名教育家曼恩曾经指出:“习惯仿佛一根缆绳, 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 要不了多久, 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记得在一本名叫《你是中国人吗》的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 印象甚深。这句话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 就怕八八六十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 只要天天去做, 坚持到20天左右的时候, 就会准备形成习惯;如果同一种行为坚持到60天左右的时候, 一个人的习惯就形成了, 一般不会再轻易改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 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 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人都有惰性, 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 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 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 这时就很需要师生密切配合, 老师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 学生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尽管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不相同, 但是坚持的时间越长, 习惯越稳定。长期坚持, 学生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 以身作则, 教师要做好表率
俗话说,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因此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 做出榜样, 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要求学生守纪律、有礼貌, 教师自己就要守纪律、懂礼貌, 否则学生就觉得你没说服力。身体力行, 身教重于言教, 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校长亲自带头实施环保计划, 教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 学生会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 偶尔有同学扔了, 学生之间也会互相监督、相互帮助。注重榜样的示范, 可以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艺术家、伟大和古人有怎样的行为习惯, 以及他们有什么良好的行为习惯等, 正面诱导十分重要。每隔一段时期, 进行一次评比小结, 每次小结, 评出一、二个典范, 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 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 示范和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 争取家长配合学校
中职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良好行为的养成, 争取家长配合学校, 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 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居住分散, 离学校远, 可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如每学期期初和期末, 学校分别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和成绩通知书, 这种方式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的关注, 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中职生数学素养养成教育的策略 篇10
一、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性
中职数学教学大纲指出: “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 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 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 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简称《规划纲要》) 提出,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 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要致力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来促进质量的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 其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中、初等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专业特色就是为专业学习提供一定的服务, 选择与专业联系紧密的数学知识, 加强数学在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因此, 数学素养的提高, 促进学生专业课的学习; 同时通过加工制造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正如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说: 一个国家只有数学蓬勃发展, 才能表现它的国力强大. 的确, 任何科技创新都离不开数学, 只有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大众, 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创造力.
二、数学素养养成教育的策略
1. 加强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加强数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共同研究合理方案, 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为保证数学为专业课服务功能, 实现数学与专业学习无障碍衔接, 让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数学教师要及时了解专业课学习所需的数学内容与程度, 在数学教学中也选编一些与专业相关或相近的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业教师也要吸收并采纳数学教材中的好的思想与方法, 尽可能将专业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或思想方法讲得简洁明了, 同时双方都要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所在, 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协调方案. 将数学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直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及专业课的成绩都得到提高.
2. 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
( 1) 以问卷形式调查研究当前职业学校学生数学素养的现状及对专业课、文化课课改的态度和认识, 根据问卷的反馈情况, 通过讨论, 拟订比较详细的研究方案, 明确具体分工.
( 2) 调查研究相关专业所涉及的数学知识. 通过专业教师的经验和观点, 比较全面了解加工制造类专业课教学中运用到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师对专业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初步分析、归类, 并按顺序、知识点进行综合梳理.
( 3) 数学教师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例题,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真谛, 提高其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本领, 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 在作业布置方面应注意增加实践性、研究性的作业.
( 4) 专业课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
3. 多渠道提高数学素养
通过调查了解中职专业课教学中数学知识、数学思维的运用, 通过研究把所用知识和思想按顺序、类别进行整理, 解决数学教学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功能定位.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课改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通过研究, 解决职业学校数学课教师的困惑,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面, 提升研究水平, 勇于向新问题挑战.
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 以学生发展为基点, 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提升了教师执教数学课的能力.
现在提倡素质教育, 并把人的素质划分为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 数学素养就是文化素质的一部分.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是信息化的时代. 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不可能是没有或缺乏数学素养的人才. 传授数学思想, 与传授数学知识不是分离的, 更不是对立的, 而是统一的、融合的. 数学思想、数学能力、 数学素养应在讲授知识时融入其中, 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传授的; 是潜移默化、画龙点睛地传授的. 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养成教育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改变思想、改变方法; 多思考、多实践, 使得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及继续学习有所收获.
摘要:近些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加工制造业异军突起.可是任何科技创新都离不开数学, 只有具备良好数学素养的大众, 才能提高整个民族的创造力.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和学习兴趣都普遍较差, 学习效果不尽人意.故对中职学生的数学素养养成教育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关键.
浅谈中职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模式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一、中职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礼仪教育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面向“就业导向”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它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顺利发展的需要。孟子曰:“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然而,目前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缺乏的现象比较严重,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却表现出了“重技能、輕礼仪”现象。重视学习的技能,认为对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都是好的,但忽略了文明礼仪的学习,认为这是不相关的。但现实告诉我们,礼仪是中等职业学生发展的关键。本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多年,因此,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二、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路。
长期教育理论和实践表明,个人文明礼仪素质的提高是几种手段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由学生自己从实践中感知和体验,总结、提炼和转化。本人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逐步建立礼仪课的主要阵地,以礼仪规范训练为先导,以礼仪文化熏陶为基础,以人文素养积累为途径,以个人品质提高为目标,辅以其他类型的教育方法,以补充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模式,这是一个多种礼仪形式的互动教育模式。
㈠将礼仪课程作为学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必修课。
课堂教学是培养系统知识的好方法。通过开设礼仪教育课程,对学生的礼仪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进行讲授,可以提高学生对礼仪重要性的认识,并激发学生学习礼仪的兴趣,使用礼仪的意识等。礼仪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道德教育范围,作为一名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学年的课程中,每周1课时,共36课时。我们所指的礼仪课程是指适用于培养中职学生礼仪技能的礼仪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日常行为礼仪规范、交际礼仪、庆典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职场礼仪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礼仪课程设置应体现职业的特点,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教学内容的重点也不同。如:服装展示与礼仪专业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重点应培养学生的礼仪服务技能等。霍尔说:“礼貌来自内心,它的来源是内在的,但是,如果有礼貌的形式被废除,它的精神就会消失”。在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按照礼仪规范进行实践,如站姿、坐姿、手势、介绍、递接名片、接打电话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原则和技巧。
精心挑选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礼仪课程体现专业特色,是学习礼仪的关键。目前,尚没有统一的礼仪教材,所以礼仪课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选择系统合理、内容丰富、理论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实用教材。大连模特艺术学校经过反复比较、筛选,结合专业实际,编写了礼节礼仪校本教材。本书包含了走进礼仪、仪态礼仪、社交礼仪、仪典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职场礼仪等教学模块,为了增强可读性,本书还插入了图片和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不同专业的需求,并应结合专业教学的特点,开展礼仪教育。例如,对于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应注重接待和日常语言培训。另外,教学方法也应多样化,强调实践性教学,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促进礼仪教学向合理、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学习。教育正是要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如:学习服务礼仪模块的课程,教师可把学生带到专业实训室,指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讨论评价等环节,独立工作、逐步构建起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汲取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沟通与合作,逐步形成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礼仪服务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㈡“学科渗透”在文明礼仪课程中的应用。
礼仪教学不仅需要礼仪老师和班主任的引领,更需要全体教师参与,在各学科教育中渗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学科教学设计中建立不同的渗透目标。比如,在步态课、化妆课等专业课前,对学生的站、立、坐、行和服务手势进行强化训练;在语文、英语等文化课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习惯训练等,将文明礼仪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通过“精细而无声”的学科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始终接受一切形式的文明礼仪教育,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素质。
㈢充分发挥班主任道德教育的主力军的作用,构建班级的文明礼仪风气。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就要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引导。在班主任刚接班时,应调查班级文明礼仪的实际情况,选择班级干部,认真开展文明礼仪类主题班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制定班级礼仪规范,规范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并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奖惩制度。如文明礼貌表现良好的给予奖励,做好人好事的给予奖励;对缺乏文明礼仪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帮助学生及时纠正。
㈣开展各种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
1.开好有意义、有内涵的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主题班会的计划,学生全员参与,通过辩论、角色扮演、场景模拟、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
2.开展文明礼仪知识的专题讲座。
根据不同时期的教学需要进行专题讲座。对新生进行遵规守纪讲座,使学生理解“不懂规矩”的道理,引导学生克服不良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定期进行礼仪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礼仪规范要求。在学生毕业前专门开设就业礼仪教育,强调面试礼仪技巧,包括仪表礼仪(妆容、服饰、发型)、行为礼仪(微笑、站姿、坐姿)和交谈礼仪等,通过模拟招聘,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懂得如何做人的基本准则,让学生了解到,只有始终讲文明,懂礼仪,才能成为领导喜欢的员工。通过不断学习礼仪知识,提高学生懂礼、用礼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行为。
3.举办各种礼仪文化活动。
举办礼仪文化活动,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通过举办绅士淑女大赛、职业礼仪大赛、礼仪知识竞赛等礼仪文化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对文明礼仪有更好的理解,更加注重礼仪学习和发展。如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旅游接待服务礼仪情境展示”,以美丽的微笑、优雅的仪态、娴熟的服务技能,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促进了学生文明素质、行为习惯以及礼仪技能的全面发展。
4.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供正确的舆论引导,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身的礼仪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在国旗下讲话,在课间操时训练校园礼仪操,不定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及时对学生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批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师和学生都要敢于指出学生中的不文明行为并及时纠正,如在教学楼看到学生乱扔垃圾,看到的任何老师应该及时指出并改正,旁边的学生看到会自觉约束自己,以形成一个良好的文明氛围。
5.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榜样是生动、有说服力的教育,使学生在看到和听到的故事中得到道德启示,在一个感人的例子中自然地理解,同意某些社会道德原则。在班级管理中通过主题班会,同学们开始四处寻找文明细节,同时,班级可以评選“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栏来展现文明礼仪风采,树立起文明礼仪的榜样,发挥典型的辐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宣传礼仪活动,推动文明礼仪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揭露不讲文明现象和批评教育不文明现象的形式,如对迟到旷课、说脏话、不文明就餐等现象的批评,提高学生文明礼仪意识。通过各种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检验礼仪教育的实用性和实效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礼节礼仪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必修功课。
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时时刻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工作的态度、一点一滴的言行影响着学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师本身就必须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文明礼仪形象,成为践行文明礼仪的典范。另一方面,加强对专职礼仪教师的培养,建立一个专业的礼仪教师队伍。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育刚刚起步,教育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的探索只是初步构建了一种礼仪教育模式:即以礼仪课堂为主渠道,其他形式为补充的的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教育模式。下一阶段,还需要努力工作,继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一种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礼仪养成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罗云明.礼仪规范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王小净.关于学校礼仪教育的几个问题.江汉大学学报,1999(4).
陈华,赵丽英.浅论社交礼仪课程的现代教学模式.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7).
李莉.实用礼仪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周思敏,你的礼仪价值百万,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中职学生养成教育 篇12
中职生大部分年龄在15岁~18周岁,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正处在一个身心、思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由于被排在重点高中之外,有的人格缺陷现象突出,心理表现不成熟。为了将他们通过三年培养,促其成为合格人才,高质量地送出去,养成教育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养成教育与中职生养成教育
(1)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指青少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从“教育”上表述,既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待人习惯的教育,又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教育;从“养成”上表述,既包括心理素质养成、行为规范养成、学习能力养成、言语素质养成,又包括艺术兴趣养成、审美能力养成、体育素质养成和品德、气质养成等。
养成教育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日常性。从小处着手、小事着眼,从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工作、学习态度抓起,达到塑造思想、矫正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②长期性。由于具有日常性的特点,决定了养成教育的长期性,良好的养成不可能一成不变,养成教育需要伴随终身。③反复性。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工作环境的变迁、身边群体的影响等,良好的养成可能会变坏,因而养成教育不可长期缺失。
(2)中职生养成教育。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养成教育,旨在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制定、实施内容和方法。一是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学历上、专业上不自卑、不气馁,对人生充满信心,乐观向上;二是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热爱自己的专业,静心读书,勤于实践,练就一身本领;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去掉依赖心理,促进自理、自律能力的形成;四是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为顺利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特点表现在:①复杂性。学生来源状况各异,家庭背景不同,初中阶段接受养成教育的程度亦有差异,决定着中职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②敏感性。中职生刚脱离义务教育阶段,从接受普通教育到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他们有一种脱缰自由的感觉,而此时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敏感性、紧迫性相当突出。③艰巨性。中职学校生源不足,新生品德良莠不齐,学习动机各样,在校学习时间(含专业实习)只有三年,欲使养成教育达到良好状况, 其难度很大。
二、经济发达地区中职生日常行为特点及分析
(1)学习方面。有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专一,自信心缺乏,到校读书是因为父(母)命难违,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没有兴趣。其行为表现为无原因的缺课、逃课,玩手机游戏,用耳机听歌,打瞌睡;课后不完成作业,晚自习不到场、玩电脑游戏或出校门游玩。
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及家庭的原因。社会上用人制度的缺陷,使有的中职生看不到就业前途的曙光。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沿海)的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家庭殷实富足,有的是将孩子送进学校来长身体的,对知识本领的掌握没有高的要求,只要学校管好不出事就行了。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初中时期没有打好基础,文化底子薄,上课听不懂,巴不得尽快离开课堂。
(2)生活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个别学生的不良嗜好和不良行为较多。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一些社会浊流的感染和家庭、学校的管教放松。有的家长和学校看中的是考试成绩,对生活上的不良表现熟视无睹,放松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3)理想信仰方面。部分学生心无大志,缺乏理想追求,不设计自己的未来,也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往往把眼光盯在周围人身上,追求新潮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如出现一批批“追星族”“低头族”,有时也有早恋现象,还有的放纵自我,家庭责任感缺失,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的缺失与中职生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有关,他们有的缺乏高层次的知识教育,社会生活经历、阅历尚浅,过早地面临就业压力。在诸多的矛盾和困惑面前,人生前景迷茫,他们感觉到毕业后就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4)法纪意识方面。有的学生对社会上不良道德影响抵制力差,法纪观念淡薄,公民道德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感缺乏。在校规校纪方面,随意性强,小则乱折花木,大则破坏门窗玻璃,损坏水电设备。在国家法纪方面,个别学生不学法、不懂法,触犯了法律自己仍不知道,犯了小错不知道,犯了大错才后悔。
三、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方法
(1)日常学习、生活规范化,让有序的生活成为习惯。在我国过去的传统文化教育中,《三字经》《弟子规》等是少年儿童养成教育的规范性内容,详细而具体,对青少年儿童言行起到了规范作用。如今的《中职生守则》《文明课室规定》《文明宿舍规则》《学校水电使用管理条例》等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制度,也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把遵纪守纪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为一种习惯,然后坚持下去,逐步学会自律、自立、自强。入学教育和军训,也是中职生进校后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时机。
(2)引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集体荣誉感。举办各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之间良好人际关系,在情感交流中,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依赖感,祛除孤独感和挫折感,用以预防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集体活动有班内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等多种类型,每次活动让学生轮流主持,特别是要注重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作用,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他们的心境,祛除自卑、孤僻、抑郁的心理疾患。
(3)举办系列养成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新生入学那天起,学校就要拟定出整套养成教育方案,从思想教育、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才教育、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部署,分阶段、多步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团委、学生会发动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如开展成年人宣誓仪式,开展艺术节、科技节、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科技活动、知识竞赛、广告服装设计等,寓教于乐,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得到身心素质的提升。
(4)改善办学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育人条件,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学校要重视校内环境建设,一个美丽温馨的校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审美意识,也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为了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可以制定一套学生日常表现记录、评比制度,以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织实施,全面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的各项工作。
(5)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育人活动,建立全员育人制度。教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做学生的楷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职员工必须先做到,教师上好每堂课,批改好每次作业,关心每个同学的学习和进步;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员、生活指导老师熟悉每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与每个学生都建立起感情,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父母般的家庭温暖,生活得到依靠,情感得到寄托,愉快地接受教育,快乐地成长。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行为,最终才能变成自觉行为。
四、经济发达地区中职生养成教育途径创新探讨
(1)运用心理发展规律,调整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岁~18岁,正值青年初期,正处在品行由形成期向定型期转变的过渡时期。他们在初中就读时迫于升学压力,重视知识的掌握,轻视品格的形成,进入中职校后人格品质显得先天不足,行为习惯欠佳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风、班风会迅速恶化。故加强思想管理,加强养成教育刻不容缓。我们除了沿用传统方法外,还需从心理学、认知结构上创新思路,改变策略,迎接生源的变化带来的新的挑战。首先,把理想教育、意志锻炼与前途设计等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奋斗观。让“爱拼才能赢”歌词焕发出号召力,将“天上不会掉馅饼”,“坐吃山空”“富不过三代”等俗语挂在嘴边,让学生理解熟知。其次,可把每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宣读《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各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使学生明白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
(2)构建“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 确保养成教育的落实。经济发达地区的父母,有的忙于营生赚钱,把孩子交给了学校,供给丰富的物资金钱,却无暇顾及身心成长与健康。但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现代人亦是社会之人, 合格的社会栋梁之材单靠学校的封闭教育已经显然乏力,父母仍然是孩子人生道路的引领者,父母之言对于孩子仍然是肺腑之言、金玉之言,失去父母的管教显然是不行的。新生入学时可由班主任牵头召开家长座谈会,共商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共同建立起班级信息网络平台,班主任、学生管理员及时将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信息发布在平台上,家长通过网络“钥匙”进入平台有效监控其孩子的生活、学习表现状况,发现问题后双方及时沟通,与学校(班主任、学生管理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3)设立评价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实际上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动力定型。这不仅需要教育、引导和管理,更需要评价和激励,使学生的行为在评价激励中定型、升华。如根据《德育大纲》《中职生行为规范》, 实行个人品德操行评定,建立学生自律登记卡,建立激励示范机制,定期评选“文明示范班”“文明宿舍”“学规示范标兵”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把行为规范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品质和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外,举办各项技能竞赛、有意识地让人格有缺陷的学生突出显示某项特长,从而获奖,激发其潜能。有计划地请一些往届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做报告,讲述其亲身拼搏、成功的经历,破解就业难题,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克服自卑心理。
(4)强化劳动训练,培养艰苦奋斗意识,为学生就业做好思想准备。“劳动创造了人”(马克思语),中职学校的“产品”就是向社会工农业生产第一线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他们运用知识技术,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实现人生目标价值。目前,有的中职生缺乏劳动锻炼,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校只是参加一下卫生打扫而已,缺乏高强度劳动,缺少大汗淋漓的感受,吃苦耐劳精神很差,有的好逸恶劳,与职业培养目标相差很远。因此,中职学校一方面要增开劳动型科目,包括动手型技能课、技能实践课、下厂(场)劳动课,将实践劳动计入学习成绩。同时,还要开展各种公益劳动,包括班内卫生活动、校内卫生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寒暑假社会考察实践活动等,将这些活动列入学生考评、评优条件范围,以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心理、体力基础。
【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推荐阅读:
中职学校学生创业教育07-22
对中职学生诚信教育06-10
中职学生家庭教育07-14
中职学生的挫折教育09-05
中职学生失礼礼仪教育09-08
中职学生课程教育改革07-23
中职学校学生教育问题08-04
中职群体学生教育策略08-13
当代中职学生德育教育10-06
中职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论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