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语文作文教学

2024-10-21

技校语文作文教学(精选12篇)

技校语文作文教学 篇1

目前技校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备好课,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赋予教学语言以优美生动、幽默诙谐、通俗易懂等特点,让语文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其中的幽默教学值得我们探讨和尝试。

一、幽默教学的本质

幽默源自拉丁文Humor ( 原意是动植物里起润滑作用的液汁) ,今引申为语言交谈的润滑剂。幽默在《辞海》中解释为: “美学名词,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通情理之处。”而幽默教学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并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的教学艺术形式。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对幽默教学的作用都是给予肯定的,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四十年时间从九万封学生的来信中,概括出好教师的十二种素质,其中有一条就是“具有幽默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提出: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二、怎样在课堂上实施幽默教学

( 1) 利用幽默材料进行教学。有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实验: 给285名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过后请他们复述。结果发现,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更深刻。语文教学也要充分利用幽默素材,如漫画、相声片段、脱口秀节目、幽默故事、幽默短信、幽默视频等,进行辅助教学。比如讲授说明文《钱》时,可以采用《钱钱钱》这首歌的Flash作品导入课文,这首歌借鉴了《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旋律,改写了歌词,强烈的反差既能产生幽默感,又能让人体会到钱在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和用途,同时也和将要学习的说明文《钱》的内容相关联。

( 2) 增加授课语言的幽默感。海因·曼麦曾说过: “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人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运用幽默,活跃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例如,有个语文教师在讲授《荷花淀》时,讲到课文中在描写水生嫂听到丈夫把家里事托付给她时,“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只说: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就这么一句话写出了一个中国农村妇女对丈夫的痴情、对家园的热爱,这两种感情自然地统一在这朴素的话语中。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原作的妙处,该教师假设一种写法与之比较。“女人定了定神,从嘴里吟出一首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孩子他爹,你就放心大胆地去吧!”学生哄堂大笑,在笑声中进一步领悟到原作的真挚、自然、细腻。这种授课语言的幽默在技校课堂里更值得灵活运用。

( 3) 允许、引导学生幽默地表达。语文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口才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供机会让学生表现,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一位民主型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在分角色读《向中国人脱帽致敬》这篇课文的对话时,读完最后一句话“一起喝杯咖啡好吗”之后,本来,另一组就没有对白了,没有想到另外一组有一半的同学惯性地自然回答道“好呀”,这个时候全班都笑了,这说明学生比较投入,对课文情景把握得比较准确。这种自然产生的对白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消除了对话训练的疲劳。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是幽默的导师和教练。

三、幽默教学的注意事项

( 1) 幽默教学应准确把握分寸。教师在使用幽默进行教学时,要明确课堂幽默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目标。如果对教学中的幽默不加控制地运用,必定适得其反,这正如老舍所说的“幽默一放开手便会成为瞎胡闹和开玩笑”。

( 2) 教师要处理好教学中的主次问题。教学幽默正如其原始释义所描述的那样是教学过程中的“润滑剂”,让其起到润滑作用就好,不宜喧宾夺主。

总之,语文课采用幽默教学应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育内涵。教师灵活地运用幽默进行教学,课堂才会生动活泼,学生才会乐于学习,真正寓教于乐。

技校语文作文教学 篇2

随着我国加人世贸,国内各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为企业输送技术工人为己任的技工教育,也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着相应的变革。

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剖析

技校语文教学和研究,一直伴随着技工学校的变迁而发展着。纵观技校语文教学的历史,各技校均能认真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不但严格按计划组织教学、考核,而且还能根据各学校、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也非常活跃。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完善,技校语文教学却出现了滑坡的趋势,尤其是高科技不断地被应用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今天,一些学校在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比例时,任意压缩语文课。将原来两学期160课时的语文课缩减为仅一学期不足100课时。以至于许多辛勤耕耘多年的语文教师,也陷人了深深的迷茫—技工教育到底还要不要语文?技校语文究竟应该教些什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技校语文课的无奈与尴尬。究其根源

(1)技工学校的总体教学思路没有随时代发展而做根本的调整,办学观念、办学机制与市场经济有着较大的差距,客观上也与劳动力市场衔接不紧密。

(2)各技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基本上还是采用旧的一套,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结构的要求。(3)不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的巩固,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单纯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的的“实用”教育在技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这些原因体现在技校语文上则易使人们陷人新形势下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误区”。其一,在技工教育中,过于强调“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技能操作、轻人文教养”,致使许多技校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成为道德修养素质不高,缺乏文化理论知识,转岗易行能力差的初级操作工。其二,盲目而简单地将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等同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新形势下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所蕴含的工具性、思维性、审美情趣和社会实践性等.弱化了语文教学在技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确立语文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怎样才能为企业输送大批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这是摆在技工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严峻和不容忽视的间题,也是关系到技工学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众所周知,在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和专业技术教育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学好语文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技工学校在抓好专业设置和技能培训的同时,更需要重新确立语文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从语文课的性质来看,所谓语文,即是“语”(语言的工具性)与“文”(文学的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因此,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工具能力,包括语言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技工教育以传授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则必须借助于语言的工具性。文学的人文性是对学生进行精神的熏陶,包括美感和情趣的形成。科学知识的积累,民主意识的培养。技校语文教学最典型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特征。课本选文中所含的人文之美主要表现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为读者塑造的形象之美、意境之美及语言文学本身的优美。这种人文之美。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高职学院908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8.5%,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一所高职学院的格局。技校和高职学院同属职业教育范畴,两者的衔接越来越紧密,每年的对口招生考试就是一个纽带。考试的目的主要检查高职新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具备进人高校学习的条件。从近几年对口考生成绩来看,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能力普遍较差,其后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继续深造,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技校语文教学改革新途径的探索

改革才有出路。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改革呢?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其特色呢?笔者认为:技校语文教学应当朝着现代化、科技化、人性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指导思想要更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具体地说可以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探索、改革,力求形成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技校语文教育学出路的关键,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技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摒弃以往那种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加应用文的传统模式,调整为由应用文读写、文学作品欣赏和语言交际训练三大模块组成。应用文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多年来,人们往往注重“为技工学生适用”的情况,忽视了技校学生也要走向社会,也将面对整个社会挑战的现实,从而导致课本对应用文教学的选文过于狭窄、零乱。再者,学生在初中阶段应用文学习较少,甚至根本没开应用文。他们到技校后基本上是首次接触应用文,所以,技校语文课本教学应系统地安排应用文,同时,还要先使他们对应用文有个总体的认识。如增加一篇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的短文,包括应用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分类和写作格式要求等。学生总体把握之后,再分类选取常见、常用的应用文体进行教学,这样,技校应用文教学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关于文学作品欣赏《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技校语文教学既然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教学,而学生们毕业后将直接走上社会.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那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则是技工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技校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备的精品。通过教师讲授、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创造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寓美育于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言交际训练方面的问题近年来逐步为人们所关注。现在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口头语言传递信息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用人机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校毕业生毕业实行“双向选择”,他们也要接受求职面试时的“优胜劣汰”。因此,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是当务之急。技校语文课应当填补这个漏洞,建立语言交际训练体系,特别是比较接近生活实用的内容。如:自我介绍和自荐、交往应酬和交际、摆脱窘境、提问和答辩、即兴发言与演讲等。这种语言训练有别于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因此,学生兴趣也会高,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其次,多年来,技校语文教学一直沿着旧的教学方法,这种“应试教育”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改变过去那种“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广、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光盘、投影仪、电脑课件,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活泼和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清醒地看到,技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且普遍具有“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个性、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如:在讲授《拿来主义》和《项链》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今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容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

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拓宽思路,活跃气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创造力。同时,在了解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确定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这样就把学生置子学习和认识的主体位置上,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技校语文教学要加强“情感”教育 篇3

关键词:技校语文 情感教学 必要性 教学方法

技校语文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

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如何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需要我们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加强对情感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技校的学生相当部分是初中的中下层学生,大多素质不高、基础不好,各项文化课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情感反应强烈,容易冲动,逆反心理特别重。这两方面因素导致学生情绪波动大,厌学、混日子、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缺乏最起码的信心。如何让学生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重新树立起对学习与生活的信心,情感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技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情感结合起来,正确引导学生情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主动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二、加强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

1.要创设情感氛围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教师的情感导演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教师要通过现代电化教学手段,播放一首歌、一个片断、一个情景,或巧设导语引带入境,进入教材中的特定情感。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激情,才能叩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们在教母亲情怀课程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教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让学生荡漾在母爱的情怀之中,创设了以下导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只求给予,不求回报,只求满足孩子们的心愿,却从不提自己的辛劳和要求,却有谁知道母亲心中所想?作为儿女,我们该做些什么回报母亲呢?哪怕为母亲买一袋面包,也足以令多少母亲感动不已……下面我们就学习《母亲情怀》这篇课文,看作者如何通过买面包的描述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母亲对儿女无私奉献的情怀,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感受母亲伟大的情怀。

2.引情入境,激发情趣

教师创设情感氛围后,要巧妙点拨,引情入境。

(1)感情入境。通过教师的介绍、导入,把学生带入作品所要求的情感之中。

(2)平移入境。从现实生活中找到相似的形象和环境,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找到情感共鸣之处。

(3)直接入境。作品中大量人物就活生生地活在我们的身边,只要稍加点拨,就能理解如何化解困难,切实地感悟人生。

(4)感悟入境。对课文中人物的环境、情感深入认识体味,感悟人生,学习如何对待社会,对待自然、对待自己,在学习中自己有何启迪。

3.要出情入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教师要顺势引入到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的教学重点要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讲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时,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卡萨尔斯、季羡林、冰心等名人的言行中,看到了远比学位耀眼的伟大人格的闪光,更要联系实际让学生思考明白:在物欲横流淹没良知时,尊贵的心灵是永远不沉没的方舟,在急功近利的观念横行的今天,高尚的人格是引人仰视的丰碑。

三、加强情感教育的教学要求

1.深入教材,挖掘情感

语文教师除了对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情感陶冶”,教师充分阐发文章所表达的情和意,才能显示出语言文学的精致佳妙。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2.教师要充满情感和激情

对于演讲有句名言“要想感动别人,首先感动自己”,教师要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自己要动情,并且要懂得扇情,点燃学生的情感,共享课文情感的熏陶。有的老师,虽然比较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但偏重于“讲道理”,有的甚至于仍习惯于以“教训别人”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习惯于冷冰冰地说话,对学生没有感情,没有爱。这种做法不符合语文教育重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规律。教师以热爱取得信任,启发觉悟,感染学生,这样才会打开学生的心扉,达到教育的目的。

3.教师要历练语言,美中含情

教师要通过范读读出情感信息,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音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的深。

4.教师要注意积累和关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做到有感而发

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事,留意生活中或身边发生的令我们关注的事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些都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很好的素材。如在进行诚信道德教育时,列举“小悦悦”事件,要求学生谈看法、写感想,让学生荡起心灵的震撼,接受情感的洗礼。

当然,情感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所起的重大作用,通过广大语文老师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合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严桂芳.由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引发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9(10).

技校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考 篇4

一、针对现状和要求进行定位, 满足技工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 课程定位。

我以为, 按照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技校语文教学的定位首先应该是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课论服务”的基础课程。之所以这样定位, 原因如下。

1. 技校培养的是技术工人, 动手能力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标, 因为他们毕竟要在三年之后凭其所学专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求得生存, 所以掌握技能是学生的动力源泉。如果我们也像普高的老师一样和学生争学时, 要求与他们的专业学时同样多, 忽视其专业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特点, 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学习, 这样也就违背了学生来校学习的初衷。因此要明确语文教学的服务性的课程定位。

2. 我们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才, 而技校学生三年之后绝大多数已没有了一个大学文化氛围熏陶的过程, 因此有必要进行基本的文化素养的培养, 使之掌握方法尤为重要。特殊的群体要特殊对待。基于这种认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尽量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文字材料作为阅读理解材料以达到为专业课服务的工具性目的。例如:可以在课时分配上, 加大说明文和一些实用文体的课时, 减少一些欣赏性文章的教学课时。当然, 重视专业课并不是不要语文课了, 我们也要经常教育学生:语文基础课与专业课有着许许多多的内在联系, 摆正基础课的位置, 正确对待基础课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例如, 一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之所以常常不理解, 甚至错误地理解学习的内容就是因为缺乏语文知识, 正如建造一栋楼房, 不打好地基是不可能修好上面的房子的, 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也是举足轻重的。

(二) 期望值定位。

文化基础薄弱,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学习积极性低, 这是技校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是对于技工学校的教师来说, 技校学生正是需要我们提高其素质的对象, 我们没有理由抛弃鄙视他们, 而是应该想方设法教育引导他们, 这就要对学生的期望值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取得好成绩, 得到学生和领导的认可,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对学生期望太高, 其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对自己的教学定位不够准确。当然对学生的期望值高一点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因此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 不仅不会取得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反而会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下降, 甚至于厌学。根据游伯龙的压力动力学说, 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现状来决定,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茨基曾提出过“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即“主张教学要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 我们的教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 一方面不能设定太高使他们望而生畏, 另一方面也不能太低, 使他们失去动力, 设定标准就是要让他们“跳一跳”之后就能够达到。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状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与期望值。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上也要适合技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内容选择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 合理定位教材内容, 改革教学内容就成为必须, 因为选择恰当的教材开展因材施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根据技校学生的特点及语文学科在技校教学中的地位, 本人认为首先应该是降低教材难度。删减一些繁难的议论文、文言文, 选择一些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说明文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等具体可感内容的教学, 强化字词句的记忆, 减少理解性、抽象性的内容。既可以解决课时与内容的矛盾, 又可以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为专业服务。另外, 根据技校学生毕业走向就业岗位这一特点, 技校语文教学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当做一个重点。所以技校语文课程资源除教材外, 还有各种课外读物, 如工具书、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等, 各种报告会、演讲会、展览、墙报各种广告等, 各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名胜、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情与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还有比如开发校本教材也是值得提倡的有效做法。

二、教学中应该采用的对策和方法

(一) 了解学生, 善于沟通。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乐学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充分了解学生, 尤其是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是语文教学成功展开的关键。充分沟通了解应该是教学的切入点, 因此沟通方法和技巧是每个技校老师的基本功, 只有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更重要的是在沟通中可以提升自己的亲和力, 和学生建立互信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要使学生“信其道”就必须学生“亲其师”, 而沟通了解是前提。经历了过去的自卑和歧视, 到现在的充分信任, 可谓是“旧旱逢甘霖”, 对唤醒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对于改变学生的人生道路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 尊重个性, 建立互信。

技校的学生, 年龄大多在16—19岁之间, 是一群自以为是, 非常强调个性, 自以为很成熟, 其实又很幼稚, 很有依赖性的孩子。他们对所学课程的喜爱程度和他们对任课老师的印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除了要上好语文棵, 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外, 更应该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以充盈的情感感染学生。在学生生病时, 要细心照顾;在学生焦虑时, 要分忧解难;在课余时间, 要为他们辅导功课, 找他们促膝谈心……无论在什么场合, 都尽量尊重学生的人格, 让学生意识到被尊重, 以便愉快地接受教育。此外, 还要做到对优、“差”生一视同仁, 处理问题公私分明, 不带偏见。任何口不择言的批评训斥, 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 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 一旦筑起这面“墙”势必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同时, 教师也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 其学习都有旺盛求知欲的, 都是能够改正错误的。只有这样, 才可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

(三) 根据实际, 改革教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 甚至是满堂灌, 这对于有厌学情绪的技校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 单纯的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用在基础差的技校生身上也没有什么效果。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授导型教学方式更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技校生一般都有好奇好胜的特点, 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索活动。如果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不断变化, 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 保持和发展旺盛的求知欲。这种方法可以在讲授、讨论启发式提问的同时加入故事、演讲等方法效果会更好, 不管用什么方法, 只要让学生充满了期待, 那便成功了。在方式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课件、录音、录像等, 以光、电、声、像作用于学生的耳目, 与文字相映衬, 入耳入目, 最终达到入心的目的。另外, 教师生动、形象、幽默、抑扬顿挫、富有变化的语言也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厌学情绪。

总之, 技校语文教师不能因为生源成绩相对较差, 就放弃希望, 要研究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尽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现代技校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教学难于开展,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中的内容选择不当, 以至于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积极性不强。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定位、学生期望值定位、教材定位及应用对策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学,课程定位,教材定位

参考文献

[1]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 2003.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技校语文作文教学 篇5

语文课程是中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从学生开始上学起,这门课程就伴随他们始终,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学生在小学学习识字、认句,在中学培养欣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更高一层次则侧重于欣赏语言文字的各种魅力和技巧。总之,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同样,按照技工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技工学校中也坚持开设语文课程。针对现今社会上“技校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学好一技之长就万事大吉”的言论,我认为,技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说明了技校学生也同样需要语言文字方面的系统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技校学生现实特点分析

要证明技校开展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必须首先分析技校学生的各种现实特点。

第一,技工学校学生的来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其中大部分是中考落榜生,大致在15岁到20岁之间,是人生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发展时期,但他们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与普通中学的高中生相比确有一定差距的。

第二,技校学生多为中考落选生,学习上存在挫折感。

第三,技校学生进入专业技术学习阶段,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占教学任务的比例很大,而学生往往还不能很好适应,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

第四,技校学生集体生活的时间、内容比普通高中生多,这些特定的生活环境使技校生具有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所谓“技校生难管、技校生难教”的现实情况,实际上是由于技校生面临的许多主观、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分析了这些情况,再联系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不难得出结论:我们用适合学生的、具有特色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坚强、学会乐观、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学会成长。总之一句话,我们要用语文教育这个工具,让学生学会在社会生存起码的文化素质和能力。传统语言教育模式的弊端

什么是适合学生又具有特色的语文教育呢?要找到适合技校学生的语文教育,我们不得不先说说传统语文教育模式的不妥之处。

2.1 从教学顺序上看。

传统的教授顺序一般先从课文中的字词入手,先学字词、再学词组,最后再进入课文内容学习。学习课文内容也一定要先分析课文段落大意,找出中心思想,分析作者写作主旨等等。可是,这一套程序下来,学生对文章本身的学习基本已经失去兴趣。这就是传统语文教育遗留下来的弊病。

2.2 从教学内容上看。

传统的语文教育往往只重视课文内容的学习,无论是什么文体,只是一味的按照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进行教授,对学生的引导也完全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也就是说,“学《荷塘月色》只能让学生理解这是朱自清对大屠杀的无声抗议;学《孔乙己》只能理解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学生的心灵被牢牢的套上精神枷锁,哪有半点创造的精神空间可言?”试想,再继续用这样的方式让他们学语文,哪个孩子会乐意呢?

2.3 从阅读课上看。

传统的技校教育和很多中学一样,仅仅是停留在开学初为学生订购一本《课外阅读读本》之上,其他的也就是根据老师和学校的不同,进行一节所谓的“阅读课”罢了。而且,这样的阅读课常常是做阅读题。“这宛如当一个人需要喝水时,旁边的人就滔滔不绝地给他将一大堆关于喝水的知识,并让他回答一些关于喝水的问题;而盛满清水的水杯却从来不肯递给他。”创新语言教学的措施与分析

针对传统语文教育对现今技校教育的深重影响,技校教师应该完全抛弃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爱上的课,教会他们懂道理,最终指导学生快乐的生活。

3.1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授方法。

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吸引学生兴趣的教授方式,为什么一定要先学习生字词呢?

16、17岁的孩子已经完全有能力判断文章的大体意思,即使有不认识的字词也不会影响他们对全文的理解。字词本身就是个工具,丢弃内容本身而去研究工具,这不是很奇怪吗?我建议教师在讲授每一篇课文时,不妨抓住课文导语这个利器,先将学生的兴趣点调动起来。譬如在讲《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时,既然教师已经知道这篇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悼词,学生一定会不感兴趣,尤其是翻译过来的难懂的复句,还有学生对马克思这样的伟人更是缺少了解的兴趣。那么,教师可以从马克思的生平事迹入手,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的伟人当成是普通人来讲,用生活小事拉近文中人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他们创造兴趣点。学生在知道了“马克思原来这么穷,还要恩格斯支援他啊!”之后,便对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如何能让全世界学习他们的理论感到好奇了,从而开始介绍马克思理论。我经常抓住一节语文课的导语部分,有时导语部分可能就占用了一节课的二分之一,课文倒却一点也没讲。但我认为,这比讲了半天课文但学生一点也没听要好的多。

3.2 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在给每届学生上第一节语文课的时候,我总是要强调一句话,那就是:语文是带给大家快乐的,学习语文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心灵更加放松,达到快乐的目的。如果这个学习过程让你皱起了眉头,那就不要再继续下去。意思实际上就是告诉孩子们,技校学习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学会更重要的生存原则,而且这些原则往往能够让你受用一生。在学习议论文单元时,课本上的内容是让学生对最近发生的时事进行评论,抒发自己的观点。我在理解了课文教学目的和用意是让学生进行表达和总结之后,毅然决定重新换一个内容。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光是这个安排就足以让孩子们激动的),带着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到街道上、公园里……挨个找路人对问卷上的内容进行采访,然后将路人的答案汇总成表,得出一个结论。学生马上就急着问调查问卷怎么写,我告诉他们只要是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制作成问卷,比如篮球、音乐、网络或者时事,一个主题,十个问题,每人至少要问十个路人,多者不限。并且我要求没有问卷的同学不能外出。于是大家在询问了一些具体问题后,便开始进入认真的准备过程。让我吃惊的是,就连平日里最不爱听课、不完成作业的几个男同学,也在积极认真的讨论准备着问卷,并且是第一个完成的小组,更让我惊喜的是,他们的问卷做的很得体,问题也很到位。这更加让我确定了这些学生并不是学的不好,而是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厌学的结果。回想起上课之初当我说要带学生外出做实践课时,很多老师都担心带出学生会有危险,但现实情况是学生按照我指定的线路一路问过去,按照我指定的时间回到教室,按照我指定的要求交上了调查报告,并且主动向我讲述他们在路上遇到的各种新鲜事……突然间,我觉得无论学生的问卷怎么样,无论学生的总结怎么样,这节语文实践课俨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3 打破传统阅读思维,创新阅读方式。

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却漠视他的课外阅读,这好比给一个本该喝一杯奶的孩子只预备了一勺奶,让一个想学游泳的人进浴盆试水一样。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用过许多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见闻常识,可以让阅读中潜移默化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能力悄然沉淀下来,久而久之,教师会发现学生越大越懂事了。对于课外阅读,教师一般理解为课外的阅读,往往会让学生在家里读,或是课下读,总之不能占用上课时间。殊不知很多学生课下根本不读,阅读课的实质等于没上。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将阅读放在课堂上呢?我曾经尝试让学生每人拿一本自己喜欢读的书,利用上课时间来阅读,这两节课什么也不讲,就是看书。刚开始有的学生很惊讶,老师一般都不让把书拿到课堂上读啊?伴随着疑虑学生开始看书,于是便一发不可收拾。除了我挨个指导学生所看书籍是否适合之外,没有其他一丁点声音,平日里吵杂的教室像没有人一样,大家看的忘了时间,下课铃响了还是没人动弹,我不禁感叹,学生对阅读的渴望有多么强烈啊!我真不愿打扰孩子们。

技校语文作文教学 篇6

关键词:技校语文 学习兴趣 对策

一、调查结果分析

1.技校生语文学习动机不明

虽有46%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来源于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却有53%的学生认为在“各学科学习中,把语文放在次要位置”。当问到“你会抱着怎样态度去学习语文课本里的知识”时,有49%的学生认为应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其他科目上,对语文不感兴趣。“上语文课时你大多会怎么做”:只有25%的学生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而剩下的学生看小说、杂志、玩手机、睡觉等。“语文作业的完成情况”:有40%的学生自己做与抄袭别人作业相结合,学生在作业上不愿意动脑思考解决问题,只是为了应付完成。

2.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模糊

在学生看来,语文课是可有可无的,甚至51%的学生觉得开设语文课没必要,认为语文课实用性不大与未来就业无关,30%的学生认为开设语文课纯粹浪费时间,上课不如自学,也就是说有80%的学生认为技校没必要開设语文课。他们对语文的认识无非是说,语文教科书上的内容中没有生字生词,他们可以读懂。即便文章里有生字生词,他们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掉生字生词,然后再把文章读明白。在他们看来,学技校语文靠自学就可以了。

3.落后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调查发现,对于“你认为哪个因素最能影响你学习语文的热情”,有31%的学生认为教师缺乏教学技巧,25%的学生认为教师态度不好。对“你觉得语文老师应具备什么素质”,32%的学生认为老师多亲近学生,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语文课的实用性,另有32%的学生认为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个人素质也是导致技校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一大因素。

二、对技校语文教学的认识

1.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由于技校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因此学生在课堂中更不愿意成为一味灌输的对象。所以,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教师变为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角色。在教学中除了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向教师提问的这种互动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方式。如在学习有关小说这类体裁的时候,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然后根据小说的内容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是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小说。

2.语文教学要有趣、实用

不少学生是“实用主义者”,他们学习目的很明确,就是学门技术好就业。把语文视为“无用”, 当然提不起兴趣。要想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需立足课堂,想尽一切办法,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比如安排生动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进行传话游戏、“一人表演一人猜”、接话活动、情景表演等,通过这些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训练自己的语文能力,多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如科教发展、社会动态、网络信息等,既满足了他们的喜好,又了解了社会,获取了相应的语文知识。

3.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增强了直观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校生的文化功底相对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抽象的文字叙述转换成直观形象的画面,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这样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加深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情感的体验。多媒体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单调性。同样的一节课,课时容量更大,课堂更加绚丽多彩,学生置身于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学习兴趣自然浓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4.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技校语文教学的探讨与创新 篇7

关键词:理念,方法,评价,创新

0 引言

多年来,由于我们的技校语文教学脱离应用实际,导致技校生与人沟通能力欠缺,对语文既缺乏探究兴趣,又缺乏创新精神,语文能力偏低。面对新世纪,作为技校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改革意识,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科学先进的评价体制,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全面实现技工院校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多元功能。

1 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比较确定的认识及看法。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就是要把新的教育观在教学中反映出来。

1.1 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教育应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被动客体来塑造,这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教学中我们应树立学生是发展的人、整体的人、主体的人的全新理念,充分满足其身心发展的需要,关注其成长。尤其对文化基础差的技校生,不抛弃不放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及尊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负责,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提高技校生的语文素养,先育人,再成才,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1.2 树立全新的知识观

我们要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认识到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进行继承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建构出新的意义。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丰富,对学生精神世界影响深远,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感受。如:对猴子掰玉米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猴子见异思迁,贪心太大,结果一无所获;另一种意见认为猴子永不满足,总有目标和追求,其进取精神更可贵。第二种见解就很有独创性,对此教师就应及时予以肯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绝不要以现有的答案或教参去限制学生。

1.3 树立全新的实践观

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应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进一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如:教学生如何写应聘信、申请书、拟合同;如何落落大方地面试;如何听清客人的要求;如何看图纸说明书等等,把社会的需要渗透到语文教学的环节中去,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以此来培养其反思、体验、享受生活的实践能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加深对生活的关注度,不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学方法的创新

要改变技校学生长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快乐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

2.1 合作互动,提高综合能力

合作探究是当前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如在学《雨霖铃》时,课前先让学生分组搜集、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再通过组内合作、组外协作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和成果汇报。在整个过程中大家分工合作,对资料进行筛选、交流,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既共享了资源,又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合作探究能力。

2.2 尊重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学习文本时,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自读时间、品读空间,不要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及理解。因为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如教《项链》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小说续写并讲出理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在彼此合作、交流中,出现了很多不同观点,这些观点相互碰撞,激发、唤起了学生丰富独特的内心感受,这是任何版本的教参中都找不到的。

2.3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在新世纪个人只有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变为学会学习,这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获取信息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我们才能说培养了学生学习、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3 评价体制的创新

“关注发展,以学论教”是现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想改变过去“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不良倾向,就要建立“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评价理念。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

对于技校生不能只关注分数,应把实践技能放在首位。我们要打破一切围绕分数转的怪圈,建立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学业评定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与技能兼备的素质结构。考试内容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创造性发挥留下空间。考试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尤其对学生独创性的即便是不太成熟的见解与看法要加倍爱护,以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

4 结语

语文学习重情感体验和感悟,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评价的主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他人评价”等多种方式,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汤新荔.论新形势下技校生语文能力的培养,http://www.docin.com/p-977538028.html,2014-12-01.

技校语文教学中愉快教学法探讨 篇8

技校属于职高中专范畴, 学生大多是在中考中被淘汰的所谓差等学生, 他们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 有的从小学起, 一直是班级差生代表。许多人缺乏学习的兴趣, 丧失学习的信心,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多种不利学习进步的心理障碍和思想。这些都是他们的学习劣势。

学习是技校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时常听老师抱怨:“现在的技校生啥都不懂”, “现在的这些孩子简直要去补习小学课程”。然而满腹牢骚也无济于事, 这就需要我们这些技校老师改变教学观念, 发挥教学机智, 运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施教。语文课传统的分析主旨, 剖析思路, 赏析艺术手法的老教法, 对这群学生就“曲高和寡”。基于此,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方法, 行之有效也是当务之急。

二、可行性分析

愉快教学法以赏识教育为基础方法,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开发潜能, 探索思考, 从而达到在教学中享受快乐的境界。

1、老师“乐教”。

即便面对的是一群缺点弊病甚多的学生, 我们也要调试心态, 使自己适应, 微笑面对, 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感染他们, 用充满赏识的语言感动他们, 用富有魅力的言行举止感召他们, 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调控他们, 极力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2、在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乐学”。

由于学生有着自卑心理, 厌学状态, 很多学生不想学习, 而老师在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中, 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关爱, 发现其长, 不揭其短。听过一个美国教育故事:老师对一名患有自闭症的患者男孩说:“孩子, 我知道你一定是个不同反响的孩子, 来, 只要你能数出老师伸出的手指有几个, 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孩子了。”黑人小孩好半天才抬起头看了看老师伸出的手, 轻声的回答:“三个手指”。老师立即摸着孩子的小脑袋, 充满赞许的口气说:“我说吧, 孩子, 我就相信你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孩子。你能报出三个来, 与五个不就只差两个了吗?”孩子感激的看着老师, 身体离老师越近了。

一个患有严重自闭症的小孩都能用愉快教学方法唤起学习的信心, 何况我们这些正常的仅有些缺点的技校生呢!

3、教学相长。

学生的良好状态自动生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又刺激老师乐教的精神状态, 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即“乐教”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乐学又促进老师乐教, 这便是愉快教学的良性循环圈, 是实施愉快教学行之有效的理论依据。

三、实施愉快教学的基本原则

1、目标原则

愉快教学的实施, 应该围绕技校语文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展开。不论采取何种方法实施愉快教学, 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及品德培养的目标, 教学手段只是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方法或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实施教学时, 心中要有目标, 首先知道要把学生往哪儿引。

2、赏识原则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 唤醒, 鼓舞。”愉快教学的基础是建立在赏识学生的基础上的, 鼓励学生发言, 多发现学生的长处, 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点努力, 让学生把老师看做知己。从而克服学生自卑感建立学生自信心, 激发学生潜能, 使学生乐于学习。

3、激情原则

愉快教学实施要求老师饱含热情, 富有激情地面对学生。传授知识, 组织教学, 赏识学生时, 常发肺腑之言, 更易感染学生, 如充满感情的讲述能将学生带入意境中, 满腔热情的指导能鼓舞学生的上进心, 亲切自然的交谈能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老师的爱。反之, 一个在情感上冷若冰霜的老师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 也就无法实施愉快教学。

四、实施愉快教学的几种方法

实施愉快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但目标是一致的, 即实现课堂教学的愉快进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1、赏识教学法

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发现学生的优点, 给予及时的保养和鼓励,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除了赏识学生外, 还应当鼓励学生自我赏识, 相互赏识, 互相交流, 共同进步。

2、艺术互通法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将语文教学和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势有机结合, 因为他们是互通的, 能通过艺术形势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例如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理解文学主题与形象,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我常常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解释语文内容, 有的学生有表演欲望及表演才能, 就请他们将课文改写成情景剧, 分组表演, 比赛, 甚至选出优秀作品到别的班级巡回演出, 扩大知名度, 让特色学生成为小明星。

3、合作探索法

受年龄特点影响, 青少年学生的竞争精神和求胜欲望是很强的, 在课上教学中常采用小组竞赛, 个人加分, 讨论发言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普遍现象,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 我把学生按照4人一组进行分组比赛, 每组学生选出优秀作文, 派代表上台朗读, 由学生和老师组成评委团当场亮分, 学生积极性很高, 也很较真, 常常引起唇枪舌战, 据理力争, 一场场精彩的辩论会自然产生。这样,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团结合作能力都得到训练, 而且学生的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学生的自信心缺失, 畏惧, 懒惰, 三个人一起来帮, 提高了水平, 激发了自信心, 提高了感情与兴趣。

摘要:本文从分析技校生学习劣势入手, 详细阐述了在技校实施愉快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基本原则, 并介绍了实施愉快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技校生,语文教学,愉快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张中田:《中专语文教程与练习》,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8。

浅论技校语文教学反思的策略 篇9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学,反思,策略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由于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 教学任务、对象、条件也在不断变化, 教师如果仅凭经验驾驭课堂则很难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因此, 要确保经验的正确有效, 就需要对经验进行经常的、理性的反思, 剔除经验中过时的部分, 使经验常新, 如同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所说:“真正的经验, 总是一种否定的经验”。

笔者试以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新编的《语文》教材为例, 结合语文教学, 总结并提出以下策略。

技校语文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目前, 技校语文教学现状表现为:教师不太了解现代企业对员工语文素质的要求, 不能建立起文化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导致片面强调文化课学科的系统性, 而忽视其实用性, 使语文教学难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发展, 从而丧失技校语文的特色;学生重专业技能, 轻文化基础, 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教学基本为教师一言堂, 学生被动接受,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改变技校语文教学这种尴尬的局面, 教师必须善于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 针对技校生的特点和技校语文教学的职业实用性, 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 真正发挥语文教学的功能。

技校语文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 教学目标的反思

日益重视企业文化的现代企业, 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强调员工要具备较高的动手能力, 还需要员工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以及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精神等等。毋庸置疑, 只重视读写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难适应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社会, 实现教学与实际岗位无缝对接的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确定技校语文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除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外,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还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并非全部都是科学的, 它可能会使教学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 影响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 面对课堂上每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 教师要有准备, 要冷静对待, 懂得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 将那些科学的、有价值的新目标与预设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 使其成为课堂授课的亮点。

(二) 教学内容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对教材进行的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演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过程, 更多地是对教材进行认识、开发与实践的过程。

分析教材的特点, 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教材的内容实用, 人文因素强, 符合技校生的受教育水平。教材共有四个单元, 分别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口语体。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反思, 确定语文学科的教学重点为口语体和应用文两个单元。通过分析各种文体的特点, 又可明确不同单元的教学重点:讲述记叙文单元, 应使学生掌握传神写人、生动叙事和寓情于景的知识, 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讲述说明文单元, 要使学生懂得抓住事物特征, 合理安排写作顺序和运用多种说明方式对事物进行说明;讲述应用文单元时, 应使学生学会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撰写日常应用文;讲述口语体单元时, 文秘、人力资源、商务物流等文科专业应侧重沟通能力的培养, 机械、数控、电气等工科专业则应偏向工艺流程的解说能力。

联系实际, 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教师应从实用性出发,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 对内容进行重新组合, 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技校新生初来乍到, 不同地区的学生需要相互沟通与交流, 这样才能融洽相处。而口语体单元的课堂训练正好给他们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同样, 新生也需要通过日常应用文, 例如请假条、借条、申请书、计划的写作去处理学习及生活中的各种琐事。教师反思这些情况后, 可以调整教学的顺序, 在第一学期讲授口语体和应用文单元;在第二学期讲授记叙文和说明文单元。说明文多是科学抽象的知识, 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实物、图片、资料进行直观生动的教学。例如, 在进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时, 教师若照本宣科, 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 如果能把这一课安排在荔枝成熟的季节, 那样就可以采用直观教学, 让学生通过看荔枝、摸荔枝、品荔枝来掌握荔枝的相关知识, 这样的教学更有新意, 也更有趣味, 学习效果会更好。

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与扩展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需求, 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反思教学内容的深浅度, 进而努力挖掘教材深处蕴藏的知识宝库, 将语文学科与专业课程及生活实践相联系, 让课堂充满吸引力, 使学生乐于学习。《景泰蓝的制作》是说明文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 为了使学生掌握程序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即懂得抓住每一制作步骤进行详略得当的说明, 教师可以现场教学生制作叶脉书签, 并让他们口述制作过程。以此类推, 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介绍一道自己拿手菜的烹制过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说说如何发送电子邮件;数控维修专业的学生则可以谈谈机床的日常保养, 等等。通过这些扩展训练, 既能实现语文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的目的, 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口语体单元的教学中, 教师可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上台亮相等形式进行多项训练, 如个性空间、特产推介、节日风俗、演讲擂台、模拟应聘等。这种训练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实践表明, 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选择教学方法、反思教学内容时, 教师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兴趣、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因素, 以便做到因材施教,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例如, 在《感天动地震撼你我——“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的教学中, 如果学生觉得这些获奖人物太陌生, 以致学习热情不高时, 教师应及时反思:如果继续这样淡而无味的教学, 课堂则缺乏活力, 这样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对当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些补充介绍, 并让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这样的课堂可以让学生接受一次人性的洗礼, 使他们看到人性的光辉与榜样的力量, 得到永不放弃信念的人文教育。

(四) 教学评价的反思

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等同于考试, 使考试内容成为教学的指挥棒, 考试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准绳。要反思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平时不重视学习, 考试前背熟复习提纲或考试时作弊也能取得好成绩, 导致经常旷课的学生也能得高分, 这种现象必然导致学生忽视课堂教学, 不服从教师的管理, 如此恶性循环, 就会助长不良学风的蔓延。分析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 思考科学、公正的评价方法, 这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技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评价除了考试, 还应包括课堂纪律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口语表达能力、课堂笔记及作业情况等多个方面。教师不能只注重考试结果, 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样的评价更公平、更全面、更真实。

技校语文教学反思的基本途径

在教育实践中, 实现教学反思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而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和教学后记无疑是三条最基本的途径, 其在教师的反思行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行动研究是一种在实践中的研究, 它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案例分析是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能弥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距离感、生疏感。教学后记是教师在课后及时记录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不足及思考从而积累经验的有效方法, 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两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撰写教学后记既要分析成功之处, 也要记录不足之处, 还要总结灵感的火花。成功的经验是教师教学的第一手材料, 实用可信。而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遗憾”, 则可避免重蹈覆辙。此外, 教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若没有及时记录, 可能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总之, 写教学后记贵在及时和坚持, 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 聚沙成塔”的收获, 从而达到以写促思, 以思促教的效果。

技校语文教学反思的时机

(一) 教学前的反思

这主要体现在课前撰写教案。撰写教案时, 教师应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 思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重点预测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度和接受度, 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此外, 教师还应反思以前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效果等等。在反思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教师进行再教设计,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 在《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的教学中, 学生难以理解食物链生态理论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可补充近年来发生的海啸、雪灾、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 还可补充澳大利亚的野兔与绵羊的纠纷以及狼与鹿共存的启示等等。通过这些例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并使他们懂得: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教学中的反思

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及时应对教学中突发问题时进行思考与调整, 从而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反思行为。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 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 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充满变数, 教师无论把教案设计得如何天衣无缝, 也难免有疏漏。教师只有尽可能地对预设与生成进行多种反思, 并运用教育机智来解决问题,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切, 从他们的言行、表情等信息中反思其学习情况。教育心理学表明, 在课堂上, 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及时鼓励、赏识, 将会帮助他们增强自信,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回答问题欲试而又不敢时, 教师可风趣地对学生说:“心动不如行动, 过了这村, 就没了那店”;当内向学生第一次发言时, 教师应及时激励:“这位同学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为了使答错题的学生重拾信心, 教师可幽默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下次继续努力”。

(二) 教学后的反思

在课后教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轨迹进行回溯、思考。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 正所谓“教然后知不足”。课前, 教师往往难以发现教案的毛病, 就如古诗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课后, 重新审视教学过程, 再优秀的教师, 再成功的教学, 也难掩其瑕疵, 所以, 教师必须在教学后及时进行反思。

教师在课后通常会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表现如何?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我是如何调控课堂气氛的?如何处理课堂上发生的意外状况?哪些环节没有按教案进行, 为什么?如果进行再教设计, 我会怎样修改?教师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回忆, 能够对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引起注意和重视, 从中获得经验, 吸取教训。这样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 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教学反思能使教师及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 从而升华成教学经验, 提高教育智慧。只要教师不断超越自我, 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 那么, 课堂教学就会焕发生机、充满活力, 技校语文教学也将呈现一片艳阳天。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反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6.

[2] (美) 马丁·克尼普.捕捉实践的智慧——教师专业档案袋[M].夏惠贤,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3]于亚中, 鱼浦江.中学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技校语文教学应重视素质教育 篇10

我们华夏民族是一个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 就以勤劳勇敢著称, 以知礼善学享誉盛名。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许多蜚声中外的大文学家同时也是思想家、教育家。古有文学大家孔孟及其推崇的人生之道, 近有以笔代弋、战斗一生的大文豪鲁迅和郭沫若, 还有近代助人为乐的楷模雷锋, 克服困难、自学成才的张海迪等优秀人物。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人都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浑身还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时代的不断进步,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 加强技校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一、技校教育的现实状况要求加强素质教育

如今的技校学生素质可以说是千差万别、良莠不齐。许多都是由于学习成绩差、考不上大学, 家庭困难或者只为了谋一技之才等诸多原因而选择来就读的, 许多学生都存在着厌学心理、不重视学习功课、不遵守纪律、逃学跷课的现象常常有之, 心理素质较差。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教学去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否则他们将来步入社会也不会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 而只是一株稗草而已。技校的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就业。现在许多企业在招聘人才时, 不仅仅只是注重于专业技能方面的考核, 更多的注重于职业道德、思想品质方面的考量。这对我们如今的技校教育也提出了一个要求, 除了要加强文化课学习外, 还要把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到一个高度。技校教育必须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来, 只有这样, 我们的技校教育才能拥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二、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技工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语文教学完全可以摆脱多年以来的应试教育的束缚, 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其中。汉语是我们的母语, 语文不仅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 而且它还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学语文不仅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 从深层次上讲, 它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审美。

1) 学好语文可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完善人格。

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 也可以从这些优美的文章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中找到人生的坐标。著名文学大师巴金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 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 要我们变得更纯洁、更善良, 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这些话说的真是既精典而又深刻。众所周知的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 他的诗词歌赋及其身上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操不是一直为我们千百代人所传唱吗?还有语文课本中曾学过的爱国志士方志敏的诗作, 至今仍萦绕于耳畔。他为国家解放而誓死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不也在时刻鼓舞着我们一代代的年轻人奋勇前行吗?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本时, 完全可以随时随地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技校的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使其能够成为具有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的人。这样, 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才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重托。

2) 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即重视写作。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学好语文的一项重要基础。以我所在的技校为例, 学生中就存在着连简单的请假条都写不好的现象, 错字连篇、语句不通。这充分说明, 一方面老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不够重视, 另一方面学生对语文学习观念淡薄。试想这些连请假条都写不好的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怎么去写报告、写公文?这给他们今后的工作将带来多大的障碍?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 实用文体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技校学生必须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古人云:学而实习之, 不亦乐乎。可以让学生们结合各自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提高自身素质, 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学以致用。语文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朗诵和征文比赛等形式的活动, 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写作是提高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语文教学注重素质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 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加强自身修养。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作为语文教师既是光荣的, 任务也是艰巨的。教书育人是我们的重要使命。有人把教师比做辛勤的园丁、比做燃烧的蜡烛, 这些美誉虽饱含着赞扬也承载着无尽的重托。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尊重、爱护学生, 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熏陶学生, 做学生的表率, 强化对学生人格、品质、道德和智能等方面的培养。同时,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引导他们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困难, 并积极进行抗争。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败, 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

2) 要树立鲜明的现代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现代教育理念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培养发散性思维, 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技校的语文课经常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 学生无精打彩的听。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语文课教学始终停留在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上, 没有创新、没有活力。名篇《劝学》中就明确指出要把教授语文知识和学习的意义及方法、态度相融合起来。语文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对话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 技校应给语文教师多提供一些平台, 鼓励教师不断进步。譬如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进修、交流, 丰富和更新专业知识, 开拓视野, 提高业务水平。还可以建立一些奖励机制,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这些措施方法都有助于教师更顺利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浅析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的转变 篇11

语文是技工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是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何在教学中既实现技校语文的教学目的,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上好技校语文课,必须首先确立如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

语文教学是整个教育工程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要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理念

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为此,要求语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思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我们都知道,职业教育的体系是开放的,语文教学作为它的一个子系统,更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开放系统。因此,在树立正确理念的基础上,技校语文教学应实现以下四个转变:

1、教学内容由“以本为本”转向“生活百科”

过去的语文教学不重视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不重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习惯于偏重语文学科内在的语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联系,造成学生的思维只与课本结合,与生活脱节。现代开放型语文教学则强调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要掌握语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意识地向社会生活开放,向大自然渗透。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除了讲好“例子”以外,要改变“唯本”观念,相应引入美术、音乐、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适当地插入当今时代的最新信息,力求教学内容形成立体网络。这样,既可充实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又可使学生从不同角度,用新颖的方式来学习语文,强化语文训练和能力的养成。如教《拿来主义》一文,为了使学生明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就应介绍“鸦片”的有关知识和“姨太太”的历史材料。通过引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说明鸦片是用罂粟果实中的乳状汁液制成的一种毒品,通常称大烟。人吸久了可以成瘾,它对人体有极大的损害。但鸦片中的吗啡可以入药治病,必需舍害取利。而“姨太太”则是旧时代的一夫多妻制,是生活腐化的毒瘤,正如当今贪官污吏包二奶一样必须铲除。这样把语文与历史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领会“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内含。

2、教学手段由“黑板粉笔”转向“多媒体综合化”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具有快而多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必然。因此,语文必须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充分利用综合化的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变“填鸭”为“诱导”、“启发”,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接受信息。如《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中的介绍的厅、堂、楼、阁、亭、榭、轩等七种我国古代的建筑形式,可能有挂图、录像或多媒体图片等一一展示给学生,不仅节约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生动形象,直观性强,让学生一下就可明白各种建筑的特点与区别,既便于学生记忆,又便于学生展开联想,又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空间由“教室课堂”转向“现实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所以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较之其他学科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语文教学应由语文课堂扩大到其他课堂,由课内扩大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之中,由学校扩大到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创始人张孝纯先生提倡:“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空间的扩大化,克服了从书本到书本的传统教学弊端,使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领略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创造了条件。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就是以让学生深入荔枝园,观察现实的荔枝,再与课本中所描述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如何叙述类似的物品,让学生从生活中形象地理解语文知识。

4、教学方法由“固定套路化”转向“因材施教化”

传统语文教学大都是按开篇解题,分析结构,归纳中心等“固定套路”进行,千篇一律,死板笨拙,抹杀了语文灵活性和生命力。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也是这样,既不可不似,又不可太似,更不能程式化,总用一个固定不变的套路去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即使相同的教学任务,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中,要随着众多教学因素的发展变化灵活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面对不同的课文应采取不同的学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或启发学生想象,进行探究式教学;或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答,进行互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只有通过新颖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探求活动,使其永远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旺盛的求知欲,真正学会语文,学好语文。

技校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篇12

1.优化技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优化改进技校语文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在技校语文教学环境中,生动活泼地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满足技校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提升技校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2.有效实施技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2.1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针对当前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师结合教学经验,创新技校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充分调动技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通过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提高技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有助于改善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

2.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师资

改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在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将技校语文课堂教师转变为引导者、关注者和督导学生学习的教育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培养有责任感、有思想、有创新意识的语文教师,以教师的高素质感染周围学生[1],提高技校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素质,对于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给予调整, 对技校语文课堂教学环节进行反思与总结,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3加大课堂教学设备投资

强化技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在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QQ群、微博、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优势,实现多人聊天、资料的共享,可以提升技校语文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手段,实现高校教学中资源的共享[2]。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技校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软件, 及时了解跟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况, 让学生完成语文作业后, 用电子邮件形式发给老师。教师再针对技校学生语文作业中的不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2.4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在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注重培养技校语文教学中团队间的合作精神, 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组员之间分布不同的人物,然后将小组中完成的任务整合,从而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技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直观性、交互性的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为案例选择、课外准备、课堂演练与答疑、分析总结等方面,使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案例, 强化对课堂教学的认知, 提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2.5多元化课堂教学

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切入点,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及手段引导学生接触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开办专题活动,开始表演专区,精选出优秀的适合表演的文学作品,为技校学生创造适合的表演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有自己提问或者是有学生提问的方式,由师生一起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拉起纽带,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3]。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 可以对语文内容进行详尽分析,通过示范和模仿让学生弄清关键的概念和要领,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同时减少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技校学生的素养,有效提升技校学生审美情趣,开发技校学生想 象创造力 。通过语 文课堂教 学 ,教师可以 综合网络资 源 ,配以丰富 语文课堂 教学画面 ,由教师引 导技校学生感受诗词艺术,并深化认知诗词情感,培养技校学生的优秀品格。

2.6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技校语文课堂教学,应用零批改作业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降低教师教学负担,减轻教师批改作业工作量,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合理安排好技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借助案例教学, 使学生能够自觉充当管理“角色”,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 分析解决问题 , 提高技校语文课堂教学技能,开设语文课堂相关扩展性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教学、直观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在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教材,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教师在技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形象,适当点拨,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情共鸣,产生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比如在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农夫与蛇》的文章时 ,引导学生可以明白该故事的寓意 ,使学生明白做事情要分清楚善与恶,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培养技校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高技校学生对事情分析判断的能力,整体提高技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技校学生实际情况,优化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技校学生语文水平, 而且可以提高技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实际教学教学价值。

摘要:在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鼓励技校教师积极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满足当前技校语文教育需求,转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水平。本文分析有效实施技校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措施。

上一篇:高校非正式组织下一篇:中职学生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