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英语教学改革

2024-05-22

技校英语教学改革(精选12篇)

技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1

摘要:结合本校实际, 针对电气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 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气,教学改革,实践

结合本校实际, 针对电气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 希望能对同行起到借鉴作用。

1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1 建立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主的课程内容体系。

电气设备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电气基础知识、高压电器设备、电气设备选择和电气装置四个知识模块。在这四个知识模块中包含有大量的理论公式推导, 并且缺乏实践操作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内容。针对这些问题几年来不断对电气设备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删减大部分理论公式推导和繁琐的数值计算, 而更加注重理论公式的工程实用性, 同时大量增加能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应用问题能力的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检修和电气一次主系统设计两个知识模块。

1.2 紧密结合工程实践, 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现代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的一次主系统较过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电器设备过去是以油断路器为主, 而今则是以技术先进、工艺精良、运行可靠的SF6断路器和真空断路器为主。针对现代变电站中一次主系统发生的变化, 几年来对电气设备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也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把传统的油断路器等内容尽量删除掉, 大量增加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的先进设备和现代化装置, 时刻注意电力系统的动态变化, 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时效性。

2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2.1 从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 运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等教学方法, 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技工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在生产、技术等一线工作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一体化”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技工学校培养目, 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以实践技能教学为主线, 采用课题、模块的方式组织实施教学, 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 突出了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效的教学方法。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 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 (或专业教室) 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实训中心以先进的生产设备, 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 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 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实训中心营造的职业氛围, 更有利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教学方法, 使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市场,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并实现以产促教、以教兴产。

2.2 从技工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 运用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次序进行。提出问题, 通过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学习、思考讨沦、练习, 寻求得到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校在“PLC在机械手中的应用”课程教学中, 按照“提出问题——方案讨论及分析——选定方案——现场实施——调试、分析、处理——总结”的教学过程, 通过演示物流仓库自动送货小车的工艺流程, 提出如何实现由PLC控制送货小车的机械动作:取货、运货、送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PLC控制的方案分析、设计与选择, 由学生自行编程并进行现场操作实施和调试修正。

案例教学法, 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 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 作出自己的判定和评价。这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增加了学习爱好, 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 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判定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南阳电力技校在“法律”课程中, 通过教师讲案例、学生议案例、把课堂模拟为法庭等教学环节, 并通过让学生当法官、律师或案例当事人等方法, 从典型案例引出教学内容, 通过透彻分析、发散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判定, 得出案例的分析结论, 并引伸到相关的教学内容上, 以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3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电气设备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先讲授电气基础模块, 紧接着讲授各种电器设备, 再讲电气设备的选择, 最后讲电气装置, 注重理论, 轻视实践操作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1 引入变电站工程概念模型, 建立虚拟变电站。

针对电气设备课程自身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和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首先观看不同类型的变电站实物照片或实物录像以及与其对应的电气主接线图, 简单地对变电站内的各种电器设备、电气装置加以介绍, 使学生对变电站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和了解, 在大脑中初步建立变电站工程概念模型, 构建虚拟变电站。

3.2 充实模型内容, 使其工程化和情境化。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置身于已经构建的虚拟变电站, 课堂教学内容都紧密依托变电站工程概念模型, 通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已构建的虚拟变电站中去认识各种电器设备和电气装置的外观结构、功能特点、运行特点和结构原理等内容。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工程概念, 树立工程意识, 让变电站情境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3.3 强化实践, 巩固模型内容, 增强实践能力

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工程实践性特别强, 需要不断的现场实践和动手操作。在电气设备课堂教学中部分内容实现基地化, 并利用两周的时间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各种电器设备和电气装置的运行调试、设备故障判断和现场检修, 利用专业认识实习和毕业顶岗生产实习的时间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实物参观、跟班生产等现场实践, 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变电站模型中的各环节内容, 强化实践操作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3.4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全面开放实训基地

电器设备检修和电气成套配电装置等校内实训基地的全方位开放是电气设备课程建设的特色。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理念, 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以学生为本位, 工学并举, 敞开训基地的大门, 随时向学生全方位开放, 最大限度的吸引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 使学生的兴趣转化为擅长。

3.5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实现课程内容网络化。

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人类迈向21世纪的里程碑, 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它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丰富的信息资源承载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课件、授课教案、课程教学大纲、学习要求、学习指导、习题集等内容全部放在电气设备精品网络课程的网站上, 实现师生对资源的网络共享, 建立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的虚拟空间。

总之, 经过几年来对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等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仍然需要继续按照技校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谢一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M].北京:经济出版社, 2006.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31) .

[3]李文才.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技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2

摘 要: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汽车维修教学经验,简述了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技校;汽车维修;教学改革;措施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对汽车维修行业及其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为了能向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大部分技校正不断加大了其办学力度,但现今在其汽车维修专业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模式落后

迄今为止,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技校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形式,而汽车专业教学仅有课堂教学根本不可能完成技校汽车专业教学的全部任务。此外,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落后,不能适应技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和需求。传统的“黑板+图片”课堂教学模式,不但抽象、枯燥乏味,而且难于理解,学生根本不能被吸引,课堂教学达不到教学目的。

2.2 教学内容过时,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要,许多技校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专业应运而生。但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却远远不适应当前维修市场的需求。汽车上目前普遍装备的、建立在先进的信息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的汽车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决定了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维修技术和检测设备的操作能力。这些都是传统的以机械维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所不能适应的。现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内容陈旧,不仅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且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知识面窄等问题。教学中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学校缺乏必要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基地,维修工职业技能考核仍停留在东风和解放等车型上等。

2.3教师的知识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个大专业,涉及面广,因此既需要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又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并懂得教学规律的实训指导教师。汽车维修本身是一个技术更新很快的行业,无论专业教师还是实训指导教师若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必然面临知识、技能落后的状态。因此,我们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师资培训、引入更新的机制,确保教师自身的技术、技能领先。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3.1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优化专业课程建设

技校汽车维修专业培养的是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汽车检修人才,因此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时,应以应用能力为培养主线,建立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围绕专业方向为前提,而汽车专业课程要进一步充实调整电子控制技术原理、计算机应用原理、汽车电器设备和汽车诊断检测技术、汽车诊断仪器设备的应用等内容。汽车构造原理应以能代表时代特征的轿车为典型,并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把汽车最新技术结构、原理和发展趋势方面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的培养,适应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合理安排,并真正落到实处,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钳工和电工基础操作技能的训练,这是维修人员必备的技能。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应将整个课程内容按不同模块重组,形成发动机工作原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冷却系、润滑系、化油器式供给系、汽油喷射式供给系、柴油机供给系、发动机装配调试、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等内容,每章可以分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技能训练和复习思考题四个层次编写。

3.2确立教学培养目标

以技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为大纲,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努力适应企

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就是集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构造、汽车修理工艺和汽车故障排除知识点合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实现了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实际工作需要要为度,课程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从而形成连贯的、全面的、完整的教学体系。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于一体,集计算机网络、动态仿真软件、现场设备控制综合运用于一体,既重视理论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又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3.3 建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使多门理论、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相辅相承、互相配合,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学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即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的模仿型”向“主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专业教室、实训基地”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实物、多媒体”转变。针对学生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实物直观演示法,将书本上的零件名称,具体的工作原理,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缩短了认识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践融合,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认识学习打好基础。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以够用为度。

3.4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针对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改革中教师有必要选择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应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进行转换。采用合理的教学组织方法,让学生参与实习的全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对于综合性、运用性的技能训练,能以某一任务形式出现的,可以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如正时皮带的更换、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实训项目,首先给出任务要求、能运行的发动机、配套的工量具、相关技术资料等,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去完成。这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探究式教学。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对教师进行再培训,更新其教学理念

教师在引导学生提起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为了燃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技校应该适当地对老师进行再培训。而在培训中,除了要加强教师们的知识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还应该更正其教育观念及教学手段。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才能适应技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才能更加正确地引导学员的成长及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汽车维修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路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专业课程的发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蒋文娉,关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学园,2011

[2]苏宇锋.关于当前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技校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 篇3

[关键词]工程制图 教学计划 教学方法

一、修订教学计划

机械专业教师在第一学期应安排画法几何及制图基础的内容,与此同时,插入一部分计算机绘图的内容,即简单的绘图命令和图形的编辑。教师应研制出一些实用型的CAI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还可以完全实现学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学习进程。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根据计算机的三维动画的立体图,建立空间概念,加深理解,加深记忆,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己有了一定的画图和看图能力后,如果教师把螺纹和齿轮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再通过观看“零部件测绘”的录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零部件测绘的方法、步骤、尺寸的标注,表面粗糙度和公差与配合的含义,那么学生对一般机械图样基本上都能看懂,为今后的金工实习和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将“零部件测绘”的内容由第二学期调至第五学期,安排在机械课程设计之前,这样,教师在讲完制图课后,对后面的“零部件测绘”的作业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在进行零部件测绘的同时,再引入计算机的高级绘图功能。增加几种学生用教学模型,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测绘一种部件,要求每个同学绘制所有零件草图,但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将所有零件图都在计算机上完成,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最后要求用计算机绘制装配图。其它各专业要求比机械专业稍低,可将“零部件测绘”的内容放在金工实习后。这种改革措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

二、调整教学内容体系

面向21世纪的工程图学的教育应在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构形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等方面起着坚实作用,因此,图学课程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应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局部性的、零散性的教改不利于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鉴于高等工科院校设置工程制图课的目的是以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实际应用为方向,又考虑到课时少难以面面俱到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以必须和够用为尺度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筛减和调整。同时按照国家教委于1995年修订的“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精神,将“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初步能力”作为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决定将计算机绘图纳入工程制图课程体系。本课程包括制图基础、正投影法原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四部分内容。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措施如下。

1.删减部分画法几何的内容。画法几何主要研究正投影理论,作为机械制图的理论基础为机械制图中用图形表达机件和有关图解法提供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长期以来特别强调画法几何的重要性,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这一部分又恰恰是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内容。然而,学校的教育只是给学生打下基础,培养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工作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应注重实用,精选和更新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和知识,删减不必要的繁琐部分。实践证明,抽象的画法几何理论中有些内容没有太大的价值,工作中大量的制图任务并不需要太深的画法几何知识。因此,在讲授画法几何部分内容时应把重点放在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上。几何作图知识由于在中学已学过,可少讲,以适应理论教学课时的减少。点、线、面是构成物体的基本要素,讲授其投影特征和投影作图,淡化线线、线面、面面等之间相对位置的教学。删去理论性强,图解难度大,空间想像能力要求高的空间定位及度量问题。

2.加强徒手与计算机绘图。传统的制图教学方法是教会学生尺规仪器绘图为主,徒手绘图为辅。现代的制图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尺规绘图、徒手绘图,而且要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其中徒手绘图可以训练学生对投影关系、投影规律的掌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快速表达设计思想、记录创意成果。如:传统测绘是边测量边绘图;现代测绘则要加强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要求学生把机器、实物测量后熟练地用计算机绘制出来,但学生不可能把工厂中的机器、实物搬到计算机房中去,而是预先徒手绘制出机器的二维或三维图形,把测量好的尺寸标注上去,最后用计算机把二维图形绘制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徒手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养,淡化尺规仪器绘图。

三、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对教材重组、语言艺术与表达、板图板书的设计与安排,以至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的反复推敲、精心组织,均反映了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我们也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实践与运用。教学组织过程中,通过调动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介入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对于一些较为疑难和易于疏忽的地方,采用共同讨论、共同纠正、共同完成的方式,讲解习题不过分强调一堂课中得数量,对习题的解答不急于讲解答案,提出思路让学生先行思考,然后通过一些非正确的结果进行点评,再给出结果,加深理解,同时对于立不同类型的习题,注意解题条件的变化的讨沦。在讲解形体构思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提高课堂效率,推进技校教学改革 篇4

一、目前技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滞后。目前许多技校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 采取的还是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占据了主体地位, 学生则在灌输下被动学习知识, 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给技校的就业问题带来了不利影响。

2.教学观念落后。很多技校对自身的教学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 认为技校仅仅只是学生学习技能的地方,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 而技校的学生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教师在对其技能进行教授时往往忽略了其差异, 教学课堂内容整齐划一, 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很难得到开发。

3.教师结构复杂。目前我国技校当中的教师结构十分复杂, 一方面, 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据了很高的比例, 这些教师在教学时过多重视专业教育, 教学理论不够先进;另一方面, 部门从普遍教育转到技校教育的教师着重对教育理念的探索, 忽视了实践教学;此外, 还有一些教师过于强调技校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差别, 缺乏对技校教学实质的深刻理解。这就使得技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提高技校课堂效率的必要性

课堂效率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从学生的学习主题地位出发, 充分调动所有因素并采取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投入到课堂中, 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得知识、能力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课堂效率主要包括教师的讲授效率与学生的接受效率, 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正比的, 随着教师讲授效率的提高, 学生的投入必然会有所减少。

一方面, 课堂效率的提高符合了素质教育观念的要求。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学习、思考、生活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 要求在发展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综合能力,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启发式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质量决定了素质教育的质量。课堂效率的提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事半功倍, 并且给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留下了充分的时间。因此课堂效率的提高是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 课堂效率给教学质量评估带来了依据, 学校各项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估是学校的重要任务, 而课堂效率是评价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同时也影响着教学的最终效果, 因此, 教师需依据课堂效率来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做出不断的改善, 学习需依据课堂效率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

三、提高技校课堂效率的主要措施

(一) 改革课程设置

技校的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专业课和基础课这三大类, 通过这三类课程将技校的学习划分成了相应的三个阶段, 在对课堂效率进行提高时, 必须重视起对各阶段的课程设置的改革,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给提高课堂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1.淡化分界, 促进课程融合。通常技校学生在进入学校后首先接触的便是文化课的学习, 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技校学生因为缺乏兴趣、学不得法等原因使得其文化课教学的课堂效率大大降低, 针对这种现象, 技工学校必须在综合考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来对第一学期所开设的课程做出一定的改革, 例如可以在开设语文、英语、数学等文化课的同时加设一些实验、电脑应用等实践性强的课程, 同时还可以通过物理和电工学等综合课的开设来防止或减少课程的重复, 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整合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目前技校的电子类专业等课程由于内容相对枯燥、学习难度大等原因导致其不受学生青睐, 要想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就必须对这些课程做出实质性的变革。例如,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 教师可以将内容整合成电子技术理论、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基础操作和电子技能训练这四个模块, 通过四个模块的交叉、并轨进行来降低课程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全面考虑, 灵活设置课程。当下技校所推行的学年制过于强调对学生共性的培养, 课程结构单一枯燥、缺乏趣味, 因此在教学时应当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 推行将学分制作为基础的教学改革, 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就业前景等做出选择, 从而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后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当中,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改革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技校的电子专业类课程具有抽象性、简捷性, 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使学生能够以熟知的事物来提高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例如, 在讲解霍尔霍夫第二定律时, 教师就可以举例说明当学生拿着球在操场上跑一圈时, 整个过程当中的做功是零, 由此推导出电场力携带电子在回路数跑一圈时做功为零的结论, 从而让学生对“电路中任何闭合回路各段的电压代数和为零”这一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与掌握。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技校的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利用启发式教学来构建起开放型的教学模式。例如, 在讲解利用支路电流法对复杂电路进行求解的内容时,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来对求解电路, 学生就会发现简单的电路分析方法无法求解, 这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列出回路电压与节点电流方程, 指导其在方程中推导出支路电流法, 从而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3.采用提问、质疑的教学方法。疑问能够在激起学生思考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技校的课堂教学当中, 教师应当善于使用提问这一方式, 首先, 要适时提问, 技校课堂的提问不可带有随意性, 教师可以选择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进行提问, 在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其次, 要适需提问,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都各有差异, 教师应当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问题来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再次, 要适中提问, 教师要确保提问的难易适中, 从而让学生在准确回答问题后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最后, 还需适当提问,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使得当前社会对各类型的人才有了越来越多的需求, 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多, 技校作为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生产基地, 肩负着给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技校应当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从而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谢世伟.技校教学中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以管理学教学为例[J].硅谷, 2010, 02:174-175.

[2]张清颜.实现“四化”教学, 提高专业课课堂效率——技校专业课教学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13:114+34.

[3]张冬梅.影响技校教学教育提升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才智, 2014, 31:207.

技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5

技校英语听力教学论文:图示理论与技校英语听力教学

作者/ 李 中

摘 要:听力理解作为基本语言技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利用图示理论使听力教学更有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图示理论及其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图示理论在技校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达到提高技校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图示理论 听力理解 听力教学

听力是外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听力作为一种基本语言技能越来越受到外语学习者的重视,各种英语水平考试也把听力理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对听力在外语学习中的特殊作用的理解以及对听力教学重要性认识的加深,人们对听力教学也越来越重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技校英语听力课是最好上的:教师只需要播放录音,然后对对答案再解释一下必要的生词就行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把听力理解当成了测试学生听力和记忆力的方法,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听力课都缺乏积极性。要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应用更好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一、图示理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图示这一概念,他认为图示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桥梁。英国心理学家巴莱特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图示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在20世纪80年代将图示发展为较为完整的理论,他认为图示是一种记忆结构,是信息加工的基本要素,包括语言、文化等多领域的信息知识,同时包括已经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图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存储着各种图示结构,当大脑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图示结构相匹配时,我们才能完成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储存这一系列过程。

二、图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在听力教学中,图示主要分为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语言图示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基础语言知识,是理解听力的基础。学生若缺乏这些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听力理解就无从谈起。内容图示是指文章的主题,主要指材料的内容范畴。英语听力中,很多对话来源于日常生活情景,如餐馆、教室、医院、图书馆、办公室等。(英语教学论文 )在这些典型的场景中,对话双方的关系以及说话人的行为方式应该是相对固定的。这种日常生活常识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即为图示模型。一般说来,对文章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文章主题的了解程度。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根据图示理论,听力材料的信息处理主要有“自下而上(top-down processing)”和“自上而下(bottom-up processing)”两种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式主要涉及到语言图示,强调语言基本功的作用。其具体方式表现为辨音及语法句法分析等。“自上而下”的方式主要涉及到内容图示,强调高层图示的运用。从高层出发,以背景知识为先导来探究语意,利用所知信息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然后通过证实或者否定后再次预测与证实。在具体的听力过程中,听者在运用语言图示处理输入信息的同时,利用原有知识去预测话语内容,并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来验证或者修改假设,重新构造与听者原有知识结构相吻合的新信息,最后完成信息处理和对语言的理解。

三、图示理论对技校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听力教学中的图示分为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语言图示指听者已掌握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内容图示是关于听力材料主题方面的知识以及语篇内容方面的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这两种图示都应同时激活。图示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听者在听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适用的图示或未能成功地激活图示,听力理解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在听的过程中不能成功地激活与材料相应的图示是因为在材料中没有充足的.线索,使听者不能成功地激活自己已具备的图示,或听者大脑中没有与材料相关的图示。因此,在图示理论指导下的技校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激活已有的图示,并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示。

1.激活学生已有的图示

激活技校学生已有的图示主要是针对内容图示,也就是背景知识而言。总的来说,技校听力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听前热身阶段,听力理解阶段和听后巩固阶段。在听前热身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激活图示,使学生对要输入的信息进行预测,为听力理解做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就听力材料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利用集体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发散思维,激活已有的相关图示,加深对主题的了解,使他们为听力理解做好准备。《英语听力入门》中有一篇听力材料标题是Train,通过这个标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How many kind of train are there in the world? Which kind have you taken? What do they look like?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预测这篇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学生们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激活自身的心理图示,引发对听力材料的兴趣。在听力理解阶段,由于学生在心中已经构建出与听力材料相一致的心理图示,听力理解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2.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示

与激活已有图示相比,建立新的图示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如果学生心里没有建立相关图示就谈不上激活。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示,可以是建立语言图示,也可以是建立内容图示。

由于听者一般都经过了较短时间的英语学习,因而在进行听力理解时语言图示自我运行较慢,会有障碍。在英语中有某些中文没有的语言现象,如语音中的连读、爆破、同化现象,语法中的虚拟语气等,某些句法现象和生词也会成为学生的听力障碍。技校英语学习者的听力障碍主要在于语法、句法、生词三个方面。因此,在课前热身阶段,讲解生词是非常必要的。特殊语法和句法现象除了学生平时的积累,还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在技校英语课文的听力理解题中,常有些似是而非的句型迷惑学生,如I cannot agree more和It is anything but good等。这些句子需要教师的反复强调。对大多数技校生而言,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是难点,但虚拟语气也是考试的重点。如下文的对话。

W: If only I were a millionaire! I could have whatever I want.

M: But millionaires also have their own worries and troubles.

Q: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徐小贞, )

在听这个对话时,不少学生发现尽管自己每个词都听懂了,但由于不清楚if only的意思及用法,对整个句子就不知所云。这是因为在实际交际中,许多信息的获得并不依赖于你是否听懂了每个单词,而是依赖于大脑中原有信息、语言知识、一定的语境、双方的默契程度等。此类语言图示的建立都要依赖于教师的耐心指导。

对于内容图示的建立,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在听力课堂中直接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在听力课的教材中,学生不是对任何材料都有相应的图示或可帮助建立的图示,这时直接介绍有关背景知识更为有效。如Boxing Day,技校英语学生中很少有人对这一主题有所了解,直接地介绍Boxing Day的时间、来历、人们在这一天的习惯等背景知识,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有关图示,增进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并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督促,这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对学生长期的知识积累极为有效。在技校英语听力材料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如Martin Luther King、Helen Keller、the Battle of Waterloo等。这些内容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因此更依赖于学生课后的积累。教师可在听力课时要求学生在课后查找有关某一主题的资料,并在每次上课前进行班级讨论,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对今后的听力测试有所帮助。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文化熏陶,丰富语言背景知识,并鼓励学生多看英美文化方面的书籍,了解英美等国的风土人情、地域特点,增强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拓宽知识面。

四、结论

听力理解是一种高度综合的技巧,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图示理论为指导的技工英语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以教师为中心的听力课变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教材的知识无限伸延, 听力技能也与其他技能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在学生广泛涉猎各种语言材料的过程中,拓宽了文化背景知识, 增强了所学语言的交际实用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充分激活、拓展自己的知识网络,在课堂中寻得学习的乐趣,使听力活动成为一个自觉的、有意义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Bartlet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 Carroll. 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 Carrell. P. L.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M].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技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 篇6

关键词:技校语文 课堂教学 改革体会

目前的技校语文课堂教学仍有许多需解决的问题,很多技校的教学形式及方法仍存在单调呆板、枯燥无味、照本宣科等问题,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讲析为主,少有改革和创新。教师台上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台下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辛辛苦苦地“填鸭”,学生马马虎虎地“啄食”,学生时时刻刻都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样便难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改革现状,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从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中彻底解放出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改进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主动学习,取得最大的课堂效益,使技校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和本领的快乐天堂。

一、技校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技校生普遍存在生源素质偏低的现状,相当部分是初中的中下层学生,大多素质不高,基础不好,各项文化课基础薄弱,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生厌学、混日子、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缺乏最起码的信心。技校语文教师要深思并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对大多数技校生来说,技校学历教育可能是他们学制教育的顶点,语文知识水平如何,很大程度决定于技校的语文教学,可见技校语文课教学可谓任重道远。但技校部分语文教师却认为学生基础差,“朽木不可雕也”,教学应付了事,唯求完成教学任务足矣,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缺乏动力和激情。主要弊端体现在下面几点。

1.课堂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本来是充满情趣的,但部分老师受课时限制等因素影响,为求完成教学任务而照本宣科,没能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学生对授课内容不感兴趣,加上教师的讲授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部分教师课堂语言缺乏幽默,表情呆板,语调单一,像在弹奏催眠曲一般,学生怎不会听得昏昏欲睡?另外语文教学死抱范文分析不放,也是技校学生感到厌倦的主因之一。

2.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单一

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满堂灌”式的教师少了,但课堂上普遍存在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现象,教学方法过于简单,教师课堂吸引力不足,无法有效地控制和诱导学生。

教学组织形式过于单一,为教书而教书,不注意知识的穿插融合,不注意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由于没有对教材做深入的研究,加之学生基础不好,使得教师讲得声嘶力竭,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所学知识没有在脑海中根深蒂固,更不用说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

3.教学中偏重传授,忽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上课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顾及学生的情感。有些语文老师只顾自己埋头讲解,没有关注学生,更别说对教室内学生的动态明察秋毫了,好像一副古时私塾先生的样子,自己沉浸其中,但学生玩手机的、睡觉的,形态各异,应有尽有,而教师却浑然不顾。这种课堂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把学生完全从课堂中割裂开来,把学生等同于听众,这样怎会对学生有吸引力呢?

4.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技校生普遍存在“重技轻文”的思想,认为只要学好了技能,就业就有了保障,他们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已经学了九年还都学不好,到了技校时间短了就更难学好了。我们以后干的是技术活,很少与文字打交道。他们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而影响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学习语文应付了事、得过且过,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

二、技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索

根据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作为从事这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引起深思和反省,并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自己的努力,下面是笔者的做法和体会。

1.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项知识产生了兴趣,他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不会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对技校语文老师而言,要把激发学习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享受学习、获取知识,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智力和潜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合作学习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思想教育和知识传授像一股清泉,顺利无阻地流入学生的心田,语文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把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倡导合作探究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老师讲,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是主角,学生当配角。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师生之间是一种施予和收受的关系,学生就像一只口袋,一个瓶子,只要张开口子装进老师传授的知识就行了,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懂得探究。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技校语文教学环境相对宽松,没有升学压力,这为技校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条件。语文老师要改变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合作探究学习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语文课堂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日后的发展需要

技校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语文教学既能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强调实用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合时代的需要。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学好语文,掌握各种能力,日后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加以运用。”其次,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问题和实际出发,做到学用结合,增强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如在讲授求职信的写作时,学生一听就明白,但一写就问题百出,结构不规范,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写出来的求职信难以打动人。于是笔者让学生充当招录人员发表意见和看法,使学生认识到不写好求职信将很难被录用。在讲授应用文演讲时,笔者就举办演讲比赛,让人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语文知识是我们日后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举例、练习要尽量接近学生生活,要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人和事,要使学生听课趣味丛生,乐此不疲,回味无穷。

三、开展技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看法与建议

1.技校语文要坚持“适度、合用”原则

由于技校学生语文基础不好和课时等原因,技校语文知识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学应有所侧重,紧紧围绕学生日后工作生活的需要,重点讲授应用文写作、口语训练、说明文等单元,有的放矢地进行语文教学,而决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确保学生具备日后应付工作岗位的能力和知识。尤其是语文教学的读、听、说、写,对择业、就业、创业指导更有着紧密联系,口语教学要直接紧扣就业指导常识进行训练,教会学生在求职面试和交流中能应付自如、得心应手。

2.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

20年的教学实践让笔者深深懂得:教师爱生如子的深情和期望,是赢得学生亲近和交往的前提,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的保证。

学生作为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其特殊性,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学生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活动,都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和其他情绪的影响,学生并不是被动地、不加选择、顺顺当当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传授。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每当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与教师的教育同方向时,教师的工作就能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倘若反方向,老师的工作在学生眼里就是一种枯燥的说教,令人厌恶。这时候,教师越起劲,效果越差。出现这种“悖向”,往往是教师不了解学生,不够尊重学生的意愿和情感,居高临下对待学生所致。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会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教师要使自己具有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具有靠正确的政治思想品质、渊博的常识、文雅的言谈举止来塑造自己的形象,靠与学生亲密无间的融洽和谐来彼此沟通,而不能装腔作势,使学生无法亲近。尊重他们,鼓励他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挖掘自我潜能,激发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3.语文老师要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历练语言,增强对学生的课堂吸引力

课堂的魅力很大程度在于教师。当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一个出色的技校语文老师,应做到一节课开讲引人入胜,课中跌宕起伏,课后回味无穷。老师平时应注意与学生交朋友,赢得学生的敬爱。试想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学生必然会喜欢和学好他所教的课程。只要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就能牢牢地控制住学生,带领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教学实践的变革,最根本的是要看课堂中发生的变化,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活动等发生的变化,最终还得看教学的成效。技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有赖于全体语文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们愿与大家一起努力,让技校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人人喜爱、吸取知识养分的乐土。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技工学校)

试析新形势下技校语文教学改革 篇7

纵观技校语文教学的发展过程, 各技校均能认真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 严格按计划组织教学, 能根据各学校、各专业的不同特点,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然而, 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完善, 技校语文教学却出现了滑坡的趋势, 一些学校在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比例时, 任意压缩语文课。甚至取消语文这门课程, 以至于许多语文教师不得不继续学习新的专业, 转教其他课程, 使技校的语文教育工作陷人了深深的迷茫。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技校语文课的无奈与尴尬。究其根源 (1) 技工学校的总体教学思路没有随时代发展而做根本的调整, 办学观念、办学机制与市场经济有着较大的差距, 客观上也与劳动力市场衔接不紧密。 (2) 各技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基本上还是采用旧的一套, 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结构的要求。 (3) 不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的巩固, 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单纯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的的“实用”教育在技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这些原因体现在技校语文上则易使人们陷人新形势下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误区”。其一, 在技工教育中, 过于强调“重专业课, 轻文化课”、“重技能操作、轻人文教养”, 致使许多技校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成为道德修养素质不高, 缺乏文化理论知识, 转岗易行能力差的初级操作工。其二, 盲目而简单地将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等同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 却忽视了新形势下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所蕴含的工具性、思维性、审美情趣和社会实践性等.弱化了语文教学在技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确立语文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怎样才能为企业输送大批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这是摆在技工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严峻和不容忽视的间题, 也是关系到技工学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众所周知, 在技工教育中, 语文教学和专业技术教育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学好语文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笔者认为, 技工学校在抓好专业设置和技能培训的同时, 更需要重新确立语文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 从语文课的性质来看, 所谓语文, 即是“语” (语言的工具性) 与“文” (文学的人文性) 的有机统一。因此, 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工具能力, 包括语言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技工教育以传授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则必须借助于语言的工具性。文学的人文性是对学生进行精神的熏陶, 包括美感和情趣的形成。科学知识的积累, 民主意识的培养。技校语文教学最典型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特征。课本选文中所含的人文之美主要表现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 为读者塑造的形象之美、意境之美及语言文学本身的优美。这种人文之美。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 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 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据统计, 目前全国高职学院908所, 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8.5%, 基本形成了每个市 (地) 至少一所高职学院的格局。技校和高职学院同属职业教育范畴, 两者的衔接越来越紧密, 每年的对口招生考试就是一个纽带。考试的目的主要检查高职新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具备进人高校学习的条件。从近几年对口考生成绩来看, 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能力普遍较差, 其后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继续深造, 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二、技校语文教学改革新途径的探索

改革才有出路。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改革呢?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其特色呢?笔者认为:技校语文教学应当朝着现代化、科技化、人性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指导思想要更新,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具体地说可以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探索、改革, 力求形成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首先,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技校语文教育学出路的关键,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 富有时代感, 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技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摒弃以往那种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加应用文的传统模式, 调整为由应用文读写、文学作品欣赏和语言交际训练三大模块组成应用文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多年来, 人们往往注重“为技工学生适用”的情况, 忽视了技校学生也要走向社会, 也将面对整个社会挑战的现实, 从而导致课本对应用文教学的选文过于狭窄、零乱。再者, 学生在初中阶段应用文学习较少, 甚至根本没开应用文。他们到技校后基本上是首次接触应用文, 所以, 技校语文课本教学应系统地安排应用文, 同时, 还要先使他们对应用文有个总体的认识。如增加一篇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的短文, 包括应用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分类和写作格式要求等。学生总体把握之后, 再分类选取常见、常用的应用文体进行教学, 这样, 技校应用文教学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关于文学作品欣赏《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技校语文教学既然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教学, 而学生们毕业后将直接走上社会.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那么,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则是技工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技校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备的精品。通过教师讲授、辅导,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 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创造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言交际训练方面的问题近年来逐步为人们所关注。现在是信息时代, 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口头语言传递信息的范围越来越广, 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用人机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校毕业生毕业实行“双向选择”, 他们也要接受求职面试时的“优胜劣汰”。因此, 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是当务之急。技校语文课应当填补这个漏洞, 建立语言交际训练体系, 特别是比较接近生活实用的内容。如:自我介绍和自荐、交往应酬和交际、摆脱窘境、提问和答辩、即兴发言与演讲等。这种语言训练有别于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 因此, 学生兴趣也会高, 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其次, 多年来, 技校语文教学一直沿着旧的教学方法, 这种“应试教育”式的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 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 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改变过去那种“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 积极推广、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光盘、投影仪、电脑课件, 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营造轻松、活泼和愉悦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清醒地看到, 技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且普遍具有“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个性、兴趣和爱好,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如:在讲授《拿来主义》和《项链》等课文时, 可以让学生联系今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从容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

还有,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 展开讨论, 以拓宽思路, 活跃气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创造力。同时, 在了解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确定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解决, 这样就把学生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位置上, 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析技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 篇8

一、选择适合技校学生的课程设置

这几年,技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如何设置,一直是计算机教师探讨的问题。技校计算机专业要不要开设语言课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单片机等课程?如果我们站在学科的角度,开设原理课能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开设语言课则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而站在技校学生的角度和实用的角度,我们则不主张开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原理课程。我曾给学生讲过C语言这门课程,这本教材难度已经有所删减了,多数学生在刚开始学时感觉还可以,有点兴趣,觉得很新奇,和其他课程不一样,可越往后学程序越复杂,书写越长,同学们在运行程序时经常出错,但又找不到出错的原因,兴趣就大打折扣,此时课堂就成为一言堂了,能跟得上的同学屈指可数。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技校学生的文化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为他们开设这些课程往往起不到“授之以渔”的效果。技校学生培养的方向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而像C语言这样的语言课,在实际工作中用到的机率也是很小的。所以,在开设课程的问题上,我认为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哪些课程对学生比较有价值,而非课程本身的价值。所以我们选择了微型计算机基础这门课,它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的能力,了解最基本的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知识。这些知识对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日常事务的处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门课简单易学。所以在我校,这门课是作为全部专业学生的公共课来开设的。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将来可能会涉足营销策划、广告策划等行业,就需要掌握一些图像处理技术,我们还开设以下的课程:PhotoShop、Flash等。正是由于技校是面向就业,我们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时不得不考虑市场、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给学生传授什么,只有了解了市场的需求,才能科学地设置计算机课程。

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首先我们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千百年来中国教育的传统模式是:背、套、灌、输。往往是教师的积极性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掌握的是死的知识,往往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就是千人一面,万众一心,没有问号,只有句号,最终是个性和创造力的完全丧失。严格的课堂纪律,统一的教学步骤,模式化的授课环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满堂拼命灌,学生被动地吃力吞,“授之鱼,不能授之渔”。很多技校学生在中学时就已经对计算机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讲述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同学们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比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对于文件有几种退出方式这一问题,我先不讲,因为我知道学生认为他们都知道,讲了他们也不会听。所以我先让他们自己说出文件退出的方法。学生七嘴八舌,说了很多种。我都一一罗列了出来,等他们都不说了,也说不出来了,我才点击窗口左上角的控制菜单按钮,学生这才发现:原来这里还藏着一个呢。只有将学生转变成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将教学由教师教学生的过程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才能真正使其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2. 采用案例教学等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了原来“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案例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学生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打开了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在学生思索之后,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产生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

三、以大作业和上机考试等形式来取代传统的考核方式

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较强,不能以传统的笔试来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我们可以采用给学生布置大作业和上机考试等形式来取代笔试。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在操作过程中也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如网页制作这门课,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做网页,网页的内容我不限定。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但要求网页中有链接,有图片,有文字介绍,等等。如果学生在网页制作中有新颖的内容,比如有动画、音乐,可以加分。在短短的2个课时里,学生上网下载资料、图片等,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激发了创造性。一个个别出心裁的网页就这样在学生的手中诞生了。另外,利用Word软件,对一段文字进行编排也是学生经常上机考试的内容。在平时上课,我经常给学生模拟各种试题,对于Word软件,我就准备了108道模拟题,题中要求学生对文字进行字体的设置、段落的安排、图片的处理、表格的设计等,尽可能地将重要的知识点都涉及到,只要能很好地按要求完成,一般的文档的编排对于学生来讲就是轻车熟路。这也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所在。

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技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也就一定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摘要:当前社会对技校毕业生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而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要使技校的学生能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技校计算机教师就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以实用为标准, 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技校计算机教学,实用型人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解福, 魏东平等.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4.8.

技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9

1教学对象的分析

1.1我教的学生是技校汽车维修专业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学过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机械制图课程》两门课程, 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和基本的识图、绘制简单草图能力。对我的授课效果提供了前提保证。

1.2现在的中职技校学生厌学是普遍公认。但他们之中也不乏有想学习, 想学点技能的好同学。我将他们分成下面几类:一类是优秀生, 他们真正是高考落榜生, 有学习的基础, 有学习的主动性, 想学些知识技能, 有一技之长, 将来毕业后有条件就业, 自食其力。二类是差生, 这类学生基础差, 素质低, 从来就没想好好学习过, 来到技校就是混日子, 属于害群之马型。三类就是中间型。他们属于大部分, 想好好学, 但由于基础差, 底子薄, 对理论知识较多而难度较大的课程学着费力, 感觉力不从心。

2教学课程的安排和教材选择

2.1开设的课程如果安排不合理的, 没有条理性, 没有科学性, 先后顺序非常混乱, 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学生自然就会慢慢厌学了。一个合理课程的安排,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自身就可以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 解决后面要学的新知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学性和积极主动性。因此, 我校的AutoCAD课程是在《机械制图》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完之后开设的, 它们是铺垫, 是基础, 尤其是《机械制图》, 学了它, 学生学习AutoCAD课程就容易多了, 学生学着轻松, 老师教着省心。

2.2选择比较适合的教材。AutoCAD软件从推出到现在, 版本有若干, 教材内容编排上也五花八门, 什么样的都有, 有注重理论讲解的, 命令多, 实例少;有注重实践的, 实例多, 理论讲解少。有的教材结构安排上循序渐进的;有的教材采用了项目教学方法或模块方式, 将内容分成几个模块, 以任务驱动方式安排内容。而我们的学生是技校层次, 特点是知识基础差, 厌学情绪高, 学习积极性差, 所以在教材的选用方面, 应该选择通俗易懂的, 以任务驱动方式安排内容的, 以实际工作案例编写的教材, 最好用机械方面的实例, 因为我校是工科学校, 以汽车维修为主打专业。将绘图与基本制图技巧有机结合, 让学生能尽快掌握机械制图的方法和技巧。在这种教材的基础上, 但是为了能更好的教学, 我将里面的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包括顺序的调整, 图形的增减, 教学内容的增减等。

3教学方法的使用

现在的教育观念不再是以前的教师为主, 学生为辅, 一根粉笔、满堂灌, 填鸭式教学方式了, 而是“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方式了。实现了一个大转变, 将老师的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为主, 教师的作用要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CAD绘图技术和能力。为此, 我使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更好, 更快地掌握AutoCAD的知识和技能。

3.1首先, 强调AutoCAD课程的社会重要性, 树立他们可以学好AutoCAD课程的自信心。

现在的技校生大都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怕学习, 厌学。所以得重新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身边的, 学过CAD并取得成绩的同学举例等等, 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好该课程, 有实力, 有条件, 重燃他们的斗志。

3.2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AutoCAD不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也是一门技能课, 它既涉及到计算机的应用, 又涉及到绘图的知识和技巧, 所以最好在机房里讲授,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系统软件, 给学生介绍一堂课要学习的CAD命令, 然后通过绘制一个图形, 将图形绘制好了, CAD命令的理论也掌握了, 然后让学生练习。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反过来实践又影响理论的学习。

3.3教学内容打散, 化整为零, 分段教学。上述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完好的教学方法, 因为技校生的定性差, 不会长时间坐着好好听课的, 时间稍微长些, 他们就走神了,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 我把上课内容打散, 讲练结合, 比如一节课要讲的绘图命令有10个, 我把这10个命令分成5组, 2个一组, 讲2个命令后马上让学生练习, 趁热打铁, 学生掌握的快, 练得及时, 然后再讲下一组命令, 再练习, 如此循环分段教学, 教学效果好。

3.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源于好奇心、求知欲, 它是推动学习、发掘人的潜力的内在动机, 有了它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学习, 研究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AutoCAD持久兴趣, 激励他们, 使学习状态保持较佳之中, 为此老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4.1创建情景, 运用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法。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 创建情景, 引入AutoCAD的教学环境带动学生思考, 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阵列”命令时, 可以先导入带刻度的直尺, 让他们思考怎么利用已学过的命令快速画出来, 然后老师再一步一步讲解如何利用“阵列”命令快速画出带刻度的直尺, 再让学生亲自绘制, 再扩展一下, 让学生画带刻度的三角板, 半圆仪。通过这种“运用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3.4.2创设课外兴趣小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进一步普及CAD制图操作及其应用, 加强学生对CAD技能的掌握, 提高学生CAD制图的能力, 我校成立了AutoCAD兴趣小组, 通过AutoCAD兴趣小组激发同学对AutoCAD的学习兴趣, 解决在CAD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了解更多的有关CAD的先进技术及当前应用, 使同学们真正掌握一门技术, 真正做到学有所长。这也激励了他们学习AutoCAD的主动性, 对我的教学起到策动力的作用。

3.5项目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能尽快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适合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便于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有利于多种知识资源的整合, 提高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便于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的实施, 适合于实现教学中过程管理。但是要保证项目教学顺利开展, 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硬件设备上予以保障, 才能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6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保证有个良好的课堂环境。现在的技校生不好管理, 不好好学习, 是人们的普遍共识, 要想上好一堂课, 必须有个好的课堂环境, 好的秩序, 这是上好课的保障。导致课堂环境差的主要人员, 就是班里的差生, 所以一定得把他们治理好, 管得住, 不能让他们破坏课堂秩序, 我的方法一般是软硬兼施, 情感教育为主, 鞭策为辅, 并要求班主任配合, 并适当给他们些人情分。当然也不要忽略了优秀生和中等生的培养与管理, 这就是所说的“抓两头, 促中间”的方法, 注重培养“优秀生”和抓好“学困生”两个班级极端的教育培养, 同时更不忘促进“中等生”的全面发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结束语

总之, AutoCAD教学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先, 让学生置身于学习之中, 自觉参与教学过程,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工作理念;同时运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图文并茂展示教学内容, 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多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任课教师还是一个课堂管理者, 管理好课堂环境, 这样才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教师应适应时代要求,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加强修养,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提高技校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挖掘其个人潜能, 多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技校学生的现状, 结合CAD课程的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理解AutoCAD的含义, 并会用AutoCAD软件绘图, 激发学生对AutoCAD课程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这门课程, 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最终能学以致用。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的技能人才, 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技校生,AutoCAD,课程,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佳.土木工程专业中CAD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0 (8) .

[2]肖乾.机械CAD/CAM教学改革初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 (S1) .

技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10

一、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以灌输式的方法, 将教师对于语文知识的体会进行分析, 讲解, 全程的互动较为稀少,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容易引起对授课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排斥。学生长时期不进行语文思维, 会降低对于文字的反应能力以及语言利用能力, 不利于职业发展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1、学生个人情况

技校学生的学习整体素质情况处于偏低的水平, 多数人对于学习缺乏学习热情, 热衷于游戏以及玩乐等方面。根据调查, 大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 对于基本的文书写作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 让人非常忧虑。更重要的是,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小, 上课不认真听讲是常事, 更甚者, 打断老师的教学内容, 干扰上课教学次序。同时, 课外阅读活动较少, 对语言的应用方式了解过少, 表达能力欠缺, 丝毫未曾重视语文学习, 表现出散漫懈怠的学习态度。

2、老师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老师进行深层次的教学会遭遇学生理解困难的情况, 因此, 教师教学普遍采取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剖析语文的各个知识点。然而, 语文博大精深, 仅仅通过浅显的教学方式不足以使学生挖掘高级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大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教学, 只能将教学内容简单化, 关注在课本表面, 朋而忽视了对文章深层次的语感培养。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语感能力。”重视语感学习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语感学习来源于对日常语言学习活动的关注以及自己的学习动力。学生失去了这部分动力, 仅仅依靠教师强制性的语言灌输是不可取的。

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法

1、加强授课方式的多样性 (1) 模拟场景教学

技校的培养宗旨是将学生打造成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职业人才,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将书本上单一的知识教以学生, 这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能力需求。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可以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需要, 模拟工作情景下的日常对话, 让学生进行表演训练。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很有趣的教学模式, 是将特地故事场景的发生情景由学生来扮演, 集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身。我们将其采用于语文教学, 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天性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角色变换, 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挑出语文中经典的名著章节, 将不同的人物进行挑选, 既包括人物形象鲜明的角色, 也包括默默无闻的角色, 由学生自行挑选进行扮演, 并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 更改剧本中人物的对话, 体验语言的奇妙作用。同时, 可由未参与的学生对参与表演的学生进行语言以及表达方式的打分, 如果有特殊的想法, 可进行表述,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学习技巧及运用方式。

(3) 团结互助

语文的作用是使人与人在交流互动过程中, 没有任何障碍进行思想的表达。语言的特殊性便决定了进行语言活动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的人进行, 进行语言练习的过程中, 同伴之间可以进行语言的相互讨论以促进语言感染力的表达。

2、课堂与课外相结合, 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根据在校学生的平均年龄显示, 就读技校的学生普遍年龄偏低, 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 喜欢游乐以及一切新鲜的东西, 沉闷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将传统的教学方式由课堂上引向课堂外, 充分激发学生的乐趣, 寓教于尔, 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满意的学习结果。课堂外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 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 推荐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读物, 爱好游玩的学生可以推荐阅读生活类的杂志以及散文, 喜欢游戏的同学可推荐相应的游戏攻略。在阅览了大量的书目后, 要求学生将相应的文章进行梳理写下来, 再与原文相比较, 学会遣词造句, 仔细斟酌每一个词, 每一句话。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前提是找到学生真正的兴趣点所在, 在兴趣点上找到相应的阅读书目。扩大知识面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最有效的途径。除了阅读训练之外, 可加强课堂外的游戏方式, 比如语言游戏以及猜谜活动等等,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技能与实践相结合

技校学校的教学方式是以社会职业需求为导向, 将真实的企业需要作为核心, 培养人才的一种职业性较强的技术培养型学校。语文教学尊崇就业导向的模式进行知识型传导,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加大交流沟通在语文中的比重, 着重加强语言技巧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将学生打造为能说能写双技能的优秀人才, 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实践技能。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方面, 举办应用文写作大赛, 了解整个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模拟真实的办公环境进行写作, 针对文章中不足的方面进行修改, 达到标准的文书要求, 注意细节, 注意日常称呼等等。对于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方面, 举办演讲大赛, 辩论赛等需要缜密逻辑思维的活动以及精妙的语言艺术的赛事, 让学生训练自己的常说能力。成功的比赛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形成, 引发对语文学习的热忱以及拥有源动力。

三、建议

1、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生活在经济调整发展的时代, 接受着时下最流行的信息, 把玩着最先进的电子产品, 整个人的思想处于时代的潮流。然而, 教师的年龄都与现在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交流沟通方式存在着差距, 看问题的角度也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很好的与学习进行沟通, 促进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日常生活中, 老师应该多注重学生看待事物的眼光和方式, 以朋友的角度督促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

2、促进多元化教学的开发

单一的教学模式重复了一代又一代, 现在的青年人在同样的教学模式下, 已经打磨掉最初的学习热情。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容易提升学生的新鲜感, 刺激学习过程中的感观体验, 有利于更好地吸收以及接收知识。

3、以职业导向为主改革教学内容

技术的本质任务是将学生打造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理职业人, 将单纯的语文教学模式上升到以职业导向的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不必拘泥于课本内容, 可结合时下流行的新闻话题以及职场知识进行模拟教育, 有利于学生的角色转变以及职业心态的形成。

摘要:本文针对技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并提出了解决性的方法以及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建议

参考文献

[1]钟起泉.研究性学习案例解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2]周宏.研究性学习[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2.

技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11

关键词:技校园林专业;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园林专业的核心岗位是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是技校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从园林、绿化的角度侧重于园林空间设计中常用的花卉种类识别、栽培养护要点、观赏特性及应用设计方式,为园林植物设计、施工、养护奠定基础。但是,技校园林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偏离岗位能力目标、内容结构重学科体系等问题,教材不仅内容陈旧,而且常涵盖了多个边缘学科的教学内容,内容多而庞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强,教学方法僵化,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职业岗位对知识广度、深度和技能的需要,严重偏离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造成教学内容的结构重学科体系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点多,重点不明确,内容不精。由于课程体系缺少统一建设,一些内容和树木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等相关植物学课程重复严重,且由于园林专业的学生相对园艺专业的学生,植物学、土壤学、栽培设施等基础知识薄弱,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将无法很好地接受相关理论知识。因此,在改革课程教学时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学习情境和实践项目中,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内涵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内容选择应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一方面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教学过程遵循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的原则,注重可行动性,注重过程的完整性、合作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基于工作过程对教学内容重新序化。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或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注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落实具体的工作任务,确定能力本位的教学理念,进行岗位和人才需求调研,确定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

二、教学改革内容与实施

教学内容的选取以满足园林行业对花卉知识的需求和园林行业人才规模的需求为基本目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对园林行业及花卉企业的调研,针对园林设计专业岗位能力需求以设计和养护管理为主的情况,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技能培养在应知、应会的基础上重设计和养护,轻生产。同时,依照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要求,根据学科特点和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对不常见、不适应本地气候的花卉内容进行删减,重点讲解适宜本地气候的园林花卉品种,并针对园林花卉行业发展更新较快的特点,增加在园林绿地中应用较多的新品种及国际园林花卉的发展趋势等知识,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教学内容组织上依据园林景观花卉设计、应用、养护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情境,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在依据花卉的生物学特性编排的顺序,针对园林花卉造景的应用和花卉生长的季节性特点,将理论知识贯穿在具体学习情境和项目中,项目设计遵从实践到理论实践先于理论实践多于理论的原则。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根据园林专业学生植物学基础知识薄弱的特点,内容组织上主要按照应用养护生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园林花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生产环节以计划制订为载体,技能上重管理,知识上重花期调控,便于学生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能够熟悉市场供应情况,熟练地进行植物配置。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首先,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如在花坛设计项目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到园林露地实地考察各种花坛案例,并现场讲解和识别常用的花坛花卉品种及其生态习性,继而介绍适合于花坛造景的花卉的特征和共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和花坛花卉的新优品种,并形成报告或PPT课件,将学习成果与班级同学共享。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既掌握了理论(花卉种类及习性),又得到了实践(花坛设计方案)训练,且培养了综合能力。其次,在实践环节中突出实用性和综合性。废除单项验证性实验,走出实验室,将课堂迁移到园林绿地、施工现场、生产基地等工作现场,变单纯的理论学习、验证性学习为理论学习与经验学习相结合。如在园林景观花卉养护管理学习项目中,将教学内容与校外实训基地的真实工作任务相结合,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学习任务,针对工作任务制定方案并汇报,教师针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在修改过程中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完善方案,最后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考核采取由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项目考核、期末考核、平时考查3种考核办法,其成绩分别占40%、40%、20%。项目考核,根据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对技能操作过程和结果当场评分;期末考核,可采用理论试卷考试、课题综述、案例分析以及技能操作考核等方式进行。平时考查主要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与纪律情况、學生努力程度、平时作业与实训态度等情况。考核不是目的,主要是为了以考!促学!,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而不是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目的,应将能力培养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去自我约束,认真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从而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柏玉平.立足岗位突出花卉学课程的应用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技校英语教学改革 篇12

一、“互联网+”海量资源,呈现富于时代感和趣味性的数学课堂

传统的技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严重脱节,冰冷难懂的公式、定理,烦琐复杂的推理、计算,除了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更增添了厌学情绪.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丰富有趣、包含的信息量更大、传授的知识更加与时俱进.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以上目标并不是一件难事.互联网上有海量的教学资源,有最新的资讯、动态,有翔实的数据、统计、报告、案例,有有趣的视频、情景、教辅资源.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网络资源,作为教学素材引进到课堂教学,让问题情境更生动有趣,教学案例更贴合实际,为学生呈现一个富于时代感和趣味性的数学课堂.

二、“互联网+”微课,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场所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由于每节微课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并且每一节微课都针对某个特定的知识点,针对性较强,符合学生的喜好.根据目前技校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数学教师可以就重点知识讲解、典型例题分析等内容录制微课视频,再通过互联网把录制好的微课上传到师生共享平台(如微信群、QQ群等).虽然技校生的学习能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但利用“互联网+”微课,学生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进行预习、复习、反复学习;而微课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自己控制,也有利于学生边学习边思考,逐个击破难点问题,最终彻底弄懂所学知识.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对技校生的数学学习有较大的支持作用.因此,数学教师应多录制质量较高的微课视频,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场所.

三、“互联网+”翻转课堂,重构学生学习过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分成两个阶段,分别是“信息传递”和“吸收内化”.“信息传递”是课堂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而“吸收内化”则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数学知识相对抽象难懂,而技校学生与数学教师交流的机会很少,课后缺少数学教师的支持和同学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问题解决能力较差的技校生感到挫败,丧失数学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教师可采用“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师生共享平台上教师上传的微课视频完成“信息传递”;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吸收内化”.在“吸收内化”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每名同学实施个性化的辅导,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吸收内化;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这种学习过程的重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也有助于教师对每名学生的因材施教,帮助每名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当然,由于技校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教师必须对课前的“信息传递”过程有所考虑,保证微课视频质量要高、讲解内容难度适中,并对学生是否已经观看微课视频有所监控.

四、“互联网+”互动平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随着微信群、QQ群等互动平台的出现,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互联网+”互动平台,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例如:对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在互动平台上强调、重申,学生便可更好掌握;对于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弄懂的问题,学生可以在互动平台上提出,教师及时进行解答,学生便可去除疑惑;对于作业中出现较多的问题,教师可以在互动平台上再次讲解、分享,学生便可更加深刻地理解.通过师生这样的线上交流,学生线下的学习动力必将更足,对教学的效果的提升必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要做教育的有心人,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教育改革的前进方向,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优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国华.“互联网+数学教育”的几点尝试[J].信息技术,2015(29):238.

[2]江明珠.浅谈“互联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0):101-102.

上一篇:消防演练下一篇:新教师群体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