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学生语文课

2024-08-10

技校学生语文课(精选12篇)

技校学生语文课 篇1

在技校学生眼中, 语文课是无用的, 少上几节无所谓, 因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但是, 无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教学任务来看, 语文教师都必须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质, 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一、发挥课文本身的魅力, 让学生爱上语文

语文教材与其他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 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 从而使其情感产生共鸣而得以升华。教师必须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 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与体验创设情境, 指出导向, 即让学生通过对课文教材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 为其接受机制营造美的情绪氛围, 诱发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语文课文中包含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 教师应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 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另一方面加以指点、引导,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教师应注意利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引导和启发学生。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 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背影》中的父子情, 《回忆我的母亲》中的母子情, 《藤野先生》中的师生情, 均是通过生动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抓住人物形象, 并深刻体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情感, 细心揣摩、反复品味, 必能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 从而爱上语文课。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 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 把“言外之意”确切地表现出来, 让学生体会作者刻意追求的意境。课文《荷塘月色》的重点就是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让学生想象出在清幽、寂静的夜里那流水一般的月光, 月光下那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 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淡雅。然后在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基础上, 启发学生联想:你可曾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意境?由此作品的艺术美就会唤起学生心中生活美的回忆, 从而加强对《荷塘月色》作者创造的意境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的魅力, 调动学生的感情因素, 学生被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健康美好的感情感染,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 愈来愈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并茂, 信息量大, 传播速度快, 其辅助教学的软件日趋丰富, 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制作软件给老师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 也给老师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制作环境。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可创造出生动的教学环境,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使教学过程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这种视听并用型的教学模式牢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使用优美的教学语言, 让学生爱上语文

能够驾驭语文课的教师是凭借其特有的语言魅力紧紧扣住每个学生的心灵的, 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 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只有流畅生动、风趣幽默、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语言, 才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使学生沉浸课堂之中。当然, 出色的教学语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它需要教师真正重视教学语言的技能技巧, 反复练习, 长期锤炼, “语不惊人死不休”。

1. 教师的语言要精练严谨。

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知识的任务, 语文知识的教学要科学正确, 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要正确, 教学涉及的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讲授也必须正确, 这一切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严谨科学, 符合学科规律和规范。传授正确的知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 教师的语言要流畅活泼。

优美的课堂语言应该如行云流水, 自然流畅。教师必须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教材, 彻底理清讲授知识的来龙去脉, 精心设计开头、过渡、结尾, 先讲什么, 后讲什么。整个教学过程要思路清晰, 一气呵成。无论是内容过渡, 还是课堂互动, 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流畅自然的教学语言让人听起来舒服亲切, 易于接受, 便于沟通。生动活泼是课堂教学语言的魅力所在, 不仅富于感染力, 吸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而且具有审美价值, 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受到沁人心脾的艺术魅力。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 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汉语表达的最佳语感, 教师必须考究语言的韵律美, 灵活地调动语音、语气、语速等中介为教学服务, 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

3. 教师的语言要注重互动启发。

现如今的语文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 教师需要掌握高超的互动教学的语言技巧, 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的思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勤学善思。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思路, 要善于倾听, 认真辨析, 多一些激赏鼓励, 多用欣赏性语言, 少用刺激性话语;对学生错误的观点, 要善于分析原因, 挖掘其合理成分, 予以充分肯定,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保持自信。在课堂上,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用各种语言艺术使学生展开自由的联想和思索,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教师的语言艺术的美, 爱上语文课本中的语言。

技校语文老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利用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发挥自己的优势, 使课堂气氛既活泼又严谨, 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课。

技校学生语文课 篇2

A.濒临默契跌撞精疲力竭

B.沮丧熹微趴窝恍然大悟

C.眩耀槲树钦佩强驽之末

D.肿胀僵持充沛油尽灯枯

92.下列词语中字形错误的是(A)

A.茶洞山岨黄麂暧昧

B.怜悯敏捷羞惭竖笛

C.俨然慷慨怜悯攀引

D.屯戍篁竹起卸残忍

93.下列词语中字形错误的是(B)A.辉映耸入云天开天辟地

B.苛克载人飞船拔地而起

C.嫦娥飞天圆梦可供借鉴

D.嘟哝咬文嚼字自惭形秽

94.下列词语中字形错误的是(B)A.璀璨脍炙人口功名利禄

B.渎职无与伦比风搔

C.便宜风流倜傥绝望

D.袅娜倩影梵阿玲

95.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是(A)A.幽静蓊蓊郁郁冷静

B.寂寞迷迷糊糊阴森森

C.稀疏和谐酣眠

D.羞涩没精打彩曲曲折折

96.下列词语中字形错误的是(C)A.嘶哑悲愤激怒腐烂 酝酿轨道 横亘 家当鼎力相助偏僻参差不齐西洲曲 热闹 隐隐药药擅动 朗照

B.寂寥忧愁彷徨彳亍

C.冷莫凄惨凄婉迷茫

D.惆怅篱笆温柔悠长

97.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是(A)

A.厌恶蹲坐便当燠热

B.疑惑斩新笨拙油泥

C.坚困慎重沉陌耐心

D.迟疑退辟污秽灌概

98.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是(D)

A.寂漠翩然形式休憩

B.袖珍宁谧眉黛点掇

C.玲珑姿态千陌一望无际

D.花蕊绽开清晰燠热

99.下列词语中字形错误的是(A)

A.攀援眩耀痴情绿阴

B.慰藉险峰威仪戟

C.霹雳红硕衬托凌霄花

D.伟岸坚持雾蔼流岚

100.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是(B)

A.笑靥惊诧萦绕左顾右判

B.份礼幽默刮痧奄奄一息

C.殷红绽放虹倪受宠若惊

如何激发技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篇3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学生自然就愿意接近,才会对语文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多给予学生关怀和指导,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这样才能有正常的教学秩序,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如果学生感到心情愉快,就能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注意,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间休息时,笔者总喜欢跟学生聊天,并且主动接近课上胆小不敢发言的学生,让他们解除畏惧,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语文。

二、精心设计导语诱导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见好的导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语的设计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符合主体特点与文章风格,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简练,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整堂课起到辅助作用。导语多种多样,可以讲寓意深长的小故事或笑话,可以是充满哲理的或诗意的话,也可以是特定的实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电影、电视、录音机、多功能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如在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这样设计导语:我们知道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而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告别的却是“西边的云彩”,在诗中诗人使用了绚丽多彩的词语,创造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披着夕阳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水潭——映入眼底。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物,温润可人;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躁揉碎之后,竟变成“彩虹似的梦”。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些景物及想象,使一幅幅画面胜过多少情语。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康桥,共同欣赏康桥的美。又如在讲授《阿Q正传》时,可这样引入导语:中华民族是一个有许多优良传统的伟大民族,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又沉淀了不少消极的因素,鲁迅先生称之为“国民劣根性”。辛亥革命中,鲁迅满腔热忱地投入革命,但很快就失望了,他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如何在这场革命中扮演着小丑的角色。旧势力顽固、狡猾而投机,革命党幼稚、脆弱而易变,老百姓则在“铁屋子里”酣睡;虽有一时的“梦游”,但最多像阿Q那样喊几声,抢点东西,做做权利、财产和女人的梦,并没有真正醒来。《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就是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受广大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

三、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以疑促思,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的乐趣,提高思维能力。如讲授《中国,水的困惑》时,可举例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全国有3亿多农民饮用水达不到安全要求。用典型事例引发学生集中思考。而后引出问题:中国,东、南两面环海,内陆河流湖泊众多,为什么还会面临水资源危机?强烈的反差,吸引学生去关注文章,为后面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另外,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延伸到喜欢这门课程。如果教师积极向上地工作,上课时和蔼可亲态度,对待后进生和优生一视同仁的心理,批改作业及时、认真的良好习惯,平行班级“一碗水端平”等,学生就会喜欢你,信赖你,也就巩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发挥各自的特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创造性。教师掌握这一点,就应该在课堂上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采取宽容态度,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技校学生语文课 篇4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而正确的人生观则需要在学习、实践、生活过程中, 逐渐培养。语文课对于培养这种因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在我们现今的语文教材中, 就有很多文章蕴藏着或体现着种种高尚的精神, 深邃的哲理, 通过对这些文章中的周恩来、邓稼先、朱自清、毛泽东等人物透射出来的感召力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比如学习《项链》这篇课文, 通过了解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一挂项链备尝人生百味:为没有项链为愁, 为借到项链而喜、为丢失项链而惧, 为赔偿项链而苦, 并为此付出了整整十年的青春中, 引申出对幸福观的认识。我让学生们自由发言、互相讨论, 引导他们该如何来争取幸福, 让他们认识到向往幸福, 乃人之常情。但只有立足现实, 努力奋斗, 才能真正走上幸福之路。当然, 语文课不能讲成政治课。语文课有政治不可比拟的长处。它常常以栩栩如生的人物, 生动感人的事迹、含蓄深刻的语言, 陶冶人们情操, 感染人们心灵, 激发人们奋进的力量。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语文必要性的教育

一些学生把学技术和学语文对立起来, 是一种片面的认识, 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 才对学习语文缺乏动力。要改变这种认识, 光靠讲道理是不够的, 还要让学生从实际中得到启发和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是把他们带到生活中去, 特别是工厂车间里去, 与技术工人接触, 请他们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同学们又从车间的壁报园地、报表挂图、规章制度、总结报告以及各类机器保养、维修、使用说明的实际应用中, 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必要性。认他们认识到学好语文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只有学好语文, 才能更好地学习技术。二是揭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感到非学不可。有的学生不但觉得学了无用, 还满足于现有的一点水平。针对这种情况, 我把每次作文中出现的错字病句摘录下来, 让学生自己修改, 作为教育学生的材料。把问题揭示出来, 学生自己也感到可笑。如“考试”的考多写一挑, “伟大”的伟多加一点,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写成“雷锋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样的水平怎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呢?同学们感到必须努力学习。学生只有思想认识端正了, 才会产生对学习语文的需要, 才会激起一种内在的动力, 坚定信心, 愿意学习语文。

三、通过不同的教学教法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对于千篇一律的语文教学方法是不感兴趣的, 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试验, 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1、从学生实际出发, 选择一些重要的, 技校学生非掌握不可的课文, 尽可能生动具体讲清每一篇课文的学习目的、要求和学习的实际意义。多给学生褒扬的词语, 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 享受到尊重, 创造一个自由空间。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感官, 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 使学生沉入情感, 进入课文情境。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新闻直播”、“主持人大赛”等节目, 不自觉地把“玩”和学习语文自然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说话、多分析、多讨论, 我只对其回答做简单的评析与适度的指导, 贯彻激励性原则。

3, 针对不同学习的单元, 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在口语体单元, 我以学生演练为主, 演练与讨论相结合, 在练习、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其特点。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介绍这一节时, 我跟学生们讲人物介绍首先要抓住人物特征, 其次明确介绍目的, 最后语言要表达得体, 这样才能让人在自我介绍和他人介绍时才能重点突出、把握分寸, 让人印象深刻。讲解完以后, 再让同学们都上台进行自我展示, 使同学们对人物介绍的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4、让语文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 加入实践课教学, 使语文教学生活化。在学习应用文这一单元《条据》这个章节时, 首先跟学生讲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再让学生们分别在黑板上写上请假条、便条、借条、收条、领条等条据, 写完以后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同学们发现自己写的条据五花八门, 有点条据格式出现错误, 有的意思变得完全相反, 例如把借条写成了领条, 收条写成了欠条。由于学生们在互相讨论中先找出了自己觉得不对应该修改的地方, 再在老师的讲解中, 使条据这一章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经过这样的学习, 同学们学到了日常生活中实际应该掌握的知识, 使学生们从单一知识型人才向技能型人才转化。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学习与提高。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学习, 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这样学生才能喜欢教师, 对语文学习才能产生积极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如何提高技校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中国科技信息2008.11刘晓霞

[2]《技校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甘肃教育2007 (1) 晁文红

技校学生语文课 篇5

随着我国加人世贸,国内各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为企业输送技术工人为己任的技工教育,也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着相应的变革。

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剖析

技校语文教学和研究,一直伴随着技工学校的变迁而发展着。纵观技校语文教学的历史,各技校均能认真贯彻教学大纲的精神,不但严格按计划组织教学、考核,而且还能根据各学校、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也非常活跃。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完善,技校语文教学却出现了滑坡的趋势,尤其是高科技不断地被应用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今天,一些学校在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比例时,任意压缩语文课。将原来两学期160课时的语文课缩减为仅一学期不足100课时。以至于许多辛勤耕耘多年的语文教师,也陷人了深深的迷茫—技工教育到底还要不要语文?技校语文究竟应该教些什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技校语文课的无奈与尴尬。究其根源

(1)技工学校的总体教学思路没有随时代发展而做根本的调整,办学观念、办学机制与市场经济有着较大的差距,客观上也与劳动力市场衔接不紧密。

(2)各技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办法基本上还是采用旧的一套,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结构的要求。(3)不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的巩固,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单纯以专业技能培训为目的的“实用”教育在技工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这些原因体现在技校语文上则易使人们陷人新形势下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误区”。其一,在技工教育中,过于强调“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技能操作、轻人文教养”,致使许多技校毕业生.在参加工作后成为道德修养素质不高,缺乏文化理论知识,转岗易行能力差的初级操作工。其二,盲目而简单地将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等同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却忽视了新形势下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所蕴含的工具性、思维性、审美情趣和社会实践性等.弱化了语文教学在技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确立语文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怎样才能为企业输送大批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工人?这是摆在技工教育工作者面前十分严峻和不容忽视的间题,也是关系到技工学校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众所周知,在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和专业技术教育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学好语文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性技术人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技工学校在抓好专业设置和技能培训的同时,更需要重新确立语文课在技工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从语文课的性质来看,所谓语文,即是“语”(语言的工具性)与“文”(文学的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因此,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工具能力,包括语言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技工教育以传授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主。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则必须借助于语言的工具性。文学的人文性是对学生进行精神的熏陶,包括美感和情趣的形成。科学知识的积累,民主意识的培养。技校语文教学最典型地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特征。课本选文中所含的人文之美主要表现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为读者塑造的形象之美、意境之美及语言文学本身的优美。这种人文之美。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从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来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据统计,目前全国高职学院908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58.5%,基本形成了每个市(地)至少一所高职学院的格局。技校和高职学院同属职业教育范畴,两者的衔接越来越紧密,每年的对口招生考试就是一个纽带。考试的目的主要检查高职新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否具备进人高校学习的条件。从近几年对口考生成绩来看,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和能力普遍较差,其后果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继续深造,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技校语文教学改革新途径的探索

改革才有出路。技工教育中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改革呢?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其特色呢?笔者认为:技校语文教学应当朝着现代化、科技化、人性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改革应当是全方位的。指导思想要更新,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具体地说可以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有目的地探索、改革,力求形成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技工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首先,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技校语文教育学出路的关键,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感,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技校语文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摒弃以往那种由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加应用文的传统模式,调整为由应用文读写、文学作品欣赏和语言交际训练三大模块组成。应用文在一定时期内还是有相对的稳定性多年来,人们往往注重“为技工学生适用”的情况,忽视了技校学生也要走向社会,也将面对整个社会挑战的现实,从而导致课本对应用文教学的选文过于狭窄、零乱。再者,学生在初中阶段应用文学习较少,甚至根本没开应用文。他们到技校后基本上是首次接触应用文,所以,技校语文课本教学应系统地安排应用文,同时,还要先使他们对应用文有个总体的认识。如增加一篇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的短文,包括应用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分类和写作格式要求等。学生总体把握之后,再分类选取常见、常用的应用文体进行教学,这样,技校应用文教学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关于文学作品欣赏《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技校语文教学既然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教学,而学生们毕业后将直接走上社会.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挑战,那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则是技工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技校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备的精品。通过教师讲授、辅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修养,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创造力。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寓美育于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言交际训练方面的问题近年来逐步为人们所关注。现在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口头语言传递信息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用人机制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技校毕业生毕业实行“双向选择”,他们也要接受求职面试时的“优胜劣汰”。因此,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即是当务之急。技校语文课应当填补这个漏洞,建立语言交际训练体系,特别是比较接近生活实用的内容。如:自我介绍和自荐、交往应酬和交际、摆脱窘境、提问和答辩、即兴发言与演讲等。这种语言训练有别于中小学的普通话教学,因此,学生兴趣也会高,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

其次,多年来,技校语文教学一直沿着旧的教学方法,这种“应试教育”式的教学方法,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传授课本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培养。

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的揉合与优势互补。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但更多时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改变过去那种“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广、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光盘、投影仪、电脑课件,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活泼和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清醒地看到,技校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且普遍具有“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个性、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如:在讲授《拿来主义》和《项链》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今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容应对各种机遇与挑战。

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学习中的问题敢于陈述己见,展开讨论,以拓宽思路,活跃气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创造力。同时,在了解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确定讨论和研究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解决,这样就把学生置子学习和认识的主体位置上,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上好技校语文课 篇6

关键词:技校 语文 教学 实用

一、分析学生

类型1:思维单一、普通接受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技校中可称为优等生,他们的课堂听课状态普遍较好,但是学习的自主性差。

解决方案:此类学生不适合自学,适合传统的讲授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安排任务,学生按任务逐一执行。

类型2:思维敏捷、注意力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尤其不适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解决方案:教师要不断地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 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类型3:知识底子薄、学习动机不端正的学生。

解决措施:对于该类学生,我们要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可以请已经就业并有所成就的毕业生来校座谈,谈谈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对知识的迫切需求,这样心理教育工作做到位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上学”的看法。

二、兴趣是关键

针对技校学生,我们应该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特别是90后技校生的特点。要做到难易得当,接近现实,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安排课题,结合当下潮流,真正抓住学生心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除了讲授课本内容外,还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与人沟通交际能力,吃苦耐劳和心理素质的锻炼,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美,生活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真正爱上语文课。

三、教法分析

1.确立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具体情况,不同班级,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和将来可能从事的工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变化教学方法

语文教材内容实用,符合技校生受教育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前后教学内容,为学生梳理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材顺序,添加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相关内容,删减不必要、难度大、重复的内容。要深入挖掘教材,将语文学科与专业课程紧密相连。

3.教学评价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通常等同于考试,考试成为教学的指挥棒,分数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现在,除了考试外,还应考虑课堂纪律表现、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口语表达能力、课堂笔记等。教师不能只关注考试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4.努力创新

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求思求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要努力创新。

创新“开题”,新颖生动的导入课题,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开题方法有以问导入法、课件导入法、演示导入法、分析导入法、以情导入法等。如:《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大量黑奴运动,马丁·路德·金演讲照片,既介绍了学习背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信客》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思考讨论当代通讯方式引出旧时“信客”这种职业,由于联系实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上技校的第一天,达到共鸣,引出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

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如口语交际:当代诗文诵读。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经典名家诵读段落,让学生体会朗读技巧。口语交际:讨论。教师播放孙路弘《说话就是生产力》,学习说话技巧。现代诗二首:《雨巷》《再别康桥》。教师播放朗读片段,提高学生诗文的赏析能力,体会诗歌美,加深印象。

5.把时间留给学生

一堂好课,教师不能一讲到底,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导学、导看、导思、导读、导行;要让学生自学、自读、自说、自练、自改。如让学生上黑板给生字加拼音,接力朗读课文,完成短文写作,自我介绍、谈理想、谈感受等。

6.培养语文意识

在技校,语文虽然不是专业课,但学好语文可以成为适应社会的优秀人才。教师要告诉学生,语文是我们的母语,生活中处处用到,处处可以学习。如平时可以阅读《读者》《文摘》一些优秀刊物,上网不能简单浏览网页,多收看《百家讲坛》《财经郎眼》等有深度、实用性强的电视节目。

总之,在技校教学中,我们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方式,尊重理解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创设丰富逼真的场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会语文学习的魅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技校学生语文课 篇7

由于种种原因, 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 (本文主要指中技) 的毕业生认同度偏低。这些不满意主要体现在非智力因素范围, 诸如不能遵守劳动纪律, 不准时上下班, 工作缺乏责任心, 不能很好的与他人合作, 不愿干小事等。其主要原因是技工院校的毕业生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普遍较低。笔者曾对300个典型面试题进行过统计, 结果显示:专业性的提问占20%左右, 而涉及到职业素养的则占60%, 其他20%左右属于测试反应性问题。从这样的统计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企业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因综合素质的缺乏导致发展潜质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职业核心能力的不足。

这要求技工院校在教育教学中, 应积极探讨教学改革, 努力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去。而融人文性、工具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技校语文教学, 更应该担当重任。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 又叫关键能力、软技能, 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 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年,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 称为八项核心能力, 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其中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自我学习等属于职业方法能力, 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属于职业社会能力。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 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 水上1/8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 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7/8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前者是显性的, 后者是隐性的。一个人职场的成功, 正是由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所决定。而培养学生隐性的职业素养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这是他们职业发展的支撑。

二、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难以令人乐观。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背景下, 语文教学由于没有升学和考证的压力, 一直不受重视, 始终只是作为边缘化的学科处于教学中的弱势地位。在技工院校, 普遍实行“2+1”的培养模式, 即学制三年的学生, 前两年在校学习, 第三年在工厂社会实践。学生在校时间短, 学习任务繁重, 专业课的时间尚且不够用, 非专业课就成了被削减的对象, 语文课也难逃厄运。在笔者所在的学校, 大部分专业语文课只开一个学期, 大约40-60个学时。在学生看来, 他们来学校主要是学习专业技能的, 语文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可学可不学。另一方面, 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差, 不能清晰的表达自我, 写不出一段通顺且没有错别字的话, 就是填写一个普通的表格, 在老师的指导下, 还是错误百出。阅读量狭窄, 阅读能力低下, 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自学能力低下。字迹潦草, 甚至难以辨认。课堂上, 学生不听课的, 睡觉的、玩手机的、开小差的、交头接耳的大有存在。学生的语文职业能力亟待提高。

技工教育必须把语文作为一门综合课程, 一种技能课来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交流能力, 提升学生获得外界信息和指令并进行筛选运用交流的水平, 形成学生面对职业变革, 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 实现个人职业生涯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实践中, 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适应社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需求。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对策

在职业核心能力中, 与人交流能力位于首位。语文学科的教学首先是一种语言的教学, 而语言的存在最重要最基本的意义就是人人每天都要用。因此必须把培养、提高学生的口头交流表达能力贯穿语文课的始终。同时, 规范学生的书写能力, 通过应用文的学习, 形成基本的职场应用写作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 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并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诚信、坚韧、吃苦耐劳、理想信念等职业品质,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1. 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组织课堂教学

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需要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活的基本本领, 形成未来职业生涯的核心能力。这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 要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 根据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字词讲解、段落划分、主题归纳、写作特点总结等, 时间长了, 必然导致学生厌倦。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笔者在语文教学中, 有效引进了基于职业导向的应用文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竞赛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较好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比如笔者在教授《故都的秋》时, 就采用了竞赛型教学法。即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把学生分成4-6个竞赛小组, 自选组长, 发放学习工作页。然后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若干个竞赛环节, 并用工作页来引导学生参与、完成。即课前五分钟———比一比你的领悟能力, 这个竞赛环节是读故事、悟道理;比一比你的合作能力, 即填写关于秋天的诗句;比一比你的朗读能力, 即按照提示抢读课文比赛;比一比你的观察能力, 即秋景秋色的理解;比一比你的听觉能力, 即听秋声;比一比你的分析能力, 即品秋味;比一比你的欣赏能力, 即欣赏各种秋景;比一比你的写作能力, 即广州秋景的写作。最后各竞赛小组进行总结, 优胜者颁发奖品。这种竞赛型的教学方式, 寓赛于教, 寓赛于学, 赛教学三者有机结合,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考虑了语文课程的职业性, 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意识地渗透在每个竞赛活动的环节中, 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完成竞赛活动的过程中, 既解读了文本, 又掌握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还培养了职业核心能力, 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多赢”。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直接影响到教学设计的设置和课堂活动的开展, 不仅仅是新瓶装旧酒式的教学形式、手段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理念的转变。

2. 以提高口语交流能力为核心, 加强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 是个人知识、智慧与能力的综合反映, 体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它能让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人们获得职场上的成功。技校生在口语表达上普遍存在障碍。表达不清、说话吞吞吐吐、怯场、自信心不够、普通话不标准、与人交流能力不足等, 严重影响了他们在职场上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技校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提高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 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关键的一步。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交流表达能力也是技校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应贯穿课程的始终。通过培养口语交流能力, 推动其它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 要营造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环境, 营造交流的情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听、多练, 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2006年广东省版的语文教材有一个单元专门是口语体训练, 内容包括演讲、讨论、辩论、交谈技巧、社交语言和职场语言技巧等, 学习时可根据课文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 创设口语训练情境。比如, 在学习《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时, 笔者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 然后播放颁奖的视频, 让学生模仿里面的主持人语气、语调, 假设给获奖人物现场颁奖;学习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后, 笔者先播放他们演讲的视频,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就课文的段落进行演讲比赛, 每个组每个学生都要参加, 组内组间均不能演讲重复的段落;在学习《滔滔雄辩妙语如珠》后, 组织学生观看近年的华语辩论赛, 并就身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小组辩论或同桌间就某一问题展开二人辩论……。另外, 学习本单元时, 我们还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让学生分别扮演家长、老师、领导、记者、甚至警察和小偷、城管和小贩、汽车维修员和车主、推销员和过客等, 把这些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展开辩论与交流。当然,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仅靠一个单元的口语训练, 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在平时每一节语文课上不断练习。在教学中, 笔者还设计了课前五分钟活动, 在这五分钟里, 学生可演讲、朗读、讲故事、讲笑话、讲新闻、也可表演节目、说相声、小品等, 只要学生喜欢就行。同时, 安排班干部跟踪和监督辅导, 以提高课前五分钟的质量。还可开设普通话与职业口语、应聘交谈的技巧、职场沟通的技巧等职场文化的讲座, 提升学生与人交流的水平, 并通过相应的视频提升面试求职能力, 如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台联合主办的《职来职往》节目, 就能为学生上好入职前生动的一课。然而, 说和听是分不开的, 口语交流的培养不是单一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 同时加强对学生倾听的技巧和习惯的培养, 使听说读写能力同步提高,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 规范书写、注重学生应用写作技能的培养, 提升书面沟通的职业能力

在职场上, 口头交流固然重要, 但书面沟通亦不能轻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作小说诗歌, 但是一定要能写作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的既通顺又扎实不可。”这里“实用的文章”就是应用文。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成功发展的必备技能。而技校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非常欠缺。很大一部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 连基本的条据、自我鉴定、计划、总结、报告等应用文都不能正确写作, 对工作效率、个人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技校语文教材里, 一般有一到两个单元的应用文写作训练, 内容以日常事务性应用文和职场上常用的应用文为主。包括条据、启事、申请书、倡议书、一般书信、请示、通知、函、报告、计划、总结以及求职信、个人简历、自我鉴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劳动合同等的写作, 还有一些和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的文种, 如汽车商务专业的《策划书》, 平面广告专业的《广告文案》, 国际商务专业的《商务文书写作》等, 这些应用文种, 和学生的专业、生活、职业息息相关。熟练写作这些文种, 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终身受益。笔者在教授这些文种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 创设生活、专业和工作相关的情境, 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范文引导法等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写作,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 为了加强学生的写作功底, 每周一篇随笔是必要的, 要求可根据学生实际而定, 关键在于坚持。

在写作中, 学生的书写存在很大问题。表现为书写随意、马虎、潦草、难以辨认、错字别字多等不规范现象。学生在填写求职信等相关表格时, 很多字迹难以辨认, 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不便。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可专门用2-4个学时进行规范书写训练, 可举办优秀作业展, 对书写规范、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 如表扬、加分、小礼品等, 以精神激励为主。同时, 规范学生书写训练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 时时强调, 毫不松懈。

当然, 语文课堂教学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在宽度、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每一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的, 它们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唤醒学生学习的意识, 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开启学生学习的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 它不仅起到的是一个影响、积累、积淀、潜移默化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把课堂所学自觉地迁移到课堂外, 迁移到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中, 去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发展需要, 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去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 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职场发展添加终身受用的筹码。这也是一个终身不断学习的过程。同时, 技校语文只有更好的体现其实用性和职业性, 与学生的职业活动结合起来, 更好的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文, 苗月辉, 李迈强, 冯拾松.高职生入学导读[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9) .

[3]全国高等院校就业能力训练课程系列教材.与人合作训练手册[M].人民出版社, 2007.

[4]黄惠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会计专业为例[J].职业, 2011, (6) .

技校学生语文课 篇8

关键词:技校,应用文写作,兴趣,培养

应用文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 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公务、交流感情的工具, 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在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 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以往我们的应用文教学, 由于文种繁多, 结构单一, 教师多注重文体知识的讲解, 教学内容、方法过于单调、枯燥, 不少学生学起应用文来都兴味索然。因此,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让学生认识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所以, 要做好应用文教学工作, 就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 使学生知道它是“值得学习的”。在课堂教学中, 从实际出发告诉学生应用文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它涵盖了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小到一张请假条, 一则寻物启事, 大到国家政策命令的发布, 这些都离不开应用文。应用文写作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无处不在, 尤其是就业压力极大的当今社会, 能够规范地运用语言, 写出合乎要求的应用文都是立足社会的优势条件。

二、使抽象的应用文教学内容形象化

应用文教学重点在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方法的指导, 但这些知识内容难免过于理论化、抽象化, 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如何将抽象的写作方法指导形象化, 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教师在备课时应着重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 我认为在学习每一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之前, 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这种应用文的写作目的, 围绕“写作目的”这一核心, 来决定应用文该写什么, 不该写什么。例如, 《求职信》的写作目的是告诉用人单位“我能够胜任这份工作”“为什么我是该职位的最佳人选”, 因此职位对求职者的要求就是求职信写作的核心, 也就是求职信的写作目的。《总结》的目的是能够对工作作出较为深刻的反思以此指导今后的工作, 明确这一学习目的之后, 学生就会明白总结应在写之前先要从对过去的回顾中提炼出经验或教训, 再动笔去写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指导思想和核心。使抽象的应用文教学内容形象化, 学生就有了对应用文写作的感性认识, 使他们真正明白应用文该怎么写, 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要巧妙引入课题, 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 情景教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 设置一定情景, 使学生进入角色来学应用文, 学生的写作灵感就很容易被激活。例如, 在教学《寻物启事》时, 在课堂导入的环节告诉学生“老师丢了一个黑色钱包, 内有身份证、汽车驾驶证、单位业务发票3张。请你帮我找回来, 该写一则怎样的应用文呢?”学生经过分析思考, 写出寻物启事;在教学《招聘启事》时, 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公司经理、学校校长、服装店老板等角色, 提出对应聘者的要求, 来写一则招聘启事。情景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到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实践, 可以学有所用, 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

(二) 比较教学法

1. 文种的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文种, 使学生从根本上明确了《申请书》与《请示》, 《总结》与《报告》, 《感谢信》与《表扬信》的不同点, 明确了一般应用文与公务文书的区别, 从而在写作练习时避免文体之间的混用, 从而正确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

2. 作品的比较。

可以把教师的作品与学生的习作进行比较, 也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习作与那些“问题习作”进行比较, 在课堂上, 这种方法很能刺激学生的写作热情, 提高写作兴趣。

(三) 示范教学法

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老师, 把自己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讲评自己的作品, 真正地把课堂教学的舞台交给学生, 用他们自身的智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 实习作业法

技校生的实习机会很多, 有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实习, 还有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或实习总结, 并在班中交流。

四、通过表扬,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技校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学习成绩大多数为班内的中下等, 基础相对较差, 因此不被老师寄予厚望和关注。在表面看, 他们在学习上已经是破罐破摔, 然而, 其内心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关怀, 需要教师用激励的言语启发他们的潜能, 肯定他们的进步。因此, 教师要善于发现那些写作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的习作的“闪光点”。对学生作文的点评主要以欣赏为主, 让学生相互寻找优点, 适当提出建议, 多用“评优法”, 少用“归谬法”, 对他们的作文切忌吹毛求疵、面面俱到, 这会使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再接再厉, 信心倍增, 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应用文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技工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因此, 应用文写作的教师必须为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 相信做到以上几点定能够提高技校生应用文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赵艳丽.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探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01期.

技校现行语文教育问题浅析 篇9

一、技工学校现行语文课程问题分析

技工学校语文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素养、发展才干、培养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为根本, 以此为依据, 来看技工学校语文课程现状, 存在以下问题:

1. 课程目标定位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 泰勒提出课程目标的依据是:对学生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以及学科专家的建议。可技校语文在确定课程目标时, 实际依据的只是学科专家的建议。听取专家的建议固然无可厚非, 然而忽视学习者学习的需要并不足取。课程的基本职能就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而生成课程目标就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要使课程目标理论有效指导实践, 它就不能简单地停留于“课程要满足学生需要”的抽象论述上, 而是要详尽地把这些需要描述出来。而这样的描述在当前的技校课程目标中是看不到的。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之中, 而且还生活于社会之中,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是社会的人, 所以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理应成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可这一方面在当前技校课程目标中也没得到应有的关注。

2. 课程标准的设置不符合教学实际。

从技工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看, 与普通高中的语文课程标准相去无几, 有明显参照、沿用普高课程标准之嫌, 丢失本应有的自我特色。技工学校课程标准在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方面要求得过于具体、详细, 而要达到这些标准, 需要有较多的课时数为保证, 可实际情况是语文课时数在不断被压缩着, 加之学生基本素质日趋低下, 课程标准显得高不可攀。一个无法达到的课程标准对于教学毫无帮助, 有害无益, 只会让师生们感到力不从心。

3. 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目前技校语文教学采用的仍是学科中心课程模式, 这种课程模式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 重视知识传授和记忆, 有助于打好理论基础, 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是忽视了学生的参与, 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的结合, “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过于注重知识的机械记忆,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学习热情不高, 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就得不到开发, 难于将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学生的权利、学生的发展在学科中得不到保障, 对学生的成长没有多大的好处。

4. 课程评价忽视激励与改进功能。

技校文化基础学科, 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只有总结性评价, 也就是通过考试对学生完成学业、达到教学目的的情况进行基本的判定。总结性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性, 忽视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经验的丰富性, 忽视课程评价的反馈、激励与改进功能。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教育现象, 很难用一个分数、一次考试进行衡量, 在课程及教学过程中, 单纯使用总结性评价有悖于全面素质发展的培养目标。我们只有从发展的角度,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 才能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状况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价, 以利于调动、激励学生, 发挥其潜能, 也利于教师及时改进教学、调整策略, 帮助学生诊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予以解决。

二、技工学校现行语文教材问题分析

伴随着技工学校的发展, 语文教材的编写和改进一直受到相关的有识之士的关注, 语文教材的建设也在不断的进行着。当前各地所用教材主要是全国统编第四版教材或地方自主编写的教材。我们不妨对全国统编第四版教材和江西省技工学校教学研究室编写的教材进行具体分析, 力求发现一些问题, 以便加以完善。全国统编第四版教材在“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确定了课程教学目标。在教材编写中注意了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实践能力, 特别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且注重人文资源的开掘, 选文大多文质兼美, 经久不衰, 艺术价值、人文价值颇高, 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反复吟咏这些篇章, 人文精神便在潜移默化中给以熏陶, 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江西省编写的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于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 阅读教学的选文篇目较以往删减幅度很大, 只有20篇, 其中选读课文就占6篇。从教材编排来看, 全国统编第四版教材力求于知识教学的完整性, 注重于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江西教材很明显注重的是语文的实用性, 讲读课文的缩减, 也许跟近年来语文课时数的减少不无关系。

分析、研究现行语文教材我们可以看出, 教材编排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 教材编排对培养对象缺乏必要的研究。技校虽说招收的对象是初中毕业生, 而实际上招收的学生大多数是普通高中挑剩的, 甚而至于是连初中都毕不了业的学生, 文化程度跟高中生差距不小。而全国统编第四版教材在选文、编排方面与高中教材相近, 有些课文对技校生来说偏难。江西版教材虽说课文缩减幅度大, 但也存在偏难、针对性不强、趣味性不足等问题, 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二, 教材选文多为精品, 虽说是历久不衰的名家名篇, 但与当今相去久远, 缺乏时代感, 难以激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其三, 教材选文并没有注意到技校生所应有的职业性特征, 报道高技能人才典型事迹的文章, 介绍生产工序的说明文, 与人类生活、生产相关的科技文, 介绍科学知识的科普文没有选作教材。

通过对现行教材的分析我认为, 在教材编写时值得思考的, 而往往没能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 对于技校生在语文教学方面究竟应教给他们什么, 培养目标是什么。技校生的培养其实也就是对于人的培养, 不管学生学的是什么专业, 作为语文教育, 我们都应该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着想, 培养他们日常生活、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 要求他们把话讲通, 把文章写通, 再进一步把话说好, 把文章写好。注重于通过课文讲读, 进行思想品德熏陶, 爱国主义教育, 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涵养的社会主义新人, 而不是只懂得生产操作的体力劳动者。培养目标明确了, 教材的编写也就不成问题了。

三、技工学校学生问题分析

技校学生素质日趋低下, 确实存在着诸如不愿学习, 人生态度消极, 得过且过, 把青春时光虚掷在网吧、游戏厅、影院等娱乐场所等许多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满足于灌输书本知识, 传授职业岗位基本技能, 而不解决思想问题, 我们的教育必然要以失败告终。只有当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认识到学习对人的一生的积极意义, 接受知识的心门才会真正打开, 我们的教育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发挥美育功能, 陶冶学生热爱生活, 关注社会的美好情操, 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将学生培养成思想健康、心胸开阔、人格健全、勇于进取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技工学校教师问题分析

把教育的失败仅仅归因于学生素质不高, 那只是推卸责任的片面之词。虽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称职的老师”的说法有失公允, 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实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孔子云“教不严, 师之惰”, 学生没教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不可以因其他因素的存在, 作为教育工作者放松自身要求的理由。要知道教师真的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前技校语文教师的工作环境不容乐观。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一般较小, 一所学校往往只有二三名语文教师, 教学教研风气难以形成, 教学环境闭塞, 学校之间的交流很少。加之学校对语文教学不够重视, 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在语文教师的配置上又有很大的随意性, 非中文专业的教师教语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本身也存在教学态度消极,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把上课当做应付差事;教学理念没有改变, 缺乏开拓创新意识, 习惯于“填鸭式”、“满堂灌”的生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调, 仍旧停留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的状态;不重视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等问题。

困扰语文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自尊、自强。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不仅要精通语文专业知识, 还要博学深思, 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学科, 勤于读书看报, 关注社会、人生。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 不断地开拓创新, 改革教学方法, 并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技校的语文教师还应抓住技工教育所具有的职业特点, 注重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当我们修养深厚, 学识渊博, 个性飞扬之时, 我们的人格魅力就能彰显, 我们的学生就会愿意接受我们的教导, 学生的学业就会长进, 我们的教育就能成功, 语文可有可无的言论就会不攻自破,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就会得到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摘要:针对职业教育语文课程越来越边缘化的事实, 从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学生、教师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把问题揭示出来, 以引起普遍关注, 使语文教育可有可无的错误言论不攻自破。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育,分析

参考文献

技校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考 篇10

一、针对现状和要求进行定位, 满足技工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 课程定位。

我以为, 按照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技校语文教学的定位首先应该是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课论服务”的基础课程。之所以这样定位, 原因如下。

1. 技校培养的是技术工人, 动手能力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标, 因为他们毕竟要在三年之后凭其所学专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求得生存, 所以掌握技能是学生的动力源泉。如果我们也像普高的老师一样和学生争学时, 要求与他们的专业学时同样多, 忽视其专业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特点, 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学习, 这样也就违背了学生来校学习的初衷。因此要明确语文教学的服务性的课程定位。

2. 我们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才, 而技校学生三年之后绝大多数已没有了一个大学文化氛围熏陶的过程, 因此有必要进行基本的文化素养的培养, 使之掌握方法尤为重要。特殊的群体要特殊对待。基于这种认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尽量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接近的文字材料作为阅读理解材料以达到为专业课服务的工具性目的。例如:可以在课时分配上, 加大说明文和一些实用文体的课时, 减少一些欣赏性文章的教学课时。当然, 重视专业课并不是不要语文课了, 我们也要经常教育学生:语文基础课与专业课有着许许多多的内在联系, 摆正基础课的位置, 正确对待基础课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例如, 一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之所以常常不理解, 甚至错误地理解学习的内容就是因为缺乏语文知识, 正如建造一栋楼房, 不打好地基是不可能修好上面的房子的, 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也是举足轻重的。

(二) 期望值定位。

文化基础薄弱,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学习积极性低, 这是技校学生的共同特点。但是对于技工学校的教师来说, 技校学生正是需要我们提高其素质的对象, 我们没有理由抛弃鄙视他们, 而是应该想方设法教育引导他们, 这就要对学生的期望值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教学能够取得好成绩, 得到学生和领导的认可,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对学生期望太高, 其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对自己的教学定位不够准确。当然对学生的期望值高一点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因此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 不仅不会取得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反而会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下降, 甚至于厌学。根据游伯龙的压力动力学说, 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现状来决定,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茨基曾提出过“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即“主张教学要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 我们的教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现有水平, 一方面不能设定太高使他们望而生畏, 另一方面也不能太低, 使他们失去动力, 设定标准就是要让他们“跳一跳”之后就能够达到。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状况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与期望值。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上也要适合技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实际情况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内容选择定位。

基于以上分析, 合理定位教材内容, 改革教学内容就成为必须, 因为选择恰当的教材开展因材施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根据技校学生的特点及语文学科在技校教学中的地位, 本人认为首先应该是降低教材难度。删减一些繁难的议论文、文言文, 选择一些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说明文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加强基础知识等具体可感内容的教学, 强化字词句的记忆, 减少理解性、抽象性的内容。既可以解决课时与内容的矛盾, 又可以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为专业服务。另外, 根据技校学生毕业走向就业岗位这一特点, 技校语文教学也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当做一个重点。所以技校语文课程资源除教材外, 还有各种课外读物, 如工具书、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等, 各种报告会、演讲会、展览、墙报各种广告等, 各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名胜、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情与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还有比如开发校本教材也是值得提倡的有效做法。

二、教学中应该采用的对策和方法

(一) 了解学生, 善于沟通。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乐学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 充分了解学生, 尤其是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是语文教学成功展开的关键。充分沟通了解应该是教学的切入点, 因此沟通方法和技巧是每个技校老师的基本功, 只有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更重要的是在沟通中可以提升自己的亲和力, 和学生建立互信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要使学生“信其道”就必须学生“亲其师”, 而沟通了解是前提。经历了过去的自卑和歧视, 到现在的充分信任, 可谓是“旧旱逢甘霖”, 对唤醒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能有着巨大的作用, 对于改变学生的人生道路也具有重大意义。

(二) 尊重个性, 建立互信。

技校的学生, 年龄大多在16—19岁之间, 是一群自以为是, 非常强调个性, 自以为很成熟, 其实又很幼稚, 很有依赖性的孩子。他们对所学课程的喜爱程度和他们对任课老师的印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除了要上好语文棵, 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外, 更应该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 以充盈的情感感染学生。在学生生病时, 要细心照顾;在学生焦虑时, 要分忧解难;在课余时间, 要为他们辅导功课, 找他们促膝谈心……无论在什么场合, 都尽量尊重学生的人格, 让学生意识到被尊重, 以便愉快地接受教育。此外, 还要做到对优、“差”生一视同仁, 处理问题公私分明, 不带偏见。任何口不择言的批评训斥, 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 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 一旦筑起这面“墙”势必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同时, 教师也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 其学习都有旺盛求知欲的, 都是能够改正错误的。只有这样, 才可能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

(三) 根据实际, 改革教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为主, 甚至是满堂灌, 这对于有厌学情绪的技校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 单纯的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用在基础差的技校生身上也没有什么效果。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授导型教学方式更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特点。技校生一般都有好奇好胜的特点, 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索活动。如果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不断变化, 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 保持和发展旺盛的求知欲。这种方法可以在讲授、讨论启发式提问的同时加入故事、演讲等方法效果会更好, 不管用什么方法, 只要让学生充满了期待, 那便成功了。在方式上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如课件、录音、录像等, 以光、电、声、像作用于学生的耳目, 与文字相映衬, 入耳入目, 最终达到入心的目的。另外, 教师生动、形象、幽默、抑扬顿挫、富有变化的语言也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改变厌学情绪。

总之, 技校语文教师不能因为生源成绩相对较差, 就放弃希望, 要研究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充分做到因材施教, 尽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现代技校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教学难于开展,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学中的内容选择不当, 以至于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积极性不强。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定位、学生期望值定位、教材定位及应用对策和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学,课程定位,教材定位

参考文献

[1]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 2003.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如何提升技校语文课堂的品质 篇11

关键词:技校?语文教学?问题?策略

一、技校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理念陈旧

语文作为技校课程中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一定要符合社会的发展、学生的特点及学生的专业需求。因此,在全面确定了技校语文教学的目标后,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理念,并以学生能更好地获得专业知识、更好地提升专业技能为指导思想。但是,很多教师依然无法从传统教育理念中转变过来,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过于刻板,在个人形象上喜欢塑造君子、圣人的模样;上课习惯以讲授为主,喜欢“满堂灌”,整堂课教师几乎都是“独奏者”;课下不与学生互动,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难以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甚至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同一教学大纲、同一教案。本该受人敬仰的“灵魂工程师”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教书匠”。

2.师生关系疏远,互动少

技校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兴趣较低。在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玩手机、开小差、睡觉等现象比比皆是。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很多教师用粗暴的方式维持课堂秩序,试图用权威压制学生,不仅耽误了上课时间,而且难以建立师生之间平等交往、双向互动的关系。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些有意思的小游戏、小演讲需要学生互动,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对教师的提问、互动消极地应付,而教师又没有能力让课堂活跃起来,最终导致师生对语文课堂厌倦、懈怠。

二、针对问题提出策略,促进技校语文课堂品质的提升

1.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在教学上,技校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技校教育不再倾向于应试教育,学生不再为分数奔命,教育的功利性减弱了,从而给我们的多元化教育提供了更宽容的环境,也让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堂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告别手把手的机械式教育,不再用强制的背诵、成堆的题目充斥课堂,不再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应该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丰富人文知识、提高人文修养为目标,最大可能地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在一起。在具体教学上,摒弃具体的字、词、句流水线式的教育模式,以整篇课文、整个单元为视角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达到整篇课文或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为教学归宿。例如,第一单元的课文主题是“锻造人格”,在讲解这一单元的课文时,笔者并不停留在作者介绍、字、词、句等实用知识的讲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课文的思想价值,通过对主人公品格的渲染、引导,甚至延伸到课文以外的历史人物、现实典型中去,让学生即使忘记了这篇课文的作者、文体、故事,也能够深刻记住这些人物具有的鲜活、高尚的灵魂,以及文章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汉语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以及大自然之美。

2.把换位思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技校学生来源复杂,普遍被认为是一个较难教育、具有特殊思想和心理行为的群体。大部分学生都是因在初中学习基础较差、升学无望才来到技校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老师和家长的否定与批评,甚至是游离于家长和老师的关注之外的,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学业的荒废。同时,这些学生的家庭往往都是有缺陷的,可能是单亲家庭,可能是留守儿童,也可能是父母文化层次较低,疏于教育或者根本不懂教育,学生在放任的环境下长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些学生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中已经承受了太多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挫折,很少有人真正地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习惯了别人的异样眼神,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过度成熟,有些学生目空一切。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摆出至高无上的姿态去跟他们沟通往往是行不通的,唯有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宽容和理解,感同身受地接纳他们、关爱他们,才能走近他们,并唤醒他们的自尊心、责任心和自信心,最终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也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人文关怀。

3.差异教育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法宝

差异教育并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高低优劣,而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改变教学方式。诗人说过:“一花一世界。”包含了多少的哲理!在量子教育理论中就有一个多世界理论,即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都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宝藏。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了解这个世界,发掘这座宝藏,为每个受教育者创造条件,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在语文课堂上,笔者总是努力从细小处发现学生的优点,例如,有个学生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上课从不举手回答问题,可是他朗诵诗歌却是声情并茂,分外投入,每次我都请他在全班朗读课文,每次都充满欣赏和惊喜地表扬他,慢慢地,他在课堂上敢举手了;有些学生上课经常睡觉,可是写的字却很漂亮,笔者就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写黑板字,并适时地表扬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课堂的乐趣;有些学生平时调皮捣蛋,文采却很好,笔者便提议让他们给学校的报刊写些文章,并在班级宣读;有些学生基础不好,上课却很认真,笔者便给他们一个“学习使者”的称号,让他们在快乐中不断努力。发现并引导学生发挥优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他们的缺点。同样,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喜好,把一切内容都设置成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一般情况下,笔者会设计三种问题:第一种是发散性的问题,适用于比较外向、有胆量、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第二种是可以在课文里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适用于对学习缺少信心,基础较差的学生;第三种是对文笔有较高要求的问题,适用于性格比较内向、敏感的学生。这些问题的设置,能保证每堂语文课都有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个性特长、发挥才能的机会,从中获得成就感。

4.独立自主备课,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时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保证自己的教学永远是新鲜而富有营养的“活水”,而不是“一潭死水”。在个人专业素养方面,笔者喜欢通过自主备课的方式来提升,即在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抛开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独立自主地进行备课,以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判断课文的知识点、重难点,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在有了较为完整的教学构思之后,再与权威的教学资料进行比较,以便考察自己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把握是否准确,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优势以及所欠缺的能力。

总之,技校语文课堂教学要尽量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享受课堂,并与他们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最终提高技校语文课堂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走向职业岗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然,董建蕊.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

[2]袁夕.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

技校语文教学的探讨与创新 篇12

关键词:理念,方法,评价,创新

0 引言

多年来,由于我们的技校语文教学脱离应用实际,导致技校生与人沟通能力欠缺,对语文既缺乏探究兴趣,又缺乏创新精神,语文能力偏低。面对新世纪,作为技校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改革意识,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科学先进的评价体制,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为全面实现技工院校教学目标,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多元功能。

1 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关于教育问题的比较确定的认识及看法。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效。语文教学理念的创新,就是要把新的教育观在教学中反映出来。

1.1 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教育应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来培养,而不是被动客体来塑造,这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教学中我们应树立学生是发展的人、整体的人、主体的人的全新理念,充分满足其身心发展的需要,关注其成长。尤其对文化基础差的技校生,不抛弃不放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及尊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负责,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提高技校生的语文素养,先育人,再成才,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1.2 树立全新的知识观

我们要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认识到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进行继承性、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建构出新的意义。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丰富,对学生精神世界影响深远,不同的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感受。如:对猴子掰玉米的理解:一种意见认为猴子见异思迁,贪心太大,结果一无所获;另一种意见认为猴子永不满足,总有目标和追求,其进取精神更可贵。第二种见解就很有独创性,对此教师就应及时予以肯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绝不要以现有的答案或教参去限制学生。

1.3 树立全新的实践观

语文的实践性很强,应重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进一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如:教学生如何写应聘信、申请书、拟合同;如何落落大方地面试;如何听清客人的要求;如何看图纸说明书等等,把社会的需要渗透到语文教学的环节中去,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以此来培养其反思、体验、享受生活的实践能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加深对生活的关注度,不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 教学方法的创新

要改变技校学生长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快乐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

2.1 合作互动,提高综合能力

合作探究是当前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如在学《雨霖铃》时,课前先让学生分组搜集、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再通过组内合作、组外协作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和成果汇报。在整个过程中大家分工合作,对资料进行筛选、交流,既有针对性,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既共享了资源,又增强了团队意识,提高了合作探究能力。

2.2 尊重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学习文本时,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完整的自读时间、品读空间,不要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及理解。因为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如教《项链》时,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小说续写并讲出理由,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在彼此合作、交流中,出现了很多不同观点,这些观点相互碰撞,激发、唤起了学生丰富独特的内心感受,这是任何版本的教参中都找不到的。

2.3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在新世纪个人只有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不断更新知识,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使学生从学会知识变为学会学习,这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获取信息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只有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我们才能说培养了学生学习、生存、发展和创新的能力。

3 评价体制的创新

“关注发展,以学论教”是现在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想改变过去“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不良倾向,就要建立“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评价理念。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

对于技校生不能只关注分数,应把实践技能放在首位。我们要打破一切围绕分数转的怪圈,建立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学业评定方式,鼓励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与技能兼备的素质结构。考试内容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创造性发挥留下空间。考试方法应灵活多样,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尤其对学生独创性的即便是不太成熟的见解与看法要加倍爱护,以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

4 结语

语文学习重情感体验和感悟,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评价的主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注重“他人评价”等多种方式,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汤新荔.论新形势下技校生语文能力的培养,http://www.docin.com/p-977538028.html,2014-12-01.

上一篇:DCS下载故障分析下一篇:证明不等式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