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数学教学意识培养

2024-10-19

技校数学教学意识培养(通用10篇)

技校数学教学意识培养 篇1

一、技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1.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跨文化意识一开始并不是出现在教育界的,但是随着社会专家对其特点和作用的研究,发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教育工作中会有非常好的功效。随着对跨文化意识培养认识的不断加深,这种意识的培养被运用到了各阶段英语教学工作中,并且这种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也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被学生群体所采用可以说是它最大的运用。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或者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加深对异地文化的关注度,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加自己的文化常识,尤其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可以深层次地了解外域文化,就可以对语言的使用特点以及对英语学习的整体把握有明显的增强,还可以根据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来制订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为技校英语学习的进步奠定基础。

2.在技校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对相关英语语法以及各类词性的讲授,而且还包括对技校学生英语口语以及音标正确发音的教学,这两部分要结合起来,要与不同文化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对技校英语教学的全方位提高和全面的发展。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论对技校英语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技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现状

在技校现行的英语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这不排除技校学科性差的原因,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使用不当以及对教学策略认识不清等原因。

1. 技校英语的教学可以说是技校整个教育环节中最为困难的一部分,首先从技校学生的层次上来说,技校学生大都文化水平不高,对英语知识的整体性认知不强,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也不够清楚,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英语教学成果的好坏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没有关系,觉得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完全是无用功,认为学习技校英语只需要将普通的英语语法学好就行了,没有必要刻意对跨文化意识进行培养。

2.其实在技校这样一个有着特殊性质的教育教学机构中,他们的教学更倾向于对各项社会技能的培养,而对英语这样的学科的重视程度很低,更不用说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了。大部分技校的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当中,只注重课本内容,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具体方法,只是笼统地进行知识讲授,而不能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为他们增加有内涵、有质量的跨文化意识,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学生只会写不会说,甚至会导致学生长期错误的英语发音,使得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技校英语教学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策略研究

1. 要想科学地培养技校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只能先从技校英语教学过程的主体出发,也就是说先从学生出发,让学生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教师和学校都应该在日常的学习中,多给学生灌输一些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等想法。再为学生列举英语在社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现实例子,不断改变学生对技校英语教学的冷漠态度和对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无知。这样学生才能够自己意识到对技校英语的学习是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发挥很大作用的,这样他们才有学习技校英语、培养自己跨文化意识的动力。

2. 教师在技校英语教学的工作中,要对自身所了解的知识再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多学习外域的不同文化,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打好基础,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地运用。

3. 教师应该对课本内容进行全面的探析,发现课本中能够很好地结合跨文化意识的教学内容,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加入一些跨文化的教学元素,让学生不断与外域文化进行接触,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自主运用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为他们自身的学习提供帮助。

技校英语教学是技校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跨文化意识,推动技校英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贾世娜.初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J].成长之路,2012(27).

技校数学教学意识培养 篇2

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对自身在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主体价值的自觉认识。具体地说,就是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到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同时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能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的改造,肯定和实现自己的需要和价值。技工学校的女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进行必要的主体意识面培养也是必需的。

一、女性主体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主体意识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自然的人并不等同于主体,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人才是主体。这是人作为主体所特有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等一系列特性。主体意识对主体和主体性有能动作用,是人对自身价值认可和追求的理性起点与支持力量。

我国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在法律上确立了女性的主体地位,但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女性的主体意识发展不尽如人意,直到现在还有不少女性依附心理严重、独立意识淡薄、自主能力弱、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低,公平竞争意识、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科技进步意识等比较薄弱,在许多方面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和需要。技工学校的女生是特殊群体,她们既是社会建设的新型技术工人,同时又是新时代女工的代表,对她们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和女性主体意识培养尤为必要。

二、技工学校女生现状分析

技校女生在入学时年龄偏小,大概都在14~20岁之间,身心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据多年带班经验,笔者认为技校女生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

1.缺乏自信心

大多数学生是因为成绩不好才选择上技校,她们在初中阶段长期被忽视,没有成就感和认同感,从而加重了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造成自我迷失。

2.缺乏理解和关爱,渴望被关注和认同

技校女生都是青春期的少女,介于少年和成年之间。部分人觉得自己可以脱离家庭了,但由于自身的社会阅历少,不会与人交往和相处,所以经常与人产生纠纷。因此社交能力和协作能力成为她们学习和生活中首要具备的能力。同时,女生在渴望被关注、关爱、理解和尊重的心境下容易发生早恋。

3.盲目追逐时尚潮流和物质享受,丧失自我价值

技校的有些女孩子盲目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她们用穿戴、吃喝来衡量人的生存价值,不在乎别人的目光和评论,借助另类的打扮来吸引别人的眼球,换来短暂的自信。年轻女孩子有爱美之心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但是什么是美,什么是女性应该体现的美,技校女学生对此往往缺乏理性的认识,这是技校教师应该关注的。

三、对技校女生进行主体意识教育和培养的途径

针对技校女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特点,对她们进行主体意识教育时,要注意以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培养她们健全的人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给予尊重、理解和鼓励,培养女生的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观

有些女生由于缺乏正确、合理的认知,又长期不被人认可,所以大多在光鲜的外表下掩藏着脆弱的心,她们想被人认可,但又不知道如何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鼓励其参加各种活动,适时给他们一些荣誉和奖励,这有助于培养她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开展技能大赛、绘画和作文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使女生们在技能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文化修养,建立了自信。

2.提高技校女生的审美意识

审美对女性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操,不合时宜的审美观往往会给一个人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学校可针对女生存在的种种审美问题,组织开展女生礼仪、形体、女性心理健康等知识讲座,通过开讲座和进行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服饰适合什么场合、待人接物怎样做到大方得体等,从而逐步提高女生的审美修养。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女生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教育要求不论大学还是中专、技校,都要有专门的心理学教师,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能够及时排解他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技校女生在入校时年龄普遍较小,正是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她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对技校女生的教育应该渗透到人生观、审美观和交往观的培养中,只有真正关爱女生、尊重女生,对她们的教育和管理才会更有成效。

如何培养技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兴趣 篇3

一、讲究新课的导入艺术,寓教于乐

新课的导入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技校上课,学生最受不了的便是沉闷的、一成不变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一些内容与新课相结合的有趣形式和方式,如以音乐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上《平面构成———近似构成》一课时,我就让学生拿出练习本,画上6个以上一样的圆形,再让他们在圆内画上不一样的卡通人物表情。学生都非常喜欢画漫画,都积极想画出不一样的,有的更是画了十几个。这样他们已经提前将近似构成表现出来了,接下来讲清楚一些定义及设计中的注意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容易。

怎样寓教于乐?艺术创作并不是因为它精益求精或豪放潇洒而富有魅力,而是精神中的情感经过感觉对视觉形象的把握,从而产生神秘的激情。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来艺术创作能力稍差的对艺术的兴趣减弱,就连那些成绩较好的也兴趣不高。要保持学生学习艺术创作的热情和兴趣,我认为在完成美术作业过程中不一定循规蹈矩,不一定像应考那样独立完成,而让学生互相参考,互相学习;不应该只有“教师讲学生练”的单调模式,应引入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一些故事或游戏。例如教《平面构成—特异构成》时,我就先跟学生说要玩一个叫“找不同”的游戏,在班中找出9位留长头发的女同学跟一位身材高挑的男同学一起上到讲台上,让下面的学生一起“找不同”。坐在座位上的同学们非常踊跃地指出了上面10位同学有什么不同,有的说:只有一个男的;有的说:他们的头发长短不同;有的说:高度不同;有的说:有一个戴眼镜,其他都没戴。例如教《基础图案变形》时,我在课堂当中设置了一个练习小比赛,让学生根据我给出的四叶草的图案创作图案的变形,分四组同学来比赛,看看哪一组的学生能变得更多。课堂上四组同学不需要老师叫起来上黑板画,都自主争先恐后地上黑板画出各种变形图案……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学生活跃起来,当然课堂效果相当好。

二、认识美术,懂得艺术创作的价值

带领学生进入精彩的艺术世界,要靠耳濡目染。教师要充分利用理论常识、写生习作、招贴、标志、封面、工艺、平面、立体、色彩构成设计等课中的具有新颖的创意的范画,包括作者对社会的认识与评价,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在创作中的思维发展。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范围中的设计创作范例,让学生通过欣赏,激起创作思维的“火花”与“灵感”,激发创作实践的强烈欲望,这样能有效地让学生认识美术,懂得艺术创作的价值。

三、寻找生活当中的艺术美,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

我经常跟学生说的一句话是:生活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的一切,也激发了人类的灵感和创造激情,人们从自然界中得到许多启示,自然界的任何事通过联想能变幻想象出很多东西,生活中有很多使人难以忘怀的事情。因此,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要到生活中多层次、多角度地诱发展开。老师要善于诱发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描绘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让学生挖掘自身十分丰富的情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并从身边的事物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路开拓了,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就涌现了,教学中的审美心理效应,导出学生的形象思维,形成判断力,发展成创造表现力,并且在设计中,学生把平日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创作中,提高了创造力,更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四、营造艺术氛围,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和潜质,而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就必须给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否则,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成为空话。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学校美术营造活动的良好氛围和美术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和利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切能够调动学生大脑积累和想象的设计例题与媒体,激发、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运用,要求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在主题创作、设计、欣赏习作和组织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各类美术大赛活动等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中,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身的创造才能,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现对人类共同关心问题的认识、理解与责任感。对于学生的所有创造性作品或创造过程中萌发出的创意,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在学生创造素质的体现与发展上,因人而异地设立分层次评价标准,更好地激励学生人人参与和敢于实践创造。

五、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的兴趣

“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都有其内在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我注意多讲学生的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为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

提高技校学生法律意识之探讨 篇4

一、技校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

技校学生成长过程中,往往有些不良习惯。而技校教育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法制教育的相关课程极少。学生只在政治课上接受到不完整的法律知识,难以有系统、深入的把握。这使技校学生整体对法律认知水平不高,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法律盲点。

2.技校生法制观念淡薄

权利和义务是构筑现代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多数技校生比较看重权利意识,但对自身权利的维护方式了解较少,过于片面。权利义务从利益的角度来讲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造成部分技校生的心理扭曲,出现过激甚至违法犯罪行为。技校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心理未成熟,逆反心理严重,认知能力有限,可塑性、模仿性强,易受不良习气侵蚀,且大部分学习兴趣不浓,缺乏家长的有力监督,导致了技校生法制观念的淡泊。

二、培养技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法律是道德最强有力的支持,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的法律来规范,作为未来产业工人的培养基地——技工学校,应由单一的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发展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律常识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

2.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保障

技工学校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基地,要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是培养新一代接班人的重要内容,懂得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是今后一切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备的素质。因此,技工学校要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这是技校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

3.有助于创建和谐校园

技校学生基于认识能力的不足,往往感情用事,形成不正确的观念,容易把帮会式的“哥们义气”当成友谊,甚至结成团伙,共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这导致技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如果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让学生牢固树立对法律威严、公平、公正、强制性的认识,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则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建设和谐校园必将水到渠成。

三、提高技校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在课堂中学习《宪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这不仅是社会法制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学好宪法,能使学生认识到公民的合法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定义务都是必须认真履行的。

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对有轻微违法行为的人进行行政处罚的行政性行为规范,《刑法》是对构成犯罪的人进行刑事处罚的刑事法律规范。通过学习这两部法律,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学生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应从身边着手分析,从日常生活中总结、提炼案例,自我教育,理论联系实际,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2.举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

模拟法庭是一种直接、形象体现法庭审判程序的普法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对原告、被告、起诉书、公讼词、辩护词、判决书、上诉、反诉等这些专业性很强的词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实现从书本到实践的升华;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旁听,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法庭审判程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把枯燥的法律条文融合到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学法、知法、守法。

3.与各司法部门联合组织法律讲座、校外参观、学习等活动

学校与司法部门合作,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邀请第一线的司法人员,开展法制讲座,普及法律知识,通过参观劳教所、少管所等部门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违法的代价,强化守法观念。

法制教育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又要重视法律意识、情感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要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技校法制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这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

技校数学教学意识培养 篇5

一在技校平面设计教学中, 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所出现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一些技术学校中, 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一些平面设计的知识系统化规范化的传教给学生, 知识不仅集中, 而且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比较标准, 所以本专业的学生会很快的掌握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 所设计的作品风格单一, 因为思维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导致每个学生的设计作品表现手法僵化。导致从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自然的形成了规范化的设计体系。这便从源头上阻碍了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多样化与新颖化的设计理念的发展。

2.在技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 理论与实践不能相互协调

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 有的教师忽视理论重视实践, 有的教师忽视实践重视理论, 如何平衡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这两大方面成为了许多教师所疑惑的问题。平面设计, 正如我们所知, 是一项需要实际操作能力的工作, 但是如果不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特点, 就不能顺利的进行实际操作。平面设计是社会创造美学和感官学为核心的一项实用性的学科, 基础理论知识是从事平面设计的前辈及专家所总结的经验, 但是真正的设计作品又是通过设计者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与思考也得以进行的, 所以教师应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使平面设计的理论课与学生的实践相互协调统一。

3.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作品就是凭借设计者的创新与思考, 创造出更加新颖有活力的东西。所以创新可以说是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新的作品, 在一个新思路的笼罩下, 会让其更加有价值。但是在一些技校中, 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育方式,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与创新的空间, 让每一位学生的设计作品都有新的思想与理念。

二技校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一件设计品最重要的就是创意, 而这个创意是否吸引人就在于它是否就有特色,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平面设计的学习, 不仅要求教师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是否重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教师进行开放式教育以后, 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创新与思考的空间, 那学生是否就真正的利用了这个空间, 并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创新与思考。所以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可以做成效果多样化的作业, 比如产品宣传和杂志封面设计等,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安排合适的设计任务, 还可以让学生在每个月上交自己自愿完成的设计作品。

3.培养学生对各种命题的应用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平面设计教学必须加强培养学生对各种命题的应用能力。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后, 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们进行一些硬性的命题任务,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要求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命题, 比如产品广告宣传, 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大致整理一下, 然后口头叙述, 每个同学尽量都发言, 大家集思广益, 互相学习。

三关于技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1.在平面设计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 加强学生的综合知识

虽然是在技校中学习一技之长, 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知识的学习, 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日常的平面设计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当的渗透一些美学、人学、心理知识等, 不仅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的学习, 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 使其更加人性化。

2.倡导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一些相关的实习活动

教师应倡导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一些实习工作, 到真正的工作场合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 巩固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 使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利用。

3.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展览与设计比赛

学生所设计的作品, 可以显示出这个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多多参与设计展览, 去用心感觉一下设计大家的设计理念。或者自己亲身去参加一些设计比赛, 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4.在设计中强调以人性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为核心

学生无论专业知识多强, 创新能力多强, 设计出来的作品如果和人性化与环保等相悖, 都将不会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品, 所以学生在进行平面设计时,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作品是否具有与社会发展相悖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张永强.平面设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 2010, (17) :66-68.

[2]卢秋瑜.浅析技校中的平面设计教学.http://www.zytxs.com, 2010. (10) .

技校数学教学意识培养 篇6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应用能力,就业准备

技工学校的教学通常把重点放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上, 学生学专业、重操作的氛围相对比较浓厚, 对语文则往往缺少足够的重视, 因而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从学校管理层角度来看, 虽然未明确否定语文课的重要性, 但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关心程度、对语文教学所需设备的投入力度都大不如其他学科。语文真的可有可无?技校语文教学真的无足轻重?

其实,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 都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也证明, 技校学生走向社会, 踏上工作岗位后语文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比起其他学科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用处更大、更广。

技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不妨从语文教学的基础功能性来认识一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 人类庞大的知识大厦中无穷丰富的内涵能够得以充分完美的表达, 所有的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所借用的强有力的工具主要是语言文字。语文顾名思义, 就是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语言既是认知的符号, 也是人们交流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文学则是语言的艺术。因此, 语文是各学科基础中之基础, 学好语文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技校学生无论学习任何专业, 均离不开语文基础, 尤其是欲成为本专业中的出类拔萃者, 更需具备深厚的语言素质功底。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说:“如果让我们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 第一科先考语文, 语文考不及格, 以后的科目不用考了。”苏教授如此强调语文的重要性, 据说是由于他修改数学专业研究生的论文, 花在语言文字上的时间比花在数学上的还要多, 才引出这番感慨。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在2012年4月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时强调:“人文决定一个民族的存亡, 民族文化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对个人而言, 文化严重关系到一个人涵养的深浅。”他作为研究机械工程的专家, 却特别在意学生的人文素质, 曾说学生不会背《论语》、《老子》, 就不收他做博士生。语言文字是人类知识大厦基石的基石。这是加强技校语文教学的理由之一。

其次, 语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读写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最为实用的学科。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我们已处在一个交往日益频繁, 关系日渐复杂, 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 面临一个共同的学问———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学。故而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均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熏陶。另外, 语言文字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因为语言文字表达错误或表达不准, 传递出错误的信息而造成错误的判断, 带来失误或损失的实例是很多的。一个语言文字知识贫乏的人, 在工作和生活中既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也不能确切理解他人的表达, 其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之难可想而知。语言文字知识的贫乏只有通过后天努力学习才能解决。因此,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修养, 提高他们的书面语及口语交际能力, 使他们有机会在未来竞争中取胜, 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使命。这是加强技校语文教学的理由之二。

再次, 语文教学的美感、教化作用能促进人格的完善。谢冕先生说过:“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 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 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我国教育传统历来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强调“诗言志”, “文以载道”。孔子曰:“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是说修身当先学诗, 立身当学礼仪, 音乐则可以使人的理想人格得以完成。在现今的语文教材中, 就有很多蕴含着高尚精神情操和深邃哲理的文章。如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可以学会拷问自己的灵魂, 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一碗清汤荞麦面》表现了普通人身上可贵的坚韧、顽强的品质;读《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可使我们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品质和内在的探究精神;《天堂与地狱比邻》是一封家书, 是一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写给儿子的信,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企业家是如何看待劳动、看待职业, 又是如何对待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这些经过千锤百炼, 融合了人类进步理想情操的人物群体,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着情感熏陶。这些形象体系投射出来的感召力必将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一些作品的人物形象则可从另一个侧面影响学生的情感, 如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 当学生欣赏作者精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曲折的小说情节的同时, 也可以体会到玛蒂尔德的向往和痛苦、追求和遭遇, 体会到玛蒂尔德不幸的遭遇有社会的原因, 也有自己性格的原因, 特别是她的虚荣心等等, 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只有立足现实, 努力奋斗, 才能真正走上幸福之路。语文教学是美感和教化的统一, 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人文关怀。这是加强技校语文教学的理由之三。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既然语文教学如此重要, 那么在当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呢?我们应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 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 把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堂教学虽然是主阵地、主渠道, 但还要强调教学的开放性, 强调语文教学与课外读写沟通, 与其他学科沟通, 与生活沟通, 不能把语文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如此, 则发展语文教学就会有广阔的天地。

其一, 要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封闭式”的训练中, 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教室里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使语文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生活, 更远离社会实践, 导致学生毕业后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 我们应该突破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实践”的积弊。从近几年技校毕业生的信息来看, 当下社会对技校毕业生的要求, 更多的是综合素质, 尤其是在语文素质方面, 最突出、最迫切地需要学生“能说善写”。“能说善写”就是具有较好的口才, 善于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具有较好的文字书写水平与应用文写作能力。而这一现象也顺应了近几年已经出现的“情绪商”这一概念。心理学家发现, 在一个人成功的诸要素中, 智商因素仅占20%, 而控制情绪的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等情绪智力因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表现为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维系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但情绪商不同于智商, 不是天生注定的, 而是可以改变的。这就告诉我们, 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技校语文教学常常重“文”轻“语”, 重知识的传授, 轻学生将来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教师就课本教课本, 学生就课本学课本, 考生为考试而考试, 基本上还是中学语文“升学教育”的沿袭。从而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学校成绩很好的学生, 结果在社会实践中成绩平平, 反而不及一般的甚至调皮的学生。这样脱离实际的语文教学, 自然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必然会陷入困境之中。要改变旧观念,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就要变革技校语文教学的模式, 按“能说善写”的要求, 依托课文, 把口语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其二, 要设置情境教学, 锻炼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就是培养学生的口才。口语表达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交际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所以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心理素质训练、普通话训练、语言表达训练、演讲训练、辩论训练等综合性质的训练。笔者认为, 要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最简捷易行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复述、诵读、讨论等方面的训练。如在讲《守财奴》一文时, 要求学生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并要求从语气上表现人物的性格, 在讲《中国, 水的困惑》一文时, 要求学生介绍有关水资源的知识。“复述”这个要求并不高, 却可以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组织能力。“诵读”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 是训练学生语感的好方法。课本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字面上较易理解, 但字里行间的意蕴有时却不可言传, 而通过朗读能使人心领神会, 在诵读过程中激发情感, 在诵读过程中实现说话能力的提高。“讨论”更具思辨性, 如在讲《项链》一文时, 作者那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给人以悬念和想象。我让学生4人一组, 讨论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在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的心理反应, 看谁的结尾最符合情节逻辑。结合课文讨论, 使学生有话可说, 这样以小组为单位, 用创优争先的方法改变了课堂的气氛, 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技校学生多数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技校教师总是把这样的学生当作“后排生”, 其实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技校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重要的转折时期, 有很强的参与需要和表现欲望。如在讲授诗歌单元时, 学生对诗歌的诵读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笔者适时地举办了一次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事前, 只是给予一定的顺序策划, 将“朗诵至自我感动”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然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 去主持, 并郑重其事地制定了节目表, 将每个学生的名字列在上面, 使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朗诵会上, 对许多学生而言是第一次走上讲台, 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的不平静, 他们羞涩、快乐、感动的情感混杂在一起, 那份投入令人感动。教师则给予适时的点评, 对朗读优秀者大大赞扬一番, 对一般者也给予积极的鼓励, 结果使朗读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诗歌作为雅俗共赏的文体, 是最擅长以优美和独特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体裁, 即使是对诗歌最不感兴趣的人, 通过大量的诗歌阅读和欣赏, 也可以对自己的审美情趣、表达能力以及对其他艺术的鉴赏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具体的教学中, 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笔者购买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等传统课外读物, 让学生在早自修时诵读。同时还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设置模拟情境, 如应聘、推销, 到医院看望病人, 向陌生人问路, 给别人解决纠纷等等, 让学生在这些场景训练中学会不同场合的口语表达和交往技巧。通过系统训练, 使学生敢说、好说、善说, 具备良好的口才能力。这样, 当学生走出校门, 到生活和实际工作中, 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其三, 要联系实际生活, 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

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看, 应用文已成为工作、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 将伴随我们终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经贸往来的频繁, 应用文写作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应用文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 其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明显。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技工学校, 在语文课上应加强应用文教学, 可以说从初中进入技校的学生在应用文方面有许多空白, 技校语文教师应将应用文知识转化为日后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应用能力。然而, 有时教师会感到应用文写作教学空间狭窄, “没教头”, 学生也觉得应用文枯燥乏味, “没学头”, 但如果我们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也许就“有教头”和“有学头”了。如学生的求职过程, 从收集信息到自我推荐、求职简历、面试竞聘演讲、自我介绍、应聘对话、签订意向合同、上岗演说等等, 都离不开应用文。这种教学法一开始就给学生一种联系实际, 进入工作状态的思维, 写作的真实感很强。开始的时候, 有的学生还不以为然, 但在观摩了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后, 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近期我校还开展了“给父母写一封家书”的活动。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非常发达的今天, 提笔写信越来越成为一件稀罕事。在这些家书中, 有的学生写得情真意切, 充满着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我们的学生不是缺乏情感, 而是缺少情感表达方式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具体的实际工作案例为写作内容和着眼点, 广泛吸收各门学科的知识, 这样在熟悉写作格式的同时, 又能了解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比如谋求职业, 一般都要经过递交求职信和参加面试两个环节。假如已经进入面试程序, 那么面试时的交谈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向招聘方推荐自己, 让对方接受自己、记住自己, 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谈吐, 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文化素质。这些体验, 将会为学生今后就业, 迅速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 这样的教学方法还能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把实践得来的真知与写作的文本相互印证、对照, 互为补充, 进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要领。

总之, 技校教育以应用技术教育为主,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技校的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说交际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为重点, 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今后的求职、上岗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 由于技工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 这就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需要我们结合技校教育的特点加以探讨, 紧密地与市场经济接轨。只有这样, 才能使传统的语文教学转向新的机制, 出现新的生机, 为适应市场经济, 培养应用型、新型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2]林正范, 贾群生, 任顺元.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技校数学教学意识培养 篇7

学生进入中职技校学习,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想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 将来走上社会能够自食其力, 在企业中找到自己能够胜任的岗位。但是技校学生在中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有限, 基础比较差, 学习热情低, 针对这些现实, 我们应顺应市场需求, 从课程设置、授课形式、学习方法、德育思想等各方面着手, 力求最大可能挖掘学生的能力, 训练其高超的技能, 为社会输送急需人才。

一、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我们知道, 来中职技校念书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 即不爱动脑, 对“念书”都很头疼, 那么我们就要从多多动手上引导他们。从设置课程量度的分配上看, 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三七开, 绝大部分的时间应放在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企业的实习上。文化课如品德教育、计算机基础、社会生活常识以及体育健康等课程穿插其中, 让学生对学习有着多姿多彩的感觉。要达到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 就要求学校要了解现在企业的需求, 应该在课程开发方面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研究重点应该是具体课程设置如何跟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必须有全局观念, 全面规划, 不可有所偏废。

学生刚入学对学习有种恐惧的心理, 我们不能加深这种状况的产生, 要给学生以信心。在课程设置上刚开始应让学生有兴趣, 提高自信心, 认为自己是完全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要做到这些必须打破传统的先基础课, 后专业理论课, 最后才开始实践的这样按部就班的老路。将所教专业的授课顺序做一些相应调整, 把马上能见效的、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放在前面来上, 哪怕是比较粗浅的操作,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能行,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这基础上陆续增加相关的理论课程, 做到实际操作和理论课程交替进行, 让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 使学生学而不厌;教与学良性循环, 最后使其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与企业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衔接。

二、授课形式以激发学生能力为目的实行多样化

中职技校培养的是技能型技术人才, 因此不能一味地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决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 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更谈不上能力的开发。由此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 授课形式多样化。学生的能力是潜伏于他的内在之中, 如何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能力, 特别是专业课如何授课, 老师更要下一番功夫来探讨和实施最优的教学形式。

专业课应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 通过案例剖析和针对性较强的讲解为学生搭建从课堂到实践的桥梁, 使学生将来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而这正是中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教学方法应以激发学生能力为目的, 如果教师忽视了目的教学的重要性, 势必会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缺乏连贯性, 独立操作的水平不高, 只能单纯模仿等问题。

从多角度进行讲解:我们可以设计好几套不同的方案来实现同一个教学效果, 每个具体的效果都力求探索出一套最优化的方案, 具体实施哪套方案应依情况而定。教师应注意“深入浅出”的耐心讲解, 并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授课过程分阶段进行:在示范过程中应当尽量完整准确地示范一个实例的全部操作过程或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段。教学示范最好分两遍进行, 首遍要流利地示范整个操作的过程, 使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到完成一个任务时所需的整个工作流程, 示范完成后应立即引导学生实践。第二遍的教学目的着重讲解难点问题以及对于共性错误的纠正, 这样授课方式往往最受学生欢迎。

实施因人而异人性化的教学:首先, 教材的选择要求新求变。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列举不同的实例进行讲解, 当然, 这要求教师本身就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其次, 在教学中做到既照顾学习能力强的同学, 又关心和鼓励学习差的学生。指导学生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要培养学生求知兴趣, 使其能力不断提高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因此, 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不能让学生死念书, 只看书本上的内容, 造成狭小的视野。

过去我们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比较充分, 对其他方面则有些忽视。有些科目还有过分标准化、记忆化的倾向。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 作为技术学校所设定的科目除了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继续作为基本目标之一以外,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知兴趣, 培养处理各种信息的技能, 如学会系统思维的技巧, 能全面理解问题, 认识事物的多重因果关系及合理决策的能力这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 并不是迁就学生现有的、一时的兴趣, 更不是一味追求学习的趣味性。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并贯穿学生整个职业生涯。不管我们有何种理由, 出于何种考虑, 我们都不能忽略的一点是, 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读书、不断追求新知、永远求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这是科学学习方法最基本的内核。

四、能力的开发和技能的培养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组织学生过好技术关, 是中职技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做好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 也应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专业技能训练过程, 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 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不仅注重传授知识, 更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技校数学教学意识培养 篇8

由于种种原因, 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 (本文主要指中技) 的毕业生认同度偏低。这些不满意主要体现在非智力因素范围, 诸如不能遵守劳动纪律, 不准时上下班, 工作缺乏责任心, 不能很好的与他人合作, 不愿干小事等。其主要原因是技工院校的毕业生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普遍较低。笔者曾对300个典型面试题进行过统计, 结果显示:专业性的提问占20%左右, 而涉及到职业素养的则占60%, 其他20%左右属于测试反应性问题。从这样的统计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企业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因综合素质的缺乏导致发展潜质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职业核心能力的不足。

这要求技工院校在教育教学中, 应积极探讨教学改革, 努力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去。而融人文性、工具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技校语文教学, 更应该担当重任。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 又叫关键能力、软技能, 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 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年,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 称为八项核心能力, 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其中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自我学习等属于职业方法能力, 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属于职业社会能力。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 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 水上1/8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 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7/8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前者是显性的, 后者是隐性的。一个人职场的成功, 正是由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所决定。而培养学生隐性的职业素养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这是他们职业发展的支撑。

二、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难以令人乐观。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背景下, 语文教学由于没有升学和考证的压力, 一直不受重视, 始终只是作为边缘化的学科处于教学中的弱势地位。在技工院校, 普遍实行“2+1”的培养模式, 即学制三年的学生, 前两年在校学习, 第三年在工厂社会实践。学生在校时间短, 学习任务繁重, 专业课的时间尚且不够用, 非专业课就成了被削减的对象, 语文课也难逃厄运。在笔者所在的学校, 大部分专业语文课只开一个学期, 大约40-60个学时。在学生看来, 他们来学校主要是学习专业技能的, 语文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可学可不学。另一方面, 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差, 不能清晰的表达自我, 写不出一段通顺且没有错别字的话, 就是填写一个普通的表格, 在老师的指导下, 还是错误百出。阅读量狭窄, 阅读能力低下, 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自学能力低下。字迹潦草, 甚至难以辨认。课堂上, 学生不听课的, 睡觉的、玩手机的、开小差的、交头接耳的大有存在。学生的语文职业能力亟待提高。

技工教育必须把语文作为一门综合课程, 一种技能课来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交流能力, 提升学生获得外界信息和指令并进行筛选运用交流的水平, 形成学生面对职业变革, 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 实现个人职业生涯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实践中, 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适应社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需求。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对策

在职业核心能力中, 与人交流能力位于首位。语文学科的教学首先是一种语言的教学, 而语言的存在最重要最基本的意义就是人人每天都要用。因此必须把培养、提高学生的口头交流表达能力贯穿语文课的始终。同时, 规范学生的书写能力, 通过应用文的学习, 形成基本的职场应用写作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 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并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诚信、坚韧、吃苦耐劳、理想信念等职业品质,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1. 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组织课堂教学

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需要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活的基本本领, 形成未来职业生涯的核心能力。这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 要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 根据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字词讲解、段落划分、主题归纳、写作特点总结等, 时间长了, 必然导致学生厌倦。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笔者在语文教学中, 有效引进了基于职业导向的应用文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竞赛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较好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比如笔者在教授《故都的秋》时, 就采用了竞赛型教学法。即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把学生分成4-6个竞赛小组, 自选组长, 发放学习工作页。然后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若干个竞赛环节, 并用工作页来引导学生参与、完成。即课前五分钟———比一比你的领悟能力, 这个竞赛环节是读故事、悟道理;比一比你的合作能力, 即填写关于秋天的诗句;比一比你的朗读能力, 即按照提示抢读课文比赛;比一比你的观察能力, 即秋景秋色的理解;比一比你的听觉能力, 即听秋声;比一比你的分析能力, 即品秋味;比一比你的欣赏能力, 即欣赏各种秋景;比一比你的写作能力, 即广州秋景的写作。最后各竞赛小组进行总结, 优胜者颁发奖品。这种竞赛型的教学方式, 寓赛于教, 寓赛于学, 赛教学三者有机结合,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考虑了语文课程的职业性, 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意识地渗透在每个竞赛活动的环节中, 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完成竞赛活动的过程中, 既解读了文本, 又掌握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还培养了职业核心能力, 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多赢”。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直接影响到教学设计的设置和课堂活动的开展, 不仅仅是新瓶装旧酒式的教学形式、手段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理念的转变。

2. 以提高口语交流能力为核心, 加强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 是个人知识、智慧与能力的综合反映, 体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它能让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人们获得职场上的成功。技校生在口语表达上普遍存在障碍。表达不清、说话吞吞吐吐、怯场、自信心不够、普通话不标准、与人交流能力不足等, 严重影响了他们在职场上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技校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提高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 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关键的一步。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交流表达能力也是技校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应贯穿课程的始终。通过培养口语交流能力, 推动其它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 要营造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环境, 营造交流的情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听、多练, 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2006年广东省版的语文教材有一个单元专门是口语体训练, 内容包括演讲、讨论、辩论、交谈技巧、社交语言和职场语言技巧等, 学习时可根据课文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 创设口语训练情境。比如, 在学习《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时, 笔者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 然后播放颁奖的视频, 让学生模仿里面的主持人语气、语调, 假设给获奖人物现场颁奖;学习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后, 笔者先播放他们演讲的视频,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就课文的段落进行演讲比赛, 每个组每个学生都要参加, 组内组间均不能演讲重复的段落;在学习《滔滔雄辩妙语如珠》后, 组织学生观看近年的华语辩论赛, 并就身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小组辩论或同桌间就某一问题展开二人辩论……。另外, 学习本单元时, 我们还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让学生分别扮演家长、老师、领导、记者、甚至警察和小偷、城管和小贩、汽车维修员和车主、推销员和过客等, 把这些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展开辩论与交流。当然,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仅靠一个单元的口语训练, 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在平时每一节语文课上不断练习。在教学中, 笔者还设计了课前五分钟活动, 在这五分钟里, 学生可演讲、朗读、讲故事、讲笑话、讲新闻、也可表演节目、说相声、小品等, 只要学生喜欢就行。同时, 安排班干部跟踪和监督辅导, 以提高课前五分钟的质量。还可开设普通话与职业口语、应聘交谈的技巧、职场沟通的技巧等职场文化的讲座, 提升学生与人交流的水平, 并通过相应的视频提升面试求职能力, 如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台联合主办的《职来职往》节目, 就能为学生上好入职前生动的一课。然而, 说和听是分不开的, 口语交流的培养不是单一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 同时加强对学生倾听的技巧和习惯的培养, 使听说读写能力同步提高,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 规范书写、注重学生应用写作技能的培养, 提升书面沟通的职业能力

在职场上, 口头交流固然重要, 但书面沟通亦不能轻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作小说诗歌, 但是一定要能写作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的既通顺又扎实不可。”这里“实用的文章”就是应用文。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成功发展的必备技能。而技校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非常欠缺。很大一部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 连基本的条据、自我鉴定、计划、总结、报告等应用文都不能正确写作, 对工作效率、个人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技校语文教材里, 一般有一到两个单元的应用文写作训练, 内容以日常事务性应用文和职场上常用的应用文为主。包括条据、启事、申请书、倡议书、一般书信、请示、通知、函、报告、计划、总结以及求职信、个人简历、自我鉴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劳动合同等的写作, 还有一些和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的文种, 如汽车商务专业的《策划书》, 平面广告专业的《广告文案》, 国际商务专业的《商务文书写作》等, 这些应用文种, 和学生的专业、生活、职业息息相关。熟练写作这些文种, 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终身受益。笔者在教授这些文种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 创设生活、专业和工作相关的情境, 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范文引导法等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写作,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 为了加强学生的写作功底, 每周一篇随笔是必要的, 要求可根据学生实际而定, 关键在于坚持。

在写作中, 学生的书写存在很大问题。表现为书写随意、马虎、潦草、难以辨认、错字别字多等不规范现象。学生在填写求职信等相关表格时, 很多字迹难以辨认, 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不便。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可专门用2-4个学时进行规范书写训练, 可举办优秀作业展, 对书写规范、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 如表扬、加分、小礼品等, 以精神激励为主。同时, 规范学生书写训练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 时时强调, 毫不松懈。

当然, 语文课堂教学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在宽度、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每一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的, 它们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唤醒学生学习的意识, 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开启学生学习的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 它不仅起到的是一个影响、积累、积淀、潜移默化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把课堂所学自觉地迁移到课堂外, 迁移到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中, 去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发展需要, 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去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 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职场发展添加终身受用的筹码。这也是一个终身不断学习的过程。同时, 技校语文只有更好的体现其实用性和职业性, 与学生的职业活动结合起来, 更好的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文, 苗月辉, 李迈强, 冯拾松.高职生入学导读[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9) .

[3]全国高等院校就业能力训练课程系列教材.与人合作训练手册[M].人民出版社, 2007.

[4]黄惠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会计专业为例[J].职业, 2011, (6) .

技校数学教学意识培养 篇9

关键词: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技校英语课堂

技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强调“能用、实用、够用”。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综合运用的潜能的发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今后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内涵理解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其要求学习者承担自我学习责任和管理自我学习行为,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前能明确学习目的、制订计划并做好充分准备,在过程中能自我管理负责,之后对学习结果能进行自我检测评估并相应调整学习策略。

二、实施的必要性

自主学习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平衡,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1.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通过引导自主学习,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接受程度,指导其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缩小差距,激活潜能,帮助学生全面、和谐、长期地发展。

2.符合了技校英语学习的需要

技校学生整体的英文水平不高,多数学生存在被动的学习习惯,独立学习性较差。因学情的特殊性和学生程度的差异性,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使得每位学生都吸收并消化到等量的知识。技校英语课程多和专业相结合,为今后学生的工作服务,因此课后的英语自主学习就显得重要且必要。

3.弥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开放学习空间,提供练习机会,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自我肯定及有所收获,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独立地进行学习,实现知识的输入和内化,逐步缩小和弥补个体差异。

4.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自主学习,就能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对实际学习活动进行监察、评价和反馈,并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这样课上课下的知识实现了贯通,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充实,自身潜能得到挖掘,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实施策略

技校英语教学目标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积极建立和谐、向上、愉悦的课堂环境。

1.激发兴趣,引导自主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才会愿意并乐意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活跃思维,在平等、融洽的环境中愉快学习。

例如,笔者在课堂上会教授学生英文绕口令并比赛,锻炼学生的发音和朗读;指导学生进行英文猜谜活动,或讲英文小笑话小故事,让学生感受英语的奇妙之处;在课间或完成教学任务时,给学生播放英文歌曲、英文脱口秀节目、经典英文电影片段、英语学习视频等,让学生感叹英语的魅力,坚定学好英语的信心。

2.策略引导,培养自主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从依赖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技校英语课堂中,教师应把指导教学策略放在重要位置,注重教会学生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多层面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指导引导和科学的训练,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过程的优化,达到自主有效的学习效果。技校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并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笔者在讲授阅读材料时,注重教授学生阅读技巧,用SQ4R学习法训练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教授学生如何抓住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以及做题思路;在进行口语训练时,重视教授实用口语句子,让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在讲授单词时,教导学生采用语块联想记忆、图表记忆、诙谐记忆等多维记忆方法强化词汇的学习。

3.创设氛围,体现自主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氛围。教师从“主讲者”和“掌控者”的位置“退”下来,给学生以“前进”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体验者、实施者。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适当改变教学组织形式,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能力自主发挥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利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

教师在备课时,要分析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构成程度及与任务目标之间的差距,设计类型、难度、知识面要求都适合于学生现有水平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刺激他们去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例如笔者在完成外研社教材《英语(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2 “ Lets Join the Fashion Show”教学后,针对所教授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来设计任务,要求所教授的家居产品设计与展示专业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件衣服的设计改造,并用英文简述过程;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的服务性强调沟通能力,作业为模拟时装秀展览会场,由学生分别扮演模特、设计师和记者,结合文章所学有用句子,对时装及展会进行采访评述。因结合了各自的专业特点,学生感受到工作场景的真实性,都积极主动去完成任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外,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用学生已学过的句型组织教学,采取任务型的教学法为主,倡导小组合作,创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情感氛围,促进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

4.积极展示,实现自主

只有在获得自我展示的机会,并得到相应的肯定的情况下,学生才会产生自我发展的需求和愿望,才会乐意积极参与,并形成主动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开放课堂,营造具有接纳性、支持性和宽容性的课题氛围,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自我探究、自我思考、自我表现和自我体验。

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show time形式,即在正式课程内容讲授前由学生进行自主展示,形式和内容不限,甚至给学生展示英语歌喉的机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又锻炼了他们的胆量,让他们体会到说英语的乐趣。之后教师再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升华强化学生展示的内容及意义。在课程讲授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设计不同场景,安排学生进行场景模拟对话并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实用句型。笔者在教学中曾根据单元主题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进行邀请赴约、问路指路、点餐用餐、购物还价、美食制作、访谈应答、面试求职、产品推销等情景的对话表演。在展示中,基础好的同学承担较多台词,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开口说英语并融于其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依据单元内容,设计主题,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完成group work,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阐述,并上台展示本组成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积极、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技校数学教学意识培养 篇10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 尽管许多有识之士多次呼吁应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品质, 但在一部分家长、学生的思想深处, 仍然存在着重“智”轻“非”的倾向。要想使学生拥有幸福而完美的人生, 使他们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才, 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和谐的教育:既重视智力开发, 又重视健全人格的塑造;既大胆、合理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 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不仅要重视智力开发, 而且还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

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激发学生学好计算机的学习动机

居里夫人称道好奇心为“科学家的第一美德”。一个人的学习主要是受着两种因素制约, 一是智力, 一是动机。教师不可能从外部给学生智力, 更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给予内在的驱动和激励。学生学习计算机积极性的高低, 一般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而学生的学习动机, 可以而且应当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激发。要使学生学好计算机, 条件之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机, 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在各种媒体, 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合理取舍后, 补充到教学中, 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正确动机。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要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计算机是一种不断迅速发展的工具, 学好计算机基础是将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便于学生有切身的体会, 保持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和评估。使学生能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 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二、非智力因素的第二个主要内容是兴趣

兴趣与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兴趣是一种情感倾向, 是对某种事物具有认知欲, 甚至爱好意念, 就形成了兴趣。而有了兴趣, 动机也会伴随产生, 并会为体现这种情感而付出实践活动。技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 一般说来是对计算机本身有点兴趣, 但要把这种模糊的兴趣转化成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直接兴趣, 需要一个较长的转化过程。在技校计算机专业中, 大多数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的兴趣与年级成反比, 年级越高兴趣就越小。我认为, 教法的陈旧恐怕是主要的因素。改进计算机专业陈旧的教学方法是将学生的兴趣真正转移到专业课学习上来的当务之急。在旧的专业课教学法中, 教师采用的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法的呆板, 冲淡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对这种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要改革。首先要转变观念, 专业课教学应该是以“学”为主, 而不能再以“教”为主。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要使学生的兴趣能持续下去, 关键是要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不自主学习。因此在激发学生兴趣时, 一定要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练习时间和充足的自学时间。鼓励学生用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分析和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这更有助于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此外, 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也是教学中, 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在学习学习和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鼓励他们开动脑筋, 自己解决, 这样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三、培养学生独立与自信的品质

独立与自信的是现代人完善人格的重要体现。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在操作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我们不仅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而且还应督促他们独立完成自己的练习, 独立解决在学习和操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培养他们独立与自信的品质。一旦他们独立地解决了某个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后, 他们便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便会增添几分信心。这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是十分有帮助的。

四、培养学生专注与坚持的精神

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 我们还要着力培养学生专注于一件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精神。例如, 当一个学生的录入练到每分钟99字时, 我们就一定要鼓励学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100大关 (尽管这是一道不易跨过的坎) 。当学生一次次地看到每分钟99字的记录, 又一一次次地向新高度冲击, 最终突破100大关时, 他的专注与坚持的精神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五、培养学生关心他人, 与人合作的态度

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但未来又是一个讲究配合, 提倡合作的社会。一个不懂得合作, 单打独斗的人是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更应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人合作的态度。比如, 在数据库教学中, 教师可以将一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 把一个个的管理系统分派给不同的小组, 让小组成员一人完成一个模块。如此一来, 小组成员们就会围绕模块分工, 变量的定义和使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协调程序设计的步伐, 当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管理系统之后, 他们的团队精神就得到了提高。他们就更能理解和体谅他人, 他们与人合作的态度就会逐渐得到增强。

综上所述, 正确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 独立与自信的品质, 专注与坚持的精神和关心他人, 与人合作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他们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而且和智力因素一起, 在计算机教学中相互辉映, 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摘要:正确的学习动机, 积极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 独立与自信的品质, 专注与坚持的精神和关心他人, 与人合作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而且和智力因素一起, 在计算机教学中相互辉映, 推动和促进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

上一篇:违章原因下一篇:广播电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