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

2024-10-04

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通用11篇)

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 篇1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 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开拓型人才。而具有自学阅读能力是开拓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 加强作为未来新职工的技校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就显得十分重要。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这些古训告诉我们:写作能力、理解能力必须以诵读为基础, 而技校学生的诵读普遍处于被动状态, 阅读效率低, 效果差, 碰到考查阅读能力的题目往往不知所措。要想提高阅读能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加强指导,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 提高写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进而达到发展智力的目的。

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 他的学习能力也应该是较强的。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兴趣, 可以说兴趣与能力的关系是辩证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技校生来说, 他们的阅读兴趣已经有了选择性。因此, 要求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时要精心选择出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促进互动合作, 从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 激发兴趣, 培养情感, 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 以满足各类兴趣特点的学生的需求。

阅读方法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人读书好比计时的沙漏, 注进去, 漏出来, 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也就是说, 这类人读书时漫无目的、无所用心且不善积累, 犹如黑熊掰玉米, 随掰随丢。第二类人读书好比海绵, 什么都吸收, 挤一挤, 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 甚至还脏了些。也就是说, 这类人读书时完全盲从、迷信书本, 结果成了书的奴隶。第三类人读书像滤豆浆的布袋, 豆浆都流了, 留下来的只有豆渣。也就是说, 这类人读书时缺乏比较真伪、鉴别良莠能力, 导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结果所得甚少。第四类人读书是宝石矿场里的苦工, 把矿渣甩在一旁, 只拣些纯净的宝石。也就是说, 此类人读书时掌握了读书的真谛, 这类人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能够批判地吸收, 为我所用。

我们作为为人指路的教师, 当然要指导学生向第四类人学习。针对学生在阅读时敷衍了事, 应付差事的现状, 把重点放在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就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帮助他们排除干扰, 在兴趣中主动、有效地阅读。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们不妨来研究以下几个阅读阶段。

1、预习阶段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课文,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 它们或注重思辩、启动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 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单元的不同, 精心选择不同内容、题材、体裁的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 且与教材所学内容, 方法相关。每篇文章篇幅不宜过长, 做到每生一份, 以便随时阅读。要求学生拿到资料先浏览一次, 一定要有的放矢, 讲求实效, 篇幅长的文章, 可用默读法;对那些篇幅小、意境优美, 情辞并茂的散文及诗词, 应反复朗读。无论默读还是朗读, 都要边读边思, 以思促读, 读中有思。

2、阅读阶段

阅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学生在这一阶段, 首先, 应扫清文章中的生字词, 并能理解掌握这些生字词。其次, 根据题目传达的信息, 提出自己想要从文章中了解的至少三个问题, 并记在阅读笔记本上。同时, 对于文章中优美词句进行圈点批注, 将文章中的段落结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说明顺序、论证层次等进行归纳概括, 列出提纲, 使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再次, 抓住文体的特征, 巩固复习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和“双基”知识。其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的分类阅读。

浏览, 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 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 形成初步印象。

细读, 即在浏览的基础上, 让学生带着问题细细阅读选文, 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 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

品读, 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 首先重点品读出题者的意图, 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 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3、讲授-引导阶段

讲授, 不是根据教师的主观愿望向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突出重点, 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揭示内容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给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达到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的目的, 让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 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 提出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积极探索新知识。

一般来说,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良好时机大致在: (1) 在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2) 在轻易发生误解处。 (3) 学生非常喜欢且和课文关系较密切之处。 (4) 在容易影响学生的态度和学习方法之处。可以在这几个时间内引导: (1) 在学生进入教学内容时。 (2) 在学生对讲授迷惑时。 (3) 在需要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究时。 (4) 在学生情绪高涨, 心理有些不受“控制”时。 (5) 在学生情感十分低沉时。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 所谓得法, 就是要符合学生的实情, 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讲授是必要的, 但学生表达自己认识, 感情的交流更重要。要多提供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的机会, 让学生尽情地多说、多想、多练, 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间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样既让学生不断发现和创新, 又让他们增强了自主意识, 从而把知识变活、学生变活, 只有这样, 我们的教学才会主动, 才会赢得成功。

通过讲授-引导这种方式,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达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学生在学习中时而认真听讲, 时而紧张思索, 时而积极发言, 精神有张有弛, 情绪有起有伏, 最终达到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4、总结心得阶段

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切切实实地做到由提问来引起学生积极思索和讨论, 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练习思维的目的。为此, 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去思索并予以回答,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 及时加以点评总结, 回答问题正确完整的, 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回答问题不理想的, 应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回答不出问题的, 不要责怪, 更不能讽刺和斥责;对反映出来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要分析原因;对个别理解有误的, 应及时纠正。不要以固定的形式来束缚学生的理解, 让学生体会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拓型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在教学中不应局限于一本教参、一本教材上, 要充分扩展思路, 打开禁锢的思想, 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方法。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能动地掌握在创造性学习中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去组织阅读讲授。教的目的是学生的学, 阅读的作用落实不到学生的听和思上, 那么阅读了也就毫无意义了。所以, 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听讲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好习惯, 这样的讲授才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讲授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的, 要求教师在讲授中尽量做到叙述娓娓动听、丝丝入扣;描写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说明平实、简洁清楚;评论客观全面, 富有逻辑;抒发真情实感、亲切真诚。

总之, 在提高素质教育的同时,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教师要引导得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 使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获得更多的知识, 主动汲取知识的营养, 从而真正提高技校学生的阅读水平。

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 篇2

2012年3月(下旬刊)ISSN1009—5071CN11--4461/I(4)结合美术科特点,发挥其特殊优势,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的素质 如何,与其本身智力有着莫大的关系.智力,包括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 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几方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 的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着名的教育家对 美术教育的功能有着共识,他们认为美术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寻找种种机 会,用种种方法训练儿童身心和各种感官,使他们的各种感官及观察力,记 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渐渐地自由生长发育.2实验和策略

2.1遵循四大原则,开展教学实验:美术教学除了遵循教育学提出的 教学原则外,根据美术学科特点以及目的任务和教学规律,还提出四项 原则:(1)审美原则,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区别 美与丑的能力,通过参与学习逐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 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基本保证.(2)直观性原则,重视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运 用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马蒂斯曾说过:“创造始于观看, 而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需要一种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深人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进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3)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美术双基,通过参与实践,大 胆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眼的观察力,脑的思维力,手的操作能力,培养学 生眼,脑,手的协调运用.(4)创造性原则,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艺术教育贵在 创造,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性 的有造才能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营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

造性的环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爱因斯坦说:“想 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襄括世界.”从形象思维人 手激发丰富的联想,提倡独创精神,加强创新意识,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形 象思维能力,并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对2.2大胆改革课程内容,适当增加乡土教树丹展第二课堂,依“纲” 还需靠“本”,教材内容较为丰富,体现了美,新,活三大特点.有利培养学生 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课程内容安排时,我们作了一些调整.根据 本地本校实际,适当增加乡土教材及有地方特色的教材,使学生对家乡增 进了解,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使他们学会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有 条件的学校,还增设了陶艺,电脑美术等课程.各校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兴 趣小组,学生的艺术素质和美术技能往往是在活动使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 发掘,综合素质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2.3实行开放性美术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教学,营 造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师生平等,尊重个性,有效地强化学 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其各自的专长.课堂教学力 求“教”与“学”的优化,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积极参 与教学的全过程,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 潜能发挥出来.2.4实验形式灵活.体现民主与集中.几年来,我们实验的教研活动持 之以恒,制定了详尽的教研计划,各组员分别承担子课题的研究.实验的研 究分集中研究和个人研究两种形式,个人研究.就是平时组员根据本校及学 生的实际,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探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方法.总 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集体研究,每个学期都三,四次全体组员集中研究 活动,进行观摩教学,互相评课,技艺切磋,交流教学体会,参观学习等.尤 其是观摩教学,我们力求有专题,并有针对性,围绕“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个 目的,解决教学教研中碰到的问题,在评课交流中,大家本着互相学习,互相 帮助,互相促进的出发点,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研究气氛民主和谐,充 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真正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美术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整体上看,学

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智力得到发展,学生学会辨别区 分美与丑,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追求美,表达美,创造美,从而以一种积极 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学生的艺术索质和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提高.谈技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盛新海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劳动技工学校山东潍坊262400)【摘要】计算机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广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由于技校生学习基础较差,仅能使

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化”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词】技校生}计算机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89--02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 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特别对于计算 机专业课程,由于计算机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广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 践性及知识更新都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技校生学习基础较差,仅 能使学生完成低层次的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在多年的技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探索运用“项目化”教学,努力培养学 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

技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主要是指技工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具有岗位适应能力,实现顺利就业,而且还要 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具有潜在的发展后劲,成就自己的事业.通俗的 说,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职业位移(迁移)能力,或者就是岗位“迁移” 能力.也可理解为对未来变化的适应能力,再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人一 生中一般不可能在一个岗位,一个行业干一辈子,因此就业岗位“迁移”能 力尤为重要,关系到学生一生的生计,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发展空间.作 为技工教育来讲,必须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2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基本现状

目前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计算机教材陈旧,知识结构滞后,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实用性 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技术根本不适合社会需要,没有 企业愿意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培训他们,企业需要的是一上岗就能 用的毕业生.(2)讲课与上机练习异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脱节.如《计算机应用 基础》课程,两节课理论教学在教室,两节课上机训练在机房进行.上机 时t学生早已把几天前学习的内容忘了,老师还得从头复习一遍,这样,本 来就很宝贵的上机时间又减少了,严重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3)专业教师忙于授课,参加社会实践机会太少,知识更新慢,教学重 点把握不准.面对以上问题,我们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技工学校要生存发展,就 必须勇于创新和改革,勇于打破旧的格局,开创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3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要在当前短短的二年或三年制技工教育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 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情,是一项艰 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 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 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今后 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1计算机专业“项目化”教学的主要内容:项目化教学法是以专业 分工为模块,把专业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 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它在基础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 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 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它有讲有学,循序渐进,边学边 练,弥补了过去讲练分离的不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2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为培养“实用型”和“操作型”技术人才的 需要,造就大批的复合型计算机人才,设置项目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以计算机专业工种为模块,一个工 种作为一个模块,如电脑组装维修工种,办公软件文字处理工种,网页设计 工种等,凡是与该工种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教学的主要目 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模块教学在保证以“实用技能”为主的前 提下,还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为了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 学生的从业能力,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需要,不让继续 教育在技工学校这一环节上形成断层和鸿沟,在设置模块的时候,对于理 论知识,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在为某专业设置了主模块以后,还应配置基 础模块,如《语文》,《数学》等基础模块.这些模块是与提高人的素质密不 可分的基础知识,是人的知识构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后续自主发 展提高的基础.(3)设置模块要遵循弹性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了拓宽学生的就 业渠道,根据人才市场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现有的学校条件和学生的兴 趣,爱好出发,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把每一专业的教学模块划分为必 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两大类.其中必修模块又分为专业模块,专业基础模块 89 州2012年3月(下旬刊)ISSN1009—5071CN11—4461/I 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美 何小敏

(河北省涉县第二中学河北涉县056400)【摘要】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 兴趣呢? 【关键词】美术;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oo9—5o71(2o12)O3一oo9o-Ol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

趣呢? 1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1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直观教学.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 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总 不能天天“游戏”,长了也呆板,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我们 还要利用现有设备,培养学生兴趣,上好美术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 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 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 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 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 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 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 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 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 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1.2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分层次 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 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 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 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 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2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 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 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 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 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

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 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 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3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 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 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 有强有弱,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从而培养其学习兴趣.如:在八年级某课 中,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幅书中的国画作品,有的同学就特别要求画竹子.有 的要求画荷花,我没有犹豫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因为我知道如 果这时候我很强硬的拒绝他们.硬要他们统一作业,虽然他们会按我的要 求完成作业,但他们可能就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丧失了一些对美术 的兴趣,自然也不会体验到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愉悦.还有部分同学握着毛 笔手就发抖,不敢动笔,于是我鼓励他大胆运笔,从最简单的开始,重在体 验笔墨的情趣,不在于画的好坏.一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很愉快地交了 作业,尽管作业的质量不一,但我很高兴,因为我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体验了国画的情趣.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 有高低,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相信自己学习国画的能 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 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4教师的教态应亲切自然,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教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外部表情与内在气质的形象反映,它对学 生的学习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好的教态,学生会感到亲 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面带微笑,和颜悦色.会给学 生愉快的暗示,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教师在面对青春期人体的敏感话题 时更应该自然大方,不能扭扭捏捏或者故意回避,应传达出一种健康自然 的讯息.5利用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身处穷乡僻壤,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 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 作热情.如,在七年级开办卡通画展览,特色手工剪纸展览,在八年级开办 国画展览,装饰画展览,看到同学的作品,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每个 学生都美滋滋的.在学生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通 过此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 术的氛围.6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实践中搭起过渡的 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唤 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中国刺绣历史,唐三 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 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 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跃.在世界美术史中,优秀的人体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只要在教学中不断 引导学生加深了解和认识,就会有收获.我所教班级的几位女学生对我 讲:“过去我们为自己身体的一些部分害羞,以为谈论人体都是肮脏的行 为.现在我们终于懂得了什么是女性美及人体艺术的美,要使自己成为集 内在美与外在美于一身的女孩.”从他们的语言中我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他 们健康,美丽地成长,正是我们的希望.和基础模块.选修模块则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如计算机网络专 业选修网页设计模块,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模块等.选修模块是根据学生的 兴趣与爱好设置,由学生自主选择.(4)设置模块应遵循发展性原则,注重知识更新.计算机技术日新月 异,随着时代发展,要淘汰一些陈旧的知识和模块,创建新的模块.(5)模块设置与技能考核挂钩.如有可能,力争使模块内容与考核内 容尽量一致.这样在模块教学结束后,通过参加技能考核,学生可以多取 得一些证书.3.3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1)遵循原则,合理设置模块.在吃透技能培养目标前提下,把密切相 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由办公 应用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等组成.其中图像处理模块又可分为“图像设计 基础”等小模块.一般每一个模块的开始都要讲授该工种的基础知识,模 块结束后都有案例分析,即综合训练.如图像处理模块,首先介绍图像知 识基础,即图像的分类,色彩知识等,此时再讲PHOTOsHOP等图像设计 软件,其重点已不再是以往的讲某个工具怎么用,而是怎样用这些软件实 现自己的创意,做出需要的作品,这是与以往专业课教学明显不同所在.(2)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提高项目化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程 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激起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例如, 在汉字录人上机练习课中,指导优等生练习汉字录入的准确性和熟练性, 指导中等生练习一般汉字录入的准确性,指导差等生练习成字字根和简单 汉字,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全体学生的操作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收 到了预期的效果.(3)组织考核,检验教学效果.项目化教学的具体考核方法如下:1)采 用背对背考试方式,安排相应专业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出卷,一般专业理论 知识占30,上机操作占70.并参与监考.2)请联办企业按模块内容, 根据社会需要出卷,参与监考,并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3)从题库里抽题,组卷.派非专业教师监考,考试结果交专业教师批卷.从实行项目化教学以来,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 高,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固,特别是后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提高.在 上级组织的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参加动画片制作,校园网搭建及网站建 设两个项目的比赛,分获团体一等奖和二等奖.由于专业技能过硬,自主 学习能力强,学生的对口就业率也有明显上升,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普遍 欢迎.参考文献

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 篇3

关键词:技校生 语文 说 写 能力

由于技工院校的教育始终以“培养能力”为宗旨,因此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也有别于普通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它的教学目标是加强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技校生的语文素质。而实用语文能力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实用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简单地说,也就是“说”与“写”的能力。这也是在技工院校作为工具学科的语文教学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如果一名职校生在企业招聘现场面试时有话说不出,连最简单的自我介绍都写不完整,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失败。为此,在教学中笔者把培养学生“说”与“写”的能力作为突破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说”的环境

当前的技校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胆子小,不善于表达自己,加上基础知识薄弱,不少学生在课堂上连举手发言都很少。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通过创设“说”的环境,使学生逐步克服畏惧情绪,由“要我说”转变为“我要说”“我想说”“我爱说”,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开展课前2分钟的演讲活动

每节语文课讲新课前,笔者都要求学生作1~2分钟的限时演讲。具体做法是按座位依次轮下去,为使学生有话可说,演讲内容不限,见闻、感想均可,这样学生参与的兴趣很浓。尤其是那些成绩差、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都经历了从想说又胆怯,到认真准备,勇敢上台,落落大方发言的过程。现在上课前,总能看到这样喜人的场面:轮到演讲的学生早已站在讲台前,全班同学静静地等待听演讲。上课铃声刚落,演讲开始,每每演讲完毕,笔者都作简短的带鼓励性的评述,在热烈的掌声中,新的一课开始。这项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既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举多得。

2.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多种有意义的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但课后活动同样具有不可或缺的特殊意义。笔者在完成议论文单元的教学后,第一时间组织学生与其他班级联合举行了“技工院校要不要素质教育”的辩论会,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技校生只要学好技术就行,素质教育可有可无”的错误思想,大家各抒己见,最终达成共识。此举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也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了小说单元之后,笔者指导学生写小小说,并召开小型故事会;学了诗歌单元,就举办诗歌朗诵会。多种形式的活动,都有效培养了学生有准备地“说”或即兴“说”的能力,教学方法也由“硬灌、死记”转变为“引导、活用”。

二、开展灵活多样、贴近实际的写作教学

如何让技校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历来是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技校生实用写作能力培养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渐次推进的思路设计,并强化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在写作教学中既要体现素质教育,更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讲完新闻单元后,笔者不拘泥于课文上的作文练习题,而是让学生写了解的材料。其一,要求学生结合所看的电影《杨善洲》,从中选取事例写成新闻;其二,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身边发生的事取材。当时江西正值百年一遇的洪水,笔者要求學生将了解到的抗洪抢险中的英模事迹写成新闻,再根据新闻对标题、导语、主体等的具体要求,对自己及同学的习作进行评论。由于指导写作的理论是新学的,通过写作、讲评这两个教学环节,学生对新闻写作的有关知识自然是学得活、记得牢、会运用。

此外,笔者还积极开展文学社团的组建活动。技校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业余时间较多,不少学生无所事事,将时间浪费在网吧或游戏厅。为此笔者以培养学生文学爱好,陶冶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认识职校新生活、展现新生活、创造新生活及学习自治、合作、管理为宗旨组建文学社团。笔者任社长兼主编,安排两位有一定写作能力、服务意识较强的学生干部担任副社长兼副主编,再分设几个编辑组,如创作组、美术组等,并确定编辑人员。成立至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举办了多届读书报告会。最突出的成就莫过于创建了社团刊物《白帆》,通过它凝聚了笔者学校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也吸引了不少老师参加,如今《白帆》已成为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社团刊物。

技校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4

一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理念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语文教学是一个积累、感悟、运用、实践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和思维都将得到很大的发展。

重视并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不单纯是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未来着想, 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当前技校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 技校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现状

经调查, 技校生在口头表达方面出现很多不良现象:说话吞吞吐吐, 内容空洞, 没有条理性;词不达意, 想说却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说话没有重点, 语病多, 答非所问, 语无伦次;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的更是少之甚少。

据观察, 技校语文课基本无人自觉举手发言, 甚至老师点到名字都不愿回答问题。语文课堂成了老师自导自演、自问自答的“独角戏”。

2.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虽然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但实际情况却是“重读写”、“轻听说”。因为应试教育只有笔试没有口试, 从小学到初中, 从学校到老师再到家长, 都只重视书面语言的培养。

再者, 当今只是注重学生的考试分数, 而没有认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或许一个学生字写得不够漂亮就会被老师批评并且一再被提醒, 但是一个学生不想说话或不敢说话, 顶多会被老师认为“内向”, 不会受到重视。

语文工作者普遍对口头表达能力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从而长期只重视书面语言的训练, 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无法走出阅读写作的圈子, 认为“说”更具有潜在性, “写”更容易看到成效, 这也是造成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整体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文教学必须走出“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 要摆正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在语文课的位置,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使学生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与他人沟通交流, 做到语言表达准确, 重点突出, 从“口笨嘴拙”到“能言善辩”;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做一个时代的新型人才做好准备。

三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对策

“说话”是一门艺术, 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说话也需要培养,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因势利导,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思考, 我认为, 培养技校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应充分考虑技校生各方面的特点, 要通过“想说、敢说、多说、会说、善说”这个过程,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想说”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人做事的风格和他的兴趣有很大关系。如果想让一个人专心于某件事, 一定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入手。那么,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就要逐步将学生引导到主动学习、自觉探究的高层次要求上。

第一, 说的内容宽泛。让学生随意选择自己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感来讲, 不限制范围, 不规定要求, 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可不作统一要求。

如学习《信客》, 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事例和名言;上课时学生发言积极, 从“看到的、听到的”说到“自己亲身经历的”。由于学生的发言未受到限制, 所以这堂课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积极性很高。

第二, 说的形式多样。可以和周围同学讨论后说, 可以是自己的个人见解, 让学生大胆说。

如《信客》这节课, 我播放视频资料后设计的学生活动有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补充发言、个人发言等多种形式, 通过学生一轮一轮的发言补充总结, 课堂无人发言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三, 说的逐步引导。让学生由课下的“随意说”到课堂上的“严谨说”, 习惯成自然。学生会逐步养成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意见的习惯, 逐步培养学生的说的广泛兴趣。

如《信客》这节课, 我引导学生由“信客这个职业”说到“和职业有关的道德和品质”, 在以后的语文课中, 学生的发言变得有目的性、有针对性, 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说话的思路清晰, 更具有条理性。

2. 分组学习, 重视课堂学习探讨, 鼓励学生“敢说”

我让学生分组学习, 鼓励学生多交流多沟通, 互相取长补短, 用积极的态度挖掘相互之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话资源, 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在学习《十八岁出门远行》时, 我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本文中有不符合现实生活实际的荒诞情节?”第三小组发言时说到了一个问题“他幸好没被骗到传销组织, ”随即引来同学们的一阵笑声, 于是我便引导学生多关注防骗知识。课下我发现很多同学找第三小组的同学谈话, 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话题。

3. 加强示范, 促进学生“多说”

教师在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同时, 必须注重自身语言方面的修养的提高。

首先, 教师自己要用普通话和学生交流, 做到口齿清楚、条理清晰, 给学生作好语言沟通方面的示范。其次, 在课堂上, 教师要用普通话富有表情地范读课文, 并反复强调:语文课要多说、多问、多发现问题, 做到有问题就问, 想发言就举手, 说错了老师会帮助你更正, 消除学生害怕发言出错的畏惧心理。此外,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名家的诗词美文音像视频等让学生欣赏、体会, 并鼓励学生模仿。

如在教学《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时, 我先播放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明星们集体朗诵这首诗的视频, 然后我用深情的语调范读了“那是一张熟悉的脸……”“那一刻, 我感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等段落, 学生受到感染, 跃跃欲试想要朗读。我就让学生分组代表不同的“脸”来朗读, 我发现学生的神情很专注, 感情很投入。

4. 重视评价, 指导学生“会说”

在课堂上, 重视学生的回答并及时作出正确评价, 对学生是一种肯定, 不能不闻、不问、无反应。

但评价也要讲究方法, 在对学生的答案评价的同时, 也要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一些指导, 如说话要流畅, 符合一定的口语要求;说话的内容要具体, 有层次;想说的话要表达准确。

在评价学生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善于发现学生语言表述上的优点, 及时表扬、肯定、鼓励, 因为老师温和的语言、优美的仪态是对学生美的感染, 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并注重说的完美。

如学习鉴赏《再别康桥》时, 有学生认为徐志摩的诗过于注重形式。我引导学生体会“新诗”的特点: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课堂上我没有批评他, 而是表扬他这种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言的行为, 同时鼓励他查找有关作者以及“新月派”的背景资料。第二天上课时, 这名学生将自己查到的知识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讲给所有同学听, 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一片掌声。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丰富了课外知识, 也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5. 艺术培养, 引导学生“善说”

只是“敢说”、“会说”还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让学生插上“口才”翅膀, 飞得更远、更高, 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第一, 培养学生多种表达能力和技巧,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常识, 不仅仅让学生“说”, 而且要“说得好”。要让学生能够运用修辞、语法等使自己的语言更完善。

第二, 从课堂到课外, 时时、事事不放弃对学生“说”的训练, 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规范性的要求, 从简单地复述课文内容、具体描绘一处景物、深入刻画一个人物、详细介绍一次活动到随机与学生对话。

如组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时, 我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词, 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每组在评议的基础上, 选派代表发言介绍;每个同学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 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口语表达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 技校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只有这样, 才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素养,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跟上时代的脚步, 成为现代新型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 篇5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思维;创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48-01

随着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而技校语文教学更是在创新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拓展空间。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整体创新思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技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转变创新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行军,是一面旗帜。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很多教师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教学方法上采用“填鸭式”的满堂灌,认为教师讲得清楚,透彻就是好课;学生听得懂,记得牢就是成绩。事实上,一堂课的好坏应该从是否能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来衡量。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积极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求知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表达,积极参与,能感受到自身价值之所在,从而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自由的气氛,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独立思考,不搞一言堂,不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要有体现自己独到见解的地方,就要给予肯定,即使有错误,也要委婉指出,不要全盘否定,而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培养学生不畏失败,积极进取得精神。同时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正如韩愈《师说》中所倡导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注重知识的传授,夯实创新基础

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纵观古今,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一个脑袋里一点知识储备都没有的人是难以进行创新活动的。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学生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创新;对旧知识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能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有可能提出创新理念。

三、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创设情境,设疑诱导。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在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和重要价值的同时,也强调了巧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精心设疑。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活动和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必须以问题精心引导。为了提高提问的效率,教师如果能在问题之前,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情境,步步设问,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到一种思考解惑的最佳状态,才会获得出乎意料的效果。教师要创设“投其所好”的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克服他们的畏难情绪,激起学生读书、思考、求知的欲望。如教学《我看见了大海》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现实生活中你见过一位身体有缺陷的女孩吗?她是怎样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的呢?如果换成是我们,你有克服困难的好方法没有?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四、开展微笑教学,激发创新潜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机智、幽默、聪慧也能创造一种愉快的课堂气氛,以教师的乐教促进学生的乐学,用教师满腔热情的启发诱导,帮助学生,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让课堂变得灵动丰富。如:如有女孩子上课爱照镜子,你可以说“不是因为你的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你的可爱而美丽,你不照镜子也是很美的”。有学生课堂上爱开小差时,此时你哼唱一句“对面的男孩(女孩)看过来”,就会很体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有时学生在看到老师即将进教室,立马安静下来佯装看书学习,你就可以非常高兴地说“真是感动中国!”诸如此类做法可以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开动大脑,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具备创新精神。试想如果你总是板着面孔极其严肃的上课,面对学生不是不足大声呵斥就是厉声指责。那么整个课堂气氛只能是每个学生表情麻木,且死气沉沉更无法从学生那里反馈出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当然也不会看到学生的创新性思考,创造性发言。因此把微笑带进了课堂,用温和的语言,慈爱的眼神,鼓励学生,并适时地给以表扬,渐渐地学生胆子大了,敢说、敢问、敢与老师讨论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学生创新能力也就有了,教学也就有了效果。

總之,语文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的同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个性品质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敢言敢想、异想天开、妙语连珠、勇于进取、坚持己见以及许多所犯的美丽的错误,往往是创新人才思维火花的精彩闪现。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学生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参考文献:

[1]张伟东.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2]邹庆禅.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初探[N].北京教育,2001年05期(8)。

[3]阮永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J].素质教育论坛;2004年1月。

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 篇6

学生进入中职技校学习,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想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 将来走上社会能够自食其力, 在企业中找到自己能够胜任的岗位。但是技校学生在中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有限, 基础比较差, 学习热情低, 针对这些现实, 我们应顺应市场需求, 从课程设置、授课形式、学习方法、德育思想等各方面着手, 力求最大可能挖掘学生的能力, 训练其高超的技能, 为社会输送急需人才。

一、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利于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我们知道, 来中职技校念书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 即不爱动脑, 对“念书”都很头疼, 那么我们就要从多多动手上引导他们。从设置课程量度的分配上看, 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应三七开, 绝大部分的时间应放在专业技能的培训和企业的实习上。文化课如品德教育、计算机基础、社会生活常识以及体育健康等课程穿插其中, 让学生对学习有着多姿多彩的感觉。要达到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的目的, 就要求学校要了解现在企业的需求, 应该在课程开发方面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 研究重点应该是具体课程设置如何跟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必须有全局观念, 全面规划, 不可有所偏废。

学生刚入学对学习有种恐惧的心理, 我们不能加深这种状况的产生, 要给学生以信心。在课程设置上刚开始应让学生有兴趣, 提高自信心, 认为自己是完全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要做到这些必须打破传统的先基础课, 后专业理论课, 最后才开始实践的这样按部就班的老路。将所教专业的授课顺序做一些相应调整, 把马上能见效的、能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放在前面来上, 哪怕是比较粗浅的操作,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能行, 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这基础上陆续增加相关的理论课程, 做到实际操作和理论课程交替进行, 让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 使学生学而不厌;教与学良性循环, 最后使其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与企业的需求进行有机的衔接。

二、授课形式以激发学生能力为目的实行多样化

中职技校培养的是技能型技术人才, 因此不能一味地按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决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 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更谈不上能力的开发。由此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 授课形式多样化。学生的能力是潜伏于他的内在之中, 如何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能力, 特别是专业课如何授课, 老师更要下一番功夫来探讨和实施最优的教学形式。

专业课应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 通过案例剖析和针对性较强的讲解为学生搭建从课堂到实践的桥梁, 使学生将来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 而这正是中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教学方法应以激发学生能力为目的, 如果教师忽视了目的教学的重要性, 势必会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缺乏连贯性, 独立操作的水平不高, 只能单纯模仿等问题。

从多角度进行讲解:我们可以设计好几套不同的方案来实现同一个教学效果, 每个具体的效果都力求探索出一套最优化的方案, 具体实施哪套方案应依情况而定。教师应注意“深入浅出”的耐心讲解, 并将其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授课过程分阶段进行:在示范过程中应当尽量完整准确地示范一个实例的全部操作过程或一个较为完整的分段。教学示范最好分两遍进行, 首遍要流利地示范整个操作的过程, 使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到完成一个任务时所需的整个工作流程, 示范完成后应立即引导学生实践。第二遍的教学目的着重讲解难点问题以及对于共性错误的纠正, 这样授课方式往往最受学生欢迎。

实施因人而异人性化的教学:首先, 教材的选择要求新求变。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列举不同的实例进行讲解, 当然, 这要求教师本身就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其次, 在教学中做到既照顾学习能力强的同学, 又关心和鼓励学习差的学生。指导学生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 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要培养学生求知兴趣, 使其能力不断提高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因此, 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 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不能让学生死念书, 只看书本上的内容, 造成狭小的视野。

过去我们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比较充分, 对其他方面则有些忽视。有些科目还有过分标准化、记忆化的倾向。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适应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 作为技术学校所设定的科目除了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继续作为基本目标之一以外, 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知兴趣, 培养处理各种信息的技能, 如学会系统思维的技巧, 能全面理解问题, 认识事物的多重因果关系及合理决策的能力这些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 并不是迁就学生现有的、一时的兴趣, 更不是一味追求学习的趣味性。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并贯穿学生整个职业生涯。不管我们有何种理由, 出于何种考虑, 我们都不能忽略的一点是, 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读书、不断追求新知、永远求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这是科学学习方法最基本的内核。

四、能力的开发和技能的培养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 组织学生过好技术关, 是中职技校教学的重要任务。做好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 也应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专业技能训练过程, 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过程, 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不仅注重传授知识, 更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 篇7

一、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培养技校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要不断创造有利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开拓创新精神、探索冒险精神, 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因此, 提高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也是国民心理的转变过程。要在全社会倡导“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的精神, 改变因循守旧、循规蹈矩、无所作为的精神状态;鼓励和支持冒尖, 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 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进而彰显追求财富的激情, 敢于冒险的勇气, 百折不挠的精神, 善抓机遇的智慧, 奉献社会的品格。《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经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和证监会推出的创业板, 都说明国家大力培育创业文化, 加快振兴步伐。有了一种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制度化环境, 就能为技校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提供坚实有力的社会支撑。

二、应帮助学生了解社会,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绝大多数的技校生, 都注定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沉浮。特别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窗口的沿海城市, 市场经济的浪潮更是激荡澎湃。因此,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目前的社会, 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要使学生意识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通过市场调节配置。要帮助学生牢牢树立“不找亲朋关系找市场”、“不靠上帝靠自己”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是创业者事业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创业意识的人, 不可能去创业, 更不可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1994年德国总理科尔曾经说过:“新的毕业生要早日成为一个独立的经营者, 不仅是自己创业, 还要能为别人创造就业岗位。”1995年亚太地区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职业教育研讨会上, 把“小企业家人才的培养问题”当成了一个重要议题。面对国内外就业形势, 面对世界潮流, 我们要引导学生早日培养创业意识, 争取在日后走出社会, 成就一番事业。要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精神。使学生理解创业的意义, 使学生转变依靠国家、依靠学校、依靠父母就业的依赖思想, 树立创业光荣、自谋职业大有前途的观念。如何树立学生的创业精神呢?除了尽量采用案例教学外, 还要让学生走上社会, 自己调查研究, 通过访问成功小企业, 尤其是向职业学校毕业生中的成功者请教, 自己感受特区社会的创业大潮, 自己教育自己。

三、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创业知识、创业技术

创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必备前提。为了日后的成功, 必须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但创业知识的获得要有一个积累、迁徙过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根据本专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有层次地进行知识的积累、迁徙。针对自己日后准备从事的职业, 打好专业基础。其次, 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知识。同时, 还要学生注意外围知识的学习。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 为学生在日后的创业积蓄强大的后劲, 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使学生成为复合型、实用技能型的创业型人才, 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技校毕业后能找到一条生存之道, 技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 使他们尽量多掌握一些技术、掌握创业的本领。要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科的整体优势, 充分利用社会职业技能培训资源, 培养学生的多种创业技术。针对不同学生各异的兴趣爱好, 引导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职业技能。根据沿海城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指导他们学会记帐、打算盘、使用计算机财会软件;指导他们学会驾驶汽车、保养汽车;指导他们学会电工实际操作技能……提供各种条件和可能, 让学生考电工证、电脑等级证、安全作业上岗证、驾驶证, 甚至会计师证……

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 篇8

一在技校平面设计教学中, 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所出现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一些技术学校中, 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一些平面设计的知识系统化规范化的传教给学生, 知识不仅集中, 而且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比较标准, 所以本专业的学生会很快的掌握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 所设计的作品风格单一, 因为思维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 导致每个学生的设计作品表现手法僵化。导致从一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自然的形成了规范化的设计体系。这便从源头上阻碍了平面设计中所需要的多样化与新颖化的设计理念的发展。

2.在技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中, 理论与实践不能相互协调

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 有的教师忽视理论重视实践, 有的教师忽视实践重视理论, 如何平衡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这两大方面成为了许多教师所疑惑的问题。平面设计, 正如我们所知, 是一项需要实际操作能力的工作, 但是如果不能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特点, 就不能顺利的进行实际操作。平面设计是社会创造美学和感官学为核心的一项实用性的学科, 基础理论知识是从事平面设计的前辈及专家所总结的经验, 但是真正的设计作品又是通过设计者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与思考也得以进行的, 所以教师应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使平面设计的理论课与学生的实践相互协调统一。

3.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作品就是凭借设计者的创新与思考, 创造出更加新颖有活力的东西。所以创新可以说是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新的作品, 在一个新思路的笼罩下, 会让其更加有价值。但是在一些技校中, 教师还是运用传统的教育方式, 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与创新的空间, 让每一位学生的设计作品都有新的思想与理念。

二技校平面设计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一件设计品最重要的就是创意, 而这个创意是否吸引人就在于它是否就有特色,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积极采用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对于平面设计的学习, 不仅要求教师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是否重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教师进行开放式教育以后, 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创新与思考的空间, 那学生是否就真正的利用了这个空间, 并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创新与思考。所以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可以做成效果多样化的作业, 比如产品宣传和杂志封面设计等,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完成, 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安排合适的设计任务, 还可以让学生在每个月上交自己自愿完成的设计作品。

3.培养学生对各种命题的应用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平面设计教学必须加强培养学生对各种命题的应用能力。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后, 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们进行一些硬性的命题任务,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要求时间内给学生一个命题, 比如产品广告宣传, 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大致整理一下, 然后口头叙述, 每个同学尽量都发言, 大家集思广益, 互相学习。

三关于技校平面设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1.在平面设计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 加强学生的综合知识

虽然是在技校中学习一技之长, 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知识的学习, 为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日常的平面设计教学中, 教师可以适当的渗透一些美学、人学、心理知识等, 不仅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的学习, 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 使其更加人性化。

2.倡导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一些相关的实习活动

教师应倡导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一些实习工作, 到真正的工作场合来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 巩固自己的基础理论知识, 使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利用。

3.引导学生参与设计展览与设计比赛

学生所设计的作品, 可以显示出这个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多多参与设计展览, 去用心感觉一下设计大家的设计理念。或者自己亲身去参加一些设计比赛, 会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4.在设计中强调以人性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为核心

学生无论专业知识多强, 创新能力多强, 设计出来的作品如果和人性化与环保等相悖, 都将不会是一个合格的设计品, 所以学生在进行平面设计时, 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作品是否具有与社会发展相悖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张永强.平面设计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大众文艺, 2010, (17) :66-68.

[2]卢秋瑜.浅析技校中的平面设计教学.http://www.zytxs.com, 2010. (10) .

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 篇9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应用能力,就业准备

技工学校的教学通常把重点放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上, 学生学专业、重操作的氛围相对比较浓厚, 对语文则往往缺少足够的重视, 因而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从学校管理层角度来看, 虽然未明确否定语文课的重要性, 但对语文教学研究的关心程度、对语文教学所需设备的投入力度都大不如其他学科。语文真的可有可无?技校语文教学真的无足轻重?

其实,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以及今后的工作、生活和继续学习, 都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也证明, 技校学生走向社会, 踏上工作岗位后语文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比起其他学科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用处更大、更广。

技校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不妨从语文教学的基础功能性来认识一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 人类庞大的知识大厦中无穷丰富的内涵能够得以充分完美的表达, 所有的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所借用的强有力的工具主要是语言文字。语文顾名思义, 就是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语言既是认知的符号, 也是人们交流的符号;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文学则是语言的艺术。因此, 语文是各学科基础中之基础, 学好语文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 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技校学生无论学习任何专业, 均离不开语文基础, 尤其是欲成为本专业中的出类拔萃者, 更需具备深厚的语言素质功底。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说:“如果让我们复旦大学单独招生的话, 第一科先考语文, 语文考不及格, 以后的科目不用考了。”苏教授如此强调语文的重要性, 据说是由于他修改数学专业研究生的论文, 花在语言文字上的时间比花在数学上的还要多, 才引出这番感慨。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在2012年4月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时强调:“人文决定一个民族的存亡, 民族文化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对个人而言, 文化严重关系到一个人涵养的深浅。”他作为研究机械工程的专家, 却特别在意学生的人文素质, 曾说学生不会背《论语》、《老子》, 就不收他做博士生。语言文字是人类知识大厦基石的基石。这是加强技校语文教学的理由之一。

其次, 语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读写能力、社会交际能力最为实用的学科。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 我们已处在一个交往日益频繁, 关系日渐复杂, 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 面临一个共同的学问———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学。故而要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均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熏陶。另外, 语言文字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因为语言文字表达错误或表达不准, 传递出错误的信息而造成错误的判断, 带来失误或损失的实例是很多的。一个语言文字知识贫乏的人, 在工作和生活中既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也不能确切理解他人的表达, 其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之难可想而知。语言文字知识的贫乏只有通过后天努力学习才能解决。因此,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修养, 提高他们的书面语及口语交际能力, 使他们有机会在未来竞争中取胜, 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使命。这是加强技校语文教学的理由之二。

再次, 语文教学的美感、教化作用能促进人格的完善。谢冕先生说过:“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 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 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我国教育传统历来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 强调“诗言志”, “文以载道”。孔子曰:“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是说修身当先学诗, 立身当学礼仪, 音乐则可以使人的理想人格得以完成。在现今的语文教材中, 就有很多蕴含着高尚精神情操和深邃哲理的文章。如读《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可以学会拷问自己的灵魂, 明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道理;《一碗清汤荞麦面》表现了普通人身上可贵的坚韧、顽强的品质;读《牛顿上大学的第一天》可使我们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品质和内在的探究精神;《天堂与地狱比邻》是一封家书, 是一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写给儿子的信,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企业家是如何看待劳动、看待职业, 又是如何对待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这些经过千锤百炼, 融合了人类进步理想情操的人物群体,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着情感熏陶。这些形象体系投射出来的感召力必将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有一些作品的人物形象则可从另一个侧面影响学生的情感, 如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 当学生欣赏作者精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曲折的小说情节的同时, 也可以体会到玛蒂尔德的向往和痛苦、追求和遭遇, 体会到玛蒂尔德不幸的遭遇有社会的原因, 也有自己性格的原因, 特别是她的虚荣心等等, 从而使学生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只有立足现实, 努力奋斗, 才能真正走上幸福之路。语文教学是美感和教化的统一, 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人文关怀。这是加强技校语文教学的理由之三。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既然语文教学如此重要, 那么在当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呢?我们应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 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联系起来, 把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堂教学虽然是主阵地、主渠道, 但还要强调教学的开放性, 强调语文教学与课外读写沟通, 与其他学科沟通, 与生活沟通, 不能把语文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如此, 则发展语文教学就会有广阔的天地。

其一, 要打破封闭的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一直处于“封闭式”的训练中, 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教室里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容易使语文教学脱离学生的思想生活, 更远离社会实践, 导致学生毕业后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 我们应该突破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实践”的积弊。从近几年技校毕业生的信息来看, 当下社会对技校毕业生的要求, 更多的是综合素质, 尤其是在语文素质方面, 最突出、最迫切地需要学生“能说善写”。“能说善写”就是具有较好的口才, 善于社会交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 具有较好的文字书写水平与应用文写作能力。而这一现象也顺应了近几年已经出现的“情绪商”这一概念。心理学家发现, 在一个人成功的诸要素中, 智商因素仅占20%, 而控制情绪的能力、抓住机遇的能力等情绪智力因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表现为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维系融洽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但情绪商不同于智商, 不是天生注定的, 而是可以改变的。这就告诉我们, 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更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技校语文教学常常重“文”轻“语”, 重知识的传授, 轻学生将来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的培养, 教师就课本教课本, 学生就课本学课本, 考生为考试而考试, 基本上还是中学语文“升学教育”的沿袭。从而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学校成绩很好的学生, 结果在社会实践中成绩平平, 反而不及一般的甚至调皮的学生。这样脱离实际的语文教学, 自然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必然会陷入困境之中。要改变旧观念,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就要变革技校语文教学的模式, 按“能说善写”的要求, 依托课文, 把口语表达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训练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其二, 要设置情境教学, 锻炼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就是培养学生的口才。口语表达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一种交际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越来越显得重要。所以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心理素质训练、普通话训练、语言表达训练、演讲训练、辩论训练等综合性质的训练。笔者认为, 要结合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最简捷易行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复述、诵读、讨论等方面的训练。如在讲《守财奴》一文时, 要求学生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 并要求从语气上表现人物的性格, 在讲《中国, 水的困惑》一文时, 要求学生介绍有关水资源的知识。“复述”这个要求并不高, 却可以训练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组织能力。“诵读”是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的过程, 是训练学生语感的好方法。课本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 字面上较易理解, 但字里行间的意蕴有时却不可言传, 而通过朗读能使人心领神会, 在诵读过程中激发情感, 在诵读过程中实现说话能力的提高。“讨论”更具思辨性, 如在讲《项链》一文时, 作者那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给人以悬念和想象。我让学生4人一组, 讨论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在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的心理反应, 看谁的结尾最符合情节逻辑。结合课文讨论, 使学生有话可说, 这样以小组为单位, 用创优争先的方法改变了课堂的气氛, 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技校学生多数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技校教师总是把这样的学生当作“后排生”, 其实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技校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重要的转折时期, 有很强的参与需要和表现欲望。如在讲授诗歌单元时, 学生对诗歌的诵读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笔者适时地举办了一次诗歌散文朗诵比赛。事前, 只是给予一定的顺序策划, 将“朗诵至自我感动”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 然后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 去主持, 并郑重其事地制定了节目表, 将每个学生的名字列在上面, 使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极大满足。朗诵会上, 对许多学生而言是第一次走上讲台, 但我看得出他们内心的不平静, 他们羞涩、快乐、感动的情感混杂在一起, 那份投入令人感动。教师则给予适时的点评, 对朗读优秀者大大赞扬一番, 对一般者也给予积极的鼓励, 结果使朗读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诗歌作为雅俗共赏的文体, 是最擅长以优美和独特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的文学体裁, 即使是对诗歌最不感兴趣的人, 通过大量的诗歌阅读和欣赏, 也可以对自己的审美情趣、表达能力以及对其他艺术的鉴赏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具体的教学中, 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笔者购买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等传统课外读物, 让学生在早自修时诵读。同时还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不断设置模拟情境, 如应聘、推销, 到医院看望病人, 向陌生人问路, 给别人解决纠纷等等, 让学生在这些场景训练中学会不同场合的口语表达和交往技巧。通过系统训练, 使学生敢说、好说、善说, 具备良好的口才能力。这样, 当学生走出校门, 到生活和实际工作中, 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其三, 要联系实际生活, 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

从当今社会发展趋势看, 应用文已成为工作、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 将伴随我们终身。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经贸往来的频繁, 应用文写作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应用文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 其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明显。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技工学校, 在语文课上应加强应用文教学, 可以说从初中进入技校的学生在应用文方面有许多空白, 技校语文教师应将应用文知识转化为日后学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应用能力。然而, 有时教师会感到应用文写作教学空间狭窄, “没教头”, 学生也觉得应用文枯燥乏味, “没学头”, 但如果我们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也许就“有教头”和“有学头”了。如学生的求职过程, 从收集信息到自我推荐、求职简历、面试竞聘演讲、自我介绍、应聘对话、签订意向合同、上岗演说等等, 都离不开应用文。这种教学法一开始就给学生一种联系实际, 进入工作状态的思维, 写作的真实感很强。开始的时候, 有的学生还不以为然, 但在观摩了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后, 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近期我校还开展了“给父母写一封家书”的活动。在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非常发达的今天, 提笔写信越来越成为一件稀罕事。在这些家书中, 有的学生写得情真意切, 充满着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我们的学生不是缺乏情感, 而是缺少情感表达方式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 要以具体的实际工作案例为写作内容和着眼点, 广泛吸收各门学科的知识, 这样在熟悉写作格式的同时, 又能了解实际工作的具体情况。比如谋求职业, 一般都要经过递交求职信和参加面试两个环节。假如已经进入面试程序, 那么面试时的交谈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向招聘方推荐自己, 让对方接受自己、记住自己, 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谈吐, 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文化素质。这些体验, 将会为学生今后就业, 迅速实现由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 这样的教学方法还能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把实践得来的真知与写作的文本相互印证、对照, 互为补充, 进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要领。

总之, 技校教育以应用技术教育为主,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技校的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说交际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为重点, 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今后的求职、上岗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 由于技工学校没有升学的压力, 这就给教师的教学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需要我们结合技校教育的特点加以探讨, 紧密地与市场经济接轨。只有这样, 才能使传统的语文教学转向新的机制, 出现新的生机, 为适应市场经济, 培养应用型、新型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

[2]林正范, 贾群生, 任顺元.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改变[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通过合唱培养技校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10

合唱是声乐艺术中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高雅艺术品种之一,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技工学校校园中有组织的合唱,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团队意识,唤醒学生的审美潜能。使他们在形象、气质、情感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去体会美、创造美。

一、技工学校学生美育现状

近年来,中等职业技工学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招生手段更加丰富、灵活,给技工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技校生源90%来自农村(我校来自广东粤西地区),学生文化基础差、综合素质低。况且,技校都是重技能轻文化,文体活动少,又没有开设任何艺术课程,造成学生在这一阶段得不到任何的美育教育。学生严重缺乏审美能力,造成学生在就业应聘的过程中,缺乏自信、缺乏审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就业机会,形成被淘汰的负面心理。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审美需求越来越高,艺术教育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衡量标准。正如美国艺术理论家房龙提出的:“艺术对世界事物的反应,是比股票市场和议会辩论更加敏感的气压计。”随着人们对艺术的日益重视,艺术教育已成为个体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马尔库塞曾经指出,虽然艺术不能直接改变世界,却可以通过改造那些能够改变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内在驱动力间接地改变世界。审美能力是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的。美是人的主观经验,审美能力是人对美的感受、体悟、认识和创造的能力。马斯洛认为,人自身越完美,他知觉到的世界就越完美,而人知觉到的世界越完美,世界就会越完美,两者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能动关系。

三、合唱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合唱指挥手势的美

合唱中指挥是核心,指挥的手势至关重要。指挥动作要求“省、准、美”:“省”是指挥动作要节省,既不能过分夸张,又不能无表现力;“准”,是指挥的预示动作即各种起拍、收拍的手法,要求干净准确;“美”,是指挥在表演艺术上要美观大方。我们在合唱中要求学生在心里上对“省、准、美”动作的美感认识。美感是由客观审美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的人在情感上感觉到愉悦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是审美的主体对审美客体中美的主观体验。同时,美感具有直觉性的特征。在演唱过程中,随着指挥手势线条的流动,学生在合唱中都能看到美、感受美、享受美。

2.合唱音乐的美

合唱中的音乐学习是智慧与情感、知识与理想融合在一起的,是师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共同追求艺术实践活动。合唱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作用域灵魂的“春雨润物,悄然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的把握能力,以及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把音乐知识和技能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我国的合唱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旋律优美、琅琅上口,像《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能使学生从音乐中能感受到旋律的优美,学习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发展、沧桑、壮大。每一部合唱音乐就像一幅幅优美的交响画面在眼前一幕幕掠过,叫人无不为之惊讶、赞叹。

3.合唱愉悦的美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粮食,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们愉悦的心理体验,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是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音乐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产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例如,看戏的人常常不是为了受教育才上戏院的,而是去娱乐,去找美的享受。一个男同学演唱《母亲》这支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情,在情感上已经受到教育,这就使他更淳朴、更善良,观众也同样受到感染。在建国6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我团演唱的《我的祖国》《祝福祖国》等歌曲感染了全场的观众,唤起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合唱中学生处于愉悦性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兴奋中心,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变成乐于主动接受的积极性活动。这种变“苦学”为“乐学”的状况,最适于在合唱中体现,这就是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也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在愉悦中去寻找美、体会美。

4.合唱协调的美

在合唱中各器官积极、协调地参与整个音乐活动:耳动——用心聆听、感知、听辨音乐大小调式及色彩;喉动——用心去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有表情的歌唱;眼动——凭借视觉看乐谱、看指挥,用理解的神、情、意的表露,感染听众;手动——有情感地体验音乐的起伏变化表演动作;脑动——用脑去感知、体验、分析、理解、记忆、想象、联想、思维,用脑指挥全身各器官按音乐规律去感知,让身体的各器官全身心都能积极地投入,在音乐美的感染之中动情地歌唱。

5.合唱作品艺术的美

合唱是群体艺术,它包括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知识面广、综合性强。每一部作品在演唱前,其动机、句法旋律特点,纵的和声织体,横的复调关系,以及各种演唱技巧的艺术表现手段等,都要进行全面分析。在这过程中,分析作品内涵,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达到完美的艺术表现,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开放的社会需要由更多具有积极开放心态、勇敢、善于表现自我的人所组成,合唱团更需要此类人组成。实践证明,曾经有过音乐学习经历的同学(歌唱、舞蹈、器乐),或曾经在大庭广众面前有过艺术表演经历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中一般会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表现出更强的处理事物的能力。他们曾经有过的音乐表演经历对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起到了正面影响。合唱训练培养了技校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求职应聘中脱颖而出,为今后的人生道路画上满意的符号。

技校生阅读能力培养 篇11

由于种种原因, 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 (本文主要指中技) 的毕业生认同度偏低。这些不满意主要体现在非智力因素范围, 诸如不能遵守劳动纪律, 不准时上下班, 工作缺乏责任心, 不能很好的与他人合作, 不愿干小事等。其主要原因是技工院校的毕业生职业素养、职业核心能力普遍较低。笔者曾对300个典型面试题进行过统计, 结果显示:专业性的提问占20%左右, 而涉及到职业素养的则占60%, 其他20%左右属于测试反应性问题。从这样的统计结果可以初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企业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因综合素质的缺乏导致发展潜质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职业核心能力的不足。

这要求技工院校在教育教学中, 应积极探讨教学改革, 努力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去。而融人文性、工具性、实用性、职业性为一体的技校语文教学, 更应该担当重任。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 又叫关键能力、软技能, 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 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1998年,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 称为八项核心能力, 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其中数字应用、信息处理、自我学习等属于职业方法能力, 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属于职业社会能力。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 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 水上1/8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 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7/8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前者是显性的, 后者是隐性的。一个人职场的成功, 正是由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所决定。而培养学生隐性的职业素养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这是他们职业发展的支撑。

二、技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难以令人乐观。在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文的大背景下, 语文教学由于没有升学和考证的压力, 一直不受重视, 始终只是作为边缘化的学科处于教学中的弱势地位。在技工院校, 普遍实行“2+1”的培养模式, 即学制三年的学生, 前两年在校学习, 第三年在工厂社会实践。学生在校时间短, 学习任务繁重, 专业课的时间尚且不够用, 非专业课就成了被削减的对象, 语文课也难逃厄运。在笔者所在的学校, 大部分专业语文课只开一个学期, 大约40-60个学时。在学生看来, 他们来学校主要是学习专业技能的, 语文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 可学可不学。另一方面, 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差, 不能清晰的表达自我, 写不出一段通顺且没有错别字的话, 就是填写一个普通的表格, 在老师的指导下, 还是错误百出。阅读量狭窄, 阅读能力低下, 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自学能力低下。字迹潦草, 甚至难以辨认。课堂上, 学生不听课的, 睡觉的、玩手机的、开小差的、交头接耳的大有存在。学生的语文职业能力亟待提高。

技工教育必须把语文作为一门综合课程, 一种技能课来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交流能力, 提升学生获得外界信息和指令并进行筛选运用交流的水平, 形成学生面对职业变革, 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 实现个人职业生涯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在实践中, 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以提升职业技能为核心, 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适应社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需求。

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对策

在职业核心能力中, 与人交流能力位于首位。语文学科的教学首先是一种语言的教学, 而语言的存在最重要最基本的意义就是人人每天都要用。因此必须把培养、提高学生的口头交流表达能力贯穿语文课的始终。同时, 规范学生的书写能力, 通过应用文的学习, 形成基本的职场应用写作技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 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并在接人待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诚信、坚韧、吃苦耐劳、理想信念等职业品质,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1. 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组织课堂教学

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 需要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生活的基本本领, 形成未来职业生涯的核心能力。这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 要坚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 根据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的具体要求,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介绍、字词讲解、段落划分、主题归纳、写作特点总结等, 时间长了, 必然导致学生厌倦。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笔者在语文教学中, 有效引进了基于职业导向的应用文模块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竞赛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较好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比如笔者在教授《故都的秋》时, 就采用了竞赛型教学法。即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把学生分成4-6个竞赛小组, 自选组长, 发放学习工作页。然后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若干个竞赛环节, 并用工作页来引导学生参与、完成。即课前五分钟———比一比你的领悟能力, 这个竞赛环节是读故事、悟道理;比一比你的合作能力, 即填写关于秋天的诗句;比一比你的朗读能力, 即按照提示抢读课文比赛;比一比你的观察能力, 即秋景秋色的理解;比一比你的听觉能力, 即听秋声;比一比你的分析能力, 即品秋味;比一比你的欣赏能力, 即欣赏各种秋景;比一比你的写作能力, 即广州秋景的写作。最后各竞赛小组进行总结, 优胜者颁发奖品。这种竞赛型的教学方式, 寓赛于教, 寓赛于学, 赛教学三者有机结合,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 考虑了语文课程的职业性, 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意识地渗透在每个竞赛活动的环节中, 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完成竞赛活动的过程中, 既解读了文本, 又掌握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还培养了职业核心能力, 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多赢”。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 直接影响到教学设计的设置和课堂活动的开展, 不仅仅是新瓶装旧酒式的教学形式、手段的改变, 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理念的转变。

2. 以提高口语交流能力为核心, 加强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和听说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 是个人知识、智慧与能力的综合反映, 体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它能让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帮助人们获得职场上的成功。技校生在口语表达上普遍存在障碍。表达不清、说话吞吞吐吐、怯场、自信心不够、普通话不标准、与人交流能力不足等, 严重影响了他们在职场上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技校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提高他们与人交流的能力, 是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关键的一步。同时提高学生的口头交流表达能力也是技校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应贯穿课程的始终。通过培养口语交流能力, 推动其它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 要营造一个开放的语文课堂环境, 营造交流的情境, 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多听、多练, 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2006年广东省版的语文教材有一个单元专门是口语体训练, 内容包括演讲、讨论、辩论、交谈技巧、社交语言和职场语言技巧等, 学习时可根据课文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 创设口语训练情境。比如, 在学习《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颁奖词》时, 笔者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 然后播放颁奖的视频, 让学生模仿里面的主持人语气、语调, 假设给获奖人物现场颁奖;学习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后, 笔者先播放他们演讲的视频,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就课文的段落进行演讲比赛, 每个组每个学生都要参加, 组内组间均不能演讲重复的段落;在学习《滔滔雄辩妙语如珠》后, 组织学生观看近年的华语辩论赛, 并就身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小组辩论或同桌间就某一问题展开二人辩论……。另外, 学习本单元时, 我们还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让学生分别扮演家长、老师、领导、记者、甚至警察和小偷、城管和小贩、汽车维修员和车主、推销员和过客等, 把这些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 让学生去展开辩论与交流。当然,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仅靠一个单元的口语训练, 显然是不够的, 还需要在平时每一节语文课上不断练习。在教学中, 笔者还设计了课前五分钟活动, 在这五分钟里, 学生可演讲、朗读、讲故事、讲笑话、讲新闻、也可表演节目、说相声、小品等, 只要学生喜欢就行。同时, 安排班干部跟踪和监督辅导, 以提高课前五分钟的质量。还可开设普通话与职业口语、应聘交谈的技巧、职场沟通的技巧等职场文化的讲座, 提升学生与人交流的水平, 并通过相应的视频提升面试求职能力, 如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台联合主办的《职来职往》节目, 就能为学生上好入职前生动的一课。然而, 说和听是分不开的, 口语交流的培养不是单一进行的, 在此基础上, 同时加强对学生倾听的技巧和习惯的培养, 使听说读写能力同步提高, 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 规范书写、注重学生应用写作技能的培养, 提升书面沟通的职业能力

在职场上, 口头交流固然重要, 但书面沟通亦不能轻视。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在五四运动时期就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作小说诗歌, 但是一定要能写作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的既通顺又扎实不可。”这里“实用的文章”就是应用文。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成功发展的必备技能。而技校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非常欠缺。很大一部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 连基本的条据、自我鉴定、计划、总结、报告等应用文都不能正确写作, 对工作效率、个人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在技校语文教材里, 一般有一到两个单元的应用文写作训练, 内容以日常事务性应用文和职场上常用的应用文为主。包括条据、启事、申请书、倡议书、一般书信、请示、通知、函、报告、计划、总结以及求职信、个人简历、自我鉴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劳动合同等的写作, 还有一些和学生所学专业紧密联系的文种, 如汽车商务专业的《策划书》, 平面广告专业的《广告文案》, 国际商务专业的《商务文书写作》等, 这些应用文种, 和学生的专业、生活、职业息息相关。熟练写作这些文种, 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终身受益。笔者在教授这些文种时, 根据学生的实际, 创设生活、专业和工作相关的情境, 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范文引导法等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写作,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 为了加强学生的写作功底, 每周一篇随笔是必要的, 要求可根据学生实际而定, 关键在于坚持。

在写作中, 学生的书写存在很大问题。表现为书写随意、马虎、潦草、难以辨认、错字别字多等不规范现象。学生在填写求职信等相关表格时, 很多字迹难以辨认, 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不便。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可专门用2-4个学时进行规范书写训练, 可举办优秀作业展, 对书写规范、优秀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 如表扬、加分、小礼品等, 以精神激励为主。同时, 规范学生书写训练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终, 时时强调, 毫不松懈。

当然, 语文课堂教学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在宽度、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一定的限制。每一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一的, 它们之间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唤醒学生学习的意识, 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开启学生学习的思维, 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 它不仅起到的是一个影响、积累、积淀、潜移默化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把课堂所学自觉地迁移到课堂外, 迁移到社会生活这个广阔的大舞台中, 去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发展需要, 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去提升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 为今后的职业生涯、职场发展添加终身受用的筹码。这也是一个终身不断学习的过程。同时, 技校语文只有更好的体现其实用性和职业性, 与学生的职业活动结合起来, 更好的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刘文, 苗月辉, 李迈强, 冯拾松.高职生入学导读[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2]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9) .

[3]全国高等院校就业能力训练课程系列教材.与人合作训练手册[M].人民出版社, 2007.

[4]黄惠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会计专业为例[J].职业, 2011, (6) .

上一篇:混凝土使用下一篇:羧甲基纤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