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如何自我调适消极心理(共6篇)
技校生如何自我调适消极心理 篇1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技校生如何自我调适消极心理
作者:陈赤华 段幼平
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4期
目前,就读技工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生毕业生,年龄基本上在16岁左右,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在学习经历上,面临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学习的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而且,两年后直接面临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的竞争和就业的压力。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发展的不同步,使得不少学生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事物感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无所适从。更由于不少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尚未成型,易受外界的影响,因而缺乏对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评价能力,结果在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学习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障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下面笔者分析一下技校生中容易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探讨调适的对策。
一、技校学生消极心理状态分析
1.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懒散,不求上进
一些同学从初中步入技校后,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所以就缺乏了应有的动力,结果学习积极性不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还有的学生,因为中考失败,心理有了阴影,对学习缺乏自信,从而产生自卑,心理障碍又导致学习不得法,总感受不到学习的成功,进而自暴自弃,以至出现旷课、逃学现象。
2.初中阶段,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思想情操的教育
一些学生往往思想情绪低落,生活格调不高,缺少健康有益的业余爱好,课余生活单调、枯燥,进而追求另类刺激,如赌博,看黄色低级书刊或沉迷游戏、网络。
3.是非判断能力欠缺
由于缺乏对生活的理性判断,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遇事不能准确地判断是非、善恶和美丑,结果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味盲从。例如,个体形象的装扮追求另类,男生戴耳环、染头发、穿奇装异服等,女生追求所谓的“时尚”;拉帮结伙,讲“哥们义气”,加入不良团伙、恃强凌弱、违法乱纪;不顾家庭经济状况,追求享受,一味攀比吃喝玩乐、一切“向钱看”。
4.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正义感
部分学生缺乏法制意识,以至出现偷盗、敲诈、抢劫等违法犯罪现象。
5.缺乏责任感和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能力
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因而,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口角,甚至打架。
二、心理障碍的自我调适策略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价值观包括很多方面,有以认识真理为主的科学价值观;有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准则的道德价值观;有以权力、地位为核心的政治价值观;有以功利、实惠为目的的经济价值观等。无论哪一种,只有以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核心,才能有正确的人生方向,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才能防止偏面、固执偏激。学生个人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课等多途径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并在情感的升华中构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努力加强个性修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但个性特征会有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方面。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中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时,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机会可能多一些。因此,每个同学都应努力加强自己个性特征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例如,增强理智感,克服主观臆断;增强自制力,克服激情性冲动;增强自信心,克服自暴自弃;增强宽容精神,克服狭隘偏见;增强法制观念,克服懦弱性格。
3.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要切实际,如果条件不具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极小,即使是很有意义的目标,也不应列入计划。自己要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对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即使不能出类拔萃,只要自己尽力,也照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一个心理健康、善于自我悦纳的技校生,既不会沮丧自卑、无原则的自泛,也不会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要能够认识自我,真正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4.培养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情绪
要教育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用积极的态度看待挫折,从美好的一面看待周围的生活,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以及办事果断、处事不惊等良好个性,能用冷静的理智控制自己过激的情绪。
当然,技校生的心理调适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过程更需要争取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外在因素互相配合。提高技校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应注意标本兼治。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技能,使自己成为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是解决技校生心理问题的治本之策。(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技工学校)
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篇2
正确地认识压力
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有压力是正常的,当压力过大,构成对个人身心伤害和效能降低时,教师应注意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砺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极强的执教能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一堂课犹如一件艺术作品,需要精雕细刻。教师备课就像雕刻一件艺术品,需要精心准备和细腻雕刻。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教学组织管理技能,让每一堂课不仅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而且具有艺术性,才能带给学生成长的快乐。也只有当教师把课上得成功了,自己的内心才能产生愉悦感,内心也才能更平衡与和谐。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减缓压力的重要因素,是教师顺利工作的基础。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会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压抑。教师这一职业是要求人际互动极强的职业,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促进人格成长。因此,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前提是对学生的爱,爱学生、爱岗位、爱工作。教师对学生具有了爱心,就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一颗平常心
不能用平常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就不可能正确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社会上需要各种职业的人来奉献自己的智慧,教师也不例外。只要你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即使工作在最平凡的岗位,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从事的职业要求我们以学生的成长为自己价值的体现,以平静的心态看待自己和看待得失。当你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时,就要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那种态度。也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乐观是促进身心健康的一剂良药。积极稳定的情绪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是社会一份子,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矛盾,有时还会陷入烦恼和忧愁之中,如得不到及时的调节和疏通,就可能引起强烈的心理冲突,并在一定条件下引发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教师只有以乐观的心态来笑对困难,才能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平视社会,直面人生。
技校生如何自我调适消极心理 篇3
易磊增城市公安局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心理疾病比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大。”两千年后的今天,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关系复杂多样,人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与日俱增,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越来越严重化、普遍化。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比普通人更加严重,据统计,在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的今天,一线警察的平均寿命仅有48岁。心理健康是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性的基础,是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警察也不例外。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治安的质量。只有警察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因此,积极关注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对警察心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方见诸文字。目前对警察心理研究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为警察的身心健康服务,主要包括警察心理现状、心理问题来源及应对策略等;二是为警察公正、理性地执法服务,其研究内容应该包括警察执法处置案件时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应对策略等,即普通心理与执法心理两个方面。在所能查阅到的文献资料里面,警察心理研究多集中于第一个方面,即从不同视角探索警察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本文亦属此类,警察执法心理研究相对较少。
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警察存在心理问题,如果按这一比例计算,我们会得到一个惊人的结论,即我国有约34万人民警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经查阅国内相关文献,部分地区的研究调查显示:我国有心理健康问题的警察数量及比例高于西方国家。2004年,江苏省厅组织对南京、无锡等地开展调查测试,发现当前公安民警中有80%认为工作、生活压力巨大,其中有10%的人认为无法消除这种压力。同时发现:警察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等四个因素的分值明显高于社会一般群体。其中一线干警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机关民警,25-35岁的青年民警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其他年龄段的民警。2002年至2003年,广东省公安机关组织对广州、佛山、云浮三个市628 名民警进行心理测试,结果显示:民警的心理健康水平远远低于普通人群。接受测试的对象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症四个方面问题最为突出。有强迫症的比例为41.6.%,偏执症比例的为34.9%,人际关系敏感症为37%,敌对症的为34%。由此可见,我国警察,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认定为心理疾病。
二、警察存在心理疾患的表现
1.生理上的表现。由于压力对人的身体能造成一连串的破坏,警察不仅容易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如冠心病、消化道疾病如消化道溃疡、肿瘤、皮肤病等病症,而且会干扰人的认知程度,降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甚至致命。江苏省的测试结果表明,心理压力让民警在躯体化的病变症状方面比社会一般群众高出十几
个百分点,接受测试的民警有12.5%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心痛、头痛、肌肉酸疼和心血管、呼吸系统、胃肠道不适。深圳市公安局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局70%的同志患有各种疾病。
2.行为上的表现。警察的心理压力,就其行为发生改变而言,轻者表现为饮酒、吸烟的频率明显增加,抱怨情绪严重,不遵守纪律,易与人争执等;重者表现为酗酒、嗜烟、事故频发、违纪违法等,有的人还会选择自杀或杀人来摆脱困境。
3.工作上的表现。警察心理压力过大,在工作与事业上表现出的厌烦疲劳感增加,对工作不满意、无责任心、注意力不集中、畏难等,工作质量粗糙、缺勤率高、失误增多,工作缺乏激情与创造性,工作效率降低,情绪不稳定,无法对客观事物做出正确的评估,甚至会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发生。
4.生活上的表现。警察的职业决定了与家人聚少离多,不能对家人尽更多的责任和义务,这样的直接后果是家庭不和、离婚率高、与子女亲人关系紧张。据江苏无锡市的调查,警察的离婚率居社会各种职业之首,而深圳市公安局从2000 年开始开通了公安民警心理咨询热线,有一半的咨询都涉及情感问题。
三、警察心理问题的主要情绪症状及其原因
1.紧张、焦虑、恐惧等高度应激反应。大量实例和研究证明:真正的危险情境和想像中的危险情境都会使人紧张恐惧,而且想像中的间接危险情境比实际中的更危险可怕。警察值班、巡逻、现场处置都存在潜在的危险,潜在的危险必然在警察的大脑中有所反应,为了避免危险、抓捕罪犯,警察必须时时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如果不能进行正确的自我心理调适或者心理咨询和治疗,长久下去,很可能引起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发生。
2.抑郁、失眠、无聊、空虚、兴趣和热情降低等消极心理反应。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在任职头三年内耳闻目睹的丑恶面,比一般人一生中见到的还要多。工作的特点决定他们经常和活动在法律边缘的人打交道,接触的基本都是社会上和人性中自私、残忍、贪婪、虚假等阴暗的一面。再加上自身与同事在与犯罪分子搏斗中的生死一线经历,都会像梦魔一样跟随他们。此外,警察为社会积极工作,经常流血牺牲,可很多时候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有人借监督之名进行贬低、中伤、诽谤,警察满腹委屈无处诉说,对自己的工作到底怎样做才能使老百姓满意感到苦闷和困惑,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也随之降低。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比较压抑、郁闷,对别人、对生活缺少信心,变得冷漠和现实。
3.冲动、暴躁、攻击性增强、自控能力减弱等失控性情绪反应。社会转型时期犯罪数量逐渐增加,犯罪种类也更趋复杂,而各基层单位警力严重不足,这必然造成警察经常连夜加班的状况,据统计,警察每人一年平均要比一般人多干130个工作日。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生活极不规律、精神高度紧张,使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极易让人变得暴躁、易激动、自控能力降低。一个平时很内向、稳重的民警,可能会变得狂躁具有攻击性。个别警察在制止犯罪活动时或在讯问一些顽固不化、充满敌意和挑衅的犯罪嫌疑人时,就可能采取极端措施,危害他人安全,如开枪伤人或刑迅逼供致人死亡等。
研究发现,高危险性及长时间超负荷工作、大量非警务活动及权势压力、警民
关系失调及恶意投诉、社会认知偏见及负面社会宣传、家庭关系紧张等成为引起警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警察在应对个人发展、经济压力、工作调动、人际关系等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从而使情绪易出现波动反常。同时调查结果显示:48%的警察没有释放心理压力的手段,有24%的警察觉得压力有时难以承受。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健康发展和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警察心理健康的维护及自我心理调适
维护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需要从社会、团队和个人等多层次、多角度合力进行。1)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优待警。需要各级领导部门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公平的竞争平台,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民警福利待遇,改善单位办公条件及人际氛围,以及完善上下级沟通机制。2)其次是积极维护警察的合法权益。合理的进行工作部署,减少非警务活动,增加对侵犯警察权益行为的处罚条款及处罚力度,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建立良好的执法环境,使民警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的维护。3)再次是给予公安民警相应的专业心理援助,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成立或聘请专门的心理服务机构,及时为警察提供电话心理咨询、网上咨询等心理辅导;建立民警心理档案,对有潜在心理健康危险的民警主动预约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定期请专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有条件的地方应当为警察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
然而,从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心理咨询在警队中也尚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维护警察心理健康短期内关键还在于警察的自我心理调适。根据心理学知识原理,试提出以下针对警察心理异常的自我调适方法:
1.正确认识自己,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碰到问题时必须坦然的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应该想到自己的有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是正常的,不要与不安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要训练自己象局外人一样观察自己的心理,不要让你自己受情绪控制。正确认识自己,意味着全面的评价和认识自己,即允许自己犯错,同时努力寻找自己的长处。在得意与顺境中不自傲自负,在失意与逆境中不自悲自怜,不自暴自弃,不随意退却,任何时候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有得必有失”的人生道理,这样可以避免心理冲突和情绪上的焦虑和抑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告诉我们,人与环境的作用要经历图式-同化与调节-平衡的过程,在我们不断接收环境中新事物与自我心理调节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心理冲突,如果不能达到新的平衡就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在碰到问题时民警要懂得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只有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和积极、宽容的心态,才能发挥自己强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以求外界现实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从而在心理上达到新的平衡。
2.树立理想,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很多心理问题如无聊和空虚等主要源于对理想、信仰及追求的迷失。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但当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前进时,无聊和空虚等不良情绪就会离你而去,而且在你追求理想的同时,能使自己面对困难毫不畏缩,始终保持愉快充实。生活是否美好,就看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它。你可以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自己的成功中自得,从他人的感谢中欢乐;也可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或与好友一起登山、郊游、钓鱼、与家人去公园散步、或到高楼上去观看美丽的城市夜景;还可以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看电影、下棋、写作、品茗、书法等,或加强自己身体的锻炼,参加跑步、游泳、健身、打球等各种体育活动等,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3.合理宣泄,学会压力的转移。最好的宣泄莫过于与人为善,多结交朋友,在遇到困难或困惑的时候便可找个好朋友或领导进行疏泄或倾诉。压力转移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简单介绍几种.1)精神胜利法:即自我安慰法,心里只要想不与这种有毛病的人计较,把对方进行丑化或弱化,自己的心里就会宽松了很多,阿Q说的那句“儿子打老子”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精神胜利法,这不是说要我们学阿Q,而是让我们在某种情况下平息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避免更坏的情况发生。2)矛盾幽默化:幽默有利于活跃工作或家庭气氛,可以消除尴尬,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更容易解决问题。
3)理疗法:泡泡脚或进行保健按摩,通过身体的放松转移和消除心理压力。4)能量释放法:积极进行体能锻炼、到KTV高声唱歌、或者到专门的宣泄室宣泄,使心理能量得到释放,达到宣泄转移压力的目的。
4.学习心理放松技巧。平时可以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减轻紧张情绪的困扰。
1)活动身体的大关节和肌肉,速度要均匀缓慢,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2)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一些能放松身心,减少紧张情绪的词语。3)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4)闭上眼睛,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如游泳、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
参考文献:
[1]胡赤怡等.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9).[2]戴静等.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192~193.[3]陈小波.警察工作压力及其调适[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4]蔡荣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5).[5]李晓临.警察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调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6)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篇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2004年12月5日星期日
教育系王洲林 副教授
一、什么叫心理不健康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一般心理问题,类似于医学上的伤风着凉等。
2.心理障碍:分为神经症心理障碍和人格心理障碍。
前者如害怕和别人交注、紧张担心、异性恐怖、抑郁症(神经症性和精神症性)等;后者如攻击性强、偏执、强迫型(对自己别人苛求等)。这类心理问题的处理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3.重症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病。
这类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一点常识:精神病一定得用药,而且应该试图从几十种抗精神病药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药物不能猛停,应从医生指导,服用可是终身,无甚副作用。
二、什么叫心理健康
194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概念里加入了心理健康,1989年又加入了道德健康、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情绪基本稳定,没有持久的内心冲突。
2.具备自我认识和了解能力。这是一个围攻着大多数人的问题。一般而言,13—20岁要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望哪去了”的问题。
3.能自我接纳;悦纳自己。不要过分去自责,比如一位女学生就是由于丢了100块钱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以致休学。
4.能与他人相处并友好合作。沙利文教授认为精神病人都是由于自我中心导致,所以走出迷误的第一步是让他学会关心别人。
5.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体现能力,享受乐趣。光享受生活是不健康的,应该学会享受工作,享受学习。
6.具备爱和被爱的能力。
7.具有幸福感:满意,快乐,对生活乐观。
三、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健康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心理障碍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焦虑、精神病、偏执、抑郁、敌意、恐怖、人际敏感和躯体化。(2)情绪困扰比较普遍。研究表明,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的神经症在大学生心理疾病中所占比例相当高。(3)因心理障碍退、休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占总退、休学人数的30%左右。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我们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家庭占48%,学校占37%,社会占15%,所以家长对人的影响特别大。在北京,有一个独生子女班,这个班里的孩子都很自私,很残忍。如果老师不进行一定的情感的交流,那么这些孩子将会是很残忍的。这一代人教育不好,那么以后更不敢想,这一代人没希望,下一代人也没有希望。如果老师想要学生锻炼劳动能力,那是不可能的,星期六到了,老师任务一布置,爷爷提着桶进来了,奶奶拿着扫把也进来了,爷爷搭着凳子擦窗子,奶奶拿着扫把在教室里扫着。做完清洁后,爷爷奶奶握着老师的手说:“老王洲林 第 1 页 2013-5-10
师,你好!今后有什么做清洁的任务。叫别人给我们带个信,我们马上就会来!”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才形成了自私,残忍的性格。现在,北京还流行八岁大寿,现在的孩子就是太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绕着这一个“太阳”转。孩子说同学们在哪个哪个酒店过的,孩子也向爷爷说,爷爷说好,我孙子满了八岁,去哪个餐馆吃都可以。好,去吃回来了爷爷对儿子说,今天我孙子过八岁生日,你把他带到街上去玩,他今天要什么就买什么,儿子觉得这是教育爷爷的好机会。于是爸爸带上儿子上街,回来一看买了八百元的玩具,爷爷想今天我包了,以后孙子不会再要了吧!但孙子说我还要,爷爷问你还要什么?孙子说:“我还要枪。”爷爷说:“你不是有枪了吗?家里都可以开军火库了。”孙子说:“我要真枪,那个时候,我要打打打,把你们都打死。”爷爷都听得心寒了!
人的这种心理来源于家庭,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来源于家庭。现在家中都是“天上一幅月亮,地下一副麻将”的放任式的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没有健康的心理状况的。还有一种是“严管家教”式的教育,对孩子不是永久性的教育,而是思想上的压抑。北京市的特级教师任小艾老师,她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很重视,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就是她主办的一个中学生节目。一日晚上,任老师正在改作业,忽然发现门在动,于是喊她的老公一起去看看,才发现是她的一个学生站在门口还没有回家。后来任老师问:“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这一下,孩子起劲了,孩子说:“我家的刑具特别的多,有皮革鞭,绳子等等。”爸爸在打他时,他却一句话也不说,孩子认为你总有一天会老的,现在我打不赢你,以后一定能打赢你。所以他从小养成了自卑的情绪。现在在大学里进行调查,有许多同学都想当明星。男生认为我们既然当不成马拉多纳,穿一下他的衣服总可以吧!这些都是自卑的反应。这是源于家庭的教育。
我们来源于学校,学校的教育方式要注意有效性。学校要把我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理想的人,这才是我们党培养我们的方针,我们的学校就只注意了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却忽略了全面的发展。去年,我们学校专门为成教班修了一个门,他们毕业的时候,我数了一下破的玻璃数,从1楼到6楼,共破了326块玻璃。我们学校的公寓楼,修得很漂亮。孩子们进去后,今天很漂亮,明天就有一个脚印,再过半年进去看,公寓楼的墙上都印满了脚印,我测量了一下,最高的一个脚印,离地面有2米多。所以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很大。上次我在学校里看档案,我看有的同学有早恋的现象,老师就写“该同学人际关系好”,看有的孩子在学校里打架,老师就写“该同学见义勇为”,看有的同学小偷小摸,就写“该同学手脚灵活”。中学的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却忽视了德育的教育。有的学校一味地罚款,有一个中学有着罚款的明文规定:划一下树苗罚款5元,吐痰一次5毛,迟到一次5毛。一个孩子一天没有20,30元钱那是回不了家。有一次一个孩子迟到,老师说要罚款5角,孩子掏去一元钱,老师说:“我没有找的。”孩子却说:“老师不用找了,下一次我还要迟到的。”这样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学校的教育,也是我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现在中学,高中的孩子,还不理解什么是理想的标题。有一次我们出了一次“老师你知道吗”的心理解释。有一个孩子,在文章中写到“我因为在上学的路上碰见了背着粮食的老大娘,就帮她送到粉碎房,然后再去上学,而来到学校就迟到了,但老师却无情地把我关在门外,我冒着凛冽的寒风,隔着墙听着从门缝里传来的老师的讲课声。”这孩子受到了多大的委屈。知道了我们的孩子在小学,中学受到了这种复杂的教育,就可以想想这样对孩子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讲讲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任小艾发现他们班的一个学生早恋,而北京的孩子又特别能说,就像他们说的,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广州人什么钱都敢挣,武汉人什么皮都敢扯。那天走之前,他说:“任老师,明天我要走了,我再也见不到你了,以后会很想你的,想我们班的同学。”任老师反问:“真的吗?你真的舍不得我们吗?还是舍不得哪个同学?”他说:“我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心里很难过。”任老师问:“你喜欢男生还是女生?”他回答说:“当然是女同学了。”任老师问:“她有什么好呢?”谁知那个男生一下子说出了几十个好,身体好,学习好,文艺好,字写得好,同学关系好,怎么好怎么好说了一大串。在临走之前,他说:“任老师,我好想把这种爱情向她表白一下。”任老师为他想了一个办法,说:“那好,你就写封信给她。”那个男生说:“那不是暴露了吗?”任老师说:“你就写北京119中学任小艾老师收,里面套上一小信封,我再交给她,但是有两个条件:
1、信必须一月一封;2,女孩子看了信要情绪向上,不要向下。”男孩子高兴地回答说:“好!”心里想:我怎么碰到这么好的老师?一个月以后,任老师收到了信,老师知道这封信,果然是一月一封,第一个目的达到了。于是老师找来那个同学,让她看了信,那个女同学看了那封信后果然情绪高涨,于是那个女同学把信给任老师看,信中写道:你一定要争取学习时间,我永远也忘不掉你!大家想,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啊!记得有一句话,冲淡的回忆却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初恋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北京的一个孩子,父母都是报社的编辑,发现自己的孩子每天回来也不学习,只写“花啊!草啊!我爱你啊!只有你知道啊!……”于是家长很着急就找任老师。任老师说这种现象很正常,人到了十七八岁有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而我们又没有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向导,所以早恋的弟弟,妹妹们没有导向。有的人把早恋比做甘露,而这股甘露随时随地可能被杂草,泥土所吞噬,只有有向导才行,就算是成年人,也把爱情比作是大海中的帆船,都不知道方向如何把握,更何况那些弟弟妹妹和我们呢?所以说,社会,家庭,学校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心理的障碍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1、主动适应大学生活
(1)生活上高中与大学的不同
(2)管理与教学方式上高中与大学的不同
个人学习所需的七个转变。第一,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所以,应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第二,需从“学会”到“会学”,“学会”即把书本记载的知识和课堂传授的知识学到手,而“会学”则需树立不断学习的态度,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懂得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第三,本着治学应“不妨碍他人而发挥自己的自由”,需从“知识型”学习转向“素质型”学习;第四,学以致用,因而应摈弃“仓库式”的学习,向“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转变;第五,从一般性应用到创造性应用,因为知识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创新性,创新思维是发展的导向,创新技术是发展的动力,创新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创新体制是发展的保证;第六,从“单一专业型”学习到“复合交叉型”学习,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兼备;最后,从“阶段学习”到“终身学习”,再次强调了“终身学习”。
2、学会积极认知,矫正非理性认知
3、要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习认知不良情绪,调适不良情绪,培养良好情绪。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自知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反应方式或叫反应模式。来事了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反应就叫反应方式。大家要训练最合理的反应方式。人的反应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情,这是一种情绪、情感、、感性的反应方式。它以事物的表面特征、个人的好恶为基础。
(二)理性,这是一种以事物的本质和自己的逻辑思考为基础的反应方式。
(三)悟性,这是比较超脱的反应,是看透了之后的反应。这种反应从行为上、语言上可以是零。要达到这种状态恐怕要到60岁,这是需要积累和培养的。当然也不是说你们现在一点悟性反应都没有,要是你们反复地碰到一件事,到后来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不就那么回事吗?这种情况是比较低层次的悟性。比如卡拉OK,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很新鲜,但是久而久之大家就厌烦了,不就那么回事吗?大家凑在一起扯着嗓子瞎喊一通。你们大学生要自觉地训练自己的理性反应方式。不用操之过急非要在30岁就练成70岁才会有的悟性。“随心所欲不逾矩”是要靠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不断丰富的。也许有人会说出家当和尚尼姑不都很快就有悟性了吗?这种做法更是极端化了,以前抗战的时候要是人人都去当和尚我们还怎么打日
本人?要是两个人结婚之后都出家当了和尚尼姑,那岂不酿成家破人亡了?当然也不能一点悟性都没有,要是一个人一丁点悟性都没有的话那他就是干面包一块,整天绷着脸,岂不成康德了?
在三种反应方式上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的建议是:屁股要坐在理性上,同时一手拿情,一手拿悟性。做到这点的话,人际关系就好办了。大家不生气也不吵架不别扭。大学生也高高兴读完大学。要是大家光有感性那非动干戈不成,要是光有理性,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也不会和你搞好关系的。
第二,每个人在与人共事时都有一个思维归因。思维归因有三种:外归因、内归因和科学的归因。几个人共事难免有成有败,在事情成功时内归因的表现是“没有我做不成,一切都是我的功劳。”这种内归因的做法会使你孤立,以后还有谁会和你搭伙啊?在21世纪的科学研究中,你单枪匹马的一个人什么也干不成,你必须和别人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就是拿诺贝尔奖的也不能把成功都归因与他自己。外归因的表现是极度的谦虚,说事情能成功全是别人的功劳,自己什么都不行。这种外归因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你会把别人吓着的。别人也会觉得你这个人是不是有点虚伪?凡是成功内归因的人肯定是失败外归因。在归因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实事求是,一归一,二归二,合同制先小人后君子来得爽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最后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明确的成绩可以拿出来,这就是先小人后君子。大家应该培养科学归因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利他和利己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利他不可能完全不利己。比如你在火车上给一个老太太倒水,你付出的是体力,可是你在道义上得到了满足,你的自我评价会因此升高,你的行为是扶老携幼,是“仁”的。人除了物质上的获得还有精神上的获得,在精神上不断地获得就会成为精神上的富翁。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不能“穷得只剩下钱”。所以我们要摆好利他和利己的关系。
第四,人际关系的大忌是嫉妒。嫉妒是一种自我贬低。嫉妒别人就是承认自己不行,在咱们中国一个人稍露苗头就会被别人嫉妒,这说明整个国民素质低下。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嫉妒的关系,而应该是竞赛的关系。互相竞赛,赢的不骄傲输的不气馁。输的祝贺赢的这次取得的成功,同时自己努力争取下一次超过他。嫉妒、造谣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这是很不好的。国民党时期说“闲谈莫论国事”,我要说“闲谈莫论他人是非”。有些人对别人的成功要议论,对别人的失败也要议论,任何东西都是他们议论的对象,这是很不好的做法。公众人物可以被别人议论,因为他们站在那里就是让你议论的,可是普通的人不应该成为别人议论的对象。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意义不是被他人议论。议论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不好的。你们年轻人要把这个民族的陋习改掉。
在别人背后议论他人的好坏是对人际关系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行为。你们同学之间也不要互相议论,对某个人有意见你可以约个时间,或找个机会当面告诉他,指出你对他不满意的地方。这样对方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因此感谢你,人际关系就会和谐融洽。在美国和俄国时,从来没有人在别人面前说第三个人的坏话,因为他们认为和一个人议论另一个人的事是不道德的。你们青年学生应该也要克服这种毛病,它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极具杀伤力。在你们这个年龄阶段是重建人际关系的时期,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你的个人健康,对以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技校生如何自我调适消极心理 篇5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对学生的影响
那是1996年5月的一天,在我踏上讲台第二年的一节思想政治课上。当时我在检查前一天布置的作业,检查到一位叫陈俊的同学时,他的作业一片空白,但仍很不在乎的样子。对于这种情景,我很生气,问:“为什么不做作业?”他回答道:“不想做,不会做!”我说:“你不会做,不想做,还做什么学生,干脆就不要来了!”,随即我把他桌上全部的书本洒落在地,把他的政治书也愤怒地抛向了窗外,还狠狠地煽了他一个嘴巴。其实当那个嘴巴打下去后,我就开始后悔我刚才的举动,可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倒反过来掀了我一个嘴巴,动作是如此之快、如此之重!我似一头愤怒的狮子,又打了他。我们就这样撕来扯去了几个回合。他人高马大,力气我又敌不过,我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这番“表演”,终因敌不过他而受了奇耻大辱。我扔下了课本,扔下了课堂,扔下了全班几十名同学,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表示再也不去那个班上课了。两位校长了解了情况后,认真做了我一番思想工作,我激动的情绪平静了很多。几天后,事情由于我的不再计较.终于平息。一切又恢复到事情没有发生之前的样子,只是我不再去管那位学生,在我的眼里,当时他就是一个真空人,是不存在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经常在我的眼前浮动,我总在想,假如是现在在我的课堂中,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我后来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下面几点:
1、认为教师的职业是天职。神圣不可侵犯
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较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红烛精神,无一不是流露对教师的赞美。这往往给教师心理产生一种自豪感、优越感。认为所有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对教师尊重,即使是在自己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时.也觉得自己是高尚的,是崇高的社会典范,不容侵犯。
2、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
由于长期以来,“严师出高徒.不打不骂不成才”的错误观念在作怪,我们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要,往往单从教师需要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角度出发,造就了一大批“乖孩子”,一大批没有个性特长的、没有生气的机械式的学生。
3、自身心理状况还存在着偏差
教师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我想那次的事件,主要是因为我的情绪过于激动,急于求成,没有对自己的情绪很好的加以调控。教师常常以为别人尊重自己是应该的,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被尊重的内心需要。其实这种心理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不成熟。我现在竞然有些后悔打他的那一巴掌,却又非常感谢那位同学给我的一个巴掌,让我在震惊之余学会了反省,学会了思考。倘若我能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如果我能在当时对他的内心需要进行了解,认真揣摩他的想法,尽量帮助他走出困境;如果我能把他和自己放在同等的位置,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也许这一切是不应该发生的,也许他会和我成为知心的朋友⋯⋯我知道那次事件其实对陈俊的心理也造成很大的伤害。后来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也或多或少地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都给予了很好的解决。不可否认地说,我已经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
这次事件,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是有人格尊严的,有被他人尊重的内心需要,教师应把学生和自己放在同等的地位上进行教学。作为教师,不但会教学,更要会教育,更要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为教师,要对自己的心理不断调适,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教师,也要深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尊重学生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两年中,我也积极参与了.而且现在也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负责人,记得在“我的教师观和我的学生观”的论坛中,结合这个案例,我谈了许多想法,并且还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
耐下心来,放下“神圣”的架子,其实你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可爱,都是那么真诚!感谢那一巴掌!
资料来源:期刊名:中国教育现代化
技校生如何自我调适消极心理 篇6
我通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之后,使我受益匪浅,让我了解了现在的教师职业压力大,给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有极大的伤害。也了解了教师的职业压力从何而来,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如何做好自己的心理调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去领略自身的情趣,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多做有意义的活动。对待他人要与人为善,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对待学生要有平静心,学生本来就是制造问题的个体,只有在不断产生的矛盾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用自己的优点和积极因素感染他人,根据个性特点,采用灵活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策略,以化解职业适应障碍,提高工作效率。
3、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时,难免有工作压力。要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你不能改变生活环境,那就试着适应生活环境,多与他人交往,谈心缓解压力。
【技校生如何自我调适消极心理】推荐阅读:
技校生心理论文05-24
技校生毕业自我鉴定优秀05-26
浅谈技校生的自我教育08-09
技校生厌学心理现象分析与纠正方法06-05
技校学生的心理11-15
技校面试自我介绍范文09-04
技校如何渗透德育教育05-20
技校如何上好体育课08-12
技校毕业学生自我鉴定10-09
技校毕业自我鉴定xx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