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共12篇)
初中化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1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通过图示、声音、动画等形式,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由难转变为易、由抽象化为直观生动、由微观认识转化为宏观认识、由枯燥无味变为生动有趣。文章对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整合;同时就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认识误区做了阐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整合,优化
就初中化学学科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初中化学中一些微观反应、在实验室不可以让学生完成的尝试性的实验,如有毒的、危险的、爆炸的、缓慢的反映,通过多媒体的模拟实验,将反应原理、错误操作后果进行展示,并可定位在某个时间,化抽象为具体、也可以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1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初中化学的整合应用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化学的整合应用可以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从教学内容的凸显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到师生互动方式,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1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凸显方式的整合
(1)能把生活中的化学搬上化学课堂,把课堂“情境化”。
初中化学是紧密联系实际的一门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它离不开物质之间的反应。
那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这些化学反应,如高炉炼铁、奥运圣火的点燃、氢气球的升空、火箭升空、沼气池、煤的炼制、纯净水的制作,混合物的分离等,使学生能感受到化学反应、化学的应用就在身边,犹如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参与化学实验探究、学习化学的兴趣。
(2)能把化学反应动态过程“直观化”。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涉及到化学反应,而授课教师又难以把化学反应在教室里向学生很清晰的展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于理解。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模拟化学反应历程,使学生看到反应过程中的分子、原子裂开与组合,从而可以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因而生成了新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3)能把微观现象“宏观化”,模拟和放大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一些微观问题很难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学生只凭借通过对其进行宏观观察、教师的语言描述、引导进行猜测、想象达到完全理解是很难的,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可以把这些微观的东西放大摆在学生的眼前。
如在讲到原子的构成时,学生很难理解,可是利用多媒体的立体动画就可模拟出原子的立体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限制,扩大了学生的宏观视野,强化了直观效果,有效地把教师头脑中的正确的微观图像、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整合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化学教学往往借助于黑板、粉笔、挂图、教学仪器、实物等直观教具,通过教师语言文字的辅助讲解,来使学生感知、认识、记忆。
但是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很难用确切生动的语言表达,以达到让学生理解的目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凸显比传统教学的优越性,可以达到把学生的视觉、听觉都调动起来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把课堂演示实验中危险性实验、有害物质实验、有毒物质实验及一些很大的实验或时间很长的实验用多媒体展示,来达到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试验装置,完成教学目标。
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时间,增大教学信息。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知识点比较零碎、杂乱的章节用图表的形式展示,还可以进行边放映边讲解比较,把需要比较的几个表格放在同一个幻灯片上同时放映,这样既清晰又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不仅能加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将知识系统化,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2 多媒体教学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认识误区
2.1 认为多媒体教学技术中的模拟实验可以完全代替课堂化学演示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若在教学中一味的追求用化学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来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实际实验操作技能低下,甚至不会拿仪器、使用仪器,时间久了会对实验丧失了信心,失去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没有了实验成功的快感和乐趣,更没有了实验探究的内在动力,只是做到了接收知识和结果,不追求实验探究的过程。
2.2 认为把知识放在投影屏上了,就没必要在黑板上板书了。
板书的书写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记录过程,是思维过程的体现,它是师生视觉、听觉完美的结合,是同步效应的产物,给了学生一个良好的活动过程,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活动慢慢深入的一个平台,及时更改、深化板书内容,使内容资源最大的开发利用。
2.3 认为展示的图片、动画内容越多越好,一味追求趣味性。
有的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认为多安排课件会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实不然,过多的图画、动画、音响会使学生感觉视觉、听觉感到杂乱,缺少了思维的空间,分散了学生思考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不要的趣味中,甚至学生的大脑走私想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影响了教学效果。
2.4 对多媒体教学课件采取照搬主义。
为了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各个教学教材部门开发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适应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很多的教师节省时间就直接从网上下载、或从现成的课件中拿来应用,但没有理会制作课件人的意图和吃透课件所涵盖的内容,造成了课堂上是课件生硬的连接,没有很好的逻辑性和网络知识性,会在上课中产生与课堂的教学目标不和谐的情况。
2.5 认为多媒体教学技术就是把化学教科书上的内容搬到屏幕上,对着屏幕上面讲就是把多媒体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了。
大多数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用多媒体再现教材中的内容,把原来的黑板和粉笔显示的简单变成了屏幕和键盘来显示,把教师的讲解灌输变成了多媒体的演示灌输。
从表面上看来是把内容丰富了,若没把二者整合好,实际上就是变成了大量信息进行展示了,而学生会觉得多而杂乱,起不到预设的目的。
所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与教学中,只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代替课堂上的所有东西,克服应用与教学中的盲目性,不能一味追求全过程化的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作用取决于它的应用者,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需要教师去把它们与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进行有机的揉和,在教与应用、动手与实践中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多媒体教学和教学模式的有机整合,促进化学手段的更新和最优化,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多媒体CAI课件在化学课中的应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08
[2]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河北2003年初中教师全员培训教材
[3]高明.浅谈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若干原则[J].化学教育,2001年03期
[4]罗正样.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N].毕节日报.2009年
[5]丁非,王学松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的局限性与电子课件选择[J].化学教育2000年Z1期.
初中化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2
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案例
稻田镇田马初中 张法国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第二单元第二节(2 课时)
学生信息:一个班 52 人,分成 14 个学习实验小组,其中每个组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是优秀一名,良好一名,一般一名,差一名。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时数: 2 课时。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 14 套(玻璃管中注满了 10%~15% 的 NaOH 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
学生自备: 2 张直径 5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氢原子)一张 10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氧原子)多媒体材料:课件:(1)水的电解示意图(2)电解水实验的指导(3)氢气的燃烧 网上资源: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文字资源:《初中伴你学习新课程从书》中的“课外探究”;氢气的燃烧有污染吗
三、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水的分解
(一)提出问题导入(师)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
(二)解决方法:
用实验验证
(生)猜想同或不同
(师)那么用什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生)实验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4 个小组,每组 3-4 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师)同学们在实验中要学会运用观察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1)两个电极,两支玻璃内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个电极产生气泡,并且与正极连接产生的气泡慢,负极连接产生的气泡快。通电一段时间后,两极玻璃上部汇集的气体体积比大约是 V 正极: V 负极 =1 : 2。
(每次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点击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水通电产生气体是什么呢?是不是水蒸汽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2)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生)管中的气体被点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为什么?
(生)不是,因为水蒸汽不能被点燃。
(师)对,这种能被点燃的气体就是氢气。也就是在氢气球里所装的气体。
(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师)这种气体是不是水蒸汽呢?
(生)不是
(师)这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就是氧气,也就是我们呼入的气体。
(板书)水通电文字表达式:水→氢气 + 氧气
(师)分析此反应特点,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二种,像这种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我们叫它是分解反应。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而且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练习)判断是否为分解反应
(1)教师掰粉笔
(2)《伴你学》 P37,3
(四)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实验
(师)看待一个问题,我们不能仅限于表面,而应从多角度分析,深入思考。下面老师提醒几个角度,你们分析一下。
(1)从能量角度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
(3)从微粒的角度(此时将很多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适从)
教师一一点拨,生逐一回答
(1)水吸收了电能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师)化学变化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我们不紧得到了所需要的千千万万的新物质,而且也可以吸收或释放能量,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或储存。
(3)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五)建立模型得出化学变化实质
结合课本中的模型
(师)想象一下,刚才看到的水通电形成氢气和氧气在微观世界里,他们的微粒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小组讨论
(生)小结:水在通过时,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氢气。氧原子跑到了一起,形成了氧气。
(评价)这位同学说得比较好,有没有同学补充一下。
(生)水通电时,水分子里面的氧原子和氢原子分开,每两个氢原子形成一个氢分子,氢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形成一个氧分子,氧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氧气。
(师)完美的描述,道出了化学变化的实质,请同学们给点掌声。
(展示多媒体)水电解示意图
(师)刚才所说的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加热水变成水蒸汽,他们的微粒变化有什么不同呢?(生)水通电时分子变成了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水加热时,分子没变,变的只是分子的间隔
(师)这就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六)介绍分子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师)我们知道水,氢气,氧气都是有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实际上,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很多物质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抬手)看手上的这枚戒指,就是由金原子构成的,而中间的钻石,也就是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还有惰性气体氦气也是有氦原子构成的。因为原子也是一种微观粒子,当然也就具有微观粒子的的一般性质
(看书)P39 看图结合
(七)反馈练习及作业
《伴你学》 P37 反馈练习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都穴道了什么?
(生畅言)
第二课时:水的合成
一、复习提问
1,水通电生成了什么?是什么反应类型?
2,水通电与水加热有什么本质不同?
二、引出新问题
(师)我们知道,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分解反应。我们不妨采用逆向思维来考虑,如果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氧气是否相互反应生成水?
三、解决问题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将氢气点燃看是否生成水,可以在火焰的上方放一个玻璃片,生成水的话会有水滴
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演示)点燃从启普发生器出来的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引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火焰的颜色,找两个学生轻轻触摸烧杯
(提醒)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要点燃的是纯净的氢气
(生)纯净的氢气在空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生)通过上述实验,说明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
(板书)文字表达式
氢气 + 氧气→水
(推断)对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看此反应的特点,如果让你给这个反应类型起个名字,你会叫他什么?
(生)多变一个,叫合并反应??(师)这个反应叫化合反映,那么,你认为如何去判断化合反应呢?
(生)首先是一个化学反应,并且有多变一的特点。
五、知识迁移
(师)我们知道,研究问题应从多角度思考,那么对上述实验,你们又能从哪些角度说说呢?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互相讨论)
(生)小结:
(1)从能量的角度这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3)从微粒的角度,知道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六、模拟微粒变化
(师)小组同学根据上节课演示的水电解示意图,在组内用大圆纸片表示氧原子,小圆纸片表示氢原子,把水形成的过程模拟演示一遍。
(学生上台演说)
七、物理化学性质
(分析)电解水形成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都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变化中表现出了水、氢气、氧气的一些性质,这些性质称为化学性质。例如:水有通电分解的性质,氢气有可以燃烧的性质,氧气有可以支持燃烧的性质。我们发现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而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
粒构成的。例如:像水由水分子构成,那么水分子就有通电能分解的性质;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就有可以燃烧的性质??。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等等。物理性质是很多分子集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性质。
八、知识整合、梳理
九、信息链接
氢气燃烧有污染吗?
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十、练习及作业
《伴你学》 P40 反馈练习
四、教学效果与课后反思评价
本节教学,从课堂气氛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的互动及小组生生互动进行的很好。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都很成功。采用多媒体,纸片模拟微观世界中水的分解与合成有效突破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本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实验探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等得到了培养提高。不足之处是本节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把握的尺度不够好,尤其是在第一课时中,从多角度分析电解水实验,教师对学生的情况分析不到位,设计问题缺乏一定的艺术性,造成学生回答困难,好在由于及时更正,使学生在第二课时表现良好。
从整体教学过程及学生的练习反馈来看,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新授课,不过通过本课教学再次提醒教师要充分备学生。
荐上教版
九
年
级
化
学
教
案
全
套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教
学
设
计
范
例
初中化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108-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上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挑战。如何让培训出来的学生更富有社会竞争力,更符合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道路。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作为信息技术成功体现的多媒体技术正悄然走进各级教育的课堂。对于这一新生事物,年轻教师纷纷尝试体验,从中获得很多的成功经验。
初中化学是化学的入门阶段,非常的关键。然而化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很多地方需要有空间想象能力和数理分析能力,不能仅凭死记硬背。因此说,化学是一门难以入门,难以深入的學科。多媒体技术能够通过它的图文声像对这些抽象的内容用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对化学的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 多媒体教学优化初中化学教学情境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专长。多媒体教学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教学能力之强、效果之好是任何单一化教学技术所不能比拟的。它能够创设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化学教学情境之中,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如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概念和原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单靠语言和文字的描述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就能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从而大大加强学生对于化学概念认识的深刻性。
随着三维动画技术和电子虚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也变得具体可感可知,易于接受了。比如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化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从电子层深入认识,亲眼目睹微观形态下的电子的变化,便于他们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2 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化学实验
2.1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演示效果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教师演示实验由于反应容器太小、速度难以控制等诸多原因,致使学生无法清晰地观察到,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程度。而应用多媒体技术就不同了,它能增强化学实验的可见性,强化化学实验的演示效果。
例如,教师在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的演示实验中,过去一直是把钠与水放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改用多媒体展示台中的投影仪,把实验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进行,教师向盛有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就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增强,教师也能够方便地讲解实验原理,作出实验结论。
2.2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实验,以减少环境污染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危险性比较大又很重要的实验,教师通过动画模拟实验过程同样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化学实验操作中有很多容易出现的错误的地方,教师不宜把错误操作直接演示给学生看,因为这样做会非常的危险。而通过计算机模拟错误实验过程,就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学生同样印象深刻,也能达到言传身教的教学目的。
教师采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实验操作,通过放慢动作,分步骤讲解,就可以不仅把造成错误的原因展示清晰,而且可以渲染出一种浓重的气氛,让学生观察后产生深刻印象,从而加深对错误实验原因的理解。
2.3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工生产过程,让学生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学生了解这些应用,就会感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出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化学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学习状态变被动为主动,使他们的化学学习更富积极性和探索性。 而多数学生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从未见识过,因而缺乏感性认识,教师改用多媒体计算机就可以形象逼真地再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教师也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加强学生对这些环节的具体感知,强化记忆化学反应过程。
2.4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过程,化抽象知识为具体现象,增强知识可感性
学生之所以感到化学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化学所展示的知识领域太微观,学生无法用眼睛直接观察到,从而妨碍了学生对于这些知识领域的理解和交流。而教师一旦能够把这些领域反复地展示给学生,势必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无机或有机化学反应过程,让学生直接看到化学分子、原子的分离和重新组合的动态过程。
例如,在化学平衡一节,教师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氮分子、氢分子、氨分子达到平衡的动画过程,通过动画画面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分析达到化学平衡的过程和规律,把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让学生容易理解,便于记忆。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
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利用文字闪动、图像演示及CAI的声、光、电等多媒体软件信息,改变传统教学以“嘴巴和粉笔”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编辑的网上教育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增强学生视、听、读、写功能,学生的思维由模仿思维到程序思维再发展为创造性思维,还能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写例题、画图例及进行总结性归纳和物质与物质的性质对比等,用时比较多。教师可以用PowerPoint这一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软件把画图和练习题做成一些简单的课件,上课要用时只需点一下鼠标就可以把画图和练习题及答案依次呈现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样教师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4 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能力
教师在讲授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原理时,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种问题。多媒体教学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理解的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供了最充分的认知环境。比如学生在学习“原子”时,对原子是怎么形成分子的很难理解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三维动画,生动、形象地模拟演示氧化汞分子分开形成氧原子和汞原子,随后每两个氧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氧分子,多个汞原子直接形成汞单质。学生通过观察分子分裂、新物质的形成,很容易掌握原子与分子的关系。
初中化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4
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已经从20世纪的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演变成当今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初中化学课堂当中,教师应当根据课堂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关情境,将日常生活与课堂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世界的重要途径,初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启蒙阶段。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污染性,在实际操作当中具有一定难度。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化学实验虚拟化,弥补场地实验器材等的不足。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虚拟实验,能够多次反复地进行实验和学习,详细了解实验步骤、方法、注意要点及相关实验规范等诸多细节,在实际操作前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得实验顺利进行。同时,现行很多化学软件如化学快录、仿真化学实验室、元素屋、化学元素周期等都具有操作简便、交互性强、形象生动等特点,很好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合理利用这些化学软件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堂强大的演示能力,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的认知负担。化学与其他理科思想不尽相同,复杂多变的化学式、半经验化的理论都为化学学习带来了困难。同时,物质内部结构、化学反应机理等都是很抽象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展示,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理解,促进化学课堂教学。
●初中化学多媒体课堂互动特点
首先,初中化学课堂的学习和培养,旨在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理解方式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于传统初中化学课堂的灌输式教学,多媒体能够更加灵活地将信息呈现到学生面前,教师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安排组织课件内容,将化学内在联系和规律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渐引导学生发现学习难点、重点,并辅导学生解决难点问题。
其次,多媒体课堂将传统课堂中的角色转变了,使得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处在一个公平的环境当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配合越来越密切。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变化,使得学生更愿意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公平的平台。在多媒体课堂中,即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会被带动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表现出他们积极的一面。同时,教师在得到学生积极反馈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信心。多媒体能够为教师节约大量板书时间,使得教师有更多时间针对课程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引起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使其主动投身于讨论当中,克服了课堂学习气氛过于单调的状态。
●初中化学多媒体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多媒体课堂由于采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然而,如何掌握好课堂气氛是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初中化学课包含了很多的实验、生活化的多媒体资料,课堂气氛影响着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课堂气氛稍有掌控不好就会使得课堂讨论偏离教学内容本身。多媒体课堂节奏稍快,教师就很容易忽视学生求知的主体性,学生流连于屏幕和课本之间,使得课堂交流互动很难进行。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5
焦作市修武县城关镇一中
赵海霞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焦作市修武县城关镇一中 赵海霞 邮编454350 论文摘要: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辅助课堂教学的媒体,只要能说明问题,越简单越好。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一种不能被代替的教学媒体。采用录像实验教学,效果显著,真实可信。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可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合理、科学地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原理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辅助化学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就应当围绕上述化学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其中那些常规教学难以突破的难点来开发。那么,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应用于课堂教学?对于化学科,更有其特点。
一、辅助教学多媒体、越简单越好
在教学中,对于媒体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而定,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每节 45 分钟的课,选择的媒体太多太复杂,花时太长,那么将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媒体的选择,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应越简单越好。
二、释微观粒子上体现辅助性
宏观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而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效果。那么,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电教媒体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例如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的构造、电子的得失等等。
三、化学实验教学上体现辅助性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结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演示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益于在课堂上演示;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配以放映实验录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现阶段各地发行的实验录像带只能线性播放,难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心选择某一片段、某一镜头,更不便在画面中穿插对实验的探索性思考,所以效果不佳。在制作课件的实践中我有以下心得:
1、对传统实验中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的要保留下来,亲手做演示实验。
2、用电教手段在课件中穿插实验录像,在录像中设置控制按钮,实现教学中能动地控制讲课内容。
3、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如工业生产流程图,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反应时间长的实验的压缩过程等等。如水分解反应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再如浓H2SO4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入浓H2SO4,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
四、辅助教学多媒体,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中居指导地位的要素。现代化教学媒体在课堂中适时运用,可以使教学目标圆满顺利完成。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多媒体创设的活泼、形象、直观、审美的情景,可以激活联系,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刺激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为师生在互动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多媒体展示的直观动态的画面,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例如,讲解排空气法集气时,由于空气没有颜色,学生不易理解集气原理和操作要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瓶口向下的集气瓶,导入的气体为密度比空气小的有色微粒,微粒扩散聚集到集气瓶底部,并把“蓝色的空气”逐渐挤排出来。接着演示导气管插入到集气瓶底部与不插入到底部收集的两瓶气体,是否纯净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利用多媒体提供的“素材”结合排水法集气原理便很易理解排空气法集气的原理,掌握操作要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要求学生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出发,确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教材叙述简练,学生理解及记忆都有一定难度,用多媒体简单的重现制氢气、氧气实验过程,以及选择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的确定,图文并茂,交互性强,教学过程轻松。教学重点突出。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如讲《CO的性质》时,可把家中的煤炉燃烧过程拍成录像用于上课,既节约时间又使现象形象直观。又如讲“碳还原二氧化碳”时,很多同学很难想象这个反应实验该怎样做。如用确定采用铁管作为木炭还原二氧化碳的反应器,然后把实验拍成录像,这样把一个复杂、反应时间长的实验带到课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辅助教学多媒体,促进知识掌握。
在课堂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投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首先应认真写好教案,将投影次序,提什么问题,讲解分析的内容都编定。还必须把握投影时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恰当地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知识的掌握。另外,媒体的运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化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6
一、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可以储存和呈现伴有声音的动态图像,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有趣化,微观问题宏观化”,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于一身,可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能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遥远的、历史的、难以感知的事物;同时,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观察无法直接观察的微观现象或危险性较大的活动提供方便;其图像或声音资料可以反复播放,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反复观察、反复练习的机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化学课堂教学中,若能正确的选择并适时地运用多媒体,不仅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拓展其空间想象,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讲解、传授、突破知识难点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化学教学虽然有实验在演示,但仍然普遍存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弊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恰当播放一则故事、一段录像、一幅画面,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和强烈的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播放一组精心剪接的短片:蔚蓝色的地球远景逐渐拉近,湛蓝色的海洋,江南水乡,紧接着是小桥流水,一直到污染的河流,漂着死鱼的湖面,干涸的河床,枯死的大树……短片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产生极大的冲击力,懂得了“水”是人类宝贵的重要资源,更创造了学生主动探求的氛围。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课本和教学内容,要明确多媒体课件是为授课服务的,不能脱离授课而单纯只为了让学生高兴。同时,多媒体课件还要尽量根据学生熟悉或者是感兴趣的话题来制作,比如学生熟悉的歌曲、电影等。
2 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机
(1)利用多媒体,增强实验演示“可视化”。化学演示实验,一般选用试管,用量少,操作方便,但由于试管体积较小,实验现象只能近看,不能远瞧。如果对这类实验,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投影放大处理,那么全班同学就都能清楚地看清药品的颜色、状态及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实验现象,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克服了演示实验可视性差,后排学生不易观察的弊端。
(2)利用多媒体,把微观内容演示“宏观化”。初中化学中关于微观世界的知识内容,对于刚迈入化学世界的初中生来说,很难通过想象构建微观粒子的模型及相关知识结构,一直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分水岭”。结合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把微观内容“宏观化”,把微观粒子的构成、变化规律用多媒体模拟出来,使学生脑海中呈现微观景象。
(3)利用多媒体,使有毒、有害、具有一定危险性实验演示“可行化”。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把环保和安全教育纳入重要的内容,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安全意识,提倡“绿色化学”,而在教室或实验室里无法演示有毒、有害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或危险性的实验。借助FLASH等动画软件就可制作形象逼真的画面,让学生受到直观教育。比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有污染的实验。
(4)利用多媒体,使工艺流程演示“直观化”。初中化学实验中对一些复杂的工艺,如水的净化、炼钢炼铁、煤与石油等,我们不可能将学生都带到现场,带到反应装置中去参观,更不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只能借助于模型与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于电视、电影或录像。如果我们将这方面内容集成到课件中去,有工业流程图表、内部结构解剖,配有反应原理的讲解等,耗时少,效果佳。
(5)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学生对色彩鲜明、呈动态的东西特别感兴趣。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图、文、声、像等多种功能优势,就能巧妙突破重点、难点。
初中化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7
从教学实际来看, 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的时间多达几个小时, 费时费力, 一般的老师不太可能把多媒体教学应用在每一节课上。那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下文笔者结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切身体会, 提出解决方案。
一、在讲解理论知识或微观粒子运动等抽象内容时使用
世界上的宏观物质由微粒构成, 而对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 无法形成直观的感受。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基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的抽象属性, 大部分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感到茫然, 难以形成清晰的概念。因此, 常规课堂教学就通过图形图像、视频或三维模型展示, 消除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把考察对象直观化、放大化, 由小到大, 由静到动, 把微观粒子等认知对象放大为巨大的示意图像, 通过动画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去把握物质微观结构的科学属性, 增加学生对事物的内在的、逻辑的理解, 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比如, 由于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等内容比较抽象, 对象的语言描述也较为繁琐, 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极高, 学生理解起来倍感艰难。但是, 如果通过多媒体课件, 就可以把H原子、O原子、Fe原子、Ar原子等原子结构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正是这些现代教学工具的灵活应用, 在学生眼前呈现了一个放大了的“原子世界”, 帮助学生有效地形成了原子结构的空间想象。
二、模拟化学实验操作时使用
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建立在化学实验上的, 化学实验也是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化学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前提条件, 其实证求知的意义毋庸置疑。不过, 在传统课堂的演示实验中也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现实问题:一是反应装置规模小而学生人数众多, 导致多数学生无法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二是许多化学变化现象稍纵即逝, 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及时落在应当着重观察的环节或区域上, 因而对知识点的感受不深;三是一些实验项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而受课堂教学时间所限, 无法及时得到实验结果;四是演示实验时, 教师既要自己亲自动手示范, 又要顾及全班学生的操作, 以致无法组织他们开展同步的思考和讨论, 实验与探究的学习气氛不够浓厚;五是有一些实验项目带有安全隐患, 不适合在课堂条件下开展。那么, 如何解决这些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呢?
运用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首先, 把传统实验中实验现象较易观察的保留下来, 老师亲自做实验演示。接着, 对实验过程中的稍纵即逝的现象瞬间, 或学生注意力难以及时集中地观察的重点实验, 我们可以先演示后讲解,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分解动作般地再现实验的关键环节, 在关键的地方设置一个按钮让动画停下来, 以便于学生仔细观察和充分思考。其次, 对于一些不便于现场演示的实验, 比如危险的爆炸实验, 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实验、仿真实验, 包括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慢镜头、反应时间慢的实验的压缩过程, 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观察, 学生的安全也有保障。同时, 化学实验中由于一些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危害, 老师无法通过实验手段演示, 如果光靠嘴巴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性, 通常学生会认为老师在危言耸听, 小题大做。但是, 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模拟这些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还可以通过放慢动作将实验步骤分解剖析。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可以明了错误操作的原因所在, 而且对错误操作所引起的严重后果印象深刻, 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三、板书内容过多时使用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经常要花很多时间在板书环节上, 特别是列举例题、画图例及进行总结性归纳及物质与物质的性质对比等用时比较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功能, 可使本应花数分钟书写的内容在数秒钟内显示于学生面前。如, 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把练习题做成一些简单的课件, 上课要用时只需点一下鼠标就可以把练习题及答案依次呈现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此一来, 老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讲解更多其他的知识和应用实例,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 这样既充实了教学内容, 而且也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弊病,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 优化了课堂的教学结构。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好处 篇8
●多媒体课件是一节好课的前提
多媒体课件进入化学课堂, 把师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 一个绘声绘色的世界。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从宏观和微观方面更全面的说明问题, 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课件的导入是这样的:首先, 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黄龙洞的精美图片,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然后一句“是哪位能工巧匠给我们雕砌成如此多姿多彩的世界呢?它就是二氧化碳”, 引入新课。在这里, 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就十分精彩。在上到《燃烧和灭火》这个课题时, 我在开头的时候先放了费翔的一首《冬天里的一把火》的前面几句歌词, 把学生带入了火的意境, 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了对火的讨论, 中间插入一些失火和灭火的动画, 学生讨论一浪高过一浪, 一节课下来学生在讨论的浪潮中学全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在这节课上我的多媒体用了不到四分钟, 一共点了五次, 但每一次都能把学生引入一个新环节的新知识点的讨论, 我觉得我这节课的课件做得很好。但是要注意, 科学性是自然科学中首先必须具备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性质, 离开了科学性, 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立足的根本。因此我们要设计课件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犯科学性错误, 否则不但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而且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多媒体课件在化学课堂的出现, 为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指引了发展的方向:多媒体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必然趋势。
●多媒体能与实验绝妙配合
化学实验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重要因素重现出来, 以便于进行观察、研究,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实验中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通过声、光、色、态的改变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新意刺激, 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如在讲《氢气的性质》时, 首先在课堂上做了不纯氢气爆炸的实验, 巨大的爆炸声引起学生的兴趣, 都想知道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 而不纯的氢气却发生了爆炸。接着老师展示多媒体课件, 从微观方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爆炸发生的原因, 学生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 同时也接受到了新的知识。在这里, 化学实验教学和多媒体课件就结合得非常好。还有在做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 演示完实验后学生对氧化铜变成铜这个过程不太理解, 还有对氢与氧的结合过程也感到难以理解, 我在这时就给学生放了个动画, 把氢原子夺取氧原子的过程展示出来, 学生看完后脸上不再有迷惑的表情。有些实验用动画配合一下,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能有助于突破教学难重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难重点, 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多媒体课堂教学决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如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 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在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时候, 对于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学生一直就觉得是个难点, 我就以铁和稀硫酸反应为例子, 做了个动画, 边做实验边放动画, 把反应前和反应后的溶液的质量仔细分析, 放完动画的同时他们也知道了溶液质量前后就相差了放出去的氢气的质量, 接着再放几个相关的不完全反应和有沉淀生成的反应让他们分析, 只用了半节课的时间, 这个难点就突破了。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时候, 我更多的会想到用一下多媒体来体现。
也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篇9
一、运用多媒体演示的直观形象化教学导出概念
刚开始接触化学这个学科的初中生对化学概念还很陌生, 更谈不上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化学概念, 一般是用机械记忆方法记下概念的原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化学概念形成的特殊性, 要遵循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尽量运用多媒体, 采用形象化教学, 采用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由现象上升到概念的能力, 不可急于求成, 这样方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概念时, 做好氯酸钾加热分解的几个对比实验是很关键的。做这个实验有一定的难度, 只观察一次也难以说明问题, 如果反复做又费时费材料。如果做一次之后运用多媒体进行反复播放, 可以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观察到加热氯酸钾时放出氧气速度较慢, 加热二氧化锰时不放出氧气,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时放出氧气的速度很快。这时如把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剩余物进行分离, 把分离得到的黑色粉末再和氯酸钾一起加热, 放出氧气速度仍很快。这样学生不仅能建立催化剂的概念, 即“一改变”“二不变”, 而且能掌握获得概念的方法, 使认识发生飞跃。
二、课前运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过程以减少失误
初中化学课的特点是实验多, 而有些实验如果操作出现失误, 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及后果, 如: (1) 吹灭酒精灯; (2)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撤酒精灯, 后移出导管; (3)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入氢气; (4)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其纯度, 等等。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真正地认识到这严重的后果, 并且有一个真实的感受, 在实验课前, 教师可把这些违反操作程序的危害后果制成多媒体课件, 如将排水法收集氧气后, 先撤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导致水槽中的水倒吸的实际过程和试管炸裂的情景制成课件, 再如将氢气还原氧化铜时, 先加热后通入氢气过程, 以及因氢不纯产生爆炸的情景也制成课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将它们以一幅幅画面的形式在课堂教学的相应环节中为学生展示出来, 可突破教学难点, 使学生实际体会到实验操作程序的重要性, 并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操作, 导致不良的后果。
三、课中运用多媒体演示增强直观性
常规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做, 学生看。在做一些演示实验, 如:在进行酸、碱、盐部分的性质实验时, 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会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讲台上操作, 下面的学生却不一定观察得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连接摄像系统, 并通过微机联网显示的功能, 把小小的试管里发生的一切, 通过显示器清晰明确地呈现在全体学生的面前, 从而克服后排学生观察不清的弊端。同时还可以利用一些软件, 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 实现画面的移动和色彩的填充来巩固一些实验现象, 把过去教师一人操作, 学生被动观察的单一活动, 变成学生自己的行为, 并且可以通过微机的反馈系统, 及时地解答学生在操作时遇到的问题和错误, 变单方面的信息传递为双向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化学实验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更加直观清晰,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参与,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掌握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 从而达到调动学生思维, 活跃课堂气氛, 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目的。
四、课后引导在学生自主学习
计算机多媒体以声、光、图、形、动等合一, 信息储量多的优势, 可以在教学后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解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内容后, 教师可以抓住时机, 让学生利用微机课或课余时间用家庭电脑等在不同场所选择正确仪器图形拼画出正确的装置图。当学完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等物质还原氧化铜实验后, 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微机软件, 用仪器图形拼画出正确装置图, 将所拼画出的装置进行对比, 总结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 以及对原理等方面进行对比, 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重复地在微机世界里形象再现出来, 使学生在自己创造的环境中变乏味的学习为轻松愉快的操作, 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 是学习的主宰者的新的教学模式。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应的问题
1. 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不能夸大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不要误认为有了多媒体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该用多媒体的时候才用, 不能用的时候就不要用。比如, 我们在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 如果使用多媒体去讲解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 可能效果不佳, 还得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进行。
2. 化学课程不像其它文科课程只要有几张图片、几段文字加上声音就可以制作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化学有其独特的特点, 它涉及仪器的绘制, 以及一些实验过程的制作, 这就要求化学老师要有一定的设计能力, 否则制作出来的课件就达不到应用的效果。
3. 多媒体不等于远程教育, 有的化学老师片面地认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就是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上课, 这是片面的认识, 远程教育资源是多媒体资源, 但多媒体资源不一定是远程教育资源。
总之,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作为化学教学的辅助工具, 是教学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利用微机多媒体软件存储大量相关知识的习题和知识点, 这一工作可由教师完成或由教师指导由学生完成, 为学生进行练习和复习提供方便。前些年我主要是自己来根据相关知识选题或整合知识点, 制成课件指导学生的学习。由于电脑的普及, 最近我在尝试由学生自己利用家庭中的电脑, 建立起相关知识的习题和整合每部分知识点, 鼓励他们贮存大量有代表性习题和知识点, 建立起自己的题库和复习指导体系, 使用自己搜集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 从而克服对做习题和测验的厌倦心理与被动心态, 变苦学为乐学。
参考文献
[1]罗序燕.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及其思考[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5, 26.
[2]李祥, 白爱东.从学生角度审视多媒体课堂教学[J].教育信息化, 2006.1.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相关的影像、视频、音乐等丰富的信息资源,把师生带入一个个绘声绘色的情景之中。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中枢神经,容易对所学知识留有深刻的印象,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教师的介绍往往缺乏生动性,而利用多媒体课件集成的照片、用视频展示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不但使环境保护问题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又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时候,通过播放一个“狗与主人山洞探险”的视频,巧妙地引入到二氧化碳,从而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多媒体课件与化学实验两者相互补充,教学中一些难以做到的实验,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或视频形式能很好地展现出来。
1. 模拟演示微观粒子,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如学习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内容过于抽象,学生对微观粒子不能实际观察,从而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展示,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构成新分子的过程。这样就使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易于让学生理解,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程度。
2. 多媒体能模拟疑难实验,规避操作风险,规范化学实验操作。一些化学实验操作不当会发生危害,通常只能靠教师讲解,不能用实际实验来证明,学生无法直接感知其中的危害,也就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一些难以做到的实验,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或视频形式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如在学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时,初中阶段是无法演示这个实验的,只能靠教师讲解。实验操作要求: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否则会引起爆炸。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按这个顺序操作。教学中我们就应用多媒体课件模拟了实验的整个过程,还模拟了实验错误操作带来的爆炸场面。这样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需要多感官的外部刺激。多媒体强大的信息系统,把图像、文字、声音等各种学习资源结合起来,能快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生活化,从而调动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的多维状态,能多角度、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整理复习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章或一个单元的内容学习完后,老师带领学生把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知识脉络框架,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地归纳和总结,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复习课往往教学容量大,内容头绪多,教学时间短,传统教学手段又需要板书大量内容,花费许多时间,极大制约了学生在复习中的能动性,复习效果自然打了折扣。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设计和表现课堂,如知识脉络框架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梳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学习成果在屏幕上展示和分享,可以拓展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将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点、疑难解析、典型例题精讲、考点练习等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快速、简洁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将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展示微观世界,模拟化学实验,打破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调动学生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 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活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补充和互相完善,就一定能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初中化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11
一、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避免纯PPT教学
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只有PPT教学,尤其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让PPT文档主导教学进程以及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多种教学工具相结合使用,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进而实现教学任务。
(二)避免内容直陈铺叙
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水平的提高,但是,这主要是指这一教学模式在正确运用的情况下。若是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不当,将会直接制约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进行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针对性高、探索性高的问题进行设计,同时,还应该进行归纳总结等环节的设计,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三)避免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才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相应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二、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化学实验的优化
1. 安全性的保障。首先,教师要进行安全性的保障。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安全性的保障具有其必要性。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其主要的危险因素为爆炸、强腐蚀以及燃烧等。随着现阶段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新课改也将化学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列入危险的因素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相应的动画进行模拟实验的展示,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教学效果。
2. 增强实验可见度。其次,通过多媒体教学可增强实验可见度。由于相关化学反应的速度以及外界实验容器的问题导致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并不能够进行实验的全面观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然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有效增强实验的可见度。
(二)化学课件的优化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求知欲,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化学课件的优化,其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将课本知识与生活现象相互结合。在进行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际生活以及课本知识相互结合;其次,在进行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课件的设计要精巧,要通过多种表达方法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展示,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师板书的时间消耗,大大丰富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
(三)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多媒体教室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将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初中化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 篇12
一、运用多媒体, 创设学习情境
传统的教学一般都是以“一张嘴巴、一枝粉笔”为主要模式的, 这样的教学势必会造成课堂容量有限, 教学手段单一的局面。而多媒体技术的介入, 通过直观且有启迪性的演示, 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学生能在其中感悟、体验, 从而内化为内心深处的需要倾向, 学习兴趣被激发了, 同时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教师而言, 表达方式的丰富, 又能使教师从大量重复劳动彻底解脱出来, 腾出更多的空间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 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避免用知识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如笔者在化学绪言课上, 播放了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五彩缤纷的焰火等等, 通过信息的快速传递创设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情境;再如在研究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时, 由于微观粒子的运动是用肉眼看不到、用手摸不着的, 通过多媒体对其过程进行了充分的展示, 在讲授抽象概念、描述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运动时, 多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可见, 多媒体技术在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方面, 优势是得天独厚的。
二、运用多媒体, 解剖教学难点
多媒体技术, 可以将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的过程模拟出来, 微观问题宏观化, 抽象问题形象化, 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有效增强, 非常有利于“教”与“学”的展开。如初中化学原子这一节学生建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这一思想是教学难点。由于这个知识非常抽象, 讲述时描述只能让学生越听越模糊, 因为它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都是有难度的。为了顺利将这难点化解, 笔者在教学时播放了视频: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氧气和金属汞的实验, 再加上三维动画的运用, 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更小的氧粒子和汞粒子的模拟演示生动形象, 这些粒子重新进行组合, 每2个氧粒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 许许多多汞粒子聚集成金属汞, 学生看到了放大了的原子世界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多媒体的运用,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巧妙解剖了教学难点,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直观效果被强化了, 学生的学习也显得特别的轻松愉悦。
三、运用多媒体, 增大教学密度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 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 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力被制约了, 有些内容由于受限制难以找到恰当的教学方式, 导致教师教得无助, 学生学得也是很勉强, 这势必会减弱课堂教学的容量。如若借助多媒体技术, 就能有效打破时空的界限, 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拓展, 从而增大教学的密度。这种优势尤其在复习课上表现得很突出, 我们完全可以将头绪多、容量大的化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有机的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排列整合, 使知识完整的体系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做到大容量的知识传授, 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用多媒体技术编写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 通过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应用题等, 学生每做完一题, 计算机都能快速地对学生的解答进行判断。如出现错误, 还能让学生进入帮助栏了解解题过程。这种形式, 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空间, 教师能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四、运用多媒体, 拓展教学内容
多媒体网络系统的应用, 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可以实现。网络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很宽广的, 远不止教师、教材给的那么多。如在讨论环境问题时, 仅凭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 通过网络, 学生可以检索很多视频材料, 如酸雨、赤潮、沙尘暴、臭氧空洞、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硫污染、粉尘污染等, PDF、文档、电子书籍、动画演示和专题题网站这些形式都能给学生输送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使他们的知识便捷地得以延伸。在平时的教师中, 笔者还注意收集报纸、刊物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报道或资料, 并将它们剪辑下来制成课件, 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如将火灾现场展现出来, 并讲述火灾原因、施救方法、自救措施等;面对全球每年锈蚀的钢铁量, 我们应该如何防锈等;出示空气、水被严重污染的图片, 让学生讨论防止污染的方法。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所学知识又能得以巩固, 学生在其中能真正感受到“知识就是力量”, 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是顺应新课程改革的, 它能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促进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初中化学与多媒体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08-02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与思考07-04
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10-04
初中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与反思05-28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总结09-10
初中化学教学08-04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05-10
优化初中化学教学05-29
初中化学教学浅见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