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

2024-06-23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共12篇)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 篇1

新的化学课程强调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社会性、人文性和发展性, 注重知识能力的全面性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差异性, 为能很好适应这些要求,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方法, 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下面我就结合平时教学实际对初中化学教学如何遵循新课改理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思维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CO可燃性实验:让学生振荡已集满CO的锥形瓶, 同时观察瓶内石灰水有无变化, 然后先划燃火柴, 再迅速打开锥形瓶点燃CO (即“火等气”法) , 观察火焰颜色, 燃烧完毕, 用手感觉瓶壁温度是否变化, 振荡锥形瓶, 继续观察瓶内石灰水的变化。教师可先将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 而后让大家展开自由讨论, 举手发言, 相互补充。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来设置问题情境。在学生的练习或测验的错误中, 总有一些凭经验“想当然”的结果, 往往因为学生自信而不假思索便予以认定。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知识尚不完备, 同时也表明他们具有潜在发展的可能性。这类错误自然也就转变为设置最佳问题情境的一种标志。比如:有的学生在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中, 实验结束时立即熄灭酒精灯, 我当时没有马上制止, 而是让他们观察接下来的倒吸现象, 并以此情境为反面教材教育全体学生。这时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结论与事实相悖时, “出乎意料”的惊讶感油然而生, 他们就会强烈希望有充足的理由去否定自我, 而此时恰好是进行问题情境教学的最佳时机。

二、教学中重视实验, 培养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它是人们不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实验中, 设计、改进实验方案, 增强实验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实验的改革、设计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比如在关于Na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通过实验完成的与书上的并不完全一致, 学生在观察试验中有疑可质。这样通过讨论, 改进实验又通过试验释疑, 让学生在轻松气氛中掌握了课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灵活地引入一些让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去激励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则知识的巩固, 技能的掌握, 就会更快更好。同时, 学生的观察、思维和操作等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营造情景, 创建探究环境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创设情景,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设计,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然后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 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方案进行集体讨论分析, 得出最佳方案的方法等。比如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制氧气时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检查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 再扩展为制氢气简易装置如何检查气密性。若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 又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这样逐步启发使学生不断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 精心设疑布阵, 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因此, 教学中要善于问, 更要会问, 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 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 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 问在教学当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 促使学生联想, 对比思考, 设想种种解决方案, 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 使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

四、多种形式, 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接受性教育的教学方法, 采取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教师提问,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的方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师对所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般不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分析, 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程序教学法———按知识的认知规律, 由特殊到一般, 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方法;还可用实验探究法……这样多种方法并用, 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 新课程改革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改变方法, 以全新的思路, 全新方法投入到化学课程改革中, 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 篇2

目前,新课改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初中教学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其中初中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如何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如何改进教学内容成为初中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难点。化学教学中涉及最多的便是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印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够化复杂为简单,对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笔者认为,要想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创新初中化学教育,实现初中化学的有效发展,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从本质上分析,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处存在问题,处处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需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碰撞,会产生疑惑与困惑,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发展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了解化学所带来的奥妙与乐趣。比如,在学习燃烧条件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指引学生开展实验,并且将多媒体技术积极引入其中,让学生观看视频,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并且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发现化学课程的乐趣。

二、积极开展趣味教学,实现知识的浓缩

初中生目前正处于个性化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如果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并且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课堂中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趣味教学,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比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出发,对化学反应的内涵进行分析,并且将其中所涉及到的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进行讲解,采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化学知识与方程式记忆比较困难,尤其是学生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对化学充满好奇,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比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如,硫(S)可以比喻为一条弯曲的河流,在河流中欢快地“硫”淌。还有部分学生在初学化学方程式的时候会忘记配平,对气体符号记忆不够清楚,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一定要左顾右盼,切勿闯红灯”,这种形象的提示,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开展家庭小实验,将课堂中所涉及到的实验内容与教材内容搬到家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教师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并且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化学知识告知学生,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比如,在放学回家之后让学生观看热水瓶的内壁,并且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开展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利用食用醋去除热水瓶中的污垢,或者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亲手制作净水装置,可以利用小石子、木炭、饮料瓶,将家中洗完菜或者洗完水果的水进行净化,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探究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G633.8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摒弃以往传统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生活充实化学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并提出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化学教学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并将化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生活中,但目前化学教学现状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效率,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化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初中化学教材版本不多,很多学校都使用统一的化学教材,化学学科教材在设计过程中,过多的考虑到章节问题和教学进度问题,因此,教学内容中仅仅例举一两个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案例太少,不能充分解释教材理论知识,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1]。

第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氛围比较沉闷,部分教师盲目追赶教学进度,在初中化学课堂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严厉,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师生关系比较紧张,不利于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三,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化学课堂教师先为学生讲解化学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教材中划出教师讲解的重点知识,教师令学生课下对教材中划线部分进行记忆背诵,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演示化学实验,由于部分初中化学教师考虑到化学实验的环节比较麻烦,同时,有些化学实验还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因此,大部分实验都是由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进行演示,限制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严重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化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不到有效的提高,阻碍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第四,教学评价是初中化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但教师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以化学学习成绩为主,对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甚至有些教师直接否定学生的所有努力,使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信心。

二、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特点,化学新课改革要求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科学、充实的教学内容中学习化学知识,加强对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初中化学《爱护水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新闻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使学生充分了解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教师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一些水资源严重匮乏国家人民生活现状,如,使学生观看非洲一些国家,人们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如何生活的,学生看到水资源匮乏对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此外,教师还要搜集新闻热点,使学生观看目前社会中一些工厂排放污水,导致水资源污染对周边居民生活和动植物生长产生的不良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的认知,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2]。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关键,首先需要教师摒弃以往权威者的姿态,以和蔼可亲的面孔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走入学生当中,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初中化学《化学肥料》教学时,教师应结合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教师搜集一些化学肥料的图片,如生活中常用的花肥、化肥等,使学生观看在肥料的作用下植物生长的特点,学生对化学肥料的作用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化学肥料是否使用越多越好。学生结合生活开始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的理解了化学肥料的过渡使用产生的不良后果,切实掌握了教学内容,在激烈的讨论中,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教师与学生参与到讨论中,增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3.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教师应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初中化学《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生活中各种金属的使用情况,使学生了解各种金属的用途及其性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要使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了解金属资源利用不合理,会产生哪些影响,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学生切实掌握了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质量[3]。

4.科学设置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注重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使评价发挥其最大作用。首先,教师要科学的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学生课堂积极性、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作为评价内容与标准,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其次,教师应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还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初中化学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不断充实化学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启发下,思维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超.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师素质的途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12(09):204-205.

[2]李海燕.新課程理念下初中化学网络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 2014,07(08):12-13.

新课改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联系 篇4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化学实验教学也该如此, 应抛弃以往的“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 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的乏味”的现象, 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 提出问题, 并能解决问题, 真正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将实验教案从化学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 在实验备课教案中, 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教案中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环节”。并且, 不是写在纸面上, 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 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验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敢于提出问题, 还应注意理论基础和技能培养, 因为实验试题的设计有不少内容都来自于基础, 但学生真正要把每一步操作做得科学规范, 那就必须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中特别是演示实验中适当提出扩散性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观察、辨别、领悟能力。因为演示实验, 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要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以增强实验效果。例如, 在演示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质量是否相等时的实验时, 学生们直观地看到镁带剧烈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 同时石棉网上留下白色固体。但有的细心的同学也会注意到有大量白烟生成。称量后再引导学生分析不相等的原因, 加深对“参加”二字的理解, 又对化学变化本质的认识。又如, 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用烧杯罩在上方时会看到有黑色的物质生成这时可借机引导学生分析黑色的物质而加深对化学变化的理解。经常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对实验的研究、探索中能很好的开拓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在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对实验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又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理论、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并且通过对学生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例如, 我们在演示完燃烧条件的实验后, 可补充一个在试管中放一块白磷和少量热水 (刚浸没白磷) 并把试管泡在热水中, 通过倾斜试管白磷露出水面燃烧起来, 直起试管白磷浸没又熄灭。这样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如, 在作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时我们可以用一个具支试管代替锥形瓶, 具支加气球, 试管口加塞子, 里装一点白磷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即反应, 现象明显, 打开塞子又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深入思考实验, 设计替代实验, 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实行合作学习, 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完成设置的探究实验,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 促进学习的迁移。如, 我们在氧气的制法的的实验中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自主选择药品仪器组装制取氧气, 并让他们来评价一下谁的更好。让同学们在探索中、比较中得到提高。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的不能燃烧性质后。可分组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物品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让证明这几点性质, 比赛看看哪一组的设计得更好。然后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反思成果与不足, 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 篇5

心理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持续产生兴趣时才会感到学习是轻松愉快的,才肯动脑筋去思考,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也就容易记住;反之,当学生对学习对象缺乏兴趣时,则会感到学习空乏无味,成为负担,产生厌恶情绪,不愿动脑筋思考,也就不可能学好。要让化学这门科学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力求认知或趋近的倾向,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去接近它、认识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一个学生对化学产生比较稳定、持久的兴趣,那么他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进而努力学习提高成绩。笔者在课改的教学实践中,对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做了几点尝试。

1.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在这方面可以运用大量生动的事实,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讨论和引导学生思索。例如,烧火的壶用久了,壶的里层往往有一层白色的“锅垢”,水壶使用的时间越久,积存就会越多。“锅垢”究竟是哪里来的呢?又如,维生素又叫维他命或生活素,它是我们身体中所必需的养分,如果身体中缺少了它,就会发生一定的生理上的病症。那么,维生素是什么东西呢?教师还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持续发展的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公众与科学技术”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公民对地理常识和化学知识缺乏了解,对于“自然资源过度消耗”、“滥用农药、化肥的后果”等有关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弊端和问题知之甚少、认识淡漠,造成乱开发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社会问题。可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化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未来国民的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通过组织开展校内多种形式的化学科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年龄特征,按年龄段划分学习兴趣小组;或是指导学生组建探究性学习小组;或是从学生中挑选出学科带头人,组织全班同学主动学习和进行探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制作实验用品、举办化学讲座、出版化学墙报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体验和感受。例如定期出版班级化学专栏,刊登有关化学拓展知识和化学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最新成就等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课外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愿望,长久保持和稳定学习兴趣。

3.借助社会实践或野外考察活动适时地进行引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每学期都会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一些学生活动,如外出参观、团队活动、春游、秋游等等,学生对此特别感兴趣,教师如能把握和抓住机会,利用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有一次笔者带学生出游的时候,在山上抓起一把泥土问学生:“你们能够从这把土中判断出这座山里面蕴藏有铁矿石吗?”有的学生说能,有的学生说不能。笔者引导说:“大家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运用化学知识肯定能通过这把土确定这座山里面有没有铁矿石,所以从理论角度上说能的同学没有错。然而,研究是需要方法和条件的,我校只是一所初中学校,目前实验条件还不能达到通过这把土确定这座山里面有没有铁矿石的研究能力,所以从实践方面上说不能的同学也没有错。至于这座山里究竟有没有铁矿石的问题,只要我们保持兴趣,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创造条件,在你们当中将来肯定会有人能做出明确的回答。”

4.精心设计新课导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上一堂新课,教师能不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言的作用可以说至关重要,不能忽视。在备课时,应该重视引言的设计,要注重引言的艺术和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情境、通过引言导入、巧妙结合教材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迅速产生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并能始终保持课堂上最佳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上新课《爱护水资源》,可以这样引入:“众所周知,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邕江里的水相信大家都见过了,但不知你们是否见过浩瀚无边的大海,是否体验过在海边寻找贝壳的乐趣?当我们手捧起一把海水时,是否联想一下它跟邕江水有什么区别?地球上有那么多的海水,为什么还要爱护水资源?”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了,学习的兴趣也就被诱发出来。

5.设置问题和悬念,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不仅新课导言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也必须精心准备,运用教学技巧设置问题和悬念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判断,随着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思考和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激活起来了。例如,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提出一个悬念性的问题:印度尼西亚一个岛上有一条峡谷,当有人牵着羊或狗进入这个山谷时,羊或狗就会晕死过去,人往往因为蹲下去救护羊或狗而晕倒死去,所以人们称之为“死谷”。然后,让学生思考、分析,解开这个谜。课堂教学内容中设置悬念,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活跃和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

6.根据化学科特点结合人文知识启发学生互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如果把化学知识跟人文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课堂互动式教学,不仅大有令人耳目一新、情趣昂然之感,还能产生引人入胜、记忆深刻之功效。例如,教学“碳”这一内容时,联系石灰石的性质跟明代于谦七言绝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境相吻合,若把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探讨,让学生畅谈诗情、论人品、学知识,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石灰石的性质,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互动交流,增强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用成语猜物、课堂小竞赛、记忆小歌谣等等。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综合课教学新探 篇6

一、借题发挥。采取多维度教学

在综合课教学中,为克服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了灵活、新颖、覆盖面广的典型习题。例如,在复习物质变化和性质这部分知识时,依据如下信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散性和灵活性。“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小苏打(NaHCO3)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该金属做了如下实验:把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它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请归纳出这种金属的四个物理性质。教师先让学生找出能体现物质性质的词语,分析总结其性质。然后教师提供几种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选择最为快捷、准确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发挥,使学生从多角度发散思维,认识问题。

变式一:其中体现化学性质的语句是哪句?若该金属与水剧烈反应,生成一种最轻的气体,同时生成一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钠和水的反应。若用实验的方法制取该气体,不需选用下列仪器中的哪几个?a,试管Ib,带铁夹的铁架台;c,集气瓶;d,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e酒精灯,f托盘天平g昏烧杯。若收集该气体最好选用什么方法?若将该气体干燥应使用什么样的试剂瓶?

变式二:若将该金属直接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能否制出金属铜?理由是什么?

变式三:若将豆粒般大小的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铁溶液中,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让学生真正在知识的迷宫中遨游,领略到知识带来的喜悦。

通过这些变式,学生可以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问题,进行多维度思考,多维度认知,因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时间,按时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的组织包括:课堂导人工作,课堂新授,练习巩固。课堂教学的组织效果关系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是衡量教师能否灵活驾驭课堂,有效进行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应注意知识的梯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在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及基本技能培养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碱》一节综合课中,先采用认识目标,梳理知识,阅读补救,实验检测,录像巩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典型例析”、“应用提高”等方式进行梯度练习、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鉴别、推断设计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又注意了教学环节的转化衔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运用过渡性语言,进行设疑、启发、诱导和辨析,使学生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条主线的引导下,自然地转入下一个问题的探究。譬如,在《碱》教学中,教师课堂导入后设疑,“碱”的知识要掌握哪些内容?达到什么程度?在此基础上认定目标,借助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这个目标?学生齐呼:“有!”教师接着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知识,通过梳理进一步巩固有关的知识,同时检查一下哪些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在梳理完知识后,让学生根据各自情况进行有重点的阅读。这样的设计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教学结构更加紧凑,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合课不同于其它课型,它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将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及时发现问题、排疑解难、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更有效地达到这些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碱》这节综合课上,可以充分利用投影仪,再现“学习目标”、“知识点梳理”、“看谁说的对(实验现象、原理、重难点等内容)、“典型例析”、“应用训练”、“达标测试”等,利用录像再现实验过程。这些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效果,克服了繁琐的板书,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留给了学生充足的自由活动和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四、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由活动和自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是否充分,将直接决定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实,在课堂评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综合课的特点,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设计了典型的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习题。如在《碱》的教学实践中,“知识点梳理”将知识框架中的内容变为可测性的填空题、简答题、推断题、鉴别题等,并隐含着需进一步巩固、加深的重点难点问题。这就克服了原先综合课中模式僵化、形式单一的缺陷,使其更有科学性、灵活性、可测性、激励性。

知识梳理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完善,也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实例进行案例分析。例如,在“典型例析”中采用多种审题方式(学生自审、师生共同分析、教师提示等),然后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自我完善或总结时间等。教师注意诱导、点拨、一题多变、一题多用、一题多法、一题一结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审题、分析和解题时及时总结方法规律,注意探究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探索中真正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及快捷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反馈矫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观察等多种反馈方式,及时获取信息,及时点拨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教师引导总结解题规律及技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顺利掌握知识技能,养成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增强信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中学生争强好胜,积极进取的心理特点,通过鼓励、表扬、激励和直观性教学手段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树立学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正面评价,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与参与。

对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认识 篇7

一、 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 从本质上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处处存在问题, 处处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 需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般而言,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碰撞, 会产生疑惑与困惑, 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 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发展特点, 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让学生能够了解化学所带来的奥妙与乐趣。比如, 在学习燃烧条件的时候, 教师可以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 指引学生开展实验, 并且将多媒体技术积极引入其中, 让学生观看视频, 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并且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发现化学课程的乐趣。

二、积极开展趣味教学, 实现知识的浓缩

初中生目前正处于个性化发展阶段, 在该阶段中学生好奇心比较重, 如果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 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并且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在课堂中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趣味教学, 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比如, 在学习化学反应的时候, 化学教师可以从理论知识出发, 对化学反应的内涵进行分析, 并且将其中所涉及到的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进行讲解, 采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 化学知识与方程式记忆比较困难, 尤其是学生刚接触化学的时候对化学充满好奇,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比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如, 硫 (S) 可以比喻为一条弯曲的河流, 在河流中欢快地“硫”淌。还有部分学生在初学化学方程式的时候会忘记配平, 对气体符号记忆不够清楚, 教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 “一定要左顾右盼, 切勿闯红灯”, 这种形象的提示, 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也能够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对于高中化学而言, 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简单, 学生可以开展家庭小实验, 将课堂中所涉及到的实验内容与教材内容搬到家中,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 教师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 并且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化学知识告知学生, 培养学生的化学情感。比如, 在放学回家之后让学生观看热水瓶的内壁, 并且利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开展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 利用食用醋去除热水瓶中的污垢, 或者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亲手制作净水装置, 可以利用小石子、木炭、饮料瓶, 将家中洗完菜或者洗完水果的水进行净化, 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思想能力, 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 篇8

一、巧设疑问, 激发兴趣

兴趣源于好奇, 好奇源于思考,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 我们的教师侧重于知识的直接灌输, 也就是在毫无疑问、毫无悬念的氛围中展开化学知识的教学, 那么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也势必会在此氛围中形成被动的学习习惯, 他们不会对自己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感到好奇, 更不会有兴趣的滋生,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上, 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里主要通过巧设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同样的表达内容如果我们以陈述的方式表达出来, 那么对方则会很难把握住我们说话的重点和语气, 但是如意我们以以疑问的方式来加以表达, 那么听者则更容易被疑问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会随着疑问的产生变得更容易思考。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取CO时, 我们就要时不时的为学生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实验室制取CO时, 为什么不用稀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呢?二者同为酸, 不是应该具有相同的效果吗?”、“为什么不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呢?浓硫酸不是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吗?”、“石灰石可以直接用碳酸钙替代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让这些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帮助他们更好的思考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再比如在讲到“Na OH的化学性质”时, 为了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其化学性质, 我另外补充了Na OH与CO2和SO2反应的实验, 并在实验的过程中提出了几个帮助学生思考的问题, 如:“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在大试管中产生的?”、“烧瓶中的小气球为什么会变大?”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的思维在想像中飞的更远。

二、实践出真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重在实践的教学, 目前对实践环节的忽视不仅是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忽略的教学环节, 更是学生不愿提及的学习内容, 多年以来学生早已经习惯了灌输式的学习方式, 这种“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对待新知识的态度让他们对实践充满了陌生的感觉, 从而导致了现阶段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化学知识, 却不具备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这是何等的令人感到遗憾和叹息!所以在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支撑下, 我认为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空气的组成”时, 我们除了要为学生介绍空气的主要构成成分之外, 还要从实际生活角度出发, 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会对空气成分造成危害的因素有哪些, 并为学生列举雾霾、酸雨等污染物的产生原理及其危害,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发现所学习的化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汽车尾气和工业生产等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造成的伤害, 并由此将教学的方向引向环保的范畴, 帮助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酒精灯”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之后, 学生会发现实验室提供的酒精灯体格过大, 携带起来非常困难, 这时我会积极的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原料来自制酒精灯。比如可以收集带有铝盖的青霉素瓶子, 并在瓶口打一个孔, 利用废旧的易拉罐铝皮弯成小圆筒的形状, 在易拉罐铝皮上包上绵线条, 以此来代替灯芯, 最后通过注射器向青霉素瓶中注射酒精, 当然还可以选用适当的废弃材料来作为自制酒精灯的保护盖, 如此学生自制的酒精灯不仅解决了实验室酒精灯体格庞大、难以携带的难题, 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的实践了化学, 体验了化学。

三、深刻感知, 培养化学思维能力

每一门学科都必然存在其独有的思维能力, 化学学科的学习也不例外,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常规的数学思维或者是物理思维是很难做到对化学知识的透彻理解的,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培养学生专有的化学思维能力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首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和把握的化学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较为综合和复杂性的学科, 其涉及到了众多的学科知识, 如果学生只会用局部的眼光来看待化学知识, 那么其学习必然是低效的、是错误的, 所以学生要学会以一种整体的、统筹的眼光来学习的看待化学知识, 从全方位、多角度来更好的把握化学知识。其次要训练学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化学知识如果只是通过一味的灌输式教学是很难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的, 我们只有放手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去思考和总结, 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金属活动性顺序”时, 如果仅仅让学生通过背诵来记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则会让学生的学习陷入死胡同的境地, 会让学生产生“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我们完全可以鼓励学生将Mg、Zn、Fe、Cu等金属物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发生反应, 通过观察反应的现象来分析和总结各种金属物的活动性顺序。

综上所述, 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探索包括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也就是说除了传统教学中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灌输之外我们同时也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效的完成化学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吕成.浅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 2011年20期.

[2]付丽爽.如何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16期.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 篇9

一、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当前,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 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开始重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学生主体地位开始受到重视, 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是,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如下。

1.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是,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中, 学生对化学缺乏学习兴趣, 这是导致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 学生对化学失去学习兴趣, 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再主动探索和学习, 甚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认真听讲。 对化学知识也没有系统认知和了解,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觉到吃力和费劲, 这种现象持续的时间长了, 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效率, 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从而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

2.教师的教学手段老套

新时代的学生和传统时代的学生有截然不同的个性。 在以前,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比较“听话”, 思想比较守旧的, 因此, 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模式, 学生都是唯命是从。 但是, 新时代的学生则完全不同, 是时代的新青年, 他们有更强的个性, 对事物的选择也更加自主。 因此, 在这样的形势下, 教师如果再采取亘古不变的教学模式, 则势必会让当今时代的学生感觉老套和沉闷。 但是, 当前, 初中化学教学中, 很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灌输知识, 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 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进而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3.实验教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自然科学。 初中化学的实验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但是, 当前,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并没有发挥应有效果。 一些地方上的初级中学, 连最基本的实验器材都没有配置齐全。 有些学校就算有相应实验器材, 但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不够重视, 或者教师仅仅是进行演示实验, 学生没有操作机会。 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 违背了实验对于课堂教学补充和延伸的教学初衷, 也影响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1.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应当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 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 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才会主动思考, 主动提问, 并在思考过程中了解化学知识。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 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当加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不再居于主体地位, 而应当处于主导地位。 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 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下, 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把课堂教学主动权还给学生, 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改变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提高学生化学学习效率。

3.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化学的很多理论和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的, 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亦可以通过化学实验, 重现化学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全新认识,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重视化学实验。对于实验器材配置不齐全的学校, 教师应当尽可能提出要求, 让学生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 而对于实验器材配置齐全的学校, 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 但是,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化学实验, 规范学生实验的科学性, 不断提高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 化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 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 作为一门自然学科, 化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 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不断改革和创新, 实现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本文中, 笔者立足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几点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供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 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不断创新,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 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是,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存在, 使得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静.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 2009 (43) .

初中化学新课改教学 篇10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现阶段新课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实施,化学教学的各个程序都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这对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当前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分析

1. 好奇心旺盛但较为短暂。

旺盛的好奇心是当下众多初中生的共同特点。一般而言,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课程,对化学课程充满了旺盛的好奇心,化学教师可借助于学生的好奇心开展化学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好奇心虽然旺盛,但是碍于自身性格因素或是其他因素的影响,其注意力往往比较短暂,而且一旦发现原本好奇的事物十分枯燥后,也就对其失去了专注力。对于当下的化学教学而言,最初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往往是对化学的好奇,但是一旦在化学的学习中受到阻碍便会丧失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这时候教师的教学也会进入吃力阶段,而且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2. 学生学习态度散漫自制力不强。

虽然初中是小学和高中的承接点。但是对当下初中生的化学学习而言,课堂上的注意力十分有限,而且很难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化学作业。对化学学习一直抱着散漫的学习态度,因而在化学知识的落实上比较缓慢,常常会出现化学根基不稳的现象。而且这样的学习状态,很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步伐,学生会更加厌烦化学学习,教师的化学教学也会更显吃力。

三、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策略

1. 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巧妙地联系生活中的实物,将其“活”化,从而降低难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教学可以采取“寓情于景”的方式,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原理运用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运用他们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引人入境,帮助学生搞清产生一些自然现象的真正原因。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幻灯片等将一些资料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他们感觉身临其境,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参与解决某些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鉴于学生好奇的本性,初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势必充满兴趣和期待,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实验去展示化学的奥秘。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时,可以拿3个瓶子,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第一个盖住盖子,第二个盖子覆盖瓶口的一半,第三个不盖瓶口,看哪个先熄灭,从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氧气有助于燃烧,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封闭的空间,炉火不容易被点着这种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使学生热情高涨,此时因势利导,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知识可以通过实验直观地得到结论,学生通过做实验,可以认识实验仪器、学习实验方法、观察实验现象、掌握实验原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化学实验主要是教师来进行操作,学生在旁边观看,这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进行相关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实验操作。

3. 合理地利用每一个化学教学环节注重有效性学习。

根据当下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学习特点,教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摒弃之前化学教学的说教模式。结合素质教学下对初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开展与学生学习行为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而且,根据当下化学教学课程的特点以及学生化学学习当中注意力的有限性,开展有效性教学。例如,讲述钠元素、氢氧化钠的过程中,尽量的简化其中的概念教学,多给学生做一些实验,让学生透过实验,了解教师教学的本质目的。最后,化学教师应该留给学生一些创造力的发挥时间,并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主观性学习精神,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性的化学研究和学习,自己掌握化学知识,并且借助于化学研究带给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对化学无穷的探索欲望。

4. 精心设计教学情景。

设计教学情景,快速切入主题,例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先讲了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从而引出二氧化碳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学生们对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印象非常深刻。在教学生记化学元素符号时,我从讲第一单元就开始让学生记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种符号,每天给四五个,我先在副板书写出中文和符号,学生在笔记上抄下来,下一节课我拿纸卡片做成的一面是元素符号,另一面是该符号的中文,让学生做接龙游戏,花两三分钟练习和检测学生的记忆效果。当学习元素符号时,学生们早都会写了,从而分散了教学难点。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更加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这对时下的化学教学而言,必须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才能与新时期下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基于此,化学教师应该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观察。借助于化学教学中的器材或是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另外针对于当前化学课程的教学,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特点为教学出发点,并采取与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的化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长艳.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5.11:52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的变化 篇11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独立创新;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86-01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是教材有什么,考试考什么;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一切都是由“我”主宰,学生的思维、行为完全都控制在教师手中,所以学生的问题和思维总在教师的掌握之中,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问题相应就新颖而广泛,教师也会被他们的问题难住了。比如碳纳米管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殊性能?什么是超导体?它有什么用?它的应用意味着什么?还有生活中的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等等。教师只能与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学习。所以,现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能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乃至学生。同学们设计实验,提出方案、实施计划,教师只起到一个参考作用,需要什么仪器、药品都由学生自行确定,不再是以往教師做、学生机械地看。在教学中,这一改变更加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牢牢地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学习方法。

二、由“实施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实施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方式上,教师的身份是把前人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声器”,而学生是吸收知识的“容器”。

例如,我们在课堂上传统的行为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我问,你答”,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实施新课改后,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收益的也不仅仅是学生,而是师生双向交流,双方共同收益。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师生在交流合作中将实现成果共享。新的教学方式能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学生不仅探究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探究了与人相关的空气、西红柿、黄瓜、饮用水、饮料、洗发水、护发素等的酸碱性,了解了厨房用的洗涤剂和卫生间用的洗涤剂的酸碱性的不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这样能使一节枯燥无味的课变得兴趣盎然。还可以用多媒体或者图片卡片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许多不爱学的和学不会的学生轻松快乐的掌握知识。现在注重学生在知识、能力、研究方法上学到了多少,而不是只注重教而忽略学,这样才能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带来最大的收获。

四、学习方式的转变

自主学习是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所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就应该自主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想做的事情就会有兴趣,就会越做越好,还能使学生开阔视野,自主查阅资料等去解决问题,老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事实证明,很多问题是通过学生们交流讨论得到解决的,这就是新理念中的“自主、交流、合作”。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可能有很多问题的知识方法是教师所不知道的,在双方的辩论下都能解决。因此自主、探究、合作并不是孤立的,在课堂教学中,三者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也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志品质;探究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合作学习则是学生适应未来全球化人才需求的一种前提保障。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老师,不能不对新课改认真学习和思考,新理念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多年来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倡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训练学生获取新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我强烈地意识到:作为现代的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更新观念,勇于冲破束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愿所有的教育同仁,能用新理念、新方式进行现代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中树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并能独立创新的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再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篇12

一、激发学习兴趣, 优化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

“强扭的瓜不甜”, 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的学习, 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所以, 在教学中, 尊重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现在的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兴趣爱好广泛、网络等社会上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影响很大, 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尤其是初中学生。我们的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 认真备课, 要设置许多问题促动学生去思考, 去探索, 去提问。如上“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课时, 可以补充一些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灯”, “烧不坏的手帕”, “会变色的花”, “喷水成图”等, 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 可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从而让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我们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化学与人人有关, 衣食住用样样离不开化学, 化学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 让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结合, 时时给化学提供实用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中, 要加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情景创设中要注重学生的知识面以及他们的思维走向;在试验中要注重学生把日常生活知识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例如, 炉火为什么越扇越旺、面包做出来为什么疏松多孔等。

二、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 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 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 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 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钥匙”, 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提高学习的兴趣。首先引导学生多观察, 多分析。在教学中, 我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多提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用眼看, 动脑想, 动口议。在实验中, 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在每一个实验中, 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 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其次指导学生会记忆, 减轻学生负担。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 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 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最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都是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 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 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 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 并经缜密思考, 得出结论。教师必须用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去感化、影响学生。尤其要告诫学生不遵守实验规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必要时可结合实验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 使之形成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同时, 在演示实验中, 不失时机的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 调动学生思维, 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目前, 化学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 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药品、步骤, 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反应原理, 学生依葫芦画瓢、照方抓药, 毫无创意和新意。而探索性实验就是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和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 让他们亲历其境, 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 猎取新成果, 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 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创新探究能力, 并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 “灵感”有所激发。

总之,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只有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并且注重学法指导, 促进其有效学习,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杨成荣, 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青年教育, 2012.9.

[4]王晓伟,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学知报.教师版, 2012.45.

上一篇:别样设计下一篇: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