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2024-06-27

怎样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共11篇)

怎样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篇1

小学生升入初中后, 学习上有了很多的变化, 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适应中学生活, 提高学习效率是面临的教学问题。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是主课, 搞好教学关系到学生以后的中考、高考。我们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良好的学习素质, 在教学中探究实效性的教法来搞好语文教学。

一、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教学实际工作中, 存在以下几种教不得法的问题:一是教学不到位, 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对文章中字词的解释而不重视对文章整体理解和语言运用巧妙的讲述。二是教学方法呆板、僵化。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并以这样一种方式去应对各种文章, 不能灵活变动, 模式过于僵化、呆板。三是以讲为主。在分析课文时, 总跳不出“分析”的框架, 局限于深入理解这个层面,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总想分析出其微言大义来。仿佛不这样教就显得教学没有深度, 不这样教就不算完成教学任务。有时为了追求课堂上的表面活跃, 大量的提问充斥课堂, 满堂讲、满堂问、串讲串问, 把语文课上成问答课。四是题海战术。现在的学生, 除了极少的上课时间, 大部分时间都被“考试”“训练”给占满了。学生整日里泡在“题海”中而不能自拔, 而考试时最感头疼的还是不会阅读分析。这除了试题本身的因素外, 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题海战术的不灵验。

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这些问题, 说到底, 还是教师对语文教学上的认识有偏差。

现在的教师, 文凭上都是高学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就显得有些“低能”。他们也知道自己努力地去教学生, 却收不到成效, 也很苦恼, 在努力去改变种种问题, 但是总也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有的教师说:“我是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组织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比以前增多了, 有提问、质疑、合作学习等, 能用的都用上了”。我感觉, 教师在改变的同时, 要思考是“量变”还是“质变”, 要从思想观念上提起重视。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行为做法上的走样, 所以, 要解决课文教学“怎样教”的问题, 正确解读新课改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师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识

密切关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新成果, 使认识和实践及时跟进。新的课改成果凝结着众多课程专家和一线教师潜心探索的智慧和心血, 我们要及时了解、及时吸收, 使我们在探索过程中少走弯路, 而且如果能将我们自身的探索与他人的成果有机结合, 还可望生成属于我们自己的更为适用的教学策略、教学路径等。我们关注的渠道主要有相关的专业期刊、专业网站、专家博客、有关专著、各层级的研讨会、培训班等。不仅要看、要听、要学, 还要深入思考, 及时归纳梳理, 弄清楚各路成果的来龙去脉, 内化成自我的一部分,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 使自己很快也能成为专家学者, 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树立团队意识、攻坚意识, 整体提高语文教育水平。试想如果没有全国范围的自上而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氛围, 靠一个个教师的个人努力在数年内要把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水平提高到现在的程度是多么困难。在一个相对关联密切的单位区域内, 比如一所学校或校内的一个年级组, 能真诚地联合起来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肯定比个人单枪匹马奋斗其成效要显著得多。在一个真诚合作的团队中, 不仅能使个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还能使个人的潜在能量得到充分的发挥, 成员间优势互补的效应得以充分的显现。

三、重视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学习的有效手段, 与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与自然交友、与别人沟通的活动, 可以采用朗读、泛读、默读、研读、背诵等方式, 不同方式的读, 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比如, 课文朗读, 通过反复的有感情地朗读学习, 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陶冶情操;课文研读, 是对内容深层次的把握, 逐字逐句的阅读, 弄懂字、词、句的意思, 把握中心思想, 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略读, 对课文内容不求甚解, 做大致的了解, 阅读速度较快;赏读, 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保证学生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时空, 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 追求一种读书的无扰与无我, 一种从容与自在, 读出感觉来, 融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 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 从而产生或喜或悲, 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 为人生的未来发展构筑起一座精神的家园。

阅读是广义的, 不只是书本的文章,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思维, 积累知识, 提高语文素养。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 用形象的话来说, 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 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如果课内阅读是点的话, 课外阅读就是面, 点面结合, 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互相促进和提升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自由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由选择, 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小说、散文、神话等。另外, 学生可以订阅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报纸杂志, 如《语文报》《读者》《微型小说选刊》《中学生阅读》等。教师应把教学大纲中指定的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的篇目推荐给学生, 鼓励学生用节约的零花钱买书, 以备自由阅读时人人都有书可读。这种阅读方式给学生开放了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 深受学生的欢迎。

教师要营造一种大的语文学习氛围, 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外阅读指导很重要。首先强调读, 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进而让学生在众多的复习资料中能进行思考:我究竟需要什么?什么东西对我最有用?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

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 不是教师把书本知识讲给学生那么简单的, 我们要按照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进行实践, 按照教学的规律来教育学生, 这样的教学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教学顺利开展, 达到教育目标。

怎样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篇2

首先,虽然学生在本学期新课学完了,但并不能停下来休息,教育学生制定好期末各课复习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争取在期末 考试中完美收关,以好的成绩向家长、老师汇报。其次,期末复习一般在盛夏或严寒时间进行, 教育学生要有顽强的克服困难的信心或决心。

二、教师要高效组织好期末课堂复习

1.教师要拟订好学生的期末复习计划

教师拟订的期末复习计划不一定要有具体方案,但一定要事先认真规划, 可 参考教材章节及学生平时单元测试成绩抓住重、难点,上课时便于做到心中有数.可在前一周内按章节完成重点复习,然后在下一周内进行综合练习与模拟测试.

2.教师要设计好每堂课堂复习课

在每章节复习课上,可先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阅读或讨论本章节教材,记忆相关的重要概念或定义、公式或法则、公理或定理,看看例题或以前做错习题,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然后在余下课堂时间内,在老师指导下,学生 总结、归纳出本章节重点、难点及考点,完成恰当的课内复习题.

3.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课内复习题

教师事先设计的课内复习题要针对每个知识点。复习课不象新课,最好让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 网络。

4.教师要设计好恰当的课外练习题

对课外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是有一定深度的题目,同时要注意教学时能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当他们练习遇到困难时,能用多种方法解决。 三、教会学生正确的数学复习方法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多动手、多动脑.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期末 考试也是一样。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平时努力学习,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期末复习方法也很关键。但复习方法多种多样,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 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1.可按“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知能并存”的原则,把期末复习分成四个阶段:基础复习;强化能力;查漏补缺;模拟练习。

2.重视基础知识复习。首先拿一半时间对这些基础知识内容一项一项地归纳、整理,真正搞清楚、弄明白;然后侧重能力测试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以求尽善尽美;最后按老师要求认真做几套期末考试模拟题,熟悉考试题型、考场规则。此四个阶段,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四位一体,一气呵成。

3.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找 规律,抓特点,和同学一起讨论、研究,不放过每一个疑点,不遗漏每一个重点,不忽视每一个考点。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重视稳固及格生,特别重点关注潜能生

怎样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篇3

关键词:衔接教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遇到较大困难,他们有很多问题听不懂,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用的是新教材,而高中阶段用的却是旧教材,有好多知识初中阶段没有涉及,与高中教材严重脱节,这就给我们的教学衔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地调整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下面是我在初中高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特别是面对新教材,他们往往存在着畏惧心理,不少学生在做实验时不敢操作,怕这怕那。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实验经验,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始。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积极进行表扬与鼓励,并给他们讲述身边成功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只要有信心,就会学好化学。

二、针对教材搞好基础知识复习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材,在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上与初中教材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结合高中化学教材要求,对初中化学做了“查缺补漏“的复习:(1)化合价。初中化学教材中的介绍是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有些化合价没有涉及,因此在复习时,我给学生做了这样的补充:硫最高是+6价,最低是-2价;Na2S2O3是+2价;FeS2是-1价等。(2)初中化学教材对酸、碱、盐的定义做了介绍,却没有给它们进行分类。在复习时,我给学生补充了酸式盐和正盐的生成以及酸式盐和正盐之间的转化。(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初中化学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只是做了常识性的介绍,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我根据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给学生补充了质子数是1~18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氧化物分类。在初中教材中没有氧化物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在做实验时自己总结,对于氧化物的分类没有提及,因此,在复习初中化学教材时,我给学生补充了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三、针对学生实际搞好学习方法指导

新课改后的初中化学教材,在基础知识与技能上较之旧教材难度有所降低,学习深度与知识的系统性也降低了。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认真研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与教材,针对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积极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教法,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时,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充分考虑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我指导学生运用小组讨论法;在学习“盐、化肥”时,我指导学生运用调查法;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我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在学习“燃烧和灭火”时,我指导学生运用了观察法。

总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面对课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教师只有多学习、多实践,才能消除新旧教材衔接不畅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策略,为学生进入高中顺利学习化学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魏彦,王园娴.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02).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一中学)

怎样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 篇4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学习兴趣,专业素质,诵读训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可是、为数不少的学生认为现代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 在科技领域与文化领域中运用的多是白话文, 片面地认为对文言文学习不需要再下苦功夫, 殊不知, 这是极端错误的思想。“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其实古代文化中的许多作品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在有些文言作品中我们能学到处世之道;在有些文言作品中我们能学到文化知识;在有些文言作品中我们能学到政治上的利弊。因此, 学好文言文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 也能够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由此可见, 搞好文言文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仅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 在文言文教学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的时候, 学生两眼茫茫, 一脸的厌烦状。当我们趣味盎然地对文言文进行讲解时, 学生却毫无兴趣。因为这些文言文比较深奥, 离我们生活的时代太远。所以, 我们教师有责任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 渗透民族自豪感

我们虽然不能左右时代, 但我们能从时代发展中进行反思, 我们的文言文承载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渊源。我常常引导学生从文言文中获取我们先辈的智慧,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让他们懂得, 多学习文言文是有很大用处的。

2. 树立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 我常常教育学生, 文言文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 只要我们明确地区分现代文与文言文的区别, 懂得现代文与文言文是密不可分的, 不少的文言文我们在电视或电影中接触过, 这样学生就能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觉得文言文就在自己的身边。时间一长, 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也就消除了, 大部分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文言文了。

二、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文言文是诗文中的精华,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 这些作品中有先哲们的崇高理想与美好情操,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精神财富, 作品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 文采斐然可观、章法匠心经营, 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因此, 我们教师要想教好文言文, 就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高素质的专业水平, 并能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同时在上课时还要对文章相当的精熟, 对名篇经典能够背诵, 对一些名人轶事、名篇佳句能信手拈来, 这样的表现才能让学生对你顿生仰慕之情, 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才会越来越浓厚。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醉翁亭记》一文时, 我首先用流畅优美的语言给学生背诵了一遍, 同学们甚是羡慕, 纷纷效仿, 背诵效果相当不错。

三、加强文言文的诵读训练

俗话说得好,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从韵律和节奏上看, 文言文是汉语的基础, 在形成过程中比较偏于对仗、讲究韵律、注重平仄。例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就是运用散句与偶句的搭配串联, 使之形成了韵律统一、节奏整齐的一篇美文, 对这样的文章, 我们应该反复诵读。可是在很多情况下, 我们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很少组织学生读课文, 错误地认为读课文浪费授课时间。其实学生对文章不熟悉, 怎么能正确地理解文意呢?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想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就必须加强诵读训练。为了做到这一点, 我常常采取教师范读, 学生默读、齐读、个人读、分组读等形式, 在读的过程中, 我还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来增强语感。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含义了。

四、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对于一些故事性强的文言文, 我常常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在阅读时, 我不给学生布置一些硬性的阅读任务, 而是让他们主动地、独立地去阅读。阅读的目的是以关注文章的内容、获取文本的信息甚至以娱乐审美为中心, 阅读中可以不求甚解, 不需要带任何负担。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岳阳楼记》一文时, 我就采用了自主式阅读法, 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 他们读得趣味盎然、津津有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同学们对文言文有了极大的兴趣, 不少的学生自觉地读起了《聊斋志异》等文言小说。

总之, 文言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想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教师要积极实践、认真研究, 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才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王珏.文言文教学价值的再认识[J].语文教学之友, 2001 (6) .

[2]张超.自主式阅读:阅读的返璞归真[J].山东教育, 2002.

[3]谭秋庚.初中文言文“读说点练教学法”.语文教学之友, 2000 (3) .

怎样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篇5

一、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认真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

首先,初中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这门新课,因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在心理上感觉物理课很难学,心理上的负担比较重。所以,教师经常跟学生谈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困难,是很重要的。

其次,由于原来的教育制度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发展重视不够,而是经常让学生多做一些练习题,搞所谓的“题海”战术等方法,既给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负担,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状况己经不适合新世纪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注重学生自身能力全面发展,认真地将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基本上是以实验为基础,大部分新概念、新规律都是从直观的实验中逐步形成的。如果教师态度工不端正,认为可以少做甚至不做实验,或者实验失败,将直接影响物理教学,造成很大的危害,而做好了实验,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进求知欲。初中是学习物理的起始阶段,首先重视实验,并努力做好,这是一个教师应有的正确态度。

三、认真准备,改进方法,确保实验成功

1.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实验,反复试做,直到有充分的把握为止。

例如,初二物理第四章热现象中的“熔化与凝固”实验,为了说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用海波做演示实验,实验的成败将关系到本节的全部教学内容。海波的熔点是48℃,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应该有一段时间保持不变。但有些教师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导致课堂上不能让温度保持一段时间不变,或课后也没有思考在成败的原因,下次做实验仍不能圆满完成。

2.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有些学校由于实验器材不足,或者利用配备的仪器,实验难以成功,教师必须就地取材,想方设法地找一些能替代的东西,以保证实验效果。

例如,在讲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两节时,由于专用仪器很可能缺乏,即使有专用仪器也因光源不理想,使实验现象不明显而给教学带来不利的影响。为此,我采用了光源是市场上常见的玩具小激光灯,利用其穿透力强、亮度高、方向性强、单色性好、相干性强等特点。演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找一个较高的透明盛液筒,吐入适理的烟雾;演示光在玻璃路径上撒些灰尘或用粉笔来回多画几次。采用以上措施后,这两节的教学就比较容易了。

3.积极制作教具,弥补学校器材不足。

讲《其他简单机械》一节时,又制作了一个教具,既可以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还可以演示滑轮组。

四、设法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更易于观察

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学生实验,其目的都是让学生懂得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所以必须设法学生清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此可以用用多种方法,如把仪器垫高、制作投影片或幻灯片、盡量选用大型仪器、到教室中央做,在教室内巡回做、让学生到讲台附近观察等。

比如,用冷水使烧瓶内的热水沸腾的实验,选用较大的烧瓶,将适量的略低于100℃的热水倒入其中,并滴放少量的红墨水;做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时,在烧瓶内加入几个小树枝,可以使萘华时在树枝上形成“人造雪景”。再比如,讲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时,可以将使用主法用彩笔制成活动投影片等。

五、增加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学生对于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比较抽象的语言讲解的兴趣不大,如果能有意穿插一些有趣的实验,必能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调动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如,讲声音靠介质传播时,课前先做成一个“土电话”,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外面,关上门窗,另一个学生站在教室内。让外面的学生小声地说一句“悄悄话”的同学听到了什么?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如,在序言课中可以增加一个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实验,把乒乓球放于漏斗上,用力吹气之前,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是被吹跑而掉下去,还是停留地漏斗上?

六、应用物理知识,联系生产活实际。

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必须要求学生经常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紧密联系身边的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知识,让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1、注意观察联系自身周围的各种物理现象,例如,在讲“轮轴和斜面”之前,可要求学生首先预习课本内容,注意观察自行车、汽车方向盘、手摇辘轳、螺丝刀等。讲解有关内容后,让学生分析哪些部分是轮轴,并引导他们讨论哪些是为了省力,哪些是为了省距离。

2、利用各种生活用品,玩具等配合实验。例如,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时,可利用茶杯、硬纸片、变蛋以及家庭中的塑料挂衣钩等;讲潜水艇时,可利用废弃的注射器及其塑料软管,再加上大试管或广口瓶等制作一个潜水艇模型;轮船在演示光的色散时,可用一块小平面镜斜插放水中,放在太阳光下,也能反射出一条七色的彩带。

七、尽量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各个演示实验,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和第三课堂活动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主导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我认为在教与学中,只有让学生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提高其思考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才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为关键的环节。

譬如,前面提到的海波熔化与凝固实验,课本中是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可改为教师讲解,学生协同共做,这样得出的结论,?就象学生自己经过努力总结出来的。还有其它的许多演示实验,若尽量让学生参与,甚至改为分组实验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其教学效果显然好于教师自己演示。

试析如何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篇6

一、教师要了解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

新的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除此之外, 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因此, 教师要充分重视化学实验, 要认识到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验是化学课的魅力所在, 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直观、鲜明和生动的实验现象, 不但能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化学知识, 还能促进他们获取和灵活应用化学知识, 更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课课有收获”的情绪体验。因此, 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改变在传统的教学中只重视讲授知识、忽略实验的教学习惯, 要做好每一个实验, 尽可能把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 让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验, 感受化学的魅力,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避免纸上实验。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能力, 进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二、增加规律性实验,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已经由具象思维过渡到了抽象思维,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能够探索和总结出简单的学习规律。因此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补充一些简单的实验,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又能增加他们的动手机会, 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比如, 在进行“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时,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酸溶液的特点, 也用常见的酸溶液 (稀盐酸、稀硫酸等) 做过实验, 因此, 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做实验用的原料, 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 教师在一旁给予指导。这类实验容易操作、现象明显, 学生兴趣浓厚, 而且学生通过实验能总结出“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的结论, 掌握了其中的规律, 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再比如, 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 可以增加NaOH溶液与SO2反应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的实验, 实验完毕后闻气味, 之后加入NaOH溶液, 振荡后再闻气味。通过这个实验, 既能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 又可以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 可谓一举多得。

三、注意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和环保措施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虽然实验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但任何化学实验不管难易程度如何, 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化学实验需要学生接触有毒、有害的气体和化学用品, 以及易腐蚀药品和容易破碎的玻璃器具等,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没有控制好实验药品的用量, 就会产生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再比如, 为了验证某些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材中设计了很多有趣的化学实验:磷在氧气中燃烧、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比较等, 在进行这些实验时都会有部分生成物飘散到空气中, 会损害师生的健康。此外, 有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实验习惯, 不注意实验细节或者操作步骤不当, 这些都会引起危险状况的发生, 甚至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教育, 使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 还能增强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通过实验能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了解和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 探究其中的奥秘;能让学生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逐步学会总结化学实验规律;能让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 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利娟.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施[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2]王军.探讨新课标下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教学的策略[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15) .

怎样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篇7

1. 更新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方式, 将合作探究引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 倡导学生参与合作, 师生互动, 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 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 鼓励他们求异创新, 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1 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 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 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 集思广益, 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学生把自己置于集体之中, 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学会合作学习。

1.2 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 在教学中, 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 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 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 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教学中, 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 先把醋酸滴到紫色石蕊试液中, 然后三个对照试验, 让学生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创设问题情境后, 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 收集资料, 设计实验, 交流讨论等环节, 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 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2. 设置学生学习的活动空间

以往, 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完成得如何, 总喜欢用自己苦口婆心、酣畅淋漓的讲, 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样做实际上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 是无效课堂的一种表现。要做到“少教多学”, 教师就应为学生设置探究学习的活动空间。有效课堂凸显的是学生“知、情、意”融合的求知活动, 是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例如“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课, 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这个问题, 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总质量不变”这一结论, 学生就无法透彻理解定律的含义。因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表面看来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没有采用这种简单灌输的教学方式, 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 自己得出结论。为此, 这堂课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探究获取知识, 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3. 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 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 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 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 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 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做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增强实验效果。

例如, 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 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 (溶散) 的实验, 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 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 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 也开始燃烧, 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 我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 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 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 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 又记得牢。

4. 教师要了解课堂教学技能的分类与运用, 及时对教学各环节做出客观诊断

新课程实施之后, 教师在拿到新教材后, 尤为困惑的是怎样组织教学, 怎样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互动活动。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首先要解决教师对课堂教学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问题。许多教师认为课改了, 以前的什么都不要了, 其实不然, 如设计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强化与控制技能、举例技能、运用教学手段的技能、组织合作学习技能、运用教学原理技能、试误技能等课堂教学技能, 在任何时候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会用到, 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将新理念、新思想、新信息、新学情与课堂教学技能有机整合。在观课过程中, 针对教师对这些教学技能的运用, 及时用案例分析形式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

5. 重基础, 抓归纳, 训练思维, 培养素质

初中化学知识比较零散, 无公式法则可循, 且要记忆的内容多, 导致学生常常顾此失彼, 产生怕学化学的想法。所以, 我认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使学生尽快学会学习化学的方法, 对促进学习质量的提高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在学习方法的训练中, 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方法和理解记忆, 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发挥学习积极性。为了帮助学生过好记忆关, 除了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助于学生记忆的方法, 如口诀、顺口溜等外, 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其他相关的实验材料, 从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而形成概念。并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把握概念要点和关键词语, 从而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如化合反应是“多变一”, 分解反应是“一变多”。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 把握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信比教师单纯给出结论, 让学生硬性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在记忆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 训练学生善于发现规律,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这样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将得到逐步提高。

怎样进行初中化学实效性教学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效性

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 教学的实效性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怎样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运用适当的方法, 减轻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负担, 保证教学高效地进行, 是值得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全面思考的重要的问题。

一、科学高效地设计好化学教学的教案

1.高度熟悉和掌握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依据, 教师应该对教材高度重视, 掌握教材的知识点, 博学精通化学知识, 对一切化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应该实现对化学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科学回答和处理教材中的问题, 能够根据教学情况的改变掌握好的教学方法。例如, 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 一些学生回答不上来, 出现卡壳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教师可以教育学生放宽思维的坡度, 学会简单地回答问题, 学会变换解决问题的方法, 转换解决问题的角度等, 这些只有教师熟悉教材才能够办到。

2.熟练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应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 能力水平, 并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和课外阅读的状况, 全面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 重视从一个教学问题出发,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的不同和思考问题的角度的不同, 教育学生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 充分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关注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动向。

3.科学认真地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出现上课的情景, 教师应该重视讲解的内容和方法, 按照教学的步骤仔细推敲知识, 揣摩知识, 头脑里装满学生, 形成好的课堂教学的情境。讲解到一些地方的时候,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重视在备课的过程中多方面考虑问题, 全面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重视对演示实验做好充足的准备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 重视增强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教师应该满足学生对演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重视教学仪器装置, 重视实验药品等, 保证准确无误, 重视提高实验效果, 把握教学的直观性, 重视实验更加简单快捷, 保证实验的安全效果, 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5.重视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

知识就是力量,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知识能力, 教育学生逐渐累积知识, 帮助学生形成好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加强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育学生广泛地累积知识, 教育学生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教育学生学会随机应变地解决初中化学问题。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1.突出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知识, 对化学学习充满期待, 喜欢化学实验。教师在刚开始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 就应该重视化学实验, 充分准备并开展好“清水变牛奶”、“白纸写字”、“魔棒点灯”、“水火相容”等, 通过一系列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快乐起来, 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教学, 就感受到了化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神秘性, 这样学生就会想学化学知识, 爱学化学知识了。

2.创造教学情境, 全面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创造化学情境, 捕捉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教育学生设计好教学的动情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运用好精彩的引言, 讲解一些好的化学故事, 运用好一些化学家的成长的故事, 引起学生化学问题的争论, 教育学生逐渐提高自主性学习化学的能力。

3.运用鼓励和表扬, 激发学生持久的化学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学生, 适当表扬学生, 哪怕学生只有微小的一点进步, 教师也要及时鼓励学生, 表扬学生教育学生学会保持学习的热情。学生学习的好, 教师不应该吝啬自己的赞美, 而是应该适当及时地鼓励学生, 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保证学生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

4.科学开展好化学课外活动, 增强学生的参与的意识, 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教师可以开展化学讲座, 进行化学课外实验, 组织化学晚会, 教育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育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很多的问题, 教育学生学习并有收获, 体验到化学学习的欢乐。

三、高度重视科学地讲解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 教师为了降低教学的难度, 应该重视对教学的材料进行一些处理, 但是并不是意味着化学科学性的弱化。科学性是化学这些理科教学的生命线, 教师应该重视把教学的出发点定位在中间层次的观念, 进而带动学生进行好化学高层次的理念和思想的培养, 就是教师不能教教材, 而是运用教材教。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重视挖掘有意义的教材, 抓住各种教学的时机进行观念教学的尝试, 还应该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教育学生为初中和高中化学内容的衔接做好适当的铺垫的工作。

怎样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篇9

教学实际证明, 做好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入门教学, 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要发展学生的各种科学素养。在应试教育的年代, 很多老师总是加班加点, 大搞题海战术, 让学生死记化学原理、实验等, 在中考的时候, 学生虽然考分很高, 但能力很差, 而且不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很多学生在初中的时候, 能考到良好以上的分数, 但进入高中后, 根本无法及格。究其原因, 就是在初中学习化学时, 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因此,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入门教学中,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 应该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采用新方法进行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后, 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方法也很多, 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 可以巧妙的运用各种手段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上有很多实验, 学生对此特敢兴趣, 诸如, 魔棒点火;少不掉的手帕等等。在某种意义上讲, 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当学习了一定时间后, 部分学生已经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如果此时, 还用实验来提兴趣的话, 学生可能就看看实验现象了, 没有意志去深入的领会化学原理了, 这时候, 我们不仅要考虑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有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穿插讲解一些化学家探究科学的故事, 用他们感人的事迹,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也可以讲解以些, 我们国家在化学科学领域的成就, 比如合成胰岛素等等, 鼓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复兴, 而努力学习。

二、创设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教师要转换自身的角色, 不能象传统的应试教育那样主宰着课堂, 而应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有部分化学老师, 刚走进课堂, 为了树立所谓的威信, 让学生以后“规规矩矩”, 想法设法让学生“肃然起敬”, 这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的思维活动, 必须是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进行, 因此, 在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入门教学中, 老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 让学生敞开心扉的问他所问。

三、注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根据新课标精神, 要大力倡导到学生自主学习, 努力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 激励学生自觉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 或许有人怀疑, 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 怎么能一下子就让学生探究呢?现实也告诉我们,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确实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但并不是说, 初中化学的入门教学就不能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只有我们在化学的入门教学时, 就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才能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万事开头难, 但总有开始的时候。只要我们在教学中, 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不好高务远, 就能顺利的开展探究活动。比如, 在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知识后, 学生掌握催化剂概念了, 但还应该让学生掌握催化剂概念获取的过程, 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探究Fe2O3对KClO3的分解有没有催化作用, 学生完全可以探究出来,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 一方面能很好的巩固已经掌握了的化学知识, 另一方面锻炼了实际能力。

四、重视化学用语的教学

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时, 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化学用语了, 在传统的教学中, 很多老师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背的很吃力, 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到了高中就立即改修其他学科。可见, 做好初中化学用语教学, 对提高化学入门教学的效率,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 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结构、性质、变化的符号, 因此, 欲提高化学用语的教学效率,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其物质的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比如, 2H代表两个没有联系的氢原子, 而H2代表两个氢原子组成了一个氢分子了。此外, 在化学用语教学中, 我们还应该用分散难点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 很多老师总结了一些口诀, 这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

五、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怎样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 合作学习 开展策略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一直在探讨化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形式之一,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而合作学习,将是一种效益很高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也是化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传统的教学是针对传统应试教育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后进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尖子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就容易实现。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流程中,自学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全体学生充分自学,这样后进生也能跟得上,学得明白;尖子生可以学得更加深入,为小组讲解做好准备;在交流环节,通过对子组互讲,小组精讲,可实现第一次合作提高;在展示环节,通过尖子生讲解,教师点拨,可实现第二次合作提高;在检测环节,子组互查,小组长复查,教师巡查,轻松解决了面向全体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下面是我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几点心得。

一、创设一个和谐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必须拥有互助、促进、分工、交流、加工五大要素,但这些要素不是学生天生就拥有的,而是要求教师有前期有效的指导以及精心的课堂设计,不经过这五大要素的流程,容易出现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七嘴八舌,既无暇顾及其他人的发言,也无法判断出谁的思路严谨,谁的设想新颖,课堂气氛看似热闹,硝烟过后,痕迹全无。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分组

首先,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能力、兴趣爱好、特长等差异,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兴趣相同),组内异质(能力不同)”的原则进行分组。切忌采用自由组合和随机组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兴趣相投的几个好朋友在一起时话题多,表面上讨论热烈,但海阔天空,影响学习目标达成。而且凑合的小组讨论不起来,参与率低下,目标不能达成,成为形式上合作。

这样建立的小组可以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组间平等竞争,协调发展。每个小组6——8人,多少取决于任务的性质、合适的时间、教师运用小组方法的经验等,要便于组内交流,也要便于初中年龄段学生的管理。

其次,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任何一个成员的表现都关系着小组的成败得失。为避免学生“袖手旁观”的情况发生,教师应参与到不同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去,及时加以指导和点拨或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等,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作用,同时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分工,落实职责。

(二)在自主学习时,进行“帮困扶贫”

后进生的成绩落后,大多数其实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从小的不良学习习惯使然,教师应该积极动员,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进行一帮一配对,指定一些有责任心的优生对这些学生进行督促,制定详细的奖惩制度,以及学习计划,定期落实到位。

二、明确目标、分工合作

为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交流、探求,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互动互补作用,使学生在共同探讨、合作学习中以点带面,以优促差,共同提高。我给小组命名为“化学协作小组”,其宗旨是“互助、协作、竞争、发展”。各小组从组长到每位组员都分配有具体任务,但这并不意味就是合作学习,要切实地使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小组长的组织作用至关重要,我每周都要进行一次组长培训,每次确定一个培训主题,如:怎样树立自己的威信、怎样组织讨论、如何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挥的技巧……有时也根据教学内容及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解决在讨论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全体学生,也要教会他们合作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如何发言、如何讨论、如何分工等等。目标具有引导和激励功能。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小组合作目标。建立小组目标要明确具体,并依据学生实际。实践表明,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几乎所有的组都能实现100%的当堂达标率。明确教学目标,首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并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把课程标准具体化,变成学校的标准,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还要清楚让学生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三、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

这是教学组织形式从传统转向合作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教师往往在布置完了班级学习目标后,就直接引导学生进入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虽然在小组中进行学习,但其心中的学习目标指向的是班级目标,而非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每个学生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是班级中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的无差别的任务,而非小组任务或个人任务。这就无法激发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相互合作学习的动机,也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在某一堂课上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什么,还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和不足,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担任什么角色最利于自己以及小组学习目标的达成。例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装配仪器,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数据处理,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汇报小组成果。

怎样搞好初中化学教学 篇11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兴趣培养

兴趣是一种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化学家、化学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是在初中阶段就养成了对化学强烈而持久的兴趣。好奇而又喜欢幻想的初中生,在开始学化学时,对那些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一些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很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只是暂时的。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学生的兴趣就发生了明显的分化。有些学生的暂时兴趣转化为持久稳定的兴趣,他们自觉学习、积极思考,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成绩不断提高;有些学生学化学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甚感枯燥无味,于是兴趣就逐渐衰退,成绩自然下降。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依据教学中不同环节的特点和青少年的兴趣心理特征展开教学,从而达到培养兴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引发学生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般说来,学生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而要维持兴趣却非易事。如果我们对实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借助语言进行良好的诱导,就能够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例:我从引导学生观察一瓶白色晶体开始,了

深化理解,提高学习能力。

二、讲究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掌握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 因材施教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要提高化学教学水平首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化学基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其次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大纲,即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符合教纲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再次就是熟悉教材,熟悉授课内容,把握整个高中化学教材的全部知识结构系统,讲课时注意知识点的扩散和衔接。总之,因材施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非常重要。

2. 精心备课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课堂上教师应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做到概念理解精确,问题阐述精辟,重难点处理精当。教师可以设计或优化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也可充分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这样可深入浅出,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还要应用教学语言,使其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教学性和艺术性,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

3. 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最重解它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性质,引发学生的兴趣。但从学生的表情可以反映出,这时的兴趣只是短暂的,瞬间就淡化了,因为他们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但当我提出问题要他们判断“所看到的物质是什么”之后,学生的情绪就不同了。有的说是盐,有的说是糖,有的说是“好吃的”,还有的学生要求尝一尝等。“究竟是什么呢?”我把这种物质置于试管中加热并给一个学生闻一闻。“哟!”他一声大叫,同学们都感到吃惊,原来是一股臭气扑鼻而来。接着我板书了“碳酸氢铵化学肥料”几个大字,整个教室突然轰动起来,大家都会意地笑了。实验需要总结,否则就失去了其价值。于是我把学生再次动员起来,展开热烈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归纳。结论异彩纷呈:“物质是能够发生变化的”、“实验是鉴别物质的重要途径”、“要掌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和用途,必须学好化学……”。实践证明,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因势引导,少批评多鼓励,发展其爱好,运用实验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就能发展学生的兴趣,让兴趣的稳定性日益增强。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1.利用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要努力使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做到步骤简明、现象明显、结果准确、操作规范,在注意安全的同时,要即时提出思考性的问题,防止学生对实验产生“混乱”、“害怕”、“怀疑”等心理,而削弱学习的兴趣。另外,还要尽量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特别是在学生实验中,个别或少数学生要求重做或另做有关实验时,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的兴

要因素。它既能保持学习的质量,又能把消耗降低到最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引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持续性,要严格要求,落到实处,使学生受益终身。

4. 抓住关键,抓住典型,探索规律,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但要使学生学好高中化学,不在于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重要一环是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抓住典型,总结归纳,使学生在点多、面广的化学学习中自己去获取和掌握知识。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讲其当讲,练其当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讲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弄清内在联系。练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只要学生在课堂有足够的时间精练,对课堂内容消化、巩固,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如在学习烃的衍生物时,先学醇,后学醛,再学羧酸,实际上它们是逐步氧化的结果。但醛可以还原成醇,羧酸不能还原。通过精选精讲多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还能使其更好地理解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化。另外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或多题一法总结规律,把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教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发散开来,如此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通过因材施教、合理地设计每一节课,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通过精讲多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熊昌华

(广昌二中,江西广昌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破传统的教育束缚,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获取新知。如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目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此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作用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其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1.1转换师生角色

传统的教学偏重于教师对现有教材知识的传授。那种教师讲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法,在师生间已形成了一种定势,无形地束缚了学生和教师。研究性学习的引入打破了这种定势,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研究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关心者与合作者,教师既不包办学生的研究,也不放任自流,听其自然。这种师生角色的转换,有助于学生去体验到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提高。

1.2优化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生学习方式是“单向型”和“双向型”,其培养造就的学生在处理事务时常表现得“按部就班”。而研究性学习

趣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化学实验,从而持久地保留下去。

2.教学得法和培养学生兴趣关系很大。

实践证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掌握新知识,这样会增强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中应注意知识归类并训练学生掌握各类化学知识的归类方法。如,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有兴趣,后来化学概念、原理、计算、化学式、方程式等内容多了,不少学生就感到越学越糊涂,于是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成绩落后,兴趣下降。这时巩固学生兴趣的关键一环就是重视知识归类,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规律性,结合具体化学事例,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化学知识,同时逐步训练学生掌握各类知识的归类方法。此外,还可创造各种条件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多媒体电化教学、化学实物和图片教学等,这些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理论联系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兴趣

1. 谈化学史,增强兴趣。

化学史是极其生动有趣的,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适当增加有关的化学史料,有的在绪言课里介绍,有的穿插在有关章节内容里介绍。当学生认识到化学研究成果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时,就会逐渐萌发亲身参加化学研究的愿望,增强学习兴趣。

2. 参观学习,增强兴趣。

参观可以在学和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发展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有关厂矿及其实验室,如化肥厂、化工厂、自来水厂等。

3. 介绍生活常识,增强兴趣。

虽然学生经常接触日常生活,但学生对其中的许多现象仍然缺乏理解且存在疑问。教学时可结合教材对有些现象作

方式是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体现出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让学生养成“研究型”认知学习方式的一条有效途径。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

2.1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

生物科学已在很多领域显示了其领先科学的优势,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及生物实验的普及,对研究性学习的引入创造了有利条件。尽管如此,要在生物学教学中将生物学研究开展起来,还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即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及生物学实验和生物科技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研究性学习或利用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听讲座,了解科研的基本方法、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明确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为研究性学习做好“铺垫”工作,减少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

2.2教学程序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程序应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需大大增加背景性、活动性、综合性、创新性等内容。教学程序可为:(1)拟题阶段。教师提供一部分现成的知识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如知识水平、实际能力、兴趣等酝酿研究专题,课题宜小不宜大,如“白莲的施肥技术”,“提高蔬菜光能利

简单的介绍,如水的成分和饮水卫生;日常食品的成分和肠胃的消化吸收;铅笔芯、墨水的成分及使用;肥皂、洗涤剂和常用医药、农药使用等。

4. 引入科技,增强兴趣。

在课堂上联系有关教材简要介绍化学新科技、化工新建设,可以让学生把化学学习和当前新科技新建设的现状联系起来。

5. 指导阅读,增强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在阅读课外化学读物中增加了新知识,开阔了眼界,兴趣会更浓更稳定。但如果选择读物不当或阅读中遇到一些疑难得不到解决,兴趣就会下降,渐渐地对课外读物失去信心以至中断。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认真的指导,除推荐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化学读物、解决学生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外,还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课外读物中的某些化学实验。

6. 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兴趣。

进行化学学习的课外活动有很多,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化学专题报告会、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和化学小课题研究。在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增强他们的兴趣和才干。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只要依据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特点和青少年的兴趣心理特征,灵活机动地采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就能够达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琳.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3).

上一篇:理论和实践研究下一篇:腐蚀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