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2024-06-08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共9篇)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篇1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对于指导广大青少年与儿童形成正确的健身思想,养成良好的日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发育与增强体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青少年与儿童的体育与健康状况有诸多方面的不相同,正因为如此,体育教育与训练中可以努力因材施教,体现差异性教学,多方面搞活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

关键词因材施教 差异性 体育 健康 教学

中小学的主要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与儿童,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状况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对青少年的成长倍加关注,都在广泛而深入地进行研究,采取多种形式,用各种措施促进青少年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我们国家也已经把身体健康教育(即以往的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倡导全民健身运动。青少年儿童的身体正处于快速生长与发育期,体内的新陈代谢、身体的各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发育都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体育教学对于指导广大青少年与儿童及时抓住人生的这一段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健身思想,养成良好的日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身体发育与增强体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青少年与儿童的体育与健康状况各不相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养状况不同。据新华社记者刘辉、郭会桥、王辉宇09月11日的文章:6月,青山一所中学对初一年级229名男生的身体形态进行了测试。其中,营养不良人数为15人,所占比例为6.55%;较低体重人数为124人,所占比例为54.15%;超重人数为7人,所占比为3.06%;肥胖人数为27人,所占比例为11.79%;正常体重人数为56人,所占比例仅为24.45%[1]。

(二)生长发育的阶段性不同。有的发育过早,有的正常,有的滞后。学生的生长发育一般分为6~12岁的小学生期、13~18岁的初、高中学生期。这两个时期正是孩子们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期,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第二性征出现,生殖器官及内脏功能日益发育成熟,大脑的机能和心理的发育也进入高峰,行为和习惯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和形成。这是人生中最有活力的时期。在此期间,孩子们的生长发育有以下几个特点: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生长发育速度呈波浪式;各系统的生长不平衡,但统一协调;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障碍,都会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生长发育的程序不同。孩子的生长发育是有一定程序的。如第一次突增阶段,是头部领先发育,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第二次突增阶段,身体各部的发育程序则是四肢先于躯干,下肢先于上肢。在下肢增长中,脚的长度首先加速增长,也最早停止。一般到14岁~15岁以后脚就不增长了。然后是小腿发育,接着是大腿增长。此时,会出现长臂长腿不协调的体态。

(四)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性和耐力性不同。由于大脑发育与神经系统发育的不同,有的孩子发育得很好,灵敏性、协调性、柔韧性、平衡性和耐力性好,有的一般,有的很差;

(五)性别不同。女性青春期发育普遍比男性早,各种指标与增长值增长率都要高于男性,男女孩子的增长值、增长率曲线不在同一线上;

(六)日常的体育与健身习惯不同。学生的日常体育习惯与健身习惯在运动类型、运动量、生活经验、运动态度、运动能力、运动方式、运动中的处境与感受都有不同。

(七)喜爱的体育项目与健身的项目不同。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主要有:跑步、球类、游泳、体育游戏和武术等。有的喜欢羽毛球,有的喜爱篮球,有的喜欢足球,有的喜欢健美操,有的喜欢网球,有的喜欢器械等等,中学生与小学生在体育项目选择上有明显的差异。如:在“球类”和“游泳”项目中,中学生群体比例明显高于小学生群体。

(八)体质不同。中小学生在体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是多血质的,有的是粘液质的,有的是胆汁质的,有的是抑郁质的,所以,有人爱动,有人懒动,有人活泼,有人沉静,有人兴奋,有人难以兴奋进入训练状态。在下列各个方面中表现得格外明显:

形态:身高、体重、胸围;

机能:握力(肌力)、上下台阶(心血管机能);

运动能力:

小学1~2年级:①平衡②象限跳③投沙包④连续钻跳;

小学3~4年级:①跳绳(1分钟)②斜身引体③10米往返跑④屈腿仰卧起坐(1分钟);

小学5~6年级:①跳绳②50米③立定跳远④30秒立卧撑;

初中:①800米(女)1000米(男)②30秒立卧撑③实心球(2kg)④50米;

高中:①800(女)1500米(男)②立卧撑(1分钟)③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④急行跳远。

(九)遗传不同。有些同学遗传父母的力量素质优势,爆发力好,在短跑力量项目上占优势;有的则遗传了耐力优势,这些同学在耐力项目即有氧运动项目上占优势。而另一些同学的灵敏性、协调性很好,不经训练,动作模仿的有模有样。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让他们在体操、武术、舞蹈、健美操等运动项目上很好地表现,然而对那些天生残疾的同学,如有心脏病史、腿有残疾等有生理缺陷的同学则不能安排他们进行激烈的对抗性强的跑跳运动。

(十)体育理念不同。学生体育运动与健身的理念是不同的:有人喜欢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有人提倡刚柔相济、阴阳协调,有人则认为唯刚猛才无坚不催,有人追求极限运动,而有些人只是随便动动,还有些人根本不喜欢运动等等。据新华社记者刘辉、郭会桥、王辉宇月11日的调查:一些技术型体育项目已经逐渐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上消失。如小学的“跳山羊”,中学的跳箱、跳高、单双杠等,因为有一定的危险性,体育老师基本就放弃了,学生“娇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1]。体育老师的放弃,学生的“娇气”,另外,现行的教育体制,学校的责任首问制,学生一旦有点磕碰,体育老师负全责。上述因素的影响,“放羊式”教学的流行也就不奇怪了。

正因为如此,体育教育与训练中要努力因材施教,体现差异性教学,搞活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

1、针对不同人群的身体姿势培养与纠正。根据他们的发育特点,青少年与儿童经常性易物理弯曲,易体型与姿势变形,所以,要正确培养他们的坐、站、跑、跳等姿势。另外,要注意那些长期进行某项运动的同学,及时进行身体姿势的培养与纠正:如长期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与训练的同学,其总是处于一种单侧、固定的运动姿势状态,须合理培养与纠正其姿势。

2、针对不同的体质与发育特点等的不同,合理支配运动负荷与重力负荷。身体的重力负荷是骨与肌肉生长发育中必不可少的机械刺激,但要注意青少年儿童的体质与发育等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负荷的大小、负荷的时间和负荷的形式,动力性与静力性、持续与间歇、重量的大与小、重复的多与少、姿势的正与偏等等都要区别对待,合理运动。

3、针对不同运动情况,体现差异性有氧与无氧活动能力。青少年与儿童的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形态与结构、功能以及能量的代谢能力的强弱,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这些方面是不同的,体育训练与培养时,要注意其最大有氧活动能力的培养与不同,最大吸氧量的培养与不同,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最好的训练。

4、针对学生的不同,努力进行差异性体育教学,提高其运动技能。要依据不同的技能水平、技能发展的可能性、技能所体现出来的基本要求、性别差异、年龄特征进行合理的差异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技能提高。

5、针对学生的不同,合理进行体育与健康思想的差异性指导与培养。不同地域、不同时段、不同教育环境、不同教育理念,孩子所体现出的体育与健康的思想是不同的。全面体育与健康的思想要努力教好,不同人群的体育思想也要进行合理的引导,特别是现代社会,基于怕出事而不愿孩子运动,努力减少孩子运动的思想,使孩子不愿合理运动的思想要加以引导,使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树立起长期健康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的好理念。

6、针对学生的不同,合理进行差异性体育损伤预防。尤其是在体操、武术、负重、跑、跳、跨、投等等项目的训练与培养中,要依据不同年龄特征、不同性别特征、不同发育水平、不同体质特征进行合理的指导与预防,最大可能地进行训练与培养,也最大可能避免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刘辉,郭会桥,王辉宇.体育课逐渐“空壳化”中小学生体质令人忧[n]./hbcampus/-09/11/content_8007750.htm,2006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篇2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就是现代教育技术。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不仅赋予教育技术更多更新的内涵, 还为改变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契机。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其教育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更是师生共同学习的互动过程。虽然此技术广泛应用于数学以及语文等基础学科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空间性更强的学科, 如果将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于室外活动的体育教学中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凸显集体项目教学中的战术配合

如何表述学生之间的配合是集体项目教学的一个重点。在集体项目中应用现代教学技术, 能够以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以及灵活多变的动画和音乐效果从全局角度对每个学生所处的位置以及应当发挥的作用进行一个很好的阐述, 以及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如何做出正确的反映, 这些都在训练之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训练的效率。如:我们多次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篮球战术配合教学中。中职专的学生对NBA情有独钟, 在篮球战术教学中我们先播放一段关于NBA的录像, 画面上球星潇洒的扣篮场面以及出其不意的抢断都能够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且NBA队员场上的技术和战术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此时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篮球技巧以及战术配合等相关知识, 就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加上学生课外进行主动的模仿练习, 很快就能做出精彩的战术配合。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确个人动作教学中的细节

一套动作在体育专项教学中需要拆分成若干小节分别进行教学, 最后再将分解的动作串联成完整的动作, 这个过程中, 动作的串联和衔接是其中的重点。由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能够明确地展现出串联和衔接的动作, 从而有效提高了动作的流畅性。如:在教授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中, 首先,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先让学生欣赏一段体操大赛截取的单杠动作;其次, 将整套动作拍下来做成课件演示给学生看的过程中穿插重点和难点;最后, 将学生一些错误的动作拍下来与教师正确的动作进行比较, 运用慢放和暂停等手段加强学生的理解。通过这种方法不仅缩短了教学过程, 还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技术重点, 攻克技术难点

在体操运动中, 支撑跳跃的连续动作由于要在一瞬间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而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 学生很难在瞬间看清楚整个瞬间完成的动作, 更不能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 但是教师过多的重复示范以及讲解又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 那么,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呢?我们可以将难以示范的动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通过慢动作、停镜以及重放等手段结合讲解和示范表现出来, 由于学生能够看清楚每个瞬间动作的细节, 因此能够更快更全的建立动作表象的同时掌握动作的难点和重点, 自然会提高教学的效果。

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效果更加直观、准确、逼真

在体育教学方法中, 最重要的两个方式莫过于讲解和示范, 而讲解更是最主要和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所谓讲解就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要领以及动作名称、做法和要求等, 从而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练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对于讲解的要求很高, 除了要做到通俗易懂和简明扼要外, 为了达到准确表达动作技术结构和要领的目的, 更要运用术语和口诀进行讲解, 从而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但是仅凭一张嘴是不容易做到这一点的, 为了更好地缩短学生的认识过程以及优化教学过程, 我们引入了现代教育技术,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因此, 能够采用仿真化、模拟化以及形象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内容发展和变化过程逼真地展现出来。多媒体具有的动画技术和音像组合技术能够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而在逼真的情境中领悟动作要领。如:教师在示范挺身式跳远的过程中不能够做到同步解说和慢动作示范, 更不用提腾空阶段的挺身技术, 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能够一目了然。

5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现代的教育技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但是为了更好地全面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优化教学效果, 除了选择具有示范性、针对性以及趣味性的多媒体教学片外, 还要注意与传统教学的综合运用, 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第一,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必须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第二, 根据场地器材设备而定。如体育馆以及风雨操场等室内运动场所就能够很好地保证现代技术教学的效果。

第三, 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查找分析资料的能力, 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 现代技术教育是在教学中通过计算机获得各种资料和信息并加以分析后应用于课堂的实践活动, 并不以实物和软件的形式存在。

第四, 体育课件的开发要面向教学, 力争资源共享。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走进了校园和课堂, 学校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已经在各科的教育教学中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然而, 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 如何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已经得到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关注。本文通过介绍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 从而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实用性以及可操作性。

关键词: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赵嘉平, 李洪法主编.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赵佩华, 睦碧霞主编.多媒体技术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

[3]牛钢, 郭莲香主编.体育与健康[M].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材.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体育理论》编写组编.体育理论.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小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96-02

2008年12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通知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中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应该而且也完全能够承担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体育教学只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甚至认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完全无关,致使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因此,本文试图就中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体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健康是人生的基础,是人生的财富。随着现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健康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认为健康即指拥有强健的体魄,没有疾病等。不少学生表示参加体育锻炼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拥有健康的身体。实际上不单是学生,不少体育教师也认为如此。因此,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实际就等于身体的锻炼。根据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也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单单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实际上由于体育教学独特的学科性质,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大脑发育。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运动能够缓解大脑疲劳,提高脑力劳动效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人的大脑容易疲倦,学习效率开始降低。这时倘若人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引起运动中枢兴奋,使与文化学习有关区域的脑细胞得到休息。同时,由于体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取更多的氧,从而给提高大脑思维、记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可以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第二,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开发和利用。人的大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左脑主要是进行抽象思维,而右脑的记忆容量、形象思维能力则大大超过左脑。一般认为文化学习是以左脑为主的活动,而体育运动则主要是依靠右脑思维活动。由于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的特殊情况,中学时期学生们大多只重视文化学习,忽视体育锻炼,学生右脑开发不足。因此,进入大学后,多参加体育锻炼强化右脑的思维活动能力,开发右脑,加强左右脑的配合。

2.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缓解压力。目前国内外不少实验研究已经证实体育运动具有转移、消除人的心理障碍,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例如,拉方丹等人(lafontaine et al)在1985~1990年间对有氧练习和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有研究表明,在经历一段时间的体育锻炼之后,人们的身体感觉多数是累、疲劳、出汗等,而心理感觉则多是开心,放松、平静。在运动中,由于人们更多地感受到身体的疲劳,而忽略了心理负面情绪,从而使人的心理得到放松。

3.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意志。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学生的学习光靠智力不行,光有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要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更大的困难,使学习得到成功。”但是当今的大学生多数是独身子女,普遍缺乏吃苦意识,缺乏意志力,遇到问题时有畏难情绪。而体育锻炼就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体育锻炼通常强度比较大,例如在过程中会出现疲劳、酸痛、惧怕等情绪,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面临的困境更多。当长跑途中感到疲惫时是放弃还是继续,当体育竞赛是面临激烈竞争时,这些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因此,体育锻炼中不断的克服困难的过程实际也是一次锻炼学生意志的过程。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苦难的精神,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

4.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精神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体育运动通常采取合作竞争的方式授课,例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等。这些体育活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在活动中,人们不需要言语,只需要一个手势和眼神就可以沟通交流;在活动中,为了保证集体的胜利,有时也需要个人的牺牲和彼此的帮助。在体育竞赛中,参加者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不小心的碰撞或故意犯规等等。如何来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一次锻炼。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互相接触,彼此合作,不仅认识了更多朋友,加强彼此的情感交流和友谊,令人心情舒畅、振奋,有助于学生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牺牲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体育锻炼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由于过去人们长期认为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无关,导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改变过去心理教育只是由心理教师负责的旧观念,树立自己也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者的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2.提高教师心理学知识的修养。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教学中他们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过去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体育课堂内基本不涉及心理学知识,体育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相对贫乏,因此一时之间他们也很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我们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调节学生的情绪,稳定学生的情绪。对部分表现出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要多予以关注,帮他们树立信心,缓解他们的压力,消除心理障碍。

3.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由于过去我国体育教学只有身体健康方面的教学内容,这一现象至今仍然没有改变,体育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匮乏。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师就要利用自己已有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时可以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课堂上时,教师可以有意无意地传授学生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在设定团队合作项目时,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4.转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年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三中心”的观念束缚,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和积极性,这样也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多采取鼓励、赏识教育的方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开放式的师生互动关系,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自尊、自立、自强、不怕牺牲、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小学生在这个迅速变化的社会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才刚刚起步,仅仅依靠一两个心理教师来解决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无疑是天方夜谭。而大量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了体育锻炼在加强学生智力水平、合作精神、竞争精神,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在心里健康教育中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广大的体育教师应当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体育教学的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作者简介:周毅(1967-),男,广西柳州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研究。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篇4

1、小学体育教育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系

学校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场所。学校内全体成员都要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而不懈努力,为学生体质健康制定完整、有益的教育体系,包括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建设,以及相关的体育健康课程等。从体育本身的角度来讲,体育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可以帮助学生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举止,进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青少年体质健康培养离不开校园环境的支持,校园环境是他们增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质健康的重要基础。可以说,青少年体质健康若离开了校园环境,就很可能成为无源之水,不能得到最好的体质健康指导。因此,小学体育教育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基础,是他们形成体育习惯及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帮助他们及时改善不良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尽量削弱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影响,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与坚持下达到最高水平的体质健康水平。小学体育教育既是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指引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对于青少年健康形体的形成与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小学体育教育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2.1小学体育教育先进理念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角度有效开展素质教育是目前教育改革提出的主要要求,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小学体育教育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过分重视智育,忽视身体和心理健康,反而会适得其反,两者应当是相辅相成,不能忽视任何一个。随着我国对教育重视程度的逐步加深,转变教育观念,提升青少年整体素质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各个小学纷纷转变传统体育教育思想,接受适应我国教育体制的先进教育理念,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奠定了基础。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尽管还深深影响着目前的小学体育教育,但是在改革思想的推动下,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必将转变思路,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较高体质健康水平的人才奠定基础。健康的身心是知识和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载体,而小学体育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入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2.2多样化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是目前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体育教育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更多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多样化的体育教育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育应当强调对学生体育锻炼方式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多样化小学体育教育方式下要求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运动氛围,保障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体育运动,同时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形成有利影响。新一轮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保留了体育课中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增加了体育健康知识传授的内容,要求能够在体育教育中让青少年掌握更多的身体健康知识与科学健身方法,促进他们身体健康。此外,小学体育还应用了一些相关游戏来培养学生对某项体能的兴趣,这不仅能够吸引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还有利于青少年养成体育健身习惯,为他们长久的体质健康奠定思想基础。

2.3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若想真正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单纯依靠每周两节的体育课是行不通的,体育课程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相关技能技巧,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但是不一定能让学生长久地坚持下来。然而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恰恰要求他们在长期坚持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因此,注重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并将其列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中存在的不足,教育部已经着手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增加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争取保障青少年每天都能坚持1小时的体育活动。具体来讲,小学体育教育开展课余活动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在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增加一些游戏性体育运动,缓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也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运动在调节他们自身心情状态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定期举办校园运动会,将不同年级的学生按照不同标准设置比赛项目,比赛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让学生领悟体育运动精神为主,从而让青少年在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体育锻炼次数与时间,进而促进他们体质健康发展。

2.4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标准是衡量体质健康状况的量化手段,评价指标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情况,也必将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形成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50m跑和立定跳远,大多数小学体育教育都只是从速度与距离上来衡量和考核学生体质达标情况,而缺少对其灵敏协调等身体能力的考核指标,但是青少年正处于灵敏协调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若缺少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必然会在教育中忽视对青少年这方面素质的培养,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以后运动技能发展,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育也在逐步创新教学评价标准,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指标的倾向性和操作性,以此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2.5合理规划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调查显示,青少年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体育教育相对落后,不符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要求,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结合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教育内容,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直接观察询问等方式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尽量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更多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及体质健康发展要求。此外,小学体育教育还应重视对抗性运动项目,不能因为这些项目较强的对抗性特征而不开展这部分教学内容,比如户外拓展运动项目等。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避免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单一性,注意体育教育教学与学校校园文化的结合,科学合理地规划小学体育教育内容,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选择性,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教师则为学生提供运动中的运动技能指导,并记录好不同学生在体育课中经常会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多次的总结与分析中制定适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发现青少年身体健康存在的问题,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2.6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首先,坚持以学生兴趣的形成为目标点,以课程的结构为逻辑起点,以课程评价为基本出发点开展小学体育教育。课程是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小学体育教育开展的最基本条件,所以优化小学体育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同时也是推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次,以教学模式为实践创新点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理论研究逐渐深入的条件下,传统枯燥的教育方式亟待改变,各个学校也纷纷开展了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情感式、范例式等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在不同的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这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思想与出路。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安排课程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内容与课时,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依据,让青少年能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并能够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在这种乐趣的激励下逐渐形成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最后,小学体育教育通过建立科学的分析框架来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青少年健康体质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其实践体验才能达到体质健康的目标。但是,这一过程是相对较为复杂的,小学体育教育通过建立科学的分析框架来对这个过程进行监控与监督,并及时改进整个过程中的不足。在这种科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开展小学体育教育,使得小学体育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

3、结语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篇5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原则

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 应遵循健康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即在选择体育游戏内容时, 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所采用的游戏形式要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 应避免选择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或容易造成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游戏内容和形式;体育游戏的内容、组织形式、运用时机等应具有科学性;体育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富有趣味性,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游戏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此外, 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时, 教师还要考虑运动场地、气候等实际情况, 要对游戏中的注意事项加以必要的说明, 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二、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作用

1. 运用体育游戏, 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术动作要领, 当讲解完某项技术动作后, 教师可组织他们开展与该项技术动作相关的体育游戏活动。如, 在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中, 当讲解完篮球高运球技术动作后,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运球接力”游戏比赛: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学生以纵队形式站在篮球场一端。当听到教师“开始”口令后, 各小组排在第一位的持球学生高运球到篮球场另一端, 然后再高运球返回将球交给第二位同学。依此类推, 直至各小组排在最后一位的学生运球折返回起点, 则宣告游戏结束。这样做, 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而且使其在欢快的游戏过程中掌握了高运球技术动作要领。

2. 运用体育游戏, 提高学生技术动作质量。

在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和巩固练习过程中, 教师根据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特点, 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 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技术动作质量。如, 在复习篮球传球技术动作教学中,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隔人传球”游戏。即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配发篮球一颗, 让他们采用间隔一人的传球方式来传球, 如果有学生未接住球或传丢球, 其要在做完俯卧撑后继续传球。这种方式既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又易于他们接受, 并且还提高了学生双手胸前传球技术动作的质量。

3. 运用体育游戏, 调节学生运动负荷。

当学生以常规练习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运动负荷或运动负荷过大时,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体育游戏的参与人数、游戏的动作难度、游戏的时间等来调节学生运动负荷。如, 在提高学生短跑素质教学中, 当学生进行了几组50米跑练习后, 由于受身体素质较差、练习枯燥等因素的影响, 有部分学生会产生懒惰思想, 常规练习难以继续下去。这时教师可组织他们进行“短跑接力赛”游戏。游戏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第一名学生在听到教师起跑口令后迅速起跑, 当跑到30米远的标志线处, 要用脚触线后再折返向回跑, 跑回起跑线处在用手触到本组第二名同学后, 第二名学生方可起跑。依此类推, 最先完成接力的一组为获胜组。运用这一游戏既使学生达到了教学目标规定的运动负荷, 又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可谓一举两得。

4. 运用体育游戏, 放松学生身心。

在剧烈的体育运动之后, 为了放松学生的身心, 使其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工作机能恢复正常, 教师可安排一些放松性质的游戏活动。如, 在一节田径课的结束部分, 可让学生进行“按报数结组”的游戏。游戏方法: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圆按逆时针方向慢跑, 在跑的过程中要用手击打疲劳的肌肉, 当听到教师报数后, 学生应按其所报数字就近抱在一起结成一组。这一游戏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 而且自然而然地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 篇6

一、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点。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小学生的情感分辨率不高,比较抽象的情感道理他们不容易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爱要真诚、直接。教师把自己对学生热爱的情感,准确地、及时地传递给他们,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很完美地完成教师教授的动作时,教师要及时地表扬或者向学生投去欣赏的目光,当学生在完成动作出现困难时,要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让他们产生自信。学生会将教师的积极评价不断内化,从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内驱力,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体育课的情感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体育老师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想法和体会,老师要耐心地倾听,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内容中去。教师培养学生的情感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穿插在游戏中进行,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做到教学内容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终身体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造融洽、和谐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贪玩、追求新鲜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小学生的天性。但是,教材内容设置不得当、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场地布置不新颖、没有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和充分的活动空间等,都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能造成学生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完不成动作。要让整堂体育课充满和谐、充满快乐,学生学得有意义、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从几方面入手:

1.教师课前要有良好的情绪

在生活中教师也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绪有时会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情绪一旦带入课堂,会或多或少地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课前教师一定要先检查自己的情绪,发现情绪不良时,一定要理智地进行克制,及时调整情绪,在学生面前做到和蔼可亲。

2.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条件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其次,对场地的布置既要符合内容的要求,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要有优美的示范

体育动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即健康美、造型美、动态美、节奏美等。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示范动作要做得准确优美,会有很大的感染力,对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4.教师要有得体的仪表

体育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干净、朴素大方;说话简洁,声音宏亮,精神抖擞。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要端庄得体,一举手一投足都要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让学生感到羡慕,用教师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教师要有生动的语言

教师在讲解时,除了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对健身、健美的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等)的作用以及动作的审美价值。讲解要准确、优美、生动,语调要亲切、动听、抑扬顿挫,要注意节奏。教师讲解切忌背书般的平铺直叙,枯燥乏味;更不能在课堂上讲粗口、骂学生和讽刺挖苦学生,因为这样不但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伤害学生自尊心,还会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

四、教师自身的情感培养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正学生,首先正自身。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好表率,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要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堂教学既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信息线路上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恰当的情感,注重情感修养。加强教师情感的培养,更有助于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篇7

前言

在经济不断进步的社会里,健康已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也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的几年中,据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改革也不明显,而学生的体质下降趋势和出现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令人担忧。

一、目前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

1.学生在体育健康教育这一块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自我意识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开展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自于学生本身,他们的重视度如何也是健康状况好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最近几年的全国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显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如:耐力素质、爆发力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等均有所下降;体能呈急剧下降趋势;肥胖儿童及超体重儿童比率呈急速上升趋势;城市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农村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学生口腔保健仍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生长发育绝对水平仍然较低;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相对不发达地区之间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极不平衡。

2.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地位不够重要

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其他应试教育相比,其开展的速度比较慢,开展的程度不是很理想,在部分县城镇小学有条件的学校基本开展了,但是一般都是由体育老师或者其他任课老师兼任,并没有专业的老师上课,所教授的健康教育内容在深度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但是在农村的学校,开课率很低,很多学校连基本的课本都没有,更别提开展这门课程了,即使在课程表中安排了课程,也是上其他科目,安排在课程表中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体育课的“放羊式”已成了目前普遍的教育方式,这个远远无法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与强度。有的虽然时间上有保证,但是怕出意外,学校体育课如同“休闲课”,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其结果证实:小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3.学校对于开展的课程设计太单一

学校是开展体育健康教育的有效场合,体育教育的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不能理论结合实际操作,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体育课一般为每2周1个课时,课与课之间间隔时间较长,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大部分都是照本宣读,没有生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一般以“填鸭式”为主,参与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未能充分利用,使得多数学生对现代体育教育的观念缺乏正确的全面认识。

4.老师不够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师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者,同时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除了教授学生的知识外,还应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关心学生在情绪、社会、智能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城墙也越来越高,学生畏惧教师的现象也很普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原因,教师一味地看重于成绩,使学生得到的关心也愈来愈少,所谓的全面发展远远落后于实际情况。

二、提出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些对策

1.形成自我意识,学会控制自己

学生在学校的过程中是一个受教育的角色,一般是呈被动状态,所以,学生应该从被动的角色转换到主动的角色上去,主动地与老师同学沟通,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形成一个自主的参与意识;在小学阶段,学生拥有较强的活跃性、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但注意力难以持久,所以在这个时候,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各种形式给自己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加强自己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2.加强领导,从学校环境着手

小学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中不是可有可无的,应该按有关要求,从健康素质教育出发,从培养合格人才的战略高度,全面搞好体育健康教育。青少年的可塑性和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举一动、学校的一草一木以及校园环境氛围、各种开展的校园活动、校风、学风和校园建设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实际健康状态,互相尊重,尊师爱生、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等时刻影响着他们的身心成长。

体育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最佳的时机,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实施体育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其他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能较快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以后的探索中,能根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社会的发展,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健康教育之路,使学校健康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也谈如何搞好小学体育教学 篇8

【关键词】全面发展 分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以“终身体育”与“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方法,参加锻炼,增强体质。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爆发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逐步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形成勇敢、顽强、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 的社会适应能力,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增强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如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对小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姿势应讲明危害性。要主动帮助纠正,教会一些矫正方法,同时应加强以下现两方面教育和训练:

(1)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小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它包括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其中健康是美的基本要素。如:眼保健操和体操的教导和练习,要有人领做,有人评比。

(2)通过严格的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如:每个学期初,都要进行队列、队形练习,从中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形成良好的姿态。

二、个体的兼顾,注重分层教学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因为身体素质的不同一节课中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结合分层次分组,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素质好)、B组(素质中上)、C组(素质中)、D组(素质差)。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等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三、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训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是对学生人格的无情摧残,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无情扼杀。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努力创设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同时,要明白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引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也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教会学生关心,广而言之,就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际、国内体育界发生的大事,关心体育的进步和兴衰。小而言之,就是指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体育活动中,注意关心同学的健康,关心同学的安全,关心同学的学习,关心教师的言行等以及那些值得关心的人与事。其次,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以合理的方式满足基本的需要基础上,去努力追求与体验那些更高层次需要所带来的乐趣,诸如助人为乐、求知为乐、不断进取等,使学生真正感到人生的充实、欢乐和幸福。

五、开拓教师业务学习渠道,拓宽学习内容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想搞好教学,必须狠抓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想要受到学生的敬佩,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由于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必须勤奋学习,认真参加继续教育等培训活动,搞好自修,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教学中开展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知道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提高质量离不开科研。所以教师要打破陈规,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在学习中,除学习书来的理论外,还应注重注入有利于开拓性、打破常规旧框的思想,侧重于案例分析、研讨交流、收集信息资料、实地调研、实证性研究、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学技术、国内外教学改革发展动态等。如:现代教师必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要求现代教师能够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的教育技术,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手段和方法,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用我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孩子在欢乐中,精神得到陶冶;在活动中,身体得到强健;在体验中,技能得到发展,真正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合理安排游戏活动以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J]. 小学科学(教师). 2010(03)

[2]裴常福.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J]. 才智. 2016(25)

用差异性教育搞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论文 篇9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强调“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三维健康观:“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如何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既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应予以积极的探讨。

一、树立正确健康观念,转变学生健康意识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已经完全超出了唯生物学的范围。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及时认识到这一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去评价学生的健康状况,并把这种三维健康观传达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重新树立健康观念,从而让他们在体育课堂练习以及生活中能够客观、多元化地评价自身的健康状况。

二、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要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思想,要根据学生情况、师资力量、场地与器材条件等实际,建立适合本校校情的课程结构,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教学方案。教师在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要改变“难、偏、旧”的现状,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要有益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等优良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要在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择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等,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调节学生情绪状态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行为和效果。英国著名教育家赫·斯宾塞曾指出:“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表扬鼓励、游戏教学、竞赛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调节学生参与运动的情绪状态,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他们以高涨和积极的情绪状态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气氛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教学有效进行的主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教师角色,打破长期固存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通过热爱学生——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理解学生——师生关系心理相容的基础,尊重学生——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支柱,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通过语言鼓励、目光暗示、参与活动等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达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融、心理上互动,让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参与练习。在面对学生的动作错误、违纪行为等情况时,切不可直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要多鼓励少讥讽、多肯定少说“不”、多表扬少批评,以满足学生基本的人格尊重的需要,使其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树立自信心,愉快、轻松地学习。

五、灵活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标明确提出:“体育活动是提高学生自尊和自信的重要手段”。而体育教学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主要场所,再加上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又有其特殊的一面,所以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如用舞蹈、健身操、太极拳、游戏、街舞等活动来代替常规的集合后的跑步热身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游戏、舞蹈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采用降低练习难度和标准等方法,给学生多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开展单杠、双杠、跳山羊等一些有危险的技术练习时,要及时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特别关注那些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较差、有焦虑害怕情绪而不敢练习的学生,切忌用指责、批评和否定性的语言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而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我保护你”“你能行的”“勇敢些”等,使学生增强练习的自信心和勇气,同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如“好样的”“有进步”“你真棒”等,帮助他们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使他们体验到练习的乐趣。另外,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对部分学生提出适当的练习要求,制定弹性的教学目标,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练习,达到自己期望的学习目标,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悉心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趣味性,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场地器材,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将一般的“障碍接力”改为“运送弹药”这一情境游戏,将练习内容故事化、游戏化,将练习过程中的跨越体操垫、钻过栏架、跑过体操凳等故事化为跨越“小河”、钻过“铁丝网”、跑过“独木桥”等,最后运送“弹药”至“前线”,再配以红旗、激烈的枪炮声、音乐等,让学生在战争的情境中参与练习。身临其境式的练习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公平竞争的意识,使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在练习中得到最大的展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六、灵活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体育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趣味性和自主性等特点,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活动内容和形式也更接近现实,它不受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约束,再加上体育课外活动趣味性强,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这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选择活动项目,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培养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稿件编号:1003020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经济开发区大庙镇中心中学,221121,电邮:zhjing0210@sina.com)

上一篇:给男友检讨书怎么写下一篇:2024课件制作大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