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

2024-08-25

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精选12篇)

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 篇1

就目前的高校科目而言,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确很少,但是数学确实是比较实用的一门学科,而且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其他理工科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研中,往往发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表现是差强人意的,因此,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高校数学教育成为目前的数学教研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 随着数学文化观的提出和应用,对于数学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对于现在的数学教育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

一、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指人们对于数学理论、思维、语言等多方面知识的整合形成的一种文化,它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数学知识的范围之内,同时还重视对于数学的历史、数学教育中的人文特点及作用的分析. 重视数学文化的意义对于数学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数学文化不同于其他的文化, 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不受任何国家和语言的限制,具有较强的统一性. 同时,它是基于各国的数学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各自民族的特殊性和可塑性. 数学的发展是比较漫长的,而且它的发展都是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的, 不论经过多长时间的变革,数学文化依然可以进行延伸和塑造.

二、基于数学文化观视角下的数学教育意义

首先,数学教育自身的一些概念和公式都是比较抽象的,而且部分难以理解,如果能很好地与数学文化相结合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其次,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美的认识,在数学文化观的指导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第三,可以很好地改变我国传统的数学教育中的不足之处,不再片面地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计算方法的掌控. 与此同时,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发展史,并最终实现数学文化素养和数学理论知识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效地改善高校教学中的偏科问题,实现高校学生全方面素质的培养和发展.

三、基于数学文化观视角下的数学教育策略

在上述的种种数学文化观指导下的数学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我们的数学教研工作者们加强对于数学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并逐渐地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数学课堂上, 这样可以很好地活跃上课的气氛,同时实现相关知识的传达,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工作中的不足,适当地进行教研方式的调整.

1. 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主要来源于课本和老师,

我们的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改变自身对于数学教育的观念,重视对于数学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只有综合素质较好的老师才能培育出更多的优质的人才,老师们也要不断地学习,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便于更好地将数学文化和数学课程结合在一起,实现高效、有趣的数学教育工作.

2.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具体知识的运用联系起来,并拓展这些知识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运用方法,明确这些知识点承载的文化底蕴,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3. 利用信息技术,全面展示数学文化

通过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将数学文化知识更加全面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同时,多媒体还可以使数学文化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利用图像、幻灯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将数学文化知识全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形象,也有利于为学生呈现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4. 开设相关的课程,适当地增强学生对于数学文化的 了解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中,课时安排是比较紧凑的,而且每天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也是有限度的,适当地开设一些有趣的选修课程可以很好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接触课堂以外知识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影片资料的播放让学生们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和发展中的一些小故事,让他们了解这些数学定律是在生活中慢慢地被人们发现和发展的,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和加深学生们对于相关知识的记忆和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数学文化观的提出和应用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数学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现代教育信息化和数学文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数学教研工作有了较大的飞跃,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全面地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我们国家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以便于更好地实现我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各项教育科研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再加上现代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我国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高校的数学教育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同时是教学难点,它作为一门基础性的教学课程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都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在现代的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偏科的现象,这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是极为不利的,相关的科研学者提出了在数学文化的基础上来进行高校的数学教育,并将其应用到了实际的数学教育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因此,本文通过对数学文化的简要分析,就数学文化观视角下的高校数学教育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文化观,高校数学教育,视角

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 篇2

这本书全面展示数学发展的概况,以及弥补学校教育中内容偏少、严重与现代数学发展脱节的缺陷,克服受教育者“只见树木不见林”的局限性;强调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注意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对于数学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社会群体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当代数学家的共同体中,一般将数学看作是“模式”的科学,用以“揭示人们从自然界和数学本身抽象世界中所观察到的结构和对称性。”数学科学以抽象的理论为核心,这个核心一方面依靠自身的内能、运用逻辑的链条发展新的理论,另一方面又不断从现实世界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吸取营养并创造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了以纯粹数学为核心、由众多同心核层结构组成的庞大的理论与应用体系。按照美国〈数学评论〉的统计,数学科学包括了约六十二个二级学科和四百多个三级学科。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

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虽然数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广泛的,但却不易为大众所察觉。当人们惊叹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时,却很难知道和真正理解它所依赖的“质能公式”;当人们接受CT扫描仪的检查和诊断时,很少有人理解它的设计原理:拉东变换;当人们尽情享受动画片的娱乐时。很少联想制作这些动画背后的数学方法。数学是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数学家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他们在逻辑的链条上构筑着人间的奇迹。一个民族数学修养的高低,对这个民族的文明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现代所谓的“热门学科”中,人们常常难以提到数学学科。当代数学家哈尔莫斯对此深表感触道: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都不知道我的学科存在,这使我感到伤心!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科学经历了更长的历史进程。在科学的其他分支中,物理学形成较早,但它也仅有几百年的历史,而数学的历史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研究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同时也研究与之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和一般文化的联系。数学学科的累积性以及高度抽象而且模式化的特点,使得它在学校的教育中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数学作为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本应在学校课程中拥有更多的现代数学内容。但实际情况是,到了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仍只有少量的现代数学知识,更多的是17世界中叶之前的初等数学,而大学一年级的微积分,也只有18世界的数学成果,大量的近代与现代数学难以进入大众化的教育课程。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制定”了加强双基,培养三大能力”的数学教育目标,力图在学校教育中使学生掌握数学基

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计算、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一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科自身的特点,却仍然使不少的受教育者畏惧不前,甚至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情绪。两千多年前产生的欧几里得几何学是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古以来学习数学的必修课程。但在现代的学校教育中,欧几里得学变得食之无味而弃之不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际数学教育的改革浪潮跌宕起伏,历尽艰险。我国国家教育部分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办法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数学教育的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大众教育、学生为主体、增强应用意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等一系列数学教育的思想与理念在全球性的数学教育改革中应运而生。数学文化可以构建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学好大学数学的兴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 使得很多学生有畏难心理, 大学数学的学习也相应的恶化成枯燥无味的公式记忆和解题演练。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掘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踏实细微、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在大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及时的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将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踏实细微的优秀品格的形成大有助益。而这种优秀的品质对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必需的。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对于学习大学数学的文科学生来说,其形象思维能力教强,形象思维丰富多彩。而纵观整个数学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种创造的演化史。在创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力量。通过结合数学史的教学,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因为大学数学教学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是文科方向的学生,所以在数学教学合理的融入数学史教育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讲授,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 篇3

【关键词】数学文化 中学数学 数学课堂文化

数学作为科学的工具,对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的吸引力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数学教育在各个国家的教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可能是除了本国语文的教育之外,其他学科都不能比拟的。但是数学也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与其他科学一样的重要的文化价值。

一、数学文化的兴起及其发展

严格说来,数学文化的研究是在数学文化史研究基础上展开的.西方数学史、数学哲学的研究,尤其是拉卡托斯拟经验数学观的研究,使人们增加了对以往西方数学形式主义的怀疑….同时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也表明,在人类的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数学传统,并由此构成了不同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形式、数学运演、数学结构.由此展开的数学文化史的研究也揭示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作为人类的文化活动、作为一种数学家群体的文化活动在特定文化传统中创造与传播的特征及其规律.郑毓信教授认为作为一门数学文化学的系统研究,它应当包括数学文化的观念、数学文化史的研究、数学文化价值观的分析。应该说,数学文化的研究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但发展之快却超出人们的预料,尤其是要在高中作为教学内容更是令人始料不及.

二、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数学除了自身内部发展外,还从其他文化的发展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因此数学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至今还有很多人认为数学教育是数学知识的教育,是为数学考试的教育,这是对数学教育价值的低估和扭曲.数学知识对于数学教育,犹如骨骼对于人一样重要,但是片面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片面强调大运动量的习题训练,片面强调对考试分数的争取,我们的数学教育就会陷入狭小空间中.这种“教育”把数学曲解为习题,把人当作解题机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人格是变态的。在学生的眼里,学数学是痛苦的,数学是枯燥无用的,在考试结束后可以扔掉如今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而素质是一个与文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按照教育学理论对素质概念的理解,所强调的是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发展而来的人的主体性品质,是人的智慧、道德、审美的系统整合,即素质概念的实质在于各种品质的综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数学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基本观念内化为个体的主体性心理特征的过程,就是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因此,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启示

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启发人的“数学”悟性和潜能。这就已经规范了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传统的数学教育受知识观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以学生被动接受数学客观知识为主要目的,并把数学教育看成是一种目的鲜明的系统的灌输、启发、教化、培养的社会活动而非文化性的活动,因此没有意识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1)数学教育中存在着的文化的深层作用.现代文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特定的心理过程都内在地蕴含着文化因素.例如,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学思维主要是传授、接收和应试,其中科举文化的影响有重要作用.例如,学生对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理解都以他自己的社会文化生活积淀(发达城市的孩子与农村孩子的表象存在很大差异)作支撑.数学课程实质上是在传播一种特定的文化,即数学文化;(2)数学课程的学习者(学生)是一个个具体的、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因此,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复杂的文化跨越的过程。社会建构主义者对此早就有了足够的重视,他们的一个基本的观点是:已有的文化背景将对数学学习产生重要影响,教学必须重视文化背景问题。

四、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数学教育虽然走过了百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尤其是作为平等的中西文化的交流形式应该是刚刚开始.现在我们可以平心静气地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而不会有那种百年前的压迫感和五十年前的仰视感。作为数学教育,我们百年来特别是近五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也使我们可以认真地分析和评价取得的成功与教训,从数学文化研究的角度看,中国数学教育作为一种中西数学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它不仅仅是一个应用和方法的问题,它还有一个提升我们民族理性思维的重任。

中国数学教育的改革还刚刚开始,中国数学教育肩负的任务沉重而艰难,因为它不仅要在技术层而传播数学的内容和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要在文化层面吸收西方数学的精神和理性的内涵.当前,随着数学文化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同时,随着数学教育的改革深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按西方的数学形式开展的中国数学教育已有自年的历史,然而数学文化的研究却是刚刚开始.可以认为,数学文化的深人发展必将对中国数学教育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国家今天的数学基础教育中,可以说已经很成功了。但是我们要通过数学教育传播数学文化首先要求数学教育工作者自身提高数学文化品位, 多侧面地开展数学文化研究, 切实体会教材精神, 对数学文化这一个单独的板块,给予特别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的微观的方面体现数学的文化功能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 、溶入教学时, 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 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 喜欢数学 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蔺云.解读数学文化[J].大学数学,2006,22(2):163—166

[2]董华,张俊青.从数学哲学到数学文化哲学tJ].自然辩证法,2005,21(5):47

[3]张维忠,汪晓勤.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黄秦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刀.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12—17

浅谈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篇4

数学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 我们若能充分开发与利用好这一资源,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美学价值, 开阔视野, 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 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 感受数学丰富的方法、深邃的思想, 领略数学发展进程中的五彩斑斓, 散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那么,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呢?

一、利用情境创设渗透数学文化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个引人入手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商”, 启动学生的思维, 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 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 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从而能够顺利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突破难点。利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 教师先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棋盘上的学问”:古时, 在某王国里有个聪明的大臣, 他发明了国际象棋, 献给国王, 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大臣表示感谢, 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就在这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 第2格放2粒, 第3格放4粒, 然后是8粒, 16粒, 32粒, ........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 (下转53页) (上接52页) 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这时, 教师提出问题:“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米吗?”, 问题一提出, 教室里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同学们三三两两在讨论, 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 还有的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在等待着教师的答案, 这时教师抓住时机进行引导, 等我们学了这一节的内容后, 大家自然就明白“国王的国库里到底有没有这么多米了”。

相信没有不喜欢故事的学生, 因此像这样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角度切入课题, 可以使课题的引入变得引人入胜, 这样从教学一开始, 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 容易让学生产生出喜爱数学的情感.

二、利用数学概念教学渗透数学文化

概念的学习总是比较枯燥, 如果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点缀其中, 则足以活跃概念课堂的整体氛围, 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 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数学教育故事的运用, 也能激发学生的爱数学之“情”.

如在进行无理数概念学习时, 可先向学生介绍无理数的由来:公元前500年,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 (Hippasus) 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 (若正方形边长是1, 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 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 (指有理数) 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 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 受到百般折磨, 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然而, 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 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 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数学的历史像一条大河几乎贯穿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史, 它时而波涛汹涌, 时而风平浪静。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 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通过重要的数学事件和成果, 使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历史事件与重要成果, 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生了解了无理数发现过程的曲折与悲壮及它的历史价值后, 必将产生心灵的震撼, 这种震撼必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和探究科学奥秘的热情。

三、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拓展学习渗透数学文化

中国数学有着悠久历史, 光辉的传统, 有刘徽, 祖冲之, 祖暅, 杨辉, 秦九韶, 李冶, 朱世杰等一批优秀的数学家, 有中国剩余定理, 祖暅公理, “割圆术”, 七巧板、圆周率、勾股定理等具有世界影响的数学成就, 其中很多问题的研究也比国外早很多年。例如,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则, 又如, 一次方程的定义和完整的解法我国要比西方国家早一千五百年, 还有很多数学问题的研究成果, 我国古代要比西方国家早几百年, 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便是当时的代表性著作……在数学定理公式拓展学习中通过这些数学史渗透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例如, 在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 让学生阅读从勾股定理到图形面积关系的拓展知识: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而a2, b2, c2又可以看成是以a, b.c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 因此, 勾股定理也可以表述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如图1, S1+S2=S3。如果以直角三角形三边a、b、c为边, 向形外分别作正三角形, 如图2, 那么是否存在S1+S2=S3呢?根据正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不难求得ΔBCD的高为

这说明, 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a、b、c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 也存在S1+S2=S3, 类似地, 上述结果是否适合其他图形?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a、b、c为直径作三个半圆, 则成立吗?再画几个类似的图试一试, 结论成立吗?由此, 你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结论。其实, 在欧几里得时代, 人们就已经知道了勾股定理的一些拓展。《几何原本》第六卷命题31就曾介绍:直角三角形中, 在斜边上所画的任何图形的面积, 等于在两条直角边上所画的与其相似的图形的面积之和。让学生阅读从勾股定理到图形面积关系的拓展知识, 学生在欣赏历史上的勾股定理时体味数学家思维的精妙, 数学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 感叹数学的美!

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 篇5

论数学文化在技校数学中的教育价值

数学文化扎根于社会实践,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衰而荣枯.本文通过对数学文化基本内涵的`解析,数学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分析,寻找数学文化在技校数学中的教育价值,并初步探索数学文化在技校数学中的渗透与发展.

作 者:周丛 作者单位:大同市第二技工学校刊 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数学文化 中职教育 教育价值

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 篇6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育数学文化数学史关系

数学是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数学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所以高校的数学教育不仅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从数学的发展史和数学的文化来全面的展现数学的魅力。

一、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定义概述

(一)数学史的概述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数学史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方法的演变以及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同时揭示了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等。今日世界的发展是多元的,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交流中共同发展。因而随着多元化世界文明史研究的展开与西方中心论观念的淡化,异质区域文明日益受到重视,不同地域的数学文化比较以及数学交流史研究也日趋活跃。数学史的比较研究往往围绕数学成果、数学科学范式、数学发展的社会背景等三方面而展开。

(二)数学文化的概述

数学文化的定义有狭义的和广义之分。狭义方面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和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而就数学文化的广义而言,其指代了除狭义以外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等同内容,同时涵盖了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和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概而言之,数学文化把文化投影在了数学上。数学文化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简洁的数学符号语言;二是抽象的数学思维;三是高雅的数学美。

二、在高等数学教育中数学史的文化价值

(一)数学史的社会文化价值

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标志中,若干次的人类文明事件都与数学的进步造有着重要联系。如古希腊文明中《几何原本》对其社会文明进步的影响。在文艺复兴时期,牛顿的力学体系和微积分的建立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表明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有紧密关联,所以高校的数学教育应该把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到社会文化的高度进行。

(二)数学史的历史文化价值

陈省身曾说过“了解历史的变化是了解这门学科的一个步骤”。数学史为数学的学习者构建了一个可供学习者靠近并了解数学思想的平台。例如“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古巴比伦泥板上发现了勾股数字,之后出现了我国的陈子和商高的勾三股四弦五,直至现代数学家对勾股定理的证明。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历史”,为其丰富而精彩的历史所吸引,对其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些都是数学史中所体现的历史文化的魅力。

(三)数学史中的文化意境

数学史不是单一的学科,而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文学作品中也能探索出数学,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数学的内涵,找到文化与数学的结合点,可以为数学的教育提供一个文化氛围。如《登幽州台歌》这首古诗的可以与空间知识相结合,第一、二句展现了时间的一维性,而后两句则是三维现实空间。这对学习时空学营造了一种独有的文化意境。

三、数学史、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密切关联

(一)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能够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高校数学史研究会筹委会”中曾提到,“高校要不断提高数学史在高校中地位,使其能从选修课过渡到必修课”。大量的数学历史资料和数学文化融入到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使得单一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数学史里历史事件、数学人物以及数学文化的辅助,更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不断的吸收数学知识。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还了解了数学问题的文化底蕴,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二)目前高校的数学教育与数学史、数学文化融合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数学史、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结合尚且处于初步阶段。从我国初步开设数学史课程进入高校起,虽然开设数学史课程的高校数量在增加。但是此课程是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其它专业的学生则无人问津。而且学校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关于数学史、数学文化的讲授多少没有限制。其次,高校的数学史课程无统一规范的教材与教学案例。数学史知识的编写大多数采用表述纯历史材料,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在目前的高校的数学教育,仍然是以教师作为主讲人,在讲台上进行着一个又一个的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学生无法沉浸在这样的数学环境中学习数学,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较大的考验。

(三)數学史、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数学教学中不单只是要传播数学知识,教师还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和数学美和充分利用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融入到数学的世界中,理解数学、喜欢数学。同时从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采用不同的方式给学生传播数学的文化内涵。在课堂上,教师不能进行“定理—公式—习题”一条龙讲解,要多灵活利用数学知识的历史背景和其中的文化底蕴,让学生知道这个数学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最后,尽量普及高校的数学史、数学文化等课程的开设,针对数学专业的学生,把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课程,从选修课转变成必修课,而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把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课作为选修课,给数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可以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平台。

四、结束语

数学文化与数学史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数学文化离不开对数学史的研究,要通过数学史来展现数学文化。在高校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文化和数学史的融入,为其增加了丰富的内容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颖颖,李照东,杨艳.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探索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2] 黄泰安.数学文化观念下的数学素质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1(03).

[3] 张奠宙.关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J].高等数学研究.2008(01).

[4] 童新安,李晓培,张永胜.数学史融入高校数学教学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9(12).

[5] 张文颖,巩诚,于涛.采用多种方式在大学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文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

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 篇7

1. 实施凸显数学概念的数学教育

现今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大都是前人花费了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时间实践并逐渐探索总结而成的, 而数学概念与原理的形成过程即代表了数学文化的历史演变进程。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 教师需要将相关数学概念加以提炼, 从而使学生对相关概念的形成原因有初步了解, 进而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凸显出数学文化的概念特征。[1]例如, 在介绍负数的概念时, 教师经常以单纯的概念讲解为主, 而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也大都停留在表面。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负数概念, 可向其介绍正、负数的来历。比如, 当时的欧洲人为了能够对箱子中多余或缺少的货物重量予以区分, 就用“+”表示多出规定的货物重量, 用“-”表示少于规定的货物重量, 从实现对各箱货物的准确区分。教师通过这种故事形式向小学生讲述负数概念, 从而加深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提高课堂效率。

2. 严谨数学法则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对严谨的数学法则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育中凸显数学文化特征的另一体现。对小学数学进行分析可知, 其通常存在着大量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和公式等相关内容, 而此部分内容不仅仅是对事物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同相应计算规律的总结, 而且也是对计算规则应用的指导原则, 即数学法则。在教学过程中, 关于学生对数学法则的掌握主要分为以下三点:掌握数学法则的推导和总结过程, 掌握不同数学法则的相关联系, 将所学数学法则灵活应用,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教师在讲解数的大小时, 可先让学生写出最大与最小的1~4位数, 并写出比第一组大的1~4位数。学生会发现, 1位数均比10小, 2位数均比100小……而后, 选取其中部分数字并打乱, 如15, 1256, 536, 25, 214, 2089, 并让学生按照数位的多少进行划分。由此发现:1~4位数之间的关系是1位数<2位数<3位数<4位数。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 教师还可开展数字抽签游戏, 通过设定数字位数, 并以抽签方式比较各自位数和组合后形成数字的大小, 以强化学生对数字大小比较法则的理解。[2]

3. 数学思想深邃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体现

对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可知, 它是人们对数学的相关知识与内容的本质认知, 而数学思想则是人们从相关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的认知过程中所抽象出来的具体观点, 进而将其应用于实际中, 以提高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效率。因此, 数学思想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和更为广泛的指导意义。在进行教学时, 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引导学生形成相关数学思想, 在体现数学文化特征的同时, 提高学生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例如, 在向学生讲解乘法交换律时, 可先举出实例:2×5×4与4×2×5的结果是否相等?并让学生观察这一等式是否成立。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 进而得出等式成立的结论, 并总结出:“乘法计算中, 交换数字位置, 其结果不变”这一定律。[3]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可让学生自行举例进行计算,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乘法交换律。

本文以数学为综合性社会学科这一学科特点为背景, 从数学概念、数学法则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对实施凸显数学文化特征的小学数学教育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实施凸显数学文化特征的小学数学教育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学科, 在社会生产及生活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的应用性, 强化小学生逻辑思维并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 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引入能够凸显数学文化特征的相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对小学数学教育展开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文化特征,小学数学,数学法则,数学思想

参考文献

[1]徐东星.实施凸显数学史文化价值的小学数学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5 (10) :189-190.

[2]胡利军.小学教育数学核心课程体系基本架构的思考[J].阴山学刊 (自然科学版) , 2012, 24 (4) :84-86.

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初探 篇8

一、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一词或类似该词的使用已近三十年, 在中国较早使用的是1990 年邓东皋、孙小礼、张祖贵编写的《数学与文化》一书中。“数学文化”狭义的定义为: 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 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的定义为: 除上述内涵以外, 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等等。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的思想方法, 引起对数学的兴趣, 学会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观察世界的方法。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提出: 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新的课程标准还可看出, 数学课程除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为达到这一目的,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知识本身被发现和发明的过程; 重视数学精神、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的传授,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使他们终生受益。

三、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侧重点

1. 数学发展史

通过数学史中数学知识的起源、趣闻逸事和数学家的研究经历, 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发现、产生和发展形成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数学精神

数学精神是指人类几千年数学探索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理想追求的总称。通过数学精神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具备理性精神、求真精神、求美精神、创新精神、数学合作与独立思考精神、统一精神; 让学生追求一种完全确定、完全可靠的知识, 提高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概括性和深刻性, 激发学生追求和坚持真理的勇气和信心; 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创新性。

3. 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 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 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是建立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数学思想主要有字母代数的思想、集合和对应的思想、方程和函数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整合的思想、极限的思想、算法化的思想。通过数学思想的教育不仅让学生夯实有形的数学知识, 还能促进学生对合理方法的天才的、不自觉的运用向有意识的、自觉的运用转化, 提高学生在未来具体工作中的工作能力。

4.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把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进行推导、演算和分析, 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 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 为数学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的实施手段; 是数学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具体方式、手段和途径等。数学方法一般有数学思维的方法, 如观察和实验、类比与猜测、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特殊化和一般化、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和具体化, 通过数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问题。另外还有数学归纳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消元法、解析法、换元法、比较法等具有较强操作程序的数学方法, 以及拆项法、割补法、构造法、参数法等技巧性较强的方法。

四、结语

在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数学发展史、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育; 要从数学知识本身积极发现和挖掘以上四个侧重点的丰富文化价值; 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 注重“道”的传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数学的文化素养, 在积累数学知识的同时, 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与学习中能数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 让学生体会、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汤红娟.论数学思维及思想方法在英语句型教学中的辩证运用[J].外国语文, 2010, 26 (2) :122—126.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3]涂荣豹, 季素月.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

[4]周汉伟.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教育研究, 2015, 34 (11) :12—13.

[5]孙政.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 2015, (11) :54—56.

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 篇9

数学文化的内涵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看, “数学文化”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 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从广义上看, 除上述内涵外, 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 等等。正因为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数学作为文化现象, 已经广泛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武汉大学的齐民友教授在《数学与文化》一书中指出:“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 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这是发人深省而富有远见卓识的观点。

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的高等院校, 其定位是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一方面,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 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文化素养, 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另一方面, 受课时和难度要求的限制,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不得不采取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这就导致学生既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也无法体会数学与其所学专业的内在联系, 相当多的学生只能依葫芦画瓢, 勉强应付考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会备感数学学习枯燥乏味, 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提高数学素质的方面收效甚微。鉴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现状。

随着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 数学的实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数学文化”选修课教学中, 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把生活实例、数学知识与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为一体, 这正是数学实践教学的体现。所以说, 数学文化教育能加快课程改革、教材建设的步伐, 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这门选修课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 我们可以看到, 已经公布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的必要性。

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的核心价值

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 对当代高职学生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中, 古今中外涌现出许多杰出而著名的数学家, 产生了很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文化”选修课的开设,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了解我们本民族数学传统的机会, 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 了解人类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提高求知、求实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体会数学的系统性、严谨性、应用性和广泛性。这样, 学生必然会对数学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兴趣, 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并认真学习数学。

加强数学与专业知识的联系 “数学文化”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数学”, 它不是以讲授数学知识及其应用为主, 而是阐述数学的文化内涵与特征, 让学生从客观上认识数学, 感受数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 教师可以结合各学科专业知识, 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 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将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加以应用, 同时体会数学对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对人的思维具有重要的训练功能, 这是数学最广泛的文化价值之一。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和首要任务。数学中大部分的具体知识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并没有直接应用, 但数学的思想方法却是长期起作用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学习时只注重形式和结论, 对数学的本质并没有深刻把握;考虑问题缺乏逻辑性, 思维无序, 不能准确、流畅地进行推理。究其原因, 恰恰是对数学的实质和特性缺乏认知。在“数学文化”选修课中, 通过对数学史的介绍和对名题、趣题的分析, 可以让这种认知过程得以再现和升华, 可以有计划、有目的且自然地把一些思想方法巧妙地引入到数学课堂中去, 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并应用数学, 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前苏联数学家辛钦说过:“根据我的多年经验, 钻研数学科学会在青年人身上循序渐进地培养出道德色彩明显, 并进而能够成为其主要品德因素的特点。”数学的发展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在“数学文化”选修课上, 通过一系列的名人典范,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家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 屡遭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 身处逆境、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等。这种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数学本身就是美的, 主要包括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严谨美和奇异美。比如, 图案设计、标志性建筑体现简洁美和对称美, 圆柱形厅柱体现和谐美, 数学定理的表述体现严谨美, 独特的数学解题方法体现奇异美……通过对数学美的特征的挖掘和揭示,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身感受数学之美, 有助于提高他们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使数学课堂成为宣传美、传播美的场所。

教学相长, 共同进步 要把“数学文化”这门课讲好, 教师不但要加强数学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学习, 而且要不断丰富自己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 各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文化间的渗透也越来越多。要想给学生营造一种跨学科的比较学习氛围, 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养, 不断充实自己, 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由此可见, “数学文化”选修课的开设, 对教师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 正所谓“教学相长”。

“数学文化”选修课的内容定位

数学文化的内涵丰富, 涉及内容宽泛, 相关的资料也非常多。这就要求我们在内容选取上要抓住最有代表性、最有启发性的经典部分来展开, 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我校在制定“数学文化”选修课内容时, 注意把握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 以数学史、历史名题为载体, 集中介绍数学思想、方法和精神; (2) 看重数学知识趣味性强且浅显易懂, 使各专业的学生都能听明白, 都学有所得; (3) 开阔眼界, 纵横兼顾, 不仅对数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所介绍, 而且充分展示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高职数学课程改革仍在进行, 很多新理念还在凝练、提升。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渗透并弘扬数学文化知识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很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丁瑞.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数学文化”选修课的设想[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0 (1) .

[2]齐民友.数学与文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章勤琼, 张维忠.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数学文化[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6 (11) .

[4]顾广林.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J].中国数学教育, 2010 (21) .

[5]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6]朱美玉.浅谈数学的德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 2009, 3 (9) .

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文化,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标准》)指出:“通过在高中阶段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1]数学文化部分在《标准》中现已被作为单独板块列出,从而体现了它的特殊地位。新课改以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文化的渗透已经形成了广泛共识,其意义不容置疑。[2]数学是一门博大精深并应用广泛的科学,更是一种先进而又精美的文化。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到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才会切实地体悟到数学的真正价值,才能自由地在数学历史的海洋里遨游、探险,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不断地寻找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为提升自身的数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中数学课堂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教育缺失的现状

1. 调查方法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21所不同星级的高中数学教师(兼顾教龄、职称、学历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960份,回收问卷927份,回收率达95.65%,其中有效问卷895份,有效率为96.59%。

将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并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至于“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是否重要”和“高中数学教师平时教学是否渗透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这两个问题主要采用每项人数及所占总人数比例的方法进行统计。

2. 调查结果

(1)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感觉自身必须研究数学史和具备数学文化知识。通过表1与表2可以看出,高中数学教师对于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的认知程度有一定差异(F=11.481,P<0.05),75%的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对于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这完全可以说明教育改革已初见成效,大部分教师意识到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意义。11%的教师认为不重要,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了我国高中数学教师在统一认识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亟须改变数学课堂的思维模式,教育改革面临重大挑战。

(2)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几乎不会注重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的渗透。从表3与表4中可以看出,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数学史、数学文化知识的渗透程度差异不明显,仅4.1%的高中数学教师(37人)在课上重视对数学史、数学文化知识的渗透,却有55.9%(500人)教师在课上很少甚至一点都不渗透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足以说明我国高中数学教育存在着不小的隐患。事实上,不让学生了解数学史、不学习数学文化的数学课堂,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学生也不可能从源头真正地学好数学课程,更不可能充分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去指导社会实践。数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它可以提升和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时常向学生灌输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势必会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激发乐学的热情,领悟数学之魅力,增强创新意识,全方位地接受数学知识,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二、高中数学课堂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教育缺失的原因探寻

1. 形式化的教学目标造成了对数学文化目标的错位

我国数学权威叶中豪先生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就是要被继承的东西。”因此,“让数学走文化之路,还数学之文化面目”应是数学教学的追求目标。然而,当前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定位,加上对其功能一知半解,因而对教学目标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数学史和数学文化应有的认识,处理教材时通常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照本宣科,对数学文化内涵、实质都缺乏科学研究。[3]由于教学目标仅仅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了教学目标的设计无目标性,教师不知道也不关注教学结束后,数学文化教育会给学生数学学习带来什么样的益处,最后造成数学教与学的低效或无效。

2. 简单化的教学内容淡化了对数学本质的揭示

只知道数学是数学知识的“仓库”,而不清楚该“仓库”里蕴藏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当今高中数学教师的软肋。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师往往“一言堂”,“目中无人”地忽视对数学本质的揭示,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只重“知识点”罗列,过于强化或深化“知识点”。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了一大套公式、定理,生搬硬套了一大堆解题套路,翻来覆去做无穷无尽的习题,这样的数学学习使得学生无法品尝到数学的“真滋味”,也掩埋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得高中数学的教和学丧失了数学的灵魂———数学文化内涵。换言之,学生得到的是数学的“壳”,丢掉的却是数学的“核”;数学形式的东西“无处不在”,数学内涵的精华“荡然无存”。这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表面化教学内容,当然会造成数学课堂数学文化教育的缺失。

3. 单一化的教学过程影响了数学课堂与数学文化教育的有机整合

高中数学教学理应弘扬数学文化之风,打造数学精品课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数学文化教育,许多教师往往不知所措、一头雾水。有些高中数学教师把数学文化教育仅仅当成“点缀品”,偶尔为之,对数学文化教育存在着片面理解与盲目追求的现象;还有些教师教学过程机械化、单一化,将数学文化和数学史混为一谈,讲讲数学历史上的人和事,介绍一些数学趣题,做一些数学智力游戏以及讲讲数学家成就诞生的背景,误认为随心所欲地添加一些“史料”就可以蒙混过关了。事实上,用文化的视角去观察数学,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文化,而绝不是“数学+文化”的简单叠加。高中数学课堂上,唯有走出“数学+文化”的误区,正确理解数学文化的定义,运用科学严谨的教学过程,才能构建有效的数学文化课堂。

4. 陈旧化的教学评价漠视了对数学文化教育的考量

《标准》中的教学评价功能为甄别、导向、反馈、调节、激励、发展等,所有这些教学评价功能对教学实践与教学发展至关重要。但是,由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色彩严重,一般都不太重视评价机制。在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他们因循守旧,思维定势,只注重知识和技能方面情况的评价,而且教学评价方法极其简单:只看重甄别,不看重变化;只重视数学知识,不重视文化素养;只强调结果,不强调过程。在数学课堂上,经常被“绑架”或沦为外在目标的“奴隶”的,往往是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素质、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这些都是教学评价简单化的具体表现,实在不可取。实际上,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首先考虑对信息的选择,并且注意运用信息传播的正确形式和方法去合理组织教学,就会利用学生有限的学校学习时间去传递最多、最佳的信息,使教学评价对数学文化教育进行正确的考量。

三、高中数学课堂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知识教育缺失的对策

1. 定位教学目标,让数学文化教育有的放矢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师把数学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但数学教师要想达成这个目标,绝不是一两节课或者几个专题讲座就能实现,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心理过程,才有可能初见成效。为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以下三方面:首先,不可忽视科学性。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抽象性、严密性、明确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不能将其上成纯文学课那样的课程,否则就等于陷入“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的尴尬境地。正确理解数学课程的这些特征是上好数学课的重要前提,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应首先定位在数学的意识、思想、精神和品质等方面,让数学文化教育有方向、有目标。其次,还要注意合理性,数学文化的传播不可急于求成,“一口吃成一个胖子”的做法实不可取,潜移默化逐渐接受才是上策,所以,一开始教学目标定位的高低非常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已有的数学文化素材,提前揣摩学生的心理活动,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处理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关系,做到三点一线,实实在在保证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最后,要确保针对性。确定教学目标要注意三性(即具体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在课堂上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指向,尽可能地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因此,教师只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挖掘教材深处,适当补充辅助材料,并实时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分析与评估,找准教学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平衡点,就能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

2. 定准教学内容,让数学文化教育有例可援

“数学文化”的价值并未直接显现在教材中,有其“含蓄性”,它蕴含于数学知识中,通过数学教师的教学才能有所体现。数学课程中概念化了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是数学的显性知识,数学内在的情感、态度等观念性的因素和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思维素养的培养是数学的隐性知识。如果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一味地照本宣科、就事论事、浮于表面、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学生掌握的只是“死水一潭”的知识,不知道知识的“活水”哪里来,更不知道怎样加工这样的“活水”,长此以往,学生能力根本得不到培养和提高,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只能是“天方夜谭”。因此,如果将“准历史现象”的方法辅助组织数学教学,必将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大潮中的一种有益尝试。这种方法就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数学文化为视角,通过对教材的改编、加工和再设计,将相关的数学史料串联到教学内容中,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和思想,让学生跨越数学文化时空,感知数学文化的渊源和数学家的创新理念。另外,还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挖掘教材资源,提炼数学文化之精髓,与教学内容自然融合,引导学生逐渐认清数学文化价值的真谛,慢慢掌握事物的本质,努力摸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尽量理清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可比因素,最终总结出数学的思想方法。众所周知,教学内容不仅要源于教材,更要高于教材,教学内容中就会反映出人类思维发展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和连续性,还会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数学文化知识对于人类发展所起的真正作用。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更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融入社会、生活的宝贵经验,可谓“一箭双雕”。

3. 改变教学方式,让数学文化教育有声有色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数学文化教学应该体现为“多样化”和“灵活化”的教学形式,它与单一的数学知识教学大相径庭。如有关数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段落、一个故事、一个漂亮的结论,就算是一句话,都可以穿插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中进行。课后,师生也可以共同聊一个相关数学史的话题,让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去查找资料,写成数学小论文,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还可以将有关内容制作成PPT或教学视频甚至动漫,通过形象化处理来提高教学效果。“以本为本”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但在教材中想要发掘出所有数学文化内涵的素材是不可能的,毕竟教材具有局限性,因而要适当向外拓展,有针对性地筛选数学文化素材,并将这些素材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中,让课堂顺利走上数学文化的教学之路;也可以通过“线索”挖掘数学文化资源,即以“人物”“题材”“书籍”“符号”“生活”等为线索。要弄清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横向关系,特别是数学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观念联系起来,数学文化教育才能体现真正价值。[4]要夯实学生的数学文化基础,就必须让他们了解数学史发展的全过程,特别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训练和发展。在课堂中,还可以充分发挥数学的美育功能,适时地运用数学公式、图形、符号和解题中的对应美、奇特美、简约美、统一美,引领学生解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广泛的社会应用价值。[5]

4. 完善教学评价,让数学文化教育有所广益

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有助于数学课堂的调控和师生的共同成长,而此时的教学评价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能正确地发挥教学评价的甄别、导向、反馈、调节、激励、发展等功能,数学课堂就会朝着多元化评价目标建立的方向迈进。为此,建立评价目标时,在重视“人的发展”的观点前提下,应注意“四统一”原则,也就是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数量达成与质量达成的统一、显性因素与隐性因素的统一、数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统一。“四统一”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数学教学以“人的发展”观点为主轴,以“四统一”为内径,并实施教学评价,就要秉持科学的态度坚守数学阵地,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感悟到数学的思维模式、是否欣赏到数学的魅力、是否领会到数学文化的内涵、是否感受到数学家孜孜不倦的创新意识以及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理性思维和应用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了评价的目标,学生为自身的发展就找到方向和依据,就能落实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就能及时反思教与学的效果,才能完美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最终,使以低分学生失去勇气的考试和分数的评价方式出局和使以高分学生不是出于兴趣而是出于分数的数学学习的弊端一去不返。在此层面上,教学评价就等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激趣工具,教学评价目标的建立就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指路明灯。

总之,数学文化和数学犹如“一根藤上的两个瓜”,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数学文化不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的东西,它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挖掘实实在在地渗透到课堂中。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有为数不少的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数学文化的重要性,与《标准》中将数学文化理念渗入数学课堂中的规定格格不入,对于数学文化教学的反应更多的是茫然。所以,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将数学教学与数学文化渗透同步进行,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帮助学生面对数学、感悟数学和应用数学,让学生全方位掌握好数学,在实践中得以真正发挥数学功效,为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维忠,章勤琼.论数学课程中的文化取向[J].数学教育学报,2009(2):15-17.

[3]戴风明.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缺失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1(6):74-77.

[4]顾广林.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教育价值的挖掘[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21):2-5.

谈谈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 篇11

[关键词] 数学教育 文化教育 文化价值取向

数学教育不可忽视数学的人文价值

首先,虽然数学课程不等同于人文课程,但它具有人文课程的特点,能起到一定的人文教育作用。一方面,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联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不断地向人文社会科学辐射渗透并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品质、意识和精神,包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对人文素质的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

数学的思维是一个无穷的宝库,可以提供各种思维的艺术而不是一个个模式,它对人文素质的影响力乃至更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是任何一个具体学科包括人文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而数学的观点、意识和信念,同样会改变人的能力与品质,使人受益终身,它们本身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个组成因素,其作用是其他文化难以替代的。

其次,数学直接讨论真理性问题,其中的一次次肯定、否定,代表着人类认识的一次次重大飞跃。以非欧几何为例,在非欧几何诞生之前,每个时代都坚信存在着绝对真理,数学就是一个典范,因为数学殿堂中汇集了所有真理,欧几里得是殿堂中最高的神父。非欧几何的创立扫荡了整个真理王国,数学的绝对真理性被动摇,人类获得精神的解放。非欧几何在思想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个理性的智慧摒弃感觉经验的范例,使人们的认识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第三,数学不仅可以使人聪明起来,而且可以使人变得更为虔诚和纯正。当直面数学时,最理性地感悟到了“求真”、“求实”、“崇尚真理”,这种经历体验的教育效果远远胜过一些空洞的说教。众多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确信,数学教育能树立一系列具有道德色彩的品质,包括正直诚实、不轻率盲从、尊重真理、遵纪守法、严谨认真、顽强自信等。在数学活动中,人们在错误中认识真理,人越接近自然,人们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宽容和谦卑的美德是数学精神的产物。

数学教育应该通过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体现真善美

数学活动就是对真善美的崇高追求,数学文化是求真、求善、求美的结果,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体现着真善美的高度统一,从而数学教育就是真善美的教育,在解读真善美、体验真善美中形成真善美。

数学于真是显而易见的,数学与善、美同样有密切的联系。长期接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态度,便可迁延到人性的内在倾向性即人格,形成善的道德观。求真本身就反衬着善意。早在古希腊时柏拉图就讲过,学了几何就更易于认识善这个观念,几何会把灵魂引向真理。毕达哥拉斯学派也认为“数学和音乐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数学美不仅具有科学美的一切特性,而且它还具有艺术美的某些特性;不仅具有逻辑美,更具有奇异美;不仅内容美,而且形式美;不仅思想美,而且方法美、技巧美。数学史一再证明,数学美一直是指引数学家前进和奋斗不息的一盏明灯。当然,获得数学美感还需要更深入的感受与体验,这便是教学教育的职责。数学美育的作用可以从更广阔的领域里去观察,其功能可以更全面地去把握。教育不总是让学生认知,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学生欣赏。

数学的真善美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因而对数学真善美的认识是对数学文化认识的关键部分,体现真善美的统一是数学教育的真谛。存在于数学中的真善美,不仅要依赖文化整体才能发挥现实的作用,而且其本身的存在也要依赖其他文化要素才能得到表达,如语言、符号等文化形式。这就是数学的教育价值对于文化整体的依赖性以及文化整体所赋予数学教育价值的生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育人文价值取向的基础

数学思想就是用數学知识处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反映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中的一般性观点。数学方法则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逻辑手段和操作原则。数学思想方法是联系各类数学知识的纽带,是数学的灵魂。与知识相比,思想方法是活的,它与大脑思维的联系更加密切,是问题解决的理念性成果,其中既有规范化成分,又具有价值意义,能授予人以能力、增进人的信念。

数学知识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固定之后,便可形成数学意识,而数学精神则是数学意识内化的结果。数学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地陈述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似乎没有文化意味。但若要问“为什么要研究这些概念、这些定理?”马上就会涉及文化价值。例如,函数是数集之间的一种对应,表面好像没有文化意义。但是,当你看到牛顿创立微积分的社会需要,哲学上对应物质运动的学说,宏观的变量说、微观的对应说、形式的关系说等等。函数的文化底蕴就在其中了。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成功的数学教育,应当是数学的精神、思想方法深深地永远地铭刻在学生的头脑里,长久地活跃于他们日常的业务中,虽然那时,数学知识可能已经淡忘了”。事实上,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用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很有限的,但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却是广阔无限的, 并且使人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数学文化与人的发展[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3-4.

2]张顺燕. 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J].数学通报,2005,44(1):4-9.

[3]祁平.文化观下的数学教育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通报.2003,42(1):2-5.

[4]张雄.数学教育学概论[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张雄,卢锷.论技术、文化、人格三重性数学教育目的[J].数学教育学报,1995,4(4):21-25.

数学教育文化差异分析 篇12

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探索欲,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的时候,正是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教材内容在可读性的基础上,充满了趣味性和生动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意识.

以“认识小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讲解教学内容的同时, 向学生讲解1700多年前数学家刘徽就已经开始用十进分数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讲解中国古代数学史, 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观. 又如教师 在讲解“年、月 、日”数学知识时 ,教材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判断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和澳门回归的时间是否为闰年,学生在寻求答案的时候可以了解我国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之情.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以实例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蕴含的文化价值,就可以在满足小学生探索欲望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其数学水平.

2. 注重小学数学的文化属性 ,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很多学生感觉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只是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和定理,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难以尽如人意.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凸显数学的文化属性,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讲解“圆”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认识到数学所独有的文化属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夜晚的月亮、家庭的餐桌、公园的摩天轮和奥运五环标志等,让学生认识和欣赏生活中的圆形事物,并让学生讨论圆形在生活中的用处, 以及圆在生活中创造的美景. 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对圆的文化属性认识更加深刻,并体会到数学的有趣之处.

数学的文化内涵体现在数学知识的方方面面,教师需要用心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从心底爱上数学.

3. 提升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改善数学的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对学生学好数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以自己深厚的文化修养去增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至关重要. 因此, 小学数学教师无论是在数学知识讲解方面,还是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都能够体现出自己的文化修养,担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

以“轴对称图形”的讲解为例 ,教师总结 教学内容 的时候,可以运用诗歌一般的语言加以描述:“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如春天的鲜花、夏天的骄阳、秋天的枫叶和冬天的白雪,无处不隐藏着轴对称图形的身影,可以说对称就是美,对称创造了世界的美……”教师利用饱含激情的语言, 为学生展开了一幅美好的画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之美,又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中尽情徜徉.

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去感染学生和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重新认识数学,从而为改善数学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合理开展和利用数学活动 ,充分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形式活泼的数学活动, 以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 例如数学教师可以开展数学游戏,如数字接龙和数学智力活动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合理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文化.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故事陈述和数学知识竞赛等,通过这些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实施素质教育,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在良性竞争环境中体会数学文化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数学活动是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数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不仅包括静态的数学概念,而且包括动态的数学实践和应用,从而帮助学生对数学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上一篇:综艺新闻下一篇:十进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