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育(共12篇)
幼儿数学教育 篇1
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幼儿数学教材重点让学生认识数字, 理解数字的意义, 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这就要求幼儿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正是由于幼儿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 使得数学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作为幼儿教师, 尤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这种能力。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手段, 突破教学难关, 要随着幼儿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幼儿数学教学也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教师革新教学理念, 精选教学媒体, 实现幼儿教学新突破。
新课标重在对幼儿激发兴趣, 教给幼儿学习知识的方法, 教会幼儿如何去识别、去记忆、去理解、去运用数学。这是摆在幼儿教师眼前的重要话题, 也是幼儿教师的历史责任。对于幼儿来说, 学习数学知识是枯燥而乏味的, 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想办法改变教学理念, 逐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和小游戏中设置真实情境,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使幼儿逐渐形成数学感知和数学意识, 在不断接触新知识的挑战中获得能力和新知,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这样, 才能为幼儿终生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石。经过多年的教学心得,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谈一下自己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通过设置小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教育发展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首先能吸引人眼球, 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 游戏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小游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教学, 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观察力和想象力, 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 使幼儿在欢快的节奏中边玩边学, 轻轻愉快地学习数学。例如在小班数学“识数”教学活动中, 可以在教室放几件商品, 上面标着价格。教师扮演商店的售货员, 把幼儿化名为小动物或小植物的名字, 分给他们每人一个小钱袋, 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人造币, 上面写着不同的数字, 让幼儿去自己购物, 可以是一个人一组, 也可以是几个人一组, 在购物游戏中, 学习数字, 了解数字的大小与事物的关系, 做到边玩边学。再比如:同样是分角色的游戏, 小班孩子应该以直观、有趣味为主题, 如“小猪除草”“抓蝴蝶”“为小朋友找妈妈”等, 从而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为中班、大班的幼儿设置游戏时, 就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所需要的素材, 进行群组游戏活动。幼儿在各种游戏互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兴趣, 更重要的是增进幼儿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相互沟通。使课堂教学氛围浓厚, 兴趣盎然。
二、充分发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阵地作用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 艺术性相对较差, 学生接受起来比较枯燥, 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所以, 我们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幼儿生活中去, 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实现数学与生活的零距离接触, 数学知识就会由枯燥变为生动活泼。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 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 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的渗透, 尽最大努力激发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 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 遇到我们熟悉的数字、物品等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将数学教育渗透在日常生活之中, 如报警电话、匪警电话、急救电话、家庭成员的生日、自家楼牌号码、日历表、时间表、朋友家电话、公交车路次、自行车轮形状、电视机形状、花的颜色、书桌颜色、球形与圆形物品识别等, 这些数学信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让幼儿根据所见所闻说出这些数字, 并理解大小。教师还可以安排幼儿在外出游玩时, 学会说出自己外出活动的经历, 包括外出计划、时间安排、路程远近、活动时间、休息时间等, 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了解数的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也体会出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用的道理。
三、革新教学理念, 优化教学环节, 实现有效教学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教学方法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幼儿数学教育应及早教会学习数学的一些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充电, 改变教学理念, 变“填鸭式教学”为“有效教学”。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实现有效教学。如:在活动中可把美术作为辅导手段,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教师在幼儿数学教学中, 重在教学方法的交互运用, 让幼儿始终保持一种好奇心, 有强烈的求知欲, 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某一概念的内涵和运算规律, 进而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最终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为幼儿学会终生学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 教师要巧用自制教具, 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年龄特点、阶段特点的教具材料, 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亲自操作, 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该尽可能使幼儿与生活零距离接触, 让孩子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本着“以人为本、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 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把情感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 通过小组活动,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大局意识, 使幼儿终身受益。
幼儿数学教育 篇2
1、根据大小、颜色、形状三个特征标记找相应的图形。
2、培养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并遵守操作活动的规则。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教学准备:
二种特征标记及相应的图形若干;
三种特征标记骰子各一个;数字骰子一个;
人手一份图形片;小动物两个。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场
小朋友,今天我们去城玩好吗?(开飞机进场)
二.:找座位(根据二种特征标记找图形)
幼儿人手一份图形片,根据图形找相对应的二种特征标记座位就座,并互相检查根据图形找特征标记是否正确。
三.:投骰子(根据三种特征标记找图形)
1.出示三个骰子,认识大小、颜色、形状三种特征标记。
2.请幼儿投三种特征标记骰子,并请幼儿说出是什么图形。
四.:接龙说图形
人手一块图形板,幼儿接龙说图形的三个特征。
五.:图形棋
分两组玩图形棋,每组每次出来两人,一人投骰子,另一人走小动物棋子,并说出棋子停的位置上的图形的三种特征,说对了前进一格,说错了后退一格,先走到终点的一队为胜。
怎样衔接幼儿数学与小学数学教育 篇3
一、教师要熟悉掌握过度阶段的教学特点
1.熟悉幼儿教育要求。教师要熟悉大班的数学教材和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学前数学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学前数学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握的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注意了解和掌握大班儿童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处理和解决。
2.熟悉小学教学要求。作为幼儿教师也要熟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了解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经常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联系与沟通,特别是要认真钻研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熟悉教材的内容,掌握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的内在联系,以便做好衔接工作。
3.熟悉教材教法。做好对幼儿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和教法的研究工作,掌握儿童的认知水平与现有的学习方法,对其心理特征一定要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的衔接好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二、教师要提高认识加强各个方面的衔接工作
1.衔接教材。大班教材内容包括物体的分类、排序以及量的比较,20以内的数认识,相邻数序数、单双数,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加减运算,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看图口编应用题教学,认识几何形体、时钟、等份、认识人民币等。而小学一年级内容包括:1~20以内数的基数、序数、相邻数、单、双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加法、减法的初步认识,应用题教学等。从教材内容来看,我个人认为幼儿教材的编排上存在着数学知识重复的问题,容易使儿童易失去对学习的新鲜感,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编者在教材方面做好几方面衔接:①对直观图求和实物运算向抽象的数学运算的过渡。在分类与计算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后,由儿童自己动手,由易到难,分类训练,使儿童构建一个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思维结构。在掌握分类关系的时,渗透连续再分的思维,有意识的训练儿童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示推理的初步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逐步做到实物分类操作、图示操作、数的分解组成操作,数的计算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建立数的分解组成与相应的计算之间双向联系。②把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到文字叙述的应用题过渡。在应用题教学中,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实物演示,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计算式和解答结果。按照教师示实例,口头防编相似题材内容的应用题,进一步防编不同题材内容的应用题,培养幼儿从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初步抽象能力。训练一式多题的口编应用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衔接教法。幼儿园教学突出数学与生活相联,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玩中有学,以玩为主,寓教于乐。小学教学也是直观又形象,学中有玩,玩中有学,以学为主。一年级的教学方法,是在幼儿园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数学思维的培养,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意识减少幼儿园大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成分,逐渐转换为以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延长了教学时间,适当地延长上课的时间,使之接近小学,并注重适应能力的培养。
3.衔接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习的效率与成绩,幼儿园学习习惯一时难于适应小学数学学习新要求。幼儿是以玩为主,不留作业,也不考试,儿童感到轻松愉快,没有分数压力。而小学的学习科目多、考试多、作业多,有成绩的考核,儿童一时很难适应小学学习新的要求,能否把学习方法的衔接好,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发展,培养儿童的适应能力,这样才能使幼儿由“学会”变为“会学”,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努力做到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
4.衔接教学管理。幼儿园进入大班后期,我们要科学制定出与小学一年级初期差不多的生活作息制度,以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时间的过渡,可以适当增多课时,可以由每周原来2节数学课增加到每周4节,教学时间由每节30分钟增加到每节35~40分钟。其次是加强儿童认识活动区域以及活动角色,使数学教育活动体现合理性。教师要精心布置和组织活动区数学环境,使数学活动正常的进行。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才能学到与发展相适应的有关经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发展。儿童的动作技能、情感和社会性才与社会相适应。最后,将数学教育渗透到其他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情景,利用各种教育活动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培养儿童积累数学知识和情感体验。
农村幼儿的数学教育略论 篇4
关键词:农村幼儿,数学教育,情感,实物基础
一、培养有情感的数学学习
给幼儿园的孩子做教师, 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孩子们年龄小, 懵懵懂懂, 感情依赖, 教师要关心他们, 对他们进行无微不至的呵护, 使他们对教师产生感情, 能对教师产生依赖和信任, 从而“爱屋及乌”对数学产生学习热情。教学中通过不断实践, 让他们对数学应用起来, 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及学习意义。生活当中数学无所不在, 经常进行学有所用方面的练习, 以此解决问题, 比如父母一年种地的收入是多少?上班的父母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减去一个月的生活费用, 还剩下多少可以储蓄?一年十二个月, 父母一年能够储蓄多少钱?培养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 要花费二三十万元, 这要耗费父母多少年的心血?这样的数学学习, 幼儿能够把知识和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感觉到数学有它的用处, 也能够进行德育, 这样的学习, 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从被动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 能够养成动脑筋的习惯, 从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这是学习的飞跃, 也容易给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接近实物
学习数学要灵活多变, 不要机械地囿于课本知识的限制, 让幼儿接近实物, 通过眼睛的直接观察, 通过触摸, 对物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把课本上的知识化难为易, 变抽象为具体。比如认识物体的学习中, 是学习各种图形, 对于幼儿们来说, 要想加深他们对物体的印象, 最直接的方法, 是接触实物图形。眼看、手摸、嘴说, 他人说出图形, 幼儿迅速指出具体物品。通过这样的学习, 一般来说, 所有的幼儿, 基本上都能够准确记住学过的物体形象, 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 让幼儿增加他们的动手能力, 加深他们的记忆, 让他们准备一些小刀、一部分纸片, 各种各样的盒子和一些农作物, 让他们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实物形状, 纸片用手叠, 苹果土豆用刀切割, 允许幼儿有自己的想法, 制造教材里没有的实物形状, 每次进行这样的学习活动, 课堂上的幼儿们都十分踊跃, 一片生机勃勃的学习景象让我十分欣慰。
三、带领幼儿走出课堂
大自然绚丽多彩, 幼儿们对大自然中充满着无限的向往, 每次带领幼儿接近自然, 融入生活, 幼儿们都欢呼雀跃, 手舞足蹈,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带领幼儿走进自然, 在大自然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数学是上乘的教学艺术。比如说认识东、南、西、北, 我们完全是在课外的“大自然课堂”完成的。我和幼儿们刚刚说明这个意向, 幼儿们已经眉开眼笑了, 我们拿着各种工具, 走出教室, 精神抖擞, 通过各种景物来判断东、南、西、北各方位, 根据工具来检验方位, 幼儿们东跑西颠, 忙的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充分体现了对学习的兴趣, 谁有能说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呢?这说明质量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习的乐趣, 幼儿对东南西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比坐在教室里, 去想象, 去琢磨东南西北要深刻、正确的多, 我接着推进, 启发大家建筑物的建设和东南西北的联系, 想一想自己的家, 门口是朝什么方向?窗户各是朝什么方向?想一想植物的生长受方位的什么影响等等, 为什么?幼儿其乐融融, 对知识充满了好奇,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启动思维, 充分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这样的学习, 具体形象, 加强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让幼儿打好学习的基础
数学知识自有它的特点, 和其他的学科有些区别, 这就是它的环环相扣, 比如说语文知识, 上过三年级, 也可以不经过四年级直接进入五年级, 勉勉强强也是可以的, 但是数学就不行, 这星期的可没有听讲, 下一个星期的课, 恐怕无法进行;所以从一开始要让幼儿们在幼儿时代就打好数学的基础, 好比建筑高楼大厦, 一层一层的都要认认真真。学习数学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之一就是, 懂得数学的基本原理, 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 就是幼儿们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知道了数学是什么, 知道了数学的研究方向, 抓住、认清数字学科的核心内容, 增进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技巧。美国的心理学家罗素认为, 如果对原理能够掌握, 对其认识到位和很好地进行把握, 那么就会消除学习的难度, 省下百分之四十的研究与分析的时间。懂得了原理,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学习活动, 就会节约大量的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解决学习问题, 等于拿到了开启学科大门的钥匙, 轻车熟路, 省时高效。这样的学习轻松快乐, 轻而易举, 否则必然是事倍功半, 教师、幼儿们都疲劳不堪。教师要让幼儿们掌握这种方法, 养成打好基础的习惯, 不投机取巧, 一步步走向成功。试想, 新的知识不能够很好地在头脑中形成轮廓, 不能顺利地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又怎么能够新旧结合?
五、知机识变, 破臼除窠, 改变思想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说过, 知变则胜, 守常必败。教师的教学和幼儿们的学习亦复如是, 要打破传统的旧有的观念, 改变我们教师的思想, 不断地推陈出新, 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们进行数据学习, 方法多多, 不一而足。比如灌输性的教学向生活性教学转变, 让我们的教学生活化, 让我们的数学充满生活气息, 使得二者桴鼓相应, 把学习变成了实际的应用, 让幼儿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幼儿数学教育物品分类教案 篇5
1.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水果丰收的喜悦。
2. 在认识水果的基础上,对水果的种类、颜色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具:一棵大树;水果若干;贴有水果标记的篮子三个;贴有红黄绿颜色标记的篮子三个;音乐磁带《苹果》;剥好的桔子若干份。
学具:塑料水果若干(苹果、梨子、香蕉与幼儿人数相等);海绵纸剪出各种水果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师:小朋友们好!(放音乐:苹果)
2. 师:听!多好听的音乐呀,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二、 第一环节:按水果的种类分类:
1.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表演的是什么呀?你们喜欢摘苹果吗?
2. 师:小白兔种了一棵神奇的果树,树上结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小白兔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它把水果摘下来,并放到它准备的3个篮子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3个篮子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篮子上的标记)
3. (老师摘下一个苹果)看,老师摘下来是什么水果?(苹果)苹果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呢?为什么?
4. 教师请全体幼儿一起上来摘水果,送水果。
5. 老师评价幼儿的操作结果。
三、 第二环节:按颜色标记给水果分类
1. 师:小兔家的仓库里还有好多水果呢,我们一起再去帮小兔把水果送到篮子里,好吗?
2. 老师出示篮子,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主地看篮子上的标记,然后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选一个水果,送到篮子里,教师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要把这个水果送到这个篮子里。
3. 全体幼儿一起上来送水果,教师根据幼儿送水果的情况来做出小结:刚才我们是按照水果的颜色来送水果的,所有的红色的水果都只能放在有红色标记的篮子里,所有的绿色的水果也只能放在有绿色标记的篮子里,黄色的也是。小朋友们送得都不错,我们一起来夸夸自己!
四、 结束部分
1. 师:今天我们帮小白兔摘到了许多水果,还将水果按标记分别送到了篮子里。小白兔可高兴了!它请我们小(6)班的小朋友吃水果呢,我们一起来尝尝小兔家的桔子吧!
2. 教师引导幼儿在吃一吃的过程中,说一说桔子的味道,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之情!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符合小班初期的幼儿实际认知经验和能力水平的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出发,我创造性地设计了数学活动:水果分类。以幼儿完全熟悉的水果形象来进行数学活动“按水果的种类和颜色标记来分类”,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变成了有意义的教材。
在动动、玩玩的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幼儿原有的兴趣不断深入、发展,在不知不觉中幼儿对水果的种类和颜色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对其归类,体验水果丰收的喜悦。在活动中,不但积累幼儿分类的经验,还锻炼了他们动手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的情绪和注意力完全处在兴奋地状态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本次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帮助小兔从果树上摘水果、送水果,从仓库里拿水果、送水果为主线,让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既让幼儿学到按标记分类的知识,又能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情感。
在第一环节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小兔提供的篮子上的标记,认识各种水果的名称,然后让幼儿来分类,这是小班幼儿完全能做到的。幼儿很快进入角色,初步感知了水果的形状,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为下一环节做了铺垫。
第二环节中,我要求幼儿能根据水果的颜色来分类,因为幼儿没有进行过颜色的认知教学,所以这一次我引导幼儿自己自由探索,不刻意强调要求幼儿来认识各种颜色。通过幼儿的操作状况来进行完整地总结,巩固幼儿将水果放入相应颜色标记的篮子里的意识。采用这样的方法,人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个个都能动手。这个过程中,幼儿基本上都能区分出水果的颜色,但有很多幼儿都没有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操作结果,在孩子们送水果过程中,我也忽略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他的操作和思维过程,没有及时提醒他们送水果的时候要说一句话,没能给幼儿一个充分表达的机会,这是我在本环节中的一个的失误。
第三环节中,我以小兔感谢大家的帮忙,请大家吃水果来结束,在吃的过程中,让幼儿品尝水果的味道,不但满足了幼儿的需要,也让幼儿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助人为乐的快乐。
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篇6
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学习数学,在其心理上必须具有以下几个逻辑观念:
1.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逻辑观念。
2.建立数目守恒的逻辑观念。
3.具有一个系列顺序所依靠的逻辑观念。
4.建立类包含的逻辑观念。
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之后,在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时候就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也就顺应了幼儿的心理,适应了其发展需要,从而使教师的课上得既轻松又富有成效,而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简单、更容易。例如:教师在了解了幼儿有一一对应确定等量关系的逻辑观念之后,在教幼儿比较多少的时候就能更好地组织上课。如在比较小白兔和蘑菇哪个多时,教师强调1只小白兔只能采1朵蘑菇,让幼儿把蘑菇贴在小白兔的下面(3只小白兔,4朵蘑菇),贴完后问还有几朵蘑菇?(1朵)所以,是小白兔多呢还是蘑菇多?(蘑菇多),这一操作即是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逻辑关系的运用。这样通过一一对应进行比较,幼儿就很容易比较出蘑菇多,小白兔少。
二、必须将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
我们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一种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工具。有了这一工具,幼儿才能清楚地感知和认识周围的物体。例如: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问幼儿一些问题,如你几岁啦?你家里有几口人?这些花有多少朵?树长得高不高?苹果是什么形状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让幼儿初步掌握数学这一认识世界的工具,这是很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让幼儿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要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手段,作为媒介,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必须重视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必须通过系统教育,才可能使儿童对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所感知和理解,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认识结构。儿童认识结构一旦建立,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知识容量的扩大,这也有利于儿童认识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如果要使幼儿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注意以上问题,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从而更加健康成长,积极向上。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 篇7
毫无疑问, 课堂教育是实现幼儿园数学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课堂教育与生活中学习的重要区别就是, 课堂教育时间集中, 目的明确, 总结性、知识性强。只有通过数学课堂教育, 小朋友们才能更明确的理解数学的含义和专业知识。那么, 幼儿园数学课堂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对此作了分析:
1. 教学目标明确有效。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其内容和要求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 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一个有效的数学教育目标应该是: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幼儿而不是教师, 也就是说目标的确立必须从幼儿角度出发;目标应该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目标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具体的、明确的;目标必须是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 是可以共同达到的, 而不是最高要求。
2. 为幼儿提供可行的操作材料。
数学知识的抽象逻辑性和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决定了幼儿数学概念形成要经过操作层次从形象层次过渡到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的过程, 这需要通过自身活动的操作层次, 借助被操作的物体获得感性经验, 并从类似的多种经验中抽象概括而逐步建构起来。因此,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中,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可行的操作材料, 供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
3. 活动过程中有效的策略。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影响幼儿一生。因而, 幼儿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重视起来。课堂数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预设活动,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能。 (1) 教学方法多样性。数学知识抽象, 学起来单调、枯燥, 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多采用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把数学与语言进行整合, 可以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2) 组织形式生活化。幼儿生活在客观世界中, 周围事物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 有一定的颜色、大小、形状, 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 (3) 活动中, 教师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标, 关注个体差异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注重个体差异, 公平对待每位幼儿, 因每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 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 因此, 教师并不能因某位幼儿较“差”而忽视他, 而是应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并为他们创造展现能力的机会, 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树立自信心。
二、日常生活中数学教育的随机渗透
幼儿园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的最大区别, 就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所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拓宽数学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使得数学教育因素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1. 重视环境的数学教育功能。
数学教育实际上就是数与形的教育, 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到处都隐含着数与形。如:区角活动结束后, 请幼儿收拾卡片等玩具并进行分类摆放, 发展其分类比较能力;午餐时间更是随机渗透的绝好时机, 可让他们数一数每桌有几位小朋友, 需要几把勺子, 几个碗, 然后送到每组小朋友手里时, 幼儿点数、掌握一一对应关系的能力自然得到锻炼与提高。
2. 教师组织户外游戏学习数学知识。
幼儿的学习就包含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年龄关系, 幼儿的生活中离不开游戏。教师可以在组织户外游戏时, 将知识融入到游戏中, 比如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球体和圆柱体滚动时的不同感觉等。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增加幼儿的感官认识, 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知识掌握。
三、总结
幼儿数学教育作为数学的启蒙教育,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合幼儿实际的教学方法。幼儿的数学知识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学习过程, 作为幼儿的数学启蒙者, 关注孩子成长经验, 把数学活动有意识的融合在各项领域活动之中, 产生多维度联系。让幼儿在活动中展现、提升各种经验与整合经验。这样有利于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学习数学、增强幼儿的学习意识、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汉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 2010, (14) .
[2]泽仁拉错.论趣味教学如何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运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8, (8) .
幼儿数学教法——几何形体的教育 篇8
一、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要经历一个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
皮亚杰把儿童几何概念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3岁前) :涂鸦阶段。第二阶段 (3~4岁) :能区分画出封闭图形, 开放图形, 两圆的内外关系、相交关系, 但不能分辨不同的封闭图形。第三阶段 (4~6岁) :能分辨直线和曲线图形, 直线、角、斜度等开始发展。第四阶段 (6~7岁) :能正确地画出所有图形, 具备了欧氏几何的形状概念。幼儿每天就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有形的物体之中。他们在正式学习几何形体之前, 早就与各种事物的“形”或“体”打交道了, 幼儿就是在对各种物体形状的辨认中认识了周围的世界。但幼儿最早接触的那些“形”与“体”还没有脱离事物的形态, 还不是我们所说的对事物有抽象和概括意义的几何形体。
2. 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易受他们生活经验的影响。
幼儿认识物体的形状受他们自己生活经验的影响很大, 往往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物体。例如, 见到球体形状的物体, 就叫大皮球、大苹果;见到不同形状的圆形就说是饼干、插片等。
3. 平面图形和几何体容易混淆。
幼儿开始只能认识具体的物体, 没有抽象的图形概念, 分不清几何图形和具体的物体, 例如, 把图形叫做太阳, 把正方形叫做手帕等。随着年龄的增长, 幼儿逐渐能区分几何图形和具体的物体了, 可以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知道车轮是圆形的, 火柴盒是长方形的等。
二、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1. 采用观察比较法认识图形, 掌握图形的基本特点。
数学意义上的平面图形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平面只是几何体的一部分。为了使幼儿分清平面与几何体, 在教幼儿认识平面图形时选择接近平面图形的物体做教具。观察实物找出他们的相同与不同。如认识圆形时, 开始, 教师让每个幼儿自由地从各个方向观察和玩滚自己手中的小皮球, 再让幼儿观看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小足球、网球、弹子球、珠子、乒乓球等教具,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根据出球体的名称和它的基本特征, 即球体不论从哪一个方向看, 都是圆形的。这样幼儿在观察中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2. 采用讲解演示法初步认识图形, 掌握图形的基本特点。
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学中, 可以出示2~3个某种图形, 告诉幼儿图形名称, 认识图形的边、角, 数出个数, 总结图形的特点。引导幼儿动手摸一摸、做一做、玩一玩, 掌握其基本特征。如认识圆柱体, 先给幼儿不同的圆柱体物品, 如积木、卷筒卫生纸、万花筒、药瓶、易拉罐等并告诉其名称。让幼儿仔细观察上下两个面的形状以及从上到下是不是一样粗, 从而理解圆柱体的特征, 然后启发幼儿概括出圆柱体的名称及其外形特征。
三、幼儿认识几何形体常用的操作方法
几何知识的教学比较抽象, 幼儿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操作活动是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主要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操作方法, 可以在幼儿进一步认识几何体时使用。
1. 按名称取图形。
幼儿根据教师的口头指令, 取出相应的图形。例如, 认识三角形时, 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三角形和其他图形, 请幼儿从中取出三角形。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不同, 为幼儿准备的三角形可有不同的难度。可以在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方面进行难易分类。
2. 拼图活动。
将一个完整的图形2~3个部分, 打乱位置后, 要求幼儿根据各部分的特点, 又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或为幼儿准备几种平面图形, 请幼儿用所给的图形拼出动物、植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粘贴在作业纸上, 并数数用了几种图形?每种图形用了多少个?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动手画、撕图形。
先让幼儿在作业纸上画出平面图形, 再让幼儿沿着平面图形的边刺上小孔, 然后让幼儿沿着齿孔撕下平面图形贴在另外的作业纸上, 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 而且可以发展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 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4.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发现几何图形。
根据幼儿的特点, 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幼儿把学习几何体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在教室、家里和户外寻找发现相应的三维物品, 并要求他们与所学的几何体对号, 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总之, 教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教学, 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而采取各种教学方法, 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 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 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去摸索。几何形体教学要有良好氛围, 让孩子觉得欢乐、自由、满足。利用幼儿的玩心, 寓教于乐, 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性格, 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形”、“体”。
参考文献
[1]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杜林兰.幼儿数学教育[M].海口:南海出版社, 2009.
[3]张慧, 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利用农村资源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篇9
一、带幼儿走出幼儿园, 走向大自然, 在观察和游戏中学习数学
我们将数学活动的课堂搬到大自然, 让幼儿真真切切地感知身边形象的事物, 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 让幼儿回归自然的环境。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 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 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 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走出幼儿园, 走向大自然, 是幼儿园本土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举措。
我们带孩子观察农村的动物, 及时引导幼儿进行加减法、数数、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等练习;带孩子观察农作物和果树, 进行认识形状、比较高矮、粗细等练习;带孩子到河边玩, 进行数数、比较大小、序数等内容的练习, 通过比赛扔泥巴可让幼儿掌握空间方位如前后、左右、远近、上下、高低等。
我们常带孩子到长寿湖大坝去游玩, 让幼儿数数大坝上有多少面彩旗、多少个石狮子、多少盏路灯、多少种树和花, 练习数数;让幼儿认一认大坝上标记路灯、石柱以及大坝长度的数字, 认识数字, 了解序数;让幼儿比较树的高矮、粗细等;让幼儿捡树叶并观察树叶, 比较树叶的异同, 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给树叶分类, 把同种的树叶放在一起, 说一说每种树叶各有多少, 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策略记录树叶的种类和数量, 相互交流各自记录的结果, 学习同伴的不同记录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带幼儿参加田间劳动, 在劳动中学习数学
学习数学靠单纯的课堂讲述, 传授知识比较枯燥。为此, 我们带领幼儿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如拾稻穗、摘果子、掰玉米、抓蚯蚓昆虫等。边劳动边让幼儿进行数数、1和许多、一一对应、组成、加减运算等的练习, 在劳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 幼儿积极性高, 效果也特别好。
我们幼儿园有一块种植园。一天, 我拿来了一盒豆种, 有黑豆、绿豆、黄豆。我带着孩子们去种豆, 我问他们“这豆子有黄、有绿、有黑, 怎么种呀?”孩子们开始争论起来, 有的说绿豆和绿豆一起种、黄豆和黄豆一起种, 有的说绿豆、黄豆、黑豆一起种。接着我又请他们思考, 如果三种豆子一起种, 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种?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 想出了不少办法。“可以一颗黑豆一颗黄豆一起种。”“可以两颗黑豆三颗绿豆一起种。”……他们边说边怀着极大的兴趣下种, 忙的热火朝天。种豆活动中, 孩子们既体验了劳动的乐趣, 又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分类, 探索出了各种各样的排序方法。
在种植蔬菜后, 可观察、记录蔬菜的生长情况, 例如, 记录播种的日期, 第几天种子发芽了, 第几天长出1片 (或2片) 叶子……在收获蔬菜后, 可引导幼儿按蔬菜种类、食用部位、颜色等进行分类统计, 引导幼儿比一比它们的数量的多少, 比一比它们的长短、粗细等。
三、让幼儿收集当地的自然物品带到幼儿园, 作为数学活动的学具、玩具、用具
一年四季, 农村可利用的自然物品还真不少, 比如瓜果蔬菜、种子等。我们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 发动每位幼儿收集这些自然物品, 带到幼儿园, 制作成教玩具, 为数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 幼儿对各种各样的种子很感兴趣, 我们就以此为契机, 制定了数学游戏活动:利用实物黑豆、玉米、黄豆、花生, 让小班幼儿按种类、大小、颜色分类, 认识1和许多;让中班幼儿学习一一对应、排序;让大班幼儿进行数的组成、加减运算、单双数的练习等。
我们把玉米瓤剁成一小块一小块的, 小朋友可以用它进行穿珠, 穿完以后数数穿了多少个, 既发展了孩子的小肌肉, 也培养了孩子数数的能力。这些玉米瓤有红的, 有白的, 小朋友还可以在穿的同时进行排序, 如一个红的一个白的或两个红的一个白的等等, 规则由孩子们自己来定。
农村还有泥土和石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我们利用泥土和成泥, 让孩子们自己制成长方体、正方体、球等, 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很自然的认识了这些形体, 并且也能直观的区分出形与体。利用石头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如引导幼儿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石头进行分类练习, 在小长方形的石块上写上数字进行数字接龙等。
总之, 我们在组织数学活动时, 根据农村幼儿的特点和农村地区地方性、季节性的特点, 充分挖掘农村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 选择幼儿常见并且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农村生活作为活动内容, 引导幼儿在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同时, 感受农村的美, 感知自然界中的数学知识。将数学活动贯穿于日常活动之中, 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 以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杨静:回归自然, 回归生活[J], 幼儿教育, 2003 (7) .
幼儿园数学教育变革的分析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数学教育,问题,变革,对策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国的大部分幼儿园的数学教学都是按照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模式来进行的,这是偏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的和方式等方面的要求的,只有将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观念运用到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认识问题
(1)不能充分认识到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不再是独立的学科,很多幼儿园甚至不再独立设立数学教育,这使得幼儿园的数学教育越来越被淡化。
(2)不能全面认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幼教工作者受传统的数学教学目标的影响,对幼儿园孩子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远远超过了对幼儿的数学意识、信息的交流、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现阶段数学教育所需要培养的素质。
2.教学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注重教学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小中大班内容层次划分明确,很多幼教老师总是机械地把幼儿的年龄和相应的知识结构结合在一起,这并不完全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思维方式、生活经验、学习规律以及对数学的认识。
(2)教学方法方面。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缺乏丰富性,很多幼儿园仅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而把本该有的数学课程完全剔除;只注重加强幼儿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而严重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讲解的重要性。
3.师资问题
造成幼儿园数学方面的师资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幼儿园数学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幼儿园数学知识的实操,错误地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学非常简单,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
(2)选择幼教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本来就对数学有排斥心理,导致数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足。
(3)在目前的教师尤其是幼教的培养过程中,只是注重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培养却没有重视对幼教工作者的学科知识的加强。这些原因使得很多幼教老师不能从本质上理解数学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导致教育行为存在偏差,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不能得到准确落实。
4.评价误区
现在的幼儿园数学教学过分地强调数学教学的严密性、唯一性及准确性,而缺乏对教学的合理评价方法,对于教学结果的相关评价远远高于对过程和情感等的评价。此外,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之间的差别,不能客观准确地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并且幼教老师缺乏对不同幼儿理解方法和理解能力的具体分析,不能准确掌握不同孩子的学习程度,也没有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性,而是用相同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发展程度不同的幼儿。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变革的对策
1.提高目标认识,把握教育方向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目标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幼教相关方面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幼儿园数学目标的认识,全面准确地把握目标,进而真正地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充分认识到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在幼儿园的相关教育中的重要性,数学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好的数学认知是每个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2.加强对文化思想渗透的重视
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文化的渗透,加大幼儿园数学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水平。此外,还要准确理解和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3.提高师资水平,加强理论学习
(1)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数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幼教老师的数学专业知识,并定时提供给他们一些数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有能力准确地把相关数学知识传授给幼儿,并使他们认识到幼儿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水平。
(2)为幼教工作者提供更多参加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其充分运用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去,进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教学水平。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要足够重视数学教学中的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并客观准确地评价数学的传统教育方法。此外,幼儿教师还必须要重视每个幼儿理解方法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以及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对于不同的幼儿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数学教育与操作活动刍议 篇11
关键词:操作活动的认识;地位;应用
由于一部分教师对操作活动的原理及方法在理解和运用上的差异,有悖于《规程》和素质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操作活动类型较为单一,忽视了幼儿数学智能的发展,忽视了幼儿个体的差异,忽视了幼儿积极性的培养,忽视了幼儿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经验的积累。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就幼儿数学教育中的操作活动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对“操作”及“操作活动”的认识
《辞海》中,对“操作”一词有明确的解释,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活动。“操作活动”是达到“操作”目标的运作。显然,“操作”是一个现象,“操作活动”是实现这一现象的具体过程。幼儿的操作活动就是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给幼儿提供足够多的实物材料,创设一定的操作环境,设计一定的操作目标,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让幼儿通过主动探索,自主地揭示欲达目标的解答过程。这一过程的实施,可以使幼儿不断积累经验,构建幼儿逻辑概念的萌芽,达到提高幼儿智能水平的目的。
二、对“操作活动”在“数学教育”中地位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幼儿的实践作为基础,提高幼儿的认识作为目的,最终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智能既不来源于主体,也不来源于客体,而是来源于“主体与客体的动作”;幼儿智能的形成机制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的数学教育作为提高幼儿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主客体间的动作和相互作用更加明显。相对于其他知识结构而言,数学知识结构的抽象逻辑性更强,因此,对幼儿的数学教育不能过分地采用演示性教学或语言传递来实施,而必须以操作活动作为主要方式来完成。
从以上阐述不难看出:操作活动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数学教育的基础,对幼儿数学逻辑概念萌芽的构建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对“操作活动”在“数学教育”中应用的几点认识
(一)按照教育目标、确定合适的操作类型,有利于幼儿数学智能的发展
数学教育中,部分教师在操作活动的设计和选择上,往往只限于理解或复习所教的知识,造成操作活动类型较为单一,影响了幼儿思维的螺旋发展,影响了幼儿数学智能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按照不同的教育目标,设计或选择合适的操作类型,将创造性操作、探索性操作、巩固性操作、验证性操作及反馈性操作等进行有机地结合。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精心指导幼儿自由操作、相互比较、积极探索,不断积累感性经验。
(二)因材施教、分层指导,有利于不同层次幼儿的共同发展
教师应充分理解教育内容,合理地将教育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层次,并根据幼儿个体的差异情况,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在不同的小组中配备不同的操作材料,因材施教,分层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结合教育阶段的需要,将个体操作活动、小组操作活动和全班操作活动有机地选择并结合起来,引导幼儿能够按照自身的能力和兴趣,循序渐进,共同向前发展。
(三)丰富操作活动材料,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在现代数学教育中,幼儿教师准备操作材料应体现教育目标的科学性、层次性、多元性和经济安全性,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学习过程的展开。就科学性而言,应体现所学数学概念的屬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使幼儿对数学概念属性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就层次性而言,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有兴趣地进行动手操作、深入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共同发展;就多元性而言,其更换既要体现数学内在逻辑序列与一物多用的原则,又要满足教学与幼儿发展的需要,使材料的功能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就经济安全性而言,在材料性质上既要体现安全性的原则,也要体现经济性的原则,在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要能够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四)注重操作活动的手段,有利于随机性的渗透教育
操作活动作为现代教育的手段之一,在实现教育目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形式众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一部分教师只考虑到课堂教育中的正规性操作活动,忽视了非正规性操作活动也能促进幼儿智能水平的提高,使幼儿失去了许多训练动手动脑的操作,失去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认知与动作协调发展的良好时机。因此,幼儿教师在正视正规性操作活动的同时,也要重视非正规性操作活动,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所含大量的数学信息,拓宽数学教育操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数学教育因素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以提高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另外,幼儿生活周围的环境中也存在着数、形等大量的数学信息,它们都能够成为幼儿数学认知的对象,我们应有意识地利用它们,使幼儿从中吸取丰富的数学知识。
四、结语
浅谈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化 篇12
一、在日常游戏中学习数学
幼儿游戏是具有娱乐性、主动性、自发性活动。俗话说得好:“玩是幼儿的天性, 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中一定会进行游戏活动, 剔除个别儿童的成长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行为而遭受一些痛苦, 抑或是生活在限制自由的环境中, 儿童都是必然会进行游戏活动的。儿童与游戏的关系非常密切, 因为玩是幼儿的天性。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之中或者将数学的一些活动设计成游戏的形式, 我相信这样一定能够博得孩子们的注意力。否则对于我们的乏味枯燥的数学来说, 只能让幼儿敬而远之了。所以我非常喜欢采用一些游戏的形式来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让幼儿在游戏之中自然而然地学习数学知识。
1. 结合游戏中的一些角色来学习数学。
在游戏中我们可以让一部分幼儿来扮演各种的角色, 参与到活动中, 当然这类活动的目的就是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使他们更好地学习, 让他们通过各种模仿和想象, 来体验活动的快乐, 像这样能够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生活。我们就是通过这种角色类游戏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的。例如:在复习整点、半点时, 可进行游戏“报时”, 一幼儿戴上公鸡头饰, 学公鸡叫“喔喔喔, 天亮了”。教师扮演“太阳公公, 敲六下三角铁, 剩下的幼儿扮演“时钟”, 将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拨到12和6, 演示6点钟。
在角色类的游戏中我们可以渗透大量的数学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个体幼儿的教育, 让孩子们的创造力、想像力得以发挥, 真正做到了教中有乐, 寓学于乐。
2. 结合结构类的游戏来让幼儿们学习数学。
在结构类游戏之中, 幼儿们可以运用各种不同种类的材料, 来进行构造。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接触到长、短、大等这一系列的数学概念了。所以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好更快地了解、掌握并且还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概念, 我们在一些日常的游戏之中, 就更要有意识地来对孩子们加以指导了。
二、在运动中学习数学
教育学家说过:“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的世界的。”鉴于幼儿年龄上的特征, 孩子们大多更喜欢运动,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将数学上的练习与体育游戏融合起来, 让幼儿在运动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数学知识, 这样的话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1. 结合户外游戏学习数学。
我校幼儿很多家庭都是来自城区。具体联系到本园实际状况, 在学习完数的组成之后, 让幼儿到园内户外活动时, 可以让幼儿带一些剪纸、蜡笔或从家自带玩具等进行数的组成训练。最好让每个幼儿都自己动手分一分, 练习数的组成。在复习相邻数时, 可以做游戏《找朋友》, 让幼儿在户外站成一排, 每个幼儿胸前挂张数字卡片 (1~10) 。老师用点兵点将的形式点到一名幼儿, 幼儿大声地报数:“我就是×。”之后与这个数的邻数一齐说:“真棒, 你是我的好朋友。”
2. 结合体育游戏学习数学。
体育游戏是幼儿很喜爱的活动。幼儿们不仅可以通过跑跑跳跳增强体质, 还能够学得数学知识。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数学知识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如:在复习1~6的序数时, 在黑板上面画一幢六层的房屋, 每层有两个房间。48张小蛇卡片, 小猫咪、小鸭子、小野猪、小恐龙、小麻雀、小乌龟、小袋鼠、小狗、小绵羊等12种动物的卡片。让幼儿们送小动物 (小蛇除外) 住新房子, 每种小动物只能住一间房, 让幼儿们边说边玩, 每只小动物住第几层, 谁和谁是邻居。而且, 通过训练幼儿各种动作之间的灵活性、协调性, 还能够加深幼儿对时间概念和空间方位的认识。
三、采用启发教学来学习数学
【幼儿数学教育】推荐阅读:
现代幼儿数学教育01-15
农村幼儿数学教育01-17
幼儿数学教育刍议08-25
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下载11-12
幼儿园数学教育策略05-19
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化05-28
幼儿园数学教育研究09-09
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10-23
幼儿园数学教育初探论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