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精选12篇)
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 篇1
绘画属于幼儿的特殊语言, 是展示其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美术教学改革的根本宗旨。正如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让幼儿通过参加艺术教育活动, 初步感悟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广大幼儿园教师树立“以幼为本”的教学新理念, 在践行幼儿美术教学改革中锐意进取, 大胆革新, 全方位提高幼儿美术功底, 拓宽幼儿的创新视野, 使幼儿的人格日趋完美。那么, 如何提高大班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效率呢?
一、用多媒体, 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在中小学和乡镇幼儿园得到普遍推行, 由于多媒体具有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点, 从而更能吸引幼儿园的小朋友。譬如, 我在执教故事创编画《小姑娘和大拖鞋》一课时, 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前半个故事:小姑娘骑着大拖鞋冲向云霄, 一只灰色的小老鼠从鞋子中钻出来, 大拖鞋突然垂落, 一大群小鸟叼着小姑娘安全的回到地面……许多小朋友面对栩栩如生的画面欣喜若狂, 顿生创作灵感, 他们很自然地张开想象的翅膀续编故事。通过合作讨论, 最后画出了五幅图画:其一, 小姑娘躺在沙发睡觉, 墙上挂着弓箭, 床边有一双拖鞋, 鞋内藏着一只小老鼠, 梳妆台上摆着一台液晶电视机;其二, 小姑娘穿着大拖鞋到林子里玩, 恰巧遇到了小鸟、小兔、老虎、黑熊;其三, 突然, 小姑娘脚上的拖鞋飞速扩大, 几乎像一艘飞船, 小老鼠又躲进大拖鞋里;其四, 无数小鸟又结群圈叼住小姑娘, 老虎和黑熊赶走了小老鼠;其五, 小姑娘坐在大拖鞋里唱着《春天的故事》和鸟一起在空中只有翱翔。当然, 类似的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 否则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循循善诱,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凡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实物幼儿都能全神贯注的欣赏、观察, 而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逐步养成从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整体的观察习惯, 通过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并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概括出物体的外形轮廓。诸如桃子是圆形的, 小鸭可以理解为两个圆形的结合体, 小熊猫的身体、四肢和头部可以看成椭圆形。假如是比较复杂的形体, 那可以采用结构分解的方法, 把一个完整的物体分解成若干部分, 然后逐一添加形成整体。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画向日葵时, 先让幼儿画一个圆圈, 然后在四周添上花瓣, 最后完成习作。
在幼儿进行具体的观察过程中, 假如教师不作相应的提示, 那幼儿的观察往往是杂乱无章的。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循循善诱的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完成较好的习作。譬如, 我在引导学生完成写生画《树》时, 先让学生到室外观察杨柳树和冬青树, 并通过比较的方法, 分别说出两种树的大致形状, 从而使幼儿抓住了大树各自的特征, 为完成习作奠定基础。
三、结合实际, 激励幼儿进行大胆构思
大班幼儿虽然拥有点滴绘画经验, 但教师还必须予以适度引导, 并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 让他们进行大胆的联想, 逐步确立新的创作形象, 在脑海里构成一幅画, 并会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譬如, 我在引导幼儿画《龟兔赛跑》时, 先鼓励他们在回顾故事情节的基础上, 想象出一幅幅更生动有趣的画画。由于《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有趣, 形象鲜明, 有利于幼儿拓宽视野, 进行如下合理化想象:有的学生按照故事情节设想画面———兔子睡觉、做梦以及别具一格的比赛场面;有的学生按人物情绪设想———乌龟胜利后手舞足蹈以及兔子失败时痛哭流涕的表情等, 由于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构思, 所以画出的作品比较理想。
四、认识线描, 让幼儿在练习中获得美感
古今中外的名画一般以线条作为基本元素构成, 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旧石器时代的各种原始饰物、中国的敦煌壁画和欧洲的洞穴壁画都是以线造型的, 展示了人们对大自然美感的认识。诸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壁画中以粗犷的线条表现的千姿百态的野猪、野鹿, 这是对物象的美的认识;在我国, 线描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许多国画名作都以线条来表现“吴带当风”“曹衣山水”和“十八描”。因此, 把成熟的线描技巧渗透于幼儿美术教学是挖掘儿童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丰富多彩的线条不仅可以表现外在的美感, 而且蕴含丰富的情感。譬如:有些线条苍劲有力, 恰似铁划银钩;有些线条舒缓流畅, 犹如流水行云;有些线条奔放潇洒, 可谓痛快之至;有些线条婀娜多姿, 秀丽无比……线条极强的表现力枚不胜举。
大班幼儿绘画时的线条一般没有多少变化, 只有通过欣赏古代绘画中等具有代表性的线条, 才能让小朋友初步了解线条的变幻莫测与强大的表现力, 真正感悟到线条的美感, 在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 也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与创作热情。
儿童绘画是思想、情趣、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 是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真实记载, 是创造力、想象力和写实能力的结晶。但愿奋斗于幼教岗位上的园丁们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勇创求实高效的幼儿美术教学新模式。
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 篇2
对儿童而言,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天生具有探索倾向的儿童,好奇且爱玩,常为新鲜事物所吸引,玩泥巴无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让他们对自然有更本质的看法,把他们脑海中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用泥塑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他们的潜意识思维。幼儿泥塑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手脑协调能力。泥塑课程的开展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幼儿泥塑课以及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分析
1.幼儿接触世界是从小手的触摸开始的,幼儿在生活当中接触到的事物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的。与平面上呈现的绘画方式相比,泥塑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幼儿来操作和表达。泥塑能够把现实中的事物完整地再造出来,立体的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幼儿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2.泥巴柔软多变,能更好地刺激幼儿手部的触觉感受,而且能促进他们大小肌肉的协调发展。不要小看孩子玩泥巴对于手部协调性的训练,我们大人可能都已经忘了自己的双手是怎样变得这么灵活了。小孩子就是这样一点点地锻炼双手,从1、2岁时开始撕纸,拿着笔涂鸦,这都是儿童视觉空间与手的协调性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幼儿泥塑课的开展
1.激发兴趣为开端。激发幼儿参与泥塑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投入泥塑活动,是开展泥塑课程的第一步。引发幼儿兴趣的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感知力,幼儿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的美具有敏感性,因此泥塑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应该出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实物的特点,让他们说出实物的结构,从而感受实物的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愉悦。在幼儿充分领略了实物的美,产生了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创作活动,要求幼儿由“感知美”向“创作美”过渡了。
2.多元平衡的泥塑课。泥是没有固定形状的材料,用泥进行塑形对幼儿手眼配合和大小肌肉的协调具有较高的要求。相较于用画笔进行绘画,泥塑活动对幼儿手部技能的要求更高。针对泥塑活动的这一特点,在幼儿园泥塑教学活动中,撇开技术而单一地讲自由表达、撇开教师的示范指导而单一地请幼儿进行自由创作、撇开对范例的模仿而一味地要求幼儿进行大胆的创新是不切实际的。泥塑课程应在技术训练和能力发展之间、在教师示范和幼儿自由创作之间、在模仿和创新之间达成平衡。
浅谈幼儿识字教学的创新艺术 篇3
关键词:识字;创新;艺术
幼儿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针对小孩子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我借鉴和创造了许多“创新识字”的方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一、快乐游戏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
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叫字排队”“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孪生聚会”“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选难认字”“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各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采用生动形象、趣味无穷的游戏学习方法,学生兴趣高昂、记忆深刻,识字效果极佳。
二、新奇引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是‘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
三、竞赛激励法
这是一种类似“智力竞赛”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发挥有效表扬的促进作用,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表扬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如将分插在各组的慢生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开火车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自己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信心;教学偏旁相同的生字“树”“桥”“棉”“村”等,看谁识字的速度快,就评他为“识字小能手”;教学“眼、耳、鼻、脖、胸、手、腿、脚”等字时,先让学生比赛见字做动作,再让学生像接力赛跑一样,将字卡一边读一边贴到黑板上贴图旁相应的位置。最后评议哪组表现最棒,奖励小红花。
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家情绪高昂,学习生动,记得牢固。
四、尽早阅读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
汉字是形象联想的文字。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字形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折射出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强调重领悟、重意会的审美习惯。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遂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
幼儿艺术互动教学模式的实现 篇4
一、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1. 作品与幼儿之间紧密结合
在幼儿艺术教育中, 教师要学会启发引导幼儿主动与作品产生交流、“会话”, 领会创作者的思想情感, 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 而不是教师一味地用言语去强调他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让幼儿铭记在心。同时, 教师在进行信息交流时, 要灵活地设计作品信息输出的方式, 学会调控, 快速抓住孩子的心, 调动孩子的兴趣, 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例如幼儿园活动《小鸟的家》在教学方法设计上, 可以首先采用多媒体手段声像兼备的功能, 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让幼儿快速融入教学内容中, 体会小鸟的喜怒哀乐。
2. 师幼的自主参与性
对教师而言, 互动不仅局限于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 还要引导、支持、帮助幼儿去发现自我兴趣、主动探索。《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强调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艺术教学。此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是由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条件的需要决定的。同时, 也是为了进一步实现教育主体的价值, 更好地发展主体的参与性和创新性。例如:美术活动《蔬菜 (记忆画) 》是一节以具体物形进行构图学习的记忆课。教学目的主要是学习如何构图。教师以一首童谣的方式导入教学活动, 这样既接近了幼儿的生活, 又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提问, 大胆质疑, 并尊重幼儿的意见, 师幼共同讨论, 鼓励幼儿到教室前面动手操作。这些环节, 既增加幼儿锻炼的机会, 又提高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3. 艺术影响的交互性和反思性
教学活动是师幼共同参与的认识活动, 互动教学在这种交互影响中向前发展。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特别重视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为影响存在互动, 而互动是以对方行为的反映为基础。艺术活动在幼儿教育阶段特别重视互动, 因为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决定了互动的存在。例如音乐活动《丰富的表情》, 教师应从欣赏音乐入手, 让幼儿思考音乐带来的情绪, 然后提出问题:音乐给了你什么感觉?能不能用表情和动作表达出来?幼儿感觉很新奇, 纷纷努力思考, 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幼儿园艺术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1. 游戏互动法
在现代艺术教育中采用恰当而合理的游戏形式是各个国家艺术教育工作者所提倡和一直不断探索的教学方法, 如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等。例如:音乐教学在幼儿园实践中表明, 幼儿音乐活动内容必须带有一定的游戏性, 不能是赤裸裸的音乐理论知识, 否则音乐教学活动无法在幼儿园中开展。
2. 互动合作法
互动合作是指互动与合作彼此相渗透相互交叉包含。互动合作幼儿根据自己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 共同探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实现信息的交流、情感的建立, 从而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性。同时, 这种方式有利于幼儿在学习上互相帮助, 共同创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消除胆小孩子的恐惧心理。
3. 多媒体参与法
幼儿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 并能依据新纲要的要求, 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 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 就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 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想象性和幼儿记忆的形象性, 可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并最终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幼儿对知识的学习是通过个体的体验来获取, 不是简单地依靠教师的说教就能获得。因此, 幼儿对艺术的学习和感悟应当放到具有艺术文化的氛围中进行, 让幼儿走进艺术世界, 获得艺术素养和艺术创造灵感。同时, 在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中, 幼儿通过主体参与, 师幼一起动手创造幼儿园和教室的环境, 使幼儿生活在艺术环境中, 感受艺术情怀, 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摘要:为了有效地把主体性教育的思想渗透到幼儿艺术教育的教学活动中, 当前幼儿艺术教学需要进一步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 提出了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互动教学,幼儿教育,幼儿园,艺术教学
参考文献
[1]黄静.让幼儿互动, 让环境说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 (01) .
[2]赵志英.浅谈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 (01) .
幼儿大班艺术教学计划 篇5
一、幼儿现状分析: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也是一种爱好,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能力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幼儿大班共有幼儿75人,有的不那么喜欢动手画,有的孩子画的总是那些,绘画水平高低不等,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作积极正确的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并给幼儿以绘画的自信,寓绘画于游戏中,重视对幼儿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培养幼儿的绘画的兴趣,提高幼儿绘画的表现力及审美能力。
二、培养目标
1、能从生活出发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会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或事物。注重幼儿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2、能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中发挥孩子们的想象与潜能,并能用线条、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用绘画表现出来。
3、熟练掌握油画棒、水彩笔、剪刀等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注重幼儿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思维去发现。
4、熟练掌握用油画棒在作品上大面积涂上底色,注重幼儿构图技能的培养,充分体现自我创造能力。
5、在了解本班幼儿发展情况下,注重幼儿的经验积累,开展多种活动方式、方法,加强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学习。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能力,发展交往能力。
6、注重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参与兴趣。
三、具体措施
1、重视美术活动内容的整合性,探究性,选择性,开展以主题活动为主的美术活动。
2、从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绘画内容,并及时调整计划。
3、设计好每次的绘画内容,并提前做好相应的教具和范画。
4、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加强自身的素质,做好幼儿的榜样。
5、利用空余时间找一些美术书来学习或观摩他人的美术活动,学习新经验,汲取她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
6、不仅让幼儿学到绘画上的技能,更要加强幼儿作画习惯和养成。
四、教学安排
月份
周教学内容 3月份 第一周 柳树、松树等多样的树 第二周 各种形状、颜色的花,如盆花等 第三周 动物:小白兔、乌龟、刺猬 第四周 组合画(涂底色)折纸:蝉、帆船 4月份 第一周 交通工具:公共汽车、火车、轮船 第二周 航天军事:火箭、坦克、飞机 第三周 风景:田野小路、凉亭台阶、水边 第四周 组合画(注重底色)折纸:鱼鹰、飞机 5月份 第一周 建筑:各种小房子、楼房、宝塔 第二周 小昆虫:毛毛虫、瓢虫、蝴蝶、小鸟 第三周 人物:站立、轮滑、组合
第四周 组合(自然风景人物)折纸:马、桃子 6月份 第一周 动物:小熊、鱼、孔雀 第二周 人物动作:放风筝、划船 第三周 卡通人物:巫婆、小丑、外星人 第四周 人物组合画 折纸:热带鱼、纸鹤
音乐部分
一、发声训练部分:
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 da、dada dada、da(a)、da da da、dada da da、da(a a)、da 空da等节奏。)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
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教学分析:
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习。所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 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
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6
关键词: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构建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已经步入了全面的素质教育改革阶段。依据教育大政方针,从社会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如何使受教育者获得主动、活泼、全面的发展已经成为幼儿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而针对幼儿教育机构中涉及的艺术教育,多数幼儿教师的角度仍是讲解员、表演者,而幼儿更多的是旁观者的角色,这无形中制约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提升幼儿发展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构建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一、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概述
1.内涵
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要点在于互动的主体、互动的交往与沟通。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师幼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性的互动,能增强幼儿的学习能力,能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但幼儿教师必须兼顾整体与部分,全面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2.特点
首先,艺术作品与幼儿间的双向流动性。艺术教育的信息可以借助艺术作品、绘画、舞蹈等形式表达。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与作品进行交流,领会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善于抓住幼儿的心。其次,师幼的自主性与探究性。整个艺术教育过程是建立在师幼双边活动基础上的,互动的环节并不局限于教学知识的传授,而应拓展到幼儿兴趣的自我发展与幼儿的主动探究。另外,艺术教育活动需注重及时的反馈性。对于不同的教学活动,幼儿教师不可一刀切,应善于及时、到位的引导,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思想。
二、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主体性与平等性的原则
幼儿艺术教育教学目标应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参与到教学中。教学内容一定要贴近幼儿的兴趣与认知,结合生活实际,可采取独立自主活动与小组协同合作的方式提高幼儿的主体参与性。而平等则主要体现在相互尊重与平等互动两大方面。幼儿教师应善于倾听幼儿的各种奇思妙想,切不可用言语打击幼儿;在交流互动过程中应建立师幼平等关系,避免幼儿间的不平等待遇。
2.尊重个体差异与民主的原则
每位幼儿在智力、体力以及心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幼儿教师应用博爱的态度关注每位孩子,促进不同层次幼儿都能得到发展。幼儿教师应根据不同个性与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的互动环节,充分挖掘幼儿个体的优势。同时,幼儿教师不可只顾自己的思想进行艺术教育,应将时间与空间还给幼儿,引导幼儿去思考、模仿、表演,帮助幼儿一起探讨问题。
三、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构建的对策
1.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幼儿教师应善于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网络、音效等),充分打开幼儿的眼、耳、手、口以及脑等多种感官,加深幼儿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观察能力,在愉快的欣赏氛围中获取知识。
2.互动形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师幼的共同参与性
幼儿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如:动作表演、图片描绘、故事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与协作等,尽可能实现互动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提升。以音乐课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将歌词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再加上表情等动作表演,便于幼儿对歌曲的理解与记忆,也能调动幼儿学习儿歌的积极性。
3.开展艺术创作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互动教学
有部分教师在进行幼儿活动教学环节,只是简单地将活动场地与教学用具准备好,然后任由幼儿随意玩耍,忽视教师的指导意义,更谈不上有效互动。幼儿由于年龄、性格以及爱好的偏差,互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将幼儿置于更广的活动实践领域的同时,应加强互动交流,指导幼儿大胆与人、与外界环境互动,及时给予幼儿互动支持,提升互动质量。
4.加强幼儿教师的素质培养,注重艺术修养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了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与无私奉献的精神。幼儿教育工作是非常费心费力的,而且教师还必须是多才多艺的,比如语言、音乐、舞蹈、绘画以及工艺等方面的技能都应该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才能提升互动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幼儿间的沟通与合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把握好互动教学的规律,克服幼儿被动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幼儿为主的教学观,明确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许申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08.
幼儿语言教学中的提问的艺术 篇7
教育家陶行知说:“成千上万的发明, 出发点是一个问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不仅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的质量, 而且还帮助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在语言教学的发展。然而, 不同教师的问题, 问问题, 开始的艺术原则和问题仍然存在偏差的形式。智慧教育、教学策略、幼儿园语言教学应该理解基本原则的发展儿童的语言, 不同的方法观察孩子的语言学习, 尊重差异, 儿童语言能力和教学发展, 抓住机遇, 及时调整课堂提问策略, 改善的有效性问题, 语言活动的独特魅力[1]。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 利用课堂提问的方法, 充分挖掘和培养孩子的语言意识和语言能力, 有效地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一个好问题和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有足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 提出了针对性、及时性、作为主要教学活动, 引导儿童进行思维活动, 促进幼儿的发展。
问题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最直接、最普遍的交流方式。老师成功的问题, 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活动的兴趣, 聪明的问题, 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可见, 问题在语言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教学中老师提问一般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提问目标不明。老师的目的不明确的问题, 但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但是, 我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设计一些问题, 但没有活动, 为了实现教育目标, 建立一个循环回到起点, 让孩子们, 老师不知道, 这是一个老师不会问问题的表现。
2.提问准备不充分。一些老师在写作或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步一个脚印, 常常对孩子没有充分考虑和思考或将无法找到更多的信息, 回答孩子们常常缺乏反应, 使用“请坐”, “如老师告诉你, 让孩子们不满足的活动, 调动积极性。
3.提问缺乏层次性。质疑教师缺乏层次, 显示了眉毛胡子了。更困难的问题之前, 缺乏一个简单的问题来铺平了道路, 没有人从简单到困难, 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
4.提问方式的不恰当。大量的封闭式问题是孩子们养成提问的习惯, 直接忽略了主体地位, 完成教学设计和问题, 做出正确的, 这是问题的现象尤为普遍。建议或性能问题是错误的[2]。
5.提问机会分布不均匀。教师的追求是唯一的答案,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老师迫不及待地从孩子的嘴里得到标准答案, 而另一方面, 只有一些能力培养良好的孩子问问题, 孩子的回答问题, 孩子的能力一个教训是10倍, 可能不是一个孩子的能力。
1.有效提问, 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在幼儿园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应包括重要和困难的问题, 同时也应注意孩子的个性和爱好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谓的“目标”不仅包括教学活动的目标, 并促进儿童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 教师应注意特定的目标和内容, 巧妙设置问题, 和生动的语言来问问题。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抓住关键, 突破教学难点,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实施, 实现幼儿的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有效提问能激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思维从不同的角度, 以开阔的视野和知识。
2.提问设计要科学合理, 具有可行性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 孩子们学习,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所有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差异, 尊重和鼓励孩子们阅读, 语言组织和表达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和理解。孩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是否感觉或体验的问题是否符合标准, 老师不应该否定或批评, 但应该允许孩子们畅所欲言。教师应该意识到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同样的问题, 它体现了儿童语言的独特性和学习语言的必要性, 但也反映了活动在孩子们的思维活动。
3.重视互动提问, 加强师生互动
传统教学方法的问题倾向于强调老师的问题, 孩子的回答是没有, 互动环节, 儿童的语言表达和思维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特殊儿童的教学活动, 教师和儿童也有不确定性, 多样性, 全面发展的特点, 所以老师不给他们的孩子太多了。对话是语言交际活动的主要部分, 而不是任何语言交流是一个对话。在幼儿园教育中, 老师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参与“合作”。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沟通在教室里有一个单向、双向、三个方向的方向沟通, 等等。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最有价值的互动, 教师和孩子之间的交互, 包括教师和儿童基本类型的互动和交互。老师和孩子们可以成为赞助商的互动行为[3]。
如“三是一只蝴蝶”的故事, 这是一个经典的儿童故事, 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在幼儿园教材使用多年。三只蝴蝶的故事的精神团结和爱的教育,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今天, 许多地区的材料不是故事。我欣赏故事, 认为这是一个环境优美, 情节动人, 可塑性和创造力是强大的, 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所以, 我带领孩子们的世界“三只蝴蝶”, 理解和构建现代版的“三只蝴蝶”, 让经典的经典语言散发出迷人的光泽。在教学中, 改变过去实践, 集中统一的三只蝴蝶, 有一个简单的重复, 但大胆的创造和适应, 使一个全新的味觉旧瓶汤。在这个想法, 我使用的关键的中断方式, 故事中插入一些问题, 思维导致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一个问题:三只蝴蝶是好朋友, 他们更喜欢在一起, 在雨中, 你认为这是必要的吗?
孩子的反应:这是必要的, 它不是必要的, 我不知道, 三分之一。
老师:为什么?
认为有必要的孩子, 他说:“他们是朋友”, 它不是必要的孩子说, “将赶上下雨, 雨会生病, ”;说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第一和第二的swing或不明白为什么会被困在雨中, 他们没有伞??
问:如果你不想被困在雨中, 怎么办?
答:有些孩子分开住在花下。
老师答:三只蝴蝶分离, 他们不是好朋友吗?
孩子的一部分:是的。
老师:你能停止在雨后, 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孩子们的反应:可以。
问题:除了住房在花下, 还有其他方法吗?
答:孩子们可以在树叶遮蔽, 雨在泥洞, 飞到这样的庇护,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指导, 开发孩子的想法, 让故事有一个开放的结构, 更加丰富, 同时也符合现代的思维方式。
很长一段时间, 孩子们往往存在于语言教学, 问题的角度基本上是在名称、作用, 主要情节和重要的对话, 肢解成几个知识内容。这个问题必然会形成相同的思维方式, 从而减少儿童对语言的敏感性, 导致疲劳的研究。应该说, 这是非常有害的发展孩子的生命。为了创建一个更有吸引力, 我尝试了一些新的问题。
反向。如果没有拒绝了邀请的红花红蝴蝶, 黄蝴蝶没有拒绝邀请, 白色的蝴蝶没有白花的拒绝了邀请, 将会如何?
为什么是红、黄、白蝴蝶不能接受红色, 黄色, 白色花朵的邀请吗?
为什么只有红色、黄色和白色的花朵被邀请到相同颜色的蝴蝶, 并拒绝其他的蝴蝶吗?住所是什么?
孩子们是无辜的, 有各种各样的新想法。这样, 故事的内容更丰富, 孩子的思维, 语言能力始终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改善。此外, 它还引起孩子的兴趣去探索昆虫世界, 实现经验, 内容和课程整合。
一个有效的“好问题”, 可以使孩子的学习效率, 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问题是“好”的答案不是固定和标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 掌握课堂教学,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找到, 在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才能真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参考文献
[1]潘洁.新世纪需要高质量的学前教育[J].幼儿教育, 2010 (1) :4.
[2]彭锻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对策[J].特区教育, 2012 (1~2) P60.
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 篇8
一、得天独厚的艺术环境背景
闽南名城———泉州, 历来有着丰富多彩且得天独厚丰富的文化资源, 形成了以海上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交汇共荣的多元文化。其中闽南民间地方舞蹈就是本土的一块瑰宝,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地方色彩, 如泉州的“拍胸舞”被国外称为“东方迪斯科”。2006年5月20日, 泉州拍胸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中, 存有丰富多彩、举世闻名的艺术文化资源。每逢喜庆节日, 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 小到各单位的集会庆典、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 丰富而富有特色的本土艺术文化无处不在。孩子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里成长, 他们从小受到地方艺术文化的熏陶, 心灵里必会留有深深的印记。
二、丰富的教育价值功能
闽南地方民间习俗文化, 流传已有百年历史, 至今它们还能完好保存并发扬光大, 取决于它们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鲤城传春幼儿在闽南地方舞蹈的学习中凸显了以下功能。
1. 娱乐功能。
休闲娱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如闽南地方舞蹈生活情趣浓, 舞蹈动作简单易学, 成为人们娱乐的首选。例如自娱自乐的《拍胸舞》, 自娱中进入一种醉态的境界, 难得被称为“东方迪斯科”。
2. 合作交往功能。
在闽南舞蹈中, 有许多种类需要人与人的相互配合表演而完成的, 缺一不可, 合作成为必然。孩子们在学习时必须以他人合作为基础, 该活动为孩子们的交往合作创造有利环境和氛围, 也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与沟通, 共同得利共同快乐。
3. 情感沟通与交流。
闽南地方舞蹈的表演需要两人的配合, 各自扮演不同角色, 如《火鼎公婆》、《驴子探亲》等。他们在舞蹈中注重的是动作反应与相互传情, 两人之间的动作造型一举一动, 一招一试必须被对方认同并理解, 同时作出相应的动作进行呼应, 而表情是通过眼光、举止的细微变化来表达, 表演过程体现人与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共同克服困难, 协调合作的精神。这些活动有利于训练孩子之间情感的沟通与传递的反应能力, 表达及理解他人的意图能力。
4. 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家乡情感。
体验家乡民俗风情, 了解家乡地方民间艺术, 维系对家乡的情感, 从小培养热爱家乡的教育, 这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一环, 所以需要教材进入学校, 政府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三、巧妙选取适合幼儿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
闽南地方文化丰富多彩, 教师们可以做系列地选择与筛选, 鲤城传春幼儿园在闽南地方舞蹈的选取中形式了自身的特色。闽南地方舞蹈种类繁多, 总体表演形式可以分成三类:一是以自身为中心, 自我陶醉、自我表现的形式;二是人与人互动形式;三是人与物互动形式。闽南地方舞蹈的动作特点为:一是动作简单易学, 较简单的动作韵律套路, 没有特别规范的手位、舞步;二是动作与生活密切相关, 来源于生活, 自由发挥的空间大。教师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教材特点, 着重抓住舞蹈的不同价值取向,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合理具体的活动目标, 以便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1. 注重幼儿的年龄差异选取材料。
小班的孩子理解能力、合作能力较差, 小肌肉动作发展较慢, 她们不适宜学习合作性强, 与道具配合默契的摔灯舞、彩球舞、火鼎公火鼎婆、驴子探亲、凉伞舞等舞蹈。而适合于学习自娱性较强, 不需要与人合作、没有队形变化、动作可以自由想象发挥合音乐自由表演的拍胸舞、彩船舞等。中、大班的孩子合作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较强, 舞蹈中只要不存在高难度, 影响或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动作或道具, 而孩子愿意接受的舞蹈, 均可让幼儿尝试学习。
2. 注重材料趣味性。
成人与幼儿审美有本质的区别, 成人更追求形式的美, 而儿童更在意趣味性与游戏性的娱乐功能, 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上对舞蹈的原材料可以进行加工处理, 使原舞蹈更具童趣, 更富有趣味性, 变化性, 游戏性的特点, 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与创造。如孩子学习《拍胸舞》时, 原动作特点:拍胸、拍肋、拍腿、拍手等, 动作的顺序是由上至下八拍一轮回不断重复进行的“八拍雄风”。教师们可以针不同年龄的学习的特点, 灵活加工处理, 增进孩子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 注重材料生活化。
提取闽南地方舞蹈的元素, 突出地方舞蹈的精华, 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组织幼儿再创造再编排, 融合成为孩子的早操动作、集体舞、游戏的形式, 成为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内容, 使“土”的地方舞蹈变为时尚的, 幼儿愿意接受的活动内容。
四、形成系统化长效化的教育模式
为了使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必须做到政府重视, 大力宣传, 教育并举, 并形成合理的系列教材体系与教学模式。
1. 注重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 教师必须引导孩子有意观察。泉州是个小城市, 逢年过节大型演出活动、踩街队伍频频出现, 这些舞蹈就在孩子的身边, 教师必须有意提醒, 引起孩子的有意注意。让幼儿通过观察, 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其次, 教师可以通过媒体手段大量播放视觉材料, CD、DVD促进孩子对闽南舞蹈的认识。再次, 可以带孩子到社区娱乐中心观看民间艺人排练表演或聘请他们进入幼儿园现场表演, 加深幼儿对地方舞蹈的印象。
2. 注重学科的整合, 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音乐活动内容注入闽南舞蹈的学习, 它不能成为唯一, 只能是一个载体, 一个突破口。通过这个突破口, 教师要注重学科教育的渗透与整合。如舞蹈与语言的结合。舞蹈是一种肢体艺术, 它运用动作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 孩子们完全有能力将自己表演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说出来。那么教师们必须有意识搭建说的平台, 培养幼儿愿意表述、善于表述的习惯。教师们必须抓住一切教育契机, 发展孩子的能力,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注重情感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的情感互动中, 人们对其情感的体验可以通过共有的感受、伙伴感、情感的传染、情感的同一、情感的领会等形式来获得。美国专门研究情感的专家诺尔曼·丹森从现象学的观点出发, 强调情感具有社会性, 是互动的。人们必须把他人的体验当作自己的体验来对待, 才能对情感有真实的体验和理解的看法。在组织活动中, 我们着重引导观察表演者的表情、姿态。如《火鼎公婆》、《驴子探亲》、《彩球舞》, 他们的情感是互动的, 两人之间的眼光、动作、造型必须与音乐默契地配合。表演者的每个细微变化, 必须被对方认同并理解, 并作出相应的反映。这些活动有利于训练孩子之间的情感的相互传递, 表达及理解他人的能力, 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与乐趣。
4. 注重对孩子艺术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闽南舞蹈虽然种类繁多, 但动作表现较为简单, 灵活自由, 没有规范的手位、舞步, 许多动作取源于生活, 便于幼儿创编想象。如《驴子探亲》舞蹈, 表现的是探亲路上的艰辛, 如何爬坡、下坡、过河?动作表现可以迁移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自由创造表演。教师们在教学中切忌强加灌输, 必须尊重幼儿的想法, 给予其自由想象表演的空间。
总之, 在本土地方艺术教育系列活动探讨中, 要形成螺旋式滚动上升的过程, 促使学校有效地形成园本特色与模式。
参考文献
[1]庞丽娟.文化传承与幼儿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5.
幼儿园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激励艺术 篇9
1 激励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激励, 是幼儿园体育教师必需的一门教学艺术。它可以让幼儿在失败中勇敢地站起来, 可以充分地调动幼儿积极的情绪, 让他们跃跃欲试, 可以让体育课更生动、更活泼、更有实效。激励对于幼儿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 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见, 而激励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幼儿取得的进步程度有多少, 也就是激励的效果。
2 影响激励效果的几种因素
2.1 师幼之间的情感基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幼儿与教师的情感基础直接影响着激励的效果。只有在师幼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和信任感以后, 教师的激励艺术才从根本上发挥作用, 对幼儿起作用, 让他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从而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2.2 幼儿的发展水平
激励的效果必须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 如果幼儿只能进行简单的爬和走的动作, 你想通过激励让他一节课就能发展到跑、跳, 这也是不可能的。幼儿的发展水平直接限制了激励的效果。
2.3 激励方式运用的艺术性
有了好的激励方式, 还要会用, 正确适时的使用会让激励的效果加倍, 而不当的使用方式, 则有可能会让效果减半甚至完全失去。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说“不错, 你真棒!”这也是激励, 可是每天说, 时时说, 你觉得它对幼儿还有多少用呢?他们也会麻木的, 所以, 我们在激励方式的运用中一定要讲究艺术, 让激励变成一种艺术, 让这种艺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花、结果。
3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激励艺术
3.1 融通式激励
这种激励艺术主要指的是师幼之间的感情融通。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是有感情需要的, 他们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等各种情感。只有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 他们才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里的感情融通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 情感和信息融通了, 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和了解的程度。因此,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本着“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心态和责任心来进行设计和操作。有时候我们只用一个眼神来交流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呢。例如在体育课中, 对于动作技能的要点, 我经常让幼儿在练习中自己体会, 然后请幼儿相互交流和集体小结, 在幼儿总结的时候我都会微笑在看着他, 并不时地点点头, 认真地听他说完, 这时候幼儿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加强了勇气, 促进他更完整地表述, 也更愿意去继续地练习与尝试, 更努力地达成教学的目标。
3.2 勉励式激励
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 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誊感, 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 一开始就剥夺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例如布置幼儿立定跳远:“你们必须给我跳过两格去, 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幼儿听了心理负担就会很重, 感觉很不舒服, 带着顾虑练习, 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小朋友们要努力地练习, 跳不过去没关系, 我再继续教你们。”孩子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 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 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
3.3 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 参与管理、参与决策, 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倾听幼儿的呼声, 了解幼儿的要求, 收集幼儿的建议, 让幼儿献计献策, 让幼儿来参与备课。这样备出来的课, 肯定是从实际出发, 集思广益, 教师教得自在, 幼儿学得称心。例如我在某些课的设计中, 会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出发, 从幼儿的即时兴趣点出发, 如有一次我给大班的幼儿排了一个武术操, 到电视台录像, 大二班有两个幼儿参与其中了, 所以那段时间大二班的幼儿对武术都很感兴趣, 很想学一套武术操, 甚至有些幼儿会即时地想出几个武术的动作来表演, 后来我根据幼儿的动作, 将其演变, 重新设计了一节武术课, 给孩子们练习, 很快地, 大多数的幼儿都学会了这套操, 然后我还请幼儿来互教互学, 巩固这套操节动作, 孩子们很开心, 整节课洋溢着一种愉快的气氛, 它有了孩子们自己的兴趣参与, 动作参与,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时找到自己的动作, 增强了自信, 激发了兴趣, 也让我的课更有实效。
3.4 期望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 表现特别好的幼儿, 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表现稍弱的幼儿, 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 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者, 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 并提出新的期望, 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不足的, 论过要适度,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激发其补缺改过的动机和行为。以跳绳来举例吧, 几次课后幼儿对于连跳基本都掌握了, 并能自己或组队进行练习, 但石野连单跳都还不够熟练, 我在集体面前表扬了那些已经跳得很好的幼儿, 然后请他们自己自由结队去互助练习, “你们学得很快也很好, 已经能够连跳了, 今天通过练习希望可以达到连跳30个, 可以吗?”我就随机指导, 然后我走到石野身边, 轻轻地对他说:“你很聪明, 应该可以学得很好的, 但是你最近不太努力, 所以掉在大家后面了, 今天肖老师再教你一次, 你认真学, 好好练习, 等你能连跳8个的时候就来告诉我, 好吗?”于是, 我重新教他练习跳绳的动作, 教他连跳的方法, 这次他练习得很好, 并且很快就学会了连跳, 终于在下课之前完成了连跳5个的任务, 而其他已经学会的幼儿大多数也都完成了既定的目标。
3.5 宽容式激励
课堂上, 难免会有个别淘气的幼儿触犯了游戏的规则和课堂的的纪律。遇到这种情况, 首先, 要容人之短, 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 是妥善解决课堂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 对幼儿要热情教诲, 以情感人。若采取“以暴制暴”的办法, 必然激化矛盾, 伤害幼儿自尊, 破坏师生关系, 严重影响教学。如在一次课中, 吴逸飞已经第三次把小朋友推倒在地了, 我实在是气坏了, 但我深吸一口气, 还是忍住了, 我想, 这时候发火不但会中断或打扰到正在进行的课, 而且也无法让吴逸飞马上改掉他的毛病, 于是我一直等到课上完, 才认真地找他谈了一次话,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在后来的课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进步。试想想当时还好我忍住了, 不然课也上不下去了, 他也会受到伤害, 更不用说让他改正错误了。
3.6 影响式激励
影响式激励主要表观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课堂上, 教师懒懒散散, 学生就会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学生就会模仿老师, 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 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所以老师在上课进饱满的激情是应该而且必须做到, 因为幼儿需要这种积极的情绪感染力。
当然成功的体育课教学还需要有合理的负荷安排、科学的活动设计等各方面的因素, 只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 孩子们才能更愉快地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喜欢上体育课,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真正实现终生体育的目标。
摘要:本文从幼儿园的体育课教学的实践出发, 总结了体育教学过程中适用的六种主要的激励艺术, 以期能让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幼儿的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促进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教学,激励艺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2]吴健.激励性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 2005.
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 篇10
第一, 绘本选择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要求是基础。大中小班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所选的教学用绘本也应不同。1.针对小班幼儿所选的绘本, 在图画上应色彩鲜艳, 线条清楚。内容上文字少甚至无字, 情节简单重复性强。如秋山匡所绘《鸡蛋哥哥》、宫西达也所绘《好饿的小蛇》则适合小班教学。2.针对中班幼儿所选的绘本, 在图画上色彩、线条可以更饱满。内容上情节清晰且有变化但不过于曲折, 赋予想象力感染力。如日本五味太郎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故事以相同的场景和相同的语句描绘了鳄鱼怕牙医和牙医怕鳄鱼的截然不同的心理, 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同一句话出自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场景会有不同的意义。3.针对大班幼儿所选的绘本, 在图画上, 要在中班基础上线条、色彩和构图更丰富, 体现人物性格, 渲染情节气氛。内容上情节应跌宕起伏, 人物心理赋予变化, 语言细腻幽默, 也可蕴含深刻主题。如谢尔·希尔弗斯坦 (Sheldon Alan Silverstein) 的《爱心树》、《失落的一角》可用于大班教学。
第二, 根据课程的需要选择适宜的绘本是保障。首先,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主要分为美术和音乐两大领域。美术主要包括美术欣赏、绘画和手工活动。音乐主要包括音乐欣赏、歌唱和韵律活动。我们要根据课程需要, 努力发现适合于各种艺术教学活动的绘本并充分挖掘其中的艺术元素。比如杰兹·阿波罗 (Jez Aiborough) 所绘著的《抱抱》, 讲述了一只名叫Bobo的小猴子找妈妈想要抱抱的过程中, 碰到好多帮助它的小动物。可以用于小班的打击乐教学, 让幼儿用乐器模仿绘本里各种动物的声音, 使幼儿初步感知各种乐器的音色, 并对音乐的回旋曲式有一定的了解。其次, 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艺术教育首先是要有丰富的绘本储备, 所以幼儿园可以建立“绘本阅读室”使幼儿都可以亲眼阅读到原汁原味的经典绘本。再次, 购买大版绘本书。目前幼儿园的绘本教学大多采用PPT方式进行, 但是从艺术教学尤其是美术教学角度来看, 由于设备质量的原因, PPT的呈现方式可能会改变绘本原有的色彩、构图等效果,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购买大版绘本书,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使每个幼儿可以看到纸质的绘本原貌。
第三, 幼儿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和绘本教学能力是核心。首先, 幼儿园教师需要有扎实的艺术素养并要了解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特点, 这样才会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其次, 教师平常就要搜集和阅读大量的绘本, 根据绘本的特点进行艺术归类, 形成自己的资源库, 用时“拿来”即可。再次, 幼儿园要组建相关专题的研究团队进行专业设计, 派遣老师到先进地区学习, 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优秀课例展示等活动, 使老师可以相互学习, 提高绘本教学能力。最后,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 积极与幼儿互动,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第四, 家长是绘本应用于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的坚强后盾。首先, 组织家长培训, 使家长充分认识到绘本的艺术表达和价值。比如, 有些经典绘本会使用“留白”的技法, 像美国画家约翰·勋伯赫的作品《月下看猫头鹰》, 使用中国水墨画的手法呈现了一个父女俩雪夜看猫头鹰的故事。他使用超出二分之一画面的留白, 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森林里厚厚的积雪, 仔细听, 仿佛都能听到父女俩采在雪地上“沙沙”的声响。如果家长不懂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话, 会觉得此绘本在浪费纸张。所以使家长明白绘本的艺术表现手法, 不仅可以使其接受绘本这一新型儿童读物, 而且还能更好地指导幼儿阅读。其次, 家长可以为幼儿园中的集体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支持。如在进行绘本《落叶跳舞》运用的绘画教学活动中, 有在植物研究所工作的家长带了各种科目, 颜色和形状的树叶, 促使教学活动更加的丰满。
幼儿期是幼儿审美、想象和创造等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而绘本集艺术和童趣于一身, 使得绘本成为幼儿园艺术课程的最佳媒介。将绘本应用于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中, 可以使呆板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也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 更好地培养幼儿审美素养和艺术想象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幼儿教师教学语言使用艺术 篇11
关键词:艺术性;教学语言;生活
幼儿园时期的儿童身心都处在尚未完全发育阶段,缺乏生活经验的他们在对许多问题的认识方面都存在欠缺,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指引。但是由于接受能力方面的限制,幼儿对于很多事情无法完全理解,这就对幼儿教师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语言使用艺术是一种挑战。那么,幼儿教师应如何使用语言艺术走进幼儿内心,让自己的想法易于被幼儿接受呢?
一、让爱的语言成为常态
幼儿园的孩子往往都有着极为敏感的感知能力,很容易在别人的语言中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幼儿教师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应极为注重这一特点。在与他们相处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情绪,不让自己带有负面情绪的语言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幼儿教师如果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体现在对儿童的语言中,儿童很可能理解为老师对自己的不满,很容易引发儿童的自卑情绪。因此,幼儿教师要对自己的语言多加注意,要热爱自己的每个学生,只有投入了真情实感,才能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体现出对幼儿的爱。用带有爱的语言与幼儿交流,也就更容易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接受。
二、将鼓励的语言融入生活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幼儿园的孩子心智都还很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这也是大多数幼儿园小朋友受到批评后忍不住大哭的原因。因此,幼儿园老师应该做的是多多向学生传递自己对他们的期待,而不是将满心埋怨丢给学生。例如,幼儿园的孩子自制力较差,可能会在课堂上有“小动作”,这时老师可以将“某某小朋友又说话了”换成“某某小朋友以前能坚持十分钟不说话,现在已经能坚持十五分钟了,老师期待你可以坚持更久哦”,简单的一句鼓励,既委婉地指出了过错,又表示了对孩子的夸奖,往往可以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三、用引导性语言鼓励思考
幼儿园中各种学习,更注重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所以更要禁用一些“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收效甚微,而且有可能削弱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对其以后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幼儿园的教学要多向孩子问“为什么”,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思考力,以及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在孩子的回答出错时,不要想着急于纠正,而应引导孩子进行二次思考,比如可以说,“再想一想,看看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呢”等,多多向孩子发问,锻炼其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委婉地告诉孩子要认真仔细。
四、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发想象
幼儿园时期的孩子想象力发达,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擅于将语言转化为形象的图画,所以他们的记忆力也极为强大。要想孩子能够迅速准确地将学习内容记忆下来,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情,往往易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课步伐,并能根据老师的描述产生自己的联想,及时掌握所需掌握的知识。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能够将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这样对于孩子的记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老师也要及时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备课,为孩子提供生动的课堂。
五、运用不同特点语言对待不同幼儿
儿童的不同性格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不同特点的语言,因材施教往往能开发出每个幼儿最有潜力的部分。在与幼儿的相处中,老师要多观察每个幼儿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不同幼儿使用不同的语言技巧。比如,对于外向的孩子,老师可以运用一些玩笑式的话语进行交谈,而对于腼腆的孩子,则应用较为低调的方式与其交流。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伴随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需要老师投注自己的全部精力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完善。幼儿教师要运用语言艺术,为孩子打开通往丰富多彩的世界的一扇窗,为孩子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丹.浅谈幼儿教师对幼儿性格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3(04).
[2]李璐,蔡雪斌,甄瑞.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科普研究,2014(03).
[3]蔡倩.幼儿园新手教师教学语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 篇12
诗歌教学活动中提问有效性不高的问题, 是制约诗歌活动效果及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诗歌教学活动中, 教师有效的提问, 不仅能激发幼儿诗歌活动的兴趣, 帮助幼儿掌握活动内容, 还能开拓幼儿的思维,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因此, 在诗歌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通过“有效提问”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达成诗歌课堂教学的高效, 进而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一、提问要难易适度, 层层深入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 提问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 从具体到抽象来开展教学;同时要分散教学的难点, 减少思维障碍, 保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是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兴趣特点, 提适合幼儿能力水平和经验水平的问题, 既不能过于浅白, 没有思考的要求, 又不能过于艰深, 让幼儿难以琢磨, 无从下手。问题难度的设置上要有一个从易到难的递进, 最好以幼儿经过思考、讨论或稍加点拨就可以答出为准。例如, 在欣赏散文诗《落叶》后, 老师直接提问“你有什么感受?”“你学会了什么?”由于幼儿的经验不足, 语言概括能力比较差, 这样抽象的、直接的提问会给幼儿造成无形的压力, 容易使幼儿出现恐惧回答的情形。如果老师能循序渐进地这样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它是怎么落下来的?”这种通过层层分析、步步深入的问和答, 就能使幼儿进入顺畅的思维轨道, 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充分想象、尽情表述。这样幼儿就能在美的体验与感受中学习到诗意的语言, 并使之逐渐内化为初步的文学素养。
二、提问要注意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1. 根据诗歌教学活动重点进行提问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幼儿掌握诗歌的内容、句式, 因此对有关的这些内容和句式要反复设计问题, 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 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例如, 在散文诗《风儿和云彩》中, 我根据活动的目标这样提了三个问题:“风儿吹呀吹, 云彩先 (后) 变成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说风儿真能干, 天上的云彩真有趣?”这三个问题就象一根线一样, 将整首诗歌和整个活动贯穿连接起来。这样的提问能围绕诗歌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重点, 让幼儿能快速掌握诗歌的内容和句式, 感知和理解风吹云动的自然现象。
2. 根据诗歌教学活动难点进行提问
在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中, 仿编诗歌是诗歌活动中的难点, 也是孩子感到最难掌握的环节, 更是决定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环节。诗歌教学难点处理的成功与否, 与教师的提问有着很大的关系。恰当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可以帮助孩子突破难点, 从而使他们在活动中取得成功, 体验快乐。例如在散文诗《风儿和云彩》中, 我提出的那三个问题, 目的就是引导孩子们仿编时展开想象, 大胆表述。这样的提问过程实则是为幼儿搭建了一个阶梯, 让幼儿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 在循序渐进中达到难点的突破。
三、提问要将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恰当配搭
诗歌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设问应兼顾配搭封闭性的问题与开放性的问题。在欣赏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和句式时, 更多的是提出封闭性问题。如在欣赏散文诗《落叶》后的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他是怎么做的?”就是一系列的封闭性的问题, 它能帮幼儿熟悉诗歌的内容和句式;紧接着的追问“小虫为什么把它当做小屋”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它能引发幼儿的思考与想象;而在仿编诗歌环节, “你觉得小树叶还会落在什么特别的地方?又会被谁看见?看见这些落叶他会怎样做呢?为什么?”这些开放性的问题, 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广阔的思维和自主想象的空间, 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 从而有效地发展了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提问后要给孩子适当的思考空间
好的提问往往需要幼儿进行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 这时教师应耐心等候。提问以后, 可等待3~10秒或更长的时间, 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思考。当有幼儿举手后被老师叫起回答却又突然答不上来时, 教师不要急于批评, 而要允许幼儿坐下去再作思考。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 才能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才能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圆满的回答。
【幼儿数学教学的艺术】推荐阅读:
幼儿数学教学艺术08-29
数学教学与幼儿的生活07-19
幼儿数学教育的游戏化05-28
幼儿园的趣味数学09-11
幼儿数学书的选择10-24
有意义的幼儿数学教学09-12
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活动09-22
幼儿数学教案9的减法11-25
幼儿园教学艺术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