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2024-11-21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共15篇)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1

活动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上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

2、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及规律。

3、培养幼儿的多项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

2、游乐场,设置4个游戏室,每个游戏室提供涂色、划短线、盖点子、看图分合、分实物等不同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运用“找朋友”游戏复习4的组成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游乐场玩,但有要求,请你们听音乐迅速找到和自己胸前数字合起来是4的朋友。

1、幼儿口述:为什么找他做朋友。

2、检查对后进入游乐场。

二、学习5的组成

1、出示课件,幼儿观看、操作,初步感知5的组成。

2、幼儿在主动操作游戏中探索5的4种分合方法。

(1)请幼儿进入游戏室活动,教师简单介绍游戏材料及操作要求。

A、出示大材料,教师逐一介绍盖电子、划短线、涂色、看图分合等游戏材料的玩法。

师:这些材料都要我们小朋友自己来操作游戏,来玩一玩,分一分,并把你完的不同方法记录下来,等会儿游戏结束,请你向大家介绍。

B、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老师巡回指导,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介绍操作情况。

C、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

D、幼儿讲述有以下几种结果:

a分合正确,但没有顺序,没有规律。

b互补规律。

c交换规律。

(2)引导幼儿通过分析,比较探索5的最佳分合方法。

三、领奖游戏,巩固5以内数的组成规律,并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2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幼儿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本研究以数学活动为切入点, 通过数学活动, 培养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情感, 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发和逐步形成自身的需要, 进而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研究目标、 内容、 方法

(一) 研究目标

一是探索在数学活动中,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二是研究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 研究内容

所谓习惯, 就是经过充分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教育方法, 我以《纲要 》、《指南 》 为指导, 以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为依据, 在研究中坚持两点:

一是立足数学活动, 培养幼儿善于倾听做事认真的习惯、 好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勇于探索尝试的习惯、善于观察克服困难的习惯、 注意看书、写字的习惯等。

二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自信。将情感、 能力、 行为的发展融为一体,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研究方法

课题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辅助采用自然观察法、 问卷调查法、 案例分析法、 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通过寻找问题、 设计方案、 实施行动、积极调控、 不断反思、 积极评价、 完善修正等路径, 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达到研究目标。

1.行动研究法

制定、 完善幼儿教育养成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的途径, 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富有教育价值的活动, 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自然观察法

按照计划, 有目的地搜集观察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外部表现, 进而对获得的事实材料加以分析研究, 从而获得对问题较深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

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性,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 通过分析研究, 有针对性地选择、 调整数学活动的内容, 总结教育规律。

4.经验总结法

将幼儿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实施教育的情况以课题总结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 提升。

研究过程

(一) 愉快的情感体验, 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切入点

教师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 我以幼儿数学教育为载体, 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 激发幼儿对学习的乐趣, 从中获得乐观自信的情感体验; 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内容, 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能力, 获得成功体验,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从小养成对学习活动感兴趣, 好学好问的主动性, 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1. 激发兴趣, 培养好学好问的主动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 我设计《撒豆豆 》 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感知数的分合规律; 设计 《找朋友》 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感知10以内单数双数的特点; 设计 《小动物比尾巴》 的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进行量的比较等等。我还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 幼儿站队比一比谁高谁矮, 大家怎样站队伍整齐?或提问你排在第几个? 幼儿通过比较, 学会按照高矮顺序排队; 通过数数说出自己所在序数的位置。 在自然轻松氛围中感觉数学不再是枯燥、 乏味、抽象的, 而是美丽、 生动、 具体的, 感受数学的有趣和魅力。

大班幼儿具有好奇、 好问、 好动的特点, 教师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 《有趣的对称》中, 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颜色大小不同的窗花、 脸谱、 风筝、 蝴蝶等帮助幼儿了解对称的特点。 然后请小朋友找找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 找一找大自然中有哪些昆虫是对称的, 并说说对称有哪些方便和好处。 带着这些的问题, 我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 孩子们通过向家长询问, 看书寻找答案。

同时, 教师在工作中要注意, 对待幼儿的提问, 要给予关注和鼓励, 要积极回答, 保护和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班级了我设计了 “问题树”, 将孩子们的问题写在树叶上, 粘贴在树上。 并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现实需要, 设计教育活动。 当孩子们提出 “为什么我的影子有时长, 有时短?” 我设计了数学测量活动 《会变的影子》。 当孩子们提出 “为什么钟表有三个针, 有什么用?” 我开展了系列数学活动 《我会看时间》、《一分钟有多长》 等。 将孩子们的兴趣转化为探究学习的过程, 鼓励他们通过多种方法寻找答案, 使孩子们的问题得到有效回应。

兴趣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抓住幼儿的兴趣,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 帮助幼儿寻找答案获得满足感, 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形成好学好问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2.独立思考, 体验成功获得自信

幼儿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探索完成任务, 会逐渐的对自己产生信心。如果幼儿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 就会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评价,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进而对学习活动产生自信心。

独立思考, 是幼儿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会发现自己的能力, 发现学习的快乐。在数学活动 《超市理货员》 中, 孩子们分成三组对超市里的玩具、 生活用品、 食品进行分类。 有的组按不同的品牌、 不同的用途分; 有的按大小、材质的种类分等等; 孩子们各自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尝试进行操作。 为了便于孩子们尝试自己的想法, 我将材料投放到超市游戏中。 随着游戏的开展, 幼儿创造性的将生活用品按套装进行分类。 这里既有孩子们生活中的经验, 同样也包含着他们的创造。 教师要创造条件, 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作决定; 给他进行创造性尝试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并给予热情的肯定和鼓励, 这样才能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

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一方面来自成功的体验, 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受成人和同伴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对自我的信心。 在数学活动中, 教师要给与幼儿积极的评价。 如: 分类游戏中, 幼儿在独立思考下发现不同的分类方法, 我及时给予肯定 “你的想法与别人不同, 很棒”, “你找到它们的特点分得正确”; 在计数游戏中, 我会给幼儿这样的肯定 “你数的很正确, 真清楚”, “或你数数的方法很简便, 又快又对” 等。 教师积极肯定的评价帮助幼儿建立了信心, 面对出现问题或出错的幼儿, 我鼓励他们:“ 如果你多练习, 你也会数的好” , “你看再试一试, 就对了” 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进步。 成人的鼓励和支持能够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这样更有利于形成自信心。

数学活动对幼儿的思维是具有一定挑战性。 孩子们通过自己努力观察到新发现, 完成各种任务, 创造各种新变化, 都会从中体验到强烈的成功感和自豪感, 形成强烈的自信心。 最能激发幼儿成功感的是幼儿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独立性、 创造性之后体验到的成功, 才是最自豪的。“ 叠叠高———认识正方体” 的活动。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发现立体与平面的不同。 尤其在最后环节, 引导幼儿用8个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孩子们积极的动手操作探索, 尝试不同的方法, 终于找到可行的办法。 他们高兴的欢呼, 嘴里不断的喊道 “我搭出来了, 我搭出来了”。 孩子们在探索中强烈的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深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学习活动充满信心。

(二) 正确的学习方式, 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点

幼儿数学教育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掌握, 它与其他教育一样, 要在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对幼儿有良好的熏陶。 如: 培养幼儿善于倾听做事认真的习惯、 好学好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勇于探索尝试的习惯、 善于观察克服困难的习惯。 这些幼儿持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数学教育中都能很好的体现出来。

1. 学会倾听, 形成交流表达的融合性

倾听和表达是幼儿生活和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品质。 倾听就是细心地听取别人说话, 学会倾听要能正确完整地听取所要的信息。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幼儿运用语言交流, 理解他人的讲话, 同时要组织自己的思维, 表达自己的想法。 良好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在帮助幼儿获取信息的同时, 发展着幼儿的思维, 使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数学活动中幼儿同样要学会能够认真地倾听, 抓住重要的信息, 才能够完成一个个的游戏和任务。 在数的分合活动 《撒棋子》 中, 在讲解游戏玩法, 我提示幼儿要仔细听, 听清楚, 才能把游戏做好。 我还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幼儿倾听的效果, “要数几个棋子, 有笑脸的数量记录在哪边, 没有笑脸的记录在哪边, 重复的一样的怎么办?” 当幼儿圆满完成任务后, 我会用称赞的语言和眼神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让会倾听的孩子充满信心;对不能完成任务的幼儿, 会耐心的重复, 再一次帮助他体验倾听的重要。幼儿完成游戏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结果, 这时我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同伴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 也是幼儿学习倾听的好时机, 我引导幼儿在其他小朋友说话时认真听, 听听和自己的结果是否一样, 如果不一样, 也不要打断别人的讲话, 要等他人说完以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在认真的倾听和表达中, 幼儿会感受到成功, 感受到同伴不一样的想法, 获得思路的开阔。 慢慢的幼儿逐步学会认真听对方讲话, 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 学会不打断别的说话, 耐心地听完, 听懂对方的话, 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对幼儿以后学习、 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2. 善于观察, 形成认真专注的注意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是知觉的最高形式。 观察方法有多种, 而根据幼儿对事物认识的特点, 教师有的放矢的引导幼儿积极参与, 学会有目的的、系统的观察事物, 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是学习习惯中尤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观察方法直接影响观察效果。 孩子并不是天生善于观察。 幼儿观察的条理性、 系统性都较弱。 如果孩子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事物, 就会把要观察的重要特征遗漏掉。 不但达不到观察目的, 还会形成不良的观察习惯。

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有目的、 自主的、 细致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方法。 在 “ 小动物在哪里” 活动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树林里隐藏着哪些小动物, 学习由上到下、 由左到右观察发现小动物。 说说哪些小动物是露出整个的身体? 哪些小动物露出局部的身体? 在排序活动 “ 种花”中, 引导幼儿发现花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花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种花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幼儿通过比较、 判断发现花颜色和形状的不同特点; 通过分析、 思考, 发现排序的方法和规律, 从而正确、 完整的排列。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日积月累。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创造机会, 培养幼儿勤于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 尝试探究, 形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坚持性

在数学活动中, 幼儿的操作探究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是数学活动不可分割的形式, 幼儿在操作探究中积累有益的经验, 获得直观的信息, 而且在动手动脑中, 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尤其是在尝试和反复摆弄中, 克服困难和失败, 不放弃,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才是最重要的, 才会给幼儿带来新的动力, 才会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坚持性。

不仅在数学教育活动中, 注意引导幼儿做事有坚持性。 在幼儿的自由活动时, 也把握这一教育的原则。比如, 在益智区的幼儿, 在进行拼图活动时, 受到其他的吸引, 将自己的事情放下, 半途而废。 或由于遇到困难无法将拼图完成, 我都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完成拼图; 幼儿坚持性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在幼儿的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问题, 在幼儿遇到困难或受到其他的吸引时, 教师要及时的发现和给予帮助,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原因, 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 逐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推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发展。

做事有始有终、 有坚持性的孩子,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表现出, 遇到任何困难能够不畏缩, 乐于尝试, 坚持不懈的品质, 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然而, 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的年龄特点, 生理特点, 表现出的确是自控能力差这样的特点。 教师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 帮助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 培养幼儿做事有恒心, 不怕困难, 遇到困难想办法, 坚持完成任务的良好意志品质和习惯。

(三) 明确的行为要求, 是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落脚点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学习用具的使用, 如, 正确的握笔姿势、正确看书书写姿势等。 还包括端正的坐姿, 用品收放整齐放回原处等。

大班幼儿处于书写的最佳期, 他们对书写自己名字和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 孩子书写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活动中, 幼儿经常会在探究记录操作结果时, 使用各种记录符号和书写自己的名字。 这时我会提醒幼儿做到 “三个一, 即胸离桌子一拳, 眼离书本一尺, 手离笔尖一寸” 注意书写的姿势。

在教育活动讨论和小结的过程中, 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坐姿。 我会引导幼儿说:“哪个小朋友的身体坐直了, 长高了。” 马上有的幼儿会坐直了, 示意自己长高了。 在幼儿探究和操作完成时候, 引导幼儿懂得做事不拖拉, 引导幼儿及时的将材料和用具收放整齐, 或放回原处。

在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中, 教师要做幼儿的表率。 对幼儿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 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 并树立同伴间的榜样, 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通过正面教育的方法, 把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行为要求, 贯穿在数学活动的始终。 将良好的行为要求落实在实处, 帮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我班幼儿在情感、 能力和行为方面, 逐渐表现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习感兴趣, 好学好问, 乐于探索, 能够克服困难, 有坚持型, 看书、 写字姿态正确等。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到成功的自信,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初探 篇3

关键词:大班;数学教育;思维发展

大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

一、大班数学活动的重要作用

幼儿期是发散能力发展的一个飞跃变化时期,在这一时期学习和教育对幼儿智力和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简单的数学知识,还要教给幼儿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为其以后系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使得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创

新思维

(二)在大班数学活动中训练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

二、大班数学活动的实践展开

(一)环境的创设是数学活动开展的先决条件

环境具有教育功能,环境对幼儿可以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富有启发性、教育性、开放性的环境;一个引人入胜,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能激发幼儿好奇、深思和想象的环境。

(二)用多种方法激励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因此,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是数学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求知兴趣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萌发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奥秘的强大动力。

1.提供多种材料,在操作中培养创新思维

2.在问题情景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3.通过多解的方法,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

4.大班数学活动中的讨论能够活跃幼儿思维

数学游戏是一种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这种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大班数学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帮助幼儿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教师必须帮助幼儿获得某项专门技能,例如等分、比较物体的重量等等,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自发的活动逐渐掌握。

(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活动

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充满了数、量、形、时、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三)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当幼儿操作物体时,教师通过提问孩子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干什么,你准备怎么做,这类问题能够扩展幼儿已有的探索活动。

总之,在大班数学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抓住数学的本质,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放手让幼儿大胆尝试,开阔幼儿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将幼儿的思维活动插上翅膀,将其智力带到一定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周艳.让幼儿快乐的学习数学[J].基础教育研究,2010(06):139.

[2]柠檬杨.一日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EB/OL].2013-04-22.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4

活动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根据物体的某种特征分类计数,并运用特征标记的数字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我们来玩一个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和起来要是5。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谁会用不同的标记表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谁会用这些标记把图上的东西记录下来呢?

游戏:看谁说的快。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组成、加减。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并且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5

1、这节课我主要让复习幼儿认识

5、复习5以内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让幼儿通过有趣的活动来学习5的组成、知道5的4种分法和掌握数分号规律。

3、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并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同伴的协助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的材料:每个幼儿5个圆形的卡片、其

中有2个是绿色的和3个红的,4个大的、1个小的)。

2、铅笔、练习题卡、白纸若干张

3、教具:自制红苹果5个、盘子2个、背景图2张、图片9张。磁铁教具小猴4只、小鸡3只、小狗2只、小白兔1只。《摘果子》的音乐。

活动分析:

重点是理解5的组成与分解

难点是能够熟练操作练习题卡、会把5个圆形卡片分成两部分边分边记录结果。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变魔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出示背景图

1、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图上有哪些小动物。

老师提问:提问个别幼儿回答。(草地上有1只小兔、草地上有2只小狗、草地上有3只小鸡。

出示背景图

2、让幼儿观察回答(树上有4只小猴)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4的组成》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转小地球》的游戏。师:我的小地球转到

1、幼儿:我的小地球转到

3、师:我的小地球转到

2、幼儿:我的小地球转到2 师:我的小地球转到

3、幼儿:我的小地球转到1。

3、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说图上有多少朵花?幼儿回答:(5朵花)。今天果园的叔叔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做客、但是他要考考我们的小朋友会不会分圆形卡,发给每个幼儿5个圆形卡片,要求小朋友把它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老师在下面引导幼儿操作。

4、幼儿操作后、老师出示5个自制的苹果,我准备了几个水果,一个盘子放不开,想请小朋友把它们分到两个盘子里,谁想来试一下?我要把它们记录下来,不然过会我就会忘记,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5、教师进行小结,用分合式表示,和幼儿一起读出分合式,老师并讲解分合号、总数与部分数。

6、老师出示《5的组成》的图片,请幼儿动脑筋,看一

看、想一想、请幼儿填数字。老师再讲解幼儿做的情况。

7、老师出示《5的组成》圆点图,请幼儿填上数字。并让幼儿读一读加深幼儿的记忆。

8、老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积极动脑经,将云朵的数字练线,使相加的得数为5.9、老师出示圆形图:请幼儿把左边的圆形能够组成5的用线连起来。看谁连的又准又快。

10、拍手游戏:“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3和几?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以此游戏使幼儿熟练掌握5的组成与分解。

11、分小组活动:

第一组:算一算、第二组:练一练、填一填。第三组:分圆形卡片边记录。幼儿操作作业题卡、巩固5的组成,老师在下面巡视辅导,老师最后和幼儿一起验证答案、表扬做得对的小朋友、表扬有进步的小朋友,对不会做的幼儿老师给予辅导。

四、教师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5的组成》5可以分成1和4、4和1、2和3、3和2、1和4、4和1、2和3、3和2和起来是

5、同时知道5有4种分法。

2、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位置可以相互转换。师:“今天小朋友表现都很棒、现在果园的叔叔邀请小朋友到他果园里去摘果子”。幼儿听《摘果子》的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做律动退场。

考生:杜桂兴

幼儿园大班数学《9的组成》教案 篇6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9的组成

难点: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玩具图片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的组成

玩“碰球游戏”,出示数卡,师问:这数是几?答“8”。师:今天玩碰球游戏,教师与小朋友的数合起来是8。(例如),师:我的1球碰几球?(答:你的1球碰7球)教师问,小朋友可集体回答,也可小组回答,也可个别回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熊猫阿姨的玩具店开业了,这个玩具店里的玩具都卖9

元钱。熊猫阿姨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师:购物券上有什么图形?(圆形)一个圆形表示1元钱,两个圆

形表示2元钱。这张购物券是几元钱?(5元)为什么?(因为上

面有5个圆)想一想,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是9元钱,正好可以买

一种玩具?等一会你能买几种玩具?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玩具,营业员一定

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够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玩具的人是不是付够9元钱,不

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玩具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玩具

记录到作业本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作业本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

只小狗。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情况,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并板书。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 9有几种分法呀?(8种)

三、活动延伸: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9的8中不同分法。

本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活动中,运用去玩具店购物这一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地探索出9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活动中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大班幼儿玩具交换活动的调查分析 篇7

时间和地点:某日下午3:00~3:30, 幼儿园多功能活动室

调查对象:本园大一班、大二班共80名幼儿

调查方法: (1) 活动前两个班的教师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请家长配合幼儿选择一件对孩子来说已经是旧的玩具, 价格一般在5元~10元之间。 (2) 在活动室布置便于孩子交往、交流的环境。 (3) 活动前给孩子明确活动要求, 正面引导孩子进行玩具交换, 但不作硬性规定。 (4) 在幼儿活动的全过程中给予孩子充分自主的空间, 教师不作诱导或下达任务, 不加任何干预。 (5) 参加活动的教师进行分工, 全面观察孩子的交换情况, 并如实作现场记录。 (6) 活动结束, 组织者根据现场记录, 对幼儿活动作进一步统计与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活动进行30分钟, 共有大班80名幼儿参加, 最终玩具交换成功的有55名幼儿, 未能交换成功的有25名幼儿。其中在本班完成交换的有51名幼儿, 跨班完成交换的有4名幼儿;相同性别间玩具交换的有45名幼儿, 不同性别间玩具交换的有10名幼儿。

一、玩具交换成败的原因

从现场记录的情况分析, 玩具交换成功的原因主要是:

1. 玩具等价。

幼儿在比较选择交换玩具时, 往往会凭着自己的经验, 认为与自己的玩具“等价”的便容易交换成功。当然, 这个“等价”, 幼儿是从玩具的大小、形状, 新旧程度来判别的。

2. 爱屋及乌。

不少幼儿在选择交换对象时, 并不是从玩具本身去考虑自己是否喜欢和需要, 而是“择人”, 认为对方是经常受表扬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好朋友便能很快交换成功。

3. 灵活的交往技巧。

有些幼儿在希望换取对方的玩具时, 对方并不愿意, 但他们能主动地介绍自己的玩具, 甚至较长时间地与之“洽谈”, 最终交换成功。

4. 多余的心理顾虑。

个别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始终未能交换成功, 而当活动即将结束前, 唯恐在活动结束后遭到老师批评, 便并不很情愿地与他人匆匆交换了玩具。

同样地, 玩具交换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1.玩具不等价。有的幼儿自己的玩具比较小, 比较旧, 而看中的却是一些较新、较大的玩具, 因而屡次提出交换愿望都被拒绝了。

2.情有独钟。有的幼儿在活动前便对某幼儿的玩具情有独钟, 但对方却不与之交换, 整个过程该幼儿始终盯着这个玩具, 即使有别的幼儿愿意和他交换, 他也无动于衷, 最终未能交换成功。

3.以人待物。幼儿心目中的好孩子的玩具受到众多孩子的青睐, 反之, 那些平时易做错事、能力较差的孩子的玩具却遭到了冷遇。即使他的玩具多么惹人喜爱, 也未能获得成功的交换。

4.交往技巧不当。有的幼儿有强烈的交换愿望, 但由于交往技巧不当, 如未能介绍自己的玩具使对方了解, 或未经对方许可便想自行取来, 却被遭到拒绝, 结果造成交换失败。

5. 受家长态度的影响。

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 其社会行为的表现往往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其中家长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在玩具交易这一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出来。有的幼儿在活动中经过自己的选择、协商, 成功交换了玩具, 但在活动结束时或活动结束后却表现出担忧, 提出要换回自己的玩具, 问其原因是担心妈妈责备, 甚至有个别家长第二天拿来幼儿交换的玩具, 认为孩子吃亏了要求换回, 造成双方孩子的不愉快。

6. 自我约束。

有的幼儿在活动中虽然与同伴交换了玩具, 且玩得也非常愉快, 而到活动结束时却提出要换回玩具, 原因是认为自己的玩具不够好, 而换来的却是较好的玩具, 自认为不妥当, 所以还是忍痛割爱, 要求换回自己的玩具。

二、玩具交换的方式

幼儿在选择交换对象, 提出交换愿望和进行交换过程中, 不同的幼儿采用了不同的交换方式。

1. 事先约定。

例如, 大 (1) 班的钱韧锴和赵安达小朋友在活动前彼此就非常喜欢对方的玩具变型金刚和机关枪, 钱韧锴对赵安达说:“等一会儿我俩交换吧!”赵安达欣然同意。于是活动一开始便进行了交换, 并一起玩了起来。

2. 一拍即合。

大 (1) 班朱屹立小朋友在活动一开始便看中了王星的汽车, 他主动提出:“王星, 我和你交换好吗?你看我的飞机能削铅笔、夹纸头……”王星看了一会儿, 觉得不错便说:“好吧!”于是进行了交换。

3. 坚持不懈。

例如, 大 (1) 班的朱怡看上了大 (2) 班陶心陈小朋友的赛车, 便要求交换, 但陶心陈并不喜欢他的玩具, 而且说他没有礼貌, 便拒绝交换。朱怡一次次地去找陶心陈要求交换, 且态度极其诚恳, 陶心陈最终同意了他的交换要求。

4. 连环交换。

例如, 大 (1) 班的秦晓丹先用小手机换来了龚梦欢的玩具小龙, 后张欢又用肯德基小玩具从龚梦欢手中换来了手机。

5. 冷静选择。

例如, 徐雨可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变形金刚玩具寻找着自己喜欢的玩具, 石溪民想用小车和他交换, 被拒绝了。徐雨可看看这儿, 又看看那儿, 不停地思量着该和谁交换……

三、幼儿换物行为的特点

不同性格、能力的幼儿在这样一个自由交往的环境中从事着一样的活动, 但表现出不同的交往水平和行为特点。

1. 只以动作表达愿望。

例如, 大 (1) 班陈怡和钱怡婷小朋友性格都内向, 活动开始后, 便互相将自己的玩具直接交到对方手里, 交换过程十分简单。

2. 丰富的语言交流。

例如, 朱屹立和王星之所以能交换成功, 是因为朱屹立能主动向对方介绍自己的玩具, 王星逐渐由不太愿意到有些兴趣, 最终愉快地完成了交换。

3. 第三人牵线搭桥。

有的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胆小和不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 需要由能力较强的第三者帮助来完成换物。例如, 当张欢看中龚梦欢手中的玩具时, 只是站在一旁不作声, 秦晓丹问:“你是不是想和龚梦欢交换?”张欢点点头, 秦晓丹说:“那你对她说呀!”张欢还是不作声, 而龚梦欢此时也只是笑而不语, 秦晓丹对张欢耳语:“你说龚梦欢我和你换好吗?”可张欢还是不语, 于是秦晓丹问龚梦欢:“你喜欢张欢的玩具吗?”龚梦欢点点头, 终于进行了交换。

四、活动启示

1.“玩具交换”是幼儿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在

活动中幼儿不管交换成功与否, 都在尝试与同伴进行交往。因此, 这样的活动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2. 活动最终有百分之六十九的幼儿成功交换了

玩具, 但这其中跨班交换的只有两对, 即四名幼儿, 而不同性别幼儿交换的只有五对, 即十名幼儿, 可见幼儿的交往对象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大多是与好朋友、邻居或邻座幼儿交换, 因此如何让幼儿面临新环境, 接触更多的交往对象, 进一步掌握交往技巧, 应该成为幼儿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3. 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

有的幼儿正因为缺乏语言的交流, 不能较好地将语言作为交往的工具, 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造成了交换的失败, 所以丰富幼儿的交往语言, 培养幼儿大方地与人交谈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仍为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

4. 在玩具交换失败的幼儿中, 有部分是由家长的态度造成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通过下棋活动,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幼儿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下棋规则,能够按照规则要求下棋。

3、幼儿喜欢棋类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重点:

通过下棋活动,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活动难点:

让幼儿理解并能用语言描述下棋规则,能够按照规则要求下棋。

活动准备: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教师插放律动音乐,幼儿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情景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正方形,让幼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然后引入本课主题:今天我们用思维学具来学习一种棋类游戏,名字叫“方线棋”。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背棋类儿歌,了解棋规

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棋规儿歌《课堂用书》P23

2、教师讲解下棋规则

(1)棋盘:是一个四线四路组成的正方形;(教师展示穿好的棋盘)

(2)棋子:每人有6枚棋子

(3)下棋分为两个过程:布放棋子阶段和走子的阶段,即先布子,棋子全部放完后走子。布子阶段,双方轮流在空位上一次布放一枚棋子;走子阶段,一次沿线走动一枚棋子,走到相邻的空棋位上。

(4)有效棋形,主要有两类:四枚棋子形成直线或者四枚棋子形成正方形;(教师展示各种方线棋的有效棋形和各种线形的有效棋盘,具体见《课堂用书》P23(5)谁最先成有效棋形或者把对方逼得没有办法走子,谁就获胜

游戏二:穿棋盘,并认识线路棋位坐标

教师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思维板上快速传出方线棋的棋盘,并让幼儿快速说出棋位路线坐标。

让幼儿熟悉线路棋位坐标,并能够根据线路棋位坐标来描述棋子运行路线。一枚棋子从一个棋位(如一路2)走到另一个棋位(如二路2),可以“一路2到二路2”

游戏三:下棋

教师先请两名幼儿到前面来表演下棋,让幼儿进一步熟悉方线棋的下棋规则,然后进行集体的对局,教师请每组幼儿对弈,赢者得到一分,最后看谁得到的分数最多。教师在此过程中让幼儿注意记录。

三、迁移运用

1、幼儿玩棋熟练后,让幼儿在下棋过程中口述说棋。

2、教师组织幼儿有序送思维学具。

活动延伸: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4的组成 篇9

1、教幼儿学习4的组成,使幼儿了解把4分成两份只有3种分法。

2、要求幼儿学习按指示进行操作,并学习按指示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贴绒数字1、2、3、4及分合号若干。

活动过程:

1、复习2、3的组成和分合号。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分合号)它表示什么意思?那2和3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幼儿说老师在黑板上列出分合式。

2、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初步探索4的组成。

秋天到了,老师捡来了几片树叶,我们数一数有几片树叶?(4片)4片树叶它们都一样的吗?我们来看看红树叶有几片?黄树叶有几片? 探索第一组分合:4可以分成1和3.那再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大小、形状不同)根据这些特征再列出其它两组分合式: 4 4 4

∧ ∧ ∧, 132231

3、观察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5、幼儿齐读分合式。

6、老师分实物,幼儿说过程。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摆出分合式。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10

关键词:区域活动,大班幼儿,合作意识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亲身体验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快乐, 感受其重要性与必要性, 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区域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园内活动, 对培养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学实践中, 我们尝试以区域活动为契机, 通过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 引导幼儿生成合作意识, 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一、重视素材, 培养合作意识

儿童的智慧、灵感来源于生活素材。在幼儿区域活动中, 生活素材是儿童顺利进行活动的载体, 是引导和激发幼儿合作动机与行为的媒介。善于利用生活素材, 可使幼儿与教师之间、与同伴之间、与环境之间的合作互动欲望越发强烈。活动素材就像一位看不见的教师, 无时无刻不在引导幼儿进行合作学习。因此, 我们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操作素材, 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发地与同伴合作起来、互动起来是非常必要的。如为了加深幼儿对数字的形象认识, 我们在教室的益智区放置四种花式的数字扑克牌, 让幼儿抽牌配对或比大小。又如, 为了增强幼儿对人民币的认识, 我们在教室的“超市区”摆放了玩具、文具等各种“商品”, 让幼儿进行自主“买卖”。玩转这些区域活动素材, 幼儿是不能单独行动的, 必须依靠彼此的分工与配合。幼儿就在这样的区域合作中, 自发地生成合作意识, 产生合作欲望, 形成合作能力。

二、提供机会, 提高合作能力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 幼儿有很多机会一起活动, 一起学习, 一起做游戏, 如一起拼卡通图, 共同搭积木, 一起作画或下棋等等。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能使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学习与游戏的机会, 让幼儿抓住机遇, 学会自主合作。我们可以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 让幼儿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就合作起来, 逐渐形成自主合作的意识, 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如在“图书区”, 我们可以开展“同看一本书”活动, 让幼儿与同伴一起看书, 然后再互相讲述。这样, 既培养了合作意识与能力, 又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如, 在“美工区”, 我们可以作画材料有限为由, 让幼儿与伙伴一起合用作画材料。这样, 既能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 又能从小培养幼儿的谦让意识与宽容美德。再如, 在“建构区”, 我们启发幼儿一起商议搭建主题和方案, 并要求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一起搭建, 不独自占有, 不相互争抢, 遇到问题要一起商议解决。在“表演区”, 我们让幼儿一起载歌载舞, 自主商议各自分工, 共同完成小组节目表演。这样, 通过不同功能区提供给幼儿的合作机会, 幼儿真正做到了在合作中学习, 在合作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指导方法, 做好合作保障

幼儿年龄比较小,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自我中心意识。因此, 一些幼儿在区域游戏过程中, 可能在需要合作完成的情况下, 一个人默默地坐在一个地方自己玩, 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合作, 怎么合作。这时, 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给幼儿一定的合作方法, 指导幼儿进行主动而正确的合作。如在进行区域活动的主题建构时, 我们可以先教给幼儿一些简易的分工与合作方法, 让他们共同搭建, 一起完成建构作品。在游戏中途发生矛盾时, 我们要教会幼儿通过商议、谦让或制定游戏规则来解决。当伙伴在游戏中遭遇困难时, 要引导幼儿向伙伴提一些中肯的建议来帮助别人。对于游戏中的合作行为, 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从一定的角度仔细观察, 比如, 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用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这么做的好处有哪些?这样, 通过教师的引导, 幼儿在观察与实践中, 一定能够理解什么是合作, 合作有多么重要, 怎样进行合作。

四、因势利导, 强化合作意识

区域活动中, 为了调动幼儿合作的积极性, 我们要对幼儿已有的合作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 给幼儿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比如, “这个游戏一个人是玩不了这么好的, 你们配合得太好了!”往往我们一个赞扬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对孩子的抚摸动作, 都能让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 让他们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与欲望, 更主动、更多地合作。而对于不太会与同伴合作、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 我们也要及时地点拨和引导, 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建议。比如, “你一个人完成得已经很好了, 但如果能两个小朋友一起完成就更好了。”“这个游戏, 几个人一起完成会怎样?”“你跟小娟说, 咱俩一起画, 试试看。”“你可以去帮忙一起搭。”在教师这样亲切又热情的鼓励下, 幼儿一定会大胆迈出合作的步伐。

五、共享合作成果, 体验合作的快乐

当幼儿顺利合作完成游戏活动时, 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幼儿常常会产生愉快的心情。但幼儿并不能很明显地体会到这是合作带来的成果。这时, 教师要主动为幼儿巩固和强化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如幼儿一起搭建完成了大型主题公园模型后, 教师要让大家一起欣赏, 使他们感觉到是几个小朋友一起合作才有了这样的成果、这样的快乐, 单靠一个人是完不成这样大的作品的。再如, 对于幼儿捏彩泥、做沙画的作品, 教师可让其他幼儿欣赏和讨论。这样, 幼儿的合作行为在活动中得到强化, 可使幼儿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生成更多的合作行为。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11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同伴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发展幼儿观察、推理能力,能运用知识迁移学习。

3.在理解、运用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8的组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数量关系。

活动难点:

通过翻圆点卡片,自己探索找出8的组成。

活动准备:

小圆卡片(每人十个)、数字卡片(1——9、分合号每人两套)、教师操作数字卡片一套、课件、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我问你答”,复习巩固7的组成。

“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1和几。”“高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7有6种分合法。”

个别集体分别进行。

幼儿集体完整读7的组成式。

二、展开。

1.观察图片,发现数量关系,列出组成式。

引导语:春天来了,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请仔细观察图片,看看蝴蝶有什么不同?

(1)幼儿观察、讨论发现图中蝴蝶的大小、颜色、方位、翅膀折合所隐含的数量关系。

(2)谁能根据蝴蝶的一种不同,列出组成式。8 8 87 2 6 3 5 4 4

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外四组组成式。

2.引导幼儿第二次探索操作圆点卡片,按照互补规律列出8的组成式。

请小朋友操作圆点卡片,将8的组成式有序的进行排列,相互说一说。

提问:你是怎么摆放的?这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

教师小结:一个部分数逐一增加,另一部分数就逐一减少,这是按互不规律摆放的。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这是按互换规律摆放的。

一名幼儿上前在集体面前,摆出8的组成式。

3.幼儿完整认读”8”的组成式。可以分成1和7,1和7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2和6,2和6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3和5,3和5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4和4,4和4合起来是8;8 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6和2,6和2合起来是8;8可以分成7和1,7和1合起来是8;8一共有7种分合法。

4.内化迁移——-幼儿游戏

凑数游戏:

老师说一个数,幼儿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两名幼儿分别说一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8。

三、结束

找朋友游戏:幼儿每人身上贴着一个数字,听到找朋友的音乐自己去找,和自己身上的数合起来是8,音乐一停,马上找到好朋友拉手站在一起。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自山大版教材《学习8、9的组成》,我根据我班幼儿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特点,只进行8的组成从一开始的问答游戏:复习7的组成到接下来的看图片发现蝴蝶的不同,再到后来操作圆点卡片自由探索8的组成,到最后的内化迁移的游戏巩固,整个活动环节流畅,《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是有用、有趣的。因此在此活动中贯穿了很多游戏,以便与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感到数学的乐趣。幼儿对这些游戏也非常感兴趣。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12

1.感知二等分的概念,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探索图形、数量、液体的等分方法,会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课件。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2.纸、剪刀、透明杯子、有刻度的容器等。

活动过程:

一、分土地,尝试将图形二等分。

1.小兔、小猪要去农场工作,农场管理员大象伯伯给了它们一整块长方形的土地。一起帮助它们将长方形土地二等分。

2.幼儿动手操作,将长方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并介绍方法。

3. 提问: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份吗?幼儿动手操作。

交流并小结:把一个完整的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

二、分种子,感知数量二等分。

1.小兔和小猪想把大象伯伯运来的各种种子分成相等的两份,可以怎样分呢?

2. 幼儿自由选择种子操作,将8棵树苗6颗黄豆10粒花生米分成相等的两份。

3. 幼儿介绍自己的选择及等分方法。

交流并小结:把数量分成相等的两份,也叫二等分。

三、分水,探索将液体二等分。

1.小兔和小猪土地干旱得很厉害,该怎么办呢?(浇水)那怎样把一桶水分成相等的两份呢?

2.幼儿自主探索,寻找水的二等分方法。

交流并小结:如果杯子相同,水的高度一样就是把水二等分了。如果杯子有刻度,水的高度正好在相同刻度上就表示将水二等分了。

四、活动延伸:以不同实物拓展二等分经验。

1.农场丰收了,小兔和小猪想把它们也进行二等分,请大家想想办法。

2.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等分办法。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13

关键词:活动区,主题游戏,主题,实践性

活动区深受大班幼儿的喜爱, 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游戏项目和方式, 幼儿教师也可以在游戏区投放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材料, 这有利于激励幼儿的游戏热情, 丰富幼儿的视野, 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游戏区主题活动是一项重任, 不仅需要幼儿教师具备娴熟的教学经验和管理协调能力, 还必须根据幼儿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 以满足全体大班幼儿的需求, 提高游戏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幼儿园大班教学经验, 就主题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大班活动区游戏提出几点对策。

一、根据主题设置活动区,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 在活动中突出主题所要发挥的作用。不同的活动主题能够起到不同的教育效果, 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我在活动区给大班幼儿准备了非常益智的玩具和材料, 希望以此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比如我设计了一个主题为“有趣的指纹”的活动, 通过带领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 激发他们对指纹印画的乐趣, 使其大胆地尝试用手指印画。我先在活动区准备了足够的印泥、绘画纸、画好的人物动态图, 然后导入游戏: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 同一个人每个手指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警察叔叔会利用这一点来抓坏人, 有时候我们在银行取钱也会用到指纹。你们觉得指纹用处大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和指纹玩游戏吧。接下来我让大班幼儿都用自己的手指沾到印泥, 然后将人物动态图用手指印画完成。小朋友们可以尝试用各个手指去印画, 还可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做, 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二、教师参与到游戏中, 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很多幼儿园大班教师认为大班的幼儿已经可以独立完成游戏, 所以在组织游戏时就处于旁观的地位, 未及时跟幼儿进行互动, 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 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 与幼儿共同完成游戏内容, 获得幼儿的喜爱。另外, 有些幼儿园大班教师在幼儿做游戏时常常用自己的想法去约束幼儿, 导致幼儿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针对这种情况, 我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比如在做“吹出的怪兽”游戏时, 我为这个主题设计了一个很有趣的开场白: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给幼儿播放奥特曼打小怪兽的动画,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 同时在活动区准备了一次性纸杯、保鲜袋、油性水笔等材料, 希望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感知到空气压力的存在。我先让小朋友在每个保鲜袋上用油性水笔画出怪兽的形象, 再将吸管伸入袋中, 用透明胶粘捆, 使其完全密封, 然后将插了吸管的“怪兽”保鲜袋从纸杯上的小孔 (事先挖好) 中塞入, 再用嘴往吸管中吹气, 使袋子膨胀, “怪兽”就会掀开盖子跳出来。

三、设计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面向全体幼儿

幼儿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小朋友的感受, 不能把活动当成是一部分小朋友的专属, 要面向全体大班幼儿, 这样才能够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另外, 幼儿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所以, 在设计主题活动时, 我经常会做出多种主题以供小朋友选择。比如在活动区, 我设计了购物的情境, 假设小朋友们来到市场买菜, 这时我让小朋友自己选择, 可以扮演消费者, 还可以扮演卖家, 然后由消费者和卖家进行讲价, 最终达成交易。在这个游戏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还可以提升幼儿的临场发挥能力。与此同时, 我在活动区还设计了“秀出自己”的主题活动, 让喜欢表演的幼儿给其他小朋友进行才艺表演。通过表演, 小朋友感受到了成功感、自信感, 提高了艺术表现能力。

四、注重游戏的评价方式, 激励幼儿发挥才能

很多大班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区游戏时都非常认真, 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也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但是他们往往还欠缺一点, 那就是没有对幼儿的游戏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 导致幼儿对主题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游戏时会非常注重对幼儿的评价, 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激发幼儿的游戏潜力, 提高他们对游戏的重视程度。比如在主题活动“报纸再利用”时, 通过这个游戏要让幼儿养成爱惜报纸、保护环境的意识。我让幼儿亲自动手为芭比娃娃制作一个漂亮的报纸裙子, 并给自己的芭比娃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小朋友对报纸的浪费严重, 常常是剪出一个裙子感觉不合适就扔了, 对于这样的现象我给予了纠正, 告诉小朋友要注意节约, 不能浪费, 不仅是报纸, 对生活中的各种资源都要节约。对此, 小朋友们都进行了改正, 纷纷利用废旧报纸做出了五彩缤纷的裙子。

五、有效进行引导和教育,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的可塑性很强, 只要得到良好的启发和教育, 就一定可以有很好的发展。有的幼儿教师在活动中不知道怎样适时、有效地指导幼儿, 结果就导致了幼儿交流空洞, 活动缺乏针对性。幼儿教师必须意识到活动前的引导和活动后的交流至关重要, 精心地为每次主题活动进行巧妙的构思。比如在进行主体游戏“滚动的小熊”时, 我提前在活动区准备了白纸、彩笔、固体胶、制作示意图、二号电池、积木、木板等。游戏的步骤是先沿着白纸上画好的虚线剪下“十”字形阴影部分, 将二号电池放在“十”字形白纸的中间, 把电池包在里面, 并用胶粘牢, 然后用彩笔在电池的一面画出小熊的样子, 再将小熊的手和脚粘上去, 最后将小熊放在不同高度的斜坡上, 观察小熊滚动的速度变化。在大班小朋友操作时, 我指导他们将电池牢固地包好, 以防在滚动过程中脱落, 还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小熊在不同高度的斜坡上滚动速度的快慢,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秦雯.幼儿园班级主题活动的实施与开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5 (4) .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14

活动目标:

1,探索测量的工具及方法、能以自然物为单位记录测量结果。

2,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有过测量图形边长的经验。

2,纸盒、垫子、棍子、长条积木、绳子等,幼儿记录单、笔。

活动重点、难点:

掌握自然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培养孩子们多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中班小朋友在玩医院游戏的时候,遇到一个困难,他们想学医生的样子给小朋友量身高,可是他们不会用尺子,又找不到其他的材料来量,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想一想,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量身高呢?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于测量的自然物体。幼儿每说出一种材料,教师就追问幼儿该材料的使用方法。如:“箱子怎么量身高呢?你打算怎么做?只要把箱子摞起来就能知道小朋友的身高吗?”“积木怎么量身高?你认为积木竖着放会怎样?怎样放不倒,又可以量出身高?”

二,教师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分组探索测量的方法。

1,师:你认为哪种材料合适,你就去试一试。如果材料很少,但想用它的人却很多那该怎么办?(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分工合作使用同一种材料。)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测量的方法。

三,讨论解决测量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明确测量的方法。

1,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

2,幼儿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3,教师展示一组幼儿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存在的问题。

4,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测量身高的具体方法。

四,幼儿再次探索并记录测量结果。

1,师:等会小朋友再去量,想一想怎样量身高才准确。这次量过身高之后,不仅要把你用了什么材料,是用什么方法量的记录下来,还要把你有多高用数字和标记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引导。

五,展示幼儿记录,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1,引导幼儿从记录上发现同伴使用了哪些材……

2,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测量的方法。

3,教师提出幼儿在测量中或记录中遇到的问题,让幼儿活动后思考。

活动延伸:

1,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进一步探索。

2,认识更多的测量工具。

教学反思:

1,孩子们在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中结束了本次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物体量的认识及对不同量测量工具的了解,虽然参与性很高,但对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本次活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记录活动环节。!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因为平时的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没有细心指导,忽略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们记录起来很困难。

2、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5的组成》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活动 篇15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分解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1---10的数字卡。

2、学具:儿童用书,幼儿自带10根小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01、教师:伸出小手,数数自己有几个手指头?(10个)

2、教师:数字10怎么写?

3、请孩子说一说,写一写。

二、学习10的组成(标题)

1、出示10张苹果图让学生数一数(课件演示)。

2、教师:请你尝试着把10根小棒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呢?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3、请孩子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4、(演示课件)教师根据交换规律和左边多1,右边少1的规律在黑板上写出10的分解式。(教师板书)

5、教师总结,请学生分组读一读10的组成。

三、情境感知--看图学习加法应用题

1、出示苹果图。

看看这幅图,根据这幅图编出一道加法应用题出来?

2、引导小朋友用三句话表达图片的意思。(图上有4个红苹果,6个绿苹果,问:图上共有几个苹果?)

3、小朋友口述图意并说出算式,老师记录。

4+6=10(个)

四、做游戏“找朋友”

1、教师提供每个孩子一张数字卡,组织孩子围成一个圆圈。

2、教师:音乐开始,当唱到“找到一个好朋友”时,请你找到和你的数字卡合起来是10的同伴做好朋友。

3、游戏开始,可以让孩子互换数字卡反复游戏。

五、请孩子结合儿童用书练习。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上一篇:医院辞职书下一篇:新加坡博伟学校AEIS考试费用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