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如何学习数学

2024-07-06

幼儿如何学习数学(共12篇)

幼儿如何学习数学 篇1

在比较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中, 幼儿对学习数学兴致不高, 情绪不愉悦, 总是缺少一种热情和兴趣。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在操作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为幼儿准备和提供丰富的学具、玩具、材料,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通过操作与尝试, 获得直接的经验和感受。例如, 教幼儿认识长方形时, 先给每个幼儿一些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 让幼儿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区别, 然后再给幼儿一些纸, 要求幼儿将一张纸撕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形状……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正确答案。最后再让他们涂涂、数数、拼拼, 尽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 掌握内容就显得十分自然, 就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二、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 我将相关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活动区, 让幼儿进行操作。对一些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多加观察, 对他们提出简单的要求, 鼓励他们完成操作, 并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 该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 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特别是当他的成功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时, 这种感觉会更强烈, 从而促使幼儿更加愿意投入数学活动, 不断培养其兴趣。在区域活动中, 操作材料的提供应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如, 学习认识时钟时, 让幼儿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 以获得关于整点、半点的概念。又如, 投入多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珠子, 让幼儿按颜色或形状进行串珠子学习分类, 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在各种游戏中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 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是幼儿的最高阶段, 是这一时期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 因为游戏是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寓数学知识的学习于游戏之中, 使整个教育活动更富有情趣, 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为此, 在数学活动中, 教师应着力于在幼儿熟悉的游戏中渗透数学内容。例如, 在组织幼儿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 当“老鹰”捉住了许多小鸡的时候, 教师不要急于把“小鸡”放走交换角色, 而是说:“今天的老鹰捉住了很多只小鸡, 可它怎么数也数不清, 小朋友来帮它数一数好吗?”幼儿听后很快来了兴趣, 帮忙数了起来, 一数正好是10只。教师再继续进行引导:“如果我们把这10只小鸡分成两组, 有几种分法呢?”这样, 孩子又兴致勃勃地复习了10的组成。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 将一些数学知识巧妙合理地融于充满情趣的游戏中, 孩子们会学得更主动, 学习效果会显著提高。

四、在生活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 生活中的数学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为此,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就明确指出, 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充分挖掘幼儿在每一个生活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 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环境巧妙地渗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为幼儿营造“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氛围, 让他们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

数学是有趣的, 数学是美丽的, 数学也是有用的, 只要正确地引导, 科学地探索, 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来进行数学教育活动, 就能使孩子们在数学这片辽阔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幼儿如何学习数学 篇2

找一找家中哪些物品上的花纹或图案是按规律排序的,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序的。如,爸爸领带上的花纹是一条蓝两条粉,毛巾上的图案是一朵大花两片树叶。

2、认识整点和半点:

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帮助看时间,晚上可以让孩子自己定好起床的闹钟。 学习等分:家人过生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分蛋糕。

3、学习等分:

体验等分图形,家人过生日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分蛋糕。还可以让孩子帮助分饼、分西瓜、分面包等等。家长还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叠毛巾、围巾、床单,让孩子体验一块大的物体经过折叠会变成许多块小的物体。

4、用多种方法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统计:

让孩子自己分类整理自己的衣服、玩具、图书,并统计出每种物品的数量,制作一张个人物品统计图。

5、看日历:

在日历中找出家中每个人的生日,以及一年中的节日,并统计出一年中哪个月的节日最多。数一数一年中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是30天,哪个月份的天数最少。

6、说方向拿物品:

学会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体会空间方位(含上下,前后)的相对性。在家中,可以经常请孩子帮忙取放物品,孩子根据家长的描述找到准确的位置。去超市买东西时,可以让孩子说出并找到需要的各种物品所在的位置。外出时,可以请孩子记住出行的路线,一起讨论自己家的位置,周围的主要场所,家和幼儿园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等等。

7、口头计算20以内数的加减:

外出购物时可以启发孩子计算简单的消费金额,帮妈妈付费,然后计算一下是否需要找钱,找多少钱等等。家中添置物品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计算,如,原来家里有5条金鱼,妈妈又买回来4条,一共是几条?

8、感知量的守恒:

幼儿如何学习数学 篇3

关键词:数学活动;幼儿;主动学习;环境;方法

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而幼儿的思维特点偏向于具体化和形象化,因此,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上需要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引导,通过数学活动、通过教学材料来构筑数学概念,使幼儿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数学思维模式。教师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能力中,应该从数学特点以及儿童发展理念出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一、创造主动学习环境

1.营造生动和谐的氛围

对于幼儿数学活动教学而言,所设置的各种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游戏以及探究活动都应该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幼儿而言,环境和氛围至关重要,它能够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展现自我,使幼儿树立自信、获得经验,因此营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创造新奇、轻松的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推动幼儿主动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在数学活动教学中應该尊重和理解幼儿,不能过于批评幼儿,更不能对幼儿产生歧视心理。让幼儿能够在包容、理解的环境中成长,教师应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幼儿。在数学活动中,以大朋友的角色引导幼儿的行为和思维,以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幼儿的数学活动中,使得幼儿乐于参加数学活动,勇于体现自己,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为其主动学习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数学活动承担着数学启蒙的作用,教师在将最简单和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幼儿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加强引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专心、专注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也会积极主动地去挖掘。因此,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幼儿全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在进行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依据接下来的活动内容进行设疑提问,让幼儿渴求答案,如果幼儿能够通过思考得到答案,那么让幼儿通过实践去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使得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整个活动便能够顺畅进行下去。例如,在学习二等分中,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张正方形纸片,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小朋友看看你手中的纸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将它分为大小一样的两张纸呢?如果能的话,就尝试一下,并证明给老师它们为什么是一样大小的。”

3.注重教学材料的丰富性

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是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教具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是有效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对于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就格外重要。幼儿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并且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于其教具的选择上不仅要注重操作性、趣味性和游戏性,还要注重其丰富多样性,最好是可爱美观、色彩较为丰富的,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数学活动区域内,教师可以投放各种活动材料,例如益智玩具、分类图片、计算盒、制作材料等,吸引幼儿进入教学活动区域进行活动,给予幼儿观察教学材料、使用教学材料,跟随教学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对教具的喜好,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程度以及兴趣特点选择更为适合的教具。另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提升。例如,教师可以针对计算盒、分类盒等比较枯燥的教具带领幼儿进行重新设计,通过给幼儿提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夹子,让幼儿进行不同的设计。例如,有的幼儿为螃蟹加上脚,将孔雀的羽毛打扮得更加漂亮,还有的幼儿能够根据夹子的不同颜色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幼儿对颜色、形状、大小等有所了解,还调动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精神。

二、优化数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1.开展比赛游戏活动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幼儿来

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但幼儿本身学习能力强和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这一特点,通过举办数学活动竞赛来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组织和进行数学竞赛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技巧和问题:(1)适当地进行比赛,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竞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动力,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其正确地认识比赛的意义。(2)要促进比赛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进行全班比赛、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多主题比赛等,同时按照幼儿的能力进行分组,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本身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在教与学中会涉及各种问题,比如,数学基本知识、幼儿的参与和配合程度以及幼儿的自主学习效果等。教师在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讲解时,可以创设不同的数学活动形式,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让幼儿始终保持较高的活动兴趣。首先,数学教学难免枯燥乏味,甚至有些理论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将各式各样的教具、网络多媒体以及有趣的课堂教学游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数学感知,为幼儿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复习“5以内的加法自编应用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玩一个计算游戏,看谁计算得最快。另外,还可以将数学活动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实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幼儿对数学知识和问题的真实感知,从而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解决上,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和热情。同样是以上学习内容,可以让几名幼儿分别扮演售货员、顾客、收银员等,提供5种不同的玩具,并设定其合理的标价,让幼儿通过买卖游戏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学活动材料,还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幼儿的运用、思考能力,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数学活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优化数学活动教学方法,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廷琼,王涛,雒焕国.课程内容变迁视角下我国早期儿童数学教育的历史发展[J].儿童发展研究,2015(01).

[2]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突出情感、兴趣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0(21).

[3]张铁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学习[J].教育科研论坛,2010(11).

如何引导幼儿快乐地学习数学 篇4

一、结合生动故事学数学

故事生动幽默, 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是幼儿所喜爱的重要活动方式。为此我们要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 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拨动幼儿的心弦, 激起幼儿积极的学习兴趣。如在小班学习数字时, 教师就可以幼儿所熟悉且喜爱的各类卡通动画人物来创编生动的趣味故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从森林来的两位客人, 熊大和熊二, 它们与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 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接着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水果。这时就可以让小朋友们来说一说都是些什么礼物, 由此引申出数量, 引出数字。这样将抽象的数字寓于生动的故事之中, 更能带给幼儿愉悦的情感体验, 激发幼儿进一步参与数学探究的热情。

二、在趣味游戏中学数学

幼儿活泼好动, 对游戏情有独钟。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机制, 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更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真实性, 实现寓教于乐, 让幼儿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 设计出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活动, 让幼儿在玩游戏中快乐学习。如学习了分类后, 我们可以组织幼儿准备一些生活实物, 如玩具、学习用品、水果、图片, 等等, 然后开展分类的趣味游戏, 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来将这些物品进行合理分配。这样的游戏更能引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在幼儿完成任务后, 教师再让幼儿说一说整理的依据, 进而让幼儿更加深刻地理解与掌握分类要点。又如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 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刻地掌握算法, 提高计算的速度与准确率, 我们可以变枯燥而机械的重复性习题训练为趣味游戏, 如智闯迷宫, 计算题就是一道道关卡, 只有回答正确才能进入下一关, 如果错误就只能回到原点, 重新开始。最先到达终点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在丰富生活中学数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精辟地指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征, 又可以还原数学学习的生动与活泼, 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 这正是引导幼儿快乐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学习数字时, 可以让幼儿数一数家中有几个人, 吃饭时摆几个碗, 自己有几个玩具、几本故事书;学习认识基本图形时, 我们可以让幼儿展现熟悉的生活实物, 由幼儿所熟悉的实物来引申出图形, 这样更利于幼儿的理解。学完后, 可以让幼儿来说一说家中各种物品是什么形状。这样的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地讲解知识点, 而是寓于丰富生动的生活情境之中。这样更能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真实性与亲切性, 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而且能引导幼儿从直观的生活中获取感性认知, 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强化幼儿的学习成就感, 这样更能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动机与兴趣。

四、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

幼儿活泼好动, 有着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活动就是学习, 为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更多操作的机会, 将手与脑结合起来, 引导他们在积极的动手中展开动脑思维, 以使幼儿的学习更具趣味性与操作性, 这正是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基本图形时, 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积木, 让幼儿进行自由的摆放, 以此来深化幼儿对各种图形的认识, 并通过幼儿对各种图形的组合来展现幼儿独特的个性与丰富的想象力, 在实际的操作中加深孩子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

五、运用多媒体学数学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 将多媒体运用于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中, 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符合数学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 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更加富有生命的活力, 营造欢快的教学氛围, 激起幼儿参与数学探究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 我们就可以利用直观形象且富有动态效果的多媒体来向幼儿演示基本的算理, 将抽象的算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场景之中, 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实现幼儿的快乐学习与真正理解。

六、在角色表演中学数学

幼儿活泼好动, 喜欢模仿各种角色。为此我们可以将角色表演引入数学教学中, 将枯燥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寓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 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实现幼儿的快乐参与和主动学习。如在认识人民币时, 我们就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顾客与售货员, 通过真实的买卖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人民币, 并进一步掌握元、角、分的换算关系, 实现幼儿的快乐学习。同时在实际的运用中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进而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 在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以幼儿为中主, 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来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 这样才能引发幼儿的关注, 激起幼儿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快乐地学数学。

摘要: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与枯燥性, 虽然幼儿阶段的数学教育较为简单, 但对于幼儿来说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这决定了我们不能沿用旧方法、旧模式, 而要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 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 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这样才能实现幼儿的全面参与、快乐学习。

关键词:幼儿数学,快乐学习,生动故事,趣味游戏,动手操作

参考文献

[1]王殷.如何让幼儿轻松快乐学数学[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8) .

[2]方鲁丹.创造趣味情景让幼儿快乐学数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12) .

如何发展幼儿数学思维? 篇5

一位家长说:“我的孩子四岁了,他已经可以认个字了,可以自己看书。数学可以从1数到100,也可以从100数回1,但是他就是分不清楚3和5谁多谁少,必须给他实物才行……”其实我们很多家长也有这个感觉,这实际上反映了0-6岁的孩子的特点?他的思维是非常具体和直观的,然后逐渐过渡到抽象的思维。所以教孩子学数学,首先要弄清楚,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有什么特点,另外也要了解当前孩子学习数学的误区。

观念上的误区?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不重要,等上小学以后再说。

幼儿数学教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为什么幼儿园阶段要学习数学?

经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

错过了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心理学家发现一个孩子对数学是喜欢、厌恶还是恐惧,大多数是在幼儿阶段造成的。

内容上的误区-数学等于算术。

著名数学家陈省声先生在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来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数学。”

幼儿数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帮助孩子理解数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如自然测量)等多方面,这几个方面不分轻重,缺一不可,而且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方法上的误区?机械训练,记忆公式。

这些训练都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幼儿在表面上的确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幼儿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幼儿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操作材料进行学习,皮亚杰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家长必须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故动手操作是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针对三大误区,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数学敏感期,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深深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由感官的训练,进一步让孩子借实物及蒙氏教具的接触,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自少到多,进入加、减、乘、除的计算,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让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联想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2.巧选操作材料,指导孩子操作,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活动中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在家庭数学活动中,我们选用材料要考虑能引起孩子思维的积极性,防止操作活动流于形式。家长可以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供孩子自由选择,并保证孩子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在家长的启发下,让孩子带着问题操作,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蒙氏数学就采用了以材料操作为主导的游戏方式,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给出了情境、任务、玩法和规则,孩子借助对材料的操作,完成游戏过程。在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如排序,给孩子3根不一样长的长棒让他排排队。观察一下孩子可能会横着排,也可能会竖着排。先别忙着纠正他。因为孩子对长棒的长短序列已经有了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排列。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不断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帮助引导他得出正确的多种排序的形式,如按长短排,按高矮排。当孩子已经掌握了以上的排序后,你也可以再添给他2根长棒,让他重新再排。(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按序设法添加进去)。在孩子已有的排序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整理得出一端对齐来比较长短的方法以及以地平线为标准线来比较高矮的方法,以使孩子能获得有关排序的感知经验。

如要求孩子“给图形分类”,家长先出示两个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和两个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孩子进行比较,帮助孩子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家长给孩子一组图形,引导孩子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自主地给图形分类。这样,孩子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有关分类的感性经验,又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这些操作性的材料,都是通过孩子的各种感知觉来达到的,它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各种感知觉,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认识,同时又在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

3.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幼儿如何学习数学 篇6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探究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究欲望

幼师要让幼儿深入探究学习,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数学学习。这就需要幼师创设富有意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问题情境产生兴趣,从而愿意进行问题探索活动。幼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幼儿明确探究的目标,开拓思维,形成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进行《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教学时,幼师可以问学生生活中哪一些是圆形、哪一些是正方形、哪一些又是三角形。幼儿可能还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如此就能够充分的引起学生地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从而将注意力放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故而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地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二、给予充分的空间,诱导幼儿自主探究

幼师在教学活动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更不可忽略的是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知识为载体,对新的知识进行思考,从而理解知识,进行新旧知识的整合。这个过程就需要幼师给予学生独立探究的空间。而在幼儿园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幼师也应给予幼儿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幼儿通过认真观察,反复思考,从而归纳与总结知识。而这一过程也是促使幼儿深入探究学习重要的一步。

三、强化教学指导,提升幼儿探究效率

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与自身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制订相应的教学方式让幼儿更容易地理解知识、领悟知识,这是有效培养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主要途径。

1.层次法

幼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解时,还应注重与旧知识的结合,使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层次性。这就需要幼师充分发挥层次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诱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实践。让学生在新知识学习时巩固旧知识,强化探究学习。

2.教具法

幼儿的理解能力不强,对于幼师纯理论的教学理解还存在偏差。故而幼师要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同时,促使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学习,适当合理地利用教具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为幼儿直观形象地展示课程知识,易于幼儿的理解。例如,在进行《认识长方形、椭圆彤、梯形》教学时,幼师可以根据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椭圆形、梯形的区别与形状,能够有效地让幼儿理解内容,同时诱发了幼儿的兴趣,促进了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学习。

3.体验成功法

成功的喜悦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一种非常有感染力的力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学习。故而,幼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对成功产生喜悦感,从而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对此,幼师可以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取得了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与赞赏,如此能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良性的数学循环。因此,幼师进行体验成功法的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能够推进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

以上就是笔者对幼儿园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所有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能够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故而对幼儿进行深入探究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培红.对话式幼儿绘画教育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1.

[2]张闪闪.5~6岁儿童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审美移情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11.

浅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7

关键词:学习兴趣,角色游戏,体育游戏

幼儿园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时, 如何让他们热爱数学、感知数学、走进数学呢?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来源于好奇, 一个人只有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好奇心, 感兴趣了, 才会启动思维, 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 才能有所创造, 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

一、提供的教学活动材料需吸人眼球

1.结合兴趣, 提供趣味性的活动材料

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游戏情节, 可以将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活动, 使幼儿的各个感官都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 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比如, 在感知“1”和“许多”时, 让幼儿每人都带1 张大头贴, 事先放在一起变成1 张集体照 (许多小朋友) , 然后分别取回自己的照片 (1 张照片) , 小结:许多可以分成1 张1 张。那1 张怎么变成许多呢?将自己的照片贴回原处, 1 张1 张就变成了许多 (每一小组的成员都可以进行此操作) 。由于操作具有简单的游戏情节, 幼儿多次“贴上”“拿回”, 兴趣不减, 实现了反复练习, 体验到“1”和“许多”的关系。

2.根据经验, 提供生活化的活动材料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的、不需要的内容, 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 才会全身心投入, 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因此, 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材料, 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如, 学习6 以内的加减运算时, 老师提供苏州6 个旅游景点的图片, 上面标有6 种价格 (1~6) , 每人想办法在银行取6 元 (6 的加法) , 然后再去旅游景点付钱买票 (6 以内的加减) 。又如, 幼儿学排序, 请幼儿回家找可以排队的物品, 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排队游戏。小朋友们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练习了大小排队、高矮排队、数的排序……生活化的材料让小朋友表现出了积极的求知欲, 也得到了无限乐趣。

3.针对差异, 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

在提供数学操作材料时, 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差异, 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投放材料, 要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 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展的目的, 所以数学材料的选择应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特性。如, 在教学按颜色进行排序时, 我准备了一只锅, 一些鱼丸 (白) 、虾丸 (红) 和贡丸 (黄) , 一些细管子 (能力强的幼儿要按照这三种颜色进行排序串起, 能力弱的幼儿只需按照其中两种颜色进行排序串起) , 串对的小朋友才能将丸子扔进锅里煮着吃, 幼儿始终全神贯注地串丸子, 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二、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尽可能游戏化

1.利用角色游戏进行数学活动

角色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 教师可以不同程度地运用数学知识技能, 从而促进幼儿在学习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而且利用师幼互动、共同参与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效果会很明显。

在开商店的游戏中, 教师让幼儿将物品分类摆好, 而教师给这些物品标的价格却是3 元、6 元、8 元之类的, 幼儿的钱币中只有1元、2 元、5 元、10 元, 出售时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的钱是否能正好买自己想要的商品 (或者怎样组合钱才正好) ;如果多了, 应找回几元 (如果少了, 应再去领几元) 。在收钱、找钱、领钱时幼儿运用了一些加减运算, 从而提高了口算和心算能力。教师可以扮演顾客去买东西, 问:一包糖6 元钱, 我给你10 元钱, 你要找我多少钱呢?或者我有5 元钱, 够不够买糖?我还要再去领多少钱?本来很难掌握的加减法口头应用题出现在开商店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了, 孩子们是乐在其中啊!

2.利用体育游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在各年龄段的体育游戏中, 都可以进行数学教育活动。中大班的幼儿根据老师说的口令结成朋友, 如念口令“单数”, 就3 个人 (5个、7 个等) 抱在一块儿, 念口令“双数”, 就2 个人 (4 个、6 个等) 抱在一块儿, 幼儿紧紧地抱在一起真开心;还将写有“1~10”的数字头饰分别戴在幼儿头上, 玩复习相邻数、数的组成等“找朋友”游戏。这样的体育游戏, 既锻炼了身体, 又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 真是一举两得啊!

3.运用趣味儿歌、歌曲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各种以数形等知识为内容的儿歌、歌曲等, 把数学和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 将抽象而单调的数形知识转变成有韵律节奏的艺术形式, 让幼儿在欢快、活泼的气氛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

如教师和幼儿一起念儿歌《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 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 二个娃娃玩游戏……幼儿念这首儿歌, 借此掌握一至十的数量和序数;儿歌《数青蛙》:1 只青蛙1 张嘴, 2 只眼睛4 条腿, 扑通一声跳下水。2 只青蛙2 张嘴, 4 只眼睛8 条腿……当遇到难度时借助图片请幼儿观察, 帮助幼儿认识加法, 学会两个两个一数, 而且还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总之, 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应尽可能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幼儿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 让他们觉得数学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 而是一种很好玩、喜欢玩、想去玩的有趣的游戏!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快乐学习 篇8

关键词:故事,音乐,游戏,操作,现代信息技术,快乐学习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严谨性, 而我们所面对的则是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儿童, 很明显如果只是机械而单调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 根本就无法吸引幼儿的关注与注意力, 无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自然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年龄小, 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这决定了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要置于丰富的情景之中, 引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以及亲身体验来获取丰富的认知。针对数学与幼儿的特殊性, 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寓于直观而生动的活动中, 更能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 更能激起幼儿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此, 在教学中, 幼儿教师要善于设计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 实现寓教于乐, 让幼儿在玩中学, 学中玩, 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真正地爱上数学学习。现结合具体的教学来谈谈如何让幼儿快乐学习数学。

一、利用生动故事快乐学数学

故事生动有趣, 是幼儿所最喜爱的活动。将故事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 更能以生动的故事来吸引幼儿, 感染幼儿, 以激起幼儿内心积极的学习情感, 让幼儿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如认识数字时, 我们就可以当下幼儿所喜爱的熊出没、小马宝莉等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来创设生动的故事情节。

二、学唱儿歌快乐学数学

我们可以将朗朗上口的儿歌与数学学习结合在一起, 既可以收集广为传唱的儿歌, 同时也可以自主地创编儿歌, 从而让幼儿在轻松而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来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数学学习。如, 小班在学习数字12345时, 我们就可以教学生来学唱:五只猴子荡秋千, 嘲笑鳄鱼被水淹, 嗷嗷嗷, 鳄鱼来了;四只猴子荡秋千, 嘲笑鳄鱼被水淹, 嗷嗷嗷, 鳄鱼来了;三只猴子荡秋千, 嘲笑鳄鱼被水淹, 嗷嗷嗷, 鳄鱼来了;两只猴子荡秋千, 嘲笑鳄鱼被水淹, 嗷嗷嗷, 鳄鱼来了;一只猴子荡秋千, 嘲笑鳄鱼被水淹, 嗷嗷嗷, 鳄鱼来了。教师边唱边用动作辅助表达, 然后再让幼儿一起来边做边学。这样, 在幼儿对数字有初步了解的基础, 教师再写出相应的数字, 然后一起唱儿歌, 让幼儿轻松而愉悦地学习数字。

三、角色表演快乐学数学

所谓角色表演是指让幼儿来扮演相应的角色进入特定的情景, 来模仿与再现生活。这正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可以将角色表演广泛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 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让幼儿在真实的表演活动中直接感受, 以激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理解的深刻性。同时又可以给予幼儿自由的表现舞台, 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样更能展现幼儿的个性,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如, 大班学习认识人民币时, 就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商店, 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人民币, 让幼儿分别扮演店员和顾客来买卖商品。在付钱与找零的过程中, 幼儿可以认识人民币, 理清元角分的换算关系, 同时也可以练习加减法。

四、动手操作快乐学数学

幼儿虽小, 但活泼好动, 有着很强的操作能力, 为幼儿创设更多亲自操作的机会, 可以解放幼儿的大脑, 手脑并用, 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让幼儿在操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 在学习基本的图形时, 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制作与改装基本的图形。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发动幼儿利用手中的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拼接、镶嵌、垒高、粘合等方法来形成更多的模型, 并让幼儿来说一说都用到了什么图形。这样的操作类活动, 更能让幼儿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 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快乐学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化抽象为形象, 化静态为动态, 化无形为有形, 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 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描述与静态的模型, 而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 创设一个有图有文、动静结合的情境, 更能带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 这本身对幼儿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将静止而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更能达到引发幼儿关注与思考的效果。如在学习“按数取物”时, 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来演示“给小动物喂食”的视频, 从而让幼儿在直接的观察中认识到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或圆点来喂相应数量的食物。这样的教学是动态而直观的, 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更高, 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 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以幼儿的视角来设计与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为幼儿创造更多喜爱的活动, 营造出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 激起幼儿内心想学、乐学的主观意愿, 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幼儿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爱上数学学习,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彩云.让幼儿快乐学数学[J].内蒙古教育, 2013 (5) .

[2]方鲁丹.创造趣味情景让幼儿快乐学数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 (12) .

幼儿如何学习数学 篇9

在当今课程改革的汹涌浪潮中,教育已从传统的灌输转变成幼儿主动地学、主动地创造、主动地运用,从而在活动中产生新异、独特而有价值的东西,并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于生活中。而数学活动相对于故事教学、唱歌活动、绘画活动等而言要显得枯燥一些。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好动注意力又不集中,自控能力又稍弱,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利用各种形式、方法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结合学龄前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注重师生互动,注重让幼儿亲自操作,在玩玩讲讲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

1. 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整合

儿歌朗朗上口,短小易懂,深受幼儿的喜爱。将数学知识融于儿歌教学中,幼儿易于接受,并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幼儿都爱听儿歌,念儿歌,将儿歌配上相应的多媒体画面,那幼儿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我常把数学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儿歌。如教幼儿学习认识物体匹配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桌子椅子手牵手,枕头被子头碰头,小碗筷子抱一抱,大家都是好朋友。”通过这样形象直观的解说,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这些物体之间的关系,还创造性地讲出了遥控器和电视机是好朋友、电脑和键盘是好朋友、太阳和月亮是好朋友等丰富的内容,并把它们编进了儿歌中,使儿歌的内容更为生动丰富。

将语言和数学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样既可让幼儿接受新授知识,又避免学习数学的枯燥过程。当然我们还可以将幼儿学到的数学知识唱出来。在《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中,我要求幼儿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三种基本的形状,幼儿一开始便进入了学习状态,可过了一会儿便出现了低头捏手指、讲悄悄话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是当我把这些图形和相应的实物编成歌词并配上平时所熟悉的歌曲《ABC》的曲调时,每一位幼儿都听得入迷,在能力稍强的几个幼儿的带动下,一个个地跟着音乐唱起来,还做出许多表现圆形、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形状的手势、动作。

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地体现了《新纲要》的指导精神,体现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为幼儿学习数学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的学习过程。

2. 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求知欲望

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幼儿园教学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幼儿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适合幼儿好奇好模仿的心理特点,能强化幼儿的记忆,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如我在小班数学活动《比大小》的实施过程中,就设计了多媒体软件,将大大小小的物体出示在一幅图中,利用鼠标点击将大的物体放在一起,将小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果幼儿每答对一次,电脑就会自动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如果答错了那就是一声叹气声,接着是鼓励的声音。幼儿对此感到新奇,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兴奋不已,当意识到自己答案不对时就不由地产生了继续努力、不泄气、一定要找到的信心。

3. 抓住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契机

数学教育的契机并不只存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幼儿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支持而阻塞。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只要老师在平时能抓住时机,注意引导,日积月累的效果是很好的。

幼儿园每天午点后都会配上一些果蔬,如苹果、桔子、小蕃茄等,而小蕃茄又是孩子们比较爱吃的,因为它味道好,个儿又小,可以一次吃好几个。有一次,有的幼儿因为吃得快而抓了一大把,而吃得慢的幼儿只能吃到一两个。于是,我根据小蕃茄的数量在一开始就规定好“今天每位幼儿吃多少个”,然后鼓励幼儿来取时1个、2个、3个……大声地数出来,这样不仅缓解了幼儿吃的个数不平均的现象,而且也给了幼儿点数的机会。多次尝试后幼儿的点数兴趣浓厚了,点数的能力增强了,周围的事物他们都想拿来点一点,数一数。

班里有一些彩纸剪成的各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平时小朋友是利用这些图形喂娃娃,娃娃的嘴是什么形状的就喂什么形状的图形饼干,刚开始时幼儿很感兴趣,可是玩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便不感兴趣了。于是我立即改变了这些图片的玩法,将这些图片分成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四种归类摆放好,设计了一件长长衣,请幼儿自己选择两种颜色,一个一个地将两种颜色的图形有规律地排在娃娃的衣服上,玩法的改变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老师在平时细心观察,及时调整旧游戏,创造新游戏活动,孩子就会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4. 运用恰当的激励措施,体验成功的快感

《新纲要》明确指出对幼儿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而应该重过程、轻结果。幼儿与幼儿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既善于动脑筋又好于表现,而有的幼儿则知道答案却不表现出来。因此老师在平时要善于挖掘幼儿的优点,发现进步之处,及时表扬,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调动学习积极性。没有幼儿积极参与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因此,不论谁在学习活动中有进步的现象,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会毫不吝惜地加以表扬。比如今天飞飞勇敢地举手发言了,亮亮正确地说出了图形了,云云大声地点数了,等等,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幼儿才愿意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对自己充满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当然,激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都对幼儿有激励作用,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都能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使幼儿愉快学习。这些表达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深受幼儿的喜欢,因为这些小小的举动表明了他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在同伴中的形象。

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为幼儿提供各类探索机会,引导幼儿在不断的摸索研究过程中理解、感知数概念,从而找出规律所在,有了这样的体验,幼儿才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当他们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数学的枯燥与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形成了矛盾,但只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与水平,采用恰当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使数学教学活泼、自主、有趣。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 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他们快乐学习, 创造学习, 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融合;结合多媒体教学, 激发求知欲望;抓住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契机;运用恰当的激励措施, 体验成功的快感。

让幼儿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篇10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活动区,日常生活

数学是打开未来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孩子学好数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服务社会。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知识的活力和魅力。 兴趣是幼儿学习初步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使幼儿积极地参加、主动地探索和自觉地学习,是教育活动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 充分挖掘每一个活动环节中的数学教育资源,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培养幼儿在孩童时期就能感受数学的乐趣, 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那么,怎样才能激起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轻松、愉快地学习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项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只有新鲜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调动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才能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充分地想象,积极地投入整个活动,自由地体验快乐。 教师不仅关注知识本身的价值,更要让幼儿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能力。 将数学内容寓于故事、游戏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把数学知识点贯穿每一环节之中,提高幼儿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师要吃透教材,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想办法把数学内容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他们。 活动能促进幼儿掌握初步数学知识,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通过动手尝试,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实物操作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动的需要,有利于幼儿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规律。 如在小班数学教学活动中,为让幼儿按“大”、“小”将物体分类,给孩子们一些大小不同的实物,让他们进行比较后,再按要求分别放进标记“大”“小”的筐子里,正确的予以鼓励表扬。 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比一比,分一分,较快地理解按大小分类的方法。 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允许他们从不同起点按不同水平、不同发展速度发展和学习。 经过帮助使幼儿有所提高,逐渐达到目标要求。

二、走到大自然、社会中

教师可以把幼儿熟悉的生活情境搬入课堂, 寓数学于生活情境中,使深奥的数学通俗化,还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与社会。 大自然、社会中充满了各种数学知识,是数学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们对什么感兴趣,抓住这一时机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树木、车辆、行人、建筑等,随时向幼儿提出数学问题,仔细观察见到的事物位置、距离、大小、颜色、形状等,运用学到的知识并加以巩固。 在为幼儿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提供丰富的实物,对启迪幼儿智慧,发展思维,具有很大作用。 我们允许幼儿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更换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活动,这样既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又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在数学游戏中既满足了幼儿好动的天性,又渗透了数学的初步概念。

老师要从孩子发展角度出发组织活动, 尽量为孩子提供多方法,让幼儿数学真正有趣起来。教师乐教,幼儿乐学。 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兴趣盎然,思维敏捷,掌握内容就显得十分自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游戏化是儿童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根本, 能让儿童在快乐的玩中习得知识。 例如:在春天的公园里,教师创设情境,要种植花草。 将几种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种子混放在一起,让幼儿分类、再数一数每类种子有多少粒,然后开始播种,孩子会兴趣盎然。

三、利用教学活动区

数学教育已经从重视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幼儿主动学习,组织和创设让幼儿在其中尽其所能、 充分发展自己的合适环境,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很重要。 幼儿园数学活动区的开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益延伸和补充, 教师要把教学活动与活动区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活动区投放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可操作的材料。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相关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中,让幼儿进行操作。 随着每个主题内容的要求定期更换材料。 在数学活动区中提供的操作材料、提出的操作要求应有所不同,给幼儿量力而行的可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精心设计区域活动,选择合适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操作区,孩子们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获得多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和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会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信心。

四、在日常生活中巩固

教师要善于用游戏引起幼儿的注意, 丰富幼儿的数学知识。 恰当运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并将其贯穿幼儿学习的始终,可以使数学有趣生动,增强幼儿学习趣味性。 把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会让孩子觉得数学好玩又有趣,从而产生对数学良好的学习情趣。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晨间活动时,让孩子们说说今天有几位小朋友没来上幼儿园? 带幼儿参观散步时,引导他们数一数幼儿园里有几根彩色的柱子? 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使幼儿轻松愉快地进行着无固定模式的随机教育, 较大程度地激发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要仔细观察, 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目标和材料,让幼儿获得胜利的喜悦,正面促使他们乐于参与,在玩乐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如何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篇11

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必须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

《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学习数学,在其心理上必须具有以下几个逻辑观念:

1.通过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逻辑观念。

2.建立数目守恒的逻辑观念。

3.具有一个系列顺序所依靠的逻辑观念。

4.建立类包含的逻辑观念。

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心理特点之后,在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时候就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也就顺应了幼儿的心理,适应了其发展需要,从而使教师的课上得既轻松又富有成效,而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简单、更容易。例如:教师在了解了幼儿有一一对应确定等量关系的逻辑观念之后,在教幼儿比较多少的时候就能更好地组织上课。如在比较小白兔和蘑菇哪个多时,教师强调1只小白兔只能采1朵蘑菇,让幼儿把蘑菇贴在小白兔的下面(3只小白兔,4朵蘑菇),贴完后问还有几朵蘑菇?(1朵)所以,是小白兔多呢还是蘑菇多?(蘑菇多),这一操作即是一一对应确定等量的逻辑关系的运用。这样通过一一对应进行比较,幼儿就很容易比较出蘑菇多,小白兔少。

二、必须将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

我们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获得一种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工具。有了这一工具,幼儿才能清楚地感知和认识周围的物体。例如: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问幼儿一些问题,如你几岁啦?你家里有几口人?这些花有多少朵?树长得高不高?苹果是什么形状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让幼儿初步掌握数学这一认识世界的工具,这是很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让幼儿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要将知识的学习作为手段,作为媒介,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必须重视数学学科的特点

数学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必须通过系统教育,才可能使儿童对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有所感知和理解,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认识结构。儿童认识结构一旦建立,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知识容量的扩大,这也有利于儿童认识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如果要使幼儿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注意以上问题,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从而更加健康成长,积极向上。

如何培养幼儿舞蹈学习兴趣 篇12

一、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幼儿舞蹈教育发展较晚,从现阶段的孩子思想来看,其自身对舞蹈并没有太多的认识。而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学一项技能,从而报了舞蹈班,而教师又注重教学质量,往往忽视幼儿的心理成长情况。这样就导致在没有矫正儿童心理想法的前提下,对幼儿展开了残酷的训练,最终导致幼儿在心理上产生了压力,也失去了对肢体舞蹈上的热爱[1]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幼儿的舞蹈教学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在没有受过任何的心理训练以及专业知识技巧训练的前提下,就开始应对考级形式来进行全面强化训练,无疑会加重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幼儿兴趣的重要性

站在可持续教育形式的发展角度来看,兴趣决定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正确的兴趣爱好,能让人自身的固执偏见变成天才。很多伟大的学者,都是对某一方面的偏执,最终完成了专业化的学习,实现了快乐性的学习认知。从知识性的学识兴趣进行引导,是导致其成功的根源,而这也是保证其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所以发展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爱好,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我成功。

培养幼儿对美学的追求,是保证幼儿学习舞蹈的最有力途径。所以强化幼儿对舞蹈的热爱至关重要,只有幼儿对舞蹈产生足够的热情,才能够有效保证其自身心理、智力的开发,并锻炼其学习能力。从舞蹈形式的教育结构来看,保持孩子对未知事物的热爱,是让其进步的根源。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幼儿对舞蹈学习充满热爱,那么其训练起来将更加快捷,能够保证培养性教育的有效进行。对感知上的兴趣,也能更好地促使幼儿对肢体技能上的感知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三、幼儿舞蹈教学中提升兴趣的办法

在进行幼儿的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孩子充满耐心与爱心,更要掌握正确的舞蹈兴趣教学办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办法,最终实现舞蹈教学的有效实施,并完成对舞蹈潜能上的有效教育,从而达到舞蹈潜能上的有效建设。总结现阶段的教学经验,我们归纳出教学方法上的几种有效形式,具体办法如下。

(一)注意教学中幼儿的心理成长特点

站在教育的角度上来看,幼儿的成长特性,是教师把握教育方法的重心。幼儿学习和理解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一点要明确,应当理性地让幼儿进行有效学习,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依据,并展开对舞蹈形态上的有机学习,从而完成对学习兴趣上的能力培养[3]

从心理角度来看,幼儿在3~6岁阶段,其好奇心强,有极强的求知欲望,且较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而产生兴趣上的转移。所以在进行舞蹈教育的时候,要根据这一特点展开有效的教育形式转变,从而激发幼儿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上,要多鼓舞幼儿的动作,并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展开有效的舞蹈教学,从而达到对幼儿自信心和上进心上的极大刺激,完成其能力上的教学[4]。在针对孩子的生理特性进行认知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幼儿自身的力量控制形式,由于幼儿的手脚较短,其在进行活动时与成人的比例有很大差异,所以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从而为其建立全面的训练指导,以达到身体的协调发展。在身体协调性的发展上,一定要让家长知道舞蹈动作的训练情况,并及时地纠正幼儿的不良姿势,并改掉自身的不良习惯,让幼儿完成生理能力上的全面学习,从而达到形体优美的协调训练。

(二)加强和家长之间的情况交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保证幼儿在学习态度上的正确性,教师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以达到更全面的认知了解,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环境认知。我们从家长的交流情况来看,沟通好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主要的关系认知环境,从家长对知识的提问形式来看,家长对学生的舞蹈技能学习,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只有让家长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5]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十分重要,不仅是教师了解幼儿自身家庭环境的一个主要通道,也是了解幼儿心理感知情况唯一的途径。在教学之后,跟家长反映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将问题指出的同时,也将一些教学中的乐趣分享给家长,从而得到一个共同教育的效果,达到与家长配合教育学生的结局。通过长久的实验调研,我们知道家庭教育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育形式之一。所以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教育有效进行的最有力途径之一。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前舞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营造课堂艺术气氛很重要

在进行课堂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十分重要,是保证幼儿对舞蹈兴趣的重要组成元素[6]。古话说得好,人是环境下的产物,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能够极大影响一个人的习惯和爱好的。那么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幼儿专心练习舞蹈技巧的环境气氛,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方法总结。

第一,使用一个能够让学生更好发挥的教室环境,增加教室的明亮度。在配置上,要增加拉杆、垫子、镜子等,确保在进行舞蹈的造型训练时,能够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有魅力的环境下进行有效的训练。

第二,做好引导,让幼儿接触更多的优良环境,让其对美好的事物等产生兴趣。培养幼儿自身的美感认知,并激发其对美的喜爱,只有这样,才能让其在美的熏陶下,更好地体会其中的道德规范形式。我们在提供自由表现机会的同时,鼓励幼儿在艺术上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自身想法,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才能够让其更好地接纳教师的教育形式,从而在分享了自身快乐的同时完成有效的教育教学[7]

第三,在课堂教学训练时,可以经常播放一些优美、活泼的曲子来增加孩子对音乐的感知,让幼儿能够在跳舞和休息中理解音乐的韵律美感,从而更关注一些细微的动作。在一些巧妙的设计上,教师要以身作则,强化对学生情感的表达,并促进幼儿在兴趣和注意力上的使用。

第四,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给幼儿创造一个优美的教学环境,并做到高素质的教学表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课程。舞蹈教学与其他的教学形式有很大的共通之处,教育在于育人,所以以身作则,是保证教学有序进行的根本,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只有教师的素质达到了标准,才能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素质达到社会需求。

第五,要多表扬幼儿在学习中的动作规范,并促进幼儿的自信心养成,这是现代教学的一大优势体现,只有让孩子对学习产生足够的热情,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要学习的任务产生动力。

第六,应当站在社会应用的发展角度上来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为达到多方面的发展,并培养幼儿的自我创造能力,应当鼓励幼儿进行自我的作品表演,让其参与舞蹈的编排,让其在这方面产生极大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学途径革新的过程中,通过强化对幼儿的兴趣培养,达到更好的素质教学结局,是现在教学形式改革的最主要方向。而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如何掌握幼儿的学习兴趣,则成了主要的问题。在应对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保证课堂形式的完整性,并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并将动作要领进行全面介绍,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实施,最终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现代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不应当刻意地追求现阶段学生学习形成上的一些主要格局。

四、结语

在现代的幼儿教学中,尤其是舞蹈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这不仅是在教导学生舞蹈技巧,同样是在教导学生文化的传承。在现代传统教学形式的潜在危机之下,文化艺术的传播已经需要我们去抢救。所以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当将其作为一项教学任务,而是应当作为一项传承来进行传播。要保证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尽量避免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将原有的理论结合实践,最终实现高水准的教学。鉴于此,在幼儿的舞蹈教学兴趣培养上,应当征求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较好的舞蹈资源,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并让学生自身分享舞蹈的情感,带动周围儿童对舞蹈的热爱,最终达到教学的有效施展。只有让幼儿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才能真正地做到技能学习上的可持续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游思嘉.浅谈如何激发和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J].投资与合作,2014,(3):350-350.

[2]程玉,黄菁菁.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10):101-102.

[3]王翠平.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3):135-135.

[4]袁泳儿.谈幼儿舞蹈学习中兴趣的重要性及持久性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101.

[5]胡兆芹,罗艳丽.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7):265.

[6]尚春月.怎样培养幼儿的舞蹈技能[J].南北桥,2012,(5):18+20.

上一篇:实训成效下一篇:中国的近代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