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如何学习数学

2024-10-06

高一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精选9篇)

高一学生如何学习数学 篇1

1高一学生如何学习数学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只是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兴趣来源于需要,需要产生兴趣。教师应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由为分数而学习转变为为学习而学习,改变学习数学作为升学的“敲门砖”的错误观念,向学生展示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对例题进行分析,有利的条件有哪些,要达到什么目的,缺少什么条件,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目标。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解决数学问题不仅仅在于求得答案,更重要的是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人在社会上会面对各种问题,要思考如何去处理,采用什么方式,走什么途径,有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这种思维训练将为今后面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一旦了解了数学是今后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2.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笔者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

3.全程参与,变被动听为主动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模式不能单纯地依赖记忆公式和概念,模仿解题的方式,而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并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解决问题。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加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和谐、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3注重课堂教学

1.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节课若有很好的开头吸引住学生,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首节课可这样引入:“在本章,我们将学习集合的一些基本知识,用集合的语言表示数学对象,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进一步描述函数概念,感受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运用函数思想理解和处理生活、社会中的简单问题。”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进一步学习函数的意义,以及所要学习的大致内容:进一步描述函数概念,建立函数模型,运用函数思想处理问题等。

教材中很多内容是通过丰富的实例展开的,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或知识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活生生的例子能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很近,数学有用,从而产生“我要学数学”这种积极的情感。课堂的开头设计常可以在这里找到切入点,激发并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借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疑难问题有很大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是使用说明性文字,巧妙地借用幽默语言,可使整个教学过程高潮迭现,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可以这样描述:图象没有最高点,也没有最低点,总在x轴的上方,无限靠近x轴,永不相交,没有接合,像言情剧中两个有情人走得很近,非常亲密,但是有缘无分,亲密有“间”。经过这样一番描述,学生便兴趣盎然,对这一函数图象的理解就显得形象、逼真、到位了,值域是(0,+∞)结论的形成水到渠成。

3.采用典故趣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流传着许多数学家为追求数学真理的故事,反映了他们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引人深思的典故趣事,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增强数学课堂趣味性。

如,在解析几何的入门课上,可以向学生讲解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

高一学生如何学习数学 篇2

一、充分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 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 研究对象多是常量, 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 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变化, 不再是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而是理论型抽象思维。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 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二、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 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证明能力

老师上课在讲解公式、定理、概念时, 一般都揭示他们的形成过程, 而这个过程却是同学们最容易忽视的, 学生认为我只需听懂这个定理本身到时会用就行了。老师在讲解知识的形成, 发生的过程中, 讲解的就是问题的一个思维过程, 揭示的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思想和方法, 其中包含了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等能力。例如, 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 定义的形成过程非常重要, 习题中函数单调性的证明与判断的主要方法就是定义法。如果我们不重视, 就失去了一次从中吸取经验, 锻炼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

三、扎实打好数学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好高骛远, 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就是因为有关的、以前的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所造成的。

四、重视每一道题, 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 每次考完试后, 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同学说:这次考试我又粗心了。这实际上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求快心理造成的数学运算技能的不过关。运算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是要弄懂“算理”, 不仅知道怎样算, 而且知道为什么这样算, 从而把握运算的方向、途径和程序, 一步一步仔细完成, 形成运算能力。同学们要注意, 如果你有类似跳步的现象应及时改正, 不然长期下去, 你会有一种恐惧心理, 还没有开始解题就已经担心自己会做错, 这样就会错得越多。

五、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 如果不做笔记, 一旦遗忘, 无从复习巩固, 何况在做笔记和整理过程中, 自己参与教学活动, 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养成积极进取, 不屈不挠的心理品质, 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 寻找错因, 进行更正, 并对一些典型问题及时整理。每学完一节一章后, 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 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 灵活应用知识, 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注意研究学科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对能力要求较高。新课程下对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所以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 又要能跳出来, 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方法因人而异, 但学习的四个环节 (预习、上课、作业、复习) 和一个步骤 (归纳总结) 是少不了的。

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同学们要防止急躁心理, 从高一开始就脚踏实地, 相信同学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 进一步领会数学“美”, 并取得优异成绩。

摘要: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相信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高一新生。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从6个方面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即认识高中数学特点、正确对待学习中困难和问题、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打好数学基础、培养数学运算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浅析高一新生如何学习数学 篇3

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学,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心理指导也不可缺少。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反馈;心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23-1

一、初高中教材衔接学习

虽然高一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一个集合、映射等近代数学知识;接下来是抽象性更强的集合运算问题、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提高了一个层次。但是再怎么样也是和初中的某些知识有链接的,甚至于就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的学生好像是看到一个新知识一样,根本不懂得将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应用或衔接到新内容中来。所以我们在高一的教学过程中多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当然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补充训练也必不可少。譬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十字相乘法的补充训练;二次函数在自变量有范围的前提条件下的应变量的范围的求解等。

二、课前预习

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所以我们首先要自己搞清楚本节的重难点,带着问题走入课堂,不能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不订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作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忽略了真正听课的任务,顾此失彼,被动学习,所以课前预习是高中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

三、学习方式、习惯的反思与认识

1.学习的条理性。老师上课一般都是根据教学目标讲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根据心理学研究,任何人都不可能全身心的,一点都不分心的做一件事情,所以我们的学生是不可能将我们所讲的内容全部听进去。一部分学生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2.忽视基础。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眼高手低,而不去认真动笔运算,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3.学生在练习、作业上的不良习惯。主要有对答案、不相信自己的结论,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讨论问题不独立思考,养成一种依赖心理;慢腾腾地做作业,不讲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心思不集中,作业、练习效率不高。

四、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学生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将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五、错题集的整理

很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有错题集,但是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把这个看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每天只是例行公事一样随便找两个错题抄上去,很少有人认真分析,认真整理错题集。所以很多同学根本没有把这个很好的事情做到位,甚至是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时间。

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在自己会的、但是做错的题上下功夫,整理之前应该仔细分析下次我还有没有犯的可能性,如果还有就应该整理上去,最好不要把答案写在上面。以便于下次检查自己有没有掌握;还有就是每天坚持整理,每周、每月坚持检查自己对错题的掌握;实际上还有一些计算题也要整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计算题的整理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六、加强思想方法的学习,学会猜想,学会创新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中学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如特殊、一般、消元、换元、降次、配方、待定系数法等)、逻辑型(如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反证法等)、宏观型(如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归纳猜想、整体化归、数学模型等)。掌握了思想方法,就代表掌握了学好数学的根本。

参考文献:

范永顺主编.《中学数学教学引论》.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互联网. 《中学生如何做笔记》.中学生教育网,2006.

高一学生如何学习自主学习英语 篇4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发现)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比较能力、模仿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而自主学习英语语法的过程正好是培养和运用这些能力的一个过程,因此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课本的基础语法知识,以下是自学英语语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希望能给高中的同学一点启发和帮助。

1.观察感悟:现行的高中英语课本每个单元的语法分别在三个板块中呈现和运用。1)在课文文本中呈现;2)在课本附录部分呈现;3)在单元同步练习中运用。这三个板块之间的排序是有一定逻辑关系和合理排序的。首先是在课本中自我观察、感悟和发现,对语法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留下第一印象,

这个过程主要是观察结构特点、词形的表达方式、语序等。在此基础上再进入附录部分语法项目的进一步学习、观察和分析。由于附录部分有详细的说明和例句,所以为自主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保障。

2.作出结论:在反复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动手作出结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对每个例句分别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尝试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3.初试牛刀:在得出基本结论和把握基本规则以后,马上进入课本中的练习。对于课本中相同的练习没有必要全做,根据需要选做一部分就可以了。每做完一个练习以后,要及时发现问题和反思纠错。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指导研究 篇5

课题究背景研:

1.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从而挫伤本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它各科成绩。如何开展有效的学习指导,是我们急需解决的。

2.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流程、严谨的教学结构,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提高,教学相长。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1.促使高一学生尽快掌握正确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的学习兴趣。

2.中学数学教育是打基础,奠定人的发展的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有意义、最有普遍应用性的数学,其价值首先体现在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教学方法去认识、理解和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通过数学教学去培养学生会用数学地提出问题,数学地研究社会,这就要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与数学的思维模式去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勇于求异,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3. 学校数学教育主要任务不仅在于传递固有文化为满足,更积极强调对未来充满“挑战性”、“暂时性”、“多样性”及“新奇性”的社会的需求。因此,框架于课堂教学,教师把现有教材组织起来,变成自己的东西,而又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得到发展,教师与学生相互成长,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

三.研究过程:

(一)调查了解学生现状

我们通过个别座谈、小组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并注意高初中衔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磨练其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潜能,把课前准备过程、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控制、课后教学反思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调查,分析,整合,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方面: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

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在我们广州市可以说是普及了高中教育,因此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拨性,同学们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拨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 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同学们不妨打听打听现在的高三,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现在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而而焦急得到处请家教。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值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的讨论,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二)实施开展高一年级数学科学习策略指导 通过一段时间的高中数学学习,针对学生中学习出现的问题,我们高一年级19个班在教研组的组织下,全体高一数学科任教师与数学学困生的参与下,开展了一次生动的数学科学习策略指导亦即学法指导。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课题组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生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

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2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1)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3)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4)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会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5)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3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4应考方法的指导,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5 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1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非智力因素是学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动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我们把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放在首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习动机。再次,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安排既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第四,评价表扬,鼓励发展;第五,建立学习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第六,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2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②相机点拔。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3)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扎曾、要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最好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个人档案,随时记载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针对性矫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3.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挖掘教材因素,疏通信息渠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

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

四.《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指导研究》效果

通过实践研究,教师逐步自觉把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意志品质;这三个教师可控制变量融合在数学教学模式中,使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学习困难得到初步抑制。从某种程度说,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加强了理论学习,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带动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科研能力、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操作上都需要教师以新课改的理念、新课改的目标、新课改的手段方法进行;这无形中给教师注入了动力,他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丰富充实自己的数学教学模式;不断地实践,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实施教学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1)学生具有较强的持久的学习动力。由于新的教学理念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自主参与、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获得亲身体验,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强烈欲望,逐步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加强了学习习惯培养、进行学法指导,逐渐使学生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2)学生具有较有效的学习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能分析学习情景,提出有关的学习问题,能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能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和修正学习行为;能正确评价学习效果。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形成。他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3)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课题研究中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我内化;逐步使学生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学会”成为“我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五. 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调查、问卷法和实验法。

(1)调查、问卷法:我们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经过统计整理与分析,了解原因、回答既定问题。前后座谈调查了上百名学生,问卷调查了19个班的近300多名学生,得到了许多详实的数据和经验,为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和思想。

(2)实验法:我们利用教学实践来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可行性,前后共有19个班实践开展了学法指导,锻炼了一批教师,培养了一批学生。六.分析与讨论

1.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有若干本课题研究的无关变量例如:智力潜质、社会因素、家庭环境、交往圈等因素,都对“学困生”的形成和转化有重要影响;如何应对这些教师不可控制变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2.因为研究周期较短,仅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以及限于我们本课题研究人员能想到范筹内进行研究。有些结果得到实践论证;但更多的处在摸索探究阶段,甚至有一些是体会反思,需要在更大范围研究论证。

如何激励学生学习数学 篇6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我学与我要学,效果截然不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尽管帮助学生逐步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提高学习数学知识意义的认识,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在使用幽默的语言和趣味的游戏等问题上多下些功夫,这在小学各册教材以及各类内容中都可以挖掘出来。

一、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其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谜语、故事组织教学

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教师讲,学生只被动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的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很强,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六、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于某一事物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分析及对策 篇7

一、数学学习障碍造成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以至于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 觉得离生活很远, 似乎很“玄”。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 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因此, 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 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2.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与学生的交谈中, 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 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 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笔者多次听了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 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 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 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 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 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 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 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 注重举一反三, 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加之高中搞小循环, 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 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 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 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 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二、搞好高一数学教学的对策及方法

1.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影响数学学习的动机和效果, 调动、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数学课标明确要求,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 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介绍数学史实, 开展数学活动和日常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一大任务,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或过程主动去了解、探求的心理倾向。若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学习, 不觉得数学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 并使人创造出奇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去挖掘和加工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史中蕴藏着丰富的兴趣因素, 如“阿基米德为国王识别黄金王冠掺假” (体积的计算) 、“印度象棋大师要求国王奖励” (幂指数的大小) 等趣题, 都有兴趣因素。

2.严格要求, 打好基础, 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开学第一节课, 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 独立完成, 订正错题, 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 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 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成为学生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 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一方面, 需教师的指导, 另一方面, 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 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 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 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而不是只记结论。并要求学生进行章节总结, 把知识串成线, 做到书由厚读薄, 又由薄变厚。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 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3.钻研初高中大纲和教材, 要放慢进度, 降低难度, 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高一教师应认真钻研初高中的新课标和教材, 同时高中教师还应研听初中数学课, 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开学初, 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 (初中知识体系, 初中教师授课特点, 学生状况) 的前提下, 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 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 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 放慢进度, 降低难度, 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实践, 新高一第一章集合和第二章函数教学时课时数要增加, 以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 经可能联系实际。如讲映射时可举“一张电影片对应一个座位 ”, “同学入学报到时一位同学对应一个学号”等直观例子, 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 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 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也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 从而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在教学中应采用分类指导;对基础水平偏低的学生, 由于成绩长期偏低的地位, 容易对自身丧失信心, 应对他们因材施教, 作业个别要求, 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 使之克服学习障碍, 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上述方法, 降低教材难度, 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总之, 高一数学教学应立足于课本, 分层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重点问题重点讲, 常考问题反复练, 合理利用单元板块分层教学, 对学生根据基础分层要求, 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出发, 由平时分层指导学生完成, 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感悟, 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改革热潮中的冷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2, (9) .

[2]陈辉志, 大才疏.新教材中的问题情景传设.湖南教育, 2003, (6) .

[3]桂文通.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关注的过程.中学数学, 2002, (12) .

浅析高一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篇8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一)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数学的概念抽象性很高,很多学生在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效果还是不太好。这是由于初中数学语言和高中数学语言的本质区别造成的。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思维抽象性要求更高,例如,空间立体几何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抽象思维能力,还要具备空间想象能力。

(二)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知识的介绍偏向抽象化,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而初中数学知识的介绍偏向具体化,在学习时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不高。在学生刚开始接触高中数学知识时,很自然地就会运用初中学习的方法,在学习效率上提高不了。所以,学生要不断发展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以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三)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蕴含的数学知识远远多于初中数学知识,大量的数学概念使学生理解和接受时增加了困难,在一定时间内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很多,这就让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感到了很大的压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研究探索的知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具体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生成绩的提高,还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名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时仅仅有想学的信心还不行,还要有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引导,有正确健康的学习心态,通过有效学习,积极主动探索才能使数学成绩大大提高,才能具备更多的数学思想。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习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习的效率提高。这些好习惯包括制定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上课认真听讲,课上积极思考,有疑问时要及时解决,在学习时要不断总结、归纳,进行课外知识的学习。

1.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按照学习计划进行学习,不仅能使自己清楚地掌握学习进度,还能节省时间,使学习更有条理。学习计划的制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能确保通过按照计划学习能使自己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计划制定好了之后,一定要认真执行,好的学习计划如果不认真执行,那也起不到效果,这就要求学生要培养自己的意志,使自己能长期坚持,认真执行学习计划。

2.课前自学。学生通过课前对新知识进行自学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通过学习新知识,学生对于容易理解的内容掌握了,有疑问的内容可以通过课堂上和同学讨论来解决,也可以向教师提问来解决。自学可以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课上专心听讲。在课堂教学环节正是自己查漏补缺的好时机,学生通过自学知道自己哪些方面还没理解,在学习时能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听讲。

4.及时复习。学生学习的知识如果只是在课堂上理解了还不算完全掌握。根据记忆的规律,学生在学过数学知识之后进行复习,对知识的掌握会有效地促进。通过复习,学生可以把新旧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达到运用得心应手的效果。

5.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数学知识中蕴含着很多数学思想,学生通过学习要对这些数学思想的运用方式和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使包含这些知识的问题出现时能作出积极正确的判断。总结分为单元总结和学期总结。在短期内单元总结占主要,通过对本单元中知识点的掌握来理顺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在学习总结时把单元总结进行融合,就能对数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学生可通过不断地继续学习来充实这个系统,从而在不断积累中,达到质的飞跃。

6.课外学习。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除了学习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还要进行课外数学知识的补充。通过对课外知识的学习,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在进行学习时是对课内知识的深入和促进。在课外学习中,选择什么书籍进行学习完全是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的,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主动学习中,不仅能得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内的学习。

(二)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高中生的经历比较少,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还不具备冷静思考的心理状态,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会比较急躁,学习时想快速见到成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内心,让他们知道任何事情的成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中不能只注重速度,还要注重质量,让学生在学习中踏踏实实地把基础知识掌握好,才能为以后提高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保证。

总之,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对数学方法的总结、对数学知识的归纳、对数学题型的运用。通过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中不断进步,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快速地找到思考和分析的角度,从而正确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9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 要: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关爱每个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关键词:激发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重要的成分,也是学习动机最难实现、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是广泛多样的,但是又不稳定,容易发生转移。往往这一时刻还是对这个事物感兴趣的,可是没有多久兴趣就发生了转移,被另一个事物代替了。我们就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个年龄特点,尽量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化为创造、主动的学习。通过结合近几年的“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去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

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 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张宇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他叫了起来,但他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他耽误时间。张宇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他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就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 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通过情境培养学习兴趣。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有一部分学生很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我觉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很是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就觉得学习数学没有太大的作用。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通过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面积和面积单位》等课时,我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利用争论激发学习兴趣。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读者心中的《红楼梦》。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

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得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每个学生一些表现、展示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700÷3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2余1不对!应该商2余100,此时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结果呢?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实践中得到结论,加深了印象。事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这样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亲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四、以活动增进学习的兴趣。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

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11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让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数学课中,教师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合作,在研究教学问题中受到启迪,潜在智能得到开发。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合川区二郎中学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总结下一篇:前任攻略观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