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2024-10-03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共12篇)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1

高中物理是我们公认的比较难学的科目, 特别对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来说, 高一物理的学习更难。初中的学习方法已不适用于高中, 这就形成了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种种障碍。我们老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呢?

一、正确引导, 消除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 一用就错, 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 掌握不全面。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 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 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适当放慢速度,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 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 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 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外围障碍, 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 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 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 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二、激发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做好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 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 拿一段直铁丝, 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 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 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2.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 联系生活。

如在讲动量定理时, 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来, 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 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 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 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小, 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 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 作用时间越长, 作用力越小。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 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 进行军事侦察, 传送无线电波。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毅力。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澄清是非, 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讨论上, 学生对波明显衍射的条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 不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还是小, 只要二者相差越小, 衍射现象就越明显。另一部分学生认为, 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的情况下, 二者之差越大, 衍射越明显, 波长比障碍的尺寸小的情况下, 二者之差越小, 衍射越明显。此时教师从中引导, 我们把波长看作人, 把障碍物看作墙, 把衍射看作人翻墙, 从而很容易断定后一部分学生对波衍射条件的理解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 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 激发学习兴趣。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能力

首先,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来龙去脉, 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 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次, 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 建立物理模型, 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 分析总结得出现律, 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另外, 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 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 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 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 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 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 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 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 其与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2

1、先看书后作业,看书和作业相结合。只有先弄懂课本的基本原理和法则,才能顺利地完成作业,减少作业中的错误,也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注意审题。要搞清题目中所给予的条件,明确题目的要求,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态度要认真,推理要严谨,养成“言必有据”的习惯。准确运用所学过的定律、定理、公式、概念等。作业之后,认真检查验算,避免不应有的错误发生。

4、作业要独立完成。只有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才能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才能培养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检验自己掌握的知识是否准确,从而克服学习上的薄弱环节,逐步形成扎实的基础。

5、认真更正错误。作业经老师批改后,要仔细看一遍,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认真改正。要懂得,出错的地方,正是暴露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弱点的地方。经过更正,就可以及时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

6、作业要规范。解题时不要轻易落笔,要在深思熟虑后一次写成,切忌写了又改,改了又擦,使作业涂改过多。书写要工整,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作业时,各科都有各自的格式,要按照各学科的作业规范去做。

7、作业要保存好,定期将作业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复习时,可随时拿来参考。

二、复习。复习的主要任务是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使知识融汇贯通。同时还要通过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真正成为自己知识链条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复习要做到:

1、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且要同时复习头一天学习和复习过的内容,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关键,特别是听课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更应彻底解决。重点内容要熟读牢记,对基本要领和定律等能准确阐述,并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对基本公式应会自行推导,晓得它的来龙去脉;同时要搞清楚知识前后之间的联系,注意总结知识的规律性。

2、单元复习。在课程进行完一个单元以后,要把全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和结构化。有些需要记忆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记忆。

3、期中复习。期中考试前,要把上半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在全面复习的前提下,特别应着重弄清各单元知识之间的联系。

4、期末复习。期末考试前,要对本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时力求达到“透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

5、假期复习。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完成各科作业外,要把以前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全面复习,重点复习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部分。这样可以避免边学边忘,造成高三总复习时负担过重的现象。

浅谈高一学生学好物理的方法 篇3

现象一:上课听课

学生在上课时很多时候听得很认真,记得更认真。有一次,我到某个班级去听课,看到学生都有一个物理笔记本,老师在黑板上怎么写,学生就在笔记本上怎么写。实际上老师黑板上写的很多东西都是教材上的原话,也就是说学生根本就不需要把这些教材上已经有的内容再摘抄在笔记本上,学生真的是做了一个无用功。学生上课的重点是思考,而不是低头记笔记。真正会听课的同学,往往是前一天把教材内容大致通读一遍,老师第二天上课时边听边把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快速补记到教材上。课后再把教材精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整理上课老师记录的内容,尤其是教材上没有的知识点。这样就保证了课前预习、课堂思考和课后复习。

现象二:家庭作业

我觉得高一学生现在问题最大的就是作业完成的情况与质量。作业是老师用来巩固当天知识的,所以作业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作业的主人。正确做作业的方式应该是先把当天所学的知识点复习一遍,然后再去做作业。据我观察,学生的作业方式可分为百度型、询问型、研究型和抄袭型。这里抄袭型肯定是不可取了,那其他三种类型是否是正确做作业的类型呢?作业是学生对当天所学知识点掌握的一个反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归类,以便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适时调整,查漏补缺。而很多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通过百度查询,询问同学或探讨研究,把这些不会做的题目都完整地做出来了,而且学生和家长都会认为自己学得很认真。但恰恰是学生的这种“认真”,使得我们老师丢失了一份最重要的学生信息,同时学生也会深有感触,即下次遇到同样类型的问题时,当时问会了,现在又不会了。我认为,学生做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是完全正常的,你完全可以把這道题空在那里,但一定要记得这道题你的思维障碍出现在哪里,这样久而久之,你才能进步。

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我仅根据以上两个现象浅谈一下物理的学法。最后我送给老师和学生一句话:老师不在于课堂讲了多少,而在于老师讲的东西学生接受了多少;学生不在于题做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做过的题会了多少。

如何消除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 篇4

一、正确引导, 消除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 一用就错, 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 掌握不全面。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 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 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适当放慢速度, 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 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 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 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外围障碍, 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 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 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 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二、激发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好物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 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 拿一段直铁丝, 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 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 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 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 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来, 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 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 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 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小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 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 作用时间越长, 作用力越小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 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 弄清来龙去脉, 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 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其次, 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 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 建立物理模型, 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 分析总结得出现律, 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另外, 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 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 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 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 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 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 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 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 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 其与三角形中三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四、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自学能力

1.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 而应潜心研读, 挖掘提炼, 包括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 要边读边思考, 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 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 指导学生听课。

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 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 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 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 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 不懂的要仔细听, 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 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

高一学生学习数理化的方法 篇5

听课阶段(超级重要):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同学们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听好课的三要素:(1)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2)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跟着老师感觉走,啥都不用愁)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亲,千万要做到)至于笔记,再把老师讲课的板书条文、重点问题的思考方法,分析思路等简单记下来。(笔记一定要记得快,记重点,实在赶不及就下课再记,最好不要被老师的节奏落下)

复习阶段(重要):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最好要做到自己对知识的了如指掌,不过这也急不得,毕竟高三还会来一次系统的复习的。(做好复习,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的学习啦!)

复习的基本步骤:(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等。然后再复习课文。在这个时候,可根据回忆,有困难或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智慧人生,品味舍得),这样既可节省时间,而且可集中力量来弄通困难教材,掌握重点。(3)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复习时,要十分注意这一特点。对每一项实验,必须注意它的变化、现象,仪器装置、操作手续,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它、理解它。同时,在复习时必须对所做过的实验已观察到的变化,从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回忆、复习,并且还要注意实验装置及操作手续。

高一学生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物理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教学

一、基于物理概念教学

对于物理学科而言,概念就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准确把握概念,才能够真正理解每一道题为什么这么做。如果搞不懂概念,那么物理也是学不明白的。然而物理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很多概念并不容易理解。

二、基于物理规律教学

物理规律主要包括物理公式、定律、法则等。对于物理而言,物理规律就是教学中的主要部分,我们需要透过物理规律去分析问题。所以在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能够具有自己的思维,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够掌握物理规律,从而可以自己分析问题。

三、基于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学会自己探索,从而发现问题、发现规律。目前,我国的物理实验教学并没有太大用处,因为往往是由老师进行演示,同学们依葫芦画瓢,而且结论也是提前给出的,即验证性实验,对同学们能力的提升并无太大用处。所以需要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老师进行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基于物理习题教学

物理学习归根结底是要反应在做题上的,所以对同学们物理习题的教学也绝对不能松懈。每一个物理规律都对应着很多习题,同学们只有将概念、规律都掌握,才能够做题有把握。在习题方面,教师需要首先将习题分类,根据物理规律不同、难度不同分成若干部分,让同学们自己做题,之后进行讨论,可以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具有一些提高性的习题,让同学们能够加强思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五、基于物理复习教学

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可以把所学知识串起来,形成整个知识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也不能完全带着同学们完成,而是应该在适合的时候发挥引导作用,让同学们自己在不断质疑、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提升其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施秀英.简论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37):87-88.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7

一、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别及教学困难的原因

1. 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别首先表现在两个转变上。

即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和对物理问题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转变, 这是高一新生学习物理困难的主要原因。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 它以生动直观的自然现象和实验为依据, 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 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涉及的研究对象看得见摸得着, 便于想象。进入高中后, 物理教学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 像瞬时速度的定义、物体运动图象的分析、弹力和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确定、物体受力分析等问题, 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对此, 习惯于形象思维的高一新生一时难以适应。

对物理问题的认识由定性分析不断地上升到定量分析是高中物理课程相比于初中物理课程的另一特点。初中物理教学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 即使遇到定量计算, 一般来说也比较简单。而在高中物理课程中, 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要作定性分析, 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有时甚至是相当复杂的定量分析与计算。例如, 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确定, 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确定等都是如此。而要在初中所学知识基础上完成这些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上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说有着较大的困难。

2. 初、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上有较大不同。

初中物理课程由于内容较少, 涉及的物理问题相对简单, 且课堂上有较多时间进行教师指导下的练习, 学生只要弄清概念记住公式, 完成教学内容一般都没有问题。而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中, 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这其中包括课前预习、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以及独力地观察和总结实验等, 且高中物理课教学内容多、难度大, 各部分知识密切关联。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 不能及时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 有的仍采用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对待高中物理的学习, 结果是虽然记住了一大堆概念和公式, 而面对具体问题却无从下手。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感到物理深奥难懂, 从心理上造成对高中物理课的恐惧。

3. 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较高, 这也是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的一大原因。

高一物理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表述较多地涉及数学知识;二是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要求相当高。前者主要表现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增多;而后者主要表现为要求学生会用代数式、几何图形及函数图象等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 进行推导和求解, 并根据结果得出结论。但高一新生无论是在数学知识掌握的量上, 还是对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很难达到高中物理的要求。

二、高一第一学期物理教学的措施

针对上述的教学困难, 笔者认为高一第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首先, 教师要正视初、高中物理课程的差别, 正视高一新生在认知上存在的不足, 在初中物理课程的基础上逐步铺开新课程, 注重初、高中物理课程的衔接, 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适应高中课程。高一新生对所学知识表现出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的现象是正常的, 不能要求学生一步到位, 允许学生反复琢磨, 不断深化。

2. 加强直观性教学。

(1) 重视实验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可以有多种方法, 其中做好物理实验是重要方法之一。在物理实验中,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 通过自己的设计与操作, 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加深对规律认识,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 重视物理图景的构建与运用。物理图景可以使抽象的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复杂的物理过程, 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点对高一新生来说尤为重要。高一第一学期刚开始, 就要引导学生不断养成构建物理图景的习惯, 并且能从图景中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 努力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

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高一物理课一开始就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 使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对物理规律要使学生掌握其表达形式, 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 知道其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8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摸索与探究体会到, 虽然高一历史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 教学内容相对枯燥, 只要教师用心准备、组织、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就可以让学生不再讨厌历史科学习, 从而实现快乐学习历史。下面我就谈谈高一历史教师如何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的一些做法。

一、进行趣味教学, 实现快乐学史

魏书生老师在谈学习方法时说道要“善于坚守快乐的阵地”。在上课过程中, 老师要如何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 把枯燥无味转化成有趣快乐, 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调控, 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1. 趣味性导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课前三分钟,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伊始, 学生的注意力还停留在上节课或课间的活动上, 学生情绪不稳定, 如何把他们的注意力极快转移到课堂学习任务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增强学习吸引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式进行导课。

(1) 谜语导入法。

如在教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课时, 我进高一 (5) 班教室后, 先在黑板上写了个谜语———“旧中国圣旨”, 要求学生猜班级一同学名字。原本吵闹的班级一下就安静了,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过来, 纷纷猜测是谁。过了两三分钟, 终于有个学生推出了谜底为“陈玉玲”, 我因势利导, 从谜底如何得出、圣旨的来源、作用再过渡到新课, 学生兴趣盎然。

(2) 对联导入法。

如在教学“美国罗斯福新政”时, 我一入课堂, 就在黑板上板书了一副“对联”:Action, action, and still more action.———Roosevelt (行动, 行动, 更多的行动———罗斯福) Never, never, neve give up.———Churchill (永远, 永远, 永远不放弃———丘吉尔) 在引导学生鉴赏的同时, 提问学生:“从这副对联中你可以看出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什么为政之道?在面对经济危机的紧要关头, 他又是如何行动的?”这一副独特的“对联”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好奇心给提起来了, 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开展、课堂气氛的活跃奠定了基础。

又如我在高一 (4) 班教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这一课时, 先让学生鉴赏一副有关韩信的对联:“生死两妇人, 成败一萧何”, 先让一两个学生说说他们对这副对联的理解, 然后向学生讲解这副对联中所包含的典故, 从韩信的死引出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学生的好奇心被抓住了, 这节课上得也就顺风顺水。

(3) 创设悬念导入法。

新课导入过程中, 创设悬念尤其重要。它起着激发兴趣激发动机、诱发求知欲望的作用。如在教学“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语“世界银行 (World Bank) 执董会于2009年2月13日批准中国汶川地震重建贷款项目, 7.1亿美元贷款将用于汶川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四川、甘肃两省的基础设施和卫生教育设施重建重点用于公路、桥梁、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及医疗卫生设施的恢复重建, 甘肃子项目还包括教育设施的重建。那么中国和世界贫困地区的儿童助学资金也可以向这个机构申请贷款吗?如果发生金融风暴, 那么是否某个国家也可以向它申请贷款?这个机构究竟是怎么来的?”这样创设悬念, 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利于教师授课时的发挥, 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如何导入新课, 因时而定, 因课型而定, 因教学内容而定因学生实际情况而定, 如天气极其闷热, 学生昏昏欲睡, 如学生刚上完体育课, 注意力分散,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变换形式和内容, 使学生觉得每一节课都是一个新的吸引力。教师通过多种导入方法, 如对联、谜语、设置悬念、诗词、电影、小说、漫画、游戏等, 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有了良好的开端, 课堂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2. 优化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如“导演”, 学生如“演员”, 一出“戏”能否演得精彩, “导演”与“演员”的配合要默契。教师要精心准备, 吃透教材, 精心设计、巧妙构思, 在“剧本”的框架内引导学生探究、“表演”, 使学生在充满探究、解疑、愉悦的心境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从而乐学。

(1) 以疑求解, 解中取乐。

教师在分析讲解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住“问题”这个“兴奋点”引领学生分析, 易中天先生的《百家讲坛》电视节目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人的眼球?为什么在看他们的节目时观众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在观看过程中为什么观众的心会始终被他们设置的问题紧紧揪住?同样是一个乏味的问题, 为什么他们说来能让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神入其中?易中天先生品三国一般是先提出问题, 由问题引发人们的好奇, 易先生再来“品”, 通过问题加强与观众间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设疑, 一节课中把要解决的几个重要的问题以新颖的问题形式组织求解,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把他们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 在探究过程中领略到成功的快乐, 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快乐中逐步成长提高。

如在教学“文明交往的航线”这一课时, 针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 我在高一年级三个班教学中, 曾分别用三个不同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分析。第一种,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有哪些?第二种, 十四五世纪, 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 当时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第三种, 什么原因导致“分散的文明的“分散”?要实现文明的链接, 应该要解决哪些问题?结果发现第三种问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他们就会从要解决生产力水平的局限、解决自然险阻、解决人们缺乏沟通的技术及要解决横向交流的驱动力方面思考, 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 小组合作, 竞争求乐。

新课改理念是要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教师起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够像传统课堂一样满堂灌, 因此在教学准备过程中, 教师自己要精心组织、设计, 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 精心设置疑问, 引发学生共鸣, 使其参与到教学探究中去。教师是“导演”, 要突出“导”, 而不能抢了学生“演员”“演”的戏, 否则就不能成为一出精彩的戏, 或者只是一出“独角戏”。

在教学中, 我把班级学生分成7个小组, 每个小组8个人按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 编排1到8号, 回答的问题分必答题与抢答题。基础越薄弱, 小组排号越高的学生正确回答得分越高, 如小组基础最好的1号、2号正确回答得1分, 3号、4号回答得2分, 5号、6号回答得3分, 基础最薄弱的7号、8号回答得4分期末进行统计, 给予优秀的两个小组以奖励, 如带他们去登山、吃斋饭, 或去桃花岛烧烤。这样不但提高了小组竞答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基础薄弱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为小组争分中享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3) 幽默语言, 播种快乐。

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 (Oprah Winfrey) , 之所以成功, 除了机智, 还有风趣、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一节课教学中, 如果教师的语言长时间波澜不惊, 没有跌宕起伏, 就引发不了学生的共鸣, 课堂如一潭死水, 死气沉沉, 学生容易出现疲倦, 更不用说参与活动, 一节课的效率可想而知。我在教学“美国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时, 在讲到罗斯福入主白宫前的总统竞选演讲, 我这样说道:“谎言与誓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听的人当真了, 一个是说的人当真了。”学生一听就乐了, 也进一步认识到胡佛政府的无奈与罗斯福总统的实干态度。在教学“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这一知识点时, 我用了这么一句话“那时的中国人费劲千辛爬上梯子的顶端, 却发现梯子搭错了墙头。”学生在哄堂大笑后沉默了, 并进行了深思。

因此, 适度风趣幽默语言可调节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快乐的课堂可使学生效率翻倍, 在快乐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小结, 在快乐中梳理知识

课堂小结是对一节课的知识进行简要梳理, 可使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 从而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实现知识的升华。充满情趣、灵活多变的小结可触动学生的“兴奋点”, 可使他们在快乐中总结, 增强学习效果。

1. 板书PK, 书写快乐。

在课堂小结环节, 我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扣重点, 利用最简洁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归纳。一次可以让多个小组的代表同时在黑板上进行PK, 以归纳的科学性、准确性、条理性、简洁性、书写工整度和直观感觉舒适度, 评比名次, 得分计入小组竞赛的分数中。这种做法培养了学生的小组荣誉感, 凝聚了小组的协作力, 在PK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在PK中促使他们写好字。在PK中书写快乐, 巩固课堂学习的成果。

2. 主持点评, 激扬快乐。

在小结时, 也可由学生站在讲台上, 以“主持”的形式, 对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点评、小结。在短短的两三分钟时间里, 有的“主持人”模仿电视节目播音员的形式来小结, 有的“主持人”通过谈自己在学习这节课中的感受展开, 有的还自编口诀, 等等。在小结时, 我对学生的礼仪和用语进行了规范化要求, 使他们能把自己当做一个真正的“主持人”来看待。学生在“主持”中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主持”中学习在“主持”中巩固, 在“主持”中激扬青春, 分享快乐。

浅谈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 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一,心理障碍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总是听说这种现象“绝大部分的学生以前有听说过物理难学”,高一的学生总是反应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多,根据多年的经验分析如下:

一、畏难,心理压力较大

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度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等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优化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质量,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中质量上的飞跃。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众所周知,在高考各科成绩中,物理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而在学生当中物理难学成为抹不去的阴影。不良的竞争,过大心理压力的长期作用会使青少年的心理承受力不胜负荷,从而产生学习障碍,结果“台阶”的跨越更显艰难。

二、刻板的学习方法,惰性心理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事实上,学生学会物理,到自己会用物理差距还非常大。从我多年的调查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已是他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缺乏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精神。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少了求知的热情,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思维僵化。“满堂灌”教学法和“题海战术”是产生惰性心理的温床。西方一位颇有名气的未来学者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存在惰性心理的障碍,就不会主动去汲取知识,学不到三、思维负迁移,“晕轮”效应。

思维定势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为正向迁移;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为负迁移。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表现:

1、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

2、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

3、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电压和电动势,电势与电势能,质量与重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4、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切,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产生晕轮效应,成为学习的障碍。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的认识上,学生对鸡蛋碰石头这一物理现象,认为鸡蛋碎了是由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分不清变化和变化率,如速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率;磁通量的变化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等;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学生将其作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一般关系,以滑动摩擦力概念代替了摩擦力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及其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学生将这一特征当作圆周运动的一般特征,以匀速圆周运动概念代替了圆周运动概念。

三、性别心理障碍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10

1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常见问题

1.1 思想和心理“转型”不成功

初三学生在经历了升学的压力之后, 是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对高中生活的新奇进入新的环境。在自豪感和优越感并存的激动心情下, 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大大减弱。一部分同学甚至认为高中学习和初中学习的模式大同小异, 可以通过几个月的突击学习就能将成绩提上来。故而, 在这种心态下, 很多学生都选择了先玩后学。在高一的前一、两个月对学习的重视不够, 而当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才发现, 课程已经落下很多, 追赶困难, 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出现学习成绩下滑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初中的时候老师眼中的“优等生”, 在心理上具有很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进入了高中以后, 可谓是强手如云, 无法再突出自己的优势, 造成了自信心丧失, 自卑感增加, 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 给数学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1.2 学习习惯与高中教学不适应

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中保留着初中时养成的学习习惯。认为高中数学的学习中也会有固定的解题模式, 解题方法。过分地依赖于课后辅导, 导致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较差。只是单纯的延续了初中的学习习惯, 即“课前不预习, 上课记笔记, 下课不复习”, 导致了课前没有对所授课程有简单的了解, 课中没有听明白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对知识的讲解、概念内涵的剖析以及重难点的分析, 课后无法及时巩固、总结知识点。到最后只能为了写作业而机械记忆概念、法则、公式、定理, 这样必然跟不上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

1.3 初高中学习差异大, 学生不适应

高中教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教学来说, 增加了不少内容.加之高考的激烈竞争, 高考试题命题方向的调整等多种因素, 导致高中数学教学中, 为了争取复习时间, 赶教学进度, 提前结束新课, 没有顾及到高一学生的接收水平.另外, 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思维的培养训练, 代替了初中的强化知识掌握和解题为主的培养训练, 这种定位的不同, 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 这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对高一数学学习的几点建议

2.1 调整心态, 尽快进入角色

进入了高中, 每个学生都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初中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而且在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都是经历过中考检验的, 在学习上都有自己的长项。所以, 需要尽快调整好中考后长达2个月的休息状态, 进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在调整身体状态的同时更应该调整心理状态, 踏实地学好每一节课, 认真地学习每一个知识点, 这样就能在学习中逐渐地掌握先机。即使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也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这样就会避免出现自信心丧失和自卑感增强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 数学老师也会在学习上明确指出初高中数学学习的差异和不同要求,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长, 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有勇气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保证, 如何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笔者总结为:

1) 课程学习“三步走”

课程学习的“三步走”简单概括为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这是学好每一科课程的基础。

(1) 课前预习。这是上好新课的基础。课前预习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同时, 使学生在课前接触到了所学内容,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课程做到初步了解, 能够发现疑难点, 找出侧重点, 从而降低课堂学习中的盲目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节省了学习时间。

(2) 课中学习。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 对于已经理解的地方可以一带而过, 把听课的注意力放在重难点和侧重点上, 不盲目地记笔记, 节约了课堂时间, 解决了实际问题, 避免了全盘抄录, 顾此失彼。

(3) 课后复习。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经过了课堂学习之后, 还需要通过反复阅读教材,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新知识与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 复习巩固, 发现新知。这样才能使知识能一环扣一环, 环环相扣, 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2) 作业练习要独立, 解决问题要及时

独立地进行作业和练习, 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理解的必备过程。这一过程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从而在完成作业和练习的过程中, 针对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理解或者思维受阻的地方在第一时间内的到解答。并且将容易出错或经常出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 适当地进行重复性练习, 长期坚持可以使知识用会、用熟、用活。

3) 系统小结, 树立知识结构网络

这是通过积极思考, 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 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 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结构, 这样在学习过程中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为我所用。

2.3 利用初高中内容的联系, 平稳过渡

高一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和初中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联系, 进行有比较的理解, 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到相对轻松。在高一的数学学习中, 可能仅仅是将概念的叙述同初中学习内容进行对比, 就能让学生感觉到高中的定义其实就是从初中的定义中过渡来的, 实质并没有改变, 这样就形成了对应关系, 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印象, 增强了理解。

总之, 数学的学习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具有难度和挑战性的。高一学期打好数学基础, 对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使每一名学生都克服学习上的障碍,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摘要:数学对于刚刚进入到高中的学生们来说, 是具有很大障碍和挑战性的。高一数学的学习又对以后三年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影响高一数学学习的几点常见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能对高一学生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一数学,常见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郝建华.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太原科技, 2004 (03) .

[2]陈志文.如何学好高一数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 (05) .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现状 思考 对策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一线的语文老师越来越不知道怎样上课。面对大量的教材,广大的高一新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通过一学年的观察,发现高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重视,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一一学年即将结束,广大学生从考试的功利性出发,普遍认为学习文本没有用,因为考试不考。因而,他们认为文本可学可不学,学和不学一个样。

二、基础差,能力低,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

高一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很多同学语文基础不扎实,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不懂,理解能力普遍较低。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甚至还不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语文时自然兴趣不浓,甚至影响周围的同学。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很多同学课前不预习,课堂中不能随时动口、动手、动脑,不知道记课堂笔记,部分同学不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课后不知道温习已学过的内容。很少有同学制定一天、一周、一个月的学习计划。平时学习语文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随意性很大。

四、课外阅读量太少,写作水平低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一直到高一,不少学生不会写一篇基本的记叙文。很多同学的作文内容干瘪、枯燥、乏味,没有鲜活的素材。凸显他们的阅读量太少,积累的素材太少。

五、学业压力大,语文学习时间受限

高一学生要学习九门学科,时间紧,压力大,再加上有的学校强调语数外(其实只重视数学和英语),有的科目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甚至直接被挤掉。语文作业、课外阅读等只能在课内完成。

六、整个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

江苏高考改革使许多学校只重视语数外的教学,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学好语数外,高考不失败”的口号。在语数外三门学科中,语文的学习高耗低效,直接影响其它两门学科的学习,有的领导认为“语文上一分,其它两门下十分”,可见,在语数外三门中,领导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领导不重视,年级组不重视,自然教师也就放松要求,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可想而知。

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的内心非常焦急,不禁要发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学生这样厌恶语文学习?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激发广大的学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呢?我想只有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现状,才能改变学生们的学习现状。那么,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应该怎样去做呢?

一、加强学习,确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作为一线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学习,除了要学习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外,更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广泛地学习,课堂上要能够滔滔不绝,游刃有余。而许多一线老师上课时照本宣科,枯燥无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加强备课,深挖教材,驾驭教材要做到得心应手

目前有部分教师,特别是少数的青年教师备课不充分,有的甚至是“火线”备课,匆匆忙忙走上讲台,由于对教材不熟悉,课堂中只能依赖“教学参考书”,“照葫芦画瓢”。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感兴趣?所以,所有语文老师面对新教材,都应该认真阅读,刻苦钻研,细细品味,备课时应查阅大量的资料,做到准备充分。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沉着应对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也才能让学生佩服、敬重你,产生学好语文的积极心态。

三、充满激情,以激情点燃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语文老师上课尤其要充满激情,以自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上课切忌平铺直叙,缺乏生气、活力。对文本的分析,老师一定要将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表现出来,不能将一篇优美的、富有感情的文章按照预设好的所谓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几个题目肢解开来教学。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能是一知半解、挂一漏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要求改变灌输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代之而起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仍然有部分老师不放心、不愿也不敢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课堂中,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有的课堂看上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热闹闹,但是,学生没有真正互动起来,没有真正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所以,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教师要放下架子,变主体为主导;(2)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3)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读的让学生读,学生能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

五、严格要求,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高一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老师必须严格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2)严格把关书写,让学生写一手美观娟秀的字体;(3)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的良好习惯;(4)课堂上培养学生勤动口、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5)培养学生写日记、周记的习惯;(6)培养学生严谨的做题习惯;(7)培养学生积累的良好习惯。

当然,这些习惯非一朝一夕能养成,需要老师长期的严格的要求,不然,语文学习的阵地将会逐步丧失。

学生学习语文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止这几种,笔者提出的几点只是对平时教学实践的思考,可能有很多不当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篇12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量大, 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辅助练习也很多、但是消化吸收的时间却相应地减少. 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严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进入高中以后, 节奏快, 题量多, 学习时间长, 加上父母和教师迫切的关注, 这使青春期的学生感到压力无处不在, 体能和心理双重砝码往往造成大部分学生的为难心理; 从知识角度讲, 小学和初中所面对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相对的逻辑结构较简单, 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容易达到, 到了高中所面对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抽象、综合性强, 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已经适应了初中学习的学生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的时候, 教师不能及时了解, 家长不能宽容乐观理解, 一味地给学生施加压力, 这样内外夹击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在大题量综合型的考试中的成绩下滑, 使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 怕上数学课, 怕碰数学题, 对能否学好数学存在忧虑.

在上课过程中, 教师要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 我们要教会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对比数学知识, 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二、优化施教策略, 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学习数学就是学习解题. 高中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重任. 其中运算能力的培养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只一味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 学生必须通过适度的数学解题训练, 才能培养出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经常性地进行一题多解训练, 以优化学生的运算策略; 通过变式训练, 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 现实不容乐观.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为了赶进度, 特别是专项训练课和练习讲评课, 教学活动常常是教师按事前准备的内容和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讲解, 逢到专项训练课, 便讲几道例题; 逢到练习讲评课, 便报报答案, 讲完报完就算完成任务, 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现有能力发展水平, 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可以置之度外,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 学习兴趣丧失了. 由此可见, 一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以学生为主体, 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部分高一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 或者下了功夫数学成绩提高不明显, 可能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不正确、教学方法不恰当有关.

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应更多地分配给学生, 而不是给教材,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 是学生. 教师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检验教学效果, 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又必须以学生的“学会”和“会学”为归宿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情感意志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等, 在此基础上, 再作必要的引导、启发. 这样, 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知识点的积累、一道题一道题地训练、一次一次错误的校对, 而有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 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 从不注意独立思考, 从不自己研究自己的错误认知, 不懂得比较, 片面花费精力在课外的各类教辅材料, 忘记了教材这个根本. 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数学, 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面对考试成绩不能合理评价自己, 在挫折面前悲观失望, 不能认识数学成绩的提高的渐进性. 高中数学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 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 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 因此, 数学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 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 付出定有回报.

在教学中, 我们一定要重视教法研究, 既要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 又不包办代替, 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 掌握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过程, 掌握解题方法; 还要重视学法指导, 即重视数学方法教学. 数学学法指导范围广泛, 内容丰富, 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 审题答题, 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 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 对解题过程和数学知识体系、技能训练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上一篇:网络文化背景下一篇: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