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2024-09-27

高一学生如何学好生物(共10篇)

高一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篇1

现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 进入高中后, 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成绩下降.笔者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教学内容加深, 思维要求提高, 课堂知识容量增加, 老师讲解习题的时间减少, 学生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另外, 初中的数学学习方法已不适用于高中的数学学习.下面笔者就高一新生如何学好数学略抒己见.

一、初中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 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消化和练习的时间相应地减少了.另外, 初中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而高一数学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等, 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

(一) 思想上松懈

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 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 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 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 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 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 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

(二) 靠记忆去学习数学

初中教师在讲课时, 对知识的讲授非常细致.由于时间充足, 内容少, 学生练习多, 熟能生巧, 必然取得好成绩.

(三) 依赖教师, 忽视自学习惯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 依旧像初中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表现在不制定计划, 坐等上课, 课前没有预习, 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到“门道”.

(四) 在头脑中没有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只注重孤立的知识点

高中数学共有140多个知识点,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往往被学生忽视.学到哪一节内容时就单纯去看哪一节的内容, 学生往往是学到某一章时, 只会做几道题, 不知道这一章与其他章知识之间有何联系, 学习有何区别, 只注意表面信息不善于深入挖掘使得知识之间相互脱节.

(五) 只注重结论, 不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缺乏深刻的理解, 往往只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 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概念, 不善于多方面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六) 没有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学生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听懂, 课后不进行认真消化和总结归纳.学生没有养成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习惯.

三、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 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才能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学无定法, 因为个人因素的千差万别, 所以对于同一学习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只能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各种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和积累, 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 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1. 预习的意义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 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预习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 掌握自学的方法,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 预习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和难点, 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 通过补缺, 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 (3) 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对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在听老师讲解时, 可以做到目标明确, 态度积极, 注意力集中, 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 同时通过预习有助于记笔记, 课本上有的内容不做笔记, 这样可挤出时间认真思考, 认真分析,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 运用“读、划、写、查”四个基本步骤做好预习

“读”———先粗读一遍, 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根据学科特点, 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 (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 、图形、例题、习题等, 预习时应逐层阅读.例如, 看例题时要求做到: (1) 分清解题步骤, 找出解题关键; (2) 弄清各解题步骤的依据, 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的习惯; (3) 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 尽量去体会选例的意图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和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划”———即划层次、划重点.将一节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 分别标出序号.对每层中的重点用“★”号标注, 在重点的字、词下面加“·”, 在疑难问题旁边加“?”, 对各层次间的关系用“=”表示等等.划时要有重点, 切勿面面俱到, 符号太多.

“写”———即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 (1) 写段意:在每一段的书边上写出段意. (2) 写小结:一要概括本节内容, 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在书边说明例题的各主要解题步骤的依据, 在题后空白处用符号或几个字写出本例特点及编者选例意图. (3) 写变式:要求优秀生对例题的条件、结论进行变化, 或由特殊向一般转化, 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 纵向发展.

“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整理出哪些内容已看懂, 哪些内容模糊, 哪些内容不懂, 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 揭露知识的内涵, 挖掘知识的本质, 沟通知识的联系, 并简要地用语言加以表达;做几道课本上具有代表性的习题, 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专心听课, 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 认真做好笔记

“学然后知不足.”听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听课要听教师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听教师如何突破难点和关键点, 听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不能理解的内容, 听教师对一类问题或习题是如何分析和如何总结.有些学生喜欢将老师的板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 这大可不必.做笔记是记老师补充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结论或一些独特的解题技巧;对某些习题只需记主要的解题过程, 课后再进行整理.千万不要只顾记笔记忘了听课.

现代教学尤其是近几年由教法向学法转变的过程中,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上对一些问题的解决, 不是全依赖教师怎样讲, 而是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 展示自己的想法, 或对老师和同学的解法提出不同的看法, 探究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

三、认真完成作业, 做好复习总结

认真完成作业是独立思考,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 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有些学生把作业当成是一种负担, 这种思想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学生应该端正思想在作业中寻找成就感并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及时复习, 系统小结, 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 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 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在复习总结时, 要以教材为依据,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 参照笔记与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主动学习, 善于对比和联想

在课堂中, 学生应该主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 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把由主要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的感性认识向对知识的分析、综合理解的理性认知过渡, 把较多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培养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 提高思维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 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 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交流自己得到的结论,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联想, 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关于三角形、梯形面积与锥体侧面积的联想, 平面问题与立体问题的联想, 数学式与图形的联想, 一般问题与特殊问题的联想.利用对比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对比, 可知它们的图像位置不同, 而对底数分类讨论却一致.这样可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 系统全面地理解知识.

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 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 又要能跳出来, 结合自身特点, 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方法因人而异, 但学习的四个环节 (预习、上课、作业、复习) 和一个步骤 (归纳总结) 是少不了的.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 树立信心, 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范永顺主编.中学数学教学引论[M].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324~328.

[2]互联网.高一新生如何做数学笔记.中小学教育网, 2006.8.2l.

[3]互联网.怎样适应高中的学习.中国高中生网, 2006.6.24.

[4]田万海主编.数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高一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篇2

如何学好高一生物学的方法

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观察比较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比如说,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可以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

综合归纳

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灵活运用

灵活运用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可以解决理论问题或者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者尤其是中学生的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

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生物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我们所说的学习常规,指我们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步骤,包括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等。

高一生物选择题备考建议

一.认真审阅题干,确定解题思路

选择题的题干属于已知提示部分,它规定了选择的内容及要求.现今高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题干的设置更复杂更隐晦更难把握,而此类试题一旦审题失误,必错无疑.故认真审阅题干,清除干扰,挖掘隐含,明确题目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审题应本着以下几个方面:

(1)审限制条件(找“题眼”).限制条件的种类很多,如时间,原因,影响等.限制的程度也不同,如根本,直接,最终等.选择的方向也有肯定与否定之分,如是,不是,正确,错误等.描述的对象也有不同,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表皮细胞,叶肉细胞,根尖细胞,T2噬菌体,细菌,蓝藻, 真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等.这些限制条件,其设问指向不同,往往提示了解题的思路.故应注意相关概念的区别,掌握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审隐含条件.隐含条件是指题干中没有明确给出,而隐藏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图形,图表或生产实践中的条件.隐含条件为题干的必要条件,对顺利、正确解题起着关键重要的作用,是解题成败的关键.故应仔细阅读题干,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挖掘隐含,补充题干.(3)审干扰因素.干扰因素是指命题者有意在题中附加的一些与题无关的信息,干扰考生的解题思路,增加试题难度.故应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分析题干,排除干扰.有些试题利用考生对日常现象和习题训练中的思维定势干扰正确解答,如把娃娃鱼当成鱼类、把霉菌误认为细菌、把果实发育当成果实成熟、把生长素当成生长激素、把选择透过性膜等同于半透膜、把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种类误以为氨基酸数目等。考生在审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并在全卷做完后再仔细审查一遍。?

(4)审图示信息,寻找关键点。图表选择题具有直观、简明且能蕴含丰富信息的特点,便于通过分析作出进一步的推断。考生在解答用图表表示题意的选择题时,要充分注意其中的细节,如横纵坐标的含义,曲线图的升或降、拐点或折点的位置、斜率的变化、题干的文字说明、信息的处理和转换等。

二.根据题型特点,采用不同方法

(1)直选法: 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解答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此方法常用于解答正误型选择题.(2)淘汰排除法:对于那些不能直接判断出答案的题,可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淘汰,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此方法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常用的排除法有五种:①排谬法(排错法):观点本身错误或者包含着部分错误的项要排除;②排异法: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③排重法: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④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⑤排大于或小于项 :知识内容大于或者小于题干的知识范围和规定范围,这样的选项也应该排除。

(3)比较筛选法:将题目所提供的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将与题目要求不符者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对于所提供的备选答案具有二重以上的前提条件或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彼此相似的题目宜用此法.(4)推理法: 解题时, 从已知条件出发, 正确运用有关的生物概念和原理进行步步逼近的逻辑推理,进而求得正确答案.此方法常用于解答原理类和规律类选择题,包括计算型选择题.(5)转化法: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景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烦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干信息转化为自己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或等价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此方法常用于解答规律类和图表类选择题.(6)特殊值法:?主要适用于地理计算类选择题,如果要求的数值比较复杂或者不太熟悉,就可以利用地理学科中的一些特殊数值进行比对,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综合分析法(反证、比较和推理法):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总之,选择题的解法形式多种多样,有时同一题目可以用各种不同方法来进行解答.因此,我们解答选择题时,可以“不择手段”来进行选择,即根据题型的要求,灵活,熟 练地运用各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达到快速,准确求解的目的.超详细高一生物学习技巧

1.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2.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多了就没工夫看了)。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主编)和《高效学习法》(薛金星主编),觉得就很够用了。前者会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帮你夯实基础;后者则服务于课后,归纳比较凝练,重在教授做题的方法,让你快而准做题,冲击高分。

3.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一些卡点的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

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

例如:问:下列哪细胞器可以产生水?然后给你列出了如下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等,A、B、C、D四个选项分别包含了上述细胞器中的几种,你就要动用之前学过的所有关于细胞器内的反应的知识点:在学蛋白质时,学了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场所:核糖体。

在学细胞呼吸时,学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时会产生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所以答案为:线粒体、核糖体。通过这道题,你可以归纳出: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这,就转化成你自己的积累了。这样一来,做题不仅检验了你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还替你归纳、整理了知识点,丰富了你的知识储备所以,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会让你的知识网交织的更紧密,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

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说,选择好坏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

试析如何多途径引导学生学好生物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创新能力

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大多还保留着初中学习生物的想法,就是平时不当回事学,考试前两天背背就行。可考试结果却令学生自己失望,因为高中生物知识点多,前后联系紧密,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而且试题灵活,需要理解题干信息后,综合分析才能给出答案,不是靠简单的背知识。很多学生总是经历几次考试后才能明白这些,但是这时前面学的知识已经丢了很多。那么,怎样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很快适应,尽快入门,学好生物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有了兴趣才可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

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什么“朵朵葵花向太阳。”?为什么“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什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感受生物这门课程的趣味性。例如讲《神经调节》这一节时,教师提问:当用针扎你手时,你是先感觉到疼呢?还是先缩手呢?学生会很有兴趣地讨论回答问题。你再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学生会很清楚、明白地记住这一知识点。教师再问:1如果做体检时采血样,用针扎你手指时,医生告诉你不能动,你为何就能忍着不动呢?2为什么婴儿会尿床、尿裤子,而你有了尿意,就知道要上厕所呢?学生会兴趣很高地讨论这些问题,最后也会自己总结出低级神经中枢(脊髓)要接受发育良好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知识,当然也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融洽师生关系,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佩服、喜欢老师,他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取得成功的条件。那么怎样去爱学生,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重要的是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清楚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带有什么样的情绪。要多和他们聊天,做他们的朋友,疏导他们的思想,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解决。让学生喜欢你,愿意上你的课,课上才能表现积极投入,这对教学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教师应持一种宽容、开放的态度,允许学生提问题,说“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要以平和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交流。

课堂上,教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 一个眼神,有时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动力。例如: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一句“不错”,“很好”,“角度不错”,“理解很到位”的肯定,都会让学生信心倍增,学习干劲十足。

三、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用独特的教学魅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生物课与任课教师有很大关系。教师个人的教学技术手段,过硬的基本功,专业的知识水准,再加上幽默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教师整体的美的教学魅力。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就是一座知识宝库,是一本活的教科书,让学生一见到老师就有一种敬佩之情,有一种想把所有知识都学到手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物概念太枯燥,细胞、分子的微观结构太抽象,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靠死记硬背肯定不行。如果老师的语言做到形象、生动、简练、准确,就会把生物现象描述的更加逼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

当然,一些难记住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作适当口决化。例如:学生对生物分类很容易混,在学习原核生物的分类时,我用“一(衣原体)篮(蓝藻)子(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比较容易记得住,提高了课堂效率。

面对严谨枯燥的知识,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个小笑话,讲个小故事,来刺激学生疲劳的神经,唤醒学生用有意注意来学习,适度放松后,又会达到较好的精神状态。

四、注重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生物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体现生物知识。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讲解生物知识,学生会感到学生物有用,例如:我们讲细胞代谢时,教师会谈到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症,这些病的患病原因、症状,为什么长胖容易减肥难,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实验的乐趣。教室窗台上种上几盆花,可以观察植物的向光性,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讲细胞分裂时,有丝分裂也好,减数分裂也好,都很抽象,学生看不见也摸不到,理解起来很难到位。在上课时,用细铁丝的拉伸状态和螺旋缠绕来讲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学生很容易理解。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规律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上课时可以两人一组合作来做模型,用黄色、红色橡皮泥做出染色体、染色单体,注意它们的长度、大小,然后根据细胞分裂时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做出相应时期的模型,每次移动橡皮泥的时候,尽量一次移动所有的染色体,像在活细胞中发生的那样。然后,在两极有染色体的部分画出细胞轮廓,代表新细胞的生成。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贴近实际。活动后,各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用语言和图解说明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甚至还可以在电脑上制作细胞分裂的动态模型。学生积极性很高,掌握的知识也深刻。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应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参与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中,老师习惯于“满堂灌”,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课堂的配角,教师只注重学习的结果,不注重学习的过程。

古希腊哲学家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想把头脑真正地点燃,教师就不应该是一个好“演员”,而应是一个好“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给予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采用不同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的主体,或合作,或互动,或探究。也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点燃学生创新求知的火苗,他们才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这种方法学来的知识远远比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要深刻的多。

如何帮助中职高一学生学好数学 篇4

1 上好新生的第一堂数学课, 吸引学生

首先要上好这些学生进入职校的第一节数学课,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要比忙着给他们讲述点滴知识重要得多。因此, 我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第一堂课。每位教师的授课特点不同, 第一节课的内容也就有所变化。但无论如何, 我认为第一节课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性。中职学生认为接受职业教育是等而下之的无赖选择, 许多学生是带着“混日子”的消极心态进入学校的。针对这种现状, 如何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和消极心态是第一任务。2.趣味性。刚进职校的学生确实存在着基础差、不用功等问题。但从学生角度来说, 他们是否也在抱怨数学枯燥无味, 至人昏昏欲睡呢?有的老师自己都认为枯燥无味、抽象难教, 学生怎么能喜欢呢?只有具有趣味性的第一节课,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可接受性。开学第一节数学课, 教师就应对学习的五大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作业的规范化, 独立完成, 订正错题等等。让他们一开始就培养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 灵活运用教材, 备好每一节课, 留住学生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但教材内容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要客观地认识教材, 发挥老师处理教材的灵活性。为了更好地留住学生的心, 我们要根据教学实际, 因材施教、紧贴教学法加工、组织教学过程。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 由于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 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根据我的实践, 我认为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 注意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衔接。第一章课时数要稍有增加, 加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 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 从而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通过上述方法, 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 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念。

3 掌控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

数学教学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 这一过程受学生的心理规律、认识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因此, 在教学工作中不但要从现实出发, 考虑课程安排工作的合理性, 老师教学的有效性, 更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职中学生的基本素质参差不齐, 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只有遵循客观规律, 优化教学过程, 才能把教学搞好。这又涉及到对教学过程掌控的问题。

首先, 定量控制。每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容量的大小会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成直接影响。应试教育下的大题量训练不符合中职学生的现实素质和培养目标。量繁次频, 不但教学不胜重负, 还违背了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规律。因为思维的发生和发展既有一般的普遍内涵, 又表现出个体差异, 不适宜的量会阻碍学生正确概念的形成, 影响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 失去了教学的目的和价值。

其次, 定度控制。对于中职学生, 要做到进度适宜, 强度合理。尽管个性差异允许发展有快慢, 但决不可以主观地赶进度, 也不可以食大求全、随意提高要求。中职的许多学生就是因为一些初中教学的“度”失当而导致情绪冷漠, 失去上进心的。虽然职中教材与普高教材在知识点上差不多, 但在难度上却要简单得多。因此教师要仔细摸清班级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 制定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度”控制, 掌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课堂上, 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 他们完全有能力学好数学。

4 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型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因此, 在学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还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 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 提出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可设立“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知识, 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建立符合个体认知特点的知识结构。另外, 在教学实践中, 师生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 只有交流和沟通才能相互理解, 才能群策群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 怎样建立一种交流平台呢?我认为可以以学生的日常作业为突破口, 让每位学生在每次作业的后面写上自己的要求、想法和体会等, 不拘形式, 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 畅所欲言, 教师视情况写适当的评语, 交流互动。这样既达到了上述目的, 又及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 是一种很好的师生交流方式。

中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篇5

1、针对生物科学的特点,学好生物课应做到以下几点: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不能单靠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要重视学习方法,认真观察实验,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不重视观察和实验,就不可能学好生物课,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障。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的科学,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时,应注意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生活实用价值。

应试角度:

1、课本真的很重要,一定要认真记忆。否则面对一些填空题,就算知其意,也填不出能得分的答案。(多少生物竞赛生转回高考的切身感悟)

2、做题,尤其是选择题,一定要体会出题人的意图,理解式的作答。千万不要死钻牛角尖。生物毕竟不像数理那么精确,题干中有模棱两可之处是很正常的。

3、适度做一些题,培养思路和手感,因题目本身不难,无需用题海训练。

做学问角度:

1、生物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在生活中应用极广,要联系生活,培养学习兴趣。让兴趣引导,以成大器。

2、生物是一门深邃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涉及知识较浅。遇到理解不透的问题,如果有时间,不妨查阅大学相关书籍,从而加深认识,从更高的角度来理解,同时能增加成就感,以促学业。

3、不懂就问,多与老师同学交流。遇到繁杂的地方,给老师讲一遍,让老师听一听你的认识,纠正其中不对之处。(这招很管用,真的)

如何学好高一化学初探 篇6

关键词:调查分析;多种方式;查漏补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80-01

高一新生在开学后渴望学习新知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化学却要复习初三内容较长时间。部分新生认为复习课枯燥乏味,“新瓶装陈醋”,提不起精神;一些教师也不认真对待,不复习初三内容就赶进度或者草草复习就开始新课学习。还有教师不了解初中教材的变化,还使用初三旧教材来复习,这些做法都对过渡复习的科学规律性认识不够。过渡复习的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1)教材内容的需要。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定量分析,记装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另外初中教材文字活泼,有较多插图,还有贴近生活的一些选学内容,具有较好的可读性,教材内容的表达易于理解;相比较而高中教材显得平白、呆板、难懂些。

(2)学生学习的行为特点的需要。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背记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識“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向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

认识到过渡复习的必要性后,就要扎实抓好过渡复习,消除知识过渡中的“台阶”和“障碍”。要保证顺利过渡,可努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这是做好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从1995年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经过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二、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如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还要使学生认清初中知识既是高中化学的基石,有些知识点在会考、高考中也占有一定地位。

三、及时查漏补缺,适当拓宽延伸

既要针对初中知识重点突出地复习,还要对忽视和薄弱问题及时弥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有以下三个方面急需弥补:

1、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等概念和理论,也没有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高中讲到就感到突然和陌生。这些知识应在复习中注意弥补。

2、关于溶液较高要求的计算。在初中关于溶剂和温度发生变化时溶解度的计算不做要求,以后学生却要在高中习题中常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要适当加深一些。

3、有些选学内容。设立初中选学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既要提高整体素质,还要兼顾少数优秀学生的升学。有些初中教师认为不是“双基”,既不讲解也不指导阅读。有些初中教师很好处理了素质教育和高中升学的关系,采用分层教学法,就是针对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应讲授深浅不同的内容。还要利用初、高中知识的内在联系,适当地拓宽延伸一些概念和规律。如讲解燃烧、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范围将在高中进一步扩大,原概念就显得片面和狭隘,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四、保证专题质量,“分散”贯穿始终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篇7

一、导致高一新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

1.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特点上有了较大变化

(1) 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在数学语言的抽象程度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 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 等等。学生一下子还不能适应。

(2)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容量变大了, 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同时辅导课又少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适应这种变化, 学习方法还停留在初中阶段, 没有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3) 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初中阶段, 老师通常为学生将各类题型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 学生只要记忆模仿。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新生在短时间内要想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还相当困难。

2. 进入高中后学生顺延了以前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动机不明确,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麻痹思想。有些学生自认为很聪明, 在初三临考时只发奋了两三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 因而认为只要高三临考前再发奋几个月, 就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2) 学习方法不当, 不重视基础一味蛮干。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认为基本题只要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却很感兴趣, 认为这样可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买了一大堆资料, 晚上加班加点, 钻研难题, 乱套题型;到了白天无精打采, 上课根本听不进, 对概念、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只能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3)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直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前不预习, 不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 什么地方该详细听, 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他一概不知。所以笔记只能全盘抄录, 顾此失彼。课后复习更是能省就省, 或是走马观花。课后作业不独立完成, 翻书本笔记或交头接耳, 应付检查, 更谈不上什么归纳、概括、系统小结了。

二、学好高一数学的要点

1. 选准好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知识体系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中的数学知识, 大多是本源性、派生性知识, 因此初中学习基本采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方法;而高中学习基本采用“已知理性认识到新的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方法。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 是高中教学的难点,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2. 注重自己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 课前要认真预习。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 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 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 要讲究质量, 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 把握重点, 突破难点, 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 上课专心听讲并认真做好笔记。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关键环节。课前预习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 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 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认真做好笔记并不是全盘抄录, 而是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

(3) 及时巩固复习并归纳分类整理。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每天作业前都要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 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 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形成板块结构, 并将复习成果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

(4) 独立作业并书写规范。作业是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查;是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通过作业, 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能将所学知识由“会”到“熟”。如果作业不能独立完成, 就起不到做作业的效果。另外平时作业就要书写规范, 只有做到平时如考时, 这样考时才能如平时一样得心应手。

(5) 勤学好问。“三人行, 必有我师”, 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后还不理解的问题, 以及课后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做到不懂就问, 绝不带着问题过夜。

3. 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

(1) 培养自己准确的计算能力。有些同学认为计算是否准确只是个细心问题。我要说的是平时作业不细心, 怎能保证考试就细心呢?准确计算的能力, 要靠平时认真坚持和严格训练才能养成。几乎每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 都离不开计算, 因此, 同学们要明白这一点, 并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从严要求自己, 培养自己算得快又准的能力。

(2) 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课堂上教师有时会安排一些内容让同学们去自学, 同学们要抓住这个机会认真自学, 并将自学的结果归纳总结, 然后与老师的结论进行比较, 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从“学会”上升到“会学”。

(3)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高一开始, 同学们可试着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 认真地重证、重解, 并适当加些批注, 特别是课上的典型例题课后自己要重新分析, 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并做好解题反思, 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以便推广和灵活运用, 从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对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的一些看法。今后我还会在教学中继续分析新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努力找到适合他们的最佳学习方法并给予指导, 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隆忻.数学思维与数学方法论概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2]丁尔升编著.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10.

谈谈高一新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篇8

一、要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习惯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子者”作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同学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学习数学总要带着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了疑问,会引起自己的好奇心。上课前要准好一切,并能专注于教师的开头,配合教师讲课,经常将自己的思路与教师讲的进行对比,试试看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有没有比老师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思考问题要注意归纳、总结,挖掘自己的学习替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还要注意把数学问题回到实际中去理解,这样才能使自己所学知切实可靠。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二、要提高听课的效率

课堂是大多数同学学好数学的重要场所,因此提高听课效率,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时,总要带着问题和自己的想法去认真看教材、看资料。不要以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没有必要预习。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未掌握好的知识要及时复习,以减少听课的困难。

2、听课过程要有科学性。

首先应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教材、草稿纸和预习时的疑难问题,课前不应做激烈运动和争论,或看其他课外书,以便自己尽快平静下来,最快进入学习状态。一般的老师都会把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窍门在上课时很自然地说出来,而不会把它写在黑板上。因此,上课时做个有心人就特别重要,能把握住老师分析问题的关键也许就是你学好数学更好的捷径,可以没有笔记本,但须有一个备忘本和错题本。在备忘本上记下知识点,在错题本上记下易错的题目、错误的答案和错误的原因,千万不要忘记写下原因。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同时还要注意教师的板书,理解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以便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分析老师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问题,有时还要记下教材重点、听课的重点、思维方法等,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三、数学的学习方法三步曲

1、要对概念和定义进行严密的思考。

很多同学学不好数学,关键是因为对概念没有进行严密的思考。数学中的概念数量众多,每一个都有其确定的使用范围,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在解题时有据可依,而不是乱套公式、定理。理解概念的定义就是要明确定义中每一个字的意义,以及它的适用范围和各种拓展出来的结论。

2、要对结论和例题进行认真的分析。

一般情况下,一个数学结论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创造性的证明,这种创造性的证明往往要通过观察、归纳总结才能得到。很多同学学数学往往只记数学结论,不理解结论的发现过程,这样是不可能把数学学好的。这些同学做题时往往只是死套公式,碰到稍难一点的题目,就束手无策了;还有的同学不重视对例题的学习,以为例题只是一个普通题目,可以不必重视。实际上,课本上的例题是非常典型的,它们对理解一些性质、结论以及做好习题有相当重要的帮助,所以,要深入理解、仔细研究,从中总结出方法和规律。

3、要对课内外习题进行大量的演练。

一个没有做过大量数学题的人要想通过高考数学考试,是不大可能的。做习题的原则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课本上的习题要全部彻底地做完、弄懂。课本上的习题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习题。认真地做完课本上的习题,就基本上能对相关的定义、结论有一个良好的掌握,此时再选做课本外的习题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2) 尽量多做课本外的习题。不管怎样,仅靠课本上的习题量与习题类型是远远不够的,出题人总是在题目的难度与速度上加重分量。没有一定的习题量就不会有对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理解。因此,应多做课外习题,加快解题速度,掌握更多题型的解题方法。

(3) 对做过的习题,要善于总结摸索各种题型的一般解法。解题要讲究质量:一是习题的质量,二是求解的质量。习题的质量就是题目要精选,不要什么题都做;由于题型重复、题目类似,学习是低效的,将类似的题目和看似类似实则相差甚远的题目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这一类题型的解题规律。因此,要善于在题海中精选、精挑、精练或做老师推荐的习题,挑选题目只是从客观上避免了题海的负效应,要真正从练习中受益,还得学会主观上提高做题效率,也就是充分利用每一题的价值,既要理清命题者的思路和自己解题思路,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求解的质量就是要不断总结各种题型的一般解法。题海茫茫,如果不能“解决一题,熟悉一类”,则何年何月才能学好数学呢?所以要不断总结解题技巧,发现题目差别,摸索解题规律,这样才能真正领悟数学的真谛,在开动脑筋,尝试变换不同的解题方法的同时,使解题方法最优化。

(4) 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养都必须学习、理解、训练、应用中得到发展。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高一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篇9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知识内容剧增。不少学生反映, 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 觉得离生活很远, 似乎很“玄”。另一方面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确实,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 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 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并且在原有基础上知识内容剧增, 加上数学语言的抽象化, 对学生思维能力各方面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二、高中生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 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 套用的“模子”没有了, 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 还像初中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 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剖析概念的内涵, 分析重点难点, 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 白天无精打采, 或是上课根本不听, 自己另搞一套, 结果是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3. 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 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 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 但对难题很感兴趣, 好高骛远, 重“量”轻“质”, 陷入题海。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 还必须“会学”, 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 有良好的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 时间安排合理。课前自学, 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和好奇心。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 满足感官的兴奋性, 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 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 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 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 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 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2.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 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 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 同学们要知道,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 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3. 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 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 平时注意观察, 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特别是, 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 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 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 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 都有利于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学数学的几个建议

记数学笔记, 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 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 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与同学建立好关系, 争做“小老师”, 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争做数学课外题, 加大自学力度。反复巩固, 消灭前学后忘。

摘要: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 进入高中阶段, 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高一学生来说, 如何学好数学, 做到对数学每一道题随机应变的解答出来, 至关重要。

高一学生如何学好生物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数学能力;转变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比较突出: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知识内容剧增。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另一方面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在原有基础上知识内容剧增,加上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各方面提出了新的高要求。

二、高中生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学习数学兴趣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课前自学,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和好奇心。听课中要配合老师讲课,满足感官的兴奋性,培养思考与老师同步性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把概念回归自然。所有学科都是从实际问题中产生归纳的,数学概念也回归于现实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坐标系的产生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2.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同学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3.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共五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培养的。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平时注意观察,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有利于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学数学的几个建议

上一篇:创建专业服务的平台下一篇:不同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