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

2024-10-06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精选12篇)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 篇1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

幼儿在入学前就接触过许多新奇的玩具,做过多种游戏,入园后面对的玩具或许没有家中玩具那样新颖、吸引人,幼儿可能会没有兴趣不知所措。作为教师,适时进行指导非常必要。孩子喜爱游戏,尤其是运用多种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的活动,他们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游戏操作中通过多种动作和多种变化,产生愉快感,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一、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结构游戏兴趣

小班幼儿年龄小,好奇,注意力易分散,怎样让看似普通的结构材料吸引他们呢? 首先我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认识到玩具的变化。如让幼儿观看老师利用大型积塑插接自行车扮演家长接送孩子,用雪花片插接篮子装东西,用大型积木搭房子和山洞做体育游戏,他们感到很兴奋。然后带领他们去参观大班小朋友有主题的结构游戏,如他们结构公园的门、亭子、小河、小桥、娱乐场所中的小动物、铺的路等,并让幼儿进入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参与创作的欲望,在这时放手让幼儿给哥哥姐姐当小帮手,让他们试着去拼搭、插接,初步感知各种材料,为以后独立游戏奠定基础。

二、认识各种材料及用途,教给幼儿简单的结构技能。

小班幼儿刚开始玩时,要先教他们认识结构材料的名称、形状、颜色、大小,再示范怎样结构。如插接小动物时知道眼睛、嘴巴、身体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可用什么来插,选几个等。插接时要小孔对小孔,往中间插,而胶粒玩具却要孔对孔向下轻轻一按。我利用较形象的语言、编成儿歌的形式让幼儿体会。如结构时念儿歌:“眼睛对眼睛,小手拉小手,去找一个好朋友⋯⋯”这样幼儿易掌握有的插,有的拼,有的搭。然后教幼儿怎样加宽,怎样变高,又怎样才能合拢,同时启发幼儿想象结构成形以后像什么,还可以怎样变,然后让幼儿自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帮助幼儿选择材料,用语言提示幼儿比一比,想一想,选择适当的材料表现物体的色彩和形态。

三、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幼儿确定主题,较准确掌握主题特征。

在引导幼儿独立游戏时,针对我班幼儿年龄特点,以结构简单的单个物体为主,如鸭子、小鸡、长颈鹿等小动物、自行车、摩托车、飞机、船等交通工具,还有其他的如花篮、手枪、人、桌椅、冰箱等。指导幼儿进行结构时,首先引导幼儿较准确掌握这个活动中主题的特征,如插接飞机,让幼儿认识形状、大小,飞机的主体、机翼、机尾,用什么材料等,再示范怎样插才能插出机翼和机尾。插花篮,幼儿易插接,但难点在于篮柄,这时应让幼儿掌握篮柄是向上斜插而成的,可让较能干的幼儿在插好后进行创新,并帮助个别儿童。在老师的参与下,进行简单有主题的活动,让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激发进一步创新的欲望。

四、丰富游戏环境,提供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结构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游戏时,教师适时提供一些半成品,让幼儿自由选择某些材料来满足需要,如以物代物,把某种物品假想成需要的物品,用纸屑当饭,把彩色挂历纸剪成各种形状放在盘子里当菜,点心等,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让幼儿有充分的余地去创新。幼儿结构游戏可采取独立游戏与合作游戏相结合,大小朋友带动较小的幼儿,老师与幼儿共同合作,会创造出更多有趣而有主题的结构游戏。对提高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我班幼儿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幼儿喜爱并知道用、大型积木在地面上结构大门、小桥、楼房、小路、火车等,而胶粒对小朋友来说更灵活,变化更多,他们能结构出动物、用具、玩具等。值得说明的是幼儿在游戏初期拼搭出来的不很形象,但他们会说出名称,在这时,教师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而应用赞许的眼光来支持、表扬他们,让他们有信心来完成各种结构游戏。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 篇2

一、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丰富知识, 是指导结构游戏的 前提

知识与经验是幼儿从事结构游戏的前提, 生活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丰富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从一定意义上讲, 幼儿结构游戏水平的提高, 也正是幼儿知识经验水平不断提高的反映。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与个别幼儿交谈, 例如谈谈他们家中有哪些家具、都是什么样的, 你住的房子是什么形状的等等, 通过交谈有些孩子能讲出自己家中的家具和所住房子的形状。孩子们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丰富了, 也就能拼搭出相应的积木来了。

二、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 是指导结构游戏的基础

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气氛, 会使幼儿产生遐想, 从而萌发做游戏的愿望。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由活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 幼儿就难以在游戏中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 做好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首先, 要有宽大的场地, 使幼儿在玩时方便并不受外界的干扰, 还能够满足幼儿自由、自主拼搭的要求。其次, 保证充足的时间, 也就是说,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要为幼儿腾出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 放手让幼儿自己玩。第三, 在提供玩教具材料方面, 应选择一些色彩鲜艳、体积适中、操作方法简单、材料轻便安全的积木和插塑, 以及半成品的操作材料, 这样不仅可以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玩具, 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 是指导结构游戏的最 好方法

首先, 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兴趣是人对某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 这种兴趣促使幼儿去积极探索新事物, 并从中得到心理满足。因为小班幼儿入园时间不长, 除积木外, 其他拼搭玩具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入园前从未见过, 也不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以及用途。幼儿感兴趣的只是玩具本身的色彩和奇特外形, 而并非是拼搭活动。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 可使幼儿充分领略“积木、插塑”的奇妙;教师的动手操作, 则会让幼儿由惊叹、佩服转变为对结构游戏的兴趣, 而且在共同游戏中接近幼儿, 幼儿会感到亲切, 自然便于教师观察、指导。

其次, 小班的结构游戏比较适合教师以角色的方式进行指导。这种形式, 不仅便于幼儿观察、模仿, 而且还可以使游戏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如, 一次指导幼儿玩汽车城的游戏时, 我扮演买汽车的人, 在“顾客”的要求下, 幼儿很快进入角色, 制作起“汽车”来。幼儿十分感兴趣, 制作了许许多多的汽车,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 这种方法虽然容易使孩子们接受, 但教师参与游戏也要把握好时机。也就是说, 不一定开始时教师就要担当某一角色, 如果游戏不需要教师参与时, 教师则应主动退出游戏。教师参与游戏, 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 不会破坏游戏的进程和效果, 能为幼儿自然接受。同时, 教师参与游戏也使幼儿有一种亲切感, 使幼儿更加愿意参与到游戏之中。

四、利用讲评、比较作品, 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 能力

通过讲评, 让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让幼儿明辨是非, 吸取他人的知识经验, 肯定幼儿在结构游戏中做的努力, 培养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在每次结构游戏结束时, 教师都要引导幼儿欣赏、评价作品, 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评判来提高幼儿对美的理解感受, 并促进幼儿表现美的能力。同时, 对幼儿所表现出的独立性和互助友爱、忍让和合作等优良品质和精神, 教师要加以赞扬和肯定, 对一些不良行为和品质要给予适当批评, 以免在以后的游戏及各种活动中再现。

指导小班幼儿游戏交往的策略 篇3

教师作为游戏的指导者与引导者,要从幼儿身心健康和完成活动目的等诸方面考虑:如何正确处理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问题,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游戏中问题的发生原因有很多种,面对幼儿的交往冲突,教师不能一概而论,盲目地用粗暴、恐吓的方法及行为去阻止,这是不可行的;用敷衍、忽视的态度对待也不可取;而每次冲突都由老师来做“包青天”更是治标不治本的笨办法。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交往冲突。

案例一:

到了户外游戏的时间了,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来到大型器械区,讲解过注意事项后,孩子们各自玩开了。浩浩、墨墨、鸣鸣首先抢占了大摇篮,并很快就把摇篮荡了起来,发出了欢快的笑声。走得慢的天天这时才来到摇篮前,看着玩得高兴的伙伴们,天天的眼中满是羡慕地走开了。几分钟后,天天又来到摇篮前,可是浩浩他们却没有停下来,天天有点着急,却没说什么。当浩浩的笑声吸引着天天再次来到摇篮边时,他仍是站在旁边羡慕地看着,一句话也没说。

娃娃家中的玩具娃娃换成新的了,这个新娃娃穿着漂亮的花裙子,眼睛会动,头发打卷儿,她会和小朋友说话,还能发出好听的笑声呢,小朋友们可喜欢她啦!今天轮到琳琳和金金做娃娃的爸爸、妈妈,琳琳抱着娃娃可开心了,一直不撒手,金金只好跟着她走到东、跑到西,有好几次,金金伸出手想抱抱娃娃,可琳琳没看见,金金只好把手又放下了。一直到区域游戏结束,金金也没能抱到娃娃,他难过地哭了。

应对策略——语言请求法

小班的幼儿在集体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有着交往需求,而语言是他们与人交往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交往问题是难免的,同时一些幼儿由于胆小、不自信而在陌生人面前沉默、不敢大声说话,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语言水平低下,而是表达意识不强。那么当幼儿发生交往问题时,教师要对此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吗?当然不是。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来到现场,关注着幼儿间交往行为发展,但是不要急着介入,而是要指导幼儿在实践中学习自主解决与他人的矛盾:引导幼儿清晰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想法,并学会协商。比如上述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其实可以明显感觉到天天对于摇篮游戏的渴望和金金想抱抱娃娃的渴望是一样的,但由于孩子的交往障碍,他们只能站在一旁观看或让自己成为一个跟随者,导致自己的需求无法满足,情绪低落。这时,教师要充当沟通者的角色,教会幼儿使用“语言请求法”满足自己对于游戏的需要。还是以天天和金金为例,他们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我用同一个问题来进行引导:他们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你该怎么办?并引导他们用:“请让我抱一会儿,好吗?”和“能让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之类的语言请求法表达自己的意愿,使他们获得有益的交往体验。皮亚杰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为思维服务的,游戏是语言实践的最佳时机,而我们教师则必须随时把握这样的时机,提供幼儿锻炼的机会。

案例二:

幼儿园在两楼间放置了一些玩具,其中秋千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但大多数时候,这个秋千会被个子高大的雷雷抢走,其他小朋友要等他玩累了才能继续上去玩。自从老师教了孩子们“语言请求法”后,主动开口的小朋友变多了。一次,阳阳、宇宇和文文同时向雷雷发出了请求,雷雷愣了,他乖乖地从秋千上下来。这时阳阳先伸出手抓住了秋千的绳子,宇宇和文文看见了也伸手要去抓,可阳阳已经坐到了秋千上,一阵争抢过后,阳阳哭着到老师身边告状去了。

应对策略——互相轮流法

小班幼儿的游戏处于初始阶段,游戏过程中有时会因为争抢玩具等原因发生冲突。此阶段的幼儿尚不具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上述案例中,能够运用“语言请求法”的孩子是值得老师肯定的。孩子们伸手抓绳子时的想法是:我已经说出了请求,那么就该我玩玩具。这时我们必须引导幼儿理解:人多,玩具少时该怎么办?争抢当然是毫无意义的,只能耽误时间造成不愉快。在上述案例中,我和阳阳一起来到秋千旁,对孩子们提出问题:只有一架秋千,三个人都想玩,怎么办呢?大家不约而同地说:“一起玩!”我又接着问:秋千上只能坐一个人,怎么办?阳阳想了一下说:大家轮流坐!对了,看孩子们多聪明,只有采用轮流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而且,自己想出的游戏规则,在以后面对游戏材料、器械数量不足,难以分配时,也会自然想到轮流玩。在轮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个别幼儿纠正独占、凌弱、争抢的不良行为,而且会使幼儿逐步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培养了互惠的意识和能力。

其实在整个游戏冲突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过多介入其中,而只是用一句话稍稍提示了幼儿,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发展了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而且让他们尝试如何自己解决问题,丰富了幼儿的有益经验,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行为的体验。

案例三:

今天的区域活动中,好几个男孩子都选择了建构游戏,这大概是因为建构区中有电动的挖土机。军军、林林、童童都想玩,可只能一个人操纵遥控器,于是大家决定试用“互相轮流法”。可没几分钟,他们就吵了起来,军军说:“林林,你玩了很长时间了,该我玩了!”林林却挥手说到:“别吵了,我还没玩够呢!你再等会儿。”这时,童童一把抢过遥控器气呼呼地说:“我一次还没玩呢,我要玩会儿!”

应对策略——数数计次法

其实,孩子们懂得等待与互相轮流,也明白谦让的道理,但是面对好玩、刺激的电动挖土机,孩子们实在是割舍不下。于是,我再次引导孩子们在“互相轮流法”上继续总结规则,我对孩子们提出:“轮流时,是不是可以想个办法让大家都玩到?”军军赶紧说:我来数数,数到10,就让我玩!”这个方法得到了林林和童童的响应。在冲突发生过程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相信幼儿的能力,为他们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解决冲突,教师只是作为一名小小的引导者适时地介入加以协调帮助,我想这样不仅可以平息幼儿之间的冲突,而且对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认识到他人可能会与自己有不同的态度与看法,孩子间最初的友好关系也是在游戏中产生的,并渗透于整个游戏中。交往的需要,将提升他们建立友谊的动机,使他们去注意同伴的优点,并由此引发出“善良”、“同情”、“关怀”等积极情感引导他们积极开展与同伴的交往。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解决幼儿同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其关键在于让幼儿学会自主交往、自主解决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为: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永恒的命运。

幼儿园小班结构游戏教案 篇4

第1篇、小班结构游戏活动教案:城堡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拼太阳,增强动手动脑能力。

2、体验结构游戏的乐趣,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

活动准备

1、雪花片若干筐。

2、教师范例一个。

活动内容与指导

一、结构游戏:城堡

1、教师出示拼好的范例,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看,你们看,这么大的房子像什么呀?(城堡)城堡和我们看到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的?这些城堡长得都一样吗?

2、教师讲解拼插过程。

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不能和小伙伴抢花片,并保持地面的整洁。

(2)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拼。

(3)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完成作品。

4、幼儿拼插,教师在旁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配色的能力及城堡的大小高度。

5、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游戏目标:

第2篇、小班结构游戏活动教案:美丽的公园教案

1、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共同建构完成主题。

2、巩固幼儿合理布局的能力,并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建构。

游戏准备:

1、教师布置好游戏场景。

2、结构材料:雪花片、立体建构积木等。若干辅助材料:皱纹纸、硬板纸、罐子等。

游戏指导:

一、手指游戏导入

1、复习手指游戏《点点虫》。

2、春天的公园会有些什么呢?

二、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的经验,想象鼓励创造

1、老师这里有几张设计图,请幼儿根据设计图来用各种材料来建构一下。

2、出示图片,介绍建构内容及材料运用。

三、交代建构要求:

①我们走路时在哪儿走?

②碰倒了别人的积木怎么办?

③建构时声音要小点,完成了要学会收拾。

2、幼儿自由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建构。

四、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活动目标:

第3篇、小班结构游戏公路上教案

1、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共同建构完成主题。

2、巩固幼儿合理布局的能力,并尝试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建构。

活动准备:

1.建构草图,各种建构材料如:雪花片,多孔插塑等.及一些辅助材料如:花,树,牛奶盒等.2.已经尝试合作建构<十字路口>.活动过程:

一、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回忆,引出建构主题.回忆上节活动内容。

师:小朋友,我们上次尝试建过了十字路口,今天我们再来建构一次有关路的主题:马路上.二、请幼儿讨论说说马路上都有什么?马路旁边又有什么建筑物?;.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设计出马路上的草图.师:1.马路上都有什么呢?(各种车辆,及红绿灯等)

2.马路旁边有什么?(超市,房子,幼儿园游乐场,公园等)

三、出示一些辅助材料,让幼儿说说这些辅助材料可以用来做什么?

游戏目标:

第4篇、小班结构游戏活动我家的家具教案

1、能用方块积塑进行插接。

2、能注意构建物体的形象。

游戏准备:

1、情境创设:家的场景

2、材料准备:软塑小精灵、木头积木、方块积木、各种大小的盒子等

游戏过程: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利用积木积塑有序地建构好十间平面房间。

师:(出示小熊)小朋友们好,我是小熊欢欢。我家搬新房了,可是我却不知该买些什么家具,小朋友你们家有些什么家具呢?

2、幼儿介绍自家的家具。

3、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1)以组为单位,共同建构一个家。

(2)提醒幼儿建构时,注意颜色的搭配。

(3)完成后可轻轻地与同伴介绍一下作品,并将剩余的材料有序地放进筐子里。

4、幼儿分组活动。

幼儿自选材料,以组为单位进行建构。鼓励幼儿注意颜色搭配,表现家具的不同特征,教师全面观察,适时对幼儿进行指导。

5、幼儿作品展示,介绍家具。

(1)请幼儿有序地摆放家具。

(2)幼儿介绍各自家中的家具。

(3)表扬游戏中能相互帮助,相互讨论的幼儿。

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指导 篇5

结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与结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来反映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结构游戏又叫“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造型,构造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地再现了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建筑劳动,建筑物以及各种物品。在这一动手活动中,即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环境的单纯机械的模仿与再现,又体现了幼儿对客观生活的主观想象及积极的加工创造。

结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发展幼儿想象力,增强体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整个活动既体现了一个认知构造的过程,又保全了一个艺术成型的造型结果。幼儿在设计和建造活动中,不仅通过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游戏活动,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陶冶了情操,还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了认真负责、坚持耐心、克服困难、互相协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同时更促进了幼儿感觉、知觉、思维的发展。他们要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增强对数量和图形的认识,并在塑造美观、坚固的物体的同时,促进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开展的结构游戏,其活动性、操作性非常强,很能满足幼儿积极活动的要求,使幼儿经常迷恋在建造活动中,这对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实现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呢?

教师的指导是发挥结构游戏教育作用的关键。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在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要求、思想、能力、行为、认知水平等问题,都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帮助、正确指导。这里,教师的指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既要主动地为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创设条件,又要把握游戏中主体与主导的位置,同时还应顺合结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完善的需要。

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试论教师对幼儿园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和要求。

一、创设思想和物质条件,保证结构游戏的顺利开展

结构游戏是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在游戏开始前,幼儿最先碰到的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建造什么?怎么建造?用什么建造?解决这三个问题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条件。而这三个方面又恰恰涉及了幼儿的认知能力、结构技能,以及结构工具。前二者是结构游戏开展的思想基础,后者是结构游戏必要的物质基础。因而,教师在准备游戏的开展、创设游戏的条件时,必须注意:

1、丰富幼儿的知识,加深幼儿对建筑物体的感性认知

这是开展结构游戏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幼儿只有对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物体和建筑物有了较细致的了解,并形成丰富深刻的印象,才会产生去建造物体的愿望。

首先,要积极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从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物品入手,如幼儿的座椅、吃饭的桌子、睡觉的小床、操场上造型简易的跷跷板、滑滑梯、独木桥、爬杆、转椅、风轮等,逐渐发展到观察生活中常见或少见的物品(体),如电视机、电风扇、各类家具、小动物、汽车、飞机、轮船等。教师不但要引导幼儿掌握物体的主要特征,还要幼儿能区分同类物体的明显甚至是细微的区别。如椅子和凳子都是四条腿,一个有靠背,一个没有靠背;四条腿的凳子,有的是长的,有的是方的,还有的圆的;汽车都有轮子,有三轮,有四轮,甚至有六轮的;公共汽车的车身长而高,小卧车的车身矮而低……等等。这些大概的掌握和细致的区分,不仅有利于幼儿通过构造,真实地再现周围生活的物体,更能促使幼儿触类旁通,在构造物体时进行加工和创造。

其次,教师应该通过上课、参观、散步、图片、幻灯、模型教具等,指导幼儿认真细致地观察建筑工人的劳动,观察周围的各种生活建筑物,观察喜闻乐见的风景建筑,观察祖国的名胜建筑等。从单一的围墙、花坛、亭子、曲桥、长廊,到组合的公园、综合的乐园;从家乡的公路、鼓楼、码头、沿江路、招宝山,到祖国的万里长城、北京天安门。既要让幼儿经常直接观察实物,又可利用图书、画报、照片、电影、电视的介绍让幼儿间接观察物体。同时,还应该经常用谈话、绘画等方式巩固幼儿对各种劳动、建筑物和物体的印象。总之,幼儿脑海中积累的感性物象越多,他们构造时的表现力、创造性也就越强。

2、提供各种成品材料,充分利用多种自然材料

结构游戏作为一种建筑活动,当然是离不开建筑材料的,建筑材料是开展结构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建造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结构游戏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有由基本几何形体构成的大、中、小型的成套的积木;金属的、木制的、塑料制的各种可装拆的积塑、胶粒、插片、积铁等,以及各种颜色形状的串珠、插板、拼板等。这些定型的成品玩具为结构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幼儿园更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材料加工。玩具的制作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利用创造出来的玩具进行创造性的建筑活动,这就使游戏本身的意义和所产生的教育作用得到了高度的统一。这些未成型的材料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它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废旧的塑料管、冰棍棒、火柴杆,经过卫生和色彩加工,幼儿能利用它奇思异想地拼凑出各种形象逼真的图形,如:蝴蝶、小花、房子、卡车、飞机、帆船等。再如那些随处可见的沙石、泥土、树叶、桔杆等自然材料,只要启发得当,也能成为经济实用且随意灵便的构造材料构筑成各种物体:用沙石堆造小山、山洞、桥梁、铺路,装置成“动物园”、“公园”、“农村”等自然景象;采集形状各异的树叶拼贴成各种动物、植物、物体的图案。教师提供大量的未成品材料,更能满足幼儿日益发展的智力和体力的要求。

此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或共同制造许多辅助材料,如各色小旗、纸花、小树枝、橡皮泥、彩纸、大小纸盒、水陆交通工具、动物园的小动物、小铲、小桶等。这些辅助材料的提供,丰富了游戏的内容,既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是突发奇想的需要,也能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性。

3、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活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有了感性认识和建筑材料,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才能把这种认识通过材料表达出来,教给幼儿结构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必须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由掌握基本的铺平、延长、围合、加高、加宽、盖顶等方法构成造型简单的建筑,再要求幼儿逐步掌握用积木砌出不同造型的围墙,开外形不一的门窗等技能,直至学会用不同的积木和多种方法来表现建筑物及物体的基本部分和外形特征。

教幼儿技能,可采用示范、讲解的方法,引导幼儿由模仿练习逐步过渡到独立建造物体,再通过观察、启发、提示以及想象的方法,指导幼儿再现观察得到的印象、设计创造出新的建筑形象。

二、保证幼儿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幼儿的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构造建筑活动中,幼儿确定建筑对象,掌握建筑特征,选用建筑材料,运用建筑技巧,构造建筑物体,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应首先明确自己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所处的主导地位。每次游戏前,教师应对整个活动的发展有个周密的安排和细致的预计,避免放任自流。但避免游戏的放任自流,并不是说要教师喧宾夺主、包办代替,教师更应认识到,一切的指导工作都是围绕幼儿进行的,教师对游戏的指导,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进入游戏,更好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体。皮亚杰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的世界”。

他们随心所欲地装扮自己所熟悉的、喜爱的人物,自由自在地反映人们的劳动和生活,任意选用需要和心爱的玩具及游戏材料,好奇心、好模仿和好活动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无疑,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各种活动,身心处于积极活动的最佳状态。这时,他们最容易接受教育,也最能够表现和发挥自己。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他们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指导就是在保证幼儿发挥这三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首先,要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独立构造。

一开始,幼儿的建筑活动往往是盲目性的,无意识地摆弄各种材料,把许多插片混乱地插到一起又不知在插什么,一会儿将积木堆高、加宽,一会儿又将自然形成的东西推倒。活动的目的性差,意愿表达不明确,更缺乏稳定的建筑主题。这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游戏的主题是不能强加给幼儿的,教师应适时引导,通过示范欣赏,提供特定场景,渲染某种游戏的气氛,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上,帮助幼儿产生建筑主题,将孩子无目的的游戏动作变为有目的的行为。

房屋建筑主题“动物的家”就是这样产生的。教师先为他们提供直观形象的动物玩具世界,诸如孩子们熟悉的小鸡、小鸭、小羊、小猫等玩具动物,然后说:“今天天气真好,看!许多小动物都出来玩了。小鸡叽叽唱歌儿,小鸭呷呷忙洗澡,小狗汪汪跳起舞,小白兔儿一蹦一跳采蘑菇……天黑了,小动物们要回家了。呀!它们的家呢?它们都还没有家,这可怎么办呢?小朋友们帮小动物想想办法吧!”于是“动物的家”游戏主题就自然产生了。

幼儿的建筑构造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模仿—再现—创造,这是孩子建筑活动的发展轨道。最初的原型模仿完全是直觉感知,在成人反复地示范和幼儿不断地模仿下,并通过重复练习,再逐步发展为离开原型的记忆模仿。这时,幼儿已是能够有目的地,有计划地进行构造了,而教师的指导也应该转入幼儿独立构造的能力培养方面了。孩子在构造中遇到了困难教师不要急于代替解决,应该通过启发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在反复的实践操作中学习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构造的能力。如一位教师指导孩子用长积木建造电视塔,由于塔高而窄,建搭时总是发生倒塌现象,塔顶也无法安装。这时,教师并没有急着帮忙代筑,而是引导幼儿一起查找塔倾斜易倒的原因,在教师的鼓励启发下,孩子们经反复实践和琢磨,终于找到了窍门。他们加宽了塔基,塔身改用长方块积木分层

堆搭,这样,加固了塔身的承受量,终于安上了塔顶,在欢呼雀跃中,孩子们既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独立构造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重视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激起幼儿的新需要,丰富游戏内容,深化游戏主题。

在建筑游戏中,一个主题的产生比较容易,但如何在一段时间里稳定游戏的主题,使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始终保持极大的兴趣,这很大程度上要看游戏是否有发展。一个新的主题确实能引起孩子的新鲜感,并激发孩子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这个主题如果不加以巩固和发展,始终停留在某一个高度上,那么,新主题也会变成老主题,而整个游戏也会因为缺乏新意而停滞不前。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引导、不断充实、增加、变化游戏的内容,激起幼儿新的建筑设想,新的建筑需要,从而使建筑游戏得以正常经常的开展。

这里提倡一个“因势利导”的指导方法,即针对幼儿现有的经验和不同的水平,教师加以不同的指导,“顺其势而巧以导之,施以导而迅其势也”。

建筑主题“宾馆”,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有关宾馆建筑物的许多造型形象,并通过画画巩固,模拟建筑,最后,终于完成了建筑任务。这些宾馆建筑,就造型来看,确实新颖别致,富有一定的儿童审美情趣,但此后孩子们的建筑就一直停留在了宾馆造型的修饰以及外形的细微变化上了,使得后来的宾馆建筑大都显得大同小异,只流于肤浅的形变而忽视了深度的思维发展,游戏进程明显滞缓。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及时诱导,首先肯定了宾馆的建筑确实非常美,宾客住在这里一定会感到十分满意的,继而教师又提出,宾客来到这里,有的是来办事的,办完了事以后一定很劳累,怎样才能消除他们的疲劳呢?的宾客是来旅游的,怎样进一步增添他们的游兴呢?孩子们顿时灵感激发,豁然开朗,纷纷提出了各种设想和建议,先后在宾馆附近修建了大型的游乐场,雅致的咖啡馆,小巧的茶亭,宾馆外还用彩纸拉了一条蜿蜒的河流,上架一座九曲桥,桥头筑搭的“姜太公钓鱼台”,又利用各种辅助材料陆续修建了彩灯喷泉、绿化林、假山等等。宾馆内外纷繁热闹,情趣盎然。既深化了游戏的主题,又使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三、既把结构游戏作为独立的游戏,又与各科教学和各类游戏相互联系,互相渗透

游戏法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和幼儿的学习、劳动等活动不是绝对独立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把这些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相辅相成 的教育手段”。这是结构游戏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它进一步完善的保证。在幼儿园,结构游戏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游戏出现的,但结构游戏的开展又同时是渗透在其它各类游戏和各科教学活动中的,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紧密配合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结构游戏活动时,应注意两个联系。

第一、同各科教学的联系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多应通过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游戏活动之一的结构游戏也应密切配合语言、常识、美术等各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作用。

幼儿建筑游戏的主题,通常是以教师的语言启发,故事讲述,物体认识,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产生的。语言、常识教学所形成的知识印象是结构游戏开展的基础,而美术的构图、布局,计算的空间图形及数量认识又是结构游戏得以发展的条件。孩子们认识类型的不断增加,语言叙述的不断深化,美术意愿画的不断扩散,诸如“停车场”、“马路上的汽车”等建筑主题也就应运而生了。由于孩子善于模仿生活现象,又常提取故事情节使之反映于构筑建造中,因此,一个简单的主题往往会被孩子们开发挖掘得深入透彻,丰富多彩。搭好“马路上的汽车”,他们会设想汽车没油了,车胎爆了,于是又出现了“汽车加油站”、“汽车修理站”。一块积木不小心碰掉了,他们又会灵机一动编出一段车祸事故,“叮叮当当”地开来一辆救护车后,游戏的主题一下子又转入了“小医院”的建筑,幼儿脑子里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印象使得建筑的主题层出不穷,妙趣横生。

各科教学活动为幼儿建筑游戏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反过来,建筑游戏的开展也同时巩固深化了各科教学。幼儿在装饰美化游戏环境和建筑物的活动中,必须充分运用美术教学中所学到的造型设计、布局变化、色彩搭配、整体与局部的正确处理等一系列知识技巧,来提高建筑水平,这样,同时也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幼儿的建筑活动并不只是局限于动手和动脑,教师还应该通过游戏,鼓励幼儿多动口。如大型建筑物配合建筑时的语言交往,意见提供,创新建筑时有声有色、有条有理的介绍讲解等,这些不但增强了彼此学习的机会,也较好地巩固了已有的知识;既满足了孩子的个人表现欲望,又提高了孩子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因而,游戏的开展和教学是对立而又互为统一的。

第二、同其它各类游戏的联系

建筑游戏的游戏性不仅体现在建筑过程中,即运用游戏材料构筑想象中的生活建筑物,而且也体现在利用建筑成果进行游戏,继续想象地反映显示生活。这

就使得游戏同其它各类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在创造性游戏中,建筑游戏同角色游戏的关系最密切。角色游戏常常为了创造角色的游戏环境,如“娃娃家”、“公共汽车”、“幼儿园”等,先要进行建筑,布置场景;而建筑游戏在建成某一物体或场景后,也常常加入角色和情节,发展成为角色游戏。这个转化和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游戏的完整性。孩子在完成了大型“游乐场”的建筑以后,就开始了参观游赏,门口设售票处,里面有导游,娓娓地介绍娱乐设施,带领游客各处参观。“军事基地”建成以后,孩子们立刻投入了军事游戏,插一面红旗的为解放军阵地,竖一面小黑旗的是敌人阵地。双方“交战”每一个孩子是那么投入,那么逼真。嘴巴模拟枪炮声,“缴枪投降!”声勾勒了一副生动而兴奋的战斗场面。游戏中,建筑物不小心造破坏了,孩子们也能继续沉浸在游戏中,宣布“双方暂时停战,各自清理战场”,有的还组织战士“维修建筑,改进武器”。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又重新转入了建筑活动。

总之,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进行建筑构造,在利用建筑成果进行其它游戏,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建筑兴趣,而且促进了孩子的思维和想象的发展,发展了游戏,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看图书 篇6

为此,我认为让幼儿学会怎样看书,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帮助幼儿掌握了正确的看书方法,丰富了幼儿看书的经验,提高了幼儿阅读的能力。

第一、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是看书的前提。

1、制定规则和方法。

为了让幼儿掌握正确的看书方法,我和他们一起探讨,共同研究、确定了正确看书的规则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让幼儿利用大图书亲自动手实践与体验正确看书的方法,并创设了相应的“正确翻书方法步骤图”的墙饰。

如:第一步看图书的封面,知道什么叫封面;第二步用拇指和食指翻看图书的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直到封底;第三步把书合好,找到封面,然后放回书架等等。有了这一实践过程,再和墙饰相匹配,幼儿真正掌握了翻看图书的方法。

2、我还设计了锻炼幼儿小肌肉群发展的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灵活地使用手指。

如:我设计了游戏活动“翻书找一找”,就是把画有小动物的图片装订成书,然后让幼儿在听到信号后,用大拇指和食指翻书寻找。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中得到了应有的锻炼,不正确的翻书方法逐渐地得到了纠正。

3、利用大图书讲故事,让幼儿了解图书的结构与翻页的方法。

我每次和幼儿一起看大图书时,总是先看封面,在封面上点着字念念故事的题目。并告诉幼儿,书有封面、封底,看书要先看封面。久而久之,幼儿形成了看书要先看书的封面,然后再往后翻看的良好习惯。孩子拿到书,看过封面,很容易就翻到第一页、第二页、第三页„„,在这种大图书的帮助下,幼儿看一页翻一页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了。

第二、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掌握看图书的方法,是丰富看书经验的有效途径。

4、室外绘制故事墙

我班室外故事墙是依据我们小班年龄特点绘制的,色彩鲜艳、情节简单,带有生活色彩,深受孩子的喜爱。在饭后散步时,我边带孩子散步边引导他们一起看图讲一些简短的小故事。如:这是谁?在哪儿玩呢?戴着绿花的小鸭在哪儿?戴红花的小鸡在干什么?„„引导幼儿边看边说,幼儿熟悉后,他们自己就能主动地去讲。在引导过程中,我还教给了幼儿怎样去观察画面。这样,幼儿掌握了观察方法后,自己就能独立地看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书了。

5、创设游戏情境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对于他们来说,看图书它就像一种游戏。因此,我创设一些游戏性的环境,把看图书的过程游戏化,分别采用了“找一找”、“猜一猜”、“比一比”的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看书的兴趣。如,讲“小老鼠的魔棒”时,讲到“狼叔叔变大了,又是怎么变小的呢?请你们猜一猜、找一找。”讲狐狸的故事时,告诉幼儿: “这只狡猾的狐狸就躲在书里,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小弟弟开始哭了,后来为什么又笑了,打开书看一看吧。”

让幼儿先比一比,比比谁看得又快又仔细,把画面中的东西都找出来;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游戏,让他们自己寻求答案,成为发现者。看书的过程成了游戏的过程。这样,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从中体验到了看书的乐趣。

6、创建班级宝宝图书馆

在班级“宝宝图书馆”中借书,是幼儿非常兴奋的一件事,他们能够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有了借书的兴趣,就有迫切看书的需求,他们能够积极的和家长一起阅读,并对故事中的一些问题感兴趣。同时,我还设计了各式各样的“读书卡”,看过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在“读书卡”上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及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又把这些“读书卡”创设为墙饰,那么,幼儿看到自己的“读书卡”,就能说出故事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等。这种形式较好地促成了他们主动看图书的习惯。

7、榜样示范

每本新的故事书,我先利用午睡前、离园前等过渡环节给幼儿讲解一遍,然后放到图书区,幼儿有了简单的了解后,他们会更有兴趣看,自己也能主动地翻看、讲述等。

8、问题引读

看书之前为幼儿留下一个问题,然后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书。如在讲故事《春天的电话》时,引导幼儿听一听“小熊是怎么醒的?小熊先给谁打的电话?”也可以在中间提出一些问题:“小熊在电话里告诉小白兔什么了?”等等。这样更能引发幼儿思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9、录音引读

教师将幼儿熟悉的故事制成录音,并加上提示语巩固看书的方法,建立画面与语言的联系。如:“小朋友把故事书准备好”“请翻开第一页”、“请翻到下一页”等。

第三、建立家庭“亲子读书角”,让家长经常和幼儿一起看书、讲故事,营造家庭读书氛围。

鼓励幼儿把看过的书讲给大家听,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幼儿讲述的内容,可能是书的内容,也有可能是创造性的讲述,这对于幼儿创造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 篇7

一、建构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对于“幼儿结构游戏”的学习, 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包括让学生掌握结构游戏的类型、每一种结构游戏如何实施、将来如何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等。但是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 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外,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不同类型结构材料的建构技能、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方法和技巧等。与此同时, 学生要对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表现有正确合理的认识, 对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不能违背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这样便形成了知识、技能、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结构。

二、编排和设计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除了教学目标外, 在教学内容上也增加了许多实践性的内容。纵观《学前儿童游戏》的相关教材, 《幼儿结构游戏》这部分内容大多数停留在简单的理论阐述上, 如介绍结构游戏的内涵, 罗列结构游戏的类型, 对于结构游戏的指导也没有专门的论述, 更没有结构游戏建构技能的相关内容。我们将《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这一章分为三部分内容, 更侧重实践性。

(一) 有关结构游戏含义、特点、种类、教育作用的内容。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 结构游戏的含义、特点、教育作用只需简单了解, 侧重介绍结构游戏的种类, 结构游戏有积木游戏、积塑游戏、积竹游戏、金属游戏、拼图游戏、串珠穿线编织游戏、玩沙玩雪玩水游戏等七大类。每一分类下又有若干种类, 每一种都通过图片给学生做详细介绍。因为认识结构游戏的种类是学生学习不同结构游戏材料的建构技能、指导幼儿不同类型结构游戏的基础, 为后续实践性的内容做准备。

(二) 有关结构游戏的指导。

这一部分包括结构游戏的一般指导和大中小班不同年龄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关于结构游戏的一般指导包括如何激发幼儿参加结构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对各种事物进行观察、为幼儿提供就结构游戏的材料和场地、帮助幼儿掌握建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和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建构、培养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良好习惯。这六个方面的指导贯穿幼儿结构游戏的整个过程, 并且使学生对幼儿的结构游戏指导更具目的性、操作性、实用性。对于大中小班不同年龄幼儿结构游戏指导的学习, 使学生在指导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 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及他们在结构游戏中的表现进行指导。这些都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 并且要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

(三) 不同类型结构游戏的建构技能。

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结构游戏的建构技能, 这就更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这一部分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展示不同的结构材料, 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每种结构材料的建构步骤、方法和技巧, 并进行创造性地建构。具体包括积木的建构技能、积塑的建构技能、拼图游戏建构技能, 尤其是拼图游戏里的拼板游戏是难度比较高却能有效提高幼儿智力的游戏。这几种都是幼儿园最普遍最典型的结构游戏形式, 因此, 这几种结构游戏的建构技能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只有这样, 将来他们才能教会幼儿这些结构游戏, 并能够有效指导幼儿建构技能的掌握及创造性地建构。

三、采取可以提高实践能力的手段、途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设置了理论讲授课、实验操作课、见习实习课等类型, 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案例法、操作练习法、情境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等。

(一) 通过增加实践性的课程类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学前儿童游戏》的三种课型中, 我们尽量增加实验操作课和见习实习课的课时, 并且通过提供各种实验材料、建立实习基地保证这两类课型的有效实施。《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这一章节的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各种结构游戏的建构技能。

见习实习课主要是通过在幼儿园进行见习和实习, 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和当地幼儿园合作,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并且将高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同时作为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 这就保证了见习实习课的条件和实效。学生首先在幼儿园观察不同年龄幼儿在每一种结构游戏中的表现和特点, 观察老师们是如何开展结构游戏和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的, 之后便深入到幼儿的结构游戏中, 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和不同结构游戏的特点, 对幼儿进行相关指导。老师们则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提供建议和经验。很多学生刚开始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经过见习实习课及老师们的悉心指导, 大部分同学能出色完成结构游戏六个方面的指导, 并且会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 还能够根据年龄特点及材料特点进行有效指导和示范。

(二) 采用可以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这一章内容时, 我们运用了案例法、操作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法可以在“结构游戏指导”这部分内容中运用, 通过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习结构游戏指导的六个方面及不同年龄幼儿结构游戏指导。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这部分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而且掌握了如何针对不同情况不同方面对幼儿的结构游戏进行指导。操作练习法主要是在学习结构游戏建构技能时运用的, 通过讲授法学生只能对各种建构技能有概括性的了解, 具体的建构方法和技能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才能习得, 因此我们提供各种建构游戏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掌握了各种结构游戏的建构方法, 完成了许多精美的建构作品。直观演示法在介绍结构游戏的类型时会运用到, 主要是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不至于混淆每种结构游戏的类型;另外, 在学习结构游戏建构技能时也离不开直观演示法, 通过各种“分解图”和相关视频, 给学生展示各种结构材料的建构步骤和方法, 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建构水平。现场教学法就是将学生置身于幼儿园的真实环境中,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教师的指导,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有效地在实践中指导幼儿的结构游戏。

四、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

传统评价主要以文字型作业和笔试型期末考试为主, 但是对于《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这部分内容来说, 传统的评价方式并不能真正考查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鉴于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 相应的评价方法也应体现实践性。

(一) 作业形式。

以往《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这门课的作业就是几道简答题, 学生只需要将所学理论知识写在作业本上即可, 这样的作业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学生积极性不高, 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我们完善了《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的作业形式, 学生需完成的作业包括识别和罗列结构游戏的类型、完成每一种结构游戏材料的建构、分析某一具体情境和案例中的结构游戏指导、对学生在幼儿园的实习实践打分, 通过这几部分的作业, 学生才能扎实掌握知识, 灵活学以致用。

(二) 考试方式。

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不仅仅靠一张笔试试卷决定, 我们将最终考试成绩分为四个部分:作业成绩、实习见习成绩、实验课成绩、期末成绩。其中作业、实验课、实习见习都是侧重实践能力培养的, 在成绩中占的比重较大, 期末成绩是笔试试卷形式, 比重较少, 但试卷类型也是案例分析、应用题等实践性题目居多, 这样的考试方式和成绩分布, 可以真实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也使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学以致用上, 而不是期末复习时毫无意义的死记硬背, 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 篇8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现状;指导策略

本学年积极参与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创设和幼儿角色游戏实践。结合以往经验,在游戏过程的观察记录及实践效果的考查等方面狠下功夫,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改进,从而使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不断成熟,进行得也逐步规范与顺利。

一、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角色篡位的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对自己扮演的角色比较模糊,在游戏活动中各玩各的,没有相互交流的意识和习惯,他们只是沉浸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如: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我主要观察了娃娃家的爸爸,只见爸爸一会儿在做饭,一会儿拎着篮子去超市买东西,一会儿去医院看看病,一会儿去了理发店,……。对于小班角色游戏中出现的男孩原本应该是娃娃家的爸爸一角色,可是他却没有尽到做娃娃家爸爸的责任,到处乱跑,游离与各种游戏区域游戏,甚至篡改别的游戏区域的职权,拿起理发店的工具做起理发师,而且有模有样,做的很不错,甚至拿起理发店的口红在自己的嘴上涂抹,还给一位小男生涂抹睫毛膏。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他的爸爸经常不在家,在上海上班,孩子一直由妈妈照顾,孩子对妈妈的喜好比较了解又喜欢模仿,而对爸爸的生活却不太明白,同时又崇拜爸爸,所以他自己选择了做娃娃家爸爸这一角色,可是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于是游离与各个角色之间,引起角色混乱……话说到这儿,我觉得事先教师的示范引导重要,让孩子明确自己的游戏规则重要,知道自己的游戏责任,同时,同伴的引领作用也很重要,这个娃娃家的妈妈完全可以寻找爸爸,把他喊回家与她共同照顾宝宝,妈妈可以说“爸爸,你快回来,你讲故事给宝宝听,宝宝饿了,我得做饭给宝宝吃。”从而唤起这位爸爸的角色定位。我个人觉得孩子在保持游戏规则的同时才能保证游戏的正常开展。

可是在课后的讨论中也有老师持不同观点,认为孩子游戏以快乐为主,这位孩子虽然游离与各个区域之间,但是他做理发店的理发师却很到位。可是对于如何应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的角色篡位现状我们还是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各位老师讨论的结果有如下几点:

(一)游戏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性强。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与需要。常把假想当真实。所以,本学年我们选择了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角色游戏供幼儿玩耍,如以红黄蓝绿这四种颜色布置的四个娃娃家,分别为“红红的家、黄黄的家、蓝蓝的家、绿绿的家”,这四个娃娃家每个家庭以一种色调为主创设,围裙、头巾、领带、餐巾等等都有以自己家颜色为标志的饰品。便于幼儿识记、自主游戏和整理游戏玩具。

(二)游戏要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首先,引导幼儿回家观察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在家做什么家务事情,爸爸妈妈是怎么样关心照顾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呢?一家人是怎样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其次,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们的活动,丰富幼儿的认知,如带幼儿外出参观时代超市营业员如何热情招待顾客,让他们亲生感受自己作为一个顾客去了解超市营业员、收银员的工作,并模仿营业员与顾客的谈话,“欢迎光临时代超市,请问需要买些什么?”“谢谢您的惠顾,欢迎下次再来!”孩子们还买了一些小零食,并到收银员那儿付账,感受自己购物的全过程。

(三)游戏材料的投放要适宜。例如小医院要投放温度计、听诊器、血压器、药品、输液瓶、座椅。每位医生配一套医疗用品就行了,不能多,如果多的话孩子们会乱拉乱拖,而且每样游戏材料投放时要与幼儿商榷,探讨用法。提供给幼儿抽屉式小药箱,便于幼儿有序摆放医疗用品。

(四)幼儿游戏时要明确游戏的规则和任务意识。比如娃娃家的爸爸应配合好妈妈共同照顾好宝宝,两人要默契,从给娃娃穿衣服、喂牛奶、讲故事、带宝宝学走路、做身体运动、带宝宝去超市购物、去儿童乐园游玩等简单而平常的事情做起,培养起孩子团结合作、履行职责的责任心。

(五)幼儿游戏时教师要适时的参与指导幼儿游戏。教师作为一名游戏的引导者必要时要给幼儿显性和隐性的游戏指导。在幼儿游戏时我们在一边观察,突然发现一家的布娃娃无人问津,忙碌的爸爸还从布娃娃的身上踩过,我走进了娃娃家,抱起了被扔在地上的娃娃焦急地说到:“宝宝,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呀?”忙碌的爸爸放下手中的活,朝我看。我侧耳靠近娃娃并点了点头像是听明白了似的说:“我知道了”。“爸爸,你想知道娃娃对我说什么吗?”爸爸点了点头,“爸爸妈妈不管我了,把我扔在地上,爸爸刚才还踩了我一脚,哎呦,胳膊好疼呀。说着我低头心痛似的揉了揉娃娃的胳膊。爸爸立即抱过布娃娃对娃娃说:“娃娃,爸爸给你贴个创可贴,别哭了,我抱你去儿童乐园玩吧!”说完,小心的抱着布娃娃出门去玩了。

二、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角色偏区的指导策略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活动区活动,而对别的活动区却没有兴趣,这就是区域游戏中普遍存在的“偏区”。一次教研活动中,许多教师都对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困惑感到雷同:“为什么我班孩子只喜欢在‘娃娃家玩?”“我班在区域活动时,有的角落冷冷清清,有的区域人满为患。”“我们精心布置,还是出现偏区现象……”教师们一脸的懵懵懂懂,不知所措……

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因此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了活动场所,可往往因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有些教师安于现状,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些固定的形式。还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区域多,孩子的选择面就广,常常是“人少区角多”。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与本班孩子比例相适当,教师没有考虑周全。因此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如同“花瓶”,只是一种摆设,自然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但是我们却又不能强迫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活动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活动区活动,此刻,我们最好采取以下方法:

要了解这个区域为什么那么吸引幼儿,多数情况是幼儿对其它区域不太了解,也可能是这个区域没有吸引他的材料。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善这种情况。如:让幼儿讲一讲今天你在哪个区活动了,高不高兴,为什么?等等来吸引其他幼儿来这个区活动。例如:有几名幼儿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而对超市、小医院等不感兴趣,后来我采取表扬超市、小医院幼儿的方法,来吸引他们注意,并在这两个投放更多可操作的材料,果然没过多久,那几名幼儿也开始进这两个区游戏了。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 篇9

作为一名一线的幼儿教师,自己亲身参与过环境的创设,也去过很多幼儿园参观学习过,发现很多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创设都非常的精致美观,一眼看去觉得有那么多游戏区角有那么丰富的游戏材料,幼儿真的很幸福,但是当深入的去观察和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多是表面现象,其中可以看出幼儿参与的很少,幼儿真正可以操作的东西也很少。幼儿的游戏又离不开教师组织和指导,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活动中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更好地去展示自己呢?针对游戏组织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以下提出几点策略与建议:

1.尊重与支持 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在游戏中,幼儿应成为游戏的主人而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我们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决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平时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

2.兴趣与需要,真正从幼儿角度出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是教育的最佳契机。首先,教师应注意仔细观察幼儿,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需要所在。其次,材料投放、游戏的情节、内容、甚至游戏的规则都要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也应该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

3.教师适时参与其中

游戏是美丽的梦想,是可以让每一个孩子兴味盎然的活动,没有功利,没有强加的任务,有的是孩子全身心的放松与参与,因此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是必要的。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与想法去约束和控制幼儿,这样只会让幼儿感到压抑,而不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更会打击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在自由的前提下,更要注重参与性,教师也应该抓住契机适时参与游戏。而作为一名好教师,不但是幼儿的老师,同时也要学会如何去成为幼儿的朋友、游戏的伙伴。这不仅会使幼儿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亲近,把自己的想法、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告诉老师,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个性、性格及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适合本班幼儿的游戏内容。

4.科学观察与有效指导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结构游戏 篇10

幼儿园小班手指游戏:幼儿园小班益智游戏 _____年___月___日 _____________部 门 游戏准备:纸巾盒、各种玩具、糖果等。

游戏玩法:往纸巾盒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孩子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孩子吃,拿错了,就将糖果放回盒里面。

如何指导小班幼儿学绘画 篇11

【关键词】指导;幼儿;绘画

《纲要》中指出“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对于还不善于运用语言和文字的幼儿来说,特别是小班的幼儿,通过绘画却能让他们感受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幼儿园小朋友都喜欢游戏,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幼儿的绘画过程看作是游戏的过程。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运用游戏化的语言,让幼儿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我园在尝试开展市级课题《主题背景下幼儿园美工教育园本化的实践研究》的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谈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学绘画的几点体验。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及感兴趣的题材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小班幼儿往往只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产生绘画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选择内容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设计“青蛙妈妈和宝宝”、“小白兔吃青草”、“小猫吃面条”、“山羊公公的胡子”、还可以食物或其他的事物,如“好吃的汤圆”、“冰糖葫芦”、“五颜六色的泡泡” “彩色的汽球”等绘画内容。在“五颜六色的泡泡”绘画活动中,我先带幼儿在室外玩吹泡泡的游戏,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大小变化及在阳光下的颜色,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感知泡泡的产生及变化,再结束游戏。以“泡泡这么好玩,可是一会儿就不见,如果我们把它画下来该多好啊!”来激发幼儿对画泡泡的兴趣,由于有了画前的游戏,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就更浓了。

二、运用游戏化的语言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他们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引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粘贴画活动“房子”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个故事:“前几天下大雨,不幸小兔的家被洪水冲倒了,现在小兔无家可归,好可怜呀!怎么办呢?”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同时激发了幼儿对小兔的关心与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一座新房子。这时教师引导幼儿可以用一个正方形和用一个三角形或半圆形来组合,粘贴在画面上,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彩色图形纸开始为小兔盖房子,一会儿一座座五颜六色的房子盖好了,然后请小朋友在新房子四周画一些绿绿的小草,小兔住进新家可高兴了,小兔子非常感谢你们。这样小朋友的作画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另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绘画活动中,常常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画了。因此在绘画过程中需要运用游戏化语言进行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例如:在画动物园“老虎的笼子”活动中,我们班林平源小朋友画一半,就不画了,坐在一边玩笔,我就说:“笼子没有画完,还有一个大洞老虎会钻出来,伤害其他小动物呢?林平源小朋友请你帮帮忙,赶快把笼子画好,不让老虎出来,好吗?”林平源小朋友听了,高兴地说:“好的!”说完,马上拿起水彩笔画了起来。我赶紧说:“小动物们谢谢你了。”林平源小朋友高兴地说:“不用谢。”说完继续认真地画起来。有了教师游戏化语言的提示与鼓励,让幼儿感觉绘画是在游戏,从而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三、选择多样性的绘画材料

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由于小班幼儿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如,教师为幼儿提供美工区材料时,除了常见的纸张、画笔、彩泥、废旧材料外,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提供了一些新颖独特的材料,如:为幼儿提供毛线进行拖画活动及让幼儿进行粘贴画;提供吸管让幼儿进行吹画;提供各种形状的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棉签、各色颜料让幼儿进行点画、涂色等。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在“玩”游戏,同时让幼儿感受绘画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评价作品,鼓励为主

在评价作品时老师不能以像不像,好看不好看来评价,一下子挫伤幼儿的自信心,要以鼓励为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孩子互相欣赏、交流。这样他们心里明白,谁的画颜色搭配的好,谁的画构图完整,谁的画新鲜有趣。教师应对幼儿的评价作出评价,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在评价中,要尽量为幼儿创造表达的机会,让每位幼儿都参与评价,学会评价。

总之,幼儿将绘画活动当作是一种游戏,幼儿绘画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远胜于教给幼儿绘画的技巧。让我们用美术的语言引导幼儿进入一个美丽的世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美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小班结构游戏计划 篇12

一、幼儿情况分析:

结构游戏对于刚入小班的幼儿来说,训练幼儿最基本的拼插技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是本学期的重点。所以一开始安排“一字插系列”活动,也就是让幼儿练习插长条形,继而在学会“一字插”的基础上,学习插“一字插”的变形物,如“插花、插门、插窗户、插电视机、插猪八戒的耙子等。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提出以下学期目标。

二、学期目标:

(一)情感培养

1、让幼儿喜欢参与建构游戏活动,在教师的鼓励下,能按自已的意愿进行建构。

2、让幼儿对建构材料感兴趣。

(二)认知发展

1、感知建构材料的特征,熟悉材料的操作方法。

2、感知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长短、数量等。

3、巩固、加深幼儿对物体外形特征的认识。

(三)能力培养

1、感知能力:感知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长短、数量等的能力。

2、观察能力:巩固、加深幼儿对物体外形特征的认识的能力。

3、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小手肌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在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学习用铺平、延长、围合、搭高、拼、插等技能,找寻物体的简单造型,反映物体的突出特征。

(四)行为习惯

1、爱护建构活动成果,不乱扔,不损坏。

2、爱护玩具材料,轻拿轻放玩具。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正确收放游戏材料。

(五)意志品质

1、培养幼儿的耐性,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的品质。

2、初步学习自控,在游戏时间里,能认真、专注地完成作品。

第一阶段:第1周——第9周

预设目标:

1、知道花片齿对齿的插法。

2、知道如何将花片插牢固。

3、练习插长,培养动手能力。

4、学习“一字插”的变形物的插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5、培养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喜爱。

预设主题:

1、猴哥的金箍棒

2、梳子

3、猪八戒的耙子

4、花

5、电视机

6、飞机

7、手枪

8、“一字插”变变变

9、铁轨

第二阶段:第10周——期末

情况分析:

从技能铺垫的角度说,小班阶段让孩子探讨各种基本形的拼插,有利于为今后的复杂建构奠定基础。通过之前的不断尝试,让孩子的建构兴趣被调动起来,自信心也能随着技能的逐渐娴熟在增强,常规在逐步建立。我们就可以进入“方形插”主题系列。

预设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建构兴趣,增强自信心。

2、幼儿在学会“一字插”的基础上,学习“方形插”。

3、继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动手能力。

4、继续加强常规的培养。

预设主题:

1、桌子

(一)2、桌子

(二)3、椅子

4、机器人

(一)5、机器人

(二)6、眼镜(方形镜框)

上一篇:安和社区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下一篇:渝北职教中心卖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