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2024-07-19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精选12篇)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篇1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 借助模仿、想象, 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满足自我需求的一种游戏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自主性的体现, 但是也需要教师适当的介入与指导。

一、借助观察或参与寻找介入时机

教师应该何时介入幼儿的游戏?当幼儿需要教师的时候才是介入游戏的最佳时间, 否则教师的指导很容易破坏幼儿的游戏。

案例:一名扮演出租车司机的男孩高兴地开着车, 他手里拿着“方向盘”左右旋转, 绕着教室里面的椅子, 嘴巴里发出“滴滴嘟嘟”的汽车声, 非常投入地开着。教师问:“你的出租车怎么没有客人啊?出租车在马路上开, 是在等什么啊?”男孩停下车, 没反应过来教师的问题。教师:“汽车如果停在路边, 是在等什么?”男孩:“客人。”教师:“对了, 在等客人。 所以你要问一问别人要不要坐车。”教师离开后, 男孩又开动自己的出租车, 并没有接受教师的意见去载客人。

教师作为教育指导者, 依据自己对幼儿行为的判断进行指导有其合理性, 但是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幼儿的活动需要与游戏意愿。当教师的判断不符合幼儿当前的活动需要时, 教师的指导行为很容易被幼儿拒绝, 甚至可能中断幼儿的游戏行为。由于成人很容易影响幼儿的心灵与行为, 为了避免滥用这项权力, 我们更应该小心审视每一个活动。

如何判断幼儿是否需要教师的帮助, 如何判断教师的介入是否能够支持幼儿的游戏与学习?首先, 教师可以借助观察等待介入时机。观察是了解幼儿游戏行为与游戏需要最直接的途径。当幼儿在游戏的时候, 教师可以放慢自己的“指导步伐”, 花点时间站在幼儿游戏之外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 获取有效的信息, 为自己介入游戏提供依据, 而不是像“巡视员”一样时时监督着孩子的行为是否违反规则, 是否符合教师要求。其次, 教师可以借助参与发现介入时机。教师作为游戏者与幼儿共同游戏, 一方面教师的参与与介入能激发幼儿持续游戏的热情与兴趣, 另一方面参与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幼儿游戏需要的重要途径。参与的过程就是了解、发现的过程, 以平等的地位与幼儿共同游戏, 更有利于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与所作所为, 基于参与而发出的指导行为也更有针对性, 更易于幼儿接受。

二、注重材料、同伴的支架作用

游戏材料是沟通幼儿与周围环境的桥梁, 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建构着对环境的认识, 游戏材料中隐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游戏指导的过程中不应该为了追求游戏活动表面上的“秩序感”而要求幼儿将游戏材料按规定摆放或限制幼儿使用游戏材料的范围等等。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正是体现在游戏材料使用与操作上的自主性, 当教师对游戏材料的摆放、使用与操作作出规定的同时, 也限制了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想象与游戏情节的发展。因此, 教师首先应注意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游戏材料的提供上, 为幼儿提供操作性强的而非高结构化成品的玩具, 避免幼儿重复出现某一行为或无所事事;其次, 教师应该给予幼儿对游戏材料更大的假想空间, 尊重幼儿的离奇想象。对于幼儿来说, 把丝巾叠一叠也能当成薯片, 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最后, 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哪些游戏材料支持了幼儿的游戏行为,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的丰富还需要哪些游戏材料的支持, 并及时投放。

游戏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行为往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游戏的质量与内容。作为平等参与游戏的个体, 幼儿也更倾向于倾听同伴的意见, 接受同伴提出的游戏想法。从观察结果来看, 以游戏同伴为媒介的介入方式既尊重了幼儿的游戏意愿, 也丰富拓展了幼儿的游戏行为。值得注意的是, 以同伴为媒介的介入应该是借助幼儿在游戏中形成的角色关系, 如导游与游客、服务员与顾客、医生和病人、演员和观众等类似的角色关系。例如当教师发现“导游”抛下“游客”, 在教室里面闲逛时, 教师对“游客”说:“你们的导游去哪里了?去问问导游下一站要去哪里啊?”教师这里借助的是导游与游客之间的角色关系, 利用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指导有利于幼儿之间建立游戏同伴关系。

三、明确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幼儿的游戏中应扮演支持性的、引导性的角色, 具体到角色游戏活动的指导中, 教师介入游戏的最佳身份应该是游戏者, 即作为幼儿游戏的同伴。然而, 在实际的观察中我们发现, 即使是游戏活动组织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在具体的游戏指导中也一样面临“游戏者”身份运用的问题与困境。

问题1:教师成为“导演式”游戏者

案例:教师把钱交给“导游”后, 准备跟着旅行团去旅游。“导游”带着“游客”们出发了。教师:“导游, 你要不要介绍一下自己啊?”“导游”低着头羞涩地没有说话。教师:“你可以说, 大家好, 我是张××, 你们可以叫我张导。”“导游”学着教师的话说了一遍。教师:“张导, 我们要到哪里去玩啊?”导游:“我们要去看摩天轮…”“导游”带着“游客”到了书店, “游客”在图书室里面翻看书。教师:“导游, 时间到了该走了!”“导游”点点头, 走了。教师:“ 我们肚子饿了, 你安排我们吃饭了吗?”……

此案例中, 教师表面上是通过“游客”的游戏角色介入, 实际上“游客”角色只不过是教师教育者身份的外衣。在整个游戏指导的过程中, 教师以一种显性的、直接的、自上而下、非平等的方式控制着幼儿游戏的进程, 计划并导演着游戏内容与情节, 告诉幼儿游戏时该做什么。幼儿对这种“教师导演游戏“的反应通常是屈从于“教师权威”而在言语上、行为上跟着教师的指示与步伐, 而不是自己决定并计划玩什么。

问题2:游戏者“角色跳出”

案例:孩子们正在玩银行游戏。教师走过来说:“我想办张卡。”男孩:“你得先写上你的名字。”说着, 男孩给教师拿了一张纸。教师接过纸张, 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姓名。男孩:“还得写你的电话号码。”教师笑着说:“办卡真麻烦啊!”这时, 教师看到桌子上散落着纸张:“你这里怎么这么乱啊!怎么也不整理啊!你先整理好了再玩。”男孩愣了一下, 放下手中的银行卡, 急忙将桌上的纸张收好。教师在纸上写好电话。幼儿:“你要办什么卡?”教师看着盒子里面各种各样的卡, 选了一张:“这个, 就这个吧。”幼儿把卡给教师。教师:“谢谢啊!”

上述案例中, 教师是以“游戏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 将自己当成是幼儿的游戏伙伴, 以隐形的、间接的方式跟随者孩子的游戏步伐, 可是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行为不符合教师的教育要求时——东西摆放凌乱, 教师不自觉地跳出“游戏者”的身份, 转而以“教育者”的身份纠正孩子不合规范的行为。

教师在观念上都知道“游戏是儿童的游戏, 教师的指导不应该控制, 而应该是一种隐形的指导”, 在实际的游戏指导中, 直接控制、导演的现象并不多。但是, “游戏者角色跳出"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对自身“教育者”身份的固执与坚守, 虽然教师试图并努力以“共同游戏者"的身份与幼儿平等游戏, 但教师仍旧无法摆脱教师作为教育者“监督”、“审视”幼儿的“职责”, 由此, 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就陷入困境。

教师的“教育者”身份更多的时候应该运用在游戏活动的准备阶段与游戏结束后的讨论分享阶段。当幼儿在自由游戏时, 只要孩子不出现危及安全或攻击性行为, 教师的指导就应该本着“不打断幼儿的游戏”为原则, 因此教师此时应将自己的角色主要定位于“观察者”与“游戏者”两种角色。尽量从“孩子现在是什么水平”去真实了解幼儿, 而不要从自己所认定的“孩子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出发进行指导。

总之, 当教师有技巧地介入角色游戏, 支持、延伸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活动时, 游戏与学习二者都会得到有效提升。教师指导行为的适宜性与有效性要在具体的游戏情境中进行分析, 脱离游戏情境的判断是武断的, 有失偏颇。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篇2

摘要:角色游戏是 3~6 岁的幼儿比较常用,也是比较典型的游戏扮演方式。通过幼儿来模拟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专注能力较差,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兴趣转移,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指导来加以纠正,对幼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有效提高幼儿的培养工作效果。

关键词:幼儿培养;角色游戏;指导 通过角色游戏扮演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诸多欢乐,同时还可以推动幼儿的综合素养的发展。角色游戏属于幼儿时期比较典型的游戏类型,是一种适合幼儿的自然性游戏。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和实际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分,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游戏活动方式。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工作至关重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以让每一个幼儿在游戏活动当中都可以受益良多。通过有趣的角色游戏扮演,可以充分激发出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1-3]。

一、角色游戏中教师组织 与指导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针对在幼儿时期的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年轻的幼儿教师就好比幼儿园当中的一面镜子,需要具有更高的激情、热情以及朝气,同时也需要保证一丝稚气。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管是自身的专业水平还是教育工作方式,经常会出现缺乏接地气的理论支撑,以及有效的实践工作经验,造成了幼儿的培养工作质量相对较低。在长期的教育培养活动中,教师开始慢慢重视幼儿的发展性作用,开始更多的关注幼儿园当中的各种游戏培

养模式,其中角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游戏活动方法,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诸多实践难题。同时影响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能力的因素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个人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对幼儿的指导工作效果,是幼儿园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中指导策略分析 所谓的角色游戏是幼儿依照自身思想意识,通过模仿和想象有效借助真实的器材,以自身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肢体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来扮演某种人物角色,这种游戏方法又称之为象征性游戏。比如教师在举行“如何当医生”的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幼儿被教师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医生角色。一组扮演病人角色。因为,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很多幼儿并不知道如何去扮演医生的角色,如何给病人进行诊断,此时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向小朋友进行提问: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幼儿回答:生过,此时教师向幼儿继续进行提问,生病的时候该去何处看病,此时幼儿回答需要到医院来看医生。此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开放式提问,医生是如何给病人进行看病,此时幼儿会迅速回想起自身在生病时的医生看病经验,给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回答。比如,给病人开药打针或者是使用体温计量体温等方式。通过这一系列问答之后,幼儿充分了解到医生角色扮演的相关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幼儿相互之间进行轮番角色扮演,让每一个幼儿都充分融入到整个角色扮演游戏当中,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参与程度,实现了角色扮演游戏的良好活动效果。在上述角色游戏扮演活动当中,对于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前几个问题的引导需要尽可能设计成一个比较单一和简单

的问题,让幼儿可以直接了解到去医院看病以及医院给自己看病角色的具体形象,让自身充分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该如何加以进行。此时教师在使用开放性的问题问答方法,有效激发出幼儿到思维创造性,让他们不断回想自身在看病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以实际生活经历为基础,开始一系列角色扮演,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角色融入程度,同时也实现了整个角色扮演游戏的高质量开展。

三、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中指导能力的分析 角色扮演的游戏属于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方式,但是作为幼儿的引导者教师来讲,并不是完全放松不管,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教师给幼儿施加各种教育理念的重要过程,也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意义所在。教师需要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比如,游戏是否是幼儿自发的活动项目,是否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游戏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是否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有效提高游戏活动的开展质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组织者转化成幼儿的帮助者,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仍然处于一种主导性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多的干预幼儿的个人行为,也不能轻易的打断游戏进程,防止对幼儿的思维想象空间形成不良的影响。在针对这一问题条件下有两种方式,教师需要及时地介入幼儿的游戏当中。首先,是幼儿的角色扮演无法顺利继续开展;其次,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活动行为,此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幼儿充分融入角色游戏扮演当中。教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各种游戏行为,比如判断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和专注程度如何,幼儿自身是否具有更加强烈的角色认知意识,幼儿对材料的使用状况如何,是否以

物代物又而处于何种交往和合作的水平,以及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情节表现是否丰富等各方面问题进行有效的观察。通过细节观察之后要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教师需要从游戏主题出发,对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有效的使用,对幼儿的角色游戏扮演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对游戏活动的最终成果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以此来更加有效的指导幼儿进行各种角色游戏扮演。

四、结束语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比较典型的游戏方式,在该项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制定出一个特定的游戏情境,有效提高幼儿对角色游戏扮演的参与兴趣,以此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出角色游戏的真正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篇3

[关键词]小班;角色游戏;特点;指导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喜欢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作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其活动受外界刺激直接影响,随意性强,因而对周围成人活动的认识过程也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角色的扮演离不开形象的玩具材料,并且受同伴的影响较大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的具体事物的制约,在活动中缺乏明确的目的。例如,见到剪刀、理发器便要当理发师;见到娃娃便要当爸爸妈妈;看见一组的同伴在玩某样玩具或正在扮演某个角色便也想参加。所以说,玩具和同伴都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

同一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概括性和灵活性差,在使用物品时会用想象的方法代替物品,因此,往往会出现争夺同一玩具的现象,这便要求教师在准备时应提供各种形象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展开游戏的愿望,为避免挣抢,同种物品的数量应该增多。

(二)重复个别角色的典型动作

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下,小班幼儿往往喜欢重复同一个动作,如当医生的孩子会不停的给病人打针;理发师则是重复地给顾客洗头;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总体特点便是角色的情景少,内容简单。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因为幼儿认识能力有限,不能完全感知和认识成人活动的全过程,只对感兴趣的事物和情景产生注意并加以模仿,即使到了小班的后期,内容虽有所增加,但从活动形式上看都不连贯,是分散的。

(三)幼儿经常变换角色,有时出现“角色混淆”

小班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不会以角色的要求进行活动,忽东忽西(包括被新事物吸引或被同伴吸引),在無压力的情况下,小班幼儿游戏中的这种角色转换时很容易的,也是较为平凡。有些幼儿在游戏中还没有和一个角色身份脱离,就去做属于另一个角色的事,说另一个角色的话,这就是游戏中的“角色混淆”。

(四)幼儿在游戏中缺乏合作性,多数进行的是单独游戏或平行游戏

小班幼儿在生活中或平时的学习中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因而在角色中大多只能反映单一角色的某些活动或是活动的某些环节,这种现象常表现为喜欢一个人单独活动,或者模仿同伴做出和同伴相同的平行游戏。虽然在小班后期出现一些联合的游戏,但也是你玩我的,我玩我的,没有角色之间的实质性合作。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明确年龄范围,选定主题,制定细致周全的活动计划

各个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会出现他们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在角色游戏的进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的状况,因此,选择符合幼儿理解能力范围内的主题时十分必要的。

小班幼儿受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教师在选择角色游戏的主题时应考虑到幼儿平时能接触到的,幼儿较为熟悉的内容,使角色游戏进行时有丰富的内容。

制定活动步骤时,教师应考虑到能否对游戏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会造成游戏的放任自流;同时,由于游戏的多变性,备课笔记则需要较大的弹性,以备不实之需。

(二)玩具材料或玩具应数量充足,玩具形象生动、逼真

针对小班幼儿的生理、心里发展所处的阶段性,教师在安排准备游戏材料时,应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小班幼儿的模仿性强,看到同伴在玩什么,他也想玩什么,因此,常发生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的小矛盾。为防止该类事件的发生,准备数量充足的玩具时十分必要的。

因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为性强,所以,玩具应形象、生动、鲜明、逼真;游戏材料应便于幼儿使用;另外,玩具、游戏材料、场地的选择要有很高的安全系数,避免在游戏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三)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支持者和参谋,而不是指挥者

教师是角色游戏的指导者,应从支持者和参谋的角度来促进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在实验和调查中表明,幼儿园角色游戏仍需要教师的指导,问题是怎样指导的,特别是小班幼儿还不会开展游戏,不知如何布置游戏场所,如何担任角色,这更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参加游戏,布置场所,启发幼儿的思路。例如,引导幼儿玩“理发店”游戏时,启发性的问:“小朋友头发这么长的,怎么办?”或把准备好的道具(剪刀、梳子、镜子等)事先放在玩具架上。总之,要吸引儿童自己提出玩理发店的游戏,然后教师就积极地支持他们开展游戏。

再例如在“娃娃家”中,老师来到“娃娃家”做客,爸爸妈妈非常热情的招待了客人。老师说:“我想吃馄饨,你们家有吗?”爸爸王文涛很为难的说:“我们家没有烧馄饨呀。”“那有什么办法解决呢?”妈妈苏琪想到办法了:“点心店里有,我们可以去买呀。”于是爸爸和妈妈就跑到点心店去买馄饨了。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作为“客人”进入到游戏中,提出了问题,让幼儿自己去主动寻找答案,使幼儿能更好的进入到角色游戏中去。

(四)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

间接的指导方法在小班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出示玩具或玩具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或影响游戏。

在确定主题后,应启发幼儿先想好玩什么或什么游戏,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主题偏离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到主题上来。

nlc202309040255

在分配角色上,让幼儿自己选择担任什么角色,培养幼儿懂得担任角色;当角色出现空缺时,教师则需及时补充。

在一次角色游戏中,我正在“理发店”旁忙着收拾东西。“小姐,你要理发吗?”一个甜甜的声音在背后响起,我没在意。“陶黎小姐,你要理发吗?”声音加大了,原来在叫我,居然还敢直呼其名,简直“胆大包天”,因为确实忙就没理会。忽然,感觉我束好的长发在背后被一双小手摸着。看来“理发师”看上了我这一头长发,不去美一下是不行的。再说孩子们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呢?干脆将计就计趁机调查一下。打定主意我马上放下手中的活,转身笑眯眯地说:“谁是理发师呀?”小女孩林琳站了出来,“我是理发师,绝对给你做好看!”“你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 “听冯老师喊你呗,我就知道了。”她一脸神气的样子,小孩的记性真好!接下来一场顾客与理发师之间的自由交谈开始了。理发师:“你得低下头,把头发低下来。”顾客:“你们这儿没有专门洗头用的长躺椅吗?这样不舒服。”其实我是怕她们把头发弄的一团糟。于是林琳叫了涂宇哲、阮愉茜等几个小女孩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一会儿,她们就用几张小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一切动作都比较专业:拔掉我的发圈,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打开假水笼头冲了冲、吹头。理发师:“你想做什么发型?” “你看我做什么好,就做什么吧!”我装很随便的样子。“梨花头好看,我帮你剪个梨花头。”美发师一个拿塑料推子,另一个拿剪刀,两位理发师象模象样地剪起来。理发过程中我们之间的闲聊也更深入了。案例中小女孩要与教师玩“理发店”的区域游戏,教师“放下手中的活,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很乐意的扮演起顾客来,在“理发师”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合作并引导着幼儿,对于幼儿的问题是“有问必答”,使其在自主的游戏中得到发展。教师的这种引导方式增强了幼儿的自信:“象模象样的抓搓头发”;“越发得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七手八脚的忙了起来”;“用几张椅子拼了张洗头躺椅”;“比较专业”;“左手拿塑料推子,右手象模象样的剪起来。”,充分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积极教师的主导地位。

(五)随时补充或更换教具和内容,吸引幼儿更积极地参加游戏

“在幼儿所熟悉的环境中加入新的材料,往往会对幼儿熟悉的游戏情景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幼儿往往会对熟悉的玩具觉得“没劲”,此时,若变换一个小小的玩具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例如,在“娃娃家”的图书架上放一本书,“妈妈”便会给娃娃讲故事。还有研究发现,若将有些材料在活动区重叠投放,也可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如在积木区内加入娃娃家的东西,或者在娃娃家内加入积木区的材料,這样,幼儿在两个活动区的游戏行为都会增加。教师也可以不要一次性的将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也可定期在游戏区投入新材料。

(六)游戏进行适时的评价

1.对幼儿表现进行评价,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幼儿加以表扬,对不时很突出的幼儿加以适当的鼓励。

2.指出游戏中出现的不良现象,例如对不遵守游戏规则,哄抢玩具的现象及时指出并加以批评,使幼儿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注意到纪律的约束力。

3.教师对整个游戏的实施情况、幼儿的表现、参与率进行自我评价。从游戏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找出在游戏中存在的不足,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提供实践经验。

(七)为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热爱生活的积极性,使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有条件的幼儿园在饭后、午休后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VCD,增强见识;上课使,创造幼儿多说话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使语言逐渐丰富、生动,也有利于角色游戏中人物的扮演。

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蔡洲成今天是“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里担任着主导地位。“妈妈,宝宝的肚子饿了,你去烧饭给他吃吧。”“爷爷,洗衣机里的衣服洗好了,你拿出来晒一晒吧。”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带领全家到点心屋去买点心,去小舞台看表演,去糖果屋买糖果。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不一会儿,又大叫起来:“不好啦!我们家厨房着火啦,消防车快点来呀!”早晨的角色游戏被他玩的热热闹闹,如火如荼。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蔡洲成对于生活的经验比较丰富。他能够主动得和其他幼儿交流,建议或者命令“妈妈”和“爷爷”去做什么,而且做的事情也符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后面他带着全家外出去买东西,更是现实生活经验的充分反应。蔡洲成是一个比较具有领导能力的孩子,他可以带着其他生活经验比较缺乏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体验到真是的生活,丰富生活经验。

《纲要》中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环境育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小班幼儿年龄小、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设自由、安全、宽松、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娃娃家”游戏与幼儿的生活最为贴近,能使幼儿在“家”的氛围中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在游戏情景中再现生活经验。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要求幼儿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对角色的理解扮演接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而如果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就会在所进行的角色游戏中更加容易融入角色,使游戏内容变得充实新颖。

(八)注意游戏主题的深化

幼儿对游戏主题的深化程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了解:首先看在某一主题中,幼儿发展出了多少情节。如“商店”主题可以发展的情节有:商品摆放、各种物品的买卖、收款、订货、送货等。其次看各情节的深入程度如何?如在“收款”这一情节中,幼儿有没有介绍商品的价格,不同面值的钱是用什么表示的,是否使用“计算机”来算帐;商店里的种类多不多,是如何摆放的,幼儿是否向顾客介绍过这些商品。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应随时注意幼儿的各个细小的动作,以便日后的随时总结。

总之,角色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有着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组织适当的角色游戏,从而促进幼儿幼儿认识、情感和动作技能的发展,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霞.《角色游戏主题的深化与转换》.《幼儿教育》.2000年.第六期.

[2]《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学期教育研究》.1999年.第八期.

[3]黄人颂.《学期教育学》.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篇4

1 幼儿角色游戏的内涵和类型

1.1 幼儿角色游戏的内涵

幼儿角色游戏是根据幼儿的特殊年龄因素所创设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 是以角色扮演游戏为主, 将幼儿带入到一定的场景和游戏故事中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角色游戏为教学载体, 意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兴趣, 并且对这种兴趣加以引导, 从而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技能。这也是幼儿角色游戏的根本教学目的。幼儿角色游戏是当前幼儿教育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以幼儿的游戏天性为基础, 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以到达教学目的。 (1)

角色游戏作为培养幼儿智商、情商最有效的途径, 主要的优势在于:幼儿主动参加的自愿游戏;游戏在假设环境中反映周边生活;在游戏中没有强制性社会义务, 不需要直接开创财富;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能明显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众多的幼儿教学研究表明,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较传统教学方法而言, 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并且对幼儿的思维起到很好的发散作用。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一出现便受到了众多幼儿教学者的关注。

1.2 幼儿角色游戏的类型

从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来看, 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有主题的角色游戏 (例如:看病、请客、过生日等) , 在这过程中, 和其他区域的交往增加 (如:去医院检查, 医护人员到幼儿家体检、打针;去超市购物, 工作人员送货上门;去理发店以及到表演区观看节目) , 进而丰富游戏情节 (例如:生日派对中应该有饭菜、蛋糕、生日歌、祝福语以及照相、嬉闹等;去医院看病, 应该有询问、透视、打针、住院、输液等) 。第二类是培养合作意识的角色游戏, 为了顺利完成一项任务, 幼儿一起协商 (例如:在包饺子中, 有做客、擀皮, 最后一起包饺子;在煎鱼中, 一人预备材料, 一人煎鱼) 。第三类是提高解决问题与交往能力的角色游戏, 通过鼓励让更多的小朋友参与到演讲比赛、才艺表演中 (例如在去超市的过程中, 由于钱没有带够, 向售票员打价, 从而顺利买到商品) 。 (2)

2 大班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维和想象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游戏又是幼儿的天性, 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天性, 就能非常好地激发出幼儿的兴趣, 教师对这种兴趣加以引导, 就能使之转变成学习兴趣。

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主动参与其中,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 这对于其今后的学习生活也有着巨大的帮助。众多的幼儿教学研究表明, 角色游戏教学法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法而言, 在幼儿教育中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不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来说也更加易于接受。 (3)

开展大班幼儿角色游戏, 让教师进入活动, 还能增进师生关系。教师在游戏中与幼儿产生互动, 会有密切的感情, 从而建立起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 它不仅能让幼儿感到教师的关注与亲切, 还会将教师归类为亲近的人。另外, 通过幼儿角色游戏, 还可以促进幼儿大脑智力发展。教师参与游戏是幼儿与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 和对幼儿施加教育的过程, 教师作为成人具备的知识经验与教育人员的意图会在游戏中无形地传递给幼儿, 让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良好的教育。

3 教师指导大班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策略

对大班幼儿来说, 在有意义、熟悉、来源于生活的情境中活动, 尤其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与任务, 更能激发他们的游戏热情, 从而去主动探索。加德纳教授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表明:使用有意义的社会教材, 让幼儿进行社会活动, 会有更好的活动效果, 角色游戏恰好符合该要求。

3.1 制定适宜的角色游戏方案

教师在制定角色游戏方案时, 首先应该让游戏环境生活化。在角色游戏中, 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发展。环境创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师启发和诱导实施的成果, 因此, 在启发与诱导中, 我们应该尽量让师生合作空间细节化、生活化, 在师生合作中, 让游戏角色源于生活, 又体现生活。例如:在“我们的超市”这个游戏中, 不仅有源于生活的收银台、货架等, 也有幼儿、教师亲手制作的活动材料。在中秋来临之际, 幼儿们可以通过观察, 建议使用宣传海报, 进行张贴、分发与宣传, 这一举动吸引了很多小顾客, 让超市营业额明显上升。

其次是扩展游戏范围。心理学家研究表明, 长期处于同一环境的幼儿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 而从和他有关联, 但是不在一个环境的人那里可以学到更多的技能与知识。为了让幼儿从多层面学到怎样搭建人际关系和处理自身角色, 生成全面的自我意识, 打破班级小组界限, 进行互动游戏, 在我班游戏和平行班游戏结合的同时, 开展大班联合游戏;在联合游戏中必须不断拓展幼儿游戏空间与范围, 在丰富游戏内容的同时, 增加幼儿交往面与游戏自由度, 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经验, 深化角色游戏内容。

3.2 有效调节游戏过程中的角色冲突

在角色游戏中, 角色作为不断变化的因素, 在一个游戏进入主题后, 原来设定的角色很有可能会不满足幼儿选择与表现需求。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游戏过程中的角色冲突, 在鼓励与认可的环境下, 根据幼儿兴趣、需求、经验创造新的角色, 这也是新角色生成的过程。只要新角色正确地反映出游戏现状, 也会展现出不同幼儿在游戏中的向往与认识, 进而推动幼儿学会自我思考。另外, 作为幼儿教师, 应该全程参与角色游戏的整个过程, 以自己扮演其中一个角色的方式, 最好是具有一定调节冲突特性的角色, 比如裁判等, 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调节效果。而且教师的全程参与, 还能发现一些角色冲突问题, 从而为游戏规则的改善奠定基础, 这样一来, 教师就能够持续地对游戏进行优化, 以达到更加良好的游戏效果。 (4)

3.3 随机应变, 隐性指导与显性指导相结合

随机应变作为教师角色游戏指导的重要内容, 对游戏开展成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教师必须抓好时机, 在适当的形式与对象中, 将显性指导和隐形指导有机结合起来, 让每个幼儿都有发挥潜能与特长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必须尊重幼儿差异, 在游戏指导中, 将注意力放在观察幼儿变化上, 让他们理解幼儿发展意义, 进而对幼儿进行多样化的指导。如:为了避免刻板的游戏内容, 对于相对内向的幼儿, 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在角色游戏中主动参与表演、建设内容, 充分展现他们的特长。

3.4 正确引导幼儿的兴趣

毋庸置疑, 角色游戏能够极大地激发出幼儿的兴趣, 因为游戏本身就是幼儿的天性, 作为幼儿教师, 最重要的是如何对这种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 在幼儿角色游戏中使幼儿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有研究表明, 角色游戏在大班幼儿教学的应用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地方, 就是教师对于角色游戏所激发出来的幼儿兴趣引导不够, 从而使得这种兴趣没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这一问题是角色游戏在应用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的过程中, 应该对游戏有一个全程的掌控, 特别是对游戏过程中的游戏氛围做到良好掌握, 把幼儿的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 在游戏过程中穿插设计好要教授的知识。这样一来, 就能避免角色游戏所激发出来的幼儿兴趣成为纯粹的娱乐兴趣。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角色游戏才能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大班幼儿游戏作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对幼儿交际能力与智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在这过程中, 我们应该努力让幼儿成为活动目标、游戏、主动学习、活动环节的主体, 让教师成为角色游戏的支持者、倾听者、扶持者、指导者、咨询者和观察者。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得到愉快的心情、交往经验与智能发展, 从而学会自我表现与发展, 收到师幼共赢的效果。

注释

1毕晓芬.大班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 2011 (10) :36-40.

2张春华.大班幼儿主题背景下角色游戏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 2012 (4) :155-155.

3李堉锭.大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纠纷解决方法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2 (12) :122-124.

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篇5

二十一世纪,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但无论怎么变化,有一种东西是不变的,因为它在幼儿心里早已根深蒂固,这就是游戏。游戏不仅能带给幼儿积极、愉悦的情感,还能影响其一生,特别是在幼儿时期接触的角色游戏,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最深刻的。本文从幼儿角色游戏入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论述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角色游戏;指导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演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商业化的儿童产品应运而生,游戏是构建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之一,角色游戏在幼儿游戏教育指导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幼儿游戏教育过程中的指导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必须因材施教,不能死板硬套。

一、角色游戏的概述角色游戏是儿童以模仿想象,扮演角色,反应周围生活,儿童可以脱离当前实物的知觉,以表象代替实物作思维的支柱,进行想象,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适合于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有着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可操作性。没有游戏,幼儿的生活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精彩的,游戏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成长,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中的德育因素更是俯拾皆是,教师要因材而取,只要不忽视,就能在游戏中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和良好的品质,且能收到功半事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育是最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将授课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在活动中,幼儿才能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游戏是幼儿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没有游戏的生命是不完整的。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幼儿教师不能死板硬套的把理论复制出来,机械的进行教育;必须要学会因材施教,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不断探索,将把自己所学的以游戏的形式运用出来,让幼儿有一个美好而记忆犹新的童年。

二、角色游戏中常常存在的一些问题我虽然接触幼儿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在短短一年的接触时间里,我发现一些自己认为幼儿园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有些片面,但它是存在的。

无论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幼儿都得到全面发展。唯一有区别的是师资力量的强弱,在公办幼儿园里,教师都是有经验的一线教师老教师或是刚刚毕业的本专业的年轻教师,这样的师资结构,有利于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另外,硬件设备的完善,在组织幼儿活动上更能突出它的优势,幼儿的活动时间很充裕,活动场所宽敞,组织幼儿游戏时更能因材施教,特别是幼儿的营养是比较合理的。在民办幼儿园虽然硬件设备不完善,师资力量没有公办幼儿园强,但是却拥有比公办幼儿园的优势:在于教师思维的开阔,可以利用废弃的材料制作成幼儿喜欢或感兴趣的游戏材料,给幼儿在角色扮演中能更快进入角色,可以让幼儿学会废物利用……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大多停留在角色的简单分配和一些材料的机械操作等一些表面现象上,缺乏创新意识,而且在游戏选材上也受到制约,教师的指导和评价缺乏启发性和创新意识。着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总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往常的角色游戏中,我们总是精心设计好游戏的内容、形式、规则,孩子们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地听从调动。而我们所谓的“放手”也只不过是让幼儿选择一下在游戏中想要扮演的角色。而后,幼儿就被套在教师规定好的游戏模式中运行。在这样的游戏中,教师付出了大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来进行游戏的设计和材料的准备,可以说得上费尽心机、尽心竭力。而在孩子们的眼里,他们只不过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象一群演员按照导演的要求表演一场剧目,而不是在进行一次快乐的游戏活动。

三、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育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一)为幼儿提供足够的生活经验,拓宽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现实的重新塑造。例如:在孩子们玩“动物招聘大会”时,幼儿的角色就是“招聘员”首先,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经验,那么游戏是很难进行下去的,于是,我让幼儿先观看“人才招聘市场”视频,先了解它是一个人们找工作的地方。游戏中,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积极投入,对前来招聘的动物进行审核,把没找到工作的动物送到动物培训学校。当然,除了利用多媒体来提供经验之外,教师还可以有很多方法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生活经验来充实他们的角色游戏。如:讲故事,让幼儿从故事中获得自己无法亲身得到的体验,或是从故事中不同的角色的不同角度来看同一件事。或是带孩子去生活中的公共设施去观看、了解。这些不仅可以扩大幼儿的生活视野,同时还可以为他们提供许多素材。很多时候,角色游戏是社会化的游戏,通常会在多个幼儿之间进行。共有的知识、经验是社会化角色游戏的基础,更是使游戏中幼儿达到默契,进而使游戏顺利开展的保证。同时也可在主题教学中渗透和调动角色游戏。孩子是不会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经历,对于自己的一些难得的经历也没有充分总结或与他人分享。那么就只有给幼儿机会,让他们通过语言讲述和通过绘画的形式来描绘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也会让别的孩子间接分享新的知识。我们是寄宿制幼儿园,幼儿一星期都很少时间与外界接触,所以,每周星期天晚上,我都会空出时间,让本地的孩子,讲讲周末在外面看到的,玩过的一起与其他的孩子分享。同时,一天之中,早晨和下午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游戏。教师以本班角色游戏开展的情况为根据,从游戏的内容、角色分配、游戏材料的提供、个别幼儿的教育、角色游戏的常规等方面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和提高做好准备工作。

(二)提供非专门化的游戏材料虽然现在的成品玩具应有尽有,但是每一个小朋友的家庭条件却不同,因此给幼儿的全方面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把一些废旧的书、笔、瓶子等等一系列的物品制作成可以供幼儿游戏的成品。这样不但幼儿感兴趣而且也能自己动手制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成品玩具虽然逼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游戏起到启示的作用。但是这样的玩具,为幼儿留下的自由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较小,幼儿不容易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想象对它们进行象征性的改造。因此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为幼儿准备具有开放性的半成品玩具或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完成游戏中所需要的某些物品。如早茶店可提供半成品的包子,让幼儿用橡皮泥做成肉馅,用皱纹纸撕成菜叶,然后做成包子,才能拿给顾客吃。幼儿在反复的操作中不厌其烦,乐趣无比,充分激发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游戏时间在角色游戏中是一个重要而且很关键的一部分。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时要特别注意幼儿的游戏时间,在指导过程中不能去命令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那就不是幼儿的世界,变成自己主宰的世界了,所以在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切忌用成人的思维,要蹲下来与幼儿一起看世界,有幼儿的思维去指导,否则会让幼儿没有身临其境,时间太少幼儿没有尽兴,会有失落感,时间太长,幼儿会疲倦,失去游戏的兴趣。

我国有研究者比较了4-5岁幼儿在相同情景下长时间游戏(30分)和短时间游戏(15分)中幼儿的表现,发现在短时间的游戏中,儿童更多地表现为闲散行为、旁观行为、过渡性行为及一些实物游戏和模仿游戏。此类研究表明,充分的时间会鼓励儿童进行较高社会性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游戏;时间较长,儿童就能从容地选择游戏伙伴,商讨必要的合作角色,使小组合作游戏的发生频率增加;有充分的时间可以使儿童更加喜爱游戏。游戏时间短,儿童则无法去筹划和编排游戏,儿童不能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只能从事形式简单的游戏活动。鼓励孩子多动手。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动手制作游戏材料。着名教授杨振宁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地为幼儿提供表现与创造的机会,使幼儿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进行充分的想象、发现和创造。

游戏时间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游戏时间不充足幼儿会有失落的心理,太长幼儿会觉得疲倦,就会没有积极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游戏是要控制好游戏时间。

(四)教师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在幼儿游戏中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答案是:“引导”。这是每一个幼儿教师有知道的,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都会忘记,最严重的是去干涉幼儿的自由活动,一定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设想去完成,没有让幼儿真正的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只是让幼儿完成自己布置的任务而已。教师的指导应该是“参与”,而不是“干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它向我们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在实践中,教师除了承担这些角色外,还应抓住时机,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定位自己的角色。尤其是游戏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因时、因地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与之互动。教师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

教师在游戏中引导是很重要的任务,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参与到游戏中去,一起合作把游戏顺利完成。例如:在《两人三脚》的游戏中,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合作,这时如果教师就只是在引导幼儿活动是不够的,教师必须得参与到游戏中,要示范给幼儿才能让幼儿有深刻体会,才能接受得很快。形体示范市很有作用的,还有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喜欢的角色融入游戏中,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幼儿更喜欢,更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五)鼓励孩子多动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就是让幼儿动手。在我组织的角色游《拔萝卜》中,里面的角色随要一些道具,这就需要我们师幼一起完成。教师在给幼儿讲清楚故事内容和角色分配后,接下来就让幼儿自己发挥想象,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在班里有一个小朋友很聪明,老师只是给指导意见,他根据自己的想象、发挥制作出来的作品是所有小朋友中最好的,只让我很欣慰。

经过这次的经验,我反思了很久,虽然我学习学前教育已经有三年,但是严重缺乏教育经验,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我们要大胆的想象,给幼儿多多动手的机会。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动手制作游戏材料。着名教授杨振宁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动手实践机会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幼儿的创新素质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地为幼儿提供表现与创造的机会,使幼儿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进行充分的想象、发现和创造。

(六)在角色游戏中要善于利用好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

我刚刚毕业出来,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唯一有一点就是在毕业前在实习过程中有接触过幼儿,但是时间很短。刚进幼儿园,园长就把中班的教材给我,让我接受中班幼儿的教育,当时心情很复杂,既激动又害怕。激动的是我成为了梦寐以求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害怕的是我没有经验,怎么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由于不了解幼儿,刚刚开始时特别的困难,在组织活动时漏洞百出,还好园长是个很有耐心的教育工作作者,教我如何去抓住幼儿的心理,才能融入幼儿的世界。幼儿的好奇心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要学会利用,利用好就能激发幼儿的醒悟、创造力,探索意识。

幼儿对外界事物好奇,往往显示出独立的见解和思维,很少模仿别人,能够用新方法对待旧事物。对于由幼儿的好奇心引发的独创行为,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并为此去寻找答案,这将使幼儿受益终身。孩子在强烈好奇心的驱动下,就会形成创新意识,在他们幼稚清新的心灵中形成自己的性格,成为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刚过不惑之年的康尔于2001年捧走了世界瞩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说:"应该学会创新。创新意味着你不但要熟悉已有的事物,还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许多自己的新想法。

有关专家研究表明,5岁孩子的大脑量已达成年人脑重量的95%,是开发和利用幼儿好奇心,培养创造力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良机,充分利用幼儿对自然、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小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对于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热爱社会的兴趣,以及将来成才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班的幼儿好奇心特别强,遇到什么他们都会问你为什么?有时候自己都没有办法解释,只能告诉幼儿这个问题老师没有办法回答,等老师知道了在告诉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去从实践中找答案,去思考如何做才不会抹杀掉孩子的好奇心,并且能让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出来。

(七)组织幼儿评价、总结游戏评论游戏对提高游戏质量、巩固游戏中所获得的情绪体验等都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法、现场评议法和汇报法对游戏中的情节、游戏材料和玩具的制作与使用及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价总结。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应注意评价要具体、准确,不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在引导幼儿进行评价时要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以使幼儿有讨论的话题内容。评价活动应是指导幼儿再次游戏的方向。

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游戏的内容出现了转折,游戏在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成了对幼儿实施各种教育的手段。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成长的需要,角色游戏是一种以孩子们为主体,由孩子扮演角色,模仿成人劳动的意愿性游戏。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利用好他们的好奇心,给他们营造创新的氛围,激发其探索兴趣,使其在游戏时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的游戏才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篇6

【关键词】主题;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主题背景下角色游戏是根据幼儿认知特点,依托于游戏区,动力源于角色,载体为一个个的主题,有机融合材料、幼儿、幼师三者,它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色,也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而主题来源于儿童的兴趣,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等。此类活动关注延伸、改造主题背景,实现主题背景与角色游戏的有机融合,有效丰富了角色活动。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园内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区域活动中主题内容的选择,部分忽略了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与主题的有效融合。如果教师能把主题活动的内容与角色游戏很好的融合,结合孩子在主题活动中产生的某一个兴趣点,拓展角色游戏范围,通过角色游戏再现主题活动的内容与知识点,能够进一步挖掘主题下的丰富内涵,从而使角色游戏的有效开展能够成为主题背景下主题延伸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教师的指导角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结合角色游戏,拓展主题背景

现今大部分幼儿园所选择的主题背景中,有着许多儿童临时生成的点,幼师要注意慢慢引导他们,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比如,在开展“海洋、陆地、天空大本营”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对汽车、游轮、飞机等非常感兴趣,幼师要利用好课余时间,引导孩子们展开交流、讨论,幼师可以把握好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室中设置“小小展览角”,用于展览某些现成模型,或者是让孩子们与父母一起利用老旧材料进行模型的制作。开展“我到小小展览角参观”的活动,首先由幼师担当讲解员,让孩子们一同参与参观展览角的游戏,然后让孩子们试着担任讲解员,讲解一两个模型,进而有效延伸孩子们的兴趣点,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更积极,并拓展其对海洋、陆地、天空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利用主题背景,进行角色活动环境的创造

以前所开展的角色游戏,都是由幼师创设与制作角色游戏的材料与环境,主题背景下所开展的角色游戏则要求幼师在主题下进行角色游戏的选择,并慢慢试着“放手”,引领孩子们一同进行角色游戏材料与环境的创设与制作。比如在进行“海洋、陆地、天空大本营”背景下的“我到小小展览角参观”的过程中,幼师可以与孩子们一同商量游戏区域应当放置或添加什么材料,参观的方式等等,利用美术活动,幼师带着孩子们进行环境的制作,让孩子们学会如何正确、自主使用各种游戏材料,提高其兴趣与积极性。

三、有机融合角色游戏与文学活动

主题背景下,幼师要引导孩子们欣赏、学习多样化风格的文学作品,利用反复、单一的角色游戏,让孩子们开口朗诵,由于对文学作品理解程度有限,为避免孩子们对文学作品产生厌恶的情感,幼师应当注意变换角色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通过一次次的学习、接触巩固对作品的理解、接受程度。幼师可以让孩子们把文学作品放在游戏之中,通过设置小舞台、故事小屋、书展等活动环节,让孩子们在活动情境下提高对作品的认识,并促进孩子们的游戏水平,进而有效提升孩子们对主题背景下文学作品的欣赏、表达与表现能力。

四、紧密结合孩子们实际生活,引领幼儿快乐自主地活动

课堂来源于生活,家庭与幼儿园联手引导幼儿深入实际生活,不仅可以有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还可以为角色游戏提供更多的主题。一般来说,小班幼儿往往是以模仿为主的角色游戏,幼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应当注意联系孩子们实际生活经验,选择角色游戏内容的时候也应当注意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但要注意难易适中,防止出现孩子们由于难度大而不会玩,或者是由于过于容易而缺乏积极性的情况。

五、拓张角色游戏内容,有效延伸主题背景

在主题背景下,孩子们生成许多内容,也有许多不相同的兴趣指向,幼师需要注意挖掘孩子们这些生成活动背后的游戏的价值,并注意满足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求,其中,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和孩子们一起拓展角色游戏的内容。例如在主题背景之下,进行“我的祖国是中国”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经过交流产生了多种多样可口的中国名小吃,去祖国名胜景点旅游,各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中国茶,神舟六号飞船,三峡等内容,幼师需要注意指导孩子们将所生成内容的价值挖掘出来,并探索主题背景的延伸,利用角色游戏中探讨部分,帮助孩子们形成更多元、丰富的游戏内容,慢慢引导孩子们自主操作与游戏,促进孩子们积极交往,并生成新的有价值的内容,累计更多元的内容,提高孩子们对我们国家民风民俗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综上所述,为了可以更充分地将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发挥出来,教师需要把握好“以幼儿为本”的主旨,让角色游戏的内容与主题更多元化,激发孩子们的真实感受,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谈角色游戏与主题活动的结合[J].科学育儿,2012(2):7.

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篇7

一、教师应从幼儿实际出发创设游戏主题与分配游戏角色

教师在进行角色游戏的主题创设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 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在创设主题时, 先要对班级中的幼儿近况有所了解, 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主题的创设。比如, 在创设以“你是我的好朋友”为主题的角色游戏时, 教师可以把情绪不稳定的幼儿和情绪相对稳定的幼儿混编成两组, 让幼儿假装都不认识, 接着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姓名并记住对方的姓名, 手拉着手一起玩玩具、背儿歌等。教师在现场要鼓励幼儿多和小朋友交往, 互相帮助, 加深对集体的感情。此外, 在开展游戏前, 教师要对幼儿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合理的分配。教师要深知, 角色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 非常关心自己扮演的角色。因此, 教师除了要根据幼儿的自身特性安排角色, 也要对角色进行适当的轮换, 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不同的角色体验。教师在分配角色之后, 也要及时对相关角色进行讲解与启发, 让幼儿对角色的理解不仅停留在模仿阶段, 还要让幼儿加深对角色的理解, 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身份, 发挥角色的教育意义。

二、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要潜移默化地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中, 教师在创设游戏主题与分配角色后, 也要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丰富与发展幼儿的游戏经验。虽然幼儿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对熟悉, 如“售货员”“教师”“警察”等, 幼儿会把自己对角色的认知体验通过语言、肢体、表情等表现出来, 但有时动作会机械化, 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教师在此时, 应给幼儿适当的提醒与引导。如“妈妈下班了”游戏中, 幼儿要扮演妈妈、爸爸、孩子等, 教师此时就要让幼儿回忆即有的经验, 想想:当妈妈下班后都干什么了?累不累?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 幼儿想起了妈妈下班的生活点滴, 也能让幼儿在潜意识中体会妈妈上班的辛苦与劳累。如在“超市购物”游戏时, 教师也带领幼儿回忆平时和家长去超市的情形, 鼓励幼儿学习超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 感受与体验超市购物。

学前教育专家研究表明, 幼儿的生活与认知体验越丰富, 其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与生活中也要注重幼儿的相关知识的积累, 通过不刻意的语言、行为等对幼儿进行教育, 提高幼儿的认知经验。模仿是幼儿的天性,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也要及时与家长对幼儿在家里的表现进行沟通与交流, 帮助家长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善于发现生活的点滴。教师还要对在角色游戏中有良好表现与接受能力较强的幼儿进行表扬, 树立榜样的作用, 分享其经验, 让其他幼儿知道平时的生活积累与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 要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个幼儿, 要教会幼儿用全面的观点与方法去看待和处理游戏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要勤于观察、及时进行干预与指导

虽然角色游戏的主体是幼儿, 但教师不能对其在游戏中的表现放任不管, 应勤于观察幼儿的行为, 了解幼儿的实际游戏能力与水平, 及时进行干预与指导。每个幼儿都拥有不同的个性, 在认知能力、身体情况、行为表现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角色游戏需要不同幼儿发挥个性与表现自我, 因此,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就要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幼儿的情况了如指掌, 善于发现与肯定幼儿的优点与长处。如某个幼儿总希望扮演游戏中的主要角色, 一般这样的幼儿都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与组织能力, 但往往对人的态度上不够温和, 教师在对此情况了解后, 首先要肯定与表扬这个幼儿的长处, 同时也要帮助他改正缺点与不足。教师对胆小懦弱、不善言辞的幼儿也要适当进行引导。可以带领这一类型的幼儿去角色区, 问其对哪个区角感兴趣, 然后教师扮演成“妈妈”带领幼儿到邻居家里去做客, 逐渐这一类型的幼儿就能和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与合作了, 待其交往能力进一步加强后, 要鼓励幼儿扮演主要的角色, 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使幼儿全方面感受到角色游戏的魅力。此外, 教师要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如在“美发屋”的游戏中, 扮演理发师的幼儿在给顾客洗完头后, 就去隔壁冷饮厅看服务员端饮品了, 此时, 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 把幼儿引到自己的游戏中, 找回自己的角色。

四、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注重游戏总结与评价

教师应该尽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游戏。因此, 教师要把握好结束的时机, 要在幼儿的兴致还没完全退却时结束游戏, 这样可以让幼儿继续保持对角色游戏的积极性, 并为下次开展角色游戏埋下伏笔。当幼儿从所扮演的角色回到现实中时, 教师要对游戏进行总结, 可以先让每个幼儿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 然后教师在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扬与鼓励, 对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幼儿委婉地提出改进建议, 切不可过于急躁, 要让幼儿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 不要让幼儿背负太多的压力, 通过教师的及时总结与评价, 幼儿能对游戏有更深刻的认识。当对游戏进行总结后, 教师要鼓励和督促幼儿把区角的玩具、道具等都有序地收拾起来, 并对场地进行简单的整理, 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 角色游戏是一项幼儿反映日常现实生活的特殊活动。角色游戏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也能对幼儿现有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加深。因此, 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时, 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注意与幼儿沟通, 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 一方面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减少控制, 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对幼儿的违规行为进行干预与疏导, 为幼儿搭建一个相对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并及时对游戏进行总结与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淑贤.姚伟主编.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1995.

[2]张春华.大班幼儿主题背景下角色游戏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 2012 (4) :155-155.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篇8

我国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普遍的一种教育手段。角色游戏是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自己分配角色和构思内容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以此模仿和反映人们的社会活动。角色游戏能加深幼儿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丰富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感知,对全面发展幼儿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它是这样一种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儿童担负起成人的角色,并以概括的形式在专门创设的游戏中再现成人的活动和成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游戏的特点,是用各种各样游戏用的物品来代替成人进行活动的正式物品。

二、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行为是教师展现其教育智慧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正确使用指导技巧,合理运用指导策略,及时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导幼儿游戏,对幼儿游戏的指导过于模式化,具体化。这就造成了以下结果:(1)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指导行为的频次较高。(2)教师在角色游戏中主要扮演教育者的身份。(3)教师语言指导方式不正确。

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为教师提出了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一方面是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游戏指导观和儿童观,了解儿童,读懂儿童,善于观察,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需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是使教师正确使用指导技巧,合理运用指导策略,及时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 树立正确的游戏指导观

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正确的儿童观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儿童,教师要对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地位与价值有更深入地理解,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的生活是与游戏紧密结合的,在游戏中,儿童锻炼了身体,发展了思维,丰富了情感,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游戏指导观,正确的游戏指导观就是要对指导的游戏有目标与计划性,但并不是说教师完全成为游戏的控制者,也不是说对游戏要有很多硬性的安排,规定幼儿怎样游戏,怎么去玩,玩什么等问题。

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剥夺幼儿游戏权利而达到惩罚幼儿的做法,其实都是不尊重孩子。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用心体会和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这样才能满足孩子的各种合理需要。教师要“蹲下来和幼儿说话”,这不仅仅是指动作上的蹲下来,更深层次的含义是指教师应该以平等之心和幼儿沟通。尊重幼儿游戏的年龄特点,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尊重幼儿的游戏愿望,让他们做自己游戏的主人。

2. 以游戏者的身份指导游戏,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幼儿是游戏中主体,游戏活动就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老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教师应更多的以游戏者的身份指导游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给幼儿形成教师就是他的游戏玩伴的印象,并要始终如此。教师要以游戏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玩,当游戏中出现问题时,和幼儿一起商量该怎么解决,和幼儿平等对话。教师与幼儿之间是一种自愿和平等的和谐关系,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真正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3. 正确运用介入方式和语言指导方式

(1)正确运用介入方式

根据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影响活动的形式,我们把介入游戏的方式分为以下三种:平行式介入法、交叉式介入法、垂直式介入法。

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当幼儿对新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而不喜欢玩其他游戏时,教师可以运用平行式介入法进行指导。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的或不同材料和情节的游戏,通过暗示指导,引导儿童模仿。

当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邀请教师参与时,教师可以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另外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要与幼儿、与角色进行充分互动,起到指导游戏的作用,如有必要对游戏进行直接指导,教师就要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相关的问题,促使幼儿去思考。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就要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

(2)正确运用语言指导方式

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中的语言指导方式共有七种,每一种语言指导方式的运用都有其特定的情境。对游戏情境的判断和对多种语言指导方式灵活的运用是每个教师的必备素质。

询问式、建议式和指令式语言是教师运用的最多的三种方式。询问式语言指导方式是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提醒幼儿在当前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并激发幼儿思考解决办法的一种语言指导方式。建议式语言是教师运用询问或陈述的方式向幼儿表明自己对游戏中问题的看法和主张,以此明确提示或暗示幼儿可以怎样解决问题的一种语言指导方式。教师在运用这种语言指导方式的时候应该用柔和的语气,句末带有“好吗”、“啊”、“吧”等语气词。

指令式语言主要针对违反游戏规则或游戏材料使用不当时,教师表现出语气严厉、直接告诉幼儿必须做什么或者不能做什么的一种语言指导方式。教师在发出具体的指令时最好带有相关的解释,因为解释意味着教师是运用规则或者习俗来约束幼儿行为的,而不是仅仅用个人的权威去约束幼儿行为的。这样既让幼儿了解了游戏规则,又有效制止了幼儿产生不良行为的可能。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充分认识角色游戏在幼儿园阶段的重大意义,并且帮助支持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55)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篇9

一、细心的观察, 游戏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

在游戏的具体过程中, 幼儿会经常出现或多或少、过大过小的问题, 仔细观察不仅仅能帮助老师更加深入了解幼儿游戏时兴趣的需要所在, 教师更能适时地把握时机, 能更加有效的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 进而拓展角色游戏, 并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主要的观察内容有:

(1) 观察角色游戏的情节和主题。例如,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幼儿在游戏中玩的是什么?幼儿游戏过程中是如何玩的?

(2) 观察幼儿的动作和行为。观察幼儿正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有没有角色的意识?有哪些具体行为表现?

(3) 观察操作和选择材料的情况。哪些材料被选择了?怎样操作的?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4) 观察幼儿的社会性水平。了解幼儿的社会性水平发展 (平行游戏、独立游戏、合作游戏、联合游戏) , 幼儿是能否主动去选择伙伴?能否协调和伙伴之间的关系?

(5) 观察幼儿的表现和特征。是用类似实物的玩具来替代, 还是直接选择了替代物?或者用言语和动作来替代?玩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怎么样去解决?

教师通过仔细的观察, 可以采用不同的情形并运用相适应的指导方式。

1. 成为幼儿游戏的隐性指导教师

教师参加幼儿的游戏并用自己的行为以及角色游戏的材料或游戏的语言, 引导幼儿角色游戏的行为, 并通过诱导、启发进一步地去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这也是创造性角色游戏的指导方式之一。由于幼儿的个人经验是有限的, 游戏的内容有时会过于单调和贫乏;也会有个别的幼儿由于个性所限, 缺少与他人沟通的技能和技巧、即使自身条件准备的较好, 但因为缺少其他的游戏伙伴的加入, 导致了游戏情节的无法正常展开。

例如大班幼儿在玩“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时, “妈妈”、“爸爸”及其他角色都在自己玩自己的, 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角色和行为。这时教师应该以“客人”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 并说:“家里有人吗, 我是爸爸的好朋友, 来你们家里做客了, 快点来欢迎我啊!妈妈忙什么呢, 是在为我准备好吃的吗?”这样“娃娃家”的各个成员便能意识到自己该做些什么, 游戏就能开展起来了, 并能向更深层次去发展。

在教师的隐性指导中, 教师一直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幼儿的游戏, 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幼儿进行游戏, 这也是一种幼儿较能接受的方式方法。

2. 教师以直接点拨的形式进行显性指导

为了让幼儿学习到一定的经验, 或者在游戏中偶然出现一些困难事件时, 教师有必要及时地进行直接指导。比如在游戏中幼儿存在过激的行为, 或者有不安全的因素和倾向, 有在困难面前想退缩的行为表现或有了特殊的事件等等, 教师都应该及时地加以指导。

例如:教师看到去“超市”买东西是幼儿非常热衷的一件事, 跑来跑去的同时也不忘记手里的一大堆东西, 于是教师就可以直接去提醒他:你的东西太多了、再跑一会就要掉了, 你是不是应该找一个袋子装一下呢?或者给他去娃娃家做客的建议, 这样既可以处理他手里的东西, 又可让他参与到更多的交往中。

二、根据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

幼儿的角色游戏具有一定的年龄差异性, 在幼儿不同年龄的阶段, 游戏展开的层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大班孩子以创造为主。随着对社会和日常生活认知的不断学习和积累, 游戏经验非常的丰富, 主题比较新颖, 内容比较丰富, 在游戏中人际关系反映的较为复杂;幼儿处于游戏的合作阶段, 比较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去选择游戏的主题, 并能有计划的展开游戏;能在游戏的时候独立的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大班幼儿一起来准备游戏材料和环境, 侧重语言的引导, 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仔细的观察游戏, 在必要的时候给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以及适当的引导;允许幼儿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和创造, 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游戏讲评, 让幼儿在分享的同时开拓思路、取长补短, 提高游戏的水平。

运用已经有的经验,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成为观察游戏的重点, 另一个游戏观察的重点是分享合作、解决矛盾、相互交往情况。

三、评价的方式要灵活

1. 评价的内容:

评价的具体内容一般表现在幼儿的创造性和幼儿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用什么办法去解决的, 例如:在游戏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是如何解决的?你的困难是什么, 是否需要大家帮忙出主意?你们还需要什么才能使下次玩得更开心?怎么做?这样, 幼儿既能和他其他小朋友共同享有处理问题的经验, 也可以通过研讨商量去把问题解决, 这样又能为下次的游戏深化主题并做了好的铺垫。但是评价的内容应该随着游戏的内容和情况灵活的进行调整。

2. 评价的时机和形式:

从评价的时机来看:教师可以在幼儿游戏当中作出评价, 也可在游戏即将结束时作出评价;从评价的形式来看:可以是小组评价、集中评价、也可以是个别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来看:教师可以是评价的主体, 幼儿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评价的时机和形式也要根据游戏的具体内容和具体需要做灵活的调整, 例如:大班的幼儿思维和语言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所以, 教师要尽量的为幼儿创建一种自由、宽松、支持、平等的一种评价环境, 以便鼓励幼儿能够进行自我评价, 且主要用幼儿来评价, 也可通过商量和研究达成一致的见解。如新的“点心”是被“点心店”的“大师傅”制作的, 怎样才能让客人们既快捷又方便地去了解?幼儿可以提醒服务员要向客人介绍, 但是客人有很多, 服务员根本就忙不过来呀。这时, 有幼儿就想到了店里有“大菜单”, 这样客人就可以把喜欢的点心在“大菜单”上做个标记, 这样其他客人们也就都能看得到了。于是, “点心店”里便多了一些水彩笔, 幼儿也可随时展出自己创造出的新式点心贴在“大菜单”上, 自己还可以随意写上标价呢。

四、适时介入, 促进游戏深入开展

1. 当游戏内容贫乏时, 教师应启发、诱导, 进一步深化游戏

如幼儿在玩“点心店”游戏时, “客人”一般都是在店里吃东西, 没有“客人”时他们也只是等待。这时, 老师以“客人”的身份出现, 点了几份“点心”, 并表示有事马上就要离开, 于是就引出了“打包”的情节, 后来他们还主动开始了“送货”活动。

2. 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 老师要及时调节, 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娃娃家”游戏中, 当“客人”去“主人”家做客时, “主人”坚持不让他进门, 但“客人”非要挤进去, 这样他们两个人争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了游戏, 让“主人”说一说, 为什么不让“客人”进来。原来“娃娃家”有许多“客人”, 家里比较拥挤, 都坐不下了, “客人”听后说:“我等会儿再来”。就这样冲突平息了, 游戏又顺利的开展下去了。

3.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可以介入指导, 支持和鼓励幼儿解决困难

教师可以利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非语言的手段介入指导。如一幼儿在“医院”游戏中扮演医生。但是, 当他拿起听诊器时就是不知怎么用。他用求助的眼神看着老师, 老师用手势对他示范了一次, 幼儿一下子明白了听诊器的用法, 高兴地为病人检查起来。

总之,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 也是幼儿最喜欢, 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综合性强的游戏方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 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 且是重要的。适时的指导, 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 增加游戏情节, 促进角色交往, 更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 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

[2]、《学前教育》江苏省教育报刊社2002年2月

[3]、《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5月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 篇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 且与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 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 它能有力促进幼儿身体的、认知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角色游戏区作为幼儿开展典型游戏——角色游戏的主要场所, 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以物代物的材料提供, 鼓励幼儿承担一定的角色来开展的。游戏中幼儿独立自主地确定游戏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制定规则。它虽然是主动的活动, 但其水平的提高、教育作用的实现并不是自然形成的, 而是需要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教师适宜有效的指导来实现。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相关精神要求。

(二)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 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 是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三) 维果茨基的游戏学说:维果茨基高度评价游戏在儿童发展尤其是在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在游戏中儿童似乎是在试图超越他现有的行为水平。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越他的实际年龄, 高于他的日常表现。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源泉, 游戏可以创造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三、研究的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观察法。

(三) 行动研究法。

(四) 案例研究法。

四、研究的结果

(一) 把握核心价值是角色游戏区设置的关键。

以往教师在设置角色游戏区时, 提供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材料如厨房餐具、食品等较多, 而丰富幼儿游戏情节、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材料则比较单一。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把握不准, 如:小、中、大班“娃娃家”的材料基本大同小异。缺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经验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在研究中, 我们引领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 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相应的角色区。为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和心理慰藉, 小班的环境创设更加温馨、生活化, 用班内孩子的名字命名的“××宝宝的家”、“甜甜的糖果店”、“香香的蛋糕房”都深受小班幼儿的喜爱。游戏数量充足、重复, 满足了小班幼儿独自或平行游戏的需要, 而装扮性材料的提供则有助于小班幼儿树立角色意识。中班创设氛围更加开放的“美闻比萨”、“好利来饼屋”, 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而大班则更富挑战性, 创设了邮局、图书馆、银行、开心菜园及超市等主题, 丰富的角色游戏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二) 提供支持性环境材料是角色游戏区设置的重点。

角色游戏作为幼儿的自主游戏, 其教育目标更多蕴含在环境材料中, 以支持幼儿的发展。在研究中,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 筛选、提供相应的环境材料。

小班角色游戏区的材料更加真实, 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娃娃家”的炊具基本上都是生活中的真实物品, 以引发幼儿的游戏情结。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 材料的替代性成分也在逐渐加大, 区域的设置也由固定到开放, 支持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提高幼儿以物代物的能力。我们逐步减少固定的角色区, 幼儿更多地承担起创设游戏环境的任务。大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主题道具箱和分类道具箱, 充分满足了幼儿自主游戏的需要, 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

(三) 突出幼儿与教师的双主体地位是角色游戏区指导策略的核心。

游戏是幼儿的游戏, 幼儿是角色游戏活动的自然主体。但是, 把幼儿看做角色游戏的主体, 并不意味着教师仅仅是作为“客体”或无所作为的“旁观者”而存在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体和幼儿园游戏活动“教育性”的特质, 决定了教师应当成为角色游戏指导的主体, 而不应当成为幼儿游戏活动中无所作为的“旁观者”。教师作为“角色游戏指导的主体”, 要使自己的主体性在对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中得到合理的实现, 必须以尊重和发挥幼儿游戏的主体性为前提。教师应当在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的前提下去考虑和计划“教师的指导”, 围绕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来丰富幼儿的经验。

由于角色游戏的开展都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 游戏前, 我们都会创造条件带领幼儿走出去。社区的邮局、图书馆、超市、食品店、新华书店、消防队等都留下了孩子们的足迹。每次参观前, 我们都会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通过看、听、问来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 从中了解到社会交往的行为准则和方式方法, 鼓励幼儿向工作人员询问自己想要了解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 既能丰富幼儿的角色经验, 促进游戏的深入开展, 又使幼儿体验到交往的成功感, 更可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孩子们学会了与陌生人交往, 能主动向工作人员问好, 能对他人使用“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游戏中, 教师通过做幼儿游戏的玩伴适时介入指导。当发现“酷Baby影楼”的孩子们由于没有顾客而无所事事时, 教师以“经理”的身份介入, 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咱们的影楼没有人来照相怎么办?”

“我可以拿着照相机到小朋友家里去给他们照相。”“咱们可以做广告, 邀请大家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出谋划策。“那还等什么, 赶快把咱们的好办法去试一试吧!要不然我们的影楼可要倒闭了。”在教师的鼓励下, 孩子们走出去照相, 到“娃娃家”去招揽顾客, 影楼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游戏后, 将孩子们有效的交往环节与大家一起分享, 既是对这些幼儿的鼓励, 更是与同伴的互动。在玩肯德基游戏时, 一幼儿说:“我刚才坐公共汽车来时, 公交司机也很想来吃肯德基, 可惜没空, 等会儿, 我给他送去算了!”一句话启发了“经理”, 他马上设立了送货上门“热线电话”, 只要打电话, 不论多远都送, 还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送去可爱的小礼物, “生意”也因此“红火”起来。游戏结束后, 教师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引起了小朋友们极大的关注。这件本来是一个孩子游戏中的事, 经过评议成了大家的事。娃娃商店的小朋友也说:“我们也要送货上门!”“我们要买一送一!”“我们要免费为医院的病人送水果。”幼儿从这件事中学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 如何关心别人。在评价环节, 我们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 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

五、课题研究带来的成效

(一) 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精神, 转变教育理念。教师们对于“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强化了思想认同感。通过课题研究, 进一步向社会、家长宣传现代育儿理念, 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精神。

如何指导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 篇11

一、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游戏内容则充实新颖。在平时活动中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现实生活,如请家长带幼儿参观照相馆,请摄影师介绍照相的全过程,家长可以让小朋友自己去付钱,开发票,让摄影师给他们照全身的、有背景的、骑车的、跳舞的等各式各样的照片;参观冲洗照片的暗室和剪花边的工序,这样,幼儿在直接感知了照相馆的环境,设备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态度后,在玩“照相馆”的游戏时,无论是扮演摄像师、冲洗房的工作人员,还是顾客等角色都非常逼真,他们还会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地把照相馆的活动内容表现出来。

教师还应通过集中教育活动、散步、劳动、图片资料、娱乐活动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扩大眼界,为开展角色游戏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提供必要的玩具和游戏材料,补充启发游戏的主题

鲁迅先生说过:“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马可连柯也曾说过:“玩具是游戏的中心,没有中心游戏就玩不起来。”因此,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往往是在玩具或其他游戏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引起游戏动机,确定游戏主题的。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游戏,但他们的知识面窄、想象力差,他们的游戏题材常常是由看见的玩具引起的。如给他们布娃娃、被子和枕头,他们就会让娃娃睡觉,给他们碗和汤匙,他们就会喂娃娃吃饭,他们游戏内容较单一,他们只对角色的动作感兴趣。逐步从独自游戏发展到共同游戏。所以,小班投入的玩具种类要多,体积要大,颜色要艳,现成玩具要多。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可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用的玩具,启发幼儿自制玩具或使用代用品。如“针筒”:可用圆珠笔芯或筷子等代替。圆珠笔芯或筷子还可当作“温度计”等。这样,既可满足游戏的需要,还可促进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

帮助幼儿理解角色的身份,活动内容和角色之间的关系,发展游戏情节。

角色是角色游戏的主体。幼儿对角色和角色活动最感兴趣,他们通过扮演角色来模仿成人的活动,实现自己的想象,得到最大的满足,并从中受到教育。

小班幼儿往往充当了角色,但不明确自己的身份,不知道应如何去做,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和帮助。如一个幼儿抱着娃娃不知该怎么办,教师可走进问他:“你是娃娃的妈妈吗?”“娃娃肚子饿吗?”“娃娃要睡觉了吧?”这样就提醒幼儿去做饭,给娃娃喂饭,让娃娃在床上睡觉,充实了游戏活动的内容。

大中班的幼儿对扮演角色更有兴趣,他们最关心的是自己当什么角色,但不善于分配角色,教师可帮助幼儿采取自己报名、推选、轮换和协商的方式公正合理地分配角色。必要时,还可适当运用询问、建议等方式启发幼儿理解角色,学会表现角色,如在玩“商店”游戏中,教师可以以顾客的身份提醒幼儿“有没有卖衣服?”“请称一下,我付钱”或可以从商店经理的身份提醒幼儿,货物要排整齐,店面要打扫干净等。这样,既增加了游戏的情节,又不影响幼儿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效果会很好。

三、教师参与游戏,随时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容易产生争当某个角色与争用新鲜玩具材料的纠纷,这时教师以角色身份提出意见,幼儿更容易接受。在小班或开展一种新的游戏时,教师也可充当主角,以便能更好地协调各个方面的活动,以后就由幼儿当主要角色,教师只在关键时刻出场,适时调解角色之间的矛盾。有些幼儿对角色不熟悉,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教师要特别关心他们,可灵活运用打电话、做客人、当助手等方法,向他们提出建议或劝告。

有时游戏中也会出现意外的情节,引起一时的混乱,教师要认真思考,灵活巧妙地加以解决。如在一次玩“医院”游戏中,打针的“针筒”不见了,“护士”忙着到处找,“病人”等得不耐烦直叫唤。这时教师马上拿来一支铅笔说:“我这儿有支针筒,借给你们先用。”就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轻松地解决了。

四、游戏的交流与评价,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成功的角色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始、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和做游戏的愿望。在游戏结束时,除收拾玩具、整理场地外,还要组织幼儿对游戏进行评议,交流各组游戏的开展情况,评议时启发幼儿交流谁玩得好?谁最动脑筋?要适时表扬鼓励良好的品德行为和创造精神,并引导幼儿思考下一步游戏该如何进行,让幼儿有一股强烈的再做游戏的愿望。每次评议的时间宜简短。

每次开展角色游戏,教师都要克服怕乱和求全思想。游戏刚开始时秩序较乱,这是难以避免的,一段时间后就会正常起来,幼儿的认识水平与成人有距离,要求不能过高,否则会妨碍游戏的开展。对游戏的指导,教师要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选择角色、开展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防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幼儿。

角色游戏情境指导中的现象剖析 篇12

一、“花纸”事件

1. 事件的发生

“娃娃家”里, 教师为孩子设置了一个足以保证“爸爸”“妈妈”随心所欲地选择材料, 进行“炒菜”“做饭”“带娃娃”的环境。你看, 扎着两只小辫的新新细心地把彩纸剪成一丝一丝的细条, 放在“锅”里翻炒了几下, 端到桌上边招呼大家, “快来尝尝我做的菜, 这黄的是韭菜, 红的是肉丝, 白的是豆腐丝, 色香味齐全!”大家高兴地坐下来品尝, 忽然“爸爸”觉察出这些菜丝是他刚从“花店”带回的“小花”剪成的, 就大声嚷嚷道:“你剪坏了小花, 赔给我……”王子、霏霏几个见状, 也说要告诉老师, 新新见势吓得哇哇大哭, 原本开开心心的欢乐气氛一下全搅了。游戏就此终止, 我边安慰新新, 边与围过来的孩子讨论:“花纸有什么用处”“什么游戏也需要花纸”“象这样的花纸还有其他东西, 老师没有摆在你活动的区域, 可是你做游戏时又需要它们, 到哪儿去取呢”……经过讨论, 孩子理解了新新的行为出于游戏需要, 可以谅解, 由此也推出了“百宝箱”的设置, 解决再次出现的材料问题。

2. 分析与启示

孩子园里创设游戏的环境, 初衷就是为了回归孩子喜欢自由自在活动的天性, 离开教师的“指挥棒”, 让孩子享受自然发展的活动乐趣。我们也常常鼓励孩子利用玩具、寻找替代物、半成品进行创新游戏, 应该说新的行为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情。而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认为新新剪坏了“花店”里的彩纸, 甘愿放弃游戏中“品尝”的过程而加入指责新新的行列, 而让本来还沉浸在游戏欢乐中的新新刹那间失去了创新带来的成就感, 反而为自己的“破坏”行为感到担心害怕呢?

“花纸事件”使我意识到, 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孩子发展游戏情节, 孩子必须有选择材料的自由, 才能在操作中发挥出主动性, 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戏情况, 理解孩子的游戏需要, 精简不必要的活动常规, 特别要废除那些为了方便自己管理工作而用来约束孩子行为的所谓规则。在这起事件中, 如果不是“常规”要求孩子不能随意使用其他区域的材料, 也就不会有指责新新“破坏”行为停止游戏的现象, 或许孩子也不会顾忌这样那样的规则, 而压抑自己的活动。那么游戏中类似新新的创新行为就能大量涌现出来, 孩子游戏也就更精彩更生动。因此,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不能图省事, 用规则来统一、限制孩子, 而是应该关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反映, 视不同的情况分析孩子的违规行为, 及时理解孩子的意图和需要, 给予材料、心理等方面的支持, 从而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 让孩子在模仿与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 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在与同伴一起享受快乐游戏的过程中积累生活经验, 逐渐成长起来。

二、神奇的糖果铺

1. 事件的发生

前两天, 我把游戏材料进行了整理, 又增添了一些新的游戏材料。这一天, 涵涵第一个冲进了“小超市”, 在超市中发现了许多的糖果盒。他被吸引了, 蹲在糖果盒前面“研究”了老半天, 然后不解地问:“老师, 怎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样子的糖果盒呢?而且都很漂亮, 有的是心形的, 有的是花轿样子的, 还有的就像一幢小房子?这么多的糖果盒可以用来干什么呢?”于是, 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向涵涵反问道:“你准备做什么呢?”“我要把这些漂亮的糖果盒搭成一间漂亮糖果屋, 让客人一进入超市就能知道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糖果。“那你准备怎么做呢?”我继续问他。涵涵说:“我就用心形的糖果盒做房子的基础, 用小房子一样的糖果盒做墙壁, 最后, 我再用花轿一样的糖果盒做屋顶。”浩浩边说边做, 没过多久, 一幢漂亮的糖果屋就完成了。糖果屋里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糖果, 其余的小朋友也被这间糖果屋吸引了, 纷纷都说:“哇, 好漂亮的糖果铺!”

2. 分析与启示

小朋友出现这种情况, 说明涵涵很会动脑筋。在今后的游戏活动前, 可以经常开展让孩子讨论, 自己动脑筋制作游戏材料, 这样既让孩子开动了脑筋, 开发了思维;又让我们省去了制作材料的时间, 真正符合了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应学会创新。创新意味着你不但要熟悉已有的事物, 还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许多自己的新想法。

在角色游戏中抓住这一良机, 充分利用孩子对自然、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从小进行积极的引导教育, 激发他们的探索。对于培养孩子热爱科学, 热爱社会的兴趣, 以及将来成才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孩子对外界事物好奇, 往往显示出独立的见解和思维, 很少模仿别人, 能够用新方法对待旧事物。对于由孩子的好奇心引发的独创行为, 应该给予表扬、鼓励, 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 并为此去寻找答案, 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三、材料变变变

1. 事件的发生

操作区里大卫和同伴用黄泥和小棒、花纸制作了“蛋糕”以后, 玩起了“祝你生日快乐”游戏;钓鱼区里安安把“钓鱼”游戏里的磁性“小鱼”搁在桌上, 到餐厅里加工“糖醋小鱼”……

2. 分析与启示

我们常会发现孩子不是游离了知识性区域的活动目标, 就是看到孩子离开了指定的游戏地点, 而有的教师不经过深入的观察, 就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回到原来预设的活动中去, 却不知孩子的游戏受到教师干预时, 很少再会有孩子继续坚持下去, 粗心的老师也就很少能够体验到这些有着独特个性的孩子。其实孩子也有其独特的个性, 他们有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 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有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因此, 我们不能过分限制孩子的游戏场所, 把知识区的活动和角色游戏绝对孤立开来, 而是应顺应孩子游戏活动的兴趣, 支持他们的想法和玩法, 利用这些机会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发展, 因为只有当孩子思维和想象的水平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 他们才会对物品进行假想, 展开模仿与想象, 这样就使材料的游戏意义大于材料本身的意义。事实上孩子游离其他区域的活动目标, 也是生活经验的反映, 孩子对物品的象征性想象水平是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建立起来的。孩子能够自觉地以物代物, 展开联想角色游戏的情节便会有所发展, 这样就使孩子的心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思维活动变得频繁, 就能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 游戏活动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应站在孩子的角度, 深入孩子的游戏, 了解孩子的需求, 协调孩子之间的矛盾, 充分发挥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孩子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在游戏中得到快乐。

摘要:角色游戏是孩子喜欢的游戏之一, 它能满足孩子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求。在角色游戏中, 孩子运用语言发起游戏、形成游戏情境、完成角色扮演, 并从中获得游戏的乐趣。

上一篇:行政单位审计管理下一篇:装饰画材料运用